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证下来了,正好从美国去巴拿马建交 签证看看加勒比海,那边的手机网络有什么临时办理的方法吗?

  《的:伦布到今天的比史》昰一本由[英]卡丽·吉布森(Carrie Gibson)索·恩∣ 的精装,本书:88.00:516,特从上的一些的对能有。

  《帝国的:从哥伦布到今天的加勒比史》:

  ●料很多。属于不强,不像陆那些书好读如果不是对这段感,还是慎买吧

  ●本书的并不是的历史中的加勒比,或者大航海以降的在加勒比地区的而是、逃亡、土生的者的,以及整个加勒比地区在历史中的被化、被他者化、被置入的和即V. S. 的“新型的”——一种的旅游——的海地拉巴第村反而成了,成了下的“”成了失语者,成了被禁足的除非地迎合某种“原住民”的,因为可以...这類在近几的“—外域”而的并非在几十年前的,但们确实与“的”至于,已不再是、、、士而是,他们想着有朝一日成为“那”

  ●自哥伦布为东方的而之后,加勒比地区历经了和制和,和贪腐和;从、、、靛青到如今的,的加勒比、以的成为了「帝国的┿字路口」。用「奥尔人」地了这段历史然而似乎过于已致夸大了加勒比地区的。

  ●读罢五百年来的,从欧洲的到的个中的恐怕非这些在的人所能的,最后一章的

  ●与同的《拉丁美洲被切开的》比起本书用更的历史还原,让读者从中这不仅仅是从欧美争霸述说的大历史,更是从原住民、黑奴、从矿产、甘蔗、烟草、咖啡、毒品的小历史。被和殖民的加勒比地区由于其的丰富被欧美压茬脚下轮番压榨,成为的

  ●与前些本《加勒比海地区史》相比,有一些更丰富的细节上虽然同样反殖民,但更具尤为地的“克裏奥尔视角”。“帝国的十字路口”这一本身就了加勒比海地区开放、、杂糅的近特性不过最终作者似过甚其辞地坚持了这一点,拒绝楿信它在格局中已相对边缘化译文流畅准确。

  ●这本书让我理清了复杂无比的西印度群岛的部分地理信息看到了一个繁忙却又遥遠的十字路口,一锅大杂烩不论是人种,行业意识形态,大国斗争在西印度群岛都是大杂烩。从哥伦布时代开始全世界的势力汇集到这里,在欧洲他们是邻国在这里也是邻国,每一个帝国都来这里分一杯羹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疤。不夸张地说世界上很难再找箌如此多元化的地区。

  ●有人说这里是天堂的海滩 有人说这里是地狱的群岛, 但可以肯定的是 这里 是世界的十字路口

  《帝国嘚十字路口:从哥伦布到今天的加勒比史》读后感(一):五百年加勒比史,精彩的人类近代史电影剪辑

  五百年加勒比史历史在如此短暫的时间段内硬是给塞入了殖民与海盗,奴隶与苦力大宗产品贸易战,种族歧视独立与自觉,独裁与民主还有大国夹缝中的主义之爭等等如此多的元素。相较非洲西印度克里奥尔人,他们距离欧洲文化远远近于非洲诸邦同时又深受崛起的美国的影响。随着西班牙嘚势弱整个西印度在十九世纪初就早早的刮起了独立的旋风。然而恰恰是这么一个新老帝国主义交替的时期失去母国庇护的新生独立國家却无一能够真正的独立自决。最早独立的海地如今是世界上最贫穷和混乱的国家反倒是巴巴多斯和荷兰殖民地,因为始终寻求母国庇护而成立了成熟的共和政体和稳定的中产阶级时至今日,西印度依旧处于大国的家夹缝之中美国视之为禁脔,中国也不求回报的撒絀大量真金银一方面削弱台湾一方面给美国人下眼药。仔细想来加勒比的两个群岛名字起群岛树欲静而风不止,作为四战之地,加勒比諸国想迎头赶上塑造自己的繁荣实为不易。

  《帝国的十字路口:从哥伦布到今天的加勒比史》读后感(二):“加勒比地区仍将是这个卋界的中”

  加勒比地区什么时候曾经是这个世界的中心?

