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会是人类最精彩的一页对吧!那请问智者们怎么打算的?将来会发生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

查看: 42249|回复: 210
【推荐】这是菩萨们喜欢吟唱的歌曲吧!优雅而高贵!(每听一次,都能极大净化身心!)
佛子行歌曲 无著菩萨作词 陈卫东作曲 陈卫东、李伟演唱
索达吉堪布《佛子行讲记》视频      
佛子行无著菩萨  著索达吉堪布 译那莫罗给夏RA雅!  虽见诸法无来去,然唯精勤利众者,
胜师怙主观音前,三门恒时敬顶礼。
利乐之源诸佛陀,修持正法而成就,
亦依了知其行故,于此宣说佛子行。
已获暇满大舟时,为自他渡轮回海,
日日夜夜不懈怠,闻思修持佛子行。   贪恋亲方如沸水,嗔恨敌方如烈火,
遗忘取舍愚暗者,抛弃故乡佛子行。  离恶境故惑渐轻,无散乱故善自增,
净心于法生定解,居于静处佛子行。  长伴亲友各分离,勤积之财留后世,
识客终离身客店,舍弃今世佛子行。  交往恶人增三毒,失坏闻思修事业,
令成无有慈悲者,远离恶友佛子行。  依止正士灭罪业,功德增如上弦月,
殊胜上师较自身,更为珍爱佛子行。   己尚缚于轮回狱,世间天神能救谁?
故知殊胜无欺处,皈依三宝佛子行。  佛说难忍恶趣苦,皆为恶业之果报,
是故纵遇生命难,永不造罪佛子行。  三有乐如草尖露,乃是瞬间坏灭法,
了知恒时无变法,希求解脱佛子行。  无始时来慈我者,诸母若苦自何乐?
是故为度无边众,发菩提心佛子行。  诸苦由求自乐生,圆满正觉利他成,
是故己乐与他苦,真实相换佛子行。  何人以大贪欲心,夺或令夺我诸财,
自身受用三世善,回向于他佛子行。  我虽无有些微错,何人若断吾头颅,
然以悲心将彼罪,自身代受佛子行。  有者百般中伤吾,恶名纵遍三千界,
然我深怀慈爱心,赞其功德佛子行。   何人大庭广众中,揭露吾过出恶语,
于彼亦作上师想,恭敬顶礼佛子行。  吾如自子爱护者,彼纵视我如怨敌,
犹如慈母于病儿,尤为怜爱佛子行。  与我等同或下士,虽以傲慢而凌辱,
然吾敬其如上师,恒时顶戴佛子行。  贫穷恒常受人欺,且为重疾恶魔逼,
众生罪苦自代受,无有怯懦佛子行。  美名远扬众人敬,亦获财如多闻子,
然见世福无实义,毫无傲慢佛子行。   自嗔心敌若未降,降伏外敌反增强,
故以慈悲之军队,调伏自心佛子行。  一切妙欲如盐水,愈享受之愈增贪,
令生贪恋诸事物,即刻放弃佛子行。   一切境现唯心造,心性本来离戏边,
了达此理于二取,皆不作意佛子行。  逢遇悦意对境时,视如夏季之彩虹,
虽显美妙然无实,断除贪执佛子行。   诸苦如同梦子死,迷现执实诚疲惫,
是故遭遇违缘时,视为幻相佛子行。  获得菩提身尚舍,何况一切身外物,
故不图报异熟果,慷慨布施佛子行。  无戒自利尚不成,欲成他利诚可笑,
故于三有无希求,守护净戒佛子行。  于求妙果之佛子,一切损害如宝藏,
故于诸众无怨恨,修持安忍佛子行。  唯成自利小乘士,勤如扑灭燃头火,
饶益众生功德源,具足精进佛子行。  当知止观双运理,以此摧毁诸烦恼,
真实超越四无色,修习禅定佛子行。  若无智慧以五度,不得圆满菩提果,
故以方便三轮空,修持智慧佛子行。  若未观察自错误,以法形相行非法,
是故恒时审自已,断除过患佛子行。  以惑谈他菩萨过,则将毁坏自功德,
故于大乘诸士夫,不说过失佛子行。   为求利养相互争,失坏闻思修事业,
故于亲友施主众,根除贪执佛子行。  恶言剌伤他人心,亦失菩萨品行故,
莫说他人不悦词,杜绝粗语佛子行。   烦恼串习难对治,执持正知正念剑,
贪等烦恼初生时,立即铲除佛子行。   总之一切威仪中,观心处于何状态,
相续具足正知念,成办他利佛子行。   如是勤修诸善根,为除无边众生苦,
皆以三轮清净慧,回向菩提佛子行。  为利欲修菩萨道,依照经续论典义,
诸圣者言而撰著,三十七颂佛子行。
因吾慧浅无修行,虽无智者所喜词,
然依诸多经论故,此佛子行定无谬。
而诸佛子广大行,如我愚者难测故,
相违不符等诸过,诸圣者前祈宽恕。  
以此善愿众有情,以胜世俗菩提心,
等同不住有寂边,大悲怙主观自在。    译于二○○一年五月二十日    索达吉堪布《佛子行》学习专栏 音频 视频 文本下载  《佛子行》百遍读诵倡议书(背下这个,好处无边) 有关《佛子行》的功德开示:
法王如意宝:
1.多听多读《佛子行》,菩提心会自然而然增长,究其原因,来源于无著菩萨的殊胜加持和殊胜发心。
2.(上师如意宝建立学院时就说过):最低也要背诵《佛子行》、《三主要道论》、《修心八颂》等简单的窍诀。
索达吉堪布:
1.《佛子行》是藏传佛教大乘法门的修行精要,懂得它之后,内心的改变会相当大,菩提心也会自然增长。即使对内容不太明白,仅仅是耳边听到这种教言,大悲菩提心也会逐渐增长。
2.背诵《佛子行》的利益和功德相当大,因为花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对法义的理解跟平时看书完全不相同,在一生中印象也很深刻,乃至生生世世在阿赖耶上都种下了极为坚固的菩提种子。所以背诵非常重要,大家务必要重视。
3.这部论典,上师如意宝一生中听过很多次,像上师那么具有智慧的人,为什么还要再再听受呢?应该说是有殊胜的密意。
4.我个人而言,对这部论典不敢说修得好,但是信心很大,从开始一直到现在,光是在上师如意宝面前,包括听传承,肯定也有一百次以上了。
5.大乘佛子要做什么事情呢?就是下面所讲的三十七条,无著菩萨在每一颂结尾都加上“佛子行”三字,指大乘菩萨所应行持的律仪,发了心后要怎么做、如何以大乘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就是佛子行。
【《佛子行》含顶礼句共1211个字。初读第一遍需8分钟,30遍以后5分钟可读完一遍,精进者早晚各五遍,十天即可完成;再者每日三遍,不过二十分钟,一月即可完成;事忙者每日早晚用5至8分钟各一遍,共五十天,也会轻松提前完成;读诵百遍的难易由此可见。熟读自然成诵,到时法喜充满,习惯养成,闻思修行的信心必将大增,其利益大矣!】
目的和缘起。顶礼大悲观世音菩萨!顶礼大恩怙主无著菩萨!
为响应索达吉堪布在菩提讲堂上提出的,背诵学习《佛子行》的号召,促使《佛子行》的背诵易行,易成;《佛子行》的学习广泛深入扎实。
为方便更多的有缘人加入,共同分享堪布的甘露法雨,跟随菩提讲堂步伐,逐渐改正无始以来的懒散习气,养成熟读成诵的良好习惯,增上闻思修行,促使自相续中升起真实无伪菩提心。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索达吉堪布第一节课
1、什么叫做“佛子行”?你打算如何学习这部论典?
2、请解释顶礼句和立誓句的意义。
3、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暇满人身具有实义?正确的闻思修行是什么样的?你对此有哪些体会?
4、为什么修行人要抛弃故乡、前往寂静处?如果没有这种条件,那该怎么办?你是怎么样做的?
此课音频下载地址: http://www.zhibeifw.com/audio0/fozixing01.mp3
此课视频下载地址: http://www.zhibeifw.com/video0/fozixing01.wmv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开始讲《佛子行三十七颂》。
本论是藏传修心法门中非常殊胜的窍诀,以前我也讲过很多次,有些道友应该非常熟悉。上师如意宝在世时着重强调这部法,他老人家自己也在一些上师面前先后听过一百五十多次。有些道友觉得自己以前听过、背过,就不那么重视了,其实它的词句虽然简单,里面的内容却相当殊胜,也很深奥,希望你们不要轻视,应该反反复复思维。
这部法是藏传佛教大乘法门的修行精要,懂得它之后,内心的改变会相当大,菩提心也会自然增长。即使对内容不太明白,仅仅是耳边听到这种教言,大悲菩提心也会逐渐增长。因此,大家在学习《入行论》的同时,还是要修习这部法,尤其是今年要求一定要背诵,三十七颂都背不来的话,那没必要读佛学院了,你一个月吃多少顿哪?肯定不止三十七顿吧。所以除了极个别的老年人以外,希望你们一定要背诵,不仅是在座各位,包括以菩提学会为主的十方信众也一定要背《佛子行》。以前上师如意宝建立学院时就说过,最低也要背诵《佛子行》、《三主要道论》、《修心八颂》等简单的窍诀,所以大家应当在诸佛菩萨面前进行法供养。
其实背诵的利益和功德相当大,因为花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对法义的理解跟平时看书完全不相同,在一生中印象也很深刻,乃至生生世世在阿赖耶上都种下了极为坚固的菩提种子。所以背诵非常重要,大家务必要重视。
上师如意宝经常讲,无著菩萨造《佛子行》时有个殊胜的缘起(传记中也有):尊者造完《佛子行》以后,把稿子拿到房顶上校对,就在此刻,一阵狂风平地刮起,瞬间就把法本席卷而去,飞扬十方,一张纸都没有留下来。(但尊者并不灰心,又重新依照心中所忆,将其整理了出来。)如今,《佛子行》已传遍诸方,藏传佛教中不管是宁玛派、噶举派、格鲁派、萨迦派,都在大力弘扬学习;汉传佛教的各大城市和寺院,也对《佛子行》赞不绝口;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地的信徒,将其译成不同的文字,纷纷效仿行持……本论影响力如此深广,其缘起还应追溯至那场大风吧。
可见,遇到狂风也不是不好的现象。早期上师讲《释量论》时,我们每天辅导没有房子,就是坐在院子里面。当时是冬天,起狂风,好多道友的书到处乱飞,在后面追半天,拿回来后看一会儿,又起一阵狂风……其实当时没有想到这是弘扬十方的象征,开玩笑。有次无著菩萨生了重病,弟子们请他留下遗嘱,他则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我的遗嘱就是《佛子行》!”
