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更有利于群体成员间合作的形成非正式群体的原因

原标题:教资裸考—案例分析题理论汇总版

1.请从教师角色分析该行为

答:(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核心特征),该老师......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该老师......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该老师......

(4)从教学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该老师......

2.请从新课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变化角度来分析该行为

答:(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价值,尊重学生的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应努力做到:不体罚、不辱骂、不大声训斥、不冷落、不羞辱、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处,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该老师......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

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学 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该老师......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形成和培养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该老师......

(4)在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该老师......

3.请用现代的教学观的理论来分析该老师的行为

答:(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师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设与开发的过程。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该老师......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过程、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该老师......

(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结论。但若不经学生质疑、比较和判断,以及相应分析、综合等认识活动,结论就难以获得,得到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因此,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该老师......

(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意味着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该老师......

4.请从现代学生观的角度来分析该老师行为

答:1.新课改倡导的学生观包括

第一,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二,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我们应用新教育理念看待学生

(1)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多看优点,会赞美

(2)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悦纳错误,多宽容

(3)学生是人——爱护尊重,讲民主

5.新课程改革倡导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答: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这些学习方式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

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学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能否学、学什么、如何学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它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上。

探究学习也称发现学习,学习过程除被动接受知识,还存有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新课改要求的学习方式转变就是要学生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学习的意义在于,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策略,而使教学转变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过程;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的转变,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被日益重视;也促进了师生角色地位的转变。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基础上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内讨论。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制定一个小组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合作活动达到目标并对小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首先可以激发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其次,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和理解;第三,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反思能力,不断提高。

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1)主动性(2)独立性(3)独特性(4)体验性(5)问题性

6.结合材料谈谈新课改有什么样的创新观?

答:(1)破除知识中心观念

(2)培养问题意识:鼓励提问,态度比答案更重要

7.请用新课改的评价观分析该问题

答: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突出评价的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材料中的老师...

(2)评价观念:关注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材料中的老师...

(3)评价内容: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材料中的老师...

(4)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材料中的老师...

(5)评价主体:多元化,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材料中的老师...

(6)评价重心: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总结性评价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材料中的老师...

8.我们为什么及怎么样热爱学生?

答:热爱学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第一,师爱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材料中的老师...

第二,师爱是增强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材料中的老师...

教师在热爱学生时应注意:

(1)将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师爱是有原则的爱,它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就不会因为爱而迁就、放纵或溺爱学生。

(2)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要信任学生,

(3)要全面关怀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体现在对学生学习上的关心,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4)要关爱全体学生。师爱具有普遍性。教师要无条件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5)理解和宽容学生。理解和宽容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理解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给他反思和纠正不良行为的机会。

(6)解放和放飞学生。学生是独立的富有创造性的个体,而现在的中学生却过早背负上了升学的压力,被中考、高考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因此,我们要解放学生,放飞学生,给学生时间、空间和权利,使他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与指导下创造性地学习、自由地生活。

9.请结合材料谈谈教师应如何与其他人团结协作

答:教师应做到:第一,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校内,教师要与班主任、科任教师、学校领导以及其他教职员工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在校外,要与家长、社会有关方面和人士建立联系,与他们统一认识,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帮助,以便目标一致地开展工作。

第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与各方联系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大局出发,严格要求自己,尊重他人人格,讲涵养、讲风格。

第三,弘扬正气,摒弃陋习。教师之间要形成互帮互学、进取向上、互通信息、共同进步的风气,要克服文人相轻、业务封锁的陋习。

10.材料中的教师反映了那些能力素养?

答:(1)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指导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教育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学生的任务,教师首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其次,教师要具备分析和预测学生发展的能力。再次,教师要具备指导学生发展的能力。

(2)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3)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教师的教育机智水平,是衡量其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老师应做到五不四要原则

五不原则:不体罚、不伤害、不占用、不扩大、不影响教学

四要原则:用语简要、比喻贴切、联系紧密、情境适当

答:该老师在这次突发事件中体现了自己的教育机智,首先他没有体罚学生....

11.结合材料谈谈教师如何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指导?

答:(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的特点

由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因此对他们的教育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向高级,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忌“揠苗助长”。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阶段性启发我们,在教育工作要有针对性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特点

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告诉我们,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特点

互补性要求我们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特点

由于个体间的差异特征,教育工作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充分发挥个体的特殊才能、潜力和积极因素,弥补各人的短处和不足,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

12.请结合材料分析该老师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与德育途径、方法?

