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重新定义人才 pdf知识的人

市场合作,请您联系:
品牌广告合作,请您联系:
满足以下场景,获得更高通过率:
新融资求报道
新公司求报道
新产品求报道
创投新闻爆料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最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36Kr股权投资
汇集行业内最优质创业项目的股权投资平台
聚集15家顶级投资机构的专业互联网融资平台
聚集全球最优秀的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重新定义知识 | 七个投资人与姬十三的思考对话
42章经 第51篇
本活动为 42章经 组织的投资人闭门活动第二场,第一场为:
七个新基金合伙人的闭门分享。
本场参与者:
Vertex 赵楠,愉悦资本 李潇,东方富海 刘露,今日资本 李广平,H Capital 严文韬,及某不愿署名的大佬
主要分享者:
险峰长青 吴炳见,果壳 姬十三
吴炳见:我之前投过一家知识付费的公司,创始人还是从在行上找到的,那个 CEO 当时要做一个 O2O 打印的项目,我说完全不靠谱,但是你这个人是很有意思,咱们先建立一个联系吧,你如果项目转型咱们再聊一聊。
从此以后这哥们基本上每个星期给我打一次电话,连续打了差不多三个月时间,三个月时间做三款产品,最后一款产品叫熊猫书院,然后上线以后第一个月就一百万用户,他就做两个事情:
第一是把比如五十万字的经典书给你浓缩成五万字,然后按照每天排列,给你制定一个半年的计划。第二是用社群的形式去相互监督去激发你的积极性,就做这两个事,产品形态非常简单。
这个项目发展到后来,成了我们投的项目里面最早一个盈收平衡的。
所以观察这个现象以后,我就开始更多地看知识平台类型的产品,通过这个产品看到像荔枝微课、千聊这个类型的产品,发现数据量也挺吓人。
为什么这些东西它会增长得比较快?知识这个事情究竟能不能赚钱?
思考以后我觉得有几个点:
第一:知识变现这个事情,它重新定义了知识,我总结过一个公式:
一个好的知识 = 新的知识传播路径 * 新的知识密度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以前百度没有出来之前的话我们怎么获取知识?通过读书也好,跟人打听也好,后来百度出来以后是通过百度去获得。
再后来,一些垂直网站出来以后我们通过垂直网站获得,后来微信出来以后我们通过微信的点对点和朋友圈的点对面获得这个事情。
但是你会发现我们对以前的知识传播路径可能还是产生一些不信任感,你现在上百度的话有严重的不信任感,所以能不能有一些大 V 或者身边的人,给我一些他咀嚼以后二次传授的内容。
所以知识传播路径在产生变化,很多程度上是基于信任感产生的变化。
比如说罗辑思维,我后来想我们为什么开始提罗辑思维,其实源自于本身对罗胖有信任感,后来得到的量为什么起来的很快?是罗胖把这种信任感转嫁给其他大 V 们。
所以为什么千聊这个东西起量比较快呢?因为总归在微信这个平台上,它会产生这种中 V 大 V 小 V,每一个公众帐号,可能都有个三万十万的产生信任感的粉丝。这个时候像千聊、荔枝微课给他们提供一个 saas 的工具,变成信任感的工具。
所以总结来说,第一块就是知识传播路径的变化。
其次,知识密度其实也在变化,以前让我们看一本《失控》什么的我们非常有耐心,但是放在今天已经很少有人能办得到这种事情,知识的密度太稀疏了,我们需要经过拧过水的,但是营养能保留下来的知识。
而这个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家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实际都是希望能够在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之内获取事情,包括 VC,以前可能做 VC 要读很多的报告,再去二次咀嚼很多东西。现在我们先听一下周围的行家对这个事怎么说,回头再去读报告效率更高。
就是说这一波所谓的知识变现,是因为知识本身发生变化,主要发生在路径和密度上。
第二:这一波知识变迁像什么?
