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在眉山医院男科去哪家看经常去茶楼打麻将的朋友吗?向你打听一下七月中旬,某茶楼服务员打伤客人的事,盼请知道详细

某街上的茶馆
  2006年,XX街开了一家茶馆,一时车马如流,人潮似涌;来的人除了喝茶,更多的是打麻将,茶馆整日关着门,只听见阵阵麻将声和男女笑声。  
这是条古街道,麻石铺路,牌坊耸立,有文化街之称,当时尚在建设之中,据说有五家国内建筑集团公司在此附近施工,茶馆主要就是大大小小的包工头来消费。打麻将肯定是要赌钱的,包工头肯定不会小赌。但敢那样放肆和张扬,实属少见。一打听,老板原来是某政法学校的老师,紧邻茶馆的派出所多名警察则是那家学校的毕业生。难怪,经常有穿制服的人坐在茶馆喝茶,或与漂亮的老板娘说话和戏笑。  
茶馆肯定是赚钱了,眼瞅见老板和老板娘脸色红光、腰板直伸起来,衣着也光鲜了许多,慢慢有了有钱人的普遍做派。而且,办齐了所有的营业需要的手续:工商、税务、卫生许可等,并请了勤杂工和职业的陪坐陪聊女子(统称服务员),似大干一场有之意。  
茶馆后面有一家仓库,面积是茶馆的二倍。老板有意盘下来扩大茶馆,但租用仓库的单位五年租约才到第三年,还差二年到期,当然不能出让。如是,派出所出面了,一场消防检查把仓库封了起来:仓库里没有消防通道、没有消防设施等等,必须整改,否则不许置物和进人。同时,下了张违犯消防管理条例处罚单,因为没有主动申报和消防检查合格就使用,云云。  
租仓库的单位只有愤愤然搬走,留下空荡荡的房子由茶馆老板顺理成章地来与房东商谈租赁事宜。因为租金问题,房子一直没有谈下来,反正茶馆老板也不着急,得手是迟早的事。  
转眼到了冬季,仓库忽然热闹起来,有人竟在轰轰烈烈地搞装修。茶馆老板一问,原来被人租了,也是要开茶馆!呵呵,老板这下急了,又搬来派出所检查消防。租仓库要开茶馆的人,是个离婚的女人,半老徐娘,风韵犹存,能耐似乎也大,竟然请到派出所的一把手和主管的娱乐休闲的片警,酒啊礼物啊……啊啊,等等摆平了他们!装修紧锣密鼓,丝毫没有被派出所的消防检查卡住,更没有将前面那对夫妇放在眼里。这时,茶馆夫妇坐不住了,看着多日处心积虑的计划落空,岂能甘心?亲自出场阻止!于是双方又是对骂又是请人斗狠,闹得街坊邻居都出来看稀奇。  
2007年初,新茶馆挂上红灯笼,呜鞭炮正式开张。那坐在老茶馆的大大小小的包工头和派出所的人就像绿头苍蝇扑向臭肉一样,“嗡”地都过来了!时长日久,体验到了老板与服务员的殷勤和特别,便固定下来,乃至新茶馆生意异常火爆!可怜前面老茶馆啊,真像那句诗描写的一样:门前冷落车马稀。  
只是新茶馆还是那个仓库,也没有设消防通道,更没有派出所要求添置的消防设施,连灭火器都没有,当然不会有工商税务卫生许可等手续。心急如焚的老茶馆那个当老师的老板怎么也唆使不动早已毕业的学生们了,只得无奈地叹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有几次去工商税务卫生防疫站举报,似乎有人早已打了招呼,各部门并没来人执法,倒是来打牌吃饭的不少;后来经常有挂军车牌照的小车停在门前并有人放话挑衅,夫妇俩才作罢,像缩头乌龟一样呆在自己店里,整日喝茶清心。  
26;1节,我陪外地来的客人去品尝长沙那臭名昭著的小吃,路过那条文化街,前一个茶馆已换了主人,经营别的项目了,依然人潮如涌,只是大门洞开,不再紧闭。物是人非,我心中不禁泛起几许酸楚,不知那个当老师的老板和老板娘干什么去了,他们在这里究竟赚了多少钱?店内装修,办各种证照,打点关系都得花钱啊!而且做服务行当,一年下来对人陪了多少笑脸?原来打算以身份和关系挣一把的宏图被更有关系更有手段的人挍黄了,老板做派还在否?脸色还那么红光、腰还那么直吗???  
倒是那个仓库改成的茶馆,门前的红灯笼异常招眼,里面人声鼎沸,麻将声夹杂男女浪笑声,一阵高过一阵……敲开门,进去一看,陈设依然是那样,没有半点改变;客人还是那几拨,没有生面孔;肥头大耳的某建筑老板正襟危坐地在茶桌前给人泡茶和与那个女服务员调口味,女服务员穿着更洋气更时尚,圆圆的大眼珠随腰枝扭动滚溜溜的,顾盼生辉,格外撩人;一切显得十分地繁荣……  
遇见老板娘,问前面那家茶馆的去向,竞争者的胜利喜悦立即跃上脸庞,弹掉手指上的烟灰,不屑地说:他滚蛋了。  
笑问原由,老板娘说,他不懂市场竞争。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做沙发 笑~~
  他不懂市场规则,不错!
  平淡中见深刻。
  物是人非,我心中不禁泛起几许酸楚,不知那个当老师的老板和老板娘干什么去了,他们在这里究竟赚了多少钱?店内装修,办各种证照,打点关系都得花钱啊!而且做服务行当,一年下来对人陪了多少笑脸?原来打算以身份和关系挣一把的宏图被更有关系更有手段的人挍黄了,老板做派还在否?脸色还那么红光、腰还那么直吗???  
  谢谢各位文友!衷心感谢眉山首席版主的关心。请多提宝贵意见。
  可是坡子街?    你的文章选材都很好,十分欣赏,坚持!叙述时尽量置身事外,勿入个人情感.其实,这种小品文难写.
  谢谢艾敏老师指点,我记在心里了!
  一副对联
     作者:灵慧庵人 提交日期: 00:06:00       初中时,同学邓南林赠了副对联给我,上联是:“古今人何处不相及”,下联是:“天下事当作如是观”。他说这是某个寺庙的山门联,很大气,又很淡泊,常读读,可以清心除烦,使人豁达超然。三十多年来,的确得益这副对联的慰藉,使我的人生历程脱世俗而其乐融融。      今年初,在清水塘古玩市场,偶遇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青年书法家刘君,寒暄之际,顺便向他求墨宝,作戊子年纪念。他欣然应允,要我自己选题。于是选了这富有禅意的对联请他书写,并自撰横批:“心不在焉”-----也算几十年来的修行之悟吧。刘君擅长楷书,融行草于其中,书法遒劲飘逸,不受拘羁,起笔落势,布局构图,个性鲜明,艺术韵味浓厚,已具相当功底。对联写好后,我倍加爱惜,一是因为文意如我心境写照,二是书法艺术甚妙,三是少时好友相赠纪念意义深远。      前几日,该作品被一出家师太看见,年青漂亮的尼姑对其书法赞不绝口,然而,对内容却有独到见地。她说:“下联‘天下事当作如是观’,改为‘天下事当作如止观’,最为妙。”我不懂,问其究竟,尼姑云:“‘古今人何处不相及’之 ‘相及’,也可指佛教修行法门中的密宗,因为密宗讲求三密相应;那么对应的下联‘天下事当作如是观’,把‘是’改作‘止’,‘止观’正是教下的修行法门。这样,佛法修行的宗法都包括进去了。”我仔细揣摩她的说法,改变读时的停顿,渐有所悟,这一字之改,真的妙之又妙。不但意义更加博大深远,而且还把修行法门包括其中了!我佛祖大智慧,中华文字奇妙啊!      我又问师太:“那横批如何?”      尼姑说“‘心不在焉’乃修行之境界,若改为‘一心不乱’则又回到修行之法门上了。因为净土宗讲求的就是‘一心不乱’” 。      我忙向师太合十施礼,从心中诚挚地呼唤我佛圣号!并当即给刘君打电话,告知其经过;他即兴依太师之意挥毫泼墨,匆匆送来,此时尼姑已飘然离去了,留下灰衣倩影和一串清脆爽心的笑声。刘君无缘见到这位高僧,心中微微有些失落,连连嗟叹自己根性太浅,修行更要精勤。我又得到他一幅墨宝,更佩服他有如此胸襟和好学之德!暗暗庆幸自己平凡之人得诸多良友,相处受益匪浅,人生好有意义啊。      这二副对联我都盖上了我的收藏章珍藏了。一字之改,奇妙之极,令我生发诸多感慨,越看越喜爱。现在我写出来,请看到的佛友、文友细细品味,若有所悟请不吝赐教,某在此合十作谢。                  (不经本人同意,任何媒体不得转载和引用。)                  作者:灵慧庵人 回复日期: 00:16:23 
    去年写的,略有修改。请天涯网友们指教。       作者:长沙艾敏 回复日期: 01:54:41 
    出家师太,,居然是年青漂亮的尼姑,,惊讶中        而且还有如此高深的佛学和文学造诣.        我真是无慧根,从无此等奇遇       作者:灵慧庵人 回复日期: 02:18:28 
    长沙艾敏板主,那天开福寺给您引荐一位吧。       作者:长沙艾敏 回复日期: 03:04:16 
    啊,,那多么好啊,,,开福寺是我每年必去的,,每年三次呢..真想在那出家       作者:我是奔哥 回复日期: 08:46:01 
    :)       作者:lvsss584 回复日期: 09:57:51 
    作者:灵慧庵人 回复日期: 10:27:51 
     艾敏老师啊,心中有佛,在家出家是一样的。每个月到哪儿去吃几餐素还行,有利身体健康。有空约好一起去吧。       作者:长沙艾敏 回复日期: 15:59:48 
    嘿,,,早达成和你一致的看法了,天下已无净土,,净土惟在内心.        希望和你一起去认识一个我向往已久的世界!
