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极如何测量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性测量时示波器的输入电容对幅频特性有何影响

单极放大器幅频特性的测量
1、学習放大器幅频特性曲线和上、下限截止频率的测量方法
2、了解射极旁路电容,负载电容和集电极电阻C 对幅频特性的影响
1、认真阅读本實验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弄清放大器频率特性的概念

2、怎样测量放大器 频率特性,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叫做放大器的下限截止頻率和上限截止频率,二者之差称为放大器的通频带用

图3-2 单级阻容耦合放大器
中τL分别为C1、C2、C3构的回路时间常数对于图3-2 电路它们分別为:

2、测量放大器的上限频率fH和下限频率fL,测量方法如下:
将信号发生器接至放大器的输入端,调整信号源的频率为放大器中频段某一频率
(f=10kHz),逐渐由零增大输入信号电压Ui使放大器的输出电压Uom=1V(用毫伏表1V
档),用示波器观察输出不失真时用交流毫伏表测出与些对应的输入电壓Ui值。
去掉示波器维持Ui大小不变逐渐升高输入信号的频率,直到放大器输出电压U0下

(3)观察RC对fH、fL的影响
在图3-3 电路中,将RC由2kΩ改变为3kΩ,测出放大器的上、下限频率fH和fL填

1、在测量fH、fL和幅频特性时要始终用毫伏表监测输出电压Ui值,使其大小保持不
变尤其当信号发生器“頻率范围”换档时更须注意。
2、测量幅频特性时选择频率点要恰当,在放大器倍数变化较小的中频段可少测
几点而放大倍数开始下降嘚附近多测几点,这样即可保证测量精度又可提高测量速
1、列表整理测量数据,计算电压放大倍数以lgf为横坐标Au为纵坐标,在坐标纸
上畫出如何测量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性曲线
2、说明Ce、CL、Re对放大器fH、fL的影响。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載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图片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夲站作侵删。 

我要进行材料应变测量采用的信号调理方案如下:

一、设计初期,通过低通滤波器滤波,信号受系统的温度漂移影响较大无法检测有用的信号。

二、由于电桥输出電压大约5毫伏(0~100HZ)采用AD620前置放大,用MAX038提供方波参考信号通

过乘法器AD534将被测信号调制成10K的交流信号,交流放大(AD620)通过带通滤波器MAX275滤除高次谐波,最后进行相敏检波同时,我还用铁丝网将电路板屏蔽(屏蔽网接地)起来但是,输出信号不稳定达不到测量精度第一個方案,已被否决现在请各位高手指点第二方案的问题出在哪里,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案

电桥输出5毫伏信号,按理说不算太小,直接用仪器放大器不用交流调制,也应可以以下几点可注意,a.电源需要很稳波纹系数要小。b.第一级放大不要太大小于100吧,然后再加第二级放大c.先把第一级放大后的信号质量搞好,再看后面的电路对于这样的信号,在电路侧信号两端并一个高质(漏电小)的几 uF的无极性的电容會有很大好处第一级输出信号可以有些噪声,但不应漂移经过第二级带有低通放大后,噪声就会改善你现在的问题可能发生在第一級。供参考

22.电荷放大器的零漂问题

压电加速度传感器一般会接一级电荷放大器来实现电荷——电压转换,可是在传感器动态工作时电荷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会有不归零的现象发生,如何解决我的加速度传感器量程大约在 30000g左右,被测信号频率在30kHz以下;压电传感器和电荷放夶器连接后静态时(传感器未受冲击)电荷放大器的归零非常好,当传感器受到冲击后会产生零漂按您说的调节反馈电阻的方法有一些作用,我想知道调节反馈电阻这种方法有没有定量的推导

(1) 有几种几种可能性会导致零漂:a、反馈电容ESR特性不好,随电荷量的变化而变囮b、反馈电容两端未并上电阻,为了放大器的工作稳定减少零漂,在反馈电容两端并上方亏电阻形成直流负反馈可以稳定放大器的矗流工作点。c、可能挑选的运算放大器的输入阻抗不够高造成电荷泄露,导致零漂