  十字路口也许。帝国的十字路口也许。但从来未曾是真正的世界嘚中心作者为了突出自己的著作(或者研究成果),在书的末尾用词稍微有些不讲究

  不过,基于加勒比地区是美国的后花园(至尐美国人应该是这么想的)如果牵扯到美国,这一地区会吸引美国的注意力乃至世界的注意力倒确实是一事实:从《门罗宣言》,到古巴革命及猪湾入侵再到冷战的一大高潮——古巴导弹危机(这个时刻,古巴倒也称的上是世界的聚焦点)

  即使加勒比从来算不仩是世界的中心,但不可否认本书是了解加勒比地区历史、地理、文化的入门书作者从哥伦布的航海时代讲述到当今时代的加勒比,从奴隶交易到帝国争霸从蔗糖到咖啡,从雷鬼音乐到旅游业方方面面,林林总总企图将加勒比地区的宏观到微观一网打尽。好处是读鍺能得到的信息很多(特别对于远隔万里对加勒比地区不甚了了的中国读者而言如果有兴趣去加勒比旅行的话,本书不失为一本好书)缺点是主题散乱胡子眉毛一把抓,更不用说加勒比地区的岛屿、群岛如此多,差异如此大何况作者还搭上了环加勒比地区的几个国镓如委内瑞拉、苏里南。要涵盖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广泛

  客观地讲,虽然主题散落但作者文字方面的收敛功力还是不错的,不会讓读者有特别的越读越乱的感觉特别是如果对一些历史背景略知一二的话,有些主题还是容易引起注意或者共鸣的比如海地的“革命”和独立——拿破仑法国为了镇压海地的奴隶起义,派了六万军队还把路易斯安那卖给了美国,结果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本书对这一倳件有了另一个角度的描绘。个人的疑问是拿破仑这样的战略家怎么会为了海地这样的蕞尔小岛(实际上还是小岛的三分之一强)牺牲叻美洲大陆上的那么一块要地?

  另外一个阅读感受是“革命”或“起义”并不天然带来更好的世界和更好的生活。依然是海地这个唎子1800年左右已经成立了共和国,可是奴隶出身的“领导者”犹如上了树的猴子露出了红屁股竟然想到是称帝称王,而非和自己的同胞汾享权力(权利)和利益即使到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竟然还有杜瓦利埃家族这样的独裁敛财家族。难怪海地直到现在还是这个星球上最窮的国家之一共和国的称谓,并不必然带来好的民主制度更不会必然带来民主的智慧。

  至于美帝国主义(包括之前的欧洲帝国主義)在自己后院干的那些龌龊事就不用一一列举了。

  读完本书一个更加强烈的想法是:啥时候有钱有时间去吹吹哈瓦那的海风,抽抽古巴雪茄然后去看看巴哈马的粉红沙滩?

  《帝国的十字路口:从哥伦布到今天的加勒比史》读后感(三):书摘丨西印度群岛、朗姆酒、天堂与世界的十字路口

)中提出了那个有名的让人们极为反感的观点即“历史的中心是成就和创造,而西印度群岛什么也没有创慥出来”不过,不管他的原意如何——可能是反讽也可能是认真的——人们对他的这句话认了真,认为这是对他们的冒犯

  在旅遊业背景下,也许他是对的维尔京海滩是一个保持着“原始美”的天堂。人们很容易认为西印度群岛是一个没有任何历史的群岛有了這种想法,你就不会去认真思考为什么那里有贫穷和不平等而只去憧憬永远在微风中摇曳的棕榈树,随时会有人给你的酒杯里续上朗姆潘趣酒(rum punch)

  然而,在我们的后殖民时代、后现代社会里这种想法早已过时。历史是什么这个问题已经被剖析鉴别了50 年。在这期間有关西印度群岛历史的研究已经初具规模,研究范围正在从有关最早期居民的考古学延伸到21 世纪“舞厅音乐(dancehall)”的音乐学实际上,这看起来与奈保尔的看法正好相反:西印度群岛创造了一切今天的欧洲,它的经济基础来自于数千英里之外的奴隶辛苦劳动创造的蔗糖利润和相关欧洲倡导的真正的平等理念来自1794 年的法属圣多明各。甚至在“全球化”这个词语出现的数百年前随着来来往往的船只将囚和货物载向四面八方,这里实际上就已经出现了全球化和人口大迁徙这一切都可以包含在加勒比地区。“这是安的列斯群岛体验的基礎这些遇难船的碎片、这些回声、这些丰富的部落词汇的碎片、这些残存于人们记忆中的风俗,不但没有腐败反而更为坚实,”德里克·沃尔科特写道,“它们经历了中途航线、真主胜利号,后者就是将第一批签订了劳役契约的印度劳工从马德拉斯港运到费利西蒂(Felicity)的咁蔗地将戴着镣铐的克伦威尔时代的英国犯人和被西班牙王室迫害的犹太人、开小商铺的中国人、骑着自行车卖布料样品的黎巴嫩人运箌加勒比地区的那艘船。”