  也说境界——读刘鸿伏《境界》有感
     作者:灵慧庵人 提交日期: 20:20:00       拜读了著名作家刘鸿伏先生的散文《境界》,除了欣赏文字的优美,最能理解的是他对境界的领悟。     境界,有卓越和平凡,也有美等,文章中归纳起来无外乎正与反、好与不好、似“春潮汹涌、秋波涟漪”之区分。然而,我的生活经历让我感到,世事纷繁,有许多境界是不好如此明确区别的,比如说“玄外之音”“绕梁三日”你说那是什么境界呢?     刘鸿伏先生而立之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却在不惑之后申请退出中国作家协会。想当年进入中国作家协会是一种境界,那是他在文学艺术创作上的荣耀和成就的里程碑;然而,退出来也是一种境界,现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名单上没有了他的名字,有谁说刘鸿伏不是作家?不是优秀的文学艺术家呢?当年全国(包括香港)所有文学类杂志、报纸副刊都刊发过他的诗歌、散文;他写的《父亲》多年来都是江苏版中学语文教材,与文学大师朱自清写的《背影》齐名。     当许多人梦寐以求甚至不择手段要钻进去的时候,在里面稳坐交椅的却退了出来。这种境界与事理似乎不相符合、让人不可摸捉和理喻,然而,仔细认真地读完《境界》后,不由得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当你登上山顶,极目远眺,陶醉在旷野绚丽的风光之中时,你想过没有,一会儿是要下山的,像和尚、道士一样在山顶上结庐而居、终日与星月树林孤独相伴,那旷野风光也就不绚丽、不令人陶醉了。     当你在峡谷中漂流,惊涛骇浪中,享受惊险刺激的快乐时,你感到自已的力量是如此的伟大和坚强;可是,上岸后你依然要回到那熟悉得厌烦、平凡得死寂、自我被世俗和竞争压缩得十分渺小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去……     如果,在我们的心中能在令我们陶醉的绚丽风光中看到自己的家园、自己的身影;在我们享受惊险刺激的快乐时感觉到就是自己熟悉得厌烦、平凡得死寂、自我被世俗和竞争压缩得渺小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我要说:我们登高和冲浪到了一个境界了。      这 种境界没有“进和退”的反差,如他所言 “有如月光、花香以及清新的空气,浸染、弥漫……”。     我有一个做公务员的朋友,三十岁到现在已当了二十多年的处长,他想当厅长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说起自己没有提拔就恨恨地咬牙切齿。我问他,厅长和处长区别很大吗?他说,那是另一个境界。早几天,有朋友给我电话,说他肝痛,住院了。其实我明白,这是郁结成疾,那个厅级境界害了他。  
     在长沙清水塘古玩市场,李大姐为了赚取孩子的读书费用,从偏远的双峰县农村进省城来给人擦皮鞋。后来,她的大儿子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小儿子也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她成了众人仰羡的的母亲。有人问她:“不怕你儿子将来做官了,会嫌弃你吗?”她说:“我凭双手劳动,儿子怎么会嫌弃?再说,他有当官的境界,我只有擦皮鞋这个境界呵。”擦皮鞋的“境界”,李大姐说的似乎文理不通,但把“能力”用境界来衡量,的确是很朴实、很形象的描绘了她的快乐、知足的精神境界。     还有,很长时期以来,农民都想方设法进大城市,认为那就是人间天堂;我身边也有偏远地方的乡镇人士在省城买房,说是退休后要进城来享福。但是,有一个原国家领导人,退休后从繁华的北京返回老家乡下建了三间瓦屋安享晚年,而且还种了菜、养了鸡鸭;他每日头戴草帽、脚履布鞋行走于田野山径,与汗流浃背、粗声粗气的农民谈天说地!不得不说,这是多么难得的一种境界!     无独有偶,前些日子,我们这里来了个大官,某接待单位派员来约我去给他介绍本土茶文化,我推辞了,因为要求我必须距离他二米以外!当来人反复说这是一种特殊的荣誉时,我说我不需要!这那是赏茶,明显是看猴把戏!有朋友戏谑地说我这也是一种境界,桀骜不驯的境界,一辈子就吃亏在这个境界上。我心里却想,这位领导的境界是什么?他真的爱茶、想了解长沙茶文化吗?还是当地政府为了树茶产业的声誉而苦苦攀龙附凤呢?     ……     类似的例子实在是很多,境界实在是五花八门。刘鸿伏精辟地概括说:“……境界其实只属于敏感的心灵,它是一种存在,但更多的是一种体验,它被人创造亦创造了人生。”这富有多么深刻的哲理啊!     读刘鸿伏的文章,是多年以前的事情,而与他相识、交往却是近年在古玩收藏市场;他对古董的鉴赏造诣很深,写了几本学术著作,让专业人士都深表叹服。从他的文学作品中是看不出他这个境界的。我知道,这是艺术家用哲学的方式实践人生的独特历程,如此也就能理解他申请退出中国作家协会的境界了,那是一种洒脱、飘逸、淡泊、超越“登高和冲浪”、获得与放弃、瞬间而永恒的境界……     我想,体验境界,感受境界,乃至创造境界,创造人生,都是个人灵魂使然,“春潮汹涌、秋波涟漪”欣赏的是自然景观,映照的是自己的心境。     佛语云:众生无我,苦乐由缘;纵得荣誉等事,宿因所构,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心无增减。     ---这个境界,是对所有境界的最好诠释。      作者:长沙艾敏 回复日期: 21:38:29 
    得失随缘,心无增减        是啊,,但求简单,安宁,是为真境界.  
  情人节,我心中的那束玫瑰花啊
    灵慧庵人        2月14日,又是一个情人节,又是那个令人甜甜美美的思念的时刻。      我是一个传统而保守的人,外表的木讷呆痴以及内心的拘谨注定与开放和浪漫多情无缘。我知道有情人节这个节日已是三十多岁步入中年的人了,而真正过情人节却一次也没有。      让我永远记住情人节这个日子的是2004年的这一天。      那年,我在广东XX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做管理咨询顾问,当时的工作是协助客户进行OTC队伍的团队建设和主持管理制度制订、业务培训。2月14日,当我与客户联系人交换完工作意见,准备去进午餐时,意外收到一条短信:&亲爱的刘老师,家乐福超市顾客保管箱A组09号柜子里,有我送您的节日礼物,开箱密码是A,务请下班前去取。希望您喜欢,祝您情人节快乐!&来信没有显示手机号码,显然是有意隐去了。我当时很奇怪:情人节?送我的礼物?这是谁发来的呢?是不是有人恶搞?我的社交面不广,心中熟悉的人中没有喜好恶搞取闹的,更没有如此聪颖调皮、浪漫恣情的;难道是超市举办的促销活动?......疑团在我心中弥漫,始终无法消除,下意识里我隐约感到这有可能是真实的。说实话,孤独的我内心深处被撩惹得荡起了某种莫名的涟漪,更希望这是真实的。      午休时,我情不自禁地朝家乐福超市走去。停留在A09号保管箱前,环顾四周,匆匆忙忙存物取物的人群中没有人注意我的到来,更没有一个我认识的人。我默念开箱密码,心情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箱子会打开吗?我害怕是捉弄人的游戏,目光再次搜寻人群中每一个值得我打量的人,像小偷一样,怯怯地伸出手颤巍巍地按下保管箱上的一个个号码键。奇迹终于产生了,保管箱的门“啪”地弹开,里面果真放有一个包装精美的真皮钱夹和一条真丝领带,老船长牌的,都是我喜欢的淡紫色。我惊呆了,公主与流浪儿的故事立即浮出我的脑海,我竟然也有如此的奇遇?!这美丽的公主是谁呢?她在哪里?我脸膛一阵灼热,悄悄地看身边来往穿梭、熙熙攘攘的人流,一个个都似曾熟悉,但都不是我能肯定的送我礼物的人。茫然中,我心中感到在某个角落有一双清丽明眸的眼在看着我,水汪汪的,是那样地深情和温柔,是那样的顾盼流连和天真浪漫。我太感动了,伫立在那儿,傻傻地期待着那么一个人的突然出现......又痴痴地目送着那么一个人悄然离去......   
     这是谁呢?我记忆的长河翻涌奔腾,真的无法想到是谁如此衷情于我,又是谁有如此灵慧诡怪的浪漫情怀?      我的人生可用默默无闻来描述,几十年都靠自己吃苦打拼,没有半点辉煌和闪光的地方。回忆起自己在人前露脸的那么几次:中关村国家图书馆的讲座?上海光大会展中心营销论坛?各地企业培训......都不对呀,那种场合有谁会记得住我?我的客户屈指可数,多年来都是同行业里几个客户,接触多的也都是盛气凌人的老板,客户员工中不可能有引发浪漫的机缘;我现在的客户员工都还是二十岁左右的小字辈,除了工作上的接触,生活中几乎没有半点联系;我喜爱的淡紫色和那条可配我新买的浅灰色西装的领带绝不是一般认识的人能谙悉的。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我举目无亲;家人更没有如此的细致和浪漫,共同生活多年,情感已似已凝固,且都远在外地呀。      这是谁啊???对我如此有心,又岂非一日!采用这个方式,显然是没有半点功利性的目的。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难道还真有如此纯洁的情谊?      是不是有那么一位传说中的田螺姑娘一直默默地在我身边,今天以这种方式显灵了呢......      我痴痴地在那儿等啊等,忘了上班,忘了晚餐,深怕她来了没见着我;手不停的翻看手机,唯恐她的信息漏掉;我甚至有着许多个见了她该如何、怎样的设想......夜静人散,超市保安来催我退场,在剌耳的卷匣门金属碰撞声中和熄灯后的黑暗里,我才明白:她,不会来的。      情人节啊,浪漫的情人节!浪漫得我一头雾水和满腹疑云;浪漫得我满怀憧憬和向往;浪漫得我春风得意和热血沸腾;浪漫得我有了情窦初开时冲动和羞涩;浪漫得我仿佛到了垂暮老年有着无穷的追忆......      次日,在培训课上,我噙着激动的泪花把这真实的一幕告诉我的学员们。讲完后,热烈的掌声、叫喊声、赞叹声、感慨声、以及少男少女们羡慕的嘘唏声,使我百感交集,多年来积压的情愫一倾而泄。我给他们讲我曾经灰暗的过去,讲我为了生存而奋斗的经历,讲我对人情世故、世态炎凉的感受,讲我对事业的追求和对美好和谐的向往,讲这条领带、这个钱包给我带来的所有感受......提问者一声声“刘老师”的尊称,让我感到是昨天给我礼物的人的身影在我眼前浮现,织错恍惚;那条领带、那个钱夹子在他们手中传递,到我手中时我深深地感到了它们的圣洁和厚重。      我永远也想不出这个情人节送我礼物的人是谁。往后几年情人节我也没有再收到任何礼物。我也不希望再收到礼物了,有什么比这一份更珍贵呢?几年来,她一直是我努力寻觅的一个神话般美丽的梦,一个激励我奋发努力的闪烁的航标。在我顺利或挫折的时候,在我得意或孤独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就是她。走在街头,看到那挽臂搂腰情意缠绵的情侣,看到那追扑嘻戏笑容盈盈的少年,看到那步履蹒跚相互携扶的老夫老妻,我的思绪都将映出一个俊俏的倩影在我身旁倚立―――我那神秘的、永远的、永远的情人......      我在心里种了一簇玫瑰花,如她一样的艳丽、姣美。每年的2月14日这一天,花儿都在迎风怒放,那妖冶怡情的红色和幽幽的馨香是我一年来辛勤浇灌的收获。这簇花,是我要送给她的;可是我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能超越她的创意,送到哪里她才能收到......      情人节,我心中的这束玫瑰花啊!     作者:长沙艾敏 回复日期: 00:04:10 
    如果真是一个姑娘送的,为她难过.不知谁又送她玫瑰了呢?  
缘份(散文)  
灵慧原创  
早几天,与某著名作家一起喝茶。闲聊中,她说她已收集到了一百多位文学艺术家们为她作的嵌名联,将来出一本小集子一定很有趣味。我问她,有谭修撰的没有?她说,久闻其名无缘相识,听讲要谭修撰联非常之难,某个大人物请他撰联已有很多年了也未能如愿呢。我自豪地告诉她,谭老不但为我撰了嵌名联还写了一首词。  
08年9月份,谭老八十五岁寿诞,我们去拜寿。谭老即兴给我们每个人书写了一副四尺整张的“福”字作纪念。品茶中,谭老问我为何取名“兰山”而不是“南山”?我告诉他这完全是父母的意思,并顺口念了一幅别人给撰的嵌名联“兰径香风满,山窗皓月多”,请他修改。老人家问我:“你觉得这副联怎么样呢?”  “我不满意”,我实话实说:“因为‘多’与‘满’对得不甚工整。我想改为‘圆’或者‘轮’,请前辈指教用那个字好呢?”  
