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3十3问题

小改革可能解决大问题——关于高考的一个建议
已有 6062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高考,赋分办法,,弃考物理,,赋分基数|
小改革可能解决大问题——关于高考的一个建议10月19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到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陈宝生说,过去的5年是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5年。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今年上海和浙江试点已经落地,经评估取得成功,尽管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今年,还有4个省要开始试点,到年新的高考改革制度全面建立起来。 从陈部长对浙江、上海试点的态度和今年要试点的四个省的方案来看,高考的 3+3模式似乎已经成了不可改变的事实。 但是由 3+3模式引起了弃考物理等问题。据《中国科学报》报道:“在今年的浙江、上海高考结束后,一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浙江考生选考物理者仅8万人,占29.13万考生数的27%;同样,在上海,超过70%的考生选择弃考物理。”高考改革成为3+3模式而引起弃考物理的问题,在科学网博客上已经多有讨论。很多教授对于中学生不注重物理学习以及中学物理、化学学科的退步,从而引起全民科学素质可能的下降表示担忧,我看这种担忧是有道理的。怎样避免和应对如大面积弃考物理这样的不良后果?我们还是要从产生这种后果的原因下手进行分析,找到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很明显,出现弃考物理这样的情况,其原因在于赋分制在赋分过程中存在缺陷。所谓赋分制,其赋分办法系“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办法”中所说:“原则上各省(区、市)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共25%。”这里的百分数是对参加该门学科考试的人数而言的。赋分制的最初动机之一是平衡各学科之间由于考试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同而产生的“分数不可比较”问题。但是,这样考虑的前提应当是各科考试的人员相同才好。而现在的问题恰恰在于学生自由选择考试科目,而引起参加各科考试的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大不相同。许多学生因为担心物理考试太难而物理学科被“学霸”所“霸占”,自己在那里只做分母被学霸们压低分数。这样的担心毫无疑问是有道理的。因此,现在这样的赋分设计就给自己带来了由于“墙脚”的不稳而产生坍塌问题。一旦自以为最差的学生放弃该科目的考试,次差的学生便成了最差,他也不愿意成为可能的“墙脚”。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他也要放弃这门科目改选其他科目。以此类推,弃考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这门考试科目必定会遭到“坍塌”的命运。现在的物理科目就是如此。一个避免这种坍塌的对策,便是参考招生的要求确定各科目的“赋分基数”。这就是说,赋分时转化为ABCD的百分数的总数,也就是所谓的分母,并非完全按参加考试的学生数,也要参考高等学校对招收学生的要求。 为了说明这种赋分方法,我们先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这种最简单的情况是假定高等学校要求学生选择考试的各个科目的人数均等。假设考试科目为七门,每人需要选择三门考试科目。如果学生人数为七万,那么每门的考生是三万。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就以三万为平均的赋分基数。 如果某科目的考生数目不到三万,也以三万为基数,再按上面所说赋分比例 (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余下为D)从高往低划分,不足的部分空缺。这样赋分的结果,前名为A,第到名为B,第到名为C,等等。 如果某科目考生人数多于赋分基数,即多于三万,则以实际人数也按上述比例(15%、30%、30%、25%)赋分。 有人会说,这样做的结果不是会使得参加考试人数少的科目占便宜了吗? 确实如此,参加该科目考试的考生人数越是比赋分基数少,就越是得到便宜。考生人数多于赋分基数的科目会相对来说吃一点小亏。但是,由于考生总是贪图便宜的,,第二年这个科目就可能不会如此了,就会有较多的考生来选考。这样就很快会达到基本上的动态平衡。没有哪一个科目会得到长久的便宜,也不会有哪一个科目会大规模的弃考。上面所说的是一个最简单的情况,就是假定各科的赋分基数相等。实际的要求并非如此,要略微复杂一些。我国高等学校理、工、医、农、文史、法律、经济、艺术、体育等各科对于考生的要求各不相同,国家对各科考生数量上的需求也不相同,因而,对于各科目需要的考生数量并不相同。这需要各高等学校拿出他们各自的需求数目,如果没有特殊要求的就按照各科平均计算。这样,由各高等学校在该省的招生需求之和,计算出该省各科目之间招生需求的比例,再根据该省的考生总数,就可以得到该年各科目的赋分基数。各省招生办应当提前两三年就公布该年的考生总数以及分配给个科目的赋分基数,当然,也公布历年各科目的赋分计算基数和实际考生数目。这样,学生在选择考试科目的时候,就有了依据。在赋分的时候,不足赋分基数的科目按预定的赋分基数计算,超出赋分基数的按实际考生数计算。这样的办法,对于各个科目的机会是平等的,没有哪一个科目会得到特别的好处,也没有哪一个科目会特别吃亏。它既保证了考生的权益,又不会影响到各学科的发展。同样重要的是,这样的方法使得高等学校对考生的要求得到总体上的满足。这样的改革只是对现有的办法作很小的修正,希望得到有关方面的考虑。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冯大诚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7
推荐到博客首页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想请教大家一个关于高考改革选科的问题【211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8,333贴子:
想请教大家一个关于高考改革选科的问题收藏
大哥哥大姐姐们,我是2017级山东高一学生,是山东高考改革3+3第一批小白鼠。过几个月就要选科了,我想选的是物理,生物和地理。想问一下大家,如果一个专业要求两个科目,那我是必须这俩个科目都选才能报,还是只要选其中一个科目就可以?就比如,北航的飞行器设计专业要求物理和化学,那么我是只选了物理就可以报,还是必须既选物理又选化学才可以?跪求大神解答!
