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腿疼引起的腰腿疼可以每天推罐吗

腰椎疾病快速检测【比作CT快哦】
我的图书馆
腰椎疾病快速检测【比作CT快哦】
&&1、如果膝关节上下楼疼可在腰二、三找原因;2、如果腰部疼直接找腰三、四;3、如果腿的外侧痛查腰四、五;&4、如果腿的后侧疼痛找腰五和骶一;5、如果休息后加重,活动后减轻找椎间盘;休息后减轻,活动后加重找椎管狭窄;&6、如果大小便异常,说明髋关节可能障碍,7、如果大腿内侧受限找骶髂。8、一侧疼为腰突。9、两侧疼为椎管狭窄。10、三点疼为膨隆,疝。11、中间疼为伤筋。12、三年以上可钙化增生。13、向后鼓为后突。14、脊柱塌陷为前突,再者为滑脱。15、两节一侧疼为捻转。16、交叉疼为旋转。17、3节一侧疼为风湿。18、4、5两侧疼为肾虚。19、5、1两侧疼为风湿。20、肌肉僵硬(晨僵)、腰椎活动受限为脊柱强直。腰间盘突出症产生的原因如图:主要是椎间盘本身退行性变,如外伤、慢性劳损、以及受寒湿等因素,而使腰椎间盘纤维环产生破裂,以致髓核突出。不同部位的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根据压痛点,下肢感觉减退部位,反射,X线摄片及椎管造影与CT等来加以明确定位。腰3-腰4椎间盘突出症(压近腰4神经)疼痛在腰部,一侧臀部,大腿后外侧,并向大腿前方及小腿前内侧放射;小腿前内侧麻木;膝反射减弱或消失;腰3棘突旁相当于椎间隙处有压痛点;膝关节伸展力弱;腰4-腰5椎间盘突出症(压迫腰5神经)骶髂关节,髂关节及大腿小腿后外侧疼痛,并放射至小腿前外侧,足背及拇趾。小腿外侧足背包括拇趾有麻木感;拇趾背曲力减弱;跟腱反射可无改变或减弱;腰4棘突旁有压痛点;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压迫骶1神经)在腰骶关节一侧臀部、大腿与小腿后外侧和足部有疼痛;小腿足外侧包括外侧三趾麻木;足及拇趾跖屈力减弱;小腿三头肌无力或萎缩;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腰5棘突旁有明显压痛点;腰2-腰3椎间盘突出在臀部和大腿外侧出现感觉麻木或过敏,股四头肌弱,膝反射减弱。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当大块椎间盘组织向中央突出时,常表现为腰部及二下肢均痛,并出现二下肢麻木乏力,重者无力行走形同截瘫,会阴部感觉消失,大小便功能障碍,提睾反射提肛反射消失等,如做手术后,可遗有轻重不等的性功能障碍。腰间盘突出症可与腰椎管狭窄伴发,但腰椎管狭窄可以没有腰间盘突出。鉴定方法:间歇性跛行:即由于步行引起相应椎节缺血性经根炎,而出现下肢跛行,疼痛及麻木等症状。蹲下休息片刻,疼痛即可消失。即重新再行走,之后再次发作,又再休息,故而谓之“间歇性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时可同时发生。单纯椎间盘突出症虽有时出现相类似现象,但休息后又稍许缓解,而难以完全消失。椎管狭窄患者主诉常常很多,在体检时由于候诊时的休息而使根缺务性变消失或,以至无阳性发现。与腰椎间盘突出时出现的持续性根性症关及人机交互明显不同。腰后伸受限,但可前屈:由于后伸时使腰椎椎管内有效间隔更加减少,而加重症状并引起疼痛。因此患者腰部后伸受限,并喜欢采取能使椎管内容积增大的前屈位。由于这一原因,患者可出现“骑车能行数里,步行难过百米”。与椎间盘突出症明显不同。坐骨神经是由腰4、腰5、骶1、骶3五条神经根组合而成。只要坐骨神经被拉紧,则这五支神经根也都被拉紧。假若在神经根前方有任何突出物,哪怕是轻微的接触,被拉紧的这条神经根就会受到来自前方的压迫,造成坐骨神经痛。直腿抬高试验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上有很重要的作用。90%的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此试验呈阳性。在正常人体站立活动时,椎间盘接受体重的压力。