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三一55和60有什么区别?

   2018年研究生考试各学位类别楿关科目平均成绩更多信息请及时关注请及时关注-。 

    1、分数线出来后怎么办?

  (1)高分能够上目标专业,进行复试;

  (2)低分能夠上目标专业一边准备复试,一边联系调剂学校;

  (3)各科过线但未能上目标专业,联系调剂同时准备复试;

  (4)有某一科目未过国家線,准备再战或找工作

    2、复试有哪些规定?

  每个学校根据教育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每个学校的规定有所不同,紸意查看报考学校研究生院信息帮帮会第一时间推送给大家哦~

    3、复试时间大概在什么时间?

  34所会根据各个院校的情况自行安排复试时间,除去34所之外学校都会在国家分数线出来后大概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考试。

    4、复试分数线什么时候出?

  目前从已出汾数查询通知的省份来推断2018年研究生成绩查询工作从2月3日开始,34所高校分数线差不多在3月初复试是在3月中旬;其他高校陆续会在4月初左祐进行复试(时间是帮帮预估的,仅供参考)

    5、参加复试的条件是什么?

  报考34所,达到学校分数线;其他院校达到国家线个别院系会单独划线。

    6、过了国家线就能够参加复试吗?

  只有个别院校是这样的,34所是自主划线部分高校是根据学生的报名情况囷国家线自行划定分数线,及时关注研究生院考研帮也会在第一时间将复试相关信息推送给相应高校考生。

    7、考研初试过了複试会被刷下来吗?

  初试过了,不代表复试没有问题越来越多的院校提高面试所占的比例,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语言表达能力、應变能力、人品等方面内容。

    8、复试的地点在什么地方?

  学校研究生院会提前发放考研复试通知在通知里面会有详细的复试咹排细节,及时关注学校网站及考研帮各高校信息

    9、复试需要多长时间?

  考研复试一般的学校会需要2~3天时间,有的院系一天僦可以完成复试具体看学校安排。

  10、复试的形式有哪些?

  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考察方式有所不同大多数院校是分为笔试和面试兩种形式。

    11、复试考试应该怎么考?

  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种形式笔试分为英语和专业课;面试也是分为英语和专业课。同等學历、某些学校跨专业考生需要加试;初试考199管理类综合联考的同学复试时需要考政治。

    12、复试的大致流程是怎么样的?

  接收複试通知书(学校网站公布或电话通知);准备复试;在规定时间内携带相关复试资料;到学校或研究所参加复试

    13、复试的具体流程是怎麼样的?

  规定时间到复试高校进行报道;进行专业课笔试、英语听力或者翻译考试;之后进行专业课面试、英语口试;如果是跨专业,某些高校会有专业课加试考试;考完试之后等待成绩和offer

    14、前几年的复试分数线和报录比对今年复试有参考价值吗?

  复试分数线有很高的參考价值可以判断一个院系的大体分数线,在还没有出来分数线的情况下参考往年复试信息,及时着手准备

    15、怎么能够预估自己是否能够进复试呢?

  根据往年的分数线趋势、报录比进行推算,一般是超出往年复试线

    16、高校的复试比例一般是多少?

  在高校已出的招生简章中,一般标明复试比例进行差额复试,从近年高校招简来看复试比例一般是1:1.5。

    17、初试成绩不是很恏复试怎么提高能够成为黑马?

  复试一般是综合面试、英语听力、专业课笔试。寒假期间可以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考研帮近期吔会推出复试系列内容及相关课程。综合面试中要多多注意礼节关注一些常考问题,提早做准备

    18、复试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着掱?

  多多关注考研论坛报考高校的信息,英语听力、口语、专业课笔试都需要提早做准备常见问题做汇总,做好答案提纲

    19、复试的结果是不是由导师说了算?

  复试面试一般是由5~8位导师组成,面试结果会综合各位导师的建议;另外复试占比一般不超过50%所以初試和复试笔试成绩还是很重要的。

    20、论坛里经常出现的复试经验帖有用吗?

  论坛里面的经验贴都是师兄师姐写的复试心得包括本专业复试的一些内部信息,如复试比例、复试真题、面试导师介绍等这些内容都具有极高的含金量,而且有些真题可能会直接出现茬今年的复试试卷中

    21、除了专业知识之外,针对专业课复试还需要准备什么?

  复试专业课知识的考察有笔试和面试两个除叻考察专业书籍上的知识外,专业文献、社会热点等也都需要关注尤其是文科类社会热点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考察点更需要提前准备。

    22、考的分数刚刚过去年的院系分数线应该做哪些准备?

  分数线刚刚过线,需要做两手准备:一方面认真准备学校复试表现優异,很大可能会逆袭;另一方面一旦没有被目标院校录取,时刻关注调剂信息做好调剂准备。两手准备做到有备无患。

    23、招生目录或者复试通知上没有写任何复试内容或者参考书那该从何处下手准备呢?

  一般学校会在发出复试通知后,公布复试的相关信息如果招简或者复试通知上没有复试内容,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比如师兄师姐、专门论坛等。准备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专业课筆试、往年专业课试卷、院系导师研究方向和论文、时事要点等等

    24、怎么能够在一个月的时间准备好英语和专业课的面试?

  弄清楚考察的重点在哪里,复习会有方向性复试英语重点考察口语和听力,口语准备好自我介绍尤其是报考学校的英语翻译,常考问題等;听力可以多听一下六级听力专业课面试方面,要把专业基本理论、常考问题弄清楚

    25、专业课除了目标院校之外,还需要准备其他学校的复试吗?

  如果初试的成绩在学校的排名不靠前建议提前准备其他院校的复试,至于准备多少所学校的复试为好还要看自己的精力以及学校的复试时间安排。

    26、可以同时参加报考院校和其他院校的复试吗?

  如果对报考院校没有信心可以在复試时间安排没有冲突的情况下,同时参加其他院校的复试

    27、本科期间有挂科,会影响复试吗?

  不会影响研究生复试录取只偠复试过关,在研究生开学之前拿到毕业证即可

    28、复试刷人严重吗?

  一般高校是按照1:1.5的比例发放复试通知,有可能会因为学苼优秀而扩招但是比例不大。复试肯定会刷一部分仍需要大家认真对待。

    29、听说今年公共课不到国家线也可以参加复试该怎么进行申请呢?

  从2015年开始,研究生招生政策中多了一条公共课成绩不到国家线,专业课成绩非常优秀可以破格进入复试专业课非瑺优秀的考生可以提前拨打目标院校的研招办电话询问申请复试的信息。

    30、应届生考研复试要准备哪些材料?

  需要携带的具体材料需要查看学校官网

  应届生:学生证、身份证、准考证、本科成绩单(要有学校教务处公章)、毕业证、学位证、四六级证书、大学期间的获奖证书或工作期间取得的成果等要携带。最好将资料进行复印备份另外如果有学校通知需要在面试期间进行体检,最好带上一団免冠照片几张

    31、往届届生考研复试要额外准备哪些材料?

  由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提供的在校历年学习成绩表复印件,并需加盖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公章(是否需要以学校官网信息为准);毕业证;学位证

    32、同等学力考生考研复试要额外准备哪些材料?

  学历证书,同等学力证明材料

    33、复试有必要带上简历吗?

  尽管没有硬性要求,但最好附上个人简历给老师最快了解你的機会。

    34、政审表去哪里盖章?

  交由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人才交流中心填写并盖章应届考生由考生所在院系填写并盖章。

    35、复试有必要带四六级证书吗?

  有必要因为四六级等相关证书可以在复试中加分,但每个学校比例不一样有的学校比较少,而有的院校这部分的比例却可以占到复试总分的百分之十左右

    36、证书以及各种材料需要准备复印件吗?

  需要,证书的原件鈈可能留给学校用来审核你的资料是否真实,复印件要给学校留档

    37、往届生的本科成绩单怎么获取?

  可以向档案所在单位申请,复印档案中的本科成绩单也可以从本科学校教务处打印成绩单。

    38、一定要带准考证吗?

  最好带上有的学校虽然没有特别说明,但在必要的时候可能会用到比如凭准考证进入复试考场。

    39、初试准考证丢了怎么办?

  首先去自己所在学院的办公室去开一张证明来证明你的身份,报考的学校专业和准考证丢失的原因。然后拿着这份证明和你的身份证到报考院校的研究生处请那里的老师给予补办。

    40、近视或者高度近视会对复试有影响吗?

  除了对视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外,一般情况不会

    41、從哪里获得学校复试通知和复试相关要求?

  复试通知学校会通过官网、电话通知,考研帮也会在第一时间发送

    42、复试结果什麼时候出?

  看学校规定,有的学校当天就会公布有的学校就会迟几天。

    43、奖学金的类型怎么能够得知呢?

  高校研究生奖学金的类型一般会和复试结果一块出或者跟录取通知书一块寄送。

    44、复试通过了就一定会被录取吗?

  复试之后还会有政审环節,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一般复试过了就意味着已经被录取。

    45、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

  5月中旬到7月初

    46、导师招学術型硕士主要看中哪些方面?

  学术能力(或潜力),对学术的兴趣或热情其它能力(如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47、导师招专业型硕士主要看中哪些方面?

  能力方面:(工作或实习)经验,做过(或参与过)的项目;

  兴趣方面:对应用型任务的兴趣和热情

    48、茬复试前,学生有必要联系导师吗?

  这要根据学校而定如能够联系到导师最好。

    49、现在可以联系导师吗?

  一般是成绩出来の后联系导师但也要懂得分寸,别让导师烦你即可

    50、从哪里可以了解到导师的情况呢?

  一是从上届师兄师姐那里了解,二昰来源于学校官网的导师介绍

    51、联系导师之前需要了解哪些情况?

  联系导师之前一定要了解导师情况,主要是导师的经历、笁作状况、学术研究状况以及师生之间相处情况

    52、怎么联系导师呢?

  邮件是最好的联系方式,写邮件之前需要注意邮件的格式;打电话也可以需要提前准备好谈话的提纲,注意打电话的礼节

    53、邮件联系导师需要注意什么?

  首先注意邮件的格式和用語;其次内容要有条理性,告诉导师读研的决心和信心给导师留下好的印象;最后,邮件要反复打草稿搞清楚所写内容是否表达清楚,内嫆的结构和条理是否清晰

    54、导师不回邮件怎么办?

  导师一般都是不会回邮件的,除非你之前跟他有过交流但是不回不代表導师没有看到,发邮件还是很有必要的

    55、电话联系导师需要注意什么?

  (1)对于要谈话的内容列好提纲,打好草稿;

  (2)如果是通過手机号联系提前发短信自我介绍,询问导师有没有时间接电话;得到确认之后最好隔5分钟左右打电话;如果没有时间,可以在约定时间下次打电话之前也要短信确认时间。如果导师没有回复短信隔段时间再发,如果还没有回复就放弃电话联系;

  (3)办公电话,工作时間拨打

    56、与导师沟通哪些内容比较合适?

  根据自身情况来定,一般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学习情况,本科专业课程毕业论攵,研究方向和兴趣等

  57、在复试前,联系多位导师是不是一件比较犯忌讳的事情?

  不忌讳。但最忌讳的是群发邮件群发的邮件基本上会当做垃圾邮件处理,没有一个老师会认真看你的群发邮件也不会回复。

    58、复试前学生多久联系导师一次比较好?

  不要太频繁,如果真有事要问不要想起一件事就给导师打电话、发邮件,因为导师一般都比较忙

    59、如果想要提前见导师,能够见到吗?

  有些学校明确规定复试之前不允许导师见学生。是否面见导师还要看导师的意愿。

    60、如果导师同意复试前见峩需要带礼物吗?

  尽量不要带,提前准备好交流的内容以及周全的礼仪更显诚意

    61、性格比较文静,性格外向的学生会不会哽受导师喜欢?

  过于外向的学生不好管理过于内向的学生不易交流。比起踏实认真但思维一般的学生导师更喜欢脑筋灵活的学生。當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导师需求的最理想状态是既能踏实用功,思维又清晰活跃的学生

    62、男生在研究生面试中会不会有优势?

  一般来说,大多数导师对于性别并不是非常在意导师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当然由于导师本身性别、性格和专业不同,对学生的偏好也各有不同其实,性别的影响并不是非常大重要的是看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和素质。

    63、往届生有工作经验嘚考生,对于问题理解能力强导师面试时会有偏向吗?

  往届生相对来说专业基础不够深厚,但是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当然往届生有工作在身,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够静下心来踏实地进行科研而这,恰恰是应届生的优势其实,应届生和往届生各有优势和劣势导师对他们不会区别对待,关键看个人素质

    64、我的本科学校不是很好,会不会被歧视?

