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卧推大臂与躯干的角度向上臂靠拢怎么做

我曾向俄罗斯力量举高手学习卧推技术(体重80kg,无装备卧推 180kg ,有装备卧推 240kg ),曾与国内外多名力量举高手深入接触交流,开设训练沙龙。我的训练馆内有多名男学员卧推成绩在 100kg 以上,多名女学员卧推成绩在 45kg 以上。对于卧推,我有一整套适合普通人的训练方法论。

?这篇文章,用5000字,46张图,分享一下我对卧推的理解。回答虽长,但非常易读。

不会讲过多的理论,而是直接告诉你怎么做,告诉你实操方法。

卧推是一个上肢水平推的动作,这个动作的发力模式看起来和俯卧撑比较像,但是又有一定的区别。区别点主要在于:俯卧撑动作中,肩胛骨允许有一定的活动;但卧推动作中,肩胛骨需要始终保持后缩、稳定的状态。

许多卧推训练者常常忽视了肩胛骨的稳定性,由此产生了肩袖损伤、肩峰撞击等等问题。

日本卧推天王kodoma daiki(74kg级别,有装备卧推300kg,无装备卧推215kg)曾经说过,卧推的命门就是肩胛骨。

因此,在学习卧推动作前,我建议大家先掌握两个要点:

  1. 1.在肩胛骨保持后缩的情况下,进行推的动作。
  • 2.做推的动作的时候,让手臂与躯干的夹角小于60度。

1.保证肩胛骨稳定、不耸肩

练习卧推的时候,一定注意后缩你的肩胛骨,并且在做卧推时,尽量让你的肩部去贴近臀部,不要耸肩。卧推这个动作是三大项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动作。卧推最最重要的就是,使劲后缩你的肩胛骨,保证肩胛骨的稳定,避免耸肩。不然圆肩、肩袖损伤、肩峰撞击都会找到你的。

?(肩胛骨放松的状态,此状态下卧推容易耸肩,肩关节容易受伤)

?2.注意手臂与躯干夹角,不要进行断头台式的卧推

做所有的水平推类动作的时候,都请不要让手臂和躯干的夹角打开过大,这样肩部会有过大的压力。

?(上图为正确的卧推姿势,手臂与身体夹角在60度以内)

出现问题的新手,在完成卧推的时候手臂打开程度往往是这样的:?

?(上图为错误的俯卧撑姿势。上臂外展太多,成90度)

上图模特是女生~在手臂与躯干成90度的姿势下,肩关节承受了大部分的压力,动作姿势不太良好,而且容易出现斜方肌代偿耸肩的现象。

在学习卧推前,请先练习几次「在肩胛骨保持后缩的情况下,进行推的动作」。

许多初学者可能较难在锁定肩胛骨的同时继续做推的动作,我建议这些朋友们,尝试在手臂伸直的情况下,后缩肩胛骨,然后弯曲手臂,再伸直手臂,这就是一个和卧推非常接近的动作了。

如果你不理解,没有关系,按照以下三步来进行,模拟卧推。

?(第一步,伸直手臂,向后缩肩胛骨)
??(第二步,在后缩肩胛骨的情况下,做一个屈肘动作)
?(第三步,将动作还原至第一步,注意这个过程中,肩胛骨始终保持后缩状态)
?(有人可能对此处的手腕握法有疑问,可以往下翻看一下第7部分关于握法的说明)

坐在哑铃凳的边缘躺下,不会在躺下时让头部被杠铃打到。如果躺下时坐的位置比较偏内,头部就会被杠铃打到。

?(坐下的位置偏内,头被打到.你为什么这么开心&J%g¥…………)
?(在凳子边缘坐下,顺利躺下)

?杠铃卧推中,下肢的状态虽然不像深蹲和硬拉那么重要,但也非常重要。下肢的稳定下会极大程度影响到卧推时你身体的整体稳定。

在躺下后,将脚尽量朝臀部方向靠拢,脚尖尽量与卧推凳的朝向一致,允许有略微外八。

?(脚尖如果太外八,卧推时脚掌容易离开地面)

?在卧推时,注意全脚掌踩实在地面上,脚掌向前去「搓」地面。

使用脚掌向前去「搓」地面的好处在于,可以从腿部传递一部分力量至躯干段,帮助你的身体在卧推时更加稳定,也方便在卧推熟练后使用「腿部驱动」的卧推技术。

将臀部用力紧绷,紧张的臀部状态与踩实地面的脚掌都能够让你的卧推更加稳定。

在卧推时,许多新手习惯于在推起过程中把肩膀带动一起往上推起,这时候整个上肢肩膀就极其不稳定了,这是一种错误的动作细节,应当改正。卧推时我们应当时刻后缩肩胛骨,保持稳定。如果有前伸肩胛骨错误的,请翻到文章开头,重新尝试徒手的卧推模拟动作50次。

