建筑物在50米高度50平方电缆线线有什么另外技术要求。

南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 南昌市城乡规划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南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南昌市人民政府令
&&&&《南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已经2014年6月25日市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4年11月1日起施行。
& & & & & & & & & & & & & & &市长 郭安
& & & & & & & & & & & & & & &2014年9月15日
南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实施,根据《南昌市城乡规划管理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编制城市规划、实施城市规划管理、进行建设,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建设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应当符合城市规划、专业规划以及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统一的城市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与适建范围
第四条&&建设用地分为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
第五条&&各类建设用地的使用和建设项目的选址,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遵循土地使用兼容性的原则,按照本市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
第六条&&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不宜超出本市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的规定。
第七条&&单栋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或者两栋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规划总平面图;
(二)表达规划设计与周边现状空间关系的实景效果图,重要地段公共建筑还应当增绘夜景灯光设计图;
(三)道路交通规划图,包含消防分析图;
(四)单项及综合工程管网规划图;
(五)竖向规划图和相关说明;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八条&&建设用地规模在旧城区未达到5000平方米、在新城区未达到10000平方米的,一般不得进行房地产开发。
第九条&&建设项目的建筑面积、容积率以及建筑密度按照本市建筑工程建筑面积及容积率计算规则计算。
可供公众使用的架空层,其公共部分经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定后,其建筑面积可以不计入容积率,但应当计入总建筑面积。
第十条&&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本市建设项目停车配建标准配建停车位。&&&&&&&&&&&&&&&&&&&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十一条&&居住建筑应当综合考虑用地条件、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等因素,宜采用南偏东15度至南偏西15度朝向布置,临湖、临江等有景观要求的地段除外。
第十二条&&居住建筑的间距应当根据本市日照、通风的要求和建设用地的实际使用情况确定。
第十三条&&七层及以下居住建筑的间距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平行布置的,南北向(包括正南北向和南偏东、西45度以内)平行布置(包括两建筑夹角小于或者等于30度)的,其间距在旧城区内不小于南侧建筑物高度的1.0倍,在新城区不小于南侧建筑物高度的1.1倍,且不得小于9米。
(二)垂直布置的,相对的建筑山墙宽度小于或者等于16米,南北向垂直布置的,其间距在旧城区不小于南侧建筑物高度的0. 5倍,在新城区不小于南侧建筑物高度的0.6倍,且不得小于9米,山墙不得开窗、挑阳台;东西向垂直布置的,其间距在旧城区不小于较高建筑物高度的0.5倍,在新城区不小于较高建筑物高度的0.6倍,且不得小于6米。相对的建筑山墙宽度大于16米,按照平行布置的间距控制。
(三)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两栋建筑的夹角大于30度、小于或者等于60度的,间距最窄处按照平行布置的间距的0.8倍控制;两栋建筑的夹角大于60度的,间距最窄处按照垂直布置的间距控制。
第十四条&&八层及以上居住建筑的间距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八层及以上居住建筑之间平行布置的:
1、建筑高度在50米及以下部分,南侧建筑面宽大于或者等于30米的(即条式居住建筑),其间距在旧城区不小于南侧建筑物高度的0.7倍,在新城区不小于南侧建筑物高度的0.8倍,且不得小于24米;建筑高度在50米以上部分按照每4米增加1米计算。
2、建筑高度在50米及以下部分,南侧建筑面宽小于30米的(即点式居住建筑),其间距在旧城区不小于南侧建筑物高度的0.6倍,在新城区不小于南侧建筑物高度的0.7倍,且不得小于24米;建筑高度在50米以上部分按照每4米增加1米计算。
