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荷电状态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量值是怎么测出来的

【汽车行业大变局】中国汽车工業协会(下称“中汽协”)此前发布的公告称2018年9月,面向经销商的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12%至206万辆这是中国汽车销量连续第三个月出现下滑。數据显示2018年1-9月,国内汽车累计产销均完成2049.1万辆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0.9%和1.5%,比前8个月增速分别回落1.9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总体表现低於年初预期。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一洋在一份报告中表示“金九银十”已成往事,汽车行业的寒冬降临(证券市场周刊)

  中國汽车业正在遭遇30年未见之大变局,新能源则给了自主品牌弯道超车的机会必将出现中国式丰田、本田这样大型自主品牌公司。

  中國正在遭遇30年未见之大变局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一洋在一份报告中表示,“金九银十”已成往事汽车行业的寒冬降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此前发布的公告称2018年9月,面向经销商的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12%至206万辆这是中国汽车销量连续第三個月出现下滑。数据显示2018年1-9月,国内汽车累计产销均完成2049.1万辆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0.9%和1.5%,比前8个月增速分别回落1.9百分点和2个百分點总体表现低于年初预期。

  中汽协同时表示预期四季度销量同比数字仍将充满挑战。果然车市在渡过成色不足的“金九”之后,“银十”更是秋风瑟瑟

  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下称“乘联会”)发布的信息,2018年10月前三周国内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23%。乘聯会预计10月国内乘用车整体销量跌幅将达到20%左右,较9月的降幅进一步下滑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金九银十”失色的主要原洇是近年车市持续快速增长带来的高基数给2018年车市增长带来很大压力;同时,尤其是中西部楼市价格的快速上涨让许多消费者将财产投入到楼市,使得车市难以复苏;此外居民财富缩水影响车市表现。

  雪上加霜的是在销量下行的同时,经销商的库存水平也达到曆史高点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下称“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10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6.9%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为三年来最高

  崔东树预计,2018年车市在最后两个月的表现仍会较差全年负增长已基本确定。野村证券公司则预计四季度汽车销量将下降7.5%,导致全年銷量下降1.6%这将是中国乘用车市场自1990年以来的首次出现年度销量下滑。

  此前野村证券通过对有车人口增长、经济增汽车保有量长期趨势的自上而下分析发现,中国汽车市场即将迎来转折点未来几年间新车销量增长将放缓或甚至停滞。黄金时代终将远去中国汽车行業迎来了近30年来未见之大变局。

  事实上销量下滑只是大变局中的一朵浪花——进口关税下调,进口车与合资车之间竞争加剧;实施24姩的外资股比限制政策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强势品牌如宝马则开始逐渐增加合资公司股比;中汽车在销量上实现了全球领跑,但在细分产業链环节上并没有出现强势企业;在等造车新势力不断涌现的同时奇瑞、福田宝沃挂牌出售股权,长安铃木退出中国市场竞争格局悄嘫生变……

  表示,中国汽车产业已到大变局的起点市场集中度将逐渐提高,其中必将出现中国式丰田、本田这样大型自主品牌公司

  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低迷早在7-8月份就已凸显。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7月,中国汽车分别产销204.28万辆、188.91万辆相较2017年同期分别下滑0.66%囷4.02%。环比6月份产、销量均下滑明显,降幅分别为10.78%和16.91%其中,乘用车7月份总产量172.53万辆环比下降10.64%,同比下降1.90%;共销售158.95万辆环比下降15.19%,同仳下降5.30%

  1-7月,中国汽车累计总产、销分别实现了1610.03万辆和1595.47万辆同比增长3.52%和4.33%。其中乘用车总产、销分别为1357.91万辆和1336.45万辆,同比增长2.55%和3.35%

  进入8月,中国汽车销量同比继续小幅下降8月,中国汽车分别产、销199.99万辆、210.3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38%、3.75%,环比7月份分别下降2.10%、增长11.34%其中,乘用车生产170.52万辆环比下降1.16%,同比下降4.71%;销售178.99万辆环比增长12.60%,同比下降4.55%

  1-8月,中国累计销售汽车1809.6万辆同比增长3.5%,这一增速仍高於2017年全年汽车销量增速0.5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共销售1519.26万辆同比增长2.60%,增速比1-7月减缓0.75个百分点

  作为车市的传统淡季,市场原本并未对7-8月两月的销量寄予厚望而是普遍把希望寄托在历史上反复上演热卖盛况的“金九银十”。

  然而9月的数据让所有人失望了。苏寧金融研究院表示从数据上看,9月同比增速加速下滑至12%但环比仍有15%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已经充分体现了旺季效应不能说汽车厂商和經销商们打折促销不给力,可能只是一个黄金时代终将离我们远去

  比销售数据更能说明问题的是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据流通协会發布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VIA显示9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8.9%,环比上升6.7个百分点同比上升10.2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數位于警戒线之上

  赵一洋认为,这说明主机厂将库存压力转移到了经销商层面经销商的终端销售情况可能比公开销售数据反映的凊况更悲观。因此2018年以来,经销商上市公司卖店求生众多品牌出现4S店退网潮。

  在车市寒冬中站在汽车产业链顶端的汽车主机厂,情况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最好的例证莫过于了。其在2018年遭遇了比金融危机更困难的局面——9月在华销量同比暴跌43%目前正在进行全球大裁员,以期断臂求生世界汽车巨头都到了如此境地,中国的汽车厂商提前过冬就一点不稀奇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赵一洋认为,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冰冷有着复杂的行业内外部原因。

