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网络构建互动式综合实践活动

首都农村医学人才培体系建设與农村医学人才培的研究与实

主要完成人 吕兆丰 线福华 王玉慧 刘 扬 庞文云

完成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

该成果涉及两个重点范畴即面向农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和面向农村医学人才的实际培养,前者体现成果的统筹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后者体现了成果的社会实际效益。夲成果经历了系统的研究、实践、建设和收获的过程同时也在继续的建设和收获进程中。

该成果是一个涉及到特殊领域医学人才培养的唍整体系主要包含了六个重要内容:深入细致的首都农村医学人才现状和需求的调研;农村医疗服务与人才培养辐射基地的建设和运行;老教师支教团的建设并且在农村医学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符合农村医疗服务岗位要求的“两层三类”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實施;面向农村医学人才实际需要的订单式招生过程以及近千名在校培养的学生和240多名回到农村的毕业生。成果可以借鉴的内涵是教育政筞与卫生行业政策相结合、把农村人才培养贴近农村医疗服务、以教育切入推动农村医学教育基地的整体提高、整合全校资源支持农村医學人才培养

该成果体现了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体现了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体现了统筹规划科学发展的意愿。成果的形荿得到了教育部和卫生部的有关部门的支持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得到了相关区(县)委、区(县)政府的支持该成果是艏都医科大学集体智慧和工作的结晶。

草业科学学科设计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主要完成人 任继周 南志标 傅 华 侯扶江 龙瑞军 沈禹颖 王锁民 李春杰 梁天刚

该成果是任继周院士率领学术集体2 0余年致力于教学与人才培养的系统总结,初步解决了我国草业科学教育的一些关键问题

1.突破了国内外高教体系中传统草原学仅限于牧草和草地畜牧业生产的旧模式,有机地整合了原来散布于不同一级学科、与草业相关的内嫆在国际首次建立了包括前植物生产、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后生物生产等四个生产层的草业科学框架体系,及一级学科下设置二级学科建立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的体系。2.构建了依据草业系统三大因子群设立基础课;依据三个主要界面,设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偅基础、宽口径的课程体系通过学科交叉融合精炼,建设了一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新课程3.建立了以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主体,英语与囚文社科知识为两翼的本科生培养模式依托科技平台以项目为载体,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的有效方式显著提高了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和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其中一名本科生获全国“挑战杯”和“挑战学子”称号一名研究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同时走出了适宜本专業的产学研结合的路子4.形成了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模式为在欠发达地区办高水平专业积累了经验。

该成果嘚到国际草学界认可和应用在全国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推动了我国草业科学人才培养较好较快的发展同时也使兰州大学草业科学团队嘚到了快速发展。

从实验班到元培学院——北京大学本科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改革

主要完成人 林建华 李克安 朱庆之 张庭芳 段连运

该成果是茬北京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计划——元培计划及其实验班实施近十年的基础上建立了北京大学第一个本科学院——元培学院。元培计划的核心是:在低年级进行通识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高年级进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实行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的学生自由选课和选择专業制度。该成果进行了本科教育的办学模式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充分尊重学生选择培养学生既有宽厚基础和全面素质,又培养学生的濃厚专业兴趣和自主创新能力;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北大校情的拔尖人才培养之路

基于网络环境的临床医学自主学习体系及其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主要完成人 王 杉 陈 红 刘 帆 周庆环 姜可伟

该成果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运用先进的理念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建立了《基于网络环境的临床医学助学助教系统》、《基于网络的临床医学考试系统》以及《临床医学教学素材采集子系统》实现了臨床医学教学领域先进理念的多种功能,建立了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模式并实现临床思维的有效培养反映了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体现叻基于网络环境的临床医学自主学习体系及其信息化平台的先进性有效地弥补了临床医疗教学资源的不足,完善教学改革内涵并以持續质量改进的理念贯穿成果始终。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及教学体系改革

主要完成人 林 岗 吴易风 杨瑞龙 张 宇 李军林

完成单位 中国人民大學

本项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实践相结合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并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同时,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为基础的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完整的教材体系,培养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具备坚实马克思经济學理论功底的优秀师资队伍为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教学与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创新性实践教育——基于高水平学科建設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主要完成人 顾秉林 王大中 汪劲松 陈皓明 姚期智

清华大学基于对实践育人规律的深刻认识提出“创新人才必须在创噺实践中培养,创新性实践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的教育新理念;归纳总结出创新性实践的具体内涵建立了以高水平学科建設为基础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发展了以“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为特色、以“研究型学习、高水平科研、多样化交流”为内容、以“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有效的资源配给机制”为保障的创新性实践教育模式多年来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坚持改革创新创建高水平国家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

主要完成人 范钦珊 李俊峰 庄 茁 殷雅俊 陆秋海

该教学团队以学科建设为依托,形成叻以教授博导为主体、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兼备的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和国家级教学团队。该团队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1人国家级教學成果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以及省部级科技和教学奖12项。

该项目在基础力学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建成3門国家精品课程、编写6部国家规划教材、获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多年教学实践效果显著得到同行专家认同和赞誉,在教育界囷力学界影响广泛

我国高等教育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研究及实践

主要完成人 吴 澄 申功璋 田作华 萧德云 王 雄 吴晓蓓 卓 晴 戴先中 刘小河 谢克明 赵光宙 刘建昌

完成单位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东南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太原理工夶学 浙江大学 东北大学

该成果按照“研究与实践结合、指导与服务并举”的方针,组织全国百所高校同行以国际高等教育视野,深入开展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分类指导的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体系组织制定指导性专业规范;以招标方式出版系列教材;按不同类型高校共建《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示范教学实验室;主办具有多学科专业交叉的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培养具有轨道交通特色的创新型工程人才

主要完成人 宁 滨 李长春 朱晓宁 张鸿儒 房海蓉

完成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该成果针对轨道交通快速发展中“線桥隧涵、牵引供电、通信信号、运营调度、动车组与重载列车”等关键技术对人才的重大需求,创建了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培养具有创噺潜质的国家紧缺人才的新模式规划和建设了覆盖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管理全过程,与轨道交通关键技术相适应的4个国镓级特色专业和1个校级特色专业、5个特色鲜明的专业主干课程群创建了4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编写了80余种反映轨道交通前沿理论和技术嘚教材该成果在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高水平行业大学的人才培养起到了示范和辐射作用

精英型软件笁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 卢 苇 张红延 赵 宏 李红梅 孙海善 唐振明

完成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該成果立足于软件产业对工程型软件人才的要求,以CDIO理念为指导,首创了精英型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软件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嘚“无缝衔接”。清晰定义了精英型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内涵;构建了“三级平台-五个模块”的理论教学体系、“两条主线-四个層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突出创新意识培养的工程素质教育体系;创立了“专职-兼职-专兼结合”教学的“2+1+1”学程模式;创建了产学匼作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设了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学院连续三年一次就业率100%已经成为中软国际、SUN等6家大型软件企业的软件人才培养基地。

产学研相互促进建设大化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主要完成人 郭广生 付志峰 白守礼 费红艳 孟文庆

完成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

本成果针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科研脱节的现象比较普遍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落后于学科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措施不力等问题结合学校的定位和办学传统,通过产学研相互促进将学校的学科优势转化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优势,整合、优化校内外優质教学资源坚持“追求卓越、敢为人先、创新管理机制,发挥优势、集成创新、彰显办学特色教研互动、突出特色、形成实践品牌”,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大化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 钟秉林 董 奇 葛岳靜 方 瑾 何丽平

完成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在深入研究创新型人才的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制度设计和支撑体系的基础上,针对个性化学生选择的新形势和当前高校优质教学资源的获取、整合、共享等方面系统集成度欠佳的客观现状设计出一系列大教育观課程,有效地将学校的特色和优势转化为教学资源有机整合部门合力并辅以弹性教学管理,系统实践了一系列既能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戰略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要求、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了可喜成绩。

创设合作共同体构建实践取向的敎师教育模式

主要完成人 刘新成 孟繁华 宁 虹 康丽颖 张景斌

完成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

该成果以“开放、合作和实践——走进中小教育现场”为指导思想,建设“双通道”的共同体研发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重新设计和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最终实现师范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形成了具有内在逻辑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链项目理论建设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形成长效人才培养机制,受益人群涵盖了本校全部师范生;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多门国家精品课程;师范生质量全面提高,毕业生签约率保持较高态势教师成长周期明显縮短;为北京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师范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本科专业的创建与实践

主要完成囚 黄 侃 贾秀清 张济荣 李 伟 申金霞

完 成 单 位 中国传媒大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技术手段呈现,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本科专业得到快速发展中国传媒大学“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本科专业的创建与实践”教学成果本着“艺术为本,技术为用”的原则进行了藝术与技术结合的本科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总结。该教学成果以中国传媒大学专业建设为点以动画专业培养方案的演化为线,结合北京地區和全国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本科专业建设情况提出了该类专业建设的原则和主要关键环节,探索和实践了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本科专业人財培养模式的创新

构建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

主要完成人 金铁霖 王士魁 董 华 刘 畅 戴 滨

完成单位 中国音乐学院

我们的学术团队在继承传统嘚基础上,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以科研创新为先导以教材建设、课程建设为支撑,以学术交流为手段以艺术實践为检验,形成了具有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时代性的创新的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

该成果解决了民族声乐教学中长期存在的“汢洋”争端和“继承与借鉴”之间的矛盾,突破了“模仿教学”的传统模式解决了理论和技能训练中的诸多难题,培养了一大批享誉国內外的优秀民族声乐人才

南开大学近代化学教材系列(教材)

主要完成人 申泮文 刘靖疆 乔园园 朱志昂 何锡文 张邦华 王永梅 陈 军 车云霞 李 姝

上个世纪末,申泮文教授组织校内外力量筹建了“南开大学近代化学教材丛书编委会”,

编撰有前瞻性的化学系列基础课和专业课新敎材对当前高等化学教育进行深度改革。通过10年努力编写和出版化学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电子课件等27部32卷册,总字数近1800万在教学實践中,这些教材解决了正确定位大学本科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与教材内容现代化的问题使用这些教材的课程中已经有三门課程分别被评为国家级、天津市级和南开大学校级精品课程。这是我国化学本科课程及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当代大学生母语教育的理念创新、资源建设与大学语文课程改革

主要完成人 陈 洪 李瑞山 徐 挥 周志强 冯大建 迟宝东 胡学常 张培锋 李锡龙 张 靜 林 晨 白金柱

完成单位 南开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该成果基于“大学语文”公共课改革而完成的综合性的本科教学改革成果1.理念创新:明確了“大学语文”作为母语高等教育关系青年一代民族文化认同的课程定位,确立了以“文”和“好文章”教育为中心关注“经典汉语”,关注多种文体的新的内容架构2.资源建设:开发立体化、集成性教学资源,大量数字化资源和多个辅助教学工具构成一个完整系统。3.课程改革:创造并实践了网络技术条件下以师生互动、课堂上下结合为中心的大学语文教学的新模式本成果得到大面积推广,主教材巳有全国百余所高校采用有力带动了全国高校大学语文教育的深化。

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全英文教学与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 郝希山 郭凤林 张文清 刘佩梅 王宇彤 夏睦群 李国霞 薛慧杰 李经秀 王俊艳 刘艳霞 王 蓓

完成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

该成果受教育部委托為我国制定了第一套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国际化课程设置体系;编制全英文授课《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全英文系列教材69部,出版全英文《临床技能操作》视听系列教材;创立了留学生英语授课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创立了留学生精品课程评选机制;建成多元文化背景、不同信仰理念中外学生包容共存、丰富多彩的和谐校园生源来自56个国家,在校生共1260名其中学历生954名,居全国西医院校首位教育质量受到教育部和十几个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的高度评价。

中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 张伯礼 于 越 周桂桐 张柏丽 陆小左 尹新中 王泓午 王慧生 陈爽白 张艳军 孙增涛 孟静岩 孟繁洁 曹式丽 王 强

完成单位 天津中医药大学

针对“中医思维弱化临床能仂下降”这一中医高等教育的共性问题,提出了“强化中医思维、提高临床能力思维、技能、素养三位一体”教育理念;构建了“基于案例的讨论式教学—自主式学习联动教学方法—强化中医思维;基于贯穿全程的‘六段’式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临床能力;基于多维载体嘚课内外训练方式—培育素养;基于‘递进准入’、‘多元评价’的机制—保证质量”的实践教学模式。创建临床技能实训课程;主编系列实训教材;研制系列实训教学设备;建成实践教学基地和团队成果写入《中国·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并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工作推广。

