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会唐山大地震给毛陪葬吗?

赵勇(左)一个月前去唐山时和朱凌在唐山大地震遗址前合影

1976年8月1日13时许,位于唐山市的河北矿业学院内,闷热的天气、凝重的气息,让人喘不过气来。那场世纪灾难——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4天。此时,在一座教师宿舍楼的废墟下,传来了一丝响动:下面有人求救!

十万火急!一场历经数小时的救援立即展开。傍晚时分,一条救人通道终于打通。作为班长的赵勇钻进狭窄的洞里,摸索着找到了幸存者。正当他准备把幸存者拖出洞口时,余震发生了!跪着救援的赵勇被重物压住,更不幸的是两颗钢钉插入他的头部。他意识到:必须挺住,稍有松懈,上方的废墟便有可能大面积坍塌,后果不堪设想。40分钟后,另一条通道打通了,赵勇和那名地震幸存者最终脱险。几个月后,这名被救的幸存者生下健康的双胞胎儿子。

因在这次救援中受伤,赵勇留下了要伴随终生的后遗症。作为一名有42年党龄的老党员,赵勇说,无论是曾经当兵,还是后来复员回聊城工作,“责任”二字在他心头最重。

赵勇,1955年生,聊城人。他1973年入伍,当兵第二年便被提拔为班长。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河北省唐山市发生大地震。当时已近黎明,大部分人还在睡梦中,以致20多万人在那场灾难中丧生。

唐山大地震发生时,赵勇正随部队在石家庄拉练。部队的命令很快传来,赵勇和战友们由石家庄返回定州,途中他们看到,石家庄农村的房屋倒塌了不少,并得知了唐山发生大地震。

7月29日一早,他们开始向唐山进发,由定州途经天津。到达天津时,他们看到路边有烟囱倒了,越来越意识到地震的严重性。此时,有战士甚至写下血书,表达不惜牺牲生命奔赴地震灾区救援的决心。

但救援之路是艰难的,沿途不少桥梁倒塌了,部分路面齐刷刷地错断了。平时几个小时的路程,赵勇和战友们历经一天一夜,直到7月30日凌晨才进入唐山。他们临时驻扎在唐山市体育场,被安排的救援地点是体育场附近的河北矿业学院。

河北矿业学院一座教师宿舍楼,在地震后严重损毁,完全变为废墟,四层高的楼倒塌后只剩约有一层楼高。赵勇和战友们的任务便是在这座楼的废墟中展开救援,搜救幸存者。

时间就是生命,救援一刻不停。战士们昼夜不停,晚上就打开汽车的大灯照明。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座教师宿舍楼住着400多人,废墟下的情况凶多吉少,让人揪心。

到8月1日中午,地震已过去4天,战士们已经从上往下挖掘至二层楼处,仍没有发现幸存者。此时,他们疲惫不堪。午饭时,一名战士留下看守,其他人急匆匆去进餐。

13时许,这名留守的战士听到了废墟下有响动,“咔咔咔”,仿佛拉灯线的声音。他循声走近,大声喊:“有人吗?”一个微弱的声音回复:“救命!”

这名战士立即跑着去喊战友,大家放下饭碗直奔现场。“有线连打直洞,无线连扒斜洞!”根据命令,打通救援通道的行动立即展开。没有专业的设备,战士们或用手扒,或借助简单的工具。炎热的天气,只站在那里便汗流不止。战士们轮流着扒,一人几分钟。到傍晚时分,第一个救援通道——一条直洞打通,直达这名幸存者。作为班长,赵勇钻入狭窄的洞里,摸索着找到了对方。

这是一个低矮的空间,塌下来的水泥预制板,压塌了床的一端,而另一端还挺立着。这张床给了幸存者生的空间,也把她卡在那里动弹不得。这间房子倒塌留下的空间非常低矮,赵勇只能趴着、跪着展开救援。“先救我的女儿!”这名女性幸存者发出微弱但坚定的声音。凭着微弱的光线,赵勇发现,女孩已经没有了呼吸。但在这名幸存者的一再坚持下,他还是先把女孩拖出洞外。

随后,战友们往洞内递入一把手动锯。赵勇跪着锯断了卡着幸存者的一段木头,使其脱困。但因被困废墟下多日,这名幸存者已经无力活动。此时,赵勇也已经非常疲惫,只能一点一点地拖着她向洞口移动。

就在看到希望的时刻,余震发生了!瞬间,废墟再一次坍塌,这条通道被堵塞。瓦砾等重物压向赵勇,更不幸的是,两颗钢钉插入他的头部。跪着的他剧痛难忍,本能地一收缩身子,重物便跟着往下落往下压;他咬牙往上顶一顶,也能撑得住,于是,他意识到必须挺住,稍有松懈,上方的废墟便有可能大面积坍塌,后果不堪设想。