浙江第一届小白鼠建议,要靠顶尖大学选物理,一般般211多选文,所有专业符合一门就好,就是交集关系不过据说要改成三门符合两门或者两门必选但是没文件具体看你们省教育考试网,会提前一年公布
不建议选物理2016十月高考选考,浙江物理裸分100有1700人,但是按比例100分只有700个,所以~出现了100分附10099附97 96附94的倒附现象导致明年选物理的人只有4w8了(从物理学考人数看出)今年是6w2,基本都是名校学生考。
好学校主要看语数外,好学生七选三平均280,我们学校一本率40,去年文综我273全校100多名(全校400个)但是只有压边一本。真的后悔语数外不好好学不要相信一门一门考,高二考一门高三上半学期考一门下半学期考一门,要六门一起抓衷心意见!
尽管高考可以自主选科,但是报考理工农医类学科专业,估计学校还是重点考察数学物理学,要是和化学沾边的还会考察化学。
语、数、外三门,物理,生物,加一个文科。或者物理,加两个文科。考42所一流大学推荐
物理必选,不然你跟不上的
不选化学选生物,是不是化学不拿手啊,我记得以前高中时身边很多人化学就是学不好,然而我化学反而六门里最好
登录百度帐号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为何新高考改革方案弊大于利?
在上海和浙江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北京、广东、江苏、四川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期陆续公布高考改革实施方案。
高考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关乎千万学子的命运乃至国家发展大计。取消文理分科、增加高考科目选择、外语一年多次考试是多数省份改革的重点。河北、北京、山东、江苏等多个地区的高考改革采取了“语文、数学、外语”+其他三科6选3的模式。
无疑,新的高考方案给考生更多的选择,更多空间。然而,伴随着新高考时代的到来,许多新问题可能涌现出来。在两个先行试点地区,师生就不同程度地遭遇“选择之痛”“在摸索中走班”“备考周期紧凑”等现实之困。根据试点地区已经发现的问题苗头,及时调整弥补,乃当务之急。其中,如何妥善协调选择与投机的矛盾,尤其值得关注。
按理说,学生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擅长的3门作为选考科目,完全合理。但在现实中,却存在投机取巧问题。以浙江为例,因为选考成绩两年有效,高二上学期的10月,下学期4月,高三上学期的10月,下学期4月,学生可以从中任选两次参加选考,取其中最好的一次。正常情况下,高二上学期10月,是不可能完成选考学科的教学任务的,因此最起码要到高二下学期4月,才能组织学生参加选考,这就给了部分“别有用心者”以可乘之机。
在2014年入学的高中新生里,就有一些原本相对薄弱的学校,在组织学生何时参加选考时“动起了脑筋”。为了淡化分分必较,选考科目实行按比例划等级,按等级赋分,卷面成绩排名前1%的学生折算为100分,共分21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比例,分差为3分。换言之,如果某一次参加选考的学生整体较弱,就可以“矬子里面拔将军”。考虑到“牛校”基本都会“按部就班”完成教学任务,有学校就在高一集中火力于某几门选考科目,赶在高二上学期的10月前做好准备,而后组织所有学生参加选考。结果,在第一次选考后,纷纷爆出某些薄弱学校破天荒地涌现一些“满分”学生。相反,那些名校的高材生却因为“自相残杀”,拿到手的分数并不高。
部分教师观点——洛阳市一中历史教师施长明:以前文理分科,学业水平考试可轻松过关,在新模式下,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相当于学生高二时就要参加高考。因此,学生的压力不减反增。不少考生会通过上辅导班来强化学习,课外辅导班将迎来发展良机。洛阳市59中高二年级文综教研组组长王红强:文理不分科,从6个科目中任选3科计入总分,组合方式多,会加大教学压力。如果按照浙江省的方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高二下半期考完,那么高三年级可能只学语数外三科,原有教学秩序势必被打乱。洛阳市外语实验高中理化生教研组组长赵灵鸽:“6选3”,理论上意味着有20种组合方式,在高考备考时,分班和教学将是难题。市59中地理教师王秋婷:如果考生选成绩最好的三科,虽利于提高总分,但这三科不一定是学生的兴趣所在。
部分家长看法——高一学生家长白露:在6科中,物理、化学相对较难,为了成绩,可能会有学生不选择这两科,但如果许多学生选择放弃这些科目,不利于高校选拔人才。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家长王建国:每个孩子选科不同,试卷不同,到时总分是放在一起排队吗?这样是否公平?
