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防止亚洲季风气候候带来的影响,应采取哪些措施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限制普通会员25份/天,赞助会员50份/天。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您。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超值!),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第三节 印度(第一课时)课标内容 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用实例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课标分解 【教学设计一】目标与策略 重点与难点 重点:印度水旱灾害、印度人口特点及其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难点:分析造成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一:视频导入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印度旅游》,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问题引领:1.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吗?2.说说你对印度有哪些了解。设计意图:通过优美的画面,学生对印度有一个初步印象,为下一步学习奠定一定基础,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学环节二:图释导学学习过程:学生通过描图、读图、绘图、析图,能简单绘制出印度的轮廓、地形区示意图,归纳印度的位置和地形特征。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绘制简图、读图分析,能准确地找到地理事物的位置,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进行简单的判断和分析。学生活动一:1.描图析图:描绘印度轮廓,读图回答印度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邻国位置。2.歌谣学地理:指图反馈歌谣内容――“喜山印洋间,北回北部穿。陆上六邻国,巴中尼不孟缅。”教学评价:准确的定位是学习一个区域的基础和前提,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歌谣准确定位,在定位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学生活动二:1.绘制简图:请把印度轮廓示意图绘制在作图区,并在图中标注出喜马拉雅山、印度洋和北回归线。2.读图填图:读图找出印度的主要地形区,尝试在简图中标注出三大地形区。教学评价:注意观察学生在绘制简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绘制简图是否标准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的定位方法。教学环节三:合作交流学生活动一:学习过程:学生通过读图、析图,小组合作交流完成相关问题,归纳人口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多带来的压力。设计意图:通过对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分析,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问题引领:1.2011年印度人口已经超过了多少亿?2.从1993年到2003年间,印度人口大约增长了多少亿?3.从1950年开始,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图中提取数据的分析,诊断学生读图提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学生活动二:读漫画,回答有关“人口”的问题。问题引领:1.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2.按照现在人口增长速度,印度大约在哪一年超过中国?你如何看待这一数字?教学评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印度人口问题的认识可能比较片面,教师应注意及时加以引导。学生活动三:小组探究1.运用资料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2.为什么印度政府实施控制生育计划,但是人口的增长速度却没有像中国一样降下来?教学评价:教师注意观察小组合作中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思考印度人口政策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何不同,综合评价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学习能力。 印度部分资源、产品总量和人均占有量(1998年)项目耕地/公顷水资源/立方米粮食/千克钢/千克总量1.6亿21019亿2236亿136亿人均占有量0.712167231[来源:学,科,网Z,X,X,K]14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70%22%67%11%教学环节四:实验探究学习过程:通过读图分析和实验探究,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并归纳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设计意图:课堂学习中发现学生对于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不易理解,很多同学将印度雨季与水灾混为一谈,这里通过实验操作的方法,让学生尝试理解感悟,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学生活动一:展示图片“亚洲气候类型”和“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问题引领:1.印度属于什么气候?2.热带季风气候有什么特点?教学评价:通过问题引领和读图分析,了解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的差异。学生活动二:读“热带季风示意图”,思考西南季风对雨季的影响。热带季风为主的气候风向特点1月从陆地到海洋―东北风干热―降水少―旱季7月从海洋到陆地―西南风湿热―降水多―雨季问题引领:1.哪一幅图印度降水比较丰沛?此时盛行风向是什么?有何影响?2.印度旱季盛行什么风向?有何影响?3.强弱不同的西南季风对印度分别产生什么影响?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分析、解答问题时能否形成有效的解题思路。