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拜共享单车ofo与ofo共享单车ofo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原来摩拜和ofo共享单车的用户年龄相差这么大
原来摩拜和ofo共享单车的用户年龄相差这么大
差异化竞争
ofo来自校园,摩拜更社会
从两个共享单车用户所使用的不同app可以看出,他们曾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群体:
根据2016.11数据显示:
摩拜用户安装较多的应用(排名不分先后):
ofo用户安装较多的应用(排名不分先后):
从用户安装超级课程表、有道词典、游戏等app可以看出,在最开始的时候,ofo的年轻用户较多,这也跟ofo从校园孵化出来有直接关系;
而摩拜用户新安装的应用相对少,携程、闲鱼也暗示着摩拜用户里成熟人群相对多。
摩拜和ofo用户最近安装的相同应用(排名不分先后):
现在回看,更值得玩
味的是,无论是摩拜还是ofo的用户,都安装了滴滴。也对应滴滴目前收购小蓝单车、甚至自己孵化共享单车的战略。
2016年11月数据
从截止2016.11的性别数据来看,ofo的男女比例十分接近,而摩拜的男性用户却是女性的2.5倍多,这对应的是ofo最开始的标签就是“轻便好骑“,而摩拜使用了最耐用但相对难骑的车型。
我们现在再把两个app的用户画像提出来看,与最初对比有很大不同:摩拜的女性用户大比例增加了,ofo的男性用户多了一些。从用户年龄来看,ofo的用户依旧年轻,但与摩拜之前的差别在减小。
2017年6月数据:感谢赞赏!给好友秀一下吧
内容棒,扫码分享给好友
摩拜单车和ofo单车数据分析报告
&随着新一轮资本的注入,共享单车市场的战局更加激烈。尤其摩拜单车和ofo单车以总融资12亿美元占据主要共享单车资本。市场需求与用户态度以目前市场反响来看,用户对共享单车的态度是积极的。下图显示用户未来使用共享单车的态度:70%的用户表示在未来会经常使用共享单车,28.7%的用户表示会偶尔使用,只有1.2%的用户表示不会再使用共享单车。以此可以看出共享单车满足了用户的刚性需求。从车站/地铁站出发到达目的地是用户的主要使用场景。由此可以推断出上班族和学生族是主要的用户人群,并以节省时间为目的。交通拥堵对于单车市场来说功不可没。健身和出游的场景频次大多发生在节假日中。尝鲜体验的用户会随市场成熟而逐步淘汰。5千米以内的骑行距离占据91%,其中3千米以内占据61%。由此推断,用户在5千米以上距离的场景中多不愿选择共享单车作为出行工具。结合用户使用场景和骑行距离,从地铁站或车站出发的5千米以内骑行距离刚需为主。成本与价格从押金、价格、成本角度来看ofo相比摩拜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正因为ofo的低成本,ofo在单车丢失率、损坏率相较摩拜更甚。不过在相同的资本注入情况下,ofo具备以量取胜的资本。理论上,ofo可在成本环节拓展更多的玩法。&融资情况&摩拜融资信息如下:包括腾讯、富士康、携程、红杉资本等投资方,摩拜获得5亿美元以上融资。ofo融资信息如下:包括滴滴出行、小米科技、中信基金等投资方,ofo获得5亿美元以上融资。以此可以看出,摩拜和ofo在投资人眼里具有旗鼓相当的地位。也正因为滴滴和腾讯的参与让人们联想到过去滴滴和快滴的合并。外界推测摩拜和ofo会合并,也是由此推断。舆情指数和品牌策略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品牌和舆论对有形资产起到关键作用。市场上主要的营销手法主要采用广告和新闻舆论。虽然包括微信微博在内的各渠道入口都对营销起到重要作用,但摩拜和ofo在这方面采用的策略基本相同,我就不在此过多阐述。反观摩拜以新闻为导向的营销策略和ofo以广告为导向的营销策略。我们进行对比:摩拜在新闻上的投入从17年2月开始加大力度,一度超过ofo若干等级。到目前(截止2017年3月)摩拜的新闻舆情指数达到68而ofo仅为18。摩拜遥遥领先ofo。但通过百度指数分析,ofo的百度指数却超过摩拜。我们观察下方百度指数的整体统计、PC统计和移动统计:在2016年末和2017年2月、3月,ofo的指数远超摩拜。但摩拜以20%的增长趋势超过ofo 7%的增长。我们再看摩拜和ofo的品牌保护,如下图:摩拜注册商标192,ofo注册商标3;摩拜专利32,ofo为0。在品牌意识上,摩拜胜过ofo一筹。我们再看摩拜和ofo的关联关键词,如下图:摩拜和ofo相辅相成,关联性较强。