这部论典,上师如意宝一生中听过很多次,像上师那么具有智慧的人,为什么还要再再听受呢?应该说是有殊胜的密意。因此,在座的道友一方面要经常闻思,另一方面也要再三辅导,好好地听,希望法师也辅导这部论典,修学时尽量将里面的法义融入于内心。
我个人而言,对这部论典不敢说修得好,但是信心很大,从开始一直到现在,光是在上师如意宝面前,包括听传承,肯定也有一百次以上了。因为上师每到国内外任何一处,有时间的话,就详细传一遍,没有时间就念一遍传承,这样全部加起来,肯定有一百多次了。学院的很多老道友也知道,上师在讲法的过程中经常传《佛子行》。
其实,《佛子行》对我也是个特殊的缘起,二十年前,也就是在1987年,法王如意宝偕同一万多藏族信徒朝拜五台山。当时我们对汉传佛教一点也不了解,汉传佛教对藏传佛教更是一无所知。朝山期间,我受上师之命,初次将《佛子行》翻译成汉语,在五台山菩萨顶为广大汉族僧俗传讲。在此过程中,捉襟见肘的汉语水平使我费尽周折,特别是前所未见的汉地佛教专用词汇,我更是一窍不通。但为了不破坏缘起,我只好硬着头皮坚持,那时候没有佛教辞典,晚上就使劲翻阅各种资料,花费了不少心血才算勉强完成任务。不想以此因缘,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才有了今天与汉地众生结下不解之缘。对我来说,给汉地传授的第一部法,就是这个《佛子行》。以此缘起,近二十年来,在放生、了解佛法、行持佛法等方面,大家还是共同做了一点事情。我们一方面应该感恩上师,一方面也要以欢喜心来接受这部法。
下面对本论内容作个简单介绍:
释题:佛子行三十七颂
什么叫做“佛子”呢?严格来讲,就像《入中论》所言,佛子就是一地到十地的菩萨。而一般意义上讲,在座诸位都可以称为佛子,如《入行论》云:“生死狱系苦有情,倘若生起菩提心,即刻得名诸佛子,世间人天应礼敬。”轮回中任何一个苦恼众生,在生起菩提心的刹那,就变成了佛子,值得一切人天众生礼敬。
那么,大乘佛子要做什么事情呢?就是下面所讲的三十七条,无著菩萨在每一颂结尾都加上“佛子行”三字,指大乘菩萨所应行持的律仪,发了心后要怎么做、如何以大乘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就是佛子行。
作者:无著菩萨
他也是《入行论释·善说海》、《修心七要耳传略释》的作者,但并不是印度龙猛、无著中的无著菩萨。现在有些人搞错了,我看见一本《佛子行》的讲义,封面竟是印度无著菩萨的画像,说明他不知道这是藏传佛教的无著论师。
无著菩萨的传记,我以前已经翻译过,前段时间讲《入行论》时,附在第二册讲记后面了,希望你们再三看一下作者的大悲心。作者教言的殊胜性与众不同,上师如意宝也讲过:“多听多读《佛子行》,菩提心会自然而然增长,究其原因,来源于无著菩萨的殊胜加持和殊胜发心。”世间上类似的论典肯定非常多,但为什么《佛子行》在佛教界中如是兴盛呢?就是因为作者的不共发心。现在国内外的很多大德在传授佛法时,经常听说“这位大德在印度传《佛子行》”、“那位大德在美国传《佛子行》”……所以,对今天学习的这部论典,大家应该有一种欢喜心,没有欢喜心、没有兴趣的话,学习是不会成功的。
全论分三:一、初义;二、论义;三、末义。
甲一(初义)分二:一、顶礼;二、立誓。
乙一(顶礼)分二:一、总顶礼;二、分别顶礼。
丙一、总顶礼:
那莫罗给夏(曰阿) 雅!
这是梵语,“那莫”是顶礼,“罗给夏(曰阿) 雅”是世间自在王,合在一起就是顶礼世间自在王——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是无著菩萨的本尊,有些史料中说,无著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在他所造的论典前面,处处可见顶礼观世音菩萨,让后学者依靠观世音菩萨的加持,生起不共的悲心,逐渐成熟菩提心。
丙二、分别顶礼(与观世音菩萨无别的上师):
虽见诸法无来去,然唯精勤利众者,
胜师怙主观音前,三门恒时敬顶礼。
这里是赞叹作者的上师。从实相角度讲,他上师照见了万事万物的真相,什么真相呢?如龙猛菩萨在《中论》的开头偈中所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虽然他证悟了诸法本体,远离了八边戏论,却不像阿罗汉那样自己融入法界、趋入涅槃,而是现相上仍无条件地唯一利益众生,大悲心非常强烈。如《涅槃经》云:“智不住三有,悲不住涅槃。”《现观庄严论》也有一类似教证说:“智不住三有,悲不滞涅槃。”因为智慧非常殊胜,故不会沉溺于三界轮回;因为悲心极为强烈,故不像小乘阿罗汉一样住于寂灭。
在作者的一生中,有恩重如山的十位上师、广闻博学的十位上师、无与伦比的两位上师……然而,使他相续中真正生起菩提心的上师是索南扎巴和仁钦西日,这两位上师与观世音菩萨无二无别,因而作者在此以身口意三门,毕恭毕敬地进行顶礼。这样的顶礼,对生起菩提心有非常大的利益和加持。
观世音菩萨显现为菩萨身份,但佛经中早就说过他是古佛再来,如云:“过去正法明如来,现前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大家应该非常清楚,《普门品》云:“三十二应周尘刹,随类化现救诸难。”在汉传佛教中,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应化身,而在我们藏传佛教,只有二臂观音、四臂观音、千手千眼观音这几类。藏地对观世音菩萨的信心相当大,有一种说法是:“藏族人从小会叫妈妈时,就会念观音心咒了。”确实,很多小孩不用特意教“嗡玛呢巴美吽”,也没有一个不会念的。不过现在城市里长大的藏族人,恐怕有点危险,我用百分之百来保证的话,可能会遭到因明的妨难。在汉地,尤其是南方一带,“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对观世音菩萨的崇拜蔚然成风,反正是观世音就信得不得了,有些人连他是神、是天仙还是菩萨都分不清楚。我遇到一个人,他就说:“我不信佛教,只信观音菩萨。”(众笑)
从前印度有一位八十老翁,念诵观音心咒一亿遍,成就长寿持明的果位,住世三百年后,肉身直接飞往极乐刹土。尼泊尔境内有一妓女,舍恶业后,持观音心咒一亿余遍,身体显相为至尊度母,余人皆可亲见。再者,藏地有一猎人,为净除大恶业,至心诵观音心咒一亿多遍,后来七次亲见观音,命终之后有许多成就相。这类事例不计其数。尤其在我们藏地,很多人老了以后,都发愿念一亿遍观音心咒或阿弥陀佛圣号。但在别的城市里,有些人念佛没有计数,其实计数还是有必要的,知道念了多少,对自己也是一种鞭策。当然,要念一亿遍的话,某些人可能吓坏了,有个人曾得意地说:“我已经念了一万遍阿弥陀佛心咒了!”这可能不算什么,但若一直这样下功夫,一心一意地持诵心咒或名号,自相续中必定会生起大悲心。
这里说智慧和悲心是他上师的特点,也讲了观世音菩萨的殊胜境界,所以大家应该求什么呢?一是智慧,二是悲心。有了智慧和悲心,就不会愚昧,也不会不度众生。否则,没有悲心、只有智慧,就像一些大学生或高材生,人虽然很聪明,但不愿意帮助众生;很有悲心、没有智慧的话,想帮助众生也是力不从心。因此,大家一定要尽力具足智悲,尤其对小孩子,从小就要好好培养。
乙二、立誓:
利乐之源诸佛陀,修持正法而成就,
亦依了知其行故,于此宣说佛子行。
这个偈颂,我看到很多法师都讲错了,所以讲经的时候应该注意,但是没有传承的话,确实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作为一切快乐利益的源泉佛果,不是平白无故就出现的,是修持正法而成就的。或者“利”解释为增上生,“乐”解释为决定胜,龙猛菩萨云:“增上生许乐,定胜许解脱,彼因若略摄,信心与智慧。”人天福报的增上生,叫做乐;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的决定胜,称为解脱,这两者的来源非常多,但龙猛菩萨归纳起来就是信心和智慧。对上师三宝没有信心或者没有取舍智慧的话,做什么都会一事无成。
佛果是一切利乐的源泉,那么它是由什么因中产生的呢?不是通过发动战争侵略他国,也不是依靠狡诈的手段巧取豪夺,唯一就是通过修持正法而来的。因此,在座的各位要想获得圣果,一定要修持佛法,这是利乐有情最好的办法。
我经常在想:“佛法的加持和利益真是不可思议,像我这样的小人物,也能通过佛法来帮助众生。”有时候能帮助一些众生的话,不管自己生病还是劳累,都觉得很快乐,这是发自内心的快乐,不是表面上的快乐。去寻找这个快乐的来源,它就是佛法,如果没有佛法,哪怕我一个人拥有全世界的财富,也不一定快乐,哪怕我当了国家总统,也不一定快乐。但我现在的快乐,的确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当然,这种快乐也不是无漏的快乐,只不过是一种执著的快乐。
我们附近有一位闭关的法师,他天天都说:“我好快乐,我好快乐……”前段时间他去汉地,也是张口闭口说很快乐,我就跟他开玩笑:“你不要总说自己很快乐,你是不是着喜乐魔了?”当然,有了一定修行境界的话,不管什么样都很快乐。在座很多道友也是这样,没有遇到佛法之前,有钱也不行,有条件也不行,反正心里有种说不清楚的痛苦,但通过佛法调伏自心后,随时随地都觉得快乐。当然如果获得了佛果,有漏的痛苦全部会消于法界,而这一切的来源就是佛法,也即《佛子行》中所阐述的道理。
一般而言,造论者应具备三种条件:登地菩萨、现见本尊、精通五明。有些论师说无著菩萨完全圆具这三者,而且他的悲心极为强烈。希望大家看一看作者的传记,通过传记中的有些道理,才知道这部法的殊胜性,跟其他法是不相同的。现在很多凡夫人随便造论,不要说三十七颂,五十七颂也一下子就造出来了。那天有个道友也造了一个《佛子行三十七颂》,但是他写得乱七八糟的,不要说佛子行,连凡夫行都不行。现在的世间人,什么事情都搞得出来。(师笑)
总而言之,一切利乐的源泉就是佛果,而佛果的来源就是了解、修持正法,为令自他懂得佛法,无著菩萨以大悲心造了三十七个带有“佛子行”的颂词。
甲二(论义)分二:一、入前行法之方式;二、正行宣说三士道。
乙一(入前行法之方式)分七:一、当使难得之暇满人身具义;二、抛弃三毒根源之故乡;三、依止功德源泉之静处;四、忆念无常而放下今世;五、远离违缘之恶友;六、依止顺缘之善知识;七、佛教入门之皈依。
丙一、当使难得之暇满人身具义:
已获暇满大舟时,为自他渡轮回海,
日日夜夜不懈怠,闻思修持佛子行。
未转生到八无暇处而获得了八闲暇,同时又有修行正法的顺缘,从自己角度已具足五种自圆满,从他缘方面具足五种他圆满,具全十八种暇满、犹如越过大海的航船般的此人身,非常来之不易。依靠它,能让自他一切芸芸众生,从无边无际、被烦恼所缠的轮回苦海中得到解脱。因此,已获得这般殊胜微妙的人身大船时,万万不要懈怠懒惰,务必要夜以继日地精进,精进什么呢?不是天天上班,到办公室去抽一杆烟,看一张报纸,然后混时间,而是要尽心尽力地闻思修行,诚如仲敦巴尊者所言:“修法需要闻、思、修结合起来,这是修持佛法的窍诀。”
