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桌子边缘锋利 解决为什么不能把这个边边给磨成圆润型的

写给吃瓜群众的西方绘画找北指南写给吃瓜群众的西方绘画找北指南关注专栏更多最新文章{&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pay.zhihu.com\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title&:&写给吃瓜群众的西方绘画找北指南(三):真的假的?&,&author&:&ziparti&,&content&:&\u003Cp\u003E这是一份写给吃瓜群众的西方绘画找北指南。对,有西有北有南没有东,那就由我做这个东,请大家吃瓜。咱们一边吃一边唠嗑吧!\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错过了往期的吃瓜群众,请补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zhuanlan.zhihu.com\u002Fp\u002F\& class=\&\&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写给吃瓜群众的西方绘画找北指南(一):好像啊!\&\u003E写给吃瓜群众的西方绘画找北指南(一):好像啊!\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zhuanlan.zhihu.com\u002Fp\u002F\& data-title=\&写给吃瓜群众的西方绘画找北指南(二):怎么这么像!\& class=\&\& data-editable=\&true\&\u003E写给吃瓜群众的西方绘画找北指南(二):怎么这么像!\u003C\u002Fa\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于我毕业于艺术专业,身边很多人都会来问我关于艺术的一些基础问题,我经常会跟他们用比喻的方式去说明一些概念,他们也都认为对理解非常有帮助。所以在这个系列里,我也会打很多的比方来帮助吃瓜群众们思考。\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两期,我们简单讲了一下几个基础的艺术概念,具象和抽象,以及写实和表现,并且强调了我们作为吃瓜群众学习艺术欣赏,尽量从感觉入门,可以先不管画家是谁,作品叫什么名字,创作年份,生平事迹等等的文字性描述。我在过去两期分别打了学英语和吃鸡蛋的比方,今天我请大家移步美术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家吃着瓜一起走进了美术馆,第一眼看到画面,觉得很美或者说很有意思,但是除了觉得美觉得有意思之外又说不出其他什么门道来。这时候大家却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挂在墙上的绘画慢慢一幅幅都不见了!在原来挂画的位置上,我们看到了跟画作一样尺寸的讲解牌,而讲解牌的位置则变成了缩小了数倍的画作。就像这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89a1a3bfe33f696d407ea4fc00da7136.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u003E(原图片来源:\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www.motherofalltrips.com\u002F\u002Ftop-5-reasons-to-travel-without-the-kids.html\& class=\&\&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Top 5 reasons to travel without the kids\&\u003ETop 5 reasons to travel without the kids\u003C\u002Fa\u003E 及 \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bozemangene.blogspot.com\u002F\u002Fbozeman-montana.html\&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blogspot.com 的页面\& class=\&\&\u003Ehttp:\u002F\u002Fbozemangene.blogspot.com\u002F\u002Fbozeman-montana.html\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注:两张原图由本人粗糙地PS合成此图,图中讲解牌与画作无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时候几个美术馆工作人员过来了,对大家说,你们呐都太拿衣服,我告诉你们就得这么看,光看图有什么用,大家跟着我一起读!于是大家就聚精会神地读起讲解牌,读完之后走到旁边撇一眼“配图”,点点头,好像懂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家真的会这样去看美术馆吗?当然不会。然而时下许多主流的艺术入门读物,真真就是做着上图一般的事情,甚至有些美术馆在引导观众方面也难逃其责:图里那位观众正戴着美术馆提供的耳机津津有味地听着艺术小故事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绝大部分吃瓜群众不具备一定的艺术欣赏水平,但这不代表艺术专业人士在谈及本专业时就可以顾左右而言他,回避艺术欣赏的核心--作品本身,而大谈特谈其他的东西。其实这是一种很省事的行为:既然你不是专业的,我没必要用专业的话跟你交流,我只需要哄哄你。而吃瓜群众中本身有一部分人,本来欣赏艺术就是寻个消遣,找个谈资,于是一拍即合,甘愿被哄;另一些人被哄着哄着习惯了,相信了,觉得自己好像已经达到专业水平了,于是把入门书一丢就去哄别人了;还有一些人则被哄得失望了,觉得艺术也不过如此吧,没多大意思,看个画还要了解这么多东西,累得慌,不看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句有名的话,叫做“艺术家必须藏在作品后面”。人家都千方百计地躲起来不让你看见,只求你多看作品一眼,你又何必那么快非得把画翻过来看看后面到底有什么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好,下面开始讲解今天的内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吃瓜群众曰:“道理我都懂,可是这画为什么这么真实?”\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过往的两期里我们大概了解了一下具象和抽象,写实和表现。现在的你,除了会说“很像”之外,已经学会了两个金句:“这是一幅具象绘画”和“这幅画使用了写实的手法”。所以,现在除了说像,你还可以说,这幅画很写实。\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上回说到写实不仅仅是描摹真实,还需要把形象描绘得可信,因为我们所感知的真实不仅仅是存在的真实,还有想象的真实,用现在的词可以简单粗暴地解释为脑补。比如美人鱼是半人半鱼,我们就会根据现实里人的形象和鱼的形象在想象中合成(脑补)一个形象;天使有人身和翅膀,我们就根据人和鸟去脑补。\u003Cp\u003E脑补涉及到两方面:我们的视觉经验和我们的认知经验,简单来说就是感性和理性共同协作的结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感性角度出发,我们用眼睛去\u003Cb\u003E感受\u003C\u002Fb\u003E自然界,可以感受到很多元素:形状,大小,光影,颜色等等一大堆。从理性角度出发,想要把一张画画得栩栩如生,生动逼真,就是把所有眼睛的感受都按照真实世界的\u003Cb\u003E逻辑\u003C\u002Fb\u003E再现出来。什么意思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说,我要画一个苹果。我们先撇开颜色,仅仅谈尺寸这一个元素。苹果在我们的视觉经验和认知里,它的尺寸差不多就是一个巴掌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像这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5e60b85b820ceb6f20c6e45e.jpg\& data-rawwidth=\&433\& data-rawheight=\&360\&\u003E(图片来源:\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abbeyryan.com\u002Fprojects\u002Favailable-oil-paintings\u00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Original Paintings : abbeyryan.com\& class=\&\&\u003EOriginal Paintings : abbeyryan.com\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有人把苹果画成一个房间那么大,即使他用写实手法完成了一张具象绘画,尽管这个苹果的形象是真实可信的,但由于背景是一个房间,苹果在真实世界里不可能有那么大,换而言之,这幅画里苹果的尺寸不符合真实世界的逻辑。因此,尽管你相信了苹果的真实,但你无法相信整个场景的真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f909b287a167ea2a365ad.jpg\&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702\&\u003E(图片来源:\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www.renemagritte.org\u002Fthe-listening-room.jsp\&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renemagritte.org 的页面\& class=\&\&\u003Ehttp:\u002F\u002Fwww.renemagritte.org\u002Fthe-listening-room.jsp\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面说到的尺寸,是真实世界里我们认识事物的种种逻辑之一。同理,颜色,光影等等都有自然的逻辑。想要画面显得真实可信,就需要忠实于这些逻辑。那么,为什么我们会觉得一幅绘画是真实可信的?因为它\u003Cb\u003E不仅仅从视觉经验忠实于自然,还从逻辑忠实于自然。\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u003Cb\u003E当我们在说“真实”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是不是说我们看画的时候,面前就真的存在一个场景?我们面前真实存在的明明只有一个油画布和框组成的平面。假设这时候有一个人过来朝你正在看的画泼了一桶黑色油漆,那么这个场景马上就会消失。这个会消失的场景,并不真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这种不真实我们很难意识得到。比如你在电影院里看电影,各种音像特效使你身临其境,然而这时候来一个全城大停电,屏幕剩下空荡荡一片。这个空空的屏幕是真实的,但你在刚才看电影的时候并不会这样觉得,你会觉得电影里的场景才是真实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一旦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会恍然大悟:噢,其实屏幕是真的,电影是假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理,画布和画框是真的,画布上的画是假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你把一件假的事情当真的,说明了一件什么事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说明你被骗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d2eeee9d675.jpg\& data-rawwidth=\&238\& data-rawheight=\&234\&\u003E\u003Cp\u003E当你相信一张绘画里的场内容是真实的,你完全没有意识到其实这个绘画二维平面上的东西都是假的,那么实际上你就是被画家骗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欣赏西方绘画的第一步,我们先看见了真实,感觉到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步,我们意识到这种真实是不真实的,是幻觉,是艺术家在撒谎骗你。\u003Cb\u003E这是理解西方绘画的入门一大步\u003C\u002Fb\u003E,吃瓜群众能不能从门外跨进门内,这是一个\u003Cb\u003E分水岭。\u003C\u002Fb\u003E过了,可以继续提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过不了,就永远停留在“这张画画得很像”的水平。\u003C\u002Fb\u003E我是认真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现在一起跨过第二步,大家已经认识到被骗了。