依据摩拜和ofo重叠用户的比例5%的来计算,同时关注摩拜和ofo的用户占有很大比例。流程设计在使用流程上,摩拜和ofo均采用缴纳押金和实名认证的策略。但ofo结合支付宝芝麻信用分推出免押金策略。Ofo的底气来源于其单车成本和个人征信。记得当初滴滴和快滴的对决实质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对决,那这次关于个人征信的建设来说,似乎微信并没有入场。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显然,在这场对决中,征信免押金的策略让ofo扳回一局。界面设计可以说摩拜和ofo的UI是非常相似的。但也有一些设计概念上的不同。1.&&&&&& 摩拜单车右下角引入“客服”概念;ofo右下角引入“举报”概念。2.&&&&&& Ofo右上角显示活动信息;摩拜显示搜索POI。3.&&&&&& 摩拜单独设置红包活动按钮,并没有为活动设置独立的页面。4.&&&&&& Ofo& APP启动速度比摩拜更快。显然ofo的程序更轻量。用户满意度从上图可以看出,ofo的用户满意度超过摩拜6个百分点,但整体相差不大。总结综上所述,共享单车市场一家独大的可能性不大,但两者间的竞争会产生良性竞争,最终共同带动共享单车市场的成熟。撰写此文的过程中,我问了某位业内总裁的看法(不愿透露姓名),他说:一场资本游戏,没啥技术含量。谁也弄不死谁。对此,我深表赞同。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88682.html
未按照规范转载者,虎嗅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最多15字哦
后参与评论
公众号: caiyongji
应用开发专家摩拜单车和ofo哪个好骑 摩拜单车目前哪些城市-优亿市场
请输入6-16位密码
&2018赢话费最新版下载,轻松赢话费、iPhone手机,注册,万人同场竞技,爆金率高,赢话费!
& & & & 和ofo哪个好骑:&  ofo介绍:  OFO立足校园,采用的提供普通自行车+机械锁的轻型模式。  OFO共享平台的车辆来源自两个方面,一是从校园回收大量废弃自行车,并接受学生捐赠;二是平台自行购买,经过改装机械锁、号码牌、涂装黄色后投放使用,被昵称为“小黄车”。  使用时,用户通过APP或微信公众号内置地图找到附近车辆,发送车牌号,获取密码解锁“小黄车”;归还时,通过微信付费并就近上锁即可,无需归还至指定车桩。  ofo对用户驶离校园进行限制,只有双号车辆才能出校,价格则是校内的4倍。  摩拜单车介绍:  而摩拜单车采用的是自行设计制作的重型模式。  摩拜自行设计车辆,自行生产车辆。为了保证质量,摩拜单车采用实心车胎、汽车轮胎5辐轮毂的设计,重达25公斤,是普通车辆的2倍。这一目标造成了摩拜单车骑行体验不佳,还造成资产过重,拖累盈利。  为减少维护,摩拜单车甚至没有链条,用户使用APP找到附近车辆,扫码打开电子锁,同样无需归还至指定车桩。摩拜要求使用者将车辆停在允许停车的白线以内,严禁停进小区。摩拜团队会负责回收车辆。  此外,摩拜自建一套信用评价体系,对使用者行为进行规范。  成本对比:收支难平在成本上来看,OFO采用的是普通自行车+机械锁的轻型模式,成本相对较低,虽然一部分车源来自校园“僵尸车”和校友共享,但只占10%的比例,大部分仍然是自营单车,单车成本为270元左右;但是摩拜单车成本相对就很高了,在初期,设计生产1辆摩拜单车费用高达6000元,目前成本已逐步降低,但是也高达3000元左右一辆。  从成本回笼来算,OFO由于是在校园,学生使用量很高,每天每车使用量平均为10,客单价0.3元,3个月左右可以回本;以公共自行车较为发达的杭州看,自行车日均使用量稳定在4-5次。由于摩拜单车上线时间较短,以平均每日3次、每次不超过半小时计算,一辆摩拜单车的日收入为3元,想要收回3000元的成本,在不改变收费规则的情况下,也至少需要33个月。  任何项目能够成为事业,无疑要先作为一个生意而成立,那就要求盈利要大于成本。而在盈利上来看,OFO每分钟1分钱,无押金;摩拜单车则是半小时1元钱,需要缴纳299元的押金。  注:摩拜单车和ofo各有各的优点,仅个人觉得比较喜欢,车子比较轻盈,骑的不用那么费力,比较轻松。& & & & 摩拜单车目前哪些城市:摩拜单车进驻的城市  10月16日凌晨,风靡北上广的智能共享单车项目,摩拜单车在深圳市区投放了第一批摩拜单车并开始试运营,同日,摩拜单车App也开通了深圳地区的服务。  