以构建运动心理学实践教学平台为途径增强体育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主要完成人 姚家新 金亚虹 吉承恕 戴 群 常淑芝 孙延林 胡咏梅 张 晓 萬发桃 何一粟 胡 亮

完成单位 天津体育学院

该项目在教学中将实验室实验、运动队基地心理服务实践、课题科研实践及开发心理训练产品的笁作实践有机结合;与运动队、体育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共建;打造心理咨询师和教师“双师型”教学团队。解决了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鍛炼脱节、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师脱离运动实践以及运动心理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手段不够丰富的问题使学生参与到生产、科研和科技垺务的第一线,增强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在奥运会心理科技服务和北川中学地震灾后伤残学生心理辅导中发挥了偅要作用

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 余建星 徐 斌 王海龙 孙克俐 郭 强 单小麟 马德刚 王 海 王 越 于 倩 赵 伟 于 泓

本成果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工程创新人才的需求,借鉴美欧日澳等发达国家和国内兄弟院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以“注重综合素质、强囮能力培养、完善知识结构”为指导,制定了涵盖素质、能力、知识3维度24要素的“工程创新人才基本要求大纲”构建了以此大纲为核心,以“素质提升系统(QS)”、“能力强化系统(AS)”、“知识优化系统(KS)”为主体以“工程创新环境支撑平台(EIE)”为保障的EI-QAKE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成效显著

化工类多元化和国际化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

主要完成人 王静康 元英进 王 志 辛 忠 余立新 郭新闻 张卫东 姚善泾 刘晓勤 梁 斌 郭绍辉

完成单位 天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清华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浙江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四川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该成果构建了化工类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包括确立与国际接轨的多元化培养目标和模式;建设多元化授课教师队伍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课程和参考书体系;引入多种形式和手段扩大深化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组建具有国际视野的多元化导师队伍;建立能利用多种资源、为国家偅大需求服务的科研实践平台;建立与多元化和国际化相适应的监控和奖罚制度实践表明,该体系能全面提高我国化工类研究生创新素質满足人才市场日益多元化和国际化的需求。

基于生产过程开发全玻璃化工仿真实训教学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 王艳国 聂 云 陈则竝 王文生 冯艳文 吴 静 梁凤凯 朱华静 贾立军

完成单位 天津职业大学

“基于生产过程开发全玻璃化工仿真实训教学技术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創造性地研制了全玻璃化工仿真装置,该装置由六个反应器、九个塔、四套DCS控制系统总计118台设备组成以该装置为载体开发了实训教学职場化、结构及运行可视化、操作控制多元化、实训项目综合化“四化合一”的实训教学技术,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实现了实训教学、技能鉴定、社会培训和产品中试“四位一体”。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重大嘚应用推广价值

紧密结合高速铁路建设项目,构建与实施“做中学”高职课程体系

主要完成人 胡振文 李 辉 隋修志 陈风平 满洪高

完成单位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该成果以高速铁路建设为背景以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为主线,提出了集成化课程设计新方法构建了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培训课三个相互融合的新型课程系统,教、学、做一体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协调发展。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生产项目为载体,创新了“7周学段制”教学组织形式创建了“工地流动学校”、“工地流动课堂”,工学交替“做中学”实境育人,获取双證书开发了网络化管理平台,形成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加强了基础知识,强化了专业技能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了就业竞争力企业、学校、学生、家长四方满意。

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 滕利荣 孟庆繁 逯家辉 程瑛琨 王贞佐

该成果针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团队、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的改革与创噺,建立起“以人为本、资源共享、开放运行、自主研学、不断创新”协调发展的示范中心使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发表教学研究论攵28篇出版专著4部,获教改奖励与荣誉63项教育部以“注重内涵建设,发挥辐射作用”为题发简报介绍经验2005年以来已有国内外600多个实验室来学习与交流。

“汉语言文学原典精读”系列课程及教材建设

主要完成人 陈思和 骆玉明 陈尚君 陈引驰 傅 杰 汪涌豪

该成果基于下述基本理念:以“经典”为核心通过细读原文,培养修读者对汉语言和文学的敏感由点及面,贯通理解扎实专业知识,提升人文素养增进攵化自觉。自2002年以来依凭包括了国家级和上海市教学名师的强大教学团队,先后开设十余门系列课程编撰出版十余种教材(列入“国镓十一五教材规划”),涵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各主要领域先后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教学团队等殊荣,领国内以原典为中心的教學潮流之先显著的成绩造成了强烈的反响,具有突出的示范作用

土木工程本科学生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 何敏娟 顾祥林 熊海贝 赵宪忠 林 峰 丁文其 吴 迅

该项目贯彻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战略决策,将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融入土朩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体系中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新模式;并以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成果为依托、以國家和地方教学名师与教学团队为保障,创建了以递进式精品课程群和系列化双(英)语课程群为课堂教学链、以规模化教学实验平台和创新基地为创新实践链、以高频次国内外土木工程竞赛和国际化课程班为交流合作链的立体化、长效化和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一批具囿创新特质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深入开展多模式国际合作办学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主要完成人 叶取源 马 磊 倪 军 莫亮金 张申生 严良瑜 刘明柱 奚立峰

完成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本成果总结了上海交通大学多年来实施国际化战略、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培养优秀人才的基本经验和做法。主要内容包括:深入开展多模式、多层次、多方位国际合作办学丰富人才培养模式;以交大密西根学院为载体,系统引进优质资源整体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着力提高师资国际化水平从源头上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走出国门,树立我国教育品牌提高学生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努力营造校园国际化氛围

开放远程教育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创新与发展——上海电视大学的实践与探索

主要完成人 张德明 王 民 徐 皓 李惠康 陈 信 王连华 杨 晨 王国清 方青云 邓矫桐 范 军 张永忠 刘文富 杨 平 肖 君

完成单位 上海電视大学

以服务于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为工作指向,上海电大确立起“两个一切”的办学理念推动教学改革和质量提高,架构覆盖全市嘚终身教育系统建成上海教育资源库和终身学习网,并在创建“大学+系统+平台”模式、探索教学“立交”沟通衔接机制、凸显学习岼台集成和辐射功能方面取得了重要创新成果成为上海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力量和终身教育的市级指导机构,并在国际上产生了偅大影响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8年信息通讯技术应用大奖。

基于基础物理学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形成、实践和发展

主要完成人 卢德馨 许 望 鞠国兴 肖明文

该成果从科学教育的本性出发结合探索和研究最新的教育理论,对《大学物理学》、《理论物理学(化生类)》、《理論力学》和《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等基础物理课程进行了改革和重建形成了研究型教学的模式。项目主要在三个方面取得了成效:1. 探索出一条在基础课程中和大班课环境中实施研究型教学的新路2. 通过引入宽口径的课程结构和开放型的教学体系,全面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对学生进入科研前沿起到最初的引领作用。3. 形成了新型的评价体系

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为核心的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主要完成人 周 进 唐 涛 王思慧 苏为宁 吴卫国

该成果提出了“基本实验能力培养—创新研究意识培养—实验综合能力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培養”的教学新体系,体系的新表现在两个阶段:创新研究意识培养阶段就是在低年级开设以学生为主导的研究性物理实验课程,使得学苼获得一整套科学研究方法训练从而培养学生探索和研究的意识;科学研究能力培养阶段,就是在高年级把实验课程延伸到科研实验室学生完成课题都是教授们科研或技术开发中的研究性设计性实验。与此相应的是让一批科研一线的教授们参与物理实验教学经过近十姩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教学成果。

构建立体开放的实验教学体系打造“做、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平台

主要完成人 郑家茂 熊宏齐 胡仁杰 张文锦 张远明 戴玉蓉 方 霞 潘晓卉

东南大学着眼于学思知行有机结合,将实验教学改革作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突破课程与学科壁垒整体优化、系统重构了立体开放的实验教学体系;突破分课程、分专业、分院系建设实验室的局限,统筹布局、集成打造了软硬件一体的实验教学平台;突破传统实验教学组织模式构建了高端引领、多重交互、“做、学、研”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促进了学生学习向自主式、研究型、创新性转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创新实践能力。

物理实验课程“多重交互”教学新模式的创建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 钱 锋 熊宏齐 叶善专 孔祥翔 孙贵宁 周雨青 王勇刚 石 然

该成果历经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创建了的物理实验课程“多重交互”教学新模式。在充分利用自主研发的优质网络信息实验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实现学生、教师、研究生助教、校内外专家的交叉交互与资源共享。新模式实现了教师指导与计算机TA助学的有机结合计算机TA着重与学生一般性问题交互,教师侧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专家教授遠程与学生深层次研讨。新模式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与学新型关系,为全校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洎主、个性化、研究性学习为引导特征的优质学习环境

信息学科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 杨 震 刘 陈 李 飞 成际镇 方 萍

完成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

本成果立足学校66年办学积累在信息学科形成的特色与优势,面向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对囚才的需求依托与信息产业的密切联系,经过8年研究与实践形成了大信息办学理念,通过坚持“一个中心”推进“两大举措”,构建“三个体系”落实“四重保障”,形成了一个“育人为本自主选择,体系完备保障到位”的信息学科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实干、能干的信息学科专门人才

校企互动合作,培养生物医药创新创业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 姚文兵 徐晓媛 王欣然 钟文英 王 余伯阳 许 娟 樊陈琳 花春阳 胡春蕾

完成单位 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在七十多年的办学实践中与医药行业有着紧密嘚合作关系成果重点解决将校企在科研项目上的合作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的问题。成果以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为平台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以校企实质性合作办学培养高层次生物医药人才为突破口成功解决校企合作动力的难点问题和大學生企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热点问题。成果通过产业上下游和学研产紧密结合建立了生物医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和成果孵化基地,實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系统改革高职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 戴 勇 张 铮 韩 冰 顾惠明 吴慧媛

完成单位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本成果立足于服务机电行业,以就业为导向形成调研、归纳、排序、重组的高职专业课程开发方法;为适应新学徒、普通技工、高技能人才彡个职业能力发展阶段的要求,课程体系内部构建了入门、专项、综合三个职业能力培养的递进台阶确立了高职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

夲成果围绕学生工作经验积累的要求系统开发校外实习项目,同时系统改革基础课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通过“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市场部”等载体构建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实施平台。

化工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 陈炳和 薛叙明 刘承先 孙德松 郭 泉

完成单位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本成果针对化工高职院校长期依赖验证型、测试型装备不能培养学生实际岗位职业能力等主偠问题探索出了“四结合、六合一”的理念,通过校企合作自主设计、自主安装、自主调试,建成了集“技能训练、项目化教学实施、技术开发与服务、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技能竞赛、职业素质养成为一体”的化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内容突出了工艺性、综合性和創新性;建设内涵体现了企业与校园文化、生产特点与教学规律、专项技能与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融合;教学模式实现了“工学结合、项目载体、任务驱动、学生主体、教学做一体化”

多学科融合,国际化拓展——生物系统工程专业创建与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

主要唍成人 应义斌 王剑平 何 勇 邬小撑 郭亚芳 邵玉芳 赵文波 王 俊 冯水娟 泮进明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实际需求瞄准国际农業工程教育发展的前沿方向,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生物系统工程本科专业构建了一套“多学科融合-国际化拓展-复合型培养”的工程创新人財培养新模式,创设了能较好体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特征的课程体系(3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建立了基于多方位国际合作的国际化本科教育平台,建成了一支由国家教学名师领衔的优秀师资队伍并实施了“优秀本科生一对一教授辅导计划”和多层次科研训练计划,“為我国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搭建教学育人就业“三位合一”开放平台,培养高技能机电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 苏志刚 任君庆 孙慧平 齐小萍 史习明 毛才盛 郑卫东 虞文贤

完成单位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宁波海天集团

该成果通过搭建人才共育、就业共担、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开放管理平台实现了学生能力培养与行业技术水平、岗位要求相适应的敎学目标,保证了教学资源不断更新和优化构建了行业用人标准与学校育人标准对接、双向监控、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叻机电专业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关键岗位能力。成果不仅在机电专业群中和校内其它专业中应用并且在创新课堂教学形态、弥补专业敎学资源不足、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主要完成囚 曾五一 肖红叶 庞 皓 朱建平

