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在基本物理量实验中 画表格 各个基本物理量量的顺序是什么 比如自变量在上因变量在下这类 求问?

物理实验中,使实验更具普遍性,应该怎么做?是改变自变量吗?_百度知道
物理实验中,使实验更具普遍性,应该怎么做?是改变自变量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多次实验,得到普遍结论。多次实验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取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采纳率:81%
来自团队:
改变自变量多做几次实验,至少三次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中考物理实验题表头顺序问题自变量 因变量 间接测量量 顺序是什么啊 北京今年一摸抓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1. 伏安法必考用电压表并联来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串联来测量电阻通过的电流强度.但由于电表的内阻往往对测量结果有影响,所以这种方法常带来明显的系统误差.有两种接法:外接法和内接法.所谓外接内接,即为电流表接在电压表的外面或里面.这样,接在外面,测得的是电压表和电阻并联的电流,而电压值是准确的,根据欧姆定律并联时的电流分配与电阻成反比,这种接法适合于测量阻值较小的电阻;接在里面,电流表准确,但电压表测量得到的是电流表和电阻共同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串联时的电压分配与电阻成正比,这种接法适合于测量阻值较大的电阻.另外,人们为了消除电压表、电流表的影响,还有各种伏安法测电阻的补偿电路,但都需要用到电流计,且电路十分繁琐.伏安法测电阻虽然精度不很高,但所用的测量仪器比较简单,而且使用也方便.是最基本的测电阻的方法,测电阻的方法还有替代法、惠斯通电桥法等多种.滑动变阻器的作用1)保护电路2)调节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路中的电流,从而改变电路电压,多次实验使实验更准确.(但一般忽略灯泡电阻的变化,学习中不要求)3)改变电路中的总电阻,相当于增加了电路中导线的长度,起到分压的作用2 .电功率必考作为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一个用电器功率的大小数值上等于它在1秒内所消耗的电能.如果在"t"(SI单位为s)这么长的时间内消耗的电能“W”(SI单位为J),那么这个用电器的电功率[1]就是P=W/t(定义式)电功率等于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乘积.[2](P=U·I).对于纯电阻电路,计算电功率还可以用公式P=I^2 R和P=U^2 /R.每个用电器都有一个正常工作的电压值叫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工作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工作的功率叫做实际功率.[2]1瓦特(1W)=1焦/秒(1J/s)=1伏·安(V·A)① W—电功—焦耳(J) ② 1kw·h=3.6×10^6Jt—时间—秒(s) t=1小时(h)=3600秒(s)P—用电器的功率—瓦特(W) P=1KW=1000WP=W/t(两套单位,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计算)W—能量表示符号.W—瓦,功率单位 电功率(简称功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电路元件或设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发出的电能.两端电压为U、通过电流为I的任意二端元件(可推广到一般二端网络)的功率大小为P = UI功率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瓦特(W),常用的单位还有兆瓦(MW)、千瓦(kW),它们与W的换算关系是:1MW=1000000W ;1KW=1000W吸收或发出:一个电路最终的目的是电源将一定的电功率传送给负载,负载将电能转换成工作所需要的一定形式的能量.即电路中存在发出功率的器件(供能元件)和吸收功率的器件(耗能元件).习惯上,通常把耗能元件吸收的功率写成正数,把供能元件发出的功率写成负数,而储能元件(如理想电容、电感元件)既不吸收功率也不发出功率,即其功率P = 0.通常所说的功率P又叫做有功功率或平均功率.