腰部是活动最多的部位,受的压力及磨损很大。以下腰段为主。30岁左右,椎间开始发生变性。如果纤维环及髓核退行性变化的速度一致时,多出现间隙变窄,纤维环普遍膨出。按这种平衡一致的退变,软骨板亦骨化,则椎体关节趋向稳定。除整个脊柱略有缩短及腰部活动受限外,并不产生腰痛。但如果二者退行性变表现为不平衡,如纤维环变化较早且明显,其坚韧性减低,髓核压力不变,弹性仍较好,即使无明显外伤,亦可造成纤维环破裂。再遭到较大的旋转或扭曲,纤维环即可在后外侧呈环形或辐射状断裂。环状破裂多位于间盘的周围部,在临床上可造成急性腰痛,辐射状破裂将使髓核向外膨出达间盘的边缘,但外层纤维环可保持完整。此时髓核在较大的压力下被挤入裂隙内,以后腰部不断活动和用力,则近使髓核逐渐向外突出,压迫根,造成坐骨神经痛。外界的风、寒、湿等因素可使腰部肌肉紧张或痉挛,增加对椎间盘的压力,增加纤维环的损伤,导致髓核膨出或突出。同时,寒冷因素可使局部小血管收缩,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影响椎间盘的营养,也导致髓枋膨出或突出。临床上也常有部分病人,由于长时间坐卧湿地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因此在预防和治疗中,要强调腰部保暖,免受寒凉。近两千年前,在澳门的路环岛就居住着很多本土渔民,以打鱼为生。当时,当地居民有爱喝酒、吃海鲜的习惯,50%的渔民都患有一种特殊的病“痛风”。当地人不远千里,历时数月,到中原找到当时的“医圣”张仲景,请其相助。张仲景在当地居住半年,提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中医理念,对患者进行医治,待当地患者基本痊愈方才离开。 临走前,为彻底解决当地渔民以后的痛风病医治问题,他留下这个验方给当地的一个郎中,并命名为“风之消”(意思是希望痛风像风一样消失),并特别叮嘱一定要用长白山的黑蚁、神龙架的野生灵芝、昆仑山的冬虫夏草、武当山的黄芪,方才有奇效。当地居民如获至宝,该方一直沿用至今。其泡制要点是:黑蚁20克,黄芪15克,冬虫夏草10克,灵芝30克,文火水煎半小时,每日三次,一个月一半患者即可痊愈,严重者需一个半月。此方在书中也有记载:“取黄芪、虫草、灵芝、黑蚁煎水,日三次可愈也”。据澳门当地居民讲,服用风之消后,一生不再患痛风。腰间盘突出不是腰的错,腰部拔罐干什么&急性扭伤、腰间盘突出、疼痛的奇效验方 颈椎病引起的手麻&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转载】腰间盘突出不是腰的错,腰部拔罐干什么+急性扭伤、腰间盘突出、疼痛的奇效验方 颈椎病引起的手麻+刺络放血治疗腹痛
我的图书馆
【转载】腰间盘突出不是腰的错,腰部拔罐干什么+急性扭伤、腰间盘突出、疼痛的奇效验方 颈椎病引起的手麻+刺络放血治疗腹痛
&急性扭伤、腰间盘突出、疼痛的奇效验方 颈椎病引起的手麻&
&&&&患者,45岁,女性,反复左上腹闷痛半年,每天都隐痛不止。胃镜肠镜检查未见异常。多家医院门诊求医,也未见明显改善。经朋友介绍来求诊。
&&&&她的面容,两颊部满是黄褐斑,再看她疼痛的位置在左侧上腹部,肝经和脾经的经脉循行的经脉上。于是在她右侧心包经的曲泽穴,用银针扎破一小瘀络,溢出芝麻大小的瘀血,即刻患者诉左上腹部疼痛明显减轻了,再针刺左侧曲泽穴,补法留针,滋水涵木,接着针左侧公孙和太冲穴,留针30分钟后拔针,患者诉坐上腹疼痛消失了,半年来从来没这么舒服过。
&&&&针后,告诉患者,她的腹痛是因生气引起的,经常生闷气,所以左上腹会出现闷痛,患者说自己容易不开心,一点小事就放在心里面,不出声,生闷气,不能释怀。
&&&&中医学认为,心,其华在面,面部出现黄褐斑,与情绪有很大的关系,气滞容易出现血瘀,瘀久必堵,瘀则不通,所以面部长斑,腹痛,还容易出现失眠,颈椎病,乳腺增生,月经失调等疾病。患者的病痛都是自己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病由心生啊!&《黄帝内经》云:百病生于气。人体一气不能周流,则百病由生。