(二)八层及以上居住建筑与七层及以下居住建筑平行布置的:
1、八层及以上居住建筑在七层及以下居住建筑北侧的,其间距按照第十三条第(一)项执行,但最小间距不得小于13米。
2、八层及以上居住建筑在七层及以下居住建筑南侧的,其间距按照本条第(一)项执行。
(三)八层及以上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南北向垂直布置的,其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3倍,且不得小于13米;东西向垂直布置的,其间距不得小于13米。
第十五条&&居住建筑南北向平行布置,北侧居住建筑底部设有架空层、储藏间的,应当以南侧建筑高度减去北侧居住建筑底部架空层、储藏间的高度计算间距,且不得小于9米;北侧居住建筑底部含公建功能的,住宅部分间距应当以南侧建筑高度减去北侧建筑底部公建的高度计算,公建部分间距按照非住宅间距的规定执行。对不同性质的建筑分别计算建筑间距后,应当采用能同时满足各间距要求的最大值。
第十六条&&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九层及以下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得小于6米,按照此规定不能满足消防间距或者通道要求的,应当按照消防间距或者通道要求执行;山墙有挑阳台的间距算至阳台外边。山墙有居室窗户的,间距不得小于9米。
(二)十层及以上居住建筑与其他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得小于9米,山墙有居室窗户的,间距不得小于13米。
第十七条&&非居住建筑的间距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建筑高度在24米以上50米以下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的(含局部连体),其南北向间距不小于较低建筑高度的0.6倍,且不得小于21米,其东西向间距不小于较低建筑高度的0.4倍,且不得小于13米;建筑高度在50米及50米以上100米以下部分,按照每4米增加1米计算。
(二)建筑高度在24米及以下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的,其南北向间距不小于较低建筑物高度的0.8倍,且不得小于6米,其东西向间距不小于较低建筑物高度的0.6倍,且不得小于6米。
(三)建筑高度在24米以上非居住建筑与24米及以下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的,其南北向间距不小于较低建筑物的0.8倍,且不得小于9米,其东西向间距不小于较低建筑物高度的0.6倍,且不得小于9米。
(四)建筑高度在24米以上100米以下非居住建筑垂直布置的,&其间距不得小于13米;24米以上非居住建筑与24米及以下非居住建筑垂直布置的,其间距不得小于9米;24米及以下非居住建筑垂直布置的,其间距不得小于6米;相对的非居住建筑山墙宽度大于18米,按照平行布置的间距控制。
(五)建筑高度在100米及100米以上的超高层非居住建筑的间距,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八条&&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间距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非居住建筑位于居住建筑南侧或者东、西侧的,其间距按照居住建筑间距的规定执行;
(二)非居住建筑位于居住建筑北侧的,其间距按照非居住建筑的间距及退让距离的规定执行,但最小间距不得小于9米。
第十九条&&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幼儿园、托儿所、大中小学教学楼与相邻建筑的间距,按照居住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间距要求执行;但其位于相邻建筑北侧的,其间距在旧城区还应当增加10%以上,在新城区增加20%以上。
第二十条&&居住建筑的阳台总长度超过阳台所在建筑面宽长度的60%时,应当从阳台外边缘计算间距。
第二十一条&&建筑间距的计算适用于无地形高差布置的建筑,对有地形高差的建筑间距,应当将其地形高差计入建筑高度。
第二十二条&&位于同一裙房之上的几栋建筑,计算建筑间距时,可以扣除裙房的高度;与其他相邻建筑计算建筑间距时,应当包括裙房高度。
第二十三条&&不同地块建筑的间距,还应当满足用地边界退让距离的要求。
第五章&&建筑物退让
第二十四条&&&建筑物退让距离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建筑物退让用地边界的距离不得小于规定间距的一半。
&&&&(二)建筑物相邻城市道路的,建筑物退让道路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规定间距的一半。
&&&&(三)建筑物相邻城市绿地的,建筑物退让绿线距离不得小于3米;临绿线开设出入口的,不得小于5米;建筑物位于公园绿地南侧的,应当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要求,其中,建筑物高度超过24米且平行绿地布置的,建筑物退让北侧绿线距离还不得小于10米。
(四)建筑物相邻河道的,建筑物退让河道规划蓝线距离不得小于10米,蓝线外侧有绿线的,按照绿线退让距离执行。
第二十五条&&临街建筑物(含台阶、有柱雨棚、骑楼)退让城市快速路红线的距离不得少于15米,退让主干路、快速路辅路红线的距离不得少于10米,退让次干路红线的距离不得少于8米,退让其他城市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5米,其中退让12米及以下的城市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3米。
