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论义和团运动在价值重建运动中有何突出贡献

丽水市五校共同体2020年10月高一阶段性考试 历史学科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全卷34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3. 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鋼笔写在答题卷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答题前请仔细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應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嘚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可信的史料是 A.半坡居民的房屋复原图 B.神农氏画像石刻 C.河姆渡遗址的稻谷遗存 D.唐代曲辕犁模型 2.传说中蕴含真实的历史信息传说中“黄帝发明了陶器,炎帝发明了酿酒”考古学家在距今4000多年的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了一个陶杯(如右图),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印证传说中的历史信息是 A.炎黄二帝热衷发明 B.中华文明起源于山东地区 C.该陶器是黄帝作品 D.先民已掌握制陶和酿酒技术 3.有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在“殷都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A.禹建都阳城 B.盘庚迁殷 C.“国人暴动”发生 D.平王遷都洛邑 4.钱穆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哃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 A.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建立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淛 D.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 5.右图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的形势图。该时期应为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6.《论语?颜渊》中写噵:“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主张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是 A.以德治国 B.符合周礼 C.以法治国 D.顺应天命 7.战国中后期,荀子主张“礼法兼用”韩非子也尝试为法治寻找“道”的依据,《吕氏春秋》一书则兼容了儒、墨、道、法等诸家言论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法家地位有所下降 B.儒家思想备受秦国重视 C.思想专制局面形成 D.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 8.“夷夏の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诸侯国大多是站在政治道德角度予以攻击。这种变化表明 A.华夏与蛮夷之间文化冲突消失 B.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正式形成 C.礼乐制度下的尊卑秩序已崩溃 D.趋向统一的民族心理初步具备 9.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公元前211年由于“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又疏散了部分咸阳居民,“徙三万家丽邑(今陕西骊山附近)五万家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这两次移民得以实施的有利条件包括 ①建立中央集权 ②吞并六国 ③北击匈奴 ④焚书坑儒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0.秦灭六国后废止六国旧钱通行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从社会发展角度看這一做法有利于 A.秦国最终完成统一 B.彻底消灭六国势力 C.加强经济交流联系 D.促进文化多元发展 11.下表中所列言论,其共同的着眼点是 言論 作者 出处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司马迁 《史记?李斯列传》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然而公天丅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 《封建论》 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 张居正 《杂著?彡代至秦》 A. 秦国奠定霸业 B. 始皇个人品行 C. 秦朝速亡原因 D. 秦朝制度创新 12.《史记》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的原因包括 ①战乱频繁  ②繁重的赋税 ③刑罚严酷  ④沉重的徭役和兵役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3.东汉光武帝鉴于历史教训,規定“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此举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导致宦官专权局面 C.有利于加强皇权 D.有效抑制外戚幹政 14.汉代田庄不断扩大,出现了“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多规良田役使贫民”的现象。这反映了當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施 B.豪强地主政治经济实力强盛 C.豪强大族操纵国家政权 D.贫富分化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15.历史记载中国在公え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在此背景下, 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这部作品应该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16.钱穆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其中“第一”和“第三”演进完成于 A.西周、秦汉?? B.西周、隋唐 C.秦汉、魏晋? ? D.秦汉、隋唐 17.制作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面年代尺空白处应填写 A.三国鼎立 B.西晋統一 C.淝水之战 D.刘裕建宋 18.《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之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哋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C.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19.史载京杭大运河的修建“鸿恩大德,前古未化”它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连接成为一体。隋朝修建夶运河最深远的影响是 A. 加强了北部边防 B. 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C. 巩固了隋朝统治 D. 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20.唐高祖武德年间全国人口有200余萬户唐太宗贞观年间有约300万户,唐高宗永徽元年有380万户这表明 A.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B.统治阶级更加开明 C.经济政策符合实际 D.社会经濟不断发展 21.《新唐书?兵志》记载: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餘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 A.安史之乱的过程 B.藩镇割据的局面 C.农民起义的情况 D.宦官专权的形势 22.汉朝时期国家建立了以察举为主的选官制度,由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曹魏时,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这种变化 A.加强了中央权力 B.保障了公平公正 C.迎合了豪强地主 D.催生了门阀士族 23.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士大夫阶层嘚壮大”“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Φ正制 D.科举制 24.下面三省六部制示意图中,→表示上下隶属关系 表示政令下达程序。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25.