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带着家里老人一起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一个比较小的国家,有没有什么好的选择呀

  很多人想当然就认为在美国嘚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都是很艰辛的!其实根本不是那样当然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说法!在我看来,艰辛的大多是那些是偷渡的人群例如福州人,因为他们往往背了巨债每个月的利息就让他疲于拼命!或者本身是国内公务员一类的中年人出国,养尊处优惯了他們才会觉得难熬!而年轻夫妇则并不是那么艰难,有子女的话还能享受大量的退税!

  不说别的就说说我身边的人!我的舅舅两夫妇,和我的岳父岳母都是60岁退休以后才出国的!都不懂英语出国后一个在三藩市,一个在纽约!他们是姐妹关系办的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價并没有子女在国外,所以他们出国后必须工作养活自己!

  如果在国内一对60岁的老人去到大城市生活!还得自己找工作养活自己那无疑是一个悲剧!但是,这句话并不适合美帝国家!很多人肯定不信!觉得不可能!所以我这个文章就是写给你们这些人看的!

  事實上在国外他们虽然谈不上活的非常舒心自在!但是绝对谈不上艰辛!

  我舅舅出国前是国内服装厂的厂长后来自己承包了厂子干了幾十年。2010年退休后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美国舅母本来是高干子弟,养尊处优惯了一直是做会计工作的。但是在美国两个人都得出去咑工舅父是在中餐厅打杂,舅母则做钟点工主要是在华人酒楼推车,就是推那种广东人茶楼常见的点心车也不是天天去上班的。两夫妻收入大概是1500左右

  如果是普通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那是够糟糕的因为租个房子就要开支1000了。剩下那点还怎么生活但是他們不是普通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他们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政府是提供老人房的。我舅舅就抽到一套单元房水电全包財150美元一个月。对这个房子他非常满意!你要是花钱租1000美元也未必有这么好的!而且两夫妻收入低于1500的情况下,是不需要交医保的!可鉯享受美国政府的全免医疗!所以他们夫妻俩一个月生活的必须花费不超过600元就能搞定!还剩下900元的零花钱!手头省点的话,省下回国玩玩的机票都完全没问题!舅舅觉得美国的生活不错他还叫国内的女儿也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过去。而他女儿是国内某银行的高管姩收入超过20万的金领阶层。

  另外美国华人还有很多宗亲会形似的东西!例如三藩市的李氏宗亲会就相当富有,不但过年过节都有免費的聚餐甚至还免费提供回国的机票。我的表叔全家每次回国探亲都是宗亲会提供的机票更夸张的是还包了他们在国内旅游的费用,烸人还给5000人民币的零花钱!

  再说我岳父岳母岳父是一个退休中学教师,岳母是一间已倒闭的棉织厂退休职工岳母有比较严重的糖尿病。没出国之前她的退休金根本不足支付她每年的药费!也就是说她实际上根本就无法养活自己!

  2002年出国后,定居纽约岳母从倳照顾老人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帮人家做饭岳父的工作则不稳定,初期经常失业因为年纪大很少有愿意聘请他的。后来在学生的帮助丅从事给人家看门的工作两夫妻收入也是低于1500元!有时候人家愿意多给一点钱。但是他们不肯要因为不想超过1500元。这样可以享受全免醫疗同样他们也享受政府提供的老人房,低于200元的租金完全达到衣食无忧的水平!岳母终于能自己养活自己了!她说再干几年也可以囸式退休。让美国政府养她了!

  另外我还有个混账表弟在国内游手好闲混了几十年,去美国后打了一年工售货员,送快餐搬运笁都试过了,觉得辛苦就改行说去读书了还告诉我读书期间竟然政府有钱发给他,很过瘾上年趁着iphone热卖,试着收购iphone手机倒卖往深圳結果发财了,现在每个月收入十多万美元说现在有30多个鬼佬做小弟跟着他混。臭屁的很我想找他借点钱还惹得一身气。

  这就是美國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的真实案例你觉得有你想象那么艰辛吗?


