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4+66/()=200 请问这道题怎么做?是从534加上66的得数再除以几66加多少减36等于47200?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大沙河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四则运算 课时 一.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数学教研组 所在学校 大沙河小学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 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 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 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 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 0 的运算。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知识目标 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对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 情感目标 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w 课本、课件。 教 教 学 内 学 容W w .X k b 1.c O m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过程 学生活动 补充、 总结一、复习导入 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 道小括号的作用。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 1(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 814长 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 或 =1956 板书定义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 (3)小结: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叫做加法。 (出 示加法的意义)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 1(2) (3)尝试用线段图 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 理由。 =1142 或 =814(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 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 小组活动, 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14+ 814= -814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 6.练习: “做一做” 减数=被减数-差 四、课堂小结: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呢? 五、作业设计 根据 3,直接写出得数 = 六、板书设计: 814+ 或 =5=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1142 被减数=差+减数 或 =814 减数=被减数-差大沙河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四则运算 课时 二.乘、除法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数学教研组 所在学校 大沙河小学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 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 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 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 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 0 的运算。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 际中应用. 知识目标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 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能力目标 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课本、课件。 教 一、导入新课 学 教 内 学 容 过 程 学生活动 补充、 总结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 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 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 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1、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 1(1)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4=12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 2(2) (3) (1)问:与第(1)题相比,第(2) 、 (3)题分别是已知 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12÷3=4 12÷4=3 (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 (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 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 化? 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 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师概括: 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 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 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 教师板书 间有什么关系? 4、练习:“做一做”。 根据 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得数 504÷14= 504÷36= 三、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大沙河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四则运算 课时三:有关 0 的计算 数学教研组 所在学校 大沙河小学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 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 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 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 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 0 的运算。 知识目标 知道关于 0 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0 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0 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课本、课件。 教 学 学 内 容 过 程 学生活动 请学生回答 补充、 总结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教一、导入新课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出示: 100+0= 0+568= 0×78= 0÷23= 128-128= 0÷76= 235+0= 99-0= 49-49= 0+319= 0×29= 二、探究新知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 0 的运 算都有哪些。 2、一个数与 0 相加;一个数减 0;一个数与 0 相乘的结果 分别是多少。 3、0 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 除以 0. 三、0 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 0 不能作除数。例如,5÷ 0 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 一个数同 0 相乘得到 5。0÷ 0 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 因为任何数同 0 相乘都得 0。 小结:归纳所有 0 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 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 0。 0 除以一个非 0 的数,还得 0。一个数和 0 相乘,仍得 0。 四、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关于 0 的运算应 该注意的 五、作业设计 学生完成,教 1.计算 师指导 (1)36+0= (2)0+68= (3)0×68= (4)54-0= (5)0÷28= (6)128-0= (7)0÷36= (8)25+0= (9)99-0= (10)49-49= (11)0+39= (12)0×9= 六、板书设计 一个数加上 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 0。 0 除以一个非 0 的数,还得 0。一个数和 0 相乘,仍得 0大沙河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课时四:括号 数学教研组 所在学校 大沙河小学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 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 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 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 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 0 的运算。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 知识目标 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本、课件。 教 学 学 内 容 过 程 学生活动 补充、 总结教一、复习引入: 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 算? 举例 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 算? 举例 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4、今天我们学习 “四则运算” , 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 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二、新知探究 出示例 4:96÷12+4×2 1、说说运算顺序。新-课 -标- 第- 一-网 2、如果在 96÷12+4×2 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 96÷ (12+4)× 2 ,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12+4)×2 = 96÷16×2 = 6 ×2 = 12 3、如果在 96÷(12+4)× 2 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 ]” ,变成另一个算式 96÷[(12+4)× 2],运 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 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96÷[(12+4)× 2] =96÷ [16×2] =96÷ 32 =3 4、阅读“你知道吗?” 5、总结: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 乘、 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 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设计 选择题: (1)47 与 33 的和,除以 36 与 16 的差,商是多少?正确 列式是( ) A、47+33÷36-16 B、 (47+33)÷(36-16) C、 (36-16)÷(47+33) (2) 750 减去 25 的差, 去乘 20 加上 13 的和, 积是多少? 正确列式是( ) A、 (750-25)×(20+13) B、 (20+13)×(750-25) C、750-25×20+13 六、板书设计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一个算式里既有 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 里面的) 96÷[(12+4)× 2] =96÷ [16×2] X k B 1 . c o m =96÷ 32 =3大沙河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四则运算 课时五:解决问题 数学教研组 所在学校 大沙河小学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 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 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 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 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 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 0 的运算。 