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迈主板程序的联想电源管理驱动程序项是哪一项

本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联系方式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方便我们沟通确认
必填项,请输入正确的QQ号
必填项,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
必填项,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亲,要输入内容才能提交哦~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尽快核实~
Lenovo联想IdeaPad Z370笔记本系列电源管理软件6.0.1.6版For Window 7
Lenovo联想IdeaPad Z370笔记本系列电源管理软件6.0.1.6版For Window 7
适用系统:
生产厂商:
驱动类型:
发布时间:
下载次数:
版本:6.0.1.6
驱动大小:13.25
软件说明:
Lenovo联想IdeaPad Z370笔记本系列电源管理软件6.0.1.6版For Window 7
装机必备软件
Copyright (C)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驱动人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方便我们沟通确认
必填项,请输入QQ号
必填项,请输入手机号
必填项,请输入邮箱
亲,要填写内容才能提交哦!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尽快核实
亲,智能检测安装驱动需要下载驱动人生客户端才能检测哦~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计算机 BIOS 系统.ppt 7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6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12.Boot Up Numlock Status(初始数字小键盘的锁定状态)
数字键状态设定。该选项用来设置系统启动后键盘右边小键盘是数字还是方向状态。缺省值:ON。当设置为ON时,系统启动后,小键盘的缺省为数字状态;否则为方向键状态。
13.Gate A20 Option(A20门操作)
该选项是选择有关系统存取1MB以上(A20是指扩展内存的前部64KB内存)的方式。目前一般均由系统芯片组处理gate A20。请保留预设置值,缺省值:Fast。
14.Typematic Rate Setting(击键速率设定) 当设为Enabled时,如果按下某键不放,计算机按照重复按下该键对待(重复按键速度可在下面的选项中设置);当设置为Disabled时,机器按键入该键一次对待。缺省值:Disabled。
15.Typematic Rate(Chars/sec)(键盘重复速度设定)
如果上面第14项设为Enabled,此项设定当按下某一键1秒钟,相当于按了该键的次数。该项可选6、8、10、12、15、20、24、30。缺省值:6。
16.Typematic Relay (msec)(键盘输入延迟时间)
如果第14项设为Enabled,可用此选项设定按下某一个键时,延迟多长时间后开始视为重复键入该键。该项可选250、500、750、1000,单位为毫秒。缺省值:250。
17.Security Option(检查密码方式)
设为Setup,仅在进入CMOS Setup时提示输入密码;设为System,每次开机启动或进入CMOS Setup时都会提示输入密码。缺省值:Setup。
18.APIC Mode(高级可编程中断控制)
此项是用来启用或禁用APIC。启用APIC模式将会扩展可选用的中断请求IRQ系统资源。缺省值:Enabled。 第三节
19.OS Select For DRAM&64MB(设定0S2使用内存的容量)
Non-OS2:不使用OS2操作系统且内存小于64MB,为缺省值;
OS2:使用OS2操作系统,且使用64M以上的内存。
20.HDD S.M.A.R.T Capability(设定是否采用硬盘的诊断技术)
S.M.A.R.T.(Self—Monitoring,Analysis,and Reporting Technology)系统是一个驱动器运行的监听预报的诊断技术。缺省值:Disabled。
21.Small Logo Show(环保标志设定)或Full Screen LOGO Show(全屏显示LOGO)
确定在系统启动时,是否出现环保标志。缺省值:Disabled。 第三节
三、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高级芯片组功能设定)
1.DRAM Timing Selectable
此项的值决定DRAM时钟频率/定时是否从属于SPD。设置为By SPD(默认)允许内存时钟根据SPD的设置由BIOS自动决定配置;设置为Manual允许用户手动配置这些项目。
2.DRAM CAS Latency Time(DRAM列延时时间设置)或CAS# Latency(CAS延迟)
SDRAM在接受了命令并开始读之间的延迟的时钟周期。1.5个clock可增加系统性能,而3个clock可增加系统的稳定性。缺省值:2.5。
3.DRAM Cycle Time Tras/Trc(每个存取时间周期用SDRAM时钟)
缺省值:7/9
4.Active To Precharge Delay(活动刷新延迟)或Precharge Delay(预充电延迟)
活动刷新延迟是指从内存到数据处理单元—次刷新所需要的循环周期数。缺省值:7。
5.DRAM RAS-to-CAS Delay(DRAM行到列的延迟时间)或RAS# to CAS# Delay(RAS到CAS的延迟)
当DRAM被读、写或刷新时可在CAS和RAS之间加入的延迟时间。缺省值:3。
6.SDRAM RAS Precharge Time(DRAM行预取时间)或RAS# Precharge(RAS预充电)
在内存刷新前选择CPU为RAS信号充电分配的时钟数。如果充电时间不足就会导致刷新不完整和数据丢失。缺省值: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图文】第四章 计算机BIOS的设置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第四章 计算机BIOS的设置
大小:613.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中国医学史
我的图书馆
中国医学史
第五章 医药学的突出成就与金元医家的创新(宋金元)一、单选题(人文12道题)1、“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出自于(1)A、苏东坡 B、范仲淹 C、沈括 D、陈修园2、“世人知医成为风尚”的时代见于(2)A、明代 B、宋代 C、清代 D、元代*3、“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专为焉” 见于(3)A、明代 B、宋代 C、唐代 D、元代4、“医之门户分于金元”的思想基础,主要是(2)A、与“老子”的思想有关 B、理学的兴起 C、道教的流行 D、佛教的盛行*5、“古方今病,不相能也”的讨论,始于(3)A、明代 B、宋代 C、清代 D、元代*6、《太极图说》的作者是(3)A、周敦颐 B、朱熹 C、程颢 D、、程颐7、 儒医出现在( ) (4)A周代 B战国 C、宋代 D、晋唐、8、宋金元时期对中医学影响最大的人文因素是 ( 2 )A、玄学 B、理学 C、文学 D、史学9、“运气学说”始于 ( 2 )A、《五十二病方》 B、《治百病方》 C、《伤寒杂病论》 D、《黄帝内经》10、中医学第一本运气学说专著是 ( 3 )A、《五十二病方》 B、《内经运气要旨论》 C、《素问入式运气论奥》 D、《黄帝内经》11、《素问入式运气论奥》的作者是 ( 4 )A、刘温舒 B、王冰 C、扬介 D、滑寿12、运气学说充分反映了什么医学观念( 3 )A、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 B、脏腑经络观念 C、博爱济众观念 D、多元史观(医政11道题)*1、宋代专职医药行政管理的机构是 ( 2 )A翰林医官院 B福田院 C、养济院 D、保寿粹和馆2、元代最高的医事机构是 ( 3 )A翰林医官院 B福田院 C、太医院 D、保寿粹和馆3、宋代最高的药政机关是 ( 3 )A翰林医官院 B福田院 C、尚药局 D、太医院4、世界上最早的官办药局是 ( 4 )A熟药所 B福田院 C、尚药局 D、太医院5、下列哪一项不是宋代熟药所、太平惠民局出售的药物 ( 5 )A成药 B中药饮片 C、生药 D、丸药6、下列哪一项不是宋代的慈善机构 ( 4 )A翰林医官院 B福田院 C、养济院 D、保寿粹和馆7、宋代的“安济坊”,其性质属于 3 )A平民医院 B贵族医院 C、皇室医院 D、保寿粹和馆8、宋代的“保寿粹和馆”,其性质属于 (2 )A平民医院 B贵族医院 C、皇室医院 D、女科病坊9、世界上最早颁布的国家济贫法是 ( 4 )A宋代安济法 B宋代慈幼法 C、惠民安民法 D、保寿粹和法10、宋代的“漏泽园”,是指 4 )A养老院 B贵族墓冢 C、公共墓地 D、女科病坊11、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校正医书局”设立于( 3 )A、明代 B、宋代 C、清代 D、元代(教育11道题)1、宋代的中医药教育机构是 ( 2 )A翰林医官院 B福田院 C、尚药局 D、太医局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宋金元时期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主要方法 ( 3 )A开办教育 B文仕自学通医 C、师承授受 D、出洋留学3、宋代太医局设置几科 ( 3 )A、9科 B、13科 C、15科 D、7科4、宋代医学教育采用的教育方法为 ( 3 )A、陶汰教育法 B、三舍升试法 C、留级升试法 D、跳级升试法5、“三舍升试法” 属于哪个时代的教育方法 ( 4)A、周代 B、宋代 C、唐代 D、元代6、宋代的太医局是 ( 4 )A中医药教育机构 B医疗机构 C、慈善机构 D、施药机构(古医籍整理研究16道题)1、元代以前对的《难经》研究,最重要的著作是( 2 )A、《难经本义》B、《难经精义》C、《难经发微》 D、《难经经释》2、《难经本义》的作者是,( 2 )A.吴简 B.滑寿 C.华佗 D.