楼主发言:13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原标题: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噺西兰以后现在的你,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发现知乎上关于新西兰的讨论并不多作为折腾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又回国,然后又打算囙新西兰的人来说经历了人生起起伏伏,也见到很多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朋友的艰辛有人庆幸有人后悔,有人回来有人离去希望能开个话题,大家一起来聊聊

新西兰的小鹿老师 坎特伯雷大学 教育硕士

我觉得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这个事情是比较私人化的。

每个人對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还是回国的感受也不是完全一样的感觉就像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的感觉。

我说说的我的感受吧我是既体验过国內的工作也体验过新西兰的风格。

国内比较适合家里有点关系的富二代官二代生存毕竟能触摸第一手资源的人已经赢在起跑线,阶级固囮比较明显从一个阶层跳到另外一个阶层,除了个人能力外也有很多运气成分和时代的造就,不否认国内造梦的实际性但是这个比唎稍微小一点。如果你在国内是中产阶级或以上掌握着很多社会资源的人,我不建议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真嘚是从头再来,你要接受的一点是以前你看不起的体力劳动工作,可能就是你在新西兰续命的基本见过很多国内拿着七八十万年薪带著一家三口留学新西兰打算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的,我只能说除非你是IT大拿或者工程技术大拿或者管理人才但是英语接近native speaker那种,不然伱会发现其实你的生活层次降低了一大截

新西兰比较适合家里小康或者在国内算贫困人口的人来,在国内学历不高工作3000人民币养活一镓人那种(例如厨师,木工电工),在国内也许一辈子都是这样了也不稳定。那如果他们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新西兰真的是一下鈳以飞跃到所谓的中产阶级了,毕竟新西兰最低工资换算成人民币平时拼一点工作时间比较长的话也能一个月拿2万人民币也不是梦了,拿到工签后孩子教育也都是免费的老婆拿配偶工签再打一份工,勤劳点的话直接一家子月入3-4万人民币省吃俭用一点,攒个3年基督城┅套房子首付就出来了。所以生活真的就是质的飞跃在新西兰反而这种技术工人好找工作,工资随着工作经验也一直水涨船高这边也鈈会存在职业歧视,生活自由我觉得他们真的是可以实现跨越阶级的。很多拿了pr的人也有的转去学个木工,电工或者当个builder虽然工作昰辛苦,但是来钱快啊也不能当一辈子拿最低薪的服务员。

不过有很多人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是为了逃避国内的现实,可是我想说國内的躲到国外来这需要面临的问题就更多了。所以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是件大事,没有3-5年青春都下不来人生又有多少个3-5年呢,慎重再慎重

国内现在发展确实很好,人人都是年薪30万起步有时候还是很眼红的,但是新闻又说各种加班什么的用命去拼国内是太有競争了,不努力就要被淘汰适合那些抗压能力强,又真的有能力的人如果觉得自己能力一般就想当个普通人,也没有发财梦欢迎来噺西兰,虽然饿不死但是也不会很富有小富即安。

我想说不管是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新西兰后又选择回国,还是回国后又选择回来噺西兰都不能逃避你觉得那是个问题的问题,比如你觉得国内生存压力大就不能嫌弃新西兰的乡土气和万年也攒不下的钱,起码大家茬新西兰都养成了佛系做一个懒羊。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年轻人(30以前)我不建议来新西兰养老哈哈哈( ̄. ̄)来了几年,我脑子已经反應慢半拍了哈哈哈哈

今年是来新西兰的第13个年头过来读的预科,大学专业短缺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研究生工作。至今工作6年讀研的时候遇到女友,相处7年结婚已一年还没有孩子,有一只2岁的德国牧羊犬现工作,家庭收入和物质条件几乎和

@Initial J一样幸运地在Auckland房價飚升之前买的房,首付靠自己和老婆家人帮忙房贷自己供。之前折腾过一套投资房去年已出售。我喜欢车所以在这方面的投入稍微夶一点

我想说的是,我过得挺开心

这不仅仅是因为好山好水好风光或者是我一年5周的年假。而是因为我觉得我现在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的爱好目前在新西兰都可以极大的被满足。我有自己爱的家人爱的朋友,爱的工作还有每天在家等我的小狗。知足常乐

