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成电路网过热了吗

SEMICON 2017魏少军教授:中国集成电路过热了吗?
Source:SEMICON 2017魏少军教授演讲现场速记
日,在SEMICON China 2017的研讨会上,来自清华大学的魏少军教授发布了以《中国集成电路过热了吗?》为主题的演讲。演讲针对近年来中国大力投入集成电路建设,众多设计公司和晶圆厂、封测厂拔地而起,从而引发业界广泛讨论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讲解。下面就是此次演讲的主要内容:
一、高歌猛进: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现状
据魏少军教介绍,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继续高速增长的势头,从中国半导体行业协议的统计得知,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高达4335.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
而从各大产业链上看,各环节都实现了快速增长,每个环节的销售额第一次均超过1000亿元。产业结构上,芯片设计也与芯片制造业所占比重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芯片制造业继续保存高速增长态势,增速位列三业最高。设计业总规模第一次超过封装测试业,位列第一。
芯片设计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6年全行业销售收入为1644.3亿元,比2015年的1325.0亿元,增长24.1%,占全球集成电路设计业的比重提升至27.82%。.
具体在封测方面,则平稳增长。年8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31%。未来几年,封测业的增长势头也将保持。
二、长期矛盾:需求持续旺盛,供给长期不足
魏教授表示,中国电子产业占全球的比重持续增加。
从全球状况看来,亚太地区的持续增长。
而从中国来看,创造芯片价值最大的产品系列依然是个人电脑,紧跟着的是移动电话。
但是从整体上看,中国集成电路产品全球占比很小。按照国际通行的准则,仅设计业的产值可以计入产品的销售。因此,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产品销售国模的全球占比仅为7.3%。
集成电路的进口持续高位,在2016年,集成电路进口额达到2270.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了1.2%,但是也连续四年超过了2000亿美元,是价值最高的进口商品。但同期集成电路出口613.8亿美元,成本下降11.1%。贸易逆差高达1657亿美元。这种状况将持续几年。
从集成电路进口产品来看,微处理器和控制器是占比例最大的,紧接着是半导体存储器,之后是放大器。
三、产业结构与需求之间失配
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服务器和个人电脑MPU、通信装备中移动通信和存储中,有很多产品国内的占有率都是零,也就是说是没有生产的。
也就是说,我国所需的核心芯片,主要依赖进口。
资源错配造成了“两头在外”的困局。
制造能力与设计能力也失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制造产能严重不足。
设计业能力也不足。例如缺乏自主设计流程的能力,不具备COT设计能力,IP核供给不足;设计业缺少关键IP核的设计能力,SoC设计严重依赖第三方IP核的工艺资源等等。
在产品方面也面临挑战
另外,现状就是,集成电路的投资略显凌乱。魏教授指出,在《纲要》的指导下,大基金和地方基金投资积极性会高涨,但是历史的欠账太多,短期内难以弥补。未来五年,大陆集成电路领域的投资需求预计将累计到1000亿美元。
四、国产集成电路投资过热了吗?
结合近年来的各类集成电路基金投入,魏少军教授提出了中国集成电路投资是否过热这一问题。虽然纵观近年的基金投资给人一种范围大,投资大的假象,但是在魏少军教授看来,基金投资中的很多资金有很多并没有落到实处。除了大基金和部分地方投资以外,很多投资都严重缩水。所以虽然集成电路投资看上去很热,但是并没有达到过热的程度。
整体而言,国内除了中央政府的1300多亿基金和几个重点城市半导体基金已经落实之外,很多地方投资落实的金额能够达到对外宣传金额的2成就不错了。可以说,从基金的投资到落实,国内集成电路产业与国外都还有着很大的差距,更不要说过热了。
除了基金投资以外,制造产能(规划)也没有达到过热的程度。在魏少军教授看来,产能的实际情况是,中国国内目前产能严重不足,大部分产能都是新增还在建设中的,目前规划的产能都是合理的,但是工艺节点的分布严重不均,主要集中在45-90nm。
国内十二英寸生产线如下:
从现状看,我们尚未实现技术和投资平衡驱动。
也就是说投资到位了,但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五、尚未实现技术和投资平衡驱动
也就是说,技术研发投入不足。魏教授指出,我国一年集成电路的研发资金投入不及Intel一家的研发资金的50%。
产业模式亟待理清
人才团队严重短缺。人才作为集成电路领域的第一资源,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从业人员总数不足30万人,但是按总产值计算需要70万人,面临着人才严重不足的情况。
六、展望未来,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信心
全球GDP与半导体市场成长的相关性,全球GDP的增长推动了整个半导体市场的成长
近年来,中国经历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未来,中国将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之一。
2015年,摩尔定律迎来了50周年的生日,但是即便如此,对摩尔定律未来的发展依然有信心。
集成电路产业可再成长100年
七、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有信心
半导体存储器的总体布局虽然意外不断,但总体情况尚可
但是晶圆生产厂建设没有超出预期,局部技术节点有可能出现产能过剩。
中国集成第电路产业未来需要战略的判断力,实现路径的预见力,发展中的战略定力以及具体实施的执行。创新是核心,人才是根本。
【关于转载】:转载仅限全文转载并完整保留文章标题及内容,不得删改、添加内容绕开原创保护,且文章开头必须注明:转自“摩尔芯闻MooreNews”微信公众号。谢谢合作!