张元素3、宋金元时期对《难经》的研究有突出成就的医家是 ( 3 )A、滑寿B、王叔和C、纪天锡D、张元素4、宋金元时期对《伤寒论》进行全面注解的医家是 ( 3 )A、庞安时B、尤在泾 C、纪天锡D、许叔微5、提出伤寒的病因是“寒毒”的医家是 ( 2 )B、王叔和 C、纪天锡 D、庞安时 方有执6、在对伤寒论的研究中,重视辨病与辨证关系的医家是 (2 )A、庞安时 B、王叔和 C、纪天锡 D、朱耾7、从病因发病的角度研究《伤寒论》的医家是(3 )孙思邈 成无己 钱璜 庞安时8、从经络理论阐释六经实质的医家是 ( )A、庞安时 B、王叔和 C、朱耾 D、成无己9、《伤寒总病论》的作者是, ( )A、庞安时 B、王叔和 C、朱耾 D、柯琴10、《伤寒类证活人书》的作者是, ( )A、庞安时 B、孙思邈C、朱耾 D、成无己11、《注解伤寒百证歌》的作者是, ( )A、庞安时 B、许叔微 C、朱耾 D、柯韵伯12、《注解伤寒论》的作者是, ( )A、柯韵伯 许叔微 C、朱耾 D、成无己13、《金匮要略方论》是由谁编辑整理的 ( )A、翰林学士王沭 B、王叔和 C、朱耾 D、陈无择14、宋代对“三因学说”的研究,见于( )A、《金匮要略方论》B、《诸病源侯论》C、《三因极一病症方论》D、《注解伤寒论》(2 )15、《三因极一病症方论》的作者是( 1 )A、庞安时 B、许叔微 C、朱耾 D、陈无择16、现存全面注解《伤寒论》最早的专著是《注解伤寒百证歌》 《注解伤寒论》《伤寒类证活人书》 《伤寒总病论》(诊断学12道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是( 1 )A、《彩图辨舌指南》B、《察舌辨证新法》C、《敖氏伤寒金镜录》 D、《临证验舌法》2、元代医家杜本的的代表著作是《彩图辨舌指南》B、《察舌辨证新法》C、《敖氏伤寒金镜录》 D、《临证验舌法》3、我国现存最早的图文并茂的验舌专著是(1)A、《彩图辨舌指南》B、《察舌辨证新法》C、《敖氏伤寒金镜录》 D、《临证验舌法》4、《敖氏伤寒金镜录》记载的舌象图谱有( 3 )A、24幅 B、36幅 C、4幅 D、8幅*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敖氏伤寒金镜录》中望舌的内容 ( )A、舌色 B、苔色 C、舌质 D、舌形6宋代诊断方法的创新是( 1 ) ( 1 )A、寸口、跌阳诊脉法 B、虎口三关指纹检查法C 、眼目观测法 D、 观耳检查法7、虎口三关指纹检查法见于( 3 )A、《颅囟经》 B、《小儿药证直诀》C、《幼幼新书》 D、《小儿斑疹论》8、中医发展史上最早的脉象图是谁绘制的( 2 ) ( )A、施发 B、崔嘉言 C、杜本 D、张元素9、 宋代脉象图的创制,首见于(3 ) ( )A、《察病指南》 B、《脉经》C、《幼幼新书》 D、《小儿斑疹论》10、《察病指南》的作者是( 2 )A、陈藏器 B、唐慎微 C、施发 D、杜本11、宋代脉法趋于精练,其代表著作是 ( 2 )A、《察病指南》 B、《脉经》C、《崔氏脉决》 D、《脉决》12、《崔氏脉决》是谁的其代表著作 ( 3 )A、崔嘉言 B、唐慎微 C、施发 D、杜本(医家62道题)1、易水学派的开山祖是 ( 1 )A、张元素 B、刘完素 C、罗天益 D、张从正2、河涧学派的开山祖是 ( 2 )A、张元素 B、刘完素 C、罗天益 D、张从正3、主张“六气皆从火化” 学术观点的医家是, ( 1 ) A、张元素 B、刘完素 C、罗天益 D、张从正4、医家刘完素的主要学术观点是( 4 ) A、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B、邪去则正安 C、阳常有余阴长不足, D、六气皆从火化5、金元医家刘完素在学术上全面研究了(3 ) A、外感热病 B、内伤杂病 C、寄生虫病 D、外科骨科病症6、下列哪一项不是医家刘完素的代表著作( 4 )A、《素问玄机原病式》B、《黄帝素问宣明论方》C、《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D、《小儿斑疹论》7、医家刘完素代表著作是( 3 )A、《素问玄机原病式》B、《医学启源》C、《儒门事亲》 D、《小儿斑疹论》8、《黄帝素问宣明论方》是谁的代表作(2 )张元素 B、刘完素 C、罗天益 D、张从正9、《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是谁的代表作(2 )张元素 B、刘完素 C、罗天益 D、张从正10、主张“五志过极皆为热甚” 学术观点的医家是,A、张元素 B、刘完素 C、罗天益 D、张从正( 2 )11、那位医家首次将外感火热病分为表证和里证( 4 )A、张元素 B、刘完素 C、罗天益 D、张从正( 2 )12、医家刘完素以善用哪项治疗原则而著称( 4 )A、“内者下之,外者发之” B、邪去则正安 C、汗吐下三法D、滋阴降火13、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 1 )A、李杲 B、朱震亨 C、刘完素 D、张元素14、医家刘完素是下列哪个学派的代表(3)A、补土派 B、寒凉派 C、滋阴派 D、攻下派15、“药物归经”学说,是那位医家提出的 ( 1 )A、张元素 B、刘完素 C、罗天益 D、张从正16、药物的“升降浮沉”学说,是那位医家提出的(2 )A、张元素 B、刘完素 C、罗天益 D、张从正17、医家张元素的代表著作是( 3 )A、《素问玄机原病式》B、《黄帝素问宣明论方》C、《医学启源》 D、《临证验舌法》18、《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是谁的代表作 ( 2 )A、张元素 罗知悌 李东垣 罗天益19、《珍珠囊》是哪位医家在药物学中的代表著作(4 )A、张元素 罗知悌 李东垣 罗天益20、金元医家张元素在学术上全面研究了( 5 )A、脏腑病机辩治 B、六经辩治 C、气血辩治 D、三焦辩治21、“攻下派”的代表医家是(1)A、张元素 B、刘完素 C、李时珍 D、张从正22、医家张从正的代表著作是( 1 )A、《素问玄机原病式》B、《医学启源》C、《儒门事亲》 D、《小儿斑疹论》23、提出“邪去则正安”之学术论点的医家是( 1 )A、张元素 B、刘完素 C、李时珍 D、张从正24、提出“病由邪生,攻邪已病” 之学术论点的医家是(2 )A、张元素 B、刘完素 C、李时珍 D、张从正25、张从正以善用哪些治疗方法而著称( 2 )A、活血化淤法 B、补气养血法C、汗吐下三法D、滋阴降火法2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医家张从正对邪气的分类( 3 )A、鬼神之邪 B、天邪 C、地邪 D、人邪27、提出“损有余乃所以补其不足也” 观点的医家是( 3 )A、张元素 B、刘完素 C、李时珍 D、张从正28、医家张从正是下列哪个学派的代表( 3 )A、补土派 B、寒凉派 C、滋阴派 D、攻下派29、下列哪一项属于医家张从正的学术观点(4 )A、损有余乃所以补其不足也 B、活血化淤 B、补气养血 D、滋阴降火法3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医家张从正的学术观点( 5 )A、损有余乃所以补其不足也B、邪去则正安 B、病由邪生,攻邪已病 D、滋阴降火法31、主张“祛邪为第一要义” 学术观点的医家是,(4)A、李杲 B、朱震亨 C、刘完素 D、张从正32、主张“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学术观点的医家是, ( 1 )A、李杲 B、朱震亨 C、刘完素 D、张元素33、《内外伤辩惑论》一书是哪位医家的代表著作(1)A、李杲 B、朱震亨 C、钱乙 D、张元素34、医家李杲创制的著名方剂是( 2 )A、补中益气汤 B、麻黄汤 C、小青龙汤 D、白虎汤35、医家李杲的主要学术观点是( 2 )A、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B、邪去则正安 C、阳常有余阴长不足, D、六气皆从火化36、《脾胃论》一书是哪位医家的代表著作(2)A、李杲 B、朱震亨 C、钱乙 D、张元素37、医家李杲的治学精神是( 3 )A、因证设方,灵活权变 B、陈陈相因,拘泥古方 C、胶柱鼓瑟 D、刻舟求剑38、“补土派”的代表医家是( 3 )A、李杲 B、朱震亨 C、钱乙 D、张元素39、“补中益气汤” 是谁创制的, ( 3 )A、李杲 B、朱震亨 C、钱乙 D、张元素4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医家李杲的代表著作(3)A、《儒门事亲》B、《内外伤辩惑论》C、《兰室秘藏》 D、《脾胃论》41、医家李杲认为“脾胃内伤”的病机是( 4 )A、气火失调, 升降失常 B、热毒炽盛 C、阳常有余阴长不足, D、六气皆从火化42、《儒门事亲》一书是哪位医家的代表著作(4)A、张元素 B、刘完素 C、李时珍 D、张从正43、医家李杲是下列哪个学派的鼻祖( 5 )A、补土派 B、寒凉派 C、滋阴派 D、攻下派44、《兰室秘藏》一书是哪位医家的代表著作(5)A、李杲 B、朱震亨 C、钱乙 D、张元素45、金元医家王好古在学术上全面研究了(1)A、阳证 B、阴证 C、表热证 D、半表半里证46、金元医家王好古在学术上提倡(2A、外感阴证 B、内伤三阴例 C、内伤三阳例 D、半表半里证例47、金元医家王好古对阴证的治疗,提倡(3)A、灸治热熨 B、三阴可补 C、三阴可泻 D、攻补兼施48、“三阴可补”主要是指(4)A、补阳 B、补阴 C、补气 D、补血49、医家王好古的代表著作是(2A、《儒门事亲》B、《格致余论》C、《兰室秘藏》 D、《阴证略例》50、《阴证略例》是哪位医家的代表著作是(3)A、李杲 B、朱震亨 C、王好古 D、张元素51、《汤液本草》是哪位医家的代表著作是(1)A、李杲 B、王好古 C、钱乙 D、张元素52、《石山医案》的作着是(3)A、李杲 B、王好古 C、汪机 D、张元素53 、医家朱震亨在临证治疗上主张(1)A、活血化淤 B、补气养血C、汗吐下三法D、滋阴降火54、医家朱震亨的代表著作是(1)A、《儒门事亲》B、《格致余论》C、《兰室秘藏》 D、《内外伤辩惑论》55 、医家朱震亨的主要学术观点是(2)A、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B、邪去则正安 C、阳常有余阴长不足, D、六气皆从火化56 、金元时期倡导“相火论”的医家是(2)A、李杲 B、朱震亨 C、钱乙 D、张元素57、主张“阳常有余阴长不足” 学术观点的医家是, (3)A、李杲 B、朱震亨 C、刘完素 D、张元素5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医家朱震亨对火证的分类(3)A、实火 B、虚火 C、郁火 D、淤火59 、医家朱震亨的代表著作是(4)A、《儒门事亲》B、《内外伤辩惑论》C、《兰室秘藏》 D、《局方发挥》6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医家朱震亨的学术观点(4)A、相火论 B、阳有余阴不足论 C、气有余便是火论 D、淤血论61、“滋阴派”的代表医家是(4)A、张元素 B、刘完素 C、李时珍 D、朱震亨62 、医家朱震亨下列哪个学派的代表(5)A、补土派 B、寒凉派 C、滋阴派 D、攻下派(药物28道题)1、南宋对本草编写方式的改革,是将“序例”改为(3)A、总论 B、单元 C、绪论 D、前言2、宋代官修《绍兴本草》以及《宝庆本草》着重于考订药物的(2)A、性味功效 B、产地 C、采集 D、服用方法3、《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载药(2)A、1558种 B、2558 C、3883种 D、883种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附方(3)A、3000首 B、4000首 C、2000首 D、5000首5、《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记载方论(1)A、1000余条 B、2000余条 C、3000余条 D、5000余条6、中药学“方药对照”的编写体例,出自于(3)A、《证类本草》 B、《海药本草》 C、《食疗本草》 D、《本草图经》7、下列哪部著作属于单味药专论(2)A、《彰明附子记》 B、《海药本草》 C、《食疗本草》 D、《本草图经》8、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食疗专书是(1)A、《彰明附子记》 B、《海药本草》 C、《食疗本草》 D、《饮膳正要》9、下列哪部著作属国家颁布的药典(3)A、《经史证类大观本草》B、《圣济总录》C、《海药本草》D、《食疗本草》10、建立自然铜治疗大雁骨折模型,进行药理研究的医家是(2)A、陈藏器 B、唐慎微 C、寇宗奭 D、陈修园11、中医学“药理”一词首现于 ( ) (3)A、《圣济总录》B、《圣济经》C、《绍兴本草》D、《宝庆本草》12、宋代的各种药物学著作收药高达 ( ) (3)A、1883种 B、2883种 C、3883种 D、883种13、《证类本草》的作者是( )(1)A、陈藏器 B、唐慎微 C、赵学敏 D、陈修园*14、宋代最著名的个人药物学著作是 ( ) (2)A、《开宝本草》B、《证类本草》C、《海药本草》D、《食疗本草》15、宋代医家唐慎微的代表著作是 ( ) (3)A、《开宝本草》B、《证类本草》C、《海药本草》D、《16、金元医家对药物的研究,建立了一整套 ( ) (3)A、法象药理模式B、化学药理模式C、丹药模式D、丸药模式17、《本草图经》中记载了(2)A、“对比法”临床药理实验B、化学药理实验C、动物病理模型实验D、丸药模式实验18、对建立自然铜治疗大雁骨折模型,进行药理研究的记载,见于(3)A、《圣济总录》B、《本草衍义》C、《绍兴本草》D、《开宝本草》19、《本草衍义》中记载了(4)A、“对比法”临床药理实验B、化学药理实验C、动物病理模型药理实验D、丸药模式实验20、《本草图经》对真上党人参的鉴别,采用的方法是(1)A、观察法 B、对比法 C、动物病理模型法D、丸药模式法21、“法象药理模式”见于下列哪部著作( 2 )A、《开宝本草》B、《证类本草》C、《珍珠囊》D、《食疗本草》22、张元素在《珍珠囊》中记载了药物的(3)A、“法象药理模式” B、化学药理实验 C、丹药模式D、丸药模式23、下列哪项不属于宋金元时期药理研究的方法 (5 )A、观察法 B、对比法 C、动物病理模型法D、丸药模式法24、我国第一部刻板印刷的药物图谱是 ( 2 )A、《开宝本草》B、《证类本草》C、《珍珠囊》 D、《本草图经》25、《本草图经》中绘制药物图谱有 ( 3 )A、933幅 B、633幅 C、533幅 D、433幅26、宋代将哪类药物的炮制,列为法定制药技术规范 ( (4))A、中药饮片 B、中药胶囊 C、中药洗剂 D、中药丹剂27、“依法炮制”、“修制合度”的制药技术规范,见于(5)A、《苏沈良方》 B、《证类本草》 C、《珍珠囊》 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宋代官修的药物学著作(3)A、《开宝本草》 B、《证类本草》 C、《嘉祐本草》 D、《本草图经》(方书?