?(错误示范:肩胛骨前伸)
?(正确示范:肩胛骨后缩)

?一些训练者认为在卧推时腰部要完全贴合于卧推凳。

事实上,在卧推中,真正需要贴合凳子的,是你的肩部和臀部。

我们需要让背部有略微的反弓,以保证肩胛骨后缩、保持稳定,我们需要通过背部略微的反弓让肩膀「嵌入」卧推凳中,使身体更加稳定。背部完全贴合地面的卧推反而会让背部更加不稳定。

如果腰部完全贴合凳子,一般是由于训练者的肩胛骨没有完全后缩,或者训练者将脚踩在了卧推凳上进行卧推,无论是哪一种,都未能让身体处于一个相对好发力的位置。

5.在后缩肩胛骨之后,下压肩胛骨

请注意,肩胛骨可以做六种活动,其中常见的四种是:

?如果只做了后缩肩胛骨而没有注意下压肩胛骨,就容易在卧推时出现耸肩的错误。

?(后缩肩胛骨,同时下压肩胛骨)

?6.头部与杠铃的距离

我倾向于在卧推起杠前,让眼睛呆在杠铃正下方。如果杠铃在嘴巴、喉咙的上方甚至更低的位置,人就躺得太上面了,容易在卧推时让杠铃撞击到卧推架。如果杠铃在头发、甚至更高位置的上方,人就躺得离杠铃太远了,起杠比较困难。

?(眼睛在杠铃的正下方)

在力量举比赛中,杠铃卧推的握距必须在81cm以内(食指之间的距离)。

普通人刚开始学习卧推的时候,我建议握距采用肩膀宽度+4个拳头距离进行。

在进行杠铃卧推的时候,需要采用全握的握法,握住杠铃时,请保证双手在杠铃上是平衡、对称的。

在握法上,如果训练目的是为了最大化刺激胸肌,训练模式是以中低强度,高次数为主的健美式训练,应当采用手腕中立的方式握杠。

如果训练目的是为了提升卧推的绝对力量,训练模式是以中高强度,低次数为主的力量举式的训练,手腕可以有略微的伸展,但建议使用护腕。

护腕的购买可以搜索淘宝店铺「陈教头的健身铺」购买符合力量举规则的赛级护腕:

8.扭矩——把杠铃掰弯

在进行卧推时,需要对杠铃施加一个扭矩,即向下面这张图一样,「向外掰弯杠铃」。

关于扭矩的更多说明,可以查看之前发布过的这篇文章:《》。

杠铃的下落点大约在胸口附近的位置。

杠铃的下落点并没有一个准确的位置,会根据你的手臂长度、握距、起桥高度而产生变化。

如果你的手臂长度较长,那么杠铃下落的最低点就会离头部远一些。如果手臂长度较短,那么杠铃下落的最低点就会离头部近一些。

如果你的握距较窄,那么杠铃下落的最低点就会离头部远一些。如果握距较宽,那么杠铃下落的最低点就会离头部近一些。

如果你的起桥高度较低,那么杠铃下落的最低点就会离头部远一些。反之,远一些。

许多第一次练习卧推的朋友经常会犯的错误就是落点太高(在脖子附近)或者落点太低(在肚子附近)。

?(杠铃下落位置过高)
?(杠铃下落位置过低)
?(杠铃下落位置正好)

请注意,初学者在杠铃下落过程中,请尽量让小臂垂直于地面,以保证更省力、更好地控制杠铃。从上面三张图可以看出,如果小臂在动作中不垂直于地面,手臂和肩膀就要承担更多水平方向上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本身是没必要存在的。

如果已经熟练掌握卧推的训练者,可以允许小臂有5度以内略微的倾斜(倾斜角度朝向头部)。

许多训练者在卧推时,不太愿意让杠铃接触到自己的身体,往往是下落到一个离胸口还有几厘米的位置,就立马推起杠铃。实际上,无论是力量举训练者,还是形体训练者,在练习卧推的时候完成触胸卧推,效果会更好。

对于力量举训练者而言,在进行卧推训练的时候,必须每一次都接触到胸口后才能推起,这是因为在严格规则的力量举比赛中,杠铃完全下沉到身体上,裁判认为触碰身体并且挺稳了,会说「Press」,这时你才能上举,否则就被认为卧推试举失败。

