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是海上游艇电影,还是卫星出于哪个电影

《恶之华》&br&&img src=&/2ead8caecd018c22b540d3_b.png& data-rawwidth=&492& data-rawheight=&2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2& data-original=&/2ead8caecd018c22b540d3_r.png&&&img src=&/42c1dad30bbc6e10ff574dd_b.png& data-rawwidth=&492& data-rawheight=&2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2& data-original=&/42c1dad30bbc6e10ff574dd_r.png&&&img src=&/5a49288fd5dbb86a0d36ed_b.png& data-rawwidth=&492& data-rawheight=&3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2& data-original=&/5a49288fd5dbb86a0d36ed_r.png&&&img src=&/8bdedf2f99d2af5f64dc_b.png& data-rawwidth=&492& data-rawheight=&2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2& data-original=&/8bdedf2f99d2af5f64dc_r.png&&
《恶之华》
我帮你找的,我不是原著:&br&&br&
音乐流派及文化类:片名:《莫扎特的灵魂》(Mozartballs)
&p&  导演:拉里o温斯顿&/p&&p&  时长:56分钟&/p&&p&  年份:2006&/p&&p&  国家:加拿大&/p&&p&  简介:《莫扎特的灵魂》是一部轻松诙谐的向莫扎特致敬的作品,并且试图挖掘当今年代的莫扎特有什么象征意义。来自瑞士的一位学校退休老师喜欢收
集一切关于莫扎特得东西;来自美国奥克拉荷马的曾经的流行音乐创作人觉得她的身体里蕴藏着莫扎特的灵魂;来自美国加州的一位计算机天才用自己的软件创造了
一种全新的莫扎特大提琴协奏曲;一位来自奥地利的宇航员弹得一手好钢琴,并且把莫扎特牌的巧克力带到太空去。通过这些喜欢莫扎特的人的奇怪、美妙而又感人
的故事叙述,让观众了解到为什么莫扎特对于当今的乐迷来说是如此的迷人。对于他们来说,莫扎特意味着美妙音乐的精髓以及更多,他是一种符号,他依然活在我
们的心中!&/p&&br&&p&片名:《高科技的灵魂——底特律Techno音乐的起源》(High Tech Soul)
&/p&&p&  导演:盖瑞·布利多&/p&&p&  时长:64分钟&/p&&p&  年份:2006年&/p&&p&  国家:美国&/p&
  简介:《高科技灵魂》是第一部探究Techno音乐的根源及它的发源地底特律的文化历史的纪录片。从1967年的种族骚乱到1980年代的地下
派对现场,底特律经济衰退并没有阻止这个城市在音乐方面的革新,反而是将新形的音乐带给世界,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这部纪录片采访了来自底特律的
Techno音乐鼻祖——胡安·阿特金斯,德里克·梅和凯文·桑德森,并且关注他们跟这种音乐形式的关系及个人的挣扎。这部纪录片告诉你的是只有底特律才
能孕育出Techno这种音乐。&br&&br&片名:《乐满哈瓦那》 (Buena Vista Social Club)
&p&  导演:维姆·文德斯&/p&&p&  时长:105分钟&/p&&p&  年份:1999年&/p&&p&  国家:德国/美国/英国/法国/古巴&/p&&p&  获奖情况:欧洲电影奖(最佳纪录片);纽约影评人奖;洛杉叽影评奖;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观众奖;西雅图电影节最佳纪录片&/p&
  简介:一群来自古巴的传奇老音乐家,有的已经
90高龄,他们在美国音乐制作人莱·库德的说服下,一起录制一张唱片。影片的导演为著名的维姆·文德斯,他在1988年来到古巴来拍摄这群快被人遗忘的老
艺人,捕捉到他们的纯真和可爱,挖掘这群传奇音乐家背后的感人故事,向世人展示了古巴音乐伟大动人的魅力&br&&br&片名:《混音宣言》 (RiP: A Remix Manifesto)
&p&  导演:布雷特·盖勒&/p&&p&  时长:80分钟&/p&&p&  年份:2009年&/p&&p&  国家:加拿大&/p&&p&  获奖:2009加拿大热点纪录片节Don Haig奖。&/p&
  简介: 这部纪录片的主角是Mash-Up音乐人Girl
Talk,他通过混制采样别人的音乐片段从而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可以用混音天才或者流行音乐精华剪刀手来形容Gril
Talk,他去年发行的专辑《Feed The
Animals》直接以非法艺术来自嘲,是的,他随时有被其他艺人的唱片公司起诉的可能,但是怕什么?好音乐理应被全世界的人共享。《混音宣言》如同DJ
混音一般奇妙,导演布雷特·盖勒将访问片段及搜集的原始素材放在名为“开放资源电影”(Open Source
Cinema)的网络平台上,同时把故事大纲以维基百科的方式出现─允许人们任意编辑、扩充、删除细节,然后下载影片后进行混制、加入动画、照片、图表之
后再上传影片。&br&&br&片名:《永生不死:英伦摇滚》(Live Forever: The Rise and Fall of Brit Pop)
&p&  导演: 约翰·道维&/p&&p&  时长:82分钟&/p&&p&  年份:2003年&/p&&p&  国家:英国&/p&&p&  简介:这部精彩的纪录片是关于英国90年代的英伦摇滚的兴衰成败,告诉我们这一音乐神话背后的真相,并且也细察了当时英国的流行文化和政治环境。&/p&
  这部纪录片重点采访了英伦摇滚界的代表乐团及艺人,比如Oasis乐队的Gallagher兄弟,Blur乐队的Damon
Albarn,Pulp乐队的Jarvis Cocker。另外来自Massive Attack的3D,来自Sleeper乐队的Louise
Wener,时装设计师Ozwald Boateng和当代艺术家Damien Hirst也都献身说法。&br&&br&片名:《美国硬核》 (American Hardcore)
&p&  导演:保罗·拉克曼&/p&&p&  时长:100分钟&/p&&p&  年份:2006年&/p&&p&  国家:美国&/p&
  简介:影片受美国作家史蒂芬·布拉什的《美国硬核:一个部落的历史》一书的启发而拍摄。这是导演保罗·拉克曼的第一部长片纪录片,关于美国地下
硬核朋克摇滚在1979年至1986年间的历史。影片穿插了一些弥足珍贵的现场演出的素材以及地下摇滚艺人(包括Black Flag,Bad
Brains,Minor Threat,SS Decontrol及The Dead Kennedys等)的采访,反映了硬核朋克在美国的发展历程。&br&&br&片名:《百年蓝调音乐之旅》(The Blues)
&p&  导演:&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cn/s/u/f/eastwood/index.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克林特·伊斯特伍德&i class=&icon-external&&&/i&&/a&/ &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cn/s/u/f/martinscorsese/index.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马丁·斯科塞斯&i class=&icon-external&&&/i&&/a&/ 查尔斯·巴内特等&/p&&p&  时长:780分钟(7集)&/p&&p&  年份:2003年&/p&&p&  国家:美国&/p&&p&  简介:美国公共电视台(PBS)为了庆祝“蓝调年”,以连续七天,每天将近两小时的大手笔,播出由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担任总监制的七集纪录片
——《百年蓝调音乐之旅》。在马丁·斯科塞斯的指导下,7位重量级导演(包括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查尔斯·巴内特等)通过自己的个人风格和观点去探索蓝调
音乐的发展。7集都有一个共同主题:蓝调音乐是如何从一种劳动号子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语言,以及蓝调音乐对爵士乐、摇滚乐、乡村乐和西方音乐的贡献。&/p&&p&  7集纪录片片名如下:&/p&&p&  1 查尔斯·巴内特 《魔鬼之火的升温》&/p&&p&  2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钢琴蓝调》&/p&&p&  3 麦克·菲格斯 《红白蓝》&/p&&p&  4 马克·列文《教父和儿子》&/p&&p&  5 理查德·皮尔斯《通往孟菲斯的路》&/p&&p&  6 马丁·斯科塞斯《回家的感觉》&/p&&p&  7 维姆·文德斯《一个男人的灵魂》&/p&&br&音乐人物类:&p&片名:《放克兄弟:站在摩城的阴影下歌唱》 (Standing In The Shadow of Motown)
&/p&&p&  导演:保罗·加斯特曼&/p&&p&  时长:116分钟&/p&&p&  年份:2003年&/p&&p&  国家:美国&/p&&p&  获奖情况:2003年奥斯卡最佳长片纪录片提名&/p&
  简介:这部由美国导演保罗·加斯特曼执导的纪录片关于“放克兄弟”的故事,他们是来自底特律的一个音乐组合,虽然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但是他们
参与和声的音乐大多闻名世界。他们参与摩城(Motown)唱片的传奇艺人作品的和声录制,比如戴安娜·罗斯,马文·盖耶,史蒂夫·旺达,斯莫克·罗宾逊
等等传奇巨星,他们创造并定义了1960年的音乐年代并对现代音乐产生重大影响。本片讲述了他们的故事,其中有独家采访,档案胶片,重新整理的回忆以及重
新组合的 “放客兄弟”的精彩演出。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美国著名的唱片公司——摩城唱片及其旗下的艺人的传奇故事。&br&&br&片名:《里奥纳德·科恩:我是你的男人》 (Leonard Cohen I'm Your Man)
&p&  导演:利安·兰森&/p&&p&  时长:98分钟&/p&&p&  年份:2006年&/p&&p&  国家:加拿大&/p&
里奥纳德·科恩是一位传奇性的诗人兼歌手,深受女人的喜爱。在这部纪录片中,科恩在自己洛杉矶的家中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诗歌,绘画,相片及音
乐创作等。这中零距离的接触,让我们见识科恩的独特魅力。同时,影片穿插了2005年一场名为“Came So Far For
Beauty”向科恩致敬的演唱会片段,Nick Cave,U2,Rufus,Javis Cocker等知名艺人翻唱了科恩的歌,十分精彩&br&&br&片名:《“谁人乐队”的奇妙之旅》(Amazing Journey: The Story of The Who)
&p&  导演:保罗·克劳德/默瑞·勒纳/帕里斯·帕顿&/p&&p&  时长:237分钟&/p&&p&  年份:2008年&/p&&p&  国家:美国/英国&/p&
简介:这是一部关于“谁人乐队”(The Who)的传记纪录片,其中包括对乐队两位依然健在的成员Pete
Townshend和Roger
Daltrey的采访。这部纪录片纪录了乐队的整个历史,导演将乐队置于其社会,政治和音乐背景,呈现了每位乐队成员背后的故事,他们如何相识,如何走到
一起组建乐队,他们之间的合作,以及乐队的沉浮兴衰。这不仅是一部乐队传记片,更是一部反映MOD摇滚文化历史的纪录片。&br&&br&片名:《寻找莫扎特》(In Search of Mozart)
&p&  导演:菲尔·格拉布斯基&/p&&p&  时长:129分钟&/p&&p&  年份:2006年&/p&&p&  国家:英国&/p&
  简介:莫扎特的一生将通过两万五千英里的旅途告诉你。其中的每一站都留有莫扎特的身影。这是一部探险小说:带领我们走到旧欧洲的中心—并到天才
的内心深处。为了纪念2006年莫扎特诞辰250周年而拍摄的纪录片,这也是第一部记录莫扎特一生的纪录片,其中囊括了很多专业演出场景。该纪录片在世界
上多个国家的电影院和电台联合放映。(包括英国,比利时,荷兰,爱沙尼亚,芬兰,瑞典,挪威,爱尔兰等)&br&&br&片名:《天才之路》(Dig!)