学生活动三:实验演示――学生提示一年中的各个月份,教师演示降水的不同情况。步骤一:正常年份――教师在学生提示6、7、8、9月时,演示把水慢慢洒进烧杯,其他月份撤离。步骤二:旱灾之年――教师在学生提示7、8月时,演示把水洒进烧杯,其他月份撤离。步骤三:水灾之年――教师在学生提示4、5、6、7、8、9、10月时,演示把水洒进烧杯,其他月份撤离。问题引领:1.观察三次演示的降水情况(时间长短、水量大小)有何不同?2.后两种演示会造成什么灾害?可采取什么措施?填写西南季风进退时间、风力与水旱灾害关系表。水灾旱灾西南季风的变化来得________,退得________,风力________来得________,退得________,风力________3.试分析2010年我国西南地区出现百年不遇旱灾的原因。教学评价: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归纳不同年份的降水差异,加深旱涝灾害的理解和认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教学环节五:拓展延伸问题引领: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服饰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请分析印度的特色服装――纱丽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纱丽――印度妇女传统服装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服饰与自然环境关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评价:通过学生针对问题的分析过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水平。教学与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通过情景导入、图释导学、合作交流、实验探究等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读图绘图、分析归纳、交流表达等能力,并且将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便于及时诊断和修正教学行为,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课堂学习评价一、慧眼识图1.四图中哪个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读“南亚地区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完成第2~4题。2.甲所在大洋名称是( )。A.北冰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大西洋3.图中________信息说明了南亚地区热量________( )。A.地形、经度 丰富 B.纬度、河流 匮乏C.农作物、纬度 丰富 D.农作物、降水量 丰富4.图中四个城市中,最可能成为棉纺工业中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二、图说地理5.读“印度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A________山脉,B________平原,C________高原。(2)写图中序号所代表的海、湾或洋:①__________海,②__________湾,③__________洋。(3)④城市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该地的雨季为________~__________月,旱季为__________月至__________月。(4)印度与我国相比,在人口方面共同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在农业生产方面共同面临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答案:一、1.B 2.B 3.C 4.C二、5.(1)喜马拉雅 恒河 德干 (2)阿拉伯 孟加拉 印度 (3)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炎热,分旱、雨两季 6 9 10 次年5 (4)人口大国 旱涝灾害【教学设计二】目标与策略 重点与难点 重点:印度的自然环境基本特点;现代印度发展的两大“瓶颈”――人口问题和水旱灾害频繁。难点:理解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过程与方法 【情境导入新课】印度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它的民族服装――纱丽。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件从印度买来的纱丽请大家亲眼看看。(展开实物纱丽)离得近的同学可以摸一摸。追问:同学,请你给大家说说这纱丽摸着是什么感觉?这么薄的纱丽印度妇女天天穿着不冷吗?你知道为什么吗?第一板块:寻找古代印度文明之美1.浅读“印度在世界的位置图”“印度地形图”,认识印度的自然条件。完成学案“优越的自然条件”部分内容。2.深读“印度在世界的位置图”“印度地形图”,将其与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建立联系,提炼印度古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揭示印度文明之美的地理成因,印证自然条件对人文环境的影响。完成学案“世界文明古国的物质基础”部分内容。学以致用【材料】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形成的自然条件:适宜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耕地。【讨论】结合材料分析印度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它成为世界文明古国。寻找古代印度文明之美第二板块:探索现代印度发展之忧忧患之一――人口众多(以活动促学习):通过读漫画、分析数据、辨析真假等活动方式,认识印度作为人口大国的忧患。让学生认识到庞大的人口数量大大削弱了印度的发展实力,是印度实现大国梦想的最大忧患。1.【读漫画,答问题】:印度是世界__________人口大国,人口数量仅次于__________。印度人口增长速度__________,预计到__________年将会超过中国。2.【析数据,谈感受】: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数据分析人口严峻形势。印度人口的增长读数据谈感受:印度人口过多给资源、经济发展带来沉重压力。总量多人均少耕地资源第3位第126位粮食(水稻、小麦)第3位第131位钢第5位第149位2009年国民生产总值第11位第144位印度在世界的位次3.【辨真假,知忧患】:众多的人口还给印度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下面老师给同学们展示四种现象,请大家大胆推断一下,是真是假。忧患之二――水旱灾害频繁1.