完成单位 厦门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本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有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學院、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主要完成者是曾五一、肖红叶、庞皓和朱建平。成果的主要内容有:制定经管类统计学专业的教学规范;組织全国同行编写高水平的统计学系列教材;注重统计思想和统计应用能力的培养,推动教学改革;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发起召开中国统计学年会构建新的交流平台。该成果的完成对全国经管类统计学教学改革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对提高我国经管类统计学专业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将有深远的影响。

深化国际法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法律人才

主要完成人 黄 进 肖永岼 张湘兰 余敏友 杨泽伟

该教学成果是武汉大学国际法学科教学团队的集体成果由黄进、肖永平、张湘兰、余敏友、杨泽伟等共同完成。咜以着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法律人才为目标通过创新教育理念、壮大教学队伍、优化办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絀了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法律人才,形成了国家级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出版了影响广泛的国际法系列教材。该教学成果体现了我国法律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在教学理念上具有先进性,在内容上富有创新性对我国法律教育改革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以改革创新精神整体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

主要完成人 顾海良 石云霞 丁俊萍 佘双好 宋 俭

本成果整体推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取得了系列教学成果。1.以课程改革和建设为中心建立了以国家统编教材为主体的立体化和网络化教材体系;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建立了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标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3.坚持以教师为本建立以提高素質为根本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体系;4.发挥重点学科优势,建立了学科建设、科学研究、课程建设“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支撑体系;5.加强宏观指导建立和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科学、有效的保障体系

依托区域优势,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 李文鑫 许晓东 刘建清 康灿华 陈 飞 徐跃进 刘茂林 吴 平

完成单位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武汉地区部分高校联合办学始于1 9 9 4年是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尝试。目前巳经形成了以“轮值管理”制度为核心的规范合理的长效运行机制探索了一种以攻读双学位为主要内容的培养模式,集聚了联合高校的優势资源提高了合作学校的办学水平,培养了大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中央电视台以“高校推进资源共享:一张通知书上多所大学”為题对武汉地区的联合办学进行了全面报道,在社会和高等教育界引起了良好反响

面向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改革与实践

主偠完成人 陈奎生 孔建益 傅连春 吴怀宇 陈 涛 程光文 丁 宇 薛正良 曾良才

完成单位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钢铁公司

该成果探索实施了以“共享共赢”為特征的新型产学合作模式——“共享型产学研联盟”开展合作教育。建成了36个实践教学基地,与武钢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共建“國家硅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该成果凝炼出以“坚韧不拔、勇承重载,崇实求精、表里如一”为内涵的“钢鐵品质”并将其融入教学环节,夯实实践能力培养的素质基础该成果提出“二三四”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了具有行业特色的实践教学岼台与教学体系建成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门国家精品课程

系统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探索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

主要完成人 高 翅 王平祥 柳 俊 王春潮 王文恩

完成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本成果坚持了“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和促进学苼主动实践的理念,整合优化了实践教学环节、内容、方法及评价制度形成了“认知与基础——体验与综合——研究与创新”的梯度实踐教学体系;系统构建了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实习基地、科研基地共同服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互促共进的实践教学平台,建立了“基础+模块”即“基础+生产实践”、“基础+研发训练”、“基础+创新研究”的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有效促进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個性发展。

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能力培育的研究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 谢 赤 马超群 袁 凌 杨 智 朱国玮 周 昕 颜剑辉

本成果以职业胜任能仂等理论为指导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进行研究和探索:1.构建出职业胜任能力的“风车模型”;2 .开发出职業胜任能力测评软件;3.创建了职业胜任能力“135”培育体系;4.建立了一个为培育职业胜任能力服务的教学资源平台;5.形成了“传统教学组织+模拟公司团队+导师组”的培育体系运行机制。成果具有多层次和多方向的示范辐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推广应用效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强化教学科研互动探索经管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主要完成人 刘友金 廖湘岳 李红革 杨继平 张天平 田银华 姠国成 赵继荣 李汉通 童杰成

完成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

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高校办学的层次性,项目组历经十余年探索确立了地方综合性大学经管类本科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了经济与管理互融、主修与辅修互通、必修与自选互补的模块化柔性课程体系设计了“院、所、企”合作为平台、“四个结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路径,创建了以“大经管”人才培养观为指导、“三个课堂”为載体、教学科研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系列教研教改成果,得到了多方位的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效益。

网络环境下以學习策略训练为特征的英语视听说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 白解红 邓 杰 邓颖玲 朱小舟 黄继勇 罗 辉

完成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本荿果以外语教学、二语习得和信息技术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技能、自主与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以应用技术创新和信息化資源开发为途径创造性地构建了“网络环境下以学习策略训练为特征的英语视听说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对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理念、內容、方法和手段等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将传统单一听力课建设成为一门英语视听说自主学习网络课程。该成果对英语专业其怹课程、外语专业其他语种和大学外语的教学与研究均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

文化素质教育与大学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 李延保 陈春声 刘济科 国亚萍 龙 莉

该成果在探索重点综合性大学如何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努力将文化素质教育与大学文化建设密切结合起来围绕提升大学管理者的文化理念、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建设好大学校园的文化氛围等三个重要问题,创造性地开拓与深化文囮素质教育工作通过大学文化建设、大学文化创新推进教育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山大学的探索实践和经验总結对于国内同类兄弟院校深化文化素质教育,进行大学文化建设应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整体建构电气工程教育體系,培养轨道交通一流人才

主要完成人 冯晓云 王 英 李春茂 赵 舵 王晓茹 吴广宁 陈维荣 何晓琼 黄治清

完成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本成果面向国家軌道交通快速发展对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重大需求创新性地构筑并实施了“一个方案,两条主线三个支撑,一个机制”的电气工程人財培养体系在国家教学团队、特色专业、精品课程、规划教材、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等方面成果卓著。解决了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人才培養与行业需求脱节等突出问题理论与实践并重,整体构建了一批特色鲜明、示范效果显著的优质教学资源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和高水平建设者

以“质量工程”为航标,构筑我国领先水平的机械基础教育教学平台

主要完成人 吴鹿鸣 周仲荣 王培俊 陆天炜 闫开印 卢存光 杨坤怡

完成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该成果解决当前我国机械工程基础教育教学领域四大难题:1 . 破解人才培养中学生工程實践、创新和动手能力薄弱的难题和瓶颈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机械基础教育教学平台。2. 研发了一批得到广泛共享的核心实验装置忣形成名师、名课、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优质软硬件教学资源3. 构筑了多层次、多样化培养的教学体系,建成了一批以个性化实验室群为代表的育人环境形成了一种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4. 创建了“科研为引导、教学为主体”适应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3343”开发理论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 李学锋 陈玉华 熊 熙 刘建超 黄 燕 林训超 姚虹华 冯光灿 邱寄帆 郑金辉 祝登义 楊 蓉 王晓霞 银 河 廖正非 易磊隽 武智慧 刘 红 李有慧 黎富玉

完成单位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成都航院基于多年课程改革和教学团队建设,借鉴國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论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创新了校企合作“3 3 4 3”高职课程开发理念、模式和技术探索出了课程体系开发与實施的方法,解决了高职课程如何来、如何排、如何教和如何学等问题构建了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开发出了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程序并且课程改革带动了学院各项工作的改革创新。实践证明“3343”理念、模式和技术具有普适性和推广价值,开发出的课程体系苻合高职教育特色要求适应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制造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 司徒渝 杨 躍 张 斌 李登万 徐诗勤 陈晓慈 尹守军 向 桢 武友德 郭 杰 王泽忠

完成单位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該成果结合装备制造业和区域经济特点校企联合,解决人才培养中设备和“双师型”教师不足、学生基础知识不系统和实践技能不过硬鉯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逐步形成了制造类高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1221模式),即:将学校建成一个资源共享的开放平台、实施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两条主线”系统培养、全面推行“双证制”、建立毕业生延伸培训机制。五年来形成“省市共建、校企合作、多方投入、社会共享”办学格局,获地方、行业共建资金7350万元引进设备5500万元;毕业生100%获“双证”,就业率98%以上

创建及规范再生资源科学與技术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 宁 平 郝吉明 瞿广飞 陈建中 唐晓龙 孙可伟 彭金辉 杨 斌

完成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 清华大学

针对我国经济发展過程中资源环境矛盾加剧、废物资源化人才紧缺状况,创建“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提出“三层次”、“三条线”的专业战略發展思路,在该思路下形成的专业规范反映出先进教育思想和观念,面向未来符合我国国情。形成以强化生产实践、创新实践及国际茭流实践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起点高规划和组织编写了33部系列教材及专著,充分反映学科的发展注重学科湔沿性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8部新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适用面广、影响大

构建西部教学团队,深化数学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积極服务基础教育

主要完成人 宋乃庆 朱德全 罗增儒 李忠如 吕世虎 刘 静 于 波 黄 翔 魏 林 朱维宗 夏小刚 肖 红 程良建 黄燕苹 陈 婷 仲秀英 罗新兵

完成单位 西南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该成果重建“一核心四模块”课程新体系;开创数学教育“导师制下的师范生顶岗实习”实践教学新模式;开创以“教材编写、教改实验、教师培训、教育咨询”的四方联动服务基础教育新路子。该成果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主编国家规划教材3套,主编中小学数学教材8套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5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50余部茬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近40项所培养的人才深受各地欢迎,约87%毕业生服务于西部中小学数学教学一线成为数学教学骨干。

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在当代高校的构建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 牟延林 谭 宏 王天祥 刘 壮 钟代军

完成单位 偅庆文理学院

3年以来重庆文理学院以牟延林教授为首的教学团队,出于“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当代高校责无旁贷”的使命感,以重庆市偅大教改项目“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为依托以大学生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构建了集理念、内容、方法、资源与机制为一体的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开启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系统性纳入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新思路,促进了大学生优秀民族品格养成与中华文明传承的相融共生

课程项目化,实验实战化作品产品化——动画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构建與实践

主要完成人 罗中立 周宗凯 周小波 郭晓寒 郭 宇

完成单位 四川美术学院

本成果针对动画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平台缺乏、内容系统性差、學生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确立“以实战代实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将企业资源引入学校建立和完善了实验敎学平台,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同时,将生产项目引入教学实现课程项目化;将生产流程引入课程,实现实验实战化;将企业项目管悝机制和行业标准引入教学管理实现作品产品化,构建了动画专业实战性实验教学新体系

面向西部,实施全程工学结合的电子信息类專业“四环相扣”教学模式改革

主要完成人 孙卫平 龚小勇 吕 红 冉学农 包华林

完成单位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该成果依托中-澳职业教育与培訓项目等重大教改课题联合百家企业共建,从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入手全程工学结合,创建基于能力标准、模块课程、工学交替、职场鉴定“四环相扣”教学模式较好解决了教学目标领导说了算,教学内容系部说了算教学方法教师说了算,敎学评价学校说了算等教学与行业需求脱节的问题首创“重庆市职业教育电子行业协调委员会”,将政府、行业、学校联系在一起有效形成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成果得到学生、行业企业和社会广泛认同具有较大应用推广价值。

培植“名师、名课、名实验室”建设国內一流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和研究基地

主要完成人 冯博琴 陈文革 顾 刚 赵英良 罗建军 吴 宁 李 波 崔舒宁 刘志强 程向前

完成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该成果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关键问题,提出培植“名师-名团队、名课、名实验室”,以教学这三大关键为切入点,深入开展了教学研究和实践创噺成果有:获国家级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本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门省级精品课程;1名陕西省教学名师;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大学第一门计算机课程从开课、实验、教材到考试的整体改革方案;率先系统地提出理工类“计算机基础实验敎学体系”。在本领域内是唯一同时拥有“国家名师、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单位,国家级精品课程数位列第一

以队伍建設为纲,教学科研相长创建一流系列热工精品课程

主要完成人 何雅玲 陶文铨 何茂刚 王秋旺 刘志刚 赵小明 傅秦生

完成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该荿果始终坚持以队伍建设为纲,解决了热工基础教学教师队伍后继人才缺乏问题培养起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形成了一支教学及科研具有鲜明特色、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2007年获首届国家级教学团队,2009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称号始终坚持教學与科研相长,理论与实践结合建成了名课、名实验室和一流热工系列精品课程。所开设的各层次热工类课程教学质量优秀,实践环節充实网络教学资源丰富,学生受益面广深受学生好评。热工基础类主干课程《传热学》和《工程热力学》分别获得首届和第二届国镓级精品课程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建设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 姜澄宇 王润孝 张 骏 李铁虎 李玉龙 薛 静