【关于征稿】:欢迎半导体精英投稿(包括翻译、整理),一经录用将署名刊登,红包重谢!签约成为专栏专家更有千元稿费!来稿邮件请在标题标明“投稿”,并在稿件中注明姓名、电话、单位和职务。欢迎添加我的个人微信号 MooreRen001或发邮件到 jyzhang@moore.ren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半导体高薪职位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
《中国制造2025》利好集成电路产业
信息来源: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产业网
&& 作者:经信委电子信息及软件处
& 发布时间:& 【字号:
  5年后规模将破7000亿元
  在《中国制造2025》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主旋律的背景下,具备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特点的集成电路迎来了难逢的发展契机。在11月11日召开的“IC China2015高峰论坛”上,大唐恩智浦半导体总经理张鹏岗表示:“《中国制造2025》利好集成电路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尽管如此,集成电路产业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彭红兵指出,当前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存在产业生态不完善、出出发展过热倾向,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不足,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衔接也亟待加强。
  集成电路在《中国制造2025》中处于核心地位
  目前市场上传统PC业务正面临进一步萎缩的局面,同时智能终端市场需求也在逐步放缓。受此影响,2015年第三季度,英特尔利润下滑6%,高通、联发科等的移动业务也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与此同时,面向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的需求正形成爆发式增长,进而带动了集成电路需求的猛增。对此,赛迪智库预计,在《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的带动下,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还将持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到2020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将突破7000亿元。
  更重要的是,《中国制造2025》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消费需求和市场空间,其对于集成电路产业的创新发展也具备重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本身就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集成电路产业又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支撑力量。
  对此,彭红兵指出:“当前,中国制造业总体大而不强,主要制约因素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高端集成电路等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大多数产业尚处价值链的中低端。为此,《中国制造2025》中将集成电路放在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首位,并将推动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发展作为重点突破口。可以说,集成电路在《中国制造2025》中处于核心地位。应当以《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带动集成电路产业的跨越发展,以集成电路产业核心能力的提升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实现。
  规模小资源分散问题依旧
  尽管如此,目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在抢抓《中国制造2025》所带来的机遇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北京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梁胜指出:“《中国制造2025》、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等对MCU、MEMS需求巨大,但主要供应商依然是几大国际厂商,国内仍然是众多中小企业从事MCU、MEMS的开发,且资源分散。整体而言,集成电路产业在创新要素的积累上不足,领军人才匮乏,企业技术和管理团队不稳定,企业小散弱。500多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收入仅约是美国高通公司的60%-70%,全行业研发投入不足英特尔一家公司。产业核心专利少,知识产权布局结构问题突出。
  与此同时,国际集成电路产业形势却出现产业日渐成熟,开始形成寡头格局的苗头。这从今年国际半导体巨头并购总规模将超1000亿美元,是去年的2-3倍,就可以看出来。中国集成电路的竞争形势十分不利。
  开放思路下的国际化之路
  解决之道,首要就是开放——以开放的思路、国际化的手段,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这是因为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是存在于一个国际化的开放市场中,一直在与国际巨头们竞争。在这种环境下成长,闭门造车是发展不好的。
  研究紫光这几年的集成电路发展路径,可以发现,其国际化的并购模式就颇为引人注目。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在演讲时曾多次指出:“紫光的发展目标是要做世界级高科技企业集团。而历数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集团,竞争力无不体现在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上。紫光要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只有站在高起点上与高科技巨人展开对话,才能掌握核心竞争力,掌握话语权。股权合作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大唐电信在发展汽车半导体产业时与恩智浦的合作也十分成功。根据张鹏岗的介绍:“大唐电信与恩智浦的谈判历时3年,合作建成了国内首家汽车半导体公司。而大唐恩智浦半导体公司正是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恩智浦的技术专利,现已逐步建立自有的设计、研发、管理体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OSFET门驱动芯片已经研发成功,明年即将量产。同时,大唐恩智浦半导体还在进行自主创新的电池管理系统芯片开发,将在保持与国外优秀整车厂、OEM厂家合作的基础上,建立行业生态系统,基于产品的技术优势和本地化服务,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行业应用。
