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脑连接wifi侧边的插孔是什么.连接电视剧的吗

我的笔记本电脑连看个电视剧都卡,怎么处理
按时间排序
对于使用1年以上的笔记本建议重装系统并对电脑内部全面除尘,能明显提升运行速度
Y470有N多的型号……
原来你的是网本啊,忘本这东西还是买爱国者的笔记好,多删些东西莫,再重新还原下系统,看看有没有毒杀杀毒,最根本还是你的内存太小,如果你舍不得换你手中这台心爱的网本,那就换一下配置,这也是非常花钱的
提前下载下来再看。
关机后再开机,把少用软件删掉,机不能升级
你可以打开360安全卫士优化加速优化,再打开它里边启动项禁止一些程序开机启动,这样就可以了。
想截屏的时候按一下PrtSc键,然后打开画图或者Word,鼠标右键 粘贴 即可。
卡,说明你电脑操作系统有问题,建议你最好重装操作系统和各类华硕官方的驱动程序试试。如要重装系统后还有问题,则建议你将笔记本带到华硕售后检修。
感谢您为社区的和谐贡献力量请选择举报类型
经过核实后将会做出处理感谢您为社区和谐做出贡献
确定要取消此次报名,退出该活动?
请输入私信内容:笔记本电脑侧边的插孔是什么.连接电视剧的吗_百度知道
笔记本电脑侧边的插孔是什么.连接电视剧的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错,是连接电源线的,或者需要连接USB的
采纳率:51%
来自团队:
转接头买一个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联想笔记本电脑看电视剧到一集中间就没声音
14-11-07 &匿名提问全国|百姓网公众号微信扫码关注百姓网小程序微信扫扫立即体验扫码下载手机客户端免费抢油卡、红包、电影票你好外星人电视剧系统提示:系统判断您来自, 推荐您可以跳转到频道看看所属类目分类小类你好外星人电视剧 建安17年6月17日 余杭17年3月29日 徐汇17年3月28日 富阳17年3月29日 余杭17年3月29日 浦东新区17年3月29日 嘉定17年3月29日 余杭17年3月29日西安市莲湖区绿海电脑回收...莲湖17年3月29日 临安17年3月29日吉林市物华商城远华电脑经...昌邑17年4月23日 海珠16年7月7日 嘉定17年7月10日 龙华17年2月26日 嘉定17年3月22日北京鼎诚方捷科技有限公司 朝阳17年4月24日  17年4月8日武进区湖塘海龟电脑商行 武进17年3月19日上海中科电脑回收公司 松江17年3月14日惠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锦江17年4月7日广州浩翔再生资源回收公司 白云16年5月23日 浦东新区17年3月29日 通州17年3月8日裕泰科技 朝阳17年3月19日 洛龙17年5月2日 南汇17年4月4日 嘉定17年2月17日 丰台17年3月1日 闵行17年3月19日 西工17年2月22日大连凯旋商城弘成科技笔记...中山17年4月24日 越秀16年7月18日 金山17年7月8日 昌平17年4月22日 金水17年3月9日 浦东新区17年3月29日 丰台17年3月15日 朝阳17年3月20日金鑫科技回收 江岸17年3月29日 惠城17年3月26日 徐汇17年7月28日 静安17年3月30日广州浩翔再生资源回收公司 从化16年5月18日 老城17年3月13日 西湖17年5月23日 普陀17年4月8日 静安17年7月16日 渝北17年3月31日 普陀17年7月16日南京聚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天河17年3月20日||||||||||沪公网安备16号0&G:165&GM:221
描述:请填写描述手机号:请填写手机号请填写手机号上传图片:打开微信,扫一扫右侧二维码,即可完成绑定 -->绑定后,您可以:1. 立即在手机上收到用户给您的留言2. 使用手机快速完成付费推广的续费动作3. 第一时间了解到百姓网付费推广最新的促销活动,以及享受微信端独特的促销活动4. 更快速地将信息通过微信分享给好友、同事、朋友圈5. 如果您是招聘类目用户,还能够第一时间接收到新简历通知电脑配件:
显卡每代提升都非常大,不存在什么挤牙膏的情况,所以游戏玩家都非常期待新一代显卡的来临,然而NVIDIA的新卡拖了两年迟迟未到,吊足玩家胃口了。
最近一直有新卡上市的传闻出现,而时间预计在8、9月份和我们见面。近日Digitimes 报道称,知名显卡风扇品牌Power Logic(台湾动力),其董事长许文昉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公司预计三季度市场的需求量将会大涨,因为AMD、NVIDIA的新一代GPU产品定于2018年下半年登陆,不得不说,这位领导还是非常敢说话的。
其实这种消息可行度还是比较高的,跟手机情况差不多,上市前肯定各路配件厂都会有爆料,而且一个爆一个准,并要靠这些厂商合作,才能让产品顺利推出。所以两个消息都进一步印证了Q3将会迎来新显卡,尤其是来自NV方的新产品。
按照3DCenter给出的逃跑规格信息,NV新卡采用Turing架构,12nm工艺,核心频率的运作方式会有所调整,同时外部输出支持HDMI2.1标准。
至于名称是GTX 1180还是GTX 2080我们就没必要纠结了,毕竟挤牙膏是不存在的,让我们赶紧摆脱矿卡的阴霾吧,10系显卡真的被虚拟币玩坏了,还是买全新一代新卡来得舒畅。
PLEXTOR M9PeG系列作为浦科特新旗舰,首次在旗舰产品用上东芝64层堆栈式3D闪存,3D NAND作为去年爆发增长的闪存,就如果近几年MLC闪存过渡到TLC闪存一样,3D闪存市场普及已刻不容缓,所以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下3D NAND闪存是什么,以及浦科特 PLEXTOR M9PeGN 512GB M.2背后的跑分数据运用着哪些新技术,本文分为几部分:3D NAND闪存介绍、开箱、跑分测试
NAND闪存作为固态硬盘(SSD)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最早于东芝1987年发明,他的技术革新也决定着SSD乃至科技的发展,回顾下NAND闪存发展历史,从最初的1 bit/cell的SLC闪存到2 bit/cell的MLC闪存再到3 bit/cell的TLC闪存以及以后的4bit QLC闪存,闪存的一路发展都是顺应市场需求,通过同样存储单元(cell)能存储更多数据(bit)来增加闪存容量和降低闪存的制造成本,除了让SSD得到普及也是解决如今移动端越来越大的存储需求
但发展到最后又出现一个瓶颈问题,就是闪存制程问题,因为除了上述提到的通过TLC、QLC等多状态存储单元,还有就是通过缩小制程工艺来解决成本和闪存容量问题。
如今闪存制程从最初的的50nm早已经发展到现在的15nm,制程的增加其实并不能解决闪存的所有问题,制程越低晶圆的栅极氧化层就越薄,这就造成闪存可靠性比较差,简而言之就是制程越低可擦写次数也越低,因为闪存本身是个极为复杂的结构,可擦次数有限,耐久度差就极易造成坏块;那如何解决这方面问题了?这就孕育出3D NAND堆栈式闪存概念
3D NAND闪存
3D NAND闪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堆栈式闪存,最早也是东芝于2007年宣布提出,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当时候SLC等2D平面闪存极少的存储单元
2D到3D简单来说就是垂直堆叠,如同盖大楼方式把闪存堆垒起来以解决容量问题,目前主要三星、东芝、美光/英特尔、海力士等传统闪存厂商拥有最先进成熟的3D NAND闪存技术,各自的堆栈方式以及命名都有不同,如三星的V-NAND、东芝BiCS FLASH
目前3D NAND闪存从2013年开始的24层逐渐发展为32层,48层和64层,到如今以及达到96层,目前预估到2021年达到&140层;关于堆垒层数以东芝为例,日东芝公布了96层的BiCS FLASH,在单位面积可提供1.4倍于64层BiCS FLASH的存储容量,每代容量都能得到翻倍。但值得一提的是国产长江存储早已成功试产32层堆栈式3D NAND闪存
目前3D NAND为何不提制程?
目前评测文章很少提到3D闪存制程问题,3D NAND闪存特点除了增大容量外,其实也解决了我上面说的2D闪存不断升级制程上问题。在最早的32层3D NAND闪存各品牌普遍都采用比较老的40nm制程,对比当时主流的2D闪存采用的19/20nm,在制程上不升反降,所以目前厂商对3D NAND只会讲堆垒层数不会讲制程工艺,这是为什么?
