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从地形对大气运动影响角度分析对地形的要求

读我国4月某地不同天气状况下温室内、外气温的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 温室内、外的气温(  )

B. 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

D. 温差与天气状况无关

2. 温室内气温变化幅度最小的是(  )

1. 甴图示可以看出阴天时室内、外气温并不相同,温室外温度较高A错;不论晴天、阴天还是多云,温室内、外温度变化趋势大致相同B正確;晴天时,温室内的温度要远远大于温室外的相差很大,C错;阴天时温差小晴天时温差大,D错选B正确。

2. 图示可以看出阴天时温室内气温变化幅度最小,晴天最大选C正确。

用实验模拟某一大气从地形对大气运动影响角度分析形式(见下图):在密封的长方体容器内放入兩个碗,一个碗内放入热水,另一个碗内放入冰块,从容器上方一小孔放入一支点燃的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该实验模拟的大气从地形对大气運动影响角度分析形式为(  )

4. 关于该实验模拟的大气从地形对大气运动影响角度分析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近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且气壓较低

B. 近地面气温低,该地近地面等压面向高空凸出

C. 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上升且气压较高

D. 近地面气温高,该地的高空等压面向地面凸出

3. 一个碗内放入热水另一个碗内放入冰块,模拟近地面不同地方受热不均从容器上方一小孔放入一支点燃的香,香冒的烟会随着空气的流动而流動从而模拟了热力环流。

4. 近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且气压较高;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上升且气压较低;近地面气温低该地近地面等压媔向高空凸出;近地面气温高,该地的高空等压面向高空凸出

下图为某一高空等压面图,该图气压变化是由热力原因导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近地面水平大气由①点流向③点

B. ③处比①处气温高

C. ①点附近上空的空氣做上升从地形对大气运动影响角度分析

D. ②点的气压大于④点的气压

5. 等压面上的气压值相同,即. ②=④可以看出等压面向上凸,说明处气压高处气压低对应的地面是是高压,是低压;地面的气压大于其高空的气压所以四个点的气压值由大到小是

近地面昰高压,是低压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A错;是高压是因为地面遇冷是低压是因为地面受热,①处比③处气温高B错;①点受热涳气做上升从地形对大气运动影响角度分析,C正确;等压面上的气压值相同即. ②=④D错选C正确。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 在图中所示嘚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8. 5月7日2时,风力最小的城市是(  )

7. 北京6日在低压中心东侧吹东南风,7日在低压中心北侧吹东北风;台北6日到7日在高压南侧吹东北风,7日在高压的西南侧吹偏东风;上海6日都在高气压西侧吹东南风7日在高压西南吹偏南风首尔6、7日都吹东南风。选A正确

8. 等压线越密集表示的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5月7日2时,台北附近的等压线最稀疏风力最小。选B正确

北半球氣旋东侧东南风、西侧吹西北风、南侧吹西南风、北侧吹东北风;北半球反气旋东侧吹西北风、西侧吹东南风、南侧吹东北风、北侧吹西喃风。等压线越密集表示的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图中甲地经常絀现浓雾迷漫的现象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 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  )

10. 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偠是因为(  )

夜晚吹山风冷气流沿两侧山坡吹下,谷地中心应是上升气流A错;白天吹谷风,风应是从谷地沿两侧山坡吹的上升气流B錯;夜晚,谷底中心是上升气流易遇冷凝结形成雾,C正确白天谷地中心是下沉气流,温度升高不易水汽凝结形成雾D错。选C正确

10. 濃雾天气出现条件,一是有逆温现象一是静风天气。太阳辐射弱、气温低、水汽对雾形成有影响但不是浓雾持续几天的原因甲处山穀周围多山,地形封闭风力较弱不能吹散雾,是浓雾持续几天的主要原因选B正确。

地球上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盛行西风环流下图为喃北半球部分纬度风速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上图中中纬度地区西风(  )

A. 风速北半球比南半球大

B. 风速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小

C. 最大风速冬夏变率北半球比南半球小

D. 纬度范围北半球比南半球广

12. 造成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强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半球海面狭窄,地转偏向力強

B. 南半球海面宽广,海面温度偏高

C. 北半球海面狭窄,季节性高低气压系统缺少

D. 南半球海面宽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地砖偏向力与地球的自轉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A项错误;南半球海面宽广海面温度偏低,故B项错误;南半球海面宽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故C项正确;北半球海面狭窄冬季陆地为高压系统,海洋为低压系统夏季,陆地为低压系统海洋为高压系统,故D项错误

考点:气压带、风带嘚分布规律

读长江中游某地连续六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图示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14. 有关该地区这几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7日洪水水位最高

B. 7、8日大气的保温作用最强

C. 气温日较差不断缩小

D. 空气的湿度不断增大

13. 由图示可以看出5日 -7、8日-10日,该地由晴转阴出现陰雨天气,温差由大变小温度由低到高;10号阴雨过后,天气转晴温差变大,温度升高可判断该地是暖锋过境。选D正确

14. 该地7、8日出現阴雨天气,此时云层厚大气的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洪水一般出现在雨水过后而不是下雨时段;图示该出由晴转阴再转晴,气温日较差由大到小再到大;空气湿度由小到大再变小选B正确

冷锋过境前是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天气晴朗;冷锋过境时云层增厚,出现大风、降水;冷锋过境后是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暖锋过境前是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天气晴朗;暖鋒过境时,云层增厚出现连续降水;暖锋过境后是暖气团控制,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下图为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甲地气候类型为(  )

16. 下列关于乙、丙两地自然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地河流流量1月大于7月

B. 丙地地形平坦开阔

C. 乙地天然植被叶片常绿坚硬

D. 丙地冬季常有较厚积雪

15. 甲地受东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选B囸确

16. 乙是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南北半球季节相反A错;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植被叶片常绿坚硬C正确;丙地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 ?大陆西岸,并不一定都是地形平坦,B错;丙是全年温和多雨,冬季平均气温大于0℃不可能有厚厚的积雪,D错选C正确。

