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固态硬盘mlc tlc slc的三种颗粒,tlc,mlc,slc哪一种更好

&&|&&责编:张伟
&&&&TLC的廉价真的将引入了全面普及的高速公路上,谈到TLC我们更多的理解是TLC的P/E(Program/Erase&Count)是否经得起长时间的数据写入,但是这又是一个无解的案例,首先随着NAND&Flash工艺的提升,NAND中存储数据的Cell(基本存储单元)栅极上的氧化层化学键更难控制,导致P/E次数随着工艺的提升而缩减,TLC&NAND的P/E次数约为1000。&&&&移动端点击:&收听节目&&&&本期的《TLC&SSD评测造假还要持续多久?》内容已收录至我的喜马拉雅《西瓜的科学》专辑当中,专辑将陆续推出科学、科技相关的内容,欢迎关注收听!&&&&好在随着工艺和技术(3D&NAND)的进步,NAND闪存的密度和容量不断提升,而又由于SSD的读写原理为均衡磨损,这意味着TLC&NAND可以依靠不断增大的容量来减少单个Cell的磨损,以提升产品的使用寿命,据此原理240GB&TLC&SSD的寿命要比120GB长一倍,而480GB又会比240GB长一倍,所以随着产品容量的提升,TLC&SSD的产品寿命似乎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毕竟后续SSD的容量会不断提升。SLC、MLC、TLC的数据存储原理&&&&可是TLC&SSD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读写速率慢,但回顾各大SSD厂商给出的官方数据抑或是各大媒体的评测数据,SSD的最大持续速率基本都接近MLC产品,似乎速度也不再是TLC&SSD的问题了,但事实真是这样吗?从市售TLC&SSD普遍采用了SLC&Cache我们就能略窥一二,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问题为大家一一解读。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配置类型 CPU系列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下载中关村在线Android 客户端
下载中关村在线 iPhone 客户端
下载中关村在线Windows8客户端
成为中关村在线微信好友
4¥42995¥61996¥39997¥299998¥25999¥159910¥3699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固态硬盘知识科普:何为TLC、MLC?
来源:作者:Strike责编:远洋
现在又到了闪存种类交替的时候,今年大量的TLC SSD涌向消费级市场,三星这个已经玩了几年TLC的就先不说了,SanDisk拿出了Ultra II,东芝旗下的OCZ放出了Trion 100,东芝自己也有Q300,镁光在11月也推出了BX200参战,海力士虽然没做自己的TLC SSD,但是卖了不少TLC闪存给下游厂家,至于Intel,它会等到明年3D闪存大批量产时才会弄自己的TLC SSD。在TLC这条路上,三星绝对是探路先锋今后SSD市场的发展趋势也是TLC会渐渐侵占MLC的份额,特别是在那些可以MLC/TLC相互切换的3D NAND普及之后,SSD容量会持续上升,价格则会不断下降,无论大家现在接受与否,TLC闪存早晚会完全占领低端市场,MLC依然会凭借性能上的优势高端市场的地位无法动摇。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人搞清楚TLC到底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一块SSD由主控、DRAM缓存和NAND闪存三种芯片所组成,主控是SSD的大脑,SSD所做的东西全部都是它所控制的;DRAM缓存则是高速缓冲区,具体作用要看主控的算法而定,有些是用来放LBA表的,有些则是拿来做数据缓存的,更有些方案是没有外置DRAM缓存,只在主控内置了小量缓存,这样做的目的有些是为了数据的安全性(如SandForce),有些则是为了降低成本(大多数入门级主控);NAND闪存则是数据存储的地方,你的数据全部都存放在里面。