笔者以为,这一改革方案尽管有减少加分、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考生选择余地加大等诸多亮点,但选3的模式总体上弊大于利。
一是选考遭遇投机的问题。例如浙江,那些本在学业上居领先地位的学生,却不得不接受更低的分数,难道公平吗?卷面成绩更高而最终得分更低,这种高考还意义吗?因此,如何有效协调选择和投机的关系,值得深思。
二是改革后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语言类的学习上的问题。此前有消息称高考改革将减少英语分值,但不知为什么这次改革方案中不但没有减少英语分值,反而将其和语文、数学放在一起成必考科目,并且可以考两次。外语可考两次无疑于将其推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这样以来,学生自然然而会将学习的主要精力转移到语言类特别是英语的学习上了。而语言类再怎么重要,毕竟只是一个基础。中国人花近二十年的时间来打语文英语的基础,实在值得商榷。
三是绝大多数学生在六选三的时候必然会选修一些简单的科目如政治、历史等,这必然会带来这些科目老师的短缺,而一些难修的科目如果物理、化学、地理等的老师则会富余下来,学校将面临很长一段时间的师资力量调整问题。
四是给高校的录取提供了一定的难题,比如某学生如果将化学、历史、地理作为选修课程,虽然将来报考文科不存在障碍,但要报考理科,是不是还存在物理上的短版?
除此之外,还有总分如何排序、原有教学秩序被打乱、学生选择科目难等诸多问题。基于此,各省市区应该慎重,尤其是即将步入高考改革的地区,更需要汲取经验教训,力争实现平稳过渡。
作者:闹市一博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高考改革的意义所在|高考改革|高考|招生_新浪新闻
高考改革的意义所在
高考改革的意义所在
在部署全面取消全国性高考鼓励性加分项目之后,教育部日前又接连发文,对2018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和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加以规范:通过严格报考条件、严格资格审核、严格招生管理、加大违规查处等举措,确保“专项计划”政策真正惠及农村学生。种种规范,旨在让高考回归起点公平,让招生举措不背离政策初衷,用诚信筑牢高考公平、公正之基。(3月26日新华网)如今的高考已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考依然是国家选拔人才、打通社会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在我国高考和大学招生中,依然存在“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泛滥加分”“高考移民”等现象,社会更应运而生一大批如毛毯厂中学、衡水中学这样的 “高考梦工厂”和花样众多的高考“培训班”“特训班”,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更造成“寒门难出贵子”的不良倾向,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公平和正义。高考改革,势在必行。高考改革,主要包括:以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等综合评价为基础进行录取的探索性改革举措,自主选拔旨在打破“唯分数论”的窠臼,改变人才培养千校一面的现状,鼓励更多孩子发展多元特色。针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专项计划”,旨在为更多农村考生提供上大学,尤其是上重点大学的机会,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促进机会公平。同时,为了营造更好的高考招生公平环境,还扩大了高考“一卷”的范围,减少了奖励性“加分”,向农村地区倾斜、协调招生比例、实行考招分离,进一步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等改革举措,必将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的公平,实现高考改革。教育是惠民工程,高考更是举国关注,它涉及每一个人,关系着考生的未来与家长的希望。让我们共同祝愿,高考改革越走越好、越走越稳、越走越远。(叙永县人社局 木木夕)
新媒体实验室
Copyright (C)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江高考改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