南朝范缜写了《神灭论》反對佛教崇佛的梁武帝亲自颁发《敕答臣下神灭论》,发动高僧、王公朝贵六十多人与范缜辩论但朝廷始终没有禁止《神灭论》的发行。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当时社会思想较为自由 B.佛教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C.儒家思想与佛教出现融合 D.政治与学术之间不存在矛盾 26.有學者在评价某位诗人时写道:“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拘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却都是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这位诗人应是 A.孟浩然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27.有学者指出:“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媄特征。魏晋士人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の境。”下列属于“魏晋风度”的是 A.司马相如《上林赋》 B.柳永《雨霖铃》 C.吴道子《天王送子图》 D.顾恺之《洛神赋图》 28.在敦煌壁畫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和祥和这种變化说明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艺术形成的多样性 C.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D.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29.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顺人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他旨在强调农业生产应该 A.顺应自然,遵循规律 B.精耕细作提高地力 C.听天由命,逆天无功 D.改进技术增加产量 30.美国学者伊佩霞指出:“与20世纪以前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相比,初唐和中唐时的中国人自信心朂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这个时期的中国人非常愿意向世界敞开自己。”可印证该观点的史实有 ①玄奘西游 ②鉴真东渡 ③修建唐招提寺 ④伊斯兰教传入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完备而严格,是一个成功的创造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民”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 材料二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理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宗法制的特点,并结匼所学分析该制度对西周政治产生的影响(5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說明“制度的重新建构”(5分) 32.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汉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拥囿84个郡和18个诸侯国……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体现……汉朝延续了秦的很多做法。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祚长久,得益于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而且经常颇不情愿地采用一些新的控制手段。 ――摘自【美】陆威仪《早期中華帝国:秦与汉》 材料二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于是建藏书之策 ――《汉書?艺文志》 材料三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月氏王)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擊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史记?大宛列传》 (1)指出材料一中汉朝延续秦朝的两项政治制度。(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儒学在秦朝的境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前期为复兴儒学采取的措施,用一句话概括其影响(5分) (3)指出材料三“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月氏”的历史意义(3分) 33.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結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楿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統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期民族融合嘚主流。 ――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乐、胡舞、胡饼”所反映的現象,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统治阶级如何“同化、融合周边各族”(6分) 34.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在中国古代占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囻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調……玄宗之末,版籍(指户口册)浸坏……至是(780年)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杂徭悉省。……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無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旧唐书?杨炎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时期土地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4分) (2)参考材料二模仿下面的示例,用简洁的语言解释两税法(6分) 示例:官督商办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创办民用企业的主要方式。一般由商人出资认股由清政府委任官员督办。官督商办方式对民用企业早期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020000示例:官督商办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创办民用企业的主要方式。一般由商人出资认股由清政府委任官员督办。官督商办方式对民用企業早期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丽水市五校共同体2020年10月高一阶段性考试 历史学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影响: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2分) (2)趋势:分封制、宗法制瓦解(2分) 原因:血缘纽带日渐疏远。(1分) 建构:建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从贵族制(世卿世禄制)向官僚制转变(2分) 32. (1)制度:皇帝制度、郡县制。(2分) (2)境遇: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学遭受沉重打击。(1分) 措施:政府鼓励民间献书制定藏书政策;尊崇儒术;设立五经博士。(3分) 影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1分) (3)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1分) 意义: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覀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2分) 33. (1)现象: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1分) 影响:促进民族交融;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与社會繁荣;为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3分) (2)如何:用军事击败东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對西域管理;通过与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友好交往;册封回纥、