[2]实际电路的性质⑴串联电路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电流处处相等 I1=I2=I总(电流处处相等且等于总电流)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U总=U1+U2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R总=R1+R2分压原理 U1:U2=R1:R2 =P1:P2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总=W1+W2.+WxW1:W2=R1:R2=U1:U2 =P1:P2=Q1:Q2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总=P1+P2.+Px 或U^2/R1+R2.+Rx电流与电功率和电压之间的关系:I=P/U额定功率比实际功率等于额定电压比实际电压的平方 Pe/Ps=(Ue/Us)的平方⑵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总=I1+I2各处电压相等 U1=U2=U总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 :各电阻之和 R总=(R1*R2)/(R1+R2) 1/R=1/R1+1/R2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总=W1+W2+.+Wx分流原理 I1:I2=R2:R1=W1:W2=P1:P2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总=P1+P2 或U^2/R总并联电路比例关系I1:I2=P1:P2=R2:R1电流的求法:I=P/U⑶同一用电器的电功率W1:W2=R2:R1=I1:I2 =P1:P2=Q1:Q2注:^代表次方电压相同时,越串联总功率越小,越并联总功率越大推导:①当电路中只有一个电阻时,总功率为 P总=U^2/R②当电路中有两电阻并联或串联时,设电阻相等.则两电路总功率分别为并联时 P总=U^2(R1+R2)/R1*R2串联时 P总=U^2/R总(串联R总=各电阻阻值之和)③当电路中电压相同时,因为 R1+R2(串联总电阻)>R(单个电阻)>R总(并联总电阻)所以 P并>P单个电阻>P串这时,还有另一个结论.电压相同,串联时功率小的灯泡亮,并联时功率大的灯泡亮电学的计算⑴电阻 R①电阻等于材料电阻率乘以(长度除以横截面积) R=ρ×(L/S)②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 R=U/I③电阻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功率 R=U^2;/P电阻:R=U^2/P⑵电功是 W电功等于电流乘电压乘时间 W=UIt(普通公式)电功等于电功率乘以时间 W=Pt电功等于电荷乘电压 W=UQ电功等于电流平方乘电阻乘时间 W=I^2Rt(纯电阻电路)电功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再乘以时间 W=(U^2/R)×t(同上)⑶电功率 P[3]①电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 P=UI②电功率等于电流平方乘以电阻 P=I^2*R(纯电阻电路)③电功率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 P=U^2/R(同上)④电功率等于电功除以时间 P=W/t5.电功率P=UI注:当相同的电阻在同一电路中时,功率会变成之前的四分之一.⑷电热Q电热等于电流平方乘电阻乘时间 Q=I^2Rt(普通公式)电热等于电流乘以电压乘时间 Q=UIt=W(纯电阻电路)电热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再乘以时间Q=(U^2/R)t(纯电阻电路)电热在一般情况下是等于消耗的电能的,前提条件是在纯电阻的用电器中.(5)计算公式1. P=W/t 主要适用于已知电能和时间求功率2. P=UI 主要适用于已知电压和电流求功率3. P=U^2/R =I^2R主要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一般用于并联电路或电压和电阻中有一个变量求解电功率4.P=I^2R 主要用于纯电阻电路一般用于串联电路或电流和电阻中有一个变量求解电功率5.P=n/Nt 主要适用于有电能表和钟表求解电功率t-----用电器单独工作的时间,单位为小时n----用电器单独工作 t 时间内电能表转盘转过的转数N----电能表铭牌上每消耗 1 千瓦时电能表转盘转过的转数6.功率的比例关系串联电路:P/P'=R/R' P总=P'*P''/P'+P"并联电路:P/P'=R'/R P总=P'+P"3压强,浮力也会考一、固体压强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P=F/S单位:帕,符号Pa.