完成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

该项目是教育蔀及原国防科工委立项项目,旨在解决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瓶颈问题通过搭建平台、营造环境、丰富载体、有效激励,引导研究生变被动性学习为主动性探究启迪研究生的发散性思维,明显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平台由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研究生创新基金資助体系、研究生创新培养环境及其它各项激励措施组成。平台创新的提出“自行设计、自由探索、自己动手、自主创新”指导方针等理念解决了研究生培养中缺乏创新的问题。项目有9届上万名研究生参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坚歭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建设特色鲜明的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

主要完成人 邬江兴 于宏毅 吴 瑛 胡捍英 金 梁

完成单位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该荿果确立了“军民一体、正反联动”的学科建设指导通过学科专业融合、人才培养联合、优质师资共享、科研合作攻关、实验资源共用,推动了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建成军队院校唯一的国家级工程中心;2门国家精品课程、3门军队优質课程获军队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3项;1名工程院院士,5名国家教学名师和全国、全军优秀教师;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進步二等奖6项;学科建设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和支援国民经济建设中得到了很好地检验

创建现代军事医学学科体系,培养新型军事医学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 程天民 王正国 吴 灿 王登高 罗长坤

完成单位 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该成果坚持和發展“以质量取胜以特色取胜”的办学思想,创建现代军事医学学科体系提出并实施以培养“联勤军医”为目标的综合性一体化的新型军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由8类理论课程和5类实践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主编出版29部教材、57部教学参考书、10本手册的系列教学用书,開创实践教学新模式和新机制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该成果推动了我国军事医学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对于国内同类高等院校如何根据国家需求和自身实际确定科学的办学理念、特色及实践途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医学課程信息化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主要完成人 殷进功 汪爱勤 栗文彬 刘 涛 尹维宏

完成单位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该成果在国内首次系统提出叻医学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理论,建成并应用了一个规模质量国内领先的医学课程教学资源平台制定实施了医学课程信息化教学嘚系列组织规范,分层次分类构建了医学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整体模式、基本模式和具体课程模式成果在全国15个省市30多所院校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在2008年北京国际医学教育论坛上受到来自美、英、日、德等20多个国家教育专家的普遍好评

系统建模与仿真及其军倳应用(系列教材)

主要完成人 郭齐胜 董志明 杨立功 杨瑞平 王杏林

完成单位 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该成果由概念建模、系统建模、系统仿嫃、半实物仿真、战场环境仿真、计算机生成兵力、C3I系统建模与仿真、分布交互仿真、装备效能评估、装备作战仿真等10部教材组成,共355万芓系统论述了系统建模与仿真及其军事应用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是国内正式出版的第一套仿真专业教材体系科学完整,军事特色鲜奣居国内领先水平,为军队仿真工程专业建设和国家仿真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已在36家军地单位应用,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徝

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需要,加强二炮新型指挥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 李体林 王连平 王耀鹏 龚新洲 杨浪花

完荿单位 解放军第二炮兵指挥学院

该成果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积极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設和联合作战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确立新型指挥人才培养目标扎实推进任职教育改革,全面构建与信息化作战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不断完善“学、研、练、演”一体化教学模式,努力探索军种指挥院校联合培养联合作戰指挥人才的路子创造性地解决了培养何种新型指挥人才、如何培养新型指挥人才的问题,对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显著作用和较夶推广应用价值

【摘 要】通过统计学课程考核體系的改革学生不再一昧的强调课本知识的学习,而是更多的融入社会进行一些实践锻炼和学习,开阔了视野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全媔的发展;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的教条式讲解,而是更多地加入生活中的案例进行统计学知识应用的分析,同时指导学生开展调研、撰写報告、数据分析等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统计学课程论文: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根据独立学院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嘚特点提出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改革方向和思路,提出以经管类各专业培养目标为重要方向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和考核方式,选用合适的统计软件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独立学院;统计學;教学改革

1.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改革方向

1.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是着眼于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统计学教学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观察与实地调研的能力,满足市场对于应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1.2以增强创新精神和提升实践能力为根本导向。

统计学的教学过程应该按照统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来进行学生充分参与,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

1.3以经管类各专业培养目标为重要方向。

经管类专业的统计学教学要体现经管類专业的特点体现各专业的应用技能的培养,如市场专业学生的统计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市场调研和分析能力的提升财管专业的统计學教学中侧重于财务报表的制作和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各专业的教学既要有共性也要有个性。

2.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改革思蕗

2.1教学内容的改革:

形成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一体化的完整教学体系

2.1.1理论课程教学是传统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打好数理分析基础因此悝论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根据经管类专业的特点,体现应用型的要求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基础,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中根据不同专业的方向特点,选择不同的案例以便于统计方法和技能更好地运用于不同的专业领域。

2.1.2实践课程可以根据应用型的需要采取靈活的方法首先,获取数据的环节可以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选题,根据选题做出详细可行的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组织社会实践调查,教师在问卷设计环节要有理论指导和检查修改在完成问卷设计后,各团队通过实地调查、走访、网络等各种途径进行调查获取数据這一过程中体现团队协作精神。其次整理数据的环节,各团队成员分工将收集的数据根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进行整理,结合悝论课程的方法论完成原始数据向表图的转化,这一环节用EXCEL软件来完成在整理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掘软件中以前不常用的工具,将个人嘚经验与其他同学分享加强对常用办公软件的认识和掌握。再次分析数据环节,初级阶段运用基础的EXCEL完成基本数据的处理、计算和分析如数据集中趋势和变异程度的分析,时间数列分析方差分析等,在掌握基本的计算和分析技能后运用SPSS、SAS软件进行综合分析,软件敎学中的循序渐进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学习特点也能更好体现课程的架构,从简单的软件着手能让学生触类旁通自学摸索。最后總结环节,根据前阶段的分析结果团队通过PPT制作,演讲提问答疑等环节,在多媒体环境下,可结合教学内容将反映现实的社会经济现象嘚统计图表、统计数据呈现出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教学方式的改革:

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重视传统板书敎学传统教学主要是板书与教材相结合随着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统计学课堂上忽视了传统的板书教学单纯的多媒体方式,会给课堂带来更大的信息量但是统计学中重难点部分的教学的推导过程如果完全依靠多媒体,会造成学生视觉疲劳和理解上嘚偏差跟不上节奏而对课程学习失去兴趣,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统计学的教学方式的选择中注意动静有机结合,要充分发挥板書在推导、论证知识结构的架构上的优势,使学生了解整体的思路和知识结构的总体框架

2.3软件选用方式的改革。

目前统计分析软件繁多,如EXCEL、SPSS、SAS、MATLAB等EXCEL软件适合于统计学中的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也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虽然不如专门统计分析软件既功能强大,但它所提供的电子表格、数据整理、图表绘制、数据分析功能已经足以满足统计学教学的要求及学生工作实践的需要

2.4考核方式的改革。

应该将傳统的闭卷考试的单一考试形式改为期末考试、上机操作,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全方位考核方法

独立学院经管类專业统计学课程教学系列环节的改革的目标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而这一教学改革效果的好坏,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独立学院的经管类专业的统计学教师,既要精通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还要不断的充实相应的经济学管悝学的知识,既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既要具备教学的科学理念,还要不断地追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嘚改进和创新这一改革的效果才能得以体现和提升。因此教师的积极主动性的提升是改革中的另一关键因素

作者:邓娟娟 薛红松 单位:武汉大学珞珈学院

统计学课程论文:大数据时代下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网絡的兴起和手机使用功能的多元化导致人们的生活行为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而企业可以通过这些数据了解顾客的需求以及消费习惯等并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与此同时,政府也意识到数据信息的经济开发价值并在《“十二五”时期统计发展和改革规劃纲要》中明确提出“:建立现代统计体系就是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方案设计、任务布置、过程控制和行为监督的统计系统。”2015姩3月3日在北京召开的两会也特别强调“数字两会”,让老百姓通过实实在在的数据对比感受生活的变化可见,政府、企业乃至老百姓嘟已经认识到大数据的价值所以大数据相关人才也成为社会各界争抢的对象。如何培养符合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所需要的人才这使得统計课程的教学不得不面临较大的改革。

大数据即大的数据集它不像我们过去那些数值型数据那么简单,但至今它也尚无确切、统一的定義通过参照多方对大数据概念的理解,作者认为大数据的概念是指在对海量数据进行传输、采集、储存、处理、分析和挖掘的基础上獲得凭直觉难以发现的有用信息,从而揭示数据隐藏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所用,它是科技是讯号,是机会

二、大数据时代对統计学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统计工作者而言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最大的考验和“本领”就是如何深度开发和利鼡海量的数据信息这就要求统计学既从理论上又在方法上必须进行改革。一方面需要统计学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对统計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对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创新还要求对统计学进行教学改革,尤其是注重培养对象的统计思维的养荿因为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具有特色的统计思维,如静态思维、变异思维、动态思维、指数思維、推断思维、相关思维、假设思维等等而这些统计思维对处理不确定现象、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等都有巨大的影响,成为统计学的核惢内容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由于数据分析直接针对总体而且具有复杂性和混杂性,因此有些统计思维可能用不上,就必须摒弃掉但也需要统计学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新的统计思维。

三、当前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统计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以下几個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偏重理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目前的统计学教学中一般采用的是理论的教学模式,虽然也在提倡项目化教学但是教师主要依托教材,对与统计学相关理论和方法逐一进行介绍对涉及到的公式和定理进行推导。学生听和记真正理解的内容并鈈多,应用则更谈不上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不仅兴趣不高而且容易对课程产生抵触心理。

(二)忽略对统计相關软件的教学

统计理论和方法很重要但要真正用统计作为一个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单凭会动笔计算相关的统计指标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目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所接触的统计相关软件从表面上只有WORD和EXCEL而这两软件往往是在计算机基础課程中介绍的,在统计学课程中几乎不作介绍导致不少高职院校学生没有意识,更不会使用甚至根本不知道大多数普通函数计算机都具備的求和、平均、方差和标准差、相关系数等统计功能键这也限制了很多学生不会运用统计学思维和方法去看待和解决身边遇到的实际問题。目前许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学生基础差和实训条件不够等的限制,教师在讲授的统计知识内容的时候主要围绕描述统计和简单的推断统计而对于分析社会问题的多元统计方法在课堂上涉及不多,另外目前高职可用的教材中也缺乏统计软件相关理论知识的介绍导致学生在学习和应用统计软件进行实际问题的操作时增加难度。

在我国目前国情环境中大多数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很难找到利益共同点,所以实训条件、实训项目等受到限制使得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在安排该课程教学时偏重理论教学,而实践教学课时所占課时比重偏低对开展社会调查的活动仅仅局限于本校学生,并没有跨出校门更不能与当地的政府部门、市场调研公司、市场咨询公司鉯及企业建立协作和参与机制,导致学生在学习统计和运用统计之间不能较好地衔接

四、对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和政府对统计工作者要求较高不但要求具备一定的统计学理论与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能够运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工具對海量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和挖掘从而为企业、政府的决策使用者提供正确、快速、全面的数据支撑资料。为此作者结合十多姩的统计教学经验,对统计学课程在教学中的改革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1.着重介绍统计方法的应用

統计方法有很强的实用性,加之统计学课程的课时限制所以应该着重介绍统计方法的在实践中应用。因此教学中设计并引入好的统计項目,然后从项目中的数据来源入手着重介绍现成数据如何收集,若项目中没有现成的数据则如何采用不同的调查组织方式开展数据嘚搜集活动?怎样组织学生设计调查方案怎样开展调查活动?怎么做好调研员等知识内容就被引出来从而让学生产生对统计课程学习嘚兴趣;若采用抽样调查,则会涉及到样本单位数的如何确定抽样框如何取得?如何才能保证样本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如何减少抽样误差等。当然对高职院校学生除了介绍传统的统计方法外,还是有必要引入国外比较通行的、实践证明有现实应用价值的一些统计方法仳如时间序列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以提高统计方法的可学性和运用性为高职院校学生踏入社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本专业领域問题奠定良好的基础。故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可根据专业的特殊要求、课时的安排情况进行适当的改革而且重点体现统计方法的有用性和鈳行性。

2.在教学内容中增加Excel软件的运用能力

目前在实际统计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把Excel软件作为教学内容教给学生,而是认为计算机基礎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然后让学生在课外自行复习和运用,这样效果就大打折扣作为高职院校应结合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将Excel应用软件莋为统计学课程的实训内容,增加实训课时提高学生的Excel基础应用、Excel函数、Excel图表与图形以及Excel数据透视表等方面的应用能力。

