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之后的朝代中的弱国有哪些

五胡十六国是哪十六国?十六国具体指哪些朝代
我的图书馆
五胡十六国是哪十六国?十六国具体指哪些朝代
  十六国具体指哪些朝代?  (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该时期自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汉赵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范围大致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漠北、江淮及西域。在入主中原众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他们在这个范围内相继建立许多国家,而北魏史学家崔鸿以其中十六个国家撰写了《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成汉、胡夏为十六),于是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  很多人对中国历史上的'十六国'搞不清楚,不知道'十六国'到底指的是哪一段历史。或者就有一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十六国时期'。翻阅《中国历代帝王世系年表》,整理了一下关于十六国的资料。     自西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匈奴刘渊称王建汉起,到南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部为止,共一百三十六年,这一段时期史称'十六国时期'。十六国这要由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上层分子所建,所以又称为'五胡十六国'。'十六国'之称乃是因为北魏崔鸿等所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除了十六国外,另有冉魏、西燕、代等政权存在。自公元439年起,中国进入南朝政权和北朝政权对峙的南北朝时期,十六国时期结束。  首先,我们来看看具体时间: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一说184~589年)  五胡十六国时期(公元301年--公元460年)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  东晋十六国:指西晋王朝灭亡后,公元317年,镇守建康(今江苏南京)的晋宗室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在长江以南东晋王朝与长江以北先后建立的十六个少数民主政权形成分庭对抗之势,持续100多年之久。  确切的讲五胡十六国主要讲的是北方的十六个更替的少数民族政权,而东晋十六国是讲的东晋建立后的东晋与与十六国的对抗历史。  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  '魏'指的是三国里的曹魏。由于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曹丕继位后受汉室禅让,所以'魏'为正统,然而持续时间过短,而且继少帝曹芳被废之后,曹魏完全处于司马家的挟持状态。而'晋'主要指的是三国灭亡后,由司马氏所建立的西晋王朝,与后来割据在南方维持半壁江山的东晋王朝。而此时,北方是'五胡十六国'时代。  '南北朝'则指东晋正式灭亡后,南北对峙形成的几个朝代,南方包括宋、齐、梁、陈四朝,北方则有代国的后裔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直到隋朝建立,统一中国南北方后,自东汉灭亡后,长达近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才算正式结束。     图:十六国简表  具体说,十六国指以下这些朝代:  一、前赵,304年刘渊建国,329年灭亡。