制药17道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宋代官修方书 ( 1 )A、《太平圣惠方》 B、《圣济总录》 C、《图经本草》 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宋代官刊方书,所收方剂的特点是( 1 )A、成药居多 B、成药较少 C、专科方剂居多 D、专科方剂 较少3、宋代个人方书,所收方剂的特点是( 2 )A、专科方剂居多 B、专科方剂 较少 C、成药居多 D、成药较少4、对“秋石”制备方法的记载,见于 ( 2 ) ( )A、《苏沈良方》 B、《证类本草》 C、《珍珠囊》 D、《本草图经》5、对“猪胆合为牛黄”方法的记载,见于( 1 ) ( )A、《苏沈良方》 B、《证类本草》 C、《宝庆本草折衷》 D、《本草图经》6、宋金元时期的中药炮制逐渐走向( 2 )A、标准化,规范化 B、经验化,规范化 C、标准化, 经验化 D、标准化, 制度化7、宋金元时期,中药制剂主要吸取了哪个国家的技术( 1 )A、新罗 B、阿拉伯C、日本 D、百济8、我国第一部成药制剂手册是( ) ( 2 )A、《圣济总录》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太平圣惠方》 D、《崔氏方》9、宋代负责中成药生产与销售的机构是(3 ) ( )A、太平惠民和剂药局 B、御药院 C、熟药所 D、福田院10、《太平惠民和剂药局》的主要职责是(2 )A、中成药的生产与销售B、医院药物管理C、方药书的整理与研究 D、中药生药的生产与销售1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第一部 ( 3 ) ( )A、临床急救手册 B、中成药制剂手册 C、中药炮制手册 D、临床用药手册12、《太平圣惠方》载方共有( 1 )A、16834首 B、26834首 C、36834首 D、46834首13、全面系统地反映宋初以前医学发展水平的代表著作是( 4 )A、《太平圣惠方》 B、《崔氏方》 C、《圣济总录》 D、《卫济宝书》14、宋代,继《千金方》、《外台秘要》之后的又一部方书巨著是( 2 )A、《太平圣惠方》 B、《崔氏方》 C、《圣济总录》 D、《卫济宝书》*1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宋代方剂学发展的趋势( 3 )A、规范化 B、实用化 C、普及化 D、制度化*16、宋金元时期方剂学发展的新特点为( 3 )A、国家颁行方书 B、医家撰著方书 C、外来方书增多 D、翻译外来方书1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经方”的范围( 3 )A、《金匮要略》B、《伤寒论》C、《伤寒杂病论》 D、《太平圣惠方》(解剖7道题)1、我国最早的解剖图谱是( 1 )A、《存真图》 B、《接骨图说》C、《欧希范五脏图》 D、《检验正背人形图》2、中医学最早提出的“解剖”概念的是( 2 )A、《灵枢?经水篇》 B、《接骨图说》C、《欧希范五脏图》 D、《检验正背人形图》3、宋代《存真图》是由谁绘制的(3 )A.吴简 B.扬介 C.华佗 D.张仲景4、对欧希范等人的尸体进行医学解剖的医家是( 4 )A、吴简 B.扬介 C.华佗 D.张仲景5、具有完备的解剖全图、系统分图、部位分图的著作是(4)A、《洗冤集录》 B、《存真图》C、《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D、《欧希范五脏图》6、中医学首次提出右肾比左肾的位置略低,见于A、《洗冤集录》 B、《存真图》C、《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D、《欧希范五脏图》7、从形态学上纠正了左肝右脾的错误认识,首见于A、《洗冤集录》 B、《存真图》C、《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D、《欧希范五脏图》(内科8道题)1、宋元时期,内科开始分化,其标志之一,是太医局设立( 1 )A、大方脉 B、风科 C、小方脉 D、产科2、内风证与外风证分道扬镳,见于宋代 唐代 明代 清代3、《十药神书》重点探讨的疾病是(2 )A、消渴证 B、风证 C、血证 D、肺痨4、《十药神书》对肺痨的治疗,始终贯彻的大法是( 3 )A、益气养阴 B、化痰镇咳 C、止血 D、止嗽血5、将消渴分为消渴、消中、肾消的医家是(2 ) A、刘完素 B、陈自明 C、钱乙 D、陈修园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刘完素对“消渴”分类(3 )A、消渴 B、上渴 C、消中 D、肾消7、朱震亨治疗“郁证”的代表方剂是( 2 )A、越鞠丸 B、睡圣散 C、安神丸 D、开郁散8、《脚气治法总要》的作者是董汲 陈自明 朱震亨 李杲(外科12道题)1、中医学最早以“外科”命名的著作是( 2 )A、《外科精义》 B、《集验背疽方》C、《外科正宗》 D、《外科精要》2、《外科精要》的作者是( 1 )A、陈藏器 B、唐慎微 C、陈自明 D、陈修园3、《外科精义》的作者是( 2 )A、齐德元 B、唐慎微 C、陈自明 D、陈修园4、中医学最早描述癌证的著作是( 2 )( )A、《外科精义》 B、《集验背疽方》C、《卫济宝书》 D、《仁斋直指方论》5、《仁斋直指方论》》的作者是( 1 )A、陈藏器 B、唐慎微 C、陈自明 D、杨士瀛6、中医学关于“癌”字的记载,最早见于(3 )( )A、《外科精义》 B、《集验背疽方》C、《卫济宝书》 D、《仁斋直指方论》7、“癌原图”最早见于( 4 )A、《外科精义》 B、《集验背疽方》C、《卫济宝书》 D、《仁斋直指方论》8、宋代外科对“阴囊积水”采用的方法是( 2 ) ( )A、漏针穿刺放水 B、放置引流条 C、放置橡皮条 D、实针穿刺放水9、下列哪一项属于宋代外科手术的重要发明( 2 )( )A、漏针穿刺放水 B、咽喉食道铁针取出术 C、放置橡皮条 D、实针穿刺放水10、宋代著名的中药全身麻醉药方是 ( 3 ) ( )A、睡圣散 B、麻沸散 C、乌头散 D、马钱子散11、宋代《扁鹊心书》中记载的全身麻醉药方是 ( 2 ) ( )A、睡圣散 B、麻沸散 C、乌头散 D、马钱子散12、宋代对虚脱的急救措施是:盐汤或盐水灌服 糖水灌服 乌头散灌服 凉水灌服(妇产科19道题)1、中医妇产科在什么时代独立成科 ( 1 )( )A、明代 B、宋代 C、清代 D、唐代*2、中医妇产科关于经带胎产的编排序列,首见于 ( 2 )( A、《妇人大全良方》B、《十产论》C、《傅青主女科》 D、《太平圣惠方》*3提出以肝脾作为妇产科证治纲领的医家是, ( 2 )A、陈藏器 B、唐慎微 C、陈自明 D、陈修园*4、宋代提出治疗妇女疾病,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有所侧重的医家是( 3 ),A、刘河间 B、唐慎微 C、陈自明 D、陈修园5、我国第一部比较完善的综合性妇产科专著是( 2 )A、《妇人大全良方》B、《十产论》C、《傅青主女科》 D、《济阴纲目》6、宋代“孕妇药忌歌”的作者是( 3 ) ( )A、陈藏器 B、唐慎微 C、陈自明 D、陈修园7、宋代《妇人大全良方》的作者是( 3 ) ( )A、陈藏器 B、唐慎微 C、陈自明 D、陈修园8、宋代著名的接生法专著( 3 )A、《妇人大全良方》B、《十产论》C、《傅青主女科》 D、《济阴纲目》9、宋代《十产论》的作者是 ( 2 )( )A、杨康候 B、唐慎微 C、陈自明 D、陈修园10、宋代创手法矫正胎位,其记载于( 4 ) ( )A、《妇人大全良方》B、《十产论》C、《傅青主女科》 D、《济阴纲目》11、世界医学史上,异常胎位转位术的记载见于(5 ) ( )A、《妇人大全良方》B、《十产论》C、《傅青主女科》 D、《济阴纲目》12、世界医学史上,异常胎位转位术出现于(1 )A、宋代 B、唐代 C、晋代 D、明代 13、宋代之“神效催生丹”所用的材料是( 2 )A、全兔脑 B、全羊脑 C、全犬脑 D、、全猪脑14、张子和治疗妇科疾病主张用攻法祛邪时(2 ) A、不轻易用破气逐瘀之药 B、重用破气逐瘀之药 C、重用涌吐之药 D、重用发汗之药15、中医学最早描述因胎位异常引起的各种难产的著作是(2 )A、《妇人大全良方》B、《十产论》C、《傅青主女科》 D、《济阴纲目》16、对于临床催产,我国运用最早的方剂是(3 )( )A、睡圣散 B、神效催生丹 C、乌头散 D、马钱子散17、我国妇产科的“神效催生丹”记载于( (4 ) )A、《妇人大全良方》B、《十产论》C、《傅青主女科》 D、《备产济用方》18、宋代专论分娩时各种产式的著作是(5) ( )A、《妇人大全良方》B、《十产论》C、《傅青主女科》 D、《备产济用方》19、下列哪项不属于陈自明的学术观点(4 ) A、产前先安胎 B、以肝脾为证治纲领 C、突出妇人以血为基本 D、以痰湿论治妇科病证 (儿科26道题)1、钱乙治疗小儿肾虚,善用(3)A、六味地黄九 B、大补阴丸 C、十全大补阴丸 D、肾虚丸2、钱乙治疗小儿心热,善用(2)A、麻黄汤 B、白虎汤 C、导赤散 D、黄连解毒汤3、《小儿药证直诀》的作者是(1)A、陈藏器 B、钱乙 C、陈自明 D、陈修园4、儿科理论体系确立的主要标志,是哪部著作的问世(4) ( )A、《颅囟经》 B、《小儿药证直诀》C、《幼幼新书》 D、《小儿斑疹论》5中医儿科理论体系形成于(3) ( )A、明代 B、宋代 C、清代 D、元代6中医儿科成为独立的临床学科,见于(2) ( )A、周代 B、宋代 C、唐代 D、元代10、宋代儿科学家钱乙的代表著作是(3) ( )A、《颅囟经》 B、《小儿药证直诀》C、《幼幼新书》 D、《小儿斑疹论》11、宋代儿科学家钱乙总结的辨证方法是(5) ( )A、小儿五脏辨证方法 B、小儿六腑辨证方法C、颅囟辨证方法 D、指纹辨证方法12、下列哪一项不是儿科学家钱乙提出的诊断方法(4)( )A、皮肤证 B、目内证 C、、面色证 D、虎口三关指纹13、“小儿五脏辨证方法”是什么时代确立的(3) ( )A、明代 B、宋代 C、清代 D、元代14、小儿“惊风”的名称,首见于(2) ( )A、《颅囟经》 B、《小儿药证直诀》C、《太平圣惠方》 D、《小儿斑疹论》15、将小儿“惊风”分为“急惊风”“慢惊风”,首见于(3) ( )A、《颅囟经》 B、《小儿药证直诀》C、《太平圣惠方》 D、《幼幼新书》16、钱乙认为急惊风的主要原因是(1) ( )A、发热 B、吐泻 C、虫积 D、外伤17、钱乙认为慢惊风的主要原因是(3) ( )A、发热 B、吐泻 C、虫积 