&p&  导演:昂迪·迪莫纳&/p&&p&  时长:110分钟&/p&&p&  年份:2004年&/p&&p&  国家:美国&/p&&p&  获奖:2004年圣丹斯电影节纪录片类评委会特别大奖&/p&
  简介:导演昂迪·迪莫纳花了7年的时间用来拍摄这部纪录片,纪录了两位天才摇滚艺人的崛起和他们的动荡人生,他们分别是“布莱恩琼斯镇大屠杀”
乐队的主唱安顿·
纽康比和“丹迪·沃霍”的主唱科特尼·泰勒,剖析两位艺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他们都自称各自乐队的出现掀起了摇滚音乐工业的革命,并且相互攻击对方的“成
功”是名不副实的,这也导致两位艺人之间的友情破裂。在一个商品化的世界中天才的位置在哪里呢?他会走向巅峰还是会自我毁灭?&br&&br&片名:《金属制品合唱团》 (Metallica: Some Kind of Monster)
&p&  导演:乔·柏林格/布鲁斯·斯诺夫斯基&/p&&p&  时长:141分钟&/p&&p&  年份:2004年&/p&&p&  国家:美国&/p&&p&  获奖:2005年独立精神电影节最佳纪录片独立精神奖&/p&
  简介:《金属制品合唱团》是一部关于“金属制品合唱团”在准备他们的《St.
Anger》专辑过程中的故事以及在这过程中他们面临的重重困难,这距离他们上一张专辑整整六年之久,但是回来后,他们依然保持金属摇滚老大的位置。导演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日以继夜得跟随乐队拍摄了超过1200个小时的素材,最后才成型这部纪录片。&br&&br& 片名:《南方小鸡:闭嘴只唱》 (Dixie Chicks: Shut Up and Sing)
&p&  导演:巴巴拉·考普/西西利雅·派克&/p&&p&  时长:93分钟&/p&&p&  年份:2006年&/p&&p&  国家:美国&/p&&p&  获奖:2006年伍德斯托克电影节观众票选奖&/p&&p&  
2006年芝加哥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大奖&/p&
  简介:在2003年,女子乡村合唱团“南方小鸡”(The Dixie
Chicks)已经成为全美最受欢迎最成功的乡村组合。然而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夕,“南方小鸡”正在英国演出,在演唱会上,其中一位团员在演出间隙说为美
国总统小布什发动伊战感到羞愧。
这个言论传到美国后引起轩然大波,使得“南方小鸡”失去了很多南方保守派歌迷。在全国很多地方人们抵制“南方小鸡”。《南方小鸡:闭嘴只唱》讲述了她们之
后三年来的心酸经历。之后2007年第49届格莱美奖上,“南方小鸡”获得包括年度最佳专辑的五项提名,五项全部获奖,被普遍认为是美国公众和评委在战
争、言论自由立场上的转变。&br&&br& 片名:《快乐小分队》 (Joy Division)
&p&  导演:格兰特·吉&/p&&p&  时长:93分钟&/p&&p&  年份:2008年&/p&&p&  国家:英国&/p&&p&  获奖:2008年哥本哈根国际纪录片节最佳视觉音效奖&/p&
  简介:这部纪录片纪录了英国乐队“快乐小分队”(Joy
Division)的传奇故事。1976年,四个来自曼彻斯特工业区的年轻人相约去观看性手枪乐队的演出,受启发后组建了一支名叫“快乐小分队”的乐队。
但三年后,乐队的音乐、生活和乐队主唱Ian Curtis的死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30年过去了,他们的故事仍然为人津津乐道,他们的音乐影响了无数后辈乐队,他们的传奇在今天仍能引起共鸣。在尚健在的前乐队成员的配合下,这部电影向观
众展示了他们关于荣耀和迷失的故事。&br&&br&片名:《帕蒂·史密斯:生命梦想》 (Patti Smith: Dream of Life)
&p&  导演:史蒂芬·塞柏林格&/p&&p&  时长:109分钟&/p&&p&  年份:2008年&/p&&p&  国家:美国&/p&&p&  获奖:2008年圣丹斯电影节最佳电影摄影&/p&&p&  
29届德班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p&
  简介:这是一部关于朋克教母摇滚女战士帕蒂·史密斯的纪录片。1975年,她的首张专辑《Horses》受到刚兴起的朋克运动的影响。她将垮掉
派诗歌表演和车库乐队摇滚结合在一起,因此被誉为“朋克摇滚桂冠诗人”和 “朋克教母”。 通过精美敏感的拍摄,
这部纪录片抓住了激情,冷静,诗歌等诸多主题,来为我们呈现如此不可思议的一个人。通过镜头编织的画面,我们能发现一个不妥协的灵魂和力量所在……&br&&br&片名:《没有家的方向:鲍勃·迪伦》(No Direction Home: Bob Dylan)
&p&  导演:&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cn/s/u/f/martinscorsese/index.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马丁·斯科塞斯&i class=&icon-external&&&/i&&/a&&/p&&p&  时长:208分钟&/p&&p&  年份:2005年&/p&&p&  国家:美国&/p&&p&  获奖:2006年&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cn/y/51Grammy/index.s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格莱美&i class=&icon-external&&&/i&&/a&奖最佳长篇音乐录影带&/p&&p&  
2006年&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cn/f/v/60themmy/index.s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艾美奖&i class=&icon-external&&&/i&&/a&非虚构节目最佳混音&/p&&p&  简介: 这部由大名鼎鼎的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拍摄的关于大名鼎鼎的民谣歌手鲍勃·迪伦的纪录片。不过这部纪录片并没有讲述鲍勃·迪伦的整个职业生涯,而是&/p&
  记载了鲍伯·迪伦
1961-66年间的故事,从1961年他来到纽约参加演出开始到巡演结束的“退役”,再到1966年发生的摩托车事故。在这几年间,鲍勃·迪伦从一个年
轻人成长为一位传奇民谣歌手,并且围绕他的音乐类型有各种各样的争论。另外这部纪录片还穿插了默里·勒纳60年代拍摄的《从毛泽东到&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cn/21515.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莫扎特&i class=&icon-external&&&/i&&/a&》里关于鲍勃·迪伦的纪录片片段D.A. Pennebaker在1967年拍摄的纪录片《别回头看》中从未曝光的删剪片段。&br&&br&演唱会现场类:&p&片名:《迈克·杰克逊:谢幕绝唱》(This Is It!)
&/p&&p&  导演:肯尼·奥塔格&/p&&p&  时长:112分钟&/p&&p&  年份:2009年(10月28日即将上映)&/p&&p&  国家:美国&/p&
  简介:这部万众瞩目的纪录片将是一部对流行之王迈克·杰克逊生前为最后一场演唱会做准备的过程的全纪录。这部影片将包括杰克逊为“This
It”演唱会作彩排的情形及幕后的工作状态,比如他如何指导自己的演唱会团队的创作,他对演唱会的选曲,编排,舞蹈,灯光等各个环节把关的细节等等。这部
纪录片取材于杰克逊超过100小时的幕后彩排素材,不仅为杰克逊的歌迷提供一次弥足珍贵的机会去缅怀自己的偶像,同时也算为那场本该于今年夏天在伦敦举行
的告别演唱会画上句号。&br&&br&片名:《最后华尔兹》 (The Last Waltz)
&p&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p&&p&  时长:117分钟&/p&&p&  年份:1978年&/p&&p&  国家:美国&/p&
  简介:经过16年的组团巡演之后,在1976年,美国摇滚乐队“The
Band”在旧金山举行他们乐队的告别演唱会。这部纪录片纪录下了当年这场名垂乐史的演唱会,而这部纪录片的导演正是如今大名鼎鼎的马丁·斯科赛斯。这场
演唱会邀请的嘉宾有“老鹰”乐队,鲍伯·迪伦等等。斯科赛斯通过摄影机挖掘出舞台上创造音乐的互动与精彩,同时在后台采访了乐队的五个成员,刻画了他们在
路上的生活常态——友谊与和谐,欢笑与泪水。&br&&br&片名:《听风的歌》 (Heima)
&p&  导演:迪恩·迪博罗伊斯&/p&&p&  时长:97分钟&/p&&p&  年份:2007年&/p&&p&  国家:冰岛&/p&
  简介:2006年夏天,冰岛知名乐团Sigur
Rós结束了为期一年的世界巡回,决定在家乡举办一系列免费演出,不论是教堂、废弃工厂、小市镇的表演厅或者空旷无人的荒野寂境,Sigur
Rós用绝美乐音将自身放逐于冰岛边疆,迷人音符衬著蓝天、绿地、白雪与灰墙,成了乐迷珍藏的心灵风景。本片是Sigur
Rós首部纪录片,交织表演实况与团员访谈,纪录了令人动容的归乡旅程。&br&&br&片名:《褪成黑色》 (Fade to Black)
&p&  导演:帕特里克·鲍尔森/迈克·约翰·沃伦&/p&&p&  时长:109分钟&/p&&p&  年份:2004年&/p&&p&  国家:美国&/p&&p&  简介:这部纪录片记录了当今美国乐坛最成功最有份量的说唱歌手之一Jay-Z在2003年11月份在纽约麦迪逊广场举行的演唱会的全过程。这场
演唱会是Jay-Z在制作完《Black
Album》之后举行的,门票在两个小时内就被抢购一空。这场演唱会称得上是Jay-Z说唱生涯的代表作。观众可以看到Jay-Z在准备演唱会寻找灵感,
选曲,排练,舞台设置等等方面所作的努力,这一个夜晚不仅反映了他的整个说唱生涯,而且反映一个音乐流派的崛起。&/p&&br&&p&片名:《给我庇护》 (Gimme Shelter)
&/p&&p&  导演:艾伯特·马斯勒斯/大卫·马斯勒斯&/p&&p&  时长:91分钟&/p&&p&  年份:1970年&/p&&p&  国家:美国&/p&
  简介:1969年,
伍德斯托克音乐节落幕四个月之后,“滚石”乐队在美国加州奥德蒙举行一场免费演唱会。当天大约有30万观众来到现场,然而主办方却聘请了代号为“地狱天
使”的飞车党来维持秩序。最后悲剧发生了,演唱会上飞车党跟观众发生了冲突,一名观众被刺身亡。“滚石”乐队的米克·贾格和格雷斯·史利克尝试将冲突平
息,并且安抚那些年轻的乐迷。这部纪录片记下了“滚石”乐队最值得珍藏的瞬间,也记下了“地狱天使”的凶猛身影,记录了当时那个年代的无奈。&br&&br&音乐节纪录类:片名:《格拉斯通伯利音乐节》(Glastonbury)
&p&  导演:朱利安·坦普&/p&&p&  时长:138分钟&/p&&p&  年份:2006年&/p&&p&  国家:英国&/p&&p&  简介:在英国最大的音乐节─格拉斯通伯利音乐节存在30周年之际,导演Julien