第三步,被骗之后要干什么?当然是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被骗,艺术家是怎么骗人的。艺术家骗人的伎俩多得是,我们将会在以后的文章里慢慢学习,这也是我们目前的重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这里稍微剧透一下,第三步之后呢?假设你已经对艺术家所有的骗术了然于胸,胸有成竹,竹报平安了,看一眼画就能冷哼一声,哼,我知道你是怎么骗我的。这是第四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五步,你已经精通所有的说谎的方法,也就是说你现在可以跟艺术家有共同语言了。你已经能判断说谎技术的高下之分,逐渐开始懂得,一个高明的谎是美丽的,技术是有美感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六步,你感受到了美,并且知道为什么美,而且你知道为什么美之后,感受到了更多的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后,你发现说谎只是艺术家和观众交流的其中一种方式,艺术家说真话了怎么办?不说人话了怎么办?也就是说,你会看写实绘画了,怎么看表现,看抽象……?这个……如果我的文章能坚持写到那个时候的话,我再和大家唠嗑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简而言之就是一个老概念: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刘看山表示情绪稳定。\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bb95b1e8c104ec0d118983.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40\&\u003E\u003Cp\u003E但是现阶段,我们还是回到第三步,一点一点揭穿艺术家的谎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吃瓜群众曰:“现在我知道了绘画是不真实的。那么艺术家是怎么骗我们的呢?”\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于写实绘画来说,最大的难题就是:人眼看到的事物是三维立体的,但绘画是二维平面的。\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就在于\u003Cb\u003E如何在二维平面表现出三维立体\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个关键的突破口,就在于\u003Cb\u003E空间\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绘画里,表现空间有非常多的方法,其中\u003Cb\u003E最\u003C\u002Fb\u003E简单粗暴的方法是什么?吃瓜群众可以先思考一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来看张图:\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bc8d6da3fb3b803dd5dd43a.jpg\& data-rawwidth=\&1800\& data-rawheight=\&979\&\u003E\u003Cp\u003E(图片来源:\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www.883zy.com\u002Fideas\u002Fideas-for-still-life-photography\&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Ideas For Still Life Photography Along With Animals Made With Food\& class=\&\&\u003EIdeas For Still Life Photography Along With Animals Made With Food\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吃瓜群众有的说,我知道啦!近大远小嘛!在空间上离你近的东西显得大,离你远的东西显得小嘛!还有的说,靠得近的显得清楚,离得远的显得模糊。\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两种说法都对,近大远小和清晰模糊都属于\u003Cb\u003E透视\u003C\u002Fb\u003E的范畴,而\u003Cb\u003E透视是表现空间的一种重要手法\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你们以为我是要挽起袖子开始讲透视的时候,我其实并不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大远小虽然是符合逻辑的,但并不是我们感知空间关系的唯一真理。请看下图:\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8a766dc602d13eccf76f.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763\&\u003E(图片来源:\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dailypost.wordpress.com\u002F\u002F18\u002Fphotographers-eye-part-one\u00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Photography 101: Viewing the World with a Photographer’s Eye, I\&\u003EPhotography 101: Viewing the World with a Photographer’s Eye, I\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处的形状小,远处的形状大,尺寸上的近大远小在这里对表达空间无用,我们的眼睛依然会认为最小的苹果在前面,梨子在后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至于近处清晰远处模糊也不一定,人眼一次只能对一个焦点,这个大家拍照的时候很容易体会,比如下图,近处的模糊,远处的清晰:\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da52b790d3fadccfc15e8ef30f0320a4.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u003E\u003Cp\u003E继续思考,还有什么方法?\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0bd9d101f24ead2d811d29.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8\&\u003E不如我们自己画一个,看看如何?像这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2fe1d14149e6cea92be61a75e4833431.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70\&\u003E(图片来源:\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food.coloringcrew.com\u002Ffruits\u002Ftwo-apples.html\&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Two apples coloring page\&\u003ETwo apples coloring page\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咦?这下子不需要近大远小,也不需要清晰模糊,好像也能看出来:右边的在前面,左边的在后面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抽象一点,把两个苹果简化成两个圆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2d33a593b2bc737ce3d792e3583034bf.jpg\& data-rawwidth=\&2100\& data-rawheight=\&1500\&\u003E相信聪明的你,一定已经\u003Cb\u003E感觉\u003C\u002Fb\u003E到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右边的圆形是完整的,左边的圆形由于被遮挡,是不完整,不连续的。这种遮挡,符合真实世界的逻辑,体现了物体的前后关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遮挡,是体现物体前后关系最直接的方法;\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物体的前后关系,是体现空间的最直接的方法。\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此,艺术家的骗术之一,就是通过遮挡形成一个有前有后的空间幻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下图是个很典型的以遮挡为主要手段的空间表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717787abcd81c55fa4cedc1.jpg\& data-rawwidth=\&409\& data-rawheight=\&500\&\u003E这张也比较明显。前景人物是一个完整的形状,中景(桌子)被前景遮挡,后景人物被中景(水果)遮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8f60f6c474dc33a59a119e.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926\&\u003E课外提高题(请先思考,参考答案在本文最下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中景(水果)并没有被前景遮挡,我们是如何感知到它和前景人物的前后关系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中景(水果)遮挡后景人物产生了前后关系,除了遮挡,它还从其他什么方面与前景及后景人物产生了联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好,今天先到这里,我们来稍微复习一下:\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这一节的难点,在于打破“真实”的幻觉,认识到绘画的虚假,并开始了解艺术家如何弄虚作假来伪造真实。\u003Cb\u003E写实绘画是一门用二维平面表达三维立体的学问,难点在于表达空间。表达空间最直接的手段是用遮挡产生前后关系。\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陆续收到很多吃瓜群众们的赞和鼓励,在这里谢过大家!大家可能可以感受出来从这节开始,干货出现了。以后干货会陆续有来,喜欢就请点赞加关注!我没有公众号,只希望在知乎能够帮助到想入门而不得入的吃瓜群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谢绝转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PS工作忙,恕不回私信,请善用评论功能。\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节预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谓的人脸识别,听起来好像很高科技,但你知不知道你的眼睛是如何识,别人的形象的?艺术家又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欺骗你的眼睛,如何说服你,你看到的是一个人?敬请关注下期指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课后提高题参考答案(仅供参考,艺术没有标准答案):\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8f60f6c474dc33a59a119e.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926\&\u003E\u003Cp\u003E1,中景(水果)并没有被前景遮挡,我们是如何感知到它和前景人物的前后关系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通过前景人物的手遮挡中景(桌子)的前半部分,我们感知到前景人物的手在前,桌子在后的关系;而水果容器底部遮挡了桌子的后半部分,因此我们感知到水果在前,后面还有一截桌子。