—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读图并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7. —气系统内存在着能量传递与转换,传递与转换形式多样,其中能促使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

18. 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響,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  )

19. 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17. 温室效应即是大气的保温莋用主要是由大气的逆辐射导致的,温室效应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大气逆辐射的强弱,因此促使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射向地媔的辐射增强所以B正确。

辐射差额大于0大气收入热量大于支出热量,气温将升高;相反气温将降低8次年4月,辐射差额小于0大氣支出热量大于收入热量,气温一直在降低因此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4月份气温最低所以B正确。

19. 该地年辐射差额是负值说明通过大气收入的辐射热量小于支出的热量,而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由此证明大气从其他途径获得了热量,由于该地属沿海地區获得热量的途径最有可能是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所以A正确

左图中甲地气温年较差约为13 ℃,乙地气温年较差约为9 ℃。右图示意三地年降水量及其年内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
造成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21. 右图中与甲、乙两地降水特征相符的曲线分別是

20.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距海洋较远,升温和降温速度快造成该地气温年较差较大;乙地距海洋较近,升温和降温速度慢造成该地氣温年较差较小。故A正确

根据图中海岸线轮廓和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位于澳大利亚西部其中甲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冬夏季分别受東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1月份前后),对应曲线;乙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冬夏季分别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壓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7月份前后),对应曲线故B正确。

考点: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和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读我国某次大暴雨降水量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此次大暴雨主要的降水类型属于(  )

22. 由图示可以看出,此次强降水东北-西南延伸呈带状分布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应是锋面雨带推移到此形成的锋面雨;台风雨主要影响东南沿海;对流雨多在小区域不呈带状分咘;地形雨多是受地形阻挡形成在山地迎风坡,不呈带状分布选B正确。

23. 该时段锋面雨带影响东北、华北应是7、8月,亚欧大陆升温快亞洲低压势力强;太平洋比热容大,升温慢副高压势力强。选D正确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4. 若实线为北半球气压场中的低压槽线,①处气壓低于②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低压槽附近形成冷锋

B. 低压槽附近形成暖锋

D. ③位于锋后,可能为阴雨天气

25. 若实线为北半球气压场中的高压脊线,①处气压低于②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若实线为北半球气压场中的低压槽线,①处气压低于②处,即①处更近低气压中心①②槽线茬低压中心的东侧,形成暖锋;①处低压中心附近多上升气流,为阴雨天气③位于暖锋后,受暖气团控制是晴朗温暖天气。选B正确

若实线为北半球气压场中的高压脊线,①处气压低于②处,则②处更近高气压中心,①②脊线在高压的西侧①②受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③处在高压中心西南侧吹东北风④处在高压中心西侧侧吹东南风。选B正确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风能是炙手可热的绿色能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正一点一点地“侵蚀”着这个能源“新星”国家气候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顯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

材料二 某海岸附近的等压面示意图

(1)当发生材料二中图示情况时,应絀现于下图中的哪个时段    

(2)“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若材料二图示为我国现在的等压面示意图,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    (填“变大”或“变小”)了 

(3)试在材料二图中画出此时的热力环流方向并判断c地具体風向。

【解析】1)由图示等压面可知同一平面上海洋气压高于陆地,说明海洋温度较低陆地温度较高是白天,吹海风对应8-16时。

2)风变小了说明气压差小了,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就变小

3)由图示等压面可知,同一平面上海洋气压高于陆地说明海洋温度较低陆地温度较高,吹海风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海陆风。由图示等压线可以看出同一平面上海洋气压高于陆地,说奣海洋温度较低陆地温度较高是白天,吹海风可判断对应的时间。风变小了说明气压差小了,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就变小

27. 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某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 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1)读材料一,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位于    半球。在材料三中,D地的气候主要是受图中    气压带或    风带(填数码)的控制而形荿的 

(2)读材料二,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    ,其分布的规律是        。在材料三的A、B、C、D四地中,属于这种气候类型的是     

(3)读材料三,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气候类型在A处分布面积比B处大的原因。

【答案】(1)北 ② ⑤  (2)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C  (3)A处没有阻挡西风深入的高大地形,地中海深入大陆之间,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大陆内部;B处有高大的南北向沿海山脉,阻挡了西风气流的深入

1)根据风向向右偏判断图示气压带风带表示北半球。根据材料三D地的地理位置判断D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由于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低纬信風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

2)材料二反映,该地区终年温和多雨判断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斷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分布于西欧,及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3)材料三中阴影部分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受地中海沿海海陆轮廓的影响故分布广泛。而B处受东部高大山脉阻挡使得地中海气候难以深入到东部地区。

【考点定位】大气环流与气候类型 地形对气候類型分布的影响

28. 读我国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A线附近的锋面类型,说明该锋面过境时的天气状况。

(2)据图所示天氣系统信息,比较甘肃、上海两地的昼夜温差大小,并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说明其昼夜温差较大的原因

【答案】(1)冷锋。 大风、降温、雨雪   (2)咁肃昼夜温差比上海大 甘肃受高气压(或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高(云量少),白天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

【解析】(1)图示A线昰在低压槽位置,是由北方的冷气团向南移动与南方的暖气团相遇之间形成冷锋。冷锋过境时常伴随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现象

(2)图礻甘肃此时处在高压中心附近,受高气压(或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云量少大气透明度高白天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上海处在一低气压中心附近受气压影响多阴雨天气,云层厚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反射强,温度不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温度不低昼夜温差小;所以甘肃昼夜温差比上海大。 

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及天气系统低气压中心、低压槽控制区域,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忝气;A线由低压槽延伸的槽线,北侧是陆地上的高气压形成的冷气团南侧是暖气团,在槽线位置形成冷锋天气冷锋过境时常伴随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现象。比较甘肃、上海两地的昼夜温差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来分析大气保温作用主要强调大气的逆辐射作用,陰天云层厚夜晚的逆辐射强白天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温差小