Temple拿起的他的摄影机纪录下一个个弥足珍贵的镜头,包括艺术家和观众的访谈,艺术家的表演实况,同时穿插了很多历届音乐节的历史影像。从70年代
到现在,格拉斯通伯利音乐节已经成长为跟伍德斯托克起名的摇滚音乐节,这部纪录片不仅让人体验到Radiohead, Coldplay, David
Bowie,James Brown等大牌的风采,而且呈现出音乐节与青年文化之间的联系。&/p&&br&&p& 片名:《罗斯基勒音乐节》(Roskilde)
&/p&&p&  导演:乌里克·怀佛&/p&&p&  时长:99分钟&/p&&p&  年份:2008年&/p&&p&  国家:丹麦&/p&
  简介:罗斯基勒音乐节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最负盛名的音乐节之一。导演Ulrik花了八年时间去拍摄这部纪录片,
带你走进罗斯基勒音乐节现场,去接近参加演出的艺人,观众以及成百上千在音乐节背后默默奉献的工作人员,分别通过艺人,志愿者以及观众的视角去呈现这个独
一无二的音乐节。
罗斯基勒音乐节始于1971年,最初只是一个在牧场中举办2天的活动,现在成为一个世界音乐中心,跨越了国界,制造多元音乐的高潮。这不仅是一部关于音乐
节的纪录片,而是关于一个音乐节如何成长的故事,关于跟音乐节一起成长的一代人的精彩故事。&br&&br&片名:《伍德斯托克音乐节1969》(Woodstock)
&p&  导演:迈克·维德勒&/p&&p&  时长:184分钟&/p&&p&  年份:1970年&/p&&p&  国家:美国&/p&&p&  获奖:1971年&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cn/f/m/81oscar/index.s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奥斯卡&i class=&icon-external&&&/i&&/a&最佳纪录长片&/p&
  简介:这部奥斯卡获奖的纪录片纪录了音乐史上最具传奇性的音乐节─1969年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从前期的准备到最后的现场清理活动,
无不收入镜头之中
历史性的记录下这场音乐运动的整个过程。不仅纪录了这场音乐盛会的积极性一面,也纪录了一些比较争议的画面,比如毒品吸食,裸奔,管理不善导致现场失控等
等。&br&&br&转自新浪&br&&br&再有再补充吧
我帮你找的,我不是原著:
音乐流派及文化类:片名:《莫扎特的灵魂》(Mozartballs)
导演:拉里o温斯顿 时长:56分钟 年份:2006 国家:加拿大 简介:《莫扎特的灵魂》是一部轻松诙谐的向莫扎特致敬的作品,并且试图挖掘当今年代的莫扎特有什么象征…
很明显DC家在诺兰之后几乎堵死了剧情下行的道路,但凡涉及老爷,就得往黑了整,不用说,蝙蝠侠和超人一起出,要想拍深度要么走探讨人性本善or本恶,这其实是一条比较安全的路,因为这并不需要DC两大明星刀刃相向,合力揍莱秃一顿就此问题进行深度对话,然后高高兴兴回家去。要么就来探讨力量的意义,这点非常难,因为谈及力量的意义必然要牵扯到拥有力量之人的堕落,毕竟超人不是蜘蛛侠,他身上的人性毒素一旦爆发可不是炸了基友半边脸踢了女朋友那么简单的事情,所以我想华纳高层必然是倾向于第一条路线的。&br&&br&谁料半路杀出个诺兰,再加上个希斯莱杰,拷问人性这种事儿做到《黑暗骑士》这份儿上也是绝了,何况希斯现在也没可能插足老爷大超的斗lian争qing里了。&br&&br&那么摆在华纳和DC高层面前的就只有一条路了:让漫画世界最强大的人和最聪明的人打一场,谁赢谁话事。原著也是信手拈来:《红色之子》,《黑骑士归来》,《天国降临》,哪本算不上佳作?然而问题来了,漫画和电影的诉求终究是有着差异,比起本身顾客导向就很明确的二次元,&b&电影不仅要好看,更要好卖&/b&(反面教材《守望者》)。&br&&br&第一次看到预告片就觉得好赞,下面是一点浅见,希望有大神给出意见:&br&&br&首先是昏暗的街心公园里面,萧瑟的风卷起垃圾,一上来就奠定迥异于复联“娱乐英雄”的黑暗基调,旁白也似乎印证超人无可避免的黑化。&br&&img src=&/183a4db62af7fe532befb6d82fcb2cd5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183a4db62af7fe532befb6d82fcb2cd5_r.jpg&&&br&随后是超人被一群各色各样的人包围着求助,亨利卡维尔这个挣扎的眼神还是挺到位的。&br&&img src=&/fed4a551d9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fed4a551d9_r.jpg&&&br&我觉得此处&b&疑似&/b&引用《红色之子》里面超人在犹豫要不要接斯大林的班时,见到排队购物的穷困的青梅竹马,因此下决心成为人类领袖的一幕&img src=&/5bafa2b8f3abbf086c249c_b.jpg& data-rawwidth=&994& data-rawheight=&15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4& data-original=&/5bafa2b8f3abbf086c249c_r.jpg&&&br&&img src=&/bb5283be5cedf36cd07bb_b.jpg& data-rawwidth=&994& data-rawheight=&15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4& data-original=&/bb5283be5cedf36cd07bb_r.jpg&&&br&随后是大超举卫星的一幕,根据这个卫星的尺寸来说怎么着也不会把超人累成这熊样儿,与后文地球榨干了超人相照应,感觉超人可能是终于对老惹祸的熊人类们累不爱了才会走向极端&br&&br&&img src=&/d02dc496aebafbc4839aaa8c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d02dc496aebafbc4839aaa8c_r.jpg&&&br&&br&话说大超跟卫星真是有缘啊&br&&br&&img src=&/3bbef880ac8d_b.jpg& data-rawwidth=&994& data-rawheight=&15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4& data-original=&/3bbef880ac8d_r.jpg&&or&br&&img src=&/cbfeebc383cfd76_b.jpg& data-rawwidth=&994& data-rawheight=&15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4& data-original=&/cbfeebc383cfd76_r.jpg&&or&img src=&/4f28b5ea3ce295d97541a8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14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4f28b5ea3ce295d97541a8_r.jpg&&&br&&img src=&/99f0ea5ad0e1c30b33fba9b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14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99f0ea5ad0e1c30b33fba9b_r.jpg&&。。。。。。&br&&br&第三幕是超人近卫队对超人的跪拜,黑盔黑衣很像不义里面的超人军队,肩膀上的超人logo瞩目,大概法西斯的幽灵找到了最强的宿主&img src=&/072c91f42cb0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072c91f42cb0_r.jpg&&&br&不义联盟里面的禁卫军,其实并不算很像&br&&img src=&/667e244e12c8df7dd5bafb1c1147539f_b.jpg& data-rawwidth=&1766& data-rawheight=&13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66& data-original=&/667e244e12c8df7dd5bafb1c1147539f_r.jpg&&&br&第四幕某女性(看衣着不像是社会高层,但是不排除是路易斯莱恩,一个普通人应该是很难轻易改变超人的想法的)向着背对太阳的超人伸出求援的手,这个时候没有给超人的表情,再加上这样一个中二无比的姿势,可能预示着超人已经决定成为新世界的卡密了&img src=&/c95f4eba4f61b281bd5d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c95f4eba4f61b281bd5d_r.jpg&&&br&接下来到了整部预告片的分界点,超人塑像在背景的驱赶声中被照亮,胸前歪歪扭扭的写着False God(伪神)两个血红的大字。这肯定不是老爷写的,他做不出这么低级的事。那就只能是民众,可见超人的统治至少是被一部分人类所排斥的。&br&&img src=&/7b5c94204bc4fba44ddcbf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7b5c94204bc4fba44ddcbf_r.jpg&&&br&随后老爷登场,一开始听说小本演老爷还隐隐有些担心面瘫的问题,不过看到扮相以后,突然有一种“阅尽繁华的心死老英雄就该是面瘫”的想法了。总之小本演老爷还算有模有样。狂热、愤怒、懦弱,老管家说是这三样改变了超人(or老爷?),愤怒和狂热还好理解,要表现出超人的懦弱,我想这对亨利卡维尔的演技和扎克施奈德的导演功底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私以为在这里倒霉的韦恩夫妇可能又得死一次(梁进刚先生说本蝙背后或为罗宾制服,如果是真的,那知更鸟恐怕也确实凶多吉少了)&img src=&/acc012c31c5f5b53b1ad5a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acc012c31c5f5b53b1ad5a_r.jpg&&&br&&br&感觉弃置很久的蝙蝠衣,看来老爷不做大哥好多年了(暗夜骑士归来)&br&&img src=&/ee1a2029d2faf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ee1a2029d2faf_r.jpg&&&br&沾染上污垢的超人logo暗示着超人已经不再是那个不可腐蚀的钢铁之躯了&br&&img src=&/acfb98e7db9ed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acfb98e7db9ed_r.jpg&&&br&随后老爷在一个雷雨之夜走到满是涂鸦的废弃大厅,看上去像是法庭或者是博物馆,缅怀失去的战友(戈登 or 阿尔弗雷德)?还是为了找回战意?