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好奇》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李清照《声声慢》改写&散文
国家灭亡了,夫君病逝了,我们曾经的回忆——那些金石珍宝,全都随着消逝了。我独自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哀愁寻觅,但是自己也不知道在寻觅什么。毕竟时光已逝,这满头华发也遮盖了所有的曾经。冷清的房间里,只剩下我自己在努力的回忆。遥想当年,醉里寻欢,书生意气,笑语嫣然。如今却是独守空房,风烛残年,凄惨落泪。这天气变化无常,时冷时热,搅乱了我的心境,使我没有办法调整保养身体。在这悲凉的日子里,独自斟酒独自愁。过的是冷清的日子,连酒也无味平淡了。难倒是心中的愁冲淡了本强烈的酒?尽管是这样,酒的那一点点烈性也无发抵挡住着傍晚的寒风。也许,那风并不冷,凉的是我的内心。寒自心而出,恐怕此时的我已经无法温暖自己了。正在借酒浇愁之时,头顶飞过那熟悉的大雁。大雁阿,我们是老朋友了,还记得我南渡时,你我同行吗?你还记得我系在你脚上的那一封封给我丈夫的书信吗?如今,如今呢?长相思,不能长相伴啊……
那黄色的菊花堆积了一地,已经没有了当时的茂盛和生机。现在也没有人为我摘花了。哪怕是一朵残花,我的愁也会减少,而那个曾经为我摘花的人哪儿去了?守着窗,看天边云卷云舒,自己又怎样挨到天黑?淅淅沥沥的雨随着眼泪落下来了,打在梧桐树上。梧桐寄相思,那点点雨滴,又一次钩起了我的回忆。打在树上,打在心上,当年已经随流水到天涯尽头,枯落的心,风化了那年的爱情,始终寻觅不到,轻轻浅浅的踪影。我的内心无法自抑!这种光景,怎么能仅仅被困在“愁”字中呢?
---------------------------------------
我在人海中寻觅,企图在这个偌大的世界中找到你的身影。但你留给我的却是孤独。两个世界,一个人的孤独;夜不成寐的孤独;魂不守舍的孤独。在深秋——这个勾起人们思念的季节;在这个大雁南飞的季节;在这个草木凋零的季节;在这个感伤的季节,我的身边却没有了你。我学会了用酒精来麻醉自己,在淡淡的酒香中回忆起你的眼神,回忆起你的笑容,回忆起你曾带给我的温存。美丽的日子就像泡沫一样,渐渐地,幽幽地,似乎还带着那么一点留恋,缓缓地从我身边飘过。每当我看到鸟儿归巢,孩子回家,恋人相拥的时刻,内心不由地升起一丝隐痛——哪里才是我的归属?我轻声问道。 抬头看到窗外缓缓飘落的黄叶,看到它们一片片落到土地上,最后与大地融为一体,那就是它们的结束,也是另一次新生。你知道吗?我们其实就是两片叶子,紧密相连的叶子。当我们飘落的那一刻,我内心如刀割般疼痛,无奈,秋风将我们残忍地分开了。两片叶子,天各一方。看着我渐渐枯萎的身躯,我知道我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我并不畏惧死亡,我只怕,我只怕我走以后,没有人像我这样深爱着你。 我不忍离去,而你却在那个雨天离开了我,你说:“也许分开才是最好的选择。”从此,你与我走到了人生的分岔路上。回首往昔,你的微笑曾带走了我一世的忧伤,而现在,却发现,来时的路上只有一拍脚印……
--------------------------------------------
夜半起床,屋外,寒风刺骨。 在寻觅些什么?在这么冷清的夜中,难免独自泪下。 那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那种伤感的情绪久久不散。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她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也罢!命到如此,还有什么不可忍受的呢?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她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夫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那些菊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黄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当她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可在凄苦的她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颤着她的心扉,简直让自己不能自抑!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她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 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浸满了她凄苦的哀愁,然而她的哀愁又何止这些呢?她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千年过去了,那孤独之情永远在词人心中徘徊,也在我们的心间荡漾。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编者按】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正如作者所说,存活在现在人们心里的却只有李清照,她在词上的贡献足以流传千古。但是或多或少的人在乎到的是她的文学,和历史对她的影响,忽略了她看待和预测历史发展的言词。这篇文章有独特的见解,用词尖锐,简洁,结构严谨,值得细细品味,也值得去对李清照和这段历史重新审视、深思!推荐——编辑:一叶江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先登录才能评论
  文章简洁干练,观点明确,用词部分犀利,但提出的观点值得深思,关于李清照有待继续研究。
<imgsrc=http://group.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11b8eb6b42f6b7fd63d17f8b7c949dc79d1f11e2
  初次到江山,来到第一社团,果然看到不俗的文章,作者的通篇之论,足以看出作者对李清照的比较彻底的研究,对某些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文字很娴熟,运用自如,虽叫犀利但却见真诚。是一篇精品之作。问候作者!问候梧桐众生!