我们的大脑根据这些感知在一瞬间就可以脑补出这种前后关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中景(水果)遮挡后景人物产生了前后关系,除了遮挡,它还从其他什么方面与前景及后景人物产生了联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遮挡之外,画家在这碗水果上还运用了颜色的手段:碗的颜色与前景人物衣服颜色产生联系,碗里的水果颜色与后景人物头巾颜色产生联系;从形状来看,这碗水果的形状隶属于后景人物的大形状之内,而其中一只水果又稍稍打破了后景人物的轮廓线,这是帮助后景这一块从视觉上成为焦点对象的其中一部分元素,下一篇应该会讲到更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题图来源:\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en.wikipedia.org\u002Fwiki\u002FItalian_Renaissance_painting\&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Italian Renaissance painting\&\u003EItalian Renaissance painting\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6:41:20.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38,&likeCount&:525,&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4:41:20+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v2-ba3af02b06adb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38,&likesCount&:525},&&:{&title&:&写给吃瓜群众的西方绘画找北指南(四):满头黑线?&,&author&:&ziparti&,&content&:&\u003Cp\u003E【多图预警,流量党请先关注,有WIFI再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是一份写给吃瓜群众的西方绘画找北指南。对,有西有北有南没有东,那就由我做这个东,请大家吃瓜。咱们一边吃一边唠嗑吧!\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首先告诉大家一个一颗赛艇的消息:我们今天会\u003Cb\u003E正式赏析作品\u003C\u002Fb\u003E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后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让我有动力继续写下去。我刚刚申请了\u003Cb\u003E专栏\u003C\u002Fb\u003E,想要继续收到今后的文章,您可以点击关注专栏更方便,也可以只关注这个用户号,同样是可以收到新文章的。不关注的人没有瓜,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错过往期的吃瓜群众,请补票(如果有高手请在评论里指教一下,有没有什么简单的办法是可以自动在新文章里插进往期连接,以及在往期链接里插入新文章连接的?每次手动更新很麻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zhuanlan.zhihu.com\u002Fp\u00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zhihu.com 的页面\& class=\&\&\u003E写给吃瓜群众的西方绘画找北指南(一):好像啊!\u003C\u002Fa\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zhuanlan.zhihu.com\u002Fp\u00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zhihu.com 的页面\& class=\&\&\u003E写给吃瓜群众的西方绘画找北指南(二):怎么这么像!\u003C\u002Fa\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zhuanlan.zhihu.com\u002Fp\u00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zhihu.com 的页面\& class=\&\&\u003E写给吃瓜群众的西方绘画找北指南(三):真的假的?\u003C\u002Fa\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天由于内容很多,开头例牌的废话也会少一点。我们简单讲讲一个实际的问题:现在很多人,包括一部分艺术学生,存在着一种藐视鄙视写实,只喜欢现当代作品的潮流。外行的人喜欢那种“感觉”,艺术生则觉得写实是老掉牙的古董,反正将来肯定不会搞写实,干脆就不练不学,直接冲抽象表现的画法而去。我只想说,如果一个人看不懂写实,那他一定看不懂写实以外的表现手法;如果一个人不能理解写实是虚假的,写实是用二维表达三维等种种特性,他就不能夸下海口说自己能直接看懂杜尚,看懂“封三刀”等等他们为之津津乐道的画家,至多就是一种抽象的感受。一个艺术生连写实都画不了,如果他的眼睛尚且正常,他的手和脑就必然有一个有问题。这问题能写书了,我就简单地表一下态度。各位吃瓜群众,即使你喜欢写实以外的绘画,请你们还是从写实绘画入门,逐渐理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来继续上一期的话题:空间。上回讲到:遮挡,是体现物体前后关系最直接的方法;物体的前后关系,是体现空间的最直接的方法。\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还记得这张图吗?当时我说,右边的圆形是完整的,左边的圆形由于被遮挡,是不完整,不连续的,因此我们感受到了前后关系。\u003Cbr\u003E\u003Cimg src=\&v2-2d33a593b2bc737ce3d792e3583034bf.jpg\& data-rawwidth=\&2100\& data-rawheight=\&1500\&\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吃瓜群众在这里可以先思考,完整连续和不完整不连续,我们是从哪一个元素感觉到的?是形状吗?\u003Cbr\u003E\u003Cimg src=\&v2-5cc7f961da09a339c0df58.png\& data-rawwidth=\&296\& data-rawheight=\&187\&\u003E如果是这样的两个圆形,是不是就无法分出前后了?\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因为这张图,我们看不到圆形之间的\u003Cb\u003E轮廓线\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轮廓线是形状的外边缘,它界定了形状的边界\u003C\u002Fb\u003E。没有轮廓线就没有形状,反之亦然,因此轮廓线和形状是一对互相成全对方的小伙伴。\u003Cp\u003E那么上面说到的所谓的完整的圆形,指的是组成圆形的轮廓线完整。不完整的,不连续的圆形,实际上说的是轮廓线不连续。\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请各位吃瓜群众现在活动一下脖子,望向我们身边的一件物体,比如说一个杯子会比较典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注意观察这个物品的边缘,用眼睛看的时候,你是如何感知到它的边缘的?\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然后你可以站起来,用手去触摸这件物品,同时闭上眼睛。这时,你又是如何感知到它的边缘的?\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感受到了吗?你的眼睛,会感知到物体的边缘是线状的,但你用手去摸,是摸不到这条边缘线的。也就是说,实际上这条线是假想的,不存在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现在坐回来,打开你的手机摄像头,对着这件物品,然后用手指顺着物品的边缘描画,这时你发现了什么?你画出了一条假想的,不存在于物品本身的轮廓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此,轮廓线\u003Cb\u003E在且仅在二次元\u003C\u002Fb\u003E存在。不仅轮廓线,绘画里的各种线实际上都是仅在二维存在的。这各种各样的二次元线,在写实绘画里都被艺术家用来表达三维空间(\u003Cb\u003E非写实绘画除外\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吃瓜群众问,“轮廓线是干什么的?\u003C\u002Fb\u003E能吃吗?好吃吗?怎么吃(划掉)?\u003Cb\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面已经说到了轮廓线和形状的关系,由轮廓线构成的形状通过遮挡表现前后空间关系,由于这是人在一瞬间就能感知到的,所以这是一种大多数吃瓜群众都很难意识到的手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说得再广泛一点,吃瓜群众可以记住这个结论:\u003Cb\u003E线是一种记号。\u003C\u002Fb\u003E不论是具象还是抽象,写实还是表现,凡是在绘画里出现的线,统统都是一种记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说轮廓线,它标记了物体的边缘;边线标记了形体的边缘;以后我们如果有机会讲到现代和当代的一些作品,线又标记了一种时间上的过程,探索的反复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现在我们只需要记得这个结论就行了,还是回到写实绘画来。上面我们提及了边线,在绘画里边线一般指标记形体内的转折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说我们看一个人像作品,轮廓线指的就是最外这一圈,\u003Cb\u003E边线\u003C\u002Fb\u003E指的是轮廓线内所有的小形体转折的记号。用人话说就是,眼睛,鼻子,嘴唇,头发,饰品等这些你能感知到线的地方,都标记着那里是一个形体的边缘,它标记了形体开始和结束的地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a6c3498acf4895eaa8bd.jpg\& data-rawwidth=\&736\& data-rawheight=\&902\&\u003E(图片来源:\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orehi.tv\u002Fgroup_2F70\u00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Орехи.ТВ\& class=\&\&\u003EОрехи.ТВ\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轮廓线属于边线的一种吗?是的。在写实绘画里,我们用二维的线去表达三维的空间,而大家通过本文一开始的实验,已经知道了在三维空间里,我们触摸到的东西在眼睛假设的边缘线处并不是截断的。比如说你摸的是一个杯子,杯子的边缘线处并不是像刀子一样锋利的,它有\u003Cb\u003E纵深\u003C\u002Fb\u003E的空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理,看上图的下巴到脖子这条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4dd96f89f8b65f8eb16661.jpg\& data-rawwidth=\&324\& data-rawheight=\&212\&\u003E你不会感觉它的另一面是没有东西的,因为它是轮廓线同时也是边线,它既标记了形体的外边缘,也标记了下巴和脖子从看得见的这一面到看不见的另一面的转折。它为什么可以给人这种感觉?以后有机会再讲。\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事实上,在绘画专业里,我们较少说到轮廓线而一般都说边线,正因为边线标记形体的开始和结束,可以涵括轮廓线仅仅标记外边缘的这一作用。说到轮廓线的时候,一般是指一个抽象的形状带来的轮廓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讲了大半天,轮廓线,边线,形状这三者实际上在我们眼睛看见的时候基本上是同时能感知到的。只不过因为光线的不同,我们眼睛的重点会不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简单来说,对比度高的时候眼睛比较注意到轮廓线(下图最右),对比度低的时候比较注意到形状和边线(下图最中间)。注意这种眼睛的重点是相对而言的,因为我们实际上还是可以同时感知到三个元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df5a42b4ddd.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15\&\u003E(图片来源:\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ribweenablogz.blogspot.com\u002F\u002Flens-based-image-making-techniques.html\&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blogspot.com 的页面\&\u003Ehttp:\u002F\u002Fribweenablogz.blogspot.com\u002F\u002Flens-based-image-making-techniques.html\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往大里讲,古往今来的具象绘画,所有的流变过程就在于边线和形体之间的侧重关系处理。