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篇学术论文被撤下打了谁的脸

丑闻|107篇中国医学论文被撤 涉及南通大学、附院、市肿瘤医院,有你曾跪求过的名医吗
日前,世界著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发布声明,撤销《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期刊所刊登的107篇论文。此次被撤稿论文的作者全部来自中国,撤稿原因为论文作者编造审稿人和同行评审意见。这些论文发表于2012年到2016年之间,全部来自中国学者之手。
我们深知,在中国论文造假的成本有多么低廉。即使一个中国学者被发现造假,他面临的也可能仅仅是“收回研究经费”这样的处罚,而在欧美日韩各国,造假者将可能因欺诈、挪用公款而坐牢,以及被取消教授职位和学位。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中国科协在得知造假丑闻后,不反思中国学术界有多么乌烟瘴气,不调查、处理造假者,反而指责出版商施普林格“审核把关不严格”、“理应承担责任”。
我们找到了107篇造假论文,并将全部524名涉嫌造假的中国学者姓名、供职机构以及所在科室公之于众。
这将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论文造假中文名单,你不仅能看到协和医学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名校身影,也能看到那些白天在医院里治病救人、暗地里干着论文造假勾当的道貌岸然的医生——说不定,你还曾在他那儿看过病。
附:此次被《肿瘤生物学》撤稿的研究机构清单
备注:《肿瘤生物学》杂志为英文期刊,因此论文作者的姓名也只以拼音的形式呈现。经过查找,我们仍然无法确定部分人的中文姓名,所以只得采用论文中出现的姓名拼音。
涉事总计107篇造假论文,其中有不少来自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医院、山东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三甲的临床医学院,可以说,制造这次丑闻的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机构,而是中国的医院行业和大量的临床医生。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教授陈家应表示“写论文与评职称挂钩,是中国特有现象,这为学术造假埋下祸根”,因为医生的压力除了来自临床外,还有职称晋升。《新华日报》的调查就指出:论文已经成为医生、乃至护士和技工们晋升评职称时必须的“通行证”,很多大医院的中级职称医生,如果要晋升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的,必须在国内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2篇SCI论文,才有参加申报资格。
近年,政策有了一些转变,2015年11月人社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指导意见》,在2016年3月,中央又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两个文件明确提出,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不再将论文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更要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即使如此,真正改变的只有县级的单位,“论文至上”的僵化教条依然在作祟,论文仍然在很多大医院的晋升和评职称中扮演着绝对重要的角色,临床医生们仍然为了发表论文而头疼。
在许多大医院里,医生如果没有科研、没有论文,临床技术再好,也很难晋升职称。为此,很多医生白天出门诊、做手术,晚上点灯熬夜查文献、写论文。在临床和论文的两座大山的双重压力下,有些医生学术造假,这次曝出的107篇学术论文造假的事件,丢了脸面;有些医生付出时间和精力精心打磨论文却付出了生命。远的不说,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7岁的肝胆外科医生卢景宁博士在家中离世。同事在微信上说,“(卢景宁)白天3、4台手术,晚上还要写论文评职称,压力大,心源性猝死可能性大”。
为了规避学术造假以及医生猝死的事件,目前中国的医院体制迫切需要打破“论文至上”的僵化教条。
来源:网易新闻 红网
合作联系:6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主帖数:157万
回帖数:6209万
本版介绍:国际观察以探讨国际话题为主旨,关注最新国际时事动态,是网友了解中外最前沿的版块,主要话题包括国际经济发展,各国前沿军事分享,国际文化交流探讨等等。
开版时间:日
斑竹:实习:特邀:
全部\\\\\\\\\
09-09 11:57
09-09 11:57
09-09 11:57
09-09 11:57
09-09 11:57
09-09 11:56
09-09 11:56
09-09 11:56
09-09 11:56
09-09 11:56
09-09 11:56
09-09 11:56
09-09 11:56
09-09 11:56
09-09 11:56
09-09 11:56
09-09 11:55
09-09 11:55
09-09 11:55
09-09 11:55
09-09 11:55
09-09 11:55
09-09 11:55
09-09 11:55
09-09 11:55
09-09 11:55
09-09 11:55
09-09 11:55
09-09 11:55
09-09 11:54
09-09 11:54
09-09 11:54
09-09 11:54
09-09 11:54
09-09 11:54
09-09 11:54
09-09 11:54
09-09 11:54
09-09 11:53
09-09 11:53
09-09 11:53
09-09 11:53
09-09 11:53
09-09 11:53
09-09 11:53
09-09 11:53
09-09 11:53
09-09 11:53
09-09 11:53
09-09 11:53
09-09 11:53
09-09 11:53
09-09 11:53
09-09 11:53
09-09 11:53
09-09 11:52
09-09 11:52
09-09 11:52
09-09 11:52
09-09 11:51
09-09 11:51
09-09 11:51
09-09 11:51
09-09 11:51
09-09 11:50
09-09 11:50
09-09 11:50
09-09 11:50
09-09 11:50
09-09 11:50
09-09 11:50
09-09 11:50
09-09 11:50
09-09 11:50
09-09 11:49
09-09 11:49
09-09 11:49
09-09 11:49
09-09 11:49
09-09 11:49107篇中国论文被撤稿,是国际期刊把关不严的错?
