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QY 和 STC 的央视影音闪退问题解答,求解答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许纯祯,高等教育出版社习题与答案_甜梦文库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许纯祯,高等教育出版社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题?绪论一、思考题 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什么基本经济问题引起的,如何看待这一问 2.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3.经济学能否利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4.经济学研究能否保持D价值中立‖原则?经济研究是否需要价值判断? 5.西方经济学的价值取向能否妨碍西方经济学家正确认识经济规律? 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答: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性问题引起的,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 济学存在的理由和必要。 稀缺性是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基础性概念。 稀缺性是指经济生 活中存在的这样一个基本事实: “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而不能生产人们 希望所拥有的所有物品和劳务。 ”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 欲望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而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 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物品和提供劳务的资 源与人们的欲望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稀缺性。 由稀缺而产生的第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如何将稀缺性的、竞争性的和生产 性的资源在现在和将来、 在生产各种商品和劳务之间做出选择, 以决定生产什么、 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问题。这是关于稀缺资源配置问题。第一,生 产什么和生产多少?这就是说,在可供选择的各种各样的物品和劳务中,生产哪 些种和生产的数量是多少?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用于某一种产品生产的资源太多, 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必然会减少。 社会是以怎样的次序和什么样的机制来分配稀 缺资源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第二,如何生产? 即应用何种技术来生产物品? 是用蒸汽还是用水力或原子能发电? 多用劳动少用资本和土地,还是恰恰相反? 生产是大规模还是小规模? 怎样区别一种生产方法是高效率的还是低效率的? 第 三, 为谁生产?即社会总产品以何种尺度分配给不同的个人和家庭?谁得什么得多 少?为什么穷人仅有一点点,而富人拥有的太多? 这种分配是公平的吗? 由稀缺性而引起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能否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 在资源、 需要和技术的约束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和劳务?这 是关于经济效率问题。 “经济”这一词的最初含义就是效率、节约和避免浪费。 作为一门研究经济的学问, 经济学研究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得同样的满足,或以 同样的代价获得更大的满足。 如果社会能以更便宜的方法生产,这意味着这个社 会将生产更多的产品和劳务,从而得到更大的满足。 西方经济学认为,稀缺性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一直困扰人类的一个难题, 是人类面临的永恒的问题。 每个经济社会都面临很多经济问题,但西方经济学认 为, 任何社会――不论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如何,也不论它处在什么历史年代―― 的经济问题都导源于一个基本的经济事实或矛盾, 即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满足需 要的资源的稀缺性。 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个基本矛盾,因此便产生了社会的基本经 济问题,产生了研究经济问题的经济学。从根本上说,经济学是与稀缺性进行斗1 争的一门学问。 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并没有摆脱稀缺性,这是事实。但是,稀缺性是人类面临 的永恒的问题吗?第一, 事实上, 自然科学已经证明, 潜在的自然资源是无限的。 自然资源的稀缺实际上反映了人还没有充分利用无限的自然资源, 就是说到目前 为止人还不具备利用无限资源的充分知识。 第二, 不能把人类历史的特定时期(商 品经济)的特定阶级(资产阶级)的欲壑难填的贪婪之心当作既定存在的事实, 或者 当作自然的合理的现象, 而以各种手段刺激或助长其无限膨胀。人的需要不仅仅 是个生理的范畴,还具有社会的内容。道德、理想追求、教育、文化素质等因素 都会影响和制约人的需要。 因此,解决资源稀缺性与人的欲望无限性矛盾的关键 在人本身,在于人的智慧、能力的解放。 2.答:西方经济学根据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 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 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是研究构成整个经济制度的各个经济决策单 位的经济行为, 研究这些单个单元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影响这些决策的因素。由于 这些决策是市场上或通过市场进行的, 各种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及其变动对各 个单位的经济决策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所以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的价格机 制、 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通过分析各种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 过程, 考察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找到实现稀缺资源最佳配置的 方法和途径。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运行, 分析的是经济 总量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宏观经济学所要解决的是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问 题, 它主要研究整个经济的价格和产出水平的决定过程, 分析经济不稳定的原因, 探索实现整个社会生产能力长期稳定增长的方法和途径。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稀缺资源的节省和提高经济 效率,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区别主要在观察同一事物的角度不同。微观经济学 代表由下而上的视角,而宏观经济学代表由上而下的视角。西方经济学家认为,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就好象森林和树木之间的关系一样。宏观经济 学好比研究一片森林的构成、性质和变化,而不去考虑一棵棵树木。而微观经济 学则是考察森林中的个别树木的性质和特点, 在考察时以森林的状态不变为假定 前提。如果要对整片森林有充分的认识,则这两方面的研究缺一不可。 尽管西方经济学强调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 但目前西方经济 学理论体系中的矛盾、不一致性是相当明显的。首先,这一理论体系中的两个组 成部分缺乏有机的联系。 微观经济分析是以价格理论为核心而展开,而宏观经济 分析是以收入决定理论为核心而展开的,这两个核心理论没有内在联系,这就是 说,这两个组成部分是互相脱离的:价格理论不能运用于宏观,而宏观分析则缺 乏它的微观基础。其次,这两个组成部分的结论是互相矛盾和互相否定的。微观 经济学强调通过市场价格机制自发地调节经济活动,可以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 因此政府对经济的过分干预是不必要的。 宏观经济学强调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直接 干预, 否则自发的市场调节不能有效运转。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是由两个针锋相 对的学说体系拼凑而成的。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 济学, 其核心是市场有效性和自由放任。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经 济学,其核心是市场失效和国家干预。 3.解答提示:西方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表现为直接模仿自然科学的研究方 法。 当然可以利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但问题2 是经济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吗?从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开始,西方经济学一直存在 着一种企图,即企图把经济学变成一门像力学一样的超阶级、超现实、超历史、 超社会的“纯粹的科学” 。这种将经济学与自然科学完全混同的做法遭到非主流 经济学家的批判。 奥地利经济学家哈耶克认为,无批判地将物理学的方法应用于 社会科学现象是不适当的,他用“科学主义”一词去形容经济学对物理科学方法 的盲目模仿,将其称之为经济科学的“弄虚作假主义” ,认为它不可避免地忽视 了社会现实的一些关键因素,诸如感觉、目的和预期。 4.解答提示:当西方经济学家试图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建立经济学体系时, 他们很快就发现, 经济学面临着一个在自然科学中通常不会遇到的问题,即人们 对各种社会现象, 特别是对涉及人们切身利益的经济问题,往往会做出好坏或应 该与否的判断。 由于这种判断与人们的价值观直接发生关系,所以被称之为价值 判断。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与自然科学一样,都是一门实证的科学。经济 学的首要任务是描述经济中的事实、情况和关系。科学性和客观性要求经济学超 脱和排除一切价值判断, 就经济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客观的描述,这就是所谓的 “价值中立”(Value Free)原则。价值中立原则在经济学中的运用,是将经济学划 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目的在于了解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分析叫做实证经 济学, 它力求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 点,提出行为标准,探讨如何才能符合这样标准的理论和政策,它力求回答经济 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区分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对科学研究当然是很重要的, 但把这两者区分开来 是一回事,要求把价值判断完全从科学研究中摈弃是另一回事。一方面,科学与 价值判断是不能分割的,因为“无论我们做什么,总是关系到事实和价值这两个 方面。在确定的意义上,价值的纬度是人类特有的纬度;把它拿走,你就消灭了 人类的存在” ;另一方面,科学也需要价值判断。当物理学家发现通过原子核的 裂变可以释放一种巨大的能量时,他们考虑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和平 地利用这种能量?科学只是发现和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西方经济学 一面高唱科学的客观性的论调, 一面把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暗中塞入经济学的假 定中。 5.解答提示: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是一个累积性过程,它代表了世代经济学家 为认识经济现象在心智方面所做的努力的。另一方面,西方经济学是资产阶级意 识形态在经济理论上的反映和概括,它具有双重性质:科学性和有用性与庸俗性 和辩护性。 西方经济学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经济理论上的反映和概括。