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宁波音王集团团参与了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论坛暨展览会,都带去了什么产品啊?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第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论坛暨展览会隆重开幕
来源:网易娱乐
第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论坛暨展览会隆重开幕
展览会现场。
展览会现场。
展览会现场。
  网易娱乐6月16日报道 日,第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论坛暨展览会(2016
CinemaS)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此次展会为期三天,论坛以电影强国之路论坛为主论坛,聚焦影院发展、影院商业模式创新与转型,展览会以影院设施与技术、影院卖品、电影授权与衍生品为展览重点。
  此次展会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和北京汇联天地会展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得到了中国电影家协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影家协会、上海电影电视技术协会等机构的大力支持,吸引了100余家电影领域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达7000平方米,观众预计将达10000人次。
  在电影强国之路论坛上,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电影技术分会会长毛大平做了开幕致辞,总结了4年来电影市场发展的可喜成果,也强调了电影市场规范的重要性。他谈到,经过4年的发展,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规模比2012年翻了2.6倍以上,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位置,数字放映技术水平已逼近世界先进水平,3D电影已经是常态化的产品,85%以上的银幕都可以放3D电影,而与电影市场发展息息相关的是电影市场规范,电影市场规范决定发展的成败,决定电影的生存。
  接下来,光大证券首席传媒分析师王铮做了主题为“国内院线与影院行业格局及并购前景”的演讲,她分析了近几年电影票房的增长趋势和原因,提出了银幕已经不能很大程度拉动票房增长,院线和影院面临新的发展阶段,要寻求差异化的发展思路。同时,调查发现,国内约28%的影院贡献了73%的票房份额,因此,她认为国内影院间的并购整合还有较大的空间,场景升级、重新定义电影院、生活生态圈都是发展思路。
  在互动讨论中,博纳影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巍抛出问题——在影院发展了黄金十年,影院数量、银幕块速量级增长,影院建设从一线城市到五线城市垂直下沉,电影票房破400亿之后,影院建设的下一步怎么走?大地影院总经理于欣、唐德影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军、中影影院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伟忠、上海星轶影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政、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家正分别阐述和分析了电影产业的发展和走势。
  展览会上,参展厂商也携其全新产品亮相,芜湖影星巨幕有限公司紧跟巨幕放映潮流,推出其自主研发的低增益大散射角金属立体银幕,据介绍,这款金属立体银幕亮度系数β=1.6,有效散射角2α=60°,偏振比≥170:1,是特别针对激光放映机设计的,大散射角可让更多观众有更好的观影体验。深圳凯世光研股份有限公司创造性地推出了LUX
6P激光光源,通过对DLP数字放映机进行激光光源改装,单机放映光通量可达流明,双机放映光通量可达110000流明。数码辰星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则展示了其智辰AQ33-CS数字电影放映服务器等。历时5年,CinemaS已经成为电影技术和设备展示交流的重要平台。
  CinemaS上海国际电影论坛暨展览会是中国地区影院行业最重要的专业盛会之一,以富有时效性与前瞻性的高质量会展活动,着力提升中国影院管理、服务、技术水平,促进影院产业的创新发展,并建立富有成效的交易共赢平台。CinemaS自2012年创办以来,已累计为超过20000名影院从业人士带来前瞻的经营理念与技术案例。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加载中......
日,第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论坛暨展览会(2016 CinemaS)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大地影院总经理于欣、唐德影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军、中影影院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伟忠、上海星轶影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政、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家正分别阐述和分析了电影产业的发展和走势。
展览会现场。
展览会现场。
展览会现场。
网易娱乐6月16日报道 日,第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论坛暨展览会(2016 CinemaS)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此次展会为期三天,论坛以电影强国之路论坛为主论坛,聚焦影院发展、影院商业模式创新与转型,展览会以影院设施与技术、影院卖品、电影授权与衍生品为展览重点。
此次展会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和北京汇联天地会展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得到了中国电影家协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影家协会、上海电影电视技术协会等机构的大力支持,吸引了100余家电影领域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达7000平方米,观众预计将达10000人次。
在电影强国之路论坛上,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电影技术分会会长毛大平做了开幕致辞,总结了4年来电影市场发展的可喜成果,也强调了电影市场规范的重要性。他谈到,经过4年的发展,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规模比2012年翻了2.6倍以上,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位置,数字放映技术水平已逼近世界先进水平,3D电影已经是常态化的产品,85%以上的银幕都可以放3D电影,而与电影市场发展息息相关的是电影市场规范,电影市场规范决定发展的成败,决定电影的生存。
接下来,光大证券首席传媒分析师王铮做了主题为“国内院线与影院行业格局及并购前景”的演讲,她分析了近几年电影票房的增长趋势和原因,提出了银幕已经不能很大程度拉动票房增长,院线和影院面临新的发展阶段,要寻求差异化的发展思路。同时,调查发现,国内约28%的影院贡献了73%的票房份额,因此,她认为国内影院间的并购整合还有较大的空间,场景升级、重新定义电影院、生活生态圈都是发展思路。
在互动讨论中,博纳影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巍抛出问题――在影院发展了黄金十年,影院数量、银幕块速量级增长,影院建设从一线城市到五线城市垂直下沉,电影票房破400亿之后,影院建设的下一步怎么走?大地影院总经理于欣、唐德影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军、中影影院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伟忠、上海星轶影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政、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家正分别阐述和分析了电影产业的发展和走势。
展览会上,参展厂商也携其全新产品亮相,芜湖影星巨幕有限公司紧跟巨幕放映潮流,推出其自主研发的低增益大散射角金属立体银幕,据介绍,这款金属立体银幕亮度系数β=1.6,有效散射角2α=60°,偏振比≥170:1,是特别针对激光放映机设计的,大散射角可让更多观众有更好的观影体验。深圳凯世光研股份有限公司创造性地推出了LUX 6P激光光源,通过对DLP数字放映机进行激光光源改装,单机放映光通量可达流明,双机放映光通量可达110000流明。数码辰星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则展示了其智辰AQ33-CS数字电影放映服务器等。历时5年,CinemaS已经成为电影技术和设备展示交流的重要平台。
CinemaS上海国际电影论坛暨展览会是中国地区影院行业最重要的专业盛会之一,以富有时效性与前瞻性的高质量会展活动,着力提升中国影院管理、服务、技术水平,促进影院产业的创新发展,并建立富有成效的交易共赢平台。CinemaS自2012年创办以来,已累计为超过20000名影院从业人士带来前瞻的经营理念与技术案例。
本文相关新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6月16日,于谦主持《香山论酒》,德云社演员岳云鹏、孙悦助阵...
近日,邓超连发九图表示在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的戏份...
近日,邓超连发九图表示在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的戏份...
近日,邓超连发九图表示在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的戏份...
6月16日,于谦主持《香山论酒》,德云社演员岳云鹏、孙悦助阵...
正在加载中
|||||||||||||
||||||||||||中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论坛
  时间:   
肖东坡(CCTV-7主持人):各位尊敬的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民为邦本,国事先农。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强国首先富民强县。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县域经济能否科学发展关系到全国科学发展的大局。
设立“首届中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论坛”是推动县域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改善民生,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论坛围绕县域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讨论,将有力促进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金融部门和企业等达成共识,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今天“首届中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论坛”在美丽的呼和浩特市召开,本届论坛由经济日报主办;农民日报,CCTV农业频道、中华工商时报、中华合作时报协办;永业集团独家支持。
莅临这次论坛的嘉宾有: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乌兰;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副书记、监事长车迎新;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柄生;经济日报总编辑张小影;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副司长方言;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
到会的嘉宾还有: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局局长杨建平,农民日报社社长唐园结,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总编辑赵泽琨,中华工商时报总编辑李忠春,中国农村杂志社社长李文学,中国民航报社社长丁跃,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巡视员陈宝泉,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翟琇,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行长刘国建,中国县域经济报总编辑张丹青,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朱信凯,中国青年报社常务副社长张坤,中国食品报副总编王亚南。
还有支持单位永业集团董事长吴子申、总裁程坦、副总裁仝宝生也出席了论坛。
县市代表有:江苏省太仓市委、河北省藁城市委、吉林省农安县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政府、河北省昌黎县政府、河南省太康县委、黑龙江省宝清县委、山东省广饶县委,河北省迁安市委、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委、山东省平原县政府、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旗委。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有请永业集团总裁程坦致词。
程坦(永业集团总裁):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永业集团热烈欢迎各位在美丽季节来到青城呼和浩特,出席“首届中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论坛”,同时也感谢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各位县市领导,谢谢这次专程前来的各界媒体朋友,本届县域经济发展论坛将内容聚焦在科学发展、富民强县重要议题上。
众所周知,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区域发展单元和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加快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是增强区域综合增长能力的重要途径,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无疑对转变县域发展方式,优化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富民强县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永业集团一直扎根于我国的“三农”领域,给农民送财富,为人类送健康。作为公司的历史使命和发展定位,通过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助力县域经济的发展。永业一方面把推广到农村,生产出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帮助农民朋友增收致富。另一方面又将优质的农产品通过多种渠道送达到城市消费者手中,从源头解决食品健康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永业在全国乡镇、农村建立起了3万多家永业科技服务站,探索出了一些符合现阶段中国县域发展的模式。今后永业还将于更多县市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有请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会长段应碧先生给我们进行主题演讲,掌声欢迎!