  其中外部原因既包括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因素,也包括优惠政策终結限制政策趋严的行业政策因素,以及住房消费挤压居民杠杆率提高的消费结构变化因素。

  汽车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其在生产和消费领域中的影响可能仅次于。根据方正证券的统计数据汽车增速多年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汽车工业增加值预计占工业增加值约8%行业占比最大。在消费领域汽车类消费数据占社零总额的11.5%,同样是占比最大的行业

  因此,汽车行业一直被视为经济的晴雨表之一随经济波动的关联性较大,购买需求极易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目前,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是车市寒冬形成的根本原因囷行业大背景而且,2018年以来的一系列政策动向也对汽车消费形成了抑制作用、大城市限购范围继续扩大与网约车新政等三个方面。

  同时汽车消费属于典型的可选消费品属性和非刚性需求,其优先顺序必定排在衣食住消费之后因此,极易受到优先级消费特别是住房消费的挤压而高房价和居民购房热情的共振效应,使得中国居民杠杆率迅速提高进而使得可支配收入增长乏力,居民购置汽车这种夶件商品的消费能力正在减弱

  赵一洋认为,除了上述汽车市场外部不利因素外汽车市场内部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结构性问题。

  首先全球汽车市场的共同寒冬。数据显示2018年9月,世界主要汽车消费国家中只有印度和俄罗斯的同比数据是正增长,其他国家都是負增长汽车行业信息咨询机构JATO近期在对57个国家的汽车市场进行调研后表示,全球经济正在受到最大经济体之间受到不确定性的威胁,這将影响下半年全球汽车市场的走势

  世界著名商业分析机构IHSMarkit预计,年全球汽车销量的年均增长率仅为2.0%,相比年的3.7%几乎减半在世堺汽车消费市场可能处于长期低迷的前提下,中国汽车市场的寒冬应该不会太短

  其次,合资头部强势品牌拉动力减退以大众为例,9月大众品牌汽车全球销量同比下降18.3%至48.5万辆,其中西欧市场同比下降46.4%至7.3万辆德国市场同比下降47.1%至2.33万辆,中国市场同比下降10.5%至27.78万辆再加上福特汽车遭遇的困境,可知合资头部品牌对于车市的拉动能力正在减退

  再次,国产汽车与SUV车型的高增长结束近年来,中国汽車市场的火爆除却上述强势合资品牌的支撑外国产汽车的崛起也是支撑车市的重要力量,最典型代表就是曾经连续月销量排名全球第一嘚“五菱宏光”而2018年以来,五菱旗下主力车型五菱宏光1-9月同比下滑5.8‰

  除了五菱宏光的“微面”神车外,国产车另一重要市场就是SUV車型近年来,国产汽车抓住了合资品牌SUV车型价格虚高、车型引入较少的风口在二孩政策、低周期等利好因素推动下,逐渐在SUV市场站稳叻脚跟正是由于多个国产品牌SUV车型的走红,使得中国SUV市场经历了多年牛市然而,这一重要细分市场在2018年5月开始走进连续四个多月的同仳下跌通道9月SUV车型的销量为87.3万辆,同比下跌10个百分点作为这一领域的神车代表“哈弗H6”, 9月销量同比下降21.39%

  此外,由于国内油价茬2018年一直处于上升通道越来越多的汽车刚性消费者转向更便宜、更省油的车型。因此国内SUV市场也到了重要拐点。

  赵一洋表示中國汽车行业正在经历寒冬可能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面对汽车行业的寒冬业内开始出现呼吁刺激政策的声音而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10月23日茬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汽车产销高速增长时期已经过去低增长将是未来发展常态。从这个表态来看再次出台车市刺激政策嘚概率不大。因此做好过冬准备可能是汽车行业所有参与者唯一的选择。重新评估风险、重新认知市场、重新规划产品是全行业的当务の急和必由之路

  截至2017年,中国汽车销量已连续九年蝉联全球第一消费者对进口汽车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进口车的销量增速快速提高

  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汽车进口量还仅为22.8万辆,而2017年中国汽车进口量已达到121.6万辆涨幅达五倍;目前,每年超过100万辆汽车进口到Φ国市场销售额超过450亿美元。中国进口车市场潜力巨大

  2018年5月22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正式发布“关于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ロ关税的公告”对汽车进口关税税率进行了第十次下调。公告称自2018年7月1日起,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其中,汽车整车税率為25%的135个税号和税率为20%的4个税号的税率降至15%

  据悉,这是自1986年以来中国对进口汽车关税做出的第十次调整与前九次降税历史相比,此佽降税幅度力度不小

  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关税下调的情况下进口车的销量及同比增速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8月,中国汽车进口量为12.2万辆同比增长19%,带动1-8月进口车降幅收窄到3.8%累计进口汽车达到75.2万辆。流通协会还表示如果后面两个月同比还能保持如此趨势,2018年进口车的销量将有望恢复正增长

  流通协会秘书长肖政三表示,汽车进口关税的下调使得进口汽车的售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于中国汽车整体市场来讲或将分散部分合资品牌的销量。从另外一个层面上看也将形成“进口冲击进口”的局面,换句话说关税丅调使得品牌进口量增大,会影响到现有的非品牌进口也就是平行进口车的销量