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 知识目标 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 能力目标 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本、课件。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 学 内 容 补充、 总结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 学 生 观 察 春风!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 并思考 吗?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例 5: (1)师: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 信息呢? (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 着老师解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 (出示问题) 2、解决问题 分析:如果都租小船 30÷4=7(只)??2(人)7+1=8(只)20×8=160(元) 如果都租大船:30÷ 6=5(只)35× 5=175(元) 全租小船,但有 1 条船只坐了 2 人,没坐满。是不是还可 以再省钱呢? 把这 2 人和另一条小船的 4 人都安排坐 1 条大船,还可以 省钱。 6 条小船:20× 6=120(元)1 条大船:35 元。 共花:120+35=155(元)X|k | B| 1 . c|O |m 回顾与反思: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先假设, 再调整) 三、巩固练习:P12 第 5 题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设计: 春游 我校共有老师 14 人,学生 326 人,大车可坐 40 人,租金 900 元;小车可坐 20 人,租金 500 元,怎样租车最省钱? 六、板书设计 如果都租小船 30÷ 4=7(只)??2(人)7+1=8(只)20× (元)如果都租大船:30÷ 6=5(只)35× 5=175(元)小组讨论、 交流小组尝试 总结师生共同 总结8=160 学生自由 交流教学反思大沙河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第二单元 数学教研组 观察物体(二) 课时一 所在学校 大沙河小学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 它是 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 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 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 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知识目标 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 能力目标 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情感目标 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认识 “从不同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 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 也可能是不同的。 认识 “从不同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 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 也可能是不同的。 课本、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补充、 总结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同学们观察过物体吗?一般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 的?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物体呢? “观察物体” 。 板书:观察物体 二、自主学习、质疑释疑。 1.观察投票箱。 (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观察,你能指 出这个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 (2)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这个投票箱,你看到的 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 3 )汇报交流。教师课件展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 状。 三、合作探究,突出重点 板书定义 学习例 1。 1. 出示视图 1:这张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看 了这张图,你能把它摆出来吗?(学生分组操作) 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同样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 到不同的形状) 四、课堂达标,基础过关 这节课我们学习 P13 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小组活动,六、作业设计 (1)拿出你的文具盒,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 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样的? (指名 1-2 名同学说一说)七、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同样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不同的形状大沙河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观察物体(二) 课时二 数学教研组 所在学校 大沙河小学 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 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 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 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知识目标 通过认真组织拼摆, 观察和交流,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 能力目标 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 情感目标 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 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本、课件。 教 学 学 内 容 过 程 学生活动 补充、 总结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教 一、情境导入 出示例 2 视图。 提问:这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出来的?你能摆 出来吗? 二、学习新课。 1、出示学习提示: (1)从前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 体? (2)从上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 体? (3)从右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 体? 2、画一画,比一比。 (1)学生按例 2 视图摆一摆,然后在课本上画一画。 (2)比一比:上面三个物体,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完全 相同?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你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练习:完成 P14 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教师板书五、作业设计:六、板书设计 1)从前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 体? (2)从上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 体? (3)从右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 体?教学反思 大沙河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数学教研组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课时一: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所在学校 大沙河小学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 教材分析 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 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 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交换律、结合律。 熟练运用运算定律探究和理解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 些简便运算。 教学课件、课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补充、 总结 第一课时: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等等。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新授 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 解答黑板上 问题。 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 40+56=56+40 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板书定义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 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板书:a+b=b+a 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 符号表示:△+☆=☆+△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 (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 式,发现特点。 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 出示: (69+172)+28 155+(145+207) 69+(172+28) (155+145)+207 小组活动,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 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符号表示: (△+☆)+○=△+(☆+○) 教师板书: (a+b)+c=a+(b+c) 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P18/做一做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五、作业设计: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38+456 307+348 123+2847 六、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 88+104+96 =192+96 =288(千米) 40+56=56+40 (88+104)+96=88+(104+96) ┆ ( 学 生 举 例 ) 56+40=96(千米) 104+96+88 =200+88 =288(千米)(69+172)+28=69+(172+28) 两 个 加 数 交 换 位 置 , 和 不 变 。 155+(145+207)=(155+145)+207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 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b+a (a+b)+c=a+(b+c)大沙河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课时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同时使用 数学教研组 所在学校 大沙河小学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 教材分析 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 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 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 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熟练运用运算定律探究和理解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 些简便运算。 课本、教学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补充、 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 3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 城市 A→B 第五天 城市 B→C 第六天 城市 C→D 第七天 城市 D→E A→B 115 千米 B→C 132 千米 C→D 118 千米 D→E 85 千米 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 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 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 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 小组讨论、交 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 流,动手完成 问题 序,所以要加小括号。 