建筑高度在50米以上100米以下的建筑平行道路布置的,在前款规定的基础上,建筑高度每增加4米,退让距离增加0.25米。建筑高度在100米及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的退让距离,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围墙退让城市道路红线、城市绿线的距离不得小于0.5米,门卫室、值班室等建筑物退让城市道路红线不得小于3米。
第二十六条&&临街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裙楼),其主次出入口方向退让城市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2米,并应当留出与城市道路相连的临时停车或者回车的场地。
第二十七条&&道路交叉口建筑物退让道路转角处红线距离,按照两侧道路较宽退距要求进行退让。
第二十八条&&地下建筑物退让城市道路红线、城市绿线及其用地边界的距离不得小于5米,退让12米及以下城市道路红线不得小于3米,且应当满足管线的埋设要求。&&&
属于市政工程的地下建筑物和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利用城市道路地下空间结合市政工程统一开发建设的项目退让除外。
第六章&&&城市景观和环境
第二十九条&&城市道路两侧、临江、临湖等重要地段的建筑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临城市主、次干路两侧、临江、临湖建设住宅的,其临街立面应当进行公建化设计,并与所处环境相协调;
(二)临城市主、次干路两侧原则上不得设置小开间商业店面;
(三)沿街不得设置锅炉房、烟囱、烧火道、垃圾道、污水池、化粪池、储藏间等有碍市容景观的附属设施;
&&&&(四)临街主墙面不宜设置空调机位和热水器等其他设施,确需设置的,应当结合建筑立面统一隐蔽处理。
第三十条&&建设项目临街可以采用花台、绿化带等建筑小品隔离或者设计成透空型围墙;有特殊要求需要修建封闭式围墙的,应当对其进行美化处理。
第三十一条&&新建居住小区应当统筹规划门卫、值班室、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市政配套设施等用房和围墙。
第三十二条&&由城市规划确定的商业步行街两侧骑楼的建设,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骑楼建筑的底层外墙面至骑楼立柱外缘的距离不得小于3.5米;
(二)骑楼地面应当与人行道地面相同,无人行道的应当高出道路边界处0.1米至0.2米,表面铺装应当平整,不得设置任何台阶或者障碍物;
(三)骑楼净高不得小于4米;
(四)骑楼立柱外缘距城市道路红线距离不得小于0.5米,并设置防撞和安全措施。
第三十三条&&在有净空高度限制的飞机场、气象观测站、电台和其他无线电通讯(含微波通讯)设施的周围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其高度应当符合有关规定。
第三十四条&&建设项目的绿地率应当符合城市绿化管理的有关规定。计算绿地率指标的绿地面积,应当包括建筑基地中的集中绿地面积和建筑物周边、道路两侧的零星绿地面积。
第七章&&市政工程
第三十五条&&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进出口宜设展宽段;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上的公交停靠站宜采用港湾式布局。
第三十六条&&在道路一侧开设机动车出入口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出入口宽度不宜大于10米;
(二)相邻两条或者两条以上道路的,宜在较低一级的道路上开设出入口;
(三)对应当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交通影响评价报告设置各类出入口;
(四)在道路交叉口附近开设出入口的,其位置距城市主、次干路交叉口自道路红线交点起,不得小于70米且不宜设在道路展宽段上,在支路上的或者旧城区特殊较小地块周边道路的,可以适当放低标准;
(五)在交通性主、次干路上一般不设置出入口,确需开设出入口的,宜采用右进右出的交通组织方式,并增设加减速车道。
第三十七条&&新建、改建、扩建市政工程应当编制管线工程规划,并符合以下规定:
&&&&(一)电力、电信等管线应当下地埋设,已有的城市架空线应当结合城市改造逐步下地埋设;
(二)排水管线应当实行雨污分流;
(三)通信管线应当同沟共井埋设;
(四)管线工程应当与城市道路工程同步实施,且预留管线,并埋设市政接户管,新建桥梁应当按照规划要求,预留管线通过的位置。
第三十八条&&管线及市政设施的设置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管线干线应当布置在靠近主要负荷中心或者支管较多的一侧;
(二)管线穿越河道时,应当满足通航、河道整治要求以及有关专业技术规定;
(三)燃气管道应当单独直埋,不得进入综合管沟,禁止沿高压电线走廊、电缆沟道或者在易燃易爆物品、腐蚀性液体埋场下埋设燃气管道;
(四)给水、燃气等输送性质的干管宜布设于市政道路的机动车道下;
(五)建设项目内的变配电设备、弱电设备宜室内设置。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本规定以下用语的含义:
(一)旧城区,是指洪城路、解放西路、洪都中大道、洪都北大道、沿江北大道、抚河北路、抚河中路所围合的范围。
&&&&(二)新城区,是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除旧城区以外的其他范围。