因此,西方经 济学的价值取向是非常明显的, 即在意识形态上,宣布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 优越性, 从而强化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这种价值取向贯穿于西方经济学的 始终,贯穿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研究立场、方法和观点之中。西方经济学只关心 和研究一种经济制度, 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它重点研究私有制度是如何解 决资源配置问题的,以及解决的效率如何。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这正像熊彼特 说的那样: “想要为自己的时代和国家服务的经济学家,是把他们时代和他们国 家的制度视为当然的――并且根据这种制度来进行推理。 ”然而,把现存的当作 合理的,在既定的制度下研究既定的“客观”事实,这本身就暗含着保守的意识 形态, 既目前流行的经济制度是最好的,这显然代表那些在这种制度下生活得最 舒服的既得利益者的观点。 应该指出, 资本主义的种种经济问题根源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它充分3 暴露了这个制度的不合理性。但是,西方经济学只是在运行层次上研究问题,而 把问题归结为引起人们诸如投资、储蓄、消费等经济行为的普遍心理倾向。这种 学说具有明显的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性质。它主要表现为: (1)西方经济学把 经济学作为关于人与物之间的技术问题来处理,它从分析物与物的关系开始,只 是揭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2)西方经济学有意或无意回避了资本主义的矛盾, 无视或抹煞了资本主义社会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从而粉饰 和美化资本主义。这个世界没有阶级矛盾和对抗,没有罢工和反罢工,没有人对 人的剥削和压迫, 没有危机的爆发和股市的崩盘,没有贫富差距的扩大和权力集 中在少数人手中,没有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没有帝国主义和战争,没有对人的 本质的异化和物化??总之,资本主义社会是美好、和谐和均衡的世界,这个世 界通过交换,达到均衡和协调,获得最大限度满足。4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价格一、思考题 1.什么是需求和供给?影响需求和供给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2.说明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区别及供给量变动和供给变动的区别。 3.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市场价格机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如何理解弹性原理在价格机制理论中的作用? 5.运用供求原理解释“丰收悖论” (即丰收通常会降低农民的收入) 。 6.什么是供求定理?结合现实经济生活的实例给予说明。 7.分析价格管制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 8.什么是恩格尔定律?分析该定律所具有的经济意义。 9.运用蛛网定理解释对农产品的支持价格政策。 二、计算题 1.根据统计研究结果,1998年美国小麦生产的供给曲线为:Qs=P。 对美国生产的小麦的需求曲线为:QD =P。式中,价格是以美元/蒲式 耳为单位来计算的;数量是以百万蒲式耳/年为单位的。 (a)该年每蒲式耳小麦的均衡价格是多少?小麦的均衡数量是多少? (b)小麦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分别是多少? (c) 假设干旱使小麦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导致小麦的价格上涨至每蒲式耳3 美元,计算的需求量和需求的价格弹性分别是多少? 2.假设各种价格水平上对照相机的需求量和供给量如下表: 一架照相机的价格 (元) 80 100 120 每年需求量(万架) 200 180 160 每年供给量(万架) 160 180 190 (a)画出照相机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b)计算价格在 80 元~100 元之间和在 100 元~120 元价格之间的需求价格 弹性。 (c)计算价格在80~100元之间的供给价格弹性。 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答:(1)需求(Demand)是指消费者在某个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 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它以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为基础。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受很 多因素影响的,如该商品本身的价格高低,与该商品相关商品的价格高低,消费 者的收入水平, 市场流行的时尚和消费者的偏好, 人口以及由此决定的市场范围, 历史传统、民族风俗、社会风尚、地理气候、文化习惯、消费示范和攀比、广告 的影响,等等。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商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多数商品来说,如果 消费者的收入提高,即使价格不变,消费者也有能力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购买更 多的商品。因此,收入提高将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然而,对某些商品来说,情 况恰好相反。这些商品主要是穷人赖以为生的食品,如土豆、面包等等。收入水 平提高后,对这些物品的需求量反而会下降,因为当穷人变得更有钱时,他们将 会更多地消费更有营养的食品,而相应地减少对价格低廉且营养较差的食品的消5 费。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减少,那么 我们就称这种商品为正常品(normal good) ,如果这种商品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 加而减少,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增加,那么我们就称这种商品为低档品(inferior good) 。 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 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西方经济学把相关商品分为两种:替 代品(substitutes)和互补品(complements) 。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是指可以替代这 种商品消费的另外一种商品, 如茶是咖啡的替代品, 猪肉是牛肉的替代品, 等等。 一种商品的互补品是指必须和该商品一起消费的另外一种商品, 如汽油是汽车的 互补品,显示器是电脑主机的互补品,左手套是右手套的互补品,等等。如果某 种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上升, 那么该商品的需求增加;如果某种商品的替代品价格 下降,那么该商品的需求减少。也就是说,某种商品的需求与其替代品的价格呈 方同相变化。例如,当猪肉的价格上涨时,对牛肉的需求会有所增加。如果某种 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 那么该商品的需求减少;如果某种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下 降,那么该商品的需求增加。也就是说,某种商品的需求与其互补品的价格呈反 方向变化。例如,汽油的价格上涨会减少对私人轿车的需求。关于收入变化和相 关商品价格变化对需求变化的影响问题, 我们将在第四节弹性理论中作更细致的 分析。 (2)供给与需求是相对应的概念,也是市场上决定价格的两种力量。需求 来自消费者,而供给来自生产者。西方经济学在使用供给这个概念时,总是指在 生产者在某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供给市场销售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供给 可以分为单个厂商的供给和整个行业的供给。除商品本身价格外,成本、相关商 品价格、价格预期、技术、经济制度和组织、政府政策和一些非经济因素都影响 供给。 决定供给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生产成本。 如果价格不变而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下 降, 生产者大量供给该商品就有利可图。当生产成本相对于商品的售价而言较高 时,生产者将提供较少的供给。如果生产成本超过了商品的价格,该生产者就会 退出该行业。 生产成本主要取决于投入品价格和技术进步。如果工资提高或原材 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就会上升。技术进步,将会降低单位产出所需的投入品的 数量,从而使生产成本下降。 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可以引起对相关商品供给变化。 相关商品既可能是生产 性替代品,也可能是生产性互补品。一种商品的生产性替代品(substitute in production)是指可以替代这种商品进行生产的另一种商品。例如,一家汽车制 造厂既制造轿车又制造卡车, 如果卡车的需求提高而使价格上涨,整个工厂就会 转向生产卡车, 从而轿车的供给就会下降。 一种商品的生产性互补品(complement in production)是指必须和这种商品一起生产的另外一种商品。例如,某一屠宰工 厂在生产牛肉时,也生产了牛皮。当牛肉的价格上升时,牛皮的供给就会增加。 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会对供给产生影响。 如果生产者预期未来商品价格将会下 跌,他会增加现在的供给而减少未来的供给;反之,如果他预期未来商品价格将 会上涨,他的供给行为会恰好相反。 技术、 经济制度和经济组织对供给的影响是通过改变生产率而体现的。生产 率是指每单位投入的产出。生产率提高表现为单位产出所需的投入品数量的降 低,或者单位投入的产出数量的增加。技术进步、或采取更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和 经济组织会提高生产率,从而降低成本,增加供给。如果生产率下降,那一定是6 由于技术退步,或者是由于经济制度和经济组织出了毛病。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外生变量如政府的政策、资源状况、天气情况、战争等 都会对供给产生影响。 2.答:为了说明由商品本身价格变化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和由其他因素变化 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西方经济学强调需求量变化 (Change in the Quantity Demanded)和需求的变化(Change in Demand)之间的区别。 前者是指在其他因素不 变的情况下由商品本身价格变化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上表现为在 原有的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位置的移动。 后者是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 时, 影响需求量的诸因素中的一个或几个发生变动对需求量变动的影响,在图形 上它表现为需求曲线整个位置的移动。 同分析需求的变化一样, 微观经济学也区分了供给的两种变化:一种是供给 量的变化(Change in quantity supplied), 是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供给量对应不同价 格的点的运动;另一种是供给的变化(Change in Supply),是供给曲线整个位置的 移动。 3.把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放在一起可以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两条曲线的交 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数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西方 经济学用D均衡 ‖来说明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这两种相反力量变化影响市场价格 变动的趋势,以及市场价格变动影响需求和供给变动的趋势。如果市场需求大于 市场供给,市场价格将会提高,根据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价格提高,使需求减 少,供给增加,一直到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为止。相反,如果市场供给大 于市场需求,价格下降将会增加需求,减少供给,直到两者相等为止。当需求量 等于供给量时,价格不再具有变动的趋势,而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均衡状态。