1Pa的含义: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 1N.影响压强的因素:压力、受力面积二、液体压强公式: P=ρgh(ρ为液体密度,h为研究点到液面的距离即深度).特点: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同一高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压强向各个方向,而且相等(因为液体具有流动性)连通器: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连通器特点:装同种液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液面相平.三、大气压强产生原因:大气由于受重力,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力,因而存在压强.大气压强向各个方向且都相等.(气体具有流动性)1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3*10^5 Pa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的流速越快,压强越小.五、浮力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液体对其就会产生一个竖直向上的托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产生原因: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就是浮力计算: F浮=F下-F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下表面受到的压力)    F浮=G排=m排g=ρ液gv排(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F浮=G -F拉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如果认为弹簧的总长为自变量,所写的函数式为______.其中所得出的函数表达式中常数K的物理意义为______.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根据胡克定律F=kx得以弹簧的总长度l为自变量,函数表达式为F=k(l-l0),l0为弹簧的自然长度.函数表达式中常数K的物理意义为弹簧单位长度形变时的弹力大小或弹簧的劲度系数.故答案为:(1)F=k(l-l0),l0为弹簧的自然长度(2)弹簧单位长度形变时的弹力大小或弹簧的劲度系数
为您推荐:
该题考察了应用弹力与弹簧长度函数关系分析问题.运用数学知识结合物理求得函数表达式中常数K的物理意义.
本题考点: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考点点评:
解决该题关键要掌握胡克定律,知道弹力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
扫描下载二维码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2017北京中考物理热点专题突破实验探究题专题二实验设计与证伪实验
下载积分:860
内容提示:2017北京中考物理热点专题突破实验探究题专题二实验设计与证伪实验
文档格式:DOCX|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19:38:51|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86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2017北京中考物理热点专题突破实验探究题专题二实验
关注微信公众号&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知识点 & “(1)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依次通过A...”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1)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依次通过A、B、C三点,位移SAB=SBC.已知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3m/s,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s,那么物体在B点时的即时速度的大小为&m/s(2)在“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①测量弹簧的总长度,选用的测量工具是 &.A.刻度尺&&&&&&&&&&&&&B.游标卡尺&&&&&&&&&&&C.螺旋测微器②实验得到下表,若g=10m/s2,弹簧总长x为自变量,各物理量均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弹簧弹力F的函数关系式为 &.弹簧总长度x/cm20.0025.0030.0035.00钩码质量m/g500100015002000(3)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选定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记数点.测得:x1=1.40cm,x2=1.90cm,x3=2.38cm,x4=2.88cm,x5=3.39cm,x6=3.87cm.①在计时器打出点4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4= &cm/s,加速度a= &cm/s2.②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51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0-四川省绵阳市梓潼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1)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依次通过A、B、C三点,位移SAB=SBC.已知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3m/s,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s,那么物体在B点时的即时速度的大小为____m/s(2)在“探索弹...”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由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因此根据v=可以求出各点的速度大小.(2)由上表数据分析可求出弹簧总长x(cm)与弹簧弹力F的函数关系式.(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4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1)设质点在A设质点在ABC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A,vB,vC,根据AB段的平均速度为3m/s,可以得到:=3m/s&&& ①根据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6m/s,可以得到:=6m/s&&&& ②设AB=BC=x,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4m/s所以有:=4m/s&&& ③联立①②③解得:vA=1m/s,vB=5m/s,vC=7m/s.(2)①测量弹簧的总长度,选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故选A.②由表可知:00-0=500g=5N35-30=30-25=25-20=5cm=0.05m所以,弹簧弹力F的函数关系式为F=100(x-0.15)(3)①由于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所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4==31.35cm/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X4-X1=3a1T2X5-X2=3a2T2&X6-X3=3a3T2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a=(a1+a2+a3)=49.6cm/s2.②如果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51Hz,f>50Hz,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变小,根据运动学公式△x=at2得:真实的加速度值就会偏大,所以测量的加速度值与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是偏小故答案为:(1)5(2)①A;②F=100(x-0.15);(3))①31.35&&&&49.6;&&②偏小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1)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依次通过A、B、C三点,位移SAB=SBC.