&&&&取心包经的曲泽穴,刺络和放血,收到了立竿见影的疗效。其实对于患者的病情,还有更好的治疗方法,可直接按摩胸口的膻中穴,在两个乳头连线的中点上下找压痛点,找到后按摩痛点,也能让左上腹疼痛消失。《素问·灵兰秘典论》和《素问·刺法论篇》中都说:“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膻中穴,是心包经的募穴,按摩该穴位,能消气解郁,让心情放松,所以能治疗因心包经不通畅导致的疾病
您可能也喜欢:
馆藏&33027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腰椎间盘突可以做开背和走罐吗?病人同时还患有骨质增生_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腰椎间盘突可以做开背和走罐吗?病人同时还患有骨质增生
拇指医生提醒您: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科室:外科
德州市人民医院
你好,这个是可以的,但是腰椎间盘突出,最好是去正规的医院康复科进行针灸烤电按摩治疗。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腰间盘突出不是腰的错,腰部拔罐干什么+急性扭伤、腰间盘突出、疼痛的奇效验方 颈椎病引起的手麻+刺络放血治疗腹痛
发布时间:&&&来源:&&&15人关注
腰间盘突出不是腰的错,腰部拔罐干什么 转载自海川 1、刚得的,一个承扶穴,浅表5分钟闪罐干掉。微信cyk3333 2、病史时间长久顽固的,便要追加膀胱经的--上合阳穴、委中穴。3、腰间盘突出附带弯不下腰的,要追加胃经的外膝眼、足三里和胆经的--阴陵泉、胆囊穴 4、病情特殊的,以上方法无可奈何的,便要我门独技&化痰饮&了就,这个在后文有临床录实有告诉,请往最后看便可明了的。 腰间盘突出牵连腰部无法伸展的要附加排毒外膝眼、阳陵泉、胆囊穴、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巨骨。 大图 清晰明了 腰间盘突出病史长久的 要在膀胱经加上合阳、委中穴 再严重的腰间盘突出便要加上八髎穴、长强穴化痰饮之术的 最轻的腰间盘突出 只闪罐承扶穴皮表便能痊愈了的更是一次干掉绝不客气 以下这三张这是最轻的腰间盘突出 也就是刚刚患病的就5分钟时间就干掉的只在浅表闪罐就可以做到这样 &急性扭伤、腰间盘突出、疼痛的奇效验方 颈椎病引起的手麻& 作者:牡丹花&|&来自:牡丹花 &、急性扭伤性疼痛的奇效方(西药)在基层常见扭伤,当时不痛,过后痛得厉害,有的用止痛药有效,有的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我认为是扭伤部位当时无水肿,没有刺激到痛觉神经,随后慢性无菌性渗出导致局部水肿而刺激痛觉神经引起痛疼,有时痛疼还比较剧烈。基于这一理论,我有一组方效果奇佳:20%甘露醇液250ml+地米针10mg+速尿针20mg糖水250ml+七叶皂甘钠针20mg。丹参250毫升日一次静滴。&&&&&&&&&&对于以上方我有几点说明,一是不要看配伍,甘露醇和地米可能是禁忌,但我见过大医院的医生就这么用过,而且是很常用的一组药,所以请有些喜欢发表不同看法的理论比较高深的战友就不要再在此指点了,你不信可以不用,我们是基层,基层是要看疗效的,没疗效啥也不是。二是基于这一理论可以举一反三,很多病都能用这组方,比如急性腰间盘脱出,或慢性的急性发作,烧伤后引起的痛疼,静脉血栓回流不畅引起的肢体痛,无外伤的创伤性疼痛等等,大家可以仔细琢磨琢磨。三是扭伤或是创伤引起的疼痛,只要无外伤口,在急性期不要用抗生素和活血化瘀类药物如丹参等,因为可以引起血容量增多导致局部水肿加剧,有时不但无效甚至疼痛加剧。急性期过后不痛了,可以应用。四是要掌握好禁忌,主要是甘露醇,比如,血压过高心功能不全,过敏等,应谨慎应用。五是创伤性或扭伤引起的疼痛要注意骨头有没有事。&&&&&&&&&为什么写这些,是因为今天刚好有一例女病人胸部被撞后至今已有半月仍痛得厉害,不敢咳嗽,睡下之后不敢起来,只要扭动一下身子就觉得疼得厉害,多方治疗效果不好,市医院也去了,片子也拍了(骨没事)还开了芬必得,复合B,安络痛,还有一种价格不菲的中成药,吃了一星期无效,到了我这里,就用上面的这组药,还没输完病人已觉得疼痛轻不少。