马 歇尔把这种使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的价格称之为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有 时又被称作市场出清价格(the market-clearing price) ,因为在这种价格水平下, 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正好与买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数量相等,即 不存在过度需求,也不存在过度供给,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供求关系中自发形成的, 而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就是市场 价格机制的调节过程。 市场的价格机制是指价格具有的调节市场供求达到一致而 使稀缺资源按需要的比例配置的内在功能。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 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一般来说,偏离的市场价格会自动 地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 从而使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如果社会 上每一件商品和劳务都能实现供求平衡, 按需要配置稀缺经济资源这一基本的社 会经济问题就会自动地解决,而无须计划和政府干预。 4.答:弹性理论是价格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弹性理论通过比较精确地 测量需求量和供给量与影响它们的各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丰富了对市场供求 法则的认识,为价格理论进一步运用于说明一些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 ①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 总收益是指生产者在市场上出卖一定商品所获得的货币收入总额, 它等于商 品的价格乘以商品的销售量,即:TR=P?Q,其中,TR表示总收益,P表示价格, Q表示销售量,这里假定生产者的销售量等于市场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从公式可 以看出,总收益是由价格P和需求量Q两个因素决定的,需求价格弹性恰恰就是 测量Q对P变化的反应程度的概念。因此,总收益的变化与需求弹性的大小有关。 在市场上,我们看到,生产者为追求货币收入最大化往往采取两种定价战略:提 价和降价。如果不了解弹性理论,就会犯这样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提价会提高货7 币收入,而降价要减少货币收入。其实,由于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货币总 收益的变化未必总是与价格的变化成正比。具体说,有两种情况: 第一,如果需求是富于弹性的(Ed>1),价格下跌提高总收益,价格上涨减 少总收益。第二,如果需求缺乏弹性(Ed<1),价格下跌减少总收益,价格提高 增加总收益。在市场上,各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存在很大差别,一种商品的价 格弹性也随时间、地点和价格的变化而变化。价格提高,总收益不一定增加;价 格降低,总收益不一定减少。因此,厂商要想制定使总收益最大化的价格,就必 须对商品的弹性作出比较准确预测与估算。 ②需求的价格弹性与赋税的归宿问题 在西方国家,政府对许多商品征消费税,赋税使价格上涨,因此赋税的结果 将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两方面共同负担。弹性原理可以解释赋税的归宿问题。赋税 的归宿是指赋税最终的经济负担,即赋税是主要由消费者负担,还是由生产者来 负担。一般来说,如果相对于供给来说,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赋税就向前转 嫁给消费者;如果供给比需求缺乏弹性,那么赋税就向后转嫁给生产者。 ③需求的收入弹性与恩格尔定律 需求的收入弹性对于分析一国或一个家庭的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趋势, 具有重 要的意义。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就是根据计算收入弹性系数,得出了著名 的恩格尔曲线和恩格尔定律。 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详细地研究了食物方面的支出 与总支出的关系, 从而发现了家庭消费的一个重要规律,即食物在总支出中所占 的比重与家庭收入成反比,就是说,一个家庭越穷,家庭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的 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 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 食物开支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小。 该规律后来称之为D恩格尔定律‖(Engel's Law),这意味着食物开支的收入弹性小 于0。同大多数经济学定律一样,该定律是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才成立 的;除了其他因素以外,价格是假定不变的。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总支出 恩格尔系数的取值为大于 0 和小于 1,该系数越是接近于 1,表示该家庭越 穷;越是接近于 0,表示该家庭越富。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既可以反映一个 家庭、地区或国家的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又可以反映其消费结构变动的趋势, 是进行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指标。 5.答: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大于它的需求弹性。 就供给来说, 农产品的产量在很大程度因受气候影响而波动很大。随着农产品供 应量的变化, 农产品的价格也经常起伏不定,而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又会影响 第二年农产品的供应量, 使其随之大起大落。 农产品的价格和产量经常起伏波动, 说明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弹性很大。就需求而言,由于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对它 的需求弹性很小。 下图说明, 如果让农产品的价格和产量由自发的供求关系来决 定,就会出现这种情况:8 P S1 E1 P1 E2 S2P2DOQ1 Q2Q农民丰收使产品的供给曲线由 S1 向右移至 S2。由于需求曲线缺乏弹性,致 使价格由 P1 大幅度下降到 P2,而需求量却仅仅由 Q1 增加到 Q2。由于农产品均 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均衡产量增加的幅度, 最后致使农民的总收入量减 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 OP1E1Q1 与 OP2E2Q2 的面积之差。 6.答: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可以用D供求定理‖(Law of Supply and Demand)来概括:第一,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升;需求减少, 使均衡价格下降。第二,需求增加,使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使均衡数量减 少。因此,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第三,供给增加, 使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第四,供给增加,使均衡数量增 加;供给减少,使均衡数量减少。因此,供给的变动与均衡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而与均衡数量呈同方向变动。 7.答:西方经济学认为,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自发形成的,因而具有自动地 调节供求使之一致的内在功能。因此,价格机制的作用是完美的,对价格形成机 制的干预和破坏,将导致供求比例的失调,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但是在西方国 家, 政府出于某种目的经常通过规定价格的上限或下限来干预某种商品的价格形 成机制。 固定价格的经济学分析干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可能出现的结果,从而论 证政府对价格管制政策(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所产生的经济问题。 (1)最低限价与过剩 最低限价,又叫支持价格(support price) ,价格地板(price floors),是政府为 了扶植某一行业的发展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最低限价总是高于该产 品供求关系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在西方,由于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性和农民的特 殊利益, 最低限价政策经常被用于农产品的价格上。它有时也被用于要素的价格 上,如最低工资法。最低限价必然会导致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出现过剩问题。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对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产品实行长期的最低限价政策, 支持了农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但也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最低限价实行之后,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政府如何处理过剩的农产品。政府按最低限价收购农产品, 对于剩余农产品,政府要么储存起来,要么销往国外。为了减少储存开支,政府 也会采取限制种植面积,使供给曲线左移到均衡价格等于支持价格为止。但这样9 会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 二战后, 美国政府通过D援助‖、 D粮食用于和平‖、 D粮 食武器‖等各种途径,千方百计扩大剩余农产品出口,就是为了解决农产品供大 于求的问题。 (2)最高限价与短缺 西方国家由于经济、政治或社会原因会对某些产品、劳务或生产要素价格强 制实行限制价格。最高限价,又叫价格天花板(Price Ceilings),是指政府为限制某 些商品和要素价格上涨而规定的最高价格,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 如西方政府为了增加贫民的福利,经常采取房租限价政策,规定房租不得超过规 定的最高标准。再如,对垄断公用事业的价格管制也通常采取最高限价政策。最 高限价会造成供给短缺和过度需求。 由于价格被限制,不能上升,从而不能通过价格上升减少过度需求,因而出 现该商品供给的短缺。解决短缺的办法是:第一,排队;第二,实行配给制。但 是这两种办法仍不能消除过度需求,因此,西方经济学认为,最高限价必然导致 黑市交易的出现和利用最高限价和均衡价格的差额进行投机活动。另外,供给短 缺又会造成卖方市场, 使商品质量和服务态度变坏。二战后美国纽约市实行房租 最高限价政策,使房主无利可图,不仅出租房屋数量急剧减少,而且房主拒绝投 资修缮房屋, 致使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房租最高限价政策对城市建设的破坏作用 比希特勒的炸弹还要厉害。 8.答:19 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就是根据计算收入弹性系数,得出了著名 的恩格尔曲线和恩格尔定律。 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详细地研究了食物方面的支出 与总支出的关系, 从而发现了家庭消费的一个重要规律,即食物在总支出中所占 的比重与家庭收入成反比,就是说,一个家庭越穷,家庭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的 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 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 食物开支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小。 该规律后来称之为D恩格尔定律‖(Engel's Law),这意味着食物开支的收入弹性小 于 0。同大多数经济学定律一样,该定律是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才成立 的;除了其他因素以外,价格是假定不变的。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总支出 恩格尔系数的取值为大于 0 和小于 1,该系数越是接近于 1,表示该家庭越 穷;越是接近于 0,表示该家庭越富。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既可以反映一个 家庭、地区或国家的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又可以反映其消费结构变动的趋势, 是进行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指标。 