历二十六年,传四主,定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北),后迁长安,统治区有今陕西渭水流域及山西、河南、甘肃各一部分。  二、成汉,304年李雄建国,347年被东晋桓温所灭。历四十四年,定都成都。  三、前凉,314年张寔[sh&]建国,316年被前秦所灭。历六十三年,传七主。定都姑臧(今武威市凉州区),统治区域有今甘肃西部、新疆东部、宁夏西部。  四、后赵,319年石勒建国,351年灭亡。历三十三年,传五主。定都襄国。统治地区主要有今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和江苏、安徽、甘肃、辽宁一部。  五、前燕,337年慕容氏建国,370年被前秦灭亡。历三十四年,传三主。定都龙城(今辽宁朝阳),后迁都蓟(今河北蓟县),后又迁都邺(今河北临漳西南),统治区域有今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辽宁之大部。  六、前秦,350年符洪建国,394年被后秦所灭。历四十四年,传六主。都长安。统治地区有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河南、四川、贵州、江苏、安徽、湖北、辽宁之大部。  七、后秦,384年姚苌建国,417年灭亡。历三十四年,传三主。都长安,是羌族建立的政权。统治地区有今陕西、甘肃、宁夏及山西一部分。  八、后燕,384年慕容垂建国,407年被北燕所灭。历二十四年,传四主。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县),统治区有河北、山东、山西诸省及河南、辽宁一部。  九、西秦,385年乞伏国仁建国,431年灭亡。历四十七年,传四主,都勇士川(今甘肃榆中东北),后迁都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又迁都苑川(今甘肃榆中西北),鲜卑人建立的政权。统治地区主要是今甘肃西南部。  十、后凉,386年吕光建国。403年被灭亡。历十八年,传三主。都姑臧(今甘肃武威),统治地区有甘肃西部,宁夏西部,新疆东部。  十一、南凉397年秃发乌孤建国,414年灭亡。历十八年,传三主。都廉川堡(今青海乐都东),后迁都乐都(今青海乐都)、西平(今青海西宁市),统治地区有今甘肃西部和青海省一部分。  十二、南燕,398年慕容德建国,410年灭亡。历十三年,传二主。定都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统治地区东至海,南滨泗水,西至巨野,北临黄河。  十三、前凉,400年李暠建国,421年灭亡。历二十二年,传二主,都敦煌(今甘肃敦煌),汉人政权。统治今甘肃西部。  十四、夏,407年建国,431年被吐谷浑所灭。历二十五年。传三主。都万统(今陕西横山西北),后前安定(今甘肃镇原东南)、平原(今甘肃平凉西北)。统治陕西省和内蒙一部分。  十五、北燕,407年高云建国。436年被北魏所灭。历十年,传三主。都龙城(今辽宁朝阳)。统治今辽宁西南部和河北西北部。  十六、北凉,401年沮渠蒙逊建国,439年被北魏灭亡。历四十三年,传三主。统治区在今甘肃西部。  五胡十六国被谁统一?  晋代八王之乱后,晋国灭亡了,史称西晋,中国由统一进入了分裂时代,南渡的宗室建立的晋代,史称东晋,但已失去了对中原一带的控制,其产生的真空地带被匈奴、鲜卑、羯、羝、羌族等'五胡'人所占领,前面形成了十六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六国。  十六国在互相的征战中,由强胜劣产生了本可以统一中原的北魏,也就是迁都、汉化很牛B的那个鲜卑族拓跋珪,后来北魏内部争斗,分裂成东魏、西魏,形成北部中国两强对峙的局面。  直到隋代统一北中国,然后南下灭掉由南朝演变而来的陈朝,完成了中国的第四次大统一,前面几次分别是秦、汉、晋。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所建,前身是拓跋部的代国,后被前秦攻灭。前秦崩裂后,原代国后裔拓跋珪被推举为主,重建代国。拓跋珪建国后四周强邻如虎,拓跋珪采取远交近攻策略,逐步扑灭各方强邻,最终四邻剩下后燕、西燕、后秦、夏。