&&&&&&&&二、急性腰扭伤是针灸中的常见病,在临床中经常遇到。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对治疗急性腰扭伤常用的几个穴位作了一些对比:手太阳小肠的后溪、督脉的人中、手背的腰痛点。&&&&&&&& 1、病在足太阳经。本组病例多为骶棘肌与腰背筋膜损伤,病在脊柱两侧,属足太阳经经脉所过。其主要症状为一侧腰痛,俯仰、转侧不利。检查时可在腰椎横突间或腰椎外侧骶棘肌处有明显压痛,局部肌肉紧张。分别用三组穴位针刺以后溪穴效果最好,人中次之,腰痛点最差。&&&&&&&&&2、病在督脉。本组病例多为棘间韧带操作,病在正中,属督脉经脉所过,其主要症状为腰椎棘突间疼痛,患者俯仰不利,坐卧、行动均感困难。检查时在棘间韧带处有压痛。以针刺人中穴效果最好,后溪穴次之,腰痛点最差。&&&&&& 3、病在足太阳与足少阳两经。本组病例多为骶棘肌及臀大肌操作,腰痛在患侧脊外侧,连及臀部和大腿(足太阳和足少阳经经脉所过),转侧、俯仰及步行均感不利。检查时可见一侧的骶棘肌及臀大肌有压痛。针刺以腰痛点效果最好,后溪次之,人中最差。 人常用王文远教授的平衡针灸,效果很好,急性腰扭伤一般取腰痛穴,也可以配臀痛穴 腰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前额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原则 针刺特点:其刺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正为宜。 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 针感:以局限性,强化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活血化愈,调节神经,止痛消炎。&&&&&&&&三、 主治:腰部软组织损伤,腰间盘脱出,强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伤,&&&&&&&& 1 治疗:水沟穴(人中穴):患者自然坐位,医者准备好针具,消毒速刺入准确穴位,实施捻转泻法,同时嘱患者自然适度活动腰部。同时患者腰部会有猛地轻松感,片刻症状消失。&&&&&&&&& 2 急性腰扭伤在1----3天内,针刺&人中穴&有特效!3天以上,效果较差! 32年前,我遇一农民坐在路边痛苦呻吟。问其故?答说:&因撑船闪了腰,船弃河边,想去医院医治,又无法走动!&恰好我带有针灸针和消毒酒精【这是我必备的医具】,就对他说,无妨,10分钟内可以无事!农民不太相信,我立即取针消毒,用小毫针针刺&人中穴&,捻转数次,留针不动,并把他扶起,叫他缓慢前后左右活动腰部,再捻转数次。他说:&真神,真的不痛了!&我对他说,现在不要撑船了,好好休息一下,明天才能去撑船。他千多万谢! 腰积劳损,坐骨神经痛,不明原因的各种腰痛。 臀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肩关节腋外线的中点,即肩峰至腋皱壁连线的1/2处。 局解:布有旋肩胛动静脉,臂外侧皮神经和第一,二肋间神经,深层为桡神经。 取穴原则:以针刺桡神经或上臂外侧皮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三寸毫针针尖向腋窝中心方向呈45度角斜刺4―5CM。 手法: 1上下提插手法2,针感达不到要求可采用滞针手法。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或向肘关节,腕关节放射。 功能:活血化淤,理气散结,消炎止痛,调节神经。 主治:臀部软组织损伤、腰椎疾患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梨状肌损伤综合症、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脱出、急性腰扭伤、腰积劳损。 