有点像新的安慰剂,新的仪式感。其实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这个事情一方面带给我们知识,但很大程度上带给我们仪式感,让我们的心感觉更宁静一些。
我看到像荔枝微课这种东西,我开始定义这群用户叫《读者》群用户。以前我们在初中都会读一本杂志叫《读者》,老师告诉我们这本书有很多的美文,陶冶心性,其实读那本书根本没什么用,但是那本书你读起来的入门门槛很低,让你感觉每天都在读,好像每天都有收获。
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仪式感?是因为我们心里有焦虑感,而焦虑感来自三方面。
第一个原因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角色的转换,我们从学生转换成白领,从女孩子转换成妈妈,这都是角色转换,所以我们会看到类似于像千聊、荔枝微课上面母婴的东西非常多,工具属性比较强。
还有比如说教学生如何进入职场的内容也特别多,教老婆如何防小三的,如何处理跟老公的感情也非常多,就是说你听完这些课程以后这个事真的能防小三吗?防不了,但是让你觉得我听过我尽了自己的努力我每天都在学习,就是说这是一个角色转换的焦虑感。
第二个焦虑感我觉得是一个看到身边的人怎么样以后产生了焦虑感。我看到 XX 忽然赚了三亿美金,表示很焦虑这个事情,就是说你就会想为什么身边的某一个人忽然变强了为什么我没有,所以你看到荔枝微课很多的内容是跟机场里面的内容相关的,如何成为马云,谁谁谁教你如何赚到一千万,这是一个看到身边的人变得如何如何以后产生的焦虑感。
第三个焦虑感来自我们从小给自己的一个目标,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为那个目标我们反复读一些书,上一些辅导班也好,这是长期的动力,感觉这一波知识变现其实一定程度上大家都在缓解这种焦虑感。
还有个事情我没有想明白有疑问的,跟大家一块讨论,目前对于这些平台来说,所谓的“知识”成为了一种新的高效获取流量的方式,但这一波知识平台具体怎么变现没有特别清楚,究竟怎么把流水变成盈收,怎么把盈收变成利润?
曲凯:我再补充个问题,就是说虽然这些平台流量获取的很快,但是能不能留住?
吴炳见:是。这个事情比较难在于,用户听某个人开微课的时候是基于对这个人的信任,不是对平台的信任,所以虽然加粉丝了,但后面再去往别的主播去导流很难。
(此处省却具体讨论若干)
姬十三:刚才聊的其实很多问题讲到一起,比方说可能隐藏的是说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规模,以及你到底怎么让用户有获奖的感觉,这里面其实是具体产品和具体的运营上的一些技巧。
大家会发现真的卖得好的东西,其实会特别强调回头感,再最后听完一刹那觉得自己获得什么,得到在这方面做得非常精,我们也做的还蛮精的,其他几个工具稍微做的差一点,重内容运营的平台基本上在这方面会非常的下功夫,一篇文章一定很清楚知道你付了这30分钟,你花了这50块钱你得到了什么。
这种上瘾的感觉其实是很容易通过技术的方式,通过产品运营的方式去实现的,我们刚也在说图书,但图书这方面就要做的差很多。
当然今天一直在聊多大市场,这个确实很难判断多大市场,但是的确看到非常明显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互联网上通过小额支付的方式为虚拟东西来付费,我觉得这种习惯其实快速在养成,从领域上来讲我们觉得这是叫出版、传媒和教育三个内容整合。
那么大的背景是说过去这三个领域的大的产品,其实都变得传统和不实用,教育的东西太重了,就是我们对教育是有需求的,但是它太重不适应我们今天的需求。
出版也太重,半年一年出本书,三百页,作者写的东西有时候是一百页能写完,但是他为了把一本书出出来,他要写成三百页,读者你读的时候可能半天看完你就发现其实就中间有20分钟你觉得是有价值的,那干吗不把20分钟找到拿出来给你,其实是这么一回事。
传媒也是,大量文章扫过之后真正记住的能有多少,其实我一天可能看二十篇文章,真的记住的可能就几个观点,我能不能把这几个观点拿出来给到你,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让你就能记得今天读的这二十篇文章里面几个观点。
所以我觉得今天大家都谈到知识更新的焦虑,各种各样的焦虑,但是各种各样的焦虑,过去通过传媒出版教育三个领域在解决,但是这三个领域提供的产品不够好,今天出来了一个新的领域,这个领域叫知识付费。
它叫不叫知识的名字不重要,但是它试图在解决人们在这个领域当中寻找一种心理的需求和慰藉。而且它的解决方案看起来比原来三个领域的解决方案可能要更好,或者满足人们现代的心理上可能更好,它更轻便,它的获得感会非常强调。
它通过语音和视频方式让你有人格的亲近感,它的整理性非常好,过去我看三百页可能就拿到20页的东西。今天就把最有货的部分拿出来,比方说录一个30分钟的稿子,其实是要反复来回改十遍,反复去推敲用户真正需要的东西。
出版可能就会说你所幸把你想要说的东西全部放在一本书里算了,我的是说我们把三百页读饱了,这里面最核心大家最要买的是什么把他拿出来。
另外我看好重运营类型,我不太相信工具有太大机会,搞个团队半个月一个月就能做出来类似的工具。我们跟得到的整体思路这个事情一定要重运营,保证每一场东西最后的用户体验。这个事情到后来,最后还是重运营,重版权这些事情。
其他讨论总结:
1)平台要做高端还是要做“low”?