此时的代国颇有春秋战国时诸侯国的境遇。后后燕灭西燕,西燕求助拓跋珪,拓跋珪派兵援助,奈何后燕抢先一步灭西燕,拓跋珪因此得罪后燕,与后燕结仇,慕容垂死后,拓跋珪的代国才有反戈一击的机会。  386年确立国号为'魏'。之所以叫魏,是因为魏这个词本身就是高大威武的意思,再加上拓跋部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活跃于战国时魏地。最后也就确定国号为'魏'了。  话归正题,统一北方为何是北魏,而不是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咱从'天时地利人和'方面分析分析。  '天时'此时的北方历经304年到386年近百年的混战,北方各民族政权相互攻伐不断,早前进入中原强大的少数民族如匈奴羯氐羌以及鲜卑慕容部,已深深陷入民族战争的深渊,本部人口急转直下,反倒是一直徘徊在北方的鲜卑拓跋部留有元气,并通过远交近攻的策略逐步强盛。同族的慕容部又因内乱丧失了自身的优势,南方东晋大将刘裕扫平了靠近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使得北魏有了更为长久的喘息机会。  '地利'鲜卑族所居的地区,原是匈奴故地。匈奴族大部分西迁和南移,但不是所有的匈奴人都西迁和南移了,还有一部分留在原地,鲜卑族来了以后,就与这一部分没有迁移的匈奴人融合起来,建立起部落联盟关系,把匈奴部落编入鲜卑部落联盟内,并以婚姻为纽带加强两族的关系。鲜卑拓跋氏取得部落联盟领导地位后,开始向南北发展。又进一步征服了善战的高车族,高车族为北魏的进一步扩张增强了战斗力。无论是与匈奴的联姻还是对高车额征服,三族最为强盛的兵种都是骑兵,北方广阔平坦的地形,本就是为骑兵准备的。鲜卑拓跋部以匈奴故地为根基,也就确定了骑兵优质马匹的来源。  '人和'北方人口已经到了最低点,从开始的五胡乱华,杀灭汉族,到后来冉魏屠胡,无尽的民族仇恨始终无法让每个少数民族政权得以长久。但是汉族人仍然是北方的主体民族,也就是说,此时哪家少数民族政权取得汉民族人民的信任,哪家政权就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恰恰鲜卑拓跋部意识到了这一点,拓跋部建国以来强邻四起,本身就弱小,它只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汉人厌战,军事上鲜卑族包办,一方面防止汉民暴动,一方面让掌握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汉人从事生产,休养生息,平息内部民族矛盾。同时,拓跋部加强内部封建化的程度,重用汉臣,取得先机。 不再需要打印,出示即可享受优惠。 &打开手机用微信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 &即可把“”装入你的口袋。 &或者直接在手机浏览器里输入“xixik.cn” &立刻进入“”,体验方便快捷的,当然你也可以使用选择你需要的在电脑上打印,或者扫到手机上加入收藏,点餐时展示即可享受优惠。&&&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其它&&&暂无必胜客优惠券,敬请关注嘻嘻网的更新。&&暂无其他优惠券,敬请关注嘻嘻网的更新。&&
馆藏&36915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东晋十六国中的十六国都有哪些国家,有多少皇帝?_百度知道
东晋十六国中的十六国都有哪些国家,有多少皇帝?
十六国有多少皇帝国家,写清楚.
我有更好的答案