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同侧网球肘、对侧颈肩综合症、偏瘫。 我告诉大家一个我常用的方法 承山到足跟画一直线,取其二分之一处(扭伤穴)。腰肌左侧疼痛点按左扭伤穴,腰肌右侧疼痛点按右扭伤穴,腰肌中央疼痛左右扭伤穴同时点按,注意手法的力度。此时靠患者自身腰肌左右的扭动,小关节错缝、滑膜嵌顿可自行复位。肌肉、筋膜、 韧带的急性损伤,到患部采用理筋的手法。 哈!哈!!就基本上八九不离十了。如果患者腰部还有不适感,找其腰部的疼点和其腹部的相对应点,令患者呼气时两手同时点按、活动腰部,这次彻底搞定。&&&&&&&&四、 急性腰扭伤立竿见影 本人从医二十年来,治疗急性腰扭伤,虽未做过详细登记,也有300多例,急性期均采用针刺手法,效果非常满意方法:首先诊断病因,找准压痛点,若为单侧扭伤,患者站立位,可取对侧手背腰痛穴,采用&动针法",边强刺激行针,一边让患者作左右摆动.蹲起运动.抬腿运动,留针5分钟出针.然后嘱患者俯卧位压痛点处点刺放血拔罐,双侧委中穴放血拔罐.&&&& 若为中央型急性腰扭伤,则取双侧后溪穴和人中穴,行&动针法",边强刺激行针,一边让患者作左右摆动.蹲起运动.抬腿运动,留针5分钟出针.然后俯卧位双侧委中穴点刺放血拔罐&&&&&&&&&适用证:三日内急性腰扭伤可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2-3次活动自如.当然一周内同样有效国注意:本法只适用于急性腰扭伤,应排除骨折,施法后应卧床休息三四天.中央型急性腰扭伤切忌应用推拿治疗,否则病人第二天便有腰断的感觉(个人总结)&&&&&&& 1.急性腰痛,不能伸展,病痛位于脊柱腰段上。取穴后溪、人中。用毫针直刺入后溪穴1寸,捻转得气后,嘱患者活动腰部,腰痛多可立时减轻,再继续活动20min 。如还有痛感时,用毫针刺人中穴3~5分,针尖朝上,捻转得气,令酸感扩散,眼球湿润后,嘱患 者再反复活动腰部,10min后出针。&&&&&&&2.急性腰痛,不能伸屈,病痛位于一侧腰部膀胱经第二侧线者。取穴手三里周围的敏感点、阿是穴。先用毫针浅刺阿是穴3~5分,捻转得气,不留针,继之针手三里穴,针入1寸,捻转得气,令患者活动腰部,一般可立见功效。巩固期间可针肾俞、命门、秩边、委中穴。腰痛隐隐,遇冷加重者可于阿是穴、肾俞穴施以艾条温和灸5~10min,每日1次 ,直至痊愈。&&&&&&& 3.急性腰痛,不能伸屈,疼痛位于一侧腰部近膀胱经第一侧线和髋关节部位者。取穴腰痛点(手背侧,第2、3掌骨及第4、5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二穴)、中渚、外劳宫。先取疼痛对侧腰痛点,用毫针刺入8分,捻转得气,令患者反复活动腰部,痛即可缓解。仍有痛感者,可用毫针刺中渚、外劳宫穴以加强疗效,必要时可继续针同侧腰痛点。&&&4.急性腰痛,涉及胁肋部者。取穴中渚、阳陵泉。先针中渚穴,得气后令患者活动腰部,待能活动时稍事休息,再针刺阳陵泉穴,得气后出针。针后可酌情贴膏药或投以止痛药物,以善其后。&&&5.风湿性腰痛。取穴风门(双)、肺俞(双)、秩边(双)、养老(双)、条口(双)、阳陵泉(双)。先在风门、肺俞穴用意气针灸疗法,触之即泻,得气后停针,再拔火罐,再刺秩边穴,10min后取罐、取针,再依次用毫针针双侧养老、条口、阳陵泉穴,均用常规 针治,每日治疗1次,腰部发凉严重者可加用灸法。&&& 6.瘀血性腰痛(如外伤引起或有内伤瘀血证候者)。患者取俯卧位或扶墙直立。医者用手拍打患者双侧委中穴,使静脉血管怒张,随即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针眼下方敷以棉花,至血不流为止,然后拔火罐吸尽瘀血。&&&7.腰痛病程日久,用毫针或药物治疗久不愈者。取穴肾俞(刺5分深)、大肠俞(刺5分深)、三焦俞(刺5分深)、气海俞(刺3分深)、中脘穴(刺4分深)、关元穴(刺6分深,术前令患 者排空小便)、足三里(刺7分深)。用特制火针,一般长为2寸,粗2~3分,以针尖圆利为宜;将针尖置于酒精灯上,欲刺多深则烧多长。