SLC、MLC、TLC到底是什么NAND闪存的类型有SLC、MLC和TLC这三种,SLC不论性能还是可靠性都是都是最好的,但成本也是最高的;MLC闪存性能、可靠性次之,它的性能、可靠性与成本上是相当均衡的,是目前的绝对主力;TLC则是在2012年之后三星才把它带入SSD市场的,之前主要是用在U盘以及存储卡上面,在三星先行了两年之后今年其他厂商终于跟上了,大量的TLC SSD开始推向市场。SLC、MLC与TLC的简单区别SLC = Single-Level Cell,即1 bit per cell,只存在0和1两个充电值,结构简单但是执行效率高。SLC闪存的优点是传输速度更快,功率消耗更低和存储单元的寿命更长。然而,由于每个存储单元包含的信息较少,其每百万字节需花费较高的成本来生产,由于成本过高你基本上只会在高端的企业级SSD上见到它,流入到消费级平台上的基本都是非原封的。MLC = Multi-Level Cell,即2 bit per cell,有00,01,10,11四个充电值,因此需要比SLC更多的访问时间,不过每个单元可以存放比SLC多一倍的数据。MLC闪存可降低生产成本,但与SLC相比其传输速度较慢,现在大多数消费级SSD都是使用MLC做的。TLC = Trinary-Level Cell,即3 bit per cell,每个单元可以存放比MLC多1/2的数据,共八个充电值,所需访问时间更长,因此传输速度更慢。TLC优势价格便宜,每百万字节生产成本是最低的,但是寿命短,通常用在U盘或者存储卡这类移动存储设备上。TLC闪存的优劣势TLC闪存的优势是容量更大,成本更低,举例来说,同样的晶体管电路做成64Gb的SLC闪存,那么变成MLC、TLC闪存则可以得到128Gb、192Gb的容量,这对厂商来说大大降低了成本。从结果上来看,各种闪存的物理结构是相同的,但是控制上一个比一个复杂,SLC每个Cell能储存1个数据,有两种电位变化,MLC每个Cell能储存2个数据,有四种电位变化,TLC每个Cell可以储存3个数据,有8种电位变化,MLC和TLC每个Cell单元中有多个信号,是通过控制不同的电压来实现的,施加不同的电压就会有更多的电位变化,NAND闪存单元就可以容纳不同的信号组合。TLC闪存在P/E寿命、读写速度上要比MLC、SLC差很多但是,TLC闪存也不是只有光鲜的一面,它带来的考验也更大。容纳的电位多了可以提升容量,但也使得整个过程更复杂,需要更精确的电压控制,Program过程所需时间更多,因此写入性能也会大幅下降,所以现在的TLC SSD都启用了SLC Cache模式提升写入速度,否则那个写入速度是很难让人接受的;读取,特别是随机读取性能也会受影响,因为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从八种电信号状态中区分所需数据。最关键的是闪存寿命直线下降,MLC的P/E次数至少还有次,而TLC公认的P/E指标是1000次,好点的可能做到1500次,依然比MLC差很多。3D NAND闪存——TLC未来的出路说了这么多传统的2D TLC闪存问题确实非常的多,有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比如写入性能差就可以通过SLC Cache的运用,只要制造一个大容量的缓冲区用户很多时候就不会感觉得到写入速度慢,而且SLC Cache玩得好还有延长寿命的作用。但是有些东西是解决不了的,传统的2D闪存在达到一定密度之后每个电源存储的电荷量会下降,另外相邻的存储单元也会产生电荷干扰,20nm工艺之后,Cell单元之间的干扰现象更加严重,如果数据长时间不刷新的话就会出现像之前三星840 Evo那样的读取旧文件会掉速的现象,三星后来推出了新固件改善算法才解决问题,估计新的固件会定时覆写旧的数据,这样肯定会对闪存的寿命有影响。而3D NAND是不再追求缩小Cell单元,而是通过3D堆叠技术封装更多Cell单元,这样也可以达到容量增多的目的。