段应碧(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今天经济日报社在这里举办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首届论坛,就如何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经验展开讨论,我认为很有必要,很有意义。
首先,我要对这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同时还对独家支持这次论坛的永业集团表示感谢,并表示敬意。利用这个机会我想就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进程中如何发展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讲一点看法。
我认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首要任务是要推动“三农”的问题解决,推动农村的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党和政府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逐步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强农惠农的政策体系,农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我国农村发展最辉煌的10年,是农村发展的黄金期,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农村仍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薄弱环节。农民收入尽管连续10年大幅增加,但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还是很大,农村的贫困面积仍然很大。虽然农村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和城市相比,整个社会事业发展的水平差距仍然很大,总之不把这些问题解决,就会影响实现全面小康这个总目标。
因此,任何时候不要忽视农村,仍然要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如此,县域经济的发展更应如此。因为县域经济在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处于宏观与微观,城市与农村的结合点上,在促进农村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意味着它承担着更大的责任,所以在县域经济发展时,一定要想到把农村的发展放在首位。
农村的发展体现在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我认为在新的发展阶段农村的重点任务应该是三个。就是要实现三大转变,第一个转变就是要把大多数的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而不是在城市务工。因为任何社会发展都是伴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从全球多个国家统计看,凡是农业人口比重大的国家,整个经济水平就不高,所有发达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城市人口比较大,农民人数比例小。现在城市化发展进程很快,要继续推动城市化进程,要把农民数量减少下来,这样才能够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第二项重点任务,就是要把传统的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所谓现代农业关键就是要有现代物质技术装备,要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逐步扩大农业的经营规模,提高机械化的水平,提高科学技术的水平,来推进我们的农业现代化。
第三项任务就是要把我们分散落后的旧村庄逐步转变为相对集中的功能完备的现代化社区。即使大多数的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以后,我们的农村还会大量人口居住,现在分散的、落后的小村庄,肯定是要变化的,必然会变成相对集中的社区。所以我们就要逐步的推进社会主义新村建设,使以后继续居住在农村的农民,既能够享受到农村的田园风光,传统的农耕文化,还有新鲜的空气,又能够享受到现代化城市的生活方式。
不论是10年、20年、30年,农村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三大转变去做,所有的工作都要有利于推动这个转变,而不是相反。从工作层面上来说,我认为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农村发展完成三大转变的过程中,有三点需要特别强调。
第一个就是要做好规划,特别是长远的规划,我以为每一个县都要想一想,好好研究一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以后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城市在哪儿,农村的人居住在哪儿,农业是个什么样子?要思考和规划,要按照规划去做,不然会走弯路,甚至会造成浪费。比方,过去农村学校的校舍不好,修了很多希望小学,现在农村的学校撤并了一半。如果没有规划,那就必然出现问题。规划以后就要按照规划去做,要改变那种随意改变规划的习惯,政府几年一届,但是规划不能轻易变动,这一点一定要有所坚持。
第二个要讲的增加投入。农村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这是一个需要大量花钱的阶段,因为不仅要在这个阶段把大量的农民转移到城市,还要完成农业现代化,农村居住的现代化。没有钱怎么修,靠农民投入,单纯靠农民投入不可想象,所以投入问题要特别强调,这些年政府对跟“三农”增加投入是空前的,但是需要相比是很不够的。这几年我们国家每年新增贷款都在八万亿到十万亿元,有多少是到了农村,有多少是到了县域,我没有看到这方面的资料,但是我相信很少。这个问题不解决,如何去发展县域经济,如何发展农村,怎么去完成农村的3大任务,希望专家在这个方面好好研究。
第三点需要强调的就是尊重农民的选择。要发展县域经济,要在农村完成3大转变的任务,这个阶段农村的方方面面都会发生变化,不管经济结构,就业结构要发生变化,连生产组织形式都会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尊重农民选择最为重要,过去习惯于设计出一套模式到农村推广,殊不知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同样一个事在这个村做好的,拿到另外一个村不一定行得通;同样一个想法这个人赞成,那个人可能就不赞成,因为这个人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可能会获得利益,那个人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可能就要受到损失。这是农村工作多少年的教训,要有目标、提倡一些东西,但绝不能强迫农民接受,一定要尊重农民的选择。
很简单举一个例子,建新村应该是很好的事,规划好了,让大多数农民高兴,但非得要把那个村子拆了,这就总有几个不高兴的。总之,农村工作要多问问农民有什么要求,去做农民想做,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不要代替农民抉择,这点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特别的强调。
我就说这三点,谢谢!
主持人:感谢段老的精彩发言,尤其是那句我们要做农民想做、做不好的事给人印象深刻。接下来请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副书记、监事长车迎新做主题演讲。
车迎新(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副书记、监事长):非常高兴参加”首届中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论坛”,感谢经济日报,农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举办这次论坛。
农业银行是以支持县域为重点,定位于“服务三农”的一家公众持股的大型上市银行。一直以来农业银行是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一家重要银行,特别是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城乡统筹新时期,农业银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贯彻落实。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为农业银行确定了十六字改革方针,农行一手抓股份制改造,一手抓服务三农的工作。在金融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利的措施。
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一是强化了战略定位。服务三农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农业银行的神圣职责,也是光荣的使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以来,认真贯彻国家对农业银行的发展定位,坚定不移地实施面向农业发展的战略,脚踏实地地、持之以恒地做好三农的金融服务工作。刚才段老说到农村的金融支持情况,我们农业银行做一个简要的汇报。
农行对县域投入的人力、财力都是很大的,现在我们农业银行共有2.3个网点,在县域就有1.2万个网点。我们农业银行有将近50万员工,现在在县域以下的员工占到了一半。这几年农业银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招聘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服务于县域的机构和人数超过全行50%以上,为了更好服务县域经济,农业银行对农村金融网点、科技设备等进行了较大规模投资,连续三年大约在155亿。
农业银行的三农业务费用支出还是比较大的,占到了全行的30%以上,有效地提升了农业银行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力,增强的发展的后劲。我感到在组织机构、人力资源等方面为服务”三农”工作做出了很大努力。
第二项工作就是加大了信贷的投放。围绕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这一过程,农业银行到今年6月底涉农贷款余额已经达到了1.8万亿,增幅连续5年高于全行其他贷款的增幅。县域贷款的余额增长的幅度也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农业银行办了农户的贷款,农户的贷款余额现在是3789亿。农业银行投入到县域的贷款资金已超过5万亿,这是全国任何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都无法比的。
三是增强辐射的能力,我们坚持用创新的方法和科技的手段努力破解”三农”金融服务的难题,初步形成了服务”三农”和县域各类客户群体的产品服务体系,我们通过银行卡和科技信息服务,专门为广大农民打造了金穗惠农卡,到今年6月末惠农卡的发卡量已经达到1.1万张,我们专门根据农村的特点研究推广了具有成本低、广覆盖、多功能的新型电子化服务渠道,实施了全国范围的惠农通,在全国60%以上的乡镇和37.9%的行政村都设立了”三农”金融服务站。布放各类电子金融机具97.5万台,投入近70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固定网点为基础,以电子银行为补充,以”三农”金融服务站村镇银行为延伸的现有金融服务的渠道体系。建造一体化的的网点和网络,农行代理了全国的1292个县新农合、新农保和财政支农补贴等民生领域的基础金融服务工作。亿万农民现在人不出村就可以办理养老金,直补资金的领取,发卡消费等现代的金融服务,可以说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在农行和广大农民之间修通了一条金融的高速公路。
第四是深化体制改革。为了探索面向”三农”商业运作的途径,我们从2008年的3月开始了”三农”金融事业部的试点,在农业银行实行二元制的制度改革,专门建立起了”三农”的管理框架和运行的机制,确保有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专门的政策、专门的资源、专心致志地服务”三农”,通过试点不仅强化了服务”三农”工作,而且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一整套适应“三农”和县域客户特点的管理制度体系,为农业银行的发展、可持续服务“三农”提供了体制机制上的保证。