五胡十六国 (304-589) 西晋在曹魏统一北方,进而晋武帝灭孙吴统一中国之后,本可以继续秦汉统一之格局,但是司马王朝走的是门阀政体之局.这样一来,社会个阶级的矛盾和对立,动摇了晋王室的基础.晋惠帝末年的八王之乱,和其它的外患导致中原沦陷,边垂不保,群雄混战,生灵涂炭.司马王室南迁。尔北方的黄河流域则成为各少数民族的逐鹿之地,直至东晋灭亡,中原从未被东晋所收复,国家未为统一,此时期为&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 此外,还有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等都在十六国之外。共有二十国。 五胡世代居住在中国的西北部,因对抗晋政府的腐败和官员的贪污残暴,而叛变晋王朝。他们所建立的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各自征战,民不聊生。 五胡十六国兴替的历史相当繁乱,这里仅述其大势。以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为戒,这百来年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既人们常说的“胡亡氐乱”。永嘉(307-313)之乱后“五胡”所建立的多个政权一度为氐族前秦政权所统一,但淝水一战失败后顷刻之间便土崩瓦解。第二阶段更是祸乱不息,前秦灭亡后北方重又分裂,关中、关东、陇右政局纷乱,民族之间的斗争又出现一个高潮,社会动荡比以前更厉害。直到北魏统一北方,才结束“五胡乱华”。 五胡十六国简介 一、成汉(304-347)巴氐族李雄 十六国之一。公元301年,巴氐族领袖李特在蜀地领导西北流民起事。304年,其子李雄在益州(今四川成都)自称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建都成都。李雄在位三十年,刑政宽和,战事稀少。338年,李雄的侄子李寿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统治区域有今四川和云南、贵州的一部分。347年为东晋桓温所灭。 二、汉(前赵)(304/318-329)匈奴刘渊(刘曜)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称汉王。308年称帝,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县西南)。310年,刘渊死,刘聪即位,曾兼采魏晋和匈奴旧制,实行胡汉分治,三年灭西晋。318年,刘渊侄刘曜夺取汉政权,自立为帝。319年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建都长安。建国后继续实行胡汉分治,徙氐、羌等族数十万人于长安,保持其部落编制,并在汉人统治区内恢复儒学。统治区域有今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的一部分。329年被后赵石勒所灭。 三、后赵(319—351)羯石勒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公元319年,羯族石勒自称赵王。329年灭前赵。二年后称帝,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后又迁都邺(今河北漳丘西南),史称后赵,极盛时占有山东、陕西和江苏、安徽、甘肃、湖北、辽宁的一部分。351年被冉魏所灭。 四、前凉(320—376)汉族张轨 永嘉之乱后,凉州地区所保持的汉族政权。八王之乱后,西晋凉州刺史张轨及其子张守土保境,中原百姓纷纷前来避乱。张氏子孙世代据守凉州,人民生活比较安定。汉人士族在那里传授儒学,保存了中原失传的一些经籍和学说。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为西北汉文化的中心。张氏虽然接受东晋封号,但由于与东晋相距万里,实际上也是一个割据政权,前凉先后打退了刘曜、石虎的进攻,又西越流沙,攻龟兹,西域诸国先后归附。后又击败伊吾戌己校尉赵贞,在其地设立高昌郡,控制了从陇西到高昌的广大地区,立国凡76年。 五、前燕337—370鲜卑慕容氏 前燕是鲜卑族慕容氏所建,该族原居住在辽河流域。公元337年,慕容称燕王,以龙城(今辽宁朝阳)为国都,招徕中原地区的汉族流民,组织屯田垦荒。地租比率,用官牛者,民得收获物十分之四;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前燕社会较安定,中原地区的许多劳动人民都逃到这里,并带来了生产技术,促进了这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慕容氏灭冉魏后,迁都蓟(今北京城西南),五年后,又迁于邺。迁都后,统治集团的生活日益腐朽,政治也渐趋黑暗。