沉溺于文字的毒害
  翰风一出手,便知有没有。精彩!
  谢谢小羊儿,我们也问候你。
共 4 条 1 页
手机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自定义打赏:V币
打赏记录 共0.00V币
暂时还没有打赏。已解决问题
一篇关于李清照的一篇散文&要求:①不要开头和结尾,可以套用在其他作文中比如,写那段快乐的日子,就可
提问时间: 03:25:49
一篇关于李清照的一篇散文要求:①不要开头和结尾,可以套用在其他作文中比如,写那段快乐的日子,就可以写关于李清照的②不少于700字☆③要自己写的,不要复制粘贴
浏览次数:6461
该答案已经被保护
试题答案: 小题1:例文: 十五岁,我多了一份怀念 十五岁那年的雨季,我们有共同的期许,回忆起童年的点点滴滴,却发现,成长已慢慢接近&& ――题记 老人们常说,十五岁过&童关&,于是,在我十五岁这一年的新年伊始,童年向我告别,记忆中,关于那些光着屁股天不怕地不怕、一撒娇就坐在地上哭爹喊娘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将会被深埋在记忆的最深处吧? 进入初三,开始了初中最后的征战。&br/&&br/& 我依旧把各式各样的漫画书往家里搬,因为那是我和XX共同的喜好,可如今,没有人和我谈柯南、犬夜叉还有阿衰了;我依旧带着耳机听周董用那些另类的语言编织成的旋律,那是XX最爱的音乐,只是现在,没有人和我皱着眉头去研究他的歌词了;我依旧每天吮吸着蜜桃味的棒棒糖,因为吗是XX给我的第一个糖果的味道,可如今,没有人陪我一起分享蜜桃糖的甘甜了;我依旧喜欢在QQ上拼杀俄罗斯方块,因为他,我和XX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可现在,只剩我一个人孤军奋战了;我依旧&& 我的世界,时间仿佛停滞不前,我还是习惯地做着从前他们习惯做的事,我想不是我幼稚,而是想把一切关于他们的事留在我的&回忆录&的扉页上。&br/&&br/& 小题2:例文: 拒绝诱惑 诱惑,似一坛浓烈的酒,在给你痛快淋漓的快感之后,会绝然使你陷入无尽的崩溃之中;诱惑,如蒙娜丽莎的微笑,在不知不觉中用长刀刺遍你的全身,微笑是她的武器。终因他的放浪不羁惨遭放还。&br/&&br/&   詹天佑,我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设计修建了我国第一条铁路。当初詹天佑留学海外时因成绩优秀而被国外大公司承诺重金聘用,可以为他提供一切先进的技术条件。但他毅然背上背包,走进偏僻的小山村,做起一名志愿者&&乡村支教老师。试题答案:参考例文 原来春天一直都在我身边 悠悠的雪花落尽,却引来袭袭清噪的蝉鸣。那么,春呢?去了哪里?只得躲入了夏的躁动,沦落进冬的旷远。&br/&&br/& 时值二月,那本该是&初惊见草芽&的季节。可是,寒意未曾褪却,捉摸不见春的影子。天阴沉着,心中更是落下了冷雨。草儿冒了出来,可是懒懒散散,毫无生气;花儿也是开了,沁出冷冷的幽香,却显几分萎靡与颓败;交错的枯瘦枝条,掩映一条窄窄的小道,只延伸了我的惆怅。微风拂过片片绿浪,传出柔和的,&沙沙&的轻响。我轻轻地走近,发现是个孩子在默默地栽种一株小树苗。&br/&&br/& 他穿着一身嫩绿的羽绒衫,恍如这漫野的精灵,给麻木的春添了不少生机。他并没有立即走开,而是驻足了片刻,接着张开手臂,轻轻将小树苗搂住,稚嫩的小脸贴住光滑的树身 渐渐地,他脸上的笑意更浓了,面颊泛起了淡淡的红晕。他的神情是那样痴迷,仿佛在欣赏一转华美的旋律。他以心灵的充实,努力填补着视觉的残缺,让恬静的春花甜蜜地绽放在自己的心中。