剧痛、焦急……重压之下的赵勇咬牙挺着,等待战友救援。幸运的是,约40分钟后,另一条救援通道打通,两人均被救出。此时,赵勇血肉模糊,头上被两颗钢钉插入深约1厘米,血流如注。他和幸存者被紧急送往医院。

包扎治疗几天后,赵勇又返回救援现场,参与挖掘尸体。震后,他留在灾区,帮助灾民建设防震棚,直到4个月之后才离开。

脱险后不久,那名幸存者赵桂芹回到救援现场,感谢赵勇和战士们的救命之恩。她当时已经怀孕4个月,而且怀的是双胞胎。不幸的是,她的女儿最终没能醒来,而她的丈夫因为出差幸运地躲过这场灾难。在参与灾后重建期间,赵勇和赵桂芹一家经常见面,从此结下缘分,没有断过联系。

1976年年底,赵勇和战友们离开唐山返回部队驻地。1977年元月,赵桂芹生下双胞胎儿子,哥哥叫朱凌,弟弟叫朱翔。未出生便跟随母亲经历了这场大灾难的哥儿俩,从小便听着这场大地震中感人的故事长大,“赵勇”这个名字更是与他们的生命相联系。

朱凌、朱翔长大后,均事业有成,目前前者为唐山某食品公司总经理,后者在福州公安部门工作。“一个月之前,我有事路过唐山,朱凌坚持让我住下玩几天。其间,他陪着我去唐山大地震遗址看了看,感触很深!”赵勇说,这些年两家联系密切,尤其是2010年,赵桂芹一家三代八口人举家来聊城感恩。此后,两家联系更为密切,朱凌一两年都要来聊城看望他一次。

2013年,赵桂芹70岁生日,盛情邀请赵勇参加,而他因为有事未能前往。于是,他怀着愧疚的心情,给“赵大姐”写了祝寿词,并通过网络在当地给赵桂芹预订了蛋糕、鲜花,委托他人在老人生日当天送上。两地虽相隔千里,但两家人亲如一家。

一度,朱凌和弟弟亲切地称赵勇为“舅舅”,把赵勇视为母亲的亲弟弟。后来,在赵勇的坚持下,“舅舅”变为“叔叔”,称谓虽变了,但那份亲情与日俱增。

[责任编辑:杨凡、王慧]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诚邀合作伙伴。

赵勇(左)一个月前去唐山时和朱凌在唐山大地震遗址前合影

1976年8月1日13时许,位于唐山市的河北矿业学院内,闷热的天气、凝重的气息,让人喘不过气来。那场世纪灾难——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4天。此时,在一座教师宿舍楼的废墟下,传来了一丝响动:下面有人求救!

十万火急!一场历经数小时的救援立即展开。傍晚时分,一条救人通道终于打通。作为班长的赵勇钻进狭窄的洞里,摸索着找到了幸存者。正当他准备把幸存者拖出洞口时,余震发生了!跪着救援的赵勇被重物压住,更不幸的是两颗钢钉插入他的头部。他意识到:必须挺住,稍有松懈,上方的废墟便有可能大面积坍塌,后果不堪设想。40分钟后,另一条通道打通了,赵勇和那名地震幸存者最终脱险。几个月后,这名被救的幸存者生下健康的双胞胎儿子。

因在这次救援中受伤,赵勇留下了要伴随终生的后遗症。作为一名有42年党龄的老党员,赵勇说,无论是曾经当兵,还是后来复员回聊城工作,“责任”二字在他心头最重。

赵勇,1955年生,聊城人。他1973年入伍,当兵第二年便被提拔为班长。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河北省唐山市发生大地震。当时已近黎明,大部分人还在睡梦中,以致20多万人在那场灾难中丧生。

唐山大地震发生时,赵勇正随部队在石家庄拉练。部队的命令很快传来,赵勇和战友们由石家庄返回定州,途中他们看到,石家庄农村的房屋倒塌了不少,并得知了唐山发生大地震。

7月29日一早,他们开始向唐山进发,由定州途经天津。到达天津时,他们看到路边有烟囱倒了,越来越意识到地震的严重性。此时,有战士甚至写下血书,表达不惜牺牲生命奔赴地震灾区救援的决心。

但救援之路是艰难的,沿途不少桥梁倒塌了,部分路面齐刷刷地错断了。平时几个小时的路程,赵勇和战友们历经一天一夜,直到7月30日凌晨才进入唐山。他们临时驻扎在唐山市体育场,被安排的救援地点是体育场附近的河北矿业学院。

河北矿业学院一座教师宿舍楼,在地震后严重损毁,完全变为废墟,四层高的楼倒塌后只剩约有一层楼高。赵勇和战友们的任务便是在这座楼的废墟中展开救援,搜救幸存者。

时间就是生命,救援一刻不停。战士们昼夜不停,晚上就打开汽车的大灯照明。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座教师宿舍楼住着400多人,废墟下的情况凶多吉少,让人揪心。

到8月1日中午,地震已过去4天,战士们已经从上往下挖掘至二层楼处,仍没有发现幸存者。此时,他们疲惫不堪。午饭时,一名战士留下看守,其他人急匆匆去进餐。

13时许,这名留守的战士听到了废墟下有响动,“咔咔咔”,仿佛拉灯线的声音。他循声走近,大声喊:“有人吗?”一个微弱的声音回复:“救命!”