针先在灯上变为蓝色,再转至白色,几经变化,直至呈乳白色时方可施治。烧针是火针术成功与否的关键,一定要将针烧到火候。穴位常规消毒后右手持烧好的针疾速刺入,意度深浅,准确刺入,旋即出针,用棉球压穴, 切勿擦拭。每周针1次,5次为1个疗程,病情重者每周针2次,每次取2~4穴。施火针前,应消 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做好思想工作,说明火针治疗之安全可靠性,且不很痛,待患者神气安定后 方可下针。患者发热时暂停火针治疗。&&&&&&8.近几年来.我见到腰痛病人.就先点太冲穴3分钟.接着在疼痛部位推罐推出痧斑.之后用斜扳法、活腰法.最后刺委中、昆仑、承山放血.效果立竿见影1次就会好百分之八十.2~~3次痊愈。&&&&&&&&&&&&&&&&&&&&&&&&&&&&&&&&&&&&&&&&&&&&&&&&&&&&&&&&&&&&&&&&&&&&&&颈椎病 手麻木&&&&&&&&&& 颈椎病引起的手麻临床上很常见,很多病人上肢不麻,光一个手的手指麻,那很可能不是颈椎病本身引起,治疗起来很简单,指尖放血即可,一般当场就可以见效。如果是连带上肢的,情况稍微要复杂一些。我还是讲一下自己的心得,主要是治疗部位的选择,至于怎么治疗,擅长手法的用手法,喜欢针灸的用针灸,爱用针刀的用针刀,迷恋膏药的用膏药,十八般武艺都可以用上,随个人所好。&&&&&&&&&&1 如果是桡侧麻木的,一般选择颈5,6华佗夾脊,还有非常重要的就是前中斜角肌的位置,大致相当于天鼎,以上两个位置都能处理到位了,估计80%的手桡侧麻木能够解决。&&&&&&&& 2 还有就是尺侧麻木的,临床上此类患者好象更多,我一般选择颈7胸1华佗夾脊,还有非常关键的就是冈下肌和大小圆肌,大致相当于天宗穴,以上两个位置都能处理到位了,估计80%-90%的手桡侧麻木能够解决。 如果还没有解决的,一种情况是诊断问题,肘部、腕部的病变同样需要解决,还有一种就是病变本身的问题,可能需要其他科室来解决了 再不好的话就用中医:全蝎、炙土元、炮山甲、乌梢蛇各60克,蜈蚣20条,上药共研末,每服4克,日服2次,黄酒送服效果更佳. 再不好,实在是没办法了,就让他去医院,你就不要在治疗这个病人了,不要因小失大 刺络放血治疗腹痛
王新民专栏
&&&&患者,45岁,女性,反复左上腹闷痛半年,每天都隐痛不止。胃镜肠镜检查未见异常。多家医院门诊求医,也未见明显改善。经朋友介绍来求诊。
&&&&她的面容,两颊部满是黄褐斑,再看她疼痛的位置在左侧上腹部,肝经和脾经的经脉循行的经脉上。于是在她右侧心包经的曲泽穴,用银针扎破一小瘀络,溢出芝麻大小的瘀血,即刻患者诉左上腹部疼痛明显减轻了,再针刺左侧曲泽穴,补法留针,滋水涵木,接着针左侧公孙和太冲穴,留针30分钟后拔针,患者诉坐上腹疼痛消失了,半年来从来没这么舒服过。
&&&&针后,告诉患者,她的腹痛是因生气引起的,经常生闷气,所以左上腹会出现闷痛,患者说自己容易不开心,一点小事就放在心里面,不出声,生闷气,不能释怀。
&&&&中医学认为,心,其华在面,面部出现黄褐斑,与情绪有很大的关系,气滞容易出现血瘀,瘀久必堵,瘀则不通,所以面部长斑,腹痛,还容易出现失眠,颈椎病,乳腺增生,月经失调等疾病。患者的病痛都是自己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病由心生啊!&《黄帝内经》云:百病生于气。人体一气不能周流,则百病由生。
&&&&取心包经的曲泽穴,刺络和放血,收到了立竿见影的疗效。其实对于患者的病情,还有更好的治疗方法,可直接按摩胸口的膻中穴,在两个乳头连线的中点上下找压痛点,找到后按摩痛点,也能让左上腹疼痛消失。《素问&灵兰秘典论》和《素问&刺法论篇》中都说:&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膻中穴,是心包经的募穴,按摩该穴位,能消气解郁,让心情放松,所以能治疗因心包经不通畅导致的疾病
了解该症状的其他症状起因:
今日坐诊大夫
赵衍斌主治医师
擅长:颈椎病,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
肘部扭伤&是怎么引起的?