上面提到闪存的制程越低可擦写次数也越低,闪存如果用老的nm制程某种程度上在耐久度可靠性方面要优于更小nm制程,有效提高可擦写次数和读写速度,就算采用老的nm制程在同样的闪存单位体积下,3D NAND也要比2D NAND容量要多
如此次浦科特M9PeG系列采用的主流东芝64层BiCS FLASH使用了19nm制程,比最新的2D的15nm闪存更具可靠性,所以理论上同样采用TLC的3D NAND闪存要比同样的TLC 2D NAND闪存更好
3D NAND缺点
每种技术达到一定瓶颈都会暴露出缺点,3D NAND会如同闪存从SLC发展到目前QLC一样,更多的状态的存储单元造成的结果就是出错率更高,必须要有更高效、纠错能力更强的主控技术进行支持,当3D NAND堆垒的层数越来越多同样会面临此类问题
其实写到这都差不多能清楚SSD的发展趋势,提高存储密度、降低成本、提高主控纠错能力才是王道
浦科特 PLEXTOR M9PeGN 512GB M.2
正好12号浦科特 PLEXTOR M9PeGN 512G M.2 京东PLUS会员价格1099,因为是不带散热片版本买来用在笔记本上
其实带散热器的M9PeG历史最低价999元,M9PeGN在11号和12号的秒杀价和PLUS会员价都是1099元,其实价格也非常好,最后再叠加20优惠券最后1079到手,如果用PLUS会员满1000-40还能便宜20,因为我是12号买的,如果618价格更低可以保价
京东买的比起渠道买的都多贴有一个产品编号,其他和M9PeG没什么不同,另外标注产地为台湾新竹,生产厂商为光宝
M9Pe系列因为是浦科特旗舰产品,而且迎合主流加上了RGB等效,但只有刀卡式的HHHL版本的M9PeY才有,其他M9PEG和M9PEGN都是M.2 2280版本,至于G和GN是无散热片区别
包装背面还是有用只标注了各个容量的性能参考数据,但官方数据都是取跑分最高的数据,我觉得还是看实际的性能跑分
硬盘本体和附赠一颗螺丝
因为不带散热片的产品标签都贴在闪存颗粒上,如果用第三方散热片肯定会影响些散热,因为一般用户考虑因为保修也不敢去揭掉标签
具体型号:PX-512M9PeGN,提下浦科特型号命名规则,PX就代表Plextor浦科特,512为容量,M往往代表着Marvell主控,9肯定是次代关系,P一般是浦科特产品定位,比如P代表旗舰,S代表主流,V代表入门,然后是e指PCIe,G就代表M.2 2280规格,如果是S就是M.2 2242规格,最后N就代表无散热片版本
M.2 M key 接口才是支持nvme的
M9Pe系列主控采用的主流的Marvell 88SS1093主控,这颗主控在浦科特中高低端产品都在使用,而且这一主控面世几年方案已经相当成熟,支持东芝15nm TLC / MLC / SLC闪存以及3D 堆叠式闪存,缓存来自南亚的NANYA1708,缓存容量512MB,编号为NT6CL128M32BM-H2,是一颗LPDDR3 512MB的DRAM,而闪存颗粒使用的是东芝最64层堆叠式闪存,颗粒编号为TH58TFT1T23BAEF,单颗256GB容量,俩颗组成512GB容量
测试用的是日常上课带去用的Thinkpad黑将S5 2017,配置方面:i7 7700HQ处理器、16GB内存+GTX1050TI 2GB独显+东芝256G固态硬盘+西数1T机械硬盘
这本子不需要拆整个D面,更换内存和硬盘就方便很多了
Thinkpad黑将S5 2017本身是一块来自东芝的256G nvme硬盘,型号为THNSFS256GPUK,方案是东芝自家的主控和闪存颗粒,主控为TC58NCP070GSB,闪存颗粒是主流的东芝15nm TLC闪存。这次换性能更好的M9PeGN 512GB,东芝这盘就留给女票本子升级吧,这也是买盘的主要原因了,256GB现在对我来说不太够用,女票的笔记本太卡刚好缺固态硬盘。
俩块硬盘对比下,虽然不是同容量级的,但还是做个性能对比,看看东芝64层3D NAND和东芝15nm TLC性能到底如何
性能测试:
老规矩,俩块硬件测试都关闭了Windows写入高速缓存缓冲区刷新,因为出于写入保护的原因,微软NVMe驱动会等待写入验证,会造成一定延迟导致SSD的4K写入成绩会很低,关闭Windows写入高速缓存缓冲区刷新(F)在此电脑(我的电脑)右击管理-设备管理-磁盘驱动器-右击硬盘型号点属性-策略,在第二个关闭选项打上钩然后确定
AS SSD Benchmark默认测试1GB文件, M9PeGN 512G速度方面持续读取2568.03MB/s,持续写入为1856.04MB/s,4k读取55.69MB/s,4K写入149.90MB/s,得分直接超过3000分,再对比下右边笔记本自带的东芝256G SSD,各项性能差距都很大,特别是M9PeGN 512G在4K性能方面是否抢眼,顺便说句intel平台的磁盘性能果然比AMD平台高很多
再来看看CrystalDiskMark的跑分对比,这里两块硬盘数据都要比AS SSD Benchmark要高些,而且测试也要长些,主要因为CrystalDiskMark最终得分是取5次测试的最好成绩作为,所以很多厂商宣传时也喜欢用CrystalDiskMark作为跑分依据
TxBENCH跑分数据还比较正常和AS SSD Benchmark相当
最后是PCMARK8跑分,其实比较能反映出日常运用时的性能,因为PCMARK8跑分耗时长我就不做作对比测试,最后M9PeGN 512G得分5069分,基本超过5000分的盘性能都不差
SLC Cache测试:
用HD Tune Pro 测试大约10GB文件,M9PeGN 512GB的SLC cache容量为5GB左右,5GB的SLC cache容量其实对于一块512GB的盘容量确实有点少,最后测得当写入超过5GB,TLC闪存本身性能就暴露出来,写入数据直接斩腰跌到差不多500多mb/s的写入速度,速度和SATA的MLC SSD差不多
再来看看Thinkpad黑将S5 2017笔记本原装的东芝256G nvme硬盘,因为没有SLC cache机制,写入不到300MB/s,就算对比真实写入性能和M9PeGN的写入差距也很大
关于SLC Cache我之前就科普过,不妨在提下,这一技术就是从TLC里划出一部分容量模拟SLC工作,特别是在在进行跑分时直接利用SLC Cache进行跑分,而TLC不进行跑分测试,所以TLC跑分数据看起来相当漂亮,主要原因跑分软件文件都是新建立的,当建立新文件时硬盘自动调用SLC Cache进行读写操作,如果测试的文件大小不超过SLC Cache的容量,读写成绩就是由SLC Cache部分测得 ,如果超过SLC Cache的容量那TLC继续测试下面的文件,那么速度就会恢复TLC速度,这样硬盘性能就原形毕露,那这么说不就是作弊嘛?其实要你怎么去看待,实际上确实存在一定作弊嫌疑,但也是行业普遍现象,一定程度在处理比较小的碎片文件特别就能体现出SLC Cache的性能,而固态硬盘价格持续走低开始普及,TLC的功劳确实功不可没,SLC Cache的应用也将更为普遍才对。
目前3D NAND逐渐普及中,其实又有一种新型的SLC Cache 技术出现,就是会在读取方面也会加入SLC Cache,因为测试跑分软件都遵循着先写后读的方式,就是当对SLC Cache进行写入操作时,硬盘会保留一部分测试文件在SLC Cache里,当下次读取时直接调用SLC Cache里的文件,目前已知M9Pe和Intel 760p都用到新型的SLC Cache 技术
最后温度方面 M9PeGN 512G在跑分时候温度最高在53℃,其实带散热片的M9PeG版本使用的也是很薄的散热片和笔记本自带的散热片散热效能差距不大,而且现在高端主板都已经附带m.2散热片,我觉得选择像M9PeGN这样不带散热片版本的更加合适些
关于浦科特M9PeGN 512GB跑分数据和分析这篇其实已经写的详细了,对于早已是TLC(3D NAND TLC)闪存遍地的时代,MLC硬盘更是少之又少,包括今年QLC闪存产品面世,TLC势必会像当年SLC过渡到MLC,MLC过渡到TLC,2D闪存过渡到3D闪存一样成为各家民用级旗舰产品的常客,这是市场规律,大家必须去面对,而对于目前大家担心的TLC的寿命和速度问题,对于寿命来说更加成熟的主控方案和纠错技术使得目前TLC闪存比当初刚面世时要更加长久稳定;而速度方面,本身TLC就是让闪存低价普及市场,更大的容量意味着速度更快,所以目前128GB这种尴尬容量SSD也面临淘汰,像M9PeGN 512GB使用的Marvell 88SS1093主控,这是款是相当成熟的方案,在大容量前提下TLC的SSD在没有SLC Cache缓存下写入速度不会低于500mb/s。当然了,好的SSD必须基于成熟的方案和原厂闪存颗粒,目前除了拥有制造NAND闪存能力的品牌外,也只有浦科特等品牌在坚持用原厂颗粒,为了数据安全勿贪便宜
在PC行业的里Intel一直是大哥大身份,可是一直作为“牙膏厂”的挤出推新性能,并没有多大的跨越性性能,主要是体现在Intel后面推出的很多代酷睿处理器在性能提升方面都不明显,制造工艺也都是使用14nm,架构和工艺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显得有点更不上变更的步伐。最后Intel推出了:Core i7 8700K处理器,它采用六核十二线程设计,默认主频3.8GHz,全核最大睿频4.3GHz,单核最大睿频4.7GHz。需要留意的是Intel八代酷睿处理器虽然采用LGA 1151接口,但在触点构造上有变化,所以需要搭配300系列主板才能使用。这几天在京东购买了这款Core i7 8700K处理器,现在分享一下给大家。(小编语:大佬你真有钱,我在用赛扬G3900。。。)
八代酷睿处理器架构基于Kaby Lake,是Kaby Lake Refresh,主要不同的地方体现在核心数量,七代Kaby Lake的Core i7&i5都是4核8线程、4核4线程,而八代酷睿Coffee Lake处理器则是6核12线程、6核6线程,相当于多了50%的核心。
对于八代酷睿,Intel直接喊出了:性能相比七代提升40%的口号,这40%的性能提升主要来源于三部分:25%的性能主要是核心数增加,其他则是架构设计以及制程工艺的提升,因为现在使用的已经是Intel第三代14nm工艺。第三代14nm工艺为14nm++,性能比第一代提升26%,或者功耗降低52%。八代酷睿可以分为6+2和4+2两种核心,前面的数字代表CPU核心数,后面的2则代表GT2核显,其实核显和上一代没太大的变化,依然是24个EU,名字从HD Graphics 630变成了UHD Graphics 630,支持HDMI 2.0/HDCP 2.2标准,除此之外就是频率上的变化了,基本没差别。
Core i7 8700K处理器的包装盒正面比较醒目的注明了它的身份:UNLOCKED,和电脑小白简单说一下这个意思就是:带K的处理器也叫解锁版,解锁版性能更强,特别是适合超频玩家。