后来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根据经验统计资料提出, 不仅食物支出方面存在着上 述递减情况,衣服等生活必要支出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不仅如此,正如恩格尔 自己所强调的,他的定律对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食物是农业的主要产品, 因此, 食物在总消费所占比重的下降, 意味着农业在总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将下降。 “均衡增长” ,即各部门的同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在合理的假设条件下,农场 主和农业工人的数目不仅会相对减少, 而且会绝对减少, 人口将从农村流向城市。 如果这些调整进行得不够迅速, 农业部门的人均收入就会低于非农业部门的人均 收入。 9.答:蛛网定理适用于这样一类商品市场,即生产所需的时间较长,其产量 依据销售时的预期价格, 而实际市场价格则取决于销售时的供应量。供给和需求 由于时间间隔而分离, 因此经济变量所属的时间必须明确地表示出来。 具体来说, 蛛网定理的基本假定是:第一,所生产的产品需要一定的生产周期。生产决策一10 旦确定之后,不到下一个周期是不能改变的。第二,从需求函数来看,本期的需 求量决定于本期的价格。以 Pt 和 Qdt 分别代表本期的价格和本期的需求量,则需 求函数为:Qdt = f(Pt)。第三,从供给函数看,本期的产量 QSt 是上一期价格 Pt-1 的函数,即: QSt=f(Pt-1)。 一般来说,农产品的供给弹性要大于需求弹性。就供给来说,农产品的产量 在很大程度因受气候影响而波动很大。随着农产品供应量的变化,农产品的价格 也经常起伏不定, 而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又会影响第二年农产品的供应量,使 其随之大起大落。 农产品的价格和产量经常起伏波动,说明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弹 性很大。就需求而言,由于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对它的需求弹性很小。而这意 味着市场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大于对需求量的影响。如此,价格和产量波动 幅度逐渐加剧,形成一个向外扩张的蛛网,越来越背离均衡点。所以,农产品的 蛛网往往是发散的。 于是,农产品价格在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的情况下,经常发生蛛网型波动, 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性。政府运用支持价格政策对市场进行干预,可以消除 或减轻农产品在市场上经常出现的这种蛛网型波动的现象。 二、计算题 1.解: (a)联立小麦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方程 Qs=P QD=P Qs =QD=Q 解得 Q≈2493,P≈2.65 (b)均衡点的需求价格弹性: Ed=ΔQ/Q÷ΔP/P=ΔQ/ΔP×P/Q=-283×(2.65/2493)=-0.3 均衡点的供给价格弹性: Es=ΔQ/Q÷ΔP/P=ΔQ/ΔP×P/Q=207×(2.65/ (c)将小麦的价格P每蒲式耳3美元代入需求曲线的方程 QD=P,解得QD=2395; 新均衡点的需求价格弹性: Ed=ΔQ/Q÷ΔP/P=ΔQ/ΔP×P/Q=-283×(3/2395)=-0.354 2.解: (a)照相机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如下图所示:11 P S1120 100 80 60 40 20 O 160D180200 Q(b)80元~100元之间ED=ΔQ/ΔP×(P1+P2)/(Q1+Q2) =(200-180)/(80-100)×(100+80)/(180+200)=-0.47 100元~120元之间ED=ΔQ/ΔP×(P1+P2)/(Q1+Q2) =(180-160)/(100-120)×(120+100)/(160+180)=-0.65 (c)80~100元之间ES=ΔQ/ΔP×(P1+P2)/(Q1+Q2) =(180-160)/(100-80)×(80+100)/(160+180)=0.5312 第三章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一、思考题 1.分析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异同之处。 2.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说明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和该规律对消费者 选择的影响。 3.用无差异曲线和消费预算线说明消费者均衡,并推导收入―消费曲线和价 格―消费曲线。 4.用收入―消费曲线和价格―消费曲线推导恩格尔曲线和单个消费者的需 求曲线。 5.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说明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 6.分析炫耀性消费和消费主义所具有的资本主义文化特征。 7.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批判消费主义。 8.分析攀比效应和虚荣效应对市场需求量的不同影响。 二、计算题 1.在下图中,我们给出了某一消费者的一条无差异曲线及他的预算线。如果 商品 A 的价格是 50 元,那么该消费者的收入是多少?他的预算线方程式是怎样 的?商品 B 的价格是多少?均衡状态下他的边际替代率是多少?商 品 A 20 无差异曲线预算线 O 40 商品 B2.假设某消费者将其全部收入都用于购买商品 X 和商品 Y, 每种商品的边际 效用(如表)都独立于所消费的另外一种商品量。商品 X 和商品 Y 的价格分别 是 100 元和 500 元,如果该消费者的每月收入为 1000 元,他应该购买的每种商 品的数量是多少? 消费的商品量 1 2 3 4 5 6 7 8 X 20 18 16 13 10 6 4 2 边际效用 Y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答:西方经济学把消费视为欲望的满足过程,因此,解释消费者行为的理 论基础是效用论。 最早解释消费的效用理论又叫基数效用论。这种理论揭示了效 用与消费需求的基本关系, 但在如何衡量效用的问题上却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但13 是,从历史和逻辑的顺序上说,它却是效用论的起点。 物品所具有的这种满足人类欲望的能力,西方经济学称之为效用(Utility)。 基数效用 (Cardinal Utility) 论是西方经济学最早也是最粗糙的效用理论, 这种理 论认为,可以用基数即 1.2.3??衡量商品的效用,就如同衡量物体的重量、体 积、长度一样。测量效用大小的单位叫做效用单位(Util)。 效用是人们的主观心理感觉,实际上是没有办法测量的。后来的一些资产 阶级经济学家认识到效用不能由基数来衡量,但他们又认为,效用论是分析消费 需求的重要工具。 因此现代西方经济学家用序数效用取代基数效用,以弥补后者 之不足。 序数效用论认为, 虽然消费者不能说出自己对某种商品的效用量究竟是 多少,但他可以说出自己对不同商品的偏好的顺序。例如,他可以说出对 A 商 品的偏好甚于 B,对 B 的偏好甚于 C,或者对 A 和 B 的偏好是相同的,等等。 因此,可以用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来对消费者的偏好进行比较和排列。 这种理论叫序数效用理论(Ordinal Utility)。序数效用论强调相对效用,而不像基数效用论注意绝对效用。前者并不意味着后者所推出的结论是错误的,它们 二者仅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和揭示效用的特征。以序数排列比以基数排列所受到的限制要少,例如,某一消费者 在电影和戏剧两种消费品之间进行选择时更乐意去看电影,但又说不出看电影比看戏剧能多得多少效用单位的满 足,用序数效用论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通过购买各种商品和劳务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 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效用论认为, 一个理性的消费者的目的是在既定的收入下通过购买各种商品和劳务的选择来 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均衡就是表示消费者实现这一目的时的心理满足状态。 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 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 价格比率,即:MRSXY = ΔY/ΔX = PX/PY 此式表示, 消费者主观的边际代替率等于市场上客观的价格比率。 如果把两 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解释为它们的边际效用之比,那么,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 衡就与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完全一致,其公式为: ΔY/ΔX = MUX/MUY = PX/ PY 或ΔY/ΔX = MUX/ PX = MUY/ PY 2.答: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记作MU)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追加一 单位某商品的消费所能增加的总效用, 它是理解消费者行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 念。公式为:MU=ΔTU/ΔQ,即总效用增量与商品增量之比。 西方经济学认为, 边际效用是随着某商品消费次数的增加而递减的,即最初 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为最大, 以后逐次增加的单位商品的消 费所提供的边际效用依次递减,直至下降为0,这时再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 边际效用将为负数,负效用表示消费者从某商品消费中获得的不是满足而是痛 苦。 某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其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的现象,被称之为边际效用 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以人们的欲望强度递减和欲望饱和规律为基础 的。人们的欲望是无限,这是就欲望的多样性和分层次性,以及每一种欲望在被 满足之后还会具有重复性和再生性而言的。但就每一种具体的欲望满足过程而 言,在一定时间内却不是这样。当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某种商品时,对该种商品的 需要欲望因为得到即刻的满足而使其欲望的强度减少; 随着消费数量和次数的增 加, 该种欲望会由获得部分的满足变成满足的最大饱和程度。 这样, 边际物品(即 每新增加一个单位的物品 ) 的消费使消费者感到增加的满足程度或效用越来越 小,直至下降为0、为负数,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答:(1)无差异曲线14 如果效用是按序数排列的, 我们就可以用一组无差异曲线来表述消费者的偏 好。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记作 IC)是表示在偏好既定的条件下,消费 者获得满足程度相等的商品组合点的轨迹。 根据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及其形状,可归纳出无差异曲线的主要特点: 第一,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无差异曲线表明,两种不同数 量的商品组合带来的效用是相等的,为维持相同的效用,增加 X 就必须减少 Y, X、Y 两种商品是替代品,但替代的程度不完全。第二,在坐标平面上存在一组 无差异曲线群(Indifference Map)。在无差异曲线图中,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 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 因为无差异曲线的位置越高, 意味着消费者拥有的 X 和 Y 两种商品的数量越多。第三,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 凸向原点, 这说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递减的。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两种物品的 边际替代率。该曲线凸向原点,是由于边际替代率递减所使然。 (2)消费者的预算线 消费者的预算线 (Budget Line) ,又叫消费可能线 (Consumption Possibility Line),是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 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3)效用最大化 无差异曲线代表消费者的主观偏好,每个消费者都有获得更大满足的愿望, 这表现为在无差异曲线图上想要达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但是,这种愿望要受到 预算线的限制, 就是说, 一个消费者只能在收入和价格所限定的范围内购买各种 商品的组合, 以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用。