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字里简化成形声字的,有没有普通话是哪里的方言和方言读音相差

中央电视台屏幕语言文字差错
我的图书馆
中央电视台屏幕语言文字差错
中央电视台屏幕语言文字差错
1.粗体字是有差异的部分,请重点关注。
2.括号里面的一般为正确和规范的读音、用字或用词。
错误内容(正确内容)
民航机起飞后,乘客需(须)关掉手机
“须”字的本字是“須”,曾经写成“鬚”,现在又简化为“须”。“须”字是象形字,从页(xié,即头)、从彡(shān,表毛饰)。“须”字指人面上的毛,其本义为胡须(古代嘴巴上下的胡子为须,两侧脸颊的胡子为髯(rán))。金文中的“须”字,象人面有须的样子。古代男子以须眉稠秀为美,巾帼不让须眉就是说女人不比男人差。男人的须,是必须要有的,无须的男人往往受到歧视。(读过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的同志们一定知道任(rén,音仁)我行在日月神教总坛奚落自宫修炼《葵花宝典》的东方不败的时候所说的极端蔑视的言词。)也许是因为这个缘故,“须”字在后来也被假借为“需”,有需要、应当的意思。现代汉语中,“须”则更局限于表达“一定要”的意思,一般用在动词前,有副词的明显特征,常见词语包括:必须、须知(关于从事某一活动必须知道的事情)。“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句话很多人都误以为是孙中山先生所写,其实不然。该句出自孙先生的《遗嘱》,该政治遗嘱是汪精卫等人写好之后,念给孙先生听,孙先生同意后,临终前签字认可的。提炼出该句的《遗嘱》中的对应句子应该是“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金文中的“需”字是会意字,仿佛是在雨里站立着一个人(天),表示人遇到下雨无法前行,等待雨停的意思,其本义为等待。小篆中的人形(天)讹化为“而”,因此“需”字也就由金文中的会意字变成了小篆中的从雨、而声的形声字。既然人在雨中,“需”字在本义等待之外就引申为迟疑之义,也被用来表达需要的意思。现代汉语中,“需”基本上是动词,有需要、需求的意思,有时更指需要用的东西。
美国财政部要求需(须)尽量消除“债务违约”的风险
被活活的(地)烧死了
这次醉驾事故已造成3人死亡(遇难/丧生/殒命)
注:新闻工作者在表述不同情况下的死亡的时候,应该考虑通过措辞给予死者一些尊重。
这是为了把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更好的(地)传承下去
这就是一个纪念他们(她们,指代六位女红军)的故事
张主任讲得话(讲的话)很清楚
两岸文博单位(文物单位)今后要多进行交流
注:说者如是说!
美国发现了一条身长五点五米黄带鱼(尸体)
注:说者如是说!字幕漏掉了“尸体”二字,死鱼变成活鱼了!
生活早参考
对自愿捐献遗体的人,我们非常的(地)钦佩
这两个人难分胜负进入焦灼(胶着)状态
亿万家产尽入风流帐(风流账)
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日发布,日试行)。在该表的注释10中有这样的描述:“账”是“帐”的分化字。古人常把账目记于布帛上悬挂起来以利保存,故称日用的账目为“帐”。后来为了与帷帐分开,另造形声字“账”,表示与钱财有关。“账”“帐”并存并用后,形成了几十组异形词。《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账”“帐”均收,可见主张分化。二字分工如下:“账”用于货币和货物出入的记载、债务等,如“账本、报账、借账、还账”等;“帐”专表用布、纱、绸子等制成的遮蔽物,如“蚊帐、帐篷、青纱帐(比喻用法)”等。虽然在历史上,这两个字在表示与金钱和账目有关的概念的时候,都可以使用,但在现代汉语的规范体系中,它们已经被分别界定、各司其职。这种区分,在笔者看来,精确并且简化了字义、避免了使用中的混乱,实属进步之举。
你以后要好好的(地)听管教的话
她们当年被关进监狱各有理由(原因/缘由)
注:一般,“理由”用来主张和享受权利。
赣江水在年复一年的(地)流淌着
这也许是中国惟一(唯一)一个双船龙舟赛事
注:“唯一”与“惟一”是异形词,《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将“唯一”作为推荐词形(也称“首选词形”),“惟一”作为非推荐词形。《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惟一”词条特别注明:现在一般写作“唯一”。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01年公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对338组异形词进行规范,但此表中,“唯一”“惟一”阙如。光明网(2007年2月6日)发表语言文字专家杜永道先生回答“网友问字”时说:“唯一”跟“惟一”意思完全一样,是一对异形词。过去,“惟一”是规范的写法(按指《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版),现在调整为“唯一”为规范的写法(按指《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因此,我们应该使用“唯一”而不用“惟一”。
你这鱼都是一边儿(一般儿)大呀
注:口语中的“一般儿大”就是一样大的意思!