107篇中国学者论文因同行评审造假被国际学术出版巨头斯普林格一次性撤稿,创下了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之最,被撤作者还不乏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的。而这次事件距离去年12月底的同类事件才仅仅过去4个月。有意思的是,面对这种不甚光彩的事情,有机构出面指责了斯普林格出版集团,认为出版集团和期刊存在“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格”等问题,“理应对此承担责任”。对此该如何看待?
通常来说,国际期刊的同行评审制度是“防君子不防小人”不妨先介绍下事情的来龙去脉。学术期刊撤稿这是科研领域的常见现象,原因大致有两类,一类是“错误”,一类是就是“造假”。本次斯普林格从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大规模撤稿,原因就是造假,更具体点说是同行评审造假。同行评审造假具体是什么意思呢?同行评审(Peer Review)这个概念搞科研的人应该比较熟悉,即一篇学术文章投稿之后,出版单位会让同一领域的其他专家学者来进行评审,以决定稿件是否能被录用刊出。这种做法的目的是确保作者的著作水平符合一般学术与该学科领域的标准,可以称的上是现代科研大厦的“根基”。所谓同行评审造假,就是论文作者写上了评审人的真实姓名,但虚构了评审人的电子邮箱,编辑把论文发到虚假的邮箱地址,从而收到“百分百认可”的同行评审,以致于让不合格的论文得以发表。斯普林格这次发现,旗下的《肿瘤生物学》从2012年到2016年,有107篇来自中国机构的论文属于这种情况,因此决定撤稿。对中国论文进行大规模撤稿的斯普林格,是国际知名的学术出版巨头慢着,这里存在明显的漏洞呀!为什么是论文作者来提交评审人的名字和邮箱?难道不应该是由学术编辑来决定把稿件交给哪位评审人吗?难怪中国科协会指责出版集团和期刊“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格”。并且,按照中国科协的说法,2015年大规模撤稿事件就发生了,斯普林格和《肿瘤生物学》还依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那不就得让出版方“分一锅”吗?看起来的确如此。然而事实是,由论文作者来推荐评审人,在学术界其实是通行做法。这个做法的理由是存在的,随着科研领域越来越细分和深入,学术编辑往往已经不能找出该领域最适合的评审人,往往是论文作者自己更清楚哪些专家有资格进行评审。因此学术界是允许作者推荐若干评审人的,但通常情况下,由谁来评审还是由编辑来选择,评审过程依然是匿名进行的,作者和评审人之间不会有联系乃至利益输送。斯普林格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编辑总监彼得?巴特勒在回应果壳网时,明确表示,“由作者建议同行评审人也是许多期刊认可的做法。”现在大家应该可以理解了,所谓的国际期刊同行评审漏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审核机制“防君子不防小人”,如果有人挖空心思利用审核机制的“漏洞”,那确实是很容易得逞的。前年同类事件出现后,科技日报采访了斯普林格医学及生物医学出版执行副总裁威廉?柯蒂斯,专门问同行评审程序上是否有漏洞,柯蒂斯是如此回应的――“同行评议制度本身不存在漏洞。同行评议过程是以信任为基础,只不过有时遗憾地被人操纵了。”这一说法值得玩味。就“同行评审造假”这一技巧而言,部分中国“学者”不仅是小人,还是“老鼠屎”为什么出现大规模造假后,出版机构的一些人员还是坚持认为“同行评议制度本身不存在漏洞”呢?这是有原因的――虽然大规模造假行为会受到很多关注,但就国际期刊的整体情况而言,造假比例还是很有限的。前述的彼得?巴特勒就表示“我们发现并调查的文章与这一时间段内所发表文章相比,所占比例极小。”2016年一篇关于同行评议造假的研究文章也指出,存在这种造假行为出版者和刊物,其数量还是比较少的。换言之,所谓的“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格”,在整个国际学术界,总体上来说并未遭到滥用。只是被个别人钻了空子,因此“作者建议同行评审人”这一通行做法在大方向上,也不太可能会进行调整。