寂天菩萨云:“是故世尊说,人身极难得,既得此闲暇,若未行此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佛陀三番五次地告诫我们,人身难得易失,一旦幸运获得了,却没有好好行持善法,充分利用起来,再没有比这更愚痴的事情了。放眼整个世界,无数人天天都在奔波忙碌,行持善法、闻思修行的又有多少呢?所以仲敦巴尊者说:“人身非常难得,遇到佛法更为难得,因此千万不要空耗。”但是现在的世间上,无义虚度时光的人特别多,整天打麻将、喝酒、抽烟,做各种非法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人生价值。
大家既然获得了人身,发了这么殊胜的菩提心,一定要把这个机会利用起来闻思修行。当然,闻思修行并不是今天闻、明天思、后天修,而是要像《扎嘎山法》所说的那样:“闻思修行三者必须结合起来而身体力行,就像骏马吃草、嚼草、咽草同时进行一样。”这是很殊胜的窍诀。一边听佛法,一边思维它,思维的同时尽力去行持,这就是闻思修行不脱离,《扎嘎山法》专门有一章节宣讲这个道理。
现在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得了人身以后干什么,有些甚至出家以后还不知道,“我已经剃了头发,现在要干什么呀?”那你跳河吧!还干什么呀?当然是闻思修行了,除此以外,没什么可干的。出家以后不用问了,就是闻思修行,皈依、受居士戒以后要干什么?也是闻思修行,此外没有其他的了。
现在很多人学了一点课本知识,就自以为是、骄傲自满,实际上从国际上看,现在的课本知识根本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有些人读了博士生之后,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其实如果没有学习佛法,光学那些知识非常狭隘,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因此,没有必要傲慢。现在有些有知识的人,根本不愿闻思修行,读过几年书,就认为自己是遍知了,“我是博士生,你看我的名片”……没有什么可看的,这只是某个专业中你学了一点东西而已,跟过去广闻博学、精通五明的大德们比起来,现在所谓有智慧的人真是非常可怜。
丙二、抛弃三毒根源之故乡:
贪恋亲方如沸水,嗔恨敌方如烈火,
遗忘取舍愚暗者,抛弃故乡佛子行。
真正要闻思修行的话,最好是远离故乡,到一个寂静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故乡是一切贪、嗔、痴的来源。
具体而言,修行正法之时,如果住在自己的家乡,
1、贪心:对父母、亲友、家属等,时时生起强烈的贪染之心,犹如滚滚沸水般翻腾不息。这种现象,在城市里感受得尤为明显,今天对这个人贪执,明天对那个人贪执,始终被烦恼缠缚着,想修行也没办法解脱出来。我认识一个居士,她经常给我打电话,也没什么可说的,“我今天跟妹妹过生日”、“明天跟哥哥过生日”、“后天跟姐夫过生日”……每天过生日要花很长时间,世间人彼此贪著特别可怕,根本没有修行的机会。
2、嗔心:对嗔恨自己的人、抢夺自己财产的人、毁谤自己的人、与自己关系不好的人,生起熊熊烈火般炽盛的嗔恨,刹那间焚毁了自己的善根。
3、痴心:丧失如理取舍所行善法、所断恶业的正知正念,取舍因果的智慧逐渐消失,无明愚痴在心的虚空中密布起来。
不说别人,作为我的话,本来在寂静地方受了二十多年的佛法教育,应该有一种定力,但惭愧得很,我不敢在很多人的城市中呆太久,不然的话,除了做些无聊的事以外,每天没有什么修行,悲心慈心都发不起来。所以除非是放生或看病,我平时尽量躲避城市,本来自己的悲心和智慧就很微薄,再这样呆下去的话,一天减一斤,一天减一斤……最后十斤都没了,所以特别害怕,真的有这种感觉。
故乡是贪心、嗔心、痴心的来源,贪嗔痴在烦恼中是最可怕的三大魔军,这些烦恼没有降伏之前,我们一定要抛弃故乡。当然,大城市的有些人要完全抛弃故乡,放弃家庭工作、孩子老婆,背着一个包前往寂静地方,恐怕是不现实的。但有些想离开的人,往往把这句话记得很清楚。去年还是前年,我在杭州讲《佛子行》,一堂课全部讲下来,可能用了两个多小时。当时有个居士特别想出家,我讲完以后在吃饭时,开玩笑地问他:“我今天讲了什么法?”“哦,您今天讲了远离故乡。”他旁边的妻子有点不高兴:“堪布讲了三十七个佛子行,你怎么只记得一个远离故乡?”听说他后来没有出家,也许家人不同意吧。但他当时的感受很深,确实觉得家庭是贪嗔痴的来源,没有意义。有些道友回去后也有同感,前段时间,有个道友非要下去度化家人,结果在家里呆了几天后,贪嗔痴全部感受到了,然后赶快回来了。
修行人住在山里真的很好,但对城市里的多数人来讲,恐怕这是不现实的,所以我给你们一种教言:不一定要远离故乡,应该尽量把时间调整好,断绝一些琐事,有条件的话弄一个佛堂,每天以比较寂静的方式来修持一段时间,或者自己看书,这也是一种远离喧闹。
我看到很多居士,以前特别特别散乱,现在虽然摆脱不了工作和家庭,但是能掌握自己的时间,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能调整自己的工作,每天可以创造出学习佛法的机会和条件,这也是非常殊胜的方便方法。上师如意宝在美国时讲过:“你们所有的人都到山上去,可能很多条件不允许,但自己可以创造一个修行的条件,这也是远离故乡的窍诀,也是依止寂静的教言。”
因此,远离故乡非常重要,《扎嘎山法》里面讲了,住在寂静地方的修行人,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回到世俗的家里去,即便听到别人说“你的父母现在危在旦夕,按情理你应当回去”,自己也要暗自思忖:“我不能回去,即使回去也无济于事,我又没有能使他们不死的办法,为他们念经回向在这里也可以做,一定要安心住下来。”
所以,有些道友听别人说“你妈妈死了、爸爸死了,赶快回来啊”,应该这样想:“我现在连头发都没有了,回去也不是特别自在,父母怎么样生病我也没办法,毕竟我又不是医生,干脆在这里给他念一个《普贤行愿品》,不回去了!”按照《扎嘎山法》的教言,就应该这样。但是真正落到自己头上,恐怕有些人也无法面对。其实远离故乡对修行来说是最好的方便法,前辈高僧大德经常这样讲。
好,今天讲到这里。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 本帖最后由 念死无常 于
12:54 编辑 ]
感谢分享!
随喜赞叹,与您共勉!
随喜赞叹,再接再厉!
感谢分享!
感谢您的好文布施!
5、修行人为什么要依止寂静的地方?请以教证、理证进行说明。
6、本论中作者依靠什么窍诀让我们看破今世?你对此有何体会?
7、请具体分析远离恶友的必要性,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8、为什么要依止上师?应该如何依止?请剖析你的依止方式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9、为何说世间天神不是究竟的皈依处?你对三宝是唯一的皈依处能生起定解吗?为什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这次《佛子行》讲得不是特别广,只是稍微广一点,由于有些大德传讲时、有些居士自学时,理解得都比较简单,里面的深义没有特别去探究,所以稍微给大家介绍一下,希望每个道友一定要背诵。还要看一下《佛子行释》,它是上师如意宝的前世根桑秋扎仁波切造的,以前上师在讲义上给我们传过,那时候人比较少,我们喇荣山沟也非常清净。上师说里面有很多噶当派的教言、印度大德的教言,所以当时我觉得非常非常殊胜——在这么好的圣地,依止这么好的上师,学这么好的法,得到这么好的人身……那种感觉,现在回忆起来,也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几年前,我把《佛子行释》翻译出来了,因为各种事情比较散乱,现在还没有校对完,但基本上没有大的问题。这样的法本非常难得,你们不要看作社会上的书籍那样来对待,社会上的书籍虽然在新华书店卖得很贵,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但它们只能令众生产生贪嗔痴,没有多大的意义和价值。而诸大德的这些善说,犹如如意宝般珍贵,这一点,有智慧的人应该清楚,不用我在这里罗嗦。
你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把每天所讲的内容对照《佛子行释》来修行,我不可能引用里面所有的教证,这也没有必要,翻译完了以后,你们可以自己学。其他城市里的道友,通过网络等方式一定要得到这个讲义,然后自己要勤学。现在很多人光是听一听、自己不下功夫,这样的话,闻思修行并没有如是实践。希望大家学任何一部法时,应该有种精进的态度,通过几种方式把经论的内容在自相续中串习成熟,一方面要听上师的教言,一方面要背诵和思维,同时还要参考其他大德的讲义,几方面的因缘聚合后,菩提心才会越来越增长。否则,我们从小就在散乱中度过,现在一下子依靠佛法来转变,就像石头上灌水一样,不会进入相续中去。
因此,学习方式千万不能搞错。我看到外面的一些道友,尽管学了个别论典,但学习方法完全是空白,自认为学了什么什么法,很殊胜,但我详细问他到底怎么学的、怎么背诵的、怎么思维的,回答就不容乐观了。所以,学一部法不要留在口头上,也不要停在形象上,应该踏踏实实地把所有内容想方设法融入自相续中。
丙三、依止功德源泉之静处:
离恶境故惑渐轻,无散乱故善自增,净心于法生定解,居于静处佛子行。
为什么要依止寂静地方呢?主要有三方面的功德,一是远离喧闹的城市和恶劣环境后,自相续比较清净,贪嗔嫉等八万四千烦恼会逐渐减少,乃至灭尽。很多人都是这样,在大城市里想得多,做得也多,心没办法归入佛法,但是远离了恶劣环境后,原来的贪嗔痴等烦恼就渐渐消失了。
二是没有经商务农等散乱之因,相续中的善法,如大悲菩提心、闻思修行等功德日益增长。很多人也感觉得到,在城市里面,整天浑浑绰绰的,什么善法都搞不上,而一到寂静的地方,心从早到晚还是归于法性,对众生生悲心,对上师三宝也能起清净心、信心、恭敬心。
三是远离不好的环境后,心极为清净,对佛法可以生起定解。证悟空性也好,深信因果、取舍善恶也罢,善法方面的定解逐渐增长,恶法方面的邪知邪见逐渐退失,乃至彻底消尽。所以,作为修行人,依止寂静的地方非常重要。
当然,依止寂静有几种方式,上等修行人应舍弃亲朋好友等一切的一切,到山沟里剃度出家,终生修行。但是这方面一定要考虑好,现在很多人不经观察,一听说佛法或遇到一个活佛,就马上出家,这种行为不一定可靠,不值得接受。要知道,出家是终生大事,一定要反反复复考虑,我看见有些道友,今天听说来了个活佛,觉得跟他的因缘很好,就不加思索马上出家,什么事情都不处理,急不可待地把头发剃了,通过各种方式来跟着他。