第五是农业担当社会责任。农业银行是一家非常独特的银行,有独特的使命、独特的定位和独特的网络布局。我们在全国所有的行政县都设立了分支机构,在祖国的边疆、山区、高原、海岛都有农行的机构和农行的服务工作人员,可以说有人的地方,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农行的服务,这在全世界是罕见的。现在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向西藏这样偏僻的地方我们摆脱了手工的记账,全面实现科技化。在一些边远地方,像边关、哨卡也都实行了金融联网,在服务”三农”工作中间我们有不少同志都不幸以身殉职,为服务”三农”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股份制改造以后,农业银行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我们现在致力于建立面向”三农”、城乡联动、服务多元的现代化一流商业银行。在这个时期农业银行将以全面的业务组合、庞大的分销网络和领先的技术平台充分发挥农业银行的作用。
我们下一步工作有几项重点。
一是始终坚持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农业银行的根基在”三农”,定位在”三农”,优势也在”三农”,所以坚定不移地做好”三农”的金融服务工作,不仅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农业银行的历史使命,也是农行历史传承和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农行将坚持股改不改服务“三农”的方向、上市不减服务“三农”的力度,始终不渝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做好服务“三农”工作,服务县域经济工作。充分利用农行在县域的资金、网络、科技、和城乡联动经营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努力把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工作做得更好。
二是我们想统筹抓好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大工程。农业银行为加大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将大力实施三大工程,第一项工程就是实施农村产业金融“千百工程”,大约用五年的时间,农行用专用资金对1000家大型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1000个县域大企业大项目,500个县城镇化建设,300个县域省级以上的工业园区和200个县域优势产业集群等一大批县域优质项目进行重点投入、重点扶持,进一步发挥农行在县域金融的股改作用。第二项是实施金穗“惠农通”工程,通过在广大农村布放转账电话,自动存取款机等电子机具,以惠农卡为载体,为广大农民提供现代化的基础金融服务,使农民足不出村就办理转账、汇款,购买生产资料、生活消费、领取补贴和养老金等多项服务,计划在今年年底覆盖80%以上的行政村。第三项是实施重点县域支行“121工程”,在全国范围内选取100家重点发展行,200家重点推进行,100家重点帮扶和100家重点监测行,通过扩大经营授权、配置专项资源等专项政策,重点支持500家地处经济强县的县支行,优先发展以此带动全国2000多家县域支行共同发展。
三是计划大力提升县域支行的服务功能。在网点建设上,农业银行计划投入巨额资金加快现有网点的改造步伐,计划到2014年县域股改网点基本上都改造一遍,达到现在城区的网点服务水平。在信贷投入上,将继续按照县域贷款增速高于全行三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行平均水平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县域的资金支持力度。在科技创新上,将进一步加大对县域的科技研发投入和科技的设备投入,努力把更多、更新的城市金融创新转化、应用到县域,不断提高县域金融的科技含量和服务效率。
四是工作是继续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的改革,农行将通过深化”三农”事业部的改革,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下沉管理权限,突出县域支行的金融主体地位,进一步发挥农业银行服务县域经济的骨干和支柱作用。
农业银行长期服务县域经济的金融工作实践,也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一是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大有作为。二是充分发挥金融对县域经济的引领作用。金融具有优化资源配置、融通社会资金、提供价格信息等功能。金融要在推动经济发展中极具担当国家发展战略实施的传导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推动者和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传载者,引领县域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是积极转变金融服务县域经济的理念。经过30多年改革和发展,我们国家在县域领域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县域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责任担当精神和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县域金融改革,统筹发挥财政和金融的力量、统筹发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统筹运用多项政策工具和金融创新手段,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
在服务”三农”和县域发展的过程中,农业银行愿意与在座的各位一道加强交流和合作,共同推进县域金融的发展,我们坚信县域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各类金融机构在县域金融市场上都大有作为,我们农业银行愿和各位同仁共同携起手来为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而共同努力。最后预祝论坛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各位!
主持人:好,接下来我们有请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柄生做主题演讲。
柯炳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首先祝贺本次论坛的召开,也感谢论坛的主办单位邀请我参加这次大会。在这里,我想说三句话,或者是表达三个观点。
第一句话是,发展现代农业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县域经济包含的内容很丰富,但是发展现代农业是它的一项非常基础的或者是关键的任务。从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我们连续八年粮食增产,但是我们的挑战依然非常严峻。我们的粮食(含大豆)自给率已经降到90%以下。具体情况是,大豆的进口去年是5000多万吨,相当于全球大豆出口率60%以上。今年上半年已经进口了2900万吨。这是什么概念?我们如果不进口这些大豆,而是用国内的土地生产,我们需要额外拿出20%左右的播种面积。这是根本做不到的。我们对粮食和农产品需求的增长速度超过我们的想象。2000年的时候,发改委预测到2020年粮食需求量不到5.8亿吨,但是前年我们需求消费总量已经超过5.8亿吨,所以需求的增长目标提前了十年就达到了。因此,如何确保我们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搞好发展县域经济的一项非常重大的任务。
第二句话是,现代农业科技对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我们对农产品的数量的需求不断增长,对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进口的潜力将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必须基本依赖国内生产来满足需要。国内的生产,无非是总产等于面积乘以单产。我们的面积现在是没有办法再扩大。从现有耕地的减少来看,从水资源的约束来看,从生态环境约束来看,我们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是不可能的。我们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但是无论如何严格,只能使得耕地面积下降的速度慢一点,幅度小一点,要扭转这种趋势是不可能的。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农田将被用于非农业的用途。
我们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增加单产。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粮食单产一直在增加,但是增幅是在下降。在上个世纪80年代,十年期间我们粮食平均增长的幅度是每公顷一吨以上;在90年代降低到0.7吨;而在新世纪的十年,也就是过去的十年,只有0.4吨左右。单产的提高是未来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或者说是唯一的出路。单产的提高不仅要赶得上需求增长的速度,还要弥补耕地面积下降的因素。如何来提高单产?说到根上,是离不开科技的。当然我们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基础设施方面投入的增加,改善我们的农田质量,加强水利灌溉设施,包括田间的道路,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等等。但是,无论如何离不开科技。
农业科技,包括农业科技的创新,也包括农业科技的转化、应用、推广,最后要靠农民去用。你有好的科技成果,你还要让农民知道,让农民来使用,让农民会使用。所以在农业科技方面最主要的是这三个方面:农业科技的创新、农业科技的推广以及对农民的培训。因此,发展我国现代农业,关键是农业科技和农业科技工作者,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以及广大的涉农企业,这方面的任务很艰巨。
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主要靠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包括一部分农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科研的推广方面,我们有国家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但是一定要多元化的方式,仅仅靠他们是不够的。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涉农企业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企业,以及农产品的加工企业,在向农民推广技术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在出售产品时候也在要教农民如何科学使用产品。实际上我们这次会议的支持方——永业集团,在近几年在这方面也努力做了一些很有意义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很多经验。我上次来内蒙开会,参观了他们的销售站点,销售站点也是科技农业的推广站点。我国越来越多的涉农企业在这些方面都进行了很好的探索,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句话是,农业院校在推进现代农业科技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职责,或者说是重要的使命。从统计数据来看,在农业科研成果方面,农业院校占一半以上。在基础研究方面农业院校是占主体的,应用研究方面大概一半左右,包括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励,专利的取得等等。原来是40多所农业院校,近几年有10来所是并到综合性大学中去了,现在独立的有30所左右。农业院校这些年来取得了较好发展,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得益于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国家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四年前的时候只有4亿元的科研经费投入,现在已经达到10亿元左右。我校人均科研经费的数额,即按教师人均的科研经费数量,在全国所有高校中能够排在前五位。其他重点农业院校的科研经费也是大幅度增进。