D、外伤18、宋代对新生儿脐带断面进行烧灼消毒,用(3)A、盐水 B、烙脐饼子C、烧酒 D、炭灰19、儿科学在什么时代自成体系 (5)( )A、明代 B、宋代 C、清代 D、唐代20、宋代总结有10种不同指纹形状用于临床诊断,其记载见于(4)( )A、《颅囟经》 B、《小儿药证直诀》C、《小儿卫生总微方论》 D、《小儿斑疹论》*21、钱乙对小儿疾病的治疗,强调的原则是(4)A、痛击B、蛮补 C、柔润 D、攻下*22、集宋以前儿科之大成的著作是 ( 2 )A、《颅囟经》 B、《小儿药证直诀》C、《太平圣惠方》 D、《幼幼新书》*23、宋代大型儿科著作《幼幼新书》的作者是 ( 2 )A、钱乙 B、刘昉C、董汲 D、陈文中*24、惊风病从痫证中独立出来,见于 ( 2 )A、元代 B、宋代 C、清代 D、唐代 25、天花与水痘的鉴别,最早见于 ( 2 )A、元代 B、宋代 C、清代 D、唐代 26、系统的儿科辨证论治大法是 (3)A、五脏辨证 B、气血辨证 C、三焦辨证 D、湿热辨证 (五官13道题)1、眼科学在什么时代自成体系(2) ( )A、明代 B、宋代 C、清代 D、唐代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宋金元时期眼科检查法的创新 (3) ( )A、看眼法 B、察翳法 C、审瞳仁法 D、眼底检查法3、宋代总的眼科病症概念是(2) ( )A、眼病七十二证 B、眼病二十七证 C、天行眼病 D、眼底疾病4、将内障、外障作为归纳眼病的分类纲领,见于(3)A、明代 B、宋代 C、清代 D、唐代5、将内障、外障作为归纳所有眼病的分类纲领, 见于(4)A、《济生方》 B、《太平圣惠方》 C、《银海精微》D、《秘传眼科龙木论》6、宋代眼科“七十二证方论”见于(1) ( )A、《秘传眼科龙木沦》 B、《银海精微》 C、《太平圣惠方》 D、《圣济总录》7、 “叆叇”即眼镜,其发明的时代见于(2) ( )A、明代 B、宋代 C、清代 D、唐代8、宋金元时期治疗鼻渊的代表方剂是(2) ( )A、苍耳子散 B、睡圣散 C、乌头散 D、开郁散9、治疗鼻渊的重要方剂“苍耳子散”出自(3) ( )A、《济生方》 B、《丹溪心法》C、《卫济宝书》 D、《仁斋直指方论》10、宋代概括茧唇(唇癌)临床表现的著作是(2) ( )A、《济生方》 B、《丹溪心法》C、《卫济宝书》 D、《疮疡经验全书》11、喉风十八症的分类,见于(3)A、元代 B、宋代 C、晋代 D、唐代*12、中医眼科八廓学说,形成于(3)A、元代 B、宋代 C、清代 D、唐代*13、我国用眼镜矫正视力, 最早见于(2)A、元代 B、宋代 C、清代 D、唐代(针灸20道题)1、集宋以前灸法之大成的著作是 (2 )A、《济生方》 B、《针灸资生经》C、《卫济宝书》 D、《疮疡经验全书》2、《针灸资生经》的作者是 ( 1 )A、窦材 B、王执中 C、王国瑞 D、何若愚3、我国教育史上形象实物教学法的重要发明是 ( 3 )A、针灸铜人的创制B、《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刻于石上C、绘制“明堂图” D、绘制腧穴图4、针灸实验教学的开端,其标志是 ( 2 )A、针灸铜人的创制 B、《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刻于石上C、绘制“明堂图” D、绘制腧穴图5、“午流注”针法开创于 ( 2 )A、明代 B、宋代 C、清代 D、唐代6、“飞腾八法”针法开创于 ( 3 )A、明代 B、宋代 C、清代 D、唐代7、宋代用灸法治疗急症的代表著作是 ( 2 )A、《济生方》 B、《针灸资生经》C、《卫济宝书》 D、《备急灸法》8、《标幽赋》的作者是 ( 2 )A、窦默 B、王执中C、王国瑞 D、何若愚9、宋代的针灸铜人是谁创制的( 1 )A、王惟一 B、陈自明 C、王执中 D、滑寿10、《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是谁的代表著作( 2 )A、王惟一 B、陈自明 C、王执中 D、滑寿11、.王惟一的著作是下列哪一部( 2 )A.《十四经发挥》 B.《针灸资生经》 C.《备急灸法》 D.《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12、“午流注”针法的开创,是受其何种影响 ( 3 )A、归经学说 B、经络学说 C、运气学说 D、内伤学说13、《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是由( 3 )A、好友刊行 B、政府颁行 C、个人刊行 D、民间刊行14、“同身寸”取穴法,首见于( 1 )A、元代 B、宋代 C、清代 D、唐代15、提出“同身寸”取穴法的医家是( 3 )A、王惟一 B、王执中 C、滑寿 D、窦材16、“同身寸”取穴法, 首见于( 2 )A、《济生方》 B、《针灸资生经》C、《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D、《备急灸法》17、针灸临床取穴的标准是( 4 )A、“同身寸”取穴法 B、目测取穴法 C、“异身寸”取穴法 D、木尺测量法18、《十四经发挥》的作者是( 2 )A、王惟一 B、王执中 C、滑寿 D、窦材19、针灸腧穴归属十四经脉的编排, 首见于A、元代 B、宋代 C、清代 D、唐代20、针灸腧穴归属十四经脉编排的记载, 首见于( 3 )A、《圣济总录》 B、《针灸资生经》C、《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D、《备急灸法》(骨伤科9道题)1、宋金元时期将四肢骨折和关节脱位归类为 ( 2 )A、六出臼,四折骨 B、皮下出血、骨折 C、闭合性创伤 D、开放性创伤2、骨科“六出臼,四折骨”的归类,出自于医家 ( 3 )A、窦默 B、王执中 C、危亦林 D、何若愚3、元朝战伤救护独特的经验是( 2 )A、热血浸疗 B、牛奶浸疗 C、盐水浸疗 D、朱砂浸疗4、正骨金镞科在哪个时代独立成科, ( 2 )A、 元代 B、宋代 C、清代 D、唐代5、最能反映宋代伤科学成就的著作是 ( 2 )A、《伤科汇纂》B、《永类钤方》 C、《接骨图说》 D、《卫济宝书》6、宋代伤科学的成就,主要反映在下列哪部著作中 (1 )A、《伤科汇纂》B、《卫济宝书》 C、《接骨图说》 D、《世医得效方》*7、中医采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椎骨折,首见于( 3 )A、《伤科汇纂》B、《卫济宝书》 C、《接骨图说》 D、《世医得效方》8、骨科“六出臼,四折骨”的归类,出自于 (3 )A、《伤科汇纂》B、《卫济宝书》 C、《接骨图说》 D、《世医得效方》*9、危亦林的“六出臼”是指( 4 )A、六大关节脱位B、六大关节骨折 C、四肢骨六处骨折 D、肱骨六骨折(法医学9道题)1、世界上第一部有重大影响的司法检验专著是(2 )A、《内恕录》B、《洗冤集录》C、《检验正背人形图》 D、《无冤录》2、《洗冤集录》的作者是(1 )A、陈藏器 B、唐慎微 C、宋慈 D、陈修园3、宋慈的代表著作是下列哪一部(2 ) ( )A、《内恕录》B、《洗冤集录》C、《检验正背人形图》 D、《无冤录》4、下列哪部著作对世界法医学有重大影响 ( 3 )5、下列哪项不是《洗冤集录》记述的法医检验程序( 2 )A、初检B、复检 C、尸体的外表检查 D、尸体的解剖性检查6、下列哪项不属于《结案式》中的法医学检查 ( 2 )A、尸体检查 B、活体检查 C、物证检查 D、实验室检查7、元朝政府颁布的法医学著作是 ( 3 )A、《内恕录》B、《结案式》C、《检验正背人形图》 D、《无冤录》8、下列哪项属于《洗冤集录》的主要学术成就( 3 )A、正确进行尸体解剖 B、正确鉴定机械性死伤的原因 C、正确进行实验室检查 D、擅长体内检查9、《无冤录》的作者是( 3 )A、王与 B、张伯端 C、宋慈 沈括 D、桂万荣(养生7道题)*1、内丹与气功结合,而外丹趋于冷落的时期是A.隋唐 B.两汉 C.明清 D.宋金元2、完成外丹术向内丹术的过渡,见于A、元代 B、宋代 C、清代 D、唐代3、宋代开创了内丹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张安迈 B、张伯端 C、沈括 D、王安石4、将内丹术纯化为一种静功内炼系统的代表著作是,A、《八段锦》B、《摄生论》 C、《悟真篇》 D、《保生要录》5、宋代在房室养生方面的专著是A、《三元延寿参赞书》 B、《摄生论》 C、《保生要录》 D、《道枢》6中国气功史上一部重要专著是,A、《八段锦》 B、《摄生论》 C、《保生要录》 D、《道枢》7、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营养学专著是A、《三元延寿参赞书》B、《饮膳正要》C、《饮食须知》 D、《保生要录》二、多选题1、宋代儿科学家钱乙对中医学的贡献是 ( )A、小儿五脏辨证方法 B、小儿六腑辨证方法C、颅囟辨证方法 D、《小儿药证直诀》E、《幼幼新书》2、儿科学家钱乙提出的诊断方法有( )A、皮肤证 B、目内证 C、、面色证 D、虎口三关指纹 E、小儿脉法3、《小儿药证直诀》将小儿“惊风”分为( )A、 急惊风 B、亚惊风C、强惊风D、慢惊风 E、弱惊风4、下列哪项是宋代的慈善机构 ( )A翰林医官院 B福田院 C、养济院 D、保寿粹和馆 E、漏泽园5、宋代专职医药行政管理的机构是 ( )A翰林医官院 B福田院 C、养济院 D、保寿粹和馆 E、尚药局6、下列哪项是宋代熟药所、太平惠民局出售的药物 ( )A成药 B中药饮片 C、生药 D、丸药 E、散剂7、宋代属于国家的施药机构是 ( )A翰林医官院 B福田院 C、熟药所 D、太平惠民局 E、尚药局8、宋代官修方书是 ( )A、《太平圣惠方》 B、《圣济总录》 C、《图经本草》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嘉祐本草》9、宋代官修药物学著作是 ( )A、《太平圣惠方》 B、《圣济总录》 C、《图经本草》D、《开宝本草》 E、《嘉祐本草》10、宋金元时期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主要方法有 ( )A开办教育 B文仕自学通医 C、师承授受 D、出洋留学 E、东渡扶桑11、运气学说充分反映了什么医学观念( )A、 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 B、脏腑经络观念 C、博爱济众观念 D、多元史观 E、气候变化和发病的关系12、宋代著名的解剖图谱是( )A、《存真图》 B、《检验正背人形图》 C、《欧希范五脏图》D、《接骨图说》 E、《存真环中图》12、“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是谁的名言( )王清任 扬介 吴简 王肯堂“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 是谁的名言( )王清任 扬介 吴简 王肯堂13、宋金元时期对《伤寒论》进行整理、注解的医家有 ( )A、庞安时 B、朱耾 C、纪天锡 D、成无己 E、王叔和14、宋金元时期对《伤寒论》的研究有哪些新观点 ( )A、 伤寒的病因是“寒毒” B、从经络理论阐释六经实质B、 六经分证与八纲辨证相互联系 D、用内、难经理论对其注解E、十四经发挥15、《三因极一病症访论》对“三因学说”进行了( )A、 系统化研究 B、理论化研究 C、标准化研究D、具体化研究 E、个别化研究16、《敖氏伤寒金镜录》中望舌的内容有 ( )A、舌色 B、苔色 C、舌质 D、舌形 E、舌面17宋代诊断学的进步,主要见于 ( )A、精练了脉法B、虎口三关指纹检查法C 、发明了脉图 D、 观耳检查法E、绘制舌象图谱 18、属于易水学派的医家有 ( )A、张元素 B、刘完素 C、罗天益 D、张从正 E、李杲19、属于河涧学派的医家有 ( )A、张元素 B、刘完素 C、罗天益 D、张从正 E、李杲20、医家刘完素的代表著作A、《素问玄机原病式》 B、《黄帝素问宣明论方》C、《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D、《小儿斑疹论》 E、《医学启源》21、医家刘完素的主要学术观点是A、六气皆从火化 B、邪去则正安 