这种做法并不是很稳固,我经常强调,你们想出家的话,最少也要两三年、三四年好好地观察,看今后的人生若以出家身份来度过,能不能受得了这种苦行?能不能割舍对亲友的贪恋?出家后能不能精进地闻思修行?如果不能,那你当个清净的在家人也可以。有些地方的在家人,真的超越一些恶劣野蛮的出家人,现在个别出家人不如法的现象相当多,所以说,想依止寂静地方一定要观察。
当然,如果有了这样的缘分,那么依止寂静的功德确实非常大。佛陀在《月灯经》中赞叹了静处的很多功德,尤其是作为初学者,《宝积经》云:“初学者为使自心寂静调顺,当居寂静处。”阿底峡尊者也说:“没有得到稳固的境界之前,不能离开寂静的地方。”所谓的稳固境界,就是获得极喜地(一地菩萨),这时候才不会为外缘所转,在此之前,修行人一定要依止寂静处,否则,多多少少都会被外境转变自己的心。
作为发了菩提心的大乘菩萨,一定要喜欢寂静地方,远离城市等对修行不利的环境,《富楼那请问经》云:“是故一切菩萨众,恒时当依寂静处,切莫贪恋大城市。”这个教证,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里也引用过,我当时就开玩笑说:“切莫贪恋大城市,那可不可以贪恋小城市?小城市散乱得可能不太严重,大城市真的特别可怕。”古人言:“五色令人盲目,五音令人耳聋。”古代有没有五色五音也不知道,但现在到了城市里,到街上去走一圈,色法令人眼花缭乱,噪音也是各种各样,有时候耳朵都快聋了。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戴眼镜,有很多近视眼?原因就是外面的五色太多了,眼根经常受到损害。
假如一直住在这样的环境里,信心恐怕永远都提不起来,所以最好远离喧闹的城市、杂乱的环境,选择清净的地方。倘若条件不具足,也不要整天随外境转。我们凡夫人没有控制能力,我看见很多人真的很可怜,整天沉溺在网上,日复一日迷恋于幻觉中,一直醒不过来。以前古人很清净,生活只要吃三顿饭,平时听得不多、看得不多,即使是在家人,也过得比较平淡,不像现在一样。
因此,修行人应该尽量远离杂乱的环境。到了寂静地方,有一种新的空气吸入体内,有种重新恢复的感觉,绝对会对佛法生起信心。说实话,我除了看病或办一些重要的事情外,确实不敢呆在城市里,如果呆的时间太长,今天减少一点功德,明天减少一点功德,善法增上几乎是不可能的。
对修行人而言,离开静处也是一种违缘。昨天有个道友和他母亲对我说,他们想到城市里住一段时间调节调节,真能调节倒是可以,可是寂静地方不能调节,到城市里就可以吗?呆在静处三四年的人,最后要到城市里去,我心里总有一种担忧,希望他能早日回来,否则外面太乱了,不要说没有境界的人,就算境界很高的所谓的高僧大德,也会逐渐逐渐被染污的。
昨前天德巴堪布和我谈论了汉地的一些状况,我们都共同认为,现在年轻的修行人,最好不要到城市里去,去的话,不一定是弘法利生的目的,如果没有这个目的,真的很担心会被染污了。二三十年的老修行人也许好一点,但是也不好说,很多人的体会和体验都说明,在恶劣的环境中很难以转为道用。依止静处学习佛法是我们的福分,因此在座年轻的出家人,若想舍弃时,务必要再三观察自相续。有些人一点也不知道什么是正法、什么是自己的命运和前途,这方面我不广说了。
丙四、忆念无常而放下今生:
长伴亲友各分离,勤积之财留后世,识客终离身客店,舍弃今世佛子行。
此处主要讲看破今世。通过观修无常,我们知道长期相伴的亲朋好友,最终都会彼此分离;辛辛苦苦积累的财产,死时要统统留在人间;意识也会舍弃身体,孤独无依地前往后世。思维这三种原因以后,我们理当看破对今世的贪执与牵挂,只有看得破,才能放得下,只有放得下,才能获得自在,只有获得自在,才能得到解脱,这也是禅宗和净土宗大德口口声声宣扬的教言。
《开启修心门扉》的第一个教言,就广泛阐述了看破今世的利益和功德。有些人可能想:“看破今世很困难啊,我怎么舍得亲友、财产乃至身体?”其实若从道理上分析,这些没什么值得贪恋的。父母亲眷、兄弟姊妹等关系密切之人,虽与自己相依相伴,但到了最后也是各奔前程,不可能一起前往中阴。有时候是他们先离世而抛弃我们,有时候是我们先离开,把他们留在人间,这是一个必然规律,谁也无法躲避。
至于财产,因为是自己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积累的,好像也舍不得。但就算再依依不舍,离开人世时,也如同从酥油中拔出毛发般,带不走一丝一毫。甚至有些人在还没死之前,依靠种种原因,就没有权力享用财产了。所以,我们不要成为财产的奴仆,这样并没有什么价值。
不仅是这些身外之物,就连心识的旅客,也要离开身体的客栈,孤独无助地去往陌生的地方。身体就像一家旅馆,心识犹如一位过客,客人在旅店中呆了一两天,就要离开,同样,我们在六道中不断流转,今生依靠这个身体而留在人道中,一旦离开了身体,身体被火葬或者天葬后,心识又开始转入下一世。
通过这几种原因来分析,我们应该知道今生所贪的身体、财产、亲友一定要舍弃,不然就不可能获得殊胜的定解。无常观在修行人的境界中非常重要,假如生起了对无常的感悟,知道生老死病、得失成败等都是正常现象,那么修行很容易成功。佛经也说:“三有无常如秋云,有情生死如观戏。”这个教证以前用过很多次。真的,有情的生死就像看戏一样瞬息万变,今天生、明天死,没有什么可靠的,只要懂得世界的虚幻本质,面对生老死病,很多人就不会特别在意了。但现在的世间人并非如此,有时候看到他们的行为,我们修行人确实有种不同的感受。尽管我自己也修行很差,但是跟长期受世间教育的人相比,某些方面还是有一点差别。
以前米拉日巴即将返回家乡时,上师送他一段金玉良言:“如果没有看破尘世,将世间法与胜法混为一谈,修法必将荒废。”也就是说,殊胜的佛法与看破今世是紧密相联的,倘若能够看破今世,那么修行一定会成功,否则是非常困难的。
当然,作为世间人,对财产和身体等不贪著是不可能的,但是也应该想一想这些道理,看看每天特别耽著的事物到底有没有意义。现在的世间人,要么对亲友特别执著,经常痛苦万分,要么对财产特别执著,尤其是开放以后,每个人的要求特别高,买房子、买轿车……享受的层次越来越提升,一直盲目地往前追,根本没有修行的机会和时间。但最后得到什么呢?只有劳累、忧愁、沧桑,除此之外有没有其他的?自己应该会明白。
所以,到了一定的时候,应该要观观无常,学会知足少欲。北京有个修行很好的知识分子,现在已经退休了,他以前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对新事物的判断和研究非常深,关于科学方面写过十几本书。他对佛教也有虔诚的信心,白天不断地探索科学知识,晚上一直修颇瓦法。他的生活相当简朴,整个屋子里,家具是古式的桌子椅子,除了一个电风扇和电话以外,什么现代化的东西都没有。电话是为了方便国外的孩子跟他问候,看他的身体怎么样了;北京比较热,夏天没有电风扇也不行,而其他的钱财,他全部用于慈善方面,自己没有被新时代所转变。
可我们不是这样,今天看到一个新产品——“啊,这个东西很好!是MP3、MP4、MP5、MP6……”就开始不断地求啊求啊,最后也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步,反正是永无止境地往前追,拼命追。其实这是很累的,一切全都是幻化,没有多大意义,所以到了一定的时候,自己应该有控制能力,生活知足少欲,才不会很痛苦。但现在的人恰恰相反,一生中疯狂地往前冲,最终一无所得、空空归回,非常可怜!
丙五、远离违缘之恶友:
交往恶人增三毒,失坏闻思修事业,令成无有慈悲者,远离恶友佛子行。
平时修行过程中要远离恶友和恶知识,这就是佛子行。为什么要远离恶友呢?这也有三个原因,交往恶友增长三毒,失坏闻思修行,让人变得没有慈悲心。
无著菩萨的《佛子行》讲得非常殊胜,文字上不多,但是把一切修行要诀都归纳了。这里说依止恶友的话,贪心嗔心会越来越增上。很多道友就是这样,遇到一些修行不好的人,那人肯定想尽办法——“我们要不要去看电视,要不要到舞厅去啊?”自己没有定力的话,就跟他跑了,如此一来,贪嗔之心很容易增长。《俱舍论》中说,非理作意没有断时,一旦外面的对境现前,那时候因缘具足,烦恼马上就产生了。所以如果依止恶友,贪嗔痴为主的烦恼和业障很容易现前,这是一个。
第二个,闻思修行会毁坏无余。这一点,也是我们多年得出的结论,有些道友本来非常不错,后来遇到一个恶友,过两天就不想闻思了,整天跟他到处跑,再过一阵子,背诵、考试都没办法搞上,原因是什么呢?就是跟某某道友在一起了。外面有些居士也有这种情况,刚开始非常非常精进,但是遇到一个特别散乱的人后,与他同吃同住,没过几天就被他同化了,最后根本不想闻思修行了,这种现象非常非常多。
更可怕的是什么?依靠这些恶友,大乘的根本——慈悲菩提心将逐渐隐没。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凡夫人不受环境影响是不可能的。以前阿底峡尊者问仲敦巴:“世间上最可怕的敌人是谁?”仲敦巴回答:“是恶友。”“男众出家人最大的违缘是什么?”“是女人。”
因此,大家应该看看自己有没有被恶人转化。上师如意宝讲过:“修行人最好是远离恶友,摆脱一切散乱,好好地闻思修行。如果实在无法离开散乱,那也应该跟上师和善友一起散乱,这样的话,没过几天,你就慢慢被转入闻思修的行列中了。”所以,你们想跟人聊天的话,不要找不喜欢闻思修行的人,应该去找法师、辅导员这些人,跟他们聊一聊,“我太散乱了,这几天没办法控制自己,中午可不可以到你家里吃顿饭?你有没有好吃的?”这位道友也会不好意思,不得不答应:“那好吧,你11点钟来,我给你炒个白菜。”这样通过和他接触,你一定会有所转变的。
我经常观察你们跟谁接触,跟坏人一起的话,肯定不久就变坏了。通过经常交往的朋友,也可以看出你的修行境界。因为恶人经常喜欢恶人,就像盗贼与盗贼为伍、商人与商人结伴一样,喜欢闻思修行的人,不可能常常跟散乱的人在一起。
前段时间我在昆明,依靠某些因缘,很想回来后马上讲《如意宝藏论》中依止善知识、远离恶友这两品,但现在回来以后,不要说《如意宝藏论》,连《现观庄严论》最近也讲不成了。无垢光尊者这方面的教言比较多,《大圆满心性休息》中也讲了一部分,但不是特别广。
其实,作为凡夫人,环境还是非常重要,《宝积经》云:“当依说法善知识,恒时切莫依恶友。”依止恶友的话,行为一定会变坏,所以如果想救护自己、帮助自己,要看看自己交往的人会不会经常毁谤别人,或者天天说些无聊的话、搞些无意义的事?是的话,则应该渐渐远离;如果那人特别喜欢闻思修行,对上师三宝很有信心,各方面修行非常精进,与他交往一定会有帮助的。
《涅槃经》中有个比喻说,人们特别害怕醉象,其实醉象并不可怕,最多只是毁坏你的身体,而最可怕的就是恶知识和恶友,他们不仅能毁坏你的清净心,还能毁坏你辛辛苦苦所造的善根及慈悲菩提心。因此大家交往朋友时,一定要好好看一下,有些人口口声声毁谤他人、说些无关紧要的话、对上师三宝没有信心,那尽量与他少接触,像怨敌一样离开。当然这并不是毁坏誓言,噶当派的教言中也说,不要接近这些恶人,应当像尸体一样远离。恶人对我们的影响很大,所以大家要注意!