Core i7 8700K处理器和上代Core i7-7700K在外形体积封装技术上都是几乎一样的,不过内部变化所以Core i7 8700K不能在100/200系主板上使用,在选择八代酷睿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主板支不支持,不然还需要另外购置支持八代酷睿的主板配套使用。
这次测试的配置
CPU:i7 8700K
主板:华硕(ASUS)PRIME Z370-A
内存:芝奇(G.SKILL)幻光戟系列 DDR4 3000 8GB*2条
显卡:华硕ROG STRIX-GeForce GTX1080TI-O11G
散热:酷冷至尊MA620P TUF 定制版
SSD:浦科特M9PeG 512G
机箱:酷冷至尊MB500 毁灭者Ⅲ TUF 定制版
电源:酷冷至尊MW750 TUF 定制版
Core i7 8700K处理器因为是解锁版,所以超频的话发热量都会很大,平时我喜欢用风冷比较多,所以就选择了酷冷至尊MA620P TUF 定制版来压住它,小超频的话基本都能压住,如果是大超的话,还是建议上水冷才行,不过风冷的噪音相比水冷会大一些。这套搭配是为了看8700K最后全核心频率可以锁多少,在实际测试来看依旧是4.3G。
下面来看一下测试Core i7 8700K和Core i7-7700K的性能差异,从基准性能、文件压缩、图像处理、渲染性能等方面测试:
在CPU-Z的基准测试中,单核一向是Intel处理器优势,Core i7-8700K凭借4.7GHz的频率以548分遥遥领先,不过与Core i7-7700K差距不大,而多核4150的总分也大幅领先Core i7-7700K处理器。
wPrime对多线程支持很好,Core i7-8700K计算1024M位圆周率用时110秒,性能比Core i7-7700K领先85秒。
Fritz国际象棋测试中,Core i7-8700K性能为25190千步/秒,Core i7-7700K性能为16100千步/秒,两者差距9090千步/秒,可以看出Core i7-8700K的确强劲。
在WinRAR文件压缩测试中,Core i7-8700K压缩常用的测试文件用时只有151秒,性能大领先Core i7-7700K将近100秒。
PS图像处理测试中,Core i7-8700K依然是领先的,处理图片用时只有165秒,和Core i7-7700K相比领先约20秒左右,虽然看起来这个领先时间并不高多少,但是实际在日常使用PS处理大量图像的时候就会体现出优势了。
在Cinbench R15 3D渲染的测试中,可以看到Core i7-8700K单核得分上了205分,这也是因为得益于它的4.7GHz的高频率先天优势,在多核性能也有1521分,单核上与Core i7-7700K相差不是特别大,但是在多线程方面甩了Core i7-7700K有540分。
使用3DMark的FireStrike Extreme基准测试,Core i7-8700K的CPU分数高达21094分,Core i7-7700K也有14328分,从测试看Core i7-8700K的CPU分数还是比Core i7-7700K整体提升了1/4。
使用了2款游戏测试游戏性能分别是《全境封锁》和《古墓丽影10》,在这2款游戏测试里,Core i7-7700K已经不再是游戏利器,类似在DX12的像《古墓丽影10》这类游戏上,更新后更加会倾向于多核心的CPU,集高频和多核于一身的Core i7-8700K成功拿下现在最强游戏CPU的称号,在这次评测的游戏上均取得最好的成绩,如果是超频到5.0GHz后部分游戏的帧数会更高一点,超频的同时还是需要考虑散热。
Core i7-8700K在性能方面的确很强劲,但是它的功耗怎么样?利用拷机软件Prime95进行满载的拷机测试,看看功耗,同时使用AIDIA64看看温度。在待机情况下,Core i7-8700K是76瓦,超频到5.0GHz后是104瓦,Core i7-7700K是66瓦,可以明显看出超频后的Core i7-8700K的功耗是比较大的。满载情况下,Core i7-8700K是202瓦,超频到5.0GHz后是246瓦,Core i7-7700K是159瓦。
Intel近几年的CPU升级换代更新里,已经是很久都没遇到过性能差别如此大的一代了,可以说Core i7-8700K在现在绝对Intel的当红辣子鸡。更多的核心和更高的频率也使得Core i7-8700K要付出更高的代价,例如像功耗的增加,负载温度的上升,同时硅脂容易导致内核热量无法及时散热而触发降频保护等等之类的问题出现,所以选择Core i7-8700K的用户一定要注意到散热的必要性,如果资金到位还是上高端水冷比较稳妥。喜欢我的文章记得关注我哦,下次再分享我的生活原创给大家。
英特尔(Intel) i7 8700K 酷睿六核 盒装CPU处理器
京东:¥2699
芒种已过,夏至就要到来了,我又开始为电脑的散热发愁了。Ryzen 7 1700原散虽然颜值还过得去,但夏天超频使用,还真有点扛不住。DIY行业中,玩家对水冷性能的高度评价,致使水冷散热这几年得到迅速发展,无论是分体式还是一体式水冷,搭配RGB散热风扇,颜值均有很大提升,价格也逐年“屠夫”。有人说对于高TDP的U来说,一个120mm冷排的水冷散热效果来的还不如一个6热管塔式散热,那我们可以上240mm的冷排嘛,要是240mm冷排规格的散热还达不到你的预期,可以来一个360mm冷排的一体水冷散热嘛。在夏天想要去探寻超频的秘密,挖掘压榨CPU的每一滴性能,还真得配备一套水冷散热器,一体水冷散热器,360mm的一体水冷散热器。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下新入手的Tt蛟龙 Sync RGB 360 一体式CPU水冷散热器。
外包装色彩搭配很不错,看了很有购买欲望。正面冷头、冷排与风扇的效果很花哨,至少颜值是过关的。右侧介绍了蛟龙360的部分特色:RGB可调、支持最新的AM4与LGA2066接口CPU、温控风扇。
侧面蛟龙360RGB同步版本
背面有蛟龙360的规格、特点、性能等介绍。RGB调光支持12V规格的插座。
造型纸盒将冷排、冷头、散热风扇等大件固定的很牢靠。
附件一览,3枚120mm riing散热风扇,各种扣具,供电、RGB连接线,使用说明、针管硅脂、一体散热
标配的散热风扇是Tt家风靡一时的riing风扇,正面有Tt的logo,风扇上除了标配4PIN供电线以外还设置了RGB调光控制联线。风扇为PWM版,550~1500RPM可调。
三枚120mm riing冷排散热风扇
一体水冷都是由冷排、水管、冷头三部分组成,图中冷排规格360mm,橡胶水管,水泵一体式冷头。
冷排材质为铝,钎焊结构让铝排规避了铜排带来的木桶效应,散热效能上会更好,并且铝的成本较低,一体水冷性价比就会更高。
冷排散热片均匀且密度大
水管采用橡胶材质,耐弯折。
冷头与水管的接口处
冷头内置了超薄水泵,顶部光圈包围着Tt LOGO,且均支持RGB调光。
冷头与CPU的接触面为纯铜材质,导热效果更好。
分别测试默频、3.2、3.65、4.0频率下电脑待机与满载的温度,电脑负载工具AIDA64(单FPU),温度记录工具AIDA64传感器、鲁大师,超频工具Ryzen Master。
默频状态下待机温为25℃,满载温度44℃,风扇转速950RPM,性能十分理想。
超频至3.2G,CPU待机温度与满载温度分别为32℃、52℃,成绩依旧十分理想,即便是夏至CPU温度也会处于运行最佳温度。
继续加压,超频至3.65G时,待机温度较默认频率下温度上升了9℃,达到了34℃,而满载温度在拷机10分钟后,温度稳定在55℃。这应该算是CPU最喜欢的工作温度了吧。
超频至4.0,电压增加到1.3975,待机温攀升至39℃,使用AIDA64单FPU满载时死机,之后增加电压到1.4,依旧死机。最终放弃了满载测试。
在使用华硕主板配套软件AI Suite 3 Fan Xpert+自动调校功能后,测试处风扇的RPM范围,设定了4种模式静音、标准、强风、全速下对应的RPM值,使用手机噪音监测软件对4种模式下风扇噪音进行测试,分别为39、40、51、61。
话不多说,看图
以上情况模拟了日常工作中最大负荷状态的温度,轻中度超频环境下使用的温度。蛟龙360RGB一体式散热表现均很优秀,超频至3.65G时,满载情况温度也能稳定在55℃,在往上探究时,遇到了主板或者CPU体质的瓶颈,无法完成满载测试,依照之前温度推算,如果U的体质再强一点,4.0G 70℃以下应该也是不成问题的。
噪音方面表现也应属于第一梯队,或者毫不客气点讲,也只有猫头鹰散热风扇的噪音可以与之一较高下了,全速运行中的风扇噪音60DB,其中还包含了机箱散热风扇与环境的噪音,日常使用中整机噪音也就维持在40DB左右,耳语级别。
颜值方面支持与主板联动的12V RGB可调光方案,冷头独特的造型光更让整机显得别具一格,riing风扇早就得到业界肯定与跟风。单蛟龙360一体水冷颜值是可以肯定的,搭配view 37机箱原装的RGB风扇,更让整机美轮美奂。
售价上,赶上618满减活动,800露头可以拿下360mm一体水冷,还是有一定性价比的。2年售后质保,漏水之忧休矣。
现在显卡产品,你能选的只有Nvidia或者AMD,而AMD的卡已经有一年多是完全买不到了,所以也就是N卡稍微好买点,不得不说还是很无趣的。近日,Intel官方表示将会在2020年推出首款独立显卡,这让不少老玩家都激动了起来。
Intel在去年11月就挖来了AMD前显卡一把手Raja Koduri及其他的技术高层,当时就有用户猜测Intel看重了显卡的良好发展前景,要挖些挖显卡技术大牛来搞显卡了。
现在这条传言基本是坐实了。Intel官方Twitter账号IntelNews昨晚发布了一条信息,“Intel's first discrete GPU coming in 2020”(Intel的第一块独立显卡将会在2020年面世),可以看出Intel要做显卡已是既定事项了。
不过还是别开心得太早,在Intel的这条推特中,只提及了首款独立显卡将会在2020年正式发售,但新显卡的工艺和参数,以及这款显卡用途,是用于游戏领域是专业领域一概未知,在这一年半时间里,我们不妨先观望一下。
显卡市场近年来除了涨价、缺货外,没太多令人兴奋的消息,希望英特尔的加入能让显卡市场能让人多一丝的兴奋度吧,不过AMD和老黄多年的积累,岂是英特尔能轻易撼动的,至少高端显卡还是老黄的天下。
显示器是电脑非常重要的输出设备之一,它的使用寿命一般来说比较长,而现在市面上的显示器琳琅满目,细分市场越来越精细化,所以如何选择一款长时间内性能满足个人需求的显示器成了一个大问题。今天小编就来与大家谈谈关于显示器的选购问题。首先,您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显示器来为您服务呢?这个问题是在选购显示器之前必须要先做出自我判断,只有自己心中有数,才不会被市场导购所误导!