从众多的生活素材中,把最易于驾驭、最具有真情实感的材料选择出来,完成写作。注意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合理运用。  好一朵木槿花   宗璞   (1)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春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不在乎秋的肃杀。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现在很想收回。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br/&&br/&   (9)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
答案创立者
以企业身份回答&
快速解决你的电商难题
店铺优化排查提升2倍流量
擅长&nbsp 店铺优化
您可能有同感的问题高三散文700字:记忆中的李清照-学路网-学习路上 有我相伴
高三散文700字:记忆中的李清照
来源:51TEST &责任编辑:小易 &
高中作文网权威发布高三散文700字:记忆中的李清照,更多高三散文700字相关信息请访问高中作文网。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点绛唇》)记忆中的易安,就是以一个天真活泼,自由爽朗的形象闯入我的心里。她的朝气、豪爽,以及那一身的才气,使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迷恋上了她和她的词。  也许是受她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吧,自幼受到良好教育的她,很早便工书能文,通音律,在诗词的造诣上更是当时无人能及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如此之自然、活泼,充溢着少女生活情趣的词,便是她早期最擅长的。而她的人,也正如所写的词般充满灵性,惹人怜惜。正是如此的出类拔萃,如此的有才气,才使她遇到了懂她惜她之人DD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赵明诚由于事务的繁忙,常不能陪在她左右,她便将思念化作一纸诗词,传递出自己的情感。用黄花来比人瘦,用人瘦来说相思的煎熬,低吟中跳荡着她对爱情生活的热烈向往。“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随着时间的流逝,易安婚后在深闺中的寂寞和孤独,向往广阔天地的愁苦却从未消失过DD红菏残香,竹席生凉,独上兰舟,望天思夫,月满西楼,更映出她的相思之苦;流水无尽,花自飘零,更突出了她与赵明诚身在两出的苦闷。  也许天真的不从人愿,越是相思,便越难相守在一起。赵明诚在受命赴任湖州的途中与易安永远的分离了。如此悲痛之情,易安并不是从此一蹶不振,而是将感情寄托在了更重要,更理智的抱负上DD国家安危。“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词中之愁,是对南宋朝廷求和苟安,不思抵抗的忧虑。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担忧。可此情又有谁知?一名弱小的女子又能为国家做什么呢?