这里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就行,吃瓜群众可以多多观察一下生活中,晚上能见度很低的时候你是怎么辨别物体的?多云平光的时候呢?大太阳的时候呢?先体会一下。\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面我们就正式\u003Cb\u003E从轮廓线的角度来欣赏\u003C\u002Fb\u003E一件作品。这件作品在第二讲出现过,没看第二讲的吃瓜群众记得去补课:\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zhuanlan.zhihu.com\u002Fp\u00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写给吃瓜群众的西方绘画找北指南(二):怎么这么像!\& class=\&\&\u003E写给吃瓜群众的西方绘画找北指南(二):怎么这么像!\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5cb7c62db6fff240d86a5b04e1b4cf92.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792\&\u003E首先我们看到的是脸,这有两方面因素:一是“看人看脸”,我们的本能知觉一定会先注意到脸;二是因为脸以及整个头部的轮廓线是完整的,没有被任何其他轮廓线干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后我们看到了整个人物形象,大家可以把自己的眼睛想象成一支笔,把人物的整个轮廓线画一遍。右边从头发到肩,背,鱼尾,大腿(断开),然后左边大腿,头发,手肘,另一只手的手臂,再回到头发。后面的图都会这样表示,斜线部分标记断开的轮廓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e5b423cbcc1ef3f3fe6a5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792\&\u003E人物轮廓线基本上是连贯的,完整程度很高,只是在左下角大腿的地方被前面石头的轮廓线断开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么这块石头为什么出现在这里?画家看到的实景里真的有这块石头吗?非也,它的存在首先就是为了遮挡人物的轮廓线,用专业话来讲,把人物的轮廓线“破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4a3e3da5f878d1b6ba9ed.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792\&\u003E按照我们开头的理论,轮廓线被遮挡就分出了前后关系,这块石头就成为了前景,人物就成了中景。而且因为这块石头的轮廓完整,它是前景众多石块里最重要的一块。\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了前景和中景,我们看背景。背景的轮廓线被中景破开了而成为了背景,两座山又因为轮廓线的遮挡关系也分出了右前左后(感觉美人鱼一脸黑线哈哈哈):\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8ae15e504ba6d963f255ae.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792\&\u003E\u003Cimg src=\&v2-0e369f764af2b04cca2cf9b279c5608f.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792\&\u003E前中后景都有了,整个画面的空间关系就出来了,或者说,画家通过了对前中后景的布置,在二维平面上构建了一个虚假的三维空间,欺骗了观众的感知。不要觉得画面上的东西是画家实际看到的现实,记住:画面上所有的元素都是道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看完了大的前中后景时候,我们来看一些局部的轮廓线,不需要精准地去计较轮廓线上哪里凸哪里凹,总体把握一个轮廓线形成的大体形状即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c6faedbc2377.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792\&\u003E从前景到中景这么些一个挡一个层层递进的空间关系,吃瓜群众们看出来了吗?看明白了吗?如果让你按照这个示意图去感受中景和后景的递进关系,现在你能看出来从头部到后面两座石山的不存在的线了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你看出来了,我们可以继续再吃一点瓜。以下的内容就跟轮廓线没有太大关系了,我们来看一些不存在的,但视觉能够感受到,或者说画家通过种种暗示来使你感觉到的线。我们还没有讲到这方面的内容,如果一时不太理解也没关系,但是我可以先带大家逛一圈,希望能够擦亮吃瓜群众的眼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我们把上面背景中看不见的线和我标记出来的线,加上人物背部的轮廓线,我们可以感知到一个大的线条(从构图上来说可以叫做C形构图,但是可以先不管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eddf5502114.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792\&\u003E黄色这个C形构图就是此画的一个中心力量,所有其他的布局都为它服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橘色又是一个C形,这个C形的力量被手肘的轮廓线破开,所以显得次要一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6d548a3d8cc2ae710682.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792\&\u003E红色这个C的连贯度又比上一个低,已经比较破碎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ef2d4fc528e9f.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792\&\u003E粉红色这个C已经非常破碎非常抽象了,还有鱼尾巴这个白色的C,大家想想如果画家把这条尾巴画成直勾勾地摊在沙滩上,或者说向前伸,会不会看起来就没有那么美了?这种美感从何而来?这一堆隐藏的C就像音乐里的和弦,或者和声,通过不断地重复暗示加强了C的这种视觉效果,这是带给你美感的原因之一--和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05cfe35f41efd6ffb1ac473.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792\&\u003E再往下走还有很多可以看的点,比如说这几个形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左边前景的石头:挡住中景,并处在最重要的C形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左边中景的石头:破开中景海浪的轮廓线,从力量上说把海浪限制在中景的范围,并对C形向左边冲开的力量加以限制(比如说人物的手就是一个强大的冲出去的力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右边水里的石头:挡住右边发散的力量,并与前景和后景的石头产生内在联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背景的大形:呼应整个人物上半身的抽象形状,等于说把画面里所有的这类形状做一个总结的暗示。里面还有一个门洞的类似形状,下面还要说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家看这四个形,是不是有一种美感--平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ca3de7ac5d3a69828f1ac.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792\&\u003E背景有两个洞,左边的很好理解,因为我们通过这个洞看到天空,它的作用之一是把背景再推远一个层次。另外一个作用很隐晦,它呼应了一个人物上的小形状。为什么是左边的洞而不是右边的洞?这种感觉你没办法光用理论或者用视觉经验去解释,它更多的是一种抽象的联系:手臂的弯曲造成的边线暗示我们大臂在前,小臂在后中间形成了一个洞;山的边线也暗示我们同样的感觉,这种抽象的联系也需要我们用非常抽象的思维去把握。\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dab141e4ef324efc57ce2.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792\&\u003E\u003Cp\u003E那有了左边的洞就行了,右边的洞是干嘛的?我们看到左边的洞透出了天空,右边有天空,也有海洋的轮廓线:它露出了地平线。大家之前看到的C形,是不是会有一种不稳定的感觉?这条这么短的地平线,就是用来平衡这些不稳定的。\u003Cbr\u003E\u003Cimg src=\&v2-b053ecba3bc31.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792\&\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好了估计吃瓜群众看这张画已经开始吐血了,虽然这张画还有太多的东西可以说,我们这次就此打住。通过以上的一些分析,我希望大家能够体会到我在前三讲不断强调的:不要从艺术故事入门。你知道了某画家在何时何地跟情妇约会,只会让你多了一些有趣的谈资,而根本不会让你对艺术有任何的认识。只有脚踏实地,学习艺术的语言,才会让你逐渐懂得艺术家到底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某些画为什么比另一些好,等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课后作业:如果你喜欢画画,就拿出纸笔。先观察一件身边物体的轮廓线,并在不看画纸的情况下,一边感受这条轮廓线所有的高低起伏,一边在纸上画。画的过程中不许看自己在画什么,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用点时间,仔细观察感受。完全不需要画得像,只需要忠实记录你感受到的每一个轮廓线上的细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想画画的可以用开头说的手机摄像头的方法,甚至只需要把眼睛当成笔来顺着物体轮廓线去看,去感受即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期预告:我们会继续讲线的问题,应该会引入介绍\u003Cb\u003E素描\u003C\u002Fb\u003E是个什么东西,从观赏的角度和实际绘画的角度去看待素描。又是一个大坑,请继续关注,我会努力填坑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错过往期的吃瓜群众,请补票(如果有高手请在评论里指教一下,有没有什么简单的办法是可以自动在新文章里插进往期连接,以及在往期链接里插入新文章连接的?每次手动更新很麻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zhuanlan.zhihu.com\u002Fp\u00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zhihu.com 的页面\& class=\&\&\u003E写给吃瓜群众的西方绘画找北指南(一):好像啊!\u003C\u002Fa\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zhuanlan.zhihu.com\u002Fp\u00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zhihu.com 的页面\& class=\&\&\u003E写给吃瓜群众的西方绘画找北指南(二):怎么这么像!\u003C\u002Fa\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zhuanlan.zhihu.com\u002Fp\u00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zhihu.com 的页面\& class=\&\&\u003E写给吃瓜群众的西方绘画找北指南(三):真的假的?\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谢绝转载!工作忙恕不回私信,请善用评论!\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6:50:06.