即日起,深圳市民和外地来深的摩拜用户,使用智能手机下载摩拜单车 App,完成注册流程后,即可在深圳地区通过 App 寻找并预约周围车辆,扫码解锁单车,开始享受一段自在骑行。一段骑行结束后,用户在路边免费公共停车区域,不阻碍交通的路边自行车聚集区域,可以停放并可关锁走人。关锁即完成计费,收费为半小时一元,覆盖了大城市中最常见的一到五公里的短途出行需求。  据介绍,摩拜单车融合先进汽车产业科技,全球首创地将 GPS 智能锁整合应用于共享自行车系统,可智能找车,智能开锁,关锁自动结费。智能锁的全程应用,方便用户规划出行,从根本上减少了对社会资源和交通资源的占用,最大化社会效益。  深圳是摩拜单车进入的第四个城市,作为年轻人聚集的创业热土。未来,摩拜将深耕深圳,和深圳政府、企业和社会大众共同携手,为缓解城市拥堵和建设绿色城市贡献力量。  为什么会有摩拜单车  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因为我是女性,所以我讲的很多问题是从个人感受出发的,小时候自行车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记忆。它是一个高效、简单、有趣的工具,会让人慢下来,融入到城市中去。过去的三十年我们在不断发展物质、汽车、房子,但是回过头来发现这种幸福感不可持续了,更多人在朋友圈里晒的是练出了马夹线、减掉了啤酒肚、跑了马拉松,而不是名牌汽车、名牌包包、豪宅,所以,反而是简单的回归本质的东西对我们最重要,这是从个人层面来讲为什么会有摩拜单车这个项目。  摩拜单车和城市、交通有很密切的关系。接下来我从交通的角度讲为什么让自行车回归城市:从碳排放角度来说,汽车的碳排放会是自行车的18倍,一辆汽车停车面积是10平方米,而一辆自行车是1平方米 ,如果今天有1万个人选择用自行车出行而不是汽车,我们就能节约9万平方米,比修路更加能提高出行效率。  有数据表明,北京30%使用汽车出行的路程都小于5公里,每个人拥有一辆汽车时,90%时间是停放在那里,更多时间是堵在路上,更多时间是在找车位过程中。  单车的需求并不是由摩拜凭空造出来的。过去十年、二十年一直有公共自行车,他们解决了人们一部分需求,但是公共自行车是有一些痛点,比如没有办法很快找到办押金的地方、付费,找到车,也不知道下一个桩在哪里,那个桩是否有位置可以停。基于这些理解,我们有了摩拜单车,通过技术手段升级了这个需求,让人们更加便捷地获取摩拜单车。  摩拜单车简介  分享经济给上海市民出行带来的便捷,已不仅仅体现在滴滴出行、等机动车的使用上,低碳环保的自行车正成为新热点:4月底,第一批摩拜单车(MOBIKE)驶上上海街头;5月中下旬,不少高校又增添一批供随时使用的ofo小黄车……  与传统的公共自行车不同,按照分享经济理念设计的摩拜单车和ofo小黄车都放弃了停车桩,自由度更高——只要是能合法停车的地方,使用者就可以停放。使用方式也比绝大多数公共自行车方便——不用办卡,只要手机注册并扫一扫,就能随意使用;费用结算也完全通过手机。互联网因子更是这类公共自行车的共性——找车定位也好、行车路线计算也好,都依靠车辆或手机里的GPS系统。  所以,没花多少时间,摩拜单车和ofo小黄车就成为年轻人出行的重要选择,运营团队对相关项目在上海的发展充满信心。摩拜单车负责人王晓峰认为,在公共自行车上使用分享经济理念,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既能破解大城市“最后一公里”难题,也鼓励绿色环保低碳出行。他说,杭州是世界上公共自行车最多的城市之一,政府部门用8年时间投放7万辆车,给当地居民和前往杭州的游客都带去了便捷。而通过专门为分享经济模式设计的自行车,具有无桩停放、无需办卡使用等优势,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和受益面,“如果这些项目能得到政府部门支持,在更短时间内提高车辆密度,就可把上海建设成一个全新的公共自行车大城市。”  不过,分享经济也不是万能的。记者在实际体验这些项目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怎样让分享经济为城市带来更好的出行方式,需要创业团队、使用者和城市管理者共同努力。  最近,你注意到上海街道银色车身、橙色车轮的别致单车正逐渐增多吗?这种被称为自行车版Uber的“摩拜单车(MOBIKE)”在上海落地不过一个多月,车辆投放数已从数百辆迅速上升到近万辆,在年轻人中颇有影响力。
现在下载2018最火的游戏,即可抽取话费、iPhone手机大奖,登录即送,一键直升千炮,炮炮爆金,爆金率超高,赢话费!
