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生态学 bde 代表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演替

您现在的位置:>>>成人高考2013年专升本生态学基础复习:第十章 群落的动态
成人高考2013年专升本生态学基础复习:第十章 群落的动态
导读:1.简述云杉砍伐迹地上的次生演替系列。(叙述下图)
  2.群落演替类型包括哪些?
  3.个体论演替观有哪几种基本型?其共同点和区别有哪些?
  4.有关演替顶级理论主要有哪几种?
第十章 群落的动态
  本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群落的演替3.演替顶极4.顶极群落
  2.演替系列: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从植物的定居开始,到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为止,这个过程叫做演替系列。
  5.原生演替: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完全没有植被并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露地段)上的群落演替。
  6.次生演替:是指开始于次生裸地或次生芜原(不存在植被,但在土壤或基质中保留有植物繁殖体的裸地)上的群落演替。
  二、问答题
  1.简述云杉砍伐迹地上的次生演替系列。(叙述下图)
  2.群落演替类型包括哪些?
  3.个体论演替观有哪几种基本型?其共同点和区别有哪些?
  4.有关演替顶级理论主要有哪几种?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周期性演替
  2.演替阶段或演替时期。
  二、问答题
  1.简述群落波动的类型。
  2.控制演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简述群落演替两种方向的特点。
  1、原生演替属于(D)。
  A.快速演替
  B.中期演替
  C.长期演替
  D.世纪演替
  2、一些次生演替的群落恢复属于(AC)。
  A.快速演替
  B.中期演替
  C.长期演替
  D.世纪演替
  3、下列那些地段开始的演替是原生演替(B)。
  A.农田
  B.湖底
  C.森林
  D.草原
  4、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B)。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
  5、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B)。
  A.演替速度越来越快
  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C.演替越来越慢
  D.演替速度不随时间变化
  6、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D)。
  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
  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
  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
  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7、单元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
  A.土壤
  B.地形
  C.气候
  D.生物
  8、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
  A.一个气候内,只能有一种顶极群落
  B.一个气候内,可以有多个顶极群落呈不连续变化
  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
  D.顶极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
  9、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A)。
  A.气候顶级
  B.偏途顶级
  C.土壤顶级
  D.地形顶级
  10、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
  A.信息少
  B.稳定型高
  C.矿质营养循环开放
  D.食物网(链)简单
  11、生物群落的演替按延续时间分为(快速)演替、(长期)演替和(世纪)演替。
  12、演替顶级理论主要有3种,包括(单元)顶级、(多元)顶级和顶级&&格局假说。
将文章分享到: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加微信,及时获取成考资讯
10成人高考现场确认是必须知道的5个注意
教材:||||
||||||| 分享到:
电话咨询020-020-
教材购买麦老师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秦岭太白山弃耕地植物群落演替的生态学研究Ⅰ. 演替系列的群落基本特征及其生活型谱分析
下载积分:1250
内容提示:秦岭太白山弃耕地植物群落演替的生态学研究Ⅰ. 演替系列的群落基本特征及其生活型谱分析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20:56:43|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25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秦岭太白山弃耕地植物群落演替的生态学研究Ⅰ. 演替系
官方公共微信植被数量生态学在群落演替中的应用研究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2页
农·林·牧·渔
植被数量生态学在群落演替中的应用研究
牛晓楠,盛大勇,周纪刚,徐
平,杨丽华
(惠州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惠州516001)
摘要:植被数量生态学是利用数学方法定量研究植被、植物群落及植物种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的科学。随着数量生态学的发展,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应运而生,对群落演替方面进行了研究方法应用的总结和探讨,并对未来数量生态学发展做出预测。