对于以形体为目的的训练者而言,更长距离的卧推意味着对胸部更强更深度的刺激,效果也更加优化。

卧推动作中,杠铃的下落的最低点在胸口附近的,而杠铃的最高点在肩部的正上方。

因此杠铃的轨迹并非是一条垂直于地面的直线,而是一条从胸口到肩的正上方的曲线,或者斜线。

曲线的轨迹会有无数种,一般来说,训练水平越高者,越倾向于在底部进行水平面的移动(这也与他们会采用「腿部驱动」的卧推技术有关),如下图1。刚开始接触卧推的训练者,越倾向于在顶部进行水平面的移动,如下图2。

?(图一:高水平卧推者的卧推曲线)
?(图二:初学者常见的卧推曲线)

杠铃在下落过程中,脑袋里可以想着并自己在做一个拉着杠铃往下活动的动作(就像在做反向划船一样),这时候背部会收得更紧,提供更强的稳定性。

许多训练者习惯一躺下就直接出杠,这并不是一个好习惯,在躺下后出杠前这段时间里,我们需要做三件事:后缩肩胛骨、保证握杠铃的手是平衡对称的、调整好呼吸。

出杠时,握住杠铃,将双手伸直,把杠铃从杠铃挂钩中起出,然后像做「直臂下拉」这个动作一样,把杠铃移动到自己的肩部正上方。

出杠前,先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出完杠后,再换一次气,再进行卧推。

请注意出杠时不要耸肩。

?(有人可能对此处的手腕握法有疑问,可以往上翻看一下第7部分关于握法的说明)

回杠时,握住杠铃,将双手伸直,直接向卧推架方向放置杠铃。

在卧推的动作中,如果使用胸式呼吸,会极大程度上造成耸肩、上肢不稳定等问题。?

在卧推中的呼吸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采用横向的腹式呼吸模式。呼吸是不仅仅应当像我们之前在《》提到的腹式呼吸方式。吸气时,不仅仅应当只将腹部上鼓,还应当在吸气时,将腹部向左右两侧后后侧一起鼓出,提高整个腹部稳定性。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也从未看见有讲解卧推的文章或书籍提到过这一点。
  • 在较轻重量下,采用杠铃下落时吸气,推起时憋气或者呼气的方式推起杠铃。

  • 在较大重量下,采用瓦式呼吸方式。即在每一次完成动作前快速进气,进行动作时憋气,推起后呼气再吸气的方式进行。参见《》。

1.把脚放在卧推凳上进行卧推

在健身房里有很多人会习惯性把脚踩在凳子上完成卧推,或者干脆就让脚悬空完成卧推,就像下面这两张图一样:

?采用这种卧推方式的训练者往往会解释,这种卧推能够帮助你的身体更加稳定,并且能够让腰部完全贴合地面,让下背部的压力减少,保护身体,同时能够推起更大的重量。

但实际上把脚放在凳子上会有两个缺陷。

第一个缺陷是:当你把脚放在凳子上的时候,很难保证下肢处于稳定状态,核心和肩关节都需要分担出更多的力量去平衡身体。

第二个缺陷是:我们在卧推时,并不需要让腰部完全贴合地面,我们需要让背部有略微的反弓,以保证肩胛骨后缩、保持稳定,我们需要通过背部略微的反弓让肩膀「嵌入」卧推凳中,使身体更加稳定。背部完全贴合地面的卧推反而会让背部更加不稳定。

人在卧推凳上躺得太上就没有空间进行卧推了,推起的杠铃容易碰到卧推架。人在卧推凳上躺得太下,需要额外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很长的距离,当杠铃重量较重的时候,训练者很难独自将杠铃从卧推架中推出来。

在卧推中,半握是一种极为危险的握法。容易在卧推训练中让杠铃脱手砸到自己。

?4.上臂与与躯干夹角过大

前文已述,如果卧推中上臂和躯干夹角过大,容易照成肩峰撞击,导致肩部损伤。很多人觉得卧推伤肩,往往都是不懂后缩肩胛骨和在卧推时将手臂外展过多。

5.肩胛骨跟着手臂一起向上移动

前文已述,肩胛骨在卧推中应当保持稳定,不应当随着手臂一起向上移动。

6.卧推时候手腕痛怎么办?