(2) 不知道你所说的不归零是怎样一个具体的情况,你嘚输入信号的频率多高静态时能归零吗?也许你应该把示波器观察到的波形贴上来才好分析电荷灵敏放大器跨接在放大器两端的电容准确叫法是“积分电容”而不是“反馈电容”,它的 ESR并不会随着电荷的多少而发生显著的改变毫无疑问,积分电容上的电荷应该有泄放通道通常简单起见可以并联一个高阻值的电阻,但会恶化噪声特性发生不归零,可能的情况可以是:

a、输入信号频率太高造成积分器电荷堆积,因为积分器放电需要一定时间尝试降低输入信号频率试一下看能否改善,如果是这个原因可以降低反馈电阻的值应该能妀善

b、积分器的静态偏置有问题,比如没有考虑失调电流Ioffset失调电压Voffset的影响。可以接上传感器但是使传感器处于无信号输出状态观察放夶器输出是否归零。不归零还可能

(3) 对于电荷放大器输出电压不归零的现象,一般采用如下办法来解决:a、采用开关电容电路的技巧使鼡 CDS采样方式可以有效消除offset电压。b、采用同步检测电路结构可以有效消除offset电压。

(4) 电荷放大器的零漂主要来自输入电路的失调电压、失调电鋶及输入反馈电阻当信号频率趋于 0时,漂移干扰源 eN与输出漂移 eO之间有如下关系: eO/eN=1+(gt+gc+gi)/gf 其中 gt、gc、gi、gf分别为传感器、传输电缆信號输入端的电导及反馈电阻的电导。由此可以看出:为了使输出漂移小除了使干扰源漂移小以外还必须使传感器、缆线电阻要大,运放嘚开环输入阻抗要高、运放的反馈电阻要小即反馈电阻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漂移,稳定直流工作点但是反馈电阻太小的话,根据 fL=1/2PI*Rf*Cf,又会影响到放大器的频率下限所以必须综合考虑。

23.音频电路开关机冲击声的解决

一些音频设备在开关机常有 “啪”的冲击噪声请教专家这種噪声产生原因是否与音频放大电路有关系?克服这类的问题有没有什么可行的办法

(1) 通过音频功放的软启动即可解决

(2) 通常是开机瞬间功放电路的偏置电路尚未完全建立,造成的瞬态冲击电流对扬声器的冲击所产生解决的办法: a是调整各级偏置的时间常数; b是增加延时开通输出的电路; c是让功放电路的偏置电压缓慢上升。

(3) 这是由于电源噪声导致音频性能变差故应采用独立稳压块为音频部分单独供电,以保证电源质量另外,音频在需要时方可允许输出有些音频 IC有一个 SHUTDOWN或者 MUTE引脚,可以实现该控制功能如果没有这一控制引脚,则需要增加额外的电平开关电路来控制音频信号同时,在程序设计时有一个使能的时机问题上电时应适当延迟后再打开,以避免串入音频电路嘚令人讨厌的电源噪声一般延迟 100ms-500ms左右。一旦音频输出完毕还应再延迟 100-500ms后关闭(屏蔽)输出,不只节省了不必要的消耗电流(因为大多數的音频 IC的工作电流较大发热较高),而且还有效降低了噪声干扰

(4) click-pop声和音频功率放大电路具有直接的联系,产生 click-pop声的原因在于放大器囷喇叭负载之间的耦合电容以及反馈回路中的电容在开机和关机过程中,运算放大器建立自己的相应工作状态会对这些电容进行充电戓放电。由于电容两边的电压不能突变当电容一边的电压突然变化时,在电容的另一边的电压也会突然变化这个变化的电压尖脉冲传箌喇叭时,就会产生 click-pop声这种 click-pop声,在使用单电源放大器时更需要特别注意为了克服 click-pop声,人们常采用如下方法:a、使用 click-pop声抑制功能的音频放大器;b、对于单电源放大器放大器输出和喇叭之间采用差分互连直接耦合;c、对于单电源音频放大器,常常采用负电压电荷泵技术来產生负电压这样放大器和喇叭负载之间可以直接耦合 d、采用双电源供电的音频放大器并注意反馈回路中的电容取值e、对放大器上电顺序進行适当的控制。

24.运放单电源电路的偏置问题

我想请教一下双电源运放在接成单电源电路时,作为偏置的直流电压是用电阻分压好还是接参考电压源好

(1) 接参考电压源比较好,电阻分压偏置会随温度的变化而飘移但参考电压源成本高。

(2)一般来讲双电源运放改成单电源電路时,如果采用基准电压的话效果最好。这种基准电压使系统设计得到最小的噪声和最高的 PSRR若采用电阻分压方式,必须考虑电源纹波对系统的影响这种用法噪声比较高, PSRR比较低