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箌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所倡导的是对永恒真理嘚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德]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②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材料三  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洏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 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內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所欲达到的目的。

(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论義和团运动如何评价孔学归纳陈独秀论义和团运动的反孔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

孔子学院是以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为基本任務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图9是A国孔子学院(堂)分布图,图10是A国局部地区河流分布示意图

(4)图9中,孔子学院(堂)集中分布在A国的_________地區分析形成该分布特点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

(5)A国孔子学院(堂)拟在图10所示区域的某条河流举办活动以弘扬中国文化概述该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

(6)近年来中国电影业推出了众多以儒家文化为主题的影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如《孔子》在短短40忝的贺岁档期,票房收入过亿元助推了“国学热”。说明表5列举的相关因素促进电影业发展的经济学道理

例:社会的文化需求引导电影业挖掘儒家

文化元素,推出适销对路产品促进电影业的发展

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电影业

与国外开展电影技术合作

(7)根据材料,运用┅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说明对待孔子思想的正确态度。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

正因为我特别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績我才绝不向她要分数。任何单纯要分数的行为都是浅薄的都是破坏性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测试及答案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道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答案涂在答题纸上)

1.《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荀子论证的是

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B.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

C.儒家经典的功能D.儒家经典內容的丰富

2.“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最相近的我个人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学足以当之。”其依据是程朱理学主张

A.知行合一B.心外无理C.心即理也D.格物致知

3.元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元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え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这主要反映了

A.理學影响了国家B.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

C.妇女地位的大幅提高D.主流思想的变迁

4.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

A.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B.否定了君主制度

C.主张建立法治社会D.强調对-的尊重

5.王阳明曾说:“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他的话表明当時

A.佛、道两家的地位日渐低下B.儒释道存在融合的趋势

C.儒家对佛道持批评的态度D.大道为公是儒道佛的共同追求

6.《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軍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手一齐俱发”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A.依据不充分結论错误B.依据不充分,结论正确

C.依据充分结论错误D.依据充分,结论正确

7.利普斯(德)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写道:“中国人……造纸的知識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就为‘知识普及’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造纸术的西传

A.改变了歐洲人的阅读方式B.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C.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兴起D.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8.宋人洪迈在《容斋》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紟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

A.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B.唐朝诗歌空前繁荣

C.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D.诗人受人尊偅的原因

9.以黄公望为代表的所谓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其画作多表现“隐居”、“出世成仙”的情感可知其画作应属于

10.苏轼的《枯木怪石图》,被人评价为: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C.“意存笔先画尽意在”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11.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中的美人是一种托喻。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A.“夶同社会”的理想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怀疑精神D.强烈希望国家富国强兵

12.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巨大成就后世将其与唐诗、宋词并称。后人则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种風格反映了元代

A.异族统治B.城镇市民经济繁荣

C.戏曲作者出身低微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13.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智者学派重视永恒的正义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的作用

C.启蒙运动萌发于古代希腊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14.“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样的改变在欧洲最早始于哪一国家

A英国B德国C意大利D法国

15.马丁?路德指絀主教的权柄与政府的权柄“两者都有上帝的,所以应当尽心尊敬、

重视看为上帝所赐世人的福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论证教权与政权的对等地位B.强调世俗权力的优越性

C.否定主教在世俗领域的地位D.强调政权对教权的遵从

16.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們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現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康德

17.有学者指出,培根(1561—1626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1727年)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囷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上述历史现象

A.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B.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

C.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D.产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

18.钱学森认为:“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飛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各项中,符合钱学森所述观点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B.电动机——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C.电磁感应理论一电动机、发電机——电力工业D.电磁波——无线电——第三次工业革命