答:材料中的老师运用了....的原则,该原则是...要求老师在教育活动中...,这位老师....因此体现了该原则

1.社会主义导向性原则

4.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5.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6.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7.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答:材料中的老师运用了....的方法,该方法是...要求老师在教育活动中...,这位老师....因此体现了该方法

(6)奖励与惩罚法(品德评价法)

13.材料中的老师如何建立的班集体,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答:材料中的老师在建立班集体时,采用了如下策略:

(1)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导向与动力。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是班主任及班级相关成员根据教育目的、学校工作计划和学生的发展水平共同制定的,班集体经过努力而实现的预期发展结果。

(2)培养积极分子,形成班集体核心

班级积极分子是开展班级活动的骨干力量,是班集体的核心,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有力助手。因而,班主任必须细心选出积极分子,精心培养积极分子,使他们成为在教育学生和安排学生集体生活和活动时的可靠支柱。

班风是一个班级在长期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共同心理倾向和精神风貌。班风一经形成便成为一种强大而又无形的约束力,影响着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

形成良好班风的基本要求:第一,确立班风目标。有经验的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后,总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来确立班风建设的基本思路,而后组织学生集体讨论,确立班级的班风目标。第二,培养正确舆论。班主任应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明确是非标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第三,强化行为训练。班主任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依据一定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学生,常抓不懈,反复训练。第四,加强榜样示范。班主任要抓好典型,树立好榜样。另外,班主任还应注意以身作则,以自身的言行来影响学生。

(4)健全班级规章制度

班级规章制度是一个班级依据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班级规章、制度、计划、办法的总和。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可以使班级各项工作有条不紊,以避免班级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通过规章制度的贯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优良的班风。

(5)加强班级常规管理

班级常规管理是班集体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班级常规管理,主要包括学习行为常规管理、礼仪行为常规管理、日常生活行为常规管理、文体卫劳常规管理、工作程序常规管理等。

常规管理的基本要求:第一,健全班级规章制度。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进行常规管理的依据。班主任要组织全班学生认真讨论,制定出符合本班实际的规章制度。第二,建立组织体系。要根据班集体建设的任务和计划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安排相应的人员,明确每个人员的职责。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形成班级管理与自我管理的运行机制。第三,坚持一贯。学生的良好思想和行为,是在平常的生活中一步步地培养起来的。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在看似平常的活动中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6)加强非正式群体教育

非正式学生群体是学生以情感为纽带自发形成的群体。加强非正式组织的要求:第一,班主任要了解非正式组织的特点。非正式学生群体尽管多种多样,但也存在着情投意合、结构简单、活动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等共同的特点。第二,认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班主任应该注意发挥其积极作用,消除其消极作用。第三,加强教育和引导。班主任要公正、热情地对待各种学生群体,要正确引导各种非正式群体,利用非正式组织的力量为正式组织服务。

(7)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14.结合材料分析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答:存在问题(1)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

我国长期来实施“应试教育”,以教师为中心,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和考试成绩。最关心的问题是:一,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二,让学生服从老师,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受侵害,使学生服从教师指挥。学生必须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缺乏自主性。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

在班级中设置干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学会自治自理。然而很多中小学的班级干部相对固定,使一些学生养成了“干部作风”,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而多数学生却缺少机会。学生在社会环境及部分家长影响下,往往把班干部看成荣誉的象征,多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缺乏自主性。

解决策略: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班级管理机制

要解决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扬学生在班级自我管理中的主人翁精神,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1.以满足学生发展为目的

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班级活动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尽可能的开发。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管理的宗旨。现代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促进了新型班集体的建立,从而为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提供了保证。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

3.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要实行班级干部的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管理,并学会与人合作。以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主的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即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

15.结合材料分析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贯彻民主性原则

答: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实践中,班主任把学生当成是自己改造和塑造的对象是对的,但不能因此忽略其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独立的人格,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前提。

2.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精神。班主任应树立民主意识和平等精神,通过民主管理使学生认识到自我的存在,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形成主动参与和平等待人的品质。

3.吸收学生及相关人员参与班级管理。首先,班主任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人格,相信每个学生的智慧和潜力,遇事多与学生商量。其次,班主任要善于听取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所有对学生和班集体有影响的人,如领导、科任老师、学生家长等,都可能对学生的教育和班集体的建设有这样或那样的意见和建议。

16.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

答:1.优等生的个别教育

优等生,又叫优秀生或先进生,是指那些品学兼优、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较全面发展的学生。他们在班级里享有较高的威信并具有较大的影响,是学生中的骨干,也是教师的得力助手。

(1)优等生的特点。优等生的主要优点有:理想远大,品质优良,聪明好学,成绩优秀,自尊自信,好胜心强,意志坚定,习惯良好。优等生也存在不足,一是容易产生优越感,二是容易滋长自满情绪,三是因好胜心太强而导致嫉妒心太强等。

(2)对优等生的教育。对优等生的教育措施主要有: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激励,提高抗挫折能力;消除嫉妒心,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带动全班。