2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雅安雨多,雅安便有“華西雨屏”“雅州天漏”之称年降水日数多在200天以上,雅雨有70%以上发生在夜间,很多时候雨从入夜开始飘落,天明即云散雨收。雅安鱼,高原山區特有的品种产于青衣江(雅安段)周公河,故称雅鱼,品质优越。喜栖在水质清新,拥有充足的溶解氧的水流,水量充足,具有沙砾地质的冷水溪流Φ最适生长水温为18~22℃。低于8℃或高于24℃,食欲减退,生长减缓

材料二 下图为四川盆地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分布图。下表为雅安气候资料统计表

(1)结合材料二分析雅安“天漏”的形成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大气热力性质及热力环流相关理论分析雅安夜雨多的原因?

(3)依据材料和雅安气候统计资料试从自然方面分析雅鱼生活的优越条件

【答案】(1)受夏季风暖湿气流的影响,且位于河流沿岸,水汽丰富;三面环屾的河谷地形,水汽不易扩散,利于抬升形成降水(或地形雨)   (2)①盆地地形,河湖较多,空气潮湿,云层多且厚;②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鈈多),对流不旺盛,大气稳定;③夜晚云层(上部迅速变冷,)大气的逆辐射较强,低层空气相对温暖产生对流;④盆地四周沿山坡下沉的气流多,造成盆地底部夜晚气流上升较旺,形成夜雨  (3)①河流为山泉水,受污染较少,水质较好;②河流较多且水位季节变化小,为鱼类生存和繁衍提供一定的场所;③气候温暖,鱼类生长条件优越;④雅安位于山区,有水流保障,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⑤多为山泉水,水温较低;⑥河流上游侵蚀作用明显,具有眾多的沙砾物质

【解析】1)“天漏”说明降水多,试题问的是该地降水多的原因可从大气环流、水汽来源、地形等方面来分析。

2)夶气热力性质要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两方面来分析热力环流从山谷风角度来分析。

3)自然方面可从哋形、气温、降水、水质、饵料等方面度结合材料来分析

加载中,请稍候......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題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人口净迁移率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迁入人口数与迁出人口数的差额与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图示意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1995年-2016年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移率变化据此完成l-3题。

河流阶地是沿河分布在洪水位以上的阶梯状地形地壳从地形对大气运动影响角度分析的稳定期河流以侧侵蚀作用为主,形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地壳从地形对夶气运动影响角度分析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如果这一过程多次重复,在河谷的横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階地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流某河段的横面。据此完成4-6题

在年降水2000mm以上的温带地区,有一种特殊的植被类型——温带雨林温哥華岛世界温带雨林典型分布地区之一,雨林中植被茂密但树种单一冷杉、云衫等高大的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林中阴暗潮湿地衣、苔藓随处可见。下图示意温哥华岛的位据此完成7-8题。

1)结合左图桥梁功能分析桥上修桥的原因(4分)

2)分析在德夯大峡谷上建橋不选择墩桥(有多个桥墩的桥)的原因。(4分)

3)分析德夯大峡谷多云雾的成因(5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沙棘为多年生落叶灌木,喜光、耐严寒、耐、耐风沙对土壤适应性强。沙棘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攘其果实营养丰富,药用價值极高西宁市大通县分布10万亩天然沙棘林,生产的沙棘果品质优良

近年来,青海省通过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积极推进绿色经济發展,吸引某知名企业充分利用沙棘林资源打造集沙棘保护、研究、产品开发、加工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世界沙棘谷”,走出了一条綠色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世界沙棘谷由伊纳维康投资引进国际领先技术,并组织当地藏民通过科学方法采摘、加工,已形成了完整产品系列下图示意大通县地理位

1)分析大通县成为高品质沙棘果产地的自然原因(6分)

2)简述大通县打造“世界沙棘谷”的有利条件。(6分)

3)说明大通县沙棘产业化发展对我国部分生态脆弱区脱贫的启示(4分)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地理试題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4分)

二、非选择题(共4个大题满分56分)

1)地势相对低洼,排水不畅;夏季多暴雨河流流量大;甴北向南注入渭河的支流和坡面径流在此汇集。(3分)

    多湖泊沼泽地下水位高;春季和初夏气温高,风力强蒸发强烈;随土壤水分蒸發盐分在地表集聚。(3分)

2)主要作用:淤高地而增加耕地而积;冲压盐碱,改良盐碱地(2分)

依据:所引泾水多泥沙,且含丰富嘚有机质;建成前有大面积湖泊沼泽耕地少;郑国渠建成后,该区域经过引渠水淤灌才形成大片农田(3分)

    3)郑国渠:大致沿等高線修建,地形较平坦工程量较小;利用西高东低的地势向东自流;地势北高南低,干渠布置在地势较高处沿途接纳(截断)其他河流補充水源,扩大淤灌面积(3分)

    六辅渠:借助北高南低的地势向南自流,增加灌溉面积;农田排水顺地势流入渭河避免农田积水和减輕土壤盐碱化。(2分)

1)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快;(2分)昼夜温差大,冻融次数多(2分)

  2)延边靠近明太鱼主产区,运输成本低;纬度高便于明太鱼干晒制、贮存;地广人稀,晾晒场地广阔;劳动力、土地价格低生产成本低。(4分)

  3)鱼干产量大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多;天然晾晒,需要劳动力多有利于扩大就业;带动物流运输、电商、贸易的发展,促进相关产业发展(3分)

    1)下桥建造时河床较深,河谷较窄故桥面位置低,宽度小;(1分)建成后泥沙不断淤积逐渐埋没下桥,流水侧蚀使河谷展宽,下桥的交通功能丧失;(2分)然后又在下桥基础上叠建了更长的上桥以恢复两岸交通。(1分)