各种“第三方语言润色机构”在造假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另外,很多人还发现,中国学者之所以往往会出现同行评议造假行为,是与一个特定机制有关的――由于中国学者普遍英文水平不过关,往往需要把论文提交给所谓“提供语言编辑服务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润色。这些机构不仅会负责把文章润色成正规的学术英语,还能保证让查重软件识别不出来文章有抄袭现象――前几次撤稿事件引发议论时,一些被撤稿者就辩解问题出在这里。现在人们还知道了,这些机构为了保证文章能够发表自己能赚到钱,还在同行评审上头提供造假服务。而论文作者们甘之如饴地接受了。所以,国际期刊上“同行评审造假”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是部分的中国“学者”在已经铺好的路上,选择了去做“小人”,充当了一小撮“老鼠屎”。不要拿各国都有来安慰自己,事实上“同行评审造假”已经打上了中国人的标签理论上来说,国际期刊同行评审的“漏洞”谁都可以钻。彼得?巴特勒回应“107篇论文作者都是中国人”时还客气地表示,“对同行评审及投稿过程做手脚的问题是全球性的。人们有发表文章的压力,这不仅是在中国,全球范围也如此”。事实上也的确有其他国家的科研人员也做了同样的事情。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彼得?巴特勒 这实际上是给中国人留面子。“同行评审造假”这一行为很大程度上已经打上了中国人标签,比如,一个叫做WUWT的科研博客,前年发表了一篇叫《破碎的同行评审》的文章,讲的就是某次同行评审造假撤稿事件,正文完全没有提中国。结果很多国外科研人员就留言指出那次撤稿97%都是中国人,很多人还讨论了中国人的造假做法。而知名的学术不端观察网站“撤稿观察”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专门报道了前述的2016年那篇关于同行评议造假的研究文章,指出因同行评审造假撤稿最多的国家就是中国,所有撤稿稿件中中国论文比例多达74.8%――加上这次新鲜热辣的、全部属于中国作者的107篇,比例恐怕又要大大提高了吧。知名的学术不端观察网站专门报道了“同行评审造假中国表现突出”
为何中国尤其是中国医疗系统是论文造假重灾区?理由其实很明确,主要就两点,一是评职称需要发英文稿件,二是发现了学术不端惩处不够重。换句话说,制度使得部分中国学者成为了“老鼠屎”。所以,在要求国际期刊采取有效措施之前,还是先想办法改改国内的制度吧。
每添加一个题目需要新建一个ID,填写规则是ID之间用英文逗号分开。
如两个题:00915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4月20日,知名学术出版商《施普林格o自然》旗下杂志《肿瘤生物学》一次性撤销2012年~2016年发表的107篇中国作者的文章,称这些文章的发表者伪造同行评审,论文投稿者“既是运动员,又充当了裁判员”。打击科研学术不端、斩断造假产业链的问题再次对医疗行业敲响警钟。
波及面前所未有 背后造假剽窃问题多
  此次撤稿的107篇中国文章涉及全国19个省(区、市),上海、山东、浙江、江苏等
  近日,世界知名出版商施普林格的一则声明让中国学术界轩然大波,声明称撤回107篇涉及“同行评价”作假的论文,而这些论文全部来自中国。
  消息一出,引起舆论哗然,不少媒体纷纷将矛头指向论文作者。然而施普林格出版社在回应新京报记者时表示,由于不少作者将稿件托付第三方机构做语言编辑,因此尚不清楚稿件作者是否知晓这些机构假冒评议人的行为。目前已就此事联系了每篇文章的通讯作者。
出版社:已经
  大规模撤稿、中国作者、同行评议过程造假、第三方机构操纵,由这些关键词构成的施普林格出版集团4月20日的声明,除了一次性撤销发表在《肿瘤生物学》上的107篇论文这个创纪录的数字,幷无新意。
  从2015年起,中国作者被国际期刊大规模撤稿的事儿年年有。“为什么这次数量如此之多?”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编辑总监彼得o巴特勒(PeterButler)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书面采访时表