中等生,又叫一般学生或中间生,是指那些在班级中各方面都表现平平的学生。这些学生又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思想基础较好、想干而又干不好的学生;第二类是甘居中游的学生;第三类是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

(1)中等生的特点。中等生有两个共同点:一是信心不足,二是表现欲不强。在这两个共同特点之下,中等生的每一类学生又有一些各自不同的表现。

(2)中等生的教育。首先,班主任要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既要抓两头,也要抓中间,努力使中间因素向积极的方面转化,实现班级工作的良性循环。其次,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对第一类学生,重点是解决方法问题;对第二类学生,重点是解决动力问题;对第三类学生,重点是解决非智力因素问题。再次,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后进生是指那些在学业成绩和思想品德等方面均暂时落后的学生。

(1)后进生的特点。后进生的典型特征是:求知欲不强,学习能力较低;自卑、复杂感强;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多疑心理和逆反心理严重;意志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后进生的教育。对后进生的教育要做到: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17.结合材料谈谈班主任如何协调好多方面的关系?

答:1.协调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

(1)协调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科任教师是影响学生最深刻、最广泛的教育力量。班主任应加强与科任教师的配合与协作,充分发挥他们在班级教育中的作用,共同把班级工作做好。班主任要协同科任教师形成统一的教育要求;协调科任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沟通科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2)协调与学校各级领导之间的关系。班主任要认真贯彻学校教导工作计划,努力与全校行动协调一致;依靠学校各级领导,搞好班级工作;协助学校领导制定并贯彻执行有关的学校管理制度。

2.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1)搞好家访。家访是班主任代表学校对学生家庭进行的具有教育性质的访问。在家访中,班主任应注意的问题是:明确家访的目的;确立坦诚、平等、合作的态度;家访要经常、全面地开展,避免“告状式”的走访;家访时应让学生在场;争取科任教师的参与和支持。

(2)开好家长会。家长会是把所有的家长邀请到学校,针对某个问题或某个时期的教育活动,进行研究和讨论的一种集会形式。家长会能使班主任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与绝大多数家长取得一般性的联系,联系面广,效率高。但班主任难以和每一位家长就其子女的学习情况和发展进行详谈。为了提高家长会的实际效果,班主任可以把家长会和家长学校结合起来,把班主任讲和家长讲结合起来,把家长会与学校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并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

(3)搞好通讯联系。通讯联系不但可以把学校或班级各方面的情况以及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准确地通报给家长,而且还可以通过家长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以及在社会上的表现。同时,通讯联系还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与学生家长发生冲突的尴尬。

18.结合材料分析一下材料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答: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要挖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把课堂教学中的场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强化其生活体验,并从中获得学科学习的经验与知识。

既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动发展。

学科情境能有效地阐明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还可以挖掘学科自身的魅力,利用学科自身的内容和特征来生发情境。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情境中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

19.材料中的老师运用了哪些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答:材料中的老师运用了....的教学原则,该原则是......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而材料中的老师.....,因此体现了该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20.请结合材料评析该老师的授课行为

答:(1)教学目标完成情况;

(2)学生的课堂参与;

21.请结合材料谈谈该老师是如何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答:安全教育主要指帮助学生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教育

材料中的老师首先提高了学生对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其次组织学生参与了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最后充分调动了各方面力量,宣传了教育活动,......

安全教育工作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普及安全知识,培养社会及后备安全防范队伍

结合材料分析教师应如何备课

备课是指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它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分为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个人备课是教师自己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活动。集体备课是由相同学科和相同年级的教师共同钻研教材,解决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活动。

备课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钻研教材包括钻研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教师钻研教材有一个深化的过程,一般须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兴趣、需要和个性特征,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等;还应对学生学习新知识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预测。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的目的与要求,确定教材的组织形式、课的类型、课的展开方式和进程以及教学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结合材料分析布置课外作业要注意的问题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

(2)作业的分量要适中,难易要适度;

(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结合材料分析作业批改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不管是后进生还是优等生,测验考试后都急切地想了解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即时确认”。根据学生这一心理,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最短的时间里,教师应及时对作业做出评定。

批改作业要坚持科学性原则,数学、科学等学科尤其要注意批改作业的时候给学生明确的判断,对错分明。

在批改作业的时候,不要只关注结果,而忽略过程。

所谓“批改”作业,包括“批”和“改”两项内容,而事实上具体操作一般是重批轻改,这不符合作业批改的启发性原则。因此,当学生作业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能只做简单的判断,而应该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尽可能使用鼓励性手段,肯定为主,否定为辅。

作业批改方式是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理解、判断并给予评价所采取的方式。小学教师批改作业的方式一般有下面几种。

全批全改,是教师常用的一种作业批改方式。教师逐份批改学生的作业,全面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而且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基本上都予以判断指正。这种批改作业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用到。