谭老评点道:“下联‘圆’对上联‘满’,一个意思,太过平淡,不雅;‘皓月轮’有宋诗‘圆似三秋皓月轮’为据,取‘盘旋屈曲而上,引伸为高大貌’意,勉强可以用。然而,这幅对联没有表达写人的深远意义,用作嵌名联流传似乎不太妥”。  前辈的文学修养,一直让我敬若泰山仰止。我壮大着胆子请他为我撰一幅,老人当即吟咏:“兰有秀兮――竹有节,山自高兮――影自长――”。  
“好!”大家一齐鼓掌赞扬,有个朋友惊奇地问:“谭老,您怎么这么快就想出来了呢?”谭老反问道:“你说他是不是这样的人呀?”引得满堂大笑。  
我非常激动,拿出纸笔来记,谭老摇摇手,说:“记什么?难道你不想请我书写了吗?”我当然求之不得,腼腆地对前辈点头傻笑。  
转眼到了10月,天气渐渐凉爽,秋风徐徐,睛空万里,这日我们陪谭老游湘江风光带南段和营盘路地下遂道。这是08年长沙城市建设二处新的亮点,谭老第一次来,兴致勃勃,童意盎然;他不停地赞叹,或是顿足凝视,或是拉我们合影。游览完,去洪山庙,想与我们共同的朋友洪山庙主持增慧法师畅谈一番,可惜法师外出了,无缘相聚;我们就在附近农家乐吃了晚饭。  
几天后,谭老前辈打来电话,说那天游览后深感城市变化之快,心潮澎湃,回家即写了一首词,今日要书写成四条屏送我,叫我去拿。我知道,前辈写古诗词有如我辈写日记,有感即发,很平常;但是为我而写还真是没有想到。我赶到前辈家中,四条屏铺在地下,墨香四溢,前辈仍沉浸在艺术创作的畅快淋漓之中,摇头晃脑地唱诵:  
“飙轮疾转,瞬息出南城。寻古道,舒胸臆,听江声。壮心荫。不道百年际,铁龙遁,存断堞,障碧水,迎百舸,笛声清。耿耿长洲,把问天台筑,玉树高擎。惜斯人去远,何处问调羹。紫气南来,笑相迎。
世情迁变,隳前轨,移顽石,创新型。南湖畔,琼楼列,晚霞明。愧吾生。浪迹吞声气,不须再,惹人惊。浮沉事,抛云外,寄瑶觥。尽可乘闲买醉,农家乐,与世无争。喜三湘人物,挥臂效雷鸣,大道将行。”  
这是一首“六州歌头“词,跋语:戊子年十月四日,与友人某君兰山、……同游湘江大道南段、穿年嘉湖隧道、饮于洪山村农家乐……  
谭老前辈是古诗词大师,誉载三湘,名闻全国,书法水平以其八十年的深厚功底也非当下许多所谓名家大师可比。我受宠若惊,深感得此殊荣,三生有幸。  
听完我的讲述,大作家也有点点羡慕,说:“你与谭修缘份不浅啊。若干年后,对联与词将弥足珍贵。谭修前辈若是给我也撰幅嵌名联,我那小集子就锦上添花了!”  
故乡的山歌 (散文)  
灵慧原创  
我出生在湖南的衡东县。许多外地人不太知道这个地方,在国内要说罗荣桓元帅的老家;到了国外,遇见华人华侨只能说是衡山县,因为公元一九六0年之前是没有这个县的,都叫衡山县,因南岳衡山而得名。  
我家乡的山歌最负盛名。湖南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何纪光的高腔就是在我们那儿学的,乃至诞生了“八百里洞庭美如画”“挑担茶叶上北京”等脍炙人口、流芳百世的歌曲。何纪光死后,中国再也无人能唱高腔,此足见衡山山歌的绝世魅力。  
其实,在我们那儿,能唱那么高声部的人大有人在。当年大集体时,村庄里唱山歌很普遍,这边问,那边答;有男声,有女声;有叙事,有言情;此起彼伏,声音高亢、悠扬,远播三里五乡;欢快时叫你笑得直弯腰,悲惨时让你情不自禁地流泪。  
我记得有部长篇叙事故事叫《三姑记》,说一个员外生有三个姑娘,大姑娘二姑娘均嫁给了富裕人家,只有三姑娘嫁了个穷读书人。那年员外寿诞,姑娘们都回娘家来祝贺,大姑娘二姑娘送礼丰厚便在堂前与宾朋享受酒宴,而三姑娘无钱送礼,且衣衫褛烂,怕人前父母脸上无光,只好抱着孩子在厨房烧火,以劳动来表达一片孝心,其母亲给的伙食是一个“起了布丁”的老萝卜;因为孩子饿,三姑娘拿了一块肉,被母亲谩骂羞辱并遂出了家门。后来,三姑娘的郎君中了状员,而母亲则因父亲暴病身亡、家庭破产成了乞丐,无意中讨米到了三姑娘家门;母女相见,母亲愧汗无地;但三姑娘仁慈孝顺,收养了母亲,并好善款待,仍至令老人时刻忏悔;最后三姑娘为母亲养老送终,在当地传为佳话……故事是以三姑娘的讲叙形式展开的,告诫人们就是不要嫌贫爱富,每句七言,很是凄婉动人。我伯伯伯娘就能唱这个故事,尤其到了冬天,围着一堆柴火,我们凝神贯注地听他们唱,一次次,灵魂随着歌声钻入另一个美丽的世界……  
渐渐的,我也能唱。放牛,晚间纳凉,劳作休息,就扯起嗓子吼。  
现在我仍记得一曲,也是个故事,是说一个富家千金小姐对歌定亲的,有点电影刘三姐的那味道。  
富家千金小姐在家门前摆下歌台,谁对上了她的歌就嫁给谁,吸引了十里八乡的小伙子赶来碰运气。  
小姐的唱道:“什么出来一点红——,什么出来(呀)像弯弓,什么出来(吔)悬空挂,什么出来乱蓬蓬——”  
一个秀才抢先对唱:“日头(注:太阳)出来一点红——,月光(注:月亮)出来(呀)像弯弓——,星子(注:星星)出来(吔)悬空挂——,风吹乌云乱蓬蓬——”  
秀才唱毕,一个富甲一方的水果商人接着唱:“桃子开花一点红——,桃叶长出来(呀)像弯弓——,桃子长大(吔)悬空挂——,风吹桃树乱蓬蓬——”  
小姐一直紧锁眉头,无动于衷,搞得台下俊男帅哥大眼瞪小眼,纷纷窃窃私语,不知所措。  
这时,一个放牛郎牵着牛路过,见状,合着韵律和曲子,信口唱道:“姑娘额头一点红——,姑娘眉毛(呀)像弯弓——,姑娘奶婆(注:乳房)(吔)悬空挂——,风吹姑娘头发(吔)乱蓬蓬——”  
年少时,伙伴们常唱这段山歌,有唱,有对,或独唱,或合唱。尤其是看见过路的细妹子时唱得起劲,既是挑逗她又是卖弄嗓子和胆量,好多次,歌声一起,细妹子便红着脸埋头赶紧跑。出来工作后,一次集体活动,我唱了这段山歌,竟然赢得了一个漂亮的北方女孩的青睐,对我这穷小子一顿狂追,那个火辣辣的眼神,射得我心里发痒发慌,现在都觉得甜蜜蜜的……  
那个富家小姐最后嫁给了秀才、商人还是放牛郎,朋友自己去想吧。  
我故乡的山歌很美,很甜,以至我漂泊他乡只要听到乡音,就会想到山歌;很多次都有吼一曲的强烈欲望,没有歌词,只是在心里狠狠地、痛快地唱,唱……    
蓝山记忆之喝茶(一)  
灵慧原创  
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蓝山工作的。  
开始,到供销社买的茶叶是红碎茶,几毛钱一两,用草纸包成角,塞在衣服口袋中带回宿舍。红碎茶,泡起来很香,黑红色的汤面上漂浮着一层薄薄的油雾,冬天喝,暖身养胃很好。据说,蓝山的红碎茶广交会上知名度很大,每年都有大量出口;我知道,凡是来找我的当地人士,都喜欢喝这种茶,都羡慕我舍得买这种茶。后来,我有了自己的办公室,也就有了公家配的茶叶,于是乎,我也就有了一个配备的带盖的搪瓷把缸泡茶。我喝茶,不尽是茶味,总是在寻找某种刺激来享受,每次都抓一大把丢到把缸里,从开水瓶中倒出滚烫的水,冲得茶叶上下翻滚,细看叶片滋滋地汲水,然后舒张开来,再重重地将把缸盖盖上,一手执着,一手呵护,感觉到差不多好的时候,掀开盖子将嘴脸凑上去,先让香气熏一会再伸长嘴“嗦嗦”地喝;品品苦苦的味,然后感受回甘生津的美,当浑身微微出汗,心中尽是醇香沁甜时,再“嘘”地吹口气喝下一口。那时,很羡慕老同志把缸里面的那层厚厚的黑褐色茶渍,觉得那是种喝茶的资历体现,见到科室有人用木炭灰伴牙膏擦拭,常禁不住看看自己的把缸有了茶渍没有。  
遗撼的是,蓝山红碎茶现在再也找不到了……  
蓝山有好茶,更有饮茶之独特风俗。  
大约是91年4月份左右,我去楠市镇的黄均德村处理一件事情。那天,在村子里晒谷坪上摆着许多桌子,像是那家办酒席。后来发现却是村中妇女聚会,只见一个个妇女从家中端来坛子里的酸萝卜、剁辣椒、炒花生、炒黄豆、黄片糖等摆上席,并用大铁锅烧水泡茶,然后用茶壶提出来筛在碗中。一会儿,老少妇女们都来了,一个个像走亲戚,穿戴打扮十分干净整齐,纷纷上桌,敬茶、聊天,嘻嘻哈哈的十分热闹。那场面,我第一次见,感到很新奇,欲上前去探寻究竟,被陪同的乡长拉开,乡长说:“走,走。老婆人打茶围,男子人看什么。”引得姑娘媳妇一阵哄笑。  
我问乡长什么是打茶围?他告诉我说,这是本地风俗,盛传于蓝山县与宁远县交界的几个乡镇,就是每年谷雨节后出新茶时,妇女们就要自己做的茶和淹菜拿出来与本村的妇女一起分享。茶,必须是自己亲手炒制的,淹菜、瓜果等也一定是自家的,一来可以展示主妇们的手艺,二来说些女人间的私房话,有的时候也是妇女诉说冤屈、集中声讨打老婆、不做家务、赌博风流的男人的场合。这一天,没有尊卑贵贱、老幼长序,大家平等喝茶说话,是妇女最快乐的一天,俗称“打茶围”。男人是忌讳参与的,只有在家带崽做家务的份。热闹完了这一天后,妇女们就要忙于插田了,一年仿佛从这天开始。  
我依依不舍地随着乡长朝村子里走,勿然听到一阵凄楚、婉丽的歌声,一人唱,众人合,如泣如诉,悠扬美奂,唱完后,妇女们自我欣赏般地开怀大笑。歌词用是村子里的土话唱的,我听不懂,但那氛围和余韵却撩得我心辕意马,魂被勾住了。  会议中途休息时,我寻着茶香,情不自禁地朝“打茶围”的地方走去。气氛更热烈了,妇女们有的喝茶,又的聊天,有的在用棉线互相拉脸皮上的汗毛,还有的在欣赏待嫁的姑娘绣的被套和鞋垫。真的像乡长说的那样,一个男人也没有。妇女主任认得我的,老远就喴:“刘同志,喝茶喽。现在是新时代,男同志参加没得关系的。”说着就过来拉,弄得我十分窘迫,恰巧乡长来了,妇女主任直奔他而去。  
“啊呀,乡长还那么封建,我们女人都不怕,你怕甚么嘛。哈哈哈哈……”  
“来咧”  
“来咧,怕你老婆人不是?”  
乡长拉着我走得很快,这位平日威风八面的当地父母官竟然被羞得面红耳赤。他埋怨我说,今天是妇女们最放肆的一天,你去了会扯不清、出不来的,别的人都躲着走,你还自己凑上去……  
此后,我再没有见过打茶围。我也曾翻阅过许多资料,想找到这种妇女打茶围的渊源和文化背景,然而,没有任何的收获,只是打茶围那妇女们的歌声、笑声、调侃声和飘香的清茶以及诱人垂涎的红滳滳、绿翠翠、黑油油、黄灿灿的淹菜让我永远地回味―――  
蓝山打茶围的茶好喝吗?  
试问,城市里那个单位上的“三八”妇女节那比得上蓝山乡下的妇女打茶围?      