(3)如果电源本身就很稳定,采用电阻分压网络无疑是最廉价、最简单的如果采用基准电壓,效果最好典型的基准电压器件可用 TL431。

25.运算放大器的静态电流大小测量问题

   请问:运算放大器的静态电流大小怎样测出来的啊

(1)关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静态(电源电流:Icc/Iee)电流的测量方法,在行业标准:SJ-XXXX(具体标准代码忘记了但可联系电子部4所查询)有详细的定义与規定。估计在IEC和 MIL标准中也都有

简单并基本符合原则要求的测量方法如下:双电源情况时,将被测运放搭接成一个“地电位跟随器”既:其输出端与反向输入端短路连接,同向输入端接地(既:正负电源的公共端 --线路中的参考电位端);运放对地不接负载电阻 --既负载电阻無穷大分别测量在规定的输入电源电压条件下的流入或流出电源端子的电源电流 ---在电源与运放电源端子之间串入(低内阻的)电流表。通常Icc=Iee。单电源测量时仅需将运放同向输入端连接到一个由另一独立电源形成的(Vcc-Vee)/2的独立电位端点(以Vee为参考点),其它不变供参栲。(2)可以选用圣邦微电子的SGM8524SGM8524为4通道微功耗运放,静态电流每通道 4.7uA带宽 150KHz,轨到轨输入输出工作电压2.1~5.5V,工作温度-40~125摄氏度应该可鉯满足你的要求。

(2) 谢谢!想再一下如果双电源供电,电源不对称静态电流会怎样的变化呢?

(3) 通用电压型运算放大器的内部结构主要由:输入差分级、中间增益级和输出缓冲级组成三级均需设置稳定的静态工作点。为此前级、中间级与末级的偏置电路多采用恒流源结構 ---以获得稳定的静态工作点和优异的 PSRR(电源抑制比)等特性---并由此形成静态电流的主部随电源电压变化不大的高阻特点。静态电源电流随電源电压的改变部分主要由跨接在Vcc到 Vee之间、设置恒流源大小的电阻分压与基准等部分构成,数值通常约在:15K~2M欧姆之间

通过上述分析,鈳得出如下结论:双电源供电、不论两电源电压是否一致其两电源端子之间的静态伏 -安特

性基本与单电源的特性一致,并在一定的区间內与晶体管输出特性曲线一致呈现高阻特性 ---即曲线斜率较小。也可由此看出使用晶体管曲线特性图示仪(C+连接Vcc,E-连接Vee,扫描极性:NPN+,运放其余端子均开路)也可测出近似等效单电源的静态电源电流由此,可以了解电源电压改变时运放电源电流的变化特性。

26.反相比例放大電路不能工作

   我现在电路中用运放是TLV2772反相端输入电阻是10K,反馈电阻用的是100K输出竟然是VCC,变成了比较电路把反馈电阻变成10K后,结果正瑺了(能实现反相比例运算)请各位前辈帮我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1)如果反相输入电阻一直是10K而反馈电阻改变为100K和10K时电路的放大倍数应汾别为10倍和1倍,如果输入相同的电压值10倍时输出电压可能大于电源电压,放大器饱和所以请你同时说明输入电阻的值有否改变,以及輸入电压的变化范围以便分析。

(2) 谢谢各位前辈们的指导问题查出来了,的确是输出饱和了运放工作在非线性状态。刚开始我有个错誤理解:那就是只要构成负反馈运放就工作在线性状态。所以当时测量运放输入两脚发现不是虚短,以为运放坏了

27.不共地对测量的影响

    我需要采集一电桥输出的差分信号,该电桥由一15V电源供电输出差模电压30mV左右,我的采集系统由另一20V电源供电此时采集系统放大器輸入端的会可能承受多大共模电压?由于这个采集精度要求为万分之三在两电源不共地的情况下,是否会影响采集精度

    (1)你的理解基本囸确。这种应用最好信号调理和传感器部分使用不共地的电源可以极大减小共模电压的影响。

在 两边共地的情况下如果共模电压是 15v/2(具体取决于你的传感器),共模抑制比为 100dB则有效的(与差分信号同样被放大)共模输入信号为: 15/2/uV,由于共模电压引起的误差为: 75uv/30mv=0.25%达不箌你要求的 0.03%的要求。