丙六、依止顺缘善知识:
依止正士灭罪业,功德增如上弦月,殊胜上师较自身,更为珍爱佛子行。
大乘佛子一定要依止上师,这样的殊胜上师,要比自己的身体还要珍爱。每个人对自己的身体如何?大家应该最清楚,稍微别人接触一下就不愿意,稍微说一句也不能接受,对这个身体特别执著。而修学大乘佛法的话,一切解脱的根本、功德的来源就是善知识,佛经中云:“诸法依靠善知识,功德生处佛所说。”善法全部依赖于善知识,善知识是一切功德的来源,这是遍知佛陀亲口所说,不是一般人的泛泛之语,所以要深信不疑,明白上师是一切功德的来源。
那么,依止上师有什么功德呢?罪业会逐渐灭尽,原来自己业力非常深重,贪嗔痴很厉害,但是依止上师多年之后,相续中的功德会像初一到十五的上弦月一样日日增上。尽管一两天不一定能察觉到,但若依止很多年,就会发现身心出现了许多功德。诚如《功德藏》所言,普通的一节树木落到玛拉雅山的檀香林中,经过数年之后,会薰染上栴檀木的妙香,同样,如果依止一位具相的高僧大德,纵然是业力深重的屠夫、妓女,久而久之也会薰染上他的功德妙香,身心中出现许多无法想象的功德。所以,这样的善知识,理应以最清净的恭敬心来依止,以三种欢喜来依止。
依止上师的方法非常多,按《毗奈耶经》的观点,刚出家的人一定不能离开上师,最少要在上师身边呆十年。但现在很多人不是这样,今天“上师您可不可以给我剃头?我想把您当依止师,当根本上师我不愿意,只是把您当朋友一样依止,可不可以?”上师也是慈悲摄受:“可以可以,你可以把我看作依止师。”但明天他就跑了,无踪无影了,上师非常伤心:“我的弟子哪里去了?不知道方向了,名片也没有留。”因此,很多人依止上师的方法不对,恭敬心也没有,完全是一种形式。
如果没有恭敬心,很多成就不一定能现前。《钦则益西多吉密传》中记载,有一天尊者跟其他道友在一起,突然他专注地仰望虚空,只见一个叫索南加措的喇嘛直接前往铜色吉祥山(莲师刹土)。大家觉得非常稀有,尊者若有所思地说:“他一个字都不认识,之所以能趣往清净刹土,全是因为对上师的恭敬心所致啊!”
所以不管是依止哪一位上师,只要他具足法相,自己说话也好、行为也好,一定要有恭敬心。假如没有恭敬心,则是成就的一种障碍,若能把上师视为佛陀,自相续也会转变的。《喜马拉雅大成就者的故事》中说,第四世多哲活佛在12岁时,他上师递给他一个托巴,里面注满了酒,命令他喝下去。他抗议说饮酒违背戒律,不愿意喝,但上师一定要他喝。多哲活佛想:“上师是佛的化身,他要我这么做,我就应该这么做,他的话就是佛的命令。”然后就喝下去了。瞬间他的身心彻底转变,他开悟了。后来他在道歌中唱道:“今天佛陀亲自将这位僧人(指他自己),彻底内外上下地转变,使我明了大圆满的精髓,那与生俱有的大圆满。”
尽管从别解脱戒看,喝酒抽烟等不能做,但对方若是具法相的大成就者,对他的命令依教奉行,自己也有成就的机会。只不过现在有些人也如是效仿,自己本来没有善知识的法相,却披着老虎皮在外面乱搞,让弟子做非法的行为,这一点非常可怕,对佛教有极大的损害。
前段时间,在康定开了藏传佛教五大教派高僧大德“佛教论坛会”,四天的会议内容当中,大家着重讨论了假活佛对佛教的危害很大。萨迦派、噶举派、宁玛派、格鲁派等都认为,现在活佛的认定制度一点都不规范,母亲可以认,朋友可以认,上师可以认,自己也可以认,尤其最可怕的就是自己认自己,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当时有位大德说,某某地方有一个上师,表面上看来很慈悲,但他对谁的话都相信,很容易被骗,结果他的寺院有两百多个僧人,一百多个都是活佛。其来源是什么呢?有人专门调查过,比如某人的亲友说:“我这个儿子好像有点功德,他可能是活佛,您打个卦。”他打个卦后:“是是是,应该是。”别人说:“我做了一个好梦,可能是活佛吧,您看一看。”“应该是、应该是。”最后寺院的活佛已经超过了普通僧人的数目,真的变成了活佛世界。
汉地如今特别信活佛,就像八十年代的藏地一样,八十年代有位活佛说:“我非常惭愧,我是个活佛,从现在的情况看,活佛对佛教有一定的危害。在我们德格,八十年代一来了活佛,大家都崇拜得不得了,摸顶、灌顶、求加持。可是现在,来了一个活佛时,德格基本上没人来看了,更何况求灌顶加持了。”汉地确实像八十年代的藏地,一听说来了活佛,就争先恐后、蜂拥而上。有些活佛从小没有受过什么佛法教育,所以种种行为相当可怕。其实即使他不是活佛,若对佛教理论比较精通、具有大慈大悲心、能把佛法教义传给世人,那倒也可以,但很多人不是这样,而是依靠这个名义毁坏了很多人。
这方面的故事非常非常多,希望你们依止上师的时候,一定先要好好观察。汉地很多人没有闻思修行,头脑简单、很容易被骗,他们的信心是一种迷信,充满很多神秘色彩,听说某人可以飞、可以游,就觉得很了不起,一定要皈依他。实际上,这不一定了不起,开亚运会的时候,肯定有许多这类现象。甚至有些活佛连这些也没有,只不过有一封介绍信而已。
当然,我并不是否定所有的活佛,从历史上看,有些活佛对佛教的贡献非常大,但这大多是古代的,古代的认定制度特别严格,高僧大德们对佛教很负责任,没有一定的证相不会随随便便乱认。而现在并非如此,有些上师确实对佛教不负责,把了不起的名号随便加上一个坏人头上,但他的行为不可能依靠名称来转变,最后本质目暴露无遗时,对佛教有没有损害?大家应该值得三思。
依止善知识过程中,大家务必要注意,不要认为“他是上师,上师做什么我都要接受。上师抽烟、喝酒、作不净行,我规规矩矩地听从就可以了”。不是这样的,虽然在佛教历史上确有极少数这样的成就者,但在末法时代可能会有点困难。所以大家要以别解脱戒为主,如理如法地行持善法,这样对自己不会有危险,对佛教也不会有损害。
丙七、佛教入门之皈依:
己尚缚于轮回狱,世间天神能救谁?故知殊胜无欺处,皈依三宝佛子行。
世间的天神、地神、水神、护法神等,自己尚且困于轮回的牢狱中,被业惑烦恼的镣铐紧紧束缚着,又怎么能帮助别人解脱生死呢?比如说东北的天仙、狐仙,虽然暂时能给你一些帮助,让你发财、事业顺利,但不能把他当作究竟的皈依处,不能皈依这些世间的天神、邪魔外道或者教主。
据统计,世界上有两千多种宗教,有些崇拜遍入天,有些信仰大自在天,大多数都是拜不同的天神。但世间天神自己也沉溺在轮回中,没办法解脱,就像关在监狱里的人自顾不暇,依靠他的话,怎么能让你获得释放呢?因此,要皈依的话,不要皈依这些,一定要皈依佛法僧三宝。佛陀是唯一功德圆满,具有能力、悲心、智慧,能把无量众生从轮回中救拔出来的圣尊;佛陀所宣说的法,也是可以皈依的;再加上修持佛法的僧众以及文殊、观音等大乘圣者,合在一起就是三宝,在三宝面前我们要虔心皈依,这就是佛子行。
皈依三宝的功德相当大,如经云:“何人皈依佛,不堕入恶趣。”皈依了三宝的人,就算以前造的恶业再严重,也不会堕入恶趣。《涅槃经》亦云:“皈依三宝者,速得佛果位。”如果皈依了三宝,很快就能获得佛陀的圆满果位。所以你们有机会的话,应该想方设法让别人皈依,假如别人不肯,那在旁生耳边作皈依也可以。
汉地的本焕老和尚就讲过一个公案:佛陀在世时,有一天带弟子去村里化缘,但走遍了村子也没人开门,所以没有化到缘。佛就把弟子带到附近的一个地方,看弟子中哪一个跟村里的人有缘,后来发现目犍连是有缘者,于是就派他去化缘。目犍连来到村子后,村民们高高兴兴地打开门,因此化到了很多东西回去。
很多弟子有点怀疑:“为什么圆满功德的佛陀化不到缘,钵空空地回来了,而小乘阿罗汉目犍连却搞得那么成功?”然后就问佛陀。佛陀说:“我没有跟他们结过缘,而目犍连却跟他们有很深的因缘。过去无量劫以前,有个农夫上山砍柴,有棵树上有一窝黄蜂,黄蜂见有人砍树动它们的窝,都飞出来了。农夫是个佛教徒,就给这些黄蜂念三皈依。黄蜂因为听闻了佛法,后来都转成人身。当时的农夫就是目犍连,那窝黄峰就是这个村子的人。由于目犍连当年跟他们结了缘,所以他们今世就欢喜供养他。”
因此,你们实在找不到皈依弟子的话,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有些人回去一趟特别失落,因为给亲朋好友讲了很多,想让他们皈依三宝,结果不但不皈依,反而被狠狠骂一顿,关系弄得很糟糕。如果你出去不成功,那可以到蚂蚁窝、餐厅、渔场给旁生念皈依,诵佛号,这样你可能也会变成像目犍连一样。
我们即生中遇到佛法、有皈依的机会,真的是非常荣幸,三宝永远也不会欺惑我们,永远也不会错的。世间上有邪知邪见的人,看到别人皈依三宝、出家修行,就觉得“你搞错了,不应该皈依”。不管他们想什么、说什么,实际上以正理观察时,皈依的功德和利益确实无法衡量。所以大家应该生起欢喜心,在有生之年,方便的话,尽量弘扬佛法。现在外面学习《入行论》的道友中,有些人很能干,一个人召集了很多很多不信佛的人,让他们信佛。我倒不是人越来越多,就越来越欢喜,但皈依三宝确实是一种妙药,这么好的妙药让可怜的“病人”都获得该多好啊,他们在轮回中如是痛苦、如是挣扎,若能得到这样的甘露妙药,身心肯定会非常快乐。因此,我从内心当中非常希望:芸芸众生都有皈依三宝的因缘,最终趋入真实的佛道!
