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规则的规则,是否能反映中西方的用人

账户名或密码错误,请重试!
下次自动登录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赵玉平:从“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看中国式用人
单课购买:49元
扫码快速支付:使用微信/支付宝钱包扫码支付
钻石会员:免费观看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管理学原因是什么?对比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中的“卒”,中西方管理有何差异?中国象棋“士”的规则暗涵了怎样的用人哲学?北京邮电大学赵玉平教授,从“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棋盘规则中,形象地揭示中国式管理的独特之处。
为什么伯乐比较少的管理学原因?
“信悟、解悟、行悟、证悟”的启示?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卒”的学问?
中国象棋“士”的子力三原则?
1.1为什么伯乐比较少的管理学原因?
1.2中国象棋“士”的子力三原则有什么涵义?
1.3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卒”的学问?
1.4为什么中国象棋里没有“后”?
精彩笔记(65)
领导最重要能力是
第一管仲的老师及推荐人
最需要的是发现人才的人伯乐。人才是培养出来的,文化的力量在于意识 ,士 三个原则1、士是提供意见不能做决断
2、士是不能出现在人前3、士不能离开指挥部。出主意有理论的的人不能搞执行人。专家的执行力不行。普通人想的是98%的问题执行人好。专家想的是2%的问题不能执行在研究。专家会走常识思维,普通人走在极端思维。
从“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棋盘规则中,形象地揭示中国式管理的独特之处。
赵老师讲课犹如醍醐灌顶;企业家讲课更多是给听得懂的人听,感觉好多地方很隐晦,
赵老师讲课犹如醍醐灌顶;企业家讲课更多是给听得懂的人听,感觉好多地方很隐晦,
忘记给课程评分了!
亲,你要讨论的内容字数太少啦!
你写太多啦!讨论内容最多300字呦。你目前录入0个字符!
你还可以输入300字
该课程所属的专题
课程数量:11个
学习该课程的用户还学习过
6613人学习过
6617人学习过
45707人学习过
20793人学习过
6884人学习过
744人学习过
21366人学习过
22030人学习过
20784人学习过
15323人学习过
&&&&京ICP证090644号&&&&京ICP备号-4
北京优视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Umiwi版权所有
工作日:9:30-18:30
客服电话010-从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看中西方差异
前天晚上实验室集体去大礼堂看《画皮》。不得不承认,哪怕再差的画质,再不怎么样的音像效果,电影院看电影的气氛远比一个人抱着电脑看的强。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导演的想象力也越来越丰富了,竟然会导出惊悚爱情搞笑动作片这样的电影。说实话,电影一般般。但电影中的一个小到不能小的细节却让我有点想法。那群西域土匪没事下棋来消遣,那棋摸样俨然是一副国际象棋。
和那群土匪一样,我平时也拿国际象棋来消遣。看过很多国际象棋的书,开头都有这么一句话,“国际象棋起源于中国,和中国象棋为同一起源”。开始还有点疑问,总觉得那本书的编者怎么和韩国人一样。后来仔细想想,还是有道理的。凭什么车马相从外到里放的顺序都是一样的,凭什么车马相的行走线路都是一样的,又凭什么小兵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不人道规则全世界皆同呢?看来在起源问题上,还是书本上说的有道理。电影里的那一幕,也似乎很巧妙地讲述了它的传播。
但是,就像全世界都要吃饭,中国人拿筷子,西方人拿刀叉一样,从象棋这个小小的玩具上面可以看到中西方的差异。同一起源,结果形成两种不同的样式,更是能让人看出其中的差别。当然,我不是专业研究跨文化交流,只是感兴趣,所以说得有不对的地方。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从棋盘的结构上来说,中国象棋的棋盘体现着中国式的建筑布局:有一条中轴线,有一个内外城之分,还有一条界河,总之,中规中矩。而国际象棋的棋盘为黑白格交替的图案。F1终点的格子棋,还有一些服装上的图案都和它一样。看来,中国人更看中点线这样的布局,而西方人以面状为主。
其次,看双方的棋子。国际象棋的棋子反映的是西方封建社会中的等级制度,国王(king)、王后(queen)为老大,接下去是宗教领袖-主教(bishop),接下去是骑士阶层(knight),最下面一层是城堡里的平民(rook)。尽管中国人还是将后三样翻译成象、马、车,和中国象棋一一对应,但棋子的文化含义还是上面讲的那些。而在中国象棋中,又多了一个炮,看来是宋朝后期形成的,反应的还是战场上的事情。另外,王后在国际象棋中的子力最为强大,而似乎国王反而显得行动缓慢,比较弱。但是,国王的价值远非皇后可比,因为国王没了,就是输了,假如能将死对方的王,送一个王后算什么。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内阁责任制的雏形。国王相当于国家元首,位置重要,但象征意义更大,实权掌握在内阁总理-王后身上,但总理的权力再大,总是对元首负责。看来国际象棋中还有点政治学的味道。当然,这是我瞎猜的。
还有能体现两者差异的就是兵,兵似乎是很不起眼的子力,从一些局面的名称就可以看出,什么王翼弃兵局,后翼弃兵局,反正兵是能随时去掉换取局面的主动的。但什么时候有过弃马局吗?没有。但是,这种不起眼的子力却有着非常大的功能,比如,国际象棋中,只要兵冲到对方的最后一行就可以变成除王以外的任何一种子。这让我想起了America
dream,讲的就是这么一回事,再平凡的人,靠着自己的打拼,可以获得成功。但在中国象棋中,兵的作用似乎是另外一回事了。兵过了河,就能横走,以至于谁见谁怕,因为它小你大,它拿兵和你进行交换,吃亏的是你,好似田忌赛马。还有,和国际象棋相反,中国象棋中的兵几乎没有冲到最后的,因为冲到最后,这个兵就几乎失去用处,成了一枚废子了。这也对应着中国人哲学中做事留有余地的概念,凡事不可过,还有,兵就是兵,跑得再快也变出成車,出身决定命运。
还有一些,比如中国象棋中老将有专门的警卫人员,还有四个,这样体现特权的事情也让人看到中西方的差异。总之,各种差异从中都能看到。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牵强附会,但我总觉得,世界上的事都有内在的联系。因此,思考其中的奥妙也许会有点好处。。。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规则,是否能反映中西方的用人体制? - 知乎344被浏览122481分享邀请回答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际象棋跟中国象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