亿万家产尽付风流帐(风流账)
为了炒作,董如彬还要加一些佐料(作料)
“佐料”用于佐餐;“作料”用于制作餐品。
“作”本音zuò,属会意字,从人、从乍,两个字组合到一起用来表示“人突然站起”的意思;甲骨文中“作”的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作”的本义是人起身。《说文解字》:“作,起也。从人、从乍。”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作,起也。秦风无衣传曰。作,起也。释言,谷梁传曰。作,为也。鲁颂駉传曰。作,始也。周颂天作传曰。作,生也。其义别而略同。别者所因之文不同。同者其字义一也。有一句中同字而别之者。如小雅作而作诗笺云。上作,起也。下作,为也。辵部曰。迮迮,起也。然则作迮二篆音义同。古文假借乍为作。从人。乍声。则洛切。五部。”《乐府诗集》中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广为人知的一句古语。“作”还有一个zuō音,用来指手工业工场,如作坊、木工作、油漆作、洗衣作等,除表“作坊”义外,其余情况下,“作”都读 zuò。
“作料”是《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词形,注音为zuò·liɑo(口语中多读zuó·liɑo)(作料儿),名词,烹调时用来增加滋味的油、盐、酱、醋和葱、蒜、生姜、花椒、大料等。这个定义明确了两个意思:1)“作料”是制作过程中使用的;2)“作料”是辅助性的。
“佐”音zuǒ,本作左,形声字,从人,左声。“佐”的本义是辅助、帮助。古人以“右”为尊,“左”为卑。“佐”常用于下对上、弱对强的帮助,上对下、强对弱时用“佑”。《广雅》:“佐,助也。”现代汉语中,“佐”主要有两个义项:1)辅佐、辅助,如辅佐、佐理(动词,协助处理)、佐餐(动词,下饭)、佐证(名词,证据);2)辅佐别人的人,如僚佐。另外,“佐”还可以作为姓氏字。
在我国的饮食文化中,除了“烹调时用来增加滋味”的东西外,人们在进餐过程中,往往还会用到一些食用材料(这些东西是用来在就餐的时候使用的),比如吃大葱用的蘸酱、吃饺子时用的醋(不同地方的人还可能会倾向于加入酱油、香油和蒜泥)、吃日式料理时常见的配生鱼片、生牛肉片用的芥末等。这些东西,如果用“作料”来表示,就有些偏离定义,而用“佐料”则更加精确。佐料,就是佐餐用的调料。“作料”与“佐料”读音不同(口语中一般都是zuó·liɑo),表达的意思也有差异。虽然,“佐料”的“合法性”还存在一些反对的声音,也有人认为应该统一为“作料”,但笔者认为这两个词还是应该区分开比较好。
在现实的语言文字实践中,存在一个必须引起重视和被纠正的问题,那就是在本来应该用“作料”的情况下,错误地使用了“佐料”。
他破天荒的(地)没有带羊去吃草
拥堵的情况已大大的(地)缓解
已经大大超出负荷
注:“荷”字在这里应该读hè(赫),男主持人误读为hé(合)音了。
他也就自然的(地)与智能手机绝缘了
阿龙你干嘛(干吗)呢
“嘛”是形声字,从口、麻声,读轻声ma。“嘛”一般在三种情况下被当做语气助词使用:1)用在陈述句句尾表示理所当然,例如“这是我的家嘛,我当然要回来”与“她本来就不愿意去嘛”等;2)用在祈使句末尾表示期望或劝阻,例如“不让你去你就别去嘛”和“不懂就向别人请教嘛”等;3)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引起对下文的注意,例如“学生嘛,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及“其实嘛,这种方法也不难学”等。
“吗”也是形声字,从口、马声。“吗”共有三个读音,分别是má(麻)、mǎ(马)和轻声ma。“吗”读má音时是方言音,属疑问代词,意思是什么,例如:“吗事儿”、“吃吗吗香”、“你为吗走得这样急呢”等;“吗”读mǎ音时,仅见于外来语“吗啡”(英文为Morphine,吗啡是从鸦片中分离出来的生物碱(含量约10-15%),以希腊神话中的睡眠之神孟菲斯(Morpheus)的名字命名)一词中;“吗”读ma音时,用在句子末尾表示疑问或者反诘,例如“窗前的月季花是你种的吗”与“你这不是找死吗”等。“干吗”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写作“干嘛”。
欣赏中华武术,品位(品味)体育人生
“品味”之中,品是品尝,味是味道,合起来可以理解为品尝味道的意思。因此,这是一个动词和名词构成的词语。
“品位”之中,古时官分几品,位有高低。合起来可以理解为档次,层次,这是由两个名词构成的名词。“品位”一般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也指矿石中有用元素或有用矿物含量的百分率。
我们希望伊核问题谈判能够尽早取得进展
注:“尽”字在这里应该读jǐn(紧),三声,外交部女发言人华春莹误读为jìn(近)音了。
“尽”字读三声jǐn音时,主要有四个义项,分别是:(1)力求达到最大限度,如“尽早”、“尽快”、“尽量”、“尽先”、“尽可能”等;(2)表示以某个范围为极限不得超过(一般与“着”连用),如“尽着三天完工”;(3)让某人或物优先(一般与“着”连用),如“尽着旧衣服穿”、“尽着老人孩子”等;(4)用在表示方位的词前面,与“最”同义,如“尽里头”、“尽北边”、“尽底下”等。“尽自”是方言词,表“老是、总是”义,如“这几天尽自下雨”;“尽管”则是副词或连词,使用率很高,如“尽管如此,我还是不赞成”、“尽管天下着大雨,他仍然没有迟到”等。
“尽”字读四声jìn音时义项虽多,误读者却极少,诸如“一言难尽”、“想尽办法”、“取之不尽”、“山穷水尽”、“尽力而为”、“竭尽全力”、“尽善尽美”、“尽心尽力”、“人尽其才”、“仁至义尽”、“尽职尽责”、“人尽皆知”、“尽数收缴”、 “白日依山尽”、“劝君更尽一杯酒”、“不尽长江滚滚来”,乃至“悬梁自尽”、“雪尽马蹄轻”等,就未曾听见有人读错过。这里特别要提到“尽如人意(义为事情完全符合人的心意)”一词,该词往往以否定的形式出现,因此也常见“不尽如人意”这样的写法。但是,往往在表达否定意思的时候,不少人就莫名其妙地把“如”字给省略掉了,结果变成了让人糊涂的“不尽人意”,这是错误的。可能如此用词的人在使用的时候,与“不近人情”这样的词语混淆了,但是二者的“尽”和“近”可是完全不同义的两个字。
叙利亚反对派无需(无须)组成统一组织参会
注:不是必须满足的参会条件!
夫妻俩工资(收入)加在一起并不多
注:该夫妻俩中,丈夫有工作,拿工资;妻子没工作,做小买卖挣钱补贴家用。新闻中说“夫妻俩工资”,欠妥!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
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
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
高梁(那个)红来(哎)稻花香
满担(那个)果蛋(哎)堆满仓
注:这首《沂蒙小调》中的衬词,字幕中均未见!
我舰载导弹进行实弹海上研练(演练)
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提款机
注:主持人如是说!
汉字拼写大会
第二回合,李梓萌念jīcōngjūn,陆佳蕾写“鸡枞菌”,判过关,该女最终夺得冠军
注:这里以后两处错误!