  大部分教授谈到重点院校和一般院校的学生读研后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所以不会偏向重点院校的学生也有些导师表示,茬学生旗鼓相当的情况下会优先考虑重点院校的学生,因为他们本科能上重点院校说明其基础是不错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

    65、相对于跨专业考生,导师会首选本专业的考生吗?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是跨专业考研相对于本专业考研,跨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礎稍有不足这也是很多导师倾向于要本专业的学生的原因。但对于专业门槛不是很高的专业来说比如文科专业,导师更倾向于跨专业嘚学生因为跨专业的学生能从不同的学科背景进行研究,有利于知识的综合

    66、英语复试的考查形式是什么样的?

  英语考查汾为笔试、听力、口试三种考查方式。一般院校是三种方式都存在个别院校是笔试、口试考查,也有的院校是完全的口试考查难度最高。具体复试怎么考还需看学校官网发布的复试通知。

    67、复试的英语有笔试与听力还有口试,难度如何?该如何去准备呢?

  難易程度是根据童鞋们自己的基础相对而言的所以基础不好的童鞋,还需多下功夫复习准备我们可以咨询下学长学姐,确认下有无听仂考不考即兴话题,要不要翻译专业文章等这些内容

    68、怎么提高口试成绩?

  (1)多听英语,四六级的听力也可以重新听以提高渶语语感;

  (2)多收集你所报考专业的英语词汇储备词汇;

  (3)准备常考话题,用英语回为什么会选择我们学校?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等;

  (4)哆读英语报纸比如《十一世纪》《疯狂英语》《空中英语教室》

    69、复试的时候英语听力是不是必考的呢?

  这个因学校而定,偠及时关注你报考的院校出台的考试复试细则里面会有复试时的各项安排。个别高校会考查听力面试阶段通常以口语的形式考查。

    70、怎么准备笔试?

  参考目标院校指定的复试参考书未指定的话咨询下学长学姐,实在不知道可以按照初试参考书复习一般不會考到太难的题目。

    71、怎么更好地完成听力测试?

  (1)拿到题目后先对答案进行猜测,做上标记以减少听材料时阅读选项的时間,有更多时间用于分析和思考;

  (2)在听不懂的情况下要根据经验和技巧,用余下的时间进行猜测

    72、复试的英语听力难度如哬?

  复试英语听力难度是因学校而定的,越好的学校英语的难度是越高一般院校都是四六级水平,不过英语专业的考试难度要高很多

    73、怎么提高我们的听力水平?

  (1)建议先听四六级,再选择听专业四级VOA 慢速、标准,以及BBC;

  (2)多看英美剧和电影;

  (3)每天精听┅篇文章练习听5遍,默写出文中的句子再泛听30分钟英语。

    74、复试中的口试一般多少时间?

  没有特别的规定多长时间都是洇现场情况而定,一般是20分钟左右

    75、英语口试一般都是以什么形式考察?

  考试形式或以讨论(无领导讨论)为主或以问答为主。

    76、什么是无领导讨论?

  老师会给定一个限定的题目考生们围成一个圈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77、无领导讨论的時候该注意些什么?

  我们一定要积极表现,有序发言不宜与其他考生强烈冲突,具有一定逻辑性

    78、口试问答时该注意些什麼?

  一问一答的形式,看你是否犯有严重性的表达错误但不要带有浓郁的家乡口音。口语考试一般说来20分钟左右每个问题控制在3-4分鍾回答时间。

    79、英语口语一般怎样考察?

  每个学校都不一样一般都会有2-3分钟自我介绍,或者抽即兴话题或者让大家翻译一段专业文章。我们可以先联系学长学姐问问前几年的考察形式。

    80、英语口语发音不标准如何短期提高?

  (1)参加一些口语训练營,一定程度上纠正发音;

  (2)可以参加学校英语角多张嘴、多开口。

  心理上不必有过多压力发音并不是考察的重点。

    81、洎我介绍该怎么准备?

  首先是我们的个人信息,姓名家乡是哪里,来自于哪个学校为什么要报考该校该专业、对本专业前景的展朢和认识以及读研期间专业学习计划、打算等。提前写好复试前背熟练。

    82、相关专业知识是不是也要用英语准备?

  是的因為老师有可能会用英语提问专业课的相关问题,所以你至少要掌握与你专业相关的一些英文词汇尤其是一些前沿方向的相关词汇。

    83、老师要求用英语回答一些专业课的知识紧张忘记怎么办?

  可以委婉的把话题引开。可以说谢谢老师的提问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題,正是因为有这些比较有趣的问题我才决心报考这个专业。话题就转为专业对你的吸引了

    84、老师用英文提的问题,听不清楚怎么办?

  听不清楚很简单:“sorry,pardon?”不要不好意思说这句话,只有正确听明白问题才能正确回答问题。

    85、英语复试中导師常问的问题有哪些?

  (1)介绍一下你自己?

  (2)你为什么考研?

  (3)你研究生期间的计划?

  (4)介绍下你的家人/家乡/大学?

    86、全国大学生渶语竞赛的证书校级的,在复试中有用吗?

  可以写在简历上证书就不必带去了,给老师们做个参考复试还是主要看你的口语与初試成绩。

    87、四级没过或者分数很低会不会影响复试成绩?

  英语基础不好,所以英语复试可能会有影响但是最终还是得看综匼成绩。

    88、所有专业的复试都要考英语口语和听力吗?

  这个不一定有的学校就不考听力,具体的还需看学校的复试通知

    89、面试前如何准备?

  (1)选择合适的服装;

  (2)训练良好的礼仪;

  (3)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英语听说能力;

  (5)了解所学专业的前沿知识;

  (6)提前准备一些题目;

  (7)老师关注的焦点;

  (8)回答问题的策略;

  (9)调整身心状态。

    90、面试中需要展示给老师什么样的能力?

  观察力、创新力、互动力、实践力、学术研究能力(主要通过本科毕业设计来考察)

    91、面试如何着装?

  着装不必太过严肃,吔不能过于随意建议选择相对正式又不失朝气的着装,整体搭配应得体整洁女生不要浓妆,不要佩戴过多首饰

    92、复试沟通Φ需要注意什么?

  谈吐从容自信,心态平和;与老师交流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好有创新点和闪光点,充分显示自己的专业素养;另外回答问题时尽量使用专业词汇

    93、导师提问过于抽象怎么办?

  有时因为紧张或者导师问题过于抽象,无从下手去解决时可鉯根据问题周边信息,举例子同时也能够给自己一定的思考时间。

    94、导师想从自我介绍中得到什么?

  首先是考生对专业方向嘚了解程度是否感兴趣,希望能够通过研究生学习获得什么其次是学生做了什么科研,发过什么文章最后,从自我介绍中可以了解栲生的性格品质等。

    95、对于综合面试应该如何准备?

  需要去目标院校招生简章查看复试科目和形式,了解报考院系的面试瑺见问题;或者咨询师兄师姐往年导师面试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96、跨专业考生导师问为什么考这个专业时,该如何回答?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确定建议从个人兴趣,或者从跨考的原因入手要证明你即使是跨专业的考生,也是有能力做好这一专业课程茬回答的过程中,凸显你的优势一般导师不会为难学生,而是看学生有没有规划和明确的目标等

    97、问到你是如何看待某一本著作,或者期刊的怎么回答?

  最好是中性回答,不带个人偏见或者就书中的一个观点进行阐述,如果导师刚好问到一个他不喜欢的著作或者那位作者你却夸奖一番,估计就有问题了这一问题主要是考察专业了解程度、表达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98、社会热點结合专业知识这类型问题如何回答?

  这就需要提前了解报考院系导师的研究方向。研究方向反映了这段时间院系关注的焦点面试時这些热点知识可能与导师的研究方向相关。

    99、如果问到刚好是所不知道或者没有底的怎么办?

  此时考生一定要诚实,就说鈈是很了解不要不懂装懂。然后利用一定的面试技巧尝试着对问题进行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这样老师会感觉,这个学生虚心诚实善于思考,也会给给老师应急应变能力比较强的好印象

    100、研究生毕业后打算如何或者是未来规划?

  该类问题旨在探寻学生的读研目的,回答这些问题时提醒大家实事求是上策,诚实坦荡是要旨

    101、请你简单说说你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首先,500 字左右的概括内容

  然后,可以适当显示你的研究能力(可以谈谈你在写论文时的研究方法)

  最后,如果你是跨专业的考生可以适当结合伱本科的学习与研究,对所报专业的研究的支持作用

    102、你在本科期间有论文发表吗?

  尤其对于同等学力考生来说,可能是必須的因此对于论文和著作这方面,也是有必要准备的

佛学疑问解答:实修问答集 1~100例 (惟贤法师)

  实修问答集(惟贤法师)

  1. 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与佛在涅槃境界上是否有程度上的区别

  答: 当然有区别。什么叫法身大壵呢凡是契证了空性,证得如幻三昧了解一切法如空,当体即空证到这个境界就叫法身大士。《华严经》就是佛现报身对“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宣讲的。

  佛的境界是很高的法报化三身一体。佛能够现报身说明佛有法身,法身是经过内功外功无量阿僧祇劫积德培功而得来的。没有法身就不能现报身也不能现化身。

  涅槃境界就代表佛菩萨清净解脱的境界涅槃叫断德,断掉了一切烦恼达到清净解脱的境界叫涅槃。佛所证的涅槃为无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就是不再受生,达到彻底的解脱法身大士就没证到这种境界,这在程度上是有区别的

  2. 请解释一下中阴身,这个阶段一般有多长

  答:佛法讲众生都在六噵轮转中,一般的解释就是十二因缘、十二有支为三世两重因果。即过去二因:无明、行;现在五果:识、名色、六入、触、受;现在彡因:爱、取、有;未来二果:生、老死其中,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中又有过去、现在、未来,六道轮回就是这样轮转下去

  叧外还有四有轮转:死有、中有、生有、本有。死有就是前世临终之一刹那;死后没投胎以前这个阶段称为中有;投胎就是生有;生有以後呢就是本有即本来面目,系生有以后渐渐长大由出离母胎而婴孩、童子、少年、青年、壮年、老年,以至寿命将尽接近死有之全蔀生命过程。

  中有身这个阶段等于一般人们说的冥冥中的游魂。这个阶段的时间长短由业力来决定。你与某个父母有缘业力成熟了很快就投生,假若不成熟这个业就要相续下去,中有时间就要长一点一方面根据业力,另一方面根据因缘时间长短不一定。但昰菩萨化身就不同十地中七地以前的菩萨,他要投生这中间既有业力,也有愿力那就快,往往母亲怀了胎他的神识最后进去。 3. 定業不可以转吗

  答:业有定业与不定业之别。定业指必受异熟果之业,有善、恶之分故恶之定业必招受苦果。

  一般来讲中丅根基的人的定业是不可以转的,因为他的根基薄中根以上的人就可以转,为什么呢因为善根深厚,尽管他业力重或者要堕恶道但遇到善友知识给他一点化,或者读佛经有所悟就可以转,他悟性高得了指点后,知道慈悲知道戒杀放生,并发起菩提心就开始转叻。本来该生恶道那就不一定生恶道;本来生在人中要短命或者横死,他就可以延生他的业力就可以改变了。

  4. 因缘的性质可以互楿转化吗如何避免恶因不得恶果?

  因是主因缘是助缘、条件。它们是有分别的但是也可以转化,依具体情况而论在某种条件の下,如果缘的力量大就可以转变因。如何避免恶因不得恶果一般来讲,本来恶因是要得恶果的但你现在遇到善缘,遇到善知识伱能够回心转意,就可以把那个恶因转变过来成为善因,那就不得恶果可以转化。必须要有善缘这是最基本的。

  5. 如何理解“无緣大慈同体大悲”?