&&&&第四十条&&本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建筑工程建筑面积及容积率计算规则、建设项目停车配建标准、建设项目日照分析技术规则、建筑间距计算及建筑高度计算规则和建筑物退让距离,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市建设发展需要拟订,经专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后向社会公布,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第四十一条&&纳入市人民政府旧城区改造和棚户区改造的项目以及因市政工程建设拆除后确需恢复性建设的项目,其建筑间距、退距标准不适用本规定。
第四十二条&&本市城市规划区以外建制镇的城市规划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本规定自2014年11月1日起施行。2004年1月21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2004年8月30日修改的《南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同时废止。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您所在的位置:
50米电缆线被盗导致50多户电话停用
日13:07  
  ■实习记者 王秋月 实习生 张鸿顺/报道
? | ?推广 |
  本报讯 家住在长春市经济开发区兴隆山镇金钱村一社的50多户村民家,近7天来座机电话一直打不通,开始村民还以为是电话坏了,后来到外面检查电缆线时,发现电缆线有一处耷拉下来一根断头,才明白电线杆上的一组电缆线和电话线被人盗走,大约有50多米,导致50多户居民家座机电话不能正常使用。
  16日17时许,记者来到金钱村一社,看到立在外面的电线杆上有一处电缆线断头已经耷拉了下来,前面的一组电缆线和电话线已经丢失,这组电缆线控制的50多户村民家的座机电话都不能使用。
  村民说,电话已经停用7天了,没有电话很不方便,老年人用不好手机,平时用固定电话比较方便,这样一来感觉很不适应。田大爷说,以前也有过电缆线被偷的情况,但没像这次严重,没有影响到那么多家。
  记者联系上了负责金钱村外勤电话维修维护的聂先生,他说,这里的电缆线经常被盗,而且经常是在半夜有人去偷电缆,最近一直在抢修其它地段,了解到一社的情况后,一定尽快去抢修,早日为村民家的电话恢复畅通。聂先生无奈地说,有些不法分子以为电缆线可以值很多钱,实际上偷盗的部分电缆线只能当废品卖并不值钱,不法分子的个人行为却给其他人带来了不便,也增加了不必要的损失,希望他们能停止这种行为。
腾讯微博:
同时更新资讯所属地
暂无更新,休息一会儿
白羊座(03.21-04.19)
金牛座(04.20-05.20)
双子座(05.21-06.21)
巨蟹座(06.22-07.22)
狮子座(07.23-08.22)
处女座(08.23-09.22)
天秤座(09.23-10.23)
天蝎座(10.24-11.22)
射手座(11.23-12.21)
摩羯座(12.22-01.19)
水瓶座(01.20-02.18)
双鱼座(02.19-03.20)
今日运势:
本日可多参与公众事务,将自己的意见与兴趣结合,提供同好们做参考,让欢乐的气氛添加一些趣味性...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高度50米以下双排扣件式钢管落地式外脚手架
高度50米以下双排扣件式钢管落地式外脚手架 投稿:钟刽刾
水平高度小于50米的双排扣件式钢管落地式外脚手架设计和搭、拆技术要求 编 制: 审 核: 审 批: 自贡市红瑞祥置业有限公司 2014年2月目 录 1、适用范围2、设计依据3、材质要求4、搭设参数5、设计计算6、构造要求7、搭设的技术要求与容许偏差…
道路桥梁工程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双排外架施工工法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双排外架施工工法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由钢管杆件用扣件连接而成,是我国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脚手架品种,具有工作可靠,装拆方便和适应性强等优点。1、特点针对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不规范容易引发事…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条文JGJ 130-2011备案号 J 84-.3 可调托撑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40kN,支托板厚不应小于5mm。6.2.3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6.…
水平高度小于50米的双排扣件式钢管落地式外脚手架
设计和搭、拆技术要求
自贡市红瑞祥置业有限公司
1、适用范围
2、设计依据
3、材质要求
4、搭设参数
5、设计计算
6、构造要求
7、搭设的技术要求与容许偏差
8、拆除要求
9、安全管理
附件:脚手架计算书
1、适用范围
本双排扣件式钢管落地式外脚手架设计和搭拆技术要求,适用于高度50米以下的工业和民用高层建筑施工的双排扣件式钢管落地式外脚手架的搭设。
对于特殊工程和高度超过50米的高层建筑脚手架,应另行设计。
2、设计依据
①编制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的统一规定(修订)。
②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1994.5)。
③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④上海建筑工程安全技术管理手册(1997.7)。
⑤国标《建筑结构荷载规范》(JGJ90-87)
⑥国标《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JGJ18-87)
3、材质要求