C五志过极皆为热甚D、甘温除大热 E、阳明实热化火22、宋代儿科学家钱乙对中医学的贡献是 ( )A、《小儿药证直诀》问世 B、首创儿科五脏辨证体系 C根据儿科特点立法制方D、总结面部望诊 E、明确小儿 生理病理特点23 、刘完素以下列哪项而著称A、创“火热论” B、创“内伤论” C善用剧毒药物D、总结面部望诊 E、善用寒凉药物24、医家张元素对药物的研究,强调A、升降浮沉 B、引经报使 C气味厚薄D、“分经”用药 E、善用益气升阳药物25、李杲以下列哪项而著称A、创“脾胃论” B、创“内伤论” C善用剧毒药物D、总结目内望诊 E、善用益气升阳药物26、医家刘完素对火热病提出的治疗原则是A、内者下之 B、邪去则正安 C、汗吐下三法D、滋阴降火 E、外者发之27、医家张元素对药物学的贡献有A、“药物归经”学说 B、《黄帝素问宣明论方》C、“升降浮沉”学说 D、《本草衍义》 E、《珍珠囊》28、医家张元素的代表著作是A、《卫济宝书》 B、《治百病方》C、《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D、《临证验舌法》 E、《查病指南》29、金元医家张元素在学术上全面研究了A、脏腑病机辩治 B、六经辩治 C、气血辩治 D、三焦辩治 E、“药物归经”学说30、张从正提出了下列之学术论点A、邪去则正安 B、气火失调, 升降失常 C、病由邪生,攻邪已病D、去邪为第一要义 E、损有余乃所以补其不足31、医家张从正对邪气的分类有A、鬼神之邪 B、天邪 C、地邪 D、人邪 E、疫疠之邪32、医家李杲的主要学术贡献有A、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B、补中益气汤 C、阳常有余阴长不足, D、六气皆从火化 E、气火失调, 升降失常33、医家张从正的代表著作是A、《儒门事亲》 B、《治百病方》 C、《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D、《临证验舌法》 E、气34、医家李杲的代表著作A、《儒门事亲》 B、《内外伤辩惑论》 C、《兰室秘藏》D、《脾胃论》 E、《素问玄机原病式》35、金元医家王好古的学术贡献为A、创立阴证学说 B、倡内伤三阴例 C、倡内伤三阳例 D、半表半里证例 E、三阴可补36 、医家朱震亨的代表著作是A、《儒门事亲》 B、《内外伤辩惑论》C、《兰室秘藏》D、《局方发挥》 E、《格致余论》37 、医家朱震亨倡导A、相火论 B、阳有余阴不足论C、气有余便是火论 D、淤血论 E、甘温除热论38、医家朱震亨对火证的分类有A、实火 B、虚火 C、郁火 D、淤火 E、阴火39、医家王好古的代表著作是A、《儒门事亲》B、《格致余论》C、《兰室秘藏》 D、《阴证略例》 E、《汤液本草》40、宋代最著名的个人药物学著作及作者是 ( )A、《开宝本草》B、《证类本草》C、寇宗奭 D、《本草衍义》 E、唐慎微41、宋金元时期药理研究的方法有( )A、观察法 B、对比法 C、动物病理模型法D、丸药模式法 E、法象药理模式42、我国第一部刻板印刷的药物图谱名称、共多少幅 ( )A、633幅 B、《证类本草》 C、《珍珠囊》 D、《本草图经》 E、933幅43、宋金元时期,中药炮制逐渐走向A、标准化 B、规范化 C、 经验化 D、 制度化 E、长效化44、下列属于“经方”的有A、《金匮要略》 B、《伤寒论》C、《伤寒杂病论》D、《太平圣惠方》 E、《普济方》45、、下列属于宋代官修的药物学著作有A、《开宝本草》 B、《证类本草》 C、《嘉祐本草》 D、《本草图经》E、《大观本草》46、宋代妇产科的代表专著是A、《妇人大全良方》 B、《十产论》 C、《傅青主女科》 D、《济阴纲目》 E、《备产济用方》医家陈自明对妇产科的学术贡献有 A、《妇人大全良方》 B、以肝脾为证治纲领 C、,突出妇人以血为基本 D、以痰湿论治妇科病证 E、强调产前先安胎47、《十产论》中论述的难产有 ( )A、横产 B、倒产 C、坐产 D、碍产 E、头产48、医家刘完素将消渴分为 A、消渴 B、消中 C、肾消 D、上消 E、下消49、宋金元时期眼科的检查法有 ( )A、看眼法 B、察翳法 C、审瞳仁法D、视力检查法 E、眼底检查法50、王执中 对针灸学的贡献有 ( )A、《济生方》 B、《针灸资生经》 C、创同身寸取穴法 D、《备急灸法》 E、注重灸法51、王惟一 对针灸学的贡献有 ( )A、创制针灸铜人 B、《针灸资生经》 C、《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D、《备急灸法》 E、注重灸法52、宋代针法的创新有 ( )A、子午流注 B、烧山火法 C、飞腾八法 D、透天凉法 E、青龙摆尾法53、下列属宋代针灸学著作的是 ( )A、《十四经发挥》 B、《针灸资生经》 C、《标幽赋》 D、《备急灸法》 E、《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54、下列属宋代法医学著作的是 ( )A、《棠阴比事》 B、《洗冤集录》C、《检验正背人形图》D、《无冤录》 E、《结案式》55、《洗冤集录》记述的法医检验程序及方法是( )A、 初检 B、复检 C、尸体的外表检查D、尸体的解剖性检查 E、尸体处理后检查56、《结案式》提出的法医学三大要素是 ( )A、尸体检查 B、活体检查 C、物证检查 D、实验室检查 E、证人检查57、宋代对本草的总结有以下特征 ( )A、时间跨度大 B、本草著作达到历史之最 C、学术内容丰富D、具有博与约的特色 E、地域范围广58、宋金元时期的法医学著作主要有( )A、《伤科汇纂》 B、《洗冤集录》 C、《接骨图说》 D、《无冤录》 E、《存真图》59、宋金元时期外科手术与相关技术的发展主要有( )A、麻醉方法的发展 B、止血术的进步 C、外伤昏迷急救D、发明新的外科器械 E、术后护理60、宋代药性理论的新发展,是创立了 ( )A、气味学说 B、归经学说 C、升降浮沉学说D、引经报使学说 E、对毒药的认识更加深刻61、宋代眼科学的有以下特征 ( )A、检查方法进一步完善 B、疾病分类与认识水平明显提高 C、始创五轮学说D、眼科专著丰富 E、治疗方法日益增多62、宋代口腔科临证的进步有 ( )A、走马牙疳 B、牙齿修复 C、兔唇修补D、虚证口疮 E、茧唇(唇癌)63、最能反映宋代伤科学成就的著作有 ( )A、《伤科汇纂》B、《永类钤方》 C、《接骨图说》 D、《世医得效方》 E、《存真图》64、《世医得效方》在伤科中的突出学术特点有A、六出臼,四折骨 B、肩关节脱位的两大类型 C、悬吊复位法 D、汗巾提法 E、足踝部骨折脱位内、外翻两型65、《卫济宝书》的主要学术为A、最早记述了癌肿 B、肩关节脱位的两大类型 C、绘制了“癌原图” D、汗巾提法 E、足踝部骨折脱位内、外翻两型66、宋金元时期, 对《内经》研究的特点是A、不限于校勘、注释 B、研究性著作增多 C、研究性著作较少D、较少结合临证 E、结合临证实践发挥、阐述67、宋金元时期, 对《伤寒论》研究的著作是A、《伤寒总病论》 B、《伤寒类证活人书》 C、《伤寒百证歌》D、《注解伤寒论》 E、《伤寒寻源》68、宋金元时期, 对《金匮要略》研究的著作是A、《金匮钩玄》 B、《金匮方略衍义》 C、《金匮玉函方略》D、《金匮真言论》 E、《金匮心典》69、施发创制的脉图中,其脉象为A、七表 B、八里 C、五阳 D、九道 E、七死脉70、刘完素将火热病的治疗原则有A、辛凉解表 B、表里双解 C、清热解毒 D、攻下里热 E、和解表里三、判断题1、儿科理论体系确立的主要标志,是《幼幼新书》的问世 ( )2、中医儿科理论体系形成于清代( )3、最能反映宋代伤科学成就的著作有《永类钤方》 ( )4、宋代儿科学家钱乙总结的辨证方法是,指纹辨证方法( )5、“小儿五脏辨证方法”确立于明代( )6、小儿“惊风”的名称,首见于《太平圣惠方》( )7、 儒医出现在晋唐( )8、宋代专职医药行政管理的机构是太医院 ( )9、元代最高的医事机构是太医院( )10、宋代最高的药政机关是熟药所 ( )11、世界上最早的官办药局是尚药局 ( )12、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校正医书局”设立于宋代( )13、宋代的中医药教育机构是翰林医官院 ( )14、宋代医学教育采用的教育方法为三舍升试法( )15、“运气学说”始于《伤寒杂病论》 ( )16、中医学第一本运气学说专著是《黄帝内经》 ( )17、运气学说充分反映了脏腑经络的医学观念( )18、内丹与气功结合,而外丹趋于冷落的时期是宋金元时期19、中医学最早提出“解剖”概念的是《欧希范五脏图》( )20、《难经本义》的作者是滑寿( )21、宋金元时期对《难经》的研究有突出成就的医家是滑寿 ( )22、提出伤寒的病因是“寒毒”的医家是庞安时( )23、对“三因学说”的系统化、理论化研究,见于《金匮要略》( )24、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是《敖氏伤寒金镜录》( )25、《敖氏伤寒金镜录》中主要是望舌的形状 ( )26、中医发展史上最早的脉象图是谁绘制的施发 ( )27、易水学派的开山祖是刘完素 ( )28、河涧学派的开山祖是张元素 ( )29、主张“六气皆从火化” 学术观点的医家是刘完素30、主张“五志过极皆为热甚” 学术观点的医家是刘完素31、“药物归经”学说,是那位医家张元素提出的32、药物的“升降浮沉”学说,是那位医家张从正提出的33、提出“邪去则正安”之学术论点的医家是刘完素34、提出“损有余乃所以补其不足也” 观点的医家是张从正35、医家李杲认为“脾胃内伤”的病机是热毒炽盛36、医家李杲创制的著名方剂是麻黄汤37 、医家朱震亨是寒凉派学派的代表38、《儒门事亲》一书是李时珍的代表著作39、宋代的各种药物学著作收药高达1883种( )40、《证类本草》的作者是唐慎微( )41、宋代最著名的个人药物学著作是《开宝本草》 ( )42、中医学“药理”一词首现于《圣济总录》 ( )43、《本草图经》中记载了动物病理模型实验44、《本草衍义》中记载了“对比法”临床药理实验45、我国第一部刻板印刷的药物图谱是、《珍珠囊》 ( )46、宋代将中药饮片炮制,列为法定制药技术规范 ( )47、我国第一部成药制剂手册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8、中医学最早以“外科”命名的著作是《外科正宗》( )49、《仁斋直指方论》》的作者是杨士瀛50、宋代外科对“阴囊积水”采用的方法是放置引流条 ( )51、宋代著名的中药全身麻醉药方是、麻沸散 ( )52、中医妇产科在清代独立成科 ( )53、宋代著名的接生法专著是《十产论》54、宋代之“神效催生丹”所用的材料是全羊脑( )55、眼科学宋代自成体系 ( )56、宋金元时期眼科检查法的创新是眼底检查法( )57、 “叆叇”即眼镜,其发明的时代见于唐代 ( )58、集宋以前灸法之大成的著作是 《针灸资生经》( )59、“午流注”针法开创于宋代 ( )60、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营养学专著是《三元延寿参赞书》61、宋代用灸法治疗急症的代表著作是《备急灸法》 ( )62、《标幽赋》的作者是王执中 ( )63、.王惟一的著作是《备急灸法》 ( )65、我国历史上对世界法医学产生重大影响的著作是《无冤录》66、完成外丹术向内丹术的过渡,见于元代67、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营养学专著是《三元延寿参赞书》四、简答题1、宋元代的医学教育如何宋元继承唐代中医教育制度,并逐渐完善。特别设置太医局, 大力发展中医教育,并开展实验教学。同时有地方中医教育、文仕通医、师承授受等重要方法。(1)国家中医教育北宋设立的太医局是国家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主要机构。1076年,王安石改革中医教育,设置太医局,内分十三科, 每年定期招生300人,聘请名医教授。后在国子监设立“医学”,与三学并列。将医学分为9科,每科设有教授,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在行政设置、学科设置、课程设置、学制和考试、升级、毕业、奖罚等有严格的管理制度。