教师当面批改作业可以在课内、课外同时进行,课内进行是帮助差生及时解决问题,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课外进行则是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辅导那些还没有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生。

重点批改就是把全部作业收上来后,只批改一部分列为重点的学生的作业,他学生不批。

部分批是指每次只批一部分抽到学号的作业,这次批单号的,下次批双号的,也可以只批一至二组的作业,逐次轮流,另一种是从作业题中选择几题全班批改,只要统筹兼顾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④教师指导下的自我批改

具体的做法是教师把收齐的作业浏览一遍后,找出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后,把作业分发给学生,随即公布解题步骤、过程和答案,要求学生对照答案订正自己的作业。

学生之间相互批改。简单的课内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

小组批改。把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小组,教师批改小组长的,小组长批改组员的。小组长在改完作业后,需要及时向老师汇报错题情况,包括出现错误最多的是什么题目,是怎么错的。

巡回批改。教师可以在学生做练习的时候,走下讲台。一边观察学生练习的情况,一边拿着红笔,现场批改。

(3)批改作业要注意的问题

①认真仔细。不管作业量大小,教师在批改时都要认真、仔细。

②评语恰当。而且,教师在给学生的作业写评语的时候,不能过于简短,只写一个等级,

或者只写上“已阅”,对学生来说起不到激励、评价的作用;但是也没有必要太长,那样会浪费时间。可以写一两句或批评或鼓励的话语,书写要端正、美观给学生做出认真对待作业的榜样。

③及时反馈。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中的信息反馈越及时恰当,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好。教师应该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反馈作业的情况。这样可以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环节和策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结合材料分析课外辅导的要求

课外辅导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课外辅导的方式主要有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两种。其主要内容有: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缺课的学生补习;指导学习方法;对尖子学生进行提高性指导;为有学科兴趣的学生提供课外研究的帮助;开展课外辅助教学活动,如参观、看教学影片或录像;辅导学生的实践性和社会服务性活动等。

(1)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

(2)目的明确,采用启发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注意态度,师生平等相处,共同讨论,使学生有问题可问。

(4)加强思想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辅导效果。

结合材料分析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的要求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第二,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第三,有利于学校领导了解教学情况,从而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工作,为更好地培养人服务;第四,有利于家长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可以使家长同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帮助学生进步;第五,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教育方针政策和选

学业成绩检查的基本要求是:

(1)学业成绩检查要坚持科学性、有效性和可靠性。(2)学业成绩检查的内容应力求全面,使其能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反映出学生认知结构的情况。(3)学业成绩检查的方法要灵活多样。

学业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是:

(1)客观公正,必须严格遵守评定标准。(2)向学生指出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努力的方向,这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目的。(3)要鼓励学生创新,在评定中不仅要看答案,而且要看思路,要重视知识的创造性。

结合材料分析家校合作措施

(4)组织家长委员会;

结合材料分析班主任如何进行操行评定

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班主任要做好操行评定应注意:

(1)要实事求是,公平客观;

(2)要全面地看待学生的进步,适当指出他们的不足;

(3)评语要简明、具体、贴切,秉承激励性原则,严禁使用伤害学生情感的措辞。

结合材料分析如何组织班会

①班会一般有三类:常规班会、生活班会和主题班会。

又称班务会,是班主任按照固定的日程组织安排的班会活动,如周会等

是班主任根据教育目标结合班级实际,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讨论德、智、体等方面的长处与不足,弓1导学生发扬优点、纠正缺点的班会活动

是班主任依据教育目标,指导学生围绕一定主题,由学生自己主持、组织进行的班会活动,它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

(2)主题班会的活动形式与组织①主题班会的活动形式

此类活动是主题班会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就是在主题班会中给学生提供相应的体验空间使他们获得对一个主题内容的比较深入的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教育内容的深入理解

是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领下,在班会上围绕某个主题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或争论,从而获得对某一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清晰的认识

通过让学生模拟一定的生活场景,扮演某一生活场景的角色来获得关于某一问题的深刻体验。比如,心理剧和道德情景剧就是班主任老师在班级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体验方式

主题班会中通过一个事件、故事的讲述调动学生对这个故事的体验,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以上介绍的体验性、讨论型、表演型以及叙事型,实质上都是一种理论上的划分,在真正的主题班会类型里面往往是两种或几种类型的综合。比如,班主任们经常组织的“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感恩主题的班会,就会用到叙事、讨论、体验等多种活动方式

主题班会的组织一般包括确定主题、精心准备、具体实施、效果深化等几个阶段。应注意:主题不能过杂,要有的放矢;班主任要做好“导演”而不是“演员”。

结合材料分析课堂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如何处理课堂问题的行为

1.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1)学校和教师方面的原因

学校和教师方面的原因具体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的教学观与敬业精神。

学生的身心因素具体包括学生的生理障碍与心理缺失、倾向性。

环境影响主要包括家庭、大众媒体、课堂内部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处置和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