1)“鸡枞菌”应该写作(鸡(土从)菌)(注:由于无法通过电脑输入该字,暂用“土从”括注)。鸡(土从)菌是菌的一种,菌盖圆锥形,中央凸起,老熟时微黄,味道鲜美,是食用菌中的珍品之一。鸡(土从)是俗称,古代典籍中一般就写作(土从)。这种菌生长在泥土中,所以字从“土”,古时也称“土菌”。《玉篇·土部》:“(土从),土菌也。”由于味美如鸡,所以俗称“鸡(土从)”。《本草纲目》:“谓鸡(土从),皆言其味似之也。” 后来为表示植物类别加 “菌”写成了“鸡(土从)菌”。
2)“枞”有两个读音。一读“cōng”,木名,即冷杉。二读“zōng”,是地名用字,安徽省有“枞阳县”。
遇难者的赔偿需(须)由法官及律师查明肇事司机有无责任或责任大小来决定
此次事故中,一名3岁幼女被汽车碾轧而丧生
注:“轧”字在这里应该读yà(亚),女主持人误读为yā(压)音了。
手机充电需(须)谨慎,当心电击伤害事故
美国宣布在碾压(碾轧)中国女孩致死事故中司机无罪
案件的惟一(唯一)线索
王晓磊在这个房间里呆(待)了半个小时
我们在飞机准时起飞上也下了一些工夫(功夫)
“工”是象形字,在甲骨、金文中皆象古人筑墙用的石杵,上边是木质横把,下为石质杵头。金文将杵头填实,篆文线条化后看不出杵头来了。隶变后楷书写作“工”。《说文解字·工部》:“工,巧饰也,象人有规矩也。”释义皆从引申。“工”的引申义:(1)建筑工程,一切工程;(2)各种生产劳动;(3)工匠。“工”的再引申:(4)精巧;(5)擅长;(6)技巧。凡从工取义的字皆与“捣击、事功、法规、技巧”等义有关。
“功”是会意兼形声字。金文中的“功”从攴(攴,pō,小击也),表操作;从工,表筑墙,“功”的本义指从事盖房等各种各样的工作。《说文解字·力部》:“功,以劳定国也,从力、从工。”“功”的释义皆从引申:(1)做事的成效、功效;(2)功夫、功力、技能、修养。又引申:(3)功绩、功劳;(4)大的事业、功业;故又引申出(5)坚牢、精美。
以上可知,古汉语中,“功”与“工”同源,除了“功劳”义项为“功”独有,其他义项二者皆同。同样,“功夫”与“工夫”也是通用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出版的现代汉语工具书大都这样处理。《汉语大词典》中,两词义项大致相同,“功夫”和“工夫”各列有四个义项,有三个义项是相同的,各有一条有差异。《辞海》,两词都收了,在解释“工夫”条时,首先标明,“亦作'功夫’”;“功夫”条义项①的解释为,“同'工夫’”。旧版《现代汉语词典》(1998年以前版),将“功夫”与“工夫”放在一起解释。可见,“功夫”与“工夫”是不分彼此的。再后来,“功”与“工”逐渐有了分工,“功夫”与“工夫”便进行了分化处理,新编(修订)的工具书已体现了对“功夫”与“工夫”的区分。“功夫”与“工夫”在以前通用时的几个义项:①所用时间;②空闲时间;③一段时间,时候;④本领,造诣;⑤指武术,在新版(修订)、新编的工具书对它们的分工是,义项①②③表示时间,归到“工夫”名下;将义项④⑤归“功夫”所有。
黑乎乎的(地)到处都是煤灰
注:“蓓”字在这里应该读bèi(贝),四声,主持人毕福剑误读为péi(赔)音了。
舰载机挂载导弹
注:“载”字在这里应该读zài(在),男主持人误读为zǎi(宰)音了。
“载”字读三声zǎi(宰)音时,主要有四个义项,分别是:(1)可指一年,如“历时三载”、“三年五载”、“一年半载”、“千载难逢”等;(2)也可指记录、刊登,如“记载”、“登载”、“刊载”、“转载”、“永载清史”等。“载籍”指书籍,常用以形容人学识广博。
“载”字读四声zài(在)音时,主要有四个义项,分别是:(1)用交通工具装运,如“装载”、“载客”、“载货”、“载重”、“载运”、“载途”、“承载”、“拒载”、“人挑车载”、“运载火箭”、“满载而归”、“载誉归来”、“文以载道(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弘扬精神的)”及鲁迅诗句“漏船载酒泛中流”等;(2)充满,如“怨声载道”、“风雪载途”;(3)还可用做连接词(古文里常用来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相当于“一边……一边……”),如“载歌载舞”、“载笑载言”等。(4)姓氏字,用做人名、专业术语时也读“zài”音,诸如清同治皇帝载淳、清末摄政王载沣及“载体”、“载荷”、“载波(当没有调制信号(即没有能够用来调制的其他电波循环脉冲串或者直流)的情况下由发射机产生的无线电波)”等。
我证件齐全你干嘛(干吗)不给我钱
数量越少卖得(的)价格越贵
丈夫说得话(说的话)很难听
这全是他逼得(的)
如果是我做的我就陪(赔,即赔偿)你
你心里发怵(发憷)吗
桥洞宽度为2(两)米
注:说者如是说,希望字幕今后不要再犯2!
雕刻得(的)外型非常的(地)完美
这一件看起来非常的(地)抽象
他经过不断地(的)探索和创新
目前长春高速路实行间断式通行
注:“间”字在这里应该读jiàn(建),四声,女主持人误读为jiān(尖)音了。
“间”字读一声jiān音时,主要有以下几个义项,分别是:(1)两段时间相接的地方或介于两桩事物当中及其相互关系,如中间、间距、间奏、天地之间等;(2)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如田间、人间、区间、宇宙间、午间、夜间、其间、期间等;(3)房子内隔成的部分,如里间、衣帽间、间量、车间、卫生间等;(4)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如一间房;(5)一会儿、顷刻,如瞬间;(6)近来。
“间”字读四声jiàn音时,主要有以下几个义项,分别是:(1)缝隙或空隙,如“当间儿”、“乘间而入”、“不留间隙”;“亲密无间”是用其引申义,指嫌隙。(2)隔开、不连接,如“间或”、“间伐”、“间壁”、“间隔号”、“间歇泉”、“良莠(yǒu)间杂”、“黑白相间”、“间作套种”、“多云间晴”、“毫不间断”及其引申义的“间接(非直接)”、“间谍”等;(3)挑拨使人不和,如“反间计”、“挑拨离间”;(4)除去多余的幼苗,如“间苗”、“间萝卜秧”等。“间道”是指偏僻的近道,多用于书面语,有时也指邪门歪道。
高爱萍认为自己作出(做出)了巨大牺牲
高福才说绝不(决不)再与妹妹合作了
注:表态而已!