3.1钢管采用外径为ф48mm、壁厚3.5mm的钢材,并应符合国家标准3号钢的技术条件。
3.2钢管脚手架联接用扣件,应符合部标《钢管脚手架扣件》(JGJ22-85)的要求。
3.3定货采购的钢管、扣件等零配件,必须规格统一,材质优良,并应有出厂证明书,不许采用次品。
3.4禁止使用严重锈蚀、弯曲变形或有裂纹的管材;钢管壁厚应定期测定。钢管严禁打孔。严禁使用脆裂、变型或滑丝的扣件;扣件的规格型号必须与钢管匹配。
3.5钢管质量检验要求
3.5.1对新钢管的要求:
(1)必须具备产品质量合格证和材质检验报告。
(2)表面质量: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应有裂纹、分层压痕、划道和硬弯:
端部弯曲:L≤1.5m
允许偏差≤5mm
立柱弯曲:3m<L≤4m
允许偏差≤12mm
4m<L≤6.5m
允许偏差≤20mm
允许偏差-0.5mm
允许偏差-0.35mm
(5)端面应平整,端面切斜允许偏差<1.7mm
(6)钢管防锈处理后,必须刷二度防锈漆,钢管油漆面第一步为桔黄色与黑色相间(间距30cm),剪刀撑色面为古蓝色,其他色面一律为桔黄色。
3.5.2对旧钢管的要求
(1)钢管锈蚀程度,每年检查一次,锈蚀严重部位应将管子截断进行检查。
(2)其他同新钢管第(2)、(3)、(4)(5)项。
4、搭设参数
本工程设计采用如下搭设参数:
立杆纵距la=1.5m;
立杆横距lb=1.05m;
脚手架步距h=1.8m;
双排落地式脚手架里立杆离主体结构外墙面距离0.4m;
小横杆挑出里、外立杆的长度分别为30cm和15
当脚手架总高度在30m以下者,双排脚手架里外立杆均用单管;总高度在30m-50m者,自立杆顶部算起,往下20m(即相当于11步×1.8m=19.8m)为单杆,再往下到地面部分,里外立杆均用双根立杆。
脚手架与主体结构间的连墙件,必须从底步第一根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脚手架高度在20m以下的,按竖向二步,横向三跨设置;脚手架高度在20m以上到50m高度,按纵向二步,横向二跨设置。
脚手板的设置,脚手架总高度在30m以下者,因立柱为单管,总计按铺设四层考虑,并可二层同时施工;总高度在50m者,因下部为双管,故允许每二步设一层,但仍只允许二层同时施工。
外立杆的里侧,应满张挂2000目密目式安全网;在脚手架板层开始应在
1.2m高处设一防护栏杆,在0.5m高处设一踢脚杆,并在下部设18cm高档脚板(木板厚2cm)。档脚板外侧油漆面采用桔黄色与黑色,间距为0.4m分色。
5、设计计算
5.1结构计算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方法进行。荷载的设计值
等于标准值乘以荷载的分项系数。永久荷载(结构自重)的分项系数为1.2,可变荷载(风载、施工活荷载等)的分项系数为1.4,组合系数为0.85。
5.2脚手架施工活荷载为3KN/m2(300kg/m2);
基本风压为
0.55KN/m2(55kg/m2);
5.3钢管的设计强度按《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J18-87)并考虑材料强度附加系数。
5.4按第4节所列搭设参数与上述计算原则和设计荷载进行计算,其结论是本脚手架搭设是安全的。(计算书详见附件)
6、构造要求
6.1立杆构造要求
(1)立杆必须采用对接扣件对接。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杆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两相邻立杆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的中心距离立杆与纵向横杆的交叉节点(称主节点,以下同)不应大于步距的1/3。
(2)双立杆应顺墙方向并列组成,并应用旋转扣件连接,每步间扣件数不应少于两个。
(3)脚手架首层外立杆顶端应高出建筑物檐口上皮1.5m,里立杆则低于檐口0.5m。
(4)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下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6.2纵向水平杆构造要求
(1)纵向水平杆设置在横向水平杆之上,并以直角扣件扣紧在横向水平杆上。纵向水平杆在操作层的间距应不大于400mm。
(2)纵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宜小于3跨,并不小于6m;一般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接头应交错布置,不应在同步、同跨内,相邻接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0mm,并应避免设在纵向水平杆的跨中。
6.3横向水平杆的构造要求
因本设计采用竹笆脚手板,双排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柱上。
6.4脚手板的构造要求
(1)竹笆板长的方向应顺着纵向水平杆方向铺设,应采用对接平铺,四个角应用直径为1.2mm的镀锌钢丝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2)自顶层操作层的脚手板往下计,每隔四步(7.2m)满铺一层脚手板。
(3)操作层脚手架内立杆与建筑物之间空隙应用竹笆封闭,竹笆四角应固定在两根纵向杆上,该两根纵向杆与外挑的小横杆连牢。
6.5连墙件的构造要求
(1)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它既可承受拉力也可承受压力。其构造形式有二,一是连墙杆采用ф48×3.5钢管,通过扣件将连墙杆与脚手架、连墙杆与建筑物连接起来;另一是也采用扣件与焊于主建筑埋件上的ф48×3.5短钢管相连,连墙件与该短钢管应呈水平平行状,并垂直于墙面。具体做法见图1、2、3。
(2)连墙件应均匀布置,间距按第4节做,形式可以花排,也可并排,以花排为佳。