(涂鸦太多,才疏学浅,除了问号疑似谜语人其他实在难以辨认)&br&&img src=&/becafcdc86c8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becafcdc86c8_r.jpg&&&br&随后蝙蝠战机和蝙蝠战车出场火力压制一群武装分子,看样子是实弹,难不成老爷也打破了自己的不杀誓?(经@陈卡尔 提醒飞机可能是神奇女侠的,根据WW的小暴脾气,杀个把人算什么?)&br&&img src=&/31ea9a551c04cc0e96f5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31ea9a551c04cc0e96f5_r.jpg&&&img src=&/ccde4b3a60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ccde4b3a60_r.jpg&&&img src=&/fd9c296ff8c2f1f183f3a657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fd9c296ff8c2f1f183f3a657_r.jpg&&&br&下一幕老爷从某新鲜的废墟中走出,看来超人治下暗流涌动,老爷略施小计就搅了个天翻地覆(&b&想起黑暗骑士里面小丑吊着对老爷说的话,真是讽刺的无以复加&/b&)。&br&&img src=&/aaab81d386f38c858d60bf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aaab81d386f38c858d60bf_r.jpg&&&br&孤独的老爷站在楼上俯瞰城市,突然间有一种闺怨的气氛啊,手持狙击枪,与《黑骑士归来》中的场景颇为相似&br&&img src=&/0c5baea8bf533ead3a23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0c5baea8bf533ead3a23_r.jpg&&&img src=&/ad3cc6aec457a5bd1ccceda_b.jpg& data-rawwidth=&769&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9& data-original=&/ad3cc6aec457a5bd1ccceda_r.jpg&&&br&&br&&br&最后两强对峙,身着钢铁战衣的老爷在大雨中仰视超人,问到:“你会流血么?你会流的。”&br&&img src=&/8b0ca1ce090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8b0ca1ce090_r.jpg&&&img src=&/0781cdabff0b9fd70c764c6d58d2bd75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0781cdabff0b9fd70c764c6d58d2bd75_r.jpg&&&img src=&/fcb8aceb821dd5af8d33e77cbf174231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fcb8aceb821dd5af8d33e77cbf174231_r.jpg&&&br&这件战衣神似新52里面的这套&br&&img src=&/af824ba7ab1a_b.jpg& data-rawwidth=&980& data-rawheight=&15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0& data-original=&/af824ba7ab1a_r.jpg&&&br&这场景不得不让人想起黑骑士归来里面二人的死斗,同样是雨夜,装甲,超人之血。&br&&img src=&/84fcbd8806cbe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13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84fcbd8806cbe_r.jpg&&&br&而且最后超人凝重地落下,看来的确是不分胜负不罢休了&br&&img src=&/427a5261fbd7e2cd7ddf98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427a5261fbd7e2cd7ddf98_r.jpg&&&br&整部预告片表达的信息其实很有限,出场人物也只有两大主人公而已,老爷这边戈登,罗宾,阿尔弗雷德都没有露脸,该不会团灭了吧?超人这边路易斯,莱秃还有超人养母都没图像,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我想没有一个导演能把这些人完全忽略掉去讲这两个人的故事吧&br&&br&说到底距离上映还有大半年的时间,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战斗的结局可能是&br&&img src=&/ea33f65a4bfbd5f2f4314d_b.jpg& data-rawwidth=&1700& data-rawheight=&13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0& data-original=&/ea33f65a4bfbd5f2f4314d_r.jpg&&可能是&br&&img src=&/c0a82b1d44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2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c0a82b1d44_r.jpg&&可能是&img src=&/66ca21fc78a5104eabba91_b.jpg& data-rawwidth=&592& data-rawheight=&4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2& data-original=&/66ca21fc78a5104eabba91_r.jpg&&当然,我个人觉得最有可能的是&br&&img src=&/bac039f107dcd4be0f9aeb_b.jpg& data-rawwidth=&471& data-rawheight=&6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1& data-original=&/bac039f107dcd4be0f9aeb_r.jpg&&嗯嗯,天下大同&br&&br&(截图截死我了,看客老爷喜欢的点个赞吧)&br&=====================更新=================================&br&&b&(应知友要求去贴吧看了梁进刚先生的分析,自叹弗如,此间差距不可以道里计。承蒙错爱,各位点赞的知友请权当一笑,此处谨附上梁先生的解析,侵删。)&/b&&br&&a href=&///?target=http%3A///p/%3Fpn%3D3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回复:【今日要闻】()关于《钢铁之躯》续集台前幕后、DC宇&i class=&icon-external&&&/i&&/a&
很明显DC家在诺兰之后几乎堵死了剧情下行的道路,但凡涉及老爷,就得往黑了整,不用说,蝙蝠侠和超人一起出,要想拍深度要么走探讨人性本善or本恶,这其实是一条比较安全的路,因为这并不需要DC两大明星刀刃相向,合力揍莱秃一顿就此问题进行深度对话,然后…
&p&一直想就《守望者》写点什么,所以不请自来。为了回答好这个问题,我打开存放在电脑里的导演剪辑版《守望者》,断断续续地看着,期望能寻找到一条线索,好让我把这个复杂的影片说清楚,同时回答提问者的问题。&/p&&br&&p&开宗明义,为什么《守望者》评价不如《蝙蝠侠》?我的答案很简单,《守望者》太复杂,要看懂它,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识和丰富的审美经验,《蝙蝠侠》则要简单得多,符合观众对一部英雄电影的审美预期,同时包括对所谓“深刻哲理”的预期。&/p&&br&&p&《守望者》有三个需要关注的:&/p&&p&1、冷战背景和对现实政治的影射&/p&&p&2、失败英雄群像的塑造(反英雄)&/p&&p&3、走向道德崩塌的世界&/p&&br&&p&一般通俗文艺作品的戏剧冲突往往来源于善与恶之间的对立,即使《蝙蝠侠》系列也是如此。在《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小丑和蝙蝠侠的斗争,引出了恶和善二元有时不可分割,并非对立的主题,但小丑所代表的“恶行”毕竟板上钉钉,只是在《蝙蝠侠》的世界里,恶从某种程度而言,是善的发动机。&/p&&p&善恶一体,善行因为罪恶而得到彰显。&/p&&br&&p&《蝙蝠侠黑暗骑士》中,两艘船谁会先爆炸的选择题,是整部电影世界观的一个寓言。最终,善良还是战胜了自私。导演大概期望告诉观众,在黑暗的境遇中,解救之道在于人心中的希望和善良。这一结果,对小丑造成了绝大的打击,使得小丑自成体系的黑暗世界观瞬间溃败。抛掉对“善恶”辩证的剖析,《蝙蝠侠黑暗骑士》仍然是一部满足了多数观众英雄解救世界的观影需求的影片,只是这种解救不同一般的爆米花电影,它经过了一个过程,让观众发现,英雄并非超凡脱俗,他也需要战胜自己黑暗的魔影,这魔影来自人类内心阴暗角落里泛起的种种欲念,懦弱、自私、胆怯…… &/p&&br&&p&在《守望者》这部电影里,善与恶几乎是无法分界的。&/p&&p&《守望者》的世界,笼罩于核武器的阴影中,随时会被毁灭。这些英雄们,他们的身份也颇为尴尬。他们的官方身份,有点像中国明朝的锦衣卫,在法律体系之外用非常规的暴力手段维护秩序,他们本身合法性也被公众质疑。他们深入地参与到现实政治中,甚至他们为走向独裁的尼克松为虎作伥。仅仅是笑匠就参与了谋杀肯尼迪、镇压人民暴动、杀害水门事件记者、越南战争这些政治事件;而曼哈顿博士在越南战争中杀人无算,眼睁睁看着笑匠杀戮孕妇,他本人也成为美国人对抗苏联的最重要的武器;追求绝对道德的罗夏也委身政府……每一个英雄都有各自的立场,有各自的追求,他们组成了一个英雄群像,但整体而言,他们只是工具,不管这个工具有多么超凡脱俗的能力。作为工具,他们的行为很难以传统的善恶标准来衡量,尽管他们中有些人始终保持着对善恶的个人判断,每个人都期望从这种判断中寻找到自己的存身之道并实现个人价值。&/p&&br&&p&充满讽刺意味的是,作为有效的暴力工具,游走在法律之外的守望者们,在尼克松实现独裁后,他们被一纸法律废黜了。他们成了多余的人,执法者沦为被监管的群体。&/p&&p&他们也是迷惘的受害者,如同迷途的羔羊。每一位英雄都要面对新的生活和新的问题。&/p&&br&&p&电影中,民众提出了由谁来监管守望者(&Who watches the watchmen?&)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对一种暴力机关合法性的质疑,更是一种嘲讽。沿着这个问题,可以接触到这部电影提出的一个深刻主题:人类到底有没有能力决定并看护好自己?&/p&&br&&p&今天,我们对冷战已很难感同身受了。很少人理解,上世纪时人对核武器的恐惧。