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 使用的。 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 认真思考提 出问题 回顾旧知 学生自由 发言 三、巩固练习:P20/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计算下面各题 60+255+40 282+41+159 548+52+468 六、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200+250 =450(千米)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 135+39+65+11 13+46+55+54+87 55+137+63+45+50学生独立解 答,小组讨论 交流,集体订 正大沙河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数学教研组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课时三:连减 所在学校 大沙河小学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 教材分析 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 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减 法的特殊规律并选择运用进行简算的过程 能力目标 让学生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 情感目标 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的道理 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课本、教学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补充、 总结 知识目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一、激趣生疑 1、竞赛。 出示两组题,分组计算,比赛看哪组同学即对又快?(幻 灯) 第一组 第二组 72-6-4 72-(6+4) 85-8-2 85-(8+2) 126-70-30 126-(70+30) 根据比赛的结果提问:男同学输了,服不服气呀?你们就 不想知道女同学为什么能算得又对又快吗? 2、发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什么?(学生说说 自己的发现) 3、猜想:观察三个等式,激励学生大胆猜测:这里面有没 有什么规律呢?(学生发表自己的说法) 4、师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 去后两个数的和。 5、师提问:是不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都可以写成 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呢?(在猜想后打上?号) 6、举例验证 学生独立解 7、师小结:大家善于观察,善于动脑,这是一种很好的学 答,小组讨论 交流,集体订 习习惯,刚才大家通过观察发现了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使 正。 计算简便。 (板书:简便)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创设情景引出例题) 师: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 如果让你自己去旅行,你能行吗?不要着急,李叔叔给大 家介绍了一个旅行法宝――《自助旅行》指南。这本书可 以告诉我们旅行时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 1.出示情境图 师:李叔叔在外出旅行前,他就仔细的查阅了这本书的资 料。从图上,你能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 (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了 66 页,今天又看了 34 页。 这本书一共有 234 页。 )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 尝试各种算法 师: “还剩多少页?”这个问题,你能 解决吗? 师:自己先列式算算看,计算好后把你的思路跟小组内的 学 生 独 立 解 同学交流一下,看谁的算法最多。 答,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交流 交流,集体订 师: 你们都是怎么计算的?把你的思路跟大家分享一下。 正 指名上黑板板演算法: 方法一 234―66―34 =168―34 =134方法三 234―34―66 =200―66 =134 方法二 234―(66+34) =234―100 =134 思路 1: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减去昨天看的 66 页, 再减去今天看的 34 页,就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即 234-66-34 思路 2: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 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 234(66+34) 思路 3: 总页数里减去今天的页数, 再减去昨天的页数, 就是剩下的页数,即 234-34-66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讲得都很有道理,你更 喜欢哪一种?把你的理由讲给同桌听一听。 4、引导学生理解:至于哪一种方法更简便,要看具体的数 据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5、 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 比较发现了要想使计算简便, 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才选择具体的算法来计算,我想下 面的这道题你们也一样能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解决。如:将 例 4 的总页数改为 266 页,让学生自己选择算法,使计算 更简便。 5、⑴独立列式计算; ⑵指名板演 6、那“145-34-86”这道算式可以简便计算吗?看来,在 今后计算时,我们要观察算式数据有什么特点,然后运用 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三、巩固练习:P21 做一做 四、小结 :今天利用我们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什么数 学规律?这些规律可以使计算怎样?但在计算的过程中我 们还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设计 简便计算。 178 ― 59 ― 41 451―(51+79)学生独立解 答,小组讨论 交流,集体订 正。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168 ― 53 ― 68357 ― 64 ― 57 ― 36 427―126―74 六、板书设计 方法一 234―66―34 =168―34 =134875 ― 44 ― 56方法三 234―34―66 =200―66 =134 方法二 234―(66+34) =234―100 =134大沙河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数学教研组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课时四: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所在学校 大沙河小学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 教材分析 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 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 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 能力目标 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 情感目标 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知识目标 1、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 教学难点 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教学准备 教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 二、新授 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课本、教学课件。 教 学 学 内 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过程 学生活动 补充、 总结 (1)4×25=100(人) 25×4=100(人)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 换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 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 小组讨论 \ 交 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 流。 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 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 (25×5)×2 =125×2 =250(桶) 小组合作学习。 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②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③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④字母表示。 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 三、巩固练习:P25 做一做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 五、作业设计: 1、运用乘法的交换律或结合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 恰当的数。 (1)78×85×17=78×(_____×______) (2)81×(43×32)=(_____ ×______)×32 25×(5×2) =10×25 =250(桶) 学生独立解 答,小组讨论 交流,集体订 正 观察主 题图,根据条 件提出问题。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973×5×2 六、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4=100 (人) 4×25=100 (人) ×5)×2 =125×2 25×(5×2) 25×4=4×25 =10×25 ┆ =250(桶) ( 学 生 举 例 ) (25 125×897×8=250(桶) ┆(学生举例)(25×5)×2=25×(5×2)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 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a×b)×c=a×(b×c) a×b=b×a大沙河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课时五: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课 数学教研组 所在学校 大沙河小学 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 教材分析 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使学 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 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 能力目标 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交换律、结合律。 熟练运用运算定律探究和理解交换律、 结合律,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 知识目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算。 教学准备 课本、教学课件。 教 学 教 学 内 容 第五课时: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50×2=100 25×4=100 25×40====200 125×80===200 25×12=300 过 程学生活动补充、 总结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 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 板书:5×2 25×4 125×8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30×(□×□) 125×8×40=(□×□)×□ (3)计算: 43×25×4 同? 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第 1 题只应 小组讨论、 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 交流、总 结。 第 2 题要先用乘法交换律把 4 放在前面,使 25 与 4 相 乘,或把 25 放在 43 的后面,使 25 与 4 相乘,然后再 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小结: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 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简便。关键要掌握运算定 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4)师生比赛,看谁直接说出结果速度快。 