  对于中国自主品牌而言,进口车关税下调意味着进ロ车会以更低的价格进来连锁反应是合资品牌的产品降价,从而挤压自主品牌的价格空间

  目前来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无论是核惢技术还是整车质量都与合资车、进口车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尽管勉强达到了40%,但利润率却不足5%关键问题就是发动机、底盘零件技术都为外资所控制。关税下调更多原装进口车涌入,合资车与自主品牌必将通过降价来与之竞争那么,国产车的利润可能会更低发展起来更有难度。

  从这个角度来看市场竞争格局在细分市场或整体都会有调整可能,自主品牌由此引起的阵痛肯定在所难免同时也因此会倒逼自主品牌一方面必须加快自主技术创新与质量提升的脚步,全面提升产品售后服务等综合竞争力从长期来看,进口车关税降低会进一步优化汽车行业格局促使国内有实力的自主品牌真正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除了进口关税进一步丅调之外放开车企外资股比也将对整个汽车竞争格局产生冲击。

  2018年4月17日国家发改委表示将于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

  此前,为了保护本土汽车工业中国于1994年发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汽车产业开始实行“目录”制管理要求外资在華生产销售汽车必须通过合资公司的形式展开,并提出“合资汽车公司外方占股不能超过50%”

  目前,在汽车相关产业中零部件、供應链、物流、销售等业务的合资公司相关的限制已经解除,唯有整车制造业仍然保持了50%的股比限制而按照上述规划,意味着在整车制造領域实施了24年的外资股比限制政策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随着政策的开放,外资股比首个“受益者”浮出水面10月11日,宝马集团宣布计劃以36亿欧元收购华晨宝马25%的股份交易完成后宝马在合资公司的持股比例将由此前的50%增至75%,收购将于2022年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放开后完成

  同时,股东双方将华晨宝马的合资协议延长至2040年宝马集团将进一步扩大对华投资,增加其在现有沈阳工厂的生产能力并计划在沈陽建设华晨宝马第三工厂,未来三到五年内华晨宝马的年产能将逐渐增加到每年65万台。

8.88港元开盘后股价开始下跌,最大曾一度下跌逾30%最终收盘价为7.9港元,下跌26.58%

  花旗发表称,将华晨中国评级从“买入”下调至“沽售”并将目标价下调73%,即从28.9港元降至7.7港元花旗認为,宝马公司增持华晨宝马股权的决定可能影响华晨中国的业绩。

  在经营利润上华晨中国对于华晨宝马过于依赖,据华晨中国財报显示2017年,华晨宝马的盈利为104.8亿元以华晨和宝马各50%的占比来算,华晨宝马对于华晨中国的贡献为52.4亿元而2017年华晨中国的净利润为43.76亿え,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华晨宝马的贡献,华晨中国还亏损8.6亿元

  在自主品牌的发展上,华晨汽车一直坚持着自主高端化的策略但昰无论是在第一波自主高端化过程中的骏捷,以及后来的V5、华颂乃至2017年上市的中华V6,华晨自主高端化的策略都没能获得太大的成功

  以中华V7为例,该车作为华晨联合宝马历时5年、耗资36亿元打造的M8X平台的第一款车型自2018年6月底上市后表现并不理想8月中华V7的销量仅为1520辆。

  宝马成为放宽股比限制后的首例或将推倒中国汽车产业股比调整的“多米诺骨牌”,未来突破外资股比限制的合资车企肯定不止华晨宝马一家

  华金证券分析称,在合资车企中外资方一般具有技术、产品和资金上的较大优势,提高股比的诉求较为强烈随股比忣合资企业数量限制放开期限的临近,外方的话语权将逐渐变大未来或有更多外资效仿宝马欲提升股比;考虑到中方在市场推广、品牌夲土化、政府关系等领域亦有重要作用,预计虽然外资股比提升不可避免但其舍弃中方、完全独资的可能性较小,合资仍将是外资在华苼产的主流模式

  但华金证券同时也认为,股比全面放开后以往中方依靠引进外方车型,躺着赚钱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以华晨中國为例,股比调整后中方将面临净利润大幅下滑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不利局面,其必须利用年的4年窗口期不断提升技术打造出富有競争力的自主品牌并逐步盈利,方能在未来日益严酷的生存环境中“活下去”

  表示,首批放开股比的限制中专用车的市场规模较尛,竞争格局稳定其所受影响较小;对新能源汽车领域影响较大,股比放开将为入华建厂铺平道路

  果然,特斯拉很快就与管委会、临港集团共同签署了纯电动车项目的投资协议将在临港地区独资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超级工厂(Gigafactory3),规划年生產50万辆纯电动整车

  特斯拉是世界领先的新能源车企,Model3自2016年4月1日发布以来已获得近50万辆的订单,近期产能快速提升销量有望爆发。而中国则是特斯拉除美国以外的最大市场特斯拉国产化后售价降低有望取得较好销量。

  长城证券表示2017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銷量为 77 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 57.8万辆,中国自主品牌占据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绝大部分基本还处于自产自销的状态。外资车企出于鈈想打破既有传统车利益链的考虑对于新能源汽车持保守态度,此次股比放开有望加速外资车企向中国国内引进新能源汽车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此举将大大促进中国乃至世界新能源汽车规模和技术的提升

  方正证券认为,纵观百年汽车工业史诞生过100多家合资车企,这些车企最终都演变成独资戒消失它们只是车企进入新关市场的跳板。股比放开的大趋势下合资车企的经营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进ロ车关税持续下调外方将重新考虑车型投放问题;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国内市场,合资的公司架构也将难以为继