关键词:数量生态学;植被;群落演替;应用研究
植被数量生态学(QuantitativeVegetationEcology)是指用数学的方法研究植被、植物群落及植物种与环境之间生态关系的科学,也称为植被定量分析(QuantitativeAnalysis)或者植被分析(VegetationAnalysis)。植被数量生态学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统称为数量分析方法。
2.3数量分类和排序方法的应用
在我国,有关数量分类和排序方法最初主要由外国引入,早在1981年,《植物生态学的数量分类方法》一书面市,其作者阳含熙首次全面地介绍了国外二十多年在此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促进了我国植被数量生态学的研究和发展。随后1985年、1986年,周纪伦等和王伯荪等分别将《植物群落分类》、《植物群落排序》两部国外著作介绍给国内生态学领域的研究者。
1植物群落演替研究
演替是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取代的过程,它是植物群落动态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也一直是国内外植物生态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国内,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逐步展开对植物群落的数量生态学研究,王伯荪、彭少麟运用群落的物种联结性、相似性与聚类分析、线性演替系统与预测、生态优势度、稳定性与动态测度等研究方法,对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的演替以及森林群落的多个植物种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大量研究,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群落研究树立典范。除此之外,在云南哀牢山、福建武夷山等地也逐步形成了中国各具区域特色的植被群落研究基地[1]。同时由于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生理生态技术等被逐步应用到群落演替的研究中,使群落演替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
1988年,李博等将《群落生态学中的多元分析》一书翻译并面
市,极大地推动和激发了国内数量生态学的发展和研究。随着国内研究的深入,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数量分类和排序分析方法被逐渐应用到森林、草甸和湿地等各种自然群落的研究中,例如,哀牢山木果石栎群落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与重叠、北京东灵山地区地形土壤因子与植物群落关系研究、秦岭太白山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梯度格局及环境解释以及模糊
ISODATA方法应用草地植物群落的分类方面等等,数量分类
和排序方法的研究效果都较为突出[4]。
2.3.1数量分类
在研究中,除使用国际上常用的分类方法,我国学者也发展了一些新方法,并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我国主要采用的分类方法主要有:典范指示种分类法(以CCA排序轴为基础,同时使用植被数据和环境数据的分类方法)、排序轴分类法(以
2群落演替研究方法
2.1微分方程的应用
动态系统都可用微分方程(组)描述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这种用微分方程(组)描述的反映系统动态特征的数学表达式称为系统动态数学模型(动力学模型),系统动态数学模型按解决问题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一般动态模型和最优化模型。连续型模型是指时间变量,在某一时间范围内可连续取值的模型。该类模型的特点是模型各变量的导数存在,故可用微分方程(组)描述。植物群落演替系统是属于连续型模型这种类型的。
利用微分方程对浙江东部地区以常绿阔叶林为代表性的(中亚热带东部)次生演替过程进行动态分析[2],结合自然次生演替系统的动力学阻尼振荡(衰减振荡)、耗散结构等理论进行推断,推导干扰次生演替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得出由于干扰因素的存在,群落干扰次生演替系统的振幅比自然次生演替系统的要大,干扰次生演替过程群落的生产力(尤其是乔木层)比自然次生演替过程的一般都高的结论。
DCA排序轴为基础)、群落排表法、逐步聚类法、多元聚合法、
有序样方聚类、模糊数学分类。宋国元、赵敏等人对长江口冲积岛植物群落演替现状采用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二维排序方法对冲积岛多种生境下植物群落的演替现状和所适应的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在对拉鲁湿地植被群落,拉多等人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群落组成、分布格局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通过CCA渐进选择分析,确定了放牧、水位和践踏干扰等影响因子影响了拉鲁湿地植物群落组成和分布。
樊乃昌等通过主分量分析(PCA排序),找出演替的客观数量指标,分析研究高原鼢鼠危害下的植物群落的演替及分类,通过植物群落的分类指示高原鼢鼠与环境资源的定量关系及其动态变化序列,找到鼢鼠种群的动态变化是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鼠害防治开辟有效的管理途径[6]。
2.2模糊数学的应用