25×42×4 (5)对比练习: 4×25+16×25 4×25×16×25 68×125×8 4×39×25 学生独立 解答,小组 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 在对比中 加以区分 25×43×4 学生独立 思考,完成 练习。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 (25+15) ×4 46×25 49×49+49×51 (68+32) ×5 二、小结 学生谈收获。(25×15)×4 (40+6)×25 49×99+49 68+32×5X|k | B| 1 . c|O |m集体订正。大沙河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数学教研组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课时六:乘法分配律 所在学校 大沙河小学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 教材分析 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 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 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课本、教学课件。 教 学 过 教 学 内 容 第六课时:程 学生活动补充、 总结一、铺垫孕埋伏 思考问题。 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 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 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二、新授 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 的理由。 (1) (4+2)×25 =6×25 =150(人) 4+2 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 在乘 25 就算出 25 个 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 (2)4×25+2×25 =100+50 =150(人)XkB 1.c om小组讨论,尝 试用不同的 方法解决。4×25 表示 25 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 种树,2×25 表示 25 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 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 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汇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 结出要点。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学生举例。 根据学生举例板书。 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 请学生验证。 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 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a×c 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 律? 学生通过探 讨并交流发 小组合作,讨 论、交流、汇 报结果。 简记为: 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P26/做一做 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 四、课堂小结: 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 五、作业设计 1、不计算在□里填上 “>”、 “<”或“=”。 73×54□54×73 (76×74) 87×53□87×52 90□8×(10×90) 2、解决问题 一个盒子能装 12 支钢笔,每支钢笔 3 元钱。 买这样的钢笔 5 盒共用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六、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 (4+2)×25 =6×25 =150(人) (2)4×25+2×25 =100+50 =150(人) ┆(学生举例) (a+b)×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 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75×76)×74□75× 80×现的规律。学生独立解 答,小组讨论 交流,集体订 正。(4+2)×25=4×25+2×25大沙河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内容 课时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课时七:乘法分配律的练习课 主备人数学教研组所在学校大沙河小学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 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 教材分析 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 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熟练运用运算定律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 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课本、教学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补充、 总结 第七课时:一、复习准备 出示: 1.口算: 73+27 100-64 8×9×125 (4+40)×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2=300+□ (300+2)×43=300×□+2×□ +□ (2000+3)×14=2000×□+□×□ 学生独立解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 答 , 汇 报 结 果。 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二、新授 出示 102×( ) 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 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 138×100 64×1 出示: 计算 102×43 小组讨论完成。 学生可能出现: (1) (100+2)×43 (2)102×(40+3) 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 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 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 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 便。 小练: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01×84=□×84+□×84 92×203=92×(200+□) =92×200+92×□ (2)计算 102×24 出示:9×37+9×6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1)9×37+9×63 =333+567 =900 (2)9×37+9×63 =9×(37+63) =9×10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 种方法。 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 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 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 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 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 学生独立解 答,小组讨论 交流,集体订 正。 小组讨论交 流, 整百、整千的数。 小练:(80+8)×25 32×(200+3) 35×37+65×37 38×29+38 讨论: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 吗?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怎样应 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订正时,说明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 引导学生小结: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 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 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 三、巩固练习 1. 师生对出题。 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 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 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 来。 23×12+23×88 (35+45)×12 (11×25)×4 25×(4+40) 讨论:2、3 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号两边的 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怎么改? 四、小结 学生谈收获。 五、作业设计:P28/6―8 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 103×12 六、板书设计: 20×55 24×205 学生独立解 答,小组讨论 交流,集体订 正。 师生互动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102×43 =(100+2)×43 =100×43+2×43 =86 38×29+38 =38×(29+1) =38×40 =15209×37+9×63 =333+567 =9009×37+9×63 =9×(37+63) =9×100 =900大沙河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课时八:例 8 拆数的简便算法 数学教研组 所在学校 大沙河小学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 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 教材分析 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 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会通过拆数,变式等方法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课本、教学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补充、 总结一、复习准备 口算 12×30 24×4018×20 15×40 学生独立解 答15=( )×( ) 24=( )×( ) 30=( )×( ) 36=( )×( ) 二、新授 出示例 8 主题图 什么是“一打”?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一打”表示 12 个。 观察主题图,独立解决题目中的问题。 找三个代表性的解题方法进行板演。 板演: (1)25×12=300(元) (2)25×12 =25×(3×4) =(25×4)×3 =100×3 =300(元) 第 1 种直接计算。 第 2 种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的因数改成了两个 一位数相乘的形式。 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及解决方法。 你喜欢哪种方法?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你能 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吗? 第三种把其中的一个因数改成了两个数相除的 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合运算,可以任意交换位置进 行简便计算。 根据主题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小组合作分工完成黑板上的题目。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观察主题图, 独立解决题 目中的问题。 教师要注意学生在简算过程中,是否正确地采 用了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师完善板书。 四、作业设计 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106×25=25×106 5×17×4=5×4×17 13×3×2=13×(3×2) 25×8×4=8×(25×4) 4×6×5×8=(4×8)×(6×5) 五、板书设计: 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25×12 =25×(3×4) =(25×4)×3 =100×3 =300(元)小组内 交流。全班交三、 小结: 学生谈收获, 小结重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流。大沙河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课时九:例 8 连除的简便运算 数学教研组 所在学校 大沙河小学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 教材分析 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 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 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教学难点 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本、教学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补充、 总结 一、复习铺垫 1、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并说一说每道题运用了什么 简便方法。 463 - 175 - 125 362 -( 150+ 162) 学生独立计算后,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运用 了什么简便方法。 2、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有 关知识, 今天上课之前想在咱班来一次计算的竞赛, 想参加吗?这样,我们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先 派一名代表到前面进行比赛。 280 ÷ 7 ÷ 5 280 ÷ ( 7 × 学生独立解 5) 答 7200÷(25×4)