由于已经向垂直方向扩展NAND密度,那就没有继续缩小晶体管的压力了,所以三星、Intel和美光可以使用相对更旧的工艺来生产3D NAND闪存,使用旧工艺的好处就是P/E擦写次数大幅提升,而且电荷干扰的情况也因为使用旧工艺而大幅减少。还有就是未来的3D NAND可能都会做成可以MLC与TLC工作模式相互切换那种,现在三星已经就这样做了,850 Pro与850 Evo上的闪存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前者是以MLC模式运行后者以TLC模式运行,未来Intel与镁光的3D NAND也会这样。2D的TLC闪存由于各种问题是不会成为主流的,基本上只会有低价入门级的SSD会使用,现在的TLC SSD很多都是试验性产品,但是等到3D TLC大批量产后,它将会成为未来的主力,现在三星又一次成了探路先锋,850 Evo就是第一款采用3D TLC的SSD,目前来说还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出现,如果稳定性没问题的话它将成为未来的TLC SSD的标杆。最后说一下我们对TLC SSD的购买意见:对于TLC SSD,大家最担心的应该就是它的寿命,其实只要用的是原片TLC的话它的P/E还是有一定保证的,东芝的Q300和OCZ TRION 100用的还是更长寿稳定的企业级eTLC,三星的3D NAND寿命也比普通TLC长得多,所以并不需要太过在意SSD的寿命。至于性能方面,相信大家买TLC SSD都不是为了追求高性能,论性能TLC SSD大多数比不过用MLC的SSD,然而你拿去和HDD来比的话就不一样了,TLC SSD的性能再糟糕都比HDD要好得多,拿去替换龟速的HDD做系统盘是绝对没问题的。现在的各种TLC SSD单纯考虑性价比的话其实还是挺不错的,论价格的话TLC SSD确实可以做得很低,然而如果TLC SSD的价格和MLC SSD一样的话它就没有任何的优势,买它还不如直接去买MLC SSD得了。
大家都在买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诡异的SLC Cache,廉价TLC SSD越级PK中端MLC_使用评测_什么值得买
诡异的SLC Cache,廉价TLC SSD越级PK中端MLC
& & 老妖之前是一直不玩TLC SSD的,不过最近TLC新品很多,测试过几个之后发现现在的TLC SSD其实是越做越好的。一种产品从推出要成熟,都需要一个过程。人的思维也是要与时俱进的,一种产品以前不好,不等于一直不好,即便是现在不够好,也不等于未来也同样不好。最近海淘入手了一套网件ARLO家庭监控套装,所以顺便买了一块廉价的威刚SP550 480G用于存储监控视频。ARLO还在快递的路上,干脆先给SP550做一个性能测试,看看采用慧荣SM2256K主控的TLC SSD新品性能究竟如何。ARLO的测试稍后奉上。&& & 威刚SP550沿用了威刚SSD一贯的半透明白色包装盒风格,包装盒正面注明了产品的一些特点,还有附送Acronis Ture Image HD软件、保修三年等信息。包装盒背面注明了产品序列号和各个不同容量版本的最高持续读写速度。120G版本的最高持续读写速度为560MB/s和410MB/s,而 240G和480G版本的最高持续读写速度都达到了560MB/s和510MB/s。  SP550的SSD本体采用铝合金材质的黑色外壳,轻薄设计,厚度仅为7mm,为了能够兼容9mm厚度的槽,附送了一个“增高垫”,属于外增高,哈哈。。。玩过这么多7mm的SSD,送增高垫的是第一次遇到。    SP550的拆解很容易,拧下两旁的四颗螺丝就可以轻松打开,没有卡扣需要撬开。绿色PCB,其版型大小仅为普通版型大小的3/4。PCB正面是四颗NAND闪存芯片 + 一颗主控芯片 + 一颗缓存颗粒,PCB背面是四颗NAND闪存芯片。& & 威刚SP550的主控芯片采用了慧荣SMI的SM2256K。说到慧荣SMI,大家可能会马上想起SM2246EN这个经典的主控。正是SM2246EN让慧荣在SSD主控市场中站稳了脚跟,树立了良好的口碑。