皇帝慕容有后宫四千余人,僮仆四万余人,穷奢极欲,日费万金。太傅慕容评极力搜刮人民的财产,强占田地,还封固山泽,平民乃至军队砍柴打水,都要纳钱,其所搜刮的钱绢,堆聚如山。此外,贵族官僚们还大量的占有庇荫户,总数更超过国家控制的户口,致使国家的赋税征收和徭役调发都很困难,以致府库空虚,士气低落。公元369年,前燕贵族内部又发生了激烈的斗争,贵族慕容垂投降前秦苻坚。苻坚以王猛为统帅,慕容垂为先锋,率步骑三万人进攻前燕,攻占洛阳。次年又以六万人大败慕容评四十余万人。后攻下邺城,俘获慕容,前燕灭亡 。 六、代(338-376)鲜卑拓跋什翼犍 代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拓跋氏在初期建立的政权。魏晋时期鲜卑拓跋部原游牧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一带。曹魏甘露三年(258)大人拓跋力微徙居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召集诸部,确立了在部落中的大酋长地位。力微卒,诸部离叛。晋元康五年(295)力微子禄官统部,分国人为中、东、西3部,自领东部。永嘉元年(307)禄官卒,其弟猗卢总领三部,有骑士40余万。永嘉之乱后,中原云扰,晋并州刺史刘琨表请封猗卢为代公,后进封代王。以后数传至拓跋什翼犍。什翼犍曾为质子在后赵都襄国(今河北邢台)生活多年,深受汉文化影响。咸康四年(338)即代王位,置百官,制法律,由部落联盟最终转变为国家形式。代建国三年(310)定都云中盛乐宫,后又在故城南筑盛乐新城,发展农业。建国三十九年(376)前秦苻坚发兵击代。什翼犍兵败奔逃,被子寔君所杀。代亡。 七、冉魏(350-352)汉冉闅 后赵主石虎有养子汉人冉闵,借石虎死后诸子争位之机,于350年篡夺后赵石氏政权,建立的国家,国号“魏”,建都邺,史称冉魏。 352年前燕杀冉闵,攻破邺都,冉魏灭亡。 八、前秦351—394氐苻健 十六国之一,为氐族苻健所建。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历六主,共四十四年。333年,后赵主石虎徙秦、雍及氐、羌十万余户于关东,以氐族酋长苻洪为流民都督,率氐一族百姓徙居枋头(今河南汲县东北)。石虎死,苻洪降晋,接受东晋官爵。350年,冉闵诛胡羯,关陇流民率西归。此时苻洪拥众十余万,自称大都督、大单于、三秦王,欲率众还关中,苻洪死,苻健继领其众,称晋征西大将军,自枋头西入潼关,氐人纷起响应。苻健遂攻占长安,据有关陇。351年称大秦天王、大单于,国号大秦,史称前秦,352年称帝,都长安。354年,东晋桓温率军攻秦,苻健坚壁清野,355年,子苻生立。357年苻生堂兄苻坚杀苻生自立。苻坚即位的几年内,前秦国内相对安定,在十六国纷扰时代中,呈现一派「小康」气象。在此基础上,前秦势力渐强大,他聚集氐族武装力量,开始了统一黄河流域的征战,370年灭前燕,371年灭仇池(今甘肃成县西北)氐族杨氏,378年取东晋的梁、益二州,376年灭前凉,同年乘什翼犍衰乱灭代,382年苻坚命吕光率军进驻西域。至此,统一整个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苻坚自恃强盛,不断对东晋发动进攻,战事主要在东线徐州一带和西线襄阳一带进行。379攻占东晋战略重镇襄阳,苻坚遂决定重新部署,全力进攻东晋。383年,淝水之战,前秦大败,苻坚病卒,前秦逐渐崩溃。 九、后燕(384—409)鲜卑慕容垂 淝水之战后,慕容垂被苻坚派往邺城。当时镇邺的是苻坚庶长子苻丕。其时,丁零族翟斌在河北起兵,苻丕遂派慕容垂前去镇压。慕容垂欲乘机脱离苻秦控制,晋太元九年(384年),在莱阳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燕王,随后进兵围邺。这时,东晋北伐军已深入河南、山东,并正开始北渡黄河,被围的苻丕向晋军求救。晋太元十年(385年)晋龙骧将军刘牢之被慕容垂打败,苻丕从邺城撤往晋阳,慕容垂占领整个河北地区后,于386年自称皇帝,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县),史称后燕。 十、西燕(384-394)鲜卑慕容泓 前秦苻坚灭前燕后,尽徙鲜卑入关中。苻坚淝水兵败后,政权陷于瓦解。