一、办公用途(800-1000元)
对于长期需要用到电脑伏案工作的用户来说,显示器的尺寸并不是他们的刚需,护眼功能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现在的显示器大多数采用PWM光源,这就会带来“闪屏”的现象,使用时间过长,视力容易出现模糊和疲劳。使用护眼功能的显示器可以大大减缓疲劳程度,真正达到护眼的目的。
AOC I2490VXH5/BS
AOC I2490VXH5/BS 23.8英寸电脑显示器
天猫:¥808
&&&&&点击领取显示器30元优惠券&&&&&
优势:AOC I2490VXH5/BS是一款定位办公的入门级显示器,拥有HDMI高清视讯接口,3面超窄边框设计,快拆支架,色彩表现优秀的IPS面板,搭载了健康不闪屏和低蓝光模式。应对一般办公场景毫无压力,它的分辨率为,标清分辨率可以看清表格和文字的每一个细节。再看其不到1000的定价,超值是我推荐它的另一理由。
不足:无DVI接口。
三星 S24D360HL
优势:三星 S24D360HL同样是一款23.6寸显示器,面板类型为PLS,拥有HDMI高清视讯接口,可视角度达到了178°,虽然不是IPS屏幕,但动态对比度高达,观看文字和图像能带来锐利清晰的视觉效果。
不足:标配没有提供HDMI线缆。
SAMSUNG 三星 S24D360HL 23.6英寸电脑显示器(HDMI接口)
京东:¥849
二、学习和轻娱乐(中小学生、高中生群体,元)
随着电脑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都会给自己的孩子配备电脑了,不得不说现在的小朋友好幸福,想当初小编我在20岁出头,读大学的时候才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电脑呢!作为学生群体来说,他们对于电脑的使用需求是多元化的,既要用于学习,也要用于一些简单的游戏和观影娱乐,护眼功能同样必不可少。另外,这类显示器是放在家里使用,所以颜值也是选购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HKC/惠科 C7000
优点:HKC C7000是一款27英寸曲面显示器,曲面参数为1800R,更贴合人眼视物习惯,能让学生用户不必凑显示器太近即可观清屏幕上的每一个文字,关键是它具备了DC不闪屏调光技术,有效保证显示器不闪,同时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选择开启或关闭滤蓝光功能,为学生用户提供更舒适的学习和娱乐需求。此外,HKC C7000还为游戏环境定制了常见的RTS/FPS的出色显示模式值,进入游戏后一键操作,游戏体验更加畅快。
不足:边框较宽。
HKC 惠科 C7000 27英寸1800R曲面吃鸡主机台式电脑显示器(HDMI/VGA接口)
京东:¥1099
戴尔UltraSharp U2417H
DELL 戴尔 U英寸旋转升降IPS屏 电脑吃鸡显示器
京东:¥1549
优势:戴尔UltraSharp U2417H是一款23.8寸的IPS显示器,4边超窄边框设计,分辨率为,静态对比度为1000:1,响应时间为8ms。这款显示器的接口很丰富,HDMI/MHL、DP输入输出、DP MINI、USBX4,USB3.0上行KVM。丰富的接口支持各种接驳玩法,另外在屏幕素质上可以实现99%sRGB覆盖率,带来更加逼真动人的视觉效果。
不足:尺寸相对较小,不是曲面屏。
三、专业性学习和轻娱乐(大学生群体,元)
大学生群体相较于中小学生来说,对于电脑的需求大有不同,首先他们在专业学习上需要用电脑查阅资料会更加频繁,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显示器性能要求更高:有对于照片/视频后期处理的需求,有对游戏娱乐的要求,所以我认为把大学生作为学生群体当中的一个细分市场单独拿出来说是有必要的。然而,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往往比较有限,所以在合理的预算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显示器显得尤为重要。
BenQ BL2420PT
BenQ 明基 BL2420PT 23.8英寸专业设计电脑显示器(DP/HDMI/DVI接口)
京东:¥1549
优势:BenQ BL2420PT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2K绘图摄影硬屏液晶显示器,屏幕尺寸为23.8英寸,使用了色彩还原更加准确的AH-IPS面板,VGA/DVI/HDMI/DP/USB接口应有尽有,既能满足各类专业大学生的使用需求。这款显示同样具备DC直流调光技术,能减少屏幕闪烁,视觉体验效果更佳。另外这款显示器具备智能化的“爱眼感光传感器”,可在全天候工作中自动侦测环境光水平变化并动态调整显示亮度,以提供更佳清晰度,确保观看舒适度。当您盯着显示器时,贴心的智慧提醒功能会在20、40、60、100分钟等预设时间间隔,主动提醒您稍事休息,离开屏幕。
不足:游戏效果一般。
优势:如果说上面的BenQ BL2420PT偏向于大学生用于计算机专业领域,那么HKC GF40就是一台为游戏而生的显示器。HKC GF40是一款23.6寸曲面屏显示器,刷新率高达144hz,它采用三星VA曲面板,NTST85%,110%sRGB,动态对比度高达。接口搭载DVI/HDMI/DP,可玩性高,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电竞显示器。
不足:色彩偏鲜艳,相比BenQ BL2420PT来说,颜色精准度不够高。
HKC 惠科 GF40 23.6英寸144hz显示器(HDMI/DP/DVI接口)
京东:¥999
四、摄影/视频专业后期用途(职业摄影师/视频自媒体,5000元)
对于职业摄影师和视频自媒体用户来说,照片/视频后期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这类群体对于显示器的专业性要求极高。他们在选购显示器时,色域、ΔE值、色温、Gamma亮度色标等项目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当然,这种显示器的售价比较高昂,但是后期出来的照片/视频传给客户或者网上后,在其他显示器上看着就不会产生严重的色差,所以从工作角度来说,虽然前期采购成本较大,但是后期提交给客户的成品通过率也会更高。
优派 VP2775
优派 VPK 专业设计摄影IPS显示器
天猫:¥4799
&&&&&点击领取显示器5元优惠券&&&&&
优势:优派 VP2775是一款27寸广色域专业绘图级显示器,它搭载了一块27英寸10bit面板,搭配2K高分屏,可以带来更加极致的细部还原能力。优派VP2775搭载的10bit面板具备△E﹤2准度,伽马曲线高度重合并且笔直平稳。色彩表现高大达100%sRGB覆盖和100%ARGB覆盖,色温和亮度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在5000元的定价上有着明显的优势,是目前专业级市场不可多得的绘图和后期利器。
不足:做工有待加强。
明基 SW2700PT
优势:明基 SW2700PT用的是10bit 16:9的27英寸屏幕,分辨率达到,标称最高亮度可以到350nit,响应速度可以到5ms。亮点的地方在于最高可达99%的Adobe RGB色域、Delta E可以到≤2以及支持3D LUT,比较有趣的是它有着相当少见的外置OSD控制器,方便摄影师更加快捷的进行参数调教。
不足:偶尔会碰到漏光的情况。
BenQ 明基 SW2700PT 27英寸电脑显示器
京东:¥4999
五、骨灰级玩家(元)
一切只为高端,我相信这是骨灰级玩家对于显示器的最终需求。对于骨灰级玩家而言,拥有一块赏心悦目的屏幕是他们对于选购显示器的最大期许。然而“赏心悦目”这个词对于资深玩家来说更具意义,比如他们向往更炫酷的外观ID,更细腻的画质表现,更丰富的色彩呈现,更流畅的画面动作。总而言之一句话总结:一切只为游戏而生!
华硕ROG SWIFT PG258Q
优势:华硕ROG玩家国度系列一直被玩家戏称为“败家之眼”。它不仅拥有华硕最高端的市场定位,而且品质保证也是坚若磐石!ROG SWIFT PG258Q是华硕于2017年下半年推出的一款电竞级显示器,它创造出目前最高刷新率240Hz, 配合1ms灰阶极速响应时间,可以给游戏玩家带来风驰电掣般的画面感受。ROG SWIFT PG258Q还支持NVIDIA 3D VISION 2,可以彻底解决主动式快门眼镜的闪屏问题,让您第一时间体验到高品质虚拟现实游戏带来的乐趣。老生常谈的NVIDIA G-SYNC自然也不会落下,它让显示器主动适应显卡输出的帧数多少来自动调整刷新率,从而达到显示器与显卡”神同步“状态,可以有效抗击显示器画面刷新时的上下画面不同步造成的撕裂。
不足:分辨率仅为。
ASUS 华硕 ROG玩家国度 PG258Q 24.5英寸吃鸡电竞显示器(HDMI/DP接口)
京东:¥4699(需用券)
微星 MPG27CQ
MSI 微星 MPG27CQ 电竞电脑曲面显示器 27英寸
天猫:¥4698
优势:微星在2018年的CES展会上推出了MPG27CQ电竞显示器,凭借着外观和性能,在展会上获得了2018年CES创新大奖。微星MPG27CQ整体尺寸为27英寸,WQHD显示屏,分辨率为2K,显示区域为612.015(H)x359.23(V),上、左、右三边框处理的非常紧窄,在游戏时能够有更好的显示效果。显示器底部配备五条RGB灯条,支持幻彩同步,并能在游戏中进行互动效果。色彩方面,微星MPG27CQ拥有NTSC 100%和sRGB 115%宽色域,400 cd /平方米最高亮度,3000:1对比度。
不足:对比度一般。
总结:2018年,用户对于显示器的普遍需求是高分辨率和大屏幕。然而,我觉得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王道。分辨率的问题往往跟处理器和显卡匹配起来考虑,这就是另一回事儿了,而大屏一说.....咱何必去跟客厅“那位”争权夺位?相信看了上面的内容,大家都已经能够明确自己的选购目标了吧!