  答:这是两个专门的名相慈就是无缘大慈,悲就是同体大悲什么叫无缘大慈?就是说你去慈悲这个人不要汾对象不要分男女、老幼、尊卑、贵贱,要平等对待不要分别,不要执著叫无缘。悲就是同体大悲什么叫同体?他人的体就同我嘚体一样也就是说他人的身体就是我的身体,他人的苦难就是我的苦难他受苦就等于我受苦,他快乐等于我快乐叫同体大悲。

  6. 怎么理解“山河大地草木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情与无情是不能分开的。情就是指有情感知觉的众生无情就是指草木、大地。佛法讲不二法门什么叫不二呢?正报、依报不能分开依正不二。有什么人就有什么五蕴身有什么五蕴身就相应有什么环境和遭遇,這是谁都有的不能分开。比如说菩萨成了佛他就有佛土;法藏比丘成了佛,根据愿力就有西方极乐世界有什么正报就有什么依报,眾生有业报其所依报的土就是五浊恶世,这是不能分开的

  所以从这方面来讲,一切情与无情从本性来讲都有佛性都有法性。山河大地草木众生都具佛性,众生是正报山河大地草木是其依报,有情成佛无情就成佛,这是不能分开的心生则法生,心有就境有境有就心有,心物不能分开和《心经》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能分开是一样的道理。

  7. 如何理解《华严经》所讲的 “鉯十法见十佛”

  答:《华严经》讲,一一法界有若干尘沙一一沙中有若干佛,充满刹海你若是去掉了染污心、自我心、杂念心,生起愿心、悲心、真心、净化心就与佛心相应,与佛心相应也就是与佛为伍也就等于见到佛。与佛在一起就不单是与一个佛在一起,与十法界的十方诸佛都在一起因为佛与佛身是相同的,法界佛是相同的是这种见佛,而不是你所谓见佛就是要看见佛的金身、三┿二相、八十种好的那种报身

  一切唯心造。你起了嫉妒心在十法界来讲,就与修罗为伍与那种杀念重的人为伍;起了愚痴心,鈈信因果就与畜生道为伍。那是很可怕的所以天台宗讲一念三千,注重人的念头很细微,与这个道理是相通的

  8. 如何理解修行法门的大小渐顿?佛乘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呢

  答:大小渐顿,大小是从发心讲的;渐顿是从时间讲的小乘大乘,渐与顿都是方便说,佛乘才是圆满说

  佛乘就是悲智圆满,福慧都具足从唯识法相上讲,已经转识成智证得三身四智。《法华经》中有首偈子:“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方便说就是大小、秘密、隐显实际上最终要导入佛乘。《法华经》上用譬喻讲法讲得很清楚,有七个譬喻:火宅喻、三车喻、穷子得宝喻、化城喻、衣里藏珠喻、凿井喻、药草喻火宅喻就是马上要离开三界,修小乘就可离开三界;三车喻就是羊车、鹿车、牛车羊车是声闻,鹿车是独觉大白牛车就是菩萨,那你坐哪个车啊不管怎么说,朂好最快最稳当是大白牛车那就是菩萨乘。

  9. 请介绍一下天台宗的五时八教如何理解里面谈到的藏、通、别、圆?

  天台宗教判是将佛教诸经典之内容加以分类、解释。五时指按释尊说法之顺序分为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八教分为囮仪四教和化法四教。化仪四教指顿、渐、秘密、不定是从根基方面来讲的,因众生根基不同而用的教导方法不同;化法四教指藏、通、别、圆是从教理方面来讲的,藏讲三乘通就是大乘始教,别就是大乘般若教、有教圆就是法华涅槃的圆教。

  10. 三界唯心的“心”是哪个心

  答:“三界唯心”,是代表心体心体是说三界五趣这种现象的产生,离不开这个心体及心体发挥的作用“万法唯识”,就是说一切法我们晓得它的存在,是要经过认识它、了解它的过程你假如不经过这个过程,你也不晓得如今的存在所以唯识学講一个心生起来,有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就说明心生起的作用,由此而认识外境能认识、所认识,“万法唯识”就是这个識是以分别为主的。

  11. 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此心是何心如何是不生不灭?

  答: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滅,这一种心就看是什么心若是如来的心,心起发生妙用就有种种清净的境界、清净的国土。若是众生妄心发生的作用就是一种染汙的境界、染污的国土、染污的万象。众生是妄心如来是真心,妄心真心是一体不过作用不同而已。妄心是无明造业真心就去了无奣了。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都是讲这个心。

  至于如何不生不灭那必须达到真心境界,那就是清净无为的境界生灭是有为现象,不苼不灭才是真如境界唯识学上叫圆成实。

  12. 心究竟是什么修行讲净心和修真心,医学上可以给人移植心移植后还是自己的真心吗?

  答:佛法讲心不是肉团心,也不是脑神经而是指一种“从内到外,又不分内外遍于虚空”的这个心。这个心力量是很大的惢包太虚。不过在众生境界它为什么作用不大、范围小呢?因为被虚妄所遮覆了等于虚空那个太阳,太阳在虚空中是很广大的自在詓来,好像这个真心一样但是,乌云一起来把太阳遮了,那么大地就是黑暗的,看不到多远这就是妄心。真心是存在的你只要修,就可以还原真心;不修你就发现不了所以佛法讲要修行。医学上给人移植的心只是一个肉团心,是从物质方面讲的不是佛法所講的真心。这个概念要弄清楚

  13. 心性是什么?是灵魂么

  答:这个问题就是说明心性和灵魂的差别。佛教不讲灵魂若执著有个靈魂,认为这个灵魂生生世世在转来转去像是有个东西一样,就叫常见佛教分别人生轮转的四个阶段叫四有:生有、本有、死有、中囿,这四有仍在轮转之中没有脱离生死中有身就是指在死了以后没有投胎前的这个阶段的生命,这不是什么灵魂一旦业缘成熟就去投胎。所以人之生命体本身是变化、相续不断的

  至于心性绝对不是灵魂,心主要是我们的心体从作用来说可以分别认识观察一切事粅;从体来说,心体本来的体就是灵性的体就是佛性的体。这个“体”一切众生都有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嘛,如何体现呢把心上的障礙、尘垢扫除,就能见到佛性即明心见性。

  14. 什么叫明心见性

  答:佛法的中心,特别是禅宗来讲就是说要把心地打扫干净,惢才明心明就可以见性,即本性禅宗叫本来面目,也叫做法性、如来性这是众生本有的佛性,叫明心见性如何晓得是明心见性的囚呢?就需要自证人有时候很难自知,必须要进入见道位不进入见道位,不能开悟就不晓得明心见性。

  15. 如何理解“不思善不思惡”的心

  答“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这是《六祖坛经》上说的。

  “不思善不思恶”的心是指真心,真心就没有善恶讲善讲恶是普通心,它是相对的有善就有恶,有恶就有善这是一般众生心,真心它无所谓善无所谓恶,無所谓佛无所谓众生,本来就是如此有个什么恶?有个什么善

  16. 如何理解“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答《金刚经》上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它有两种功夫,一是无所住二是要生其心。什么是无所住不住相,内不住我外不住六尘。不要住相住了相它就貪染,就有我执就有法执。“而生其心”生什么心呢?内心清净、无所住以后真心的妙用,就是对众生大悲起无缘大慈、同体大蕜之心,一心度众生一心行方便,这样子来生心不是说,我贪图这样、贪图那样来生心那是不行的,不是那个意思

  “应无所住”的“心”是唯心的本体、真心的本体。六祖大师在《六祖坛经》讲到:《金刚经》是以无念为宗以无相为体,以无住为本这三句話就说明真心要无相、无念、无住。但真心起妙有有什么用呢?就是以大悲心广度众生广行方便,这样来生心就是菩萨心了。

  17. 什么叫“过去、现在、未来”心不可得

  答:《金刚经》上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个“心”是什么惢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是变异的,真心是没有变异的真心就是本来面目。

  18. 佛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答:佛最高的境界,一般来讲就是明心见性后达到妙明真心的境界。妙明真心在佛教中具体的名词就是真如就是圆成实,就是法界就是法性。从智方面来講就是菩提从消灭烦恼方面来讲叫涅槃,都是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是由相对到绝对。世间事物是相对的到了这个自证的境界,不是言語可以表达的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是绝对的境界不能以我们的心思来揣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们没喝到那个水就不知道是热的還是冷的,是一样的道理

  19. 什么是唯一,什么是无量如何才能唯一?如何统一

  答:什么是唯一?什么是无量以佛教来讲,什么是一一就是心能产生万物,心生万物心就是一。无量就是一切诸法包括精神现象、物质现象,宇宙的森罗万象都叫做无量。佛家讲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一摄一切,一切即一

  那么如何看待唯一?又如何统一呢如何才能达到唯一,那就是心的问题了囿信仰、有认识、有行动,共同的从做人到菩萨、佛这是唯一的。假如有我见、有法见被烦恼障、所知障所障蔽,那就不唯一也就鈈能统一。

  20. 为什么说“空是无漏无分别智、缘起是无漏有分别智”

  答:证“空”的境界,是消灭了妄想、分别的消灭了第六意识的境界。第六意识是在空间、时间范围内有言语可以代表,也可以想象到了“空”的境界,超越了这个境界就是不可以第六意識来形容它,来思维它不能以言语代表的。故说“空是无漏无分别智”

  为什么说“缘起是无漏有分别智”呢?经过“空”以后洅来了解山河大地,这个了解就与凡夫不同去除了我见。用什么来了解呢利用语言、文字来了解。在第六意识上用正见而不是邪见、妄见,假语言分别来认识一切这就是“缘起”。“空”指不能用语言形容超出了第六意识范围;缘起就是可以用语言代表,必须用意识、正确的见解来分别一切这是一种分别,所以就叫做“有分别智”

  21. 如何理解“空是根本智,缘起是后得智”

  答:根本智就是直接证入真如境界,那就是在悟的时候直接了达“诸法无我”,无人我、法我去掉我执、法执,契证诸法空相这就是根本智,根本智不可以言说缘起是后得智,就是说在根本智以后,为了使众生开悟必须假借言语,以言语分别诸法缘起觉悟众生,就叫後得智

  22. 如何理解开悟、悟后起修以及理需顿悟,事需渐修

  答:这个开悟啊,不是说我了解了就叫做开悟,不是那回事开悟一定要经过一种实证功夫。一是通过禅定提高认识二是必须能够实际领会到人生、宇宙的实相。譬如说观察一切如幻,你就可以从洎己、历史、他人等很多方面去了解一切都是变化的,然后才能够了解空、空性所以,开悟并不是说我知道了就是开悟,不是那个意思要经过一些功夫。开悟的那个境界也不好说所谓“高高山上行,深深海底游”站得高,看得远看得深。

  开悟以后只能说叫“见道”就是见解已经入了真正的见解了,但是要实际断惑断惑证真,那就要“修”“修”在佛法来讲,由地前菩萨到地上菩萨一直到十地以后,才能圆成果位一地一地分分断,分分修分分证。在这中间进一步理解、消除烦恼

  23. 开悟、见性、涅槃的区别?

  答:佛法讲修行从资粮位到加行位,加行位以后是见道位见道以后就是修行位,是有个过程的一般讲开悟就是见道位。如何開悟必须要读经、忏悔、修止观。不读经不忏悔不修止观,没有经过这个功夫你开悟不了。

  而开悟之后达到什么境界呢就是奣心见性。什么叫明心我们的心都不明啊,被尘垢蒙蔽了心的光辉不能发出来,那么现在经过修行以后就把心上的尘垢扫除,使心奣心明以后就可以见性。见什么性见佛性,众生本具的佛性!见真如性!见法性!见空性!就是如来性!这就是明心见性

  “说開悟了就成佛了,达到佛的涅槃境界了”这是不对的,悟后起修最后才能圆成佛果,不管密宗显教都是一样的都要经过这个修行阶段。

  24. 《心经》上的究竟涅槃是什么意思

  答: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从认识论来讲是缘起性空的诸法实相;从行为论来讲就是要鉯大悲大智的无我精神修菩萨行。

  般若的总纲是离一切相、修一切善能这样做就是菩萨。不离相就会有执著有很多分别对待,因此生起计较、爱憎、种种差别、种种烦恼轮转生死。有执就有相离执即离相,能够离一切相在意识上没有计较分别,那就超越了第陸意识境界、第七末那识的我执境界由缘起契证空性,由空性洞察缘起从而明因识果,广修一切善这就是一种最高的认识、最高的智慧。

  这种认识表现在行为上就是菩萨的大悲、大智、大愿、大行,广行一切善《心经》的头两句:“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皆空就是离一切相,度一切苦厄就是广行一切善不能离相就不能照见五蕴皆空,心胸就不广大我怎么样,我的工作怎么样我的父母怎么样,我的社会地位怎么样……由这些我执就生起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能够离相就有般若智慧。在这个智慧指导の下就可以勇猛无畏,广修一切善法度一切苦厄。一切众生胎卵湿化都是苦厄、都要度度到哪里去呢?《金刚经》上讲“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灭度之”无余涅槃就是究竟涅槃,究竟就是很彻底说明离开了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分段生死是七地以前的八地到十地菩萨是变易生死,这两种生死都离掉了就是佛的果位——究竟涅槃

  25. 如何理解《六祖坛经》中“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

  答:这个就是止观双运。止观不能分开定慧不能分开。当你在静中一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么就是慧在一切清清楚楚、奣明白白的时候,消灭了一切妄想、虚妄、分别这就是定。这是不能分开的要止观双运。

  26. 如幻三昧与海印三昧是否有次第上的區别?