好,今天讲到这里。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10、小士道、中士道、大士道之间有何区别?你属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11、为什么不应该贪著三有的安乐?家庭幸福、财富圆满难道不是很快乐吗?请谈谈你的体会。
12、为什么要为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怎样才能真正生起菩提心?
13、一切痛苦的来源是什么?一切快乐的来源是什么?明白这个道理后,你打算怎么做?
14、作为大乘佛教徒,假如有人损害你、抢夺你的财产,你会如何对待?原因何在?
此课音频下载地址:
此课视频下载地址: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昨天讲完了加行,现在开始讲正行。
乙二(正行宣说三士道)分三:一、小士道畏惧恶趣之苦而断除罪业;二、中士道不贪三有而希求解脱;三、大士道修空性大悲双运而解脱有寂之边。
丙一、小士道畏惧恶趣之苦而断除罪业:
三士道分别对应修行人上、中、下三种根基。所谓的下等修行人,特别害怕堕入地狱、饿鬼、旁生,而想获得人天的身体。很多相信因果的人觉得感受痛苦非常可怕,所以不愿意在三恶道中受苦,这就是下士道。
我们作为修行人,应该观察自己到底是上等修行人、中等修行人,还是下等修行人?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修行人,甚至还是开悟者,而实际上,他们连三士道都靠不上边。如果一个人不承认来世、只承认今生,今生也是求一些福报,不承认业因果存在,(当然,即生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能会承认,但生生世世的因果循环不承认,)那么他连下士道都算不上。
所以,修行人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承认前后世,如果没有这一点,那根本不算修行人。现在西方也好、中国也好,不承认前后世、只求福报的人相当多,这些人不算真正的佛教徒,这一点大家应该清楚。
那么,下等修行人要怎么样修持呢?
佛说难忍恶趣苦,皆为恶业之果报,是故纵遇生命难,永不造罪佛子行。
大慈大悲的佛陀在《因果经》、《百业经》、《贤愚经》等大小乘的经典中,一再宣说了三恶趣的难忍漫长之苦全部来源于造作恶业——杀生、邪淫、偷盗等自性罪,违犯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的佛制罪。其果报就是三恶趣痛苦,这些因果过了千百万劫也不会错乱虚耗,只要造了不善业,则必定感受果报。《宝鬘论》云:“不善生诸苦,投转诸恶趣,善业生善趣,世世享安乐。”造了不善业,就像种下了毒种子,定会转生到三恶道中,感受无量痛苦;造了善业的话,定会转生到三善趣中,生生世世享受无比的快乐。佛经中说业因果绝对不虚,也不会互相错乱,没有造恶的人不会感受痛苦,佛陀以了知业报智力而明了一切善恶因果,所以佛陀所说的这种道理,每个人应该深信不疑。
假如造了罪业,果报会一直等在前面,永远不会摧毁,也不可能不感受,所以造了恶业的话,知道忏悔很重要。智者会励力忏悔,而愚者对忏悔没有多大兴趣,经云:“愚人造恶业,不知忏悔罪;智者忏悔罪,不与罪同住。”愚者只会造业,不会忏悔,就像有些人只会花钱、不会挣钱,特别可怜。而智者以前世的业力成熟,可能会造一些罪业,但造业的同时也知道惭愧,通过四对治力来忏除,自相续不会与罪业共住。
尤其是越有智慧的人,惭愧心就越强。以前上师如意宝每天都说:“我业力很深重,一定要好好忏悔!”有时候开“金刚萨埵法会”时,上师的精进让大家万分惭愧,他老人家的证悟境界,是我们望尘莫及、无法想象的,但显现上也如是重视忏悔业障。以前我寺院里有一位帝察活佛,真的让人非常非常佩服,他从小一直没有间断过闻思,“文革”期间也每天拿着经夹偷偷在看。但在晚年,他只要看见一个高僧大德,就祈请道:“我业力非常深重,虽然在不断地忏悔,但您可不可以经常加持我,千万不要让我堕入恶趣?太可怕了。”他真的从内心害怕堕入恶趣。可是很多人经常说:“堕恶趣就堕恶趣吧,有什么了不起!”这样的想法非常愚痴。知道自己错了,应该有忏悔感,即使遇到生命危险也不造罪业,这一点非常重要,永不造罪是大乘佛子的殊胜行为。
在座的各位,以前由于生活状况不同,可能也造过很多恶业,不说别的,仅仅是吃饭,就杀害过无数众生。这些罪业必须要忏悔,并发愿永远不害众生。作为出家人或在家人,学了法以后,内心应该有所转变,人生非常短暂,短暂的人生到底是造恶业度过,还是造善业度过呢?如果造恶业度过,这没有任何意义,不如早点死了好,否则会像《因缘品》中所说,先前高高兴兴地造恶业,最后哭哭啼啼地感受果报。
从前,有一位阿罗汉在入定时,对面有个人牵着一头牦牛过来,阿罗汉见后情不自禁地说:“哎哟,怎么这样悲惨、可怜呢?”弟子们问他什么原因,他说:“这头牦牛往昔是一位富翁,当时为了造佛塔而杀了众多生灵。尽管造佛塔是有善根,但因为杀生罪业非常严重,现在转生为这个旁生。”
哲·白莲上师在藏传佛教中非常有名,一日他梦见很多眷属口中在燃火,便集中所有僧人问:“一定是造了恶业,你们究竟做什么了?”眷属们一个个都不承认。上师再三观察,结果发现他们将自己食用的旧酥油换成了新酥油,而这些新酥油,原来是做酥油灯的原料。这个果报非常可怕,上师马上要求他们想尽办法恢复新酥油。
所以,不管是享用僧众的财产,还是自己做任何事情,对因果务必要重视。噶当派的很多大德认为,面见本尊不是很重要,重视因果更重要。现在很多人喜欢说见到什么了,昨天有位居士也在我面前说:“看看看,你头上有三尊佛像!”她先说“看看看”时,我以为头上有什么小虫,后来说“你头上有三尊佛像”,她明明就在说妄语,自己也犯了妄语罪,没有必要。有些居士不懂因果,真的特别可怕。其实看佛像也好,看小虫也罢,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对因果有一种畏惧感,知道不能造恶业,不然堕入恶趣太可怕了,恶趣中的漫长痛苦谁受得了?若有了这种恐惧感,修行一定会如法的。
下等修行人起码也要相信因果。现在很多居士真的不信因果,表面上说“我是某某上师的弟子”,实际上犯了很多戒律,相当可怕。世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修行人守这些条条框框,这个不准、那个不准,守戒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如果所有人都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用佛教的戒律来约束自己,那么造恶业的人很少,世界一定会和平和谐的。反之,倘若人人都杀生、偷盗、邪淫,整个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这一点不难想象。
因此,大家要多翻阅三世因果的经典。普穹瓦格西说:“我从小到老一直阅读《贤愚经》。”我们有些道友也对因果很重视,经常读《大圆满前行》以及因果方面的书,一件小事也不敢草率处理,生怕触犯因果,这说明对因果有畏惧感。而有些人却“无所谓,没事没事,你怎么享用都可以”,这种话很可怕,大家一定要注意!
丙二、中士道不贪三有而希求解脱:
三有乐如草尖露,乃是瞬间坏灭法,了知恒时无变法,希求解脱佛子行。
三有[1]当中一切有漏安乐,瞬息万变、刹那毁灭,没有什么可靠性,如同清晨草尖上的露珠,太阳一升起来就立刻消失了。这些快乐都是有为法,《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有为法犹如露水、闪电、梦幻、泡影,没有丝毫可靠性,但能懂得的人寥寥无几。尽管念《金刚经》的人非常多,口口声声都会说如梦如幻,可是对有为法生厌离的几乎没有。如果没有生起厌离心,出离心更是无从谈起。《入行论》说:“无苦无出离。”没有痛苦就没有厌离心,没有厌离心就没有出离心,如此一来,别解脱戒等的戒体也很难以得到。
世间上的快乐和享受没有实义,解脱才是永恒的大乐。且不说圆满正等觉佛果或菩萨果位的快乐,即使得到了小乘阿罗汉果,也不像世间快乐一样马上就毁灭了。因此,一定要希求解脱,中士道虽没有利益众生的想法,但是有自我解脱的愿望,(小乘行人就属于中士道。)有些人声称是学显宗密宗的大乘佛教徒,然而若没有考虑过众生,充其量只是中士道,就像小乘阿罗汉一样,只是自己希求解脱。
当然,自己希求解脱时,应对世间的万事万物看作监狱里的快乐一样,觉得没有任何稳固性,财富也好、名声也好,一切都是无常的,有什么值得贪求呢?《入行论》云:“一切皆无常,谁贪无常法?”《别解脱经》亦云:“财富如流水。”在佛教历史上,胜光王是世间第五大王,最后也因王位被太子篡夺而到处漂泊。路上他饥饿难忍,便讨了一把萝卜来吃,又喝了冷水,结果消化不良而昏倒在路上。来来往往的马车溅得尘土飞扬,他的口中灌满了灰尘,最终呃逆而死。
因此有了财富不一定快乐,世间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在2005年,陕西金花集团副总裁、千万富翁徐凯,有次穿着黑衣服搭了一辆出租车,他告诉司机:“我是什么什么人,我很想自杀,因为我虽然很有钱,但身边的人都不爱我,只爱我的钱,我现在非常非常苦恼。你说自杀的话,吊死好、跳河好还是跳楼好?”司机跟他商量道:“跳楼的话,死相太难看;跳河的话,自己很痛苦;吊死的话,也如何如何不好。”但不相信他是那么有钱的富翁,徐凯告诉他:“你如果不信,几天后在报纸上会看到的。”过了几天,果然报纸上刊登了“陕西金花集团副总裁徐凯在西安一家酒店悬梁自缢”的消息。当时很多人就分析说,他没有死的时候,内心的痛苦已达极点,几乎快要崩溃了。
前段时间大概是7月16号,南通县也有一条“开着宝马自杀”的新闻。说有个女的非常有钱,开着宝马到了桥边,很多人看到她特别痛苦,把车停在桥边,在桥的栏杆那里站了很久,突然翻栏杆跳下去了……有些人可能认为,她开那么好的车,应该很快乐,但在这个世间上,一切财富皆是痛苦的本性,在享受的过程中,的确不会有什么快乐。如果没有修行境界,任何快乐都会化为乌有。
