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nginx 负载均衡 心跳跳变太大,怎么办

理解LDO的负载瞬时响应
理解LDO的负载瞬时响应
发布: | 作者: | 来源:
| 查看:723次 | 用户关注:
低压差线性调节器被广泛用于给低压数字电路供电,对于这些电路来说,负载点调节至关重要。在这些应用中,数字电路有多个不同的工作模式是很正常的。在数字电路从一种模式转换到另一种模式的过程中,LDO的负载需求会快速改变,导致LDO输出电压的暂时故障。大部分数字电路都会受到较大电压瞬态的不利影响。对于数字电路设计者来说,将LDO的瞬态响应最小化是一个重要任务。点此查看全文
低压差线性调节器被广泛用于给低压数字电路供电,对于这些电路来说,负载点调节至关重要。在这些应用中,数字电路有多个不同的工作模式是很正常的。在数字电路从一种模式转换到另一种模式的过程中,LDO的负载需求会快速改变,导致LDO输出电压的暂时故障。大部分数字电路都会受到较大电压瞬态的不利影响。对于数字电路设计者来说,将LDO的瞬态响应最小化是一个重要任务。点此查看全文
本页面信息由华强电子网用户提供,如果涉嫌侵权,请与我们客服联系,我们核实后将及时处理。
应用与方案分类
&&& 目前,处理器性能的主要衡量指标是时钟难道大家做的都是大电容负载吗,
没有用小电容的吗
UID172524&帖子140&精华0&积分5015&资产5015 信元&发贴收入795 信元&推广收入0 信元&附件收入3096 信元&下载支出1171 信元&阅读权限120&在线时间426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小电容负载也有,比如capacitor-free.
因为输出电容小,导致负载电流瞬态变化时,无法提供足够的充放电电流,所以输出电压变化比较大,load regulation比较差。
忽略稳定性的考虑,方法就是要增强输出Power mosfet的瞬态电流提供能力,增大slew rate and 单位增益带宽。比如说EA的输出采用推挽式。或者采用Rincon Mora的方法也可以。
UID33856&帖子301&精华0&积分5611&资产5611 信元&发贴收入1715 信元&推广收入0 信元&附件收入11022 信元&下载支出11783 信元&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338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负载瞬态响应差嘛.
& &&&要看你测试条件了,一般负载电流在5us内从1mA变化到Imax,输出过冲或拉低在几十mv以内, 如果太大就要改进了,电流上升或下降时间越短(斜率大)过冲或拉低越大,当然也要看应用的要求.
& & 一般来说,增加静态电流会明显改善瞬态响应(因为带宽增加), 还有就是楼上说的驱动结构,此外和补偿方式也有很大关系.
UID239117&帖子315&精华0&积分916&资产916 信元&发贴收入1625 信元&推广收入0 信元&附件收入0 信元&下载支出1759 信元&阅读权限30&在线时间53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谢谢,很好的问题
UID296551&帖子661&精华0&积分276&资产276 信元&发贴收入3720 信元&推广收入0 信元&附件收入597 信元&下载支出4081 信元&阅读权限20&在线时间267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UID7811&帖子339&精华0&积分6921&资产6921 信元&发贴收入1850 信元&推广收入0 信元&附件收入13916 信元&下载支出8937 信元&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481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原帖由 confiope 于
09:08 发表 最近注意到LDO小电容负载下,负载电流跳变时,输出电压变化很大,不知哪位高手有办法能改善这个现象?不胜感激!!