(2) 多些楼上的回答但是还有一点,就是如果传感器和信号调理电路不共地的话传感器输出电压相对于信号调理电路嘚绝对值(即共模电压)就不能确定是多少了(而且这个值是不是应该还会随外界情况变化吧),就好象用电压表去量两个电源负极的电壓差这个值是不固定的,受外界影响很大这种情况引起的误差就不可补偿了(应该可以这么表述吧)。如果这个共模电压低于 1V则我以 100db嘚共模抑制比将差模电压放大 100倍就可以误差仍然在范围以内显然是有可能超过 1V。所以在两边不共地情况下希望高手给我点提示看可以怎麼解决这个问题题外话,如果采用两边共地的情况这是虽然相对有较高共模电压但是由于其是以固定值所以要补偿的话相对容易可惜峩的电路不能采用这种共地的形式。

(3) 共地情况下传感器输出信号是差分与共模成分并存的,二者同时被调理电路放大前面已经说过,伱的具体例子不能满足精度要求你不可能只放大差分信号而不放大共模信号,所能做的就是选用 CMMR高的放大器加上共模补偿电路(使得差分信号输入为 0时调理电路输出也为 0)。在不共地情况下设两个地之间的隔离电阻是 Ziso,传感器输出阻抗 Zo调理电路输入共模阻抗 1/100(40dB),从而無需对共模成份进行补偿

(4) 多谢帮忙,令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已经清晰多了有一点再请教一下,一般为使测量部分电路对传感器影响较尛都必须用较大的输入阻抗,不然像桥式电路这样的会出现分流影响了结果比如我选用的仪用差分放大器为 BB的INA118其共模输入阻抗为 10e+10欧姆這么高的输入阻抗我想应该比两地隔离电阻 Ziso高吧,这个

(5) 你的理解也不能说错不过,你忽略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针对你具体选用的 INA118囸如你所注意到的那样,他的输入阻抗高达 10Gohm但从这点上看似乎对传感器电桥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运放的使用也有另外一个需要紸意的地方,就是它的输入偏置电流 Ibias=1na(ty.),如果在 INA118的输入端与地之间没有电阻偏置电流没有泄放通道,它将在运放极高的输

入阻抗上"产生"顯著的电压(Ibias*Zin_comm)这个等效为输入放大器的额外共模电压。此外由于仪表运放的非理想对称结构,还存在由失调电流( Iin_offset+-两输入端的偏置电流差值)在输入阻抗上产生的等效差分输入电压。由于失调电流温漂和时间漂移最终由它引起的等效差分输入电压也是个变数,所鉯实际的应用电路中,必须考虑这些因素作为一个参考,可以考虑输入失调电流引起的差分电压跟失调电压(Vin_offset)处于同样水平对于 INA118,可以计算出偏置电流泄放通道的等效直流电阻应满足:

你可以自己画画在不共地情况下的等效电路图考虑上面说的引起误差的因素,洎然可以评估最后的总误差在为运放提供了偏置电阻 Rbias(+,-对运放地)后偏置电阻对传感器的等效并联阻抗为: Rbias+Ziso,并非以 Rbias数值直接影响電桥!象你这种较高精度测量要求 (误差<10uv)还要考虑噪声的影响,需要在运放输入端加低通滤波器限制输入带宽降低噪声的影响。

28.运放输叺为零输出问题

我用HA17741和LM358两个芯片正负输入引脚都接地,但输出却是和+VCC-VEE相当的电压。

   这是失调电压引起的运放的两个输入端同时接地時,不管其他引脚如何连接运放处于开环全增益状态。随便拿一个运放举例:LM358 开环增益100K输入失调电压3mV开环输出失调理论上可达300V之多,當然由于正负电源的限制只能到电源电压。而失调电压在差分输入的两个输入端不一定哪一端是正的所以可能输出正电源电压,也可能是负电源电压再说这样大的增益即使输入失调电压为 0,也会产生振荡或干扰所以任何运放不可以在开环下工作或测试,即使测试开環增益 /输入失调这些参数也是连成反馈放大器换算出来的。

29.如何放大阶梯波电流

请教各位是否有做过阶梯波电流放大的电路是如何实現的?在此深表感谢!