平台要做流量、要做大肯定还是要向最多数的用户倾斜,比如果壳今年的目标就是坚决向二三四线城市发展。
2)基于微信的纯工具型产品是否也能做到足够大?
这类的产品也许可以和之前的微店工具平台去做对比,都是基于微信平台的赋能工具。
当时大家就这个问题讨论了一些,活动结束后就看到白鸦做的有赞变相上市的新闻,也是很有意思,这也许说明哪怕纯工具,不讲流量和入口也能成功?
3)到底重运营还是重工具平台?
工具平台是先获取流量,然后也可以做重运营的事情,就看转化率如何。重运营的事情的问题是可持续性和可扩展性如何。而且重运营就注定了市场是分散的,不是垄断的,每个平台手中可能都会有一批 IP 存在,所以发展潜力也许有限。
4)知识付费是否真的解决了焦虑感,是否持久?
“我买的很多书也没有真的看完,但我也还是会一直买。”
-------------42章经,思考事物本质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字体:大 中 小
张杰:大学,重新定义你的人生
12:28:03 &&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
亲爱的2016级同学们: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庆祝你们人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天。进校前后,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来自交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在你们进校前, 你们的学长就启动了“助飞计划”,1165名志愿者从交大奔赴五湖四海,来到你们的身边,为3000多名本科新生介绍交大、答疑解惑,开启了你们的大学生活。到校后,当你们在5000亩的霸气校园探索时,惊奇地发现交大除了7个各具特色的图书馆、10多个南北风味的食堂、近20个校内免费公交站点、500多间空调教室之外,还有科学与艺术交融的“诺贝尔山”、四季长春的“植物园”、曲径通幽的“健步道”、高端大气的“游泳健身馆”以及全国高校第一条“赛艇道”……
同学们,交大的校园里,还有更多你们意想不到的人和风景等待着你们去发现、去探寻。大学与中学之不同,不仅在于空间更加宏大、设施更加精良,更在于它的开放、自由、多元与包容。它为所有胸怀梦想的人探究真理提供了无尽的可能,也为各有特长的人相互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机会。同学们,不管你们之前对大学抱有什么样的梦想和期待,今天迎接你们的一定是一个崭新的开端。从此刻起,让我们整理思绪,重新定义你的学习生活,你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你与大学的关系。
其一,重新定义你的学习生活。你们一路走来,勤奋刻苦、心无旁骛,早已练就了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强大能力。我相信,在你们过去的生活中,“学习成绩优异”曾是你们最重要的标签。现在,排排坐的书桌消失了,一天八节的课表消失了,老师和父母的耳提面命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自己选择课程,自己寻找实验室,自己分配时间。适应这些重要的变化,你需要重新定义你的学习生活。上了大学,知识获取的方式将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究。学习不再是一块敲门砖,而是一条自我追求、自我修炼的途径。学习的目的在于满足自己对世界的好奇,自发地追求自己的兴趣,从而体验主动探究带给你的快乐。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位你们师兄的故事。他叫黄金紫,是交大致远学院2013届毕业生。前段时间,他有一项研究成果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一根棒棒糖可以舔多少次?”黄金紫运用数学建模方法进行论证,模拟研究了自然界的溶解过程,最终发现直径一厘米左右的棒棒糖,大约需要1000次才能舔完,并荣获具有中国版搞笑诺贝尔奖之称的“菠萝科学奖”。黄金紫对棒棒糖的研究源于他对于固体向流体转化过程的着迷。他试图通过这一研究寻找和破解固体在水流中溶解的规律。