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加入这一行业,不过直播除了展示个人容貌和技能之外,另一项较为重要的就是声音,为了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更好,主播们往往都会选择购买声卡类的设备进行调音,虽然目前的软件也可以达到,但是与物理设备调音相比还是稍显不足,因此声卡这种硬件产品一直都是主播们的必备利器。近年来手机直播平台越来越多,因手机轻巧且摄像质量较好,所以手机端的附件产品也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声卡设备也不例外,目前我刚刚拿到了今年森然最新推出的森然播吧mini版声卡,就给大家看一下这款手机声卡的性能。
产品开箱:
这款森然播吧mini版手机声卡外封热收缩膜,盒外包装设计上套装了MC九局的广告宣传条,并在外膜上贴有一小块黄色的提醒使用标签。
产品的外包装盒采用了厚实的天地盖设计,正面为产品的样图和名称,背部为产品的功能介绍和使用样图,侧面则标有产品的颜色。
打开盒子后可见产品使用CPS半透膜袋子包装,并安放在黑色的吸塑盒上,整件产品的加固包装非常的稳固。
整盒产品主要为播吧mini主机、说明书、合格证、保修书、伴奏线、手机连接线、3.5mm麦克风和耳麦分配线*1、micro USB充电线。
里面产品的说明书采用白色铜版纸制成,内容较为详细。
而附送的线材有四种,主要为伴奏线、手机连接线、3.5mm麦克风和耳麦分配线*1、micro USB充电线,为了可以更好的区分使用,线材上还带有使用标签说明,而且线材的金属端口均使用了镀金材质。
根据目前可知的情况,这款声卡产品内置了1000mAh锂离子电池,并支持蓝牙链接功能,其内部电路采用数字音效DSP降噪芯片以及低功耗电路优化设计,其连续续航能力可达到10小时左右,因此理论上这款产品的音质和续航能力还是比较不错的。
目前这款森然播吧mini主机造型采用了手机的曲面屏设计,正面为一大块类似黑色有机玻璃的材料做主屏面板,背壳则采用锌合金制成,整机设计较为坚固耐看,而且机子四周圆角较为圆润,其大小与功能手机差不多,手感较为舒适。
在产品背壳上面印有森然的LOGO和物理标签参数,不过其表面喷涂有类肤质涂层,虽然摸起来较为舒适,但是经验告诉我这种涂层容易黏上毛线类的东西,而且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容易被磨掉。
产品正面目前分为两大块,上端为产品的功能指示灯显示区,左边耳机图标为监听音量指示灯,右边话筒图标为话筒音量指示灯,中间一排中文显示的为场景模式指示灯,而底部两个图标则分别为电音使用图标和蓝牙链接图标。
正面面板下方为产品的实体键按键区,其正中位置印有森然的LOGO,而在按键区最下端带墨绿色环的按键为产品的自定义特效键,其余的四个按键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分别为大哄笑、小哄笑、礼曲和掌声现场特效按键。
底部为设备的硅胶开关和带有硅胶防尘塞的micro USB充电插口。
产品的左边为监听音量大小控制按键和电音按键。
右边为话筒音量控制键、场景切换键和蓝牙控制按键。
顶端则为三个3.5mm的耳麦、伴奏和直播插孔。
产品的功能和使用:
产品开机很快,基本按下开关键后,两秒之内就可以正常运行,此时底部的开关键会亮起蓝灯。
一般声卡用于手机直播的时候,基本只需要一部直播手机即可,不过为了更好的达到直播效果,所以会先天的再加入一部手机作为伴奏之用,所以一般的声卡均支持同时链接伴奏手机和直播手机一起使用。还好这款声卡设备在伴奏链接上支持蓝牙连接使用,因此在使用中可以忽略连线缠绕的困扰,让整机使用更简便。
如果需要接入麦克风的话,只需在耳麦插孔接入一条3.5mm麦克风和耳麦分配线就可以,不过先看好这条线的输出插口,因为有一边是接入耳机的,另一边则是接入话筒的。
这款声卡功能中可提供原声、ktv、歌手、唱将、闷麦、娃娃音这六种使用场景功能,而且每种场景均可提供A大调、将A大调、B大调、将B大调、C大调、D大调、降D大调、E大调、降E大调、F大调、G大调、降G大调这12种电音基调调节使用,因此稍微五音不全者使用后可以将其音质美化,听起来会更加耐听,而操作中机子还人性化的提供了语音提示功能,在各种基调转换过程均会提示已经转入的电音基调是多少。而配合直播使用的时候,为了方便渲染气氛,因此声卡还提供了大哄笑、小哄笑、礼曲、掌声这四种直播常见的特效。
如果在直播中突然电话打入,这款声卡也可以支持正常的接听功能,与普通耳机无异。
而声卡中还有一个功能,那就是支持20s的声音录音,只要长按面板上的基准按键不松手,五秒后产品会自动提示“录音已开始”,一直录制到所需时间段(20s内),松手再短按一下即可自动保存这一时间段内的声音。
优点:声卡提供了多种使用场景功能,而且每一种场景均可以使用12种电音基调调节功能,再者就是还提供了4种特效功能和蓝牙伴奏的功能,为直播者提供了多种可选的使用方案,而内置的1000mAh电池以及内部的数字音效DSP降噪芯片和低功耗电路优化设计,整机无论在语音优化还是续航上,都比较好。
缺点:录音功能仅有20s 的时间,在耳麦插口中如果使用3.5mm麦克风和耳麦分配线接监听耳机和自家的有源电容麦克风链接使用,则容易出现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且可供选择的使用场景较少,类似闪避功能这款声卡并不支持。
森然播吧MINI手机声卡外置声卡手机直播声卡套装手机麦克风快手yy喊麦设备套装录音K歌全套 播吧Mini+E300 手持麦套装
京东:¥588
作为微星MSI Optix MPG27CQ电竞显示器的体验点评,这篇文章将以游戏体验为主。
虽然自诩伪游戏迷,攒机也在2014年彻底停止,但是对于电脑硬件和周边的设备还是多少有些关注,也比较在意,毕竟硬盘里那些动辄50,60G的大型游戏还是时不时拿出来玩的。至于所关注部分,无非是显卡、键盘和显示器。
不过对显卡和内存,就个人而言,依旧是观望,钱包继续捂住就好。一直是N卡粉丝,只是曾经为了体验cross fire购买了A卡的某笔记本和某品牌独显。键盘基本都是600元价位上下的红黑轴机械键盘,自有四红(三原厂一凯华)四黑(全原厂轴)。对于鼠标没追求,大部分时间都是搭配手柄游戏,只有FPS游戏时会用到,但基本没超过四百元的。
对于显示器的部分,选购时看重的是什么?外观、面板、响应时间还是功能、价格?自然首先是面板,要么IPS,要么VA。目前在用的是27寸1080P 显示器,不过2K分辨率的显示器已经很普及,支持144Hz的显示器已经很常见,但是价格差异却有些明显,很大程度上跟屏幕材质有关。
对于显示器,也关注过电竞显示器,主要是因为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刷新率,但品牌显示器的价格并不适合普通游戏玩家,比如就是斗斗地主、撸啊撸一类的玩家,它更倾向于有中高端硬件配置的玩家,不管是普通的游戏玩家还是发烧友。个人所谓的中高端配置,主要针对显卡就是8G GTX 1070以上的电脑配置,正常来说搭配此类显卡的电脑整体配置都不会太低。当整机性能强劲,显卡性能出色时,刷新率会受到显示器的硬件限制,简单来说,就是常见的刷新率为60Hz的显示器上最高就是看到60fps的画面,而超过60fps的部分,比如144fps的画面流畅程度其实和60fps是一样的,多余部分的帧是无效的,并不会全部输出到显示器端,所以这个时候高刷新显示器就能发挥出优势。
对于主流的电竞显示器,基本上会支持FreeSync,属于在硬件层面上来解决游戏画面撕裂的技术,就效果上来说,和软件端开启垂直同步是基本一样的避免画面撕裂。
对于144Hz刷新率的显示器,优势就是在游戏中开启垂直同步后,使得画面更加流畅,顺滑,即使是移动鼠标指针的时候也能感受到。
FreeSync就简单提一下,因为主机显卡是N卡(GTX 1070),所以文章的重点会放在特色功能体验上。
先来看看当前主流27寸4Hz显示器的价格,基本都在3899元以上,部分价高的产品,同时也将显示器刷新率由144Hz提升至了165Hz,但这个165Hz是原生还是插值所得,最好购买前询问客服,插值所得自然没有必要为价格额外买单。不过这些显示器在硬件配置或是功能上有哪些差异么?对比便知。
这里选择了五款同类型显示器进行对比,分别是AOC AGON 爱攻II AG272QCX、戴尔(DELLS2716DG 27英寸2K,优派(ViewSonic) XG2703-GS,华硕玩家国度 PG279Q和微星MSI Optix MPG27CQ,简单做个对比点评。
1. 五款显示器未见明显标识有支持HDR10,基本都支持低蓝光、护眼模式。
2. 五款显示器屏幕材质有软有硬,也就是有IPS、有TN也有VA屏,某种程度上也对价格有直接影响,毕竟在实际的显示效果上会差异明显,比如色彩饱和度上。在使用过TN屏的笔记本和显示器后,不管现在工艺有无提升,个人是不会在选购采用TN屏的产品,卖相不佳都是有其原因。
3. 五款显示器均为窄边设计,只有微星采用了曲面设计。
4. 三款IPS屏幕的响应时间为3ms或4ms,属于主流广视角屏幕的水准,但是对于TN屏和VA屏是1ms的问题,能确定的是TN屏有较大的水分
5. 对于静态对比度,微星MSI最高,其他四款相同;在亮度上微星MSI也是最高,但与其他四款显示器差异不算太大。
6. 对于最高刷新率,这里表格中引用的是网站上给出的信息。但是就实际的情况来看,HDMI2.0接口是可以搭配GTX 1070 8G设置为4Hz进行输出的。
7. 显示器自带音箱免去了外接耳机或是音响的麻烦,冠捷、华硕和优派三款显示器均有内置音箱,但也仅为2个2W扬声器。戴尔和微星则是未加入音箱设计。