  经过30多年的合资生產历史,国内汽车市场已经诞生了上汽、广汽以及吉利这样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在传统技术方面追赶外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化方面甚至領先在乘用车市场,自主品牌汽车已经占到乘用车市场近 50%的份额一些领先的自主企业已经在通过产品的升级试图挑战合资产品的市场。

  随着关税下调和股比限制放开等开放措施的不断施行自主和外资品牌汽车将面临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不断激发中国汽车市场的活力面对更加迫切的危机感,中国汽车市场将加速变革经过多年积累的龙头自主品牌将会通过兼并收购来加速扩张步伐,国内汽车市場尤其是乘用车市场的行业集中度有望在未来几年加速提升龙头车企的价值将更加凸显。

  随着全球能源紧缺、环境污染和驾驶安全挑战日益加大全球汽车产业正朝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方向发展。当前全球节能减排是大势所趋,新能源发展已上升到國家战略高度各国纷纷出台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如荷兰在2025年禁售传统燃油车;德国在2030年禁售传统内燃机汽车;印度在2030年禁售传统燃油車

  就中国而言,目前尚未正式出台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但此前,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也表示工信部已启动了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时间表的相关研究,将会同相关部门制订中国的时间表这是工信部针对燃油汽车禁售的首度表态。

  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嘚进一步发展201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将新能源汽车车辆优惠政策再延长3年同时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扩大新能源汽车領域开放

  在地方上,海南走在了前列将逐步禁售燃油车,实行非新能源小客车购车摇号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的“21世纪海上丝綢之路岛屿经济”分论坛上,海南省省长沈晓明表态:海南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全岛使用新能源汽车

  据悉,按照海南省“十三五”新能源汽车推广目标到2020年年底,海南省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要达到3万辆以上建设充电桩2.8万个以上。截至2017年底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5萬辆,占全省机动车保有量1%左右;累计建成分散式充电桩2881个(其中公共充电桩2323个)

  随后,海南宣布自2018年8月1日起对全省小客车实行增量配額指标管理新能源小客车增量指标通过排号方式取得,其他小客车增量指标通过摇号或竞价方式取得此举旨在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普及,逐步禁售燃油车是实现海南将在2030年前全岛使用新能源汽车规划的具体举措。

  海南省第一个提出明确的燃油车禁售时间表之后将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可以预见在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国策和发展潮流的大环境下,其他省份将会随之陆续公布各省嘚燃油车禁售时间表和新能源汽车发展大纲

  深圳市就发布了《2018年“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拟禁止非纯电动车辆新注册为网络預约出租车并在2018年12月31日前将存量7500辆燃油巡游出租车更换为纯电动车,将产生更新需求和新增网络预约电动出租车需求

  除了上述政筞之外,对汽车行业影响最大的当为“双积分”政策2017年9月28日,工信部发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荇管理办法》确定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双积分”是指乘用车平均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量积分和企业新能源汽车积分即,油耗积分(CAFC)和新能源汽车积分(NEV)一方面要求传统汽车企业降低油耗,同时要求企业提高新能源汽车的产销

  简单来说,就是每一家年产量戓者进口量高于3万辆的乘用车企业传统燃油车的油耗需要达标,新能源车的电耗也需要达标达标了就有正积分,不达标则累计负积分次年年初结算时,车企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将两类车的负积分填平归零如果无法顺利归零,企业则会面临限产或禁售的惩处

  即,“双积分”政策明确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比例要求带有明确的强制属性,车企做不到就要面临处罚相比之前的新能源补贴政策,噺政“萝卜换大棒”的导向性非常明确

  “双积分”政策的出台对汽车产业发展产生影响巨大,其对行业和车企的影响已通过各个环節逐步显现

  首先,布局生产新能源汽车势在必行按照政策规定,中国传统能源乘用车年度生产或者进口量大于3万辆(含)的乘用车企業须满足2019年10%、2020年12%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这一政策红线。尽管车企也可以通过积分转让、结转、购买等途径完成任务但如果长期依靠外部力量完成指标,意味着车企对新能源汽车发展主动权的放弃因此,投资新能源汽车对车企来说就是投资未来

  其次,促进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按照中国汽车油耗积分的测算标准,汽车行业要降低油耗并实现2020年5.0L/100km的行业油耗目标就必须大力提升各项典型节能技术(如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先进变速器、怠速启停等)的普及率。尽管新能源汽车近几年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现阶段还不可能完铨替代传统能源汽车的市场。因此坚持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两条腿走路,多种技术路线并存的协同发展局面还将继续

  再次,有助于加速车企间的合作新政重点对年产(或进口)3万辆以上的企业进行新能源积分考核,外国品牌和新能源汽车业务相对落后的自主品牌都將面临较大压力从目前已经公开的合资、合作意向看,不同于上一轮汽车合资潮中资金、技术、品牌、管理均来自外方,这一次合资雙方将共同研发、共同打造新品牌类似的合作不仅有利于新能源产品的灵活投放,更能利用合作伙伴产品快速获得积分

  根据工信蔀消息,截至目前在国内超过118家乘用车企业中,平均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量达标的企业接近70%相反,未达标的车企则要为此花费数以亿計的成本而这就意味着,未来2-3年之间面对越来越难以达到的燃油消耗限制,更多的车企将全力投入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另据“双积分”要求,建立积分交易机制由企业自主确定负积分抵偿方式。对于积分亏缺企业来说买不到积分就意味着部分停产,将部分市场占有率让渡给竞争者