所以,有钱有地位的人,一定要明白快乐的无常本质,应该有这方面的打算。今年我在上海时,听说那里很多人结婚之前,也学西方人公证婚前的财产,以免离婚时有各种纠纷。其实这种方法,我是非常地赞叹,虽然两人暂时“合作”得不错,未来可能是美好的,但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准备,有些事情发生了,到时候会产生许多不必要的争执。
有智慧的人都明白,不管是男女情感、财富名声,一切的快乐就像露水,而获得解脱、远离业惑烦恼的圣者果位才是最究竟的。所以大家应该发起出离心,明白整个轮回犹如监狱般痛苦,一直呆下去的话,上至国家总统,下至街上乞丐,没有一个是快乐的。尽管有佛法境界的人会快乐,但有些境界也不稳固,一定要获得真正的解脱,只有遣除了业和烦恼,那种快乐才是永恒的。因此,希求解脱是佛子行。
然而,现在求解脱的人很少,不管出家人还是居士,人人都说要学佛,但目的是什么呢?一个老板做生意是为了赚钱,而我们学佛就是要解脱。解脱谁呢?最好是让众生解脱,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这一点做不到的话,至少也不要贪著三界轮回的快乐,应该从中出离,这就是要追求的目标。
大家也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中等修行人?倘若没有求解脱的想法,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以外没有什么目标,那只能叫做“经济动物”,跟山上的牦牛没有差别。其实山上的牦牛也很聪明,天亮时马上爬起来,哪个地方水草比较多,它就到哪里去。如果一个水池浑浊、一个水池澄清,那它肯定喝清净的水,牦牛也能取舍这个。所以人活着一定要有目标,学佛就是想离开轮回,若能如此,对城市的豪华建筑或对人的感情不会特别执著,那些全是一种假象,心里会产生这样的定解。
丙三(大士道修空性大悲双运而解脱有寂之边)分三:一、意乐发殊胜菩提心;二、加行修二菩提心;三、修学菩提心学处。
丁一、意乐发殊胜菩提心:
无始时来慈我者,诸母若苦自何乐?是故为度无边众,发菩提心佛子行。
世间上的一切众生,不管人还是非人,无始以来都当过母亲,这一点我们用很多教证理证说明过,此处没有必要详细地叙述。这些众生当母亲时,对我们如何地关心爱护,每个人应该心里有数。曾经有个公案说,昔日有母熊被猎人打中要害,端坐不动而没有倒地,猎人觉得很奇怪,上前去看个究竟,结果发现母熊已经死了,却紧紧抱住一颗大石头。为什么呢?原来母熊的孩子在石下的溪流中玩水,母熊怕落石会打中小熊,所以至死也忍痛抱紧大石不放。
有些老乡拜见上师时,尤其人比较挤的话,一定要让孩子先摸顶。以前法王如意宝去很多地方时,很多母亲对孩子得到摸顶很关心,自己却没有关系。从这些行为都可以看出,母亲对孩子非常地执著。
既然一切众生都当过母亲,现在她们正沉溺在轮回的苦海中,日日夜夜饱受总的轮回痛苦、分别的三恶趣折磨,我们若只顾自己解脱,将她们置之不理,那合不合理?比方说,母亲关在监狱里,不断遭受痛苦,儿子却在豪华酒店中天天享乐,那人们会对这个儿子有什么看法和说法?同样,作为大乘佛教徒,若对可怜的众生毫不关心,一心只求自己解脱,这简直是忘恩负义的行为。
因此,个人的解脱并不重要,众生的解脱才是首要之务,为了众生的解脱而希求佛果,我们应该发这样的菩提心。《现观庄严论》云:“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印藏大德在宣讲菩提心时,常用这句话来诠释菩提心的含义。所以,为了度化无边众生而发殊胜的菩提心,这才能成为真正的佛子。
至于发心的分类、发心的功德,我在这里不阐述。总而言之,大家一定要记住讲义里的那句话:“如果被菩提心摄持,那么即使施给旁生一口食团,也已变成了菩萨的行为。否则,纵然是三千世界遍满珍宝作布施,也仅仅是乐善好施之举而已,根本算不上是菩萨行。”现在有些慈善家今天花几百万、明天花几千万,帮助建学校等作很多功德,但他们有没有菩提心不好说。假如一个人拿一千万布施给众生,可是没有菩提心,另一个人只是买一袋饼干给众生,却以菩提心摄持,那么二者谁的功德大?应该是买饼干人的功德大。
阿底峡尊者特别重视菩提心,他说:“当修慈悲心,稳固菩提心。”修心要先从慈心和悲心开始,然后再修持菩提心。夏彻秋在30岁时[2]拜见阿底峡尊者请求教言,尊者说:“从今日起,不要在意名称、不要在意地方、不要在意对境,唯一修持慈悲菩提心。”他依教奉行,结果35岁时成熟了菩提心,断除我执而获得殊胜成就。
其实只要能放下自己,生起菩提心也不需要很长时间。有些道友刚来的时候烦恼很重,我执也特别可怕,但学了大乘佛法以后,完全能放下自己,一味地帮助众生。在学院里面,我认为有个别道友真的生起了一些菩提心,认为自己的乐苦不重要,只要对众生有点利益和帮助,不管怎么样都愿意。
所以大家一定要修持菩提心,否则学了很长时间,结果一无所获,可能也有点灰心。只要以菩提心来摄持,表面上虽然没有什么成就,但是功德相当大。因此,我们始终要想到老母有情,只要众生快乐,自己不要紧,应该有这么一个信念。
丁二(加行修二菩提心)分二:一、修世俗菩提心;二、修胜义菩提心。
戊一(修世俗菩提心)分二:一、入定修自他相换;二、后行恶缘转为道用。
己一、入定修自他相换:
诸苦由求自乐生,圆满正觉利他成,是故己乐与他苦,真实相换佛子行。
三界中以苦苦、变苦、行苦为主的一切痛苦,全部来自于喜欢自己、需求自己快乐的自私自利,而圆满正等觉的如来果位,全部依靠利他而产生。《入行论》云:“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世间的所有痛苦,包括今天感冒了、心里不舒服,都是以前执著自己所生,而一切的快乐乃至圆满正等觉果位,都是利益众生而成。快乐和痛苦的来源不用讲很多,《入行论》也说:“何须更繁叙,凡愚求自利,牟尼唯利他,且观此二别。”凡夫人唯求自己的利益,而佛陀不管是因地、果地,都在竭力地利益众生,两者的差别显而易见。
你们的发心到底是什么?是获得佛果,还是流转轮回?所作所为是不是对众生有利?如果对众生有利,自己的痛苦会减少的。所以始终要发这样的愿:“愿我拥有的快乐献给众生,而三界轮回的痛苦由我来承受。”上师如意宝也经常发愿:“但愿世间的灾难痛苦由我来默默代受,而我拥有的快乐幸福全部奉献给众生。”朗日塘巴格西在《修心八颂》中也说:“愿我直接或间接,利乐敬献诸慈母,老母有情诸苦厄,自己默默而承受。”
如果有了这样的愿力,大成就者可以迅速遣除众生的痛苦。丹增活佛在《如何面对痛苦》中引用过一个公案说:以前,国苍巴大师在国苍地方修自他交换的菩提心。一次正当他专心修法时,来了一位叫让西的妇女,她因死了丈夫和儿子而痛不欲生。国苍巴大师见此,生起了无比的悲悯,对她说:“我最近修持慈悲心,时常心中充满安乐,你就把安乐拿去吧,把你的痛苦留给我!”话音刚落,妇女立刻不再痛苦,连她自己也感到意外。于是,她对大师充满了信心,以后精进修行获得了成就,成为一位著名的自在瑜伽母。
这种精神不仅是佛教中有,其他宗教中也有。前段时间发生了一件事情,你们山沟里的人不一定知道,但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阿富汗塔利班的武装人员,绑架了南韩二十三名宗教徒作人质,以此要挟南韩政府退兵,否则他们把人质统统杀掉。我在报纸上看了这二十三个人的照片,当时他们都特别开心,但没想到落到塔利班手里。全世界都为之震惊,尤其是南韩领导人,想尽办法跟他们谈判,但大多数人质都没有释放,还被杀了一两个。前不久有个女的身体不好,塔利班决定释放她,但她却说:“我的身体在逐渐好转,先释放其他人吧。”
要知道,呆在那里的下场基本是必死无疑,非常危险。她在自己获释时,并没有马上就跑了,而是情愿把机会让给别人。所以不说佛教徒,即使是其他教徒,有些人在最危急的生死关头,也愿意把快乐让给别人,自己死了都可以。我当时就想:“如果我这样被人绑架了,周围的人都希望获得释放,我能不能发这个心呢?”扪心自问,真的很惭愧。恐怕你们不会这样吧。
自他交换的功德非常大,我以前讲《修心七要》时,也讲过许多这方面的窍诀。很多人修了以后感觉非常好,若能经常这样串习,遇到一些大事时,自己会运用起来的。
己二(后得恶缘转为道用)分四:一、四种不欲转为道用;二、安忍困难转为道用;三、兴衰转为道用;四、贪嗔转为道用。
庚一(四种不欲转为道用)分四:一、未得利养转为道用;二、痛苦转为道用;三、恶名转为道用;四、诽谤转为道用。
辛一、未得利养(遭受损害)转为道用:
何人以大贪欲心,夺或令夺我诸财,自身受用三世善,回向于他佛子行。
任何一个人,朋友也好、亲人也好,在贪欲的驱使下,将我的财产全部夺走。前段时间有个人说,他们共同承办事业,他特别信任另一个人,但那人却把所有的钱,用别人的名字全部存在其他银行,然后自己办其他的厂,甚至还故意害他。他说:“我如果要告他,应该有办法,但我是个佛教徒,算了,不告他了。”还有个人也有同样的遭遇,但她说:“我赚来的钱无缘无故给他不合理,我要通过律师以正当途径把钱追回来,全部都供养三宝。”
我们大乘佛教徒,遇到这种情况时该怎么办呢?不但不能以牙还牙报仇,还要以慈悲心来对待他,将自己的身体、善根、受用回向给他。身体可以让他使用,剩下的财产也都给他,看能不能做得到?恐怕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不可能的!我虽然发了菩提心,但这一点绝对不行。”
有时候看起来,菩提心好像很容易发,有些人看了《入行论》后,打电话时也说:“妈妈,我已经有菩提心了,现在成大菩萨了,我好高兴啊!中午准备吃顿好饭。”但过一会儿遇到违缘,小偷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包括身份证都偷走了,菩提心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马上准备报案,要跟别人拼命,这种行为是不合理的。
真的,有了财富利益,其实是一种违缘。寂天菩萨说:“吾唯求解脱,无需利敬缚。”我们是求解脱的,利养对解脱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以邪命养活,那不如早一点死了好,“宁今速死殁,不愿邪命活。”大家也学过很多这方面教言。
现在很多人看起来有菩提心、有修行的境界,甚至说自己不用修行,已经开悟了。如果真是这样,那你的电脑笔记本或手机被别人偷了,路上遇到强盗,钱包被抢了,看你是怎么对付的?那时候能不能把善根受用全部回向给他?