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应以预防为主,引导和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帮助学生适应学习环境,逐渐减少问题行为的产生。但是当学生的问题行为已经发生时,应对行为主体进行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导。因此,不管是对于个体的问题行为还是团体的问题行为,教师都可以尝试用以下的方式进行管理。

(1)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适合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水平,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成就感,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使其更快地适应课堂环境。

(2)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

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新内容时,应交代清楚来龙去脉,把新知识整合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使其具备学习新知识的认知基础,从而减轻学生因学习新知识而产生的焦虑感。

(3)对于课业给予精确的指导

学生对于学习的盲目性容易导致问题行为的产生,而教师通过给予学生清晰的学习指导,使其了解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如何得到帮助,能够使学生减轻或消除因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急躁、厌烦、焦虑等情绪,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4)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良好的教学秩序能够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情绪平静、思维活跃,从而减少问题行为的产生。

(5)协调同伴间的人际关系

通过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同时注意制止学生中存在的彼此伤害的行为,如讽刺、挖苦、嘲笑等,能够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家庭环境是导致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在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主动与家长联系,相互配合,采取有效措施来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

(7)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

行为矫正是强化学生良好行为、排除不良行为的一种行为疗法,需要师生密切配合。心理辅导主要通过改变学生的认知、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来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对于复杂问题行为,尤其是由内在刺激引起的问题行为效果比较显著。

结合材料分析课外活动管理的基本要求

为使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地展开,并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和教师在组织管理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

(2)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3)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4)注意发挥学生集体和个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结合材料分析如何组织小学班级活动

课堂教学、班会、学校活动,课外科学技术活动、文化体育活动、文娱艺术活动、社区实践服务活动,是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

(1)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安排活动。小学生的年龄小,活泼好动,知识经验储备少,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生动形象、感性具体的东西容易接受,因此,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组织展开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

(2)与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开展活动。班级活动的开展要与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活动,取得活动预期的效果。

(3)与教学有机结合开展活动。班级活动与教学相结合不仅能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机会,使学生的书本知识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还能丰富学生学识,发展学生智力。

(4)与纪念日、节日相结合安排活动。如五一劳动节的“我有一双勤巧的手”,清明节的“踏着先辈的足迹前进”,“八一”建军节的“敬礼,解放军叔叔”,十月一日国庆节的“祖国妈妈我爱您”等都是具有很好教育意义的活动。

结合材料分析如何发展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官方确定的有一定的成员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的群体,如班级等。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等三个阶段。松散群体是指学生只是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只具有个人意义。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非正式群体是人们在交往中自发形成的。只要人们有共同的兴趣、观点、感情等,在适当的情况下,就可能形成非正式群体,如班级中的英语兴趣小组等。这种群体没有特定的群体目标及职责分工,缺乏结构的稳定性,但它有不成文的规范和自然涌现的领袖。课堂里的非正式群体主要是同辈群体。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以及与正式群体目标的一致性程度。管理课堂必须注意协调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结合材料分析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总结

课堂教学是一个结构完整的体系,前后照应是常用的教学总结方法之一。前后照应法指教学结束与起始相呼应,使整个教学过程前后照应的方法。这种小结需要教师在课前给学生设置疑问,小结时解答疑问。前后照应的总结方法体现出了课堂教学的严密逻辑性。

在一节课结束时留下疑问,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为课后学生思考和下节课的教学做一些必要的铺垫。在留下疑问时,要求教师认真研究、仔细分析,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种方法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一种补充和延伸,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探索。

汇报法就是在一堂课结束时让学生汇报这堂课的学习收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让学生自己谈收获,学生兴趣浓,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一步掌握本堂课所学知识。

归纳法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总结的方法,是在课要结束时,教师、学生或师生共同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节课的重点内容、难点、知识结构、基本原理等进行梳理和概括。这种方法可以给学生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

练习巩固法是通过让学生完成练习、作业的方式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通过练习,既能使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得到巩固和运用,又能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的反馈。

在教学总结时把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现实和未来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的追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总结时要充满激情,以意味深长的话语对学生寄予厚望。激励法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结合材料分析教学评价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贯彻客观性原则,首先要做到评价标准客观,不带随意性;其次要做到评价方法客观、不带偶然性;再次要做到评价态度客观、不带主观性。

教学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动态发展,着眼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改进和能力提高,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学评价应是鼓励师生、促进教学的手段,而不是整人的工具。

教学评价应树立全面观点,从教学工作的整体出发,进行多方检查评定,防止以偏概全、以局部代替整体。但是整体性不代表平均化,要抓住主要矛盾,从决定教学质量的主导因素以及环节上进行评价,并且把分数评价、等级评价和语言评价结合起来,以求全面准确接近客观事实。

教学评价应在指出教师和学生的长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使被评价者能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前进。

上述材料如何体现遗忘原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1)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

(2)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呈负加速趋势

(3)遗忘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结合材料分析影响遗忘的因素有哪些

(1)学习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3)记忆任务的时间与重要性

(6)识记者的情绪、动机和态度

假如你是老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果(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増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5.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

6.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

材料中反应了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哪些特点?