晋太元九年(384年),前前燕皇帝慕容暐之弟慕容泓起兵反秦,自称济北王,史称西燕。其弟慕容冲也起兵反秦,兵败后归于慕容泓。慕容泓兵势大振,有众10万。后谋臣高盖等因慕容泓执法苛暴,杀慕容泓,拥立慕容冲为皇太弟。次年(385年)慕容冲称帝,率军陷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纵兵暴掠。鲜卑贵族都想东归,不愿留在关中,太元十一年(386年)杀慕容冲。此后有数码前燕贵族和将领被拥立为君主,最后慕容廆从孙慕容永立为河东王,率众东归,击败前秦苻丕,据有长子(今山西长子西),称帝。西燕中兴九年(394年)后燕发兵陷长子,杀慕容永,西燕亡。 十一、后秦351—417羌族姚苌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前秦苻坚在淝水之战溃败后,羌族贵族姚苌于公元384年在北地(今陕西富平县)自称秦王。385年杀苻坚,取长安。386年称帝,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统治区有今陕西、甘肃、河南等地。417年为东晋刘裕所灭。 十二、西秦(385-431)鲜卑族(一说赀虏)乞伏国仁 都苑川(今甘肃榆中东北)。盛时控有今甘肃西南部和青海部分地区。 鲜卑乞伏氏在汉魏时已自漠北南出大阴山,迁往陇西,并定居于此。前秦主苻坚在位时,乞伏鲜卑酋长、国仁父乞伏司繁被任命为镇西将军,镇勇士川(今甘肃榆中)。后司繁死,国仁代镇。淝水之战,苻坚败亡,国仁聚众十余万。公元385年,国仁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并领秦河二州牧,筑勇士城为都,史称西秦。388年国仁死,弟乞伏乾归继位,称河南王,迁都金城(今甘肃兰州)。394年前秦主苻登败死,乾归尽有陇西之地,改称秦王,并于400年迁都苑川。同年败于姚兴,遂降附后秦,为其属国。412年乾归死,子乞伏炽磐继位,称河南王,迁都袍罕(今甘肃临夏)。414年攻灭南凉,改称秦王。428年炽磐死,子乞伏暮末继位,政刑酷滥,民多叛亡;430年暮末欲东趋上(今甘肃天水),归附北魏,但途中遭夏主赫连定阻击,故退保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431年夏军围攻南安,暮末出降,西秦遂亡。 十三、后凉(386—403年)氐族吕光 淝水之战前,苻坚派太尉吕婆楼子吕光率兵经营西域,吕光攻破焉耆、龟兹等三十六国,俘获大量珍宝和马匹。淝水之战后,吕光回归姑臧(今甘肃武威)。苻坚被害后,吕光于386年入据凉州,建立后凉。 十四、南凉(397-414年)鲜卑-秃发乌孤 都乐都(今属青海),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和宁夏部分地区。 秃发即「拓跋」的异译,为拓跋氏的一支,被称为河西鲜卑。秃发乌孤时期,以廉川堡(今青海民和)为中心,势力不断发展。初附于后凉吕光,但于397年与后凉决裂后,乌孤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平西王。史称南凉。399年迁都于乐都,后乌孤死,弟秃发利鹿孤继位,徙都西平(今青海西宁)。401年秃发利鹿孤改称河西王,次年死,其弟继位,改称凉王,迁回乐都。自404年后南凉为争夺河西走廊而与邻国连年征战,以致农牧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连年不收,国力渐衰。414年西秦趁南凉进攻吐谷浑乙弗部,乘机袭取乐都,后南凉降于西秦,南凉遂亡。 十五、北凉(401-439年)卢水胡(或匈奴族)沮渠蒙逊 都张掖(今属甘肃)。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宁夏、新疆、青海各一部。397年后凉进攻西秦失败,吕光杀死从征的部下沮渠罗仇兄弟,罗仇侄蒙逊遂以会葬为名,与诸部结盟起兵反抗吕光,并与从兄男成推段业为凉州牧、建康公。399年段业入据张掖,自称凉王。 401年段业杀男成,蒙逊遂以此起兵,攻破张掖,并杀段业,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建国号北凉。412年蒙逊迁都姑臧,称河西王,至421年灭西凉。433年蒙逊死,子牧犍继位。