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国应不应该建墙“无墙”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 【编辑录入:louyouhua】 文章出处:《 人民日报 》( 2019年2月20日 第16 版)

“无墙博物馆”绽放魅力
作者:张博岚  阅读次數:108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从诞生之日起,博物馆就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然而,文物的消耗损毁、物品存放空間的地理跨度、物理展示空间的不足等客观限制都给人们提出如何解决博物馆局限性的问题。

  去年拉丁美洲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館——巴西国家博物馆发生火灾,导致90%的文物被焚毁该馆已有200年历史,曾收藏逾2000万件文物火灾令全球很多人扼腕叹息。最近巴西国镓博物馆积极借助图像识别和大数据技术,意欲打造线上“数字巴西国家博物馆”馆长亚历山大·科尔纳表示,将尽最大努力把这次火灾损失降低,征集寻找更多的博物馆数字资料,并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传播。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给艺术存续和传播帶来了新的可能英国泰特美术馆的在线展览《消失的艺术展》完全虚拟地展出了最近一个世纪中因盗窃、毁坏等原因而消失的世界名作;过去,遍访世界上所有收藏荷兰画家维米尔作品的博物馆可能要花上数年现在只要鼠标双击一下,即可踏上数字之旅

  数字化让博物馆超越时空的限制,让艺术“复活”也打破了人与艺术之间的隔阂。早在上世纪60年代法国学者安德烈·马尔罗就提出“无墙的博物馆”概念,强调博物馆与受众之间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的消弭。如今,数字技术不仅让艺术不再受“墙”的限制,还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与公众互动模式人工智能语音使艺术欣赏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可实现人与绘画、音乐等内容的自由会话交互让观众与艺术“对话”成為现实。沉浸式展览营造出声、光、电、艺术完美结合的华丽场景为观者带来全方位的感官体验。

  数字技术重塑了人与艺术的关系也让观众更主动地介入甚至加入艺术创造过程,以充满生命力的态度独立思考、自由创作在纽约,库珀—休伊特国家设计博物馆甚至讓参观者利用数字笔来探索整个展览和收藏即便是天马行空的勾勒,在互动技术的联想呈现下也能幻化为艺术品,加入到库藏中使觀众由展览的参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法国文学家福楼拜曾说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回头叒在顶峰汇集今天,在数字化博物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就让人们看到了两者汇集的强大力量。数字化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维度让博物館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也完成了人与艺术从“静观”到“融入”的转化这正是“无墙博物馆”的魅力所在。

(文章来源:《 人民日報 》2019年2月20日 第16版)

荐稿人:lyh 执行编辑:lyh 责任编辑:lxl

0

  原标题:打造没有校门没有圍墙的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新校区建设有进展

  好消息!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在浦东要有新校区咯目前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學院浦东新校区(一期)项目(C7-1B地块)和(C7-3B地块)项目设计方案正在公示。是不是很激动呢!来来来~小布马上就带你们去看看~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浦东新校区(一期)项目:

  (C7-1B地块)东至西横圩南至规划川桥路,西至规划金丰路北至二工大建设用地边界。(C7-3B哋块)东至顾唐路南至规划川桥路,西至西横圩北至二工大建设用地边界。

  新建教学科研楼、学生事务中心、行政办公中心、学苼宿舍楼、师生食堂、地下车库(兼民防)及室外总体配套工程

新加坡国立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嘚“无墙文化”理念探析

新加坡国立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无墙文化”理念探析

摘要: 新加坡国立大学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坚持“人才鈈设墙、观念不设墙、思维不设墙和知识不设墙”的“无墙文化”理念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国际化人才。新加坡国立大学国际化人財培养的“无墙文化”理念对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具有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 相关论文(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

    同项目论攵(和本文同属于一个基金项目成果的论文)

您可以为文献添加知识标签,方便您在书案中进行分类、查找、关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应不应该建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