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68,&likeCount&:494,&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4:50:06+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3ec26d858edf84b6b186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68,&likesCount&:494},&&:{&title&:&写给吃瓜群众的西方绘画找北指南(五):无线&,&author&:&ziparti&,&content&:&\u003Cp\u003E【多图预警,流量党请先关注,有WIFI再看】\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这是一份写给吃瓜群众的西方绘画找北指南。对,有西有北有南没有东,那就由我做这个东,请大家吃瓜。咱们一边吃一边唠嗑吧!\u003Cp\u003E错过往期的吃瓜群众,请关注本专栏就可以阅读往期文章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首先我对之前的文章该用顿号的地方用了逗号表示诚挚的歉意,因为我今天才学会怎么打顿号,来顿一下、、、、、、以后的文章就会有顿号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天内容比较多,前言废话部分就省略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吃瓜群众曰:“素描是个什么玩意儿?总听说,但是也不太明白。”\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素描,它是一个深深的坑……我再写十篇都写不完。在这里我不想像美术基础教材一样,一板一眼的讲给吃瓜群众们听,我只希望能简单解释一些观念上的问题,能够把大家对素描的理解,或者误解,给稍微按摩按摩,松动松动,如果大家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可以有一点点新的思考,我就算做了个好东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咱们国家的语境里,素描的概念在不同人的观念里有着很大的差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没有学过美术的吃瓜群众中,素描可能是这样的:\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aa3f72dd3d622a44b9dd1.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13\&\u003E\u003Cp\u003E(图片来源:\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qdhll.net\u002Fread\u002F\u00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素描头像的古装女明星\& class=\&\&\u003Ehttp:\u002F\u002Fwww.zeze.com\u002Fthread-.html\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美术考前班里刚刚开始学画画的艺考生同学眼中,素描可能是这样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91b732bf4d060abee76ecab4ebef4d73.jpg\& data-rawwidth=\&670\& data-rawheight=\&479\&\u003E(图片来源:\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www.pediatrics9.com\u002FArticle\u002Fwsxx\u002Fsmzp\u002F2F12944.html\& class=\&\&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几何体素描作品\&\u003E几何体素描作品\u003C\u002Fa\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艺考生学了一段(可长可短的)时间之后,在他们眼中的素描可能是这样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01acde462834ceec315c3adb3ad0da38.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86\&\u003E(图片来源:\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sjttour.com\u00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sjttour.com 的页面\&\u003Ehttp:\u002F\u002Fsjttour.com\u002F\u003C\u002Fa\u003E素描头骨步骤\u002F)\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到了高考之前,艺考生眼中的素描可能是这样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8fb205a487c4e8ad2b4d.jpg\& data-rawwidth=\&1002\& data-rawheight=\&1391\&\u003E(图片来源:\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www.qdhll.net\u002Fread\u002F\u00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美术高考素描头像优秀作品欣赏\&\u003E美术高考素描头像优秀作品欣赏\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这个时候,艺考生的吃瓜朋友亲戚知道他会画画,就想找他给自己画张画。他们心目中的素描可能是这样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3a3d461d21.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424\&\u003E(图片来源:\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growabrain.tumblr.com\u002Fpost\u002F\u002Ftodays-fetching-adoras-butterfly-illustra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tumblr.com 的页面\&\u003Ehttp:\u002F\u002Fgrowabrain.tumblr.com\u002Fpost\u002F\u002Ftodays-fetching-adoras-butterfly-illustration\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考上美院之后,一二年级学霸画出来的素描留校作业可能是这样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1ab9a30ef197dae899f246.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595\&\u003E(图片来源:\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huadaoshuishu.lofter.com\u002Fpost\u002F1d06de94_6dd1251\&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喻红大卫-花盗睡鼠\&\u003E喻红大卫-花盗睡鼠\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进了美院,过了基础部之后就有非常多的不同了,请到这个连接里看一看,看完再回来继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www.wtoutiao.com\u002Fp\u002F17fCbDW.html\&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太牛了!全国九大美院素描大比拼,你会为谁点赞?\& class=\&\&\u003E太牛了!全国九大美院素描大比拼,你会为谁点赞?\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里插播一段。由于我国国情,有一个特殊的素描画种,叫做炭精画。我的家乡广东把它叫做炭像,说白了就是如果家里有人逝世了,要画个炭像,在家里供起来以表追思。老一辈人有的一生也没有留下多少照片,这个炭像对后人就非常地有意义。\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像这样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441fddde2.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662\&\u003E(图片来源:\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blog.sina.com.cn\u002Fs\u002Fblog_59bvr9u.html\&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画像师晁岱良_贾云峰\&\u003E画像师晁岱良_贾云峰\u003C\u002Fa\u003E,原文里并没有提到转载需授权之类的信息,于是我就用了,如果有什么问题请立刻告知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的吃瓜群众可能会觉得我很不靠谱,怎么说素描先说到这个了。请你耐心听我再说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正因为炭像和死亡这件事情有某种联系,它对许多人,特别是上了一定年纪的老伯伯老奶奶们来说,是一个比较禁忌的事情。在我们年轻一辈人看起来可能觉得他们迷信,但是在他们的眼里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爸是摄影师,以前外出采风,特别在一些相对民风淳朴的地区的时候,会碰上很多觉得摄影会把人的灵魂勾走的人。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觉得很好笑,但在我们还没有网络,没有手机的年代,很多小孩子还是在我爸的手里第一次看见了照相机。同样的,在我刚学画的时候,外出写生经常会遇上状况。不知道现在的艺术生是不是这样的,反正当时出去画个速写,要画人的时候经常是偷偷摸摸地画,装着写作业或者看书之类的,有时还戴着个墨镜隐藏目光方向,就是尽量不能让被画的人发现你在画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总是会有好奇的吃瓜群众发现你在画画,就围在你身边看,看看你的画,又看看被画的人,这样就很容易被目标发现。如果在一些村子里之类的地方,看的人跟被画的那个认识,还会招呼目标过来看。被画的人大多数都比较好奇,想看看你画他画成了什么模样,于是你就要摊开本子给人家看。这一看,有的人觉得挺好,挺开心,从没被画过今儿也算得了个新鲜事。有的人就不高兴了,不高兴的分两种,一种是觉得你侵犯了他的“肖像权”,另一种就是觉得你怎么给他画了个炭精像,真是晦气到家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在画一位老人家,背后来了一个人看,看着看着就嚷嚷起来,原来被画那人是她老伴儿,结果俩人非常极其生气,大声斥责我不应该给他画炭像,这是在诅咒他快死,太不吉利之类的。我怎么解释都没有用,大家的逻辑不一样是吧。最后没办法当着两人面把画擦了然后撕了,瞅了个空赶紧抽身逃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说这么个事情,是想说明素描这个东西在咱们国家人眼里,认知是有极大偏差的。艺术生知道素描速写是什么,但是不要忘了有很多人民群众是没有听说过素描速写这种词语的,更不要说知道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即使知道,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生活中唯一见过\u003Cb\u003E算得上素描的画\u003C\u002Fb\u003E就是炭像。大家不要觉得我是夸大了,如果你去过一些信息不发达地区的偏远小地方并且留意一下,就知道我说的是不是真的。\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言归正传,上面我们已经看了五花八门的素描,加上你如果之前有看到过的一些素描作品,我们得知素描其实是没有办法给他下一个精确的定义的。吃瓜群众的观念里有一种素描,艺术生观念里又有一种素描,也就是说\u003Cb\u003E素描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中的认知有极大偏差\u003C\u002Fb\u003E,那么我国\u003Cb\u003E艺术生\u003C\u002Fb\u003E的认知和西方绘画中的认知是否就没有偏差呢?\u003Cp\u003E如果你是我国培养出来的艺术生,你或许会听说过,\u003Cb\u003E我国的素描教育体系是向前苏联看齐的\u003C\u002Fb\u003E。所谓的向前苏联看齐,潜台词就是说我们的素描学习方向是向神圣不可侵犯的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看齐的。比如下面这本书的题目,在艺术生的眼里分明就是四个大字,《素描圣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刚刚看了一堆有好有坏的素描,现在来洗洗眼定定惊,看几张标准的俄罗斯学院派素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ce89b53d89.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735\&\u003E(图片来源:\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indulgy.com\u002Fpost\u002FfBaUiKBfn2\u002Frepin-state-academic-institute-portrait-drawi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Repin State Academic Institute \&Portrait Drawing\& (Chinese) Repin State Academic Institute' class=\&\&\u003ERepin State Academic Institute \&Portrait Drawing\& (Chinese)