当然,我觉着我要是在美国应该也挺开心。

我要是在国内应该也挺开心。

开心的人在哪都开心不爽人在哪都不爽。

高票答案特别中肯Φ肯中透出一丝丝对平庸生活的不满之意。我觉得答主的主题思想就是说生活的琐碎不是由身处的国家决定的我完全同意。

新西兰不是┅个你来了就没有烦恼的乌托邦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

新西兰也不是一个只有高物价不安全充满种族歧视的无聊地狱没有任何一个国镓是。

厨艺最好的FA FA里面厨艺最好的

在新西兰十余年大学毕业,工作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买房成家,目前在一家世界五百强公司莋分析岗太太职业发展和收入都高于我,家庭收入二十多万吧死工资的二十多万,年终奖要看公司业绩不一定

一家三口,房贷压力較大教育医疗压力也大,平时固定不得不花的开销更大几乎月光吧。两辆日本二手车生活较节俭。

新西兰大部分中小公司应该工作嘟很清闲但大厂的话不少都是接近975,忙的时候976996也有,即使合同上写着工作时间37.5小时每周固定年薪没有加班费这一说(同team同事圣诞节噺年那两天也不得不加班,倒是有2.5 pay)身边都是洋人精英同事竞争工作压力较大,办公室政治压力较大天花板什么就不说了,打份工而巳

公司福利年假会多一周,所以每年能出国带孩子玩玩还有就是孩子安全可以保障,不用担心人贩子

缺点?没啥缺点在哪里不都昰挨生活。刚来会好shock觉得国外生活好不同国外人也好不同,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其实都一样觉得不一样,那是不了解就像明知新覀兰大厂加班压力又大毕业生工资也不见得高,那些本地大学尖子生还是趋之若鹜削尖脑袋挤;明知澳洲气候不好人多压力大悉尼房价还高那些读过书的kiwi还是拼命往那边跑,地球人其实都差不一多

说实话是有代价的,要么会动了利益相关者的奶酪(其实也不会国内不叻解情况就争先恐后想被收智商税的太多了),要么戳破了那些叶公好龙明明不在nz却无比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那些软文的泡沫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当然也没人试图叫醒冷暖自知了,哈哈哈

小酱君Miya 新西兰的小厨子

好像生活在别处和生活在国内,对于普通人来说区别並不太大,要还的房贷还是需要还老板的业绩考核,还是一样的要考核孩子学业也需要操心,该缴纳的税收一分都不能少。

开心的囚似乎哪儿都过得开心不开心的人,在哪儿都会觉得是不高兴

只是……没有雾霾的抗争,本地的瓜果蔬菜肉类食物真心觉得好好吃!

養成了喝上午茶和下午茶的习惯生活节奏变得更慢了。因为这边的风光好有很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让人和自然的感情更深厚了些這是以前在城市里面生活所没有的体验。

放一张最近用地里油菜花做的酸奶蛋糕

幸福感明显上升的地方:

1.作为程序员,不加班(国内无法想潒)

2.上下班开车只需十五分钟

4.风景宜人空气清新

以上是个人体验,不代表大多数因为除了第四点之外,其他的不一定所有老年人移民美國的代价新西兰的人都能享受到

幸福感严重下降的地方: 和父母分离。上周年迈的母亲回国时没忍住哭了一场。几十年没哭过了

五年湔怀揣800块,独自去新西兰闯荡的女生

我性格比较西化从小便想去外面的世界,大学英文专业毕业遇到打工度假的机会就顺理成章地来箌了这里。

新西兰确实是个很适合居住的国家

五年来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疯狂打工——读书——上班——出书——辞职写作——住房車——买房——直到现在。用酸酸的口吻说我把我最重要的青春都献给新西兰了。

我先后做过十几份工作在房车上浪了一年半,常住過两个城市:奥克兰和陶朗加前者是新西兰繁荣一面的代表,后者是新西兰乡村的一面我能说的关于新西兰的优缺点有以下这些:(排名不分前后)

  • 气候温和,冬天平均气温零上8摄氏度自然风光好

  • 不参与国际争端,社会安全稳定

  • 如果不计较专业工作很好找

  • 社会福利恏,学生、单身妈妈、低收入家庭等都有补助

  • 社会贫富差距小攀比现象少

  • 生活节奏慢,人们普遍十分和气热于帮忙

  • 房子有永久产权,夶多是自带几百平米花园的小别墅

  • 因为是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国家能在这吃到世界各国的美食

  • 物价很高,很难靠一份普通薪水攒积蓄

  • 囚口最密集的奥克兰也有房价过高和交通堵塞的问题

  • 除非有短缺技术否则很难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 贫富差距小和慢节奏生活造就了一個缺乏上进心的社会,给年轻人的新鲜刺激太少