439年北魏大军围攻姑臧,牧犍出降,北凉遂亡。蒙逊弟无讳等率残余势力西走,立国于高昌,460年为柔然所灭。 十六、南燕(398—410)鲜卑族慕容德 建都广固,盛时控有今河南及山东部分地区。慕容宝为后燕帝时,以其叔父慕容德镇守邺城。公元397年,北魏攻后燕都城中山,宝北逃奔至龙城,后北魏破中山,后燕被分成二部。在魏军压力下,慕容德弃邺南下,398年(魏天兴元年),率户四万徙至滑台,自称燕王,史称南燕。次年,北魏攻占滑台,德遂率众迁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改称皇帝。南燕建立后,据有青、兖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胡汉大族竞相荫庇佃客、部曲,形成「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晋书·慕容德载记》)的局面,严重影响国家的赋役征发。405年,慕容德死,兄慕容超嗣位,但好游乐,委政宠幸,又诛杀功臣,赋役繁重,百姓困苦。公元409年,东晋刘裕率师北伐,次年攻下广固,超被俘斩,南燕灭亡。 十七、西凉(400-421年)汉族李暠 都酒泉。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酒泉、敦煌一带,西抵新疆葱岭。400年,据敦煌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公,并设官建号,发兵攻下玉门以西各城,控制了西域,建国西凉。401年,沮渠蒙逊杀段业,建北凉。自此常对北凉作战。405年迁都酒泉,并徙胡、汉各族二万余户于酒泉一带,以汉人一万户侨置会稽、广夏二郡,余户则分置武威、武兴、张掖三郡。北凉沮渠蒙逊每年进攻,西凉力不能敌,故与北凉通和立盟,后北凉背盟进攻,不得不迎战。417年病死,子李歆继位,继续与北凉作战。420年歆闻沮渠蒙逊南伐西秦,遂率军三万攻北凉都城张掖,途中为逊所败杀。同年,歆弟李恂据敦煌称冠军将军、凉州刺史。421年三月蒙逊攻破敦煌,恂自杀,西凉灭亡。 十八、西蜀(405-413)汉谯纵 亦称后蜀,东晋时期谯纵建立的短命政权。建都成都,亡于晋 十九、大夏(407—431年)匈奴赫连勃勃 勃勃本匈奴南单于后裔,其父刘卫辰在淝水之战后,占有朔方之地。勃勃曾任后秦姚兴的骁骑将军,夏龙升元年(407年)脱离后秦,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刘裕灭掉后秦后,自回江南,留在长安的守兵力量薄弱,加上又发生内讧,赫连勃勃乘机袭取了长安。夏昌武元年(418年),勃勃在灞上即皇帝位,留儿子赫连镇守长安,然后自还统万(今内蒙乌审旗南白城子)。赫连勃勃是十六国后期最残暴的统治者,他不仅仍实行胡汉分治,而且施政暴虐。他发汉人及匈奴人十万筑都城,「蒸土筑城,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又造五兵之器,……射甲不入,即斩弓人;如其入也,便斩铠匠」(《晋书·赫连勃勃载记》)。他每征一地,往往大肆屠城和坑杀战俘。大夏的统治是透过军事征服,因此政局很不稳定,至其子赫连昌时,因被北魏所逼,南走上邦(今甘肃天水)。夏胜光元年(428年),魏攻陷上邦,俘赫连昌。赫连定逃奔平凉(今甘肃平凉西北),自称夏皇帝。夏胜光四年(431年),赫连定在西击北凉时,被吐谷浑所俘,夏亡。 二十、北燕(409—436年)汉冯跋 后燕建始元年(407年),在冯跋的支持下,慕容宝养子高云取得后燕政权。北燕太平元年(409年),高云被部下所杀,后燕亡,冯跋自称燕天王。建国后,冯跋「励意农桑,勤心政事,乃下书省徭薄赋」,改变了后燕慕容熙时「赋役繁苦,百姓困穷」的情况。辽宁北票出土的北燕宰相冯素弗墓葬中的文物,其所表现的官制、葬制、舆服制度,都与中原一致,说明这个原来东部鲜卑居住区,经济、文化已迅速提高到中原水平。以后由于屡遭北魏的进攻,北燕太兴六年(430年),燕王冯弘焚毁龙城宫殿,东逃至高句丽,北燕灭亡。 