“绝”是会意字,从纟( mì),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其本义就是把丝弄断。一些古代的“绝”字都有些像人用刀切割丝线的情景,所以“绝”字就有“断开”、“断绝”的意思。断开的东西前后不相连属,“绝”便有了“后无继者”的含义(比较典型的词语包括绝交、绝情、绝笔、绝唱、绝代佳人、恩断义绝、绝无仅有等),从而引申出“极”、“最”、“唯一”等意思,进而发展出“绝对”这个意义。“绝”用在否定词“不、无、非”等前面,表示完全否定。“绝不”可以理解为“全然不”,进一步说,就是“所有情况下都不”或者“任何情况下都不”。因此,“绝不”所表达的意思偏重于对客观事物否定的程度,表示完全否定。
“决”是形声字,本来写作“决”从水、夬( guài)声。从夬得声的字多有“断”、“缺”的意义,比如“抉”是“挖出”、“玦”是“有缺口的佩玉”、“缺”是“器皿破损”等。“决”也和“断”、“缺”有关,它的本义是“挖开堵塞物使水流动”。人们在做出判断或决定之前,总是要经历一个走出困惑、豁然开朗的心理过程,“决”的本义和这个心理过程相似,所以“决”自然就引申出“判断”、“决定”等意义,并进而有“肯定、一定”的意思。“决”用在否定词“不、无、非、没” 等前面,偏重于表达坚决否定的主观态度,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决不”就是“坚决不”的意思,它是在表达说者的态度而不一定是最终的事实或结果。
通常情况下,第一人称作为主语的时候,往往是在表述说者的态度,宜用“决不”,并且可以写成“坚决不”。非第一人称作为主语的时候,往往在表述说者对别人所做的事情的结果或者客观事实的一种期望或者猜测,宜用“绝不”,并且可以写成“绝对不”。
沧州市中院作出(做出)了一审判决
泊头市法院作出(做出)了一审判决
河北省高院作出(做出)了裁决
是不是就这样小心的(地)问候
他们如此的(地)可爱与活泼
毛泽东不是有一句话嘛(吗)
要一笔一划(一笔一画)地写
注:“画”和“划”其实涉及的是三个字:由“畫”简化而来的“画”字;一个由“劃”字简化而来的“划”字;还有一个“划”本字。注意,古时候“劃”和“划” 是不相同的两个字。
“畫”,会意兼指事。甲骨文上面从“聿”,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图形,整个字象人持笔画图之意。金文将下边的图形改为表示雕刻的“周”,篆文讹为“田及四界”,隶变后楷书写作“畵”,俗作“畫”。今简化为“画”。从甲骨文来看,“画”的本义当为“绘画”。(清全祖望《梅花岭记》:“为蛇画足”。蔡元培《图画》:“善画者多工书。”)金文、篆文讹变后,象“田及四界”,故取得“划分界线”之意。《说文》:“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左传襄公四年》:“芒芒禹跡,画为九州。”后引申出“谋划、策划”之意。(《说文》:“画,计也,策也。”《史记淮阴侯传》:“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资治通鉴》:“助画方略。”)后来为分化字义,将“分割、划分”之后诸义另造字,加一义符“刀”写作“劃”。
“劃”,会意字,从“畫”从“刀”,“畫”兼表读音。所以“劃”的本义指“用刀割开东西”。《说文刀部》:“劃,锥刀画曰劃。”《广韵》:“劃,锥刀刻。”也表示“筹谋”,《广韵》同时说:“劃,劃作事。”
“划”,古已有之,与“劃”并无相干。“划”,形声字,从“戈”从“刀”,本指“镰刀”,意思是“拨水前进”,如“划桨”、“划船”。《辞源》、《词海》就坚持“画”“劃”“划”三字分列。遗憾的是,在“简化汉字”过程中,“劃”被简化为“划”,与原本“划水”的“划”字混为一谈。《现代汉语词典》将“劃”列为“划”的繁体字,然后将“划”字分列成5条:“划水”的“划(huá)”;“划算”的“划(huá)”;“划破”的“划(huá)”后面缀上(劃)字,表示此“划”是“劃”的简体字。另列“划分”的“划(huà)”和同“画”字的“划”,同样也得在后面缀上(劃)字表示是“劃”的简体字。
抛开“划水”的“划(huá)”不管,“画”的主义项在“绘画”,“划(劃)”的主义项在“划分”,这就是根本区别。容易混淆的是,“画”字同时兼有“划(劃)”的“划分”“谋划”等义项,而“劃(划)”又源于“画”字,所以很多地方用“画”都不会错。只要注意几个只能用“划”不能用“画”的地方:“划分”、“划破”、“划算”、“划拳”、“计划”、“划拨”、“划时代”、“企划”等。只能用“画”不能用“划”的:“笔画”、“绘画”、“画地为牢”、“指手画脚”、“画押、画供”、“画等号”等。
古人写字前要点燃一柱香(一炷香)
烧香烧香,一炷香应该用“炷”字。其他像“焐”、“煳”这两个火字边的字也经常容易被“捂”、“糊”错误地代替。
写得字(写的字)苍劲有力
女主持人在节目中把湖北省公安县县长说成是“父母官”
注:“父母官”是旧时人们对州县官的称呼。在当代社会,任何官员都不应该被称为“父母官”。在我党的执政理论中,官员是“人民公仆”;在其他发达国家,官员就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人而已,公务员也是人们可以选择的职业的一种,和其他行业和职业没啥本质区别,都是拿钱干活。
“父母官”一词来源于《礼记·大学》:“《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孟子·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之父母也?”在这些先秦文献中“父母”是指百姓的统治者,甚至是国君。汉代曾出现了两个非常有政绩的地方官:西汉的召信臣、东汉的杜诗。据《后汉书》载杜诗为南阳太守,深受百姓爱戴,百姓将之与前代的召信臣相比,于是就有了“前有召父,后有杜母”之说,这时“父母”一词已经有了地方官的含义。宋初王禹偁《谪居感事》诗:“万家呼父母。”其自注:“民间呼令为父母官”,这便是将地方官比作父母官的最早出处。在封建社会,父母是子女的主宰,同时父母又最疼爱自己的子女,所以父母官就兼具了领导与爱护的两种特点,一个好的地方官应该像爱护子女一样爱护百姓,这就是“爱民如子”,当百姓的权利受到伤害时,官员理应加以维护,这就是“为民做主”。因此所谓的“父母官”其实是百姓的一种赞誉。同时这样的父母官通常都是一些比较基层的官员,主要是州、县等地方长官,因为他们直接与地方百姓接触,同时又拥有生杀予夺的决定权。
新西藏政治进步,人民当家作主(当家做主)
动车运行中严禁抽烟(吸烟)
注:解说员如是说!
向幸福出发
要结婚我准备得(的,即准备的各项工作)还不够
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吗(嘛)
注:此处是肯定和强调!
没有当初现象得(的)那么好
爸爸妈妈特别有夫妻像(夫妻相)
注:夫妻相,看的是面相!