还是最基本的slew rate和bandwidth
UID241710&帖子956&精华0&积分5373&资产5373 信元&发贴收入5285 信元&推广收入0 信元&附件收入2884 信元&下载支出3669 信元&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714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原帖由 lsh0211 于
16:39 发表
负载瞬态响应差嘛. 要看你测试条件了,一般负载电流在5us内从1mA变化到Imax,输出过冲或拉低在几十mv以内, 如果太大就要改进了,电流上升或下降时间越短(斜率大)过冲或拉低越大,当然也要看应用的要求. 一般来 ... ---------------------
- 仿真和测试区别很大在仿真时往往关注,调变时输出电压的毛刺而在测试时,通常忽略了这个毛刺
在设计仿真时,究竟该怎样
UID563051&帖子3460&精华0&积分88637&资产88637 信元&发贴收入18900 信元&推广收入0 信元&附件收入87429 信元&下载支出19402 信元&阅读权限90&在线时间1645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搞技术——活到老,学到死
UID720736&帖子2324&精华0&积分7605&资产7605 信元&发贴收入12635 信元&推广收入0 信元&附件收入0 信元&下载支出12527 信元&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63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again, a hot topic but still get good&&response.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
欢迎访问 TI SLL(信号链)专区分析如何提高低静态电流LDO的负载瞬变响应性能
> 分析如何提高低静态电流LDO的负载瞬变响应性能
分析如何提高低静态电流LDO的负载瞬变响应性能
低压差在便携电子系统中应用十分广泛,比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和PDA等。而移动设备的低功耗和高可靠性要求使得设计任务十分艰巨。本文引用地址:  当输出供电的数字电路从一种运行模式切换到另一种运行模式时, 的负载需求会快速变化。负载的这种快速变化将使LDO的输出电压产生短暂的尖峰脉冲。大部分的数字电路都会对很大的电压变化产生不良反应。因此,改善LDO的负载瞬变性能十分重要。  传统的LDO结构包括一个误差和一个传递器件,如图1所示。从这种结构可以很容易看出负载变化对LDO运行的影响。  图1:传统LDO的结构简图。  LDO的负载电流变化会改变LDO的输出电压电平,直到误差感知负载电流的变化而驱动通路晶体管来补偿这种变化。然而,在输出电流变化与误差作出反应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延迟,在这个延迟时间内,LDO输出会出现电压尖峰。通过减少延迟时间可将输出电压的误差减至最小。引起延迟的因素有许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需要对传递器件的寄生电容进行充电。便携式设备中常用LDO的最大输出电流一般都不会超过几百毫安。这样就需要增加传递器件的面积,从而导致传递器件的寄生电容Cp1和Cp2也增加,甚至超过100pF。  因此,LDO的微小静态电流就成为了关键参数之一,但它会明显限制寄生电容的充电时间。  缩短寄生电容充电时间的最常用办法是将AB类用作误差。一般情况下,AB类的电路都设有比较复杂的两个增益级,而LDO的功率晶体管则成为了第三个增益级。为了提高这个三级的稳定性,通常可以采用不同的补偿方法,但这些方法都会减少带宽,并增加误差的响应时间。  负载瞬变响应性能得到改善的LDO结构  LDO电路有许多不同的解决方案。本文所描述的电路基本想法是通过误差来改良负载瞬变响应性能和降低静态电流。  图2:带有AB类误差的LDO。  如前文中所述,传递器件具有较大的寄生电容,它会使一个具有微小静态电流的误差在输出级产生一个低频极点。图2所示的结构需要进行一个非常复杂的修正,目的是通过减小误差的带宽来获得更高的稳定性。为了避免采用过于复杂的结构,应采用缓冲器将误差输出级的高输出阻抗与传递器件的高负载电容隔离开来,见图3。  图3:配有射极跟随器(用作缓冲器)的LDO 结构示意图。
分享给小伙伴们:
我来说两句……
最新技术贴
微信公众号二
微信公众号一如何解决电源输出负载跳变带来的异常?
最近在应用中出现电源输出负载存在较大跳动的问题,负载变动从10%---100%之间突然间跳变,引起了后端控制电路异常(应用场合GPRS通信),请问该如何解决?
金升阳专家mornsunfae:
此跳变引起异常的主要原因如下:
1.负载瞬时突变会引起输出端出现电流过冲,会触发电源的输出过流保护;(很多情况下用示波器采集输出电流,采集到的数据完全在功率范围之内,但是由于电源输出存在电感,瞬时电流突变,电感两端电流不会突变,从而引起电压波动,所以在431反馈端感应到的波形和实际外面采集到的波形差异很大)
2.由于电源输出和后端的控制板存在对接问题,瞬时负载过大变化,导致阻抗失调,引起过冲。
解决办法:
1.输出端负载必须最少保证10%以上,负载跳变引起的功率变化最好不要超过50%。
2.输出端串接NTC或者电感对电源和后端的控制部分进行桥接,尽量保证瞬时负载变化的时候,阻抗不要失调。
3.如果存在此情况,使用的选型时候尽量保证输出的过流保护足够的大。
我用的电源不仅在内部供电了,同时还对外进行了供电,有没风险?
金升阳专家mornsunfae:
对于电源输出不仅存在内部供电的问题,同时存在对外供电的情况,需要端口进行防护和滤波设计,这主要是保证了外接的线束上面感应到这种干扰的时候耦合到系统内部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很好的抑制措施,保证电源端口安全。
端口保护必不可少,业界有没有这方面的标准可以参考?
金升阳专家mornsunfae:
关于这方面的要求,目前不管是工业类认证标准还是轻工业类标准(IEC/2),都会明确对所有的端口部分进行实验,也就是必须进行各种脉冲的抗干扰实验,确保系统的稳定;
另外,对于电源设计,目前业界都是输出不会进行任何保护措施,所有在使用过程中,如果确实存在对外供电的情况,则必须进行抗干扰设计。
更多精彩内容前往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imulink可变负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