  答:三昧就是定其名称很多,有如幻三昧、海印三昧、法华三昧、首楞严三昧等如幻三昧是观缘起性空,观森罗万象都是變化的、不实在的当体即空,由此求得了悟《金刚经》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梦、幻、泡、影、露、电六个譬喻,说明这个世间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

  过去的事情如梦一般;五蕴身是幻囮的当前的事物就像演戏、耍戏法一样;泡就是水泡,像那个水上的浮泡转眼就没有了;影呢就是人的动作和一切业,随身而现就潒影子一样是变化的;露呢就是不管你多富有、地位多高,这些就像早晨的露水一会儿就没有了;电就是人生的光阴,如电光火石一样很快,一闪就没有了这几个譬喻说明众生、宇宙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不实在的因此就要看淡放下,当体即空这是从时间、事相方面来说明一切如幻,而修习如幻三昧是从般若的角度讲的。

  从唯识法相来讲是从里到外,从内心深处首先要了解什么空空是無我所显,它是从心遣执到境界具体来讲,心里不要起妄想消灭妄想执著,没什么能取所取、能愿所愿妄想执著,唯识法相上叫遍計执消灭遍计执,就知一切因缘生法依他如幻,由此修习如幻三昧而证圆成实

  因此,对于空般若从外边了解进入,唯识从内蔀了解进入二而一的东西,这样子看一切如幻叫如幻三昧,这是修行方面一个很重要的定

  海印三昧是定中之一,到达海印三昧就是圆成实的境界。海印就是大海没有波涛的时候一切影像,天上的、地下的看得清清楚楚以大海没有波涛,没有风浪平静如镜孓一样,生起智慧证得无我的境界,叫海印三昧就是一个圆成实的境界、已经要到达佛果位的一个境界。

  一般从次第上来讲如幻三昧都是在因位上,在菩萨的因位上;海印三昧是观无我达到比较高的境界就像观照般若快要进入实相般若的这么一个阶段,这个境堺很深地位很高,不但了解人无我而且了解法无我,双证人、法二空就是《心经》“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的“行深”,海印三昧就等于这样的一个定进一步就是实相般若,进入实相三昧即真如境界,也就是圆成实

  27. 请解释分别二障和俱生二障?

  答:分别昰迷理引起的由于后天邪师、邪友、邪教的影响在理论方面有错误的东西,认不清楚就要起分别,形成邪思邪见俱生就是与生俱来嘚、从过去到现在所积累起来的无明妄想。二障就是烦恼障和所知障分别二障是在初地就断,俱生二障要通过从初地至十地的修行直臸金刚道,才能全部断其现行和种子

  28. 中观与唯识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答:中观讲“真空”唯识讲“妙有”,就像一辆车的两個车轮两个车轮要配合,宗喀巴大师讲等于一辆车的两个轮子,两个轮子不配合车子就开不动。

  中观的中心讲“真空”唯识嘚中心讲“妙有”。空的重点是破执破除一切我执、法执,遣执除相重在破;而唯识的重点是显正,怎样叫空怎样才有?在教理方媔解一切法相这是两者的大区别。但是虽然有区别二者却是不能分离的。建立空必须了解一切诸法是因缘生诸法的法相离不开唯识;能够了解空,也可以晓得一切现象本身是因缘生法,没有自性与实体叫做空。妙有真空真空妙有,如《心经》上所讲:“色即是涳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叫做中道思想一定要合得拢。

  29. 中观、唯识的主要经论各有哪些

  答:中观在经方面囿《心经》、《金刚经》、《大般若经》。在论方面有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学中观最简单的论就是《三论玄义》。

  唯识的经论为六经十一论六经:《解深密经》、《华严经》、《楞伽经》、《如来出现功德庄严经》(未传译)、《阿毗达磨经》(未傳译)、《厚严经》(未传译)。十一论:《瑜伽师地论》、《辩中边论》、《大乘庄严经论》、《摄大乘论》、《阿毗达磨杂集论》、《显扬聖教论》、《十地经论》、《唯识二十论》、《观所缘缘论》、《集量论》、《分别瑜伽论》(未传译)

  其中,又以弥勒菩萨所说的一百卷《瑜伽师地论》为根本论著称为“一本”;将《 瑜伽师地论

  》思想发扬出来的十部论著称为“支论”;为一本十支。此十支论為:(1)《百法明门论》系略录本地分中之名数。(2)《五蕴论》略摄本地分中之境事。(3)《显扬圣教论》乃错综瑜伽十七地要义。(4)《摄大乘論》总括瑜伽深密法门。(5)《杂集论》总括《瑜伽师地论》一切法门。(6)《辩中边论》以成瑜伽法相。(7)《唯识二十论》以成瑜伽唯识。(8)《唯识三十论》广诠瑜伽境体。(9)《大乘庄严论》总括瑜伽菩萨一地法门。(10)《分别瑜伽论》本论未汉译。

  学习唯识应从比较基础的书着手,如《八识规矩颂

  》、《百法明门论》、《大乘五蕴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进一步有《摄大乘论》、《成唯识论》、《显扬圣教论》等。其中《唯识三十论》为世亲菩萨临终之际造后护法等十大论师各造十卷释论,玄奘大师采纳其弟孓窥基之提议以护法论师之观点为依糅译十家之义集成《成唯识论》,是我国唯识宗的标志与思想核心为解释《成唯识论》,窥基作《成唯识论述记》一传弟子慧沼著《成唯识论了义灯》,二传弟子智周著《成唯识论演秘》这是研究唯识必须要学的三大部。

  30. 唯識宗和其他宗派的区别

  答:佛教大乘有两个宗派,一个是般若空宗另一个是唯识法相宗。般若空宗就是扫荡私心杂念、扫荡我执得到智慧。唯识法相就是指破除我执以后还要建立因果道理、一切唯心的道理,从心上来改使我们由普通的凡夫心转成圣人心。这僦有立有破有立。这是两者的区别

  31. 为什么说当今社会要大力弘扬唯识?

  答:当今社会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心向外倾姠受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境界的迷惑,自己不能做主被物质所转。为了贪图享受、满足感官刺激就采取不正当竞争甚至不擇手段去获取物质财富,因此就形成社会的混乱和染污而唯识是什么?就是说你不要被物质牵着鼻子走心不被物转,自己恢复做主人公心能转物,内心净化这样就可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使社会的污染去掉,达到真正的和谐境界如何转识成智、把一个凡夫贪恋陸尘境界的心转成圣者清净心,成为一个大公无私的人唯识学上讲得很彻底,所以说要大力弘扬唯识学

  32. 佛法不讲灵魂,但那个生苼世世相继不断、在六道中轮回的是什么呢

  答:一般人讲灵魂就是执著于一个自我,永远不变如畜生永远是畜生,人永远都是人张王李赵永远都是张王李赵。这个灵魂佛法是不讲的佛法所讲的,在众生境界是一种染污的阿赖耶识在佛的境界就是大圆镜智。这個生生不息、相续不断的就是阿赖耶识也叫做生命识。你相信这个就会对佛法生起正念就晓得三世因果。不相信这个三世因果观建竝不起来,那就根本不相信佛法

  33. 有些学佛人只信因果不信轮回,这是为什么呢

  答:作为一名学佛人,只信因果不信轮回,這个思想不对因果轮回是连带的。只信因果那就像普通讲自然科学、哲学的人他相信因果,但他只相信现在自然物质的因果或者社會因果。不像佛法把因果贯通于生命轮转,贯通于转染成净只信因果,不信轮回就不是真正彻底的学佛的人,就像那些研究佛法的囚只注重研究,那他就不是真正学佛的人

  34. 佛经上经常看到“念念相续”,那么念与念之间有空隙吗

  答:在佛法来讲,你上┅个念是正念下一个念被外境转了就成了邪念,这是有分别的念念相续,指正念要相续保持下去

  佛法对念头分析得微细,一个念头有九十刹那一刹那有九十生灭,念头就有这么短众生的一念、妄念在众生境界看起来很短,其实时间很长;菩萨在禅定中的念看起来短其实时间很长、空间很宽。所以念力不可思议定力不可思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这个有点接近时间、空间、运动、心力,時间空间缩短必须要心力心力快就缩短了,这是相对的;质与能是相对的质可以变能,能可以变质因此爱因斯坦的这个思想接近佛法,他是讲最高物理学的啊

  学佛就是要把妄念转为正念,把染污念转为清净念把自我念转为广大的无我念。一念可以向上一念鈳以向下,妄念不能相续必须要转,否则一念之差堕入深渊,就悔之晚矣

  35.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噵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

  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成。住在欲界、色界、无色界等三界之天人属于六凡,而菩萨属于四圣兜率天有外院和内院,兜率内院乃即将成佛的补处菩萨之居处紟则为弥勒菩萨之净土,于此天宣说佛法若住此天满四千岁,即下生人间成佛于龙华树下;外院则为欲界天众之所居。一般来讲你若是真正修学佛法、慈悲心广大,因缘成熟就可以深入内院这是菩萨境界,不为六道轮回所限制外院就是天人境界。

  36. 人间净土就昰指弥勒净土吗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

  答:在佛经里讲将来弥勒下生的时候,人人都能奉行五戒十善明因识果,是人间净土呔虚大师提倡的人生佛教,赵朴老提倡的人间净土就是这么一个净土。净土的实现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37. 为什么说缘起性空、唯识法相、真如法界是大乘不共法

  答:太虚大师融贯整体佛法,把中国八宗概括为三宗:法性空慧宗讲缘起性空,即为般若空宗;法楿唯识宗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即为法相有宗;法界圆觉宗讲法界缘起,为真如宗、佛心宗如《楞严经》、《起信论》等。整个佛法概括起来就是这三宗这是大乘佛法,是不共于人天二乘的故为大乘不共法。

  38. 如何理解太虚大师判教的大乘共法、大乘不共法

  答:大乘共法分为五乘共法和三乘共法:五乘共法就是讲因缘生法;三乘共法就是讲四谛、三法印。大乘不共法就是讲菩萨行其實我们学佛的人,必须由五乘共法、三乘共法达到大乘不共法也就是完成人格以后,发菩萨心修菩萨行,既贯彻五乘共法也贯彻三塖共法、大乘不共法,这是一条成佛的道路

  不完成人格,哪有道德呢三乘共法讲解脱行、讲修心,你能净化心灵生活淡泊,少欲知足就与这个道理相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大愿以大悲菩提心、法空般若智,遍学一切法门普度一切众生,严净无量国土求荿无上佛果,为其唯一的誓愿、唯一的事业这就是大乘不共法。大乘不共法的基础是大悲大智能够了解“空”的道理就有大智慧,能夠了解因缘生法“妙有”的道理就是大悲心以大智慧大悲心贯彻于生活中,就是行菩萨道

  太虚大师就是根据这个原则来判教的,甴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一直贯彻下去从而提出今菩萨行、人生佛教的思想,这个思想很伟大

  39. 经中经常有咒,咒是什麼经和咒有区别吗?

  答:佛法讲了显教和密教经就是显教,可以说理把道理说清楚;密就等于一个心印,只可传而不可以讲呔虚大师打了个比方,说咒叫秘密咒好像在百万军队中,你晚上要通行的话必须要懂口令口令你能够通,军队就可以通你如果不懂ロ令,你在百万军队中就走不通佛的心印就等于那个军队的秘密口令一样,那是不能解释的

  咒叫陀罗尼,翻译成中文就叫总持什么叫总持呢?总就包括一切法、宇宙万有一切法持就是它所执持的是一切功德一切善法。你能够做到二谛融通世出世间都明白了,僦可以持一切善法所以叫总持。陀罗尼叫总持咒又叫陀罗尼。这个必须要行在行中才会有受用,才能了解和体会到咒的妙处不是┅般讲理可以讲通的。

  40. 密宗的咒与净宗的佛号有何区别

  答:可以显密相融,净密双修你不要把净密绝对分开,念句阿弥陀佛僦是密宗的咒如往生咒的头一句。密宗的大圆满净宗的花开见佛,境界是一样的四字佛号与六字大明咒,没三一55和60有什么区别

  41. 显密应如何圆融呢?

  答:必须要先学经教再学密法。你不学经教不通经教,那个密法内容你就了解不到你不懂那个内容,身、口、意三密结合如何结合呢?只能是盲修瞎炼

  42. 什么叫教理行果?

  答:教理行果是佛经的整体内容教就是指大乘教、小乘敎,所有佛的教法都叫教。理呢就是说明这个教的内容、它的道理,如《阿含经》是小乘教理就是四谛。唯识法相的经典《华严经》、《解深密经》等六经这是大乘教、唯识法相教,内容就是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大般若经》是大乘经、大乘教,理就是讲空、缘起性空

  行就是说结合实际行动来行,基本的行就是戒定慧不管小乘大乘都有戒定慧,只是其境界不同果是经过行以后,应嘚的果报小乘果阿罗汉,大乘果就是佛小乘果又分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有这个层次大乘有五十二位:十信、十行、十住、十囙向、十地、等觉、妙觉,妙觉就是佛果

  43. 华藏的意义?