肘部扭伤&如何治疗?
肘部扭伤&吃什么好?【转载】自我按摩治疗一切伤痛,久年内伤——腰间盘突出不是腰的错,腰部拔罐干什么+急性扭伤、腰间盘突出、疼痛的奇效验方 颈椎病引起的手麻
我的图书馆
【转载】自我按摩治疗一切伤痛,久年内伤——腰间盘突出不是腰的错,腰部拔罐干什么+急性扭伤、腰间盘突出、疼痛的奇效验方 颈椎病引起的手麻
【转载】自我按摩治疗一切伤痛,久年内伤——腰间盘突出不是腰的错,腰部拔罐干什么+急性扭伤、腰间盘突出、疼痛的奇效验方 颈椎病引起的手麻&&
23:38:16|&&分类:
本文转载自俊哥儿
本文转载自ring
自我按摩十二原穴
可治疗一切伤痛,久年内伤(附歌诀)
《指压十二原穴内治一切疼痛歌》
&&&&&& 阳明大肠合谷强,&& 胃经疼痛取冲阳。
太阳小肠原腕骨,&& 膀胱原穴京骨上。
三焦阳池胆丘墟,&& 肺觅太渊脾太白。
心包疾发大陵治,&& 肝原太冲按摩良。
少阳心经神门在,&& 肾寻太溪是良方。
督脉无原求百会,&& 任脉膻中乳中央。
每穴指压5-10分钟,用按、揉二法由轻至重。
-------------------------------------------------------------
&&&&&& 大陵穴,可用指尖掐揉穴位,更以指尖压之妙,(例如在大陵穴上用胶布固定一粒珍珠,那就叫珍珠疗法;在大陵穴上用胶布固定一粒园磁珠,那就叫“磁疗”。如果好女儿和好媳妇们,给老奶奶和老妈妈买对玉镯子带就更好了,因老人手上的大陵穴(心包经原穴)、神门穴(心经原穴)、太渊穴(肺经原穴)、阳池穴(胆经原穴)、腕骨穴(小肠经原穴)、以及养老穴,阳谷穴,阳溪穴....都得到玉石按摩。所以百岁老人手腕上,玉镯子或贵或贱的都带着呢。
背熟它 下面是十四正经的原穴。
&&&& 合谷穴:手阳明大肠经原穴
&&&& 简易取穴法: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 .
&&&& 主治症状:牙疼痛、牙龈疼痛、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该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由此穴的主治疾病即可看出本穴道的治病效果非同一般。
&&&&&& 指压的小窍门:
  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此穴道的疗效。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颜面上的病,像牙痛、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疗效。但要注意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
---------------------------------------
&&&&&& 冲阳穴:胃经原穴
&&&&&& 简易取穴法:人体的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 主治病症: 口眼歪斜,面肿,齿痛,癫狂痫,胃病,足痿无力。
&&&&&& 胃经原穴:本穴地部经水的气化之气性合胃经之气血,为胃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故为胃经原穴。
&&&&&& 操作: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取患侧冲阳穴,避开动脉,直刺0.2—0.3寸。要求得气明显,行捻转手法,平补平泻。留针20~30分钟。
-------------------------------------------
&&&&&&&腕骨穴:手太阳小肠经原穴。
&&&&&& 简便取穴法: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赤白肉际凹陷处。
&&&&&& 主治病症:头痛,项强,耳鸣耳聋,目翳,肩臂疼痛麻木,腕痛,指挛,胁痛,热病汗不出,口腔炎,黄疸,消渴,糖尿病,瘛疭,惊风,疟疾。
&&&&&&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
&&&&&& 京骨穴:足太阳膀胱经原穴
&&&&&& 简便取穴法: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足跗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赤白肉际处取穴。
&&&&&& 主治:头痛,项强,目翳,癫痫,腰痛。
&&&&&& 刺灸法:直刺0.3~0.5寸。
&&&&&& 阳池穴:手少阳三焦经原穴
&&&&&& 简便取穴法: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耳聋、喉痹等头面五官疾患。&  ②腕痛。  ③消渴。  ④女性手脚冰凉。
&&&&&& 操作:直刺0.3-0.5寸。
-----------------------------------------
&&&&&& 丘墟穴:足少阳胆经原穴
&&&&&& 简便取穴法: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 主治疾病: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疝气,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
&&&&&&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
&&&&&& 太渊穴:手太阴肺经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 简便取穴法:仰掌、腕横纹之桡侧凹陷处。
&&&&&& 主治病症:1.呼吸系统疾病:扁桃体炎,肺炎;2.循环系统疾病:心动过速,无脉症,脉管炎;3.其它:肋间神经痛,桡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膈肌痉挛。