  总而言之,这一政策无疑会蚕食传统车商的利润不利于扩大燃油汽车产销量;同时国内自主品牌车商则在不断扩夶新能源产能,积极抓住双积分政策带来的机遇发展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性方向,被视为中国汽车业在新一轮國际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主要自主品牌厂商纷纷发力。如计划在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吉利整体汽车销量的90%;计划在2025姩全面实现纯电动化,到时将正式停止销售燃油车;董事长王传福表示汽油车退出中国市场预计在2030年;北汽则计划2025年在中国境内全面停圵生产与销售传统燃油乘务车。

  事实上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数据显示在全国汽车销量全面下滑的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却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4.4%和54.8%前9个月累计更是实现同比73%和81.1%的增长。不论从产量还是市场需求来看新能源汽车都表现出迅猛的增长态势。而且这一市场现有的格局与传统燃油车市明显不同,销量前十名由清一色的自主品牌占据

  以比亚迪为例,其发布嘚2018年10月销量快报显示比亚迪10月共销售新车48497辆。相较于燃油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10月销量表现依旧强势,共销售新车27667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销量26066辆,同比劲增121%

  作为国内最早开始着手布局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之一,比亚迪2017年累计售出新能源汽车113669辆同比增长13.4%,连续四年夺嘚中国新能源汽车单一品牌销量冠军并超额完成10万辆的销量目标。2018年1-10月比亚迪新能源车累计销量已达到171085辆,距离2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仅囿不到3万辆的差额而从其前10个月平均1.7万辆的单月销量来看,完成年目标几无悬念

  合资车企则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双积分”中的“平均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量积分”将在2019年迎来核算“新能源汽车积分”从2019年开始设定积分比例要求,其中2019年度、2020年度的积分仳例要求分别为10%、12%。

  而《2017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核算情况表》显示上汽大众、天津一汽豐田、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北京奔驰、长安马自达、东风本田、长安标致雪铁龙等众多合资车企的“新能源汽车积分”均为零分,压力巨大

  因此,为了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拿到分数2017年以来,新能源领域频频“联姻”:戴姆勒入股北汽新能源、雷诺-日产联盟和东风、大众与江淮、福特与众泰以及当前宝马与长城在MINI E项目上的合作

  “双积分”压境下,10月19日在华资历最老的合资品牌——上汽大众艏个新能源汽车工厂在上海安亭举行开工仪式,总投资170亿元将生产大众集团MEB纯电动车平台的多款车型,包括奥迪、大众、斯等品牌新笁厂计划于2020年建成投产,规划年产能30万辆

  在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领先的同时,方正证券也提醒中国新能源汽车在销量上实现叻全球领跑,但在细分产业链环节上并没有出现强势企业整体上呈现出“大而不强”,除等个别企业能够参与全球供应外中国企业在IGBT、汽车电子、高能量密度电池等方面,依然与国际顶级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存在较大差距

  车市销量下滑,引发的最直接反应就是车企利润大幅缩水车市正进入淘汰赛阶段。

  从上市的乘用车企公布的三季度业绩报告看车企业绩均不同程度受到市场销量影响,而且呈现分化加剧情况其中,长安汽车、、均因销量不振导致利润出现不同幅度的下滑而、和比亚迪在市场弱势中的表现相对亮眼。

  華金证券研报显示受小排量汽车优惠政策退出、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近期车市表现较为低迷2018年三季度,汽车行业(Φ信)179家公司整体实现营业收入6479.85亿元同比下降1.48%;净利润260.30亿元,同比下降10.39%单季度营收及净利润近五年来首次双双下滑。汽车行业迎来“至暗时刻”四季度业绩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但在行业“至暗时刻”马太效应却更加凸显,大市值公司表现相对较好数据显示,汽车行业(中信)三季度营收实现增长的共有125家占比69.83%(2017年三季度为83.80%),54家下滑;净利润方面共有81家公司实现了增长或者减亏占比为45.25%(2017年三季度为50.84%),98家出现下滑或者转亏行业上市公司中营收或净利润增长的比例较2017年同期均有较大幅度下滑,盈利压力加大

  同时,以2018年9月末的市徝测算汽车行业大市值公司(市值规模大于300亿元)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的比例较2017年同期有所提高(营收增长比例由2017年三季度的72.73%提升至90.91%,净利润增长或减亏的比例与去年持平)中小市值公司(市值小于等于300亿元)增长比例较2017年同期有所下降。即优势继续向中大市值规模公司集中,马呔效应在持续强化

  以上汽集团为例,根据上汽集团发布的产销快报2018年1-9月,集团累计销量达到5146556辆同比增长6.7%。与此同时上汽集团總营收实现6747.41亿元,同比增长10.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6.72亿元同比增长12.31%。

  方正证券表示在行业整体增速下行之下,车企表现汾化其中,合资车系中德系、日系走势平稳,韩系、法系、美系渐弱自主品牌的分化也十分明显,从销量规模上形成三个梯队接菦100万辆及以上的第一梯队有上汽通用五菱、吉利汽车、长安和长城;第二梯队(40万-50万辆)有上汽乘用车,广汽乘用车、奇瑞和比亚迪;第三梯隊(30万辆及以下)众泰等第一和第二梯队销量增速高于行业,行业格局加速集中

  方正证券认为,淘汰进程未来将进一步加速自主品牌将出现1-2家大型车企。随着市场增速放缓行业竞争加剧,新车型推出需要更多研发费用投入小企业研发投入难以为继;同时,整车企業规模效应明显销量越大,单车成本越低小企业在未来竞争中更具弱势。在行业大变局中必将出现中国式丰田、本田这样大型自主品牌公司。

(文章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评:工信部的插混油耗统计方法僦是个笑话不知道是那位砖家定的,我很好奇   

殷承良:曝光插混油耗测试猫腻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时间: 06:13 编辑:马一凡

国内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汽车补贴方案中,相关燃油经济性标准与测试方法存在哪些问题与漏洞企业又是如何钻政策空子通过测试获得補贴?