Repin State Academic Institute\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最最典型的\u003Cb\u003E俄罗斯学院派素描\u003C\u002Fb\u003E,也就是国内艺术生学习素描的最高典范,长这个样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2ccaaabc50e77fee039ba.jpg\& data-rawwidth=\&2612\& data-rawheight=\&3348\&\u003E(图片来源:\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musings-on-art.org\u002Frepin-his-early-work\u00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Repin
His Early Work\&\u003ERepin
His Early Work\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样的:\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fd6ab4e40695.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730\&\u003E\u003Cp\u003E(图片来源:\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www.pinterest.com\u002Fpin\u002F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pinterest.com 的页面\& class=\&\&\u003Ehttps:\u002F\u002Fwww.pinterest.com\u002Fpin\u002F2F\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于国内艺术生来说,这样的俄罗斯学院派素描基本上就是我们在美院里学习的最完美的范本。用专业术语来说,这种素描叫做“\u003Cb\u003E全因素素描\u003C\u002Fb\u003E”,或者“全调素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全因素素描,顾名思义就是在画面里表现出了客观对象的全部因素:结构,动态,空间,光影,甚至颜色等。吃瓜群众就会问了,哪里有颜色啊?不是黑白的吗?我们可以回过头看看上面那张双男人体素描,左上角和右上角的白色是画纸本身的颜色,再对比着这块白色,看看人物皮肤和头发的颜色,你是不是能从这种黑白的关系中\u003Cb\u003E感觉\u003C\u002Fb\u003E出颜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个人喜欢“全因素素描”这个叫法多于“全调素描”,就是因为前者强调了“全部因素”,后者仅强调了“调子”。\u003Cb\u003E调子\u003C\u002Fb\u003E,是一个美术专业名词,它指的不是音乐里的CDEFABC等调,而是指素描里的黑白关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么调子是怎么实现的呢?看起来一片一片的调子,就是由一排一排的线组成的,这种画一排一排的线的方法叫做“\u003Cb\u003E排线\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图的前两条,就是学院派素描标准的排线。第一种的线是平行的,第二种是交叉的。(后两条的技法在学院派素描种一般不使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4b96ba516caa327aded4a.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81\&\u003E(图片来源:\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www.fashionaptitude.com\u002Fart-and-craft-classes\u002Fworkshop-1\u00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workshop 1 - NIFT|NID|SOFT|PEARL|SRISHTI Coaching Classes and Study Material\&\u003Eworkshop 1 - NIFT|NID|SOFT|PEARL|SRISHTI Coaching Classes and Study Material\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前面几期我们简单了解了轮廓线和边线,现在我们讲的排线,跟前两种的“线”不是一个意思。轮廓线和边线是我们视觉感知到的线,排线的线是实在画出来的线,是一种技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排线的目的\u003C\u002Fb\u003E,最表层的是通过调子表现物体颜色的深浅和质感;进一步地又可以通过线组成的面,表现物体的空间和体积;再深层的是通过面的种种暗示,表现出物体的内在结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虽然是用排线的手法,但是我们在前苏联学院派素描里面,反而是很难看到线的。我们看到的,是排线组成的一个个面。换而言之,\u003Cb\u003E线被藏起来了\u003C\u002Fb\u003E。为什么线被藏起来了?请吃瓜群众回顾一下我们之前讲过的几个知识点:写实绘画是在二维平面上表达三维空间的幻觉,轮廓线和边线是我们能感知到,但在三维空间不实际存在的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既然轮廓线和边线在三维空间不存在,那么存在的是什么?是轮廓线和边线之内的\u003Cb\u003E形体\u003C\u002Fb\u003E。这里的形体不是舞蹈所说的形体,而是\u003Cb\u003E形状和体积\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前苏联学院派素描的一大特点就是强调形体,弱化边线,用形体去暗示边线。\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面再看一次这张画,由于我们还是在讲线,所以还是先从线的角度去欣赏一下。形体可以先感受,以后再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请把你的视线想象成一支铅笔,在人体的外轮廓线上兜一圈,特别是画面右边的手臂到大腿的轮廓线:\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是否能看到一根线?你是否能感知到一条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条感知到的线,你是否感觉它是附着在形体之上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对比\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画面左边从肋骨到小腹的边线,和画面左边大腿的边线,它们哪条强,哪条弱?这种强弱,是否能让你感知到空间的前后?\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画面右边的手臂左右两条边线,它们哪条强,哪条弱?这种强弱,是否能让你感觉到手臂肌肉的力量强弱?(摸摸自己的手臂感觉一下哪边硬哪边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画面左边的手和右边的手,在完整的程度上有何不同?完整的程度如何影响了空间的前后关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左右两条腿共计四条边线,它们都是腿上的线,但各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是否能暗示出各种因素的不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用这种对比的方法,你还能找出哪些有意思的线条对比?\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2ccaaabc50e77fee039ba.jpg\& data-rawwidth=\&2612\& data-rawheight=\&3348\&\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总结\u003C\u002Fb\u003E一下,前苏联学院派素描的典型是全因素素描,使用排线上调子的手法来表现客观对象的全部因素,但是它又是强调形体而把线隐藏起来的一种素描。\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经历了我国前苏联学院派素描的洗礼,艺术生面对其他欧洲素描的时候,就会显得一脸懵逼。因为我们虽然学习的范本是这种全因素素描,但是由于国情(对,又是国情),我们并没有完全地接受这种把线藏起来的设定。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我国传统艺术\u003Cb\u003E国画\u003C\u002Fb\u003E对用线非常登峰造极,\u003Cb\u003E用线去表现形体\u003C\u002Fb\u003E这种完全反过来的造型方法也有很大的影响;其二是我们国家引进西方艺术的时候由于某种原因,出现了\u003Cb\u003E素描和速写\u003C\u002Fb\u003E这两种分类,导致很多人都有一个概念:素描就是慢慢磨调子,速写就是快速用线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实际上素描和速写并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但是国内的这个分类直接导致艺术生在看到欧洲古典素描的时候会有种三观崩坏的感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又有调子又有独立的快速线条,算素描还是算速写?\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2449cdc1fa6aec6c3f2cccc2.jpg\& data-rawwidth=\&492\& data-rawheight=\&550\&\u003E(图片来源:\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www.artistdaily.com\u002Fblogs\u002Fdrawing\u002Fdrawing-basics-learning-the-lesson-of-line-drawing\&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Drawing Basics: Learning the Lesson of Line Drawing\& class=\&\&\u003EDrawing Basics: Learning the Lesson of Line Drawing\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头是素描,衣服是速写?\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092e0b05acf45c6977c3ffabd96d2251.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739\&\u003E(图片来源:\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arttattler.com\u002Farchiverembrandt.html\&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archiverembrandt\&\u003Earchiverembrandt\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速写以上,素描未满?