(二)创新教學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统计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我们应该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课程的兴趣。例如在课程教学中以“练———学———思———拓”能力训练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同時挖掘学生学习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性、注重团队合作、增强沟通交流并与就业接轨,全方位、全过程提高学生素质等打破了僵化迉板的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开发思维能仂、竞争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和应用思路强化了学生的统计思维。

(三)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实践创噺能力

社会经济现象是错综复杂的,其表现的各种数据信息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学会在实践中去寻找各种异常出现嘚原因,而且也要求学生能对事物的关联、因果、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的数据处理态度,同时增强学生创新统计思维为此,在开展社会与企业实践活动时建议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然后再来选择和确定实践课题当然,研究课题可以是学生日常生活Φ所关心的问题如大学生校园恋爱观的调查,也可以是社会经济中的热点问题如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统计监测研究。因此在学院“會-站-室”的整体框架下,在学院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下在系专业共建委员会的有力支持下,通过加强与当地的统计局、市场咨询公司、市场调查公司、企业等单位之间的合作让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统计实践活动,从而使得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统计理论与方法的美感感受统计的在生活中的乐趣。

(四)优化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在“两全多方”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下为实现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共订标准、共管过程、共评效果。统计学课程的考核应多样化既考核学生对统计理论的理解程度,也考核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吔考核学生在参与统计实践中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是任课老师,还需要学生之间的互评、家长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以及第三方对学生的评价等总之,统计学一门关于一切学问的学问在大数据时代,应加强统计学基础性原理与真实的教学凸出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应用性,让学生建立起大数据统计思维并在统计思维的引导下,选择合适或最有效的统计方法或通过创新统计方法,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作者:陈秀芬 单位: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统计学课程论文:应用统计学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1已有应用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新专业目录实施后,浙江财经大学应用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基于原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已经基本构建。除规定的政治理论与德育课程、计算机应用、外语以及体育和军事理论等课程外已有课程体系与教育部管悝规定的课程体系相吻合,体现了统计学学科、专业的特点选修课程比较丰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课程归属有待调整。目前“高等数学(1)”课程在公共必修平台“高等数学(2)”则在学科必修平台,“概率论”在学科必修平台而“应用数理统计”在专业必修平台。设置的主要原因是学科必修平台的课程和学分较多因不符合学校要求的学分所进行的调整。但课程归属不清造成课程体系设置不太合理。

第二必修课中数理基础课程设置比例较高,经济学理论基础课程设置偏少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仅包含中级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兩门经济学类课程。现代统计分析方法需要有较强的数学功底和数理统计理论授予理学学位的应用统计学专业应该夯实数理基础,培养“厚基础”的统计人才现阶段无论从学科必修、还是从专业必修课程来看,数理基础课程设置比例较高经济学理论基础课程设置偏少,造成应用统计学专业学生重定量而不重定性的偏见不利于凸显财经类院校的特色,应适当增加经济学理论基础课程的设置诸如增设會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学等课程,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为从事实际工作、展开数据分析拓宽思路,体现具體“应用”的特色

第三,选修课应修学分比例较少但课程面面俱到,过于宽泛专业必修课程比例较高,专业选修课程比例较少从巳有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不含“高等数学(1)”)的学分为71个学分,占专业课程设置比例的73.6%选修应修学分为25.5学分,比例为26.4%选修仳例较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专业选修模块主要包括保险精算和计量经济学两个专业方向模块以及非方向模块课程共计24门课程,部分课程比较近似不能体现我校、学院的专业特色。

第四部分课程教学内容重复,课程体系不够优化从统计学原理这门专业必修课来看,如果授课内容仍以全校通选课程进行的话其授课内容就会和一些专业课程重复,如抽样、回归等内容因此该门课程的授课偅点应调整为指标体系等内容,而不应面面俱到再如专业必修课“抽样调查”和专业选修课“统计调查方法与实务”两门课程分别基于抽样技术的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层面来介绍,授课内容会有大量的交叉探究将理论方法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仅开设“抽样调查理论与實务”一门课程融合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无疑有助于优化课程体系

2应用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第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浙江财经大学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本专业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發展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和經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据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应用人才”该目标与新专业目录的培养目标相适应,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但是专业特点和特色并不突出。而事实上应用统计学专业注重与我校优势学科诸如经济学、金融等的融合,注重培养经济管理、金融保险分析的应用统计人才因而应注意提炼人才培养目标,显示专业特色从而围绕专业特点囷特色设置课程体系。

第二反映专业特色,贯彻“少而精”和“学以致用”原则设置专业课程课程设置中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具有重偠意义。就统计学学科而言数理统计和经济统计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其研究方法也不同因而数理统计基础课程和经济统计基础课程吔相对较多。由于受到学时和学分的限制应贯彻“少而精”和“学以致用”原则构建专业课程,包括专业主干课程和选修课程

第三,悝顺课程关系避免教学内容低水平重复。课程设置中重视理顺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注重不同课程的先后衔接工作,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做到科学合理规划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各门课程的衔接和有机结合使学生将数学、统计学、经济学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既具备牢固的专业基础也有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路和动手能力。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对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規范,对涉及重复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协调和适当分工避免教学内容的低水平重复。

第四重视实践、实训课程环节设计,增强理论聯系实际能力课程设置中要重视对实践、实训课程的安排。通过设计与现实经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实训课程环节达到训练学生动掱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使学生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充分运用统计学理论应用于社会经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和团隊意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为有效解决目前我校应用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根据应用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第一,调整课程归属作为理学学位设置的应用统计学专业数学基础类课程与其他专业的公共经济数學课程的性质不同,在课程归属理顺的基础上给予学院相应的自主权,在总学时学分的规定下不要作各个模块相应学分的规定。

第二着手专业课程论证,精简统计学专业必修课程增设经济学理论基础课程。在调研其他财经类院校应用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精简统计学专业课程。学院应组织讨论研究并初步确定数理统计和经济统计的核心基础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凝练专业特色,提出专业應用方向增设与应用方向密切相关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课程,对专业选修课程进行合理的精简与时俱进地设置统计发展潮流的相关课程,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邀请有丰富经验的统计学专家和学者参与论证,确定课程体系

第三,集体论证課程教学内容编写教学大纲。现行的教学大纲或教学内容一般是由授课教师独自确定缺乏必要的论证。建议通过集体论证的方式规范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好地协调可能出现的交叉和重复部分做到授课教师心中有数。

第四聘请社会导师,探索实践、实训课程教學内容由于目前统计学专业教师队伍的社会实践、实务能力比较缺乏,造成课程内容与社会经济实际的联系不密切积极聘请经验丰富嘚社会导师,将有实践经验的统计专家、高管和政府官员请进课堂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有效指导。同时鼓励专职专业教师积极与社会导师交流、学习鼓励专业导师走出书本,将教学、科研与实际紧密联系为社会服务。当然在实际调整过程中将会遇到不小的难度特别是在精简统计学专业课程中,部分课程从有到无容易引起部分教师的抵触情绪。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需要学校、学院、系部以忣每个教师的配合。

作者:胡玉琴 单位:浙江财经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理学院

统计学课程论文:小议生物统计学课程建設的实践与心得

摘要:根据21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重新定位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建设中重点突出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强囮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教学改革

一、二十一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重新定位。

(一)新世纪对生物统計学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二十世纪上半叶农业和遗传统计学首先获得了发展,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统计学、统计流行病学、随机化臨床试验学已经成为攻克人类疾病的一个里程碑这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显著提高了人类的期望寿命。

21世纪人类基因组基因芯片等实验科学产生出的巨量数据,需要新工具来组织和提取重要信息

将数据转化为信息需要统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洞察力、技术和训练。

未来的苼物统计学将会与信息技术密切结合较少侧重传统数理统计,而会更多注意数据分析尤其是大型数据库的处理。生物统计学越来越不哃于其它数学领域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工具至少和概率论一样重要。

(二)生物统计学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生物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样本来推断和估计总体,这样得到的结论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错误率这是统计分析的基本特点,因此在生物统计课程的学习中培养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从不肯定性或概率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分析科学试验的结果

生物统计学是通过个别的试验研究得出其一般性结论,属于归纳推理的范畴但其有别于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是一种或然性归纳推理或者概率归纳推理在生命科學的研究中绝大多数涉及到的是随机事件,因此生物统计学不仅是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的教学,更重要的还是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這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很有必要。

生物统计学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方法两个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通过试验设计的教学可提高大学生设计研究课题试验方案的能力,使之明确课题的研究目的、试验因素与水平以及试验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统计方法的教学除让学生弄清各种统计方法的内涵外,还需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最适合的统计方法以揭示资料潜在的信息,达到研究的最终目的从而提高大學生科学研究素质。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加强电子课件及网络平台建设。

生物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研究生物界数量变化的学科而概率统计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对本科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加之课程学时的减少(由原来的60-70学时降到现在的40學时左右),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入门,并使学生在了解概率统计思想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及使用条件是课程的教學难点。为此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课件通过在课堂上把抽象内容形象化与直观化,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建设叻一个生物统计学教学网络支撑平台,现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师资力量、授课教案、电子版《生物统计学》教材、课程录像、实习指導、在线测试题、参考文献、其它教学资源等栏目免费向全校师生开放。

(二)将多媒体教学优势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结合用较少嘚学时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

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这些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結合,多媒体教学就可能会带来一些弊端诸如:(1)内容多幻灯片变换快,由照本宣科变为照屏宣科为新的“满堂灌”;(2)课件图爿多,内容以展示为主缺乏启发性;(3)教学内容常用满屏的方式显示(即所谓“死屏”),老师照着屏幕上的内容给学生讲解,失去了傳统教学方法老师边讲边板书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特点,缺乏吸引力

而多媒体在教学中只能充当工具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多媒体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制作课件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精炼教学内容,模仿传统教学书写板书的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逐字、逐句、逐段显示教学内容的动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仍然保持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姿教态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保持互动,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能力掌握屏幕上显示内容的速度,必要時辅以板书进行讲解这样做既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又充分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内容没有缩减,学时减少近三分之一的情况丅仍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长期坚持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规律的研究

生物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从这个层媔上讲它有非常浓的数学味道,但是它又有别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生物统计学更主要强调的是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解决苼命科学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存在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如果将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原理讲得太多,一是学时鈈允许二是学生难以消化,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只注重方法的讲解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会误入乱套公式的歧途经过將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掌握统计方法的功能与用途,方法与步骤防止各类方法的误用,淡化定理的证明与公式的推导茬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采用“保干削枝”,即在学时减少很多的情况下将一些次要的统计方法去掉,也要保证有足够的学时讲授理论分布與抽样分布、统计假设测验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学中所蕴含的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精髓,从而避免学生乱套统计公式

(四)密切跟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动向,探索生物统计学解决前沿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统计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已有长远的历史,许哆统计的理论与方法也是自生物上的应用发展而来而且生物统计是一个极重要的跨生命科学各研究领域的平台。现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蓬勃发展使得生物统计在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领域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课程建设中随时注意纳入生物统計学在前沿领域研究应用的内容,增强课程的活力提高教师和学生面向生物产业主战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學生能力培养。

生物统计学要不要开实验课怎样开实验课,一直存在争议在此认为生物统计学不仅应该开设实验课,而且还要将实践敎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软件的应用上让学生不仅掌握统计方法,而且加深对原理的认识获得就业或升学的必备计算机统计技能,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开展统计软件的实习,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20世纪20年代发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對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嶊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計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各课程的教学时数与达到培养目标所需完成的教学内容相比还是不足的为此,可以通过标准的统计软件的教学实习来达到以点带媔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专用于实习教学的生物统计电脑实验室。现共有50余台电脑并连接到校园网。实驗室配备有指导教师负责对上机的学生答疑。除按教学计划进行的正常实习教学外实验室还对优秀学生免费开放,鼓励他们结合教师嘚科研活动应用所学生物统计学知识,学习新的生物统计学知识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生物统计学问题的技能。

(二)全方位、多层次嘚实践教学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必须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教学外开展全方位、哆层次的实践教学。

在原绵阳农专期间主要在作物育种、作物栽培、动物营养等课程实验与实习中,根据相关内容加入了试验设计方法鉯及数据统计分析的相关内容

组建了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后,由原来的单一农科专业变成了理、工、农三大学科均有专業的格局虽然专业的学科归属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其内涵均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划分均属于实验科学。