中学生情绪体验跌宕起伏、剧烈波动,情感活动广泛且丰富多彩,表现出明显的心理年龄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特点:

青春期生理的剧变,导致了中学生情感上的爆发性和冲动性。他们容易动感情,也容易发怒,喜欢感情用事,对自己认为不良的现象动辄深恶痛绝,对罹难者则多有恻隐之心。

青少年学生情绪虽然强烈,但波动剧烈,两极性明显,很不稳定,情绪很容易从一个极端剧烈地转向另一个极端,他们对事物看法较片面,很容易产生偏激反应。

3.外露性和内隐性(掩饰性)

他们既表现出强烈的情感情绪反应,对外界事物的喜怒哀乐喜形于色,淋漓尽致地抒发他们的内心感受;又会表现出逐渐掩饰、压抑自己的情绪,使这种情绪的表露有时往往带有很大的文饰性,并逐渐学会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中学生一方面会因为成功或收获而使快乐的情绪体验延长成为积极良好的心境;另一方面会因挫折或失败使不愉快的消极情绪延长为不良的心境。中学生许多不良情绪往往具有情绪心境化色彩。

逆反心理是指个体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中学生“不受教”不听话”,甚至经常与老师、家长“顶牛”“对着干”,这些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如果你是老师,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情绪?(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

(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材料中学生运用了哪些情绪调节的方法?

压抑,也叫潜抑,是指把那些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冲动、观念、回忆或情感等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否认,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似乎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以此减少心灵上的痛苦。

置换,又称转移,指对某一对象的情感,因某种原因无法向其直接表现时,就转移到其他较安全或易被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迁怒”就属于这个机制。

文饰,即合理化,指无意识地用一种似乎有理而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进行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

投射,一般是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

代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升华,是一种最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防御机制。因为它可以把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欲望或攻击性冲动所伴有的力量和能量转向更高级的、社会所能接受的目标或渠道,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

幽默,是一种较高级的适应方法,是指对于困境以幽默的方式处理。

请运用动机冲突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中学生的问题

①双趋冲突,也叫接近一接近型冲突,是指个体必须对同时出现的两个具有同等吸引力的目标进行选择时产生的难以取舍的心理冲突。

②双避冲突,也叫回避一回避型冲突,是指个体必须对同时出现的两个具有同样强度的负面目标进行选择时产生的心理冲突,。

③趋避冲突,也叫接近一回避型冲突,是指个体对同一目标既想接近又想回避的两种矛盾的动机而引起的心理冲突。

④多重趋避冲突,也叫多重接近一回避型冲突,是指由于面对两个以上或多个既对个体具有吸引力又遭个体排斥的目标或情境而引起的心理冲突。

结合材料分析案例中中学生的意志品质特点

(1)意志自觉性的发展

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中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行为规划能力有所提高,他们的学习活动一般都有比较明确的目的,能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确定目的,制订计划,并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为去执行计划。

(2)意志果断性的发展

中学阶段,学生逐渐表现出意志的果断性,他们开始能够按照一定的观点、原则去行事,果断性到高一前后有明显提高。

(3)意志坚定性的发展

中学阶段,学生行动目的的明确性、情绪情感和个性对意志的支撑作用以及自我调控能力都比小学生强。

(4)意志自制性的发展

中学生意志的自制性比小学生有了质的提高。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活动中,都表现出比小学生更少地需要教师的提示和管束,表现出更多的自律能力。但初中生的情绪变化大,意志也不够坚定,与高中生相比有明显不足。

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

人们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主要做法有: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请用动机相关知识解释材料中学生行为的原因(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又称倒U形曲线表明:

(1)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一般来说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3)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一种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也就是说,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学习效率最高,一旦动机强度超过了这个水平,对行为反而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请分析材料中体现的学习动机理论/用学习动机原理分析材料中学生的行为

1.需要层次理论/结合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材料中表现出的行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即人对食物、空气、水、性和休息的需要,是人最基本的需要,也是其他一切需要产生的基础。

安全的需要:人对生命财产的安全、秩序、稳定的需要,以及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的需要。它是更高一级的需要,包括被人爱与热爱他人,保持友谊,被团体接纳等。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他人尊重的需要。

认知的需要:又称认知与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指对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行为完美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的需要。这种需要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希望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