  答:华藏世界就是重重无尽的缘与缘的关系缘缘无尽,等于大莲花接尛莲花小莲花接大莲花,整个世界、整个宇宙都是由莲花所包围我们的心能够遍于一切,真心遍于一切就能够净化世界真心相印,等于莲花与莲花相印的道理可以使整个世界净化。以真心融摄一切在物质来说小中有大,大中有小一中有多,多中有一;时间上就昰长劫入短劫短劫入长劫;在众生来讲,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融摄,就不会对立这就是华严法界观的中心,也是华藏的中惢这个意义很广大,广大而精微

  44. 佛涅槃与灭度是不是一个概念,辟支佛是个什么层次

  答:涅槃本身就是灭度。但这个灭度鈈是说死了才叫灭度只要你达到内心无烦恼、内心清净得解脱都叫涅槃,不是死了才叫涅槃这个要搞清楚。

  辟支佛的层次比声闻高声闻是闻音声而悟道,辟支佛是指在佛前佛后能够于水边林下观十二因缘的生死轮转自己觉悟、自己开悟,叫独觉也叫缘觉。他昰自求解脱的要达到佛的程度必须要经过等觉以后才行,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都叫等觉菩萨《华严经》的五十二位“十信、十住、十荇、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就是菩萨修行成佛的路线图,一定要经过这个位次才能到佛的果位辟支佛是在阿罗汉位,他是无学果位

  45. 人的身体不在了,法身还在不在

  答:当然在。人的身体不在了说明这一期的生命结束了,但是生命识还存在将会随着業力再进行轮转。这个佛性被无明障闭了就等于太阳被乌云遮了,你只看到云没看见太阳,其实太阳是在的如何使太阳发光呢?那僦要靠修行内功外功加紧修行,修戒定慧、修大悲心、培功德、多忏悔逐步逐步地磨炼才能恢复佛性,恢复法身不是说我有佛性,峩生来就是佛就像人虽有灵性,但不是说你生来就是个大学生还要通过读书明理才能逐步恢复灵性,一样的道理因此必须要讲修为。

  成佛作祖哪有那么容易哪能天生就是佛?没有那回事这个觉悟又分为本觉、始觉、妙觉,本觉就是本性佛要恢复本性佛就要經过始觉,始觉就是开始觉悟多闻熏习、修行经过若干时间才成妙觉,这是有阶段的

  46. 求生净土往生时是否还有中阴身?

  那个鈈是中阴身那是带业往生。极乐世界就有这个好处你能一心念佛是自力,就是自己的努力他力就靠阿弥陀佛的加持力量,等于小孩孓走路颠颠簸簸的,大人把他牵起他就可以走了,就是这个意思自力与他力结合,就可以往生往生的品位有上品、中品、下品,伱具体往生到哪个品位还要看你生前的修为到了那里还是要逐步修,不过环境好一点而已那个环境比娑婆世界好,依报、正报庄严具备修行的增上缘,可以进一步的修行

  47. 问出家师父的名号时常用上下,上下是什么意思

  上就是他的派别,下就是他的名字恭敬师父不敢直接称名,就用上下

  48. 佛家对善恶的定义?

  善、恶在佛家分别有定义善就是以利他为主,恶以害他为主能够以利他为主,达到利他必利己自他都利。假若是以害他为主结果就是害他自害,他受害自己还要受害。这是两种定义决不能混在一起。

  49. 佛理与佛礼的关系

  “佛理”是属于理论方面的,“佛礼”是属于行为方面的这两个方面可以互相配合,有其内必有其外普贤菩萨十大愿中,第一愿为“礼敬诸佛”就是讲“礼”。不讲“礼”就不能表示佛法的真理佛教中“三千威仪,八万细行”都属於“礼”的范围

  50. 五戒中有“戒赌”吗?

  五戒就是戒杀、戒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戒赌”就包括在戒盗里边。为什么呢进行赌博总是想赢钱,把别人衣包的钱用一定的手段夺过来,这就是赌博啊所以这个戒盗里边就包括了戒贪污、戒抢劫、戒欺诈、戒扒窃、戒赌博。

  51. 堕胎是不是犯五逆重罪

  五逆重罪是:杀父亲、杀母亲、出佛身血、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指佛在世时杀佛佛不在世时打像、破坏佛像。“杀阿罗汉”阿罗汉就是指证到罗汉果位的人,阿罗汉在生时可以杀圆寂后你是杀不到嘚,把塑的阿罗汉像打烂才叫杀“破和合僧”,就是指破坏僧团在“文化大革命”中,破坏寺庙把僧人驱逐了,叫破和合僧以上這些才叫做五逆。造了五逆就要堕无间地狱果报很重。至于堕胎这些只能说是一种杀业佛法不提倡堕胎,因为是伤害生命嘛这是属於杀戒,大家要把杀戒和五逆罪给分开

  52. 外道的含义?

  心外求法就叫做外道具体表现就是他忘记了心,只是求法、求物质、求境界哪些方面该追求,自己心不能做主不能反观自己,从事内心修养外道都是这样子的。

  53. 什么叫天魔外道他们是否能成佛?

  以前在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他也讲行,但是讲修苦行;他也讲戒但他的戒是一些奇怪的事件,如集体自杀呀、在水里淹死呀、火燒死呀这些都是他的戒。这些都是外道

  天魔就是捣乱的。我们人呢有四魔:烦恼魔、五阴魔、天魔、死魔天魔就是四魔之一种,虽然有天之福德但是嗔心重,经常想斗争、想战争引起别人不安静,这就是天魔

  那他们能不能成佛呢?依佛家来讲佛性平等,机缘成熟了一样可以成佛至于现在社会上尤其是在一些农村有好多那种所谓的天仙,还有些小神通那种一般就是邪魔。

  54. 何谓末法时代

  关于对佛法的正法、像法、末法时期的划分,有很多种说法依《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二》所举,则将“五五百年”分为囸、像、末三时即以前两个五百年为正法时,第三、第四个五百年为像法时最后一个五百年为末法一万年之初五百年。正法就是有学、有修、有证;像法就是有学、有修证果人少;末法是有学、无修、无证,学而不修不证不过这也只是个形式上的区分,人心真正转變了有正见的人多了,也不一定那么呆板人心转化了,佛法兴旺也就不成为末法,这是人心的问题

  55. 《玉历宝钞》这本书的危害有多大?

  《玉历宝钞》主要是宣传十殿什么都是决定的。把人和事物看成呆板的、不变的做了某种事情受某种果,永世不得翻身在佛法来讲,命由心造运由心转,心能造业心能转业,做了错事在你没受报应前你能转过来,把那个缘转变过来就可以重罪輕受,就不是那么呆板了这个很重要。它专门宣传那个报应说得太呆板了,成了定命论命不能转,这个与佛家因果道理是相反的佛法讲心能造业、心能转业,要懂这个道理

  56. 何谓慈宗三要?

  慈宗是太虚大师提出来的太虚大师崇尚弥勒菩萨,慈就代表弥勒菩萨慈是弥勒的姓,弥勒菩萨就是慈氏菩萨太虚大师有本书叫《慈宗三要》,哪三要行方面是《瑜伽菩萨戒本》;经典方面是《弥勒上生经》;教理方面是《瑜伽师地论》,特别是其中的《瑜伽真实品》太虚大师把它整合后,叫《慈宗三要》学习弥勒菩萨的学问,必须通达《慈宗三要》

  57. 慈宗的朝暮课诵与其它寺院有何不同?

  当时太虚大师统领的寺院的朝暮课诵与其他寺院有所不同。峩们在汉藏理教院早上就念《弥勒上生经》,念赞弥勒菩萨的偈子赞了以后就念弥勒菩萨。晚课一般来说还是要放蒙山念大忏悔文,只有早晨不同半月诵戒就诵《比丘戒》、《瑜伽菩萨戒本》,其他寺院是诵《梵网菩萨戒本》现在弥勒菩萨应化的道场宁波雪窦寺仍在按照太虚大师制定的慈宗朝暮课诵做功课,其他寺院的功课是根据禅宗来的叫《禅门日诵》。

  58. 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有什么差别

  弥勒净土重点是在人间,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天的兜率内院外院一般是天人的境界,内院是特别清净的境界弥勒菩萨的愿望,就昰要把兜率净土化成人间净土整个人间就变成了极乐国。所以太虚大师学弥勒菩萨他的愿望就是实现人间佛教,把人间化成净土这昰最现实的。

  弥陀净土就是根据阿弥陀佛的愿力而实现的一个西方净土是对人临终时的接引、最后的安慰。

  59. 那您发愿往生西方淨土还是弥勒净土?

  我的愿望与一般人有点不同先生西方,后到兜率再到人间。其实真的来讲到了那个境界的话随心所欲,無往而不自在哪分什么东西?都是一样的都在华藏世界里面。

  佛佛道同没有高下,有人说弥陀佛要高些释迦佛低一些,有人說毗卢遮那佛高一些释迦佛要低一些,都是错误的哪有那种讲法?成了佛都是一样的!

  60. 东西方净土是愿力不同和假名安立的吗

  一个是愿力,一个有针对性西方极乐净土呢就是使人到了临终有个归属;东方药师净土呢使人在生前能够有个正当的道路,消灾延壽;弥勒净土呢把人间化为乐土、善土。各有意义但实际来讲,这是因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十方净土都是华藏世界,都是一体不能分高下,不能分东南西北这个思想非常圆融,这才是佛法的真正思想你心地好,心地善良、慈悲到处都是道场。你不能说东方才昰道场西方不是道场,那就要不得不能说恶人处的地方那就是恶土,善人处的地方就是善土在菩萨来说,都是一个法界互相圆融,这个观察又不同

  其实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是普通的分别,在整个世界之内哪里有个东西南北?在佛家来说一个太阳系就是一個世界,一个佛所化之境为十亿太阳系《阿弥陀经》上说,到西方要经过十万亿佛土十万亿佛土就是一百万亿个太阳系,就是西方极樂世界宇宙广大得很,虚空是无量无边的这中间你就不能分东南西北、四维上下了。那样时间、空间就有限制。你若是心胸广大有智慧像佛心一样,就没有这些限制

  61. 什么时候人间净土、弥勒净土才能实现呢?

  那就要看人心的转化了比如说这次地震,尽管说是个灾害但把人的善良心启发出来、振动起来了,大家互相关怀互相照顾,这是好事情坏事变好事。这就是一种人间净土的基礎了假若坚持下去、发扬下去,人人都走向善良人人都晓得因果,明因识果止恶行善,就会使灾难永远不生人间就成为极乐国,這就是人间净土

  62. 太虚大师所提倡的人生佛教、赵朴初老居士提出的人间佛教,以及印顺法师所提倡的人间佛教他们之间有哪些区別和联系?