SM2256K是SMI的新一代产品,内部整合了32Bit版本RISC处理器核心,具备独立SRAM、ROM等单元,支持四通道,与2246EN一样都能够同时支持MLC 和 TLC 闪存颗粒,不过SM2256增加了对 3D NAND颗粒的支持,另外还支持SMI专利的 NANDXtend技术,号称“可以让TLC SSD的耐久度提高至原来的三倍以上”,可以看做是一款专门针对TLC NAND优化过的主控芯片。SM2256支持ONFI 3.0、Toggle 2.0和异步的NAND,支持AES 128/256、TCG Opal加密标准,支持LDPC ECC校错机制,支持DevSleep省电模式。另外,SM2256主控还采用了新的SLC Cache算法,能够更大幅度的提升TLC SSD的使用体验。  缓存采用了三星的DDR3缓存颗粒,编号为K4B4G16460-BYKO,从编号看来,频率为DDR3 1600 CL=11,电压1.5V,容量为单颗512MB。  闪存颗粒采用了海原厂的TLC NAND,编号为H27QFG8PEM5R,采用16nm制程,单颗容量64GB,8颗组成总容量512GB,其中划分出32GB作为OP冗余,所以实际的容量为480G。一、理论性能测试  首先测SSD的常规五项:AS SSD Benchmark、CrystalDisk Mark、ATTO Disk Benchmark、Anvil’s Storage Utilities、TxBENCH。这五款软件都能够测试SSD的最大持续读写速度,AS SSD Benchmark可以测得SSD在队列深度QD64下的随机4K读写速度,CrystalDisk Mark和TxBENCH可以测得SSD在队列深度QD32下的随机4K读写速度,Anvil’s Storage UtilitiesSSD可以测得队列深度QD4、QD16下的随机4K读写速度。ATTO Disk Benchmark则主要是测SSD的最高持续读写速度。  在AS SSD Benchmark测试中,威刚SP550的得分仅有943分,Anvil’s Storage Utilities的得分为4188.94,这两个分数明显低于目前主流的中端MLC SSD,甚至低于M7V和OCZ Trion150等高端TLC SSD。CrystalDisk Mark测得的最高持续读写速度达到了560.7 MB/s和511.3MB/s,略高于官方标称的参数。在各个队列深度下的随机4K读写性能也算是中规中矩,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也没有明显的短板。从各项理论测试成绩来看,威刚SP550看上去就仅仅只是一款非常普通的TLC SSD而已。& & 网上曾有一些评测说SM2256K主控采用了压缩算法,AS SSD Benchmark中自带了一个压缩数据的测试,这项测试主要是针对主控是否具备类似SF-2281那样的压缩属性进行测试。如果主控具备压缩属性的话,写入速度会变成一条平抛物线。威刚SP550的测试结果显示SM2256K主控应该是没有采用压缩算法的。测试成绩汇总对比与结果分析:  在上面几个软件的理论性能测试中,威刚SP550的表现可以说非常一般,虽然在跑分上比一些低端的MLC SSD稍高,但是比起浦科特M7V等高端TLC SSD却差了一截。纵观二十几款SSD的横向对比,威刚SP550的理论测试成绩只能算是中下水平,比起中端MLC SSD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不过这仅仅是理论性能测试,后面还有实际应用的测试。在前面很多款TLC SSD的测试中,已经证明了现在的这几个理论性能测试软件其实并不能真实反映一个SSD的性能水平。二、模拟实际使用环境性能测试  PCMARK8是目前最接近实际使用环境的模拟测试软件,其中测试部分有游戏、办公、图形处理等几个项目,其测试成绩比前面常规五项的几个软件都更能真实的反映出SSD的实战性能。更确切的说,是在家用、游戏以及普通办公情况下的SSD实际性能。在反复满盘写入、删除后进行PCMARK8测试就更能够反映出一个SSD在长时间使用后的实际性能表现。  