蓝山记忆之喝茶(二)  
灵慧原创  
蓝山,我记忆中最想念的茶是“瑶茶”。  
瑶茶,是蓝山瑶族独特的一种茶饮品(我不知道别的地方瑶族有没有这种茶)。说是茶,却还有其它多种植物相配。据说,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瑶族妇女趁露水未干就背着背篓出门,从自家门前开始,见到认识无毒的植物就采摘点芽头,一直摘到自家的茶园摘茶叶。去的路上是不能绕大弯的,也不能回头看,要一直朝前走;回来的时候则要走另外一条路,也不能绕大弯,不能回头看。好在瑶家世代深居大山,没有水塘,只有小溪流,不然遇到水塘、大河不绕弯还真不知怎么办。这种混合的茶,采摘回来后,就堆放在堂屋里神龛下,等过节祭完祖宗神明之后,开始揉青,凉晒,然后就用竹篓子装好,挂在火堂上慢慢地熏烤。每日烧茶时就抓一把放在铁锅里煮。瑶家人居家待客或有个三病二痛的都喝瑶茶。  
这种茶是没有固定配方的,也没有每种植物多少的比例,瑶族人相信,端午节这天,茁壮生长的草木都有灵性,随手采摘的为最好。所以,每家每户茶的口味都不相同,走得百家就尝到百种口味的瑶茶。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以茶叶为主,那茶叶当然是自家山上野生的优等级大叶好料。  
当年,有朋友津津乐道地给我讲述瑶茶时,就吊起了我的味口,我仿佛闻到了它的芳香,心切切的想知道瑶茶是什么样的,那味道究竟如何?  
然而,直到1989年秋天才喝上。  
那日到荆竹瑶族乡的大湾出差。晚上就食宿在村委李支书家。瑶家晚饭很丰盛,山珍野味一大桌,都是城里有钱买不到的稀罕菜,尤其是一道米粉蒸鹅,令我不愿放下筷子,几碗包谷酒下肚,胃口更是好得很,饱享口福后,又到麻江河里痛痛快快洗了个澡。瑶山白昼温差很大,到夜里我头晕胸闷,腹胀但又欲吐不能,浑身难受极了。李支书说我是感染上了风寒,忙叫他婆娘烧茶。不一会,满屋飘盈着诱人的草木芳香,嗅着就感到头脑清醒。茶烧好了,每个人一大碗,桌子上还随意丢了一堆生花生和一碗白糖。  
李支书说,这是瑶家的“家茶”,汉人喊作瑶茶。  
我也许是长期的渴望今朝见到就急不可奈了,也许是身体需要生理的原始驱动,闻着香,兴冲冲地捧着碗就咕噜咕噜喝上了。  
瑶茶,汤色黑棕色、清冽,入口甘甜、滋润、醇厚,微微地有点麻口,我喝着一会儿便浑身发热,冒汗,眼睛发亮,提起了精气神;当连喝几碗后,肚子松动,“咕咕”作响,急忙起身到屋外放几个响屁,人就轻松了!再没开始那恹恹样,脸上渐渐地泛起了红润。  
李支书笑笑说“松了口气吧,等会再用这茶叶水泡个澡就彻底好了。”  
那一晚,山村静谧,月影婆娑,桐油漆过的木雕花的床散发出淡淡的香,瑶家的蓝淀印花土织布被子用米汤浆过很柔软很温暖,我仿佛回到了“床前明月光”的古代……  
第二天晨起,与我同房睡的李支书的儿子腼腆地用蓝山官话跟我说:“老叔,你打鼾好响,把楼板子都震动了。”  
我歉意地笑笑,自己也纳闷,自小到大,我所到一个新的地方第一晚总是失眠的,这个晚上真不知道怎么啦,居然睡得那么美。  
“是喝了我们的瑶茶咧,瑶茶是大山的恩赐,是敬过祖宗菩萨的,合水土,招魂、安神、镇惊。”李支书开玩笑地解释说。  
临走前,我们又喝了一次瑶茶,这是瑶家待客的“拦门茶”意思是留住客人不让走。  
我有意进厨房去看瑶茶是什么样的,支书夫人从竹篓抓一把摊在桌子上,叶片枯萎、粗糙,布满灰尘,有的还沾上腊肉的油污。我认识的有茶叶、灯笼花(夏枯草)、杉木叶尖、荆棘,还有几种叫不出名字,但都是山涧路旁常见的。我向大嫂讨教瑶茶的传说,为什么采摘茶时要一直朝前起不能回头?为什么回来时不能走去时的路?……大嫂个只是冲我讳莫如深地一笑。  
多年以来,我一直记得“瑶茶”。我曾经国内国外洗过无数次“洋桑拿”“土桑拿”、五花八门的药浴,但是都没有瑶茶烧水泡澡解乏、舒适;当长沙及外地喜爱喝茶的人包括一些学者称我为“茶人”或“著名茶人”的时候,瑶茶是我向他们最乐意推介的茶。在茶人圈子内,我以喝过瑶茶、泡过瑶茶澡、受过瑶茶好处而沾沾自喜,让人羡慕。  
多年以来,我一直情系瑶茶。感谢不尽它那次对我的恩德,放不下对它的探索和思念。后来,我懂茶了,略略解悟了一点瑶茶好喝受益的道理。首先是草药的配伍很科学,是瑶族人世代实践的结果;其次采摘时机很准确,端午节正是初夏,阳光高照,雨水充沛,植物有效成份活性最强;再者制作工艺与黑茶相仿(渥堆、揉青、凉晒、烟熏等),不但有前发酵也有后发酵。在一本有关茶叶裁培的历史没革文献中,我看到广西的六堡茶所用的大叶种系从永州的道县等地传过去的记载,我想,六堡茶的工艺也许是从蓝山的瑶茶演变而来的,因为瑶茶是最原始最传统的,没有任何现代的信息注入。  
大约是在2003年的农博会上,我作为省内某农业龙头企业的管理顾问应邀参加。在永州展厅看到了蓝山的“油茶”,像快餐面一样的包装,当时我问这个单位的参展人员为何不开发瑶茶?年轻漂亮的姑娘说听都没听过,当时我心头一愣,蓝山瑶茶莫非失传了?打电话问老同事,回复说:“现在可能找不到了。瑶山也兴时髦,买斤茶叶也就那么多钱,还有哪个愿意花精力搞那个东西?”  
2004年,随广东一家医药企业开发部门考察韩国和日本的中药饮片市场,我见到了广西的“笋壳茶”,其成份、功效和工艺与瑶茶很相似,纯手工土法生产,一支五段,用罗汉竹子的笋壳包装,蔑条扎束,土巴拉叽但又显得古香古色,据说东南亚一带湿热地区和中国大陆的华南地区十分受宠。回国后,托人买来品尝,味道远不及蓝山瑶茶。  
蓝山,瑶茶到底还有没有呢?  
市井茶话  
灵慧原创  
一、狂派    冲茶分派,自古有之。近日闻得长沙也有茶派,便寻迹而访,终于在韶山路某茶馆见到:围布铺台,盖碗泡茶,两侧有水盂有公道杯等,前面摆设茶杯,还有一束花草点缀。此派中人说:这叫布席。久观其冲茶,也不过是福建台湾功夫茶表演的那一套而已,程序有所增减,但未离其宗,自说其手法不同,讲究圆、转,简单。问“圆、转”的意义,哑然。    过后,又一次见着,对其冲茶已无兴趣观看,问布席何意?曰无意义;又问为何不用紫砂器,答:陶器土腥味浓,影响茶味,本派讲求瓷器最好。我无语,且看其瓷器,除公道杯自台湾产,其它都太粗糙、太低劣,东拼西凑而成。又过一月余,见其用紫砂壶在泡茶,诧异:一个茶派,器具怎么变得这么快,难道没有规矩?故问,答曰:还是紫砂壶泡茶出味好些。细看,那把所谓“芝麻段”壶乃灌浆的。又见烧水之壶换成了沉沉的铁壶,问何故?说日本流行用铁壶烧水,泡出来的茶好喝些。见她在摆弄杯子,问怎么啦?说:这叫布阵。我想了很久才明白过来,原来把“布席”改成“布阵”了。兴趣地问:这叫什么阵?她笑笑,左右而言它。    我坐下来看铁壶烧水冲茶,闲聊:请教贵派源自何方?答:来自台湾,创始人已去了美国。    我明白了,贵派是借了外来的神,勿悠本地人。迷信台湾的茶艺,是因为相信台湾没搞破四旧运动,保留了中华传统;然而,诸不知,中国大陆乃茶的发源地,茶艺和茶道之根均在大陆,十年动乱福建闽南地区和广东潮汕地区的功夫茶并没有摈弃,世代相传的功夫茶茶艺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且有发扬光大,至今功夫茶只有这二地的二套技艺为正宗。台湾,只是从小日本那里照搬了点东西加进福建功夫茶技艺中而已,而小日本更是从中国大陆学去的。    对此派不肖,后常听此派门人对人讲是某某某茶道,并广收弟子,窃笑之。为赚不懂茶的人的钱,胡编乱造之甚,闻所未闻。    何谓茶艺?何为茶礼?何为茶道?若有独到解释,且大众认同,茶派自成,何须自封?    二、狂人    某日,去某小巷茶庄见个茶艺师。茶庄很小,二十来平米,老板兼营业员都是一位先生。客气地坐下来喝茶,又礼节性功地夸他的茶好,他便飘飘然地介绍起了他的从业经历。离开农村后到长沙一茶楼打工,后来又到一茶楼当经理,然后自己开了这家茶庄。他最炫耀的二件事是:他在某茶楼当经理时曾组织了一次茶会,到场的有六十多人,轰动长沙城,并宣称除他之外,长沙市再没第二人能搞得起来这类似的活动;其二、长沙任何一个茶楼的经理都没有他水平高,既懂茶又懂管理经营且泡茶技术是最好的,若有茶楼请他去做经理,没有多少多少钱一个月不会去……    问他打工的茶楼是哪家?报名字后便知是一个小小的麻将馆;又问他当经理的那家茶楼叫什么?原来是开了一年不到的某普洱茶楼,楼上喝茶,楼下卖茶,总营业面积不到70平米!倒闭后,现是美容院。    他听茶艺师介绍我收藏紫砂壶,大言不惭,说:过几天到宜兴去,找徐秀棠做几把壶。我惊讶,问他怎么与大师徐秀棠这么熟?他说:不熟,但可以通过网站上的地址找到他家,给他表演泡茶,他喝了我泡的茶好喝,就会给我做壶了,此外要告诉他,泡普洱生茶熟茶、铁观音、绿茶要用不同的壶,一样做一把。  我晕到!   
三、狂赚    在清水塘古玩市场朋友店里喝茶。临近中午,来了一个睡眼惺惺的中年人,背个老帆布袋,朋友向我介绍此乃某某书法家。他声若洪钟地说:我是长沙市的茶圣,嗯,不是茶圣也是茶王。吓我一大跳,还没有看清他模样,他又问我喝什么茶?我说喝普洱。他说:普洱茶,我存了有五十吨。他继又问我那年学喝普洱茶的?我怯怯地说2003年。他顿了顿,看了看我,说:喝得这么早,你是个另类。当即递给我一张名片,叫我去他开的茶馆喝他存的茶,保证让我大开眼界。隔日,做古董的朋友带我去了他设在某宾馆的茶馆,一进去就闻到一股浓浓的霉味。到厨房找到他时,他与服务生都拿着抹布在给茶饼擦白茸茸的霉!    三月份,从安化回来了一个茶商,有茶馆老板电话叫我去喝他带来的好茶。到后,茶商拿出一袋黑茶,说是64年的,家里还有二百多吨!我又一惊,天啦!大老板,大茶人!同时,我心中暗喜,这茶与我同龄啊,岂不很有意义?可冲泡后便闻到一股霉味!大家都不端杯,看他一个人喝。他连喝几杯,抹抹嘴,说:这样好的茶,那里有喝?黑茶的金花与冬虫夏草的菌种成份是一样的,冬虫夏草几万块钱一斤,这茶叶好多钱一斤?你们还不喝呀?勿然,他电话响了,只听他与来电话的人讲:三湘南湖电器城有抽湿机和干燥机买没有?我二百多吨茶全部起霉了,要想办法呢……  
  来喝早茶:)
  谢谢项版主!陈年普洱侍候。
  古玩行传奇之一
妙计救命  
灵慧原创  
五年前,长沙县黄金镇古董商贩王老头在废品收购站收到一本老书,外表肮脏不堪。到古玩市场后,藏家“李一眼”买了他近二千元的东西,为表谢意,王老头顺手将这本书递给“李一眼”,说:“不晓得是什么时候的,送给你。” “李一眼”接过,也未经意,只是推辞道:“送给我的不要,你也是买来的。我给你钱吧。”二人互相客气一番后,这本书以150元被“李一眼”买下了。
回家后,“李一眼”拿出书来翻看,原来是一代书法宗师欧阳询的《九崇宫礼泉铭》拓本,扉页上盖有许多印章。他对照图章上的文字一一找到了印的主人,心中即刻欣喜若狂:该拓本是宋代的,系清代大官曾国荃家中之藏品,印章从宋代名士到明代官僚以及到曾国荃,可谓流传有序。这是一本十分罕见的古藉善本,而且出自官宦名人之家,其珍贵程度非同一般。为慎重起见,“李一眼”找到了省图书馆古书画研究家刘老先生,请他鉴定。刘老先生仔细察看后,激烈得浑身颤抖,说:“好好收藏,莫告诉别人了,千万莫搞出去了”。听完这句话,“李一眼”心中完全踏实了,捡大漏了!