社会对农业院校的关注度也越来越提高。比方说,农业院校近几年招生的情况普遍比较好,就业情况也比较好,这是良性的循环。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四年前新生的高考分数,各省平均超过一本线不到50分,今年已经达到了70分,在北京是超过重点线88分。还有一个数字很有意思,我们新生中的农村的学生占的比例下降,以前在30%多,今年已经降低到27%左右。如何来解读这个数字?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城镇家长和优秀学生认识到农业科技的重要性,对我校以生命科学、农业科学和食品科学为主体学科的大学的性质,对我校的学科实力,有着比较正确和准确的认识,因此,很多高分学生愿意报考我校。但是另一方面,也是第二个原因,就是很多出身农村的优秀学生不太愿意报考农业院校,这是受传统观念影响的结果。我们分析了一下,有这样的倾向:越是农业大省,越是中西部地区,报考我们学校的农村学生越少。结果就是,尽管这些年来我校的招生情况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的高考分数跟实际的学术地位仍然是很不相称。我校的各种主要学术实力指标,均在全国高校中排名前20以内,其中有的排在前10名以内,例如:我校的一级学科金牌数量为第4位,近10年来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的数量为第6位,在国际顶尖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也是第6位。按照上海交大学术排行榜,我校在全国排位于第10位左右,全球的400强。但是,我们高考的分数排位在全国的40位之外,其中,北京最好,在20位左右,这是因为北京的家长和学生知道中国农大是怎么回事,知道学校的实力和水平。所以借这个机会宣传一下,不光为我校做宣传,也为所有农业院校做宣传和呼吁――农业院校的实力和水平,普遍被社会低估。农业院校的发展,对于发展现代农业非常重要,因为学校的基本职能是三项:培养人才、科研成果还有社会服务,农业院校这三个方面的职能,都跟发展现代农业密不可分。
我想,随着国家的高度重视,社会对农业院校的关注、重视和正确认识,我们的学生生源会越来越好,我们老师会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资助,从而会培养出更高质量的学生,研发出更多更好的科研结果,把社会服务做的越来越好,为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我就说这些,谢谢各位!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先生作精彩演讲。
马晓河(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很荣幸参加由经济日报社主持的首届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论坛,我今天给大家汇报的题目是:用新理念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农业发展。
第一点我认为当前中国两种成本推动了农业进入到高成本时代,这两种成本是什么?第一是农业生产成本,第二农业机会成本。两种成本把农业推向了高投入、高成本时代。
首先从生产成本分析,我们一般经济学叫直接成本,过去从1998年以来,中国的六类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都快收益,叫收益增加,成本上升普遍快于农业收益增加,所以导致农业的收益率是下降的。特别是粮食的收益率,粮食的收益率是在六类产品中下降最快。第二个,在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中,种子、化肥、机械作业、土地、租金、劳动成本是推动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的主要推动力量。成本上升里面,刚才我说的上述几类产品占了百分之八十几,到了2010年已经上升到百分之九十几,农本上升的最直接动力是来自刚才那几项。在这几项里面什么最快?土地租金,劳动工资是最快的,这是我讲的第二个理念。第三个理念通过分析,近几年农业综合生产资料补贴赶不上生产成本上升的速度。我们尽管说有农业综合资金补贴,但是补贴的速度增量是赶不上每亩地的生产成本上升速度,这是我讲的第三点。
第二是机会成本,从机会成本分析,现在农民从事非农业劳动的收入大幅上升,农民从事非农业收入上升速度远远高于农业收入,导致农民对农业采取厌农、弃农倾向。比方说,我前两天去常熟市,常熟市的农民工一天体力活挣100块钱,技术工是150到200块钱,再到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干非农产业一天体力活70块钱。比如我们老家陕西的一个苹果区,一个五六十岁的女同志每天给苹果套袋可以挣60块钱。现在农业收益是什么收益?一亩粮食纯收入是400块钱,考虑到农业劳动力不算,一亩地250块钱,就是纯收益250块,叫纯收入400。什么概念?我到外面打工一星期就可以赚到一亩地的钱,我干吗要搞农业。所以就是机会成本和直接生产成本两种成本推动农业进入高成本时代。这是我讲的第一个观点,农业进入高成本时代。高成本时代怎么办?出路是什么?我觉得有三条出路要考虑。
第一条提价增加补贴,中国农牧业最终要走向一条东亚型的农业发展道路,东亚型发展道路是什么?叫高农本、高农价、高补贴,农本对应的是高农价、高补贴。过去12年的经验表明中国的农业收入80%靠提价,所以你不想提价,又不想补贴,想让中国农业发展起来不可能。大家看看韩国、日本,我们的台湾都一样,东亚国家资源短缺型国家的农业最后叫高农本、高农价、高补贴。
第二条道路是利用世界农业资源,前两天我写的一个报告,我提出来在进入21世纪,中国平均每年利用实际农业资源,叫净进口农业资源,折合成土地这两年有所上升。
第三个从国内讲,发展高端农业,中国一定要坚持走发展高附加值道路,要走什么道路?要走农业高端化,分层化,绿色化之路。中国今后只有通过发展优质高价农产品,从高投入、高成本中获得高收入,没有办法,除了上面两条道路之外,就通过高投入,高成本中获得高收入。为什么高端化?因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中国已经成长出中高收入者,他们对销售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化,这种转化过程中,他们对农产品的追求已经从过去的低端转向了安全、健康、营养、可靠,这样就为我们农业标准中高端收入人群,发展高端产品具备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所以,我大声疾呼农业应该发展高端化,今后的农业应该走分层化的农业,叫高端化的分层化,有一部分为低端人群生产,有一部分为中高端生产。
北京是目前市场上卖得最火的猪肉,不是4个月涨得最快的猪肉,是吉林省山野黑猪,在北京市场上高端占领市场了,我到赣江去过好几次考察,小里脊一斤220块钱,排骨120块钱,五华肉120块钱一公斤,而且供不应求,从来没有说卖不出去,什么原因?我建议是实施农业高端化、分层化、绿色化发展,必须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没有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高端农业发展不起来。
比如第一,政府要提供支持,政府能不能在增加投入,在高端农业方面增加一些,比如说能不能建立高端农业发展专项基金,专门引导各个县发展。第二应该拿出来一部分钱和人力,促进农业加快科技创新,高端农业的对等是科技创新,没有科技创新你发展高端农业部可能。所以第一科研、第二推广、第三培育农民,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技能上不去,有好的成果用不了。第三点一定要培育中介技术服务组织,要通过中介技术服务组织来促进高端农业的发展。我觉得永业集团是一个很好的模式,永业开始搞叶面肥,后来在全国建立了3万个服务站,服务站里面又把科技服务叫做科技咨询和服务挂起来,你先买我的叶面肥,后来建科技服务站咨询服务,最后再卖我的叶面肥,这就增加了信誉度,连接了农民和中介组织的关系,我认为这还不够。像永业集团下一步以服务站为平台,不但要卖叶面肥,将来种子,生产资料应该综合起来,我去了好几个地方,现在好多是大趋势,我建服务站,提供科技服务,信誉提高了,你买我的东西,我的东西可靠,种子,粮种、农药卖给你,我再给你提供服务。
最后一个要重视农产品的深度加工。根据国际经验,农业增加值加工部分占70%,农业原始产品只占30%,所以各个县一定要重视农产品加工,叫精加工,深加工。去年我有一个朋友给我送了一盒冬枣,我看了以后就深思一个问题,一盒冬枣30颗,标价198块钱,如果散装,30颗枣绝对卖不了198块钱,平均6块6毛钱一个,为什么?它经过包装了,经过加工了,那枣当然很好吃,我一去说值,6块6毛钱值。我的意思是农产品加工是需要高度关注的。总之县域经济今后发展叫稳定,稳民靠农业。但是县域经济要发展除了农业以外,我觉得还要聚三气。县域经济发展一定要聚三气。
第一聚财气,要通过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型工业化聚财气,没财气,你县永远穷光蛋,靠发展农业富不起来。第二聚人气,没人气,你县发展不起来,人气靠什么?靠城镇化,刚才像段主任讲的,推进城镇化,让越来越多的人到你县城聚集,把县城打造成生活成本的低洼地,消费的高地。通过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可以增加投资,可以增加消费,通过投资和消费拉动这些增长叫聚人气。第三是聚新气,新气是什么?就是创新,没有创新发展不起来。我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内蒙古农牧业厅副厅长翟琇给我们做精彩演讲。
翟琇(内蒙古农牧业厅副厅长):热烈祝贺“首届中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论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郡县制者治天下”,希望把这个论坛越办越好。特别首届在内蒙古举办,是我们内蒙古的福气,我在这里向主办方,协办方、支持方表示敬意。
内蒙古这几年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经济的总量已经由原来全国的后列进入了中列,去年GDP总量达到1.42万个亿,人均GDP接近9000美元,当然现在的美元不太值钱,位居全国第六位,但是县域经济仍处于低水平的发展状态。全区旗县区一共是101个,其中80个是旗县,这一块经济总量占全区GDP不到一半,财政收入占三分之一多一点。虽然整体进入了工业化的发展阶段,但是按新的贫困县的标准,我们在80多个县里面有57个县属于贫困县的行列,占我们全区除市辖区以外的旗县行政区域总数70%,应该讲整个发展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还非常大,现在处在急需要充实动力,谋划思路,予以通过的关键阶段。而且内蒙古除了少数旗县有资源,大部分还是农牧业生产为主的粮食,农畜产品为主的旗县,还有生态和经济发展并重的,像草原和边境的地方,这个县域经济发展任务非常艰巨。
这几年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东部振兴好的政策,也跟国家资源一类,工业化阶段特点整体讲有了发展,但主要集中在金三角地带,其他的地方,县域经济存在很多难题亟待破解。财政收入低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低的矛盾也非常突出,下一步从内蒙古的实际出发,县域经济应该如何发展?这里面我提这么几点。
第一,我认为县域经济这块鉴于它的重要性,首先发展在现在行政管理体制里面地位是减政放权,要充分调动这一区域的决策者、创业者的积极性,我们现在从上到下一本经,其实对县域经济有很多负面作用,我觉得这一块给县域放权。比如说我们能做的增加一般性的财政转移支付,减少专项转移支付。我觉得能够充分调动县域经济从自己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发展规划推动经济发展。比如进一步完善和配套旗县的职能,把审批放下来,鼓励旗县去培育市场主体等等,搞一些大的改革和实验。
第二,县域经济发展从内蒙古大部分旗县来看,应该是高举现代农业这面旗帜,培育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我个人认为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的根本不同在于它超越了传统产业区分产业划分,现在农业既包括现代种养业,也包括现代加工业,当然还包括现代的服务业。它是一个新型的产业体系,如果按照这样的概念去谋划,我们非常有理由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推进龙头企业的发展,发展仓储物流,发展相关的配套产业,像永业这一块不就是肥料吗?