【以果探因】:先呈现印度粮食生产的不稳定性,吃饭问题一直是印度大问题的现象,再探究除人口因素以外,影响印度发展的第二个因素――水旱灾害以及给印度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带来的困扰。力求营造“用中学”的地理氛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认识印度的气候――西南季风的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等一系列问题。借用学案作为学习指导。亚洲气候类型图 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来源:学。科。网]印度雨季的降水从哪里来?连连看。2.【资治通鉴】:根据以往的了解和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不能说说我们中国和印度在国情方面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印度是我国重要邻邦,国情多有相似,同为大国,其发展道路上同样面对着类似的困扰。印度的问题、印度的发展都会为中国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素材,这也是教材选择讲述印度的意义。[来源:Zxxk.Com]【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寻找古代印度文明之美,探索现代印度发展之忧,渐渐揭开了这个神秘国度的面纱,看到了一个自豪、骄傲、忧虑、无奈的印度。她自豪,因为她曾是孕育古代文明的摇篮;她骄傲,因为她是充满活力的金砖大国;她忧虑,因为她已是世界人口大国;她无奈,因为她是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这,或许就是既古老又年轻的印度带给人们的最直接的震撼!教学与反思 新课改的实施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效益,努力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即是我们落实新课改上的积极探索。准确定位教师角色,依据课标,立足学情,优化教学资源,设计符合区域地理学习逻辑主线的教学结构,才能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率。本节课为了明晰教学思路,突出教学重难点,将第一课时重组为“寻找古代印度文明之美”“探索现代印度发展之忧”两大板块。第一板块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提炼印度作为文明古国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明确文明之美背后的物质基础。第二板块重在立足印度当今的发展,探索其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困扰,明确人口问题、水旱灾害频繁是印度发展中的两大“瓶颈”。力求营造“用中学”的地理氛围。[来源:学科网ZXXK]殊途同归,无论构建课堂的方式如何变化,对于区域地理部分的教学,我们都应立足区域发展,引导学生以空间定位为基础,运用好综合分析、比较的方法,逐渐培养从地理视角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以期实现“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理想课堂。【学案】第三节 印度第一板块:寻找古代印度文明之美(一)优越的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读印度地形图,请描出北回归线。北回归线穿过印度中偏北部,印度地跨__________(热量带)和__________(热量带)。(2)海陆位置:读印度在世界的位置图,结合印度地形图,填写出印度北邻__________大陆,南邻__________洋,西邻__________海,东邻__________湾。(3)邻国:读教材图7.34,找出印度主要的邻国,印度面积最大的邻国是__________,它在印度__________方向。2.地形:请在印度地形图中填出主要地形区的名字。3.河流:__________河冲积形成了印度最大的平原,发源于__________山,注入__________湾。(二)世界文明古国的物质基础材料: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形成的自然条件:适宜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讨论】:请根据材料,分析印度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它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第二板块:探索现代印度发展之忧(一)忧患之一【读漫画,答问题】:印度是世界__________人口大国,人口数量仅次于__________。印度人口增长速度__________,预计到__________年将会超过中国。(二)忧患之二1.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印度以__________气候类型为主。2.读影响印度季风的风向图和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完成下列问题。热带季风气候C图 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1)读C图,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写出印度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是雨季,________月至________月是旱季。(2)读A图和B图,在下方框中的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内容。3.请将西南季风的变化与印度的水旱灾害连线:课堂学习评价一、慧眼识图读图,完成第1~6题。1.印度是位于我国哪个方位的重要邻国?(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2.印度地跨哪几个热量带?( )A.热带 B.热带和南温带C.热带和北温带 D.北温带和北寒带3.有关印度海陆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A.印度南邻亚欧大陆 B.印度南邻太平洋C.印度位于亚欧大陆南面 D.印度位于印度洋的南面4.位于印度南部的主要地形区是( )。A.喜马拉雅山 B.恒河平原 C.德干高原 D.印度沿海平原5.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该国大部分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 )。A.喜马拉雅山 B.恒河平原 C.德干高原 D.印度沿海平原6.印度的特色服饰纱丽质地轻薄,与这里的什么气候特点有关?( )A.全年湿润 B.全年寒冷 C.夏季炎热 D.