此事终究还是传了出去。某某大学书院 派人找上门来找“李一眼”收卖,开价就是40万元人民币!而闻风而来的古董贩子更是一拨又一拨,价格节节攀升。但“李一眼”就是不愿出手,也不再拿出来让人看。后经查证,《九崇宫礼泉铭》宋代拓本世间只存八本了! 而馆藏的其它七本分布世界各地,都缺页,有破残,只这本是完整的,而且品相较好。  
话传到了王老头耳中。为探真假,王老头专门找图书馆和某某大学书院,又找到“李一眼” 试探着说有人愿出15万元购买,“李一眼”死活不干,借口忘记得放到那里去了,看也不让他看。王老头回家后,上床蒙着被子就睡,可是这一睡就再也起不来了,张大嘴,睁圆双眼,只盯着楼板看,怎么呼唤也不答应,水饭不进,便溺失禁,傻了!家人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医院也没办法,只好慢慢给输液维持营养。   
“李一眼”得知王老头有性命之忧,心中略有不安,请来几个圈中朋友商量如何救他。经过一番密谋,决定解铃还是系铃人,既然王老头是为那本《九崇宫礼泉铭》得的病,那只有用这本书来为药,于是,找了一个拍卖行的朋友,作了一本假的《九崇宫礼泉铭》拍卖证书,上面标明拍卖成交价5000元。那天“李一眼” 提着水果奶粉来到黄金镇医院探望王老头,见他靠在床头面无表情,不能说话,问候安慰一番后,“李一眼”故意将拍卖证书和一本杂志放在王老头的床头出门去方便,一会儿,回来就见王老头挣扎着身子正在拿那张拍卖证书,忙走过去用手盖住5000元的那个“元”字。
这时,王老头突然开口说话了:“你放开手给我看看后面还有几个零”。   
“李一眼”笑了笑,说:“你猜还有几个零?”。
王老头冲口而出:“起码还有二个零!” 并奇迹般地坐起身来抢。  “李一眼”假装与他争夺几个回合, 然后松开了手。王老头看到只有5000元,后面没零了,脸一下耷拉了下去!随即他手一举,伸腰长叹一口粗气,吐出一把浓痰来,脸色顿时露出红润;他骨碌碌地从床上翻身下地,穿衣就要朝外走,气恨恨地说“他奶奶的,悔得我肠子发青,原来却只值5000元”。 “李一眼”仍然不动声色,慢不经心说:“王老板,本来不值钱,都是别人乱讲的。这本书呢还差几页,你看是哪里收的,去找下看找得齐不,找到了可能价值大点,我再来买罗。”   
王老头边走边幸灾乐祸地嘀咕道:“找鬼呵,废品收购站收到的,那几页只怕送到纸厂打成纸浆了,你以为值好多钱啊。”  
王老头当天回到了家中,第二天就挑担出现在清水塘古玩市场。只是这本《九崇宫礼泉铭》拓本现在仍在“李一眼”手中,系收藏品中的精品之一。  
唉,一张纸一辈子,外行莫与内行敌啊!    
  问候同城高人,喜欢啊!    尤其第一篇颇那种冷眼看世的智慧!
  谢谢雨虹老师!您的文章才美呢。有机会向您当面请教。
  古玩行传达之二  
聪明反被聪明误  
(灵慧原创)  
2005年春节过后不久,随着一阵鞭炮响,沿街又一家古董店开张了。老板是江西人,姓杨,约三十来岁,看神态是久经沙场之人。一般新店开张很能吸引玩家,因为多少会有可靠的东西买,一时吸引了不少的收藏人士光临。   
长沙西城一房地产商人刘总,喜爱古董,近年常在清水塘收购,出手大方,颇有知名度。   
那日刘总到这家新店选货,年轻的杨老板喜笑颜开,好烟好茶好槟榔侍候。一阵挑选和讨价还价后,拿走了二万多元的瓷器和玉器。   
三天后,杨老板接到刘总电话,约他第二天早晨到火宫殿喝早茶。火宫殿是长沙市古董交易的又一个 地点,虽然看不到东西,可是大宗卖买却都在那里喝茶聊天中做成。杨老板心中窃喜,那刘总请喝茶,是不是看中我那几件大货呢?要是能成交,那在长沙买房子和车子的钱就有了。   
第二天清早,杨老板把头发梳得溜光的赶到火宫殿,刘总早已在包厢等候了。杨老板推开包厢门进去,见围桌已坐了七八个人;勿然双腿“叭”地被一棍子扫到,人就跪在了地下,门也随着紧关了。   
等他挣扎着抬起头,刘总与几个人在喝茶吃点心,正眼看也没看他一眼。毕竟是生意人,头脑转弯快。他跪着不敢起身,求饶地说:“刘总,那天是我错了,东西退给我吧,今天我请几位喝茶,给你赔礼道歉。” 刘总慢声地问:“哦,你错了什么?”杨老板浑身发颤,边抽自己的耳光边说:“卖给你的都是仿品,我不该骗你老人家。你退给我吧,我现在就叫人送钱过来,还给你。”   
这时,刘总起身,盯着杨老板,还是轻声细语地说:“我买东西从来不退货。钱也不要你退,你走吧。”   
杨老板从火宫殿回到店里本想关门休息,调整一下心理,可是不久刘总一个人就直奔店里来了。此时的刘总与以前一样,温文尔雅,进店后照样看货选货,与杨老板谈笑风生,并不时请教几个问题,搞得杨老板心中忐忑不安,几次想打110报警却又拿不定主意。刘总要杨老板推荐几样,杨老板只得照办,推荐的东西当然不敢是假货了。刘总看后叫杨老板开价;杨老板低声下气地开了个价,刘总与之还价,杨老板不得不认同,刘总随即从包里数钱。钱货二清后,刘总与往常一样同杨老板握手道别,然后开车扬长而去。搞得杨老板立在那儿半天没有缓过神了。   
自打这以后,刘总经常光顾杨老板的店,就像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情一样,见到杨老板上了撑门面的真货就买,而买的价格都是特别的低,不久转手就发了几笔大财。   
杨老板再也不敢骗刘总,那火宫殿一幕就像个阴魂缠绕他,挥之不去,斥之又来,见到刘总就十分畏缩,而古董真品都被刘总低价买走了,店里尽是假货,藏家看客都不再上门,门庭冷落,惨淡经营一年后,大亏,门面到期,灰溜溜地走了,据说还落下个害怕见人的怪病。  
这真是应了一句古话:害人害已。  
  好一幅社会众生世相图!
说吃(灵慧原创)  
最近,朋友送了副对联给我,上联是“三餐莫忘农夫苦”,下联是“一饭常思佛祖恩”,横批是“好好吃饭”。文字通俗,书写一流。我挂在墙上,每日看看,似觉有悟。想想自己,小的时候,没有吃,贪欲撩心,为吃,丑态百出;长大后有吃了,胡吃海喝,极尽奢侈;可谓反差大矣。现在血脂高、血糖高,三餐素食,与美味快绝缘了!人生难得有些留恋,回忆当年各种不同的吃态,不禁莞尔,值得一说。  
小时候家中贫穷,饿饭挨冻是常事。我们小孩盼望的一是过年过节,二是红白喜事,这样就有吃饱饭满足口福的机会;到十一岁,我就开始参加集体劳动赚工分,每劳动日底分三分。因为上学,一般是早晨或下午去,工分很少,但有机会参加队里的活动,有吃集体餐的机会了。尽管那会儿穷,但盼望与想念的感觉却很甜蜜,很令人回味。  
小学四年级时,邻居家新女婿上门,带来了些许酒肉,做饭时,肉香绕村,我们一帮小孩垂涎三尺,便聚集在他家门前唱歌做游戏,饱蕴肉韵;开饭好久了也不愿散去,不时探头向屋里看他们吃肉的美景。这时,邻居家小姐姐出来了,端着饭碗,白米饭上压着几片肉,使得小伙伴们都盯着她的饭碗看,害得她怪不好意思,双手护着碗生怕被别人抢去似的。那一刻,她是最美丽的,多少年后我从书中读到有骄傲的公主一说,脑子里立马就想到她那时的模样。也许是真的想吃肉了,我大胆问她要,她想了想,说:那你要拿东西来跟我换。我没感到害羞,一个劲儿在搜索家里有什么可以换她碗中的肉的。我想到了一个东西,那是我爷爷从前装票证的一个小木盒。她到我家玩时最喜欢用它来放纸条和铅笔什么的了(我们那时是没有文具盒的),当时我想,把木盒给她,她肯定能给肉我吃。我向她说了,她问清楚后点点头表示同意,当我转身时,她在后面喊:只能换二片啊。我不知道那二片肉与爷爷的木盒是否等值,但我真的与她换了。当她把肉片塞到我口里时,我感到是那么的香!同时,我还享受到了小伙伴们羡慕的目光。回到家中,大人们都知道了(也许成了全村的一个笑话在流传),妈妈扇子我几巴掌,厉声责骂我没有出息,奶奶眼里含着泪花反复叹气,只有爷爷没有吭声,把我拉到怀里,咬着竹根做的烟杆,粗粗地吸着的旱烟,巴哒巴哒的声音令我紧张得要窒息。  
后来我知道了,那个木盒是爷爷年青时的唯一的奢侈品,到广东贩盐时买的,海南黄花梨的,若到现在价值将超过十万!爷爷从广东贩盐来回要走四个月,一担一百五十斤重的盐只能赚几十吊铜板;被我换的那二块猪肉价值顶多不过一分钱人民币(那时肉每斤七角二分钱)。  
捡吃(灵慧原创)    
我家附近有座矿山,小时候矿山工人的生活就是我们心中的共产主义。我常随大点的孩子到矿上拾煤碴、捡柴什么的。我有个堂兄,是随母过给我堂伯父的。他比我大六岁,但却与我同班上学。一般做什么我都是跟随着他。  
有年冬天(具体那年我记不起来了,也许我还没上初中。)他带我去矿上玩,顺便捡些什么。在去食堂的路上,正好赶上工人们开晚餐,吃油条,金黄金黄的,香味到老远老远。忽然,堂兄看见一个工人把咬了一口的油条扔在了地下,他拉住我的手站在那儿,等那人走远了,弯腰捡起那根油条,看着我,又嗅了嗅香味,扯掉刚才被咬的那头一点点,分作二截,递了一截给我,也不管我接还是没有接,他将另一截塞进嘴里便啃了起来。我瞟了四周,见没熟人,也吃了。现在我记不清什么味了,但我永远记得堂兄的那份情谊。他更饿,更缺吃的!他家相当穷苦,每天要做好多的事,还要挨堂伯的打骂和村子里别的小孩的欺负(在乡下随母嫁过来的孩子被骂作野种)。有一次,他偷了矿上食堂的一碗溶化的猪油被发现了,几个身强体壮的工人拿着木棒追赶他,他跑回家就昏了过去,最后,油被拿走了,他被堂伯打了一顿。因为这些经历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他在二十七岁便得癌症死了。死之前,我去看他,那时我已参加工作,在村里美其名曰“出息”了。在他床前,他拉着我的手,大声嚎啕,哀戚戚地说:老弟,我这辈子不值啊,吃了那么多苦,命却这么短,真想不通,这老天不公平呀!……好在你看得起我,还算做了个人。还记得那年我们俩兄弟在矿山捡油条吃吗?你接了我捡的油条,我好高兴啊……哥哥要是病好了,炸好多油条给你吃,不用去捡别人扔下的……  
他其实是不想死,那怕是捡吃的也要活啊!可他已死了二十多年了!前些年常梦见他,音容笑貌依然生动如故。他本姓谭,后取名叫刘幼菊,小名幼生。   
偷吃(灵慧原创)  
那是80年农历正月14日,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北风呼呼地吹,很冷。晚上,我与同村伙伴苏本农到隔壁屋场看皮影戏。深夜,寒风刺骨,戏台从晒谷坪搬到仓库去了,人多,我们不想去挤,就结伴回家。  
到一口山塘边,听见鸭子叫,借着月光,我们发现有只老鸭在塘边徘徊,似乎也冻着了,挣扎着想上岸。我俩同时想到了把它抓来,可好好地美食一顿。可在岸边无论怎么赶,它就是不拢边。围着水塘转子几圈不曾得手,我提议下塘去捉。说着,二人就脱光了厚厚的棉衣棉裤!扑到水里,才知道水面上漂着了薄薄的零碎的冰块。我们在水里追赶鸭子,游啊游,分割包抄,二边合围,什么方法都用了,但始终挨不着鸭子的边;水被挍浑了,我们浑身发紫,牙齿有点打颤。最后,鸭子顺一条流水沟爬上了岸,很快消失在田野之中。我们失望了,身子感到了冷,又似乎不甘心被这只小小的鸭子戏弄,上岸来穿上衣服去寻找,那真叫大海捞针,鸭影子都没瞧见!太冷,身子发僵,我们想烧点稻草烤烤,可罗嗦的手摸不出火柴来了,只得怏怏地回家。  
回家的路是怎么走的我们都不记得了,浑身麻木。分手时互相发誓,今晚之事绝对不说出去。一是怕父母知道了挨骂,二是怕鸭子的主人知道了被当作小偷,三是偷吃不成在伙伴面前没有面子。  
这是我小时偷吃的一次经历。偷鸭不成,挨了场冻。后来我们才知道,在水里我们根本不是鸭子的对手!好在年轻身体好,没有感冒生病,第二天若无其事地继续上学。其实在乡下顺手摘个瓜果、抓只鸡鸭什么的也算不得什么,但雪夜水中抓鸭的那份勇气却令人难以忘怀,事情过去近三十年了,当时水中情景在我记忆中却非常清晰,仿若昨日!