(3)连墙件宜靠近立柱与纵向水平杆交叉节点,其偏离距离不应大于300mm。
(4) 连墙件必须从底步第一根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
(5)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需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层高,并不应超过2步(3.6m)。
6.6剪刀撑的设置
(1)沿脚手架纵向两端和转角处起,在脚手架外侧面每隔 9m(水平距离)左右必须设一道剪刀撑,其与地面的夹角应控制在450-600间,要自下而上循序连续设置;总高度在20m以上的脚手架应在外侧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
(2)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柱数为5-7根之间,且不小于6m。
(3)剪刀撑斜杆的接头必须采用搭接,接头长度不小于40cm。
(4) 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
柱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6.7门口挑空处构造要求
(1) 门口挑空一根或二根立柱时,必须增设必要的斜杆并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2)洞口两侧应增设横向支撑并应伸出增设的斜杆端部。
(3)增设的短斜杆端部应增设一个安全扣件。详见图4、5。
6.8斜道的设置要求
(1)斜道宜附着在外脚手架或建筑物上,但其杆件要独立设置。
(2)人行斜道宽度不宜小于1m,坡度宜用1:3(高:长);运料斜道宽不应小于1.5m,坡度宜为1:6。
(3)拐弯处应设置平台,其宽度不小于斜道宽。
(4)斜道两侧与平台外围均必须设置防护栏杆和挡脚板,具体做法与脚手架的相同。
(5)运料斜道与平台外围及端部均应设置连墙杆,并应设置必要的剪刀撑。
(6)斜道的脚手板上应每隔250-300mm设置一根防滑木条,木条宽宜为20-30mm。
6.9地基与基础的设置
(1)高层脚手架的底部必须牢固,应在墙基回填土以后搭设,回填土应分层夯实,达到坚实平整,上铺10cm道渣,并认真做好排水处理。在道渣上按立杆纵、横距位置放置面积为0.15m2砼预制块或通长5cm厚度以上木板;也或铺放在统长#12-#16槽钢上。
(2)脚手架地基应有排水措施,并在架设后,禁止附近地基随意开挖。
6.10其他注意事项
(1)架设前应按脚手架的柱距、排距要求进行放线、定位;垫板(槽钢、底座)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并铺放平稳。
(2)开始搭设立杆时,应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杆,直至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方可据情况拆除。
(3)封闭型脚手架的同一步纵向水平杆必须四周交圈,用直角扣件与内、外
角柱固定。
(4)剪刀撑、连墙件应随着立杆、纵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
(5)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应小于40N〃m,并不应大于65 N〃m。
(6)脚手板应铺满、铺稳,不得有探头板。
(7)密目安全网、防护栏杆和挡脚板应搭设在外排立杆的内侧。
7、搭设的技术要求与容许偏差
(1)地基基础:表面坚实平整;排水顺当、不积水;垫板不晃动(底座不滑动),沉降量<10mm。
(2)立杆垂直度:
最后验收容许偏差
最后验收容许偏差
最后验收容许偏差
(3)间距偏差:
(4)纵向水平杆高差
一根的两端
同跨内、外两纵向水平杆高差 +10mm
(5)双排脚手架横向水平杆外伸长度偏差 +50mm
(6)扣件安装技术要求
主节点处的各扣件距主节点距离
同步立杆上两个相邻对接扣件的高差
立杆上的对接扣件距主节点的距离
≤1/3h(步距)
纵向水平杆上的对接扣件距主节点的距离≤1/3La(纵距)
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
(7)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
(8)脚手板外伸长度对接时应大于100mm,小于150搭接时应大于100mm。
8、拆除要求
(1)拆除前需先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及支撑体系等应符合安全要求;并根据拆除安全技术措施,现场工程负责人向拆除人员技术交底;拆除前应将脚手架上的所存留材料、杂物等清除干净。
(2)拆除脚手架前,应设置警戒区,并有专人负责警戒。
(3)拆除脚手架应逐层自上而下地进行,应按先装者后拆、后装者先装的原则逐步拆除;要做到一步一清,不得采用踏步式拆法,不准上下同时作业;剪刀撑应先拆中间扣,再拆两头扣,由中间操作人往下递杆子。
(4)连墙件应随着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
(5)拆下的杆件、零配件,应及时分段集中运至地面,严禁高空抛掷。运至地面后,应按要求及时检查整修与保养,并按品种、规格堆放整齐,妥善保管、防止生锈。
9、安全管理
(1)脚手架搭设除非上级另有规定,必须严格按本设计执行,否则应编制新的搭设方案,经批准后实施。
(2)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经过专业考试合格的架子工持证上岗;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体检合格者上岗。搭设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佩安全带,穿防滑鞋等。