“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蝶恋花》)国破家亡,孤雁南飞,此等沉痛之情,纵是花光月影,春色宜人也是排解不了的。日日梦回故都,醒来时才方知只是梦而已,那种心底最深的悲伤,相信不是任何人都能轻易体会到的。  李清照的一身,不可否认,充满着坎坷。也许她曾埋怨上天让她的一生痛苦不断;也许她曾咒骂社会的黑暗;也许她更曾怨恨自己只是一名女子……但她那从未被磨灭的豪义,不是在饱经风霜后显得更无畏么?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不错,记忆中的易安,是永远不向困难低头的。她匆忙走过的一生,留下的是永世的敬仰。
本文相关:
- Copyright & 2018 www.xue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宋词里的李清照(散文)
  知道李清照这个人,是从那首百读不厌的小令《如梦令》(尝记溪亭日暮)开始的。
宋哲宗元符二年,即公元1099年,才女李清照,及笄之年刚过,时年仅十六岁,碧玉年华。因初到河南汴京,应亲朋所邀,吃饭,饮酒。酒醉之后,不顾亲朋的劝阻和留宿,硬是独自划着轻舟回家。谁知道,由于喝醉了,又是夜晚,认不清回家的路,因此,竟然把轻舟划到了荷花丛中。这可急坏了这位性情豪放的才女。使劲划,再使劲划。还是划不动。熟睡中的江鸥和白鹭,被这不速之客惊得扑腾扑腾地纷纷自浅滩飞起。也许,词人虽然是女子,但是骨子里却为一个好强的男子。难怪,在公元1151年,陆游的夫人孙氏,才十多岁,聪明伶俐。李清照想传授其填词。但是,看了李清照的作品后,孙氏认为其不似女子之作,填词太难学了,女子根本学不了,故不肯从师于李清照。
智商与情商的高低,往往能成为决定一个人高雅还是平庸的基础条件。穿越时空,回到公元1100年,时年十七岁的李清照,亭亭玉立,举止端庄,双眸善睐,多情善怀,才华满腹。一场夜来的风雨,让室外的生灵接受了四季变换的考验,同时,淋湿了室内才女的醉梦。晨曦微露,躺在榻上,睁开惺忪的双眸,望着朦朦胧胧的窗外,心事堆满了小屋:懵懵懂懂,匆匆忙忙。时光悄悄在吟诗作赋中溜走,自笔墨挥洒中消逝。慕然醒悟,方知晓,已度过了十六七个春秋。惊叹。惋惜。无奈。此时,最关心的,还是室外花园里的海棠花是否经得起风雨的考验。于是,问侍女,屋外的海棠花是否还安然。侍女随口说了声:海棠花还开得好呢。才女不由得惊呼:如今已步入初夏,春花已经远去,海棠花不可能还开着啊。知道吗?知道吗?应是青叶多红花少啊!说完,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洋洋洒洒地泼墨于一纸素笺上。
由于当时家境比较宽裕,衣食无忧,才女李清照的填词,自然而然地孕育着呈现精神领域悠闲的意境。随着年岁的逐渐增长,女大十八变的李清照,在公元1101年新婚没多久,就体悟到你侬我侬的相思之苦。于是,词人所填的《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里,少了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童趣,多了些许儿女情长的婉约。
雪花飘飘中,“春信至”,春天似乎在遥远的天际,已经启程。一路上,只见,清瘦的梅枝,着雪。梅花半开半放,冷艳,脱俗,旖旎。宛如庭院里,玉人翘首,披青丝,出浴,甩发,化妆,着新妆。