能有这样的研究灵感,还得从黄金紫的大学生活说起。黄金紫本科期间,曾因找不到研究兴趣而迷茫,通过学校开放包容的环境,他得以在不同的实验室进行“轮换”。他先后在机械工程实验室、激光等离子实验室、计算神经网络实验室等参与学长的研究,直到最后在张何朋老师的软物质实验室,看到小机器人在粘稠糖浆中游泳,黄金紫才终于找到了令他心醉神迷的探究兴趣。正是这样一种兴趣,让他锲而不舍、持之以恒。黄金紫说:“金紫说:不舍、持之以事物。空中的雨点、水面的波涛都能够激起我内心深处的回音。学习和研究就是我所享受的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受的它们之于我的作用就是满足我不断增长的好奇心。”对棒棒糖的研究就是他这番话最好的证明。现在的黄金紫在流体力学研究的发源地之于纽约大学的柯朗数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继续从事他所喜爱的研究。黄金紫的经历告诉我们,大学的学习不再是按部就班完成学习任务的苦旅,而是自主探究世界的快乐。大学是知识探究、能力建设和人格养成的场所,大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追逐功名、趋利避害,而是为了学会分辨和体察,探索事物的本源,在更高层面上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唯有找到心之所爱,才能够发现更广阔的天地。正是那种不断追求与探索的乐趣,不断探究自然奥秘和社会规律的愉悦,才能带给自己的心灵最大的满足。
其二,重新定义你和他人的关系。大学不仅是知识的圣殿,也是人才的高地。大学把一群极具创新追求的教师和一群极具创新潜质的学生集聚在一起,让大家的创造力互相激发,进而锻造出彼此终身受益的创新能力和智慧。上了大学,你不仅需要独立自主地探索未知,而且需要重新定义你与他人的关系,不仅要尝试结交终生的朋友,更要学会不同的思维方式,在与老师、同学的讨论与对话中相互启发、共同成长;既要学会付出与合作,又要学会求助与竞争,在影响他人的同时,成就更好的自己。在咱们的学校,有一支王者之师,那就是ACM 团队,三次夺得被称为“世界上最聪明人比赛”的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的全球总冠军,成绩为世界瞩目。在ACM团队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数学能力超群的同学来到了ACM团队,他叫陆靖,是电院1998级的学生。无论老师给他多难的题目,他总能以最快的速度解出,号称天才选手,但他总是寡言少语。老师曾试图围绕这位同学专门组织了一个队伍参加比赛,但是由于队员之间缺乏默契配合,总决赛中名落孙山,直到他遇到林晨曦同学。林晨曦不仅编程能力超强,更重要的是他非常善于沟通和交流。指导教师俞勇教授根据他们的特点,把他们和一名叫周健的同学联合组队。林晨曦的一句话重新激发了陆靖的斗志。林晨曦说:“我们既然是为拿总冠军而来,就是要想别人所不敢想,为世界带来与众不同!”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细心观察、耐心磨合、相互理解,逐渐找到心灵相通的默契。在团队中,林晨曦的领导力和决断力保证了团队的精细分工和高效运转;陆靖专注忘我的精神境界让解题的速度势如破竹;周健一丝不苟的态度为程序设计的准确性把守好最后一道关。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激发,力压众多欧美顶级名校,为亚洲高校赢得第一个ACM竞赛的全球总冠军。现在的陆靖正在为中国创造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核心技术而努力;现在的林晨曦和周健共同创业,创立依图科技,志在让人工智能影响每个人的生活,他们的互相激励还在继续,“要为世界带来与众不同”。同学们,他们三个人的故事只是在交大人与人交往的一个缩影。无论你们身在哪个学院,选择何种专业,无论你们选择研究,还是尝试创业,放眼你们所处的环境,你们身边永远不会缺少智慧非凡、个性独特的同学和老师。只要你们用心去感受,用真情去交流,就一定会找到志同道合的同行者,收获影响你们一生的珍贵友谊。“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有朝一日,当你们离开学校,大学里所结交的良师益友将决定你们未来的人生境界和人生高度!