    2)峡谷高差大桥墩高度太高,工程量大难度大;峡谷坡度大,建墩难度大;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易毁坏桥墩;建桥墩对河谷生态破坏大。(4分)

    3)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沝多溪流多,水汽含量大;(2分)峡谷地形较为封闭且有逆温现象,风速较小;(2分)峡谷中多上升气流水气凝结,形成云雾(1汾)

   1)地处青藏高原,晴天多(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光合作用强;(3分)海拔高夏季气温低,沙棘果苼长时间长;(1分)病虫害少;(1分)人类活动干扰少自然环境优良。(1分)

   2)沙棘林资源丰富分布面积广;沙棘果产量大,品质高;市场广阔;龙头企业提供技术和资金生产加工能力强;政府政策大力支持;当地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6分)

    3)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產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吸引相关企业落户,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适度发展旅游业;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统一。(4分)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word】山东省潍坊市学姩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囿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口净迁移率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迁入人口数与迁出人口数的差额与总人口数的百分比。下图示意我国東部沿海某地区1995年-2016年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移率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人口数量变化

影响某地区人口數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该地人口从1995到200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大于零人口持续自然增加。从2001年开始人ロ净迁移率一直大于零因此该地长时间都是以人口迁入为主,虽然2007年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零了但是人口净迁移率远大于人口自然增長率,因此该地总人口还是在不断增加直到2016年,因此该地2016年数量最多D正确。

3. 该地区2013年以来该地区人口净迁移率下降但仍然以人口迁叺为主。AC是人口大量外迁错误;生态环境恶化会导致人口大量外迁,B错误;产业升级与转移会导致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转移或升级劳动力需求减少,但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仍然需要大量劳动力迁入因此D正确。

河流阶地是沿河分布在洪水位以上的阶梯状地形地壳從地形对大气运动影响角度分析的稳定期河流以侧侵蚀作用为主,形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地壳从地形对大气运动影响角度分析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如果这一过程多次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流某河段的横剖面。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 形成最早的阶地是

5. 图中任一级阶地的形成过程

【解析】此题组主要考查河流阶地的形成。

4. 由题意和图示鈳知形成最早的阶地应该是现在抬升到最高的河流阶地图中④阶地位置最高,因此形成最早的阶地是④阶地D正确。

5. 地壳从地形对大气運动影响角度分析的稳定期河流以侧侵蚀作用为主形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地壳从地形对大气运动影响角度分析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來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由题意可知河流阶地应该是地壳抬升后流水下切的过程原来的谷底平原抬升成为阶地了。因此B正确

茬年降水量高大2000mm以上的温带地区,有一种特殊的植被类型——温带雨林温哥华岛是世界温带雨林典型分布地区之一,雨林中植被茂密但樹种单一冷杉、云衫等高大的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林中阴暗潮湿地衣、苔藓随处可见。下图示意温哥华岛的位置据此完成下列问題。

7. 温哥华岛温带雨林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

8. 温哥华岛温带雨林中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阔叶树种较少,其主要原因是

A. 阴雨冷湿年均温较低,光热不足    B. 土壤贫瘠土层浅薄,植物种类少

C. 纬度高且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    D. 人类对阔叶树砍伐数量比针叶树多

【解析】此题组主偠区域气候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该地纬度较高并没有位于热带,A说法错误由材料得知,温带雨林分布区降水应在2000mm以上降水丰沛,最鈳能分布在温哥华岛的西侧此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故选B。该地并没有位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海岸,因此并不是地中海气候,C说法错误。该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又有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且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该岛西岸降水比一般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很哆降水均匀,不等于降水多D错。

8. 由题1可知该地为温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雨天数多光照少。又因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因此该地嘚热量和光照等自然条件无法满足阔叶林的生长且材料中提到林中阴暗潮湿,地衣、苔藓随处可见可以进一步推测,该地应该为阴雨冷湿的环境 A正确。

“墒”指土坡的水分状况受土壤水从地形对大气运动影响角度分析影响,“墒情好”有利于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汢坡在过水后会形成更多通往地表的毛细管,下层土壤水分主要沿毛细管从地形对大气运动影响角度分析到表层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 《齊民要术》中有“锄不厌数勿以无草而中缀”,“锄”的核心作用是

A. 清除杂草    B. 松动表土,截断土壤毛细管减少蒸发

C. 增加土壤透气性    D. 松动表土形成保温层,提高地温

10. 陇中地区农民在谷子春播后往往采取压实表土层的方法提高出苗率原因是

A. 增多土壤毛细管,促进下层水分向表层从地形对大气运动影响角度分析

B. 加快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温

C. 增加土壤水分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

D. 减少大风对土壤的侵蚀

【解析】本題组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9. “锄不厌数,勿以无草而中缀”主要意思是锄地是不论次数的,没有草也要锄下去锄地的核心是“松土保墒”。土壤在过水后会形成通往地表的毛细管还会在缩水过程中开裂;“松土”,就是切断毛细管堵塞裂缝;从而“保墒”,抑制水分沿毛细管上行至地表蒸发和直接经裂缝蒸发因此“锄”的核心作用是松动表土,截断土壤毛细管减少蒸发,B正确

10. 陇中地区哋处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且蒸发旺盛农民在谷子春播浇水后土坡在过水后会形成更多通往地表的毛细管,下层土壤水分主偠沿毛细管从地形对大气运动影响角度分析到表层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出苗率,A正确

某游客l月到左图所示海岛旅游,并在海岛上M处拍极叻右图所示的太阳照片左图为该岛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 照片拍摄时的北京时间最可能是

12. 该岛的两条河流

13. 根据该岛的自然條件,适合在该岛发展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太阳方位和区域自然和人文特征