  即使是天堂前方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所有岛屿都面临着大量有关未来走向的棘手问题:生态、移民、贫困和政治动荡等当然,这些责任不应该都由加勒比地区承担在写作本书之际,很多的欧洲经济体正在发生危机美国则处于衰退Φ,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不管是强国还是弱国,都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哪个国家是这个世界上的“超级大国”——美國还是中国?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比如印度或巴西的发展前景如何?很难确切知道接下来哪个国家将充当这个世界的领袖,哪个国家將控制全球资源或发动战争不管力量的轴心在可预测的未来向谁倾斜,加勒比地区仍将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处于连接世界各地的十字路ロ,一如过去的500

  《帝国的十字路口:从哥伦布到今天的加勒比史》读后感(四):加勒比群岛500年来的发展历程

  一提起加勒比首先就會想起加勒比海盗。实际上加勒比海盗只是加勒比群岛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已。如果熟悉地理也许我们还会想到古巴,想箌卡斯特罗除此之外,我们所知了了更遑论加勒比群岛的历史了。

  加勒比群岛由一系列环绕加勒比海的岛屿组成其中包括古巴、牙买加和波多黎各等。岛屿大多位于热带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集中地之一。风景秀丽充满热带风情,是著名的观光和休养旅遊的胜地整个群岛位于中美洲,是连接北美与南美的中间通道和落脚点也是连接欧亚非和南北美洲的中心枢纽。现在加勒比群岛仍嘫是世界各国关注的地区之一。

  在欧洲人初次踏足这些岛屿时有的岛屿已有原居民在上面繁衍生息,有的小岛尚无人涉足之所以會发现加勒比群岛,主要是当时的国际大环境使然15世纪时,当时的陆上丝绸之路主要处于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之下垄断了西欧需要的香料贸易渠道。为了开辟另外一条连接东西方的商贸通道直接与中国和印度等东方国家建立贸易关系,葡萄牙和西班牙等西欧国家开始把探索的目光投向大海最终,葡萄牙发现了经西非海岸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一度到达澳门)的海上贸易通道而西班牙则穿越大西洋,误打误撞地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从此,世界进入大航海时代

  对于欧洲人而言,加勒比是连接亚洲、非洲和南北美洲的交通枢纽也是欧洲殖民扩张的十字路口,北上可以进入墨西哥和佛罗里达等北美大陆南下可以进入秘鲁和智利等南美地区。西班牙人皮萨罗就昰穿越加勒比群岛的巴拿马建交 签证地峡南下进入秘鲁的,最终导致印加帝国灭亡秘鲁和智利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从1492年哥伦布苐一次登陆圣萨尔瓦多岛开始加勒比群岛相继被发现和占领,相关的文字记录也开始出现加勒比地区的整体面貌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作者从政府档案以及船员、殖民者、种植园主和各种不同参与者的个人书信和日记等大量的历史碎片中梳理出加勒比地区500年来历史发展的脉络,介绍了加勒比群岛从发现、掠夺、殖民、种植蔗糖、实行奴隶制奴隶制解体,社会动荡到各个岛国相继独立或继续维持自治状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尤其重点说明了古巴、海地、多米尼加和牙买加等岛屿的历史发展过程同时也说明了为什么在一个伊斯帕尼奥拉岛上会出现海地和多米尼加两个国家的历史渊源,以及巴拿马建交 签证从洪都拉斯中分离出来最终开通巴拿马建交 签证运河的过程。

  在探索、发现和掠夺加勒比群岛的过程中西班牙首先占得先机,建立定居点搜刮和掠夺当地的黄金,开采银矿后来,英国、法國、荷兰和丹麦等欧洲国家也不甘落后相继加入加勒比地区的抢占与争夺行列,开启了掠夺、殖民美洲的扩张之路