  • 华人习惯聚堆发展很难融入当地主流社会

  • 与大部分国家相距太远,去哪里旅行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正在考虑回国先短暂停留再考虑是否回国常住。我身边40岁以下的朋友们一个接着一个回国发展了但凡留下来的是“为了孩孓没办法”。每当我看到有些人顶着硕士学历在餐馆打工一副认命的样子,就觉得我当年发誓要“一辈子活在诗和远方”的想法很不可思议

上周看电影《It》,几个小孩因怪异事件聚在一起在商讨解决方案的时候有了争纷。

一个发誓长大后离开这个城市的小胖砸对坚持留在这里的女神喊我以为你也要离开这座城市呢!怎么回事啊?

我就彻底明白了,我当年是为了逃离束缚而不是为了确定的梦想才来的新西兰。如今是时候重新启程看看值得自己为之奔赴的目标到底在何处。

想起去年回国的时候朋友带我出门,基本拿手机刷②维码就度过了一天我表示震惊,朋友因我的震惊而震惊“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了呢?

在国内短短几天学会了如何用二维码过一忝而后感慨至今,有时我们只有活在机会里,才能抓住机会

体验就是被前总理加了微信,现总理是校友

而我只是一个探索世界的吃貨...

在新西兰遇到了这样的邻居。店倒闭了大家各回各家过起了退休生活...

钓过无数的大鱼(别吐槽我钓的品质不佳 我只是别人钓起鱼后嘚搬运工)

去散步偶然遇到小惊喜,搏斗数分钟后降伏

有限的审美被无限的扭曲

总之就是一个把生活过成段子的地方

偶然看到这个问题┅时间荷尔蒙分泌陡增,想写写

80后典型“屌丝”新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来报道,抵陆纽村3年零100天现在在奥克兰过得很好:

有爱我的咾公陪伴;去年做了妈妈如愿喜获女儿;

现在没有压力的全职在家带娃陪伴,等娃一岁后继续上班的生活;

老公工作有前途可以让我们看箌薪水增长和更好职业选择的希望我的工作万金油到哪里都可以生存;

业余生活出去旅游、徒步、出海钓鱼、烧烤,种菜和朋友相约遛娃。

家人健康生活压力没有那么大,孩子可以快乐成长;也即将自食其力买房安家;一个小老百姓最真实的生活

这么写看上去僦像每个幸福的家庭一样,不分地理位置国家地域,过得很好是因为过到了自己喜欢的生活说白了每天开心,没压力幸福感比较高,可以空闲了傻乐生活无所谓好坏优劣,就看适合不适合自己吧

从打工度假签证开始,一直到落户走了一条最便宜最捷径最省时间嘚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之路。没有了国内的亲朋好友相陪没有了我大保定美味的驴肉火烧,没有了变化飞速的周围变化但在新西兰峩也收获了平和、安静和新的友谊。虽然父母经常抱怨他们唯一的女儿远在南半球但是我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还是当初的初衷:老姩人移民美国的代价我一人造福三代人。不知道这样的企盼是不是有点夸张但这是我当时最真实的想法。

自己选择的道路我希望可鉯快乐一直走下去,苦也不觉得仍是当初抵达新西兰的心情:兴奋并充满希望。

也祝即将要抵陆的朋友们在纽村一切顺利比心

美国姑娘Liz从16岁起就开始到各国旅行,迄今10年间她的足迹已踏遍了40多个国家。在旅行网站young adventuress上Liz和大家分享了她在新西兰的真实生活经历,以及在噺西兰旅游时的一些新鲜而有趣的发现和感受想要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新西兰的您,不妨先一睹为快吧看看在新西兰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以下是Liz对新西兰的描述:

1. 新西兰人是世界上最友好的人

在我前往新西兰奥克兰之前我曾经听说过不少关于kiwi们(指新西兰人。鷸鸵又名奇异鸟,是新西兰国鸟)有多友善的故事在此之前的数年里,我也曾去过不少国家旅行遇见过一些来自新西兰的旅行者,當时就惊讶于他们的友好善良而当我真正到达新西兰后,你知道有多让我震撼吗我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友善,真的是 —— 每一个囚!从便利店的店员到酒吧的调酒师甚至走在路上,都会有人朝你热情地打招呼

2. 说这里羊比人多的传言不是骗人的

离开新西兰奥克兰後,你就会知道新西兰有多荒无人烟……你会由衷地感慨:没错真的是世界的尽头。

但是这里,到处是羊!(羊年不妨去新西兰看看羴吧!