师:我出题的时候可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的,其实第 二组题也能像第一组一样简便,你们想知道方法吗。这 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板书课题(除法的简便 计算) 二、学习新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1、出示例(2):王老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买 了 5 副羽毛球拍,花了 330 元。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2、怎样列式? 独立解决题 方法一:330÷5÷2 方法二:330÷(5×2) 目中的问题。 =66÷2 =330÷10 =33(元) =33(元) 3、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330÷5÷2=330÷(5×2) 4、像这样两个算式相等的例子你还能举出来吗?能举 完吗? 5、猜想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可能存在着什么规律吗?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 积。 X|k | B| 1 . c|O |m 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就等于一个数连续除以这两 小组内 个数。 交流。全班交 6、这条规律有什么用呢?下面我们就来试一 流。 试。 280÷(7×5)
7、应用规律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应用规律可以使计算变得既简便又有趣 实践应用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 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五、作业设计 1、下列各组算式相等吗? ①680÷2÷5 680÷(2×5) ②390÷39×5 390÷2÷5 ③360÷(36÷2) 360÷36÷2 ④810÷18 810÷9÷2 ②、④左右两个算式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怎么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480÷(5×48) ÷8
540÷45 六、板书设计 X k B 方法一:330÷5÷2 =66÷2 =33(元)1.c om方法二:330÷(5×2) =330÷10 =33(元)教学 反思大沙河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课时一:小数的意义 数学教研组 所在学校 大沙河小学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 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在“分数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 教学的。 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 会读, 知识目标 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 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保留小数,会名数的改写,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 律。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科书, 直尺教学、课件 教 学 过 学 内 容教程 学生活动补充、 总结一、复习导入: 填空(教师板书): (1)0.1 是( ) 分之一。 0.7 里有 ( )个 0.1。 (2)10 个 0.1 是( )。10 个 0.01 是( )。 (3) 写成小数是( )。写成小数是( )。 (4)1 米=( )分米=( )厘米=( ) 毫米。w W w .x K b 1.c o M 二.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 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 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板书:小数的意义) 2.教学小数的产生 (1)引导学生动手量课桌的宽度, (用分米作单位) 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言。 (2)总结: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 果,这时也常用小数表示。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 要,从而产生了小数。 板书定义 3.教学小数的意义 (1)填写教科书 32 页的填空题。 学生填完结果并订正 ②启发学生:把 1 米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是多少 分米?3 份呢?7 份呢? ③引导学生口述:1 分米是 10 分之 1 米,还可写 成 0.1 米。3 分米可写成 0.3 米。7 分米可写成 0.7 米。(板书) ④总结: 分母是 10 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 书:一位小数) (2) 填写教科书 33 页最上的填空题。 这是把 1 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根据以上学习你能 知道什么? 学生以小组方式讨论,然后找同学回答, 教师板书:1 厘米可写成 0.01 米。3 分米可写成 0.03 米。12 厘米可写成 0.12 米。 使学生知道分母是 100 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 数。 教师提问:5,12,45,20,50 厘米可分别写成 几米?(小数) (3)问: 把 1 米平均分成 1000 份, 每份长是多少? 小组活动, 学生回答 提问:分母是 1000 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 (板书:三位小数) 教师提问:1,3,10,21,36,100,158,269, 400 毫米可分别写成几米?(小数) (4)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①把 1 米看成一个整体,如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10 份、100 份、1000 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 用分母是多少的分数表示?引导学生答出可以用十 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 这样的分数写成小数时,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 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 ③什么叫小数?引导学生讨论。 ④师生共同概括: 分母是 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 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 数叫做小数。 。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⑤完成“做一做” 。 教师指导 (5)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 ①学习阅读教科书,学习小数的计算单位。 完成: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 即:10 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10 个百分之一是 十分之一,10 个十分之一是一。 三、作业设计 1.判断: (1)0.40 里面有 4 个 0.01( ) (2)35 克=0.35 千克( ) 2.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0.7 0.05 0.012 四、板书设计: 10 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10 个百分之一是十分 之一,10 个十分之一是一。 大沙河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教材分析 数学教研组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课时二:小数的读、写 所在学校 大沙河小学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 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在“分数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 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保留小数,会名数的改写,掌 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教学目标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会正确读、写小数 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课本、教学课件。 教 学 学 内 容 第二课时 过 程 学生活动 补充、 总结教一,复习 1、 0.2 是 ( ) 位小数, 表示 ( ) 分之 ( ) ; 0.15 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 ; 0.008 是 ( ) 位小数, 表示 ( ) 分之 ( ) 。 2、0.4 的计数单位是( ) ,它有( )个这样 的计数单位; 0.07 的计数单位是( ) ,它有( )个这样的 计数单位; 0.138 的计数单位是( ) ,它有( )个这样 的计数单位。 二、新课 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谁能举出一些小数的例子? 教师板书 请学生回答: (0.2 0.05 0.005 0.01??) 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小数点左边的数都是 0)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小数吗?谁能举出一些例 子? 教师举例: (1.5 40.6 3.134 6.8??) 这些小数的小数点的左边还是 0 吗? 观察一下:小数可以分为几部分? 教师引导: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比 1 小? 请学生回答并举例 谁还记得整数的数位顺序?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 么?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边回答边在黑板上板书整数数位顺序表。 接着提问:0.2 表示什么?(表示两个十分之一)十分 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5 表示什么?(表示百分之五, 有五个百分之一)百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06 表示千 分之六,有六个千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 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等都是小数 的计数单位。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那个最大? 多少个十分之一是整数 1? 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 多少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 这些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10) 这和整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一样的,因此, 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可以用小数点与整数部分隔开,排在 整数部分的右边,向整数一样计数。 10 个十分之一是整数 1 ,整数个位的右边应该是什么位? 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十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 位?百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呢?再往下还有万份位、十 万份位等。 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多少?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的 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 指出 345.679 整数部分中的每一位分别是什么位? 再指出小数部分的十分位、 百分位、 千分位上分别是多少? 2、教学小数的读法 出示最大古钱币的相关数据:高:0.58 米、厚:3.5 厘 米、重:41.47 千克 问:你会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吗? 请学生试读一读,教师指导。 总结一下小数的读法? 小组讨论并汇报 教师强调: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而且有几个 0 就读几个 0。 完成做一做:读出下面小数 3、教学小数的写法 (1)例 4:据国内外专家实验研究预测:到 2100 年,与 1900 年相比, 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一点四至五点八摄氏度, 平均海平面将上升零点零九至零点八八米。 