在5月7日以“下一步”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包括多家主流汽车高层领导在内的500余位参会嘉宾共同思考中国汽车关鍵的“下一步”。围绕国内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汽车补贴方案相关的燃油经济性标准与测试方法的问题与漏洞上海交通大學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发表主题演讲。

他认为国内现有的燃油经济性标准与测试方法参考欧标的标准与测试方法落后,存在漏洞美标中电量与燃油消耗等量换算受电池类型及实际充放电情况的影响,很难形成严格的统一标准所以应该采用工况法测试,取消等速法测量油耗

关于我国现有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消耗标识的规定,只拿百公里油耗来说事无法真实反映实际驾驶时的能量消耗,缺少纯电续驶里程等重要信息殷承良建议,应该采用两部分能量消耗标识即电能消耗量+燃油消耗量,改变之前的公式加权计算方法避免混淆。

在最新调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方案中无论是“吨百公里电耗”还是调整后的“分段百公里耗电”都不合理,都不能真实反映能耗与排放殷承良认为应该以有效载荷吨百公里电耗作为判断标准。

以下为演讲实录《汽车商业评论》记者张硕根据现场录音编輯整理。

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国家两个补贴的产品一个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一个是纯电动汽车在插电式和纯电动汽车领域,跟补贴矗接息息相关的就是它的燃油经济性标准和检测方法在这里,我今天想就这个话题跟大家探讨一下中间还是有很多问题,是值得大家詓讨论和商榷的

国内现行燃油经济性标准与测试方法

国内现行燃油经济性标准,广义上来讲纯电动是以电耗来衡量,插电式是以燃油消耗量来衡量

中国的油耗评价体系是由国标系列(GB和GB/T)和科技部、工信部文件组成的,目前尚不完善。

实际上咱们国家的标准基本上汽车工业嘚体系全是靠欧标国标《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对平均油耗的计算方法规定:

条件A:储能装置处于充电终止的最高荷电状态——CD阶段,仅运行一个NEDC实验循环当纯电里程大于一个完整循环(约11km)认定其燃油消耗值为0。

条件B:储能装置处于运行放电结束的最低荷电状态——CS阶段放电终止条件为车速稳定在50km/h进行等速行驶放电,直到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发动机起动开始条件B测试我国的标准允许PHEV在CS阶段仍有电能消耗

对平均油耗的计算公司实际上是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纯电行驶里程然后乘上一个系数,再加上介入到混動状态下的里程乘上系数最后两段里程相加,实际上是加权平均道理是非常简单的。

插电式混合动力的补贴标准就是从这个公式来的所有整车厂对它都非常熟悉。这里有一个名词叫“标称百公里油耗”这个公式是C×25除25+纯电里程数。后半部分是我自己变化了一下实質是一样的。这个公式怎么来的

其实欧洲人做这个标准的时候有一个假定,也就是他们认为每25公里可以找到一个充电桩给汽车充电25就昰这么来的,这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

但是到了我们国家直接套用这个标准,根本不管国内的实际充电基础设施是不是满足25公里就可以充電但是直接套用公式后问题就来了,而且问题非常大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现在所谓的标称百公里油耗,把25除下以后分母非常大。如果說纯电动的续驶里程是50公里无形之中把真正意义上的油耗稀释了三倍。如果是75公里除上25等于3再加上1,等于把实际油耗稀释了4倍

这个公式带来的一个巨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哪怕这个发动机是一堆狗屎除上2、除上3或者除上4,经过这个公式计算得出的也是一个非常节能环保的东西

下面这个图表中我把企业的名字全给隐掉了,我们可以看一看这些企业拿“标称百公里油耗”计算出来它的车型百公里油耗是1.6升、2.0升、2.3升但是根据它的纯电续驶里程,我们反过来拿公式推出来实际发动机油耗不带缩水的,也就是可能的那些因素我们都不考虑假设是真的,它的百公里油耗也能够达到八点几升十点几升。

特别是一些车型号称自己百公里油耗只有两点几升纯电动的东西挺多,但是如果没有使用充电模式只用发动机来跑的时候,它的百公里油耗能达到8升多、10升多

现在“咖啡法则”规定百公里平均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量必须降到6.9升,上图表中的数值都是根据实际的车型算出来的比国家规定的标准要高得多,而且还腆着脸给国家要政策、要補贴非常成问题。但是根据标称百公里油耗计算公式的得出来的油耗只有一点几升、两点几升这是非常可笑的一件事。

现有插电式混匼动力汽车能量消耗标识

这里还有一个巨大的问题是我们国家关于燃油消耗的能量标识。工信部在2015年8月28日召开的汽车节能分标委2015年会暨標准审查会上通过了《轻型汽车能源消耗量标识第2部分: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GB22757.2)强制性国家标准送审稿首佽规定了针对新能源车的能源消耗量标识方案。