这件事,不知本农兄还记得否?他一直在老家务农,已是二个孙儿的爷爷了,他的儿孙辈们有他那豪情和体魄吗?  (待续)
吃请(灵慧原创)  
那是79年夏。酷热难耐,临近高考,我有钱便到矿山里冷饮店买冰棒吃。那时冰棒便宜,白糖的每支一分钱,一碗冰水才三分钱,绿豆牛奶的也不过五分钱,没有冰激凌什么的。  
那天我从公社中学回家,路过冷饮店便情不自禁地走进去,可我心里明白,吃不上冰棒了,囊中羞涩啊!只能到电风扇下坐坐乘凉,闻闻冰室的香精味。就在我满脸沮丧,怯怯地坐下去时,听到有人叫我。随即一个时髦女子飘然而至到我的眼前,卷发披肩,身着白色连衣裙,浑身还散发着淡淡的香水味。我耷拉着头,用斜光打量她一眼,她已挨我坐了下来。我认出来了,她叫黄萍(平),就是矿里的子弟,下放在我大队林场里,最近才招工回矿上来。  
“放学了?”她问我。  
当时我有些受宠若惊,慌忙地点点头算是回答了她。那时城乡差别很大,农村人是被城里人瞧不起的,我自然而然有种自卑心理。她长得很漂亮,可以说是我青春期的暗恋偶像,圆圆的苹果脸,大眼睛,尖下巴,身材丰满标致,说话声音很甜。她的歌唱得好,舞更跳得好。我们曾在宣传队共同演过节目,她是台柱子,却对我非常关照,每次演出我就等着她给我化妆,喜欢她软软胖胖的手指在我脸上涂抹,还有她冲我呵出的热腾腾的香气。她坐在我身旁,我感到十分清凉,心情舒畅了许多。  
“怎么不吃冰棒?”她又问。  
我笑笑,没有回答,脸有些窘样。她明白了,站起来直接走进制作间,从里面端来了一筐冰棒放在我面前,笑着说:“吃吧,我在这里上班。今天休息,见到你在里面就进来了。”说着就拿起一支递到我手中。  
我们以前也一起吃过东西。有一年宣传队排节目,我去村里林场。当时她是我们的教练,下午散工时,下起了倾盆大雨,见我没有带伞,她留下我来,领到她的宿舍,给我从食堂打了一份饭。吃饭时,别的知青姐姐都捧着饭碗出去了,她把饭菜放在一张小方凳上,我俩面对面坐着,互相看着吃。这是我第一次进姑娘们的宿舍,第一次那么近看她,心儿砰砰直跳。她真的好看极了,尤其是那对深深圆圆的酒窝,笑起来十分迷人。  
今天她请我吃冰棒,与我并排坐着,我内心好感动啊!她问我的状况,我向她说我的学习,我的理想,今后考大学、当兵、招工或去演戏……,滔滔不绝,仿佛诉说又仿佛自言自语,她一个劲儿鼓励我,让我倍感温暖。这是我青年时第一次向人倾诉衷肠,第一次在人前显露豪情壮志,也是第一次有一个美丽的姑娘这么认真地聆听。她比我年龄大,究竟大我多少,我不知道,但我觉得她的美丽温柔既像大姐又像妹妹、情人,还有点像妈妈;是我非常非常倾羡和爱恋、心中默默追求的那种。我知道她的志愿是进歌舞团当演员,曾去多家剧团考试过,当问及她时,她的脸闪过一丝不悦,随即又塞给我一支冰棒。  
我不知说什么好,匆匆告别,可能谢谢的话也没有说。出门那一刻,回头看她时,她似乎意识到我的内心在想什么,双颊浮现淡淡的红云,很快又宽容释怀地笑了,朝我挥挥手再见。  
从此,我再也没有见到过她。多少次路过冷饮店也不敢进去。也许是我心中已不纯洁,也许是我觉得第一次高考失利,无颜面对她,总之,她的形象就是请我吃冰棒时的那个样子:俊俏、美丽、亲切、温暖!她挨着我坐着的香馨和清爽气息我现在仍能感觉到。哦,对了,用现在的语言还可以这么形容她:豪爽,女人味浓,性感。  
多少次我在人前风光的时候都曾想到过她,想到过一定要感谢她,让她知道我的现在,让她感到我没有辜负她的鼓励和信任。  
95年我因工作关系到过这个矿山。此时我的身份也发生了改变,迎接我的是一位党委常委、常务副矿长。我问了黄萍的情况,他告诉我,她现在二工区,当工人,已是二个孩子的妈妈了,丈夫是个普通干部,家境不是很好。我把与她的交情告诉了他们,大家都很感动;副矿长当即去电话请她来矿部。她,没有来,也没有接我的电话。她也许忘了那个打赤脚在冰室吃她送的冰棒的毛头小伙了。离开矿山时我有很多想法,最终,都没有去做。  
我想,那个美丽的黄萍,那个请我吃冰棒的大姐永远会平安幸福的!  
  原来灵慧庵人也个馋家伙,好吃的故事这么多!
  呵呵,何老师我们有很多经历相似呢。只是文字表达没有你的仔细和优美。多指教啊。
“好吃”传奇(一)  
我参加工作后,自己有钱,吃就比较方便了。对肉除了有种口腹之欲,也许还有些许怨恨之情和报复之心,食堂的红烧肉(八三年前还叫甲菜,每份约三两肉,二毛五分钱至四毛钱不等)我可吃五份。有次一位叫蒋海明的同乡赌我吃肉包子,我连吃了十一个!据说,单位的历史记录是十三个(可我那时还小呀,才十九岁),搞得他耗了半个月的菜票(据说这位仁兄已是来头不小的大款了!当年他还让了一条凭票供应的兰花牌香烟给我。只是不知有没有再聚之缘。)  
因为好吃,曾做出许多出奇的事来。记得86年春天,连续暴雨,食堂采购无法上街,我们已吃了多天的蔬菜和咸菜。有日上工,我与同室好友陈裕东向支部书记请假,假条上赫然写着“双腿已发软,营养严重不良需到市里吃餐有肉的菜饭”云云。书记哭笑不得,以为我俩开玩笑,以此掩盖进城相亲或看女朋友等目的,竟然也批准了。那天我俩穿着雨衣,卷着裤腿风雨中步行十五公里山路到郴州市,真的只为了吃餐饭。那餐饭在市中心北湖公园边一个小饭店吃的,带四川口味的菜,很香很香,最有味最贵的就是那盘回锅肉!回来后,没有任何人相信,只有我们自己明白和特别地满足(裕东买了几瓶肉罐头回来。他现在是空军飞机密封方面的专家,大腹便便,吃也成了负担了;但他是我少时伙伴中一直保持来往的人之一)。说到回锅肉,我是在电影《红岩》中知道的,渣宰洞内被囚禁的共产党员绝食,国民党监狱就煮了回锅肉诱惑他们,还大声喊“香喷喷的回锅肉啊”。我想,当时诱惑的不是犯人,而是看电影的人,尤其是我们小孩,无穷地想象着回锅肉的味究竟怎样,乃至第二天学校便流行用变异的四川口音喊“开饭,开饭了!香喷喷的回锅肉啊-------”  
还有一次,我与同事李X义去湖北出差。在武昌站下车后,饥肠辘辘,便到黄鹤楼酒楼吃饭。那次我是第一次吃“武昌鱼”和“水煮鳝鱼片”,很开胃很痛快啊,从郴州上火车后就一直没吃东西,酒楼用陶制的钵子蒸的米饭我俩共吃了二十五钵!当时,整个餐厅服务员都盯着我俩看,每上一次饭都忍俊不住地笑,搞不懂这二个警察怎么有这副吃态!当我们风卷残云,放下筷子时发现桌上的钵子叠了五大堆占了小桌的一半大,俩人还争谁多吃了一钵,彼此不服,有意犹未尽之态,吓得服务员连忙关灯以示要下班了。  至于后来的公款吃喝,当然还有更多的故事。不但能吃,而且会喝,酒量也非同小可,人称“留一手”(谐音:刘一手,即喝不醉之意。)这都不值一提了。  
随着见识面的扩大,吃已不是局限于普通的鸡鸭鱼肉了。这些年来,尤其下海后,国内国外,中餐西餐,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中游的、土里长的,凡是人能吃的,以及各类菜式,都吃过了;在广东广西以及东北还吃到过许多稀奇之物,可谓美味佳肴无所未尝。尤其是有历史传承的都能熟记于心,随时能娓娓道来,在享受烹饪美味之际说说食用之道,来段历史掌故或名人佚事助兴,十分怡情又相当文雅有趣,因此颇受好吃之友喜欢;九十年代中期,吃喝邀请不断。记得有次遇见我的一个领导(现在已官居高位,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了)便请他吃饭,宴席上,随“白灼基尾虾”上了一盅红茶水洗手用,他以为是汤,伸钥匙去淘时被我瞧见,为不让其他客人笑话,我用筷子在他手上轻轻敲了一下,他意识不对,脸儿倏地红了,半途把手停下,总算保留住了面子。 还有个年轻的领导,要我介绍组织部门某官认识,在长沙富丽华酒店请客,花了不到才一千八百多元。餐后,送走客人,他坐回桌上,仔细欣赏剩菜残羹,回味方才美味,感叹道,我三十多岁了才第一次吃这么贵的一席饭菜啊!如今,这位年轻的领导也位居高职了,而且前途远大,吃餐饭几千上万块钱已是常事,但不知他还记不记得他的第一次大餐是我带他长见识的?  