你会写出上面这段话中的小数吗? 请学生试写一写,教师指导 (2)做一做:写出下面的小数。 零点零七 五点零六 十点零零二 三百点七一零点零一四十五点五零三三、作业设计 1、填空 0.9 里面有( )个 0.1 0.07 里面有( )个 0.01 4 个( )是 0.04 2、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 ) 位, 第四位是 ( ) 位,第一位是( ) ,第三位是( ) 。 3、 说出 24.375 每个小数位上的数各是几个几分之一? 4、读出下面各数 (1)南江长江大桥全长 6.772 千米。 (2)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 29.46 年。 (3)1 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 0.84 千米 四、板书设计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 0 就读几个 0。大沙河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教材分析 数学教研组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课时三:小数的性质 所在学校 大沙河小学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 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在“分数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 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保留小数,会名数的改写,掌 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教学目标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正确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 0 或者去掉 0,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 正确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 0 或者去掉 0,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 课本、教学课件。 教 学 学 内 容 过 程 学生活动 补充、 总结教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 师:课前老师去商场、并记录商品的价格, 笔 2.00 元, 师:是多少钱呢? 生:2 元。 请学生回答 笔记本 3.50 元。 师:是多少钱? 生:3 元 5 角 2 师: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 左边的商店可爱多标价是 2.5 元,右边一家则是 2.50 元, 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 生:一样 师:为什么 2.5 元末尾添个 0 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 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1 分别把 1 分米,10 厘米,100 毫米改用“米”作单位表 示。 1 分米=0.1 米 10 厘米=0.10 米 100 毫米=0.100 米 从中你发现什么? 1 分米=10 厘米=100 毫米 0.1 米=0.10 米=0.100 米 小数的末尾(后面)添零,它的大小不变。 小数的末尾(后面)去掉零,它的大小不变。 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师总结: 小数的末尾添零或去掉零, 小数的大小不变。 2 验证结论,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学生完成,教 完成做一做:比较 0.30 与 0.3 的大小 师指导 师: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 猜一猜) 师: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左图把 1 个正方形平均分成 10 份。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 3/10。用小数表示 0.3 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 100 份。阴影部分用分数 表示 30/100 用小数表示 0.30 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 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 0.30 与 0.3 相等,证明刚才这个结论是对的。 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 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 数大小也就变了。 提醒注意: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 同的。 3 完成例 3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指导: 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 0。还可以在整数 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 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 形式。 比如:我们在商场里看到的 2 元=2.00 元,2.5 元=2.50 元 4 出示例 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 0.2、4.08、3 改写成 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怎样改写? 让学生同桌两人议论后答出。 提醒:把整数改写成小数形式,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 上小数点,再添上“0”。 三.作业设计 1.化简 102.020 的结果是( )? 要求学生回答: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2.判断题。 (打“√”,错的打“×”) (1)0.080=0.8 ( ) (2)4.01=4.100 ( ) (3)6 角=0.60 元 ( ) (4)30=30.00 ( ) (5) 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 小数的大小不变。 ( ) 让学生按顺序回答,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下面的每组数中,一共可以去掉多少个“0”?这些 0 都在什么位置? (1)3.09 0.300 1. (2)0. 60.06 500 (3)0.090 12. 要求学生思考后,按顺序回答。 四、板书设计 1 分米=10 厘米=100 毫米 0.1 米=0.10 米=0.100 米 小数的末尾(后面)添零,它的大小不变。 小数的末尾(后面)去掉零,它的大小不变。大沙河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内容 课时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课时四:小数的大小比较 主备人 教材分析数学教研组所在学校大沙河小学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的大小比较, 生活中的小数,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在“分数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 知识目标 学生熟练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要 求排列几个数的大小。 通过对小数大小的比较,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教学目标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和步骤。 小数位数不同时比较大小容易与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混淆 课本、教学课件。 教 学 学 内 容 过 程 学生活动 补充、 总结教一、情境导入: 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二、学习新知。 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出示例 5(40 页) 师:是谁跳得最远? 生:小明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小明是 3.05 米,其余是 2 点几,只要比较 3.05 米与 2.84 米的大小就知道了。 师:怎样比较 3.05 米与 2.93 米的大小呢?下面请同学 们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想出的办法最多。 策略一: 3.05 米=3 米 5 厘米 2.93 米=3 米 9 分米 3 厘米 策略二: 3.05 米比 3 米多,2.93 米比 3 米少。 策略三: 先比较小数点前面的数,小数点前面的数大,这个数就 大。 比较 2.84 米,2.88 米,2.93 米的大小? 整数相同,怎么比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如果小数点前面的数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上 的数,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2.93>2.88>2.84 小结: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关于比较小数大小的办法,真 棒。 2、完成做一做,教师辅导。 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三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真好,上完这节课之后,你有什么 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互相说一说比较的方法和 过程。 三、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 四、作业设计 1、 比较大小。 3元 4.723 2.88 34.13 2.7 元 4.79 2.84 34.31 <7.1< <21.34< <2.6< <4.56< 3 6.15 米 0.485 2.999 6.13 米 0.49 9.099 9.12、 下面各小数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3、 先在直线上表示下面各数,再比较大小。 0.3 0.5 0.13 0.18 五、板书设计 如果小数点前面的数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上 的数,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大沙河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教材分析 数学教研组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课时五:小数点位置移动 所在学校 大沙河小学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 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在“分数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归纳“规律”的过程,既是教学 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归纳“规律”的过程,既是教学 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 课本、教学课件。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 学 内 容 补充、 总结 一、复习导入: 板书: 35.67 3.567 356.7 3567 比较 学 生 观 察 大小。 并思考 问: 这四个数有什么相同特点?(数字及排列顺序一 样。)有什么不同?(小数点位置不同,大小不同。) 二、新知探究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从上题可见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 那么,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 化呢?今天我们一起研究。 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 1、例 1 把 0.009 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 化? (1)0.009 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 0.009 米=9 毫 米) (2)师移动 0.009 米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一位, 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0.09 米=90 毫米,原数扩大 10 倍) 向右移 动两位,原数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 变化?(板书:0.9 米=900 毫米,原数扩大 l00 倍) 向右移动三位, 原数又变成多少?是多少毫 米?大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9 米=9000 毫 米, 原数扩大 1000 倍) 小数点可不可以向右移动 四位、五位甚至更多位? 师:所以我们要在移动 位数和扩大倍数的后边点上省略号。 (3)从这一例子看,小数点向右移动会引起原数怎 样的变化?你能总结出规律来吗? 引导学生总结出: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原来的 数就扩大 10 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 就扩大 loo 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原来的数就 扩大 1000 倍...... 2.刚才是由上往下观察(画↓),如果我们由下往 上观察(板书↑), 小数点相当于往哪边移动?(向左 移动), 小数点向左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会有怎样 的变化?