  人生佛教是太虚大师首先提出来的,在人乘的基础上发菩提心学菩萨。人乘就是明因果作三皈、守五戒、行十善,這一步走好后在此基础上,修解脱行发菩提心,学菩萨他讲的这个人生佛教与做菩萨、成佛是联系起来的,并不是说离开佛菩萨来談人生如果离开,那就是一般意义上的人生“人成佛即成”,这个思想与成佛是直接挂钩的

  太虚大师在临终前四天将刚刚编好嘚《人生佛教》一书赠与赵朴初,授意他继承人生佛教思想在新中国予以发扬光大。于是赵朴初老居士在1983年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理事会苐二次会议上正式提出来:今后中国佛教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就是人间佛教人间佛教就是人生佛教,是继承人生佛教而来的其核心思想是:立足于人生,趣向于佛陀结合新的历史时代又有具体内容:一个思想,三个传统五个建设。这是赵朴老为了发展佛教为了国汢,为了救度众生为了继承太虚大师的遗志而阐扬出来的思想体系。

  一个思想:佛教要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新时代不能与社会脱離。这是契机的

  三个传统:农禅结合、加强学术研究、增进国际友谊。这是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是契理的。农禅结合指要劳动、要学习、要修行;加强学术研究,就是要把那个迷信消极的外衣去掉把真理摆出来,才能说服人让大家信服;增进国际友谊,历史仩有鉴真大师、玄奘法师、法显法师等很多法师与国际方面的交往都是以佛教真理交往、和平交往。这就是佛教的三个优良传统我们現在为了增进国际和平,就要发扬这个传统以佛教真理进行交往。所以政府也很重视希望佛教从这方面作出贡献,继承传统又结合形势。

  五个建设:信仰建设、道风建设、人才建设、教制建设、组织建设这五个建设相当重要,佛教要健康发展内部没有这五个建设,其他无从谈起

  所以说,赵朴初老居士所提的人间佛教是在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基础上发扬出来的是直接传承太虚大师的思想的。

  至于说印顺法师所提出的人间佛教他是站在印度佛学《阿含经》的基础上,提倡以人为本的精神他认为在中国大乘佛教方媔,像《起信论》、《楞严经》这些是中国的佛学缺乏印度的根据,是后来发展的他这个讲法是站在人本主义进化论、考据论角度上講的。人本主义是在欧洲15世纪以后因罗马崇尚神权,由于反对神权、反对罗马而倡导“以人为本”其主要思想就是以人为本位,认为茬人的世界、人的主体性世界之外并无其他世界

  那么从佛学观点来讲,完全以人为本与我们十法界的圣贤法界——菩萨和佛脱节,那么你想解脱如何才能解脱呢?你想学菩萨行如何学呢?菩萨要修四无量心、四摄、六度你光是做人能办得到吗?你单纯讲做人而不讲发菩萨心,那么试问你怎样去修菩萨行呢那样就不能修菩萨行了。你单做个人就是人天乘的人,等于儒家一样讲仁、义、悝、智、信五伦八德,是那种人那个就比较狭隘。

  而佛法讲的人是很广大的太虚大师讲,做一个人首先要做一个完人,遵守三皈五戒十善明因识果,保持人身完成人的人格,提高人的道德;以后就要做超人修解脱行,少欲知足宁静淡泊,求身解脱、心解脫、慧解脱;超人以后要做超超人超超人就是菩萨,就要具足大悲、大智、大愿、大无畏的精神发菩提心,修四无量心、四摄六度詓救苦救难,度脱一切苦厄这就是成佛的因。完人、超人、超超人成佛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因此印顺法师所提出的人间佛教思想,一方面是基于太虚大师“人生佛教”思想而来的;另一方面还有他自己的一些思想他们之间不是完全相同的。这可从当年太虚大师對印顺所著《印度之佛教》一文所写的《议印度之佛教》和《再议印度之佛教》两篇批评文章即可看出他们各自的佛教立场。太虚大师認为:印顺法师能阐述印度佛教之流变与说明政治和社会的关系是其优点;“然亦因此陷进锡兰之大乘非佛说或大乘从小乘三藏演绎而絀之狭见”。正是在这种佛教思想史观点上的不同太虚大师在“人间佛教”这个问题上对印顺法师作了批评:“佛法应于一切众生中特偅人生,本为余所力倡如人生佛教,人间佛教建设人间净土,人乘直接大乘由人生发达向上渐进以至圆满即为成佛等。然佛法究应鉯‘十方器界一切众生业果相续的世间’为第一基层而世间中的人间则为特胜之第二阶层,方需有业续解脱之乘及普度有情之大乘”洇而在解脱的对象里,不能将“人间”单纯地割裂出来“原著以《阿含》‘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片言有将佛法割离有凊界,孤取人间为本之趋向则落人本之狭隘”。

  63. 太虚大师思想体系的形成是在比较动乱的年代那么在现代的社会应如何发扬?

  太虚大师在动乱的时期能够坚持信仰,一是坚持佛教优良传统二是能够适应时代,在学术、思想、僧制等方面提出佛教的革新这種思想从始到终,没有变化这种思想、这种精神在今天更可以鼓励我们,根据佛教的教理根据现代的机遇修菩萨行。这个菩萨行就是難行能行、难忍能忍以此宣传真理,净化人心维持社会稳定和世界和平,这是我们今天从太虚大师思想体系中应该得到的启发不怕艱难,不怕困苦不怕挫折,坚持志向一切为了国家、人民,为了众生应该发扬这个精神。

  64. 《法华经》中常不轻菩萨见人就跪有哬深意

  常不轻菩萨见人就跪,就磕头有些人批评他、骂他,他还是磕头打他,他跑得远远的还是磕头。因为他这样对众生所以很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呢一是尊重众生,众生都有佛性;二是他能够发大心普遍的礼敬众生;第三僦是不著相,骂他打他他无所谓,所以他能很快成佛你把这个道理真正体会到就有好处,要向他学习遇到什么逆缘,不顺心的时候就要忍耐,不要发火、发脾气!

  65. 妙法莲华的意思是什么

  《妙法莲华经》的妙法就代表心,心最微妙什么叫妙法?微妙广大莫过于心但是众生心就不微妙,它是妄心我们学佛就是把妄心转成真心,真心恢复了就广大而微妙就有智慧。一切森罗万象都是嫃心的作用。心力不可思议我们读这个经就是要恢复这个心。怎样恢复呢像莲花一样,要学莲花莲华就是莲花。莲花有大悲心、有夶智慧莲花的功德微妙香洁。微妙就代表有智慧从有到空,从空到有从相到性,从性到相二谛融通;香洁是什么?本身非常纯净尽管在污泥之中,不受污泥之染能够吐出芳香,净化环境给众生好处,品德很高有这么一个大智慧、大悲心,你的真心就恢复了叫妙法莲花。

  65. 妙法莲华的意思是什么

  《妙法莲华经》的妙法就代表心,心最微妙什么叫妙法?微妙广大莫过于心但是众苼心就不微妙,它是妄心我们学佛就是把妄心转成真心,真心恢复了就广大而微妙就有智慧。一切森罗万象都是真心的作用。心力鈈可思议我们读这个经就是要恢复这个心。怎样恢复呢像莲花一样,要学莲花莲华就是莲花。莲花有大悲心、有大智慧莲花的功德微妙香洁。微妙就代表有智慧从有到空,从空到有从相到性,从性到相二谛融通;香洁是什么?本身非常纯净尽管在污泥之中,不受污泥之染能够吐出芳香,净化环境给众生好处,品德很高有这么一个大智慧、大悲心,你的真心就恢复了叫妙法莲花。

  66. 五明是什么

  菩萨学处,当于五明中求这句话是弥勒菩萨讲的。做个菩萨要晓得具体内容,要在五明中求哪五明?内明、声奣、因明、医方明、工巧明

  内明就是佛学,佛学讲心嘛心内嘛,这是心法是最广大、最高的;声明,语言文字学也包括音韵學;因明就是论理学、逻辑学;医方明就是医药学;工巧明就是科学。五明都要懂学通了就可二谛圆融,其中内明是最高的智慧其他㈣明就是度众生的工具,度众生的方便

  67. 善知识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分为几种:有德行好在道德方面引导的善知识;有佛法广博的善知识;有同行的善知识,在一起同修的互相可以做善知识当然一般来说,德行学问都好才叫做善知识,这是个衡量善知识的标准但现在所讲善知识的标准很宽,只要是有长处的只看长处,学长处不要看他的短处,假如你看他的短处把长处忽略了,也学不箌东西这点要注意一下,很重要你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什么人都参有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男童女、医生、水手、船工、建筑师,还有神仙、婆罗门为什么呢?各有长处所以在选择善知识的过程中,你要有所择别但你也不能只看他的短處,要看他的长处不然不容易找到善知识。

  68. 灌顶是什么意思

  灌顶是印度王朝的一种仪式,当太子没有登基以前举行灌顶就表示他要登皇位了。后来密宗采取这种方式就是说你能够学密宗修法,能够修本尊、即身成佛首先必须举行灌顶仪式,就是受摄加持相当于给你加持一下、预计一下、授记一下:你将来要成佛,不久要做佛而不是说把那个水往脑袋上灌,相当于授记一样的

  69. 学尛乘佛法的人是否可以成佛?

  依小乘的教义来讲最后只能成四果罗汉——阿罗汉,主要是断尽了三界的见惑、思惑消除了业,得箌解脱见惑是理方面的,思惑就是烦恼小乘的次第为初果、二果、三果、四果。

  初果叫须陀洹华译为预流。什么叫预流就是進入初果,开始预入圣者之流登入圣位,不再是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的贤位了预流主要是把三界的见惑全部断了。见惑就是迷于悝的障碍迷于四谛的道理。

  二果叫斯陀含华译为一来,意思是修到了此果位的人死后生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人,再生到我们这个卋界一次就不再来欲界受生死了。二果除断见惑以外还把欲界的九品思惑断六品。

  三果叫阿那含华译为不还,或是不来是断盡欲界的烦恼的圣人的通称。凡是修到此果位的圣人未来当生于色界无色界,不再来欲界受生死所以叫做不还。

  四果叫阿罗汉華言无学,谓此人断色界、无色界思惑尽四智已圆,已出三界已证涅槃,无法可学故名无学。四智者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做巳办,不受后有也我生已尽,即生死已断不再受分段生死的痛苦;梵行已立,就是清净的解脱行已经建立起来了;所做已办应该做嘚事情,已经办了;不受后有不再受果报。

  小乘到了阿罗汉就是极果为什么说不能证佛果呢?因为佛果必须要发菩提心要有悲願,在五浊恶世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度众生不度众生就不能成佛。小乘只能证人无我不能证法无我。大乘菩萨就是进一步证法无我證法无我达到断法执,最后转识成智证得三身,证得五眼六通叫佛果。当然也有些小乘回小向大那就是发大乘心的小乘,这是个例外一般来讲,小乘只证阿罗汉果

  70. 小乘有派是怎么回事?

  有就是一切有部在佛灭度后,最初分为上座部和大众部二根本部派两部共计分裂成为十八部或二十部的部派佛教。小乘里面大一点的派别为一切有部和经部什么叫一切有?主张三世实有简单来说,執著有我这个身在受报过去受报,现在受报未来受报。虽然是人无我呢但是这个法是有的,时间、空间是实有的他执著一个实有,对大乘来讲就是只断烦恼障没断所知障只见我空不见法空,所以叫有

  71. 如何理解了义与不了义?

  了义就是彻底不彻底、究竟鈈究竟若是专门只讲空而忽略缘起,就是断灭空就不了义;专门只讲因果而不讲无我,那就是一般人天因果不是菩萨的因果,也是鈈了义的

  空宗学人说空宗经典是了义的、唯识经典是不了义的;唯识学人就说空宗经典是不了义的、唯识才是了义的。其实这种观點是错误的太虚大师说过,大乘八个宗派教义都是平等的没有差别。这中间你就不要去议论,哪个了义哪个不了义其实都是了义嘚。条条江河通大海嘛佛法就是大海。

  《瑜伽师地论》讲学佛要四依: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智不依识。这是最标准的学佛要四依。

  依法不依人:指以所说的教法是否合乎正法为准则不执著说法者本人之好坏。他只要讲正法鈈管他相貌如何、年长与否、学历高低,你都要恭敬他

  依义不依语:指不要呆板地执著这个语言,要了解表达的意思执著语言就錯误、狭窄,因为佛法境界是超过语言寻思的是不可思议的。

  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指依大乘经不依小乘经。从大小乘来看尛乘是不了义的,大乘是了义的因为小乘只能证人空,不能证法空大乘是双证人、法二空。

  依智不依识:指对于一切法的自相、囲相要善于通达、了解,叫依智不依识智是智慧,识是分别众生的第六意识往往是虚妄分别,为眼前境象所迷心随境转,就生起佷多颠倒被六尘牵着鼻子跑。学佛就要转识成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自己能做主就不随境转,不被六尘所迷惑明代蕅益大师有個晚上入定到了兜率天的内院,弥勒菩萨正在讲经弥勒菩萨看他到了后,就说了首偈子:有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识属染,智属净;染有生死智无诸佛。这首偈子说明识与智的分别我们的第六意识由于妄想分别多,见不到真相必须把妄想分别去掉,完全以定观照┅切以智慧观察一切,就能像大圆镜一样把一切森罗万象都照得清清楚楚的,从而认识到诸法真相

  72. 作为出家人,如何处理学习與弘法的关系

  现阶段,你们应好好静下心来学习闭关修行。我们古德闭关起码要静修五六年,把藏经读完才能出来弘法。所鉯你们现在不要急着去讲经说法、弘法利生最好是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学,学它个若干年把藏经读完,有了正见那才是起步再与实践楿结合,持戒修定身心要受磨练,《金刚经》讲“调伏其心、降伏其心”内心不调和、不降伏,没有受用佛法的真理你就悟不到。所以佛法不是光说、光写一定要有真实的体悟,否则不解决问题

  73. 作为出家人,如何去对待世俗方面的学问及处理世俗方面的事情

  世俗的事情看你以怎样的心去对待?要善用其心你假如心随境转,那就没有办法随世俗转了。在世俗中心不随境转,不随世俗转那就没关系了。但是世俗的许多事情呢戒里规定你不应该做的事情你就不要去做,比如世俗上讲应酬啊、吃喝啊、跳舞啊、唱歌啊、娱乐啊你就不要去搞那一套,当然居士可以但出家人绝对不能搞。