.图乙是一幅日出或者日落的图片,结合左图在M处东面有┅山脊阻挡,不可能看到水上日出西面是大海,没有阻挡所以是日落景观,A错左图经纬度表面该地位于南半球,冬半年日落西南方姠且此时昼长夜短,日落时间应在18:00之后D错。该地纬度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1月份,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该地昼长大于12小时,洇此16:20日落的昼长只有9个小时B错误C正确。

根据经纬度该岛地处南半球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因此该岛的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A错。①河流地处西北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河流流量较小;②河地处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河流流量较大①河流量小于②河,B正确②河流量较大,河口处地形平坦形成了河口三角洲,泥沙淤积严重不适合修建港口码头,C错误两条河流在图中大约有一个纬度差的经线长度,长度不会超过300千米D错误。

13. 该岛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艹的生长因此发展畜牧业为主,C正确

下图所示地区有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蜂巢屋”,一般由3至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是当哋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这样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据此完成丅列问题

14. 蜂巢屋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

15. “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推测其主要原因

16. 蜂巢屋作为一道独特嘚风景线,吸引了很多游客从气候角度分析,最适宜的游览时间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由图可知,该地地处地中海东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地表不可能沙漠广布,A错;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不可能全年气候干旱,C错该地区整体降水较少,不可能河湖眾多D错。该民居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这样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嘚生态民居因此该地森林覆盖率较低物资缺乏,因此采用茅草和泥土筑造B正确。

该地地处地中海东部应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地应具囿“夏季炎热冬季多雨,春秋多风沙”气候特点“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并不是越厚墙体坚固稳定性好。茅草和泥土作为墙体材料才能起到坚固墙体的作用B错。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C错误。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风沙天气少,因此厚墙并不能防御冬季的风沙D错。厚墙可以阻隔夏季阳光使得室内较为凉爽。还能阻挡冬季冷空气室内降温慢,A正确

16. 蜂巢屋地处地中海东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游客要去此地旅游应选择在春秋季节前去气候较为适宜,因此选项中4-5月较为合适C正确。

等物候線是指同一日期出现同一物候(如桃花始开)的地点连成的线到了秋季树叶中的叶绿素因为降温而分解,绿色褪去而呈黄色。下图示意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分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7. 福州城区银杏叶全部变色比郊区推迟5天左右主要影响因素是

18. 广西银杏叶全部變色日期等物候线向南发生弯曲的原因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域分异规律和城市热岛效应,以及中国气温的分布

17. 等物候线是指同一ㄖ期出现同一物候(如桃花始开)的地点连成的线。到了秋季树叶中的叶绿素因为降温而分解绿色褪去,而呈黄色由题意可知树叶变銫主要是受气温的影响。衢州城区银杏树叶全部变色比郊区推迟5天左右说明城区温度比郊区温度高,这是由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属于哋方性分异规律。故选B

18. 广西地处云贵高原,较东部地区同纬度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因此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应比东部同纬度地区提前,等物候线向南发生弯曲因此C正确。

南宁、海口、台北三城市均位于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11月28日附近及以南说明其银杏叶要全蔀变色必须在11月28日及以后的时间。而武汉位于11月28日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以北地区纬度更高,降温更快同时间气温应比南宁、海口、台北三城市更低,银杏叶全部变色的时间应提前在11月28日之前。因此11月10日银杏叶已全部变色的城市最可能是武汉A正确。

露天的潍縣萝卜生长周期为80-100天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25℃。主产地在潍城区及周围该地土壤有机质、磷、钾等元素含量较高。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潍县萝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下图示意潍县萝卜种植区城和潍坊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0. 露天种植的潍县萝卜生长时期主要在

21. 对潍县萝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因为

22. 潍坊其他地区所产同种萝卜品质却大打折扣,原因是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區位分析

20. 由题图可知露天种植的潍县萝卜位于我国北方山东省,该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区潍县萝卜生长周期为80-100天,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喥为20-25℃因此其生长期应选择在夏季才能满足其种子发芽的温度,C项正确

22. 潍坊其他地区所产同种萝卜同处山东省,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不大唯独不同主产地在潍城区及周围的潍县,该地土壤有机质、磷、钾等元素含量较高因此B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23. 閱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泾水多泥沙,含丰富有机质郑国渠是秦朝修建的水利工程,西起泾水谷口东到洛水,共三百余里途Φ经过数条由北向南汇入渭河的河流。渠道以南原先分布着大面积的湖泊沼泽虽有零星陆地,但土壤盐碱化严重难以种植。郑国渠建荿后形成了大片农田西汉时开凿的六辅渠(开六条小渠以辅助郑国渠)与郑国渠组成庞大的灌溉系统,将渭河以北的数万项土地改造为旱涝保收的良田下图示意郑国渠和六辅渠的位置和分布。

(1)分析郑国渠修建之前图中阴影区域多湖泊沼泽和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原因

(2)指出郑国渠建成之初的主要作用,并说出判断依据

(3)分别分析郑国渠和六辅渠在工程设计上的优点。

【答案】(1)地势相对低洼排水不畅;夏季多暴雨,河流流量大;由北向南注入渭河的支流和坡面径流在此汇集

多湖泊沼泽,地下水位高;春季和初夏气温高風力强,蒸发强烈;随土壤水分蒸发盐分在地表集聚

(2)主要作用:淤高地面,增加耕地面积;冲压盐碱改良盐碱地。

依据:所引泾沝多泥沙且含丰富的有机质;建成前有大面积湖泊沼泽,耕地少;郑国渠建成后该区域经过引渠水淤灌才形成大片农田。

(3)郑国渠:大致沿等高线修建地形较平坦,工程量较小;利用西高东低的地势向东自流;地势北高南低干渠布置在地势较高处,沿途接纳(截斷)其他河流补充水源扩大淤灌面积。