其三,重新定义你和大学的关系。大学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地方,更是大学生自由呼吸、自由成长的园地。大学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你们自主探索自己喜欢的方向,挑战自己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大学为你们的成长提供了无尽的想象,也为你们成长中的失败提供了宽容的环境。适应这个新环境,需要重新定义你和大学的关系。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位你们师姐的故事,她叫应玉清,是交大密西根学院2014届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她留给我们一个“传奇”:不但出色完成了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的学业,她的画作还入选亚洲最大的美术博物馆——中华艺术宫的展出,屡屡成为上海各类顶级艺术展中年纪最小的艺术家。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应玉清就将工程学的学习和绘画视作她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为此,她一边刻苦钻研计算机工程知识,一边又抓紧一切业余时间绘画,在艺术中表达对世界的认知。她把工程学的理解融入自己的绘画作品,让自己的绘画变得立体而富有质感,以技术使艺术如虎添翼。从大三起,应玉清的创作在沪上大小画展纷纷亮相,应玉清的名字也逐渐为美术界所熟知。现在的应玉清已然是上海美术家群体中的一颗新星,在生活中继续着她的特色鲜明的绘画。很多人都觉得计算机工程与绘画艺术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壁垒,然而对应玉清而言,作为人类情感的理性表达和感性展现,科学和艺术全都通向人类对真的探索和对美的追求。同学们,应玉清的故事听似传奇,但却在交大校园里时常上演。这里诞生过一个又一个令人振奋的故事,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梦想成真的奇迹。喜欢发明的同学在这里创造了滑行输入法、胃肠道微型机器人;热爱文学的同学在这里创办了《西南风》杂志,举办了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有志创业的同学在这里开创了“饿了么”“59store” ;热心公益的同学从这里出发,把力量和爱心送进了非洲、带到了南极;爱好艺术的同学在这里创办了绿洲音乐节,演出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相声剧……我相信,交大的故事远不止于此,为之续写新篇的正是你们!大学,就是一个尊重你们个性需求、鼓励你们个性表达、帮助你们个性成长的地方。亲爱的同学们,立足梦想的热土,不要被动地等待和接受安排,不要畏惧失败,要主动追求有所作为,挑战你们感兴趣的问题,投身你们所喜爱的领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翱翔!学校一定会尊重每一位同学自己的选择,支持每一个同学的自主发展!
一所伟大的大学必将给我们更多精神上的自由,必将改变我们的人生和命运,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内心,去探寻人生的本真追求;也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他人关系,去寻找真正的思想伙伴;更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大学的关系,去追寻独立自由的人生,这就是大学之于人生和世界的意义。
同学们,“你们来到交大,这是世界上最美的相遇,是生命中最好的礼物,是岁月里最暖的温情!你们将在这里开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旅程,你们也是这个世界带给交大最美好的礼物!”从今天起,你们在交大生活中的每一次选择、每一次探索,甚至每一次挫折,都将成为你们走向卓越的预演。愿你们能够把握自己,不负宝贵光阴,不负大好青春。愿你们在交大享受学习的快乐,结交同行的良师益友,感受成长的真谛,在你们最美好的年华,追寻最美好的事物,定义最美好的人生!
此文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在2016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宋硕
微博关注:
相关内容:Hi,欢迎来到中国嵌入式培训高端品牌 - 华清远见嵌入式学院,专注嵌入式工程师培养13年!
全国咨询热线:400-706-1880
当前位置: >
> 工作了 重新定义自己为社会人
工作了 重新定义自己为社会人
时间:作者:华清远见
姓名:陈潜
学校:武汉纺织大学
学历:本科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武汉15061期
单位:武汉蓝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职位:软件开发工程师
大家好!我是15061班的陈潜,从华清毕业现在工作快一个月了,最大的感受是你所经受的痛苦都是财富,特别是由独立解决问题所产生的痛苦。
努力把华清老师讲的东西都搞清楚,一定得多问为什么,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就像跟人交谈,你去考虑对方说话的动机,然后你才能做出恰当的回答。你问的为什么往往就是面试官要问的,记住多问为什么,在你理清思路的时候,你会自然而然的问这个节点的知识点为什么是这样。
良好的C语言功底是你学好其他知识最好的根基。学好C语言,然后在最后的项目阶段实践,你会觉得你收获的不仅仅是成型的项目成果,他带给你的更是一种程序员优秀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能让你终生受益。
那么怎么样学好知识?相信你在高中时代就已经听得很多了,最重要的就是全神贯注的听讲,做笔记,然后温故而知新(程姚根老师语录)。我的建议是把你所学的知识都能背下来,其实只要你理解透,你的记忆就会很牢固,项目实战时,你没有很多精力复习,唯一解决办法就是在上课学习阶段多问为什么然后把它搞清楚,这样做了之后,其实你不需要复习,因为此时你已经完全掌握,复习只需看目录,然后自己在脑中放电影一般回顾知识。
关于工作感受就是:尽可能的提高效率,还有企业由企业的规则,你进入企业就是社会人了,当学生的一些嗜好要改掉,比如玩手机,看球赛,听音乐等等,这些在企业是干不得的。还有就是你的老大会给你任务,你要抓住所有的资源去解决问题,有时候你的老大并不是要你做出什么完美的产品,他是在观察你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怎样的,总之,你投入到工作中去,态度一定要好,能力次之。
最后一句,来华清绝不会有错,你要想有收获必须有付出。珍惜你在华清的日子吧!
学院最新动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新定义人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