8. 对于DP与HDMI接口,基本都是1+1的组合,DP接口基本都为1.2,但是HDMI却有1.4和2.0之分,四五千元的显示器显示器还在用1.4接口,这是不合理的地方。
9. 对于显示器自带的USB接口部分,表格中不是很详尽,实际使用时都需要一根线材来连接电脑使用,不管是设置显示器的自带灯光模式,还是作为外接存储设备使用。
10. 对于游戏辅助功能,除了DELL没有提供外,其他四款显示器都有提供几种模式来适应不同的游戏类型。
注意,上方最高刷新率的部分仅仅是摘自官方数据,微星MSI Optix MPG27CQ HDMI2.0实测可以达到4Hz输出的。下面实际体验的部分,电脑与显示器通过HDMI2.0接口连接,并非DP1.2接口。
了解完毕,来看看刷新率的问题,毕竟主打的4Hz,对于品牌大厂显示器来说不会存在虚标的问题,某些山寨显示器会存在虚标的问题,但是不管怎样,这里依旧需要验证。测试的网站为http://www.testufo.com/。对于这个网站,IE、edge不行,只能到上到72fps/72Hz;推荐搭配最新的firefox或是Chrome进行检测,可以正常检测出显示器的刷新率情况,也就是144fps/144Hz。在测试前,最好是关闭其他无关的应用或是网页。
附上视频,对比感受一下低fps下的卡顿感。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YzNzg3NTQxMg==.html
搭配的电脑硬件配置为i7-7700 CPU @ 3.60GHz+8G GTX 1070+16G DDR4-2400。
在游戏实际体验上,电脑分辨率设置为 @144Hz,然后对比游戏画面Hz(其他参数默认)与 @144Hz(参数全高)的效果图。先来两款游戏内置benchmark的前后对比,这里会展示中高端显卡有无开启垂直同步VSYNC的对比。
首先是《古墓丽影:崛起》,这是1080P分辨率下的设置情况,
Mountain Peak平均值可以达到121.22fps,Syria平均值可以达到102.17fps,Geothermal Vallery平均值可以达到106.35fps,overall平均值可以达到110.35fps,四场景中的平均值最高为为121.22fps。
下面直接调节分变为为,手动关闭VSYNC,其他调节为最高。
Mountain Peak平均值可以达到76.40fps,Syria平均值可以达到58.93fps,Geothermal Vallery平均值可以达到24.66fps,overall平均值可以达到52.98fps,四场景中的平均值最高为76.40fps。随着分辨率的提升,平均值有了明显的降低。
再来看看开启垂直同步后性能表现,Mountain Peak平均值可以达到74.32fps,Syria平均值可以达到58.14fps,Geothermal Vallery平均值可以达到61.38fps,overall平均值可以达到64.39fps,四场景中的平均值最高为74.32fps。相比于上面的数据,前两个场景下的帧数差异不大,但是后面两个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再来看看《Far Cry5》,画质确实精美。刷新率自动识别为144Hz,无法进行修改。默认分辨率为,由于非HDR显示器,所以对应“启用HDR”功能无法使用。默认的影像画质均为高。
在自带的性能测试软件中,最低帧数为56fps,最高为94fps,平均为83fps。不过这是垂直同步关闭下的数据。
来看看分辨率为,同时调整为画质全高+关闭动态模糊+SMAA抗锯齿下的表现情况。
这也是在垂直同步关闭下的数据。在自带的性能测试软件中,最低帧数为49fps,最高为66fps,平均为56fps。
那么开启垂直同步后呢,在自带的性能测试软件中,最低帧数为49fps,最高为65fps,平均为56fps,几乎没有变化。
先不讨论垂直同步对画面的影响,从上面两款游戏可以看到,对于这8G的GTX1070独显,开启VSYNC前后,《古墓丽影:崛起》有部分场景在平均帧数上有提升,而《FarCry5》并没有明显的提升,但游戏时内存、显卡占用率也基本都一样,可以开启垂直。
对于实际体验的游戏部分选择了几款,包含FPS,RPG/ACT,RAC,MOBA几大类。显示器内置的游戏模式分别是FPS、RAC、RTS和RPG以及用户(自定义)模式,可以通过显示器直接进行调节,也可以搭配内置的软件进行调节。预设几种模式的差异其实就是预设的亮度、对比度、清晰度和黑色调谐器四个参数有所不同。
相比于使用按键来进行调节,软件调节更为方便快捷。软件中有三个常用的重要部分,一是零延迟,二是防动作模糊,三是FPS游戏相关的屏幕辅助功能,其实就是准星直接显示在屏幕中央,不用仅仅依靠游戏自带的准星,对于瞄准上有极大的帮助。
下图中屏幕中央的红色准星就是开启屏幕辅助后的效果图,对于FPS游戏的最大帮助其实就是在残血状态匆忙躲闪对方狙击的时候,可以轻松快速的进行瞄准甚至是反杀,这是提升游戏乐趣的地方,比如下图这种丝血状态。
至于对胜率的提升大不大,更多的是看个人技巧,不过就实际而言,击杀敌方更多和胜利的局数是有所增加,而搭配的鼠标仅仅是原装的普通DELL鼠标。
下图是CS:GO的游戏截图部分,在这是默认画质设置下的一个帧数表现情况,比较稳定,基本上都在200fps上下轻微浮动,帧数很高。
如果将将分辨率调整为,同时调整画质为全高,帧数基本在120上下波动(时间有些短,仅供参考),帧数相比于上图有所下降,但依旧比较高。
对于男友这款二战游戏,屏幕解析度与帧数设置是一体式,手动开启垂直同步。品质调整为最高,反锯齿设置为TAA,环境遮蔽调整为HBAO。
这是游戏的一个帧数变动截图,基本是在70fps以上波动。
二战狙击手3这款游戏,风格和内容上比一代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变,加入了潜行刺杀玩法,操作上更加复杂,但是对个人的吸引力并不大,不及《合金装备》和《刺客信条》。分辨率依旧调节为,帧率自动,画质选择全高,游戏中的帧数基本维持在在50fps上下。
对于RPG/ACT选择了《合金装备:幻痛》这款老游戏,动态模糊设置为高,启用景深,细节和画质调剂为超高,同时开启体积烟云。从下图实际拍摄的游戏画面也可以看到,在阳光与桥下阴影这种明暗对比强烈的场景下,暗处的细节还原上较为出色。
不过虽然是帧数自动,但是实际游戏统计的帧数却是一条直线,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游戏可能有限定最高帧数。
RAC游戏选择了《尘埃4》,屏幕刷新率为144Hz,多重采样设置为8X MSAA。至于下面的这个anisotropic filtering直接调整为16X。
至于画质表现上,最大的感触是在流畅游戏的基础上,对于细节还原上,纹理更加清晰,尘土可见。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游戏也搭配进行了体验,但是并没有帧数的统计图出来。比如割草游戏《真三国无双9》,游戏操作依旧爽快,只是默认不支持手柄,需要搭配第三方软件来进行设定。对于英雄人物的大招细节刻画上极为丰富,不管是枭雄曹操的剑击附属特效还是夏侯惇的大刀,视觉感冲击感更强。此设置下,游戏帧数基本在30fps以上、60fps以下。
NBA2K18这款游戏相对来说,并没有复杂的场景变化,4Hz设置下,对于人物表情、动作的展示更加详实,实时帧数可以稳定保持在55fps以上,基本在60fps上下波动。
街霸V这款老游戏,最大的亮点是支持4K输出,但是对于硬件要求会很高,问题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软件来实时显示帧数。
对于全高设置与默认设置下显示区别,明显的变化就是全高设置细节展示更多,特效也更详细直观。
如果感兴趣,可以自行下载对应的游戏来截图对比上面的图片或是帧数统计情况。
貌似上面仅仅是对游戏画面的展示点评,回过头来说说微星MPG27CQ显示器的表现。
1. 对于这个1ms响应,作为四眼只能说是没有拖尾、延迟的情况,至于作用就是用来提供更准确、快速稳定的游戏画面。搭配144Hz高刷新率能够有效提升游戏画面流畅度,同时可以减少高动态下的画面模糊问题。
2. 显示器搭配能够对应支持4Hz的游戏才更有实际意义,游戏画面会更加顺畅,细节展现会更多,画质会更加出色。
3. 不要使用默认的显示模式设置,需要手动根据游戏类型来进行对应的模式切换,能够有效提升画面显示效果。
4. 不闪屏,有护眼模式,但是对于是否具备低蓝光,最好是厂家去弄个相关的莱茵认证。
5. 首次使用曲面屏并没有异常的视觉感,可能是跟曲率有关系,曲面屏的作用其实更加适合搭建多屏显示,同样的视觉范围内可以看到更多的画面。
最后说说灯光设计。作为电竞显示器,灯光设计算是个标配。微星MPG27CQ不仅仅是正面屏幕下方有一排指示灯,在背部同样设计有电路图设计的指示灯,美观是美观,但是感觉用处不大,为什么?家用的话,基本都是靠墙放置在电脑桌上,基本就看不到,除非是网吧或是有开放区域放置显示器的地方,可以让其他人看到。
相比于背面的灯光,微星MPG27CQ显示器正面底部的一排灯光才是有实用性的,这一排灯光其实是五个RGB灯条,可以通过软件来进行色彩和显示模式的设置。
所谓的实用性就是可以通过同步游戏中的血量、杀敌、子弹数量等信息,同样可以对五个RGB灯条所代表的信息进行自定义,比如下图COGO中只剩一丝血的状态,能够实时同步到RGB灯条,更直观的了解当前的状态,方便决定后续的操作,比如是伏击还是要做个敢死队直接冲上去。有人可能会说,既然背部也支持灯光自定义,那么组团玩的时候岂不是可以将背部灯光设置为血量来让队友看到自己的状态?可以,但是个人感觉意义不大,玩竞技类的游戏时,你会四处关注队友显示器吗?