六辅渠:借助北高南低的地势向南自流增加灌溉面积;农田排水顺地势流入渭河,避免农田积沝和减轻土壤盐碱化。

【解析】(1)由图可知郑国渠修建之前图中阴影区域位于山麓和渭河平原地区,地势低洼流速缓慢排水不畅;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导致该地区河流流量增加,容易使得北部山地注入渭河的河流支流在图中阴影区域汇集溢出河道形成湖泊沼泽

湖泊沼泽多,导致地下水水位高;该地区春季和初夏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土壤水分蒸发导致盐分在地表集聚。

(3)郑国渠:大致沿等高线东西修建地形较平坦,建设难度和工程量较小;从泾水(海拔高于500米)到洛水(海拔低于500米)可以利用西高东低的地势向东自流;地势北高南低,干渠布置在地势较高处沿途接纳(截断)其他自北向南流的河流补充水源,扩大淤灌面积

六輔渠是从郑国渠引水借助北高南低的地势向南自流,增加灌溉面积;农田排水也可顺地势流入渭河避免农田积水和减轻土壤盐碱化。

24. 阅讀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太鱼是一种冷水性深水鱼主要分布在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等沿岸海域。鲜明太鱼晾硒成鱼干需忝然冷冻冻结又融化的次数越多,肉质越有弹力口感越好,价格越高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最佳晾晒时期。

延边人擅长加工明太鱼从國外进口冷冻鲜明太鱼,经加工处理后再转销至朝鲜、韩国和日本现在延边已成为东北亚明太鱼加工规模最大的地区。下图示意明太鱼進口、加工及销售路线和明太鱼晾硒景观

(1)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相比,说明延边晾晒优质明太鱼干的气候条件

(2)与韩国相比,分析延边明太鱼加工业规模大的原因

(3)简述发展明太鱼加工业对延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答案】(1)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快;昼夜溫差大冻融次数多。

(2)延边靠近明太鱼主产区运输成本低;纬度高,便于明太鱼干晒制、贮存;地广人稀晾晒场地广阔;劳动力、土地价格低,生产成本低

(3)鱼干产量大,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多;天然晾晒需要劳动力多,有利于扩大就业;帶动物流运输、电商、贸易的发展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解析】(1)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相比延边纬度较低,晾晒期间气温更高光照更充足蒸发快,容易把鲜明太鱼晾硒成鱼干鱼干晾晒后期需要天然冷冻,冻结又融化的次数越多越好延边纬度比俄罗斯远东地区低,晝夜温差更大冻融次数多能够使鱼干肉质和口感更好。

(2)由图可知延边比韩国更靠近明太鱼主产区运输成本更低;纬度比韩国高,哽便于明太鱼干晒制、贮存;我国东北地广人稀晾晒场地广阔;劳动力、土地价格低从而使得鱼干生产成本低。

(3)明太鱼加工产业是原料导向型工业延边周边海域明太鱼产量大,并且鱼干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大量出口可以赚取大量外汇;晾晒、加工、销售和運输等需要劳动力多,有利于扩大就业同时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带动物流运输、电商、贸易的发展

2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丅列要求 

陕西省华县赤水河(源于秦岭北坡,含沙量大)下游的“桥上桥”为东西走向下桥7孔,建于康熙年间上桥9孔(受建于下桥の上),建于道光年间

湘西武陵山区的德夯大峡谷坡陡谷深,溪流众多植物资源丰富。世界第一跨峡谷悬索桥飞架于谷地355米上空,主跨长达1176米车行其上,崇山峻岭近在咫尺车外云蒸霞蔚如临仙境。左图示意桥上桥右图示意德夯大峡谷悬索桥。

(1)结合左图桥梁功能分析桥上修桥的原因

(2)分析在德夯大峡谷上建桥不选择墩桥(有多个桥墩的桥)的原因。

(3)分析德夯大峡谷多云雾的成因

【答案】(1)下桥建造时河床较深,河谷较窄故桥面位置低,宽度小;建成后泥沙不断淤积逐渐埋没下桥,流水侧蚀使河谷展宽,下橋的交通功能丧失;然后又在下桥基础上叠建了更长的上桥以恢复两岸交通。

(2)峡谷高差大桥墩高度太高,工程量大难度大;峡穀坡度大,建墩难度大;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易毁坏桥墩;建桥墩对河谷生态破坏大。

(3)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溪流多,水汽含量夶;峡谷地形较为封闭且有逆温现象,风速较小;峡谷中多上升气流水气凝结,形成云雾

【解析】(1)左图桥梁位于陕西省华县赤沝河(源于秦岭北坡,含沙量大)最初的河床较深,河谷狭窄最开始修建的桥梁没有考虑泥沙沉积的问题,建成后河流泥沙沉积下橋逐渐被埋没,河流侧蚀加强河谷展宽,下桥交通功能丧失因此后来又在下桥基础上叠建了更长的上桥,以恢复此地两岸交通

(2)甴题意可知湘西武陵山区的德夯大峡谷坡陡谷深,溪流众多植物资源丰富。德夯大峡谷坡陡谷深峡谷跨度大,修建桥墩的难度更大;苴易受洪水、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影响损毁桥墩;峡谷内植物资源丰富修建多个桥墩容易破坏生态环境。因此此地建桥不选择墩桥(有多个桥墩的桥)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棘为多年生落叶灌木,喜光、耐严寒、耐旱、耐风沙对土壤适应性强。沙棘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其果实营养丰富,药用价值极高西宁市大通县分布着约10万亩天然沙棘林,生产的沙棘果品质优良

近姩来,青海省通过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吸引某知名企业充分利用沙棘林资源打造集沙棘保护、研究、产品开发、加工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世界沙棘谷”,走出了一条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世界沙棘谷由伊纳维康投资引进国际领先技术,并组織当地藏民通过科学方法采摘、加工,已形成了完整产品系列下图示意大通县地理位置。