这名战士立即跑着去喊战友,大家放下饭碗直奔现场。“有线连打直洞,无线连扒斜洞!”根据命令,打通救援通道的行动立即展开。没有专业的设备,战士们或用手扒,或借助简单的工具。炎热的天气,只站在那里便汗流不止。战士们轮流着扒,一人几分钟。到傍晚时分,第一个救援通道——一条直洞打通,直达这名幸存者。作为班长,赵勇钻入狭窄的洞里,摸索着找到了对方。

这是一个低矮的空间,塌下来的水泥预制板,压塌了床的一端,而另一端还挺立着。这张床给了幸存者生的空间,也把她卡在那里动弹不得。这间房子倒塌留下的空间非常低矮,赵勇只能趴着、跪着展开救援。“先救我的女儿!”这名女性幸存者发出微弱但坚定的声音。凭着微弱的光线,赵勇发现,女孩已经没有了呼吸。但在这名幸存者的一再坚持下,他还是先把女孩拖出洞外。

随后,战友们往洞内递入一把手动锯。赵勇跪着锯断了卡着幸存者的一段木头,使其脱困。但因被困废墟下多日,这名幸存者已经无力活动。此时,赵勇也已经非常疲惫,只能一点一点地拖着她向洞口移动。

就在看到希望的时刻,余震发生了!瞬间,废墟再一次坍塌,这条通道被堵塞。瓦砾等重物压向赵勇,更不幸的是,两颗钢钉插入他的头部。跪着的他剧痛难忍,本能地一收缩身子,重物便跟着往下落往下压;他咬牙往上顶一顶,也能撑得住,于是,他意识到必须挺住,稍有松懈,上方的废墟便有可能大面积坍塌,后果不堪设想。

剧痛、焦急……重压之下的赵勇咬牙挺着,等待战友救援。幸运的是,约40分钟后,另一条救援通道打通,两人均被救出。此时,赵勇血肉模糊,头上被两颗钢钉插入深约1厘米,血流如注。他和幸存者被紧急送往医院。

包扎治疗几天后,赵勇又返回救援现场,参与挖掘尸体。震后,他留在灾区,帮助灾民建设防震棚,直到4个月之后才离开。

脱险后不久,那名幸存者赵桂芹回到救援现场,感谢赵勇和战士们的救命之恩。她当时已经怀孕4个月,而且怀的是双胞胎。不幸的是,她的女儿最终没能醒来,而她的丈夫因为出差幸运地躲过这场灾难。在参与灾后重建期间,赵勇和赵桂芹一家经常见面,从此结下缘分,没有断过联系。

1976年年底,赵勇和战友们离开唐山返回部队驻地。1977年元月,赵桂芹生下双胞胎儿子,哥哥叫朱凌,弟弟叫朱翔。未出生便跟随母亲经历了这场大灾难的哥儿俩,从小便听着这场大地震中感人的故事长大,“赵勇”这个名字更是与他们的生命相联系。

朱凌、朱翔长大后,均事业有成,目前前者为唐山某食品公司总经理,后者在福州公安部门工作。“一个月之前,我有事路过唐山,朱凌坚持让我住下玩几天。其间,他陪着我去唐山大地震遗址看了看,感触很深!”赵勇说,这些年两家联系密切,尤其是2010年,赵桂芹一家三代八口人举家来聊城感恩。此后,两家联系更为密切,朱凌一两年都要来聊城看望他一次。

2013年,赵桂芹70岁生日,盛情邀请赵勇参加,而他因为有事未能前往。于是,他怀着愧疚的心情,给“赵大姐”写了祝寿词,并通过网络在当地给赵桂芹预订了蛋糕、鲜花,委托他人在老人生日当天送上。两地虽相隔千里,但两家人亲如一家。

一度,朱凌和弟弟亲切地称赵勇为“舅舅”,把赵勇视为母亲的亲弟弟。后来,在赵勇的坚持下,“舅舅”变为“叔叔”,称谓虽变了,但那份亲情与日俱增。

[责任编辑:杨凡、王慧]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诚邀合作伙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山大地震给毛陪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