全年高温二、图说地理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亚洲气候类型图(1)从图中可知,印度以__________气候为主,6~9月盛行__________(风向)季风,降水__________;10月至次年5月盛行__________(风向)季风,降水__________。(2)从__________可知,能够给印度带来大量降水的是__________(风向)季风。(3)印度的水灾与西南季风的关系是( );印度的旱灾与西南季风的关系是( )。[来源:学#科#网]A.来得早 B.来得晚 C.退得早 D.退得晚 E.风力不足 F.风力强盛答案:一、1.D 2.C 3.C 4.C 5.B 6.D二、7.(1)热带季风 西南 多 东北 少(2)南亚7月风向图 西南(3)ADF BCE第三节 印度(第二课时)课标内容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2.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作用。课标分解 【教学设计一】目标与策略 重点与难点 重点:印度水稻、小麦分布规律,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及布局。难点:水稻、小麦分布与地形、降水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一、视频导入,创设情境播放视频《丁丁历险记》,配音讲解:“丁丁在不同国家探险,这一次,丁丁来到了印度。他将遇到哪些问题呢?”从而导入新课。设计意图:以《丁丁历险记》导入新课,贴近学生生活,能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二、多维互动,学习新课印度是一个人口超过12亿的大国,人们是如何解决吃饭问题的呢?带着这个疑问,丁丁去请教印度的农业部长。【自主学习,读图归纳】1.印度为解决粮食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2.丁丁在印度的探险过程中,发现印度人民的主要食物是“恰巴提”“咖喱饭”,为什么会这样呢?3.印度的水稻和小麦各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播放视频:介绍印度两次“绿色革命”,以及印度的饮食习惯。学生活动:根据学案、视频,自主完成上述问题。然后扮演农业部长,进行展示交流。农业部长说:水稻和小麦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产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我先带你观看一下它们在全国的分布。请看图:小结: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半岛沿海平原地区;小麦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的上游地区。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主要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读图归纳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承转:丁丁问:“印度的水稻和小麦为何这样分布?”同学们,你们能帮丁丁解决这个问题吗?【三图合一,据图寻因】提出问题:1.印度小麦、水稻的分布与印度地形有何关系?2.印度小麦、水稻的分布与印度降水量分布有何关系?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组成农业部高级顾问团,一人为发言人,其他学生补充,进行展示交流。印度小麦、水稻的分布与地形、降水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辅助:可以先将水稻、小麦分布图与地形图合二为一,分析得出结论:水稻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区、小麦分布在地势较高的高原和河流上游地区;再将水稻、小麦分布图与降水分布图合二为一,分析得出结论:水稻分布在降水比较多的地区,小麦分布在降水比较少的地区。最后,三图合一,综合分析农作物分布与地形、降水之间的关系。小结:水稻分布在降水多、地势低的印度东北部和半岛沿海平原;小麦分布在降水较少、地势稍高的德干高原西北部和恒河上游地区。设计意图:本部分教学设计运用地形图、降水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综合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多媒体课件,突破教学难点。此处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是教会学生一种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并且培养了学生因地制宜的思想,兼顾三维目标的达成。承接:丁丁接着说,我在东南亚探险时发现,东南亚和印度的自然条件差不多,为什么东南亚的主要粮食产物是水稻,而印度的主要粮食产物是水稻和小麦呢?【比较分析,拓展延伸】
提出问题:1.印度半岛地势与中南半岛相比,有何不同?2.印度半岛的地形特点对降水有何影响?3.小麦分布地区地势有何特点?对气温有何影响?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上述问题。然后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及时据图讲解、答疑解惑、点拨提升。小结:印度西部为西高止山,主要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地势较高,阻碍了湿润气流,因此西高止山的东部降水较少;印度东部为东高止山,地势较低,主要受印度洋东南季风的影响,东南季风可以进入印度内部,形成降水。印度东部降水丰富,水稻属于喜湿作物,因此适合水稻的生长。印度西部地势较高,降水较少而小麦喜温凉作物,比较耐旱,因此适合小麦的生长!成果展示:农作物分布地区地形降水水稻印度东北部、半岛沿海平原地区平原较多小麦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的上游地区低缓的高原山地相对较少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东南亚和印度的农作物种类不同,加深对因地制宜思想的理解,培养学生触类旁通、学以致用的能力。以上三个环节的设计,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规律。承接:农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则是工业,那么印度工业发展得如何呢?【自主学习、学会归纳】1.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条件是什么?2.印度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办公室”?3.读图试分析印度软件外包产业增速的特点。4.软件外包产业大发展对印度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印度软件外包产业收入增速与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比较学生活动:阅读图文资料,自主归纳印度服务外包产业优势条件和发展趋势。然后组内交流,并进行展示。多媒体辅助:播放有关印度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情况的视频资料。【角色体验,学会布局】如果你是某服务外包业的老板,你会把你的公司选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学生活动:小组活动,设计公司选址方案,并说明理由。教师展示“印度不同年代软件服务业中心的形成与布局图”,去验证学生的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根据对学生设计的图和实际布局图进行比较分析,找到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空间分布的变化和特点,并解释原因。
