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下列各调同名调的带调号的拼音,主音及调名

音乐高考必读―乐理应考速成 第九章 有关调性的试题 - 大众乐谱
音乐常识 > 音乐高考必读―乐理应考速成 第九章 有关调性的试题
音乐高考必读―乐理应考速成
第九章 有关调性的试题
选自杨瑞庆“基本乐理应考速成”
一、相关乐理
1.& 平行调
平行调是前文介绍过的关系大、小调。这两个调的调号相同,一个是大调式,一个是小调式,两调的主音高度为小三度关系。已知大调调名,那么,就能知道下方小三度为小调调名(如E大调,#c小调)。已知小调调名,那么,就能知道上方小三度为大调调名(如e小调,G大调)。
2.& 同宫调
宫音相同的民族调式为同宫调式。一个民族调式可有五个同宫调式(包括原调式)。这五个调式的主音不同,高度不同,但宫音相同,因此调号也是相同的。如C宫调、D商调、F角调、G征调、A羽调为同宫调,虽然主音分别是C,D,F,G,A,但宫音都是C,因此调号相同。
3.& 同名调
&同名调就是同主音大小调,这两调的主音相同,但主音类别不同,一个是大调,一个是小调。如C大调和c小调,D大调和d小调,都是同名调,或叫同主音大小调。
同名调的调号有一定规律(小调式通过平行大调确定调号):
&&&&&&&&&&&&&&&&&C&& D&& bE&& F&& G&& A&& bB
&&&&&&& 大调式& 0&& 2#&& 3b&& 1b& 1#& 3#&& 2b
&&&&&&& 小调式& 3b& 1b&& 6b&& 4b& 2b&& 0&& 5b
从这些调号可看出同主音大、小调的调号相差三个升降号,也意味着音阶中有三个音是不同的。
民族调式中也有同名调,但关系复杂一些,如C宫、C商、C角、C征、C羽都为同名调,由于宫音不同,调号也一定不同。
4.& 主属调
调与调之间的关系有远近之分,有的亲密一些称为近关系调,有的疏远一些称远关系调。远近的分界线由两个调共同多少来确定。上文提及的平行调,同宫调的调号相同,说明两调全都是共同音,“亲密无间”。还有上文提及的同主音大、小调,因为两调有三个不同的音,因此为远关系调。如果两调只有一个不相同的音,那么就是主属调的近关系调。
在常用的十二个调中,任意一调都可作为主调,在它的上方纯五度的属调和下方纯五度的下属调,都是近关系的主属调,并且每个调都有它的平行调和同宫调。所以一个调的近关系调有很多。以C大调为例,找出它的近关系调:
&&&&&&&& &(F宫系统)下纯五度(C宫系统)上纯五度(G宫系统)
&&&&&&&&&&&&&&&&&&& F大调――――C大调――――G大调
&&&&&&&&&&&&&&&&&&&&&&&&&&&&&&&&&&&&O&
&&&&&&&&&&&&&&&&&& d小调――――a 小调――――e 小调
每个宫系统有五种调式,那么C大调可拥有20个左右的近关系调。
5.& 等音调
调名不同,而调式音阶完全相同的两调为等音调(前文曾介绍过)。在五度相生圈中的各调:
&&&&&&&&&& C向上五度相生 G→& D→& A→& E→& B→& #F→& #C
&&&&&&&&&&& C向下五度相生 F→ &bB→ bE→& bA→ bG→ bD→ bG
在七个升降号以内的调名有三对等音调:
B=bC&& #F=bG&& #C=bD
如果超过七个升降号的话,等音调还会增多。
由于两调的调高相同,所以实际运用时,可选择升降号较少的调书写,可对演奏或视谱带来方便。如B与bC的等音调中常用B调,可减少两个升降号;同样,#C和bD的等音调中常用bD调,也可减少两个升降号。
不稳定音程进入稳定音程,不协和和弦进入到协和和弦都称为“解决”。
在大小调体系中,由Ⅰ、Ⅲ、Ⅴ级构成的音程属于稳定音程。如:()
凡含有不稳定音级的音程,叫做不稳定音程。特别是含在偏音级(如变宫、清角、变征、闰)的音程,有强烈进行到稳定音程的趋向,这就完成和“解决”。
解决的方法是:
(1)&不稳定音级进入到最临近的稳定音级,也可以进入到其它正音级上(如4→3,7→1,#4→5等)。
(2)&稳定音级可以保持不动,也可以进入到其它正音级上(如5→5,5→6等),但要避免出现平行五度和平行八度。
下面看几个解决实例(C大调中的音程解决):
这里的一些“解决”都符合上述介绍的一些要求,特别是要检查是否有平行五度、八度。这在解答习题中是绝对不允许的。
在和弦解决中,当前的应考试题中,大多只涉及到调式中的属七和弦和解决问题。因为属七和弦是大小七和弦,属于不协和性质,要求进入到主和弦上,才能完成“解决”。其解决方法为(大调式和和声小调式的法相同):
(1) 根音上行四度解决到主音上;
(2)&三音上行二度解决到主音上;
(3)&五音下行二度解决到中音上;
(4) 七音下行二度解决到中音上。
这样,可以看出属七和弦中的根音、三音、五音都进入到主的弦的根音上,七音(偏音)进入到最临近的正音上,形成了省略五音,两次重复根音的主三和弦(可记作Ⅰˉ5)。
(未完待续)
(大众乐谱网制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调号 音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