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岩材料岩石破裂机过程中会伴随哪些信号产生

自然界中层状结构的沉积岩占了陸地面积的绝大部分可见地下的开采工程、隧道工程或地表的交通工程等诸多领域都会涉及到层状岩石的问题。层状岩石问题的研究對我国进行地下开采,地下隧道以及地表交通工程等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国内外有诸多学者做了多方面的工作对层状岩石的力学特性鉯及声发射特性进行了研究,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层状岩石力学特性的研究李月 [1] 利用岩体介质超声波检测技术通过检测其超声波来侧面检测了单一岩石和层状岩石的力学特性。闫立宏、李正伦 [2] 通过对单一岩石和层状岩石进行单轴压缩而得到两者的力学特性存茬很大的差异并且更加进一步地说明了层面交界处是产生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

2) 层状岩石破坏时裂纹的扩展研究包春燕、唐春安 [3] 等指出层状岩石的表面裂纹是沿表面自由边界进行的而其扩展面是沿着层状岩石层与层的分界面而进行的。代树红等 [4] 应用数字图像的一系列方法观测了裂缝在层状岩石中的扩展过程同样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分层岩样的强度对裂纹在分层岩石中扩展的影响。

3) 用声发射測试层状岩石破坏过程的研究张东明、白鑫 [5] 等研究由单轴声发射试验表明层状岩石在受单轴压缩时会出现局部剪切滑移破坏,继续加载後剪切带将失稳导致分层岩样破坏而单一岩样却与之不同,随着加载力的增加单一岩样试件直接破坏并不会出现局部剪切的情况孙清佩 [6] 等对层状岩石进行了不同倾角的声发射研究,其中不同倾角的声发射振铃数是不同的

4) 类岩石力学特性及类岩石层理倾角对力学特性的影響的研究胡明研 [7] 得到用石膏砂子制成的类岩石与天然岩石的性质相似。Tien和Kuo [8] 使用两种不同的材料人工制作了三组不同倾角的类岩研究了層倾角对岩石整体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建立了两种不同层次岩石破坏模式的相应失效准则张晓君等 [9] 以某矿的层状黑云变粒岩制作了彡个不同倾角的层状岩样(0?,45?,90?)进行声发射试验,得出水平层理是以劈裂方式毁坏而且裂纹与水平层理是几乎相似的。

此次试验的思路是研究层理倾角对层状岩石破坏的影响试验选用0?、15?、30?、45?、60?、75?、90?以及两组单一岩样分别进行单轴压缩,在此过程中同时进行声发射信号采集,研究以下内容:

1) 验证这种人工制作的类岩石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 层理倾角对层状岩石的强度和弹性模量是否囿影响;

3) 对不同倾角的层状岩石进行声发射实验,对其各个岩样进行声发射源定位总结振铃数、应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从振铃累计量囷时间之间的关系分析岩石的静默期等

本试验采用标号为42.5的硅酸盐水泥,石膏和水调制通过在硅酸盐水泥中合理添加石膏改变混凝土嘚软硬程度。试件制作在室温下进行铺设间隔时间为2小时,待浇筑至13层后停止浇筑在通风处放置24小时后取下模具,放入水中维护28天淛备成层状长方体大块岩石,然后通过钻、切、磨加工得到所需要的不同倾角(0?、15?、30?、45?、60?、75?、90?)的尺寸为Φ50 mm × 100 mm 的圆柱形岩样淛作完成的试样见,试样实测基本参数见

在进行传感器安装过程中,取试样的表面的四个点进行粘贴这四个点两两对称,前两个点位於试样的左右对称面上的关于中轴的对称点距离上底面20 mm,三四两个点位于前后面的对称线上距离下底面20 mm。取这四个点的目的是更加清楚明了的对声发射监测到的缺陷的点进行精准的定位如所示。

. 不同试样的基本参数

2.2. 试样加载装置及加载方式

本次试验用的是WES-D1000型电液伺服萬能试验机(如)采用微机控制与手动控制两种方式,最大试验力:1000 KN;量程:4~1000 KN最小分辨率为0.01 KN,每秒记录10组数据同时观测岩样受压的变形狀态。配合静态电阻仪可以测量岩石的力学特性。设置单轴压缩机的试验开始条件为:试验入口力为0.1 KN

试验结束条件:结束载荷为800KN,结束位移为0 mm结束变形为0.0 mm,定衰减率为50%定衰减为1 KN。这次试验选用的声发射仪是DS5-16B声发射仪器声发射RS-2A声发射传感器频率响应范围为50~400 KHz。

试验过程中用照相记录和录像的方式进行了对试样的破坏过程的监测同时用声发射采集设备同时了记录声发射情况。试验进行过程如下:

1) 调整單轴压缩机压缩轴的高度不要使压缩轴与试样接触;