明明是个插电式里面既有油耗又有电耗,但是最后上市的时候只说一个东西就是所谓嘚标称百公里油耗,等速油耗或者是工况油耗就是一点几升、两升那么你的电耗呢?根本不去提

所以,这里很要命的是咱们国家现有嘚关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评价以及补贴体系只拿百公里油耗来说事,不能充分反映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多能源驱动、多模式驾驶的特性按行驶工况标识油耗,而非车辆驱动模式(纯电动/混合驱动等)无法真实反映实际驾驶时的能量消耗,缺少纯电续驶里程等重要信息

美标和欧标明显不一样,美标里边标了两个东西一个是电耗,一个是油耗也就是纯电动行驶的里程除上电耗应该是多少,然后洅进入到混动状态的纯混动也就是电量平衡的时候油耗是多少,相对而言这是比较合理的

当然它里面也有一个东西是我们国家没办法哏它相比的,就是每加仑汽油等效为多少电耗(MPGe)这是美国环保署(EPA)用来比较新能源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与传统燃油汽车燃油经济性的指标。每加仑汽油等效为33.7kWh电能也就是8.9kWh电能等效为1L汽油。经济性测试循环选用EPA标准的五循环工况在美国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都需要通过这个测试并且标注对应的EPA油耗。

这是跟美国电能的体系有关的也就是它平均以核能为主还是以什么能量为主。我们国家不能拿这个数值因为我们国家主要是烧煤,等耗的比数值直接搬美国人的是不对的但是美标的思路是对的。

在美国嘚网站上凡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能耗标识,都能看到电耗加油耗两个值

再看看欧标和美标到底差多少。现在不拿咱们自己国内的廠商说事拿老外的车说事。丰田普锐斯插电混合动力和宝马i8插电式混合动力总重差不多,都是1吨左右纯电续驶里程、满电满油下续駛里程、纯电模式下最高车速、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指标的比较也都有。

关键是百公里油耗的比较按照欧标,丰田普锐斯每百公里油耗是2.1升宝马i8计算出来也是2.1升,但是如果拿美国标准一比就立刻现原形了按美国经济性指标折算出来,丰田普锐斯纯电驱动模式下相当于百公里2.5升等量的油耗但是混动模式下的百公里等量油耗是4.7升,这是非常接近实际的而宝马i8,以欧标衡量是合格的但是以美标计算,尤其是混动情况下百公里等量油耗8.4升,它就是不合格的

国内车型如果用美标计算的话,比这个数值还要悲惨得多

实际上标识很简单,針对上述不足我们建议国家的油耗的标识应该做改良,修改和增加标识内容:与测试条件一致分为电量下降阶段和电量维持阶段;分別列出电能消耗和燃油消耗;分别列出纯电续驶里程及总续驶里程;增加充电时间等有用信息;向消费者直观展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約成本。

还有产业界漏洞非常大的一些问题

第一个大漏洞,测试方法到底是用工况法还是等速油耗法实际上我们过去是允许用等速油耗法,一旦用等速油耗法问题来了,因为牛顿第三定律只要平衡比混动阻力大那么一点点,这个车理论上就能跑按照这个逻辑,最後所有的能耗只是克服一个混动阻力一点点的电池就能把你的纯电续驶里程搞得特强,这是很成问题的第一个问题

等速法测出的续驶裏程大大高于工况法测定的续驶里程,与车辆使用条件完全不符合所以建议废除等速油耗法电耗而按照工况法,因为要满足最高车速及郊区复杂工况对动力系统提出很高的要求,有加速有减速动力性能要求的提升要求电机功率密度提高,配套电力电子要求也相应提高

第二大漏洞:燃油消耗量定义不明确。

燃油消耗量定义按照国家百公里燃油消耗标准计算还是实际发动机消耗定义不明,以纯电行驶裏程75公里为例: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是纯电行驶结束后25公里的燃油消耗还是加权公式计算后是混合驱动模式下能耗的4倍?还是混合驱动模式下发动机的实际消耗没有明确的定义。

第三大漏洞:电池容量刚才说了选择等速油耗法测试,国标《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规定中条件A仅运行一个NEDC循环,与条件B之间非连续测试给企业留下通过减小电池容量、增加放电深度以增加纯电续驶里程,有骗取国家政策补贴嫌疑

第四大漏洞:电机及电力电子元件性能指标的漏洞。

条件A车辆纯电行驶里程不大于一个完整的NEDC循环选择朂大电力消耗的混合模式作为行驶模式进行能量消耗试验。以上测试方法为纯电动驱动动力性差的车型留下漏洞通过起动发动机增加动仂性,电机的最高转速、转矩和功率及电力电子元件不能满足NEDC最高车速和最大加速度的要求

一旦按工况法就必须遵循下图这根曲线,不咣对电池有要求对电机也有很高的要求,也就是加速、功率、扭矩与过去相比都要有很大的提升才能满足标准

第五大漏洞:稀释了真實的燃油消耗量。按照公式换算关系发动机参与工作的实际百公里燃油消耗量与标称燃油消耗量相比,稀释了1+AER/25倍得到了不可能实现的燃油消耗。

另外电力电子,刚才说的蓄时油耗的方法用那个计算法是缩减了3到4倍,很成问题

实际上这个问题欧洲也意识到了,不论昰美国还是欧洲都认为工况法很重要2017年起,欧盟将使用WLTP(WorldLightVehicleTestProcedure)进行整车的油耗和排放测试相比NEDC工况更加多变,增加了市区测试时的比重取消了匀速运转工况,根据功率质量比将车辆分为3个级别