前四种需要被定义为缺失需要,它们是生理和心理健康所必须得到满足的,一旦得到满足动机就会消失。后三种需要是成长需要,它们并不是生存所必须得到的,但是对于我们适应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较低级的需要得到满足才会出现较高层次的需要。

2.自我效能感理论/请用自我效能感的理论来分析材料中学生的行为

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最早提出,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努力实施该活动。

自我效能感具有下述功能:第一,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第二,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第三,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第四,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第一,直接经验,即学生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待,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效能期待。第二,替代经验。学生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第三,情绪唤醒。班杜拉认为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如焦虑水平高的学生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烦恼、疲劳则会使学生感到难以胜任所承担的任务。第四,言语劝说。用语言说服学生相信自己具有完成给定任务的能力,会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付出更大的努力。

3.成败归因理论/请用成败归因理论来分析材料中学生的行为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做的解释和评价。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控制源(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维度、稳定性(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维度、可控性(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维度;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如果你是老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怡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怡当的评定

4.怡当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

5妥善处理竟争和台作的关系

6.适当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中体现了哪些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分类)

迈克卡等人根据学习策略所包含的成分,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

4.学业求助(或资源利用)策略

如何培养/训练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

学习策略的价值需要依赖于具体情况和使用。在进行学习训练时,教什么策略、怎么教这些策略,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有赖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内化性原则是指训练学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并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灵活应用。

学习策略一定要适合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

生成性原则是指学习者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生成某种新的东西,而非简单利用他人的经验。

自我监控原则是指学生应当知道何时、如何应用他们的学习策略,并能反思和描述自己对学习策略的运用过程。

6.个人自我效能感原则

个人自我效能感原则是指教师要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效力以及自己使用策略的能力。

请分析材料中体现出的学习迁移理论

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是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沃尔夫。认为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训练和改进心的各种官能。形式训练说重视学习的迁移,重视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桑代克,他提出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而且迁移的程度取决于这两种情境中相同要素的数量,相同要素越多,迁移程度越高;相同要素越少,迁移的程度越低。其后伍德沃斯把共同要素说修改为共同成分说,即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

经验类化说也叫“概括化理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贾德。贾德的“水下击靶”实验是该理论的经典实验。根据这一理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能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关系转换说,该理论强调顿悟是学习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学习迁移的重点不在于掌握原理,而在于觉察到事物之间的关系,而对关系的发现、理解又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对事物之间关系的顿悟是迁移产生的机制。苛勒1919年的“小鸡觅食”实验是该理论的经典实验。

结合材料分析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这里所说的“相似性”不仅包括学习材料之间的相似性、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也包括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出现的可能性和迁移的程度,原有认知结构又包括三个方面:相应的背景知识、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和学习策略的水平。

定势(即心向)是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既可能产生积极的

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个体的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如果你是老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如何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2.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程序的编排

3.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促进教学方法多祥化

4.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结合材料分析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是如何形成的

1.操作定向。操作定向就是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2.操作模仿。个体在定向阶段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动作机制之后,就会尝试做出某种动作。

3.操作整合。操作整合是把构成整体的各动作要素,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成为整体,形成操作活动的序列,获得有关操作活动的完整的动觉映象的过程。

4.操作熟练。动作的熟练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

如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④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上述材料说明哪种因素影响问题解决?

2.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

此外,个体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等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结合材料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神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①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和识别问题的能力。

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③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

材料中体现了创造性的哪些特征

(1)流畅性。流畅性是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

(2)灵活性。灵活性是指发散对象的范围或维度,也叫思维的变通性。

(3)独特性。独特性也叫独创性,指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

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整体上呈正相关趋势。

创造性不仅是能力开发问题,也是个性培养的问题。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国家必须承担起责任主体的责任。

  国家是应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负责的责任主体,因为它掌握了国家的所有资源,只有它有条件也应该为此负责。要有明确可行的立法。首先要修改完善青少年立法,建立一个全面的青少年立法体系。其次要明确立法的主旨。从反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角度出发,未成年人立法的基本理念应是对青少年进行保护,保障他们健康成长。因而,相对应的,应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受理机构的设置、处理原则的确立以及保护措施的制定等方面进行论证探讨,以期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控制体系。目前很多的执法部门对青少年涉足游戏厅、迪吧、夜总会等不宜场所该管的事不管,甚至参与包庇违法犯罪活动,导致社会环境恶化,违法犯罪大量滋长。因此,抓好执法队伍,推进规范化建设,培养一支强大严明的执法队伍,切实做到严格依法行政,才能有效消除各种不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不良事物

  2、社会要营造文明向上的环境

  一个不良的社会环境将诱导人们特别是善于模仿学习的未成年人走上歧途。因此,作为营造社会环境的成年群体,要负责任地营造一个文明向上的环境,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3、家庭要负起未成年人社会化的责任。