典型的阶梯波电流的产生与应用常见于晶体管特性曲线图示仪(通常:1uA/阶--1A/阶)。一般的实现思路是:用标准电压階梯波信号驱动跨导放大器(K=Io/Vi)由此,可先将小幅度阶梯波电流通过标准电阻转换成电压阶梯波信号再经由跨导放大器获得希望幅度嘚阶梯波电流(Ii*R*K)。可参见JT-I、QT-2、TEK-576、TEK-577-1等产品的图纸30.积分电路中选择放大器的原则。

在高精度积分电路中选用放大器是考虑失调电压还是夨调电流?我认为应该优先考虑失调电流现在我选用的是AD的OP4177,失调电流为0.5nA在没有输入的情况下,会有积分现象发生我想选用一个低夨调电流的,不知道可不可行

当没有输入时,积分电路出现或正斜率或付斜率的斜坡电压

总的来说,应选用偏置电流小的在积分电蕗正确构造(比如对电压反相端积分,则同相端应该是R-C串联 R、C取值与反相端所接输入电阻、积分电容相等)的前提下,则用考虑失调电鋶来定量考虑但需要计算每个输入端是否因为偏置电流在电容上造成的电压超过了共模范围。积分器不可能一直对平均值不为 0的信号(偏置电流就是)进行无限积分需要或者加上直流负反馈,或者只工作在断续状态(积分 -放电交替进行)0.1na的偏置电流不小,应根据情况據丁是否选用更低的目前 1pA以下的运放很多,价格也不贵

二、四类运算放大器的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应用热点

运算放大器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从早期的真空管演变为现在的集成电路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主要分化出通用型、低电压/低功耗型、高速型、高精度型四大类运放产品。一般而言高速运放主要用于通信设备、视频系统以及测试与测量仪表等产品;低电压/低功耗运放主要面向手机、PDA等以电池供电的便攜式电子产品;高精度运放主要针对测试测量仪表、汽车电子以及工业控制系统等。通用运算放大器应用最广几乎任何需要添加简单信號增益或信号调理功能的电子系统都可采用通用运放。

近年来消费电子、通讯、网络等应用领域的发展对运放产品也提出新的技术要求哽低功耗、更小封装以及良好的匹配性能都变得十分重要。为此设计人员在设计方法上加创新,制造工艺与封装技术的进步也为提升运放性能提供了一定的保证在多方因素推动下,下一代运算放大器正朝着速度更快、集成度更高、价格更低的方向发展

从市场需求的角喥看,全球对放大器的需求都保持强势增长中国市场也不例外,尤其在消费和通讯领域凌特公司信号调理产品线总经理Erik Soule表示,“通讯囷网络基础设备市场已经开始复苏未来几年这类设备在中国会有很大增长。而这些应用都需要高速ADC驱动器以及低噪声、低输入偏压运放等产品。”

ADI公司产品线经理Curt Ventola认为未来放大器市场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有三方面:其一,便携式应用的低功耗要求将推动具有低操作电源電压/电流的放大器增长;其二高分辨率应用需要能降低噪声和失真度的放大器;其三,由于性能和价格压力持续上扬因此能够集成其怹功能的放大器前景乐观。

意法半 导体公司(ST)亚太区标准线性IC产品行销经理Leon LEE也指出测试和测量、通讯、医疗影像等领域的先进应用是提升放大器性能的主要驱动力;DSL和消费类视频应用是最大的市场,而且未来将继续此趋势其中,DSL运放的增长点主要在于线路驱动器而整合叻滤波、多路技术以及DC恢复等功能的消费类视频放大器也被看好。

市场调查公司Databean资料显示高速、低电压/低功耗、高精度三类运算放大器嘚市场预计在未来的五年会稳步增长,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3%、8%及11%通用运算放大器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5%。

从应用的角度讲不同的系統对运放有不同要求,选择合适的运放对于系统设计至关重要对于通信、高速测量仪表及超声波设备等高速应用,交流特性极为重要泹对于低速的高精度系统,直流方面的特性则通常更为重要衡量系统在交流特性方面的参数有信号带宽、失真率、噪声等;而衡量系统茬直流特性方面的参数有输入补偿电压、开环增益、输入偏置电流及共模抑制比等。

本文将从应用需求、技术特点和工艺封装等方面探讨這四类运放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热点

通讯和视频应用使高速运放成为焦点

高速运放泛指频宽高于50MHz的运放,而现在为了与信号链后端组件(例如高速ADC或处理器)的需求相匹配运放的频宽记录已突破GHz。这主要源于后端组件的效能近年来显著提升因而位居信号链前端的运放为叻与后端组件相匹配,以避免拖累信号链的整体效能表现于是开始向高速化发展,未来高速运放可能跃升为主流运放产品

据DataBean预测,高速运放将逐渐侵占其它运放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出货金额计,到2009年高速运放占整体运放市场规模的比重将达到三成,而通用型运放则丅降到两成以下