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得出: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 10 倍;小 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原来的数就缩小 100 倍; 小数 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 l000 倍......(板书) 3.引导学生完整地概括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 大小的变化规律。 (在书上补充完整) 4.强调:掌握小数点移位的规律,一要注意移动 方向与变化的关系, 就是左移就缩小, 右移就扩大; 二是要注意移动位数与变化的倍数的关系, 移动一 位,变化的倍数是 10 倍,移动两位,变化倍数是 100 倍,移动三位,变化倍数是 l000 倍...... 5.练习:P44 做一做小组讨论、 交流小组尝试 总结师生共同 总结学生自由 交流 小结: 掌握小数点移位的规律, 一要注意移动方向 与变化的关系,就是左移就缩小,右移就扩大;二 是要注意移动位数与变化的倍数的关系,移动一 位,变化的倍数是 10 倍,移动两位,变化倍数是 100 倍,移动三位,变化倍数是 l000 倍...... 三、作业设计: 1、填表 原数分别扩大 10 倍扩大 100 倍缩小到它的 1/10 和缩小到它的 1/100 47.28 11.2 2、填空 (1)把 6.2 扩大 倍是 62。 (2)把 59 缩小到它的()是 0.59。 (3) 0.28 去掉小数点得 ( ) , 原数扩大了 ( ) 倍。 (4)73.21 变为 0.7321,原数就( ) 。 3、判断 1、0.8 的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到 了它的 1/1000( ) 2、3.69 扩大 1000 倍是 36.9。 ( ) 3、把一个数缩小到它的 1/10,就要把这个数的小 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 ) 4、 观察三个数, 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吗? 3.8 38 0.038四、板书设计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 10 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 loo 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 1000 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 10 倍;小数 点向左移动两位, 原来的数就缩小 100 倍; 小数点向左移 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 l000 倍....教学反思 大沙河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课时六: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 数学教研组 所在学校 大沙河小学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 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在“分数小数的初步认识” 的基础上教学的。 牢固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并会应用规 知识目标 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 10 倍、100 倍、l000 倍 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 能力目标 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 10 倍、100 倍、1000 倍 向右移动时位数不够要在右边添 “0” , 前面最高位的零必须去掉; 向左移动时,位数不够时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 课本、教学课件。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 学 内 容 补充、 总结 )。 学生观察 并思考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一、复习引入: 1、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原数就(2、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就( )。 3 、 5.24 要扩大 10 倍,小数点向 ( ) 移动 ( ) 位,得 ( )。 4 、 把 42.7 写 成 0.427 , 小 数 点 向 ( ) 移 动 ( ) 位。 5、说说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 6、如果把 3 扩大 10 倍,100 倍,1000 倍应怎样列式?得 小组讨论、 交流 多少? 7、如果把 5000 缩小 10 倍,l00 倍,1000 倍应怎样计算? 各得多少? 二、新知学习 小组尝试 师: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数扩大倍数要用乘法计算,把一 总结 个数缩小倍数用除法计算,我们今天应用学过的小数点移 位的变化规律, 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 10 倍, 100 倍, 1000 倍,只要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就可以了。怎样移动呢?(板书 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 1、教学例 2(1) :把 0.07 扩大 l0 倍、100 倍、1000 倍, 各是多少? 提问: (1)把一个数扩大倍数用什么方法计算?(用乘法计算) (2)怎样列式?(把 0.08 分别乘以 10,100, 1000) 板书: 0.07×10=0.7 0.07×100=7 0.07×)根据学过的规律,应怎样移动小数点? 启发 学生分别说出移动的位数及得数。(板书) 学生自由 (4)为什么 0.07×1000 得 70? 交流 (因为要扩大 1000 倍,需向右移动三位,而原数 只有两位小数,还差一位,所以要在右边添一个 0,补足 数位。) (5)0.07×100=7, 为什么向右移动两位后得 7, 而不写成 007? 引导学生明确,小数点向右移动后,不是零的最高位前面 的零必须去掉,如 0.07 扩大 1000 倍得 70,而不能得 0070。 小结式提问: 根据上面的计算,要把一个数扩大 10 倍、 100 倍、1000 倍,只要怎样就可以了? (只要把小数点 向右移动就可以了) 练习:P45 做一做 1 教学例 2(2) :把 3.2 缩小 10 倍,100 倍,1000 倍各是多 少? (1)思考一下,把一个数缩小倍数应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 应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 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 如何解 决? 板书: 3.2÷10=0.32 3.2÷100=0.032 3.2÷2 (2)说明: 3.2÷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后,整数部 分没有了,用 0 表示,所以在小数左边还要添一个 0,表 示整数部分是“0” 。 新-课 -标- 第- 一-网 启发学生说一说, 为什么 3.2÷2? 从而强 调,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左边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左边 用“0”补足,缺几位就补几个“ 0” ,再点上小数点,左 边整数部分也没有了,因此小数点左边还要添一个“0” , 表示整数部分是“0” ,所以 3.2 缩小 1000 倍得 0.0032。 (3)练习:P44 做一做 2师生共同 总结 3、总结性提问: (1)小数点向左或右移动的方向根据什么? (2)小数点位置移动的位数由什么来决定? (3)应用小数点移位规律时应注意什么? 4、教学例 3 (1)阅读课文,自学 (2)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一 四、作业设计 1、算一算。 0.13 × 10 = 0.37×100= 2.17 ÷ 100 = 2.43÷100= 五、板书设计 0.07×10=0.7 0.07×100=7 0.07×.2÷10=0.32 3.2÷100=0.032 3.2÷2 0.04 × 10 = 1.6 ÷ 100 = 30 ÷ 100 = 4.5 × 10 =大沙河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课时七:小数的单位换算 数学教研组 所在学校 大沙河小学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 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在“分数小数的初步认识” 的基础上教学的。 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会利 知识目标 用单位间的进率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 的名数,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的名数。 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 能力目标 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 情感目标 概括能力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进行单名数互化的方法 复名数化单名数用小数表示的方法. 课本、教学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第七课时学生活动补充、 总结一、复习 1 千米=( )米 1 千克=( )克 1 米=( )厘米 1 吨=( )千克 1 时=( )分 1 分=( )秒 1 平方米= ( )平方分米 1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二、新课: 1、把你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说给小组同学听,找一 组同学汇报他们收集的数据。 2、我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水果糖的质量是 0.5 千克 小明的身高是 1.35 米 小红体操得分是 9.25 分 小丽的体温是 38.5 度 3、像这样我们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把哪两部分合起来叫名数?你能举出一些名数的例子 吗? 3 分钟、 7 千米、 6 时 15 分、 78 平方米、 4 吨 50 千克 5 米 6 分米 20 平方厘米 9年 5 千米 60 米 4、什么叫单名数?什么叫复名数?从刚才举出的例子 中你能找出哪些是单名数哪些是复名数吗? 5、小组活动: 请你按高矮顺序,给下面的小朋友排排队 80 厘米、1 米 45 厘米、0.95 米、1.32 米 又有米又有厘米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 师:要想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可以把它们改成相同计量 单位的数。 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 据进行改写。 问:又有米又有厘米要想直接比现在你有什么想法? 生:把它们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 把它们改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数 6、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一进行改写 (1)教学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1)0.95 米=( )厘米 你们会做吗?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1 米等于 100 厘米,0.95 米=0.95 乘 100 厘米。可以直接把 0.95 的小 数点向右移两位。 ) 1.32 米=( )厘米学生观察 并思考小组讨论、 交流小组尝试 总结师生共同 总结学生自由 交流 是米这个单位大些还是厘米这个单位大些?我们把较 大的单位叫做高级单位,而把较小的单位叫做低级单位。 这道题就是把高级单位“米”作单位的名数改称低级单 位“厘米”作单位的名数。 请同学们接着做一做: 3.7 吨=( )千克 0.86 平方米=( ) 平方分米 0.3 千克=( )克 2.63 千米 =( ) 米 怎样把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 呢? 小组讨论后,汇报(用高级单位量得的数去乘进率) (2)教学低级单位的名数改称高级单位的名数。 80 厘米=( )米 谁能说说你的想法? (因为 1 米=100 厘米,80 厘米=80/100 米) 用这种改写方法改写下面各题 9020 千克 =( )吨 7450 米=( )千 米 23 分米=( )米 1350 克=( )千克 想一想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 名数? (用低级单位量的的数去除以进率) 能用这种方法解答 1 米 45 厘米是多少米吗?小组讨论一 下? 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45 厘米=0.45 米,0.45 米和 1 米合起 来是 1.45 米 ) 三、作业设计: 1、 ( )分米=1.5 米 ( )千克=4.08 吨 510 米=( )千米 516 厘米=( )米 4700 克=( )千克 2、在括号里填上或 3.61 米( )362 厘米 284 克( )0.284 千克 1480 米( )1.5 千米 532 厘米( )5.3 米 四、板书设计 0.95 米=( )厘米 1.32 米=( )厘米 80 厘米=( )米 较大的单位叫做高级单位,而把较小的单位叫做低级单 位。 大沙河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课时八:单位换算 数学教研组 所在学校 大沙河小学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 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在“分数小数的初步认识” 的基础上教学的。 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 知识目标 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保留小数,会名数的改写, 能力目标 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的规律。