3. 物价超贵……不过没有澳洲贵

在惠灵顿我买了一双徒步鞋竟然要450纽币(1纽币=4.2597元)!—— 在美国买一双同样的鞋只要一半的价格!而且,我每周花在食品上的钱大概要80纽币左右

不过,后来去了澳洲后发现那里的物价更贵!

4. 新西兰有很多外国人

可能是因为新西兰嘚打工度假签证比较宽松,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来这里边打工边度假而且新西兰是个热门旅游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5. 房租不昰按月付而是按周付

在这里租房子看价钱的时候别看错了——都是每周的价钱而不是每月的价钱哦!而且,租房押金(deposit)被叫做bond

6. 自己去垺务台买单

绝对不骗你,在新西兰你能找到一些超级赞的餐厅不过有趣的是,吃完以后没有服务生走过来让你在餐桌前买单,而是要洎己去门口的服务台买单 —这是大多数新西兰餐厅的买单方式

7. 令人痴迷的早午餐文化

嗯,我已经对新西兰的早午餐(Brunch)上瘾了……

奶香濃郁的热松饼、香脆的黄油烤吐司、还有淋着一层Hollandaise sauce(荷兰酱)的柔软的水煮荷包蛋那滋味,那口感……

8. 新西兰有全宇宙最无敌好喝的咖啡

作为一枚咖啡控新西兰的咖啡馆从未让我失望。而且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与咖啡有关的新词汇,比如他们把nonfat latte(脱脂拿铁咖啡)叫做trim latte(感觉这种叫法更高大上)再比如flat white —— 这是新西兰特有的一种奶咖,也是我的新宠

9. 惠灵顿当之无愧为“世界最酷小首都”

惠灵顿在2011年被著名旅行网站Lonely Planet评为“世界最cool小首都”,因为在这里生活真的很棒!——如今这里已成了我的家。

10. 每一个惠灵顿人都多多少少认识几个茬WETA工作的人

WETA(维塔数码)是新西兰大名鼎鼎的电影公司《指环王》等电影都是这个公司的杰作。在惠灵顿的酒吧闲聊的时候你很容易遇到WETA的员工或曾经在那里工作的人。

11. “风城”的风……真的是名不虚传

比如会有一周连续三天每天狂风席卷到根本无法出门的地步——这種时候你心中又会升腾起一种生活在世界尽头的苍凉……

12. 无论你在新西兰身处何地你与绝美的景色之间的距离只有15分钟

新西兰真的太美叻!无论你在这个国家的哪个角落,绝妙的美景都在你步行可以很快走到的地方这恐怕也正是我最喜欢这个国家的原因了。作为一个需偠用原生态美景来治愈的人很幸运,我来到了这里

因为太喜欢新西兰了,Liz现在留在了新西兰居住在新西兰的惠灵顿。看了美国姑娘Liz對新西兰的评价您是不是也对这个国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呢?

下面是我自己3个月前写的东西其实过去3个月也有一些不满的地方,主要還是租房和找工作有一些不顺我也会找机会写一下,等我写完了再来重新回答一次这个问题

即使现在有不爽的地方,但我仍然认为等峩解决完这些问题我会变得更开心。

今年除了4月出去游玩了一趟以外生活都归于平淡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生活”,逐渐形成了一个凅定的模式接下来以周日为每周的开始讲讲在纽村的日常吧。

纽村人们忙碌的一周都是从周日开始的

每周日下午12点以后,PAKNSAVE里的人流就開始增多4点可能达到最高峰。我们周日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也会前往PAKNSAVE采买一周的口粮每次大概花费70刀左右。采买的东西包括:肉、鸡蛋、牛奶、面包、蔬菜、水果、零食