内蒙古这几年的龙头企业发展是这样的,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1779家,去年的销售收入2700多个亿,工业增加值817个亿,占内蒙古全区工业增加值的13.4%,是继能源、冶金以后的第三大支柱。农产品加工业由包装、仓储带动运输,给农村牧区提供了100万个就业岗位,带动了农户212.3万,从产业化这块农民人均纯入3027块钱,占纯收入的45.6%。产业化发展对县域经济、农民增收,包括财政也是有直接作用的。比如像我们和林格尔县,蒙牛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还有杭锦后旗有河套酒业,这样就把财政带起来了,把农民带起来了。所以这一块培育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应该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我们最近和国家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运作马铃薯上期货市场,现在进展很顺利,年内可以实现上市,如果交易运作好的话,下一步仓储、物流、交割、信息都能带动起来,所以这一块是很重要的着力点。
第三点,我觉得就应该培育新型的市场主体。农业劳动力的高龄化、农村的空心化导致县域经济,特别是传统农业发展的疲软,现在呼唤着新型的经营主体的培育,农牧业经营主体的法人化。近两年来内蒙古出现了这样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就是工商企业进入直接从事一产业,最近调研数据表明全区有1300多家企业直接到农村租地或者开展规模养殖。大概是这样,他们直接租地是480多万亩,他们开展的规模养蓄2000多万投资,这是好的现象。
第一个特点是经营主体法人化,第二个特点就是合作社法人化,这几年内蒙古发展高速发展的态势,由五年前的不足2000家,到去年年底15476家,农民组织起来,用合作社理念开展生产,在呼伦贝尔整村农村以土地入股,然后进入合作社,在内部分工分业,一部分以呼为单位进行畜牧业,种植业这一块统一经营,效果非常好。这也是新的农村集体经济的一种心态,我们觉得应该大量培育,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谁来养蓄的问题,谁来发展农业的问题,职业农民培养的问题。
第四点,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不管走什么路,一定要维护好农民的基本权益。我们这几年也注意到,国家出台了很多的惠农政策,直接补贴给农民的,现在农民感觉非常满意。作为项目建设的就由其他市场主体利益分配,比如说我们的土地整理项目,有的企业承担了,他把农民的土地、旱地、包地,每亩100块钱左右,租上十几年、二十几年,承担国家的项目土地整理,一亩补贴一千块钱以上,然后把土地价值提升了,产量效益提高了,但农民仅是薄利的租金100块,这有什么办法去维护?
然后是合作社的问题,由于合作社建设,当时《合作社法》出台的时候,为了鼓励农民加入合作社,抹去历史上对合作痛苦的记忆,然后大家都来鼓励,门槛比较低,6个人,一个章程,身份证,就注册合作社,这几年国家的合作社扶持一年比一年大,现在有的企业找五六个人弄合作社,然后又承担了这些项目。这样就侵害了真正《合作社法》的价值目标,破坏了价值取向。整个包括土地制度的改革,“三权”分离,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的分离等等,农村集体土地进入市场,这一系列的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维护农民权益的这些东西都是应该在现有经济中发展的重点。
非常高兴能参加这次论坛,这么多专家、领导齐聚青城,为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献计献策,这是天大的好事。希望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多多关注内蒙古,特别多多关注内蒙古县域经济的发展。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翟厅长的精彩发言,下面请大家欢迎我们本次会议的支持单位永业集团董事长吴子申先生的精彩发言,掌声欢迎。
吴子申(永业集团董事长):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到美丽的呼和浩特,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媒体朋友包括我们所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县域领导,见证永业这些年的一个里程,包括我们发展的心得体会,跟大家能够进行汇报和交流。
永业做农业已经有12年了,也很有幸得到社会各界的一些认可,永业能走到今天,离不开大家在各方面的支持。我希望今天的交流能让大家得到一些需要、期待的一些东西。
首先跟大家交流的是永业为什么要投身三农,做了什么?为什么做这个事?第二是永业能做什么?能够借助县域经济论坛这个难得的平台,用几个简短的话题跟大家交流,让大家互相都有一些收获。我们非常愿意带领全国销售渠道,销售团队,包括我们管理团队,也是希望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给大家创造或者带来一些东西。我今天站在这里能够跟大家交流,不仅仅是代表永业一个公司,代表着永业一个体系,永业帮助将近10万人在这个行业从业,我们为了中国的三农,为了农业的这个行业,我们希望踏踏实实做一些事,也希望得到社会各界关注永业、能够给永业更大支持。
永业公司之所以能走到现在,跟我工作经历很大关系,我之所以在投身农业行业,主要是因为早年我在机关工作时候,20几岁到通辽奈曼旗一段扶贫工作经历,那个时候差不多有一年左右时间,见证了什么是农村,什么是农村的贫困。当时因为很年轻,怀揣着一个拯救农村贫困问题的理想,想急于去实现它,很快我就明白理想与现实差距很大,同时也没有足够的财富支撑这种想法。因此我先做了电子消费品,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之后,开始在2001年正式投身农业,先在山西做黄芪,然后在阿拉善做50万亩的沙地生态治理做生物制药的原料,同时在呼和浩特做腐殖酸农业的概念,随着永业的发展,我们的产品包括业务跟农业的黏稠度越来越深。
我们慢慢潜入到这个农业的行业,也就了解了农业、农村和农民。突然发现我们很多想法与梦想在这个领域里能找到施展的机会,因此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我们自己的思维逻辑,这个逻辑就基于我们的工作经历。因为我们高管团队绝大多数来自原来农业部、农业大学、包括政府机关一部分这样一个结构,还有部分经营企业,大概这么三大类。我们随着这个事业的发展逐渐组建了一群人在发展,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它不在是一个简单的生意,更像一个生计,更像一个关系国计民生,大家慢慢把它变成梦想,变成理想的载体。我觉得永业的背景可能跟在座的诸位非常相似,也是曾经永业的平台承载很多人曾经的梦想,让他能够跟现实接轨。按照这个思维逻辑我们做了几个事情。
首先从发展角度提了一个观念,做产业要找市场,不要找市长。为我国的农业,我们从生产研发、高科技产品包括给农民解决的方案的方面上,现在已经在中国的广阔大地上建了3万个贴近农民的科技服务站,跟农民有了亲密的接触。我们发现制约农业发展的核心就是农民买难和卖难问题。买难就是假种、假农、假肥、坑农、害农的问题屡禁不止,而卖难农民种出来的东西,优质不能优价,或者说大家集中采购之后导致的。这样的问题到处市场哪里有问题形成第二个逻辑。永业是希望成为问题的解决者,我经常讲一句话叫发现问题是水平,解决问题是才是能力,我们希望拥有这样的能力,希望作为有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这是第二个逻辑。
第三个,事业是一群人的事业,我经常讲永业是我创办的,但是希望成为大家的。因此我们在管理各方面的创新做了很多尝试,我们希望对于能够服务三农领域的人员,由公司进行重奖。我们在今年年初在《第四届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的论坛上曾经讲过一个观点,我们希望引导所有客户从赚农民的钱转变为帮农民如何赚钱,这样的一个观念就变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或者命运共同体。按照这样发展逻辑,我经常讲你有本事能够帮三千亩土地上的老百姓,能够获得富裕,获得增值,那好,永业公司就会对你进行嘉奖。这个行业不管你是科技工作者,还是经销商,还是各方面的从事任何行业的人,永业对你有一个价值链的重塑,你如果可以做到一万亩土地以上的人富裕起来,永业公司会给予你更多的奖励。因为我们在分解的时候理想经常是空洞的,我们经常讲创造一个百分之一的现实价值,然后给99%的希望,我们反而希望在这是画饼的机制,在当今年代已经不好用了。最好是九十九的现实百分之一的希望,因此永业做的一个就是把所有空洞的东西落到到位实实在在给到老百姓手里。
同时我们也提供了一个企业的管理目标,就把我们员工财富发展方向做了规划,我们提了三年车、五年房、八年经济退休。前面讲过只要你有能力让三千亩土地农民富裕,我来提供待遇,你来帮我做事情。因为农业是大的产业,没有人才是根本做不成的,那如何经济退休,我们就得在农业产业链上做大文章,帮助农民如何解决科研、解决方向,同时解决致富方法,如何让他获得真正财富,实现价值,这是需要很多人要做的一件事,而且这个价格链条上需要能够衍生非常之多的经济价值。永业的博士、硕士一群管理专家团队,包括我们顾问团队,我们的知识、我们的经历、我们对社会的理解以及我们走过的这些路,我们深厚强大的资本团队,我们跟摩根斯坦利的合作,同时我们接触全国全球最顶尖的金融机构、最好的财务管理机构,包括我们全国最好营销人才,通通累加在永业平台上面,只是为一个共同梦想,帮助农民致富。我们希望把一些理想跟我们的现实,实实在在结合在一起,按照这样一个思维逻辑,我们在全国建立一个销售体系,以服务农民提供高科技的服务、同时高科技产品、高科技解决方案,帮助农民赚到钱。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方说永业生命素产品,我们的设计理念就是我们的零售价格是农民赚钱利益的1/10到1/15,这是我们的零售价格。也就意味着农民每亩土地投入40多块钱他至少要赚到400百块钱以上,这就是我们的逻辑。我让农民先赚到钱,再带着我们的客户以服务农民共同求得我们发展。通过12年的实践,我们永业生命素的产品在非常广阔的大地上得到很多例证。带着这样的实践,今年的灾害频发的时候,甭管是内蒙古西部洪涝灾害,还是东部的虫害,我们有数千人一直奔波在大地上,帮助我们老百姓解决各种灾害问题,获得了很好的业绩,因此得到了社会各界广大农户对我们的认可。
按照这样的逻辑,永业走了12年,在这样一个平台上面有很多的各界朋友跟我们共同发展,也仰仗所有社会各界对永业的关爱,尤其是政府在近几年之后开始慢慢对我们的了解,逐步的也给我们很多的支持,把我们解决农民买难卖难的这样想法实实在在落了地。后天大家如果有时间可以见证我们在内蒙古最大的物流中心,一个农产品批发中心,将近26万平方米一个市场的启动仪式,把农民种的好的农产品卖掉,在销售的环节让他增值。同时我们也跟全国各地合作伙伴进行合资、合作,发挥我们的资本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以及管理优势、销售优势,帮助我们所有的客户进行复制,“把永业发展DNA移栽给大家”,让大家在各个行业能够发展起来,从而快速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从而取得资源增值、用户增收、企业增效、地方增税这样循环发展目的、想法。
非常高兴这次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聚集在内蒙,可以让来自各界的领导、尤其来自各地县域的领导能够了解到永业这样一个模式,让大家看到党委、党建、同时也是统战部系统的民营党建先进集体,随着永业的发展,我们希望能够给社会作为一个课题进行解剖,能够对大家未来发展县域经济上提供案例方面的帮助,通过大家解剖这个案例,企业跟我们的政府能够有一个有力的结合,同时也希望得到政府更多的支持,让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我觉得在未来发展中,中国的三农领域孕育非常多的商机。我们经常讲问题的背后就是机会,谁能够解决问题,谁能够抓住机会,机会是属于有能力的人,我们希望成为这样的人,以此实现对国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企业。
好的,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祝各位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主持人:好的,谢谢永业集团吴子申董事长,分享永业集团经验。我相信各位嘉宾来到这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第一分享经验,第二就是学习经验的。所以在今天下午的论坛进行过程中的我们也邀请了参会各位代表,就各地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发言,首先来请江苏省太仓市委常委王永林发言,有请。
王永林(江苏省太仓市委常委、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经济日报社安排江苏省太仓市在这里向大家汇报一下富民强市实践与体会。我交流的题目是创新制度框架、促进统筹发展。
太仓市是江苏省最南端的一个县级市,东濒长江、南邻上海,距上海、苏州市中心约50公里。市域面积823平方公里,下辖国家级太仓港经济开发区、科教新城、娄东街道办事处和6个镇,是著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起锚地,也是江南丝竹发源地、娄东文化发祥地。2011年,太仓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7.5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226.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5.4亿元、工业总产值232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5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87元。综合实力继续保持全国百强县(市)前十位。综合实力位居前列的太仓,创新制度框架,促进统筹发展,让全市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努力实现富民强市。
一是富民强市的实践探索。近年来,太仓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大力实施富民工程,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放在首要位置,统筹处理好发展与富民的关系,坚持农业、就业、创业、产业、物业并举,进一步拓展富民空间,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快、社会贡献大、人民得益多的统筹发展新路子。