有了前面的理论测试成绩之后,我对威刚SP550原本是没什么期待的,结果PCMARK8的成绩出来之后让我大跌眼镜,最终的得分居然达到了4951,这个分数不仅超过了所有的TLC SSD,甚至比浦科特M6S多了三分。通过几个子项目测试成绩的详细对比,可以发现SP550的测试结果与同门师兄威刚SP920非常接近,只是在PhotoShop的重载测试中落后幅度较大,其他项目都是在伯仲之间。对比二十几款的主流SSD,SP550的性能居然能够跻身中端MLC SSD的行列,不仅超过了之前我测过的所有TLC SSD,而且已经非常接近威刚的高端SP920。对比加强版这种使用超低端SMI 2246XT主控的廉价MLC SSD更是全部完胜。& & 在PCMARK8的测试中,威刚SP550的表现与之前我测过的几个TLC SSD是完全相反的。目前几乎所有的TLC SSD都是采用了SLC Cache技术来作为性能优化方式,但是只要测试数据量超过了SLC Cache空间的大小,性能就会立马被打回原形。前面的常规五项中,测试数据量均为1GB左右,完全控制在SLC Cache空间之内,所以有些TLC SSD的理论得分非常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的中端MLC SSD。但是PCMARK8的测试数据量十分巨大,达到了几十G,远远超过了TLC SSD的SLC Cache空间,所以这些TLC SSD往往一到PCMARK8测试环节就扑街了。而威刚SP550则刚好相反,在前面的五项理论性能测试中,SP550的得分是比较低的,属于中下水平,但是到了测试数据量爆棚的PCMARK8中反而越战越勇。我一度怀疑SP550可能并不是使用TLC NAND,但是拆开后发现确实是不折不扣的TLC NAND。那么合理的解释就是SP550或者说SM2256K主控的SLC Cache机制与其他几款主控不同。下面就来研究一下SM2256K主控诡异的SLC Cache机制三、SM2256K诡异的SLC Cache机制浅探  由于TLC NAND的写入性能要低于MLC NAND和SLC NAND,所以目前几乎所有的TLC SSD都会采用SLC Cache技术来提高测试成绩、改善用户使用体验。SLC Cache的技术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把部分TLC存储空间模拟成SLC来运作。用比较简单易懂的话来讲,因为SLC为1bit,MLC为2bit,TLC为3bit,把TLC模拟成SLC就是只利用TLC NAND 3bit中的1bit,因此理论上虚拟1GB的SLC就需要3GB的TLC。不同主控的SLC Cache算法不同,具体操作方式也可能不同,各个厂家具体产品的SLC Cache空间大小设置也可以不同。当持续写入的数据大于SLC Cache空间的大小时,就需要把数据写入到非SLC Cache的存储空间内,此时持续写入速度就会变成真实的TLC NAND的写入速度而出现断层式的下降。因此,有些比较极端的媒体把SLC Cache技术蔑视为“作弊”行为。一些厂家在TLC SSD产品上也不敢正面说明运用了SLC Cache技术。在我看来,普通用户在日常使用中需要持续写入到SSD中的数据量其实并不大,一次性用完SLC Cache空间的几率也很小。而SLC Cache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这其实是一种进步。  威刚SP550在包装盒和说明书上均未介绍SLC Cache空间的大小,根据我之前测过的几款TLC SSD的实际情况,其SLC Cache空间一般都不会超过10GB。    下图是威刚SP550和OCZ Trion150两个不同的TLC SSD的对比测试,分别是测试数据模块分别设置为1GB、4GB、8GB、16GB时的CrystalDisk Mark测试图,左边为威刚SP550 480G,右边为OCZ Trion150 240G。  在我以前做过的TLC SSD测试中,当持续写入的数据模块大于SLC Cache空间大小时,持续写入性能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此时主控会忙于尽快清理出更多的SLC Cache空间来提供给测试使用,主控和缓存资源都被极大的占用,因此会影响到SSD的整体性能,尤其是深队列下的4K随机读写成绩。