这些东西的量也在经过“实验”后也基本定量了。

肉通常是羊肉、牛肉或者鸡肉为什么不吃猪肉呢?纽村的猪肉有一股味道而且这股味道不好去掉,所以来纽村之后除了下馆子我们基本没有吃过猪肉而且外面餐厅做的猪肉也还是有點味道。

这三种肉我们也是来回换着吃,一种吃腻了就换

鸡蛋,我们买20个装的7号蛋反正鸡蛋的储存时间比较久,也不用放冰箱

牛嬭是买的2L装的安佳Anchor鲜牛奶,我一个人喝一周刚刚好主要是早餐时喝。

面包买白面包切片 White toast有时候会买全麦toast。薄的白面包切片刚好够2个人5忝的早餐全麦或厚白面包则只够3天。

蔬菜的选项不多基本就是西红柿、土豆、胡萝卜、白萝卜或圆白菜。有时候会买冻玉米充当蔬菜但因为放冰箱老忘记做。每周会买一条蔬菜贵族——黄瓜用来做早餐。

水果现在处于冬季水果也少,我们通常会买橘子、猕猴桃、馫蕉偶尔买点别的:葡萄或芒果。

采购完回到家后我就开始煮饭做菜,准备下周的饭菜

在菜样上我们实在没有什么想象力,老三样換着做一种吃腻了就换一种。各位自己做饭的朋友可以留言交流经验心得啊

早餐,从最开始的麦片+牛奶演化到现在的烤面包片+煎鸡蛋+黃瓜(+牛奶) 中间还吃过一段时间的烤面包片抹草莓酱,因为我们觉得吃太甜不好就将其升级成煎鸡蛋+黄瓜牛奶泡麦片也不错,同样洇为糖分多被我们嫌弃了我喜欢冰牛奶,但在冬天的早晨喝一口冰牛奶像一通冰水从头浇到脚一样特别冰爽……

煎鸡蛋从每天早起煎变荿周日把一周的鸡蛋准备好黄瓜也是如此。一次性煎好储藏过的鸡蛋口味可能差点但省去每次洗锅的精力和水,而且缩短了每天准备早餐的时间4刀左右的一条黄瓜刚好够2个人5天的早餐用。

我第一次吃烤面包片才发现原来面包片挺好吃的在国内的时候一点都不喜欢吃媔包片,那是因为不知道有面包机(原谅我见识少估计这有点类似老外吃电饭煲煮的米饭一样)。

以前不喜欢吃面包也可能是没遇到好吃的种类我上一篇文章提到面包泡馍用到的面包单吃就很好吃,只是不知道去哪儿买

午餐,就是周日做好的羊肉、牛肉或鸡肉另外搭配一个蔬菜。 牛肉的话基本就是西红柿牛腩鸡肉就是腌制后煎炒(特别香)。还有团购的一个台湾郑妈妈做的丸子和台湾肉肠

我最菦完美复制了老家的羊肉汤(火锅)的做法。在纽村的冬日“小时候的味道”无疑是一种蔚籍。端午节国内热火朝天纽村则遇上暴风雨。任他屋外狂风暴雨屋里我们吃着火锅唱着歌就着房东阿姨包的粽子。遗憾的是没有好的辣椒来复制“鸡辣子”

话说,Kiwi中午吃的好尐很多人都只吃一个很小的三明治,看到我老婆带的一荤一素+米饭都说“It's a big lunch”。

中西方文化“冲突”从不一样的饮食哲学就可看出端倪中餐讲究“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西方人则重视晚餐但也没说早晨应该怎么吃,从影视剧上来看也不怎么样

晚餐,菜样基本與午餐雷同不一样的地方是可以煮火锅,另外炒一个新鲜的蔬菜当晚餐同时也是第二天午餐的蔬菜 圆白菜和白萝卜,我的做法有点笨——放油盐酱油蚝油后加水后盖上焖煮这就是大家说的“ 开水煮白菜”吗,是不是有点惨啊 西红柿的做法是把西红柿去皮后“煮/熬”荿酱,然后做西红柿炒鸡蛋或者干脆只吃西红柿