我能看到女儿这么精彩地(的)表现
我来到英国南极科考站作客(做客)
期间(其间)我将最后一次踏上鸟岛的土地
“其间”与“期间”这两个词都是指“中间”的意思,但主要区别在于“期”与“其”。“期”指“时期”,“其”是指代词,相当于“这”、“那”、“这个”、“那个”。
“其间”是指某一段时间。从结构上分析,“其”修饰“间”,相当于“这”“那”等指示代词。在使用的时候,“其间”前面总有一段关于时间的叙述,“其间”承上表示“这段时间里”或“那段时间里”。如果“其间”前面再加上“这”或“那”,就重复了。我们熟知的经典例子是鲁迅先生《一件小事》里的话:“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其间”多用于书面,口语中,人们有时会在它前面加上“这”或“那”,现在也是不容忽视的语言事实。但引导规范,还是不要在前面加修饰成分。另外,“其间”也可指两个以上人或两种以上具体或抽象事物之间。
“期间”的用法恰恰相反,它前面应该加修饰成分,如“春节放假期间”“十一长假期间”“暑假期间”“这期间”“那期间”“开会期间”等等。现在有个用法是错误的,就是“期间”前面不加修饰成分,例子几乎天天都能见到。
那不也得比他更远嘛(吗)
这不是挺好嘛(吗)
大清皇帝曾亲手为他写了一幅对联(一副对联)
“副”与“幅”这两个字,“副”读fù(富)音;“幅”读fú(福)音。它们的意思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当做量词使用的时候,要格外注意区分。
“副”可解作居于第二位,比如,副官、副总统、副教授、副班长、副食品(主要的米面主食以外的菜肉佐料之类)等;还可解作辅助的,比如副本、副刊、轮船上的大副、二副;它又可解作附带的,比如副业、副产品、副作用等。它有个作“符合”解释的词义要特别注意,例如成语“名副其实”和“名不副实”,“副”必须讲成“符合”,却不可写成“名符其实”和“名不符实”。“副”字作量词时,有两大类用法:一个是用于某些成套的东西,比如全副武装、一副对联。在说“手套”、“筷子”等物时,可说“一双”,也可称“一副”;另一个用法是指面部表情,如一副笑脸,一副庄严面孔等。
“幅”本指丝绸布匹的宽度,如幅面、单幅、双幅、宽幅等。从这引申出其它的宽度也常用“幅”,比如幅度、幅员(领土面积。“幅”指宽窄,“员”指周长)、振幅等。它也可作量词,但注意不同于“副”,它可做布匹量词,如“做个床单要两幅布”。说“一幅画”是正确的,等同于“一张画”,但“一副对联”则不能写作“一幅对联”!
有没有报批手续啊(呀)/有啊(哇)
我们很难想像(想象)会出现这样的事
“象”、“像”、“相”三字都是常用字,前两字音同形似,后一字有两个音,其中一个音也与前两字一样,并且字义上三个字有某种联系,因此很容易用混。再加上1964年国家语委曾经将“像”字(除“比照人物制成的形象”一义外)简化为“象”字,《现代汉语词典》等词书都照此改过来了;而日国家语委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又规定,“像”字不再做“象”字的繁体字处理,一部分人按新规定做了,而许多人对新字表并未引起足够的注意,依然照1964年的旧字表和现行词典使用“象”、“像”字,使得“象”、“像”、“相”的使用更加混乱。为了纯洁祖国语言,对读者对社会负责,特提请各位作者、编辑同志注意,一定要以1986年的新规定为准,正确使用“象”、“像”、“相”字。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已确定“想象”为推荐词形。“想象”,一般认为是动宾结构,但也有认为是联合结构。如果是动宾结构,想的是事物的形状、样子,用“象”应该说是合理的。如果是联合结构,“象”字本身也是动词,即韩非子说的“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想”即“象”,“象”即“想”,用“象”同样应该说是合理的。
今天下午你不是出任嘛(吗)
我们决定守候(设伏)
注:说者如是说。
这不是挺好的嘛(吗)
良药(汤药)虽好却有苦味
注:说者如是说。
她还是一袋一袋的(地)吃得很干净
韩国要求日本需(须)把有关独岛的视频立即删除
注:表态嘛,尤其是韩国政府的表态,必须的!
安徽省阜阳市
注:“阜”字在这里应该读fù(付),四声,女主持人误读为fǔ(甫)音了。
生活早参考
松塔烧成这个样子还能吃嘛(吗)
长期这样吃,嘴都变叼(刁)了
注:嘴刁,是说吃东西挑剔,不好伺候。
韩非说得(说的,即说的话)也对
刘老师写的一笔一划(一笔一画)
我舰艇编队在大风大浪中进行多科目(课目)实兵演练
想儿子想得厉害了就痛哭嚎啕(号啕痛哭)
“号”(繁体字为“號”)是会意字,从虎,从号,“号”亦兼表读音。“号”是“號”的古字,上面是“口”,下面代表声音,即号呼的意思。“号”的本义是“大声喊叫”的意思。后来,“号”繁化变成“號”,现在又简化为“号”。“号”有两个读音:háo和hào。“号”读háo时,指拖长声音大声叫唤、大声哭。“号”读hào时,现主要有名称(如:国号,年号),指名和字以外另起的别号或名以外另起的字(如: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商店(如:《乔家大院》里乔家的“复盛公”商号)、标志、信号、排字的次第;表示等级(如:五号字,大号的衣服)、切脉搏、号令、军队或乐队里所用的西式喇叭、用号吹出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如:起床号)等含义。“号”读这两个音时其含义也是有内在联系的,它从哭喊的含义引申到发声的器具、能让别人记住的名字标记等。
“嚎”是形声字,读háo,从口,豪声。“嚎”的本义是吼叫、鸣叫。现在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大声叫,二是同“号”(háo)的含义中“大声哭”的意思。
从“号”与“嚎”的本义上来看,两个字的含义是有区别的,但因为都有“大声叫”的含义,这两个字的组词有很多都可以互换。比如“干号”也作“干嚎”(指不落泪地大声哭叫,但“干号”是首选词形),“号啕”也作“嚎啕”、“嚎咷”、“号咷”(均读háo táo,形容大声哭,但“号啕”是首选词)。
事情没有想象得(的)那么简单
当年她作(做)了杀人之事后
它这次摆开了战斗的架式(架势)
注:固定规范词形!
我舰艇编队在大风大浪中进行多科目(课目)实兵演练
购买低价房需(须)经过严格的本人资格审查
当地劳动监查(监察)部门
他没有招聘人员的权利(权力)
注:有没有权力招聘人员,与其在组织中的角色和被赋予的权限有关!