建议使用Micosoft Internet Explore并以或更高分辨率浏览&&&&
电话:(08 传真:(08 邮编:230001
ICP备案号:皖icp备号
地址:合肥市东流路100号市政务中心B座15层
如果您有什么问题,请发电子邮件到 谢谢!专家驳斥中国半导体过热论年成长率18%是好事
专家驳斥中国半导体过热论年成长率18%是好事
昨日,知名电子市场研究机构iSuppli关于中国半导体的报告一石激起千层浪。该报告担心由于中国经济过热导致中国半导体行业受到影响。据该报告称,中国半导体市场预期在2007年攀升2成之后,两年成长动能将会减弱,预估2008年仍有18%的成长率,但到了2009年和2010年成长率分别为10%、14%。关于中国半导体行业是否过热的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争论。在2004年中国半导体市场达到近乎40%成长率时,就有专业人士表现出担心。确实从目
昨日,知名电子市场研究机构iSuppli&关于中国半导体的报告一石激起千层浪。 该报告担心由于中国经济过热导致中国半导体行业受到影响。 据该报告称,中国半导体市场预期在2007年攀升2成之后,两年成长动能将会减弱,预估2008年仍有18%的成长率,但到了2009年和2010年成长率分别为10%、14%。& 关于中国半导体行业是否过热的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争论。在2004年中国半导体市场达到近乎40%成长率时,就有专业人士表现出担心。确实从目前的数据上看,得出所谓中国半导体“过热论”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今年全球半导体的成长幅度为2.3%,而中国市场的成长率在20%以上。 不过知名半导体分析师赵亚洲却表示,“如果有过热其实是好事”。 因此,惟一能够形成突破的是以知识密集型为特征的半导体设计业。赵亚洲表示,目前国内半导体IC设计行业的水平有限,根本做不了高端。只有中芯国际在图像芯片、珠海炬力在MP3芯片上有些实力外,并无特长。因此如果说投资过热,只可能是在半导体IC设计行业。“而这,其实是件好事。”赵亚洲认为:“中国半导体行业必然会经历有乱而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类似于中芯、炬力这样的企业出现,所谓投资过热是这个过程的体现。不必过于担心。”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
型号/产品名
天隆有限公司
天隆有限公司
天隆有限公司
天隆有限公司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过热?需警惕40-90nm部分 - 综合资讯 - 电子工程世界网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过热?需警惕40-90nm部分
14:38:06来源:
关键字:&&
  3月15日,在SEMICON China 2017的产业与技术投资论坛上,清华大学微学研究所所长魏少军也对此发表的自己的观点。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他认为,从中国大陆每年对产品的需求量和自给率来看,目前的投资规模谈不上过剩,甚至可以说还远远不够。  从魏少军的统计来看,中国大陆本地每年消费的集成电路产品总额大约有八百多亿美元(扣除设计、制造、封装等产业重复统计后),占全球比重的25%,然而我们自己能够生产的集成电路产品则仅有7.3%左右。产业过热?需警惕40-90nm部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过热?需警惕40-90nm部分  如果按照50%的自给率计算,仅产能每月大概就需要100万片,但目前我们的实际产能只有15万片左右,缺口还比较大。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说国内的投资规模并没有达到过热的地步。  不过,魏少军同时指出,虽然总体产能投资还不够,但从工艺节点来看的话,目前我们已有产能和计划产能基本都集中在40-90纳米阶段,等这些产能先后开出来后,势必会造成资源过度集中,出现的问题。然而先进工艺却严重匮乏,这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当然,造成这样的情况也是有原因的。首先是我们自身缺乏技术和研发能力;其次是和国外厂商谈合作的时候别人不会将最先进的工艺拿出来。  所以总体来看,魏少军认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需要继续加大投资,优化产能配置、强化研发投入、培养IC人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需要有持续的战略判断力、预见力和执行力。& & 以上是关于电源管理中-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过热?需警惕40-90nm部分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多多关注,eeworld将给大家提供更全、更详细、更新的资讯信息。
关键字:&&
编辑:李强 引用地址: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关注eeworld公众号快捷获取更多信息
关注eeworld服务号享受更多官方福利
热门关键词
大学堂最新课程
汇总了TI汽车信息娱乐系统方案、优质音频解决方案、汽车娱乐系统和仪表盘参考设计相关的文档、视频等资源
热门资源推荐
频道白皮书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
SEMICON 2017魏少军教授:中国集成电路过热了吗?本文内容来源:SEMICON 2017魏少军教授演讲现场速记日,在SEMICON CHINA 2017的产业与技术投资论坛上,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所长魏少军教授发布了以《中国集成电路过热了吗?》为主题的精彩演讲。魏教授针对近年来中国大力投入集成电路建设,众多设计公司和晶圆厂、封测厂拔地而起,从而引发业界广泛讨论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讲解。下面就是此次演讲的主要内容:一、高歌猛进: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状况据魏少军教授介绍,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继续高速增长的势头,从中国半导体行业协议的2017年最新统计,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高达4335.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而从各大产业链上看,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各环节再次实现快速增长,各个环节销售额第一次均超过1000亿元。产业结构上,芯片设计业与芯片制造业所占比重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芯片制造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增速位列三业最高。设计业总规模第一次超过封装测试业,位列第一。据中半协数据,年,中国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业年增长率24.1%,封装测试业年增长率13.03%,芯片制造业年增长率25.1%。
上一页&1ooo共12页去第&&页热门新闻更多
热门游戏相关新闻热门视频发现好货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