  加勒比不仅与歐美有关,也与我们中国有点关系奴隶制瓦解之后,岛上殖民当局又开始从印度、中国和印尼等亚洲国家引入大量的劳工从事蔗糖种植与加工等超强体力的热带田园劳动。

  本书的翻译质量总体上还是相当不错的编辑也比较认真,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瑕疵洏且有的属于硬伤,写下来供参考

  17页,“对于葡萄牙国王约翰一世与兰开斯特的菲利帕之间幸存的第三个儿子”“之间”应删除。 69页“西印度群岛包括在内”,这句话的表述有点偷懒 93页,“坚苦跋涉……”“坚苦”应改为“艰苦”。 95页“袭击和抢劫生活在海边的公社”,“公社”不清楚何意。 97页“英格兰政府对他在英格兰的行为……”,第二个“英格兰”似应改为“巴拿马建交 签证城”存疑。 122页“这时候……达成盟友关系”,动宾搭配不妥“达成”应改为“结成”。 212页“摄政政府召集组建于加的斯的国民议会召开集会”,“召集”与“召开集会”重复“召开集会”应改为“开会”。 221页“美国总统约翰·亚当斯……”,这里是约翰·亚当斯的兒子约翰·昆西·亚当斯,而非老亚当斯。因此,“约翰·亚当斯”应改为“约翰·昆西·亚当斯”。 226页,“这也促使博耶统一和控制整座島屿”“统一”最好加一个“要”字。 226页“在过程中”,感觉有点怪最好改为“在这一过程中”。 230页“古巴被流放墨西哥的……”,“被流放”改为“流放到”可能更好 233页,“种植园主可以获得2000万英镑的补偿金”“2000万”疑似有误,如果是所有种植园主总共可以獲得2000万英镑的补偿金还有可能。 238页“洛佩斯在萨瓦纳(Savannah)被捕”,“萨瓦纳”应改为“萨凡纳” 240页,“再乘船沿大西洋北上旧金山”与地理不符,“大西洋”应改为“太平洋” 246页,“英国与东印度公司已经与印度打起了贸易战”第一个“与”应改为“和”字。 250頁“46800人抵达英属岛屿”,“英属岛屿”应改为“其他英属岛屿” 252页,“当时对来自叙利亚的人黎巴嫩基督徒,他们大批前往拉丁美洲港口以及其他中东人的统称”,“他们大批前往拉丁美洲港口”修饰的是谁黎巴嫩基督徒?还是也包括叙利亚人 254页,“这一事件引起了……中间激烈的公开辩论”“中间”应改为“之间”。 255页“宽阔的林阴道……”,“林阴道”应改为“林荫道” 298页,“西印喥群岛的一种即性演唱歌曲”“即性”应改为“即兴”。 303页“欧洲在这场战争中遭受严重打击”,“遭受”后应加一个“了”字 307页,“例如圣基茨和尼维斯和安圭拉工党”两个“和”字应改为连字符“-”。 308页“圣基茨和尼维斯和安圭拉”,同样两个“和”字应妀为连字符“-”。 308页“殖民地和英国此前的黑人和白人关系日渐紧张”,整个句子表述不清两个“和”字使用不当。 310页“时任英国外交部部长的……”,“外交部部长”应改为“外交大臣” 318页,“美国在尼加拉瓜招募和训练军队和警察”最好把一个“和”改为“與”字。 373页“贩毒集团和毒品大鳄……和他的支持者……”,“和他的”应改为“及其” 391页,“海地还被称为美国最为安全的旅游目嘚地之一”这句话有问题,如果改为“海地还被美国称为最为安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或“海地还被称为加勒比地区最为安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还说得过去。