Intersil 公司模拟信号处理部行销副总裁Simon Prutton指出,驱动高速运放市场增长的主要应用是模拟视频处理和传送以及通讯系统而且,伴随更高的分辨率显示和射频频谱的有效使用这两种应用在未来将会给设计人员提出新的挑战。意法半导体公司亚太区标准线性IC产品行銷经理Leon LEE也表示由于蜂窝电话、数码相机、DVD/TV和多媒体应用的驱动,视频放大器等高速运放将大幅增长

总体而言,高速运放主要应用在xDSL调淛解调器、机顶盒以及视频系统中或是担任高速ADC的前级信号调整角色。这类运放对于信噪比和失真度的要求最为严格因此半导体厂商茬设计这种运放时,普遍采用差动输出的形式

与传统采用“二入一出”架构的运放相比,“二进二出”的差动输出由于同时输出两个反楿的信号因此系统工程师可以通过两个信号的比较得知输出信号在未受噪声或失真影响前的波形,从而使设计工程师可以及时解决信号鏈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例如ADI公司最新推出的高速运放AD8045,该器件具有易用的电压反馈结构、归一化增益稳定性以及专为高性能系统而优化嘚引脚输出。器件速度达到1GHz并具有低噪声和低失真等特性,适用于多种高速应用包括医疗设备、自动测试设备以及数据采集系统。

针對高速视频和监控应用Intersil公布一款三放大器EL5367,它采用专有的定制结构来隔离其三个放大器该器件打破了1GHz的速率极限。 EL5367的总供电电流仅25mA鈳在5V至12V的单供电电压范围内工作,能够驱动高于QXGA(象素)的分辨率应用

典型的视频驱动架构采用交流耦合或直流耦合方案。采用交流耦合的系统需要大的外部电容但不需负电源轨。采用支流耦合的系统不需要昂贵的大外部电容但需要负电源轨。Intersil的视频放大器ISL59830则是在芯片上苼成负电源轨并允许视频信号的直流耦合能用单独 3.3V电源供电。而凌特的LT6555/6是 2:1多路复用三通道视频放大器适于LCD投影仪和高清晰度视频应用。便携式应用催生低电压/低功耗运算放大器

随着手机、PMP等依赖电池供电的便携式产品出现强调低功耗、低电压的运放应运而生。一般定義下的低电压运放指工作电压低于2.5伏特,而所谓的低功耗运放通常指供电电流低于1mA。这类运放大多用在音频系统或是电压比较电路、濾波器等不需要太高频宽的应用

此外,在测试、测量和医疗系统工程师也希望在低功耗水平下获得改进的性能(例如,更高的带宽、更赽的转换率和更低的失真度)所以在这些领域低功耗运放也有创新机会。

针对便携式视频应用ADI公司推出ADA4850-X系列放大器,能提供轨至轨(R-R)输出特性工作电源电压低于2.7V。该产品可大幅降低失效电流能够延长便携式视频应用的电池寿命。

此外ADI的6通道视频放大器ADA4410-6还整合了视频滤波器,是一种单芯片解决方案该产品能够节省50%的功耗同时具有高可靠性。能使用户获得具有最佳高清晰度视频影像质量的低成本方案

媄信的低成本、低功耗、高端功率/电流监视器MAX4210/MAX4211,提供与负载功耗成正比的模拟输出电压负载功耗用负载电流乘以源极电压计算。 MAX4210/MAX4211利用高端电流检测放大器来测量负载电流由于不影响负载的接地通道,因而尤其适合电池供电系统

测试测量等应用推进高精度运放发展

高精喥运放一般指失调电压低于1mv的运放。与低电压/低功耗运放不同这类产品由于对信号精准度的要求极高,如果将这类运放整合到后端芯片Φ形成SoC其它电路的噪声将严重干扰此类运放的正常运作,因此就现阶段的技术来看这类运放将是最不容易被整合的组件。高精度运放鈳用于工业自动化、医疗器材、量测仪器、汽车电子、甚至军事国防等不同领域

不同的应用对放大器提出不同的技术要求。美信公司多媒体业务部应用工程师 Prashanth Holenarsipur指出用户在寻求理想的运放,他们希望获得针对特殊应用的附加特性以及极小的封装和低电源电流,多种需求為制造精密运放带来挑战

Intersil的EL8176 和 EL8178可实现100微伏的最大输入补偿电压,而达到这点只需75毫安的电流并能获得700 kHz的增益带宽。

凌特推出的LT1994是3V和5V电源供电的高性能全差分运放能提供16位精度,可驱动高分辨率模数转换器该器件在电压低至 2.375V时仍保证工作,并具有轨至轨输出无需负電源就可直接驱动2.5V和3V的SAR ADC。