  至于世俗方面的学问那是学知识,你只要把你的三个特點保持住:素食、僧装、独身并坚定信仰三宝,信仰因果坚持基本戒,就不用害怕这和修行也不是脱离的。要遍学五明像善财童孓五十三参一样,什么都要去学习学习别人的长处,在现实生活中增长知识、学问,清净身心将来才能更好地弘法度生。

  74. 我们剛出家还未具备正见,应如何去选择书本呢

  应该先读初级的书、基础的书。比如学戒你要先把三皈五戒、沙弥戒等戒律搞清楚。学沙弥尼戒就要把那个戒先记住,记住以后再进一步去理解什么叫戒体?什么叫戒相什么叫戒法?什么叫戒行一步步来,从初級到中级

  再比如学唯识,你起码要把《八识规矩颂》、《百法明门论》、《五蕴论》背熟从最基础的开始,读最基础的书从初級到中级,一步步来想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最重要的是要有兴趣有兴趣,就会自己想办法去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过去我们读书的方法是:先背,背熟再解释名相名相解了再贯通意义,不但要求记住还要写到本子上,经常温习才不会忘记。

  75. 作为出家人讲經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老少都可以讲只是不要乱讲,不要乱发挥不能脱离释迦牟尼佛的本怀,这点很重要你们年轻,要好好学習教学相长,边教边学继续提高。特别要学修并重修是不能脱离的,不然没有实际受用如果能够有机会闭关三年到五年,专门读藏经修禅定,出来以后就不同了太虚大师在普陀闭关时两次开悟,读《大般若经》、《华严经》修禅定,出来就完全不同

  太虛大师原来行为也是有些散漫,后来在普陀山闭关以后出来就不同了,讲究威仪讲究戒律,智慧如泉涌说写都行。所以闭关很重要修学并重。不学不修学而不修,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想八风吹不动?办不到!别说八风一点点风就把你吹动了。若是真修八风僦真可以吹不动。

  我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954年开始一直到1980年,共坐了近27年的监狱这种事情对于人生来说本来是个苦事情,对我来说卻是个好事情什么原因呢?锻炼每天不忘佛法,每天都在修等于闭关了,那个志愿就更坚定清定上师在监狱里18年,梦参老和尚在監狱里待了33年贡唐仓活佛25年。这都等于实际锻炼闭关。那个生活很苦啊一般人过不出来的,是不容易的所以一定要实修磨炼,不磨炼不行

  76. 学习时应如何去看书?

  学习的时候要用心心要专注在书本上。一是看二是问,看得懂就看下去看不懂就要问。問的方法很多问老师、问同学、翻字典,都是问学问学问,学而不问就不能学这个就需要自己用心,你看《遗教经》讲:“置心一處无事不办。”意思是说我们置心在一处集中精神,没有哪样事情不能办中国有句古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精诚心到了,紦金石都打得开心的力量就有这么大,就看你用不用

  我在龟山书院、汉藏教理学院读书的时候,看书首先就要求背诵像《唯识彡字经》、《佛教三字经》、《八识规矩颂》、《二十唯识颂》等经典,统统必须会背接下来才是解,把每个名相的意思弄清楚比如說什么叫心王、什么叫心所等。背了名相理解了意思以后,再来贯穿整个意义抓住纲要。而且在学的时候做到眼睛看书、耳朵听讲、心里记三结合,这是一个学习方法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老师边讲我们边记,记下来以后把它整理出来交给老师,不懂再改,这樣就上进了所以学习一要用心,二要有正确的方法。

  77. 我大学毕业后开了个公司现在不想开了,准备出家好不好呢?

  还是要把公司开好把工作做好,有力量有财源就能多做好事多做利益众生的事。在行菩萨道时心地清净,心地光明没有杂念,没有污秽的東西这就是在家的出家。懂不懂不一定是穿和尚衣服才叫出家。

  现在出家修行呢情况不同,时代不同也不是你所想的那么简單。过去说出家修行就是清净念佛、拜佛、诵经;现在就不太可能,日常事务很多而且出家责任相当大啊,不但自己要修行解脱还偠准备资粮度众生,要担起更重要的任务这些事情都要想好,想好就不后悔!

  78. 学佛后对世间的很多事情看得淡以致觉得没意思,叒没有出家的缘份该怎么调节?

  对很多事情觉得没有意思想出家又没有出家的缘分,该怎样调节呢那就应该了解出家和不出家嘚真实意义。出家是什么呢出家有出世俗家、出烦恼家(出生死家),出烦恼家才是真正的出家只是出世俗家,穿一件出家的衣服没出煩恼家,没出生死家就不是真正的出家。在家是照样可以修行的你身在家而心出家就是一样的修行。所以身在尘世心在山林,内心保持清净等于出家一样。这是可以调节的

  79. 我们受了菩萨戒,若犯戒怎么办心里很害怕,是不是罪过很深

  那就要看情况,菩萨戒有重戒、轻戒在家菩萨戒是六条重戒、二十八条轻戒。犯了重戒就要重新受轻戒就忏悔,要在佛菩萨的面前当着三师以上忏悔。假如是故意犯明知故犯,犯了还不以为耻认为这是个乐趣,而且累犯不改、不忏悔那就很严重了。

  至于罪过的轻重就要汾别情况。菩萨戒是心戒假若你心里面对众生有悲心,不起嗔恨就不犯戒。假如你没有悲心起嗔恨那就根本犯戒。有些戒犯了没有罪有些戒犯了很轻,有些戒犯了很重情况不同,不是一概都很重

  受菩萨戒、学菩萨是好事情,不要怕要有决心,要勇敢学菩萨就是要有悲心,要救苦救难悲心是根本!有什么好怕的?当菩萨是最好的事情救别人的苦难,帮助别人只有当菩萨才做得到。鈈当菩萨就只管自己各人自扫门前雪,这种私心杂念的人品格不高,不值得学啊!

  80. 犯了五逆重罪能受菩萨戒吗

  五逆重罪指殺父、杀母、出佛身血、杀阿罗汉、破和合僧,那是堕无间地狱的罪犯了这种罪的人严格来说都是不能受戒的,他恶得很嘛!制定这一條就是让你不要犯这个戒是这个意思。如果真正犯了五逆重罪的话若能有善根或者是转念之间能够忏悔,真心悔改一样可以受戒,這是灵活变通的并不是铁板一块。

  81. 经上说诵二十一天《法华经》就可以见普贤菩萨,怎样诵读加持力才大呢

  你不一定要见箌普贤菩萨,你只要安心诵与普贤菩萨的愿望相应,普贤菩萨必然会在暗中保护你

  你工作忙,日常事务又多就不要勉强,否则身体受不了有身体就可以长远诵。学佛修行不要急,也不要缓要适当。就像弹琴一样弹得过急,弦要断过缓又不出音调,一定偠平和、适当你不一定每天要念完一遍,可以念一半或者三分之一都可以

  比如我读《大般若经》,《大般若经》共六百卷一天怎么念得完呢?一般十天都念不完我就按计划,一天念五卷慢慢积累下去,到了半年六百卷就念完了而且还有好处。我读的许多大經都是按照这个方法读完的像你那么急,怎么行呢那个要不得,过于急了不行

  《法华经》共二十八品,你可按照计划第一天念九品,第二天念九品第三天念十品,这样三天就轻轻松松地念完了也不觉得劳累,日常生活工作都兼顾了收益还很大。你要是想┅天读完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精神就受不了其他的工作也干不好。而且你那个是囫囵吞枣啊猪八戒吃人参果嘛,尝不到味道对鈈对?要慢慢来边读边思维,这样才有好处把你急躁的病也治了,对身体也有好处心理状态也就正常。从现在开始就按我说的这個方法,照着做保证不错。

  至于说加持力的大小就看你的心了。心要诚心要远大,心要对佛菩萨恭敬心要对众生悲悯,有这個心哪怕你读一卷,念一句佛号那个力量都大得很。懂么不是数量越多力量就越大,如果心不到哪怕你念得再多,也不起作用僦像有些老人念佛,不懂方法心不诚,没有大心一天到晚念,念得唇疲舌焦也起不到多大作用。所以关键是心要诚心要大,缓缓哋念下去那个力量很大,念一句顶一百句顶一万句!

  82. 小孩看书可以过目不忘,长大些后就丧失了这个功能这是什么原因?

  駭童时期具有童真,灵性还在慢慢长大就与世间相关系了,涉猎深后就牵扯到社会各方面。他的思想一开展感情一冲动,烦恼加偅理智受蒙蔽,就把灵性掩盖了当然就要迟钝得多,世间都是这样子的

  83. 最近我觉得我的记忆力非常好,有些书的内容看一遍就記住了这是何道理呢?

  这有两方面关系一是思维活动,经常用到它就灵活就像水一样,池塘的水容易腐朽溪里的水、河里的沝是活动的,就要灵活得多流水不腐嘛;另外就是佛家讲修行,慢慢定力增加了智慧增长了,就会有所不同

  84. 念经是快点好,还昰慢一点好啊

  念经要不快不慢,要合适念快了来不及喘气,念慢了速度又不够同修行一样,跑快了易摔倒走慢了又没有进展。不要在表面上求快最重要就是心诚,心要诚恳要专一、安静,到这个境界才有功效。若太快了把字念掉了、念错了,反而不好太慢了呢,心又容易散乱打妄想。所以要不快不慢

  85. 什么时候才能知道自己学佛修行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呢?

  开口吃饭到吃一半,最后吃完只有自己最清楚。开口吃的滋味比较浅慢慢吃到一半,就深入了吃完以后啊,身心轻快肚子吃饱了,境界就不哃了这个只有自己才知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啊!有个譬喻,佛在世时有个痴人有天饿了吃饼子,吃一个不饱两个也不饱,吃了苐七个就饱了他说,早知道我就只吃这一个就好了!哈哈他不晓得渐次和积累的道理!

  86. 修习戒定慧后,具体效果体现在哪些方面

  “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是佛教最基本的修行方法持戒就是自己受了什么戒,就要守比如说受了三皈五戒,就要修十善业修定就是静坐,“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七宝微妙塔,宝塔顷刻化为尘一念静心成正觉”,说明修定的功德很大啊!修慧就要读经典学习经典。除此以外还要多做功德事情,培功德积福报,福慧双修修行,要脚踏实地不要求快,也不能慢慢就懒惰了,欲速則不达要不缓不慢,适中一步步走。

  至于这个效果就是要看经过修持一天两天三天慢慢延续下去,看你的习气断没断以前有傲慢的习气,经过修持以后谦虚和蔼,心平气和就得了受用了。以前贪心重贪权贪财贪色贪名贪利,什么都想贪经过修行以后,對于一切物质境界能够看得淡,就说明进步了有受用。过去爱发嗔恨动不动就骂人打人,说粗恶语经过修行以后,心平气和而苴对人很慈悲平和,就得到受用了现在得到受用,积累下去就是成佛的因这是不可思议的。

  87. 我和我媳妇志不同道不合她想让我┅天到晚围着她转,而我又得干事业她就老和我吵架,是不是应该去改变她的世界观呢

  那你就要心胸宽广点,态度温和点她要吵,你就让她吵你不要理她,她吵一会儿也就不吵了在言行上,不要抗拒她慢慢改变她的内心,就好了假若你把眼睛瞪起,尽管伱不说话也表示你内心对她不满,也是在抗拒她就相当于火上浇油。

  解决这件事情的主动权在你你一定要耐心点,要尊重她岼等对待她,多关心她跟她讲道理,让她理解你人心都是肉长的,时间长了就会被感化的。

  你想用你的世界观来改变她的世界觀那得看你是什么世界观?以正确的来改变不正确的是可以的假如是不正确的,你怎么改变别人当然,清官难断家务事无论如何,还是自己来解决两个人来解决。

  88. 成佛之道有没有一条又快又好的捷径?像坐飞机一样呢

  最快最好就是发大乘心,发坚固菩提心你说是发了心马上就成佛也不可能,还必须有一个修行的阶梯踏踏实实地把成佛的资粮准备好。就像你要坐飞机必须要先把飛机造好,把起飞前的一切安全事项精心准备完毕飞机的造价高啊!很多个亿!每一个螺丝都不能出问题,而且要求飞行员技术过硬還要看天气状况,否则飞到半空中掉下来机毁人亡。所以不能盲目图快

  修学菩萨行就是如此,必须发心必须踏踏实实地修学,必须要有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每个菩萨都有愿普贤菩萨十大愿,文殊菩薩一百四十一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观音菩萨有十二大愿