美苏对抗的几十年,有几次世界就在核战争边缘。核武器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人类对战争的理解。为什么会军备竞赛?因为人们需要通过拥有强大的武力来帮助他们产生一种安全感,但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伴随着各种可能擦枪走火的摩擦事件,又使得人类进入一个空前缺乏安全感的历史时期。现代人安全感的缺失,和古人不同。古人的生活圈子很小,物质亦不丰富。短促的一生中,他们往往是在为最基本的生存权营营碌碌。现代社会,尤其是西方社会,人们物质丰富,就像我们在《守望者》电影中法老王旗下企业的产品广告中所看到的,那些健美的人体和豪华的生活环境,营造着一种乌托邦式的生活方式(和法老王相关的种种信息,都在暗示他除了是个同性恋之外,还可能是个种族主义者),对人们来说,这种优渥的生活似乎不再可望不可即。但这样的生活图景在美苏核战争的阴影下,宛如沙器,异常脆弱。&/p&&p&在《守望者》中,这种对核武器的恐惧感,本身也极具象征性。一方面是实质的战争威胁,人类文明可能顷刻间化为焦土;另一方面,这种恐惧感化为一种阴影,一种对当代社会制度和人性的极度怀疑。&/p&&br&&p&要理解《守望者》,必须理解所谓的核恐怖,曼哈顿博士的存在耐人寻味。史上著名的“曼哈顿计划” (Manhattan Project) ,是指美国陆军部于1942年6月开始实施的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的计划。曼哈顿博士额头上那个著名的原子LOGO,和曼哈顿这个名字,都预示着博士起曼哈顿这个名字并不是因为读起来好听。曼哈顿博士在影片中,是神一样的存在,而且在后期越来越失去人格,对人类世界逐渐丧失了兴趣。在美国人心中,他代表着一种宗教,一个庇护者,一种解决恐惧的方式——即以原子(科学)的力量,制造更大的暴力威慑力量,保持击垮对手的能力,以维持人们悬悬欲坠的安全感。历史上,冷战美苏军备竞赛的逻辑亦是如此。人们发自内心地相信、依赖也必须相信依赖武装和暴力,以换得和平。没有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核威慑的力量——因为谁贸然出手都会导致文明世界的毁灭,敌我双方玉石俱焚,没有胜利者。没人敢出手,但也无法保证对方不出手——曼哈顿正是这种逻辑下产生的神,科学、理性、客观。人们用一种更大的恐怖代替了先前的恐怖。可是,谁能够保证曼哈顿博士不会失控?这也是这部电影开始就提到的:最大的威胁就是曼哈顿博士本身。&/p&&br&&p&对人民来说,曼哈顿博士也好,其他守望者也好,政府也好,苏联也好……这些超出他们控制或理解的权利或者暴力,都有可能失控,都将化为人们内心的恐惧。恐惧就这样弥散在城市的街头巷角,映照在他们的内心,投射在每个守望者的脑海。&/p&&br&&p&让我们再次俯瞰《守望者》的世界,这个世界核战争一触即发,战争是那么实实在在的威胁,文明世界将在顷刻间化为焦土。这样的世界到处是适合阴谋和独裁生长的肥沃土壤,独裁的美国在这里生根发芽。尼克松通过越南战争炫耀了武力,获得了人民的拥戴,因为人民需要更强有力的政府保证他们行将丧失的安全感。但他们对独裁也充满愤怒和不信任,有的人走上街头反对尼克松的政府,因为独裁同样让他们失去安全感。第一代守望者们黯然谢幕,晚景凄凉,新一代的守望者们在度过了辉煌的职业生涯后,也陷入了困境。他们成为独裁者担忧的力量,所以他们被驱逐。曼哈顿被作为西方文明的保护神被政府监管且供奉着,其他人面临各自的困境,他们在这个充满迷惑和困惑的世界中,该追求什么?或者说,他们有什么价值?仅仅是被用完就扔弃的工具,然后像街边巷角那些孱弱的普通人,在缺乏安全感和信仰的时间河流中了此残生?&/p&&br&&p&这个时代,真的会存在英雄?&/p&&br&&p&让我们先来观察下《蝙蝠侠》。蝙蝠侠不是一般人,生于巨商富贾之家,表面上是风流倜傥的纨绔子弟,午夜,跨上战车,飞檐走壁,辗转腾挪,除暴安良。哥谭市罪恶横行,但罪恶来自于秩序的失控。蝙蝠侠是执法者的补充力量。即使他的能力和智慧多数时候超越了执法者,但他仍然是执法者的补充力量,他的终极目标是在哥谭市重建秩序。&/p&&p&蝙蝠侠的存在价值,基于对理想民主社会法制秩序的认同,他的存在在于维护这样的价值观。《蝙蝠侠》电影的故事,本质上就是这种秩序遭到挑战最后又重建的过程,伴随这一过程,蝙蝠侠也完成了出生、蜕变、质疑、救赎的成长过程。&/p&&br&&p&对于多数观众而言,蝙蝠侠这样的人生赢家,当然符合他们的观影预期。人们喜欢真正的除暴安良的英雄,他有着从一个凡人成长为英雄的戏剧化过程,这个过程也诱使观众在观看时投入情感。人们在观看蝙蝠侠的成长过程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这种代入感,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在那些经典的武侠小说中也能找到。父母身亡、巨富家族和高科技装备等等,无疑又增加了蝙蝠侠身上的戏剧性和传奇性。&/p&&br&&p&守望者们是一群什么样的超级英雄?他们行侠仗义?他们维护了道德和信仰?他们除暴安良?他们建立了合理合法的新秩序?&/p&&p&没有!&/p&&p&事实上,他们是“朝廷鹰犬”;事实上,法老王以一个可怕的计划杀害了数千万人,摧毁了数作城市;事实上,夜枭沦为小市民,罗夏流浪街头,笑匠死于非命,丝灵被政府“保护”,甚至连恋爱也成为了一项“维稳”任务……&/p&&p&这些所谓的超级英雄,所作所为,实在没有英雄风范。他们自己的世界,也充满着嫉妒、阴谋、强奸、失控的欲望……&/p&&br&&p&《守望者》的伟大之处,在于在分崩离析的社会大背景下,塑造了一群反英雄的超级英雄形象,他们中每一个人都拥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他们的所作所为,展示了对社会和人类命运深刻的质疑,展示了一种深深的孤独和绝望。&/p&&br&&br&&p&开始讨论守望者的每一位成员之前,先说几句闲话。我特别喜欢金庸小说,而在金庸的十几本武侠小说中,推《鹿鼎记》为巅峰之作。很多朋友说《鹿鼎记》是意淫一个流氓小瘪三的发达史,其他且不论,但韦小宝这一人物的出现,完全颠覆了武侠小说的固有套路。经典武侠小说中,一身绝世武功、相貌俊朗、身负复杂家世往往还有国仇家恨的主人公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妓女的儿子。这个家伙一没武功,二没相貌,家世可说下贱,更没有国仇家恨,但这么厚一套书,写的就是这个爱吹牛但又会做人的小流氓,出山、发迹、登龙最后隐退之路。金庸真的是写惯了“侠之大者”,想转转口味写写市井小人的发达史吗?不然。鹿,英雄逐鹿之鹿,讲的是天下;鼎,定鼎中原之鼎,也就是烹饪那头鹿的礼器,正是文治武功治天下的帝王术。所谓鹿鼎记,表面看记录的是小流氓的威水史,其实骨子里讲的还是中国人的政治生活,以及政治生活中折射出的种种人情世故,这些,就是中国人存在了千年之久的民族性格。&/p&&br&&p&《守望者》这部电影,有一点可以和《鹿鼎记》比拟。如前文所述,守望者的形象,颠覆了传统的蒙面英雄除暴安良法外执法的形象。导演(或者说原著作者)调动了各种手段,通过丰富的细节,塑造了他们。我们通过他们的悲欢离合、所思所想,能够理解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以及现象所折射出的人性。&/p&&br&&p&每一个人,都属于时代,是时代的一份子。哪怕他们各有各的神通,但仍然只能随着时代的洪流沉浮。就像电影中,曼哈顿博士指出的,一切都是命运,只能遵照,而不能反抗。&/p&&p&有一位朋友在叙述时代洪流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时,用了一个绝妙的比方:他说个体就像洪流中的鱼,可以在浪潮中翩翩起舞,但却依然只能随波逐流,不能自已。&/p&&br&&p&是什么组成了洪流?&/p&&p&其实正是每一个人,那些死去的人,活着的,以及即将出生的人。在《守望者》的故事中,这一片洪流人人有份,当然包括这些蒙面英雄。&/p&&br&&p&该怎么去理解这些弄潮儿?有这么几条线索:&/p&&ol&&li& 时间流逝,对老时光的怀念,传统侠义精神的挽歌;&/li&&li& 人生的荒谬性:恐惧和玩笑&/li&&li& 爱的奇迹:人的脆弱与伟大&/li&&/ol&&br&&p&和所有文学作品没有区别,爱、时光和人生意义总是逃不开的母题。在守望者的世界里,他们也逃不开这三个人生终极意义的拷问。在这三重枷锁的拷问下,每位守望者都展示了自身的独特性。甚至,不同的个性之间,充满着矛盾的戏剧性,我们或许可以把他们列成如下矛盾而又互补的队列:&/p&&ol&&li& 笑匠和法老王&/li&&li& 罗夏和夜枭2代&/li&&li& 丝灵二代和曼哈顿博士&/li&&/ol&&p&另有不得不提的夜枭一代和丝灵一代。&/p&&br&&br&&p&笑匠:&/p&&br&&p&笑匠的死,引出了这个故事。我没看过漫画原著,不知道导演在塑造笑匠这个人物时,是否完全忠于原著。在影片中,导演通过一场葬礼,由每位守望者(同事)回忆笑匠生前的片段,一下子让我们对这个人物有了个立体的认知,而且,也通过笑匠引出了其他守望者,展现了他们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推动了剧情发展,这种叙述方式效果精致而节制。&/p&&p&我们把笑匠出现的场景还原并分析,记住他的关键台词。&/p&&p&第一场:被杀。场景,在家,大量丝灵一代的老照片,还有他女儿——丝灵二代——和曼哈顿博士的合影,可是曼哈顿博士的那部分被撕了,这多少传递出他对女儿的爱以及和曼哈顿博士貌合神离的关系。笑匠的出场,伴随着开水壶尖锐的鸣哨声,让人感到焦躁不安。他在看新闻,但不断换台,直到乡愁广告才停下,这里是不是在表现他对现实政治的蔑视?而当他和刺客搏斗时,观众会看到他桌子上放着的色情杂志。在当笑匠发现自己这次难逃一死时,说了那句很重要的台词:这是笑话,都是笑话。妈妈,原谅我”。在他被摔出窗外前,我们看到他那个经典的沾血的笑脸徽章。&/p&&br&&p&第二场:“民兵”合影后,欲强暴丝灵一代。这段不像笑匠被杀那部分,充满各种叙事性的暗示,只是忠实的描述笑匠粗鲁、暴力但富有魅力的行事风格。而丝灵一代对笑匠的感情似乎很难用爱或不爱来形容。她对笑匠的反抗,看上去更像是一种受虐狂式的调情,这种弱者的反抗似乎激发了笑匠邪恶而暴力的本能,让他变得像他腰带扣上笑脸一样邪恶。很多年后,丝灵一代对他们的女儿回忆起往事时,说笑匠“亦正亦邪”。请注意,她的意思是,笑匠并不都是UNJUST,也有JUST的时候。而且笑匠总认为自己是能够笑到最后的人。&/p&&br&&p&第三场:越南战场。笑匠残忍的杀戮越南士兵。胜利后,在酒吧,笑匠感谢了曼哈顿博士,帮助美国打赢了战争。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笑匠是有立场的,起码他站在了美国这一边。这个爱国的立场,是不是给他在战场上的杀戮找到了一个理由?然后经历了一段耍无赖,这个恶棍开枪打死了可能怀着自己孩子的越南女人,并责怪是由于曼哈顿博士的冷漠才使得女人死去,他抱怨曼哈顿博士从不关心人类,让自己离人类越来越远。&/p&&br&&p&第四场:会议。这场戏,导演还草蛇灰线地交代了夜枭二代和丝灵二代以及曼哈顿博士的三角关系。但还是说回笑匠,这场戏里,他尽情地嘲弄法老王降低犯罪率的行动计划“全是屎”,他在会议中喝酒抽烟,显得漠不关心。当法老王说只要有正确的领导,守望者们就可以拯救世界时,笑匠和他产生了冲突。