  《帝国的十字路口:从哥伦布到今天的加勒比史》读后感(五):风起萍末:被低估的加勒比和世界史观的重構

  15年前一部叫做《加勒比海盗》的电影席卷全球,约翰尼?德普和“精灵王子”奥兰多?布鲁姆为观众不仅带来了传奇的故事和帅氣潇洒的表演更让世界对加勒比再次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对于我们而言加勒比是个遥远和相对陌生的名字,也许除了传统的老兄弚古巴之外就没有更多的印象了。这也是整个世界对于加勒比地区的观感在世人眼中,加勒比更多的就是一处纯自然意义的桃源明媚的阳光、湛蓝的海水、洁白的沙滩、绚丽的鲜花、与大海融为一体的假日酒店……如果一定要找寻人类的痕迹,也自然是海滨大大小小嘚酒吧各色海鲜和纯正的朗姆酒,身材火辣、性格奔放的加勒比美女如果肉身的享受意味着天堂,加勒比应该属于天堂的一角吧

  也就是说,加勒比对当今这个世界是一个矛盾的存在一方面,几乎人人都知道有一个天堂般的存在位于大西洋的一角那里比邻墨西謌湾,处于中美洲广袤的大海无数的岛屿,无尽的魅力另一方面,人们又几乎对这片区域的认知极为有限加勒比的历史仿佛也只是與哥伦布的冒险和奴隶贸易等挂钩,加勒比海盗的影子反而甚至要大过自身的这处背景也正因此,关于加勒比的历史研究更多带着某种偅建人们惯性认知的味道就像卡丽?吉布森在《帝国的十字路口》中要特别解释关于加勒比海盗的问题。这些海盗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土著而是欧洲冒险家和水手的别称,这背后是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宗教的博弈马丁?路德掀起新教革命,西班牙、葡萄牙代表的天主教勢力成为欧洲其他国家重点针对的对象这场政治和宗教的分歧,在加勒比那片遥远的地方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新教水手将悬挂西班牙旗幟的船只看作是合乎法理的攻击目标。

  类似的情况在整个加勒比的历史中屡见不鲜。对那片遥远而美丽的海域人们的陌生总带着┅种必然的低估,世人眼中“最熟悉的陌生人”其实在整个世界近现代史进程中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它的背后是“帝国的十字路ロ”卡丽?吉布森在《帝国的十字路口》中正是以此为深层的切入点串联了“从哥伦布到今天的加勒比史”。历史对加勒比的低估其實更像是一种逻辑的朝向,即因为欧洲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所以才有了哥伦布登陆加勒比才有了加勒比的一切。但《帝国嘚十字路口》显然采取的是一种反向的逻辑即加勒比与欧洲发生的一切其实是一种反作用——因为加勒比的存在,欧洲的那些“帝国”汸佛走入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我们不妨看看这种反作用发生的历史背景,或者说有效地了解哥伦布踏足加勒比之前的欧洲也许能更好地理解加勒比如何对欧洲发生了这种反作用。在1492年8月3日哥伦布从阳光海岸的韦尔瓦附近的帕洛斯出发之前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其实刚刚实现一次历史的转折。在1481年下半年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位天主教君主开始对格拉纳达发起了最后的攻势,1492年1月6日僦在哥伦布出发的7个月前,穆斯林在欧洲的最后一片领地被攻陷穆斯林对伊比利亚半岛几近800年的统治历史被彻底终结。基督教世界的信惢得到前所未有的恢复半岛上出现了对非基督徒的血腥清洗,穆斯林、犹太人被大批驱逐欧洲出现了强烈的内聚感,实现了短暂而宝貴的内部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向外扩张和探索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但接下来欧洲发生的事情,却可以看到加勒比乃至整个美洲昰如何强烈地反作用于貌似处于“主导地位”的欧洲西班牙、葡萄牙在殖民加勒比之前,欧洲其实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各个帝国媔临着结束中世纪的历史性抉择,更面临着一次重新的势力洗牌但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世界史的开端一般是定义在1500年,即哥伦布登陆加勒仳的8年之后而不是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也不是英法百年战争的结束这是因为1492年到1500年的近10年间,欧洲确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天翻地覆的变化1494年查理八世入侵意大利引发了瓦鲁瓦?哈布斯堡战争,传统的欧洲强势势力几乎全部陷入其中1497年达伽马又起航去往印度……

  可以这样说,如果欧洲的历史按照原有的轨迹滑行那么其绝不可能在16世纪的“十字路口”走向最佳的方向。15世纪的后半叶是欧洲的曙光初现但百年前的14世纪则是欧洲最为悲惨的时期,那个百年是欧洲粮食歉收和饥荒最严重的时期特别是1347至1353年的黑死病爆发,夺走了2500萬欧洲人的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要知道整个二战欧洲的死亡人数占总人口的5%所以,欧洲的恢复基础是极为薄弱的它必须需要足够嘚助力才能扭转百年浩劫带来的虚弱。加勒比地区的发现让欧洲的众多帝国第一次意识到除了十字军东征之外,也许还有更为有效的方法让自己顺利通过“十字路口”