关于建立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消长的数学模型及演替阶段的数学分类方法,国内也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卜耀军等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其植物群落演替进行研究[3],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将13个样地划分为5个群系,然后按照5种不同群系的恢复时间,得到较完整的植物群落演替序列,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得到的演替序列与传统的研究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上相同,证明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在定量化分析植被演替方面是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的,可定量化地提高植物群落演替研究。
2.3.2数量排序
国内从70年代末开始了排序的研究,从极点排序(PO)、主分量分析(PCA)、到对应分析(CA/RA)、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典范对应分析(CCA)以及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等,研究精度逐渐提高,对植被与环境关系的分析越来越细。李文龙等以沙坡头地区沙地人工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PCA排序分析方法,对植物群落进行排序分析,其演替过程呈现出有显著特征的3个阶段,进而用群落相似性系数和其重要值定量描述其群落结构特征及组分种消长动态[7]。
广东科技2014.9.第18期
第1页/共2页
寻找更多 ""(8分)生态护坡是综合生态学、工程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知识,利用植被对斜坡进行保护的综合技术。下图为某种海岸生态护坡及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研究人员在建造海岸生态护坡前,采用_____ 法调查此地的植物丰富度和种群密度,运用此方法要注意_____ 。(2)上图坡地生态系统中,人们在中低潮带引种一些耐盐的植物如互花米草、白茅等,在高潮带和超高潮带种植柽柳、樟毛等相对耐干旱的植物,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_____ 结构。(3)人们通过沙滩培土、引种等措施,使植被稀少的荒滩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坡地生物群落,这种演替类型属于_____ 。(4)经观察和测定灌草丛带中的几种生物种群及同化量 (图中字母代表)如上图。图中沙氏变色蜥与小型地面肉食性动物之间的关系为_____ 和_____ ;沙氏变色蜥在食物网中所处的营养级为_____ 。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 (用图中字母表示)。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
(8分)生态护坡是综合生态学、工程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知识,利用植被对斜坡进行保护的综合技术。下图为某种海岸生态护坡及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研究人员在建造海岸生态护坡前,采用_____ 法调查此地的植物丰富度和种群密度,运用此方法要注意_____ 。(2)上图坡地生态系统中,人们在中低潮带引种一些耐盐的植物如互花米草、白茅等,在高潮带和超高潮带种植柽柳、樟毛等相对耐干旱的植物,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_____ 结构。(3)人们通过沙滩培土、引种等措施,使植被稀少的荒滩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坡地生物群落,这种演替类型属于_____ 。(4)经观察和测定灌草丛带中的几种生物种群及同化量 (图中字母代表)如上图。图中沙氏变色蜥与小型地面肉食性动物之间的关系为_____ 和_____ ;沙氏变色蜥在食物网中所处的营养级为_____ 。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 (用图中字母表示)。
(8分)生态护坡是综合生态学、工程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知识,利用植被对斜坡进行保护的综合技术。下图为某种海岸生态护坡及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研究人员在建造海岸生态护坡前,采用_____ 法调查此地的植物丰富度和种群密度,运用此方法要注意_____ 。(2)上图坡地生态系统中,人们在中低潮带引种一些耐盐的植物如互花米草、白茅等,在高潮带和超高潮带种植柽柳、樟毛等相对耐干旱的植物,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_____ 结构。(3)人们通过沙滩培土、引种等措施,使植被稀少的荒滩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坡地生物群落,这种演替类型属于_____ 。(4)经观察和测定灌草丛带中的几种生物种群及同化量 (图中字母代表)如上图。图中沙氏变色蜥与小型地面肉食性动物之间的关系为_____ 和_____ ;沙氏变色蜥在食物网中所处的营养级为_____ 。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 (用图中字母表示)。
科目:最佳答案见解析解析
(1)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一般采用样方法,样方法一定要注意随机取样。(2)图不同的潮带植被不同,主要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3)人们通过沙滩培土、引种等措施,使植被稀少的荒滩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坡地生物群落,可见生物是从少到多的,属于次生演替。(4)图中沙氏变色蜥与小型地面肉食性动物之间既有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沙氏变色蜥在食物网中所处的营养级为第三和第四营养级。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b+d+e)/a.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群落演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