这是我将笑匠和法老王排列在一组的原因,笑匠不相信人类有救,他本质上是个悲观主义者,只有立场,没有信仰;法老王和他一样相信人类社会问题重重,人类堕落,但他认为通过超人的领导,人类可以获得拯救。这是笑匠和他的根本性冲突,笑匠认为人类生来自相残杀,核弹的出现,注定了人类灭亡的命运——人类自相残杀的天性最终会引爆核弹将这个世界化为焦土。&/p&&br&&p&第五场:镇压暴动。群众质疑守望者的合法性,笑匠和夜枭二代前来弹压。夜枭二代对着人群喋喋不休,笑匠却直接开打,他向人群射击橡皮子弹,驱散了混乱的人群。他对夜枭二代说国会正在通过法案,他们执法的日子屈指可数了。夜枭二代获悉守望者将会被宣布为非法时,引出了一个美国人最喜欢讨论的问题:人们的美国梦呢?美国梦是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在美国这片乐土上达成梦想,实现个人价值。夜枭二代抛弃了子承父业的人生轨迹,通过成为守望者,寻觅属于自己的美国梦。现在守望者要被解散了,他们的梦停止了。所以夜枭二代会问,这是怎么了,美国梦怎么了?笑匠在越南成为第51个州的涂鸦墙前回答,美国梦已经成真!&/p&&p&这真是绝妙的讽刺,在一片混乱和肮脏的街头,一位英雄的美国梦破碎了,一个帝国的美国梦通过暴力和独裁实现了。&/p&&br&&p&第六场:“死神”的回忆。笑匠喝醉了,在死神床前哭诉。这段对剧情推动很重要,提供了线索,也设置了悬念。同时,笑匠的自述对理解这个人物也很关键。笑匠的开场白就是著名的:这是个笑话,全都是麻痹的笑话。然后说,他本来以为自己了解世界,他也知道自己做过很多坏事,但那都是战争的缘故。但现在的事情他无法想象,无处可说的痛苦,让他只能找他的半生对手“死神“来哭诉。最后,再甩下了两条重要线索后,他又说了那句:妈妈,请原谅我。&/p&&br&&p&笑匠的几次出场,不但推动了情节,展现了自己,同时还带出了其他人物。他本身就是个复杂的个体。最浅层的个人性格特征是粗暴、好色、好酒、多欲而嗜杀。但嗜杀的背后,他到底在想些什么?为什么如此嗜杀?他又为什么会为了法老王的大计划而哭泣?&/p&&p&很多讨论《守望者》的朋友都说,笑匠是个明白人。确实,笑匠自述,他以为自己了解世界。他对世界的理解是,人类生来就互相杀戮,这个世界弱肉强食天经地义。所谓公平正义,不过是强者的游戏,就像他批评法老王惩治黑帮的计划不过是扮白人和印第安人打架的游戏,正义不过是暴力的美丽装饰而已。但这不表示笑匠心安理得。他虽然残暴,但本质却又多愁善感。他在极度失望时,会说“妈妈,请原谅我“,这是一句因为脆弱而渴望得到宽恕和慰藉的话语。他对丝灵和女儿的爱,对曼哈顿博士虚伪冷漠的厌恶,都显示出他除了杀戮之外,还有脆弱柔顺的一面。但在弱肉强食的现实世界中,他沉湎于暴力,因为他相信唯有暴力才能使他在这个恐怖的世界中笑到最后。所以,除了暴力,他没有信仰,他仅有的只是作为一个美国人和政府密探的立场。&/p&&p&当守望者被一纸法律抛弃后,笑匠沦为密探。被遗弃的感觉,让他变得更愤世嫉俗,同时因为没有信仰而倍感孤独,寻找不到出路。这些都可能刺激他更加倍的好斗嗜杀,在暴力中释放他的野性,让他从多愁善感的痛苦中解脱出来。&/p&&p&笑匠悲天但不悯人。他为自己的杀戮,寻找到了种种借口,譬如为了美国梦(讽刺的是,这个美国梦版本是将美国变成了一个独裁帝国),譬如曼哈顿博士的不作为。在枪杀怀孕的越南女人后,他轻易地将罪责推向曼哈顿博士。正如同他在向死神的哭诉时,将所有的罪行都推向了战争。这就是笑匠的逻辑:世界反正会因为人的天性而走向混乱,我无力也不愿意去改变它,只有随波逐流,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成为那个强者。但他始终没有办法摆脱内心的那一点多愁善感,这也正是丝灵一代说他亦正亦邪的原因。&/p&&p&正是因为还有那么一点悲天的情怀,当笑匠获知了法老王骇人的计划后,他的世界观彻底崩溃。或许他觉得自己已经足够罪恶,或许他也为了自己逃避罪恶的种种软弱而内疚不已;但当他发现法老王的计划后,他失去了判断力,他发现原来自己还是无力理解这个世界,人性阴暗迷宫的深邃远超他想象,他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洞悉人世。&/p&&p&当他和“死神”告别时,当他说出那句“妈妈,请原谅我”时,笑匠已经死了。&/p&&p&罗夏在祭奠笑匠时,引述的笑话,诗意地概括了笑匠悲凉的人生。观众一定不会忘记这个笑话。JOKE这个词,贯穿《守望者》始终。所谓“玩笑”,指向的是荒谬和无常。笑匠寻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但又无法超越情感和欲望的囚笼。他冷眼旁观,看到这个世界毫无拯救之道。笑匠就像一个刻薄的批判者。当他烧毁描绘法老王计划的地图时,他仍然相信人类的宿命将是灭亡,正因为此,他才玩世不恭,漠视身边的生命。&/p&&br&&p&这是一个迷惘而脆弱的男人,尽管他有着魁伟的外表,凶悍的个性,但他仍然迷失在人性的洪流中,找不到出路所在,拯救不了他那破碎的内心。&br&&/p&&p&荒谬,是笑匠眼里的世界,也是守望者们的关键词之一,或许还是最重要的那个。&/p&&br&&br&&br&&p&法老王奥兹曼迪亚斯&/p&&br&&p&奥兹曼迪亚斯&/p&&p&作者:雪莱&/p&&p&译文:杨绛&/p&&br&&p&我遇见一位来自古国的旅人&/p&&p&他说:有两条巨大的石腿&/p&&p&半掩于沙漠之间&/p&&p&近旁的沙土中,有一张破碎的石脸&/p&&p&抿着嘴,蹙着眉,面孔依旧威严&/p&&p&想那雕刻者,必定深谙其人情感&/p&&p&那神态还留在石头上&/p&&p&而私人已逝,化作尘烟&/p&&p&看那石座上刻着字句:&/p&&p&“我是万王之王,奥兹曼斯迪亚斯&/p&&p&功业盖物,强者折服”&/p&&p&此外,荡然无物&/p&&p&废墟四周,唯余黄沙莽莽&/p&&p&寂寞荒凉,伸展四方。&/p&&br&&p&第一场:杀害笑匠。&/p&&p&一身黑衣,戴着黑帽,法老王的初次出场,我们看不到他的脸。杀手身手矫健,拳拳到肉,动作确实够快。&/p&&p&这里要特别关注下,笑匠看的电视节目中,维特公司“乡愁”产品的广告吸引了他的目光。这则广告在这部电影中出现了几次。请注意广告的内容。很难判断是什么产品,出现的景象是古典风格的别墅、老式飞机、清澈的游泳池,健美的白人男女形象,配乐是《UNFORGETTABLE》。悠扬的旋律和电视屏幕里一尘不染的世界,和《守望者》灰色、阴暗充满罪恶的现实世界完全不同,而产品又被冠以“乡愁”之名。这则广告里干净、光明、俊男美女的世界,显然暗示了法老王内心中完美世界的样子,它深深地隐藏在法老王的心中。“乡愁”这个诗意的名字,暗示法老王对这理想世界的深深眷恋。在影片最后,重建纽约的那个拉近的长镜头里,天空上漂浮着的飞艇,艇身上仅仅是维特公司的LOGO,而没有“乡愁”的广告,暗示了法老王的计划奏效,世界走向新生,一切看似充满希望。&/p&&br&&p&这部电影,几乎每一个镜头、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并不像有些朋友说的,导演在冗长而无意义的镜头上浪费了大量时间。&/p&&br&&p&第二场:54号夜店门口,向世人公开自己身份的法老王和贾格尔等明星打招呼,这里暗示了法老王同性恋以及他已是公众偶像的身份。在普通人眼中,这个男人俊美、有钱、聪慧、充满魅力,几乎找不出缺点。&/p&&br&&p&第三场:维特公司总部,法老王接受采访。这里交代了法老王已经成为了世上最富有的人,还提到了法老王的产业中包括基因工程。&/p&&p&法老王提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即他和曼哈顿博士合作开发廉价可再生的能源。这次采访算是法老王在电影中的正式亮相,才一现身,他就亮出了鲜明的观点:战争源于恐惧,恐惧源于不能满足。如果能让资源用之不竭,人类就能达到和平。&/p&&p&整部电影的核心事件正是法老王以曼哈顿博士的名义,杀死1500万人,迫使美苏携手,摆脱核战争威胁的经过。但要达成真正永久的和平,法老王的根治方案就是解决能源危机。熟悉时政的人都知道,美国一打仗,就会被斥责为为了石油。人们习惯于把战争原因归结为人类对资源的掠夺性需求。&/p&&p&法老王真的寻找到了一种廉价可再生的能源,是不是就能根治人类无法被满足的恐惧感?&/p&&p&如果说笑匠是悲观犬儒,看不到希望,只想随着尘世人欲浮沉,那法老王就是一位哲人王。在笑匠眼里,人类的自相残杀源自于野蛮天性,是不可治愈的顽疾。这个世界在弱肉强食的法则下,所谓道德和正义,显得如此荒谬。随着核弹的出现,简直就是宣判了人类自身的死刑,人类迟早会因为互相残杀的天性而动用核武器,直至灭亡。法老王却试图寻找到人类恐惧的根本原因。只要找到病根,就能找到解救之道。他清晰地意识到人类的时间不多了,纵使在凡人眼中是神一般的曼哈顿博士,也无法解救人类,他不相信神,他相信通过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可以改变这个世界。&/p&&p&他要作一个王!&/p&&p&他和笑匠,到底谁更清醒?谁更疯狂?&/p&&br&&p&第四场:缅怀笑匠&/p&&p&在讨论笑匠的章节中,我们提过这段。这段戏,每一位守望者都参与其中,哪怕只言片语,都体现了他们各自鲜明的性格。&/p&&p&法老王在地图前,讲述他对付黑帮的计划。他那个认真劲头,暗示了他的领袖欲。当笑匠嘲讽行动的意义时,其实也是对所有“义行”意义的嘲讽,但法老王认为:我们还能做更多,我们可以拯救这个世界——前提是,必须在正确的领导下。&/p&&p&这是多么明确的政治主张,在法老王的眼里,平庸的人类是迷途的羔羊。&/p&&br&&p&第五场:维特公司,暗杀。&/p&&p&这一出戏,简直可以称为“法老王的野望”!在能源公司老板责问他推销免费能源,背后是不是有苏联撑腰时,法老王说出了他的雄心壮志。他要继承亚历山大大帝,让世界走向大同。他要征服的不仅是人,他要征服的甚至是人性。&/p&&p&正当能源公司的老板屈服时,杀手来了,法老王身手矫健,幸免于难。&/p&&p&当然,我们知道,其实这是一场事先安排好的谋杀,目标确实是他,但预设的结果,死人是杀手自己。&/p&&br&&p&第六场:维特公司,盗窃文件&/p&&p&这场戏,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法老王并没有出现,夜枭二代和罗夏在他的办公室,寻找到了他是幕后主使人的证据。&/p&&p&在法老王加密的电脑硬盘里,很多人都注意到了“男孩”这个文件夹。其实除了“男孩”,还有“亚历山大大帝”、“曼哈顿”、“维特科技”等,暗示了法老王的关注点(看这部电影是不是得有点侦探的素质?)。&/p&&p&“男孩”这个文件夹,明明白白地提醒观众,法老王其实是个同性恋,而且喜欢娈童。一个志在拯救世界的君王,是个性变态(娈童应该算是性变态了吧),一个道德存疑的人,承担净化社会,重建世界的重任,这样的拯救到底可靠吗?这样的道德疑点,使得法老王拯救人类的动机显得可疑——他究竟是出于同情和爱,还是仅仅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期望成为当代人类的君王?如果是后者,那这样的拯救,对人类的意义何在?既然有些人的生命可以被随意牺牲,成为和平的祭品,那谁能保证,人类在摆脱核威胁,迎来廉价能源时,新的恐惧不会随之诞生?&/p&&br&&p&第七场:南极基地,结局。&/p&&p&法老王的伟大计划,在这里公布并得到实施。&/p&&p&我们回顾一下他的计划,那是两个部分:杀害1500万人,陷害曼哈顿博士,让核战争停止,人类重归和平;世界重建,免费的可再生能源问世,世界告别战争。