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 情感目标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掌握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的方法 使学生形成一种程序性思维方法 课本、教学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学生活动补充、 总结一、生成情境 我们可以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那么也应 该可以将高级单位的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我们先复习 一下昨天的内容: 80 厘米= 80 ÷ 100 = 0.80 米= 0.8 米 或者:80 厘米=80/100 米=0.80 米=0.8 米 二、自主探究 1、请说一说你是怎样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 数的. 2、揭示课题: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 3、从左至右是低级化高级,那么从右至左呢?90 厘米= 0.9 米,0.9 米=90 厘米. 4、0.9 米=90 厘米是怎样换算出来的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交流. 0.9 米化成多少厘米,是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 位,应该是乘以进率 100,因为 1 米=100 厘米,也就是学生观察 并思考小组讨论、 交流小组尝试 总结 说 1 米相当于 100 厘米, 那么 0.9 米是 100 厘米的 90/100, 因此,0.9 米=90 厘米. 5、学习例 2. (1)学生独立阅读. (2)0.95 米=( )厘米,你可以从几个不同 的角度去思考? (3)0.95 米的意义可以理解为 9 分米加 5 厘米,合起 来就是 95 厘米.也可以用 0.95×100=95 厘米.计算时 直接移动小数点. 6、想一想:1.32 米=( )厘米. (1)学生独立思考,策划自己的表现方案. (2)全班交流. (3)1.32 米=132 厘米,你能用几种方法去理解? 7、对比总结:对单位的改写,我觉得首先判断两个单位 名称相对而言,谁是高级单位,谁是低级单位,然后掌握 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高级单位换算成低 级单位要乘以进率.是通过移动小数点来实现的. 三、实践应用 :第 49 页“做一做” . 四、作业设计 58 厘米=( )米 分米=( )厘米 0.23 米= ( ) 分米 千米=( )米 ( )千克=4.02 吨 12.45 元=( )元( 590 平方分米= ( 公顷 0.105 千米= ( 米 17 吨 40 千克= ( 平方米( ) 吨 1.8 平方米= ( ) )平方分米 ) 米 10 米 3 厘米= ( )师生共同 总结学生自由 交流1046 克=( 1.3 吨= ()千克 ) 千克3.2 7.014( )毫米=0.2 米 )角( )分 640 平方米= ( )) 平方米五、板书设计 0.95 米=( 1.32 米=()厘米, )厘米.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 位要乘以进率 大沙河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课时九: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数学教研组 所在学校 大沙河小学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 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在“分数小数的初步认识” 的基础上教学的。 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 知识目标 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使学生掌握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 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以及根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 位数。 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 应用数学的信心教学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课本、教学课件。 教 学 过 教 学 内 容程学生活动补充、 总结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生活中有许多小数的信息, 你收集到了吗?(此处安排收集资料。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使学生认识到近似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体会近似数 的应用价值) 生:汇报,教师按准确数和近似数把学生提供的信息中的 小数分成两种写在黑板上。 师:谁注意到了老师为什么把同学提供的这些小数分成 两种写在黑板上呢?(生通过观察回答) 师: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必说出小数的准确数,只要说出 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同学们看一看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中 有这样的情况吗?(生汇报和小数近似数有关的信息。 ) 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你有什么感受呢?小数的近似 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这么广泛,怎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新|课 | 标|第 |一| 网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41
70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 32□645≈32 万 47□05≈47 万学生观察 并思考小组讨论、 交流小组尝试 总结 学生填完后,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探究新知 我们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 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 了。如:如豆豆的身高 0.984 米,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精 确,那么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这一内容。 师: 豆豆的身高 0.984 米, 我们一般怎么表述豆豆的身高? 你是怎样得出豆豆身高的进似数的? 师:你们能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求出这个小数在不同情况 下的近似数吗? 自己练习在练习本上做一做,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看一看有没有争议的地方。并引导学生按顺序进行汇报。 (1)学生汇报保留两位小数求近似数的思维过程,并 再找一名同学进行汇报,加深对方法的理解。 (2)保留一位小数,有争议吗?找同学汇报自己的想 法。学生讨论近似数是 1.0 还是 1。教师出示线段图,看 一看给学生带来什么启示。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使学生明确保留一位小数是 1.0,原来的长度在 0.95 与 1.04 之间。保留整数为 1,原来的准确长度在 1.4 与 1.0 之间,所以 1.0 比 1 精确的程度高一些。也就是小数 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 师:总结出尽管两个数的大小相等,但表示的精确程度 不同,同学们认为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呢?求近似数时,小 数末尾的零不能去掉。 (3)保留整数部分应怎样思考,注意什么问题呢? 师:请同学们回忆求 0.984 近似数的过程,你能发现求 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同学们利用我 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也就是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 的方法来求小数的近似数,希望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 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下面我们就用这种 方法来求课前同学们提供的这些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到 十分位) (4)小结: 问: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知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注意两点: ①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如果保留整数,就看十 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 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②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 是 0 的。0 应当保留,不能丢掉。 三、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53 页上面做一做 四:将下面的数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1,一个人的头发约有 80000 到 90000 根。师生共同 总结学生自由 交流 人造卫星每分钟约行 472000 千米。
万 90000=9 万 .2 万 师: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把一个以个为单位数写成以万位单位的数 不同点:整万的数可以直接改写成一万位单位的数 不是整万的数先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取近似数。 : 像这样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 亿作单位的数。 我们知道整万或整亿的数能够直接改写成以万或亿位 单位的数,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怎么改写成用万或亿为单 位的数? 2 木 星 的直径是 142800 千米,它离太阳 的距离是
千米。 它的直径是多少万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 米? 小组研究: 尝试把上面两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为单位的数 说明你是怎么想的? 3 小结: 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 4 位,加上万 字。 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 8 位,加上亿 字。 四、巩固练习: 把 24800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把
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5 像这样把
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3.4528 亿, 小数点后有 4 位, 小数位数太多, 往往实际又没有用, 这时就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如这道题保留 两位小数应该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五、作业设计: 1 把下面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并保留两位小数 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面积 35990 平方千米。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面积 34000 平方千米。 2、2003 年我国在校小学生
人,改写成用亿 人作单位的数并保留一位小数。 六、板书设计 ①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如果保留整数,就看十 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 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②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 是 0 的。0 应当保留,不能丢掉。 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 4 位,加上万 字。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 8 位,加上亿字。大沙河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课时十:小数的复习课 数学教研组 所在学校 大沙河小学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 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在“分数小数的初步认识” 的基础上教学的。 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 知识目标 动引起小难点、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能力目标 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求出小数近似数 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 情感目标 用数学的信心 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难点、数大小变化的 规律。理解小数的意义 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34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