电梯公司拟定(拟订)了一个协议
武汉市中院作出(做出)裁定
有些人来这里不只(不止)是为了相亲
注:“不止”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不停止”(动词),例如“血流不止”,在这个用法上,大家比较不会搞错;另一个意思则是“超出某个数量或范围”(副词),例如“她不止二十岁”,在这个地方,许多人就常会将“不止”与“不只”给混淆了。“不只”只作为连词使用,义为不但,往往后面还会跟其它的连词,比如“不只……还……”。
这是一种浮燥(浮躁)的心理
“燥”是火字偏旁,指如火烤般干燥。“燥热”当然是说既干且热。不同于湿热;“口干舌燥”当然指极度口渴的嘴干难耐状况。上焦火盛称“燥火”,中医常诊断病者是燥热咳嗽还是风寒咳嗽,此时“燥”即指“火”。
“躁”是“足”旁,可想而知是指顿足捶胸之急躁状态。因此“躁”指焦躁、性急、不冷静。所以有急躁、暴躁、焦躁等词。“躁动”指因急而动或不停地动作,人们常把即将诞生的事物,比喻为“躁动于腹中的胎儿”即是这个道理。
应当注意的是“焦躁”不能写成“焦燥”。有人认为“焦”字下面的四点即是“火”,它的字义也有烧烤而干一解,故“焦燥”用“燥”字可能没错。其实,这理解有所偏颇,“焦躁”一词是来源于“焦急和烦躁”,并非“烧焦和干燥”,所以,必须注意一定要写“焦躁”!
梦想星搭档
注:“撒”在这里应该读sǎ(洒),主持人误读为sà(萨)音了。
两个小朋友急需(亟须)得到帮助
我唱呲(劈)了
不知道她从(到/向)哪里去
注: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我们还没有完全的(地)得心应手
一上台我们非常的(地)紧张
即兴来一首
注:“即”字在这里应该读jí(及),主持人撒贝宁误读为jì(计)音了。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释义,“即”是个独音字,读jí(及),二声。它有几个常见义项,在此简单陈述:(1)靠近、解除,如不即不离、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等;(2)到、开始从事,如即位;(3)当下、目前,如即日、即期、成功在即等;(4)就着(当前环境),如即景、即兴等;(5)姓氏字;(6)就是,如非此即彼;(7)就、便,如一触即发、召之即来等;(8)即使。无论其含义或词性是什么,一律读二声。
我可以负责任的(地)告诉你
消费者购买后在七天内退货无需(无须)说明理由
注:说明理由,不是退货的必须条件!
安倍是最积极的(地)要求修改宪法的人
中国舰机正常穿越宫古(宫古海峡),日部(部署)导弹“卡喉”
注1:宫古海峡,属于国际海域,中国军舰有权通过。但宫古群岛,则是日本领土,中国武装力量未经日本国许可进入那就是入侵!因此,这个标题明显欠妥,必须明确区分“宫古海峡”和“宫古群岛”!
注2:布置、布设和部署三个词中,分别用到“布”和“部”。其中,“布”作为动词可以单独使用,而“部”一般在“部署”一词中有动词属性。标题中,应该用部署,而不应该单独用“部”。用“布”也不合理,因为岸舰导弹是“部署”在陆地上用于攻击海面目标的,而不像水雷,“布设”在海里用于攻击舰船。
薛小丽惟一(唯一)的亲人
当时林强没有及时做出反映(反应)
“反映”与“反应”读音相同,都读fǎnyìng,个别义项也颇类似,但两者也是有区别的。“反应”常见的用法是:(1)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例如:“地震前,有的动物有异常反应。”(2)打针或吃药所引起的呕吐、发烧、头痛、腹痛等症状。例如:“这种药虽然很有效,但有的人吃后会出现轻微的腹泻等反应。”(3)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例如:“他的发言在与会者中引起强烈反应。”(4)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例如:“发生热核反应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反映”常见的用法是:(1)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例如:“这起烟花爆炸事故反映出一些人的安全意识十分淡薄。”(2)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例如:“这几位同志反映的意见是有道理的,应当引起重视。”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反应”多是被动的,而“反映”多是主动的;“反应”一般不能带宾语,“反映”可以带宾语。
至今他腿上还留有淤青(瘀青)
根据《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的注释,“瘀”字的义项有“积血”和“血液凝滞不通”两个,并且在词例中就有“活血化瘀”一词。而在“淤”字的注释下则没有这个义项。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却将“瘀”字作为“淤”字的异体字予以消灭,这是没有道理的,目前,没有任何正式的文件可以支持《现汉》的这个做法。因此,本着规范的做法,还是应该使用“活血化瘀”这个词形。
去小丽家的路不只(不止)一条
经过勘查(勘察)
她的颅骨变形非常的(地)严重
人来人往情况相当的(地)复杂
我核潜艇舰员深谙潜艇安全退役技术
注:“谙”字在这里应该读ān(安),男主持人误读为àn(案)音了。
大家伙(大家伙儿)对民歌的热爱
注:大家伙,是大个儿的东西或者人;大家伙儿,就是大家!