五胡乱华时期国家一览表 国名 首都 年代 开国者 末任君主 灭亡者 仇池王国 仇池 296~371 杨茂搜 杨纂 前秦帝国 丘汉帝国 江夏 303~304 丘沈 丘沈 晋帝国 成汉帝国 成都 304~347 武帝李雄 李势 晋帝国 汉赵帝国 离石-黎亭-蒲子-平阳-长安-上邽 304~329 光文帝刘渊 摄政太子刘熙 后赵帝国 前燕帝国 昌黎-棘城-龙城-蓟城-邺城 308~370 武宣帝慕容嵬 幽帝慕容暐 前秦帝国 芒荡汉帝国 马兰山 309~309 刘芒荡 刘芒荡 晋帝国 略阳公国 略阳 310~319 蒲洪 蒲洪 晋帝国 胡楚公国 竟陵 312~319 胡亢 杜曾 晋帝国 虚除秦王国 陇右 316~320 虚除权渠 虚除权渠 汉赵帝国 辽西公国 令支 318~338 段末秠 段辽 前燕帝国 后赵帝国 襄国-邺城 319~351 明帝石勒 石只 冉魏帝国 前凉王国 姑臧 320~376 成王张茂 张天锡 前秦帝国 句渠秦王国 阴密 320~320 句渠知 句渠知 汉赵帝国 陈凉王国 上邽 322~323 陈安 陈安 汉赵帝国 后辽东公国 平郭 333~336 慕容仁 慕容仁 前燕帝国 侯子光帝国 杜南山 337~337 侯子光 侯子光 后赵帝国 范贲帝国 成都 347~349 范贲 范贲 晋帝国 黄韬帝国 豫章 348~348 黄韬 黄韬 晋帝国 冉魏帝国 邺城 350~352 冉闵 冉智 前燕帝国 段齐王国 广固 350~356 段龛 段龛 前燕帝国 前秦帝国 枋头-长安-晋阳-南安-湟中 350~394 惠武帝符洪(蒲洪) 符崇 西秦王国 刘显帝国 襄国 351~352 刘显 刘显 冉魏帝国 张秦王国 宜秋 352~352 张琚 张琚 前秦帝国 段勤帝国 绎幕 352~352 段勤 段勤 前燕帝国 安国王国 鲁口 352~354 王午 吕护 前燕帝国 苏林帝国 无极 352~352 苏林 苏林 前燕帝国 刘晋王国 平阳 353~353 刘康 刘康 前秦帝国 北成都王国 南郑 365~366 司马勋 司马勋 晋帝国 弘汉王国 广汉 370~370 李弘 李弘 晋帝国 张蜀王国 绵竹 374~374 张育 张育 晋帝国 后燕帝国 中山 384~409 武成帝慕容垂 高云 北燕帝国 北燕帝国 龙城 409-431 冯跋 昭成帝冯宏 北魏帝国 西燕帝国 华阴-阿房-长安-闻喜-长子 384~394 慕容泓 慕容永 后燕帝国 后秦帝国 北地-长安 384~417 武昭帝姚苌 姚泓 晋帝国 鲜于赵王国 行唐 385~385 鲜于乞 翟成 后燕帝国 西秦王国 勇士堡-金城-西城-苑川 385~400 宣烈王乞伏国仁 武元王乞伏乾归 后秦帝国 度支山-枹罕-南安 400~431 武元王乞伏乾归 乞伏暮末 胡夏帝国 后凉帝国 姑臧 386~403 懿武帝吕光 吕隆 后秦帝国 后匈奴王国 西平 387~? 康宁 ? ? 翟魏帝国 黎阳-滑台 388~392 翟辽 翟钊 后燕帝国 刘黎帝国 皇丘 389~389 刘黎 刘黎 晋帝国 魏揭飞王国 杏城郊 389~389 冲天王魏揭飞 冲天王魏揭飞 后秦帝国 法长帝国 白狼城 390~390 法长 法长 后燕帝国 窦秦王国 野人堡 393~393 窦冲 窦冲 后秦帝国 南凉王国 廉川-金城-乐都-西平-姑臧 397~414 武王秃发乌孤 景王秃发褥襢 西秦王国 北凉王国 张掖-姑臧 397~439 段业 沮渠牧犍 北魏帝国 南燕帝国 滑台-广固 398~410 献武帝慕容德 慕容超 晋帝国 南乌桓王国 南皮 398~399 张超 张超 北魏帝国 广秦王国 乞活堡 399~399 符广 符广 南燕帝国 西凉王国 酒泉-敦煌 400~421 武宣王李暠 李恂 北凉王国 张翘王国 行唐 402~402 张翘 张翘 北魏帝国 王始帝国 泰山 403~403 王始 王始 南燕帝国 桓楚帝国 建康-江陵-涢县 403~405 武悼帝桓玄 桓振 晋帝国 谯蜀王国 成都 405~413 谯纵 谯纵 晋帝国 胡夏帝国 统万-上邽-平凉 407~431 烈武帝赫连勃勃 赫连定 吐谷浑汗国 曹龙汗国 蒲子 413~413 曹龙 曹龙 北魏帝国 北晋王国 河西 414~414 司马顺宰 司马顺宰 北魏帝国 率善王国 上党-河内 415~416 白亚栗斯 刘虎 北魏帝国 曹弘汗国 平阳 416~416 曹弘 曹弘 后秦帝国 洮阳公国 洮阳 417~419 彭利和 彭利和 北凉王国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东晋十六国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胡十六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