序数效用论借助于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这 两个分析工具来分析消费者均衡。 把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放在一块, 预算线和IC的切点就是消费者均衡点或效 用最大化点。在消费者均衡点上,预算线的斜率正好等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我 们知道,前者等于X和Y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后者等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 率。因此,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 率,即:MRSXY = ΔY/ΔX = PX/PY (4)收入―消费曲线 假定消费者的偏好不变,X 和 Y 两种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的收入提高, 消费预算线平行向上移动。 随着预算线平行上移,较高的预算线将与较高的无差 异曲线相切, 形成新的消费者均衡点。预算线的变动引起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切 点的移动, 把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者均衡点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一条新的 曲线,这条新曲线叫作收入消费曲线(Income-Consumption Curve)。可见,收入消 费曲线是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情况下, 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 变化的轨迹。 (5)价格―消费曲线 假定消费者的偏好和收入不变,而 X 和 Y 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 消费者的预算线的斜率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预算线与新的无差异曲线相切, 即引起消费者均衡点的移动。 连结所有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便形 成价格消费曲线(Price Consumption Curve)。 4.答:恩格尔曲线(Engel Curve)是以19世纪德国著名统计学家恩格尔的名字 命名的曲线。 虽然在恩格尔以前,有许多经济学家研究了收入变动对某种商品购 买量变动的影响,但以恩格尔的研究最有影响。因此,凡是反映收入变化与某种 商品消费量变化之间关系的曲线都被称为恩格尔曲线。 恩格尔曲线是从收入消费15 曲线中推导出来的,见图教材3-10中的(b)图。在(a)图中可知,在收入水平为M0、 M1和M2时。X的均衡购买量分别为QX0、QX1和QX2(X轴上分别对应于E0、E1和E2 的X商品的购买量)。(b)图的纵轴代表货币收入水平,横轴代表X商品的购买量。 对应于M0和QX0的座标为a,对应于M1和QX1的座标为b,而对应于M2和QX2的座 标为c。把a、b、c三点连起来,就会得出恩格尔曲线。 可以根据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到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教材图3-12(b)说明了推导 过程。从(a)图中可以看出,价格消费曲线上的三个均衡点E0、E1和E2上,都存在 X商品的价格和对商品需求量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如在价格为P0时,对X的需 求量为QX0,P1和P2对应的需求量分别为QX1和QX2。把X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 一一对应点绘制在X商品的价格―数量坐标图上,便可以得到单个消费者的需求 曲线。 从序数效用论对需求曲线的推导可以看出,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在 每一价格水平下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需求量, 它是价格变化 所引起的对某一商品消费者均衡点变动的轨迹。 5.答:某种商品的价格下跌,将引起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原因有二:如 果其他情况不变特别是替代品的价格不变, 价格下降意味着该商品的替代品变得 相对昂贵, 消费者被吸引减少替代品的购买转而增加对该商品的消费,从而使该 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这种由替代品价格相对变化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叫作替 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 。如果其他情况不变特别是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变, 价格下降意味着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可以增加对该商品的消费。这种效 应叫作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 。因此,我们可以把价格变动效应分解为两个部 分,即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说明在保持原来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变 化引起消费者选择的改变, 在图形上表现为预算线的斜率发生变动,新的预算线 与原来的无差异曲线在新的均衡点相切。 收入效应表示消费者由于实际收入增加 而引起的效用水平的改变, 在图形上表现在预算线平行的移动,并与新的无差异 曲线在新的均衡点相切。 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价格下降引起需求量增加,因此,替代效应 的符号为正。 但收入效应的符号要视该商品是正常品还是低档品而定。正常品的 收入效应为正,收入提高,需求量也增加;低档品的收入效应为负,收入提高, 需求量减少。当一种商品是正常品时,它的需求曲线一定是负斜率的,因为价格 下跌, 正的替代效应和正的收入效应使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当一种商品是低 档品时, 替代效应为正, 而收入效应为负。 如果负的收入效应大于正的替代效应, 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就是正斜率的,这是需求曲线的特例。 在理论上, 收入效应可以大到使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向上倾斜,我们将这种 商品称作“吉芬商品” (Giffen good) 。吉芬是 19 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他对爱尔 兰的土豆销售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当土豆的价格上升时,对它的需求量增加; 价格下跌时,它的需求量减少。这种反常的情况曾使许多经济学家迷惑不解,所 以这种现象被称为“吉芬之谜” ,凡是呈现这种反常变化的商品均被称作吉芬商 品。 吉芬商品必定是低档品。然而,低档商品并不都是吉芬商品。吉芬商品要求 有一个很大的、 负的收入效应。 土豆是 19 世纪爱尔兰穷人赖以为生的主要食品, 甚至是唯一食品。19 世纪 40 年代的英国之所以为称之为“饥饿的年代” ,是因 为一种马铃薯病菌摧毁了马铃薯的产量,导致成千上万的穷人饿死。土豆的价格 上升,意味着穷人的实际收入减少,穷人不得不多消费土豆而少消费其他商品,16 这正是人越穷,吃土豆越多,吃肉越少。所以,尽管土豆的价格上涨,对它的需 求量还是增加。反之,土豆的价格下跌,意味着穷人的实际收入增加。如果穷人 的收入多了,他就会少吃土豆,多吃肉。所以,尽管土豆的价格下跌,对它的需 求量反而减少。教材图 3-14 解释了吉芬之谜。 消费者原先在A点,X商品价格下跌后,消费者移至B点,减少了对X商品的 消费。 收入效应F2F1大于替代效应EF2,这样X商品价格的下跌反而导致了对它的 需求量减少。 6.答:(1)炫耀性消费 炫耀性消费(conspicuous consumption)是指这种一种消费,这种消费主要 是为了炫耀财富, 而不是为了正常的消费需求的满足。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凡勃仑 在 1899 年发表的《有闲阶级论》中对炫耀性消费做了入木三分的描写。 首先, 炫耀性消费是资本主义有闲阶级消费的主要特征,也是上流社会身份 的象征和增加个人地位的有力手段。有闲阶级在心理上与劳动阶级不同,他们处 处要显示自己的优越地位, 他们不仅要过着有闲的生活,而且要通过生活方式方 面的炫耀来显示自己的阔气。举行宴会、穿着最漂亮的服饰、对住所的讲究和装 饰,这些消费行为都被作为荣誉的象征。随着工业的发展,摆阔气消费比有闲生 活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它更能表明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其次,有闲阶级的炫耀性消费,对社会的较低阶层发生影响,于是人人都不 放过能在消费方面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对多数家庭来说,实际上存在着两种 消费方式,一是家庭内部生活中的消费方式,另一是大庭广众中的消费方式,这 两种消费方式是不一样的。前一种消费比较简陋,后一种消费多半比较奢侈。为 了不让外人了解家庭生活的真相,前一种消费是隐蔽的。同时,由于要在大庭广 众中维持较高的消费标准, 由于摆阔气的消费日益具有重要性,生育儿女便成为 家庭经济的一个沉重负担。一个阶级,越是讲求消费上的荣誉感,越是要维持体 面的生活方式,就越不愿意要孩子。于是就会引起生育率的下降。这是摆阔气的 消费方式对人口增长的抑制作用的表现。 最后,这种摆阔气、讲排场的炫耀性消费,产生了所谓的“凡勃伦效应” , 即具有正斜率的需求曲线。在市场上,人们宁肯花钱来买高价的消费品,以显示 自己的地位和财力, 而同样适用的价格低廉的消费品则没有这种显示性功能,即 所谓D衣贱人也贱‖。当商品价格下跌时,对它的需求量反而减少。因此,需求曲 线不是向右下方倾斜,而是向右上方伸展。由于社会上普遍讲求排场,因此某些 消费品必然会日新月异,不断变更其式样。这当然是铺张浪费,但这是无关紧要 的,因为这正是摆阔气的需要。 (2)消费主义 如果说凡勃仑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消费具有炫耀的性质,那么,西方马 克思主义者和激进的经济学家如马尔库塞、弗洛姆等人对“消费主义”的批判则 揭露了它的异化性质。所谓“消费主义”是指把消费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和 最高价值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具体表现为:物质财富的占有欲极度膨胀,毫无节 制地消耗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 人为地制造各种虚假需求,异化消费和炫耀性消 费等等。 消费主义来自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一个基本教义, 即认为个人的自我满足和 快乐的第一位的要求是占有和消费物质产品, 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意识形态 上的反映。追逐利润是这一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为了增加利润,仅仅增加商品 的数量是不够的,必须控制、操纵和制造消费者的欲望、偏好、需要和心理,社17 会必须塑造其成员的性格结构, 让他们愿意做他们不得不做的事。资本主义的生 产,已经不仅仅是产品的生产,而且同时是消费欲望和消费者的生产;只有“生 产”出一批有消费欲望的消费者,产品才能卖出去,资本才能增值。资本主义通 过人为地制造各种虚假需要强加于人,让人们遵循广告鼓吹去休息、娱乐、消费 和爱憎,在高级的汽车、收录机、住宅和厨房设备中找到自己的灵魂,得到一种 虚假的满足和不幸之中的幸福感;通过有广泛影响的电视、电影、报刊、广播等 传播媒介, 把特殊集团的利益伪装成明智人的利益,把按资本的要求塑造的生活 方式当作向往的美好生活方式。 7.答:消费主义的泛滥造就了异化的消费者。弗洛姆指出,异化的消费者, “是这样一种人,他的主要目标主要不是拥有物,而是越来越多地消费,以此补 偿其内在的空虚、被动、孤独和焦虑。在一个以大企业、大工业、政府和劳动官 僚为特征的社会,个人对劳动环境是无能为力的,感受到的是虚弱、孤独、厌倦 和焦虑。同时,庞大的消费工业对利润的需要,通过广告的媒介,将他变成了一 个贪婪的人、 一台要越来越多地消费的永动机??新的、 人造的需要创造出来了, 人的口味被操纵了??对消费的贪婪??变成了现今工业化社会最重要的心理 驱力。 消费人处于幸福的幻觉之中,而他在潜意识中却忍受着厌倦和被动??他 把刺激和激动误认为是快乐和幸福,把物质上的舒适当作活力;满足贪婪成了新 的宗教。 消费自由成了人的自由的核心。 人变成了马尔库塞所说的 “单向度的人” (one-dimensional man) ,或者象沃尔特?威斯科夫所说的“西方人” ,即“没有 价值地选择(价值判断的抑制) ,没有意义地工作(精神的抑制) ,没有共性地结 合(共同体维度的抑制) 。还可以加上:没有感情地思考(感情的抑制) ,和没有 希望、没有神话和没有乌托邦地活着(幻想维度的抑制) 。 ” 消费主义反过来又成为资产阶级控制社会的一个新的有效的手段。因为,在 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普通工人很少在生产中有表现个人的机会,一个人自我表 现的主要出路在于消费方面, 于是商品消费被当成了在精神上找不到表现自己的 机会的人的一条出路、 一种寄托。