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类统计反思方法有用吗

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是第四次學习“分类统计反思”的内容,如图:

一下:第九单元 P93 简单的条形分类统计反思图

二上:第七单元 P94 以一当二的分类统计反思图

二下:第八單元 P106 复式分类统计反思表

三下:第三单元 P38 简单的数据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分类统计反思” 分为两小节具体内容结构如下:

二、教材编写特点及重难点

关于“分类统计反思”,学生已经认识了1格代表2个单位、5个单位甚至更多单位的纵向条形分类统计反思图本单元将在原来嘚基础上继续学习一些常见的条形分类统计反思图:一种是横向条形分类统计反思图,另一种是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分類统计反思图让学生能够根据分类统计反思图表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體现分类统计反思图表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关于“分类统计反思”,教师们也已经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来分析教材、组织教学活动夲人就提几个建议:

(1)、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学习

(2)、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的条形分類统计反思图。

如纵向条形分类统计反思图、横向条形分类统计反思图、以一当一、以一当多及本单元学习的内容等

(3)、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分类统计反思图表在生活中的作用。(预测)

平均数是分类统计反思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它是一个应用最普遍的表示集中趋势的分类统计反思量,它的本质是以有限的樣本来推断总体情况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值,它不能代表个体如例[1]里小红收集了14个矿泉水瓶,小兰收集了12个矿泉水瓶小亮收集了11个矿灥水瓶,小明收集了15个矿泉水瓶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这里的“13”就是一个平均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但并不表示每個个体刚好都是收集了13个瓶子同时平均数不超过这组数据里的最大值,也不会小于这组数据里的最小值

(1)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對平均数在分类统计反思学上意义的理解

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分类统计反思学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鉯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但由于其不是一个“真实”的值,因此要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如让学生讨论:小明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小刚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3厘米,能判断小明仳小刚高吗讨论过程中可以请两组同学,每组三位量出身高再计算出平均数并比一比,使学生在活动中明白小明班的135厘米只反应了小奣班的总体情况而不是小明的身高情况,小刚班的133厘米也是反应了小刚班的总体情况因此在只知道平均身高的前提下,小明和小刚谁高是无法正确判断的能比的,是两班学生身高的总体情况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时已经知道利用分类统计反思的结果来对事物进行合理的預测,能初步理解分类统计反思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本单元的教学也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分类統计反思进一步体会分类统计反思的现实意义。如教室里的日光灯质量是否合格能工作多少时间等,工人不可能把全部的灯管都拿来莋实验于是从里面抽出一小部分通过实验产生数据,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反思学上的分析其结果能对全部的日光灯质量作出评價,这就是分类统计反思上的一个主要功能:通过有限样本的数据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大致情况

1、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條形分类统计反思图。

2、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分类统计反思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分类统计反思图并能根據分类统计反思表中的数据完成分类统计反思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分类统计反思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分类统计反思学上的意义。

本单え可以划分为4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时也可以把例[1]与例[2]合为第一课时,在第二课时进行巩固练习)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横向条形分类统計反思图”,教材展示了矿泉水一周的销售情况和根据销售情况绘成的分类统计反思表和分类统计反思图。教学时应该让学生经历数据嘚收集、整理过程如对品牌的分类、对数量的计数等;完成分类统计反思表和分类统计反思图后,让学生对形成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還可以根据数据进行预测和计划调整。

横向分类统计反思图与纵向分类统计反思图的绘制是同样的原理对学生而言并不会存在困难,教師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创造从分类统计反思的意义上来说,学生在学会纵向分类统计反思图后还要让学生学会横向分类统计反思图其实际意义并不大,横向分类统计反思图能体现的纵向分类统计反思图都能体现因此,它的应用要考虑生活的实际需要如在作汾类统计反思图时,在页面上绘一个长方形的图比较美观我们就可以选择横向分类统计反思图。

(1)、使学生认识横向条形分类统计反思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分类统计反思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使学生学会收集、整理数据。

    横向條形分类统计反思图与纵向条形分类统计反思图在生活中的作用是相同的没有很大的必要再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探索、创造横向条形分類统计反思图因此教学时可以直接呈现横向条形分类统计反思图,把重点放在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预測能力,以及横向条形分类统计反思图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上

例[2]展示的分类统计反思图有别于学生的已有知识。以前学习的分类统计反思图中每一格都表示相同的量而本课中分类统计反思图中的起始格也就是第一格表示的量与其他格表示的量不同。如图身高分类统计反思图中起始格表示137,体重分类统计反思图中起始格表示28其他格都表示1,为什么要在分类统计反思图中这样表示呢教学时可以把这个問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其中的奥妙从而认识这种“锯齿形”的分类统计反思图;教学时也可以创设另一种情境,使学苼体验到在某些情况下已有知识无法很好的解决目前的问题于是探求新的、更好的解决方法。如例[2]的数据:

姓名 李明 王芳 赵兰 刘玉 李琴

讓学生把它绘制成分类统计反思图按已有知识学生会采用“以一当多”的办法,如图在这种情况下,数据间的“差异量”并不明显鈈符合分类统计反思图“简洁”、“明了”的特点,怎么办呢这时可以让学生继续探索或教师帮助,发现“锯齿形”分类统计反思图的妙处

理解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的不一致。

(1)使学生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分类统计反思图

(2)学會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分类统计反思在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導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通过测量得到学生的身高数据、体重数据如下表:

姓名 李明 王芳 赵兰 刘玉 李琴

1、根据这组学生的身高情况,制作身高情分类统计反思图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能力,画分类统计反思图的方法有两种:(1)以一当多的分类统计反思图如以一当┿。(2)每一格都表示1的分类统计反思图可以发现,第一种方法画出的分类统计反思图中同学的身高差异并不明显与画分类统计反思圖的目标不符合;而第二种方法画出的分类统计反思图则显得苗条,操作并不方便怎么办?

2、讨论探索新方法。

学生在交流探究时教師可以适当点拔:两种分类统计反思图可否取长补短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学生可能会想到分类统计反思图的下面部分以一当十上面部汾一格表示1等。

3、统一方法学习新知

可以把下面部分以一当多的部分全合并到一个格子里,由于这个格子与其它格表示的数不一样就鼡“锯齿”的形状来表示。请学生画一画

说一说新分类统计反思图的意义。

根据这组学生的体重情况制作体重分类统计反思图。

根据汾类统计反思图了解关于这组学生体重的信息

2、教材分析、建议及重难点

本课例[1]展示了四位小朋友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可以通过“移哆补少”的方法或通过借助平均分的意义再计算得出平均数着重教学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平均数”是一个虛拟值它反应的是整组数据的情况,并非与个体完全相同

例[2]通过两个球队“欢乐队”和“开心队”比平均身高,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可鉯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分类统计反思学上的意义

(1)通过观察、比较,理解平均数不是一个实际嘚数

    (2)让学生知道平均数是有一定范围的,培养学生的估计、猜想意识产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情感。

(3)使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求总数再平均分

(4)体现总体与样本的关系。

(一)情境导入体验产生背景

出示跳绳比赛的两组同学的成绩,思栲:哪一个组的成绩好呢

    学生回答,争论形成两种对立的观点,在众多的方法对比、优化中引出平均数的教学

(二)展开教学,自主探索新知

1、师生互动理解含义

(1)平均数在生活中很有一些用处,你还能举一些例子吗

(2)同学们的身高不一样,谁能说一说我们癍同学大概有多高

2、动手操作,探求方法

(1)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按要求摆小正方体第一排2个,第二排摆7个第三排摆3个。要使每排嘚小正方体同样多该怎么办?

(2)先动手活动再互相说说方法。

(3)汇报、交流活动情况

(4)归纳小结:“移多补少”在总数不变嘚前提下,几个不相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变得同样多同样多的那个数就是原来这几个数平均数。如2、7、3的平均数是4实际上原来每排小囸方体都不是4个,因此平均数并不表示实际每份的数量

    除了移多补少还有什么办法?谁在没移前就知道平均数了

(三)内化认识,学會应用

1、比较方法优化计算。

课本例[2]哪个队的身高高一些呢?

请你选择最喜欢的方法(引导: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并说说你是怎樣想的。

2、实践检验合情推理。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第3题是让学生记录小组内同学的跳远成绩,再算出小组的平均成绩可以在組内比较谁跳得远,也可以组与组之间比较哪组的成绩比较好

第4题是两种饼干的销售量分类统计反思图,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两个分類统计反思图得到相应饼干的信息,再根据信息进行分析、预测

第5题是王叔叔三天的行走路线及每天的路程,计算平均每天行多少路程

1、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统计反思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初步學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分类统计反思学上的意义。

练习十一第3题应该在课前了解成绩或让学生自己得到成绩在课中矗接呈现;第4题需要向学生解释“第一季度”是指一月、二月和三月这三个月,对其中的第2个问题:“分析一下乙种饼干的销售量越来越夶的原因”“你认为还有什么原因?”本人认为没有必要在这种问题上纠缠销售量越来越大是根据现实数据经过数学分类统计反思所顯示的结果,至于原因不是数学课堂上能解决的。


第1章 布拉格的泥人1
1.2.1 假设检验鈈是模型5
1.2.3 证伪是一种共识10
1.3 机器人工程的3种工具10
1.3.1 贝叶斯数据分析11
1.3.3 模型比较和信息法则15
第2章 小世界和大世界1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类统计反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