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思维导图我分不清1和2,怎么就体现生产关系了?为什么不是上层建筑?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常用原理方法论框架图_文库下载
1亿文档 免费下载
当前位置: &
&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常用原理方法论框架图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常用原理方法论框架图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1.P87-88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
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 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要求 我们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 2.P89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 作用。这要求我们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改革,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 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3.P9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这一原理要求我 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以改革的方法解决前进过程中的问题,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4.P93-9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这 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1.P97-98 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和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 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这要求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P99-100 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要求 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P102-106 1.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了社会和他 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自我满足。 2.价值创造与实现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①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 现价值;③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Word文档免费下载:(下载1-2页,共2页)
《生活与哲学》常用原理方法论框架图 生活与哲学》辩 核心概念:物质―运动―规律―意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证唯物论 1. 2. 3. 4. 物质...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包括原理方法论)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结构图式,最新的倾情整理为2页!《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 辩...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包括原理方法论)_高二政史地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简洁 《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 辩证唯物论...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高中政治原理方法论大全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 4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之辩证唯物论(一至六)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1、 〖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与方法论归纳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与方法论归纳必修...(辩证唯物主义之辩证唯物论一至十) (第四、五课) 高中政治必修 4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自然界的事物是按...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包括原理方法论)_高二政史地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政治必修 4) 一、辩证唯物主义...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_方法论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导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图_高二政史地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常考原理与方法论_高二政史地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生活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生活与哲学》常考原理与方法论 1、原理:规律具...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整理一、辩证唯物论(1―5 课)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识点 & “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习题详情
175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0.5%
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材料表明,我国①公民的民主权利逐渐扩大&&&&&②立法工作坚持与时俱进③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④人民群众能够参加国家管理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小题2】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1-山东省高考真题文综政治题
分析与解答
习题“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材料表...”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小题...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材料表...”主要考察你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与“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材料表...”相似的题目: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是首次实现按照城乡相同人口比例选举全国人大代表后的人代会,会议议程包括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央国家机关换届选举等。由此可见全国人大代表由直接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中央国家机关领导人由全国人大代表任免
2011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首次向各地人大视频直播。通过视频直播,实现全国人大与地方人大的即时交流互动,可以让更多的全国人大代表在各地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可以让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声音直达各地、直通群众。这表明,视频直播①密切了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的联系②密切了全国人大与人大代表的联系③密切了人大与群众的联系④密切了人大与政府的联系①②③②③④①②④①③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日起正式施行。9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标志着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正式启动。根据安排,食品安全执法检查组将分为5个小组,分赴北京、河北、山西等省区市进行检查。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既是权力机关,也是法律监督机关既行使立法权,也行使监督权既是立法机关,也是法律的执行机关既是立法机关,也是司法机关
“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材料表明,我国①公民的民主权利逐渐扩大②立法工作坚持与时俱进③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④人民群众能够参加国家管理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小题2】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材料表明,我国①公民的民主权利逐渐扩大②立法工作坚持与时俱进③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④人民群众能够参加国家管理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小题2】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相似的习题。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高考四元聚焦】2014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自主复习+考点演练+真题集训) 第4部分 生活与哲学 专题4 第2讲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课件
【高考四元聚焦】2014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自主复习+考点演练+真题集训) 第4部分 生活与哲学 专题4 第2讲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课件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37次
资料类型:复习学案
文档大小:881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第2讲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考点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 和发展的基础
【1—1】 “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而德正”,“仓廪实(仓廪:仓库)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古人这些话揭示了一个道理(
) A.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生产 B.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社会的道德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A项不体现。B、D项错误。
【1—2】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 A.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 C.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属于教材识记知识点。 选D。 【1—3】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活动。这说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的(
) A.唯一源泉
B.基础 C.全部内容
D.最终目的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选B。 考点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2—1】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②④观点错误。
【2—2】资源合理利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①科学理论的创新能力  ②产业的合理布局  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④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①②错误。
【2—3】党的十八报告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些基本要求,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攻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难点问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是对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正确指引。
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有关原理,分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上述基本要求的正确性。 【参考答案】(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要求我们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从而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要求我们坚持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革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因素,从而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框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