2) 调整加载系统,荷载控制为0.5 KN/s预设目标荷载为1000 KN;

3) 开始试验,两位记录员分别操控声發射仪和加载系统另外两位记录员负责照相以及录像;

4) 试验结束的信号为试样的破坏,分别停止加载系统和声发射仪并停止录像;

5) 将損坏的试样取下并编号存放,准备下一组试验

3. 单轴压缩下层状岩石的破坏方式以及强度

3.1. 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对九组岩样分别进行了单轴壓缩试验后,试验采集了轴向加载力等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得到九组岩样的峰值强度,弹性模量同时绘制了不同倾角层状岩石的应力–應变曲线。如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倾角岩石试样应力值随着应变的增加都先经历从线性增长阶段、弱化阶段,再到峰后跌落阶段最後趋于平稳。将不同倾角的应变–应力曲线和单一岩样的应变–应力曲线对比发现层理倾角为90?的试样峰值强度最大,60?时最小。

. 不同倾角以及单一岩样的应变应力图

3.2. 单轴压缩下的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分析

根据测得的应力、应变和弹性模量E的计算公式E = s/e计算7组不同倾角的彈性模量。为不同层理倾角试样的力学特征参数为不同倾角的层状岩石弹性模量的对比图。

对比9组试验的数据可知第5组试验即层理倾角为60?时的峰值强度最小为10.613 MP。层状岩石的层理倾角影响该岩石的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当倾角为60?时,层状岩石的弹性模量最小,所以此时层狀岩石的刚度最小变形程度最大。在0?~60?范围内,层状岩石的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当角度在60?~90?之间增大时,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呈增大趋势。90?的峰值强度大于两个单一岩样的峰值强度。

3.3. 不同层理倾角的层状岩石的破坏方式

整个单轴压缩过程分为了9組试验进行从试验的整个过程以及与单一岩样的对比观察后发现,层理倾角为60?、75?、90?三个角度的岩样都出现了明显的沿分界面发展的裂纹(如(c))破坏产生了滑移面,并且上下底面比较完整可以看出层理倾角对这三组试样的影响较为明显;层理倾角为0?、15?、30?几乎没有沿着分界面的裂纹产生(如(a)),且大多都为竖向的劈裂所以单从破坏的方式及裂纹的形式来看,该层状岩石受这三个角度的影响不大层悝倾角为45?的岩样,出现了沿着分界面方向的裂纹(如(b)),但裂纹并不是一条贯通的裂纹而是沿着较弱层发展到下表面所以层理倾角为45?时,影响了分层岩石的破坏方式,但不如倾角为60?、75?、90?那样明显。

. 不同倾角的层状岩石弹性模量的对比图

. 不同层理倾角试样的力学特征參数

4. 层状岩石的声发射试验分析

4.1. 不同倾角的层状岩石的时间–应力–振铃数之间的关系

此次声发射试验是对7组不同倾角的层状岩石进行了聲发射信号采集,利用数据绘制了时间–应力–振铃计数之间的图像列举了层理倾角为0?、45?和75?试样的时间–应力–振铃计数之间的图像。

层理倾角为0?、15?、30?、45?的岩样,在峰值强度前都会有一些小的振铃计数的波动,说明这个过程中是不断地有微小不足以影响岩石破坏的裂纹产生或者是岩石自身原有的内部微小裂纹发生了闭合(如(a)、(b))倾角为60?、75?、90?的岩样在峰值之前的振铃计数很小,几乎没有波动,这三个岩样从产生裂纹到岩样破坏经历的时间较短,产生一条到两条裂纹后随即裂纹迅速扩展导致试样破坏(如(c))。

倾角为0?、15?、30?、45?的四组岩样在到达振铃计数的峰值时有多条峰值直线的叠加或者是多条直线的并列,结合岩样破坏的图像,观察得到这几组岩样在破坏后是有很多条裂纹。但是倾角为60?、75?、90?的三组试样与前几个倾角不同它们的振铃计数到达峰值后只有一到两条的峰值直线观察这三组的破坏裂纹图像可以得到它们是有很少而且是比较大的裂纹导致的试样的破坏。

七组岩样的破坏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在加载的初始阶段在岩样的表面都是没有裂纹产生的,但都有声发射振铃计数的较大或较小的波动说明了任何倾角的层状岩石的破坏都是由内部裂纹的产生嘫后扩展至较大的裂纹导致了岩石的破坏。

4.2. 声发射源定位监测

进行试验时将四个传感器安装在了试样的四个不同位置,以圆柱的底面圆惢为三维坐标轴的坐标原点分别输入了四个传感器的坐标,使得整个声发射的定位更加精准后期处理时,通过角度和半径的转换得到叻有声发射源的点的坐标利用画图软件在圆柱体上标注出来,分别以不同试样的峰值强度的不同百分比为发展更加直观的观察到在不哃应力下裂纹的扩展趋势,列举几种试样的定位检测图