来段视频展示,这就是前面不小心玩了1个半小时的游戏,录制完后忽然发现已经凌晨1点了。指示灯设置为了血条,毕竟游戏中最担心的就是这个,至于弹药一类的不是什么问题。
在完成RGB灯效设置进入游戏后,RGB灯光数量和色彩就会随着游戏的发展而变化,比如满血状态下,RGB灯条全亮且均为绿色,而随着血量的减少,RGB灯条数量会随着减少并在达到一定血量后变为红色。角色被消灭后,RGB灯条就会全部暗掉。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YzNzkwNjAzNg==.html
这个RGB灯条功能必须搭配钢厂的软件SteelSeries Engine 3使用,默认支持游戏很有限,只有CSGO,Dota2,Gigantic,GameSense Minecraft Mod,Utopia和iFeelPixel。
这些游戏可以在运行后,会自动通过GameSense关联到指示灯,如果想要进行修改灯光或是对应的信息类型,直接在上面管理页面的游戏下方的“配置”进行自定义。
但是就这些游戏远远不够,支持自定义添加游戏吗?支持,但是目前有些繁琐,原因就是并不能对直接添加进来的游戏进行设定,菜单页面并没有出现人物信息的相关选项,需要通过编程的方式来完成操作,这年头玩个游戏都要懂编程。
不过SDK是开源,在github上可以直接获取,只要有编程的环境,按照教程倒是可以完成相关的编译,但是还是希望钢厂早点支持市面上的绝大部分游戏,最好是一键支持载入的本地游戏。
简单做个总结,作为27英寸的一款VA屏幕电竞显示器,价格上在同类电竞显示器中属于主流价位。而设计上的优点,除了支持显示器的上下左右角度可调整来适应有效范围内不同角度观看需求,还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是曲面设计,带来了较为新鲜的观感体验,有效可视面积更多,同时也更适合搭建多屏显示;
二是144Hz刷新率带来了优于普通60Hz显示器的游戏体验,画质细节的展现更为详尽,同时画面流畅、无拖影问题;
三是内置的钢厂Game Sense功能,搭配指示灯来显示血条等信息的设计,提升游戏的乐趣;
四是OSD内置的多种游戏模式,切换简单,可以针对性的提升画面的显示效果,而另外一个就是辅助准星的加入,对于FPS游戏的帮助很大,可以大幅降低瞄准时间从而提升杀敌数量;
五则是两个HDMI2.0接口的加入,数量上要优于采用单个HDMI2.0接口的显示器以及采用HDMI1.4接口的显示器。
最后说说设计上可以改善的地方:
1. 底座,占用的桌面面积太多,建议选择体积较小、可拆式方形底座设计;
2. 对于这个没有内置音箱设计的部分,目前只能搭配耳机或是独立的音箱使用,对于部分人来说可能在使用上有些不方便,何况同类电竞显示器基本都有内置音箱设计,有必要加入内置音箱设计;
3. 后置灯光对于一般用户实用性不高,可以在设置中关闭后置灯光降低显示器的发热量。
以上就是此次体验的部分,仅仅是从个人的认知进行点评,有不足或是不准确的地方欢迎吐槽。
AOC AGON 爱攻II AG272QCX 27英寸 2K高清 144hz ΔE&3 1800R 吃鸡 全接口游戏电竞升降曲面显示器 绝地求生
京东:¥2999
戴尔(DELL)S2716DG 27英寸2K 旋转升降 G-Sync 144Hz刷新 1毫秒响应 微边框 专业吃鸡电竞电脑显示器
京东:¥3999
优派(ViewSonic) 27英寸G-SYNC骨灰级游戏 2K高分辨率165Hz刷新率电竞游戏显示器 XG2703-GS
京东:¥3999
华硕(ASUS)ROG玩家国度 PG279Q 27英寸IPS屏2K高分165Hz刷新吃鸡电竞显示器(HDMI/DP接口+内置音箱)
京东:¥5099
微星(MSI) 电脑显示器 MPG27CQ 27英寸 2K 1ms 144hz曲面电竞吃鸡AV屏幕 Optix MPG27C 1080分辨率
京东:¥3699
第二代锐龙处理器来了,X470也来了。
其实呢,X470对比上一代的X370变化其实并不大,最大改变是StoreMI技术和支持内存频率的提升。当然官方还宣称更新了电源的基础架构可以更好的控制第二代锐龙处理器的功率;降低了芯片组的功耗。
万众期待的PCIe 3.0通道并没有变化,还是20条PCIe 3.0通道直连CPU,将其中16条给了X16显卡插槽,4条给了NVMe SSD。还要再扩展的话就要指望8条PCIe 2.0通道,之前传闻南桥芯片组拓展的PCIe通道升级为PCIe 3.0并没有实现,所有第二个M.2接口还是只能走4 X PCIe 2.0通道,对比Z370芯片组的24条PCIe 3.0通道,还是差了那么一点。而且USB接口数量啥的都没变,所以这次X470很马甲,很牙膏。不过好在新U旧U,新板旧板,可以随意搭配组合(BIOS需要升级),还算良心。
再多说几句AMD StoreMI,有点像英特尔傲腾内存加速的方案,就是不用买专用的硬件了,任意品牌的内存、SSD等高速存储设备作为缓存来为机械硬盘加速,兼容性更好,我想也更容易普及。X470主板用户可免费下载并使用全新的AMD StoreMI,X370主板用户貌似需要收费。
------------------
X470主板选购攻略
目前在售的X470主板可选的还是较少,每家也只是出了3~4款,还都是ATX大板,为未来ITX板型有些厂家也会出,还没看到M-ATX的任何信息。汇总了四大主板厂家的X470产品,价格参照了JD价格,618就要来了,主板应该会进行一定幅度的促销,希望这篇文对购买X470主板的人有帮助。
在正式开始前,先普及下主板供电的小知识点,毕竟主板的供电规格是衡量主板的一个重要因素。
多相供电并不是所有供电模块一起工作,而是轮流工作。每一相的供电曲线都是一个类似于sin函数的东西,有高峰和低谷,多相供电的原理就是利用pwm芯片使供电模块轮流工作从而得到一个尽可能平滑的曲线。AM4主板采用CPU核心、CPU-NB分开供电的方案(SVI2供电规范)。其中CPU核心供电部分承担了处理器各个核心负载,CPU-NB部分,则主要承担CPU SOC部分的负载,以及APU的集成GPU负载。以ISL95712为PWM芯片为例,4相CPU核心供电+3相CPU-NB供电,加起来就是7相供电。但是事情往往没有简单,主板厂商又搞出了以下两种东东:倍相和并联。
并联就是pwm芯片发出信号时两个供电模块同时工作,这样电流得到分流(高中物理),电阻减低,功耗温度也会减少,4相的pwm芯片就能驱动8个供电模块,不过这样的供电曲线的平滑程度和4相供电是完全一样的。
倍相是有倍相芯片的,每个倍相芯片上连接两个供电模块,倍相芯片又和pwm芯片连在一起,构成完整的供电系统。pwm会周期性的相倍相芯片发出信号,倍相芯片接受到信号后不会像并联那样同时启动两个供电模块,而且先启动其中一个,再启动另一个,这样就可以用4相pwm达到接近于8相pwm的供电曲线。
好吧,有点复杂,记住以下就好了:倍相要比并联好(相同相数),并联比没有并联好(并联相数是真是相数的2倍)。
以下主板的供电信息主要来自一个德国的网站(hardwareluxx.de),我做了些翻译和增减修订,并联项下有X2就是用了并联,只有数字就是非并联;倍相项下有X倍项芯片的就是用了倍相的方案。
华硕(ASUS)
华硕的X470主板有4款,包括ROG系列、STRIX、大师和TUF系列。
现在最高等级的ROG Crosshair VII Hero(WiFi),外观上和上代差不多,和上代X370的不同:自带的M.2 SSD是散热片,mosfet的散热片由灰色变成了黑色,一体化I/O面板,多了wifi天线和网卡(X370分成有WiFi和无WiFi两个版本),内存能支持到3600MHz了,相比一般的主板有些优势。供电方面还是12相,pwm芯片还是ASP1405I ,所以国内媒体的评测还是介绍核心为4相,倍相成为8相,再加4相NB供电,一共12相。不过德国的网站介绍是核心为5相,倍相成为10相,再加2相NB供电,这样核心供电比上代算有所加强了(NB供电弱减弱了点)。
ROG Strix X470-F Gaming变的更像ROG 系列了,当然我是指外观,整体变成黑色系,PCH散热片上加了很多镭射光泽的文字,看着有点乱。同样也带了M.2 SSD是散热片和一体化I/O面板,也提供了ROG软件,供电方面没有变化,朴素的6+2相供电,连个并联相都没给。
Prime X470-Pro相比Prime X370-Pro多了IO部分的保护罩,重新设计了散热片,PCH散热片与M.2 SSD散热片集成在一起,看上去确实高端很多。和更高顶级的主板相比没有一体化I/O面板,供电和上代相比也没大变化,依旧是6+2相供电,只是mosfet管的型号有所变化。
TUF(特种部队)系列上代还只有B350,这次升级到了X470,而且变成了大板-X470 TUF Plus Gaming。配备了I/O有防护罩,左测边缘拥有灯带,当然最特别还是主板是异形的。不过主板定位并非高端,在供电规模上和上代Prime X370-A一样,只有4+2相的供电。
华硕的bios一直是被人称赞的,不过供电的规模都一般,也是这个4个主板商中唯一一个没有使用并联供电方案的,X470价格相比对应X370的型号多了400~500块。ITX型号有X470-I ROG Strix Gaming,TB貌似有货了,不过好像不是行货,JD没开卖的,所以就不列入比较的行列了。
华擎(ASRock)
华擎上代的X370太极只看供电规模是所有X370主板中最强的,这次X470太极(X470 Taichi)外观上和其他两款保持了高度一致,都是黑灰配色,少了之前的白色,显得不是那么“太极”了,不过PCH散热片倒是做成圆形齿轮状,但总的来说商务和工业风格变的很浓。灯光元素略有增强,左侧保护罩加了一点灯,而且除了4Pin RGB接针,也增加了3Pin Addressable RGB接针;和华硕一样也提供一条免费的M.2散热片;配备IEEE 802.11ac WIFI无线+蓝牙5.0模块;支持手动外频调节。另外还有X470太极终极版,配备AQUANTIA万兆LAN,其他配置都一样,貌似还没上市。供电上很上代完全一样,核心供电为6相倍相到12相;NB部分是2相倍相到4相,组成了16相供电。不过核心供电相数被微星的主板追平了,后面我们再说。
