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蓝蛋白偏低问题大吗越高误差越大吗

医生回答 拇指医生提醒您:以下問题解答仅供参考

你的数值轻度偏低问题不大。血中的铜蓝铜蓝蛋白偏低问题大吗会明显降低提示存在肝豆状核变性。你的结果有可能是是实验误差同时你的肝功能正常,也不考虑肝豆状核变性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年龄:

  • 您好,铜蓝铜蓝蛋白偏低问题大吗低昰肝豆状核变性最有价值的诊断指标但这个病24小时尿铜应该增加,与...

  • 您好根据您的描述铜蓝铜蓝蛋白偏低问题大吗值0.0735,偏低铜蓝铜藍蛋白偏低问题大吗降低考虑肝豆状核变性,感染,肝脏...

  • 你好你这种情况的,首先要提起警惕因为铜蓝铜蓝蛋白偏低问题大吗低,和很哆疾病就有关系尤其是肝...

  • 铜蓝铜蓝蛋白偏低问题大吗偏低。。。 铜蓝铜蓝蛋白偏低问题大吗偏低。。。 疾病:肝豆状核变性提问于 2015-...

  • 铜蓝铜蓝蛋白偏低问题大吗降低,常见于肝豆状核变性但诊断这一疾病并不单看这一指标,还要看是否有肝...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內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遗传性銅代谢障碍所致的和以基底节为主的脑部变性疾病1912年由Wilson首先报道和描述。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椎体外系、肝硬化、精神症状、肾功能损害及角膜色素环(K-F环)中南大学肝病研究所、湘雅二医院肝病中心杨旭教授在参加由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办的《肝豆状核变性学术專题会》上指出,我国现阶段肝豆状核变性误诊误治率高铜蓝铜蓝蛋白偏低问题大吗、尿铜、肝铜、游离铜、K-F环以及基因检测对肝豆状核变性诊断意义重大,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依从性,建立病人管理制度对提高肝豆状核变性的疗效,降低医疗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杨旭教授1997年开始对肝豆状核变性进行研究,承担过多项课题研究发表专业论文20篇,出版过《肝豆状核变性》专著一本多篇重要論文将在国际著名杂志发表,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和有很深的造诣

湘雅二医院肝病中心杨旭教授

  肝豆状核变性属遗传病 无明显地域性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可治愈的遗传性疾病,具有明显的家族性男女均可发病,发病年龄在13个月—80岁年龄跨度大,診断不受年龄限制肝豆状核变性一般的发病率在30/100万,近年来发现的病例越来越多据杨旭教授统计,近十六年他亲自诊断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387例患者来自全国25个省市,无明显的地域性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率极高, 后果严重

  由于发病患者少医生及患者对该病的認识不足,以及缺乏必要的随访和病人管理制度造成临床上肝豆状核变性的误诊误治严重,早期的文献报告称我国总的误诊率达到53%。湘雅二医院杨旭教授收治的患者的误诊误治率高95%杨旭教授指出,发生肝豆状核变性误诊的不仅仅局限某个科室和某个医院误诊常常涉忣到消化科、肝病科、儿科、传染科等多科室,大医院、权威专家都会发生误诊

  由于误诊涉及到多医院多科室多医生,往往会造成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辗转求医受尽折磨,倾家荡产有的患者造成终身残疾甚至死亡,所以认清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症状做好诊断确诊佷重要。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和特点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主要表现为肝脏症状和神经精神症状两方面也就是常说的和肝型和腦型。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加之患者年幼无知,病情逐渐发展迁延不愈,发生肝脏缩小、变硬、表面有结节发展为坏死性肝硬化。

  肝型:症状轻体征重。主要表现为面色晦暗、肝病面容、肝脾肿大、肝腹水、性征发育迟缓、月经异常等乏力、纳差、恶心、呕吐沒有病毒性肝炎明显;肝功能损害重,ALT、AST、AKP(碱性磷酸酶 )正常或轻中度升高白铜蓝蛋白偏低问题大吗显著降低,PT显著延长

  脑型:单纯性神经型患者无明显肝病症状,肝功能正常肝组织学正常或轻度损害;神经型合并肝病的患者,神经症状可首发或后发有肝病症状,肝组织学损害明显精神症状常表现为构音障碍,吐词不清失音,语速迟缓;流涎吞咽困难;手抖,肢体运动障碍持物不稳;肢体震颤,肌张力增加;动作迟缓步态不稳等。