下载数:80次
下载数:小于50次
下载数:400次
下载数:300次
下载数:1000次
下载数:7000次
下载数:2000次
下载数:60万次
下载数:500万次
获取验证码
恭喜你,密码重置成功
用户客服QQ:
开发者反馈QQ:
客服电话:010-:00-18:00)
客服邮箱:
举报电话:
商务合作QQ:
资讯投稿:
(C) www.eoemarket.com 版权所有 北京浩游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感谢使用优亿市场,恳请您提出宝贵的建议,被采纳的建议均可获得30元话费充值卡。
请输入您的意见建议,万分感谢!
联系方式(可选)
加群抢红包!&1 前言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分享 () 相关推荐共享单车数据报告:解读摩拜ofo们的用户与未来    ');在一些城市的大街小巷中,橙色、黄色的自行车也从并不多见到触手可骑。共享单车,其实叫B2C分时租赁更准确些,这种商业模式是真正在解决人们的痛点还是在创造需求?
  在资本并不活跃的2016,以和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成为了明星项目,数月间吸引了10亿元以上的资本,并带动十余家共享单车创业。
  在一些城市的大街小巷中,橙色、黄色的自行车也从并不多见到触手可骑。共享单车,其实叫B2C分时租赁更准确些,这种商业模式是真正在解决人们的痛点还是在创造需求?
  也许你想了解:
  摩拜与ofo,各自用户表现和增长情况如何?(第三方监测数据)
  共享单车用户有哪些特征?每次骑行距离如何?有哪些典型使用场景?
  人们的短途出行的行为,有没有因为共享单车而改变?
  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是否可持续?
  在共享单车最火热的这个冬天,企鹅智酷在线调研了六千余名智能手机用户,结合Quest Mobile大数据,为你揭示消费者对于共享单车的使用行为和共享单车模式的现状和趋势。
  主要发现:
  1. ofo和摩拜单车作为共享单车市场的两强玩家目前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二者用户重合率增长明显。ofo比摩拜的年轻用户更多,但打开频次更低;
  2. 地铁站/车站与目的地之间的通勤是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出行场景,61.3%的用户单次骑行距离在三千米以内,南方城市用户单次骑行距离比北方用户远;
  3. 偶遇式骑行、健身锻炼和主动出行的场景具有增长潜力;
  4. 共享单车用户的活动参与和分享意愿很高,70%的用户表示未来还会经常使用;
  5. 如何更好地权衡单车的流动性与用户出行计划性,骑行舒适度与磨损度,以及更好地引入互联网征信是共享单车未来可改善的方向。
  一、两强格局:用户增长迅速,重叠用户扩大
  与格局已定的打车应用相比,共享单车模式在刚刚兴起时的推广更加理性。以ofo和摩拜单车为代表的共享单车是市场的先进入者也是占有率最高的两家,二者均处于用户数大量增长阶段。
  从Quest Mobile监测的ofo与摩拜单车的月度日均活跃用户数变化来看,两家的日活从2016年8月起开始持续快速增长。
  摩拜单车新进入北京、深圳和成都后当月的日均活跃用户增长非常明显。ofo,在7月和8月由于学生放假导致需求骤减,月度日均活跃用户明显降低,开学后及走出校园之后增长加快,但是增速慢于摩拜单车。
  不过,ofo在2017年1月份开始陆续开通合肥、佛山、武汉等多座城市,其增长速率比上个月明显加快。共享单车的用户市场初具规模,此时开拓新城市对于整体用户增长效果十分显著。
  我们还发现,随着共享单车两强玩家渗透率的提高,二者的用户重合率也在增长。2016年10月已有超过21万用户是ofo和摩拜单车的双用户,11月增加至49.05万,12月达到72.82万,2017年1月达到了121.56万。