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中心的形成年代与分布小结:软件外包产业主要布局在高新技术发达、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地方。设计意图:学生首先通过视频资料、图文资料,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趋势,然后通过角色体验,让学生自己布局软件外包产业,理解影响软件外包产业布局的因素。这样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又进一步加深对因地制宜思想的理解。三、课堂小结,梳理归纳承转:若干年后,丁丁要写《印度回忆录》,你能用地图笔记的形式帮他记录吗?学生活动:自己梳理归纳本节课知识点,创作知识树。然后交流展示。教师出示以下纲要信号表,与学生所画知识树进行对照,比较优劣,取长补短。设计意图:通过画知识树,让学生整体感知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归纳、整合提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与反思 本节课以“丁丁在印度”为主线,“以图导学”“以趣促学”,通过多种方式(如情趣盎然的引入、学习情境的设置、探究问题的引导、智慧小屋的“角色体验”等)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对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的知识,教师绝不包办代替,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的任务则是适当引导,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对图表、图片和地图等资料进行分析,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整个教学要始终贯穿教会学生学习的思想,使之眼动、耳动、口动、情动、脑动、心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各种教学媒体有机融合,较好地完成了三维教学目标。课堂学习评价一、慧眼识图1.印度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2.与印度的水旱灾害有关的风是( )。3.下列被称为“世界办公室”的是( )。4.下图阴影部分体现了印度哪种粮食作物的主要分布地区?( )A.水稻 B.小麦 C.大豆 D.玉米5.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是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6.印度的人口居世界第二位,众多的人口不会造成以下哪种情况?( )二、图说地理7.下图是“印度主要农作物分布图”“降水分布图”“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下列字母所表示的农作物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2)印度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各有哪些?(3)水稻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半岛沿海的原因是什么?[来源:学科网ZXXK](4)印度目前已由粮食进口国转变为粮食出口国,主要得益于什么措施?答案:一、1.B 2.D 3.B 4.A 5.D 6.D二、7.(1)小麦 水稻(2)有利条件:水热充足且雨热同期,耕地面积广。不利条件:水旱灾害频繁。(3)印度东北部和半岛沿海地势低平,降水较多,适合水稻生长。(4)两次“绿色革命”。【教学设计二】目标与策略 重点与难点 重点:印度的粮食生产和服务外包产业。难点:印度农作物分布和自然条件的关系;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空间分布特点及原因。过程与方法 主要利用多媒体和教材进行教学,结合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把原本枯燥的内容经过精心设计变得生动有趣,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讨论能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一: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印度传统美食恰巴提,请学生们品尝,并提问学生能不能尝出来是什么原料制作的?学生四人一组,每人领取学案一张,每组领取图例一份。设计意图:学生在品尝恰巴提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一直在追问老师这叫什么...
亲!请或新用户?
版权声明:1、本站资料大部分为网络收集整理、购买、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本着友好方式发邮件给我们,我们均无条件删除。无共享精神者,也请勿使用本站资料!2、部分资料为收费会员下载,目的促进资源共享,您可以通过提供原创或自编资料获取。如有任何因为资料搞事者或者勒索本站者,本站将坚决奉陪。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qq.com(#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印度发展农业生产应采取哪些措施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1:水!水利工程,引水灌溉.2:土:盐碱化问题,采用滴灌.
3、因地制宜.印度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在沙漠地区种棉花,恒河和印度河附近种水稻.4:技术,培养高科技人才. 推广机械化生产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季风气候的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