凌特的Erik Soule介绍说:“由于模数转换器向更低电压、单电源和高性能发展因此需要能够于不降低性能的前提下在共模電源轨上工作的差分放大器。LT1994 满足了这种需求为客户提供了能够驱动16位ADC的单电源解决方案。

此外凌特还发布了两款高电压(105V)电流检测放夶器。其中LTC6101采用小型SOT封装具有1uS的快速响应时间和高精度;LT6100结合高精度和管脚配置的特性,不需外部增益设置电阻

通用运放在传统应用領域仍有发展空间

虽然随着应用需求不断变更,运放供货商必须顺应市场变化推出相应的新产品然而因为运放在业界已被广泛采用数十姩之久,有些应用产品的生命周期也长达十多年因此很多传统产品仍有其一定的市场需求,例如在汽车与工业自动化领域就有很多设備还是需要用到传统的通用运放。

通用运放对工程师而言可以说是最常用的半导体组件之一。通过外部电阻的不同配置一颗运放可以對输入信号进行各种微调后再输出,以符合信号链后端的

ADC、电源管理芯片等组件的输入信号要求正因为其简单易用的特性,再加上极为經济实惠的价格因而使得这类放大器始终在出货量上稳居运放市场的主流地位。

然而为顺应PCB板尺寸不断缩水,以及制造工艺发展所造荿的输入电压下降的趋势通用型运放也必须革新应变。例如凌特推出的LT/5/6 放大器就集成了精度匹配电阻,不同型号按照高精度、高速度戓高电压应用进行优化可用作反相、非反相或差分放大器连接。

综上所述未来高速运放有望取代通用运放成为主流产品,但从整体看各类运放的市场规模都将呈现增长态势。便携式音频/视频播放器、无线通讯、医疗成像、工业和仪器仪表等应用领域都将为下一代运放創造新的机会

制造工艺与封装技术进步提升运放性能

新应用对运放提出诸如高速、低功耗、高集成度等新的技术要求。为此设计人员鈈断探索新的设计方法,但只从设计着手不足以实现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只有配合适当的制造工艺和封装技术才能将不断优化产品性能,適应新的应用需求美国国家半导体(NSC)亚太区放大器产品市场经理胡国佳指出,“运放产品的竞争力其实是电路设计、制造工艺技术、封装技术三者的函数少了任何一个环节,都无法在市场上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目前运放产品主要采用CMOS、双极、BiCMOS等工艺制造。许多运算放大器系列都提供单通道、双通道和四通道三种封装形式从而为设计提供了最大的灵活性。各种新型封装的电路板占位面积正在日益缩尛单通道运算放大器可采用SOT23封装以及结构相似但外形更加小巧的SC70封装,双通道器件有 SOT23-8封装采用WCSP芯片级封装的运算放大器的占位面积更尛。此外领先半导体厂商还在不断研发新的工艺和封装技术以进一步提升运放产品的性能。

NSC表示已有针对低电压、低成本、高速、低噪聲、高集成度等不同需求所设计的五种制造工艺以低电压、低功耗的运算放大器为例,由于NSC拥有先进的CMOS/BiCMOS工艺技术而且可将产品装配在極为小巧的封装之内,因此早在1994年NSC就推出首款采用 SOT23封装的单组装运算放大器 (LMC7101)并在1997年推出采用SC70“矽尘”封装的运算放大器(LMV321)目前这两种封装巳成为单组装运算放大器的业界标准封装。

为顺应新一代通信设备、视频产品及其它高速系统需要较低功耗的趋势NSC开发了自有的 VIP10互补双極工艺技术,这是一种速度快而又以电介质绝缘的互补双极集成电路工艺技术可以将深沟技术应用到压焊圆片上,以便可以利用电介质實现完全绝缘确保高速放大器可以充分发挥其性能。NSC在2001年推出首系列采用VIP10工艺技术制造的LMH系列高速运算放大器

信号带宽达到750MHz,可驱

动目前应用中的最高分辨率

视频信号其应用包括LCD

投影机、多媒体设备、视频会

解调器以及机顶盒等高速应

此外,ADI公司也利用先进工艺

和封裝技术积极开辟放大

器领域的新天地该公司产品

将凭借多年的设计经验以及

XFCB(超高速互补双极型)工 图1:高精度放大器

艺技术和WLCSP封装技术开

發出适合更多新要求的放大器产品。WLCSP 是一种晶圆级芯片封装技术可以让芯片面积与封装面积之比超过1:1.14,绝对尺寸仅有32平方毫米约为普通BGA封装的1/3,仅仅相当于TSOP封装内存芯片面积的1/6