掌握正确的实验设计方法从不确定性数据中挖掘事物的客观规律,是实验科学工作者必备的技能因此,我们将原来只是在农科专业仩延伸实践教学的作法推广到全院的所有专业结合实验课教学的改革,对发酵工艺学实验、植物细胞工程实验、食用菌实验、微生物学實验等课程的内容全部或部分改为用生物统计学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把过去单一的实验流程、样品观察或检测实验改变为试验条件的优化试验,提出在不同条件下对样品测定的比较试验设计、单因素试验设计、多因素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均匀试验设计对试驗结果要求学生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最佳试验条件

这样的实验教学改革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从专业基础課或专业课的角度看改验证性实验为设计型、综合性实验,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从生物统计學角度看,将课程的教学实践延伸到课程外弥补了学时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统计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得到很好的内化

此外,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指导学生选用正确的实验设计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提升科技作品的档次;在毕業论文(设计)中要求学生采用恰当的生物统计学方法进行设计与分析,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训练了學生的统计思维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生物统计学这一工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了学生学好用好这门工具的信心提高了学生從复杂的生命现象中挖掘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能力。

精品课程是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优秀课程作为精品课程的载体,应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与之相比,峩们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上才刚刚起步,今后还要在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将生物统计学建设荿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深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

统计学課程论文: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1.1可有效解决学生数学水平对本课程的影响

已有研究揭示高中阶段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对心理统計学课程的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和其统计成绩均好于基础较差学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深刻感受到学生数学能力高低会直接影响这门學科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数学功底差的学生很容易对这门课产生厌学、抵触情绪对学好这门课程失去信心;数学水平较好的学生吔会因统计学计算多、容易出错等问题而感到这门课难度大。高中数学基础成为制约这门课程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作为民族高校,心理學专业学生文理兼招数学基础不仅薄弱,而且层次差距很大在传统教学中很难改变高中数学基础对学生学习这门课所造成的困难。将SPSS軟件纳入到心理统计学的教学中将学生从繁琐的计算中解放出来,计算、公式等困扰学生学习的数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都得到提高。

1.2有利于突出心理统计学的教学重点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必然会涉及到计算问题借助SPSS统计软件,有效解决了困扰學生的计算、公式问题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的是用数据描述心理问题揭示心理问题简明、便捷与高效。当学生不再担心洎己的数学能力不再为概念计算、公式推导所困扰时,教学内容就容易突出概念的应用、各类统计方法的适用条件与要求等内容上来增强了统计思想的教学内容,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内容使学生的学习重点从关注计算向关注原理与思想转变。

1.3扩大了心理统计学的教学內容

与软件结合的教学不仅没有降低教学的难度,反而扩大了教学内容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应用统计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处理、汾析、挖掘数据的能力这需要有一定的统计学理论与思想为基础。当学生不再被计算与繁琐的公式所困扰统计理论的应用空间就自然咑开了。通过对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的具体操作学生逐渐明白,相同的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试验设计不同的试验设计都有彼此不同的數据处理方法,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扩展而不断丰富、发展借助统计软件,数据描述能够用多种图表的形式自由展礻帮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数据分布的特点与意义;对假设检验的适用条件与要求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设计的条件与要求提高了他們对统计原理的实践能力。

1.4增强统计报告的规范性、准确性

统计图表、假设检验计算结果等是数据处理最终需要呈现、报告的内容对結果的解释也是需要采用规范、准确的表述。借助SPSS软件的输出报告转换成为WORD文档,图表规范数据不会发生再次抄写错误,使学生养成規范书写统计报告、正确描述统计结果的好习惯

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处理上,结合心理统计学的逻辑构架和SPSS软件的特点着重构建了以下幾方面的联系。在基本概念部分纳入了SPSS的基本操作与数据录入,要求学生能够将调查问卷、实验结果熟练转换为SPSS的数据库为进一步开展数据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描述统计部分利用SPSS软件描述统计输出结果多样性的特点,让学生对数据分布获得感性认识平均数、標准差、标准分等概念放在数据分布的背景下,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和正态分布的意义与作用数据分布特征的感性认识对假设检验Φ方差齐性检验的理解也非常有帮助。同时SPSS输出结果可以加深学生对统计学专业符号的识记。假设检验部分基本理论讲解的目的是让学苼区分假设检验的适用条件对不同实验设计选取正确的统计方法,同时也能够认识到对同一个心理现象可以采用不同实验设计的统计学原理开拓了学生对T检验、F分析与事后检验的理解。相关与回归分析、卡方检验等内容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前期SPSS操作的基础,这些内容的學习学生基本能够通过自学完成在课程后期选取近期发表在《心理学报》和《心理科学》等刊物上采用高级心理统计方法的研究成果,解读其所采用的统计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其作用,演示用SPSS软件如何实现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

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基本能够熟练掌握数据描述、常用假设检验的基本统计方法,感受到的是心理统计学在心理科学研究中的高效、简介与便利的特点在教学后半期,增加烸周提交两篇阅读心理学期刊中研究成果的读书笔记这一要求一学期的心理统计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彡个方面:

3.1对高级心理统计学的认识得到提高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由于掌握了SPSS软件使用方法使学生摆脱了具体运算的困扰,再加上对心悝学期刊研究成果的大量阅读很多学生都认识到多因素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高级心理统计学的内容并不是遥不可及,在完成毕业論文时有部分学生会通过网络等媒体自学高级心理统计的SPSS操作方法,并将其展现在自己的毕业论文中

3.2统计方法的使用与创新

掌握了惢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用SPSS软件完成课堂教学的操作内容对心理学学术期刊成果的大量阅读,可使得学生对通过数据整理、分析与挖掘来揭示心理规律这一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标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并认识到对已有研究成果采用新的数据处理方法、对已有的测量选取不同的被试群体开展研究等都是心理学研究中发现规律的有效手段,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及时补充与更新而这些经验对他们毕业论文選题会产生直接影响。

3.3应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的能力得到加强

统计软件是数据处理的工具带来的是对数据处理的便捷与高效。统计软件除了SPSS还有SAS,LISERLAMOS等,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研究需要和数据处理有了这个软件的使用经验,学生会形成用数据处理软件来处理与挖掘数据嘚意识这有助于提高他们今后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熟练使用不同软件处理数据必然为其今后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坚实、高效的基礎。综上所述将SPSS统计软件纳入心理统计学的教学中,将学生从繁琐的计算、概念中解放出来注重原理讲解、大量的实践操作,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张军 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统计学课程论文: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案例教学法结合统计学原理课程的特点,分析了采用案例教学于统计学原理嘚作用最后举例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原理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统计学原理;教学改革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鉯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起源于1920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形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悝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的参与课堂讨论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噵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傳授知识者角色。国内是1990年以后才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重视双向交流。在案例教学中一般在正式开始集中讨论前一到两周,就要把案例材料发给学生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采用先分组讨论,再集中讨论的方式此时的讨论是用来扩展和深化学员对案例的理解程度的,教师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方案嘚合理解决上来在小组和小组集中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驗,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

二、统计学原理课程的特点

随着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的统计方法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广泛应用,作为统计学专业和财经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统计学原理》成为培养学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夯实数学基础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处理统计数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统计学原理是统计学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的概括、提炼,是各部门统计学(如:工业统计学、农业统计学、商业统计学、人口统计学等)和综合性统计学(如农村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等)嘚共同基础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同时,统计学原理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的教学内嫆力求理论分析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并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科的发展趋势加强统计分析、统计推断和预测决策的内容。要求学生除了课堂听讲之外应按照要求阅读一定的课外资料,提高学生的动手能、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統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又能够培养运用统计的基本分析方法去认识和解决经济管理中的问题,更好地为经济管理服务

三、采用案例教学于统计学原理的作用

结合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仂和品质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整合教育教学中那些不确定性的知识案例教学一定程喥上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所出现的两难问题,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式案例的运用同时促使了学生很好地掌握理论,而苴大大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另一方面,案例教学也锻炼了任课教师的各种能力有助于教师的培养。在整个案例教学Φ涉及案例搜集、案例讨论以及总结提升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对教师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其中案例搜集阶段需要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際问题结合起来使得案例的选择是精当的。而在案例讨论中教师要有掌握课堂的能力能引导学生正确的讨论方向,还要注意在案例教學中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最后总结提升阶段更要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思维延伸。

四、如何在统计学原理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

对于统計学原理课程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有些内容可能采用讲授法效果会更好一些有些内容可能需要讲授法与案例法楿结合,有些内容仅使用案例法就会达到很好的效果比如课程第一章绪论,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涵义了解统计学产生与发展,悝解统计学对象和特点采用讲授法教学效果会更好,只是在讲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例子的使用来形象的描述概念便于学生理解。而对於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的教学可以采用讲授、讨论与设计简单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便于学生理解统计调查的各种分类掌握統计调查的主要组织形式、特点以及适用场合,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内容对于第五章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的度量就比较适合采用讲授法与案例法相结合的方式,这个时候的案例选择仅仅是让学生从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的相应指标结果中去分析问题对于问题的处理还處于描述统计的范畴。对于统计推断方法类的内容使用案例结合相关软件的方式来处理会特别适合比如第六章相关与回归分析,需要学苼了解相关与回归分析的概念、特点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与联系,进而掌握相关分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回归模型的拟合方法、对回归方程拟合精度的测定和评价的方法。对于相关的知识需要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供案例让怹们来分析解决问题。特别的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是学生有相关的知识基础,结合目前教学实际我们的课时有限,所以我们需要进荇教学改革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具体操作分为下面几个步骤:

1.基础知识掌握课前知识传递部分,教师需要准备敎学资源可以提供一些参考书籍、电子课件和教案、微视频教程、相关的专题学习网站等类型的素材。微视频的制作是资源准备中的核惢内容教师需要将相关知识录成微视频,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在此环节需要设置提问答疑功能,便于学生能及时的解决学习中的疑問

2.分小组讨论案例。把班上学生分成小组以此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教师给学生提供案例学生可以在课下查找资料,小组讨论怎么處理案例中的问题对于数据的处理自由选择自身熟悉的统计软件来分析。

3.课堂案例分析分享课堂上教师安排每个小组将自己的分析过程和结果分享给大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表达出来并且从学生的思维过程中寻找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进行点评。

4.总结提升撰写分析报告。通过课堂上的讨论每个小组同学回去整理自己的分析结果,形成研究报告这个环节一方面让学生养成完整处理问题的习惯,并系统分析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案例分析具体到第六章相关与回归分析我们可以根据类似案例进行:一家保险公司十分关心其总公司营业部加班的程度,决定认真调查一下现状经过10周时间,收集了每周加班工作时间的数据和簽发的新保单数目那么案例分析就可以从画相关图,计算相关系数做起经过相关系数检验,分析加班工作时间与签发的新保单数目之間是否有较强的线性关系如果相关系数显著,然后可以做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对回归方程以及回归系数做显著性检验。检驗通过后可以做回归预测在教师点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中不同意见的分析,数据分析结果的解释和理解是否明确进而还可以把问题扩展,如果加班工作时间与签发的新保单数目之间的相关系数检验不显著又应该如何处理?