这个计划有两个破绽。&/p&&ol&&li&和平是暂时而且脆弱的。和平建立在一个谎言之上,曼哈顿博士,作为新的更大的恐惧,代替了美苏对峙的恐惧。核爆不再是阴影,而是现实。曼哈顿博士远去,但恐惧长存人类内心,这样的美丽新世界,依然充满了不安。法老王说过,战争源于恐惧,不能被满足的恐惧。恐惧只要还存在,战争就有可能回来。&/li&&li&维特公司作为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又掌握着免费能源,这个世界迎来了事实上的新君王——法老王。南极基地,法老王坐在电视墙前,俯瞰众生,犹如上帝怜悯自己的子民。但法老王是完美的君王吗?不是!他超级自恋,在整部电影中,他不停地在换着衣服;他的性取向不太正常,即使同性恋可以被接受,但娈童仍然是骇人听闻的性变态;他为了实施计划,不惜施以阴谋,还亲自上阵,杀人灭口。这样的一位君王,他究竟爱的是自己,爱他的宏图伟业,还是芸芸众生?&/li&&/ol&&p&法老王成为了人类的守望者、牧羊人。可是,谁来监督守望者?&/p&&br&&p&法老王在打伤丝灵二代时,对夜枭二代说:“醒醒吧,我的新世界不需要英雄主义。”法老王已经将自己视为新世界的缔造者,他的话,让人想起哲人王的国度驱逐诗人。&/p&&br&&p&夜枭二代对法老王说,这是真正的恶作剧。他们告别,将法老王留在打斗后的废墟中。他看来孤独而憔悴,或许在内心中算计着这场恶作剧的得与失。&/p&&p&恐惧源源不绝,孤独也是恐惧的一种。&/p&&br&&p&雪莱描写法老王的诗中写道:&/p&&p&“我是万王之王,奥兹曼斯迪亚斯&/p&&p&功业盖物,强者折服”&/p&&p&此外,荡然无物&/p&&p&废墟四周,唯余黄沙莽莽&/p&&p&寂寞荒凉,伸展四方。&/p&&br&&p&法老王在谋杀了1500万人后,换来了废墟,但拯救了人类。废墟可以重建,但人心难再修复。人们仍然心存恐惧,而法老王在重重杀孽中业已沉沦,在人性的废墟上,纵使功盖寰宇,除了孤独,还会有什么样的收获?&/p&&br&&p&所以,传道者说: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p&&br&&p&————————————————更新的分割线—————————————————————&/p&&p&夜枭&/p&&p&很多朋友说,扎克·施耐德只是忠实地反映了漫画原著,所以这部影片仍然是原著的作品。我没看过原著,一直想找,但找不到好的中文版本。所以我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完全来自电影。电影是动态视觉和听觉的组合,即使要将动画一帧帧还原,也极其不易。毕竟名著改编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守望者》电影虽然在关键情节的推动上有几处描述不清(有些是翻译的问题,有些确实是需要了解背景,否则看不懂),但导演确实花了大量篇幅塑造人物,令得人物形象鲜明;且充满细节的影像,营造出了一个充满恐惧和迷茫的世界,让观影者感同身受,这份功力也不容易。&/p&&p&举个例子,当夜枭二代和丝灵二代在飞船上偷情时(起码在罗夏眼里丝灵二代背叛了曼哈顿博士),配乐是LEONARD
COHEN的《哈利路亚》。我猜想原著应该不会在画格边上标注一句“此处响起《哈利路亚》的乐曲”吧。这段戏配上这首歌,那应该是导演在原著的基础上,参与了再创作,融入了自己对人物和剧情的理解,颇显匠心。&/p&&p&《哈利路亚》是一首描述《圣经》中大卫王偷情故事的歌曲。COHEN的这首歌歌词有好几个版本,电影因为长度关系,节选了两段歌词。1985年,原作者Cohen曾对《Hallelujah》作过解释:“Halleluja是一个希伯莱语词,意思是“赞美上帝”。这首歌是说还有其他很多种赞美存在。所有完美的残缺的赞美都有相同的价值。不是从教义上出发,而是从你内在的激情和感情出发,坚定生命中的信念。” &/p&&p&夜枭二代和丝灵二代终成好事,一方面值得赞颂;另一方面,这段情感多少有点偷情的意味,这首充满着描述偷情、性暗示还夹杂着对爱的赞颂的情歌,放在这里,多少也有点荒谬的嘲讽意味:这段水到渠成的情感,应该赞颂,但丝灵二代和曼哈顿博士还有情感纠葛——这段情感关系到人类命运。&/p&&p&如前文所言,《守望者》中没有纯粹的是非,人类的本性是模糊、冲动而情绪化的,在罗夏、笑匠的眼中,人性指向的是堕落;但在另一个角度看,这些冲动和情绪化,却也可能诞生爱情。&/p&&p&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放在后面继续探讨。&/p&&p&再来说说夜枭。&/p&&p&夜枭一代代表普通市民。作为一个普通人,他有着自己独特的标记——那副眼镜。在潮湿、幽暗和充满罪恶的城市里,罗夏批评夜枭二代躲藏在大众之后,这所谓的大众意味着犬儒、安于现状、得过且过、随波逐流的平庸,而这平庸的标志,就是在电影中,夜枭二代多次擦拭的眼镜。&/p&&p&眼镜对普通人身份的夜枭二代而言,是个很重要的道具,电影中,他起码擦拭了三次,另外,他和丝灵一代第一次不成功的性接触,导演也意味深长地用透过眼镜的镜头来表现。眼镜和他变身为超级英雄后的那副热成像眼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戴上眼罩穿上制服后,夜枭二代换了个人,虽然并不是那么热衷于暴力,但打架时下手也很狠辣,不再一副好好先生的样子。&/p&&p&夜枭二代并非一直这么自甘平庸。他出身于一个富裕家庭,父亲希望他子承父业,成为银行家。但他对飞鸟、航天飞机和神话更感兴趣,在一代夜枭榜样的鼓舞下,他接过了夜枭的接力棒。&/p&&p&在夜枭二代和笑匠弹压群众暴动的段落中,我们看到他们两人对于美国梦的探讨。夜枭二代曾经满怀梦想,他放弃了家庭给他划定的一条功成名就的坦途,戴上面具,穿上制服,惩恶扬善。但现实的结果是,他发现守望者逐渐沦为了尼克松走向独裁的工具。所谓的正义不见了,工具不再被需要,他们又面临着被一纸法案解除合法身份的局面。这些都让他深感迷惘,曾经激励他,鼓舞他选择一条不平凡道路的美国梦到底在哪里?&/p&&p&以下是维基词条对美国梦的解释:美国梦(American
Dream)源于&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8%258B%25B1%25E5%259B%25B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英国&i class=&icon-external&&&/i&&/a&对&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8C%%25BE%258E%25E5%25A4%25A7%25E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北美大陆&i class=&icon-external&&&/i&&/a&的&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6%25AE%%25B0%259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殖民&i class=&icon-external&&&/i&&/a&时期,发展于&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19%25E4%25B8%%25BA%25A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9世纪&i class=&icon-external&&&/i&&/a&,是一种相信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在美国获致更好生活的信仰,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富裕,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通常这代表了人们在经济上的成功或是企业家的精神。&/p&&p&美国梦的基础是公平和公正、美国梦的表现是充满朝气的乐观主义精神,是积极寻找解决困难途径的主动行为。让我们回顾守望者的起源。在电影开始,两代夜枭相聚,开着老车维修厂的(暗示着梅森的怀旧和过时)夜枭一代梅森,回顾了守望者的来历。时任警察的他,发现有些罪犯无法通过正常法律途径获得公正的审判,所以他用超出法律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守望者团队的组成,是出于大众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而作为一个类NGO(^_^)组织,这一团队的建立也源自一种信念,即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和对自身能力及自我道德约束的自信。起初,守望者及其前身,诞生于一个充满朝气的社会,诞生于对人类未来发展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对于个人,他们通过加入组织,维护社会秩序,惩恶扬善,维护公平正义,完成属于个人的美国梦。&/p&&p&充满美好憧憬的美国梦,从夜枭一代身上,传承至夜枭二代,所以夜枭二代会说,他第一次看到一代,就觉得他们在重要的地方很像。&/p&&p&斗转星移,随着核战阴影愈来愈浓,美国走向独裁。沦为工具的守望者,在夜枭二代看来,已经毫无意义。他选择带上眼镜,就像罗夏所言,他隐藏于大众之后。飞船覆盖着厚厚的灰尘,制服被高高悬起,武器也被随处乱放。乐观主义精神,被怀旧代替,曾经强烈的自信,被遗忘在小市民生活的阴暗角落,戴上软弱的眼镜面具,美国梦,终于梦醒。&/p&&p&夜枭一代,是画龙点睛般的人物。有人戏言,WATCHMEN应该被翻译成“手表侠”。戏言归戏言,但“时间”在这部电影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一方面,是“核战倒计时”的紧张感和末世感,通过报纸头版新闻、核战倒计时时钟、手表走时特写镜头予以体现;另一方面,英雄已老,时光易逝的怀旧氛围,也弥漫在影片阴暗的叙事镜头中。&/p&&p&最能够体现这种怀旧的,就是夜枭一代。&/p&&p&在终极剪辑版,描绘了夜枭一代死去的场景。那是电影中不多的对英雄主义悲情的礼赞。曾经威风八面,代表着正义的老英雄,被一帮小喽啰群殴,在屈辱中死去。甚至,嘲讽的是,砸死他的,还是铭记他功勋的奖杯。导演通过一组慢镜头和回忆的闪回表现夜枭一代的死去,配乐是《愤怒的公牛》里曾经用以凭吊英雄的《乡村骑士》。镜头和音乐,让死亡充满悲情。夜枭一代死去的那一刻,浪漫、乐观、充满正能量的英雄主义,随之作古。蓬勃朝气的美国梦,寿终正寝,连回忆都被死亡抹去。&/p&&p&夜枭一代是夜枭二代的镜像,是活在过往的英雄残影。&/p&&p&夜枭二代对丝灵二代的爱情,是一处重要情节。在法老王回忆笑匠的那场戏,导演通过几个镜头,表现出夜枭二代对丝灵二代的好感,同时丝灵二代当时&/p&&p&和曼哈顿博士眉目传情的情节。夜枭二代归隐后,仍然和丝灵二代保持着联系,但把感情压抑在内心。直到丝灵二代因为曼哈顿博士的冷落,深感寂寞时,他终于有了逆袭的机会。&/p&&p&在和丝灵二代的交谈中,他们都认为废除守望者的法令是好事情,让他们得以回到正常人的生活。这对男女代表的正是人类社会中的大多数。在美梦破碎后,多数人都会回到日常生活的轨迹,逐渐被人们遗忘,也逐渐遗忘他们的梦想。