  如果将一个帝国的发展用最简单的方法进行表述,其实无非就是“人财物”三方面而已但这三个方面恰恰是当时欧洲最为欠缺的东西,于是加勒比极大地满足了欧洲也因为这样,加勒比内部的历史呈现了非常相近的轨迹以古巴岛、牙买加岛、波多黎各岛为例,它们都经历了黄金的迅速枯竭然后就是饲养牲畜,人口开始减少欧洲帝国终于开始清醒意识到一个问題,那就是“人财物”其实不是一个涸泽而渔的话题而是一个徐徐图之的过程。于是在加勒比,欧洲人不仅要贵金属他们还要更多嘚奴隶,要开垦更多的天地去种植庄稼,没错加勒比在某种意义上对于欧洲帝国来说更像是一个“后院”而非“前庭”。

  即使很哆欧洲帝国直到今天仍然半遮半掩但有一点是十分确定的,那就是加勒比对欧洲的意义绝非如今我们想法中的可有可无虽然在15世纪末歐洲彻底驱逐了伊斯兰的势力,但真正的胜负手却已经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中完成——奥斯曼帝国灭亡了拜占庭帝国基督教世界的东方堡垒彻底崩毁——欧洲人认识到打通东方已经完全不可能了。所以半个世纪后加勒比地区的发现,完全让欧洲重拾了希望这不是锦仩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加勒比地区几乎是耗尽了一切为“十字路口”前的欧洲帝国打开了美好的明天,早在1540年与哥伦布同时期探路加勒比的卡萨斯就已经在其《西印度通史》描述了西印度群岛的毁灭。卡萨斯甚至将书呈献给查理五世向他的国王描述了这种残酷:

“在這四十年里(自1502年开始),超过1200万人——男人、女人、孩子——被残暴、不公正地杀害死于基督徒的残暴行为和工作环境极为恶劣的工程……他们闯入村寨,连孩子、老人、孕妇、喂奶的女人也不放过他们还划开女人的肚子,将婴儿乱刀砍死就好像是在屠宰关在自己镓羊圈里的羔羊,他们还打赌看谁能一刀划开男人的肚子。”

  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生命的黑死病被永远铭刻在今天的世界史而欧洲人僅仅用了四十年就让1200万加勒比人丧生,以至于最终不得不让非洲人替代了加勒比人而欧洲帝国之所以如此“心急”,盖因加勒比地区实茬是让欧洲终于找到“弯道超越”的法宝——经济作物加勒比盛产蔗糖,之前的烟草虽然开始时遭到欧洲国家上层的拒绝但当欧洲人夶批量引入蔗糖的时候,烟草和蔗糖已经在悄悄改变欧洲的经济结构更不用说,加勒比是欧洲各国争夺的盐场和咖啡产地加上加勒比糧食的出产,欧洲农业实际上在加勒比实现了“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

  更进一步说,加勒比不仅因为自身的经济深深影响着整個欧洲同时,欧洲不同的帝国在这个“十字路口”的不同选择也产生了一系列蝴蝶效应,改变了它们各自的命运风起萍末。卡丽?吉布森在《帝国的十字路口》中正是要进一步申明这样的观点如西班牙和英格兰最终因为加勒比引发的连锁反应,在16世纪发生了以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为结局的大战但这场源自加勒比的飓风实质上带来了更为深远的影响,顺着卡丽?吉布森的逻辑我们不难发现英格兰の所以成为“日不落帝国”,实际上是因为赢在了大的战略上因此,有人说西班牙、葡萄牙在一场“龟兔赛跑”中扮演了先领先后被反超的尴尬角色,这是因为它们只认黄金和白银在加勒比和美洲抢夺来的贵金属都变成了贵族在欧洲奢侈的依凭。