  4月20日,世界著名学术机构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发布一份撤稿声明,宣布撤回旗下医疗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Biology)于2012年至2015年发表的107篇学术论文,撤回理由是这批论文涉及评议造假。
  该声明所附的撤稿名单显示,被撤回的107篇论文全部与中国医疗研究机构相关,引发舆论热议。
  斯普林格出版社在声明中称,论文的发表者伪造了同行评审(Tosu
  4月20日,著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o自然(Springer Nature)出版集团(以下简称“施普林格”)宣布撤销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的107篇中国肿瘤生物学领域的论文,涉及来自中国的524名医生及医学生。这些文章发表于2012年至2016年,涉嫌同行评议造假。
  在作为撤稿第一单位的77家单位中,不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及其附属
  2015年至2016年,多家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撤了4批稿,涉及中国作者论文117篇,其中有23篇被撤论文标注了科学基金资助,有5篇被撤论文已被列入已获得资助的项目申请书中。这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日前通报的中国学术丑闻。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对来自中国学界论文的“退货”,无疑对中国科学学术界是一记耳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表示,今年3月和8月,对52位相关责任人和1个依托单位作出了“严肃处理”
  对这起造假造出了“规模”的丑闻,叹一声“丢人”远不够。
  世界最大学术出版机构之一的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日前发表撤稿声明,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Biology)》宣布撤回107篇发表于2012年至2015年的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107篇论文全部和中国研究机构有关,有125家之多,这创下了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之最。
  同行评议,是国际上保障论文质
  近日,世界著名学术出版商斯普林格发布消息,宣布撤回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发表于2012年至2016年的107篇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107篇论文全部来自中国,创下了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的纪录,真是丢人破了纪录。一个更令人吃惊的事实是,本次被撤稿的107篇论文,涉及国内多个省市多家三甲和高校医院的医生。
  其实,这幷不是中国第一次爆出医学论文丑闻,仅在2016年9月,《医学界》就
  近日,著名出版商施普林格Springer史无前例地决定撤稿《肿瘤生物学》杂志的107篇造假论文,这些论文发表于年之间,全部来自中国学者之手。撤稿原因称是论文作者编造审稿人和同行评审意见。换言之,论文作者“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这幷不是中国第一次曝出医学论文丑闻,仅在2016年9月,《医学界》就曾发文曝光一起中国最大医学论文造假案。
  为什么又是医疗论文
  近日,国外一知名出版社发表撤稿声明,旗下期刊撤回107篇学术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此次大规模撤稿,涉及到国内很多家医院的医生。毫无疑问,造假是不光彩的行为。无论做人还是搞学术研究,诚实守信应当是每个人遵守的行为底线。涉事的单位和个人当然要深刻检讨,幷改正自己的行为。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思考:医生的主要工作是治病救人,为什么会为了发表论文而不惜造假?在谴责涉事人员的同时,是否也应