他们追求最安稳的生活,在家庭中完成生存和繁衍的程序。&/p&&p&充满讽刺的是,当丝灵二代主动推倒他时,他们第一次的性接触以失败告终。镜头透过夜枭二代的眼镜给出,背景声是苏联即将入侵阿富汗,也即是核战争一触即发的新闻报道,沙发上的夜枭二代无力占有爱情,充满了沮丧、内疚和不安。&/p&&p&从没有一部英雄电影,有一个性功能障碍的英雄。英雄可以失败,但英雄不能阳痿,因为失败可以是悲歌,而阳痿只是闹剧。&/p&&p&但夜枭二代毕竟在爱人前性功能障碍了。这是原著者和导演绝妙的安排。这一刻的性功能障碍,当然可以源于夜枭二代太过激动的情绪——好事来得太突然。但也是源于平庸的生活让他丧失了活力、朝气和勇气。平庸的生活对英雄而言,只是另一种恐惧,他害怕对原来梦想的坚持,害怕去质问自我存在的价值意义。这种害怕促使夜枭二代扔下英雄的梦想,逃避到大众中去。&/p&&p&夜枭二代在失败的性后,做了一个梦,梦中赤裸的他和丝灵二代,在干涸的大地上相拥而立。核弹划过天际,他们互相剥去皮肤,露出英雄的制服,然后在核弹冲击波中化为灰烬。这个梦很好的表现了夜枭二代内心的恐惧和迷惘,作为一个普通人,他的美国梦已经在现实的打击下破灭。他无力抵抗核战争的威胁。穿着他的制服,和爱人一起,体面地死去,对于曾经的英雄来说,或许是个更高贵的选择。&/p&&p&于是,从噩梦中醒来的他,站在制服前,选择重新穿上它,做回英雄。&/p&&p&他好像找回了自己。他们行侠仗义,COHEN的赞美诗响起,他和爱的人终于可以完美的融合一体。&/p&&p&影片最后,他和罗夏发现了法老王的阴谋,但已无力阻止。罗夏选择向世人说出真相,守卫自己的价值观,至死不渝;夜枭二代保持沉默。罗夏死去,情绪失控的他痛殴放弃抵抗的法老王,斥责他把人类过分理想化,并且用自己的超级恶作剧毁了人类。夜枭二代甚少表达对人类的看法,这句话表明他和罗夏、笑匠等人一样,对人类的理性殊少信任,法老王的解决方案并不能真正根治问题。但他寻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在他看来,既然如此,唯有保守秘密,才能把和平维持到谎言被揭穿的那一天。&/p&&p&罗夏两次说起,夜枭二代和他的不同。罗夏不妥协,但夜枭二代不坚持。夜枭二代的美国梦早已破灭,英雄的神话对他而言,意义不再。他可以坚持的东西不复存在,也就无所谓妥协与坚持了。他脱下制服,回到平安的生活。他不是不想主宰自己,但他无力主宰,能够保护他的,不是成为一个令人羡慕敬仰的英雄;而是一个普通的家庭。&/p&&br&&p&————————————————更新—————————————————————————&/p&&br&&p&罗夏&/p&&br&&br&&p&说点题外话。&/p&&p&前面写得挺宏大叙事的,字里行间经常出现人性啊、人类啊、道德啊、美国梦啊这类高大上的词。在我二十不到的时候,国内出现了一个叫王朔的作家。他的小说,专业消解崇高词汇,我很喜欢读,读他的书,结论就是:啥建设四化都是扯逼蛋,一场淋漓尽致的恋爱比这些重要得多。&/p&&p&掰掰手指,已经过去很多年,很多人连一场淋漓尽致的爱情都不信了,更遑论英雄主义、史诗这些高大上的词汇了。&/p&&p&所以,我写着写着也经常反思,到底有必要那么认真探讨一些所谓深刻的玩意吗?史诗靠谱吗?这种玩意在很多饱经世故的人眼里是不是特一文不值?&/p&&p&这些问题没有答案。其实,就是将写这样的文章当成消遣,当成一种乐趣。不是为了说教,没这个资格,也没这个兴致,更多的是一种分享。类似一个孩子,看到一片花园,心说这里怎么这么精彩,必须叫上小伙伴,一起来看看。&/p&&br&&p&这篇文字真够长的,事实上已经脱离了题主的原问题,完全是自抒胸臆。一个原因是确实有那么多话想说说,还有个原因是锻炼,我想看看自己能啰嗦多少玩意还不让人厌。有那么几位朋友时不时想起它来,催我更新一下,这种成就感蛮重要。&/p&&br&&p&说回史诗,《守望者》真的能够得上。它有一个巨宏大的主题——拯救人类,没有比这个主题更史诗了。它图景广阔、人物众多。上至庙堂、下至穷街陋巷;从总统、国务卿到地痞流氓,镜头所至,也算“描绘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画卷”。不过,这部史诗太灰暗,是部彻头彻尾难以见到希望的悲剧,还不是古希腊那种让人感受到“美被摧毁”的庄严悲剧,更多的是绝望,是荒诞,是缺乏意义且必然毁灭的生命的故事。&/p&&br&&p&这是一部黑暗的史诗。1500万人死得很窝囊。经典的史诗结构,1500万人深明大义,为了人类的光明未来,慷慨赴义,悲剧升华,人性的价值和意义凸显。或者哪怕他们死得莫名其妙,但大规模的死亡,衬出英雄拯救世界的正义性,也算死得其所。但《守望者》里1500万人命贱如蝼蚁,他们至死都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像大扫除清扫出的垃圾那样被丢弃。他们死于一个谎言,没有做好准备就被法老王献了祭。但这谎言又因为罗夏留给报社记者的日记,随时都有可能被揭穿。&/p&&p&这部影片,有多个串起故事的叙事线索。譬如报纸标题、《黑船传奇》、核弹倒计时、笑匠的葬礼,导演的叙事竭尽全力,通过隐喻、象征、顺叙、倒叙、插叙……丰富的叙事手段把这个故事讲得异常丰满,信息量巨大。而在这么众多的线索里,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罗夏的日记。&/p&&p&这本日记,即是叙事的推动者,又塑造了罗夏这个人物,最后还成为了关键道具,让人不得不赞导演和原著者的创造力。&/p&&p&罗夏,是《守望者》中人气最高的角色,无疑也是守望者中最显英雄本色的人物。和罗夏相比,法老王更像一个野心家,他疯狂的计划源自他的自恋、野心,和罗夏相比,法老王失之于真,无法让人喜欢;夜枭和丝灵平凡如同路人,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他们最好的庇护所,安于在谎言中生活,和罗夏相比,他们失之于诚,即对自我的真诚;曼哈顿博士,失之以德;笑匠呢?笑匠看透世界之荒谬本质,虽然一丝人性未泯,但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和罗夏相比,失之以行。&/p&&p&在这些人中,罗夏是最具有传统意义英雄神彩的角色。请从以下几点去深入考察他:&/p&&p&1、
传奇性&/p&&p&2、
记录恶之花的诗人&/p&&p&3、
勇气和希望,古典式的英雄悲剧&/p&&p&毋庸置疑,罗夏是一个传奇!他是守望者诸位英雄中,出身最底层的一位。他的母亲是妓女,估计他都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电影中,罗夏的母亲当着嫖客的面辱骂他,甚至说后悔生下他,这样的童年,造就了罗夏强硬、内向、暴力的个性。比他高半头的小痞子羞辱他,罗夏不会忍气吞声,而是将满腔愤怒化为战斗,一口咬掉了小痞子脸上的肉。&/p&&p&这个世界给了罗夏无数个堕落的理由,但他没有堕落。反而,罗夏成为了一名守望者,一个剪除恶势力的侠客。这一传奇的身份,再加上罗夏那副奇特的动态罗夏墨迹面罩,令得罗夏充满了神秘感。&/p&&p&随着情节发展,观众们跟着罗夏来到监狱,看到他有勇有谋地对付那些报复他的囚犯。那句:“不是我被和你们关押在一起,是你们被迫和我关押在一起”振聋发聩!&/p&&p&罗夏最后的死和那本日记的去向,是影片的关键情节,令得他成为这部影片中最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整个故事最重要的主角并不是法老王,而是罗夏。罗夏的出身、成长、死去,是一个曲折动人的传奇故事,这就已构成罗夏大受欢迎的重要原因。&/p&&p&罗夏并非一介莽夫,他的日记,写得如诗一般。罗夏是这个罪恶都市的见证人和记录者。他行走在穷街陋巷,受到妓女的挑逗和羞辱,他看着这个城市像一个满身疥疮的病人,用阴暗而冷峻的语言为它录下病历。&/p&&p&作为一个“诗人”,罗夏并非没有感情,甚至还颇为多愁善感。他的名字来自于罗夏墨迹心理测试,通过测试解读被测试人的人格特征。罗夏面罩上的墨迹,随着罗夏的情绪会不断变化,这一设置,暗示了罗夏有着丰富的情绪和情感,因为面罩上的墨迹不断在产生着变化。&/p&&p&笑匠死去,第一个前去侦查的是罗夏;而意识到同伴有危险时,罗夏第一时间去通知了夜枭二代。尽管他和夜枭二代价值观迥异,但因为曾并肩作战,罗夏和夜枭二代有着颇为深厚的友谊。而对笑匠的悼词,即那个关于伟大小丑的笑话,尤显罗夏情感的细腻、观察世相之深刻。他并非铁板一块只知暴力的道德原教旨主义者,他理解笑匠,甚至报以同情,他们的区别在于,面对人性的堕落,笑匠选择同流合污,而罗夏选择坚持自我。“正义自有其价值”,这是他对笑匠说的。正义在他看来,是绝对的,先验的存在。这是个太深刻的哲学话题,我无力解读,但面对电影中那个肮脏的充满暴力、恐惧,走向灭亡的人类世界,还有人如此信仰正义,并且以身殉道,这足以令他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孤胆英雄。&/p&&p&罗夏和心理医生的对话中,讲述了使他对罪犯心狠手辣好不留情的原因。那确实是个恐怖的故事,单身汉不但杀害一个女孩,还拿她喂了狗。如此罪恶,深深震撼了罗夏的内心,面对罪行,罗夏找不到其他办法。宽恕?不符合罗夏的个性,他只有操起刀,用自己的手段去维护他内心的正义。&/p&&p&这一事件让罗夏彻底变成所谓的反社会主义者,但所谓的反社会,是因为他看尽了这个社会的堕落。&/p&&p&当罗夏举着写着“末日将近”的木牌,在街头巷尾宛游走时,这一形象宛如先知。施洗者约翰在为人们施洗时,对人群大喊:末日近了,悔改吧。罗夏冷冷地提醒着人们,地狱正在眼前。&/p&&p&但无人理睬。&/p&&p&在黑夜,他作为惩罚罪犯的审判者出现。这时的他,已对罪犯毫不宽恕。前面说过,罗夏内心很“真”,“真”让他对善恶的判断反而更为简单,也更为绝对。他追求的是“报应”(字幕组给出的翻译是报答,但我觉得报应更接近愿意)。他在日记中自述:即使世纪末日到来,他也要惩罚那些罪犯,绝不妥协。&/p&&p&罗夏自己也承认,和他做朋友不容易,他不好相处。人际交往,一般是一个互相妥协的过程。妥协源于利益、礼仪或其他什么原因,但罗夏信奉的是绝对的善恶判断并且善恶应有所报应,这让他直截了当,毫无妥协之处。这样一位游走在城市边缘的英雄,注定是孤独的。&/p&&p&善恶之间到底有没有分界线?罗夏他有什么资格和能力能够代表至善去惩戒人类的罪恶?如果人类与生俱来的恶,不可克服的造就了诸多罪恶,那人类岂非并不值得挽救?为了追求最纯粹的善,罗夏宁可1500万人白白死去,也要将真相公之于众,真的合理?&/p&&p&这些问题没有答案。无法判断罗夏的坚持是正确还是错误。但罗夏的勇气让人深感震撼,这种勇气代表了高贵,代表着人性中一些积极的希望。&/p&&p&罗夏的死,是这部电影中最具震撼性的场景。墨迹,成为了罗夏的图腾。他死后,在雪地中留下的鲜血印记,正是一幅墨迹图形,触目惊心,加重了结局的悲剧性。罗夏是整个守望者中,唯一一个接近英雄的人,尽管他来自于黑暗,身上沾染着黑暗的气息,但他善良、坚持、充满勇气,这些特质愈鲜明,他的死就显得越触目惊心。罗夏死于对真实的坚持,死于对信念的坚守。他的这份坚持,令得需要谎言来维持的和平更显荒谬。&/p&&p&有朋友说,罗夏的死,更多是出于自己的选择。因为他面临着两难的困境:不说出去,违背他的道德观,他将不成其为罗夏,等于沦落为夜枭二代那样“软弱的地下室啜泣者”;说出去,1500万人白白死去,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上游艇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