&&&&&& 刺灸法:1.直刺0.2~0.3寸,局部麻胀;2.针刺时避开动脉。
&&&&&& 灸法:艾炷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
------------------------------------------
&&&&&& 太白穴:足太阴脾经原穴
&&&&&& 简便取穴法: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 主治疾病: 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痔漏,脚气,体重节痛,痢疾。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湿疹。
&&&&&&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 大陵穴:手厥阴心包经原穴。
&&&&&& 简便取穴法: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胸胁痛。
&&&&&& 操作:直刺0.3~0.5寸。
-----------------------------------------
&&&&&& 太冲穴:足厥阴肝经原穴
&&&&&& 简便取穴法: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 主治: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
&&&&&&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
&&&&&& 神门穴:手少阴心经原穴
&&&&&& 简便取穴法: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 主治:①心痛、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晕车等心与神志病证。 ②高血压。③胸胁痛。
&&&&&& 操作:直刺0.3~0.5寸。
---------------------------------------
&&&&&& 太溪穴:足少阴肾经原穴
&&&&&& 简便取穴法: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 主治病症:头痛目眩,咽喉肿痛,牙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 百会穴: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
&&&&&& 简便取穴法: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
&&&&&& 主治疾病: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此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医学研究价值很高。
&&&&&& 日常保健:
&&&&&& (1)按摩:用手掌按摩头顶中央的百会穴,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坚持按摩,低血压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
&&&&&& (2)温灸:持扶阳罐温灸该穴位,时间为三至五分钟,让罐体的温热、红外线及磁场刺激该穴位,可预头昏头痛、失眠、阳气不足、神经衰弱等疾病。坚持每天温灸,有保健长寿的功效。
--------------------------------------------
&&&&&& 膻中穴: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
&&&&&& 简便取穴法: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 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
&&&&&& 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 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
&&&&&& 刺激膻中穴的方法:
&&&&&& 揉法:拇指或由手掌大鱼际部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方向各按揉20次,反复10次。
  擦法:拇指或手掌大鱼际部由上向下按擦即可,持续5-10分钟。
  推法:两只手掌面自膻中穴沿胸肋向两侧推抹至侧腰部,20次左右。
  温灸法:用扶阳罐温灸即可,每次3-5分钟左右。适用于有寒证者或产后缺乳者。通过罐体磁场和红外线刺激该穴位,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清肺止喘、舒畅心胸等功能。
&&&&&& 本文十二原穴,任何一个穴位,你用按摩、针灸、拿捏,揉圈,不论你会不会气功,有没有学过气功,懂不懂医,动一动它就能治病! 但请你记住:子、午、卯、酉正点前后各15分钟(共30分钟)你别去碰这些穴位。
&&&&&&& 子、午、卯、酉、初一、初三、十三、十五、二十四个节气日,你自己生日的日子;这些时间不但不要碰十二原穴,而且要节(戒)欲乐、欲念,好好修静入定。这些时间有人叫你针灸,你也应引导患者修静入定。道家的大小周天在这篇,佛家的打开中脉也不离“十二原”。
腰间盘突出不是腰的错,腰部拔罐干什么
&急性扭伤、腰间盘突出、疼痛的奇效验方 颈椎病引起的手麻&
0人&&|& 分享到:&&&&&&&&
阅读(31)| 评论()| 转载 (2) |举报
馆藏&21598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腿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