(3)脚手架搭设应按下列阶段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校正: a.基础完工后及脚手架搭设前;
b.操作层上施工荷载前;
c.每搭设完10m高度后;
d.达到设计高度后。
(4)操作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超载;严禁任意施加外力(如拉缆绳、设起重把杆等)。
(5)六级及以上大风和其他恶劣天气应停止脚手架作业。
(6)应设专门人负责对脚手架进行经常检查和保修,特别是在六级大风与大雨之后和停工超过一个月在复工之前应进行检查。
(7)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任何部件、杆件和扣件的拆除;否则应有安
全措施,并报主管批准。
(8)在脚手架上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
(9)脚手架应按要求设置必要的接地,避雷措施。在靠近架空输电线搭设脚手架时,应按规定确保一定的安全距离。
(10)吊运脚手笆及脚手架钢管等须用专用的保险吊钩,钢管严禁单点起吊,要堆放平稳。
高度50米以下双排扣件式钢管落地式外脚手架
录 总高为50米双排扣件式钢管外脚杆计算 总高为30米双排扣件式钢管外脚杆计算 米高脚手架连墙杆的计算 小横杆计算 纵向横杆计算
脚手架计算书
第1部分:总高度为50米双排扣件式钢管外脚手杆计算
1.1从脚手架顶端往下20m里、外立柱为单杆计算
1.1.1外侧立杆底部最大垂直荷载
外侧立杆自重
20×3.84=76.8kg
小横杆自重
(1.05/2+0.15)×20/1.8×3.84=28.8kg
纵向横杆自重(含栏杆) 4×1.5×20/1.8×3.84=256kg
竹笆脚手板(含挡脚板) (1.05/2+0.18)×1.5×20/3.6×10=58.8kg
密目安全网自重
1.5×20×1=30kg
剪刀撑自重
(1.414×9×2)×20/9×3.84×1/5=43.4kg
施工层活荷载
1.05/2×1.5×2×300=472.5kg
总计恒载标准值 SGK=76.8+28.8+256+58.8+30+43.4=493.8kg
活载标准值
SQK=472.5kg
1.1.2风载:
在30m高处风压变化系数μ2=1.42
密目网挡风系数
基本风载为
则一根立杆风载标准值:0.7×55×1.42×1×0.5×1.5=41kg/m
1.1.3立杆稳定系数
连墙杆按2步三跨计,立杆横距为1.05m
立杆计算长度l0=1.5×1.8=2.7m,立杆惯性半径r=1.578cm
λ=270/1.578=171.1
则ф=2.2427
1.1.4立柱轴心受压稳定计算(无风工况)
因为η= SQK /SGK=472.5/493.8=0.957
则γm'=1.59×(1+η)/(1+1.17η)=1.59×(1+0.957)/(1+1.17×
0.957)=1.468
得立杆允许设计强度为 f/(0.9γm')=×1.468)=1551.6kg/cm2
立杆总垂直压力为
N=1.2×1.1×493.8+1.4×472.5=1313.32kg
立杆计算应力值
f'=.)=1105.93kg/cm2
<允许值1564.4kg/cm2安全
1.1.5在风载作用下立杆压弯计算
Mw=1/10×1.4×41×1.82=18.6kg-m
则立杆综合应力 f''= f'+ Mw/W=0/5.078×0.85=1417.3
求允许强度设计值:
SWK =×1/1.4=261.63
SGK=1.1×493.8/(0.)=457.4
λ= SWK/ SGK=261.63/457.4=0.572
则γm'=1.59×[1+0.9(η+λ)]/(1+η+λ)
=1.59×[1+0.9(0.957+0.572)]/(1+0.957+0.572)=1.494
故允许强度设计值:
f/(0.9γm')=×1.494)=1524.6kg/cm2
大于实际应力1417.3kg/cm2
1.2脚手架从地面往上到30m高为双杆
1.2.1外侧立杆最大垂直荷载
(50+30)×3.84=307.2kg
(1.05/2+0.15)×50/1.8×3.84=72kg
纵向横杆自重4×1.5×50/1.8×3.84=640kg
竹笆板、挡脚板 (1.05/2+0.18)×1.5×50/3.6×10=146.9kg
密目安全网
1.5×50×1=75kg
(1.414×9×2)×50/9×3.84×1/5=108.6kg
施工活荷载
1.05/2×1.5×2×300=472.5kg
总计:恒载标准值
SGK=1349.7kg
活载标准值
SQK=472.5kg
1.2.2 风载
在5m高处风压变化系数μz=0.8
则立杆上风载标准值:0.7×55×0.8×1×0.5×1.5=23.1kg/m
1.2.3立杆轴向受压稳定计算(无风)
SGK=1349.7kg
SQK=472.5kg
η=472.5/.35
γm'=1.59×(1+0.35)/(1+1.17×0.35)=1.523
则允许设计强度值
f/(0.9γm')=×1.523)=1495.6 kg/m2
立杆总的垂直外力
N=1.2×1.1×.4×472.5=2443.1kg
f'=..893)=1028.6kg/cm2
<1495.6 kg/cm2 ,安全。
1.2.4在风载作用下立杆压弯计算
0.7×55×0.8×1×0.5×1.5)=23.1 kg/m
风弯矩 MW=1/10×1.4×23.1×1.82=10.48kg-m
立杆在风载下总的内应力
f''= f'+ MW/w=8/(2×5.078)=1131.84kg/cm2
求允许设计强度值
SWK=.078×1.4)=73.7
SGK=(1.1×1349.7)/(0..893)=625.1
η=472.5/.35
λ=73.7/625.1=0.118
γm'=1.59×[(1+0.9×(0.35+0.118)]/(1+0.35+0.118)
=1.59×1.421/1.468=1.539
则允许值 f/(0.9×γm')=×1.539)=1486.04kg/cm2
>f''=1131.84 kg/cm2,安全。
总高度为30m双排扣件式钢管外脚手杆计算
2.1外立杆底部最大垂直荷载
30×3.84=115.2kg