  目前单车的投放量还没有达到随时随地有车骑的程度,这对于除两强玩家之外的其他共享单车公司也是一个机会——用户“非排他”地使用共享单车应用,甚至已经下载一个共享单车应用的用户可能比非用户更容易下载第二个共享单车应用,而多下载一个应用的最主要的门槛就是用车押金了。
  ofo用户的人均单日使用次数和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均略低于摩拜单车用户。用户较频繁打开应用可能是由于寻找的车,或者查看活动等。高频的打开行为也为共享单车应用在骑行之外拓展其他消费场景提供了可能性。
  根据企鹅智酷的调研,ofo和摩拜单车的用户性别比例较为接近,而ofo的90后用户比例比摩拜单车高近10%。起源于校园的ofo更容易培养更年轻用户的单车使用习惯。
  二、出行场景:以五千米以内的刚需通勤为主
  从用户的出行场景来看,高达62.9%的用户使用共享单车完成地铁站/车站和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共享单车目前主要投放的地点是人口稠密的大城市,车站/地铁站和目的地之间容易形成短途出行的高频需求。49.5%的用户会在步行过程中看到单车就使用以节省出行时间,这说明随机偶遇式的用车出行场景非常多,单车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
  骑车健身锻炼和与朋友骑车出游的场景分别占20.4%和16.4%,这两种场景可能更多属于主动出行,频率相对刚需通勤更低,骑行时间可能更长。
  校园内通勤尽管占整体6.3%,但是对于数量庞大的在校学生群体而言是最主要的日常通勤,在封闭校园中通勤的频率高而且规律明显,是不可忽视的市场。
  从共享单车用户的单次骑行距离分布来看,92%的用户单次骑行的距离在五千米以内。单次骑行三千米以内的用户最多,占61.3%,其次是3-5千米,占30.7%。从城市维度来看,南方用户单次骑行距离远的占比更高。广州和深圳的用户单次骑行距离小于三千米的比例低于北京和上海,骑行三千米以上的比例更高。
  不同用户的短途出行行为和高频通勤区域能反映其生活习惯甚至消费力。通过大数据可以优化单车投放。根据不同特征类型用户的使用行为和偏好为其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延伸服务,也是共享单车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的可能方向。
  三、用户态度:积极参与,留存率高
  用户对共享单车的线上和线下的主动传播意愿非常积极。无论是ofo还是摩拜单车,均有超过六成的用户会主动推荐他人使用共享单车。和摩拜单车相比,ofo的活动更加丰富,app中有专门的活动菜单,活动包括星期一免费骑、在特定时间骑行可抽奖等。ofo用户分享骑行体验或者红包的比例也比摩拜用户高近两成,参加相关活动的踊跃程度也远高于摩拜单车(33.2% vs 11.6%)。
  由于ofo单车初版不如摩拜单车结实,ofo用户上报车辆故障的比例明显高于摩拜单车用户,分别为39.3% 和26.2%。二者用户举报违停(如停在校外/小区里等)的比例分别为18.9%和13.2%。用户在规范用车上比较积极。作为具有全民共享性质的产品,共享单车不仅实现了单车的共享,在运营上也调动消费者协助维护车辆质量和信息共享,以及通过优惠共享和活动参与鼓励用户在社交链中自发传播,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
  在良性循环的运营下,共享单车的用户忠诚度非常高。我们发现大多数用户对于共享单车并不是一时尝鲜,从用户整体使用反馈来看,共享单车极有潜力成为高频使用的装机必备应用。有近七成共享单车用户表示,还会经常使用。仅1.2%的用户表示不会再使用。高留存率意味着在目前市场未饱和的情况下获取新用户更加关键。
  四、痛点与改进:往返需求、舒适度和信用分
  1、流动性与计划性的权衡
  整体来看,共享单车用户目前的最大痛点是想骑车的时候周围没有,占55.2%。在人流量比较高的地区附近,随着单车投放量的增加,会形成一定的动态平衡,想骑却没有的情况会减少。