或许,“造化可能偏有意”,对这凌寒独自开的梅花怜爱有加,呵护精心,特地吩咐冰清玉洁的明月陪伴着她。是夜,月若霜,霜若雪,雪若月,月惜花。花在月与雪的陪伴中,构成一名副其实的风花雪月夜。瞧,酒樽中,酒的泡沫慢慢散开,自杯底飘飘悠悠,缓缓升腾。酒正酣,杯莫停,“莫辞醉”,一醉方休,那才对。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来。此花在俗世的鲜花中,如冰清,似玉洁,不施粉黛,更显雅致,天生丽质,无与伦比。好花倘若正值盛开时,理当果断地采撷,千万莫优柔寡断啊。否则,花谢,无花时,只能空折枝了。切记,切记啊!是啊,好花,好景,理当珍惜,若错过一时,将会错过一生,遗憾终生啊。
填这首词时,丈夫赵明诚在外奔波谋生计,李清照不得不独守空房,静候丈夫归来。赵明诚与李清照一样,生于书香门第,金石世家。金石,是一种雕刻在钟鼎、碑碣、器皿等物件上,颂功纪事,抑或记录某些值得铭记的事件、风土人情或地域风貌等,是当时众多学者乐于研究的工艺。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一起搜集整理书画金石,时常沉浸在金石上的文字里,体会远古岁月的风土人情。在那段花好月圆的年月,李清照的生活,堪称她一生中的春季,夏季。可是,生不逢时的她,所处宋朝,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朝廷腐败,虚匮。金人时常骚扰中原,导致原本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生活渐渐枯萎,可谓好景不长。于是,夫妇二人不再像以前一样耳鬓厮磨、夫唱妇随,而是丈夫外出谋生,自己却独守空房,劳燕分飞。
在赵明诚外出谋生有一段时日,所有的情愫,感叹,化为一种填词抒情的冲动。那种冲动,犹如离弦之箭,一发不可收拾。夜已深,万物静,思念如故,情更浓。你瞧,春花早已凋零,夏日的青翠已枯黄,秋虫的呢哝也听不到了,唯有凌寒中的冷艳,宛如执著的指尖,依然撩拨着词人的心弦,让袅袅馨香的乐音回荡于心间。于是,词人饱蘸深情的笔墨,以清丽的笔触,用白描的手法,描绘出梅花的高洁与冷艳。借此冰雪中的冷艳,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怀,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矢志不渝的情志。堪称一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的宋词。
其实,李清照所填的词,大多数语言朴素,不用华美的辞藻,甚至有很多地方接近絮语。但是,正是源于此,其词用字精炼,隐约,微妙;其意境伤春悲秋,有含蓄蕴藉之婉丽,柔美,却无光景流连之局限;其手法情景交融,让人身临其境,不能自拔;其格律声调和谐。正是此独特的风格,将其词赋予了独具一格的魅力,具有创造性,让读者读起来如闻其声于耳畔,如见其人于眼前,令人倍感亲切,因此,百读不厌。如那首《声声慢》(寻寻觅觅)尤其具备如上特点:
寻啊,找啊,已多年,不见踪影。如今,见到的,仍然是凄清。凄清伴我,谁说我孤独?说是春暖花开时候,却又有倒春寒阵阵袭来,让从容变得不知所措。独自小酌,淡酒三两杯,驱寒,抛烦扰,谁再管它天已晚,风又急?那独自飞翔的大雁,好似正黯然神伤。仰首,擦亮醉眼,仔细观望,原来彼此早已相识。
低首,满地青绿已不见,黄叶堆积满地。枯枝,残叶,不是旧时模样。春夏已远去,青春不再,还有谁能青睐?心事再一次堆满空房,抚摸着孤独的窗儿。咦,原来明亮的窗户,怎么变得这么黑呢?时值黄昏,细雨中,窗外的梧桐树,淅淅沥沥着无助,凄迷,凄冷。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怎么可能形容得了呢?