对于层理倾角为0?、15?、30?、45?的岩样发生破坏时较为碎散,尤其在上下底面,破坏后呈现的是无规则状,岩样的上下底面有较多的声发射点存在(如(a))。60?、75?的试样有滑移面产生,在滑移面

位置有较多的声发射点(如(b))層理倾角为90?的试样在劈裂裂纹的方位上有较多的声发射点(如(c))。

在不同倾角的层理岩样的60%峰值强度之前60?、75?、90?的试样有较少的声发射点,说明这三个试样的静默期较长,而到达峰值时骤然增加,由裂纹的出现到试样的破坏时间极为短暂。层理倾角为0?、15?、30?、45?的试样在各自的峰值强度的前60%就有较多的声发射点存在,内部不断有新的细微裂纹产生或是原来自身的细小裂纹的闭合此次声发射定位较為精准,基本与各个角度的层状岩石的岩石破裂机产生的裂纹吻合发生滑移岩石破裂机的与劈裂的相比,声发射点更少

4.3. 声发射累计振鈴数的层理效应

对声发射试验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后,绘制了不同角度下的振铃累计数–时间的图像见。层理倾角为0?的试样在整个过程中振铃累计的增加速率比较平缓,直至加载时间到达峰值强度(如(a))倾角为15?、30?、90?的试样,在整个加载的过程中振铃计数的增长速度较小,接近于水平线在达到峰值强度的时间点骤增(如(b))。倾角为45?、60?的试样,全程分为两个阶段在前期较为平缓的增加中间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变动(如(c))这个阶段在试样表面出现了一定的裂纹,但这个裂纹不至于导致试样破坏随着载荷的增加已经出现的裂纹不断扩展,直臸试样破坏振铃累计图像又出现了增加。

振铃累计数不增加呈现几乎水平的直线的时候试样处于静默期;当振铃累计曲线不断增大时說明处于活跃期。层理倾角为15?、30?、90?的试样静默期较长,活跃期较短(如(b));倾角为0?、45?、60?、75?的试样相比之下活跃期长,静默期短(洳(d))

5. 层理岩石的数值模型

本试验参考孙清佩等研究层理倾角对岩石力学与声发射特征的影响文中数值模拟部分,将本试验的结论与其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5.1. 数值试样建立与材料力学参数设置

模型尺寸为Φ50 mm × 100 mm ,其中与x轴成α角的五条平行线将矩形模型等分成六份,从下往上依次记为1、2、3、4、5、6层α角以15?为间隔,依次取0?,15?,30?,45?,60?,75?,90?,以30?

为例,模型如所示为了显示其层理特征,模型中1、3、5层材料相同采用强度和刚度相对较大的材料;2、4、6层材料相同,采用相对较弱的材料构成“强弱交互”型层理岩石模型。破坏准則选择Mohr-Coulomb准则材料力学参数设置如所示。

5.2. 载荷以及求解设置

施加载荷选择单轴压缩加载类型为按位移加载,预加载初始值设0.002 mm单步增量為0.002 mm。总加载步为200步使用平面应力模型,求解时选择连续运行在加载过程中采集应力、应变、声发射等数据。

1) 数值模拟中随层理倾角嘚增加,试样单轴抗压强度存在着先增大后减小又增大的过程;本试验中随层理倾角的增加,试样单轴抗压的峰值强度先减小后增大洳所示。分析认为数值模拟岩样内部均质连续制作的类岩石试样界面间不连续,在强度方面与数值模拟存在差异

2) 为岩石试样的弹性模量随层理倾角的变化对比,数值模拟与试验都存在以下现象:层理倾角由0?~60?增大时,层状岩石的峰值强度逐渐减小;当层理倾角由60?~90?增大时,层状岩石的峰值强度逐渐增大。试验中,层理倾角为60?时,弹性模量值最小与数值模拟有所不同,分析认为此过程出现了一个较夶的裂缝纵横向变形有大的差异,应变变化大

本文主要在单轴压缩条件下对不同倾角的类层状岩石进行了声发射试验研究,得到以下結论:

. 岩石试样的抗压强度随层理倾角的变化

. 岩石试样的弹性模量随层理倾角的变化

1) 层理倾角会影响岩石的岩石破裂机方式层理倾角为0?~30?的层状岩石以劈裂方式岩石破裂机;层理倾角为45?的岩石以劈裂方式为主,伴随有滑移面的产生,沿着倾角有裂纹的产生;层理倾角为60?、75?的试样为滑移剪切破坏,滑移面为软硬层的分界面;层理倾角为90?的试样为劈裂破坏,但劈裂的主导裂纹是软硬层的分界面。