已知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3m/s,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s,那么物体在B点时的即时速度的大小为____m/s(2)...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1)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依次通过A、B、C三点,位移SAB=SBC.已知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3m/s,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s,那么物体在B点时的即时速度的大小为____m/s(2)在“探索弹...”主要考察你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与“(1)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依次通过A、B、C三点,位移SAB=SBC.已知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3m/s,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s,那么物体在B点时的即时速度的大小为____m/s(2)在“探索弹...”相似的题目: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 B.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C.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D.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一质点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速度随位移变化图线是如图所示& 的抛物线,关于质点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质点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质点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做匀加速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某点时速度是1 m/s,车尾经过该点时的速度是7 m/s,则这列列车的中点经过该点时的速度为&&&&5 m/s5.5 m/s4 m/s3.5 m/s
“(1)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依次通过A...”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2013o江苏)某兴趣小组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倾斜的球槽中放有若干个小铁球,闭合开关K,电磁铁吸住第1个小球.&手动敲击弹性金属片M,M与触头瞬间分开,第1个小球开始下落,M迅速恢复,电磁铁又吸住第2个小球.&当第1个小球撞击M时,M与触头分开,第2个小球开始下落….这样,就可测出多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1)在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有&&&&.A.电路中的电源只能选用交流电源B.实验前应将M调整到电磁铁的正下方C.用直尺测量电磁铁下端到M的竖直距离作为小球下落的高度D.手动敲击M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2)实验测得小球下落的高度H=1.980m,10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T=6.5s.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在不增加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提出减小实验误差的两个办法.(4)某同学考虑到电磁铁在每次断电后需要时间△t磁性才消失,因此,每个小球的实际下落时间与它的测量时间相差△t,这导致实验误差.为此,他分别取高度H1和H2,测量n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T1和T2.&他是否可以利用这两组数据消除△t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请推导说明.
2(1)某实验小组拟用如题22图1所示装置研究滑块的运动.实验器材有滑块、钩码、纸带、米尺、带滑轮的木板,以及由漏斗和细线组成的单摆等.实验中,滑块在钩码作用下拖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时单摆垂直于纸带运动方向摆动,漏斗漏出的有色液体在纸带带下留下的痕迹记录了漏斗在不同时刻的位置.①在图2中,从&&&&纸带可看出滑块的加速度和速度方向一致.②用该方法测量滑块加速度的误差主要来源有:&&&&、&&&&(写出2个即可).(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题22图3所示的电路,用来研究稀盐水溶液的电阻率与浓度的关系.图中E为直流电源,K为开关,K1为单刀双掷开关,V为电压表,A为多量程电流表,R为滑动变阻器,Rx为待测稀盐水溶液液柱.①实验时,闭合K之前将R的滑片P置于&&&&(填“C”或“D”)端;当用电流表外接法测量Rx的阻值时,K1应置于位置&&&&(填“1”或“2”).②在一定条件下,用电流表内、外接法得到Rx的电阻率随浓度变化的两条曲线如题22图4所示(不计由于通电导致的化学变化).实验中Rx的通电面积为20cm2,长度为20cm,用内接法测量Rx的阻值是3500Ω,则其电阻率为&&&&Ωom,由图中对应曲线&&&&,(填“1”或“2”)可得此时溶液浓度约为&&&&%(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利用图所示的装置可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当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时,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至乙所用的时间t.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s,记下相应的t值;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s(m)&0.500&0.600&0.700&0.800&0.900&0.950&t(ms)&292.9&371.5&452.3&552.8&673.8&776.4&s/t(m/s)&1.71&1.62&1.55&1.45&1.34&1.22&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1)若滑块所受摩擦力为一常量,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滑块经过光电门乙时的瞬时速度v1、测量值s和t四个物理量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是&&&&;(2)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在答题纸的图上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s/t-t图线;(3)由所画出的s/t-t图线,得出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该知识点易错题
1(2013o江苏)某兴趣小组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倾斜的球槽中放有若干个小铁球,闭合开关K,电磁铁吸住第1个小球.&手动敲击弹性金属片M,M与触头瞬间分开,第1个小球开始下落,M迅速恢复,电磁铁又吸住第2个小球.&当第1个小球撞击M时,M与触头分开,第2个小球开始下落….这样,就可测出多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1)在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有&&&&.A.电路中的电源只能选用交流电源B.实验前应将M调整到电磁铁的正下方C.用直尺测量电磁铁下端到M的竖直距离作为小球下落的高度D.手动敲击M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2)实验测得小球下落的高度H=1.980m,10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T=6.5s.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在不增加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提出减小实验误差的两个办法.(4)某同学考虑到电磁铁在每次断电后需要时间△t磁性才消失,因此,每个小球的实际下落时间与它的测量时间相差△t,这导致实验误差.为此,他分别取高度H1和H2,测量n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T1和T2.&他是否可以利用这两组数据消除△t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请推导说明.