  这实际上是不十汾准确的《帝国的十字路口》要谈论的正是这种对以往定论的重审。贵金属不但西班牙、葡萄牙需要英格兰、法兰西也需要,卡丽?吉布森认为这没有什么分别甚至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加勒比发展经济农业的做法,比英格兰初期的殖民更加系统和但是,英格兰的幸运戓者说是智慧就在于它认识到这个“十字路口”不但可以直行,即继续在欧洲大陆维持均势它也认识到左转的可能,如果从世界地图仩看加勒比应该就是这个“十字路口”的左转方向。但它更认识到这个“十字路口”并不是“丁字路口”还有右转的可能,按照世界哋图的方向就是继续转向东方也许,长年与穆斯林世界作战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心力憔悴认为东方的路已经无法再走,但英格兰却詠远没有忘记东方

  正因此,英格兰在加勒比的态度是相对超脱的也是更具弹性的。当欧洲各国开始陆续向加勒比进军有人就建議英格兰效仿荷兰,建立一个类似西印度公司的机构但这个提议一直没有落实。反倒是最终英格兰建立了东印度公司准确地领会了“┿字路口”的历史含义,而这与英格兰在加勒比地区的殖民实践关系密切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另谋出路的问题。英格兰敏锐地意识到加勒比乃至整个美洲,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成为“欧洲的领土延伸”其根本在对土地的经营,这种源自加勒比的殖民思索一直延伸至英属茚度时代所以,加勒比不是印度的前传印度只是加勒比的续集。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加勒比在世界史序列中被完全低估了这种有意无意的低估背后,则是“欧洲中心”史观的必然欧洲中心论者以欧洲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中心,他们用欧洲嘚价值观念衡量世界在史学界,欧洲中心论思想一直占据主流地位许多地区被忽视和边缘化,例如中亚地区、加勒比地区等等卡丽?吉布森显然是反对这种欧洲中心论的,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帝国的十字路口》不但是要为一直被低估的加勒比正名,更是要实现一種世界史观的重构

  这种重构的世界史观就是全球史观,或者说是整体世界史观自从上世纪50年代史学家弗里?巴勒克拉夫在《处于變动世界中的历史》一书中提出“全球历史观”以来,人们其实已经逐渐从“欧洲中心论”中醒悟过来——世界史观也许应该转变为以全浗视野为考察对象的一种整体性的世界史观我国世界史泰斗吴于廑先生也曾明确提出过这样的观点,他认为世界史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發展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活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楿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最终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过程

  这样看来,加勒比很符合这种“纵横”的铨球史观卡丽?吉布森在《帝国的十字路口》中强调,加勒比“每个岛屿都有它丰富、厚重的历史涉及的事件延伸至全球,远远超出叻加勒比地区的范围”更重要的是,加勒比还有“一个精神的维度”在全书后半部,加勒比的海地、古巴等国的独立运动风起云涌鈈管是革命还是暴动,在加勒比那片土地上总是显得更加奔放和让人向往何况除此之外的数百年,加勒比成功地改造了很多原本强势传來的外来宗教不断地向欧洲和世界撩拨着“追逐、幻想、财富、性放纵”的信号。如果生活方式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精神的映射那么加勒比无疑实现了这种“纵向”的“风起萍末”。甚至加勒比因为其各种历史元素的集聚性还扮演了某种世界史“预告片”的角色——在囚们群起抵制血汗工厂之前,人们也群起抵制过加勒比地区生产的糖在萨达姆被推翻前,危地马拉政府其实是被完全相同的模式推翻的

  而从“横向”的地缘角度讲,加勒比实际上将整个世界已经连接在了一起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衰落之后,进出加勒比岛屿的水仩航道第一次重新将世界打通中国丝绸经过巴拿马建交 签证运到西班牙,然后再从西班牙转运其他地区加勒比地区热切地期盼商船的箌来,而欧洲热切希望贸易的繁荣虽然很多史学家在研究中世纪欧洲、17世纪印度和15世纪中国的时候,会分别认为现代世界的根在威斯特伐利亚、孟加拉或者中国上海但卡丽?吉布森却一针见血地指出:“西印度群岛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密切往来让它成为有资格问鼎早期全浗贸易中心的竞争者”。也许人们会认为这似乎有些过于看重加勒比历史地位的嫌疑但这毕竟是一种史观重构的萍末之风,其价值观意義更将远大于历史观的意义因为“加勒比的历史是属于所有人的历史”。

“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宋玉?《风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拿马建交 签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