力量举式的卧推由于重量较大,常常会采用略微伸手腕的方式进行卧推,以减少拇指处的压力,此时建议采用专业护腕,有效保护手腕。可以搜索淘宝店铺「」进行购买。

在健身房中,我总是看到许多健身者只做小幅度的半程卧推,杠铃推下落到时不与胸口相处。这就极大程度地浪费了卧推的动作价值,也使得卧推的训练效率大大降低。

8.让杠铃在最低点靠胸部的弹性弹起

实际上,在卧推的动作中,你应当把卧推的下落过程和推起过程当做两个阶段来看待,我们不应当在卧推中依赖这种「反弹」来完成动作。

如果你经常使用胸部反弹的技巧,可能你需要练习更多的胸部暂停卧推。

如果你还有问题,请在回答下留言,我尽量回答。

关注我的公众号「陈柏龄的酱油台」,并回复「秘籍」,将赠送你我五年来的训练心得和科普文章精选。

作者简介:陈柏龄,健身科普作者,健身行业创业者。从2012年至今在互联网上撰写了近百万字的健身科普,帮助以千万计的中国人获取接地气的健身知识,在知乎微博、微信公众号累积有100万关注者,曾开设过的网络健身课程累积报名人数超过10000名,线下实际指导学员超过500名。2017年4月参加香港国际健力资格赛获得105kg级别第一。2017年10月带领馆内学员出战第三届大陆健力记录赛,取得3金2银2铜的成绩,并且创造中年女子组52kg级别赛事纪录。

原标题:不要在练胸的时候,只想着卧推

如果是你,你会Cosplay哪一个肌肉人物?

健身流行着一个传说,不要在练胸的时候,只想着卧推。对于这个传说,其实很容易理解,因为胸肌想又饱满又大是要靠多角度的刺激,不同动作,不同重量的刺激才能达到的,绝对不是单一的动作就能办妥。

但如果想3个月内快速进步,你就真的要认真针对薄弱的地方发起进攻了,看看这个360度无死角胸肌改造计划怎么整了!

1. 以大重量复合动作开始,然后逐步地减少次数

正确训练方式以复合动作为先,复合动作可以驱动更多的关节完成动作,更加有效地刺激肌肉。

最佳的复合胸肌动作就是卧推,当你卧推的时候,肩关节和肘关节会协同运动,你也可以选择更加大的重量。平板卧推可以说是最佳的胸肌动作,因为你可以用最大的运动行程来完成最大的训练,刺激更多的肌肉。你可以用哑铃或杠铃来练,这取决于你的训练习惯。

事实上,值得注意的是,肌电图分析显示两者在肌肉激活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如果习惯喜欢一种,那么就需要换另外一种。选择哑铃,它能下放得更低,感觉到更好的收缩,运动范围更大。然而,哑铃更难控制,所以你需要注意负重的使用。

理想的增肌次数范围,一般定义为以较大的负重来完成8-12次并达到力竭。如果当你感觉轻松完成一组动作的时候,自己就需要更努力一些。

与其选择一个重量,你可以推起8次,那么可以选择一个更大的重量,一个只能完成6次的重量。这里的做法是在一个更加有利于增强力量的模式中训练,这样可以帮助你在未来的肌肉增长建立一个更强大的基础。

2. 卧推的动作中,增加对上斜角度的次数

大多数小伙伴的胸肌训练计划都是在平板卧推之后再练上斜卧推。问题来了,大多数固定上斜卧推器械中,角度往往太大。倾斜的角度越大,施加在三角肌前束上的压力就越大,这会削弱对胸肌的刺激。而且因为三角肌前束是较小的肌肉,所以在你真正轰炸你的胸部之前,可能会使你感到疲劳。

一个补救办法:选择可调节的板凳并且把角度调小。你可能无法用杠铃来练,但你可以选择用哑铃或史密斯器械来练。大约30度的上斜角度可以使你的上胸肌承受更大的压力,而减少对三角肌前束承受的压力。

在训练过程中使用不止一个上斜的角度,增强刺激上胸部的多个部位可以增加整体的胸肌发展。尝试15度的上斜角度,30度,甚至到45度。每个角度对不同的上胸肌的增强效果都非常理想,建议选择两个适度的上斜角度,每个角度做至少2组。

3. 调整你的下斜卧推训练

下一个动作是下斜卧推。如果你已经做了前两个自由重量的训练很难准确把握下斜动作,那么使用固定器械来练也是可以的。因为它减少了对稳定肌肉的需要-你只需要机械性地推。某些器械还允许你的单边进行训练,改善肌肉的不平衡。

曾经你是因为什么而去健身?