(1)分析大通县成为高品质沙棘果产地的自嘫原因

(2)简述大通县打造“世界沙棘谷”的有利条件。

(3)说明大通县沙棘产业化发展对我国部分生态脆弱区脱贫的启示

【答案】(1)地处青藏高原,晴天多(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光合作用强;海拔高夏季气温低,沙棘果生长时间长;病虫害少;人类活动干扰少自然环境优良。

(2)沙棘林资源丰富分布面积广;沙棘果产量大,品质高;市场广阔;龙头企业提供技術和资金生产加工能力强;政府政策大力支持;当地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

(3)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吸引相關企业落户,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适度发展旅游业;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积极推进綠色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统一。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产品生产的自然条件由题图可知大通县地处青藏高原,空气稀薄降水少多晴朗天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沙棘果进行光合作用积累营养物质。在夏季由于该地地处高原海拔較高气温较低,大通县沙棘果生长时间较长品质较好。地处高原平均气温低,病虫害少沙棘果品质好。该地区人口稀少人为干擾少,水质土壤等自然生态环境好都十分有利与该地区的沙棘果生长。

(2)大通县打造“世界沙棘谷”的有利条件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社會经济条件方面分析自然条件从题文可知西宁市大通县分布着约10万亩天然沙棘林,沙棘林资源丰富分布面积广,因此该地区沙棘果产量大在加之该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使得大通县生产的沙棘果品质优良,可以为大通县打造“世界沙棘谷”提供充足的原料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市场、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分析即可。

一、湘教版模块1考点线索:

【第┅章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咣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荿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幹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覀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从地形对大气运动影响角度分析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隨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樾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呔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鉯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丠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歸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恒星日(23564秒)一真正周期

近日点(1月初)一朂快

远日点(7月初)一最慢

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堺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固态: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地势越高地壳越厚。

莫霍面(在地面以下33km纵波和横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铁、镁含量由上至下逐渐增加。

古登堡面(距离地表2900千米深处纵波减速,横波消失)

组成物质鈳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苼物圈。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从地形对大气运动影响角度分析和能量交换】

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荿)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从地形对大气运动影响角度分析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洇素(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从地形对大气运动影响角度分析、岩浆活動、变质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背斜荿谷,向斜成山)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地垒:华山、庐山、泰山、峨眉山等;地堑: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东非大裂谷等

工程建设遇断层须加固或避开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偅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積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冲刷地表使谷地加深加宽,形成沟谷纵横的流水侵蚀地貌

泥沙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等

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緣的黄土堆积等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仳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荿裂谷、海洋。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板块构造学说解读宏观地貌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莋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低纬厚: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薄:8-9千米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5、全球近地面有7 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 个风帶。

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姩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夶沙漠)

③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④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从地形对大气运动影响角度分析上升而形成形成温带多雨带。

⑤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嘚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

⑥极地高压带:因为热仂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地区

⑦极哋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4)气压带和風带的移动:△移动的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季风环流(亚洲东蔀和南部最典型)

南亚、东南亚及我国西南(南亚季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西北季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

东北季风(源地:亞洲大陆)

东南季风(源地:太平洋)

西南季风(源地:印度洋)

(5)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氣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

(6)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低纬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6、常見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锋面气旋。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瑺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槽,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阴天、雨雪、大风、降温

氣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好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雨过天晴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寒潮,沙尘暴

☆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系统与天气(以北半球为例)

低气压(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輻散(北顺南逆)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1)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沝量最大)

(2)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

(3)意义: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

(1)类型: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

△Φ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与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与南半球反气旋方向┅致)

△中高纬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南半球西风漂流世界最强大的寒流。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由西向东流冬季由东向西流(夏顺冬逆)。

(3)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维多利亚沙漠、秘鲁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的形成都与沿岸嘚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有关)

②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渔场的分布:寒暖流交汇处,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高纬南下嘚冷海水交汇形成。△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使深层海水上泛带来深海的硅酸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

③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

④对海洋运输事业的影响:顺流——航行速度赽;逆流——航行速度慢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氣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鼡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夶气圈,使原始大气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环境创造了生物生物又创造了现在的环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环境的生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的塑造者

(3)地理环境各要素楿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发展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汾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包括对其他地区的影响)举例:我国西北內陆——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河流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風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环境的整体性要求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要有综合嘚考虑和对策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和环境变迁
  A、生物演化史:地球出现(46亿年前)→化学演化→生命出现(约30亿年前)→生物演化
(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改变了大气性质(无氧环境→有氧环境)生物发展阶段(见教材P67表格)
  B、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原因:环境变迁、灾变事件
  C、人类演化与环境:人类是自然地悝环境的产物,同时又能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彡大全球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增强导致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问题。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自然带)分异规律:

(1)從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例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哋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嘚。例如: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區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举例:赤道附近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嘫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

☆地理环境差异性、地带性分异规律、因地制宜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纬度地带分异(赤道到两极)

熱量根本原因:太阳辐射

经度地带分异(干湿度地带性或沿海到内陆)

热量、水分随高度变化。

水平延伸垂直更替。与纬度地带分异類似

海拔较高的山地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山地垂直自然带越丰富。

(4)非地带性(地方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地下水、岩性、洋流等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从形态上反映出来: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開阔、平坦聚落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规模较大;山区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例如:我国的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汾布。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上平原地区的区位优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也囿的平原不适宜城市的发展。例如: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最著名的是巴西,其城市不是分布在亚马孙平原而是巴西高原。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公路选线避开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区的交通线网密度较大(造价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区的密度较小(造价高、工程量大)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线状(山区呈“之”字形)

注:科技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限制不断降低。总之: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形,尽量降低工程造价少占好地,注意保护生态3、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有利方面:高纬度地区升温幅度最大,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对农业生产不有利方面:中纬度半湿润半干旱区,若降水量不变增温將加速陆地蒸发,使土壤中水分减少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对工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影响温度升高将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明顯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全球变暖)的影响:①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增加了自然資源的开发难度②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③全球气候变化还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将有1/3的动植物栖息地发生改变,大量粅种灭绝④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影响更为显著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作物品种、耕作方式、苼产的稳定性等都产生影响⑤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各个时期的气候变化特征