二是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富民。一是以加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粮油业、蔬菜园艺业、规模畜禽业、特色水产业、休闲观光农业,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全市高效农业面积26.5万亩,占比达68%。二是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3个,每镇建成一个千亩以上的高标准农田示范点,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0.8万亩,占比达83.56%。三是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在全省首创发展合作农场,培育出新的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合作农场经营面积已达15万亩。四是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为重点。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80亿元,辐射带动农户5万户以上。五是以水利建设为重点。注重“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文化”四位一体统筹发展,着力推进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供排水服务、农村水利工程、水行政服务“六大体系建设”,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六是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全面启动农业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强化科技引领支撑,大力发展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育种、生物农药,全市生物农业年产值超100亿元。设施农业加快发展,亩均效益超5000元以上的面积已达7万多亩。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
三是围绕促进就业创业富民。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坚持统筹城乡就业和以创业带动就业,健全政策扶持、培训、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一是加大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全面建立和完善就业失业登记、农民创业扶持、农村困难家庭就业援助制度。对创业者实行政策倾斜、放宽准入条件、提供配套服务。二是强化就业创业的培训。密切培训与就业创业的衔接,采取定点、定岗、订单培训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使其先就业,再择业、创业。三是加强就业创业载体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太仓港经济开发区、乡镇工业集中区、村级物业集聚区建设,拓宽创业就业空间。提升二、三产业发展水平,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引进项目资金,推进产业集聚,加快转型升级,在带动就业创业、促进居民持续增收上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四是探索发展农村劳务合作。太仓市在农村改革发展中探索村村组建农村劳务合作社,此举开全国先河。农村劳务合作社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问题,有组织地把农村40、50人员安排到家政服务、农业基地、绿化养护、卫生保洁、社区物业、企业辅工等所需岗位上,既适应了社会用工需求,又实现了农民增收。近4年来,全市新增城乡就业近10万人。全市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比例达90%以上。
四是围绕发展集体经济富民。特别注重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构建农民增收致富长效机制。大力发展物业经济。通过组建投资性富民合作社,吸纳农民投资入股,开发建设为二、三产业配套的标准厂房、集宿楼、商业用房、物流仓储等物业项目,近几年来,全市村级新增物业项目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坚持“抓两头”,一头抓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发展,一头抓集体经济薄弱村扶持。2006年以来,每年发展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市有80个示范村,市级财政对示范村实行“以奖代补”,每村200万元,主要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起到了“四两拨千斤”作用,增强了村级“造血”功能。2011年全市村级平均可支配收入508万元,最高的村超过3000万元。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富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是围绕健全社会保障富民。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市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参保实现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覆盖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均保持在99%以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城乡并轨进程加快,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启动实施,在全国率先实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乡统一,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太仓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扩大、险种增加,增强了农户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尽可能减少因灾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居民的人身保险、家庭财险等覆盖全面。并做好扶贫帮困、社会救助等工作。在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把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稻谷价外补贴、能繁母猪补贴、渔民柴油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等全面兑现到位。不断加大市级财政对“三农”发展的投入力度,确保转移支付幅度逐年增长,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
六是围绕推进公共服务富民。把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一是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发展。普及12年制教育及终身教育,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办学标准城乡统一。二是加强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镇镇建有文体活动中心,村村都有图书室、体育活动器材。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镇村一体化管理率100%。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城乡供水、供电、供气完善配套。高标准地建成便捷的交通网络,行政村公路通达率100%,各镇在15分钟内就近上高速公路。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实现有线数字电视“户户通”。四是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全市建成集行政办事、商贸超市、社区卫生、警务治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党员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04个,占比为100%。五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健全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了生活垃圾收集网络化。生活污水处理延伸至镇村。深入推进“绿色太仓”建设,平原绿地森林覆盖率达21.6%。对800多个自然村庄全面实施环境整治,并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全市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七是富民强市的理性思考。富民强市应坚持“三化”互动并进,实现“三化”同步发展。结合太仓实际,有以下3点思考:
思考之一:坚持工业化致富农民。要充分发挥本地工业发达的优势,走工业化致富农民的路子。积极构建以工促农长效机制。从太仓的实际看,要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拓展农民就业、创业空间,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积极探索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模式,使更多的农民投资参股、增加投资性收入,使更多的农民在非农产业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使更多的农民投身于创业,增加财产性收入。要继续做大做强农村劳务合作社,拓宽劳务合作范围,更好地为非农产业提供劳务服务,促进农民充分就业。要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资本运作型、抱团联合型、异地发展型等多种形式的村级集体经济。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合作、投资和开发,为农民创业、就业、增加收入提供更多的渠道。
思考之二:坚持城镇化带动农村。要积极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紧紧抓住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促进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重点镇集聚,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吸纳农村人口加快向城镇集中。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常驻人口的准入条件,实行城乡户口一体化管理。鼓励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于合作农场,让更少的农民种更多的地,让更多的农民进城进镇务工经商。二是进行合理规划。要把城镇最好的地段安排建设农民安置区,提供工作生活上的方便。对农户拆迁进入城镇公寓房安置的,保障其权益,享受“拆一还一”政策。三是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工业,城镇工业的发展使其他行业或产业相应产生,各行业的产生又使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形成商业、金融、交通、中介等城市功能,使城镇得到扩张和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商贸、现代物流、旅游休闲、商务会展、文化教育和房地产业等,吸纳当地农民在城镇的各行业中就业。四是加强社区管理服务。创新城镇社区管理服务模式,优化物业管理,让居民拥有安全、舒适、优美、文明、和谐的宜居环境。
思考之三:坚持现代化提升农业。要坚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一要优化现代农业产业规划。积极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构建以现代装备为基础、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特征、资源利用率高、土地产出率高、劳动生产率高、综合效益高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成高水平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市。二要加快农业发展的“六个转变”。促进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投入向依靠科技、投资、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转变;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条件生产向依靠设施、发展可控、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转变;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产品生产由主要追求数量扩张向注重质量安全、结构优化、品质效益转变;农业发展由注重农业的一产向促进农业的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三要着力提升农业的“六化水平”。围绕壮大优势特色农业,提升农业规模化水平;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围绕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围绕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提升农业集约化水平;围绕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围绕提高农业产业层次,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积极探索“经济高效、经营集约、产品安全、功能多样、资源节约、技术密集、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主持人:谢谢王永林精彩发言,接下来有请河北省藁城市委常委卢君彩发言,有请。