“儿化”是北方方言中的一种语言现象,词语后缀“儿”字,组成卷舌韵母。例如心眼儿、鞋带儿、烟卷儿、针眼儿、白干儿、果仁儿、肉冻儿、抓阄儿等。儿化后,词语语言成分的理性意义不变,但却增加或改变了附加意义,如妞儿、茸毛儿、玩意儿、牙签儿等,增加了“小巧”义,派生出“喜爱”义。再如好玩儿、小曲儿、慢慢儿、踢毽儿等,具有浓郁的口语色彩。称呼年轻同事,如“小王儿、小张儿、小胡儿、小徐儿”等,可读儿化;但“大王、大张、老胡、老徐”等,就不宜儿化了。
借用儿化,可把现成的词变成另一个词,例如:“头”指脑袋,儿化后的“头儿”却指头目、领导;“眼”指眼睛,儿化后的“眼儿”却指小洞、窟窿;“过节”指在节日进行庆祝等活动,而“过节儿”却指嫌隙、积怨。“儿化”还可使词语的词性发生变化。例如:动词“垫、盖、罩”等,儿化为垫儿、盖儿、罩儿等,就变成了名词。再如形容词短、好、鲜、热闹、破烂等,儿化为(护)短儿、(买)好儿、(尝)鲜儿、(看)热闹儿、(卖)破烂儿等,也变成了名词。有些口语色彩浓重的词语应读儿化,如“大款儿、大腕儿、冰棍儿、胡同儿、片儿警、爆肚儿、虾段儿、鱼片儿、屁股蹲儿、疙瘩襻儿、豆腐脑儿”等,否则说着拗口,听着别扭。有些词语必须读儿化,如把“份儿饭”(fènrfàn)读成fènfàn,那可就闹笑话了!典型的天津方言——“吗事儿”、“说得倍儿哏儿”、“上南门脸儿”等,必须读出儿化,才地道。
应注意的是,并不是词尾有“儿”字的词都是儿化词,如女儿、男儿、少儿、小儿等,这里的“儿”都表示一个独立的音节;另如林黑儿、上官婉儿等人名,“月儿弯弯云儿飘”中的“儿”,也应读出一个独立音节,只是读音较轻罢了。
只有这样国家才能把这件杀手锏(撒手锏)武器交给你
注:撒手锏,正解词语,指旧小说中厮杀时出其不意地用锏投掷敌手的招数。动作游戏里面往往有“必杀技”,这样的招数使出来往往能够重创对手甚至一击致命;但是“撒手锏”则是真有其物,古时二将对战,两马错镫,一将甩出所藏的“锏”使出“暗箭伤人”之术,往往就可以获胜。使用“杀手锏”的说法,曲解词语的历史渊源,误导读者。
机载电子设备
注:“载”字在这里应该读zài(在),男主持人误读为zǎi(宰)音了。
对这一要求我们非常的(地)小心谨慎的(地)在执行
我们靠得(的)是对强军目标的执著追求
我长得(的)模样与白雪有点儿相似
你说得(说的,即说的话)太对了
你乖乖的(地)跟我在一起吧
我核潜艇亮杀手锏(撒手锏)
美国核潜艇部(部署)亚洲,强化“反潜链”
如果能够汇集在一起我们就能有序的(地)给以解决
武则天当时已经势微(式微)
“式微”出自《诗经》,“式”是文言的语气助词,“微”是衰微的意思。“式微”原来指国家或世族衰落,现在也泛指事物的衰落。“式微”有书面语色彩,例如:“这里的老式织布产业日趋式微。”
书中不是记载了一个故事嘛(吗)
你们和得(的)诗谁(的)最好哇
很多女士不是也想问这个问题嘛(吗)
这不是把法律法规扭曲了嘛(吗)
可以啊(呀),但是你游不过去
他们一会(一会儿)也没有停下来
欧洲各国认为美国的窃听监控行为需(须)进行约束
这不明显的(地)是把盟友当成敌人了嘛(吗)
你这个将军衔是谁封(授)的
注:古代帝王才“封”王侯,当代的将军都是授衔制!
这单子我来买(埋)
注:埋单!
“埋单”指用餐后结账付款。现在也泛指付款。例如:谁请客,谁埋单。先挑选书,然后再排队埋单。“埋单”还常常引申为“付出代价、承担责任”。例如:企业出了问题,不能让职工埋单。
据考,“埋单”原为粤语方言词语,传到北方后,北方人也说“mǎi单”。但是,现在的词典上仍然以“埋单”为主条,所以还是应该写成“埋单”。广州话“埋单”一词由来已久。广州的饮食业,以前有先食后结账的传统做法。旧时茶居食肆,顾客食完后便招呼伙计“埋数”(结账)。“埋单”与“买单”其音近似,词意却大相径庭。粤语的“埋”字有多个含义,其中之一,有“聚合”的意思,如“埋口”(伤口愈合)、“埋份”(参与一份)、“埋堆”(志趣相投者常相聚一起)等等。至于“买”字,就是“拿钱买东西”的意思。若用“买单”来表述人就餐完的结账,那岂不是“拿钱去买一张完餐后的单据”?粤语地区以外的人因不了解粤语的字义和广东的民俗文化,把“埋单”误写作“买单”,这是不足为奇的。然而,现在广东地区出版的报刊也出现把“埋单”写作“买单”的,那就令人汗颜了。
廖和平编得(的)一套漏洞百出
这种交钱办事儿的谋利(牟利)行为很容易揭穿
注:参考下面的说明!
“牟取”跟“谋取”都包含“设法取得”的意思,但两者在使用上有差别。“牟取”带有贬义色彩,一般指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名利。
“谋取”是中性词语,涉及的事物除了某种利益外,还可以是职务、职业、生存、发展、幸福等。一般有两种用法,一种是指用不正当手段图谋私利,另一种是指用正当手段取得某种合法利益。另外,两个词语比较起来,“牟取”的书面色彩要比“谋取”重些。
如果某文中“牟取/谋取”的对象全都是不合法或不合规定的,那么,可以用“牟取”,也可以用“谋取”,但是应当注意前后一致。如果该文要特别强调其不合法、不合规定的性质,可选用“牟取”。
如果某文中“牟取/谋取”的对象有的是不合法规的,有的是合乎法规的,那么,宜用“谋取”,不宜用“牟取”。当然,也可以在该文中分别处理:对合乎法规的,用“谋取”;对不合法规的,用“牟取”。
这颜色永不褪色(退色)
“退”表示“向后移动、退出、减退、退还、撤消”一类的意思。例如“后退” 、“退场”、“退烧”、“退款”、“退婚”、“退色”。
“褪”(tuì)是指羽毛脱落,例如“小鸭子褪毛了”。“褪”也有“脱下衣服”的意思,例如“褪去冬衣”。
装好后还要碾压(碾轧)
注:碾轧,圆轴或轮子等压在物体上转(a.碾,滚压:b.排挤倾轧)。《人民文学》1976年第6期:“他赶着车往桥上跑的时候,山洪的高峰刚刚到达,桥柱子还没有出毛病。恰恰是经过他那沉重的大车碾轧、压迫,木桥的柱子才歪了。”
这种新型驱逐舰是美国的杀手锏(撒手锏)
我们绝不(决不)先打第一枪
注:“械”字在这里应该读xiè(卸),男主讲误读为jiè(介)音了。
“械”字只有一个读音xiè(卸),是一个典型的独音字,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的规定为:“统读”;诸如在“机械”、“枪械”、“军械”、“器械”、“缴械”等词中,无论其含义或词性是什么,一律读xiè(卸)。
注:“载”字在这里应该读zài(在),男主讲误读为zǎi(宰)音了。
客观的(地)说
美国的新型驱逐舰要成为(其在)亚洲的杀手锏(撒手锏)
转基因食品需(须,必须)有明确标识
有关方面不必大惊小怪小题大作(小题大做)
美国人对我们反对窃听的呼声毫无反映(反应)
美国曾要求(其)欧洲朋友(欧洲盟友)对此不要反映(反应)过度
注:部分欧洲国家和美帝国主义是同盟关系,不是简单的朋友关系。
香港政府(香港特区政府)对菲律宾“人质事件”遇难同胞赔偿问题作出(做出)决定
注:“香港特区政府”从政治角度说是个比较适宜的概念。单独说“香港政府”,尤其在讨论国与国之间的问题的时候,容易产生歧义!