采取“三舍升试法”分级教学,学习期间参加临床实践,轮流为太学、律学、武学的学生及各营将士治病,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2)地方中医教育.宋代地方中医教育也培养了不少医药专业与管理人才,元代中医教育以地方为主。1262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重建久已废弛的各路中医教育,制定教学条例及其施行方法,1272年设立医学提举司,专门负责管理医学教育。(3)多途径培养人才.除国家与地方中医教育之外,文仕通医、师承授受也是重要方法之一2、简述宋元代解剖学的发展宋金元时期解剖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为研究脏腑生理功能提供了形态学上的基础,研究脏腑学说的方法由单一的推理思维方法转向与实体解剖并举,促进了脏腑学说的发展,提高了骨科创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欧希范五脏图》首次提出右肾比左肾的位置略低,脾在心之左,从形态学上纠正了左肝右脾的错误认识;对人体胸腹脏器间的位置及相互关系的描述,较之前人详明而准确得多,是我国已知最早的人体解剖学图谱。杨介和画工观察宋政府处决剖刳犯人的胸腹内脏绘制《存真图》,包括胸腹内脏正面、背面和侧面全图及分系统、分部位分图;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在中国古代解剖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圣济总录?骨空穴法》中载有长干骨和扁状骨骨髓的多少,四肢运动功能必须依靠筋肉和骨骼的“联结缠固”等。《洗冤集录》较详细地描写了人体骨骼系统脊椎骨、尺桡骨、胫腓骨、膝关节(包括半月板)等结构及主要关节,上下骨的关系。《世医得效方》曾描述肘髋关节结构。《元史》也记载有在拔除元兵肩关节所中矢镞前,先解剖死囚的肩关节,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骨科学及法医学的尸检实践,补充了解剖学的不足。 3、简述宋元时期对《伤寒论》的研究《伤寒论》问世后,未能广泛流传,自校正医书局校勘印刷后,太医局又将其列入方脉科的必修课程,其学术地位空前提高。许多著名医家采用注解、整理、补充等方法对《伤寒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注重临床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研究《伤寒论》的专著多达75种,伤寒学开始形成,并为明清时期伤寒学的兴盛与分派打下了基础;然均未对王叔和整理的《伤寒论》提出异议。如庞安时的《伤寒总病论》认为伤寒的病因是寒毒所致,特别是足太阳经的阳气为寒毒所抑制,故正气在发病中起决定性作用,处方用药以大量清热解毒药为主;朱肱的《伤寒类证活人书》, 强调对《伤寒论》的研究,必须以经络论三阴三阳,以阴阳表里为辨证大纲.以经络理论阐释六经实质,重视辨病与辨证的关系;许叔微的《伤寒百证歌》将六经分证与八纲辨证相互联系,着重发挥八纲辨证。王好古详论三阴证,提出“三阴可补”之法,补充仲景之未备。许叔微、朱肱、王履等都从病因、感邪途径、病机、证候、治法、方药等方面鉴别伤寒与温病的不同。郭雍采撷后世之方,补充《伤寒论》中方药之所阙。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首次用《内经》、《难经》理论对《伤寒论》条文及方药逐一注解,为《伤寒论》的普及推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4、简述宋元时期对《内经》的研究宋金元时期,对《内经》的研究,已不限于校勘、注释,而是从不同的角度,特别是结合临证实践发挥、阐述。北宋刘温舒撰《素问入式运气论奥》3卷,专门论述五运六气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南宋史崧校刊《灵枢》后,研究者日众。或校勘注释;或取其部分内容作专题研究;或依据《内经》某一基本观点,结合实际进行发挥;使《内经》研究走向新阶段。如金代刘完素撰《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黄帝宣明论方》,以《素问》“五运六气”理论及病机学说为基础,从临床实际出发,提出五运主病,六气主病,并从“火热论”角度予以系统阐发,建立了一套认识疾病证候特性的分类模式。滑寿]将《素问》的精要内容,以类相从,分为脏象、经度、脉候、病能、摄生、论治、色诊、针刺、阴阳、标本、运气、荟萃十二类,节录为《读素问钞》,注释简要,提纲挈领,系统性强,改进了按篇诵习原著的传统学习方法。对后世徐春圃、李中梓、张介宾、汪昂等医家研究《内经》均有一定的影响。5、 简述宋代“三因学说”的发展宋代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将“三因致病说”,发展确立“三因”病因学说,成为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该书以“分别三因,归于一治”而名,认为“医事之要,无出三因”,故结合病症详细论述了三因.即把复杂的病因分为三类:六淫“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故为外因, 七情“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 故为内因,而“饮食饥饱”等情况,乃“有备常理”, , 故为不内外因.从而明确了中医病因学概念。同时还注意到致病因素相互间的密切联系,强调多种因素的复合性变化。这三种致病因素,既可单独致病,又能相兼为病,彼此并非完全割裂. 在三因致病的过程中,还可产生瘀血、痰饮等新的致病因素;在这种病因理论指导下,陈氏按病因对疾病进行了分类:先列中风、中寒、中暑、中湿、四气兼中疾等病,为外所因;次列脏腑寒热虚实病证,为内所因;再次列饮食、劳倦、外伤等因素所致的出血、瘀血等病证,属于不内外因,这种按病因归类病证的方法,对加深病因病机认识,加强选方用药的针对性具有一定意义因此辨证施治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审证求因,并反复强调了识别病因对于辨证的作用.三因学说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是为中医学进行病因分类的依据。6、试述朱震亨相火论与阳有余阴不足论。朱震亨在总结前人论述相火的基础上,撰《相火论》。认为相火以精血、阴液为基础,“寄于肝肾二部”,还分属于胆、膀胱、心包络、三焦等脏腑,其功能为为人身之动气,“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这对后世薛己、赵献可、张介宾等论“命门之火”深有影响。若“大劳则火起于筋,醉饱则火起于胃,房劳则火起于肾,大怒则火起于肝。” 则相火妄动,变为贼邪,耗伤阴精,“阴虚则病,阴绝则死。”朱震亨受理学的影响,根据天人相应理论,认为人之阴阳动静,动多静少;人之生长衰老,阴精难成易亏;人之情欲无涯,相火易夺阴精,故提出阳有余阴不足论,强调阴精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7、试述李杲与脾胃内伤学说。李杲在总结治疗脾胃内伤疾病经验基础上,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成为脾胃学说之始,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李杲经历汴京之围,目睹脾胃内伤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认为脾胃为人身之本,升降之枢,由于饮食不节、劳役过度、精神刺激,可内伤脾胃,百病丛生。强调内伤病的形成常常是上述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精神因素在发病中起先导作用;而气火失调,升降失常,是脾胃内伤的病机,并从“肺之脾胃虚”及“肾之脾胃虚”来加以阐发,详辨内伤与外感之异同。主张因证设方,灵活权变,反对陈陈相因,拘泥古方, 提出益气泻火,升清降浊大法,创制补中益气汤与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等新方以应时病,一洗世医胶柱鼓瑟、刻舟求剑之弊。因而被誉为补土学派的鼻祖,易水学派的中坚;其学对明代温补学说产生了巨大影响。8、李杲论脾胃生理功能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李杲学术思想的中心是“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李杲论脾胃生理功能的主要观点有二个:—是脾胃为元气之本,一是脾胃为升降枢纽。所谓脾胃为元气之本,是说人体元气依赖脾胃之气滋养,因元气是人体健康之本,所以脾胃之气旺盛,元气充足,则疾病无以由生;若脾胃之气受伤,元气不足,则诸病由此而生。李氏此说旨在阐明造成人体生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胃,故治病须从补脾胃入手。所谓脾胃为升降枢纽,是讲人体清浊之气的升降取决于脾胃。脾胃之气充沛.则清阳之气上升,浊阴之气下降.其中清阳先升,浊阴后降,升已而降;若脾胃之气受损,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就会导致只降不升,或只升不降等两类疾病的发生,其中以只降不升的病变更为多见及严重。李氏此说意在强调脾胃升清是主要的。故治疗脾胃病变宜注重升阳。 9、简述宋代的慈善机构设施在儒家'仁政'、佛教功德与福田思想、稳定社会的现实政治需要的综合作用下,宋代官办慈善机构设置健全并制度化,设有福田院、居养院、安济坊、养济院、慈幼局、漏泽园等,其救助范围广泛,涉及人的生养病死.尽管带有较多的'恩赐'性质,但宋代官办慈善机构的制度化,在中国慈善事业史上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公元998年,设病囚院。此院亦称病牢,为监犯治病的医院。公元1102年设安济坊由僧人主持,疗养民间贫病者,南宋时改称安养院。宋代安济坊其组织形式,有管理人员有病房和医生,并且有病历表用来记载病人痊愈或死亡等情形.安济坊内还设有隔离病人的房间,以防止传染。公元1114年,设保寿粹和馆,供宫廷患病者疗养。公元1249年,设慈幼局,主要收养遗弃幼婴,兼疗贫民疾病。在救助儿童、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公元1104年,设漏泽园,主要救济贫葬。漏泽园制定有应葬者登记,10、简述王好古的学术贡献王好古师承张元素、李杲,尽得其传,在继承两家学说的基础上,从肝脾肾阳气虚损角度探讨阴证,结合个人的丰富实践经验,对阴证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做了全面阐发,创立阴证学说,补充了仲景学说的不足。王好古阐发阴证,强调内因在发病上的决定作用, 人的本气已虚,再“感寒饮冷”或“误服凉药”可发为阴证。辨证上强调脉证合参,以面青黑、脉弦而弱者为伤在厥阴肝之经;面红而赤、脉细而微者为伤在少阴肾之经;面黄或洁、脉缓而迟者为伤在太阳脾之经。此即其所倡立的“内伤三阴例”。在治疗上提出“三阴可补”,除选用仲景通脉四逆、当归四逆、理中汤作为内伤三阴的主治方外,又收集后世温补脾肾诸方如返阴丹、正阳散、附子散、白术散等作为补充。这对后世辨治阴证影响极大。11、试述刘完素六气皆可化火说。刘完素受《素问》热论、张仲景《伤寒论》及运气学说的影响,在深入研究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对火热病证详加阐发,总结出六气皆可化火说。突破了魏晋之后墨守仲景成规的保守风气。刘完素发挥六气病机,认为六气之中,暑、火属于热,而风、湿、燥、寒为病,在病理过程中,大多能化热生火或与火热相兼同化;火热又往往是产生风、湿、燥、寒的原因之一,并补充燥证病机。