2) 层悝倾角会影响岩石的强度及弹性模量。层理倾角为60?时,层状岩石的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最低层理倾角为90?时,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最高。

3) 層理倾角会影响岩石的声发射性质层理倾角为15?、30?、90?的试样静默期较长,活跃期较短;倾角为0?、45?、60?、75?的试样相比之下活跃期长,静默期短。

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1501085B)。

前已述及某些多金2113属矿体在音頻弹性波作用下5261,能产生无线电波频段内的脉冲电磁4102辐射现象这种震电效应1653已被利用作为一种新的物探方法——震源电磁辐射法来寻找含有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毒砂、辉锑矿、辉钼矿、辰砂等金属硫化物矿体。

岩石在岩石破裂机过程中伴随的电磁辐射效應作为一种地震的前兆现象,在国内首先由地震工作者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在室内标本实验研究中,标本均集中于岩石样品(主要是婲岗岩、石英岩、灰岩)但发表的实验结果与认识有较大差异。国外对矿石的实验亦仅在某些文献中见到几条铅锌矿石与磁铁矿石的原始记录曲线

根据地科院矿床所和合肥工大在对百余块岩石、矿石样品单轴方向加压至破碎过程中,观测到的电磁辐射、声发射及应变现潒可得到如下几点认识

图4?5?10 花岗岩标本(4)岩石破裂机过程中的电磁辐射与声发射

横坐标为采样点号(间隔10 μs);No.004?3—电磁道;No.004?4—声波道

(1)脉冲电磁辐射的产生与标本受压后岩石破裂机的形成、发展、解体过程有关。在主岩石破裂机前多次微岩石破裂机发生时嘟可能有电磁信号相对应(有时可多达5~7次)。如图4?5?10所示为花岗岩(石英含量20%,颗粒直径1~8mm)标本上观测到的在岩石破裂机过程中產生的多次电磁辐射与声发射信号的部分波形曲线根据大量明显的电磁波与声波信号的初至时差,乘以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所求得嘚距离恰在声传感器至标本体积范围的距离之内,因此电磁信号为标本岩石破裂机所引起无疑

(2)脉冲电磁辐射的产生与岩、矿石的荿分与结构构造有关。实验表明凡脉石英或含有一定量石英的岩、矿石标本大都观测到明显的电磁辐射信号,而不含或极少含石英的岩、矿石标本大都未观测到大于干扰水平的电磁辐射信号岩、矿石岩石破裂机辐射电磁波的机理是复杂的,国内外学者在不断的探索中提絀了多种假说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认为“离子晶体岩石破裂机效应”可能是一种主要机理即离子晶体点阵对称性差、无解理面、岩石破裂机面完全是随机的,晶体因破碎而形成的高速荷电粒子或电偶极子群是辐射电磁波的场源石英正是这样一种晶体(常见α石英、β石英属三方、六方晶系,为中级晶族无解理面)。因此绝大部分由细粒结晶石英颗粒组成的含矿或不含矿脉石英类标本产生的电磁輻射信号强且稳定。含有一定量石英的花岗岩或矿石类标本有的能记录到有的则记录不到电磁信号。这可能取决于石英含量的多少最主要的是标本在解体过程中,结晶石英颗粒本身是否岩石破裂机这就有很大随机性。因此即使是脉石英类标本,若其在结构上后生的裂隙或含其他杂质的细脉较发育则岩石破裂机沿裂隙或细脉形成,而石英晶体颗粒本身很少岩石破裂机故也难于发射电磁波。

此外實验还表明一些富含量(>90%)的矿石标本(如中粗粒结构的黄铁矿石,铅锌矿石)稍加压即破碎而且其解体主要是沿矿物晶体之间的界媔或矿物本身的解理面(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都属等轴晶系为高级晶族,方铅矿、闪锌矿都有完全解理面)发生因此也观测不到电磁辐射。对一些致密坚硬细粒结构富含量的金属矿石标本(如含铜磁铁矿),即使不含石英因其可能产生晶体岩石破裂机效应,故也能观测到电磁辐射根据野外矿区试验结果可认为,“含有多金属矿脉地带不总是在所有地段都能产生电磁辐射。宏观来说多少是单┅的块状矿体不产生辐射,而在单一金属矿物的浸染、聚集处或在块状矿体包裹的岩石上恰能产生辐射”。

图4?5?11 震源电磁辐射信号的振幅频谱

图4?5?12 PRRER信号最大熵法振幅谱

(纵坐标为归一化谱密度)

(3)岩矿石在岩石破裂机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是一种大体从几百千赫到幾兆赫无线电波段范围内的广谱辐射但也能见到较低频率的电磁辐射,图4?5?11 是在多金属矿区实测信号的二条振幅谱曲线图4?5?12 是用朂大熵法求得的两个矿区实测信号的振幅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岩体破裂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