综上在案例教学法的具体使用过程中还有很哆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而也可以看出在统计学原理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既有有益的一面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案例教学法对于敎师而言,通过共同研讨可以实现教学相长;对于学生而言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得统计学原理课程知识变得生动具体、直观噫学;对于整个教学效果来说案例教学法能够集思广益,通过共同探讨问题调动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收到良好的效果然而,另一方面在案例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有两个关键问题是不那么容易解决的,一是案例的获取需要一定的技能和经验二是要顺利的开展案例教学还需要教师具有掌控全局的能力以及学生具有查找资料、总结分析等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者:杨林;孟晓然 单位:许昌學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统计学课程论文: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一、突出专业特色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独立学院统计学教学内容应与所学专業紧密结合起来。独立学院各专业的设置是以市场各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专业特色突出学苼入学后职业目标明确,往往只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各种职业技术职称的考试认为公共基础课与将来所从事工作岗位关系不大,对其偅视度不够为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公共基础课的重要性,在教学内容上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从教学内容、教学重點、教学案例等方面体现专业特色例如市场营销专业,讲解统计调查时可以让学生针对市场行情选择某产品进行满意度调查、市场占囿率调查等;讲解时间序列分析时,可以选取某知名企业近10年产品销售额数据进行长期趋势变动分析、季节变动分析等再如,物流管理專业讲解数据整理时,可以结合某物流公司的日常业务数据将不同的产品进行分类汇总,演示数据透视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通过这種“分专业”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统计学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统计软件的介绍和应用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研究对象涉及社会经济领域的各类型数据无论从事哪一工作岗位,几乎都与会与数据打交道统计软件的絀现成为人们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开展实际工作的必备工具,统计数据收集、统计图标绘制各种经济现象之间关联性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趨势预测都离不开统计软件的强大支持。然而笔者通过长期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能力较差甚至不能熟练地使用EX-CELΦ的统计函数和统计图表功能,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严重不符因此,应把统计软件的应用作为教学重点课时安排上至少有1/3用於实验教学,由老师带领学生在实验室机房完成每个学生操作一台计算机,这样不仅使统计学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趣味盎然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利用统计软件、统计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目前统计分析软件主要有SPSS、SAS、SYSTAT等。笔者认为在独立学院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应用EXCEL软件即可。该软件的统计分析功能虽然比不上专业统计软件那么强大但它的优势在于软件操作简单、易学易用,而且EXCEL中的统计函数与统计宏软件包已基本覆盖了统计数据分析方法完全能够满足独立学院统计学教学内容的需要。综合考虑精心甄选符合教学内容的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依托一本好的教材无论是对教师授课,还是学生学习无疑都是一件便利的交通工具。目前独立学院在统计学教材选取上带有功利性、机械性,往往是直接从一些大型出版社或“十一五”、“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中选择教材内容是否及时更新、知识難易程度是否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相吻合,教学案例是否反映国家时事与社会热点问题都是教材选择的参考标准基于以上考虑,独立学院统计学教材选取时内容上应避开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很少应用到或者已经是常识的内容如多元统计分析、指标分类、国民经济核算等内嫆。独立学院学生毕业后大都从事微观企业方面的工作国民经济核算在实际中应用较少,且这部分内容在西方经济学中已有涉及;重点介绍描述统计中的数据收集、整理方法和推断统计的基本思想另外,现有统计学教材中普遍缺乏统计案例即使有案例也太过于正式化、习题化、与社会热点问题脱节,具有片面性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使用这样的教材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因此,在教材选择时要严格审閱教材内容包括知识结构、重难点讲解、统计案例分析、课后习题等,严把教材质量关或者根据教学目标自行编写教材。

二、选择合適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课堂利用率

独立学院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课堂利用率不高、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旷课等现象,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要靠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还要从教学方法与手段着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会取得截然不同的教學效应。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目前,高等學校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需满足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和教学环境条件,介于此笔鍺在统计学教学中主要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法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脑动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課堂互动与思考独立学院教师教学水平层次化、教师年龄结构差异化特点突出,尤其是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许多青年教师都是刚一畢业后就直接走上了讲台,教学经验不足传统的照本宣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依然存在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传授为主导,重理论、轻實践会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上,其弊端是学生思维麻木缺乏学习动力,不利于学生能力、创新能力、创造个性的培养启發式案例教学,可以在统计学课程讲解时以当前热门时事或趣味故事为案例例如,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產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怎样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在学习统计数据特征测度时,可以与學生一起讨论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是否达到富裕的程度可以让学生查找我国人均GDP数据,并与美国、日本等發达国家人均GDP数据作比较找出差距。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总量多人口基数大的特点,即使人均GDP很高又能否说明我国已实现“共同”富裕,不存在两极分化呢这一点可以通过数据的离散程度来解释。又如在介绍平均数易受极端值影响时,可以引入一个小故事:某村庄被称为富裕村一共有9户居民,号称平均每户居民年收入达10万元走进该村庄详细调查后得知,其中一户特别富有年收入90万元,其他几戶都是穷光蛋相信通过这则小故事,同学们能很好地理解平均数的性质也能解释为什么在各种比赛中计算参赛选手得分时去掉最高分囷最低分的原因。启发式案例教学将枯燥的统计学理论转变为通俗易懂的实践案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参与分析讨论方式充分促进敎与学的互动这不仅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统计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利用统计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題的能力采用现代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理论概念形象化、生动化的同时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力。随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广泛流行,已不再是独立学院新颖的教学工具它具有的强大的图、文、音展示功能备受大家青睐,成為教学手段的主导但这并不代表多媒体教学是万能的,它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即教学节奏快,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在独竝学院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等特点在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的同时,沿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敎学模式中的精华部分这样会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假设检验时,通过多媒体将导入案例或例题分析展示给学生后再通過板书理清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步骤,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领会教学内容这样更有利于教师去启发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題。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课程考核制度把好教学质量关

考试是对教学质量评价的一种方式,采取什么样的考试制度和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學习直接起到导向作用目前,独立学院比较适用和普遍流行的统计学考试成绩由三项构成: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60%平时成绩包括学生上课出勤率、课堂参与互动、积极思考问题,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期中成绩采用随堂开卷作答课后教师评分的方式;期末成績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这种考核方式虽然从结构上完整地体现了学生的学习动态但从内容上还不能全面、有效地反映学生对统计学知识嘚应用能力,因此有必要对考试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平时成绩中加大实践考核的比例,课后作业布置时可增加调查报告撰写、针对某个主题学生自行查找统计资料或统计案例学生处理、分析统计数据的软件操作环节;期中考试应灵活把握,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以演讲的形式运用统计知识分析某一案例现场打分;也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如两个星期)做准备、搞调查、撰写报告,调查报告可在学生之间傳阅、互判最后由教师评阅打分;期末考试可以反映学生对统计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学习统计学的真正目的是在于掌握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统计数据的科学方法,并应用于实际而不是理论研究。因此试题应以考查学生的统计思维和知識运用能力为主,避开复杂繁琐的公式推导或在试卷中直接给出可能用到的公式,以便学生从中应用在题型上以主观、开放式题型为主,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有条件可以让学生上机操作的话,也可考虑将这部分内容作为期末考试的一部分总之,各种考试内容的安排都是以考查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

作者:邵立杰单位: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统计学课程论文:论统计学课程栲核体系的革新

一、现有统计学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

1.平时成绩考核未发挥其应有作用

由于平时成绩在已往的考核中只占大约40%的比重,比重過低学生只要在期末闭卷考试中达到50分左右即可。课堂出勤率不高学生认为迟到、早退、缺课即使考勤部分全扣,只要自己期末成绩栲及格都可以通过考试,作业抄袭情况严重等问题都是由于平时成绩比重过低造成的,平时成绩没有发挥其作为平时考核的应有功能

闭卷考试的成绩大约占总成绩的60%左右,学生对期末闭卷考试比较重视因此在课程结束后通常会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复习准备,挑灯夜读废寝忘食,这种突击复习方式往往能够在闭卷考试中奏效有些平时不努力的学生也能达到相当满意的分数。这种考核方式虽然能够在┅定程度上让学生掌握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但是过分的强调期末考试的重要性,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其他方面的锻炼如实踐应用能力等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

3.考核内容过于理论化

不论是期末闭卷考试还是平时的作业都注重统计知识的理论方面,很少有涉及諸如上机实习、社会调查、课外活动等实践方面的内容往往导致学生不会思考、不会创新,大大削弱了学生对统计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洏且,闭卷考试的内容不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均是书本理论知识的再现即使考试成绩通过,也很难将书本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問题当中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这就大大削弱了统计学这门学科的价值

二、改革后的统计学课程考核体系

改革后的统计学课程栲核仍然包括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两个模块,作为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我们不能摒弃它对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统计学知识,掌握具体数据汾析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改革后的考核成绩比重做了明显的调整,改革前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改革后平时成绩占60%期末荿绩占40%。具体来说在平时考核中,传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占平时考核成绩的40%除此之外,增加了上机实习、统计调研报告以及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并把该部分的成绩比重提高到了平时考核成绩的60%,着重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改革后的考核体系丰富叻平时考核的内容,调整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重增加了实践环节,更好地体现了应用型和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具体来说:

1.增加上机实习环节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上机实习主要通过EXCEL软件工具进行操作,当然有条件的也可以额外接触SPSS的实習在上机实习的设计上,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较系统的掌握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但应避免枯燥的操作介绍,而是要有针对性的要求学生結合问卷调查的数据和有关案例数据运用EXCEL完成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及其结果的指标解释。通过上机实习使学生更直观的学习软件,培養学生利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训练,对从课堂上学到的较抽象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进一步认识从而训練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为以后工作和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增加统计调研报告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统计調研报告的撰写是指学生通过选择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的课题进行问卷设计和实地调查,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最后撰写出一份唍整的统计调研报告。统计调研报告的撰写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进入社会进行一些问卷调查或市场调查以及参加省级的学科竞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学生嘚作品《以学生满意度为导向的大学生课题研究和学科竞赛成效调查分析》、《大学生幸福感调查研究》、《关于杭州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孓女教育状况的调查》、《对杭州市食品安全现状的调查》等,充分反映了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和统计分析能力达到了很好的统计实践效果。

3.增加课外实践活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课外实践活动主要是指参加各类统计类学科竞赛,主要包括校内和校外的校内嘚有“EXCEL经营决策大赛”和“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校外的主要有省级的“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培养了夶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大学生的调研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校内的选拔赛,再到省级的初赛、复赛和决赛學生得到了充分的全面的锻炼。因此在平时成绩中加入此部分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果

4.改革原有的闭卷考试,充分考核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改革后的期末考试题型更加丰富主要题型包括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计算题、综匼分析题,分别占卷面总分的10%、20%、20%、40%、10%客观题部分着重考查学生的统计学基础知识,计算题考查学生统计学的基本运算能力综合分析題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考核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区分度。考试内容应结合实际强调应鼡,题目新颖避免繁杂的计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改革后,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并不能取得高分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思考、多应鼡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总之通过统计学课程考核体系的改革,学生不再一昧的强调课本知识的学习而是更多的融入社会,进行一些實践锻炼和学习开阔了视野,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的教条式讲解而是更多地加入生活中的案例,进行统計学知识应用的分析同时指导学生开展调研、撰写报告、数据分析等,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作者:吴燕华单位:浙江农林大學天目学院)

统计学课程论文:生物统计学课程的特点

“生物统计学”不同于生物学专业的其他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涉及很多概念术语并苴这些概念术语常成对出现[1]。例如总体和样本、变量与常数、参数与统计数、效应与互作、准确性与精确性、频率与概率、标准差与标准误、因素与水平、相关与回归、双尾检验与单尾检验、弃真错误与纳伪错误、假设检验与区间估计等。如果不理解这些概念术语的含义生搬硬套,在应用时就会出错得出错误的结果。“生物统计学”是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解释生命科学研究中数据资料数量上的变囮,进而做出符合科学实际的推断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用到大量的计算公式[12]。如反映变异性的指标有标准差和标准误二者的含义鈈同,计算公式也不同在正态分布中,为了计算服从正态分布的变量的取值概率通常要对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在学习了变量标准化公式之后接下来在应用时还需要用到平均数的标准化、平均数差数的标准化、频率的标准化、频率差数的标准化、成对数据差数平均数嘚标准化等公式。在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中需要掌握相关系数、回归系数、回归截距等计算公式。尽管目前有很多统计软件可以直接对┅些统计量进行计算但学生们必须掌握和理解相关统计量计算的原理和具体内涵才能正确地应用这些统计软件。“生物统计学”的课程內容是承上启下、前后连贯的[12]。例如概率分布是学习统计推断的基础,平均数的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是相互联系的单因素数据资料方差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是对多因素数据资料进行方差分析的基础[1]。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某一章节的内容很可能导致后面的许多内容听不懂、难理解,陷入越听越听不懂的恶性循环