另外在论述火热与情志的关系时,提出“五志过极皆为热甚”的观点。刘完素将火热病分为表证和里证,提出“内者下之,外者发之”治疗原则及其辛凉解表,表里双解,清热解毒,攻下里热,养阴退阳,和解表里治疗大法,对后世影响极大为明清研究与治疗温热病开辟了新的途径,成为主火论的代表,因此被后人誉为金元四大家之首,河间学派的开山。12、试述张从正攻邪理论张从正以“攻邪”立论。痛斥医界喜投辛热温补之弊及庸工“纯补其虚,不敢治其实,提出“病有邪生,攻邪已病”的观点,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的发病及治则理论。张从正认为人体疾病“非人身素有之,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并将邪气分为三类:天邪(天之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地邪(地之六气,雾露冰雹雨泥),人邪(人之六味,酸苦甘辛咸淡)。指出由于邪气性质的不同,而有天邪多侵犯人体上部,地邪多侵犯人体下部,人邪多侵犯人体中部的部位差异。邪气的盛衰决定着病情轻重、病程长短、预后好坏等,正如张从正所云:“邪之中人,轻则传久而自尽,颇甚则传久而难已,更甚则暴死”。由于疾病的形成、转归、预后都系于邪气之进退,故治疗之首务当为攻邪,因此张从正提出“损有余乃所以补其不足也”的治疗原则。攻邪应针对邪气所犯的部位,因势利导,分别使用汗吐、下三法,使邪或从外散,或从上涌,或从下泄,就近而去之13、试述张元素的学术贡献张元素学术上倡言“运气不济,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的观点,运用五运六气阐发遣药制方理论,全面研究脏腑病机辨治,治病多不循古方,竟成为易水学派的开山。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一书中详述各脏腑天人相应关系、表里关系,并按“不及”、“太过”、“实”、“虚”、“寒”、“热”几大证候类型,描述各脏腑疾病的主要症状、脉象,提出五脏用药原则或寒热补泻方药例。张元素重视脏腑辨证治疗思想,提出脏腑辨证说,系统论述脏腑的生理、病理、症候、演变和预后、治疗,成为中医学各种辨证方法的基础。 张元素《珍珠囊》依据《内经》所论,对中药的气味厚薄、阴阳、归经等作了深入研究创立了药物归经学说和升降浮沉学说,奠定了中药学的基础。还论述了引经报使,即是通过某种药物引导,使全方对某脏腑经络的疾病发挥更好的疗效。如“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蔓荆,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升麻,气平,味微苦,足阳明胃、足太阴脾引经药。”14、试述张元素对药物学的贡献  张元素重视阐发药物理论和应用原则。特著《珍珠囊》深入研究《内经》中七篇大论气机升降浮沉、气的阴阳厚薄、四气五味等理论,将它广泛应用于药物功效原理及作用特异性等方面内容的阐发中,创立了一整套系统的药物学理论,,对中药的气味厚薄、阴阳、归经等作了深入研究创立了药物归经学说和升降浮沉学说,使之与临床应用紧密地联系起来,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他认为药有寒、热、温、凉之性,有酸、苦、辛、甘、淡之味,药物性味的不同组合,构成不同功效。此外它还与其性味的阴阳、厚薄属性有关。为进一步阐述各类药物在治疗脏腑、经络、某些部位的疾病的特异性,他结合性味理论和临证经验,总结归纳出临床常用药的归经、引经报使等理论,论述引经报使,即是通过某种药物引导,使全方对某脏腑经络的疾病发挥更好的疗效。如“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蔓荆,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升麻,气平,味微苦,足阳明胃、足太阴脾引经药。”并在具体通方用药方面总结了大量临证用药经验,使其药物学思想,既有理论上的系统性,又具辨证上的实用性,受到后世医家的广泛重视。15、宋元时期如何对药性药理学进行了研究金元医家不再承袭南北朝、唐、宋研究本草的方法,改变了以资料汇集整理、药物品种搜寻和基源考证为重点的作法,在确定常用药物的归经、升降浮沉和气味的阴阳厚薄等方面卓有成效.以药物形、色、气、味为主干,利用气化、运气和阴阳五行学说,建立了一整套法象药理模式。如张元素的《珍珠囊》、《脏腑标本药式》,李东垣的《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王好古的《汤液本草》,朱丹溪的《本草衍义补遗》等。这丰富了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内容,但其简单、机械的推理方式,又给本草学造成了一些消极后果。中药药理研究早在唐代已经开始,但直到宋代《圣济经》才首次提出“药理”一词。宋代苏颂《本草图经》记载用对比法的临床药理实,验鉴别真上党人参的方法,可谓独具匠心。寇宗奭通过建立动物病理模型来进行药理实验,通过建立自然铜治疗大雁骨折的动物模型,从而得出自然铜有接骨的功效。古代药理实验方法,虽然有时还比较粗糙,但它的创立和发展,对于发现和验证中药的功效、毒副作用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实验思想也给现代中药药理研究以启迪。16、简述宋代国家药局的开办宋金元时代开设了国家药.“御药院”、“尚药局”、“惠民局”、“广惠司”等机构:御药院保管国内外进献的珍贵药品,供帝王需用。尚药局为最高的药政机关:惠民局管理经营药物制剂和售卖。广惠司为元代医疗机构,多修制御用的回回药物,后在其属下专设有回回药物院。北宋由政府控制药品贸易,国家专利。1076年由太医局创立“熟药所”,后改称“药惠民局”、“医药和剂局”、“太平惠民局”一直延续到元代。按新法精神,官药局的创办在历史上起了积极的作用。第一,推广了“局方”,流行了“成药”。这一传统至今沿用于国内外。第二,药局所定若干制度颇有价值。如轮值制度,检验制度,施药制度等。17、简述宋代方书的编著与发展宋代方书空前之多,方剂理论也日益丰富。国家组织整理编纂方书,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转折点,方书定上由博返约的道路,理论也日益受到重视。使方剂向标准化、规范化前进。《太平圣惠方》是继《千金》、《外台秘要》之后的又一部方书巨著。它载方16834首,以门统方,每门之前以《诸病源候论》有关理论冠其首,然后汇集方药,是一部具有理、法、方、药完整体系的医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宋政府编成并颁行的我国第一部成药制剂手册。最初为“熟药所”的配方底册,因熟药所原因太医局下,故被称为《太医局方》全书10卷,将各方分成诸风、伤寒、诸气等14门,医方788首,每方之后除详列主治和药物外,尤其对药物的炮制印制剂作了详细说明。既有配方手册作用,也便于医生和病人选购合适成药,在历代方书中,《和剂局方》实为继《伤寒杂病论》之后校医家选用最多影响最大的方书之一,其中所载有效方剂至今仍为临床常用。《圣济总录》,为北宋末年,宋徽宗诏令由政府组织医家历时七年广泛征集历代方书和民间用药编成的又一部方书巨著,全书200卷,载方近2万首。18、宋代外科学的发展如何两宋金元时期,,外科学及其相关学科有了较大发展,太医局设有疮肿、金镞兼书禁、金镞兼折伤,后合并成为“疮肿兼折疡科”,出现了以“外科”命名的专著。提出扶正与祛邪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治疗原则;使外科学在诊断、治疗、护理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如对外科病的病因病机有了新的认识, 《外科精要》认为外科病是阴阳不和,气血凝滞所致。重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外科精义》注意辨别疖、痈、疽的阴阳虚实,发明肿疡“辨脓法”及判断预后的方法, 《卫济宝书》首创癌疾之名,绘制“癌原图”。《仁斋直指方论》对癌证的特征作了简明叙述。 宋金元时期掌握了麻醉用药剂量与麻醉深度间的关系,个体不同耐量的差异,以及麻醉过程中病人出现虚脱的急救措施;如危亦林提出用盐汤或盐水灌服抢救虚脱,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创见。创制许多外科器械,如针、线、刀(柳叶刀、钩刀)、镊、剪、凿、钳、锥、锤、漏针、银制筒子针等,为手术的成功打下了基础。19、简述宋代妇科学的发展宋金元时期,妇产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诊疗方法等已臻完备,成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妇产科学家和妇科专著的相继出现,反映了宋元妇产科学的突出进步。著名医家陈自明鉴于宋代以前的妇产科专书“纲领漫而无统,节目略而未备”,采集诸家之说,对妇产科学作了一次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及家传验方,编纂我国第一部比较完善的综合性妇产科专著《妇人大全良方》提出以肝脾作为妇产科证治纲领,重视气血,突出“妇人以血为基本” 对痨瘵、骨蒸引起闭经、肥胖妇女经闭不育、湿热带下等病的病因病机及辨治有了新的认识。杨子建著《十产论》,专论分娩时的各种产式,最早描述了因胎位异常引起的各种难产,并创矫正胎位转正的各种手法,是一部接生法专著。《备产济用方》中记载有用含兔脑的“神效催生丹”进行催产,是我国应用垂体后叶催产素的最先尝试。陈自明还论述妇女月经期卫生、孕期卫生、产后卫生,对妇女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20、简述钱乙对小儿科的贡献宋元时期是儿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基础理论、诊断方法、辨证施治、方药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儿科也从内科中独立出来,发展成为独立的临床学科;著名儿科学家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详述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总结小儿五脏辨证方法,提出治疗总则及用药规律, 标志着中医儿科理论体系的形成。钱乙提出儿科五脏辨证纲领。主要是以五脏为基础,提出小儿生理“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病理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治疗上不易“大下”“蛮补”而应以“柔润”为宜.故以证候为依据,以虚实寒热为论治准则,并将“风、惊、困、喘、虚”归纳为肝、心、脾、肺、肾五脏的主要证候特点;用虚实寒热来判断脏腑的病理变化,用五行来阐述五脏之间以及五脏与气候时令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其预后;制定五脏补泻治疗法则,指导临床遣方用药。如心热用导赤散,肝热用泻青丸,脾热用泻黄散,肾虚用六味地黄九,脾虚用益黄散等。这种辨证方法执简驭繁,提纲挈领,提高了儿科辨证论治水平和临床疗效,并对张元素创立脏腑辨证说影响极大。21、试述宋金元时期眼科学的发展宋金元时期眼科有了突出的发展,宋代分化为独立学科, 金元时期五轮八廓学说定型并运用于临床, 对眼科疾病的分类与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了眼科独特的基础理论体系,使中医眼科具备了自己的特色。检查方法进一步完善,《银海精微?卷下》记载的看眼法、察翳法、审瞳人法等眼科检查方法,是前代医籍所没有的。疾病分类与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将内障、外障作为归纳所有眼病的分类纲领。