卢润彩(河北省藁城市委常委):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十分荣幸能够参加由经济日报社主办的首届中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论坛,近距离聆听各位领导和专家对当前县域经济发展形势的科学分析和判断,并与兄弟县市交流加快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经验做法。
藁城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总面积836平方公里,人口79.8万,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首批生物产业基地、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等荣誉称号。2011年,藁城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88.3亿元。下面,我将藁城市“从弯道超车”到“局部突破”发展经济的做法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是以科学发展为追求,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只有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具体化、地方化,才能展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准确把握市情的基础上,置身省会、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进行思考,确定了“一三三三三”的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即:以“省会当排头、全国进百强”为目标,强化机遇意识、攻坚意识、争先意识“三种意识”,坚定省会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省会新兴休闲度假区“三个定位”,开展重点项目攻坚、城市水平提质、民生工程推进“三项活动”,强化社会稳定、发展环境、干部队伍“三大保证”,加快建设民富市强、社会和谐稳定新藁城。在这一思路指引下,我们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推动工作的力度、方法和节奏。2008年针对前期宏观调控从紧的形势,提出了“紧中求松、控中求活、好中求快” 的主基调;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确定了“化危为机、弯道超车”的阶段性目标,到2011年经济总量比2007年翻了一番,财政收入翻了三番。今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快、稳中求好”的工作方针,提出了在大势下行中实现“局部突破”的目标,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5亿元、财政收入51亿元,经济总量、增速和效益指标都位居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梯队”的前列。
二是以重大项目为支撑,激活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我们始终把招引建设重大的产业支撑项目作为最根本的任务,连续开展“重点项目攻坚年”活动,近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9.5亿元,先后建设了华药工业园、石药工业园、河冶科技、青岛啤酒等超亿元项目45个,成功招引了新加坡丰益、日本住友、可口可乐等10家世界500强和中钢科、中粮、中农等8家大型央企来藁投资,全市初步形成了生物医药、循环化工、装备制造、轻工食品、战略新兴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
三是以园区建设为载体,选准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实践中,我们始终把园区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全市836平方公里之内,先后规划建设了26.3平方公里的藁城经济开发区、20平方公里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17.3平方公里的藁城新区三个省级工业聚集区,逐步完善了近8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启动实施了40平方公里的生态休闲度假区。这“五大园区”的布局建设,不仅形成了功能完善、产业互补、聚集度强、投资回报率高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更使藁城在国家调控政策的变化中,有了“争”的资本和“选”的空间。截至目前,我们建设的“五大园区”,聚集了全市90%以上的规模企业,贡献了全市85%的GDP和95%的财政收入;特别是藁城经济开发区。
四是以转型升级为路径,打造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优势。近年来,我们坚持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不失时机地推进三次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断探索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转变的有效路径。一是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科学转型。始终不忽视、不放松、不削弱农业基础地位,以“远学寿光、近学贯庄”引领农业结构调整,先后多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被确定为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示范县,建设了8个万亩蔬菜示范基地,发展了20万亩的精品果园,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始终保持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二是加快推进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科学转型。通过深入开展 “企业对标”、“院企合作”行动计划,积极推进生物医药、循环化工、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目前,石药恩必谱公司的丁苯酞软胶囊是心脑血管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四方通讯光纤连接器年产量名列前茅,河冶科技高速合金钢年产量位居行业前列。三是加快推进传统服务业向新兴服务业科学转型。充分发挥藁城独特的生态农业优势、特色文化优势,以总投资65亿元的国御温泉度假小镇、现代农业观光园等一批旅游休闲项目为支撑,以独具藁城特色的宫灯制作、耿村故事等国家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以青岛啤酒、华药工业园等工业旅游为补充,努力构建以文化、休闲度假为特色的新兴服务业。
五是以优质环境为保障,抓住县域经济发展的命门穴。藁城作为一个平原县市,没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但我们坚持用心培育适宜投资的发展环境。 一方面,我们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硬环境”。五年累计投资43.2亿元,深入开展城市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荣获了河北省园林城市、人居环境奖。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四个决不”的工作理念,大力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三个减排”,严把环境保护、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科技含量、劳动力安置“五个门槛”,我市改善环境的做法得到环保部周生贤部长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我们着力打造风清气正的“软环境”。围绕打造“投资到藁城、事事都能成”的环境品牌,把服务作为一种自觉,在河北省各县(市)率先筹建了行政服务中心,建立完善了优化发展环境“十项制度”和“十不准”,动态地优化服务环境,藁城荣获“浙商投资(中国)最佳城市”称号,今年,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专题报道了开发区服务环境建设。
今后,我们将借这次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论坛的东风,学习借鉴各位专家和兄弟县市的先进理念,使藁城县域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以上发言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肖东坡:谢谢,卢润彩女士的精彩发言,接下来河北省迁安市农工委常务副书记李爱军的发言,有请。
李爱军(河北省迁安市省农工委常务副书记):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下午好,非常高兴,在这里把我们迁安市有关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做法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
迁安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总人口72.7万,辖19个镇乡、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绿动o2011中国经济十大领军城市”、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市)等称号,被列为第三批国家发展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近年来,我市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经济社会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75.8亿元,同比增长15.2%,实现全部财政收入78.2亿元,同比增长37.4%,实现一般预算收入30.8亿元,同比增长41.8%。今年1至6月份,实现全部财政收入54.6亿元,同比增长19.9%;实现一般预算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33.7%。
——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齐发力,拉动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1.5亿元,增长22.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1亿元,增长17.1%;完成进出口总额5.95亿美元,增长179.8%。今年1—6月份,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1.4亿元,同比增长32.4%;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1亿元,增长14.8%。1—5月份完成进出口总额4.5亿美元,增长420.4%。
——服务业发展迅猛,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5:69.3:27.2。工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高耗能产业增速放缓,新兴产业增长提速。到6月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40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钢铁、焦化等高耗能产业分别增长-6.9%和1%;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分别增长65%和51%。
——扎实谋划推进为民实事工程,让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稳步增长,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780元,同比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12698元,同比增长15.9%。探索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率先建立农民大病统筹基金制度。基本实现了城乡低保、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和十二年免费教育“五个全覆盖”。迁安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是:
1、创新发展思路,绘就转型发展新蓝图。迁安依托资源开发起步,因矿而起、依钢而兴,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2010年,我们确定了实施“四五”转型攻坚计划、建设“魅力钢城、绿色迁安”的奋斗目标。即: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社会治理和谐化、党的建设科学化“五化”联动为总揽,以大城区、大园区、大产业、大交通、大开放“五大战略”为核心,以思想大解放、智力大提升、融资大平台、土地大开发、项目大会战“五大支撑”为平台,以科学决策、工作推进落实、大督查、干部考评任用、扶持奖励“五大机制”为保障,转型攻坚、科学发展。