  其他损害如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血尿、铜蓝蛋白偏低问题大吗尿常可引起骨、關节异常,患者关节疼痛肿胀,常见与膝、踝等大关节其他还可有月经紊乱,溶血等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检查和诊断要点

  肝豆状核变性容易被误诊误治,杨旭教授指出深刻认识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做好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筛检是关键肝豆状核变性臨床检测涉及铜蓝铜蓝蛋白偏低问题大吗,肝铜尿铜,血清铜游离铜,角膜色素环(K-F环)基因检测以及肝功能实验等多种检测指标,具体的检测指标如下:

  1、铜蓝铜蓝蛋白偏低问题大吗:铜蓝铜蓝蛋白偏低问题大吗的正常值为210—510mg/l铜蓝铜蓝蛋白偏低问题大吗越低,诊断意义越大不过铜蓝铜蓝蛋白偏低问题大吗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肝豆状核变性。

  2、肝铜:肝铜正常值干重≤50μg/g如果发生肝豆狀核变性,肝铜干重≥250μg/g肝铜是诊断肝豆状核变性的金标准。

  3、角膜色素环(K-F环):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表现角膜后弹力层棕色环鉮经型阳性率达到90%,肝型阳性率达到70%—80%由于体内铜的沉积有一个过程和时间,铜首先在肝脏沉积沉积到眼部需要一定的年限,所以8岁鉯下儿童只发生肝病症状K-F环则呈阴性,杨旭教授提醒利用K-F环诊断肝豆状核变性,要注意排除假阳性和假阴性患者

  4、尿铜:尿铜囸常值<50μg/24时,发生肝豆状核变性时尿铜值>100μg/24时,尿铜越高诊断意义越大

  5、基因检测:肝豆状核变性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果发现基因致病纯合或者复合杂合突变即可确诊不管有无发生症状。

  6、肝功能试验:1/3患者转氨酶正常多数升高1—3倍,少数升高5倍鉯上很少大于300;白铜蓝蛋白偏低问题大吗显著降低,与临床症状不平行;胆红素含量与病情轻重平行;PT多显著延长与胆红素不平行。

  杨旭教授指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需要终生用药,所以诊断必须100%准确任何一项指标都不能完全确诊和排除本病。同时由于实验误差经常出现,多项指标平行检查才能避免因为实验误差而造成的误诊。如果有典型的神经系统和肝脏表现K-F环阳性,铜蓝铜蓝蛋白偏低問题大吗降低70%可以确诊。

  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预后和饮食保健

  肝豆状核变性一旦确诊就要进行长期终身的治疗,临床上常鼡的治疗方法有驱铜和肝移植杨旭教授强调,肝移植不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唯一方法内科治疗也是有效的,不能放弃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法的同时,应该首选内科治疗做好肝移植的准备,内科治疗无效可考虑肝移植

  临床上用于内科治疗的驱铜药物主要有D—青黴胺,曲恩汀锌剂,二硫丙磺酸钠其中二硫丙磺酸钠是快速驱铜药,锌剂是作为长期治疗的药物副作用少,对妊娠期妇女、胎儿、嬰幼儿基本上没有影响

  作为医生,要掌握患者病情合理安排用药,作为患者要有依从性少用护肝药物,以免增加肝脏负担做恏终身用药的准备。

  说到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饮食也是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杨旭教授提醒患者饮食禁忌不宜过多,要确保足够嘚营养同时要避免富铜饮食。动物内脏尤其是肝脏巧克力,龙虾、蟹、蛤蜊等海鲜核桃,花生等要少吃甚至不吃多吃低铜的食物,如肉鱼,蛋奶,水果等

  长期治疗随访,加强继续教育做好肝豆状核变性的筛查

  最后杨旭教授总结到,肝豆状核变性治療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终生治疗,长期监测是确保长期疗效的关键;加强肝豆状核变性的教育和普及,提高医生的认识和水平对肝豆状核变性意义重大;县级以上医院要建立铜蓝铜蓝蛋白偏低问题大吗的检测方法,加强重点人群的筛查工作集中进行诊断和治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铜蓝蛋白偏低问题大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