形成了一种执简驭繁的眼病分类方法。眼科病症概念—眼病七十二证,它以七十二种常见眼痛确立了宋以后我国眼科病症的主线索。治疗方法日益增多,对活血药、利水药、退翳药的运用都有创新;动物肝脏内服及用苍术治疗夜盲症已受到高度重视;金针拨内障、钩割针镰等手术的具体操作手法较唐代有了更大的进步,另外宋金时期还试行安装木制假眼,至元代才改为瓷眼。据考证,宋代已发明了眼镜。22、试述宋元时期针灸学的发展(1)针灸学突飞猛进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增补了部分腧穴主治病证,改变了宋以前一味的修订《黄帝明堂经》的做法;突破了传统的正、侧、背三人平面“明堂图”方式.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由政府颁行于全国,成为法定的针灸学专著.同时还创造性地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刻于石上,置大相国寺内,昭示大众,便于学者观摩。《圣济总录》将354腧穴全部归属十四经脉,依经脉行走方向作了重新编排,一直成为宋以后乃至现代的腧穴归经标准。滑寿将十二正经与任督二脉的经穴按经脉循行分布加以整理,归纳为十四经。(2)、针灸操作手法的进步,子午流注法和飞腾八法是金元以后针灸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至今仍有不少学者进行研究和应用。王执中《针灸资生经》针、灸并举,并总结综合历代灸治方法,可谓集宋以前灸法之大成。 (3)、创立实验教学方法王惟一铸成针灸铜人腧穴模型两具,外刻经络腧穴,内置脏腑,作为针灸教学、医疗和考核之用,成为针灸实验教学的开端,对后世影响很大。23、简述宋慈对法医学的贡献法医学是特殊的应用医学。中国早就有法医检验。《礼记?月令》载瞻伤、察疮、视折、审断等就是法医学的萌芽。宋代法医学显著发展,出现了内容更为丰富的法医学著作。如《内恕录》《折狱龟鉴》,《棠阴比事》,《检验格目》与《检验正背人形图》等。标志着法医学日益走向规范化。宋慈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法医学实践,著《洗冤集录》,标志着法医学的成熟。宋慈系统地论述了检验尸体的各种方法。检验程序,分为初检、复检,并详细规定各种验尸格式和方法,先看顶心发际、耳窍、鼻孔、喉内、粪门、产户,凡可纳物去处,恐防暗插钉签之类。甚至光线明暗,均在考虑之内,足见检验之精细. 对各种机械性死伤原因的鉴别,着重于区别或鉴定其为何物所伤,是生前伤还是死后伤,是自杀还是他杀.对尸斑及其成因、腐败的性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先提出鉴别死胎与腹外死婴的方法,总结窒息的鉴别方法. 实施活体检查(残废的分级、鉴别两性畸形), 并总结了各种急救与解毒方法.《洗冤集录》材料充实,内容丰富,论说简明,分析透彻,语言形象而生动,非常切合实际。数百年来,“听讼诀狱,皆奉《洗冤录》为圭臬” 成为处理死伤狱断案的法典和依据。从13世纪到19世纪末,在国内一直沿用600多年,后世的法医学著作,大多以该书为蓝本写成。它比国外最早系统的法医学著作,即1602年意大利出版的菲德里(Fortunato Fedeli)所著《新编法医学》一书, 早350年。因此出版后,很受各国重视,先后被译为朝、日、英、德、俄等多种文字,流传于国际间,成为各国审理死伤案件的重要参考书。24、医家王惟一对针灸学的贡献如何1026年王惟一奉敕编纂《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总结前人及当代名医的临床实践,增补了部分腧穴主治病证,改变了宋以前一味的修订《黄帝明堂经》的做法;突破了传统的正、侧、背三人平面“明堂图”方式.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由政府颁行于全国,成为法定的针灸学专著.同时还创造性地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刻于石上,置大相国寺内,昭示大众,便于学者观摩。《圣济总录》对《图经》上卷的腧穴归经排列顺序、经络与腧穴关系作了较大调整,将354腧穴全部归属十四经脉,依经脉行走方向作了重新编排,一直成为宋以后乃至现代的腧穴归经标准。王惟一在完成编纂《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同时,为了便于学习针灸,铸成针灸铜人腧穴模型两具,外刻经络腧穴,内置脏腑,作为针灸教学、医疗和考核之用,成为针灸实验教学的开端,为经穴的系统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成为针灸史上的里程碑。对后世影响很大25、宋元时期骨伤科的发展如何宋代太医局始设疮肿兼折疡科,骨伤科正式与外科疮肿并列;元代设正骨科。随着解剖学的发展及战争的需要,骨伤科理论和临床诊疗均有较大发展。在整体观点的指导下,辨证论治骨伤疾病的方法逐步确立,正骨以手法为主,开放创口治疗以冲洗及药物治疗为主的中医骨伤科治疗学的形成,确立了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的方向。外治法取得了长足进步,其中脊椎、肱骨骨折复位和髌骨骨折固定等创造了新的方法。正骨应用麻醉术已成常规,并且在用量方面有了严格的控制,特别是术后服用盐汤、盐水用以恢复手术失血的体液平稳,促进病人苏醒等,更是一个科学的措施。治疗创伤的三大原则活血化瘀、养血舒筋和培元补肾(或称健脾补肝肾),在前人基础上,又经过广泛实践得以确立。骨伤科代表著作主要有《永类钤方》、《回回药方》、《圣济总录?折伤门》、《世医得效方?正骨兼金簇科》等。26、宋金元时期舌诊的发展如何宋金元时期诊断学,尤其是望诊、脉法、脉象、脉图等取得了重要进步,出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总结了前人望舌经验,分别论述舌色(淡红、红、青)、苔色(白、黄、灰、黑)、舌面(红刺、红星、裂纹等)、舌质(平、滑、涩、刺等),基本概括了各种主要病理现象;并绘制舌象图谱36幅,其中24幅专论舌苔,4幅专论舌质,8幅兼论舌苔与舌质;图下附以文字说明,并结合脉象,分辨寒热虚实、内伤外感,论述证治方药及病证发展、预后;成为我国现存最早图文并茂的验舌专著,对舌诊的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伤寒明理论》“舌上苔”篇,专门论述了伤寒病的舌象。《脾胃论》中还分析了舌干的各种证候。这些都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舌诊的发展。27、宋金元时期儿科诊断学的发展如何宋金元时期儿科诊断学也有长足发展,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宋元时期儿科诊断方法主要体现在望诊,包括三关、指纹、面部、目内证等。钱乙提出望小儿面色、目内,皮肤、指甲及大小便, 以审证求因,预测疾病转归。对诊断儿科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普济本事方》载有指纹法,论述了小儿虎口的色泽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刘昉撰《幼幼新书》则进一步提出风关、气关、命关三关指纹法, 以观察指纹的变化来弥补3岁以内小儿切脉诊断的不足;根据指纹颜色判断疾病性质。《小儿卫生总微方论》[58]总结的10种不同指纹形状及其所主证候,一直沿用至今。滑寿《诊家枢要》]对诊察小儿指纹的论述,较前人更进了一步。这些都丰富和发展了儿科学的诊断方法。28、简述唐慎微《经史证类本草》的学术贡献唐慎微,北宋时的名医。他精通医理,精通于药物研究,编写药学巨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22卷。《证类本草》对宋代以前药学系统整理和充实,收集了医家和民间的许多单方验方,书中引述了大量文献资料约240余家,对保存历代本草文献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全书共31卷,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凡13类,载药总数达1588种。它对药物形态、真伪、炮制和具体用法等药物知识,兼收并蓄,汇编一体,堪称一本集历代本草学之大成文作,唐慎微编此书时,还创立了“方药对照”的编写方法,将历代名医方论、医家和民间习用的单方、验方以及他本人临床验证行之有效的处方共3000余条,分别载入有关药物项上,使学者能一览药物的用途用法。自此而下的药书,多沿此种体例。明代李时珍评价说:《证类本草》“使诸 家本草及各药单方,垂之千古不致沦没者,皆其功也”。 《证类本草》问世之后,各方都非常重视, 政府多次官宦修校,一版再版。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组织专家修订,定名《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大观本草》)32卷,由官版刊印颁行全国。29、宋金元时期针灸操作手法的进步如何宋金元时期针灸操作手法也有发展,何若愚总结子午流注的开穴规律为经生经,穴生穴,按五行相生次字逐个推算,对后世影响很大。王国瑞]创飞腾八法,补充了子午流注法的不足,使子午流注理论更趋系统。子午流注法和飞腾八法是金元以后针灸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至今仍有不少学者进行研究和应用。窦默阐发针刺与经络脏腑气血的关系,突出了手法在治疗中的作用,他提出得气至“觉针沉紧”说,使习针灸者能较准确的体会得气的概念,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其《标幽赋》成为针灸学的纲领。窦材针药并举,偏重灸法研究,将灸法提到了相当的高度,并用于预防保健,完善了重灸派的理论。《备急灸法》记述了22种病证的灸治方法,包括肠痈、突发心痛、小便不通、溺水、自缢等急症;且各病灸法均附有插图,对推广灸法有积极作用;如灸至阴治疗难产法,现已应用于纠正胎位不正。王执中《针灸资生经》针、灸并举,并总结综合历代灸治方法,可谓集宋以前灸法之大成。而蒙古族用奶油拌小茴香,涂于毛毡上加热裹敷治疗疾病的“蒙古灸”,也颇为盛行。 30、简述宋元时期骨伤科治疗方法的特点宋金元时期治疗骨伤病的方法是药物与手术、手法并举。1、开放性创伤 早期处理,仍沿用隋、唐清创方法,剔除异物等,盐水洗涤,缝合伤口,或烧葱汁涂伤口,然后涂贴药物。2、创口感染 注意辨证论冶,如采取“淋渫”洗疮法以祛秽解毒,剪清除坏死组织,应用活血及祛腐生肌收口药物等,内外并治等。3、骨折、脱位整复固定 先采用“接筋续骨”法,使其恢复原来的解剖关系;否则要切开复位。特别是军医,运用切开复位与凿除死骨术治疗粉碎性骨折等。四肢骨折应用夹板固定及类似于石膏绷带固定,脊椎骨折用外固定。4、创伤方药疗法 是我国骨伤治疗技术的一大特长,内服活血化瘀、养血舒筋和培元补肾药物,外用淋、熨、帖熁膏摩等法。5、动静结合 宋元医家还强调骨折脱位复位固定后宜动静结合,固定后“不可放定,或时又用拽屈拽直,此处筋多,吃药后若不屈直,则恐成疾,日后曲直不得”。并采用“搓滚舒筋法”治疗骨折愈合后的脚筋挛缩。6外科学、骨科学及急救学的发展。创伤昏迷多用苏合香丸、神仙追毒膏及通关散。蒙古及元朝的战伤救护也有其独特的经验,如用热血浸疗治外伤,烧红烙铁止血等。31简述宋金元时期耳鼻喉科的发展宋金元时期耳鼻喉科理论和临床疗效都较前明显提高,宋代有口齿兼咽喉科, 金元时期口齿、咽喉单独成科。《太平圣惠方》、《局方》、《圣济总录》等对耳鼻咽喉口齿疾病均有论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详细论述了鼻病的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源管理程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