2(1)某实验小组拟用如题22图1所示装置研究滑块的运动.实验器材有滑块、钩码、纸带、米尺、带滑轮的木板,以及由漏斗和细线组成的单摆等.实验中,滑块在钩码作用下拖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时单摆垂直于纸带运动方向摆动,漏斗漏出的有色液体在纸带带下留下的痕迹记录了漏斗在不同时刻的位置.①在图2中,从&&&&纸带可看出滑块的加速度和速度方向一致.②用该方法测量滑块加速度的误差主要来源有:&&&&、&&&&(写出2个即可).(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题22图3所示的电路,用来研究稀盐水溶液的电阻率与浓度的关系.图中E为直流电源,K为开关,K1为单刀双掷开关,V为电压表,A为多量程电流表,R为滑动变阻器,Rx为待测稀盐水溶液液柱.①实验时,闭合K之前将R的滑片P置于&&&&(填“C”或“D”)端;当用电流表外接法测量Rx的阻值时,K1应置于位置&&&&(填“1”或“2”).②在一定条件下,用电流表内、外接法得到Rx的电阻率随浓度变化的两条曲线如题22图4所示(不计由于通电导致的化学变化).实验中Rx的通电面积为20cm2,长度为20cm,用内接法测量Rx的阻值是3500Ω,则其电阻率为&&&&Ωom,由图中对应曲线&&&&,(填“1”或“2”)可得此时溶液浓度约为&&&&%(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利用图所示的装置可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当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时,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至乙所用的时间t.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s,记下相应的t值;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s(m)&0.500&0.600&0.700&0.800&0.900&0.950&t(ms)&292.9&371.5&452.3&552.8&673.8&776.4&s/t(m/s)&1.71&1.62&1.55&1.45&1.34&1.22&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1)若滑块所受摩擦力为一常量,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滑块经过光电门乙时的瞬时速度v1、测量值s和t四个物理量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是&&&&;(2)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在答题纸的图上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s/t-t图线;(3)由所画出的s/t-t图线,得出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1)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依次通过A、B、C三点,位移SAB=SBC.已知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3m/s,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s,那么物体在B点时的即时速度的大小为____m/s(2)在“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①测量弹簧的总长度,选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A.刻度尺B.游标卡尺C.螺旋测微器②实验得到下表,若g=10m/s2,弹簧总长x为自变量,各物理量均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弹簧弹力F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弹簧总长度x/cm20.35.00钩码质量m/g000(3)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选定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记数点.测得:x1=1.40cm,x2=1.90cm,x3=2.38cm,x4=2.88cm,x5=3.39cm,x6=3.87cm.①在计时器打出点4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4=____cm/s,加速度a=____cm/s2.②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51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1)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依次通过A、B、C三点,位移SAB=SBC.已知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3m/s,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s,那么物体在B点时的即时速度的大小为____m/s(2)在“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①测量弹簧的总长度,选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A.刻度尺B.游标卡尺C.螺旋测微器②实验得到下表,若g=10m/s2,弹簧总长x为自变量,各物理量均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弹簧弹力F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弹簧总长度x/cm20.35.00钩码质量m/g000(3)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选定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记数点.测得:x1=1.40cm,x2=1.90cm,x3=2.38cm,x4=2.88cm,x5=3.39cm,x6=3.87cm.①在计时器打出点4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4=____cm/s,加速度a=____cm/s2.②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51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理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