(1.05/2+0.15)×30/1.8×3.84=43.2kg
纵向横杆自重4×30/1.8×1.5×3.84=384kg
竹笆板、挡脚板 (1.05/2+0.18)×1.5×4×10=42.3kg
安全网自重
1.5×30×1=45kg
剪刀撑自重
(1.414×9×2)×30/9×3.84×1/5=65.2kg
施工层活载
1.05/2×1.5×2×300=472.5kg
总计:恒载标准值
SGK=694.9kg
活载标准值
SQK=472.5kg
2.2立杆轴向受向稳定计算(无风)
η= SQK /SGK =472.5/694.9=0.68
γm'=1.59×(1+η)/(1+1.17η) =1.59×[(1+0.68)/(1+1.17
×0.68)]=1.488
得允许设计值 f/(0.9γm')=×1.488)=1530.76kg/cm2
实际立杆压力N=1.2×1.1×694.9+1.4×472.5=1578.77kg
则内应力为f'=..893)=1329.45 kg/cm2
<1530.76 kg/cm2
2.3立杆在风载下压弯计算
风载与1.2.4节相同
立杆在风载下总的内应力
f''= f'+MW/W=8/5.078×0.85=1504.87kg/cm2
求允许值:SWK=×1.4)=147.41
SGK=(1.1×694.9)/(0.)=643.68
λ=147.41/643.68=0.229
γm'=1.59×[(1+0.9×(0.68+0.229)]/(1+0.68+0.229)
=1.59×1.818/1.909=1.514
f/(0.9γm')=×1.514)=1504.48kg/cm2
与实际应力1504。87 kg/cm2 接近, 故安全。
第3部分:50m高脚手架连墙杆的计算
3.1连接杆所受的最大水平风荷载
连接杆为二步三跨必须设置一个,最大受力点在50m高处,连墙杆用Φ48×3.5,按受压杆设计,脚手架为密目安全网全封闭,具体参数见第1
则连墙杆最大水平风力
N=(2×1.8)×(3×1.5)×0.7×55×1.67×0.5×1.4+300=729+300=1029.1kg
3.2连墙杆稳定承载力验算
脚手架里立杆离墙体距离为40cm,考虑连墙杆长度为50cm,则细长比λ=50/1.58=32,得Φ=0.912,则杆件承建能力
N=ΦAfc=0.912×4.893×=8024.5kg
大于最大水平力N=1029.1kg属于安全。
3.3连墙杆与脚手架及预埋在主体结构上的钢管连接用直角扣件,其抗滑移承载力设计值为8.5KN=850kg,小于最大水平力N=1029.1kg,则不安全。故应调整连墙杆设置间距:
(1) 高度20m以下,仍为二步三跨
则最大水平力N=(2×1.8) ×(3×1.5) ×0.7×55×1.25×0.5×1.4+300 =845.74kg<850kg,安全。
(2)高度在20-50m改为二步二跨设一连墙杆,
则最大水平力N=3.6×3.0×0.7×55×1.67×0.5×1.4+300=786.1kg<850kg,安全。
第4部分:小横杆计算
4.1小横杆自重
由纵向横杆传来反力P:
纵向横杆自重
3.84×1.5=5.76kg
竹笆板自重
1.05/3×1.5×10=5.25kg
1.05/3×1.5×300=157.5kg
P=1.1×1.2×(5.76+5.25)+1.4×157.5=235.1kg
P1=1.1×1.2×(5.76+5.25/2)+1.4×157.5/2=121.32kg
P2=1.1×1.2×(5.76+0.15×1.5×10)10+1.4×0.15×1.5×300=105.1kg
P3=p2+p1=226.42kg
4.2最大支座反力RA=[235.1×(1.05/3+1.05×2/3)+226.42×1.05+105.1×
1.35]/1.05+1.1×1.2×3.84×1.35/1.05=603.15kg
小于直角扣件拉滑移水载力850kg,故安全。
4.3最大跨中弯矩M中:
Rc=235.1+121.32+1.1×1.2×3.84×1.05/2=358.19kg
M中=358.19×1.05/3-121.32×1.05/3-1.1×1.2×3.84×1.052/2=80.11kgm
f'=M/W==1577.6kg/cm2
<=1800kg/cm2
第5部分:纵向横杆计算
5.1以施工层中间搁栅有活荷载作用所受垂直力最大:
自重:3.84kg/m
竹笆板:1.05/3×10=3.5kg/m
施工活载:1.05/3×300=105kg/m
总计:q=1.1×1.2×(3.84+3.5)+1.4×105=156.7kg/m
最大弯矩:M=1/10×156.7×1.82=50.77kg-m
f==999.82kg/cm2
<1800 kg/cm2
5.2施工层边沿纵向横杆,既受垂直力也受水平风力:
垂直荷重:q'=1.1×1.2×(3.84+3.5/2)+1.4×105/2=88.9kg/m
风载:W=0.7×55×1.67×[(0.15×1.0×1.8)+1.3×0.18] ×1.4=102.07kg/m
M=1/10(88.9+102.07) × 1.52=42.97kg-m
F==846.2 kg/cm2
1800 kg/cm2,安全。
水平高度小于50米的双排扣件式钢管落地式外脚手架设计和搭、拆技术要求 编 制: 审 核: 审 批: 自贡市红瑞祥置业有限公司 2014年2月目 录 1、适用范围2、设计依据3、材质要求4、搭设参数5、设计计算6、构造要求7、搭设的技术要求与容许偏差…
水平高度小于50米的双排扣件式钢管落地式外脚手架设计和搭、拆技术要求 编 制: 审 核: 审 批: 自贡市红瑞祥置业有限公司 2014年2月目 录 1、适用范围2、设计依据3、材质要求4、搭设参数5、设计计算6、构造要求7、搭设的技术要求与容许偏差…
水平高度小于50米的双排扣件式钢管落地式外脚手架设计和搭、拆技术要求 编 制: 审 核: 审 批: 自贡市红瑞祥置业有限公司 2014年2月目 录 1、适用范围2、设计依据3、材质要求4、搭设参数5、设计计算6、构造要求7、搭设的技术要求与容许偏差…
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缆线架空高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