发达工业化社会通过科技进步和创造量多质高 的消费品,使劳动者的消费欲望不断得到满足,无产阶级安于享乐生活,感到安 闲、舒适和满足,从而使过去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社会否定力量的阶级,变成了肯 定的方面, 成了既定生活方式的支持者。对既定生活方式进行美化和肯定的大众 文化,将艺术同商业、政治溶合起来,控制渗透到人的内心世界,征服人的不幸 意识。总之,社会的控制日益成为合理性、生产性、技术性和总体性。这样,人 丧失了反对现状的思想赖以扎根的内在的能力――否定的思考能力、 理性的批判 能力和自主的创造能力, 成为只注意追求物质享受的单面的思想和行为的异化的 人。 8.答:攀比效应,又称示范效应,是指一种赶时髦的欲望,想拥有一件许多 消费者都已拥有了的东西。例如,某消费者有一辆轿车,他的邻居或他的同事也 认为也应该有一辆轿车。有时,某种相反的效应在起作用:如果很多消费者都拥 有某种商品,其他的消费者就可能不想要这种商品。这种效应叫虚荣效应,它是 指拥有只有少数人才能享用或独一无二的商品的欲望, 并为自己的嗜好与众不同 感到骄傲。艺术珍品,特别设计的跑车,以及特制的服装,都是虚荣商品。消费 者从这些商品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部分地来源于因几乎没有人拥有与之一样的 东西这一事实而产生的满足感和虚荣心。 攀比效应和虚荣效应都会通过使需求曲 线的移动影响到商品的需求量。 攀比效应会导致一条更具弹性的需求曲线。教材图 3-16 显示了攀比效应。18 要说明其中的原因, 想一下需求曲线是 D40 时价格从 30 美元降至 20 美元的影响。 如果不存在攀比效应,需求量只会从 40 升至 48。但因为更多的人买了该商品, 那么拥有它就变得时髦了,攀比效应将需求量进一步提升至 80。所以攀比效应 强化了需求对价格变化反应,即使需求更具有弹性。 虚荣效应使市场需求变得缺乏弹性。教材图 3-17 显示了虚荣效应。如果消 费者认为只有 20 人拥有该商品,那么就适用需求曲线 D2。如果有 40 人拥有该 商品,那么它就不再那样排他的,其虚荣价值下降了,需求量因而也减少了,适 用于需求曲线 D4 。依此类推,消费者认为拥有该商品的人越多,需求曲线越是 移向左边。假设价格最初为 3 万美元,有 20 人购买它。当价格降至 1 万五千美 元时,如果不存在虚荣效应,购买量会升至 1400(沿着曲线 D2) 。但作为一种虚 荣商品, 如果拥有它的人一多, 其身价就会大跌。 虚荣效应抑制了需求量的增加, 将它减少了 8000 单位,因此销售量只增至 6000 单位。 攀比效应和虚荣效应对厂商的营销策略和定价策略有意义。 厂商可以制造或 利用广告塑造时髦商品和虚荣商品谋利。 二、计算题 1.解: (a)该消费者的收入为50×20=1000 (b)商品B的价格为,于是该消费者的预算方程为 1000=50QA+25QB (c)商品B的价格为PB= (d)根据公式有 MRSBA ??A ,当均衡时,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 ?B切,于是有斜率相等,MRSBA=PB/PA=25/50=0.5。 2.解:首先,根据公式MU1/P1=MU2/P2=MU3/P3=?=MUn/Pn,消费者应该 使商品X的边际效用与自身的价格比等于商品Y的边际效用与自身的价格比率, 则满足这样的条件的商品组合(X,Y)为(5,1),(6,5),(7,7)。其次,根公式 据M=PXQX+PYQY得到消费者的预算线为QX+500QY, 只有商品组合(5, 1)满足。所以,消费者应该购买5单位X和1单位Y。19 第四章生产和成本一、思考题 1.试比较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 2.谈谈你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看法。 3.请解释经济学家关于成本、利润的概念为什么与会计学上的有关概念不 同? 4.机会成本对决策分析有什么意义?为什么? 5.为什么长期和短期的平均成本曲线都是 U 形? 6.什么是规模经济?如何确定企业的适度规模? 7.利润最大化假说对企业行为分析还有现实意义吗?谈谈你的看法。 8.为什么MR=MC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厂商确定产量的基本原则? 二、计算题 1.对某一小麦农场的研究得到了如下的生产函数: Q=KA0.1L0.1E0.1S0.7R0.1, 式中,Q 为每一时期的产量;K 为常数;A 为土地的投入量;L 为劳动的投入量; E 为设备的投入量;S 为肥料和化学药品的投入量;R 为其他资源的投入量。 (a)该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递减还是不变?为什么? (b)当所有的投入量增加 100%时,产量增加为多少? 2.某公司的短期总成本函数为:C=190+53Q,式中,C 为总成本,Q 为总 产量;二者均以万计。 (a)该公司的固定成本是多少? (b)如果该公司生产了 100,000 单位产品,它的平均可变成本是多少? (c)其所生产的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多少? (d)其平均固定成本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答:(1)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都假设行为人是理性的,即 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2)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目的是解释消费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需求 曲线中, 为供求论的使用奠定基础。而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目的则是解释生产者行 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供给曲线中,也作为供求论研究价格决定的基础。 (3)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 束线, 二者的切点即为消费者均衡点。生产者行为理论使用的分析工具有些也类 似,如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二者的切点即为生产者均衡点。 2.答:所谓收益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是指在技术和其他生 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的条件下, 连续地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 数量之后,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将会出现递减现象。收益递减,既可以指边 际产量递减,也可以指平均产量递减,有时还指总产量递减,后者又称为绝对的 收益递减。 收益递减只发生在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超过一定限度以后,而在此之前,产量 收益是递增的。 这是因为, 一定的技术规定了可变生产要素与不变生产要素之间 有一个数量上的最佳配合比例。 开始时由于可变要素投入量小于最佳组合比例所20 需要的数量, 可变要素和固定要素的生产率都无法得到充分利用。随着可变要素 投入量的逐渐增加, 可变要素和不变要素的配合比例越来越接近最佳比例,可变 要素和固定要素的生产率都会提高,例如,只有当劳动者人数增加到一定量时, 才能在生产中实行有效的分工、协作,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可变要素的边际 产量呈递增的趋势。 当可变要素的投入超过最佳配合比例后,可变要素和固定要 素的生产率都会受到影响,例如,劳动者人数过多会导致人浮于事,偷懒怠工, 增加监督和管理人员等,使劳动的边际产量和生产率递减。 收益递减作为一个规律是以技术不变为其前提条件的。忽视了这一前提,就 会得出悲观的结论。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预言,随着人口的膨胀,需要越来越 多的食物, 越来越多的劳动耕种土地,收益递减规律最终导致劳动和土地的边际 产出和平均产出下降, 地球上有限的土地资源将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因而会产 生大的饥荒和社会灾难。幸运的是,人类的历史并没有按马尔萨斯的预言发展。 马尔萨斯的错误在于忽视了技术的进步。事实上,在马尔萨斯之后,许多国家在 食物生产上的技术进步发展神速,这些进步包括:高出抗病的良种,更高效的化 肥,更先进的收割机械等等,劳动的边际产出和平均产出没有下降反而上升。技 术进步不能取消收益递减规律,但能抵消该规律产生的负面效应。 3.答:成本(Costs)是西方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通常是指以货币 支出来衡量的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在研究成本函数时, 必须指出,西方经济学的成本概念与会计学上的成本概 念并不完全相同, 不能将其混为一谈。西方经济学是从稀缺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研 究生产一定数量某种产品所必须支付的代价的。 这意味着必须用D机会成本‖的概 念来研究厂商的生产成本。 经济学上生产成本的概念与会计成本概念的区别,就 在于后者不是从机会成本而是从直接各项费用的支出来统计成本的。 4.答:机会成本是指放弃用同样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或 将同样资源投入另外一种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高价值。机会成本虽然有些抽象, 但却是经济分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机会成本又叫选择成本,它是人们在决 策时必须考虑到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因而它可以被推广到任何有关人类行为的决 策过程中去。比如,如果你必须在 A、B 之间作出选择(A、B 可以是两种活动, 也可以是两种可供选择的任何东西),你既可以选择 A,当然也可以选择 B;但 是结果你选择了 A,而没有选择 B,对你来说,选择 A 的机会成本是你放弃掉 的 B。 为什么经济学要从机会成本的概念来分析厂商的生产成本?这是因为,经济 学是从稀缺资源配置的代价而不是会计学的意义上来考察成本的概念的。 当一定 量的经济资源投入产品A的生产中时,生产产品A的代价不仅包括这一定量的经 济资源的耗费,而且必须包括没有用这些经济资源生产产品B可能获得的收益。 如果用一定量经济资源所生产A获得的利益抵不上生产B获得的收益,资源就要 从A转移到B。因此,从资源配置和占用的角度来看,生产A的真正成本,不仅 应该包括生产A的各种费用支出, 而且应该包括放弃的另一种用途(生产B)可能获 得的收入。 5.答:短期的AC、AVC和MC都是先降后升,呈现字母DU‖形,这是因为这 几条曲线先受边际收益递增,而后又受边际收益递减的影响。在短期生产中,边 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递减阶段, 边际产量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 成本递增阶段。正因为如此,MC曲线呈现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并由此决定了 AVC和AC曲线的形状。21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如同字母DU‖,它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基本 相同,都是先下降然后上升。但是,形成 U 型的长期平均成本的原因与 U 型的 短期平均成本的原因并不一样。我们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来解释 U 型的短期平 均成本曲线, 但不能用它来解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同样形状。因为边际收益递 减规律发生作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是固定不变的, 它只能说明短期成本的情况, 而不适用于长期。西方经济学用规模经济和规模不 经济来解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上一节已经说明,规模经济是指生产者采 用一定生产规模而获得的经济利益。当生产规模较小时,厂商增加要素,扩大生 产规模,可以有规模经济,从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降低。但是,规模经济的效益 并非是无限的,当企业超过了一定规模时,规模不经济就会发生作用,从而导致 长期平均成本上升。 6.答:规模经济是指生产者采用一定生产规模而获得的经济利益。生产规模 扩大后, 厂商可以提高机器设备的利用率和采用更先进的设备和工艺,可以提高 劳动的专业化和分工的程度, 可以相对地减少一般管理人员的比重和生产、购销 的一般性费用的支出等等,从而降低了单位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产量增长 曲线陡峭地向左上方倾斜。 一般而言,随着企业的生产规模的扩大,最初往往规模报酬递增,然后可能 有一个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 如果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出现规模报酬递 减。在长期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生产规模的调整,尽 可能使长期平均成本降低, 享受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利益,而避免由规模不经济遭 受的损失。 7.