此词立意很单纯,寥寥九十七字,就把寂寥却坦然的心境抒发得恰到好处。时年,词人五十多岁,乃知天命之年。此词可以说,是李清照大半生的高度概括。
丈夫赵明诚,才华横溢,与李清照恩爱有加。公元1127年,金人入侵中原,赵明诚与李清照南渡。为便于南渡,丢弃了许多金石和古卷。婚后28年,即公元1129年,金兵入据中原,靖康之变,宋钦宗和宋徽宗被俘,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府南京继承皇位,南宋诞生。赵明诚英年早逝。赵明诚去世后两年,金兵再一次入侵中原,李清照带着多年苦心创作和收集的金石古卷,踩着宋高宗的足迹,自汴京至临安,再一次南渡。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屋漏却遭连夜雨,祸不单行,她所带的金石被偷得荡然无存。纵有博大的胸襟和超凡脱俗的心态,也难以抵挡那“晚来风急”。之后,为了生存,草率嫁了张汝舟。后夫张汝舟,靠履历造假步入仕途,实乃酒色之徒,轻薄之人。并且,时常对词人实施家暴。李清照与张某生活不到半年,终究忍受不住其无知和很浓的市侩气息,将后夫告上衙门。二人自然分道扬镳。独自一人生活的李清照,在兵荒马乱、动荡不安的年月,失去了经济支柱,时常食不果腹。至此,大悲大喜的年华早已不复存在,于是,仅用似与邻里闲谈的口吻表述这种中年丧夫、颠沛流离的生活状态,让人在如此絮语般的音韵中,细细领略人生之大悲,可谓一言蔽之的神来之笔。这原本是一种寻常情愫,人所具有。可是,它使读者感到其情感虽纯朴却热烈,能恒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玄而又玄的魅力。字里行间,似乎都在氤氲着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感叹。而每一字词又锤炼得不落痕迹,似浑然天成。尤其是叠词的运用,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屡屡而不匮乏。起承转合达到炉火纯青,回环而有缓急。缓急,又称得上节奏感错落有致。富有音乐美的恰到好处,形成清耳悦心的音韵。
宋词,始于汉,起源于先秦的《诗经》《楚辞》等古韵、古代散文和汉魏六朝的古代诗歌,是人们在劳作时或茶余饭后对生活的感触。因此,其为长短句,既有古代散文描写细腻、诗歌富含弛张力等特点,又有符合平仄格律要求的音韵美:或如古韵绕口,或如诗歌琅琅上口,而意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遐思飞扬。正是如上缘由,李清照对填词的理解为:宋词是独立的文体,与古韵、古代散文和唐诗相似,却又区别于如上三者。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擅长散文,母亲王氏也能赋诗作词。在此文学气息浓郁的家庭里,李清照汲取了散文与诗的优点,将宋词理解成似散文不是散文,似诗不是诗的文体。并在其婉曲的笔触下,结合其女性特有的柔美和与生俱来的文学天赋,以灵巧的手指,将生活中的琐碎,与自身的所思所想,泼墨成一篇篇余音缭绕、桂馥兰香的宋词佳作。李清照尤其反对的,即是用作诗的方法来填词。才女认为,宋词的魅力,就在于如数家珍、如歌如泣的长短句,不分行,蕴涵着缜密的心理描写,便于抒情达意的同时,却又不乏音韵美。
自古至今,但凡文人,作诗填词写文,其作品里,都不免隐含着自己,更能体现所生存的时代背景。时代背景兴,作品立意则兴;时代背景衰,作品立意则衰。尤其像李清照这样一个多才多艺,心境原本弥散着馨香的文人,倘若朝廷不腐败,无战事,国泰民安,那么,其晚年的命运,就不会那么多荈。如若命运不多舛,才女晚年的作品,毫无疑问,应如少女时代的清丽——豪迈中透出婉曲,柔美又不失脱俗。然而,由于南渡后,词人的生活,不再像之前无忧无虑。曾在海上体悟过海浪的她,久经大风大浪后,填词不再局限于闺阁中的那种个人情感里,却是老陈与坦然。现实很残酷。才女无奈过,绝望过,而对美好生活的渴求,却尚未泯灭。她始终坚信,天帝很慈善,待众生,总是和颜悦色的,总会把苍生自苦难中拯救出来。这种豪放性情与不忘初心的情志,在那首《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里凸显得淋漓尽致。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回天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天连云,云接雾,星河好似那次乘船时所目睹的千帆,随风起舞,壮观,却又令人心惊肉跳,不知何去何从。