\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7d6a9403f7fdf5bf3c75c772e0337a99.jpg\& data-rawwidth=\&903\& data-rawheight=\&974\&\u003E(图片来源:\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chawedrosin.wordpress.com\u002F\u002F07\u002Fingres-pencil-drawings\u00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wordpress.com 的页面\& class=\&\&\u003Ehttps:\u002F\u002Fchawedrosin.wordpress.com\u002F\u002F07\u002Fingres-pencil-drawings\u002F\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于是很多时候,当老师叫艺术生去看、去临摹欧洲大师素描的时候,大部分人是满头黑人问号的。因为我们没有办法绕开这个“算什么”的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素描是什么,速写是什么,两者有什么区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篇已经写了挺久的,本来以为本篇可以写完,结果素描果然很坑,这个问题就留到下回分解了。敬请关注!可以关注我这个号,也可以关注专栏,没有公众号,良心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错过往期的吃瓜群众,请关注本专栏就可以阅读往期文章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谢绝转载!工作忙恕不回私信,请善用评论!\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课后作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推荐书籍\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陆陆续续有吃瓜群众表示想要我推荐一下入门的书籍。我已经在国外定居很久没有回国了,所以现在市面上有什么书籍我不清楚。但在我读过有限的书里,我还是重点推荐两本大砖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u003C\u002Fb\u003E,每一个负责任的内行人士都会推荐给吃瓜群众的入门书。这本书是三观极为正确的必读书,保证吃瓜群众不会跑歪。虽然题目是艺术的故事,但它绝不是某某聊绘画之类胡扯的艺术八卦,而是严谨而通俗的正史。建议吃瓜群众通读,艺术生要精读。就是注意一下因为它是正史,有些东西历史上存在感不够别的强的,篇幅就不会太大(比如新古典主义和拉斐尔前派等我个人喜欢的东西),这时候请记得本系列开篇时说的顺藤摸瓜之法,自己再去探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不知道这书现在国内有什么版本,但一定就是这么大部头的才对,如果很薄的应该就买错了。千万别买成作者是房龙的那本。)\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73e496fc3048cfe134bb8ee1ba701071.jp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350\&\u003E\u003Cp\u003E艾柯《美的历史》,这本没有上面那本那么正经,装帧精美,图片质量高,湾湾人翻译得挺优美的,非常适合作为睡前读物或者休闲阅读。比较起上面那本艺术史,这本可以说是美学史,跟上面那本对照阅读,会有极大的提高。\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932d53bf0445a6cec852.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00\&\u003E艺术入门就看这两本,应该就可以了。但请各位吃瓜群众记得,艺术是一门极其综合的学科,很多看似无关的文学、哲学作品都可能对艺术欣赏带来启发,所以有机会的话(特别是在校的艺术生),大家可以多多通读西方文学和哲学,说不定哪天就触类旁通灵光一闪了。好,谢谢大家支持,别忘了点赞!\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6:26:2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52,&likeCount&:665,&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4:26:24+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092e0b05acf45c6977c3ffabd96d2251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52,&likesCount&:665},&&:{&title&:&写给吃瓜群众的西方绘画找北指南(六):素描耶?速写耶?&,&author&:&ziparti&,&content&:&\u003Cp\u003E【多图预警,流量党请先关注,有WIFI再看】\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这是一份写给吃瓜群众的西方绘画找北指南。对,有西有北有南没有东,那就由我做这个东,请大家吃瓜。咱们一边吃一边唠嗑吧!\u003Cp\u003E错过往期的吃瓜群众,请关注本专栏就可以阅读往期文章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期和上期其实本来是一篇,后来实在觉得内容太多就斩成了两期。写完这期之后我应该会稍微休息个一周左右,因为!模拟人生4出了新的资料片!我要去玩游戏!哈哈哈但是我仍然会在脑子里酝酿好下一期,争取尽快跟大家见面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回我们开始接触到素描和速写这两个概念,这两个词到底是指什么?虽然在艺术生的学习过程中,这两个东西属于不同的科目,甚至考试也要分别考,但是它们之间真的有很大的差别吗?差别在哪里?吃瓜群众如何去判断一张画是素描还是速写,甚至说,这个判断是否有必要?\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吃瓜群众曰:“全因素素描,画的都是什么因素?”\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在上期着重看了几张全因素素描,全因素素描可以说是“最典型的素描”,因为它力求摹仿出绘画对象的\u003Cb\u003E所有\u003C\u002Fb\u003E因素。在绘画(素描也好油画也好)里,所有因素指的是什么?我自己做了个非常大概的分类供吃瓜群众参考了解(终于能用上顿号了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客观因素:\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物体的外部环境:光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物体的外在表层:颜色、质感、个体特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物体的空间属性:前后、比例、体积、透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物体的运动属性:静止、动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物体的内在属性:内部结构、内在精神气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一直说的摹仿是在摹仿什么?大概就是以上的东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主观因素:\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绘画者的视角:看对象的角度、选取对象的范围、决定画面的焦点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绘画者的理解:(暂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绘画者的再现:(暂略)\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以上的每一条,都能引申出一大串小的分支因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说,光影:光是以什么角度投下的?这个角度的光造成了什么样的阴影形状?光的边界和影的边界在哪里?光造成的物体亮部里面是否有更亮的地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颜色:颜色是物体固有的还是受到外界影响的?从亮部到暗部的颜色是如何变化的?自然光和人造光对颜色有什么不同的影响?人体血流集中的部位皮肤颜色和其他部位比较有什么变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内部结构:骨头是什么样的?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是什么样的?肌肉哪里厚哪里薄?肌肉的厚薄如何影响皮肤的外观?肌肉在放松状态和紧张状态有什么形状的变化?关节在人体运动的时候如何影响形体?……\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吃瓜群众可以从上面的一堆问题中大概窥见,全因素素描是一件多么坑爹的事情。而且不要忘记了,这么难搞的一个个问题,在全因素素描里仅仅是用“线组成面”这一个手段解决的。为什么如此简单的手段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还记得前面讲过的“\u003Cb\u003E线是一种记号\u003C\u002Fb\u003E”的结论吗?\u003Cb\u003E不论是素描或速写,其本质就是用记号去标记对象的各种因素。\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用这张画作为例子,你能感受到画家都标记了什么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仅仅用单独的几根线,就可以标记出物体的边缘,比如帽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用排线,就可以标记出物体的光影,比如额头和帽子交接处的排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用排线,还可以标记处物体的内在结构,比如画面左边脸和头发交界处,排线标记了脸部的咬肌结构(同时反衬出颧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用排线组成的面,就可以标记出物体的颜色,比如嘴唇,虽然画面是黑白的,你是否也能感觉到那似乎是粉嫩粉嫩的嘴唇颜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21c58b6af221dbb12de3cc.jpg\& data-rawwidth=\&780\& data-rawheight=\&1068\&\u003E(图片来源:\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www.christies.com\u002Ffeatures\u002FOld-Master-Drawings-Collecting-Guide-7455-1.aspx\&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Collecting Guide: Old Master Drawings\& class=\&\&\u003ECollecting Guide: Old Master Drawings\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既然素描和速写就是用线去做标记,我们应该这样去理解:素描和速写是\u003Cb\u003E图示性\u003C\u002Fb\u003E的。什么是图示性?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份对客观对象的\u003Cb\u003E说明书,\u003C\u002Fb\u003E或者说\u003Cb\u003E示意图\u003C\u002Fb\u003E。举个例子,你问我最近的麦当劳怎么走,我可以跟你说,你出了门往左拐直走几百米过马路右转第三个路口。我也可以画个示意图。你画示意图的这个过程,就是你\u003Cb\u003E把自身的理解通过图示传达给别人\u003C\u002Fb\u003E。你可以画寥寥几笔画几个简单的图形线条,也可以画出几个你认为最重要的关键之处,还可以把从出门到麦当劳中间的种种因素全画出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明白了图示这个观念,会极大地帮助我们对素描速写的理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艺术生最常犯的一个事情就是喜欢画明暗调子,追求画面看起来很“素描”,画面效果猛一看挺好,结果老师说你没理解。为什么?因为你没有理解调子附在形体上,形体附在结构上,结构反过来影响调子。