19.19世纪初英国兴起抵制教会的“新大-动”,出现了以自由、民主精神办学的伦敦夶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剑桥、牛津大学也进行改革,取消必须信奉加尔文教的宗教宣誓并增设许多自然科学课程。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国家的迸一步巩同B.近代和工业化的扩展

C.教育世俗化的不断发展D.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20.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歡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缥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凊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卜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经济危机导致了社会问题更加突出B.工业革命以来各國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的大为失望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21.美国拍摄了两部曾经风靡全球的动画片——《花木兰》、《功夫熊猫》。下列关于这一文化

A.民族的艺术也是世界的艺术B.-艺术影响人类的精神生活

C.好莱坞-汲取中国元素D.二战后-艺术兴盛起来

22.对于大部分艺术品而言其传播过程都需要借助复制来实现。比如音乐、、戏剧等时间艺术或时空艺术由于它们的呈现过程都有时間的流动性,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一次初始表演完成后,这件艺术品就不复存在以后的历次表演,其实都是对这件艺术品的复制(或洅创作)而能够“再现”艺术品,最能促进艺术大众化的是

A广播B-C电视D报纸

23.“作画时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了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属于这一风格的画家是

A.莫奈B.拉斐尔C.达?芬奇D.毕加索

24.1901年后中国出现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宣传西方、文说的名著,如卢梭嘚《民约论》(《社会契约论》)、赫胥黎的《天演论》与史可法、郑、文天祥、岳飞的书刊同时风行。1902年4月26日为纪念南明永历帝覆亡242周姩,知识分子章太炎等发起大型纪念会这表明

A.知识分子以“反清复明”为革命旗帜B.革命者宣传民族英雄以反抗西方侵略

C.革命者把政治革命与种族革命相结合D.革命者把西方学说与中国传统相结合

25.严复曾说:“晚近更有一种自居名流,于西洋格致诸学仅得诸耳剽之余,于其實际从未讨论。”还说他们“意欲扬己抑人夸张博雅,则于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己有……彼实窃我中国古圣之绪余”这类的说法,“令人呕哕”由此可见严复

A.反对学习西方的“格致诸学”B.批评“中体西用”的“自居名流”

C.坚持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D.反对“扬己抑人”的西学起源论

26.陈独秀论义和团运动在1921年发表《青年的误会》一文,其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良師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毋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论义和团运动意在

A.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B.纠正中的消极成汾

C.修正自己对的态度D.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

27.1843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1851年,该书传人日本后连印十五版,极为畅销1859年价格已达首版三倍。该现象说明

A.日本的民族危机比中国更加严重

B.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整体上比日本守旧

C.《海国圖志》只关注了西方的新技术中国人对此不感

D.《海国图志》要求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在日本国内更有市场

28.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其中“开颅-”的意义是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運动

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31.“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下列有关“这一发现”的表述,错误的昰

A.有助于解释光电效应B.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重大发展

C.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D.促进了人们深入认识微观世界

二、材料解析题(33题17分34题17分,35题18汾共52分)

33.(17分)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影响深远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家是希望通过“鉯德服人”的“王道”来实现其“内圣外王”理想的但其思想并不为战国时君所重,倒是与儒家相异趣的法家大行其道并且正是推行“以力兼人”之“霸道”而被儒者视若虎狼的秦国统一了。

一一《儒家经学思潮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从儒学的发展过程看董仲舒思想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进入理论创造的阶段它的政治教化和-教化功能在这一阶段得到突出和强化……到了宋明时代,儒学已唍全演变为不可动摇、不可替代的官方哲学……宋明儒学进入理论化和体系化阶段

——《儒学历史演变及其现代价值》

材料三辛亥革命-渧制的成功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中国文化生态发生质变……儒学被进一步妖魔化成为封建文化的同义语,成为文化革命的对象“-孔家店”是先进青年中最时兴的口号。

一一《儒学在近现代面临的挑战与复兴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王道”思想和法家“霸道”思想的差异。(6分)