答:厂商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对19世纪资本主义以所有权和经营 权合一的古典式企业制度来说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伴随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产生 和发展, 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经历了由所有权与控制权合一的D企业主企业‖到两权 分离的D经理控制型‖企业的演化。 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把大公司的控制权从企业的 所有者股东手中转移到经理手中的现象,称之为D经理革命‖。在D经理革命‖的背 景下, 对现代公司制企业目标模式的分析,导致一些西方经济学家企图推翻古典 经济学利润最大化的假说。例如,在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提 出了D销售额最大化‖假说,马瑞斯提出了D增长最大化‖假说,威廉姆森提出了经 理效用模型, 都对传统的利润最大化理论提出了挑战。这些假说和模型被称之为 D经理型厂商理论‖,其共同点是强调经理为了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目标,而有可 能背离最大利润原则。经理型厂商理论将经理效用函数纳入企业的目标函数中, 用多目标取代利润最大化这单一目标, 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股东与经理之间的矛 盾,可以解释用简单的利润最大化假说解释不了的企业行为。 但另一方面, 如果过分估计经理在企业决策方面的作用,或者过分低估了利 润在企业目标函数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都是不正确的。无论是所有权和控制权 如何分离, 只要企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经理只不过是资本家所雇用的高级劳动 者。他必须为资本家赚得令其满意的利润。如果他做不到这一点,他的地位也就 岌岌可危了,因为资本家可以用两种方法控制经理:用手投票(在董事会举手表 决)和用脚投票(指股东因不满意企业经营而在股票市场上卖出该企业的股票)。 而 这个社会之所以被称之为D资本主义‖社会, 就是因为决定生产和分配决策权的主 要权力基础,既不是劳动者,也不是企业家才能,而是资本。而只要是资本说了 算,用利润目标分析企业的行为就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现实基础。 不过,还应当指出,传统的利润最大化假说是建立在D完全理性‖假设基础上22 的。 这种假设在标准的教科书中虽然有助于用优美的数学公式和曲线分析企业的 D最优‖行为,但它是极其不现实的假设。因为利润最大化意味着在一系列可供选 择方案中唯一最佳的方案。 只有假定厂商掌握的信息是无限制的和无代价的,他 的计算能力和能够支配的时间也是无限制的, 厂商在任何时间内都能逐一比较他 面前所有可供选择的行动, 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建立在D完全理性‖基础上的D利 润最大化‖假说遭到了美国经济学家西蒙等人的批评。西蒙用“有限理性”和D令 人满意‖原则来代替传统的D完全理性‖和D最大化‖原则。他认为,厂商是在时间 有限、信息有限和计算能力有限即D有限理性‖的情况下进行决策的,因此只能考 察一小部分可供选择的方案, 从中选出最好的一个。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的差别 在于,前者寻找最佳的方案,后者寻求符合要求的满意方案。 8.答: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厂商增加产量是有利的;如果边际收益 小于边际成本,厂商要减少产量;如果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厂商将不改变产 量水平, 因为这时的产量是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边际收益是每变动一个单位 产量而使总收益变动的数量, 边际成本是每变动一个单位产量而使总成本变动的 数量,如果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生产,其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生产这 一单位产量则必然使利润总额提高;反之,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则增加 这一单位产品的生产必然使利润总额减少。 只有生产的产量水平使边际收益等于 边际成本时,虽然这最后一单位产量的收支相抵,无利润可赚,但所有以前生产 的产量使总利润达到最大程度。因此,西方经济学认为,MR=MC是厂商确定利 润最大化产量的基本原则。 二、计算题 1.解: (a)将生产函数Q=KA0.1L0.1E0.1S0.7R0.1,每种要素投入都乘λ, 则K(λA)0.1(λL)0.1(λE)0.1(λS)0.7(λR)0.1=λ1.1KA0.1L0.1E0.1S0.7R0.1, 1.1&1, 所以是规 模报酬递增。 (b)所以要素投入都增加100%,即λ=2,所以产量是原来的21.1倍, 增加了114%(21.1-1) 。 2.解: (a)根据生产函数C=190+53Q,FC=190。 (b)根据生产函数C=190+53Q,AVC=TVC/Q=53Q/Q=53 (c)根据生产函数C=190+53Q,MC=dTC/dQ=53 (d) 根据生产函数C=190+53Q, AFC=TFC/Q=190/.0001923 第五章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一、思考题 1.完全竞争市场有哪些特征? 2.论述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实现过程和条件。 。 3.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的两条需求曲线的含义以及其相互关系 4.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以及成因 5.说明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以及三种均衡状态 6.论述价格歧视的类别以及实现过程。 7.比较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三个市场的经济效率。 二、计算题 1.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 LTC=0.05q3-q2+10q,当市场价格 P=30 时,该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量以及净利润是多少?这个产出点是均衡的 吗? 2.某产品 X 的市场需求函数 D,供给函数 S 分别为 D=10.2PX+0.5M+4PY, S=10+2I+3.5PX,PX 为 X 的价格,PY 为相关品 Y 的价格,M 为消费者收入,I 代表生产技术水平,求当 M=22,PY=5.5,I=2.75 时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3.一个完全竞争厂商成本函数为 STC=10Q2+1000, (1)求它的供给曲线 (2)产品价格为 500 元,为了利润最大化,产量应该是多少? 4.某厂商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中, 它的成本函数为 STC=0.1q2+8q, 该企业利润 最大化的产量为 q=30。现在企业准备再建一条生产线,新生产线的成本函数为 STC*=0.05q2+10q,求:新生产线的产量是多少? 5.设完全竞争市场中代表性厂商的总成本函数 TC=240Q-25Q2+Q3,若该产 品的市场价格是 1440 元,试问该厂商利润最大时的产量和利润。 6.假设一个完全竞争的成本递增行业的每一厂商的长期总成本函数为 LTC=q3-2q2+(10+0.0001Q)q 式中:q 为单个厂商的产量,Q 为整个行业的产量。 进一步假定, 单个厂商的产量变动不影响行业的产量。如果行业的需求函数 由 Qd=P 增加到 Qd=1P,试求此行业的长期均衡价格的增长 率。 7.假设某完全竞争厂商生产的某产品的边际成本函数为 MC=0.4Q-12, 总收 益的函数为 TR=20Q,并且已知生产 10 件产品时总成本为 100 元,求生产多少 件时利润极大,其利润为多少? 8. 已 知 某 完 全 竞 争 行 业 的 单 个 厂 商 短 期 成 本 函 数 为 STC=0.1Q3 - 2 2Q +15Q+10,试求: (1)当市场上产品价格为 P=55 时,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和利润。 (2)当市场价格下降为多少时,厂商必须停产? (3)厂商短期供给函数。 9.某竞争行业所有厂商的规模都相等,都是在产量达到 500 单位时达到长期 平均成本的最低点 4 元, 当用最优的企业规模生产 600 单位产量时,每一个企业 的短期平均成本为 4.5 元,市场需求函数为 Q=70000 - 5000P ,供给函数为24 Q=P。求: (1)市场均衡价格是多少?该行业处于短期均衡还是长期均衡? (2)当处于长期均衡时,该行业有多少厂商? 10.在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中的长期(集团)均衡价格 p,是代表性厂商的需求 曲线与其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相切之点,因而 P=LAC。已知代表厂商的 长期成本函数和需求曲线分别为 LTC=0..5q2+384q p=A-0.1q 上式中的 A 是集团内厂商人数的函数,求解长期均衡条件下, (1)代表厂商的均衡价格和产量。 (2)A 的数值。 11.假设一个垄断竞争行业中的典型厂商的长期成本为 LTC=0..5Q2+400Q 若厂商的主观需求函数为 P=A-0.1Q 试求:典型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分别是多少? 12. 设 垄 断 厂 商 的 产 品 的 需 求 函 数 为 P=12 - 0.4Q , 总 成 本 函 数 TC=0.6Q2+4Q+5, 求 Q 为多少时总利润最大,价格、总收益及总利润各为多少? 13.垄断厂商的总收益函数为 TR=100Q-Q2,总成本函数为 TC=10+6Q。试 求: (1)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价格? (2)若政府征收10%的从价销售税,那么厂商的均衡产量和市场价格为多 少? 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答: 完全竞争市场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①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 每个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收者,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控制力 量; ②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③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 业是完全自由的; ④市场中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完全信息的,即掌握与自己 的经济决策相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 2.答:完全竞争厂商实现均衡的基本条件是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即 P=MC。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收益等于价格 MR=P.此时厂商均衡也就可写为 MR =MC。当 P=MC 时,厂商获得最大利润,其经济行为处于稳定状态,一般不 再变动其产量和要素的投入量及投入方向。此时,社会给予厂商所生产的最后一 单位的评价为价格 P, 它恰好等于厂商生产该单位产出所花费的成本 MC。 因此, 社会评价等于社会成本,厂商的产量对社会而言实现了最优。 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状态的特点是: (1)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生存下来 的厂商都具有最高的经济效率,最低的成本。 (2)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生存下 来的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如果有超额利润,新的厂商就会被吸引进来,造成 整个市场的供给量扩大, 使市场价格下降到各个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为止。 (3) 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 每个厂商提供的产量, 不仅必然是其短期平均成本(SAC) 曲线最低点的产量,而且必然是其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之最低点的产量。 3.答: 垄断竞争厂商面临两条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 D 是一条弹性较小的曲线,25 因此它比需求曲线 d 陡峭。需求曲线 D 表示垄断竞争条件下单个厂商在每一市 场价格水平下的实际销售量, 而需求曲线 d 表示单个垄断竞争厂商单独改变价格 是所预期的销售量。所以,需求曲线 D 与 d 的交点意味着垄断竞争市场供求相 等的状态。 4.答:完全垄断市场是理论中假设的与完全竞争相对立的另一种市场类型。 它是指一家厂商控制一个行业的全部供给的市场结构。它具有以下特征: (1)只 有一个厂商,它提供整个行业的产销量。(2)产品不能替代,不存在产品相近的 替代品的竞争,厂商不受任何竞争性威胁。 (3)厂商是价格的制定者,可以利用 各种手段决定价格,以达到垄断的目的。