“好吃”传奇(二)  
在我有记忆的美食谱里,最能唤起我还想吃的是深圳吃到过的“xo酱爆蝙蝠”“金蟾蜍四味汤”和在江苏太湖上吃的“点头哈腰霸王鳖”。前二道菜是原料之奇,蝙蝠取自石灰岩山洞之活物,褪皮后爆炒味道异常鲜嫩;蟾蜍本是有毒之物,经针刺穿皮囊挤出毒液,再用水浸泡后加四味中药煲汤排毒壮阳功效独特。后一道
“点头哈腰霸王鳖”却是烹法之奇特、味道之珍美令我难以忘怀,至今想起仍然垂涎,吃任何水鱼菜均索然无味。  
那年在江苏一家企业做战略管理诊断,(客户要求长期保密合作关系,故隐去企业名。现已是年产值过百亿元的行业龙头老大了。)假日里客户徐总邀请去太湖游玩。他是有名的美食家,见多识广,才华横溢,合作过程中我们除了交流工作还能分享彼此的美食经历。那日他说,到太湖就是为了吃。果然,他早已约好了渔家在一条通往太湖的小港边驾船等候我们。上船后,渔家婆娘划船,老公则起火烧菜。一会儿,桌面上就摆上了一大盆鱼汤,我们便开始品汤饮酒。三杯干完,上了一碗活蹦乱跳的太湖虾,只见渔家把一瓶曲酒打开倒进碗里,擦燃火柴一点,碗里冒出绿腾腾的火苗,虾子翻滚弹跳,一下红了身子。徐总夹起一只外红里白、晶莹剔透的活虾在酱醋碟里点点就吃,并连连说好,好!引得我迫不及待也吃了起来。“醉虾”我吃了不少,大都用绍兴古越龙山加饭酒制后醮芥末吃,但用曲酒烧一下来吃,我是第一次。那味道真的与众不同,香鲜脆嫩,伴小葱粒入口,绝无生腥味,下肚后浑身立马升阳发热,暖洋洋的;湖面微风吹拂,令人十分惬意快爽。连干几杯酒,徐总兴致大发,话匣子里全都是吃的经。他告诉我,渔家还有一道祖传的菜,叫“点头哈腰霸王鳖”,是太湖一绝,非一般人能有此口福。我不以为然,这些年山上的水里的、各种做法的野生鳖鱼我吃了不少,那年在广东清远市旅游局吃了一只山鳖鱼重十六斤!为此我与他们一位副局长斗酒,剑南春每人二斤!创我喝高度酒历史记录。这“点头哈腰霸王鳖”有何稀奇?他微笑不答,帮渔家从船舱里搬来一套古怪的炊具:一块黝黑光滑的石板,一把石锁,一个木炭火炉,一个装满油盐酱醋葱蒜等各种香料汁液的石碗。只见他们把装好木炭的火炉放在一个铁支架下,上面架上石板,将一只约三斤重的活水鱼放在右板上,扣上石锁,石碗摆在水鱼面前;然后点燃木炭。此时,饮烟袅袅升起,船儿在在浩淼的太湖中缓缓划行,湖光山色,粼波幻影,景致十分秀丽;鱼虾鲜美,酒酣情浓,感叹人生几何啊!不一会儿,传来水鱼的咝咝声,转头瞧去,这平日威风凛凛的霸王鳖口干舌燥,两眼乱看,四肢伸划,不断地探出头到石碗里喝汤汁,真有点头哈腰的熊样。我看呆了,这时徐总才介绍说:“这是太湖上吃水鱼最有名的做法,现在只有这家人会做了,工具都是晚清时期的呵。这道菜肴相传为苏东坡所创,已有近千年历史。木炭火徐徐烧热石板,石板烫着水鱼让它慢慢失去水分,去喝石碗里秘制好的汁;过一会水鱼热得浑身难耐,但被石锁扣压住,逃之不能,只能四肢挣扎着原地爬行,汤汁随血液运动能贯穿到全身任何一处地方去,烤熟后,每一丝肉都会有油盐及香料味,吃起来没有腥膻味,不油腻,无水气,格外爽口鲜甜,耐人回味;尤其是水鱼裙边咀嚼有绕梁三日之韵,真乃人间佳肴啊……”  
那日,我俩喝了三瓶贵州茅台酒。  
这是我吃到的最美的一次水鱼。以后去过几次,到处寻找再无此缘。问徐总,说难寻野生霸王鳖,渔家也不知去向了。  
七月半,供老客(灵慧原创)  
七月半供老客,是我家乡的风俗;老客就是故去的亲人;每个家族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中旬一个固定的日子里举办隆重的仪式接老客们回家,称为供。  
1980年的供老客,是我记忆中最深的一次。因为这年正月奶奶逝世了,七月十三日我家族供老客她也会回来的。奶奶是我记事后亲眼送走的第一位亲人,对于久去的她第一次回来,我怀着深深地盼望和期待。  
这年正好轮到我家做东。因为奶奶的原因,几个出嫁了的姑姑和姐姐都早早的回来了,晚上要给奶奶烧包,纸钱、纸衣服、纸用具等,都得她们一件件剪出来。  
从上午开始,家里就弥漫着悲凉,往年忙碌操持的奶奶今年成了座上宾,大家心里都很哀伤;我一直站在大门外的一隅,心想奶奶还是像生前走亲戚一样回来时手里提着一包吃的东西,老远就会喊我的吧?  
中午,把三张桌子拼起来,摆上了供老客专用的酒杯和碗筷。菜上齐后,伯伯就烧钱纸、点燃大门外和桌子上的蜡烛和香;大人们把小孩唤回来,给赤裸的身上套上一件掛子,抹干净脸上图谱般的汗珠和鼻涕虫,齐齐庄严地站立在桌子前,恭候老客入席;一阵鞭炮响后,爷爷敲响了铸铁做的磬钵,“叮,叮,叮”声中,我们叩拜,跪下磕头。伯伯将手中的酒洒向地下,恭敬地说:“例位祖宗大人,故去的亲人们,一年接您们回家打一个转身,没什么招待的,请喝酒。淡薄了请千万莫见怪。今年收成好,您们多吃些,别客气,保佑子孙后代平安万福……”  
空气顷刻之间凝固了。所有人一个个表情肃穆,静默瞻仰;小孩子偎依在大人怀里,时不时既恐惧又好奇地向桌子上瞟;桌上,烛火熊熊,香烟袅袅,纸灰飞扬,几只苍蝇在菜碗间飞来飞去……  
冥冥中,各式各样打扮的老客,很温情、很亲切,很客气地在吃酒夹菜……奶奶穿着斜襟的蓝布衣,默默地端起饭碗,看我们的眼神是那么的顾恋和爱怜,又是那么的无奈和悲怆……  
忽然,堂弟好像看到什么,嗲嗲索索地说:“咧咧,咧咧”,他抱紧着伯娘的腿,惊恐地指指点点:“在哪里,在哪里……”  
伯娘忙抱起他,问:“什么?在哪里?”  
顿时我们魂惊胆颤,小姑姑和堂姐吓得脸色苍白,抱成了一团……  
爷爷终于忍不住啜泣起来,仿佛奶奶就在眼前,深情地说:“老太婆,吃好啊。你看,家里一切都好,你不用挂念;你在那边需要什么晚上托梦给我就是了。”几个姑姑也哭了,一声声娘、妈妈喊得揪心撕肺。  
大姑父说:“不要哭,不要哭,这样哭,她老人家也吃不好饭。一年回来一次,都要高兴;我们高兴了,她在那边才安心啊!”  
蜡烛火“扑叭、扑叭”的爆花声,结束了惊慌的场面。爷爷再次敲响铁磬钵,鞭炮响后,我们又一次跪下叩头,感谢老客的光临。起身后,大人们将蜡烛和香移到神龛上,空气中便飘来了清新和欢快,家里恢复了平时的嘈杂。  
我知道没有真正看到奶奶,渴望见到奶奶的心情越来越强烈。  
我曾听说过,供客这天“火眼”低的人是能够看到客人的。我想,八、九岁的堂弟是不是看到奶奶了?吃完中饭后,我塞给他一粒糖粒子,问他,他嘀咕道:“不晓得看到了什么,不记得了。”我十分地失望,甚至有些沮丧。奶奶现在怎样了?身体好吗?我深深埋怨自己“火眼”怎么不低点、再低点,那样就能看到我亲爱的奶奶……  
以前我问过奶奶,怎样才能看到故去的亲人?奶奶说,五月初五端午节的午时,抓一条白色的黄鳝,晒干了,等到供客时点燃就能看到了。在奶奶逝世后的许多个痛思的日子里我都曾想用这个传说中的办法在她回来做客时见上一面。这天,我好后悔啊!端午节怎么没有去抓黄鳝?后悔一年一次的供客没能照见我慈祥的奶奶……  
晚上给奶奶烧纸钱衣物,我避开弟弟妹妹,悄悄地跟在大人的后面;我想也许能在河边见到奶奶的身影吧。当大火把一堆纸物焚为灰烬后,苍茫的大地异常静寂,草梢上布满了晶莹的露水珠,天上圆圆的月亮在薄云中穿梭,小河里圆圆的月亮静悄悄地地躺在石板桥下,河水泛着银波潺潺地、无可奈何地流向远方……  
这年9月,我离开了家乡,从此再也没有参加过家族七月半的供老客,见到奶奶都是在各种各样的梦里。  
三十年来,爷爷,伯伯、伯娘,外公、外婆,姨妈,大弟弟都相断离我而去成了客人。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三日家族供老客,身处异地他乡繁华都市的我心中都摆上酒菜祭奠他们;我给他们敬酒,与他们话家常;我希望他们告诉我,他们在遥远的那边一切都好。  
   比丘尼纯德
   一  湘西慈利一个山村僻壤。  上世纪八十年代未,许多农家子女放下卷起的裤脚,趿着鞋,背着行襄走出大山涌向沿海各地,喜滋滋地变成城里人眼中的|“打工仔、打工妹、农民工|”;纯德却关掉了经营多年的小商店与表姐一起跋山涉水投向长沙麓山寺。  后来,表姐回去了,纯德留了下了。  几天后,老父亲急冲冲地来了。  她带父亲到寺院的素食馆吃饭,当两碗热气腾腾的面条端上桌时,父亲潸然泪下,眼花花地望着她吃得有滋有味,也颤抖着手拿起了筷子。  纯德兄弟姐妹八个,她最小,家里吃面条时,她一个人执意要吃米饭,否则绝食。  那,你店子怎么办?父亲问。  不要了。纯德说。  还有那么多货呢?  不要了。  父亲叹口气,别好旱烟杆,背着手蹒跚地走了。  从此,麓山寺里就多了一位漂亮的调皮尼姑;师父一诚老和尚给她取名:释纯德;经佛学院深造、广东上海等地几个寺庙修学,几年后受戒,一诚老和尚又赐她名释道因。  问纯德,怎么想到要出家?  纯德说,根本没想过。当时已开了几年商店了,赚钱比打工要多,生活优越。听表姐说长沙有个麓山寺就随她来了,进庙后便很欢喜,浑身轻松,心里安实,就不想下山了。  问,是不是感情受挫?  纯德说,谈都没谈过,也没有人来说过媒,那来的挫折?那时虽然年龄不算小,但从没那种想法。  真是与佛有缘!  纯德抿嘴一笑。     