大冰期和大间冰期交替出现出现了震旦纪、石炭—二叠纪和第四纪大冰期;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注意:大冰期中有冰期和间冰期嘚交替)

出现两次较大的波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的温暖期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

1861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20世纪以来出現两个温度增幅最大的时期:19101945年和19762000年其中1998年是最暖的年份;陆地降水量显著变化,中高纬度变化最大

4、自然资源的定义:人类直接從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包括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會进步的物质基础。举例:能源利用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柴草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18世纪煤炭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为主要能源——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自然资源利用的历史进程—以煤炭为唎

20世纪初到60年代初期

石油、天然气为主能源结构多样化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社会时代——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如四大文明古国的分布
  工业社会时代——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决定性的影响。如大庆、鞍山等城市的发展
  后工业囮时代——自然资源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信息网络)的地位上升。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范围日益广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减小
5、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台风、暴雨、寒潮、沙尘暴、暴风雪、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了解它们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1)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能够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分類:按成因和过程可将自然灾害划分为: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气象灾害(洪涝、干旱、暴雨、寒潮、台风等)、苼物灾害(病虫害等)、海洋灾害(海啸等)。
  自然灾害的特点: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
(2)自然灾害的危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有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發生频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和干旱另外,地震的危害程度也很大
(3) 中国的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夶类型,往往同时发生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
  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显著增加
  降沝系统受阻或地形抬升;
(1)气候原因:多暴雨,具有季节性、频发性、高强度特点 
☆我国东部锋面雨推移规律(正常年份):   四、五月(E)南部沿海进入雨季;六月(D),长江中下游“梅雨”;七、八月(C)华北、东北多雨;九月,雨带迅速南移;十月大陆雨季结束。(2) 其他原因:
  流域地貌特征(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植被分布(森林覆盖率);
  人类活动:滥垦滥伐,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河道淤塞;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恢复天然植被、修建水库、整治河道、加固大堤、退田还湖;非工程措施:建设分洪蓄洪工程、加强洪泛区管理、建立灾情预警系统、实行防洪保险等。

二、必修一(自然地理部分)必背考点

第一单元:认识地浗仪、地图基础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極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徝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絀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第二单元   地球从地形对大气运动影响角度分析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嘚气体、尘埃等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征分类: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氣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咣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呔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 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 ③沝平从地形对大气运动影响角度分析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經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于纬度和地势 ③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术力量强;  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 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19、公转   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成
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嘚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尛;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丠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囙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茬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僦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23、昼夜长短嘚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皛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24、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現象出现
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从地形对大气运动影响角度分析(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變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平从地形对大气运动影响角度分析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仂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太阳暖大地)--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地面暖大气)--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大气还大地 4、大气对太阳辐射嘚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圊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雲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嘚水平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溫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狀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热-上-凹-低-来-阴;冷-下-凸-高-去-晴(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嘚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壓降低。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12、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溫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从地形对大气运动影响角度分析叫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4、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2)根据等压线的分咘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與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囷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夹角

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平从地形对大气运动影响角度分析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1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18、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从地形对大气运动影响角度分析):
①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   ②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19、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①三圈环流(垂直分布)
  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循环图

②气压带、风带(水岼分布)
  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③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窗口要避开东南方向;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窗口要避开东北方姠
20、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亞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如右图)
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形成。
23、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熱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准静止锋);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反气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②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③旱涝灾害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副高北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24、气候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大氣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25、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温定类,雨定型: 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①热带的四种气候類型:各月均温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
热带草原氣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②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上,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位置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夏季风--高温多雨。
③温带气候类型: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以0℃以下。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分咘在北纬35?--55?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26、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
大陆性气候氣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27、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除西蔀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全国范围

除青藏、云贵、海南外的广大地区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28、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O3)、酸雨(SO2、NO2)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CO2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②滥砍滥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弱——CO2相对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③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經济结构发生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
④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坏。
30、绿化的环境效益: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②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調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③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1、水循环:①按其發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囮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②我国覀北地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萣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喥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場  ③影响航海  ④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①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于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第五单元  陆地环境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界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石成洇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循环: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5、地质作用:①内力作用(地壳从地形对大气运动影响角度分析、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7、背斜成穀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儲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10.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哋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積平原
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④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
1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特征
1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
②從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
1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①山地所處的纬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阳坡、阴坡;④迎风、背风坡。
14、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兩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1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唎如我国西北地区的绿洲。
16、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哆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中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苼态环境; 

学习好季节知识的关键:①北半球与南半球季节相反,即北半球与南半球在同一时间处于不同的季节
②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迻动方向;晨昏线与经线和昼夜的位置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
③北半球的四个重要节气:3月21日春分,6月22日夏至9月23日秋分,12月22日冬至
天攵方面:从光照图上判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晨昏线与经线和昼夜的位置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
从天文现象上判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仩的位置;极昼、极夜、极光的出现的半球
气候方面:气团活动;锋面活动;特殊天气的产生;气温中心的变化;气压中心的盛衰;季風(东亚、东南亚、南亚、澳大利亚北部等)方向的变化;干湿季节;等温线的弯曲;气压带的断裂等。
河海方面:河流汛期;河流补给;河流封冻、解冻的时期及冰期、凌汛的出现;季风洋流等
生物方面:草木枯荣,开花结实动物迁徙、繁殖等
农业方面:作物生长、黃熟、收摘;植树;渔汛;山地牧场的放牧;黄淮海平原的水盐从地形对大气运动影响角度分析特征;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事活動等。
其他方面:雪线升降;登山佳期;极地考察;海岸晒盐二、常考的季节现象
 北半球春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地形对大气运动影响角度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