正在踌躇间,恍恍惚惚,飘飘悠悠,来到天帝的住所,听到天帝亲切的话语,主动而和蔼地,问我到底要去哪儿。其实,迷惘的我,何尝知道自己的归途在何方?只是觉得,路太长啊夜更长。唯一庆幸的,诗文偶有惊人的词句,尚可自慰。大鹏正欲展翅之际,词人陡然兴起,大喝一声:风停住,赶紧把我所乘坐的轻舟吹到蓬莱岛去。读到此,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绝。此乃大手笔是也!这首词,可以说,是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作品中的经典。
词人将南渡时,在海上的经历,大半生的跋涉,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结合在梦境里,幻化出一首集叙事、感悟为一体的填词。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的填词,一般为上阙写景,下阙抒情;而这首词,却打破了常规,完完全全就是一首具有散文风格的叙事词。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的知天命之年。早年生活宽裕,中晚年生活困顿,居无定所,还被后夫张汝舟报复,惨遭牢狱之灾。原以为,一路追寻的宋高宗,一定会把包括自己在内的中原百姓解救出来,但是,南渡,宋高宗显然只是为了自己逃命,根本没有把中原百姓的前程看得那么重。词人起先还对宋高宗充满信心,并把自己后半生的希望寄托在这位人君身上,殊不知,一番艰辛的跋涉,换来的是心灰意冷。走出如烟如雾如云的梦境后,她陡然醒悟:归路,并非天宫,更不是表面繁华,其实却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南宋,而是远离兵荒马乱等纷扰的蓬莱仙岛。至此,隐含着李清照用毕生的经历,所提炼出来的生存之道,字字珠玑,一语中的:乱世里,拯救自己的,不是救世主,也不是皇帝和天帝,而是大彻大悟的自己。这种乱世,再怎么努力和坚守,也只是愚忠,徒劳无功。再也不去追寻,也不去问谁了。从哪里来的,就回哪里去吧!李清照用简短的六十二字,将即将灭亡的南宋,批得一无是处,不愧被后人称为千古第一才女。填完这首词,没多久,词人果真去了蓬莱仙岛,去寻求那无忧无虑的“玲珑地”。南宋在词人辞世后,逐渐走向覆亡。
虽然,词人飘荡于江湖,最后不知归向何方,但是,在那个不堪的朝代,她超脱了困顿,精神早已释然。正如李清照在她所有填词里隐含的,不忘初心,一往无前,不计得失,荣辱不惊,脱俗,超然,就是归路。
  【编者按】李清照,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代才女。她的词作独树一帜,流传千古,被尊为
“婉约词的宗主”。长期以来,人们只知道她文词的绝佳
,及对古代文学史的丰碑式的奉献
,岂不知那篇篇世代相传的佳句背后,有着浮萍般的飘零身世,有着波澜起伏的多舛命运。她,出生出香门第,良好的家庭环境,奠基了她的文学基础。童年的温暖,少年的闲适,婚姻的和美,都实在太短暂。金兵入侵中原后,时局的动荡,朝廷的无,加上爱人的离世,使词人陷入孤苦无助的绝境。改嫁后遇人不淑,对词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从“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的活泼,到“惟有楼前绿水,应念我
、终日凝眸
”的深情,至“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的豪迈,这其间,不管有过怎样的举步维艰,有过怎样的呕心沥血,都被这个弱女子一一走了过去
尽管曾步履踉跄,穿过浩渺的历史烟云,透过绝妙的诗词佳作,我们看到词人对命运不屈,对家国永怀挚爱的高贵灵魂,在时空长河里恒久地散发着永不磨灭的光芒。这是一篇文笔厚重,意境隽永,用词精准的优美散文。文中作者从对易安诗词的精细解读,引申到对人生,命运,及家国情怀的独到见解及深沉思考,体现出作者较为深厚的诗词功底,及对人生真善美境界的追求!好文,学习拜读,推出共赏!【编辑:疏影横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清照描写爱情的诗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