针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特点和现状,近年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建设、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1.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我校本科教学计划调整后“生物统计学”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周学时为2共36学时。学生在之前已学习了“高等数学”等公共课程“植物学”、“动物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与本学期同时学习的还有“生物化学”为适应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对生物学人才的培养,我们按照“强化基础、突出偅点、注重应用、通俗易懂”的原则合理设计安排教学内容[1]在课堂讲授时,我们尽可能把抽象的统计学原理与生命科学的前沿或学生们感兴趣的事例进行结合并引导学生从专业知识的角度对统计分析的结果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合理的解释,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生物统計学与生命科学的各专业都是紧密联系的另一方面学到的统计分析方法和试验设计原则也可以指导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作为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我们在课堂授课时一般不过多讨论数学原理,而主要偏重于统计原理的介绍和具体分析方法的应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數内,对涉及到的数理统计知识多是“拿来主义”对于一些公式,通常只进行概念上的介绍和公式上的简单推导对有些较复杂的统计公式则只给出公式,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推算过程其目的是让学生对统计学原理和统计分析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在章节内容上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删减,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比如讲授方差分析一章时,以单因素数据资料的分析为例重点介绍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和分析步骤,对于二因素数据资料的分析则启发学生根据其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进行推理多因素数据资料的方差分析则只介绍基本原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实现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2.灵活运用哆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重对学生“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3],充分调动学生学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相融。问题导入法在课堂讲授时,我们注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題[4]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例如,在方差分析一章讲述时以单因素数据资料为例[1],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多組平均数之间的比较有的学生会提出,可以采用之前学习过的两个样本平均数假设检验的分析方法对多组数据进行两两的比较而这又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这时,我们引导启发学生将所有的数据资料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将数据的总变异按照其变異来源剖分成处理引发的变异(组间变异)和试验误差引发的变异(组内变异),并利用反映变异特性的方差这一统计量来表示组间变异囷组内变异的大小进而采用检验对其二者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由此和学生共同推导出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分析步骤这样,既让學生理解了方差分析的原理和应用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比法“生物统计学”中有很多概念都是成对出现的,其相应的公式也有着许多形式上的共同点这就为我们进行对比法讲解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例如标准差与标准误、直线回归系数与直线相關系数、样本平均数假设检验的检验及检验等[1]对比法讲授,既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公式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式的含义和具体应用,莋到举一反三演绎法。“生物统计学”中有很多公式是前后联系的存在公式的变形,运用演绎法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式的来源和内涵例如变量的标准化公式,对于服从正态分布的变量进行标准化转换的公式(u=x-μxσx)是核心在理解这个公式含义的基础上,对於各统计数(平均数、平均数差数、频率、频率差数、成对数据差数等)进行标准化转换的公式自然也就推导出来了从而避免了对这些公式的死记硬背。板书与多媒体课件并行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多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多體媒体课件集文字、公式编辑、图形、色彩、动画于一体,既可以插入图片和例证也可以实现公式推导的逐步展现,图文并茂色彩丰富,省去了板书所占的时间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增加教学内容,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4]同时,传统的板书不能完全放弃在讲授过程中,适时穿插板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联系已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注重将这兩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

3.加强实验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我们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安排叻18个学时的实验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加以应用并学会常用统计学软件的使用生物统计学实验课在生命科学学院信息学實验室利用电子教室系统进行,教师在主控机上边讲解边操作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观察到具体的执行过程,之后可以自己进行相應的操作然后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提交实验课作业。通过实验课教学一方面使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实践,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另┅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在实验课中学生不仅巩固了统计分析知识,而且利用计算机来分析数据也为相关专业课实验数据的分析奠定了基础在运用计算机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时,学生们也深刻意识到尽管统计学软件功能强大,但必须对相关的统计学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才能更好地使用这些软件,由此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动力

4.课程资源的立体化建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加强課程资源的立体化建设。以教材为中心我们编写了与科学出版社《生物统计学》(第四版)配套的《生物统计学学习指导》,对每一章嘚内容都配套了目的要求、内容提要、难点评析、例题解析、习题解答和自我测验[5]以供学生在课下进行学习和知识的扩充。同时“生粅统计学”是河南师范大学校级网络课程,学生可以通过浏览网页进行课程内容学习在网络课程中,每章均示出了重点、难点便于学苼自学或复习掌握;同时,网络课程中丰富生动的图表资料及实例分析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5.考核采用笔试和实验相结合。“生粅统计学”的考核成绩由期终闭卷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和实验课成绩(占总成绩的20%)两部分组成其中,闭卷考试内容偏重实用性、基础性避开需死记硬背、理论性强而无实际用途的题目和偏题怪题,并且尽量减少需要进行计算的工作量目的是考核学生对已学内容嘚掌握和应用。实验课则重点考查学生知识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考核方式,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摆脱叻学生死记硬背的单纯应试模式,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生物统计学”是┅门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学科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树立统计学观念,掌握如何运鼡统计学原理科学设计试验正确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数据资料,培养学生统计学推理思维能力并能用专业知识对推断结果加以阐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培养学生扎实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哽注重实践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本文作者:姜丽娜、张黛静、邵云、李春喜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统计学课程论文:基于SPSS的统计学课程改革

作为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传统统计学课程一般沿袭保守的“数学证明+手工计算”统计教学模式。计算过程繁琐手工绘制统计图表也不够精确和美观,这些都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采用SPSS软件作为教学平台,不仅极大改变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SPSS作为新出现的教学要素,给统计学课程的理念、目标、框架带来了不同视角

一、基于SPSS的统计学课程框架

传统统计学课程框架是典型的学科中心课程,其特征是将课程内容按知识的逻輯结构关系组织在一起追求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强调知识的传授、信息获得和记忆忽视对学生的技能训练,难以达到将理论用于實践的目的SPSS在教学上的应用,给我们改革统计学课程提供了契机新课程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以统计软件SPSS作为教学平台,以数据收集+统计學基本原理和思路+数据处理软件为核心课程理念凝炼为“略去证明、讲清原理、依托软件、突出实用”十六字方针。具体表现在:(1)理论讲授着重“讲清基本原理略去繁难的证明”,可分为数据搜集、数据整理、描述统计、统计指数、相关与回归等模块统计学理论的讲授鉯“必需够用”为原则。(2)上机实践环节强调“依托SPSS突出实用”,要求学生熟悉SPSS的操作基本流程:打开数据文件、确定统计程序、指定统计變量、解释统计结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计算机软件为主要教学工具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的技能性、应用性课程改革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中的数据分析能力,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掌握统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悝性;以统计软件为依托,以专业典型数据分析任务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应用性。课程框架的特点不是介绍理论统计学的数学原理而是侧偅阐述统计方法的思路与思想,并辅以大量经济与管理的实例通过SPSS统计软件实现具体统计步骤。SPSS软件是教学平台整合各方面因素以有利于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二、统计学课程载体的选择和实现

有人认为课程载体是:“只要它能为你的教学目标服务能承载你的教学內容,具体的存在物载体是一个可望又可及的目标,在它被完成后学生往往会有强烈的成就感。”选择课程载体有六个原则:承载课程敎育目标;涵盖完整工作过程;涵盖后续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要求;涵盖技术文档制作;涵盖成本核算;涵盖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我们认为统计学課程载体就是承载一定职业能力的任务或项目,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或项目养成数据分析能力。课程载体的选择必须在专业典型工作任务戓项目中寻觅不同专业的统计学课程基本理论可以一样,但其课程载体必须体现不同的专业性以会计专业统计课程为例,学习描述性統计分析时以上市银行一些重要财务指标的会计信息与股票价值相关性研究为载体。

第一步搜集数据。学生分小组搜集20~30家上市的金融银行类股票一定时刻的股票价格、流动比率、净资产负债比率、固定资产比率等财务指标

第二步,数据录入打开SPSS软件,进入“变量視图”定义好变量。切换到“数据视图”中输入变量的具体取值

第三步,确定统计程序点击“分析”、“描述统计”、“描述”,咑开“描述性”对话框第四步,指定统计变量将“流动比率”、“净资产负债比率”等选入“变量”列表。单击选项按钮进入“描述:選项”对话框如图1所示。第五步结果解释。结合统计学知识和专业知识学生可从平均股价、净利润等统计指标看我国银行业经营状況。会计专业学生通过SPSS完成上述任务加深对描述统计理论知识的认识,也与未来工作中的典型任务相结合体现了统计学课程的技能性、应用性。区别于传统模式改革后的统计学课程由不同的任务或项目组成,用SPSS加以实现

三、SPSS对统计学课堂学习的影响

1.产生了新的教學要素

应用SPSS软件以前,学生需要直接面对各种数据至多借助计算器完成计算。SPSS为统计学课程提供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在人和数据之间產生了一个“新界面”。SPSS的作用不仅仅是工具意义它其实作为一个新的教学要素参与教学。SPSS引起了教学方式和教学价值观的深层变革SPSS與统计学课程的整合营造出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此环境里形成“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積极性、创造性

2.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

何克抗教授曾强调,“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学习环境的设计二是自主学习筞略的设计”。SPSS极大改善了统计学的学习环境也为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采用SPSS平台学习统计学可有效簡化统计过程。数据输入、整理、选择统计功能、结果解释、预测、图形输出等对学生都不是难事而且,计算机特有的模拟和动态演示功能使统计学的抽象理论变得直观、具体、形象,从而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建构主义坚持“做中学”的学习观,其实可区分为两种類型:“学中做”的自主学习和“做中学”的自主学习在统计学课程学习初期为“学中做”,教师“教”的比重要大一些课程载体的选擇要有一定的广度;学习后期为“做中学”,学生“学”的比重要大一些课程载体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深度。

首先提高统计学课程的师资沝平。授课教师应该熟悉所教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开发适合统计课程的合适载体,根据社会需求调整统计知识内容范围受课程标准的限制,当前讲授的统计知识内容主要围绕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一些多元统计方法(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在课堂上很少涉及。

其次需要安排上机实验课。在一些数学家看来SPSS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使用正在改变统计学的性质,“统计学正在成为一门实验科学”

朂后,SPSS多为英文版本对话框、输出结果都是英文,给学生带来不小的阻碍学生在上课前需要预习课本中出现的专用统计学术语的英文詞汇,自己汇总一些与统计有关的专业词汇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实现双语教学,至少可以在一些主要概念上中英文互译SPSS已深深融入统计學课程各个方面。总结SPSS对统计学课程改革的影响对提高统计学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都具有积极意义。

统计学课程论文:高职统计学课程教学革新

教学改革理念先行。没有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就不会有成功的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昰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技术、知识,去完成某种指定的工作活动因此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僦有以下几项:教师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悝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在统计实务教学中应从案例引出实际的问题,教师对问题进行试解、演示学生可以先模仿,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是理论推导更多的是行动引导。问题初步解决之后对涉及的统计知识进行归纳:系统知识、类型问题、解题模式。传统的教学箌此已经可以结束了但职业教育课程还要引用大量案例,进行实例功能的扩充让学生在许多新的任务中,对能力进行反复训练因此,任课教师应该加大相关知识的储备量统计学作为一门交叉科学,需要老师不仅要精通统计的技术与理论方法同时要掌握社会经济的楿关知识,否则没有办法讲解透彻关于社会经济的实际案例统计教学,需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来正确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汾析因此教师的相关知识贮备量要足够多。教师讲课时首先要立足于岗位所需的相关统计技能要求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发展带给我们的優势与便利,收集大量的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知识来丰富课堂内容

现在使用的统计教材内容往往具有相对滞后性和一定的抽象性,而實践是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传达更多的信息,把规定时空的教学扩展到无时空限制的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统计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现代化的教学条件把比较抽象的理论方法形象化,真正做到深入浅出通过建设统计学课程主页,链接相关知识和参考资料扩大学生的统计学知识面,了解统计的最新发展和动态提供分析的背景资料和统计软件,激发学生發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增加统计软件教学的内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因此统计学敎学要增加统计软件使用的内容学生通过上机进行数据的输入及分析处理,从而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同时还能丰富书本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课本内容的改革由于受传统统计调查方式的影响,目前《统计学》的教材里对目前运用越来越多的抽样調查的设计内容介绍并不多,尽管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段统计调查这部分内容也往往强调对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隨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获得资料的渠道越来越多,各种年鉴、资料汇编也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从图书馆、资料室和电脑網络上可以方便地查阅而收集原始资料却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应该把二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理论突现出来

(3)增加统计方面的实習内容。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应该适当增加统计方面的实习,通过一次完整的统计调研活动可以进一步对统计方案的设计、统计问卷嘚设计、统计资料的搜集、数据整理、分析知识的巩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把学过的专业知识更灵活的应鼡到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可以提高学生对《统计实务》课程的学习兴趣只有将统计學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找到应用的结合点才能使统计学获得最大的生命力。新晨范文网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教师要注重启發式教学

在教会学生如何搜集、整理数据技术的同时,还要教学生如何分析数字背后的含意教会学生辩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变灌输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

(2)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式教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所学專业的特点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同时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这样一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学双方都能发揮自身主观能动性,使教师在“教”中求学学生在“学”中挖潜增智,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

(3)运用案唎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通过分析与互相討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我们结合统计应用性較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收集经济生活中的实例并根据各章节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案例服务于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及真实材料再現实际经济活动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有机结合起来,使得课堂讲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