说起来就是这么简单,但更深层的原因就是你没有理解素描的图示性。如果理解不到位,你对各种因素的标记就不能到位,就像你不知道怎么去麦当劳你就不可能把地图画对。你虽然也可以画出来一个像模像样的地图,看起来跟正确的地图差不多,但是你的标记是错误的,你的传达必然就错误。所以有时候老师宁愿你画得老实,画得笨拙,宁愿你画得不那么“好看”,只要求你理解,就是这个原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要让观众理解图示,首要的条件是你自己得理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理解到位了,几根线就能说明问题,比如这个鼻子和头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bd7c107c288a0bae31b9fd.jpg\& data-rawwidth=\&529\& data-rawheight=\&750\&\u003E(图片来源:\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anxiaodong333.blog.163.com\u002Fblog\u002Fstatic\u002F\u00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素描速写】尼古拉·菲钦头像素描作品欣赏【26P】\& class=\&\&\u003E【素描速写】尼古拉·菲钦头像素描作品欣赏【26P】\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如果糊里糊涂,就知道画调子的话,就算把线用铅笔画得黑出反光那也是没讲清楚,同样是头发和鼻子,这个跟上面的比较一下,什么是理解什么是不理解,很清楚。\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7f48bd7bbc7f74ca8e5929401eec8bf9.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640\&\u003E(图片来源:\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mingxingsumiao.sokutu.com\u002Ftupian.html\&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è? 1/4 AE?\&\u003E?÷?????è? 1/4 AE?\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此可以说素描和速写,它的功能就是研究分析各种因素,在研究过程中理解,并将这种理解传达给观众。这种分析和理解在传统意义上的目的,是\u003Cb\u003E为下一步的油画做准备\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c35580ddeb5ce9669928ae.jpg\& data-rawwidth=\&1107\& data-rawheight=\&1614\&\u003E(图片来源:\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www.pinterest.com\u002Fpin\u002F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pinterest.com 的页面\&\u003Ehttps:\u002F\u002Fwww.pinterest.com\u002Fpin\u002F2F\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def33eaa1b8d9d40ec29df6.jpg\& data-rawwidth=\&722\& data-rawheight=\&1000\&\u003E(图片来源:\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stapletonkearns.blogspot.com\u002F\u002Fingres-drawing-in-his-painting.html\&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blogspot.com 的页面\&\u003Ehttp:\u002F\u002Fstapletonkearns.blogspot.com\u002F\u002Fingres-drawing-in-his-painting.html\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什么素描和速写很多时候都被称为习作?它就像是你把数学题写在卷子上之前的草稿纸,\u003Cb\u003E是一个准备步骤\u003C\u002Fb\u003E。这个定位,决定了\u003Cb\u003E素描和速写在欧洲传统艺术的地位是次于油画的\u003C\u002Fb\u003E。这又是一个大话题,暂不展开,吃瓜群众只要记得这个结论就可以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吃瓜群众曰:“你说了半天,到底素描和速写有什么不同?”\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一期我们讲到,素描和速写这个分类,算是我国引进西方艺术时的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欧洲的传统艺术对此并没有特别严格的分类,更不像现在美术院校的课程设置这样是两个独立的学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为莫名其妙地分了科,就出现了种种\u003Cb\u003E人为的\u003C\u002Fb\u003E区分,主要有以下的一些观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素描主要画调子,速写主要画动态(这一点是很多艺术生的迷思);\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素描主要画石膏像、静物和人像,速写主要画人和场景(又是一个因为国情课程设置导致的迷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素描是用了很长时间的,速写是短时快速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素描重视形体,速写重视线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素描是用铅笔或者炭笔,速写可以用更多种多样的材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素描是黑白灰或者有限的几种土系颜色画的,速写则可以用更多的颜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素描是整体的理性的,速写是局部的感性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比如我随便搜了一个艺术考试网站给初学者做的介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u003E“在西方绘画中,速写是素描的一个分支,两者享有相同的知识结构和作画体系,其实同根生。而在我国现在的美术考试中,素描与速写是两种明确分开的不同概念。\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u003E速写  顾名思义,……时间较短、表现方式灵活,重在表现人物的动态、……在很多专业人士看来,速写是素描的基础。\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u003E素描  广义的素描包括速写。狭义的素描,指时间较长、表现光影效果、透视和虚实现象、表现物体的结构这样的单色绘画。……\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u003E区别  速写和素描的区别主要在于概括性的表达。速写由于时间的有限性,应该是高度概括的;而素描则是有的放矢,对于重点的部分要进行细致的描绘,概括性远不及速写。”\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www.jzyikao.com\u002F1433.html\&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素描与速写的区别,其实同根生\& class=\&\&\u003Ehttp:\u002F\u002Fwww.jzyikao.com\u002F1433.html\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以上种种此类言论,不能说完全不对,但都有局限。可怕的是,这种人为的区分经常出现在各种西方绘画入门技法书籍里,从一开始就把祖国的花苗带跑了,再加上前苏联素描和中国传统国画的两面观念夹击,素描和速写分家的观念就牢牢植入了,过了一段时间回头看欧洲传统素描,就出现了上期所说的一脸懵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于素描和速写的英文翻译更是黑人问号,由于国外并没有像我国一样的分科,Drawing和Sketch的概念也不是人人能分清楚。一开始的时候有些人可能觉得Drawing这个词看起来很儿戏,毕竟小孩子的画也叫Drawing,不如Sketch听起来专业,于是就把素描翻译成Sketch。久而久之这个翻译也是深入人心,害我等留洋人士初来乍到要买Sketch paper,店员说我们没有,你要买个Sketch book吗……\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素描和速写的概念,跟Drawing和Sketch的概念不完全一样。像上文说的小孩子的画可以叫Drawing,古典大师的作品也可以叫Drawing,你能把儿童画叫做素描吗?好像不行;Sketch可以是设计草图,你能把设计草图叫速写吗?好像也不能。其实就英文来说,这两个词主要强调的是一个完整程度,Drawing就是比较完整的,Sketch就是比较潦草的。所以我们在国内分科这个语境下说的话,素描算是Drawing,速写算是Sketch。\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回顾一下本文前半部分的内容,我们提到了\u003Cb\u003E种种因素,线的标记作用,素描速写的图示性,作为准备步骤的功能,以及素描速写区分的人为性\u003C\u002Fb\u003E。虽然实际上并没有区分的必要,然而如果硬要分的话,\u003Cb\u003E算素描还是算速写,在于标记的因素的多少,以及对这些因素的研究程度\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像这张,主要标记了视觉中心、人物动态、颜色这几个因素,且每一个因素的程度都不算很深入。视觉中心刻画得很深入吗?没有,但是标记清楚了;颜色画了很多吗?没有,只是标记出了大概的黑白布置。作为一个准备步骤,画家觉得把该研究的问题研究清楚了就停下笔来,因素比较少,研究程度不深,姑且可以算速写。\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0c9f46cc7fac55e13e537.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542\&\u003E(图片来源:\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www.pinterest.com\u002Fpin\u002F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pinterest.com 的页面\&\u003Ehttps:\u002F\u002Fwww.pinterest.com\u002Fpin\u002F2F\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一张,研究的因素多了,研究的程度也深了,主体人物部分研究的因素有:动态、结构、光影、体积、前后关系等,而且每一个因素的研究都较为深入,所以这个主体人物姑且可以算素描。而右边画的这个膝关节的研究,就基本上只研究了一个因素:结构,那么这一小块姑且可以算作速写,同理还有左下角的脚部结构研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e2a4df930d2bf3d81eacc.jpg\& data-rawwidth=\&1034\& data-rawheight=\&1600\&\u003E(图片来源:\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classicalpulse.blogspot.com\u002F\u002Fmichelangelo-figure-drawings-part-1.html\& class=\&\&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blogspot.com 的页面\&\u003Ehttp:\u002F\u002Fclassicalpulse.blogspot.com\u002F\u002Fmichelangelo-figure-drawings-part-1.html\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请注意我用的都是“姑且可以算作”,因为这是没有办法完美定义的,素描和速写的区分是我国特殊国情,如果你用英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眼镜妹磨桌子自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