二  纯德爱笑。  笑时,柳眉舒展,俏眼稍眯,下颌微翘;笑声清爽脆亮,毫无做作和修饰;就像婴儿一样,自然、憨厚、天真,还有点调皮,有点幽默。  她的寮房分成客堂卧室卫生间三小间,东西走廊相通,二岸是阳台。阳台扶手上摆满了鲜花和盆景。客堂只有简单的实木家具,石灰墙上挂着名人字画。有一幅大写意的工笔国画,叫“柳叶打头”,几枝柳梢扫落在一个和尚的光头上,和尚像挨了打一样,弓缩着腰身,手护着头顶,痛苦得脸变了形,表情诡异怪诞;画两旁挂着著名古诗词家和书画家谭修先生的撰写的嵌名联:深参无上道,善种未来因。  每天早晚上殿念经,纯德喜欢敲打法器,节奏准确,轻重缓急有序,和着众尼细柔优美的唱诵,组成一曲抑扬顿挫、跌宕起伏、幽寂淡雅的天籁之声,与几线直直白白的香烟一起在庙里悠悠扬扬地飘荡,泥菩萨、木菩萨仿佛格外受用,个个含首赞许乐得笑眯眯的;与别的人不同,纯德不但不累乏、烦腻,相反心神专注,神清气爽,每日如是乐此不疲,像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沉浸在创造和发现的喜悦之中。  调侃说,纯德师父,你的法器打得好,开福寺的弥勒佛笑得好真实的呢。  阿弥陀佛!罪过,罪过。——纯德忙合掌顿首,其内心的庄严和虔诚决非职业表现。  于是赞叹说,纯德师真像个和尚。  我就是和尚嘛,不,是比、丘、尼!纯德说着,哈哈哈哈一笑,脸上掠过一抹少女般的红云。  师父好漂亮啊。  哪里漂亮?  纯德大方地说,在我们慈利,女孩子的水色都好水灵的,我呀,是个灰姑娘!  “啪!啪!啪”开斋堂吃饭的板打响了。纯德忙穿上僧袍,一手拿着斋钵一手执筷子,像工厂的打工妹一样,轻快地朝斋堂奔去。  用斋饭时要记考勤的,不能迟到。纯德眨眨眼,撅着嘴说。  纯德走路飞快的,轻巧跳跃,像个细妹子。  有次请她到茶馆喝茶,风火样来了,卷起那僧袍朝后飞舞,吃完茶就走;不经意间一盏茶功夫,她便打来电话报平安:“我已经到了庙里啦。”惊得别人以为她是飞回去的。  
三  问,常回家去不?  出家无家回哪里去?!  纯德说,今年侄儿考上大学,去学校前来看我了;伢子好英俊、好聪明的,是我们当地考得最好的一个。说到这里,纯德有些自豪,“咯咯”笑过后,又说,我给他买了张火车票,他硬是要将钱给我;到庙里他看中一串念珠,我要买了送给他,几块钱的东西他也不要,怕我难堪,哄我说自己买的戴了灵些;好懂事的呢。  那父母亲呢?想念他们吗?  父母都往生了。缘份已尽,恩情难永存啊。  纯德说得异常平静。  母亲往生那天中午在大哥家吃中饭,饭桌上她把钥匙交给大嫂,像念家常样把存折密码和借给别人的钱以及人情来往说给大嫂听。吃饭后,靠在躺椅上,大嫂照常给她盖上一张绒毯下田做事去了;下午五点多钟回来就发现她去了,没有一点病痛和征兆,睡觉睡过去的。其实是妈妈心地善良、修得的福份呢。  父亲真是持家的一把好手啊!  说到父亲,纯德崇拜之情溢于言表。家里十多口人吃饭,父亲从没有让饿过,当年不容易呢,父亲常说小菜半边粮,他每年都开荒种很多蔬菜。后来又当生产队长,他硬是带领乡亲们种水果搞副业,解决了全村人吃饱穿暖的问题。他用牛耕田,一天功夫下来,泥水都不会沾到衣服上,十里八村的人都佩服。他手好巧,给我磨了名种各样的勾衣针。  纯德从抽屉里拿出一支元珠笔套,扭开,倒出一根不锈钢勾衣针来。说,这是我保留的一根,我要永远地带在身边。  呵呵,像商场买的一样啊。  纯德用纸巾拭去眼角的泪水,念一声“阿弥陀佛”后,脸上又扬起灿烂的笑容,说,我那时勾毛线衣勾得好咧,村子里姐妹们都来我店子里照我的样子学。  纯德师傅,你出家后失去了好多啊!  轮到她人掉眼泪了,纯德依然是笑。  我也得到好多啊。  纯德打开电脑,点击图片收藏,显示的都是襁褓中的婴幼儿,咧嘴笑的、张口哭的一个个白胖稚嫩、憨态可爱。  看着这些娃伢我好开心的;八月十五抱着来,都长大了长高了,长得好快呀。  个个都像纯德师父呢。  嗯罗,她们讲我就是年纪老了,别的都还小,哈哈哈哈。     
四  纯德爱喝茶。  常有好友来相聚。冲茶仿如烹调,双手齐动,水进茶出,又似做游戏;茶席上说的都是家常话,既没有鬼也没有神,没有深奥的佛理,更没有功名利禄,坐好久好久也不知倦怠。  这就是弘法,是禅茶一味。慬得的人这样说。  
问,纯德师父怎么自己不建庙?  阿弥陀佛!开福寺就是庙啊,我还要建庙干什么?  纯德说,我喜欢在开福寺,方丈对我很好、很信任我,常住们也很友善。  又问,你师父是一诚法师、全国佛教协会的会长、政协常委,总会关照关照你呀,你怎么不去找他呢?  阿弥陀佛!师父是师父,我是我。师父领进门,修行在各人,我要他老人家关照什么?我修得不够,怕对不起他呢。  ―――现在有的和尚好有钱的呢。  我不外出做道场,也不克意要别人供养。庙里吃住都管还发衣单费,我需要钱做什么?―――  纯德淡定从容地应对。  有一次与纯德外出,到公交车站时才发现都没有零钱,纯德硬是去买瓶矿泉水兑散一百元的。纯德说,上公交车后好多司机都以为出家人占便宜不会投币,先瞪眼看你一下,然后扭过头去玩“装作没看见”,我每次都给钱,他装作没看见我心里也坦坦然,呵呵。  纯德茶冲得一般,常谦逊地让给他人执壶,她念经就来神。在佛学院读书时也学过国画书法,可是练着练着就会分神,只要读经书就能入定。别的僧人写字画画卖钱,她乐呵地说,天生的只有与青灯清修为伴。  纯德还是老师,湖南佛学院尼众院唯识课讲师。小尼姑们说她娇小的个子在讲台上像个幼儿园老师,可眉飞色舞的讲授又像个大学老教授!  越讲越有感悟,但是要把这门课真正讲好,我还要学好多的知识啊!她深深地感叹道。  纯德的博客和QQ多年来都是这句个性签名:  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持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     ……       
  记号 方便下次再拜读
  看着,看着,我也想去修行了。    可是,我真的能像纯德这样放得下吗?我能把念经看成一种享受吗?难啊!      真是与佛有缘的人!
  何老师,有空一起去开福寺,我给您介绍纯德;很有道行的一个尼姑啊。
  谢谢默默路过朋友!
  下载了
  谢谢眉山周版!四川眉山好地方啊!当年我做管理顾问曾与“吉香居”有过合作。那儿豆瓣、泡菜太好吃了。
儿趣    
儿子大学二年级了。想想他小时实在是好玩、有趣。    
1·儿子四岁那年,脸上长了几块白斑。邻居家小女孩笑他营养不良,变丑了,并从书包里拿出小镜子来照给他看。回家后,他问外婆,脸上怎么会长斑呢?外婆逗他说:“这叫狗屁斑,是你听到了狗打屁才得的。”后来别人问他,他大声说:“不是营养不良,是听了娟娟姐姐家白狗打屁才长的斑”(附近只有那一条狗),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又问他“狗打屁臭不臭呢?”,他眯着眼,满脸惘然。此后,每日他都远远地跟在那条白狗后面,别人问他做什么,他神秘莫测地说:“莫吵,等会看白狗打屁臭不臭。”    
2·那年打疫苗,儿子怕痛,哭癞,不去。我训他,他瞪着眼,想了一会,气鼓鼓地回了我一句:    
“再骂我,我就不吃饭,饿死你的崽” !    
3·儿子出生在单位,出门都是坐汽车。有次随我去乡下,见到了手扶拖拉机,回来后在院子里总是模仿开拖拉机的样子,逗人发笑。别人问他长大后做什么工作,他大声说:“开手扶拖拉机!”又问他为什么?他说:“手扶拖拉机比汽车响一些!”    
4·儿子8岁,进了长沙城。有次坐公交车,没座位,他站着伸手去抓吊着的拉手,跳了几下,够不着,唉声叹气,问他还差好多?他说:    
“还差一岁。”    
5·儿子小时不愿呆在幼儿园,经常自己蹓回家。回家后就翻箱倒柜地找东西拆,拆了我一块手表、一台红梅单镜头照相机了后,积累了些拆的经验。有天,把录音机也拆了,装不上去了,坐在地下哭,见我回来,怕骂,忙收拾起来,皮笑肉不笑地对着我嘀咕:“唱歌的阿姨原来没有在里面。”    
6·儿子到长沙后不久,喜欢上了中巴车,每次出门都要坐中巴。有一天来了激情,车一停就用地道的长沙土话大声喊:“七路――,七路――!火车站――,火车站――!”。搞得卖票的人看着他发愣。他凑到我耳边认真地讲:“爸爸,我晓得港长沙话了。”    
7·儿子出生几天后就有玩心,每天晚上哭闹,但把他裏进我的军大衣里,到空旷的地方看月亮就不哭。有天下雨,打着伞抱他出门,他喜欢上了伞栅的风景。尔后,无论天睛还是下雨,都要打伞抱着他,否则,大哭;再后来,凡遇他哭,抱着他撑开伞,立止。    
8·儿子三岁那年,夏季带他去深圳旅游。一日到世界之窗, 我排队去买门票,她妈妈牵着他。勿一会儿,人不见了!急得他妈妈扯着喉咙猛喊。我与朋友赶忙四处寻找;约十五分钟后,在旁边一公交车站发现了他,他跟在一个非洲人后面,小矮人胖乎乎的,短裤背心,大汗淋漓,偏着脑袋专注地看那个黑人,边看边走。我眼泪都急出来了,冲过去,喊他,不理;抱住他,吓得他一惊,看清是我后,不解地问:“爸爸,这个人怎么这么黑呢?”    
……         
  长沙文敏与长沙艾敏不是一个人吧?
  感谢《儿趣》逗乐了我的神经!      我儿子也是,喜欢做中巴,不喜欢坐的士。      每次我说要打死他,就说那我就没有崽了。
长沙洪山寺,与增慧住持喝茶  
见增慧较难。  
到不是因为他是洪山寺的住持架子大,而是他事务繁忙,分身无术。他,是湖南省佛教协会秘书长,是长沙市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还是长沙市开福区政协常委。平时,奔波于这些地方公干,在寺里的时间自然就少了。而公干的地方是不宜喝茶的,无论是佛界还是政界都有一股公事公办、拘谨压抑之气氛,坐下去就感到窒息,我是立马要离开的。  
增慧的茶很多,绿、青、黄、红、白、黑各种都有,他都放在一起,平时都是自己亲自整理,要喝时随手拿来冲泡;他喝茶也没有讲究,大都是看来人多少而使用什么器具,人多就用大茶盘大壶大热水瓶倒水、人少就用玻璃杯或小壶电热水器烧水;对于茶,他也没有偏好,能喝就行,逢茶都喝得津津有味、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眉山打胎去哪家医院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