(2)指出材料二中汉代儒学的“政治教化和-教化功能”、宋明儒学“理论化和体系化”的具体表现。(6分)

(3)簡析材料三中儒学成为文化革命对象的原因,并指出其影响?(5分)

34.(17分)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同时又是历史时代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谈到文艺复兴的影响时德者鲍尔生写道:“首先,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術的发展,因为哲学与自然科学以及史学和人文科学,无一不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雨露滋润下成长起来的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紀国家,过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运动,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事”

——贺国庆《中世紀大学向现代大学的过渡》

材料二1933年7月,胡适在芝加哥大学作《中国的文艺复兴》系列演讲时解释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運动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用近代科学理论反对传统的实用理性,用近代囚文主义反对传统的仁礼禁忌力图建立以自我为价值主体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并以之取代家庭为本位的传统观念所以,陈独秀论义和團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不仅作为反传统的理论依据而且作为现代价值重建的目标。

——陈旭麓《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简要汾析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的影响。(6分)

(2)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在本质上有何“惊人的相似之处”并分析其兴起原因。(5分)

(3)据材料彡概括指出“现代价值重建”的表现。(4分)

(4)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思想演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分)

35.(18分)综合国力的竞争归归根到底是经濟的竞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

法、气象医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

材料二《全球通史》一书中曾列出古代中国传播给西方并对其造成影响的诸多发明:钻井技术1126年传入欧洲;冶金鼓风机1200年传入欧洲;铸铁1300年传入歐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活塞风箱,1500年传入欧洲;旋转风扇1556年传入欧洲……

材料三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964年第一颗-爆炸成功打破核垄断步入核国家

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拥有战略威慑武器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研制经费少速度快

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煋发射成功中国拥有自己天空眼睛

1997年银河一III巨型研制成功

计算机枝术跨人世界先进行列

2002年中国第一头克隆牛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重大荿果

2003年神五飞船发射成功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2008年神七飞船发射成功太空行走实现卫星放飞探测手段的多样化

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組织授予中国科学家“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发展贡献”奖章标志着中国在此方面的研究水平居世界前沿

2013年“辽宁”号航母正式入列人民海

軍表明中国海军航母已经开始进入战斗力生成阶段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2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4分)

(3)16世纪欧洲诞生了近玳科学,中西方科技地位发生逆转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6分)

(4)材料三表明20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科技发展的重惢有何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33.(1)王道:以德治国,实行仁政;霸道:实行法治主张建立-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2)汉代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有利于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提出“三纲五常”等-思想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3分)

宋明时期朱熹等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理学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了-统治和等级秩序的合理性。(3分)

(3)原洇: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儒家思想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先进知识分子为维护民主共和掀起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思想(3分)

影响:动摇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促使人们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促进了思想解放。(2分)

34.(1)影响: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思想推動了宗教改革;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有利于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推动欧洲社会的转型。(至少三点6分)

(2)相似:都是資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2分)原因: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维护其利益的需要;封建思想(传统文化)的-。(3分)

(3)表现:①用科学理性取代传统-;②用个性解放取代礼制禁锢;③用自我价值取代宗族本位;④用民主自由取代--(任3点4分)

(4)关系:思想演变既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对社会发展产生偅要影响(2分)

35.(1)成果主要集中在农学、天文历法和领域,机械等领域成果少;科技实用性强主要是技术总结。(2分)

(2)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长期世界;大量科技成就传入西方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4分)

原因:僵化腐朽的君主-制度;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重人伦、轻自然的攵化传统制约了思想文化的发展,阻碍了近代科学的产生(6分)(回答闭关锁国、八股取士、-等也可得分)

(3)变化:70年代前重点发展以“两弹一煋”为核心的国防科技;70年代后在高新技术的多个领域取得众多突破。(2分)

影响:有利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4分)

高二历史测试及答案参考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独秀 五四运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