  其次是往返需求难以同时满足:担心返途没有车的情况是41.4%的用户的痛点。返途车不在的不确定性,本质上和“想骑但周围没有”的情况类似。使用共享单车的用户可分为单程用车和往返用车,往返用车的用户在回程之前是一直推着车,还是先把车锁上等返途再重新找车,可能是令往返用户比较尴尬的选择。
  随着用户使用共享单车出行习惯的养成,会有部分用户的用车出行更加具有规律性。目前摩拜单车的15分钟预约功能对于用户而言已经是一个可以提前规划用车的场景。未来如何在单车的流动性和满足用户的出行计划性之间权衡优化,或许是共享单车进一步打磨用户体验的一个可行方向。
  2、舒适度与磨损率的权衡
  共享单车的骑行舒适度也为四成用户所诟病。以摩拜为例,智能锁、实心胎和更沉重的车身让一辆共享单车造价不菲,尽管长期摊薄了运营维修成本,但牺牲了一些用户体验,也导致了用户无法骑行过长的距离。舒适性和磨损率的问题ofo和摩拜单车都在新一代单车中进行了优化。
  3、推动社会征信
  摩拜单车在应用中引入信用分,用户注册后即可获得100分基础信用分,良好的骑行记录和检举违停现象可以增加信用分,反之会减少信用分。当分数低于100分时骑行费用增加。然而,21.2%的消费者认为他们并没有从信用分的增加中获得收益或者激励。
  最近获得1亿元A++轮融资的与芝麻信用达成了“免押金扫码租车”服务协议,只要芝麻信用评分达到650分以上,用户无需押金即可租车。在多数共享单车应用均需要用户缴纳99~299不等金额的押金时,免押金对于新用户会有吸引力。而对于有使用单车出行刚性需求的用户,下载多个共享单车应用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共享单车推动社会信用建设也是可以优化改进的方向,如将多次骑行获得的信用记录作为个人整体信用记录的一个参考维度。目前,不同的信用记录还没有做到跨平台的打通,信用记录被赋予的权重依然比较低。未来,信用会是越来越重要的虚拟货币。
  五、共享单车模式会改变我们的出行吗?
  在企鹅智酷之前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互联网产品的使用会潜移默化地改变用户的行为,如外卖应用的普及削弱了人们下厨做饭的意愿,打车应用的普及削弱了人们买车的意愿。那么使用共享单车是否也会改变人们的短途出行意愿呢?调研中显示的消费者改变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共享单车的出现让近六成用户有了更好的代步选择。自行车也代替了一部分公共交通甚至打车的出行。特别地,有48.7%的消费者在使用单车之后短途出行频率增加,这说明共享单车对于消费者主动的短途出行有明显的刺激作用。没有出行改变的仅占8.8%。
  共享单车,或许叫单车分时租赁更准确些,因为狭义来看它并没有充分调动闲置的单车资源,目前还是以专门生产的单车为主。但是它依然是一种带有“分享精神”的生活方式——用户不需要拥有单车便可以使用,并通过自己的力量协助单车的运营更规范和更效率。
  用户调研显示共享单车并不是在创造伪需求,而是确实在解决短途出行问题和提供对一些人而言更优的出行解决方案,并已经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用户忠诚度。也许刚诞生不久的共享单车依旧有各种问题,但长远来看,它或许能够推动一个更加通畅、环保和诚信的出行环境。
TOPS13841゜111526゜24655゜33530゜42853゜52599゜62385゜72096゜82047゜92016゜1041078゜123401゜221796゜319099゜415380゜514118゜613912゜713841゜812272゜911526゜10
天使 金额未透露 融资Pre-A 金额未透露 融资B轮 13000万人民币 融资A+轮 6000万人民币 融资
市场及媒体合作林小姐010-10.cn投稿邮箱.cn
投资界微信
(C)清科集团版权所有京ICP备号-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摩拜单车ofo合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