我昨天遇到一个人,他说:“某人天天害我,我不但不害他,还把每天听法和念《普贤行愿品》的功德回向给他。念《普贤行愿品》时,我就把他观想在面前,然后今天的善根都回向给他,让他生生世世获得快乐。”这种人修法还是很不错的,但我们自己怎么样呢?有些人说得倒是好听:“我发了大乘菩提心,我开悟了,现在修行很不错!”但这是对佛法不了解的幼稚之语,有些理解还是有欠缺性,所以越闻思,对佛理就越有深深的体会,有了体会以后,行为才会慢慢变得如理如法。因此,对佛教徒来讲,闻思佛法是很重要的,否则口头上说得很大,实际上并不是那么简单。
大家在修学过程中,一定要发愿:“不管别人怎么害我、抢夺我的财产,我也不应该对付他。”记得在1986年,我们集中在桑耶佛塔面前,上师要灌“时轮金刚”的顶。当时有个管家说上面有小偷撬了一个道友的门,问上师该怎么办。上师听后,当场就引用了这个教证,并说:“作为真正的佛教徒,别人把自己的财产都抢光了也不能害他,既然小偷已经跑了,那就别管了。”当时这样讲的,我记得很清楚。所以,我们遇到这些违缘时,也应该想一想这几个偈颂是怎么讲的。
好,今天讲到这里。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三有:又名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
也有说是32岁。
第四节课思考题
15、如果你没有犯任何错,却有人用刀砍伤你,你会怎么样对待?为什么?
16、若有人经常暗中诋毁你、当众辱骂你,怎么做才是大乘佛子的行为?
17、假如你救一个人于危难之中,而他事后却恩将仇报,百般加害于你,你会如何面对?
18、倘若你的下属以傲慢心经常侮辱你,你应该怎么对待?
此课音频下载地址:http://www.zhibeifw.com/audio0/fozixing04.mp3
此课视频下载地址:http://www.zhibeifw.com/video0/fozixing04.wmv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现在是讲恶缘转为道用,其中不欲转为道用分了四个方面,今天开始讲痛苦转为道用。
辛二、痛苦转为道用:
我虽无有些微错,何人若断吾头颅,然以悲心将彼罪,自身代受佛子行。
《佛子行》确实是非常甚深的教言,对于我们凡夫人,每一句都能实行相当困难,但不管怎么样一定要明白,学习大乘佛法的人应该做到这一点、想到这一点,否则常以世间的一些行为来充实自己,真的相当惭愧。许多人认为自己开悟了、学得非常好,但遇到某些事情时,往往是没办法接受。
颂词的意思非常简单,就是说我虽然没有伤害别人的丝毫过失,然而若有人平白无故地加害我,用各种兵器砍断我的手脚,甚至斩断我身体中最关键的头颅,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肯定不服,非要报仇不可,汉地很多地方就有这种传统,如果别人打你,你没有能力报复,大家都会笑话的;我们藏族也有种特别不好的习俗,假设有人用棍棒、刀等攻击你,你却没有反攻的能力,那一辈子都会被人耻笑,说你胆量很小、特别懦弱……很多人觉得这种名声非常重要,倘若一生都是那样的恶名,那还不如死了好。所以别人用兵器伤害自己时,拼了命也要去害别人。
但是作为学习大乘佛法的人,不能这样以牙还牙。因为我们在诸佛菩萨面前发过菩提心,故应以慈悲心来对待一切,不但不可以报仇,反而要将他的所有罪业自己代受,心里默默地发愿:“这个人真的很可怜,但愿这种罪业不要染污他的相续,让他以此因缘往生清净刹土。”
当然,说起来简单,真正有人害自己时,不要说千刀万剐、砍断头颅,甚至打一拳、踩一脚或者斜视一眼,恐怕有些人也受不了。大乘理念与世间行为完全不同,若想成为大乘修行人,一定要用这些教言来观察自己。《入行论》云:“故于害我者,心应怀慈愍,慈悲纵不起,生嗔亦非当。”对于伤害自己的人,纵然生不起慈悲心,亦不应当生嗔恨心。因为对方是被烦恼所迫,再加上自己与他的因缘,才有了今日的种种损害,若也像世人一样互相争斗、势不两立,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其实若以前世今生的因缘来观察,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原因。阿底峡尊者说过:“他害己身时,当观宿业致。”别人害自己的时候,理应观想是前世宿业所致,并非平白无故。或者还可以想:“遭受损害的这种因缘,应该成为我大悲菩提心的增上缘。”夏哦瓦格西也说:“未懂得损害与痛苦为正法之助缘……”而千万不能在这时发下恶愿。佛传中有个故事说:久远之前有一共命鸟,它长有两个头、一个身体,一个头叫有法,一个头叫非法,有法心地善良,而非法性格恶劣。有次当非法睡着时,有法捡到一枚甘露果,它本想叫醒非法,但后来想:“反正我们滋养的是一个身体,算了吧。”然后就独自享用了。非法醒过来后,因有法打嗝时呼出阵阵甘露果的香味,知道甘露果已被有法吃掉,于是愤怒异常,说道:“我以后也会仿效你如此行事。”
后有一次当有法睡着时,非法看到水中漂来一只水果,它不知有毒便将它吞下,结果立即昏死过去。神志不清时,非法发愿道:“生生世世但愿我都能将有法杀死,并且永远与它对立。”而有法则发愿说:“无论我转生何处,愿我生生世世都能以慈悲心对待非法。”当时的有法,即为后来之释迦牟尼佛;非法,即为后来之提婆达多。所以在释迦牟尼佛弘扬佛法时,提婆达多经常心理不平衡,天天制造违缘,害过佛陀好多次。
人与人之间的抵触,应该说有一种因缘,但不管怎么样,我们大乘行人有能力时,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应以大悲菩提心来对待,将一切危害和痛苦转为道用。
辛三、恶名转为道用:
有者百般中伤吾,恶名纵遍三千界,然我深怀慈爱心,赞其功德佛子行。
有些人不止一次,而是无数次地中伤我,在众人面前说我破戒了,使我的恶名传遍于三千大千世界。此时我该怎么对待呢?不但不能以怨报怨、反唇相讥,而且要以深厚的慈悲心来关爱他,反过来赞叹他的功德。
这一点,恐怕很多人很难做到。自己对他的恩德和帮助相当大,可他不但不报恩,反而无缘无故诽谤自己,使整个世界上的人都知道。有些道友可能是前世的因缘吧,即生中没有害过别人,但别人就喜欢无因诽谤,说得特别难听,使自己在众人当中下不了台,弄得很难堪。这时候一般人都认为:“你应该给我有个交代,因为你的语言让我变成这样。”尤其是刚开始学大乘论典的人,恐怕一开口就是说他的过失。然而作为大乘佛教徒,不但不能斤斤计较,反而要赞叹他的功德,说他的修行或人格如何如何好。若能做到这一点,修行才会非常圆满。
我们应该观察自己,没有遇到别人挖苦、天气也好,种种因缘聚合时,觉得修行非常不错,而一到关键时刻,自己就受不了了,开始用各种语言来诽谤别人。作为凡夫人,尤其是小乘根基者,这种情况非常多,但对真正的修行人而言,不能以这种方法来对待。
其他教言书里也讲了,不管是赞叹还是利养,统统是世间八法,都应该平息。世俗中有平息世间八法的一些教言,胜义中如《入行论》云:“故于诸空法,何有得与失?”诸法都是空性的,怎么会有得失呢?以这些教言来平息各种分别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辛四、诽谤转为道用:
何人大庭广众中,揭露吾过出恶语,于彼亦作上师想,恭敬顶礼佛子行。
有人若在大庭广众揭露我的过失,这时候不但不记恨,反而要把他看作上师。这一点也比较难做,背后造谣诽谤,很多人都能接受,但在众人集聚的场合中,直截了当地揭露你在某时偷了什么东西,犯了什么戒,行为如何如何不如法等等,恐怕很多人都无法忍受。其实《入行论》中云:“若仅为虚名,失财复丧命。”为了虚名而失毁财富、丧失性命,真的没有意义,阿底峡尊者也说:“闻刺耳语时,当视如谷声。”
现在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时,当下就无法接受,生起很大的嗔恨心。而我们不应该这样,别人说自己过失时,应把他当作深恩厚德的上师来看。弟子对上师要如何恭敬,学过佛法的人都清楚,所以别人无中生有毁谤你时,不能对他报复,而应该当作最有恩德的人。以前有一首感恩的歌里说,对于给自己制造违缘、伤害自己的人,理当心存感激,为什么呢?因为通过这种因缘,让我们变得坚强,变得宽容。一般来讲,名声受到损害,世间人都接受不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别人诽谤我、说我的过失,也是一种殊胜的因缘,我如果一直被人赞叹、崇拜,今生的修行都会毁坏的,诚如寂天菩萨所言:“赞誉令心散,损坏厌离心。”
因此在修行过程中,受到违缘不顺是非常好的,别人不管在什么场合中说我过失,我都应该有心理准备,明白这些可怜众生如同有精神病的病人,他说什么、做什么都可以接受,怎样疯狂地伤害我,都是有情可原的。毕竟疯狂者无恶不作,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说得出来,但这也是在烦恼催动下的身不由己,他根本没有控制能力。
所以这些人诽谤我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也是噶当派很多大德的殊胜教言。国苍巴大师有十二种修法,最主要的就是饶益作害者,而且这也是释迦西日尊者的四大事业(四大实修法)之一。一般的世间人是别人害我,我就永远耿耿于怀,说他的过失。可是学了大乘佛法以后,这种理念应该转变过来,倘若还是沿袭老观念不改,认为“这是我的仇人,那是我的亲人”,亲和怨分得非常清楚,这是不合理的。
作为大乘修行人,要将害自己和毁谤自己的人视为最好的亲友。真正的亲人虽对自己好言好语、百般引诱,却阻挡着生生世世的解脱之路,而怨恨的人能让我们把修行方法用得上,对生生世世是有帮助的。因此,朗日塘巴尊者说:“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选择失败、宁愿吃亏,就是大乘将诽谤转为道用的最好方法,不管谁在大众场合说我的过失,我真能忍受的话,这就是大乘修行人。
然而有些发心人不是这样,今天几个道友说我的过失,彼此有些观点不合,就一直记在心里面,此后跟他合作都不愿配合。这种情况,我也发现过。本来我认为有些人修行应该不错,不会这样,但后来发现他因以前跟别人有过节,心里一直有疙瘩,合作时别人需要配合的地方,他根本不愿意帮助。这种现象经常有,希望不要这样!
以上的教言非常非常深奥。凡夫人不仅这一辈子,生生世世的自我保护都很强,利他心非常薄弱,所以这样的理念一下子适应过来,恐怕有一定的困难,就好像低原的人来到高原地区,对气候实在不习惯一样。然而,人什么事情都可以适应,刚开始把怨敌和亲人分得非常鲜明,逐渐逐渐通过学习大乘甚深道理,相信很多人可以转变自己的相续。
庚二(安忍困难转为道用)分二:一、恩将仇报转为道用;二、凌辱转为道用。
辛一、恩将仇报转为道用:
吾如自子爱护者,彼纵视我如怨敌,犹如慈母于病儿,尤为怜爱佛子行。
我以无限关爱像呵护儿子那样维护的人,纵然对我不报恩,反而把我视如怨敌,我也不会向他报仇,而是像慈母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