所以一般来说,在测试数据模块大小超出SLC Cache空间越多的时候,TLC SSD的性能下降越明显。  OCZ Trion150 240G的SLC Cache空间容量大小约为4.5G,当测试数据模块的大小增加到8GB和16GB之后,Trion150的持续写速度都出现了暴降,仅为175MB/s左右,而且深队列随机4K读写性能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  但是SP550的测试结果则非常诡异,测试数据模块从1GB一直增加到16GB,其CrystalDisk Mark的测试成绩几乎没有变化,仅仅在单队列的随机4K读取速度上出现了小幅度的下滑。我干脆把测试数据模块一下子提升到32GB,和前面的测试表现一样,除了随机4K读取速度下降为27.95MB/s之外,其他几项依然还是没有明显的变化。   & &通过上面的数据对比,基本上可以得出结论,SM2256K主控的SLC Cache空间回收效率要高于其他的几款主控,即使在测试数据模块大小明显大于SLC Cache空间时,依然能够依靠高效的回收效率腾出空间来应对测试,以保证性能不出现明显的下降。所以,在面对测试数据量非常巨大的PCMARK8时,SP550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性能水平,而没有和另外几款TLC SSD一样出现明显的性能下降。四、配套软件  现在很多知名品牌的SSD都附带有很好的配套软件。威刚SSD一直都附送有Acronis Ture Image HD软件,据说是一款不错的克隆软件,不过我一直都没有正儿八经的使用过,个人感觉实用意义不大。而威刚的SSDTool工具软件则属于实用型的,提供了常规的监测SSD信息、读取SMART数据、Trim优化、SecretErase、固件升级等功能。不过并没有提供类似浦科特PlexTurbo那样的利用内存为SSD加速的功能。   总结:& & 1、威刚SP550的理论性能跑分并不出彩,甚至可以说是偏弱的。但是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却很强悍。不仅完胜其他几款TLC SSD,甚至达到了中端MLC SSD的性能水平。& & 2、虽然很多主控都宣称专门为TLC NAND做过优化,但是到目前为止能够让TLC SSD在PCMARK8这个级别的性能测试软件中和中端MLC SSD进行正面PK的就只有SM2256K主控了。凭借更先进的SLC Cache机制,威刚SP550即使在测试数据模块大小明显超出SLC Cache空间的情况下,也依然能够保持高水平的性能表现。不过SMI官方宣传资料中SM2256K主控“可以让TLC SSD的耐久度提高至原来的三倍以上”的说法则无法在现有的测试中进行检验。我个人认为,SM2256K新的SLC Cache机制能够让TLC SSD在实际使用中达到中端MLC SSD的性能水平已经不错了,至于提高使用寿命的问题,呵呵就好。& & 3、作为老牌的存储产品厂家,威刚自从SP920之后就没有推出过一款更好的高端SSD产品,相比之下面对低端市场的SP550却意外的出彩。SP550所采用的慧荣SM2256K主控+三星缓存+海力士原厂16nm TLC NAND的方案应该属于慧荣为2256K定制的打包方案,市场价格低廉。我个人觉得,入手这样的TLC SSD,比购买2246XT这样的超低端主控+正片或者白片MLC NAND的SSD产品要更划算(某迪加强版就坑了很多小白)。因为性能的优势是现在马上可以感受到的,而NAND的寿命问题其实还是一个未知数。用户购买SSD其实就是为了提高性能,买性能烂的产品还不如就老老实实使用机械硬盘。如果非要钻MLC的牛角尖,那么就干脆提高预算,买个像样一点的中高端产品。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什么值得买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值客原创欢迎您的投稿。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57)