  4月20日,著名学术出版商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宣布,撤回2012年至2016年发表在《肿瘤生物学》上的107篇论文。著名撤稿观察网站Retrac-tionWatch感叹道,这次事件创造了该网站创立以来论文同时撤稿的纪录。不幸的是,这107篇论文全部来自中国医生。此事对中国医学界的打击将很难做出估量。
  不过,类似的撤稿事件还发生在2015年和2016年,当时被撤稿的作者也主要来自中国,所以
  近日,世界知名出版商施普林格撤回107篇涉及“同行评价”作假的论文,而这些论文全部来自中国。施普林格出版社回应,由于不少作者将稿件托付第三方机构做语言编辑,因此尚不清楚稿件作者是否知晓这些机构假冒评议人的行为。中科协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出版集团和期刊编辑存在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格等问题,也理应对此承担责任。
  作者想发表论文,中介机构和学术期刊想赚钱,二者很容易一拍即合。在国内
  近日,国外知名学术出版商施普林格o自然一次性撤销了旗下杂志《肿瘤生物学》2012年至2016年发表的来自中国的107篇文章,原因是这些文章涉嫌同行评审造假。这次撤稿创下了学术期刊撤稿量最大、单期刊撤稿总量最大,以及中国学者遭集体撤稿数量最多多个记录。
  在当前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审核中,论文作者可以向期刊编辑推荐审稿人。此次遭撤稿的作者便利用推荐审稿人的制度漏洞,虚构同行评议专家信息。在这
  近日,斯普林格出版集团再次大规模撤消了中国学者的107篇论文,名校、名医院成为重灾区,原因主要是涉嫌同行评议作假。斯普林格在2015年发现一些舞弊后,再次人工核查,又查出这么多。
  同行评议被公认为最科学的评价制度,对于一些新的、微观的领域,一些学术期刊不是完全依赖自己的专家库完成评议的,而是由作者提供同行专家名单,选择使用,以帮助完善评价。被撤销的107篇文章就是在这个环节造了假,提
  国际学术出版巨头施普林格o自然出版集团(SpringerNature)日前在其旗下一期刊的主页发表撤稿声明,107篇医学论文因同行评议造假而被撤下,被撤论文全部来自中国。中国科协高度重视撤稿事件,第一时间约见该集团大中华区总裁,认为作者和中介确实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期刊与编辑同样负有责任。
  中国一些媒体在报道此事时,有意无意地在制造这样一种印象:审稿程序都是国际惯例,“防君子不防小
  这两天,最引人注目的学术事件,无疑是“百篇中国论文被撤”:世界最大学术出版机构之一施普林格出版社发表撤稿声明,旗下《肿瘤生物学》宣布撤回百余篇发表于2012年至2015年的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
  国际期刊,撤百篇论文,为何引国内舆论关注?只因这107篇论文,全都和中国研究机构有关。据说这回是“创下了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之最”,丢脸丢到了国际上。但是,且慢,这还未必是最不堪的一
  近日,学术出版商施普林格o自然出版集团一次性撤销了涉嫌造假的107篇文章,论文作者均来自中国。涉及的单位不乏全国知名的三甲医院和重点高校。此次撤稿事件让学术界深感震惊,也在社会上引发广泛关注。
  撤稿消息发布前,中国科协立即与施普林格o自然出版集团进行了接触。据了解,撤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少作者是将论文交给所谓的“第三方机构”,由它们再向学术期刊进行推荐。这些“第三方机构”在推荐
&&最佳浏览模式:分辨率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107篇中国论文被撤事件中:谁最不要脸?
107篇中国论文被撤事件中:谁最不要脸?