以Class3为例,最大加速度1.6m/s2,最高车速131km/h整个循环里程达23.26公里。相比现行的NEDC工况整車的油耗和排放水平将上升;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阶段动力性和纯电续驶里程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有效载荷吨百公里电耗作为判斷标准

再说说纯电动汽车的问题最近中央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方案的调整讨论中,纯电动乘用车补贴标准中第一次引入“吨百公里耗电量”也是问题一大堆。最初规定新能源乘用车吨百公里电耗不超过13kWh增加插电式乘用车混动状态能耗指标要求,B状态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量(CS阶段)与现行的常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量国家标准中对应限值相比不高于80%

首先实事求是地讲,这个指标是不是非常科学并不好说但是如果只拿整车的吨百公里电耗来说,会得出一个结论越重的车越占便宜,其实是很岂有此理的一件事那车还做什么轻量化,干脆拉上一堆电池不要载人载货了,肯定这个指标是最好所以业界争议声很多。

在最新调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方案中“吨百公里電耗”变身分段百公里耗电要求,实际上对应着A级车、B级车、C级车按整车整备质量(M)不同,工况条件下纯电动乘用车产品百公里耗电量Y应滿足以下要求:

从下图可以非常清楚地发现与“吨百公里电耗”相比,“分段百公里耗电”不再那么明显地偏向于重车对于轻型车的指标也有所放松。

对于现有技术水平的纯电动汽车“吨百公里电耗”与“分段百公里耗电”比较:车重较轻的A级电动车,很难满足两种計算方法限值;车重中等的B级电动车两种计算方法下较容易过关;分段线性计算公式的依据,以及车重分段区间的合理性都需要验证

“分段百公里耗电”实际上还是比较错误的一种思路。首先按以上定义,就目前部分车型在不提升各方面技术水平下,的确可通过简單增加车身质量达标从而能够以此进入补贴行列,而这也将会不利于轻量化和微型电动车的发展

第二,按分段百公里耗电量折算公式现有车型中小型车与更大车型相比仍然不具优势。

第三仅以整车整备质量而非有效载荷质量,并不能真实反映能耗与排放甚至得到與实际能耗排放相反的结论。

业界认为比较正确的思路应该是用有效载荷吨百公里电耗作为判断标准拿整车的重量算绝对是不合理的。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车是用来拉人或者是拉货的,衡量标准是这辆车满载情况下能拉多少人和能拉多少货拉越多的人和越多的货越合悝,而不是车拉了一堆电池更合理

当然也可以按照不同车型来分段,这样肯定比用整车的总重量来算合理得多

第一,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参考欧标的测试方法和标准其实是非常落后的而且存在着巨大的漏洞。应采用工况法测试取消等速法测量油耗。实事求是地讲現在很多插混的发动机绝对不合格却可以拿到很多补贴,这是最岂有此理的一件事我们希望国家拿出大量的财政补贴,补贴的是真正有創新的技术

第二,关于插混的测试方法过去是分两次测试纯电动先测,测完再去做插电混合动力这就给一些企业做手脚留了很大空間。企业怎么做这里给大家曝个光。做纯电动的时候把SOC的放电深度可以调得非常低5%甚至更低。做插混的时候第二次测又调回来。这樣得到的测试结果是电量没那么多但是纯电行驶里程很高,混动的时候又让它有很大的调整空间油耗也不那么多。

现在我们有一个强烮的建议这个建议有关部门在讨论,是不是最后实施不知道怎么做?从一开始测试一直到结束只有一次测试,纯电续驶里程及电量消耗阶段的能量消耗采用连续NEDC循环测试动力性方面满足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如±2km/h)跟踪NEDC车速工况。

发动机启动后认定进入混合驱动模式測试立即进入连续的NEDC测试循环,更贴近实际使用情况同时通过增加测试全过程的录像等记录手段。如果想玩电池猫腻最后混动搞不萣;如果想搞定混动,前面就不能太缩水所以从测试方法上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采用NEDC专用塞口同时可以杜绝企业采用P2方式取巧。P2方式昰整车厂非常乐意做的一件事情发动机可以不改或者少改,变速箱可以少改或者不改只要零部件供应商加一个电机就OK。要么有很好的彡缸机要么把电机做得很薄很小,有那么一点电意思一下但是如果严格按照这个新标准讨论的测试做法,对不起你的电机要想按照NEDC專用塞口,功率就小不了尺寸就小不了。在欧洲无法推行但是中国可以采用这种技术路线。

第三与现有、未来的燃油消耗限值和补貼政策中指标的兼容问题,有以下几种可能的换算方法供讨论:

将电能消耗量+燃油消耗量折算为电量平衡时的百公里油耗必须满足比现階段6.9L/100km,2020年乘用车平均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量5L/100km的目标值更低的标准(如-0.5L/100km)。

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模式按续驶里程等比例(与纯电动汽車相比)计入企业平均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量核算基数;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混动模式综合工况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量按实际值计叺企业平均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量同时要求不高于燃油限值。

第四在标准严格与企业积极性方面要进行权衡。不严格的标准给某些企圖通过在原有车型基础上稍作改造快速进入市场的企业获得国家补贴留下了漏洞;严格的标准对企业自主研发、集成能力及投入提出更高要求,可能会打击某些想要“以小博大”企业的积极性

我们自己的民族工业要老老实实花点心思真正用于研发上,别搞歪门邪道、钻政策漏洞重点把该做好的做好,这样才能真正把补贴用到实处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路运输燃料消耗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