赞629评论302
赞147评论133
赞138评论77
赞1462评论647
赞1119评论1197
赞1004评论590
赞896评论1152
赞833评论1528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这样买SSD才是最完美的:看品牌、颗粒、主控_凤凰科技
这样买SSD才是最完美的:看品牌、颗粒、主控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外置的缓存芯片在近几年慢慢被整合到固态硬盘的主控芯片中,无外置缓存芯片的固态产品成为了行业主流。
在当下,DIY硬件蓬勃发展,每一个硬件领域都有许多大小厂商进行产品比拼和市场竞争,在市场化竞争加剧和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许多硬件商家利用普通用户对于硬件参数和产品不太了解的情况,高价售卖名不副实的&李鬼&商品,特别是在电商发展的大时代的今天,利用虚假宣传,故意隐瞒关键参数,引发了诸多&烈士墙&事故。那么,作为普通用户我们该如何挑选合适的DIY硬件避免&烈士墙&呢?今天,笔者就先从当下最为火热也是笔者相对熟悉的固态硬盘领域说起,为各位网友提供一些挑选固态硬盘的方法和诀窍,这些方法和诀窍可能无法帮你挑选到最优质的固态,但是一定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选到山寨固态硬盘的风险。其实,挑选一块好的固态硬盘十分简单,笔者将其简单归纳为以下几步,一看品牌,二看颗粒,三看主控。下面,我们一一解释。看品牌:第一梯队可以买和其他所有的DIY硬件一样,固态硬盘行业在发展的这几年里,也逐渐从鱼龙混杂的混沌局面慢慢开始呈现品牌化的趋势,出现了诸多声名在外的大型固态硬盘存储厂商。在我们挑选固态硬盘的时候,不妨先看看这些在固态硬盘行业内部已经确立地位的大品牌的最新产品。目前,固态硬盘行业的品牌化十分明显,特别是消费级存储市场,有着许多大厂可供选择。主要的一线大厂有闪迪、东芝、三星、Intel等有着自己的晶圆厂和研发中心的国际化存储品牌,它们在存储行业数十年的研发经验,以及自身在固态硬盘主要原料闪存颗粒上的生产优势,让这些大厂在固态硬盘行业发展初期就奠定了品牌优势。接下来,还有一些长期和东芝、Intel、三星等手握原厂晶圆的厂商进行深入合作的存储厂商,由于能够拿到一线原厂的闪存颗粒,以及多年在消费级存储市场的开拓,让这些厂商能够保证相当的产品品质,和产品性能。这一类的主要品牌有台系的浦科特,影驰,威刚等主流厂商。以上举例的这些厂商,无论是在闪存颗粒的生产上,还是产品研发和品牌营造上,可以说是当下固态硬盘行业的佼佼者,购买它们旗下的固态硬盘产品,至少在品质上可以放心。看颗粒:原厂颗粒最放心固态硬盘作为新近流行的DIY硬件,它的内部结构非常简单,主要是由主控芯片、闪存颗粒以及缓存芯片所组成,并利用一块PCB板作为载体,通过光电转换的方式进行数据的读取和写入。其中,最为核心、生产成本最高的内部控件便是起到关键性存储功能的闪存颗粒了。所谓闪存,本质上是一种长寿命的非易失性(在断电情况下仍能保持所存储的数据信息)的存储器,数据删除不是以单个的字节为单位而是以固定的区块为单位。正是闪存颗粒的非易失性,让闪存颗粒成为了存储行业新的介质,由此开创了一个以闪存颗粒为核心的新的存储时代。除了非易失性之外,闪存颗粒因其利用的是电子的写入和读取进行存储,在性能上和稳定性上远远超过传统机械硬盘利用机械手段进行存储的老旧模式,成为了当下和未来最具价值的存储产品。在固态硬盘领域中,根据NAND闪存中电子单元密度的差异,又可以分为SLC(单层次存储单元)、MLC(双层存储单元)以及TLC(三层存储单元),此三种存储单元在寿命以及造价上有着明显的区别。SLC(单层式存储)单层电子结构,写入数据时电压变化区间小,寿命长,读写次数在10万次以上,造价高,多用于企业级高端产品。MLC(多层式存储),使用高低电压的而不同构建的双层电子结构,寿命长,造价可接受,多用民用高端产品,读写次数在5000左右。