山东菏泽一2岁(两岁)女孩(幼女)坠入17米深井
注:两岁的不能称为女孩,而应称为幼女!
生活早参考
这不是害人嘛(吗)
对核辐射底确(的确)不可小视(不可小觑)
注:“不可小觑”是自古就有的习惯用法!对应的其他习惯用法是“轻视”、“小瞧”、“小看”等。
防止核泄露(核泄漏)
注:参考下面分析。
泄漏指(液体、气体等实体物质)漏出,一般指工业中不应该流出或漏出的物质或流体,流出或漏出机械设备以外,造成损失,称之为泄漏。比如,核泄漏。
泄露往往是说不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被人知道了,这种“被知道”有可能是内部人自己传递出去的,也可能是被外部的人盗取的。泄露的对象往往不是实体物质,而是消息、情报之类的虚的东西。
美国要为偷听行为买单(埋单)
台湾“大统”老板要从有毒食品中谋得(牟得)暴利
陈永康是死者云旭阳的师傅(师父)
凡是学徒称呼授技之尊长为“师父”。古语曰:“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故师父之妻当然被尊为师母,同门学徒之间则互称师兄、师弟或师姐、师妹。此种现象,也广泛地存在于中国的教育界(多指私塾)及各行业有学识或身怀绝技并设馆收徒的人员之家。甚至宗教界亦如此,连尼姑收徒也被尊称为“师父”。
“拜师”一词,就说明了“受拜”的一方有别于我们日常所说的那类“师傅”,“师”在“天地君亲师”的思想体系中名列第五名!“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在西汉思想界和学术界颇为流行。明朝后期以来,崇奉“天地君亲师”在民间广为流行,把它作为祭祀对象也已经普遍。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并对其意义进行诠释,特别突出了“师” 的地位和作用。民国时期,“天地君亲师”又衍变出“天地国亲师” 和“天地圣亲师”两种形式。(《“天地君亲师”源流考》,徐梓,《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另外,提醒同志们,赵本山曾经专门组织过跪拜的“拜师”仪式,此举曾经遭受批评。
警方勘查(勘察)了现场
吃起来非常的(地)软
这馅(馅儿)也非常的(地)香
这种树长得非常的(地)高大
注:“尽”字在这里应该读jìn(近),女主播误读为jǐn(紧)音了。
老百姓过得(的)日子很糟糕
这都是吕振华实实在在的(地)一件一件的(地)干出来的
车闲散呐(哪)人闲懒呐(哪)
“呐”字做动词,主要用于呐喊、声呐、唢呐等词;而“哪”字则是发nà音的语气助词。剧中演员的嗓门的确很大,但这也不是把“呐”字当做语气助词使用的理由。既然我们已经有了读nà音的语气助词“哪”字,就没必要再迁就那些用错字的人,非把“呐”字也定义成语气助词了。这种“呐”与“哪”不分的混乱局面,又是《现代汉语词典》造的孽。
可不是老乐嘛(吗)
大便粘滞(黏滞)不爽
黏和粘原本是二形一字,都是黏性材料,只是制作黏性材料的原料不同,一个用大米,一个用黄米(黍)。
黏,音nián,形声字,从黍,占声,《说文解字》中没有“粘”,以“黏”代“粘”,表示“粘连”,后引申为“黏性”。能把一种东西粘连在另一个东西上的性质,就叫做“黏”,如黏度、黏附、黏合、黏米、黏糕、黏土、黏面、黏液、黏虫、黏性等,又如这浆糊很黏,这胶水不黏。黏米,又称黍米,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而尖,叶片有平行叶脉,子实淡黄色,去皮后称为黄米,有黏性,可酿酒,蒸糕。
粘,音zhān,形声字,从米,占声,1905年出版的《中华大字典》收有“粘”,下注“黏的俗体字”。粘,义为物体由于某种物质的作用而互相附着连在一起,如粘连、粘贴、粘合,又如锅巴粘在锅底上、两块糖粘在一起。
1955年,专家们在整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时,曾把黏字作为异体字淘汰了。自那时起,“黏”作为非规范字退出历史舞台,不再使用,而“粘”则担负了“黏”和“粘”两个字的角色。1988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再次确认“黏”为规范字,表示“能把一种东西粘连在另一个东西上的性质”这一字义,而“粘”不在表示这个字义。这是“黏”不时错为“粘”的根本原因。“黍”为黏性米,“黏”具有一定的会意性,如果联想到这一点,也许就不会写错了。区分“黏”和“粘”的音和义可以采用这样的标准:粘读zhān(沾),义为“使连结”;黏读nián(年),义为“黏性”。
倒进砂锅(沙锅)里
注:沙锅即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煲汤的器具,这种锅易破碎,而且一碎就会一裂到底。“打破沙锅璺到底”,即裂纹直到底部,因为“璺”和“问”同声,后来竟变成“打破沙锅问到底”了。“打破沙锅问(璺)到底”是一句俗语,形象表达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这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
那我们不就上当了嘛(吗)
这里常年(长年)湿润多雨
注:“常”我们可以理解为经常、常常,这是表示频率高的意思。“长”则可以理解为长久、持续不间断的意思,例如“长年在外”、“长相厮守”,长年在外的人是回不了家的。
“长”往往表示的是不间断的;“常”则一般表示间断的。如果要表示长时间不间断的意思,还是应该用“长久”的“长”字。如“长年在外”、“长年积雪”。当然,到了“天长地久”的时候,就更没有人把“长”字用“常”来替换了。
舰载机//载体
注:“载”字在这里应该读zài(在),男主讲误读为zǎi(宰)音了。
您分析得(的,即分析的内容)非常对
晋京民父子
比较重点突出的问题(括号中为正确用字或者读音错误说明):
风流帐(风流账)
惟一(唯一)
干嘛(干吗)
发怵(发憷)
一笔一划(一笔一画)
一柱香(一炷香)
当家作主(当家做主)
作客(做客)
一幅对联(一副对联)
想像(想象)
架式(架势)
浮燥(浮躁)
淤青(瘀青)
杀手锏(撒手锏)
势微(式微)
褪色(退色)
碾压(碾轧)
小题大作(小题大做)
底确(的确)
不可小视(不可小觑)
核泄露(核泄漏)
买单(埋单)
粘滞(黏滞)
砂锅(沙锅)
推一荐:&&|&&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