每10位小伙伴送一件装备

调整座椅,使手柄处于下胸肌的位置,这应该是你最容易发力地方。但是,不要练6-8组,而是4-5组就可以,同样也可以单边完成4组。用一只手稳定你的躯干,用另一只手卧推推到最高位。

卧推的动作,主要是胸肌做肩水平内收。下斜的角度比一般的卧推收缩更有力,这可以说就是为你的下胸肌增加一个全新的动作。

现在你已经完成了所有卧推的动作,是时候进行一些孤立训练。许多人选择绳索或哑铃飞鸟,有些小伙伴很容易因为胸肌的疲劳感,转而变相做成绳索卧推和哑铃飞鸟。有什么解决办法呢?

用蝴蝶机进行飞鸟动作就可以,你的手肘被固定在稍微弯曲的姿势,这意味着可以更好地孤立胸肌。

一般小伙伴会使用4组12次的方式来做标准练法,有什么方式效果更好呢?在第一组中,保持收缩一秒钟的顶峰收缩,这让你在最顶端等距地挤压肌肉。

而第二组中,完成一次全程蝴蝶机飞鸟,再做1/4飞鸟,真正轰炸胸肌的中缝。在最后一组中,先完成一组常规12次的动作,然后再递减负重,在顶端做尽可能多地完成1/4飞鸟,让一组变成20个、25个,甚至30个的飞鸟动作。

4. 以高强度动作结束训练

大多数小伙伴现在就已经力竭了,但只想你变得更强,你要用一个更爆炸的方式来结束训练!哑铃直臂上提就是其中之一。

当然不要只练平板的哑铃直臂上提,你可以以一个倾斜的直臂上提来进行,这使你的胸肌纤维在更长的运动行程中得到收缩。这种运动模式做到肩伸(将上臂向后移动),胸肌在这个动作有很强的参与程度,尤其是容易做到念动一致。

选择在一个倾斜45度的板凳上进行,确保你的手臂微曲,避免过分弯曲或者肘关节太直,这仍然是一个单关节运动。选择一个小于但是接近12RM的哑铃,在最后一个进行顶峰收缩,并保持5秒钟,用力挤压你的胸肌。

固定器械下斜卧推 4 10

哑铃直臂上提 3 12

这些细节,你以前想过吗?有时候别人的训练看似轻松,拥有着十分霸气的身材,但花了很多时间来琢磨你不会知道。在这里,我们帮你缩短时间,更快达到自己的目标。

喜欢健身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们,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amuscle,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出处微信公众号amuscle

今天来讲,同样也是针对新手,信息量比较大,注意理解。 

我们平常所说的指的是平板卧推。要做好这个动作,就要明白推的原理。 

推这个动作的发力模式在于手掌远离躯干。牢牢记住这一点,接下来讲一讲如何徒手做好推的动作,随后就是卧推的口令。 

首先了解几个解剖学的定位术语

两臂距离越近,对刺激越大,做的重量越小;两臂距离越远,对刺激越大,重量比近距离更重一些。

手臂夹角指的是大臂与躯干的夹角:两臂距离越近,夹角越小;两臂距离越远,夹角越大。

注意:夹角不能等于九十度,也就是手臂不能与躯干垂直,这样容易引发肩峰撞击综合症 

夹角和距离的关系在于,我们始终要追求小臂与身体冠状面保持垂直 

没有经过训练的人一般都会推成以下这个样子,这样的问题在于发力过多,毫无训练感受(也就是肩比胸前了)

很多人会出现的问题就是,手臂弯曲可以收缩肩胛,一向前推的过程中就不由自主肩向前探。矫正办法如下: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正确的徒手推动作(对胸刺激大于对肩膀刺激  

躺在杠铃凳上,确保杠铃在你眼睛略微向下的位置,双脚和时一样牢牢抓住地面(不要搞什么双脚离地),双手握杠(注意一定要全握,强烈不推荐半握),推荐握距略比肩宽。

随后开始收缩肩胛,起桥,顶起胸椎,脚掌略微向里收,确保提供足够的摩檫力,不要像底下这样:

但是起桥时,不要离开凳面。

向上推起杠铃,锁定肘关节同时将杠铃移动到肩关节的正上方(不要靠前,也不要靠后),注意整个过程应当节奏较快,不要拖拉。

按照推荐握距的话,杠铃将下降到你的下位,大概在你乳头位置。下降深度为杠铃刚好触胸为止,触胸之后,立即按照徒手推动作的发力模式将杠铃推起,完成卧推动作。

杠铃位于起杠的最初位置,将杠铃向后靠,直接考上卧推架,随后再下降,将杠铃放在搭扣上。(切记不要眼睛盯着搭扣,想把杠铃直接放上搭扣,不然很有可能挂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卧推大臂与躯干的角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