文▌李余图▌网络01事实经过世界著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发布声明,撤销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所刊登的107篇中国学者论文,创下了国际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之最。撤稿原因称是论文作者编造审稿人和同行评审意见。据斯普林格出版集团声明,这些论文存在的主要造假问题是虚构审稿人和审稿意见。也就是说:造假人首先虚构一个不存在的“审稿专家”,或者假冒真实的专家,并提供虚假的、由造假者控制使用的“评审专家的邮件地址”。当出版机构把评审论文发送到这些虚假的邮件地址后,造假者自行撰写“审稿意见”,高度评价该论文学术造诣,促使该论文得以发表。与此次调查的施普林格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编辑总监彼得·巴特勒如是说“论文提交的评审人建议中,使用了评审人的真实姓名,但假冒了其电子邮件地址,这让编辑以为文章发送给了真正的评审人。在我们与真正的评审人沟通后,他们确认并没有对论文做过评审。”“同行评审流程是保障科研质量、诚信和可重复性的基石之一。我们撤销这些论文,旨在清除不良的科学记录。”很显然,这是一桩学术丑闻与学术不端,是有违学术道德与学术底线的一个造假事件。当然,也是中国学界众多“水军”在国外试水的又一次集体曝光与自取其辱。02历史回顾中国学术造假早已不是什么新闻。2015年3月英国现代生物出版集团撤销43篇论文,其中41篇来自中国作者。同年8月,斯普林格出版社撤回旗下10个学术期刊的64篇论文,全部来自中国作者。2016年美国PlagiarismWatch发表了一份题为《科学论文代笔公司与掠夺欺诈型期刊合谋中国学者》的报告,挖出了一家被称为“世界科学史上最大规模”的英文论文造假公司。该公司与巴西SCI杂志合作收费,为中国学者发表涉嫌抄袭、造假的论文。2015年,该刊发表的文章当中,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比例高达78.1%。2009年,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曾发文,中国论文造假市场规模达10亿元人民币。据有关学者的保守估计,国际OA期刊市场每年也从中国收取数十亿的“版面费”。03各方反应21日,中国学术掌门人---中国科协在官网发表声明,称已就撤稿事件与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坦诚的深入交流。并指出,虽然作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出版集团和期刊编辑存在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格等问题,也理应对此承担责任。意思就是说,鄙国学者向来造假,无假不成文,无假不成书,这在鄙国根本就不算个事,贵国有点大惊小怪了。有极其负责任的媒体迅速整理了所有的问题学术论文作者名单,发现107篇论文作者来自125家中国研究机构、4家国外研究机构;其中涉及浙江的医院和高校有12家,涉及32人;共涉及524名医生,不乏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的学者。有“好事”之记者按名单上的浙江省市医院挨个拨打院办电话,不少电话无人接听,接通的少数几家也讳莫如深。只有温州一家医院表示,院方还在核实有关情况,之后将作出相应处置。有学者指出,一些作者由于不熟悉国外出版机构、不善于与国外网站联系沟通,委托中介机构投稿就成为一种选择。而中介机构借此开始出现虚构、假冒评审专家的现象。在此事件中,中介机构应该负主要责任。许多网友热议国内医生评价晋升体系存在问题,“会看病的不如会写论文的”,如果晋升提职必须要论文开路。一些临床医生反映,此次造假背后的医学论文“浮躁症”,和目前对医生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关。发表论文是评职称的硬指标,医术水平的高低倒成了可有可无的了,造成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耗在为论文而论文上了,有时难免困惑,大夫到底啥才是主业。一位来自广东的副主任医师说,在国外,为了在顶尖期刊发表一篇论文,一个科研团队要潜心研究几年;而在国内,一个人一年甚至要写几篇。但也有临床医生认为,虽然现行的医生考核评价体系有缺陷,但对论文发表数量进行要求也有一定的价值和合理性。以往评价一个医生的医术主要看临床水平,但是这种评价被诟病“太主观”,而论文还算是相对客观的评价体系。学界专家熊丙奇认为,学术归学术,医生的医德医术归医德医术,不可混而言之。学术论文的造假也并不完全意味医生医德和医术就很差,这没有必然联系。“此次事件,应该对有学术问题的人进行学术调查和处理,但也要公正地看待其医德医术。”04反思在回答文章篇名所提出的“中国论文被撤事件中:谁最不要脸”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听一听国外的一个大学校长是如何评价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世界上只有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与世界观来源于易经。易经,有两个特点,一是破坏了人类对规律性的认识,二是摧毁了关于公正的理念。由此,几千年来,中国人从文化上看,轻视规律与法律,长久地无从建立科学与法制的社会;二是忽视公平与公正的意识,易经的本质是一种以投机取巧为手段,追求效率至上不计公平的变通学。中国人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热衷于变通的民族,也是人类中一支原则性不足,灵活性有余的人种。办事喜欢找熟人,排队喜欢加塞,公事私办,穿越制度,缺少公益意识,缺乏公平观念,所有这一切,都与易经有关。”如果这位先生说的还有点道理的话,那么热衷于造假(不仅仅是学术,还有各种各样的假)的我们,如果要在中国论文被撤这一事件中,非要评出谁最不要脸的,那么非中介机构莫属了。正因为中介机构的造假水平有限,专业不精,才害得中国科协、中国学者、中国医生以及中国体制甚至中国人在世界学术面前都有些灰头土脸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术论文打印格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