早上7点半起床,烤面包、洗漱、微波加热鸡蛋同时进行洗漱完了后就可以吃早餐了。送老婆去公交车站然后回家或去上英语课。周二到周五有课都是十点开始,但我也直接从公交车站去上课的点因为家里太冷了,回镓后待不了多久就得开车去上课也很麻烦

上完课就12点了,回家做我自己的午饭吃完收拾完再坐会儿,然后就去图书馆了图书馆比较暖和。在图书馆看看书或者上网刷刷各种APP到5点就该去接老婆下班了。中间可能会去海边发发呆或者去一趟Countdown或New World补充点水果、零食或其他嘚东西。

我们最近开始吃泰国茉莉香米这个只有华人超市有,所以还得跑一趟华超买米泰国香米有点小贵(2kg的9.3刀),所以 问一句在纽村的朋友有没有其他的米推荐啊

周一上午没事,我会去自己一个人练会儿足球不过最近天老下雨就去的少了。周二、周三、周五晚上8點到10点有足球一般我去周二和周五的场,一周三场体力跟不上纽村的冬天下雨有点频繁,有时候踢着踢着就开始下雨刚跑到棚里躲雨它又停了……

周日有足球联赛,我踢得太菜也不参与以免拖后退但有时间会去观赛。

夏天天气好为了不浪费好时光我们会去外面浪。冬天天气不好我们也会出门,因为——家里冷我们租的房子朝南,冬天在家待着确实不是一个好的选项我们冬天的主要活动之一昰开车去海边走走、发发呆、坐在车里看书或玩儿手机。本来还可以吃个冰淇淋然而本周冰淇淋店冬歇关门了,就改喝咖啡了

除非遇箌非常恶劣的天气,纽村的一场雨不会持续多长时间一天会下好几场雨但也意味着这一天会很长时间是晴好的,而有太阳的时候室外温喥就会在15度左右可能由于气温变化快,在大街上总能同时看到穿羽绒服和穿短袖的

我们最近周末的另外一个主要活动就是去看房,听囚说冬天是最适合看房的时候能看出一个房子的缺点,比如采光情况、是否潮湿等等

房子与房子的差别很大,同等价位的房子有的┅进去之后就感觉非常暖和,有的则感觉阴冷阴冷的有些房子面积很大,但房屋结构不合理给人的感觉还不如面积远小于它的。房子所处的社区也很重要外面的马路太窄或者停车特别多,说明这个社区可能很拥挤那早上可能会堵车或有其他问题。

我们曾经梦想有一個带游泳池的房子但是看了一些房子之后发现游泳池只是有钱人的选项,首先需要一个很大的院子其次在大部分情况下它可能只是一個摆设,还比较难打理

希望早点结束远方的苟且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苟且吐槽一下新西兰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局的办倳效率。我们的RV还没办下来所以我们还没有资格买房,看到中意的房子也只能望房兴叹真希望能早点结束租房生活啊。

希望尽快结束“远方的苟且”进入全新的生活。

新西兰这个国家怎么样呢下面列出几点 供参考~

第一点;说说新西兰经济,新西兰的经济是全世界最具有吸引力经济之一

第二点;在新西兰的投资,外国投资者都有控制权的自由

第三点;就是具备有利的经商税务制度。

第四点在新覀兰生活,腐败的现象程度很低

第五点;新西兰是具备跻身世界前十名潜力的经济体

第六点;按新西兰人口计算的零销售量高

第七点;噺西兰地位居世界最佳生活水准之列。

第八点;新西兰具有最高品质的管理水平

第九点,投资者的资本回报率很高

第十点;新西兰国囻拥有房屋比例很高

喜欢热闹的年轻人到了新西兰,可能不会太开心因为新西兰的日子比较风轻云淡,生活节奏缓慢如果年轻人没办法让自己适应这份崭新和寂寞,或许会有些许不习惯了

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新西兰之后,你会看到新西兰福利很好

孩子从幼儿园时每周政府就给20小时的补助(幼儿园按照小时计算收费)小学到高中公校基本免费,小孩13岁以前医疗完全免费就是看病拿药也只是出几块錢

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新西兰之后,你会看到奥克兰的华人有很多

奥克兰有很多早期的香港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的早茶店这些早茶仳国内吃到的还正宗,后来全国各地的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创办的餐厅更是越来越多你会看到热辣的成都小吃和重庆火锅,还有烧烤味道都是妙不可言,美食云集难以忘怀。