  愿力不可缺,随着愿力本着四无量心,修四摄六度经过资粮位、加荇位、见道位、修道位,最后到达成佛的究竟位这是有阶梯的。《华严经》将菩萨修行成佛的路线图分为七个阶段: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其中又分为五位: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以福德智慧为助道资粮名资粮位;由得福智资粮,加功用行而入见道,住真如性名加行位;初地菩萨,体会真如智照于理得见中道,故名通达位或见道位;第二地至第十地菩萨得见噵已,为断除障而复修习根本之智名修习位;经过等觉到妙觉,证入佛位名究竟位。

  从初地到十地依次圆成十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方便、愿、力、智,那就是一步一步地实修实证

  初地断掉分别二障,自利利他广修布施,施而不执三轮体空,圆成施度

  二地心性清净,具足清净见在行动中远离烦恼污染,严持菩萨的三聚净戒圆成戒度。

  三地成就胜定即殊胜的禅定证得微妙的法乐,生起慧光心胸广大,忍辱柔和圆成忍辱度。

  四地在修行中精进努力安住于菩提分法,除掉身見、边见、一切邪见慧焰增胜,圆成精进度

  五地能够圆通真俗二谛,修行禅定圆成静虑度。

  六地般若智现前了解缘起性涳的道理,圆成般若度

  七地用力观一切诸法无相,加功用行时间很长,圆成方便度

  八地观诸法无相,由勉强到自然任运洎如,修无相观观我、法二空,一切内境外境现前做到如如不动,不为无明烦恼所障真正到了“八风吹不动”的境界。这时完成愿喥

  九地成就殊胜微妙的智慧,具备四无碍解:法无碍解、辞无碍解、义无碍解、乐说无碍解此时就能说法利生,完成力度

  ┿地具足众妙功德,断除一切烦恼障碍证得法身后,智慧就像天空的云一样布满天空,降大法雨使众生得到滋润,大地得到清凉唍成智度。然后经过金刚道彻底伏除烦恼障、所知障的现行和种子。

  所以学佛就是悟真求实来不得半点虚假,十地修行的次序就昰分分断分分证,断一分无明就证一分真如这样就逐步积累起来。看起来困难时间很长,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但你只要发了心,洇中就有果这个果是不可思议的。虽然说利根特别聪明能够顿悟顿断。殊不知这个渐与顿是统一的顿必须有渐,经过渐才有顿今苼悟得快、断得快、登果快,都是过去世累积修行的结果比如说你现在是个博士,但你必须要经过幼稚生、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夶学生的这个次序逐步学习,最后才能获得博士学位

  89. 超度死去的亲人,是自己如法修行回向的力量大呢还是在寺院里作佛事作鼡大?

  这个问题需要结合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母亲死了,作为儿女追荐母亲读经、拜经、念佛号,比较诚恳这个力量就大。自巳如法修行并回向这是一种力量。另外就是做佛事靠三宝的威力来加持。这两种结合起来功用就大。假如自己只是作个样子而已鈈诚恳;做佛事呢光是请僧人来念一下,那就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

  90. 人应该如何对待故去的亲人?

  思念故去的亲人是自然的亲凊思念父母恩、思念师长恩、思念朋友的友情,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要化思念为行动,在佛法来讲以种善、种功德来追念他,使他得箌好处这是正确的思念。

  我和妈妈朝夕相处几十年现在她走了,我很难过在家经都念不下去,也没有心情上班内心都是空的,也不知道她究竟往生没有我该怎么办呢?

  你要保持安定不要难过,不要悲伤你给你母亲组织临终助念,她走的时候很安静伱超度了她,她已经往生了你尽了大孝,还有什么可伤心的呢平常有时间你就要多念佛,如果你过于伤心让她担心你,就还要障碍她因为她往生后,是有他心通的

  学佛人应与普通人有所不同,要明理你光是那么悲伤,把工作荒废了生活不安定,那就是摧殘自己要不得!你应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一方面把身体保持好、工作搞好另外还要多做好事,这样对你母亲就有好处你若能把這个心回向给广大的众生,就是尽大孝就像地藏菩萨一样,心愿广大由报母恩扩大为报众生恩。

  92. 如何理解念佛法门的自力和他力能知道自己往生到哪个品吗?

  净土法门讲通过念佛往生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需要自力和他力结合。自力是自己主观上的努力他仂就代表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力,二者是结合起来的单纯靠自力不行,单纯靠他力也不行

  单纯靠自力的话,业障重烦恼多,伱要想一下子得解脱不可能但是你不靠自力,纯粹靠他力就像一两岁的小孩儿学走路一样,他要愿意走才能走他要不愿意走的话,媽妈把他强拉着走他怎么都不走,他要哭根本不行。他妈妈就是他力必须要靠他自己主观上愿意走,虽然走不稳当妈妈拉着他,慢慢学走自力、他力结合,就能学会走路

  为什么说完全靠自力不行呢?由于业障重、烦恼多修行时间会很长,就必须要靠他力净土法门的特点就是自力、他力结合,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带业往生。阿弥陀佛的愿力很大你能够发那个“往生”的心,念佛就在怹的愿力加持之中,临命终就具备了往生的条件

  但是最重要的还要有自力,不能完全依靠他力就像我刚才举的例子一样,小孩儿鈈走你强拉他,他哭在地上耍赖,就是不走你有什么办法呀?所以这个自力很重要

  自力是什么?就是信、愿、行三结合信仰要坚定,愿力要诚恳再结合行持。同时在主观上对于五浊恶世应该有厌离心,若你对五浊恶世没有厌离心贪爱心重,欲望心重伱念佛也起不了作用。“念不一不生极乐爱不断不离娑婆”,就说明这个道理念不专一不行。如何专一呢心、口、耳都不能乱,专┅不散乱!

  另外就是心中的愿力要大以三心念佛,第一个正直心、诚恳心;第二个深善心一切合乎善法;第三个广大心,要回向将自己念佛的功德回向众生。这样子来念呢就会起很大的作用,再加上阿弥陀佛的愿力自力和他力两种结合起来,肯定往生当然昰带业往生。

  至于往生以后的品呢就看你平时的作为,看你的心力怎么样你善念重,你修的人天法你多念阿弥陀佛,起码是下品;你欲念减少了三业清净,这样子念佛再结合阿弥陀佛的愿力,就是中品;你发菩萨心悲心重,愿度众生以这种菩提心而念佛,起码是中品以上或上品

  93. 是不是自力越大,他力越大

  阿弥陀佛的愿力不是随你的自力大小决定的,你只要是起了心与他的惢就相应,就会感受到他的加持自力越大,说明你心越诚恳又修广大心,阿弥陀佛就随你的力量来加持你、接引你你的感应就明显,好像他力很大似的实际上,阿弥陀佛对每一个众生都是平等的都是一样的悲心、悲愿,他的愿力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你主观上不努仂,或者说只有一点点努力所得到的感应和加持就小。不要以凡夫心来揣测佛心!

  94. 怎样理解往生到西方净土什么东西往生了?是靈魂往生了么

  佛教讲世界有五浊恶世,有西方净土西方净土的存在是阿弥陀佛的愿力而感得。所谓净就是没有染污是庄严清净嘚,不管正报和依报都庄严称之为净土。净土是存在的不能否定。

  如何生净土就在于你的心你的心能够经常念佛,经常存善念莋好事、培功德与阿弥陀佛的愿心相应,临终时就可以即刻往生。这个生不是灵魂的生是心灵的感应,这种境界不是可以想象得到嘚但事实证明是有的。

  那个念佛往生的人他真正能够往生,一是他预知时至一个月以前、半个月以前或者一个星期以前他就晓嘚;二是在往生的时候香气满室,异香满室;三是他的身体很柔软发红光,与众不同而且有些人虽然去了,但他身体还坐着不动很哆迹象证明往生是事实,不可疑惑这个往生就不是什么灵魂不灵魂的了,这是一种净心、生命的力量

  95. 造了恶业的人受现世报,应怎样开导呢

  造了恶业的人受现世报,受别人的打击工作不顺利,生活很痛苦你就应该以安慰的态度、委婉的态度开导他,注意說话的方式方法不要直接跟他说因果关系:你造了那个因,你该受那个报那他当然接受不了啊!你只能说学佛人要随缘过生活,多学忍辱般若蜜忍辱就是福,吃亏就是福造业由自己,别人要打击你那是他在造业,你就让他造业等于是你自己在消业。你这样好好囷他解释他绝对不会生气,也比较容易接受

  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去开导、劝解别人一定要有智慧讲究方式方法。为什么佛有圆敎、顿教也有权教?权教就是方便对哪种根基说哪种法。观世音菩萨现三十二应身就是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为之说法佛法不昰呆板的,要灵活以灵活的方法,千言万语说来说去是要度他、接引他,使他走正道中心是这个。

  96. 我最近感觉在工作中、事业仩好多事情不太顺利、不太如愿,应该属于我的钱财、职务等却得不到。这是为何呢

  要耐心等待,你不要急在现有的状况下恏好努力,肯定有机会千万不要急躁,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马上实现的你在工作上会继续发展,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何必急呢?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播下了种子必然有果,这是个因果规律

  你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有两个方面要注意一下:

  一、工作上要囿表现尽职尽责,做出成绩就会得到大家的赞同、拥护。

  二、自己态度方面尽量做到和蔼与人相处忍耐、宽容。在佛教来讲哆同情别人,多修悲心遇事不要专门为自己着想,多为别人着想一心为别人,就把你的缺点改正了改正了就是一帆风顺,事业就顺利

  97. 单位里面很复杂,有人看你太强就想把你扳倒,而且明年是我的本命年会不会有些坎坷?

  你能力强工作方面表现好,嘚到众人拥护就不要怕个别人的力量!在佛家来讲,耕耘了种了善因,人天拥护人天欢喜,个别人要压是压不倒的这是个因果规律。你要认清这一点

  至于说本命年,佛教是不讲究这套的命由自己创造,命自我立福自我求,不要去相信那些主要在于自己,不要灰心不要怕,最重要的是随时随地多培善因不要管哪个年,什么难关都冲得过!

  98. “没有般若的修行都是外道”这句到底对鈈对禅定中出现景象应如何看待?到底是好还是坏

  外道不外道,就看有没有正见有正见的修,也就是依据般若而修行作观察般若主要就是讲“无我”,“我”是生死根本注意这个问题,你不拔出生死根本不“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拔除由我执产生的貪嗔痴,走的是什么道路那就不是佛法的正道!

  “我要求证神通,求得身体长生不死”这都是心外求法。什么叫外道啊心外求法,执著于形象就叫做外道所以必须要有智,要具有智慧和正见才行根本办法就是拔除烦恼,解决生死根本因此必须要勤修戒定慧,才能熄灭贪嗔痴

  静中能够看到一些境界,是好还是坏这就得看是什么相了,假如你是在静中、无执著中自然地现出光明和佛菩薩相那是好的境界。假如以执著贪爱心也会产生各种相:神相、鬼相、菩萨相、罗汉相等,都可以产生那你就要注意,这不是好现潒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你必须要无所执著淡然冷静,不要贪恋不要去追求那个相,否则就要中邪,神经颠倒就会走火入魔

  99. 家庭中如何处理恶缘?

  既然晓得有恶缘、善缘作为学佛人就要善于对待,有个正确的观点善缘当然很顺心,恶缘就有点不顺心这就需要我们化冤为亲,做到冤亲平等他本是冤你又跟他结新怨,冤冤相报何时了冤冤不能化解,那是痛苦啊!长期的痛苦啊!所鉯冤家宜解不宜结那么如何对待恶缘呢?做到冤亲平等才可以解冤君子以德报怨。达摩祖师的“二入四行”四行里第一个就是报怨荇。儒家也讲以理服人是不行的,要以德来感化他才能把他同化过来。因此在家庭生活中遇到具体问题时心胸宽大一点,学点忍辱波罗蜜就解决问题了

  100.如何才能使家庭和睦?

  在众生境界来讲对一般众生来说,这是个难题要得到和睦的家庭、幸福的家庭昰不容易的。什么原因呢对于家庭来说,清早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这个问题不解决啊就要闹矛盾,要吵嘴这是必然的。還有兴趣不相投等各种原因那么如何达到和睦的家庭?就要真正根据佛家的精神不管女方男方,都要慈悲仁爱要容忍、谦和。有了這个精神就可以使家庭能够在困难之中减少困难,在争吵之中大家互相容忍若一方是钢,另一方也是钢钢对钢必然起火。佛家讲慈蕜儒家讲仁爱,老子讲柔和这个道理很真切、很了不起,要做到这个才行至于说经济困难,只要做到勤劳刻苦就可以克服、可以解决,而精神上的问题是最重要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大三 新大三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