2、坚持差异发展,探索转型发展新模式。坚持“用不平衡的发展理念打破发展的不平衡”,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将全市1208平方公里划分为三大主体功能区:西部工业区重点发展工业经济,推进产城一体化、全域城镇化;中部生活服务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北部东部农业生态区,实施东北部绿色崛起战略,坚持生态优先、旅游兴镇、农业富民,实行禁建、禁采、禁伐,保护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一方面,改革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对不同功能区的镇乡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西部工业区镇乡重点考核工业发展、招商引资和矿山生态恢复,生活服务区镇乡重点考核服务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农业生态区镇乡重点考核现代农业、生态保护。另一方面,改革镇乡财税体制,科学核定镇乡收入基数,将镇乡财政支出纳入全市预算,对农业生态区镇乡实行财政转移支付。通过改革,卸掉了捆绑在镇乡干部身上的“政绩枷锁”,调动了镇乡推进转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突出项目建设,增添转型发展新活力。一是抓招商引资。始终坚持引名企、引资金、引技术并重,制订政策,创优发展环境,靠优质项目推进发展转型。先后引进芬兰斯道拉恩索、浙江物产等4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徐州重工、微软中国等一批中国500强、大型央企、行业领军企业到迁安投资,为迁安的转型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抓民企二次创业。始终坚持政府推动、政策引导、企业主体的转型思路,先后出台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意见》等引导扶持政策,激发民企二次创业的激情。近两年,我们对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26个结构优化、43个科技研发、35个传统产业技改等项目进行扶持,民营企业主动涉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城市服务业、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产业,成为转型发展的主力军。三是抓科技创新。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全面实施了智力大提升工程,积极打造创新智城。目前全市共建立了3家特邀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培育了4家唐山市级工程技术中心。
4、注重生态建设,打造转型发展新优势。一是狠抓生态环境修复。牢固树立“不以破坏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思想,采取了推动矿产资源整合、高限征收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等系列举措,对矿山实施了工程修复、地貌修复、生态修复等工程,使迁安百里矿区重现生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二是建设生态绿道。深入实施全域公园化战略,努力打造生态型、田园化钢城景观。启动实施了总长124公里的“一横三纵”4条生态绿道建设,将绿道两侧1公里范围列为禁伐区、禁采区和禁建区,按照“顺藤结瓜”的思路,建设休闲驿站,并纵深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业园区,使绿道成为发展旅游经济之道、市民休闲健身之道、游客观光消费之道、农民增收致富之道。三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根据《迁安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重点实施了休闲农业旅游长廊建设工程、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工程、规模清洁养殖园区建设工程、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建设工程、生态景观修复再造建设工程、生态新村绿色家园建设工程 “六大”工程,健全了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等四大体系,全市初步形成了设施果菜、甘薯制品、乳制品、生猪、肉鸡、特色杂粮等六大优势主导产业。
5、统筹城乡建设,拉开城市转型新框架。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同步推进城镇化与城市现代化。一是以调优城镇空间布局为核心,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发展路径。编制了城乡空间布局规划,按照“1个主城区、3个城镇组团、38个新型农村社区、48个特色保留村”的四级城镇体系,对534个行政村有步骤地实行整合撤并。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了54.5%。二是以提升城市功能为抓手,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坚持把城市建设作为推进转型的平台,促进发展的抓手,改善民生的载体,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良性发展。依托城市规划区两河环绕、三山拱卫的自然禀赋,加快现代化标志区、滦河生态休闲区、右岸新城三大城市板块建设,全力打造“绿都水城”。三是以产城融合为重点,助推繁荣城市经济。坚持城市建设与发展高端服务业相结合,全力打造金融服务、教育培训、消费购物、体育会展、休闲养生、游客集散六大中心。
6、调优产业结构,构建转型发展新体系。一是精品钢铁业装备水平提升、产业链深度延伸取得实质性成果。按照“依托钢、延伸钢、不唯钢”的思路,做好控制总量、延伸链条、减量置换、整合重组四篇文章。二是装备制造业在较高起点上快速崛起。坚持把装备制造业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依托原材料丰富、本地及周边市场需求旺盛的优势,先后吸引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的徐州重工、柳州重工等多家行业领军企业落户。以矿山工程机械研发、整机生产为主的渤海湾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初现雏形。三是现代物流业初步形成背倚三北、南通渤海、面向国际的物流大格局。以北方钢铁物流产业聚集区为平台,中铁联合物流公司北方内陆无水港项目已投入运营。浙江物产集团投资30亿元的北方总部大楼和电子商务平台、北方钢铁供应链物流基地项目已开工建设,物流业成为了市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四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蓬勃发展。坚持培育优势、自主发展的原则,努力形成各类产业竞相发展格局。两年来,累计实施了42个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呈现出了地毯、焦化、生物制药、玻璃加工、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多种行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迁安已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和冀东地区重要的玻璃生产加工基地。
全面打造“品质靓城、产业新城、生态绿城、创新智城”是我市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通过努力力争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前20位,把迁安建设成为经济发达、幸福宜居、功能完善、辐射周边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主持人:谢谢迁安的发言,下面有请吉林省农安县委书记李忠斌发言。
李忠斌:(吉林省农安县委书记)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今天能够参加“首届中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论坛”,聆听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思想理念,和大家共同交流,十分难得,深感荣幸。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农安的自然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提起农安,大家可能不一定知道。但农安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史称黄龙府,是东北历史上著名的“夫余古都,渤海辽金三朝重镇”,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全县幅员5400平方公里,耕地562.5万亩,是吉林省耕地面积最大的县份;辖22个乡镇,两个省级开发区,377个村,人口120万。农安是全国著名产粮大县、产肉大县,除农牧资源外,陶土、天然气、二氧化碳气体、天然矿泉水等地下矿产极为丰富,油母页岩工业储量380亿吨,占全国较大份额。区位优势明显,与长春市融为一体。
农安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全国首个县级优质肉食品生产基地,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国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县党委。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在吉林省县域综合发展评比中排名前列。自2009年以来,全口径财政收入以每年5亿元的梯度递增,2011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20.1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10.3亿元。
一是充分认识农业大县在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方面的政治责任,大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是农安的立县之根,这些年,我们始终保持自身资源和产业优势所决定的经济业态的主体性,坚持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两翼,全力加快现代农牧大县建设步伐。在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重点实施了节水灌溉等一大批农田水利工程,科技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在吉林省处于领先水平,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稳产增产,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0亿斤以上的阶段性水平,2011年,全县粮食生产总量突破了80亿斤;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引进建设了河南众品、青岛康大、吉林华正等一批大型农牧龙头企业,形成了粮、猪、鸡、鹅、兔多条农牧产业龙,大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并努力向终端食品和生物保健方向延伸。农牧经济的大发展,为工业强县战略的发展构筑了“第一车间”。目前,全县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45户,3年内,年实现产值将达到300亿元。
二是主攻大项目建设,牢牢抓住县域突破的核心引擎。
农安作为农业大县,曾经背着沉重包袱,县域经济发展一度困在“三大三小”、“两低两弱”格局之中(即:农业大、工业小,农村大、城镇小,农业人口规模大、城镇人口规模小,农民收入水平低、自我发展能力弱,财政实力低、支撑能力弱)。一个农业大县,不抓项目建设不行,没有一个个重大工业项目支撑,就不能带来县域经济的真正突破。近年来,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坚持“走出去”战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对外开放,围绕工业,突出工业,突破工业,狠抓重大项目建设,不符合环保标准的项目坚决不上。引进建设了新大石油、华润啤酒、华能热电等一批重大项目,项目的投资强度、发展质量、综合效益不断实现新的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二产首次超过一产,形成了食品加工、石油化工、新型能源、新型建材、机械加工五大支柱产业集群。2011年,石油化工、食品加工两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103.9亿元、税金7.5亿元,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34.8%。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支柱型战略项目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促进了县域突破和发展转型。
三是做大中心城镇,搭建产业聚集和人口集中承载平台。
作为粮食、人口大县,农业人口占有较大比重,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民变市民,需要打造具有超强产业承载和人口吸纳能力的中心城镇。我们以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音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