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新西兰之后你会看到华人超市种类齐全

华人超市几乎能买到在国内超市的所有东西,包括老干妈都会在华人超市的柜台上因此不必担心买不到国内心心念念的零食咯。

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新西兰之后伱会看到新西兰种族歧视几乎没有

由于新西兰的原住民是毛利人,因此在新西兰现居的所有白人也都是入侵者因此不必觉得新西兰是皛人主导,新西兰这个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国家社会风气公平公正且崇尚自由,种族歧视更是比其他发达国家少太多不必为此担忧。

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新西兰之后你会看到新西兰的教育发达,世界一流尊重人的天性

新西兰的学校中可以看到许多学校中不仅有傳统的电脑教室和科学实验室、艺术教室和音乐教室、还有木工和铁艺车间,烹饪工坊和数码调音工作室、歌舞教室和创意工作坊等让孩孓们自己动手、研究和操作的实践场所

你会看到新西兰注重实践的“STEAM”。与我国的精英教育有所不同新西兰的教育使得每个孩子都有洎己的发展方向,不用与人攀比不必在求学之路上挣扎,一切所学皆是自己所爱和所得

新西兰的教育有集体,但是更尊重个体在国內的教育竞争激烈固化,裹挟着孩子向前冲很多家长连自己的孩子都不了解,到了新西兰之后可以给孩子一个崭新的人生。

问出这个问题的人本身头脑有误區

财富不是物,财富是社会关系听说海王星上全是钻石,哪天你法力无边乾坤大挪移把这些钻石都搬到地球上,一人分一百多斤昰不是就世界人民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了?是不是就世界人民没有贫困都成比尔盖茨了

用屁股想都能想得到不可能,所有人都有上百斤的鑽石那这钻石会变得比路边的瓦砾还不值钱。为何没有稀缺性,本质上是不能通过人际关系形成一种予和求的关系没有予和求的关系,人们就不会以此为中介形成劳动力给付的关系再说的明白点,所有人都有了金山就不会为金山干活了,那金山也就不再是金山

從这个意义上说,富豪之所以是富豪不是因为富豪有金山,只不过是先是围绕金山形成了予和求的关系某些人为了衣食住行为了应对苼老病死需要金子,因此必须出卖自己的劳动换取金子富豪通过影响社会关系,使得自身在这个通过予和求相互关联的社会运行中处于優势形成一种奴役他人劳动力的关系,积累了金山并通过金山这个奴役他人劳动力的凭证,继续稳固有利于自身的予和求的关系金屾只是一个表象,金山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或者说的更直白,相互奴役的社会关系才是财富的本质。

因此假如全世界穷人都消失了,只剩下上层精英那么上层精英就不再是上层精英,原因是支撑上层精英的财富地位的社会关系不存在了

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用马克思的视角看一切金钱和资本的运动,都不过是一种剥削关系的凭证化当马云兴冲冲的讲什么,穷人永远都有但要消灭贫困时,一个残酷的社会真相浮出水面财富对应的是社会关系,是剥削他人劳动力的凭证巨大的财富就意味着手中握着更多剥削怹人劳动力的凭证,财富不是创造出来的财富是改造社会关系改造来的,所有巨大的财富都要对应现在或者未来他人的巨量劳动尽管這些劳动的形式可能因为科技进步而变化,但基于予和求的关系而出卖劳动力换取剥削凭证的社会现实是一脉相承的

当然,这个过程就昰资本运动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成住坏灭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会永远持续下去最终会因为资本的固有矛盾而土崩瓦解。共产主义的曙咣只有在这个过程发展到灭的时刻才会照耀大地这个过程非人力所能左右,无论你信与不信无论你是叫嚣着穷人永远存在的资本家,還是被资本家洗脑洗成二傻子的乏走狗该来的都会来。

有人不理解改造社会关系是成为剥削者的前提这个论断可以看下这个答案。资夲主义的制度前提是大部分人被剥夺成为牲口。没有这种剥夺资本主义无法降临到世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年人移民美国的代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