TLC(三层式存储),是MLC闪存延伸,TLC达到3bit/cell。存储密度最高,容量是MLC的1.5倍。 造价成本最低, 使命寿命低,读写次数在左右,是当下主流厂商首选闪存颗粒。当前,主流的所谓原厂闪存颗粒厂商有toshiba东芝、samsung三星、Intel英特尔、micron美光、skhynix海力士、sandisk闪迪等六家晶圆厂,它们及其下属的子公司生产的闪存颗粒几乎占据了全球市场的近九成份额。在购买相关产品之前,通过网络或其他方式,进行产品颗粒的查询,并尽量挑选以上六家晶圆厂生产的原厂颗粒,所谓原厂颗粒即在闪存颗粒上打上了各自厂商特定的型号代码,消费者可以根据型号代码进行颗粒查询。除了查询颗粒是否是原厂生产外,在颗粒类型上,也需要消费者进行留意。当下主流的厂商几乎都已经将3D TLC颗粒当做是主要的闪存原料,一方面是基于闪存成本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技术的发展让TLC颗粒的寿命和性能有着长足的进步和提升,几乎可以替代曾经的MLC颗粒了。对于是否是TLC颗粒,笔者认为无需纠结,正如同当年MLC刚刚出现在市场,许多人表示只要SLC颗粒不要垃圾MLC。时代在进步,技术在演变,TLC必定也会如当年MLC一般,成为固态硬盘市场最为主流的闪存原料。看主控:选择主流最安心刚刚说到,固态硬盘内部主要的核心控件便是闪存颗粒、主控芯片以及缓存芯片。可随着技术的更新,以及进一步缩小固态硬盘的体积,外置的缓存芯片在近几年慢慢被整合到固态硬盘的主控芯片中,无外置缓存芯片的固态产品成为了行业主流。正如同CPU之于PC一样,主控芯片其实也和CPU一样,是整个固态硬盘的核心器件,其作用一是合理调配数据在各个闪存芯片上的负荷,二则是承担了整个数据中转,连接闪存芯片和外部SATA接口。不同的主控之间能力相差非常大,在数据处理能力、算法上,对闪存芯片的读取写入控制上会有非常大的不同,直接会导致固态硬盘产品在性能上产生很大的差距。当前主流的主控芯片厂商有marvell 迈威(俗称&马牌&)、SandForce、siliconmotion慧荣、phison群联、jmicron智微以及三星、东芝、Intel等仅仅研发用于自身产品的主控厂商。而这几大主控厂商,又都有着自己的相应特点,应用于不同层级的固态产品。特别是随着NVMe协议的落地,新一轮的主控厂商之间的产品竞争更加白热化了,不断的有旧的主控厂商出局,以及新的厂商加入。传统的业内简称&SF&的主控厂商,以及jmicron智微就是在固态硬盘发展不断突破极限的情况下,被迫出局;而新近的&小螃蟹&瑞昱Realtek则在主控行业站稳了脚步,不断拓展新的固态品牌。对于消费者而言,固态硬盘产品主控芯片的具体参数无需太多了解,毕竟在绝对性能方面,各家主控之间的差距并不太大,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挑选主流主控。作为主流主控,指的是通过相关渠道,能够轻松查询到产品型号以及详尽参数的主控芯片,例如以上介绍的数款主控品牌。在主控芯片上,主要不是贴牌的、山寨小厂研发的不知名主控,在品质和功能上就没有特别明显的性能差异。一看品牌,二看颗粒,三看主控。其实,笔者只是为各位网友提供了一个评价固态硬盘的维度,固态硬盘产品的好坏,除了以上三个维度,其实还有很多内容,包括产品做工、固件优化以及售后服务等诸多方面。各位网友可以以此作为参考,对于即将入手的固态硬盘进行评价和挑选。当然了,仅凭这一个维度进行固态硬盘的挑选显然是不科学不适合的,各位网友们也还需要多多了解固态硬盘,依据实际需求进行购买,方能从根本上避免&烈士墙&。
[责任编辑:王圣威 PT010]
责任编辑:王圣威 PT01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87748
播放数:21536
播放数:252367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lc mlc tlc如何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