而Intersil则采用互补 BiCMOS工艺技术制造新型系列运放产品。其中包括电流反馈、电压反馈、精度运放、低噪声运放和各种差分线驱动放大器

设计人员一直在寻求更好的性能,对于电池驱动系统这通常表现在低功耗方面;而在工业、医疗囷感测应用领域,精度和噪声性能又成为关键指标在某些情况下这就驱使采用更小的几何工艺。

对于蜂窝电话和便携式多媒体应用要求放大器具有小巧的物理尺寸;兼容低电压;待机状态下具有最低的功耗;抑制电源噪声,尤其对蜂窝电话而言;具有高效率能提高电池使用寿命。这些特性上的要求需要采用先进的亚微米CMOS或 BiCMOS工艺技术(0.5μm to 0.18μm)以及先进的封装技术例如倒装芯片。

而对于DVD和其它视频应用带囿非常平直的30MHz带宽的高速放大器可用于高清数字电视;在视频放大器中集成重构的滤波器,可以滤除来自视频数模转换器的噪声;多输入/輸出视频放大器支持不同格式的视频信号这就需要采用双极或BiCMOS工艺技术。

目前ST正以小封装形式提供低成本系列的宽带、负输入轨和输出軌至轨运算放大器其TSH8x器件可满足大批量视频应用要求,如RGB信号驱动和切换这些应用需要低成本的高性能信号放大和信号调节。 TSH80、TSH81和 TSH82分別是单运放、有待机模式的单运放和双电压反馈运放器件

凌 特公司则采用CMOS、 BiCMOS、双极和先进的射频工艺技术,开发出各类放大器产品例洳该公司针对高性能视频领域推出的型号为LT6553的放大器,分辨率超过了 像素适用于SXGA和UXGA LCD投影仪及监视器、扫描仪,以及车载导航和车内视频系统等汽车显示器系统、数码相机及CCD影像系统对于简单的多路复用和信号路由,LT6553具有关/闭功能能够在50ns内启动,适合扩频和便携式应用

德州仪器公司(TI)高速信号调节产品部战略市场经理Jim Karki表示,TI采用领先的工艺技术可满足高速放大器用户的不同要求例如,OPA727就是TI采用e-trim技术设計的高精度、高速12V CMOS运算放大器该器件属于其Burr-Brown产品线。e-trim是TI的一种新型微调技术能够在制造的最终阶段对失调电压及温度漂移进行校准。

對DSL应用而言快速、高电压处理很关键。目前TI正以新的工艺技术拓展在该领域的能力以满足未来的需要TI已推出高输出电流、高增益带宽嘚双运算放大器OPA2614。该器件具有低输入电压噪声和低谐波失真等特性可为差动配置的DSL驱动器解决方案提供高动态范围。Jim Karki透露很快 TI将发布16:04 哆的集成模拟视频处理产品。

降低噪声与提高集成度是未来运放发展的瓶颈

众所周知噪声对运放是非常关键的指标。在大多数应用中運放的前面都会有感测组件,其后端则有 ADC与处理器这些组件共同构成一个典型的信号传输路径。由于运放周边配置的外部组件会带来噪聲如果运放本身的噪声也很大,那么对ADC而言噪声将会淹没有效信号,这样以来不管 ADC的分辨率与频宽有多少,它输出给处理器的就只囿噪声这极大地影响了系统的正常运作。所以不管是通用型、低电压/低功耗、还是高精度或高速运放都需要把组件本身的噪声抑制到朂低程度,才能有效实现信号路径的整体匹配达到最佳的应用效果。

此外为满足日益丰富的应用需求,放大器不再只是单一的产品洏是与其它器件集成在一起以提升性能与产品价值。例如在视频放大器中整合滤波、多路技术以及DC恢复等功能

而 且,单一的放大器也需偠集成更多特性正如凌特的Erik Soule指出,对运放而言多重特性集成是很重要的,因为设计人员经常要针对某种应用修改20到30个参数以优化放大器的特性和功能这增加了设计复杂性。例如为满足便携式产品低功耗的要求,新的放大器技术需要减小电压和电流噪声同时还需要進一步降低成本,在更小的封装中集成更多的性能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测量放大器的幅频特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