(4)实行差别价格,以攫取最大的超额 利润。 完全垄断市场的形成大致有规模经济、 自然垄断、 原料控制、 特许专利等。 完全垄断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存在的, 但西方经济学家却把完全垄断理论作为分析 各种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的重要基础。 5.答:在短期中,垄断厂商的生产决策依照两个原则:平均收益大于或等于 平均可变成本, 以及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但由于短期中产量的调整要受到一 定限制,而价格要由厂商与消费者共同决定。所以可能出现有经济利润、零经济 利润和亏损三种情况。如果价格高于平均成本,可以有经济利润;如果价格等于 平均成本,为零经济利润;如果价格低于平均成本,则有亏损。但只要价格高于 或等于平均可变成本, 垄断厂商就会维持生产。 由于在短期内不能调整全部要素, 所以,短期出现这三种情况,在垄断市场上也是正常的。 6.答:差别价格是指垄断企业为了榨取更多的消费者剩余,而就同一成本的 产品对不同的消费者规定不同的价格, 或者就不同成本的产品对消费者规定同一 价格以获取更大的利润。差别价格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等级差别价格,也叫完全 差别价格;第二等级差别价格;第三等级差别价格。一级差别价格又称作完全价 格歧视, 指垄断厂商根据每一个消费者愿意为单位商品付出的最高价格而为每单 位商品制定不同的价格。 二级价格差别是垄断厂商根据不同的购买量或消费量而 确定的不同价格。 三级价格差别是垄断者将消费者划分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阶层 或类别,对每一阶层收取不同的价格。每个阶层或类别就是一个单独的分市场。 7.答:厂商的理想产量是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的相应产量,只有在完全竞争 条件下才可能实现理想产量, 理想产量标志着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的最佳。完全 垄断厂商的产量与理想产量的差距最大, 垄断竞争厂商的产量介于完全竞争与完 全垄断之间,由此不难看出三种市场结构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差异。 二、计算题 1.解:厂商的长期利润最大化产量是由 LMC=MR 来决定的 0.15q2-2q+10=30 解得 q=20 π =TR-LTC=600-(0.05q3-q2+10q)=400 厂商的净利润为 400,在完全竞争市场,这种产出点是不稳定的,因 为长期净利润的存在会吸引新的加入者,使行业的供给曲线增加,在需求不变的 情况下价格会下降,直到厂商的净利润为零。 2.解:D=10-2PX+0.5×22+4×5.5=43-2PX S=10+2×2.75+3.5PX=15.5+3.5PX 43-2PX=15.5+3.5PX PX=5 D=S=43-2×5=3326 3.解: (1)P=MC=20Q 由于最低平均可变成本为零,所以短期供给曲线可 记为 P=20Q (2)P=MC=20Q=500 得 Q=25 4.解:完全竞争市场中,均衡时 p=MC=0.2q+8=14 厂商的产量不影响市场价 格,新的生产线均衡产量由 MC=P=14 来决定 0.1q+10=14 q=40 5.解:均衡条件为 P=MC,即 P=240-50Q+3Q2,可得 Q=30, π =31500 6.解: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厂商的平均成本为 LAC=q2-2q+(10+0.001Q) 厂商生产至 LAC 的最低点的产量满足d ( L A C )= 0dq即 q=1 均衡价格位于厂商的平均成本最低点,即 P=q2-2q+(10+0.0001Q) P=9+0.0001Q 当市场需求为Q d= P时,均衡价格 P1 满足下式P1=9+0.001×(P)P1=950 102当市场需求为 Q=1P 时,均衡价格 P2 为P2=于是,该行业的价格增长率为? =( P2 - P1 )/ P2 ? 5.26 %7.解:TR=PQ=20Q,可得 P=20 由 P=MC,得均衡产量 Q=80 对 MC=0.4Q-12 进行积分,推出 TC=0.2Q2-12Q+A,其中 A 为任意值 将 Q=10,TC=100 代入上式,得 A=0, 即 TC=0.2Q2-12Q 所以π =TR-TC=1280 8.解: (1)∵STC=0.1Q3-2Q2+15Q+10 ∴MC=0.3Q2-4Q+15 又 ∵P=55,完全竞争单个厂商 MR=P=55, 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 MC=MR, 得: 0.3Q2-4Q+15=55 解: Q=20 此时,总收益 TR=P?Q=55×20=1100, STC=0.1×203-2×202+15×20+10=310 ∴利润=790 (2)TVC=0.1Q3-2Q2+15Q27 AVC=0.1Q2-2Q+15 当 P=AVC 时,厂商必须停产。 ∴P=0.1×202-2×20+15=15 即当市场价格下降为 15 时,厂商必须停产。 (3)MC=0.3Q2-4Q+15 令 MC=AVC,0.3Q2-4Q+15=0.1Q2-2Q+15 得:Q=10 ∴厂商的供给函数是 0.3Q2-4Q+15(Q≥10) 。 9.解: (1)因 QD=7P,QS=P 市场均衡 QD=QS, 所以 7P=P 即 P=4(元) 因为 P=LAC 最低点 = 4 元 所以该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 (2)当 P=4 元时,QD=QS=7×4=50000 单位, 而长期均衡时每家厂商的产量为 500 单位 故该行业厂商数为 n=0 即该行业有 100 家厂商。 10.解: 从 LTC=0..5q2+384q 中得 LMC=0.0075q2-q+384 LAC=0..5q+384 从 p=A-0.1q 中得 MR=A-0.2q 长期均衡时,一方面 LMC=MR,另一方面,LAC=p,于是有 0.0075q2-q+384=A-0.2q 0..5q+384=A-0.1q 解方程组可得 q=80 p=360 A=368 11.解:根据 LTC=0..5Q2+400Q,可以得出 LAC=0..5Q+400 LMC=0.0075Q2-Q+400 根据主观需求,可以得出 TR=AQ-0.1Q2 MR=A-0.2Q 当厂商处于长期均衡时,MR=MC,并且 LAC=AR,即{AA0 2 = 0 0075. Q . Q2Q+ 400Q0 1 = 0 0025. Q . Q20 5 + 400.解得 A=384 Q=80 则价格为 P=384-0.1×80=376 12.解:TR=P?Q=(12-0.4Q) ?Q=12Q-0.4Q2 TC=0.6Q2+4Q+5 ∴MR=12-0.8Q, MC=1.2Q+4 当 MR=MC 时,即当 Q=4 时,总利润最大, 此时 P=10.4,TR=41.6,TC=30.6。 ∴总利润为 TR-TC=9。 ∴当 Q=4 时总利润最大, 价格为 10.4, 总收益为 41.6, 总利润为 9。 13.解: (1)π =TR-TC 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 MR=MC,可知28 100-2Q=6 Q=47 根据垄断厂商的定价原则 P=AR,有 P=100-Q P=53 (2)征收 10%的销售税,如果厂商的价格为 P,那么市场价格为 (1+10%)P,这时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由 MR=100-2Q 变为 1.1MR=100-2Q 即M R=1000 20 = 11 11Q根据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MR=MC,有1000 20 = 11 11Q=6于是,市场价格为 P=AR,即 P=100-Q P=53.329 第六章寡头市场与博弈一、思考题 1.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与优缺点。 2.在古诺均衡的条件下,为什么寡头不勾结起来制定高价? 3.为什么会有价格领先,价格领先与产量领先有什么样的不同结果? 4.参加卡特尔的各厂商会按相同的价格出售产品,但不会要求生产相等的产 量,为什么? 二、计算题 1.x 和 y 公司是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两家各占市场份额一半,故两家公司 的需求曲线均为 P=240O-0.1Q,但 x 公司的成本函数为 TC=400000 十 600QX 十 0.1Qx ,y 公司的成本函数为 TC=Qy+0.2Qy ,现在要求做出: (1)x 和 y 公司的利润极大化的价格和产出。 (2)两个企业之间是否存在价格冲突? (3)你是 x 公司的经理,对 y 公司的定价有什么反应? 2.在两寡头垄断市场中,每个厂商按古诺模型进行决策。市场对产品的需求 函数为 Qd=240-10P,两厂商出售同质且生产成本为零的产品,试求均衡时 各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各为多少? 3.某厂商按照斯威齐模型的假定条件有两段需求函数: P=25-0.35Q(当产量为 0-20 时) P=35-0.65Q(当产量大于 20 时) 公司的总成本函数为 TC=200+5Q+0.225Q2 (1)厂商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各是多少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2) 如果成本函数改为 TC=200+8Q+0.25Q2, 最优的价格和产量应为多少? 4.假设有两个寡头垄断厂商成本函数分别为: TC1=0.1Q12+20Q1+100000 TC2=0.4Q22+32Q2+20000 厂商生产同质产品,其市场需求函数为:Q=4000-10P 根据古诺模型,试求: (1)厂商 1 和厂商 2 的反应函数 (2)均衡价格和厂商 1 和厂商 2 的均衡产量 (3)厂商 1 和厂商 2 的利润 若两个厂商协议建立一个卡特尔,并约定将增加的利润平均分配,试求: (4)总产量、价格以及各自的产量分别为多少? (5)总利润增加多少? 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答:寡头市场又称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 的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市场组织。 根据产品特征,寡头市场可以分为纯粹寡头行业 和差别寡头行业两类。在纯粹寡头行业中,厂商生产无差别产品,而在差别寡头 行业中,厂商生产有差别产品。按厂商的行动方式,寡头市场可以分为有勾结行 为的和独立行动的不同类型。 寡头行业被认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市场组织。形成30 寡头市场的主要原因有: 生产的规模经济;行业中几家企业对某些基本生产资源 供给的控制;政府的扶植等。 2. 答 : 古 诺 模 型 ( Cournot Model ) 是 由 法 国 经 济 学 家 古 诺 (Augustin Cournot)1838 年最先提出的一种双寡头垄断模型。模型分析了只有两个卖者,并 且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勾结行为, 但相互都知道对方将怎样行动从而各自确定自己 的最优产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古诺模型是一个“背对背”模型。双方不 存在勾结的问题。 3.答: 在价格竞争的条件下, 首先降价的厂商预期会获得比较大的市场份额, 因此出现了价格领先。 而如果是产量优先决定,原因在于首先行动者造成一种既 定的事实,不管其竞争对手如何行动,首先行动者将生产较大的份额;为了达到 利润最大化, 竞争对手只有把首先行动者的较大产出视为既定,在此基础上决定 自己的产出。 应当注意的是, 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首先行动者都会取得优势。在寡头进行产 量竞争时首先行动者会取得优势,但是在价格竞争的条件下,首先做出决定的寡 头不但不会取得优势,还有可能处于劣势地位。 4.答:卡特尔的成员企业是按照共同利益最大化而制定的价格。因为不同厂 商的成本函数不一样, 在这个约定价格下不能确保每个厂商都是个人利润最大化 的。因此,不同的成本函数决定了不同的产量份额。 二、计算题 1.解: (1)x 公司: TR=2400QX-0.1Qx 对 TR 求 Q 的导数,得:MR=Qx 对 TC=400000 十 600QX 十 0.1Qx 求 Q 的导数, 得:MC=600+0.2Qx 令:MR=MC,得:Qx =600+0.2Qx Qx=4500,再将 4500 代入 P=240O-0.1Q,得:P=× y 公司: 对 TR=2400QY-0.1QY 求 Q 得导数,得:MR=QY 对 TC=Qy+0.2Qy 求 Q 得导数,得:MC=300+0.4QY 令 MR=MC,得:300+0.4QY=QY QY=3500,在将 3500 代入 P=240O-0.1Q 中,得:PY=2050 (2)两公司之间存在价格冲突。 (3)这两个企业定价不同,所以确实存在着价格冲突。如果仅从价格上看, x 公司处于优势。但在实际中,企业竞争不仅仅是价格竞争,而要涉及到企业整 体方方面面的考虑。所以,x 公司对 y 公司的定价反应还要考虑其它因素,不能 仅考虑价格差异。 2.解:由于该厂商按古诺模型进行决策,从产品需求函数 Qd=240-10P 中可 知,当 P=0 时, Qd=240 。根据古诺模型,这两个厂商利润极大时的产量为Q A=QB=1 ×240 = 80 ,整个市场的产量为 Q=QA+QB=80+80=160。 3将 Q=160 代入市场需求函数,得 P=8。 ∴均衡时各厂商的产量分别为 80,价格为 8。 3.解:当 Q=20 时,p=25-0.25×25=20(从 p=35-0.75×20=20 一样求出).然31 而,当 p=20,Q=20 时, 对于 p=25-0.25Q 来说,MR1=25-0.5Q=25-0.5×20=15 对于 p=35-0.75Q 来说,MR2=35-15×20=5 这就是说,MR 在 15-5 之间断续,边际成本在 15-5 之间都可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央视影音闪退问题解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