  家庭是承担青少年初次社会化的天然的第一环节。确保家庭在青少年初次社会化中切实地发挥作用,是预防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环节。

  如父母在一天里的关键时刻比如早晨、放学后、晚餐和就寝前能够呆在家中,青少年的感觉就会好得多,安全感也就大得多;如果父母对学校抱有很大的期望,其子女遇到的情感问题比如自杀企图或沮丧忧郁就会少得多。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要多挤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多与孩子进行交流,教育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认识方法,学会正确地对待社会事物,形成良好的辨别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为青少年以后独立自主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班级中往往存在着非正式群体。所谓非正式群体,也称自然群体,是相对于班委会、团小组等一类正式群体而言的,是无正式规定下学生自发自然而形成的群体。这种群体的成员间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完全是以个人间的好感、喜爱的基础。群体的成员也有比较固定的相互关系结构及协调性较强的行为规范,会自然产生“领头人”。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中学班级中都存着一定量的非正式群体,最典型最明显的莫过于三五个学生组成的伙伴群体。

如果从形成原因及活动方式来看,可以将非正式群体分为(1)利益型;(2)兴趣型;(3)信仰型;(4)相似型等。如果从其与班级的关系来看,非正式群体又可以分为(1)亲班级型(或称职极型);(2)中间型(又称逍遥型);(3)反班级型(又称破坏型或对抗型)三种。第一种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的建设目标是赞同的,积极支持,配合班级工作,如许多班级中自然产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即属此种。第二种非正式群体对整个班级情况不甚热衷,有超然方外的迹象,当班级活动于他们有利时,能主动投入,反之则不闻不问,但一般也不会与班级利益发生尖锐冲突。第三种非正式群体与班级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它们的破坏性很强,转化此类非正式群体是班集体建设的一项棘手的工作。

二、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成因

非正式群体形成和存在的必然性,在于人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归属需要的必然性。由于正式群体(班级、团队)的组成,通常是出于工作的考虑,并不都顾及交往需要的特点,因此,在正式群体中,基于人们社会交往的特殊需要,以及共同的情趣与相近的性格便产生非正式群体。

有人做过统计,几乎每一个中学生在社会交往上都会有一个比较固定的归属,也就是说,都有自己的“小群体”。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形成大都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1、时空因素:时间因素在于有共同的自由支配时间,或是在某些机会下共同活动的时间。空间因素在于彼此的生活、学习地点的比较接近或相同。由于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必须有比较频繁的和长期的深入交往,所以,时空因素是必需的。

3、心理因素:这个因素是内部的,决定性的,主要表现在观点、态度的一致性,兴趣爱好的共同性,交往需要的相辅性和性格气质的相容性。任何非正式群体的实际形成,最终都有赖于这一因素。

4、外界压力的作用:由于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尚处于不成熟状态,思想行为易出现盲目冲动,但又趋于独立,想摆脱学校、家庭的束缚,一旦共同受阻,容易结合在一起,形成非正式群体。一些后进生常常抱团,对抗老师、家长的教育,大都出于这个原因。所以教师千万不要轻易把学生划入某一类,打入“另册”。那样,就自觉不自觉地促使消极的非正式群体的形成,从而给自己的工作带来更大的障碍。中学生的非正式群体可分为“积极型”、“中间型”、“消极型”、“破坏型”四种。我们对各种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既要承认它们的存在,又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正确对待。

三、学生非正式群体教育与转化

1、要巩固和发展“积极型”群体。要从时空上给他们多接触的机会,帮他们解决交往中出现的矛盾,鼓励他们共同进步,表扬和宣传他们的积极作用,使之不断巩固和扩大。

2、要引导“中间型”向“积极型”过渡。要多接触和关心他们,帮他们树立群体目标,引导他们想先进的同学学习,是整个群体逐步乘胜前进积极的作用。切不可抓住某些成员的缺点错误,狠狠打击。这样,极易产生抵触心理,把群体推向“消极型

3、对“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如跨越班级的后进生小团体和失学的老同学,旧伙伴密切交往而形成的校外联合体等,不能歧视和简单禁止,要做好转化工作,从建立感情入手,摸清症结,对症下药。还要发挥正式群体——学校、班级、团队组织的作用。以集体的力量去感化和温暖其中的成员。

4、对“破坏型”的非正式群体应通过组织纪律或法律手段使之分化瓦解。这种群体的形成往往与社会上的不法份子有关联,对学生成长影响极坏。要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帮助他们分清是非,掘弃盲目的从众行为。要顺藤摸瓜,揭露和打击其中的不法分子,从时空上严格控制学生和他们与社会交往,包括“调班”、“转学”等。对一时误入歧途的学生,要鼓励和欢迎他们加入到“积极型”群体中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群体形成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