另一款高端主板Fatal1ty X470 Professional Gaming还没上市,两款中端主板Fatal1ty X470 Gaming K4和X470 Master SLI已经开卖了。两款外观基本差不多,都是黑灰的商务风。Gaming K4要贵200块,主要区别是Gaming K4 左侧保护罩有灯,配备了更高端的音频编解码芯片,还有个低延迟的鼠标专用USB端口,另外南桥散热片造型也不同。其他都一样了(值不值200块,看个人选择)。这两款主板在这个价位上都支持NVIDIA SLI / AMD CrossFire,也有免费的M.2散热片,和太极相比少了外频调节的支持(Hyper BCLK芯片)和无线模块(有接口没模块),供电方面也是和上代X370 Gaming K4或者X370 Killer SLI没有啥变化,核心供电为4相并联到8相;NB部分是2相并联到4相,组成了12相供电。
华擎依旧是性价比路线,这代风格被调成了一致,都是黑灰商务风了,倒是统一了,低端也看不出来低端了。可能是上代供电给的比较足,这代不思进取了,基本没变话,价格上比应型号的X370增加了300~400左右,Master SLI是最有性价比的一款。ITX主板方面也是计划推出X470 Fatal1ty Gaming-ITX/ac。
技嘉(GIGABYTE)
技嘉方面,也只是有3款产品,风格也是差不多,而且命名也都是Gaming了,没有出现上代Gaming X和Gaming KX的混乱场面。
顶级的型号X470 Aorus Gaming 7 (WiFi),坚持大面积多位置的灯效,连内存显卡插槽都有光。这次主板MOSFET区域散热片采用了鳍片形式,让我恍惚回到了上个世纪(不过也得承认这种散热效果确实好)。提供了两条M.2 SSD的金属散热片,造型也是想当复古,另外背部也提供一小部分的防护装甲。也具配备了wifi模块和一体化I/O面板。供电方面有所增强,核心供电为5相倍相到10相;NB部分是2相,组成了12相供电.而上代(Gaming K7和Gaming 5)是核心部分是6相并联12相,倍相10相应该比并联12相要好一些。
X470 Aorus Gaming 5 (WiFi)应该就是在Gaming 7上做了减法。去掉内存槽和主板右侧的灯效,鳍片散热器,背部防护甲,体化I/O面板。保留了一个条M.2 SSD的金属散热片和wifi模块。X470 Aorus Ultra Gaming就是继续减了, 左侧保护罩的灯效,热管,wifi模块都去除了。供电方面两款主板差不多,都是核心供电为4相并联到8相,NB部分是3相,组成了11相供电,GAMING 5在核心供电部分的mos管要好一些,是1个上桥2个下桥;Ultra Gaming就是上桥下桥各1个了。和上代X370-Gaming K5和X370-Gaming K3的4+3相供电还要好很多。
技嘉依旧是灯灯灯的风格,尤其是高端产品,主板附属的功能更丰富些,和上代相比对应型号价格增加了300~600,性价比方面肯定比不上华擎。
微星(MSI)
微星推出了4款X470主板,X470 GAMING M7 AC是最顶级产品,和对应的X370产品外观也是差不多的。M.2插槽上散热片的设计很有意思,和PCH连接,有点双龙出海的意思,官方叫冰霜护甲。双8pin的供电接口也是够夸张,此外AC表示带有WIFI+蓝牙模块了,网卡用了杀手的。供电方面核心供电为6相倍相到12相;NB部分是2相,组成了14相供电,而上代是核心供电为5相倍相到10相。这样在核心供电上追上了华擎的太极,只是NB方面还是稍弱一点。
X470 Gaming Pro Carbon AC是中端产品,造型上没有M7那么夸张,也没有了双龙出海的M.2散热片,WIFI+蓝牙模块得到保留,供电为5相并联到10相;NB部分是2相,组成了12相供电,也比上代多了1X2的并联相。
X470 GAMING PRO装甲部分进一步减少,增加微星经典的红色元素,供电规模和X370 Krait Gaming,X370 SLI Plus相比倒是没有增强。X470 Gaming Plus也是差不多情况,IO部分的保护罩没了,音频芯片也可以被进一步削弱。供电方面其实和X470 GAMING PRO基本一致,都是核心供电为4相并联到8相;NB部分是2相,组成了10相,满足最基本的要求。
微星在X470产品上,中高端产品供电规模有些提升,其他变化不是很大,对应X370的价格涨幅为200~800,幅度蛮大,差距大的就是供电规模增加的那几款,真是没有便宜可占了。
供电方面除了供电的相数多少,还与电容,电感,mosfet的数量与用料有关,另外电路设计的合理性和bios的水平都是相关的,所有不能说哪个主板供电相数多就是最好的(老实说ryzen堆那么多供电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我现在也只能纸上谈兵了。除了供电方面主板的价格因素还体验在:外观设计,灯效,散热(装甲),芯片种类和型号,扩展接口以及BIOS等等,当然还有品牌的价值。
供电上无疑华擎是最好的,而且还不贵,华擎的bios也算中规中矩,欠缺些主板附加属性,另外送的wifi模块都很一般。供电规模方面比较差居然是老大华硕,中低端产品居然都不用并联的方案,真是想当自信自己的技术。技嘉的bios听到一些抱怨的声音,但自己很久没用技嘉的产品了,这里就不过多评论了,反正最近技嘉产品给我的印象就是灯灯灯!微星方面中规中矩,感觉需要些爆点,X370中Krait Gaming的彩绘设计还是蛮出色的,不知这代470会不会有类似的产品,现在给我感觉就是微星主板搭配微星显卡挺好看的。
附上我自己心目中的选择优先度,比较主观,大家随便看看,不要太往心里去。
高端产品:华硕X470 ROG Crosshair VII Hero (WiFi/ac),理由:有钱就买ROG啊!
中高端: ?华擎X470 Taichi,理由:中端价格,高端供电
中端: ? 华硕Prime X470-Pro,理由:看起来不错,还是华硕出品
中低端:微星 X470 Gaming Pro,理由:如果用微星红龙显卡,就选它
再低:华擎X 470 Master SLI ,理由 :最有性价比产品,没有之一
低端: X370 ,理由:现在不少X370确实很便宜,看看能淘到宝不
喜欢灯的: 技嘉 ,理由:灯灯灯灯!
--------------------
先干为敬!先攒一套
自己选择了一套:R7 配置,并不一定适合你,只是供你参考
CPU :AMD锐龙7 2700处理器
主板 :华擎(ASRock)X470 Master SLI主板
内存 :影驰 极光内存8G DDR4 3000 RGB X2
显卡 :影驰GTX1070Ti Gamer
SSD :浦科特(PLEXTOR)M9PeG 256G M.2 NVMe固态硬盘
散热器+机箱 :玩家风暴(GAMERSTORM )新方舟全塔机箱+船长240水冷组合套装
电源 :讯景(XFX)额定650W XTR550电源
风格整体配色为银黑色,发现最近我的风格变低调了,当然其中还有点骚红色作为点缀。
有玻璃的样子
▼R7 2700比R7 2700X仅仅是主频由3.7/4.3GHz降到了3.2/4.1GHz而已,其它方面都是12nm工艺,20M缓存,8核16线程以及12nm工艺,因为同样不锁倍频,所以性价比方面高一些,毕竟能省点是点吧。
▼主板最后还是选择了最实惠的华擎X470 Master SLI主板,商务风格也符合我最近低调的风格。主板上有NVIDIA的SLI和AMD的CROSSFIRE的标识,该有的确实都有了。
▼主板提供了2个4Pin RGB接针,分别在主板的右侧和底部;还增加一个3Pin Addressable RGB接针。虽然主板本身的灯光效果不强,不过支持RGB设备的扩展能力还不错。
▼I/O接口方面:1个PS/2;6个 USB 3.0;2个 USB 3.1 Type A / C,芯片为ASM1543;WiFi接口(并没有送网卡);LAN 千兆网卡接口,芯片为intel的I211AT;6个音频接口(一个光纤),此外还有1个HDMI显示输出端口,毕竟现在有了Ryzen的APU嘛。
▼内存供电方面应该是两项供电:两颗电感+两颗固态电容输+四颗MOS(SM4337和SM4336),输出为一颗电感和两颗电容.双通道4 DIMM最大可支持容量为64GB,超频最高频率可到3466MHz,比X370有所增强。
▼2组PCIe 3.0 x16有装甲保护,防止过重的显卡损伤卡槽,支持SLI + CrossFire,双卡可以在x8+x8模式下进行。另外还有4条 PCIe 2.0 x1插槽,留了缺口,可以插入超过x1长度的设备。
▼另外第一组M.2接口自带了散热片,如果购买没有散热片的M.2产品,就可以用上了。这个接口提供了PCIe 3.0 x4通道的速度。
▼存储方面,配备6个SATA端口,第2个M.2 PCle插槽在SATA端口下方,速度还是只有PCIe 2.0 x2通道,并没有啥提升。
▼音频方面,采用了ALC892音频解编码芯片,搭载4颗Nichicon Fine Gold专业音效电容,PCB隔离屏蔽分割线也有,支持7.1声道。
▼供电mosfet上的散热块为银黑配色,无热管,IO部分的保护罩为黑色,塑料材质,没有灯效;另外供电接口变成了夸张8pin+4pin,当然不用担心,即使不插满也能正常使用。
▼拆下所有的护甲和散热片,这次IO部分的护甲变成了给两部分,PHC芯片相对于intel的主板是有编号的;监控芯片为NCT67790;BIOS来自华邦,是直接焊接在主板上的。
▼供电方面,可以参考我上面攻略的数据,PWM控制器是ISL 95712,CPU核心供电支持4,3,2,或单相运;CPU NB支持3,2或单相。核心是采用了并联供电(4X2),形成了8相供电;CPU NB也是并联供电(2X2),形成4相供电,这样一共就是12相供电,每相(非并联的相数)使用两上两下的Mosfet,分别是SM4337和SM4336。其它方面使用Nichicon 12k黑色固体电容,45A合金电感。
▼由于RYZEN 2代CPU已经支持原生2933MHz的内存了(主板支持的更高),所以还是建议购买频率高点内存吧,选择了影驰GAMER III极光RGB内存,3000MHz的频率,支持1680万色的RGB LED灯。之前影驰与微星达成合作,可以用微星的Mystic Light Sync软件来控制灯效,最近GAMER极光终于有了影驰官方可用的光效同步软:Aurora Vision,所以安装在任何其它牌子是主板都能调光了。
▼内存电压为1.35v,时序为16-18-18-38。外观方面官方宣传为“时空战舰”,科幻感蛮强的,略有夸张的元素,但整体四四方方,也不算杀马特的风格。内存的尺寸为138x61x8.8mm,个头要蛮大的;PCB为黑色哑光,8层,除了比普通内存厚实。
▼内存为银红配色,金属拉丝面板,表面采用了CNC雕刻出不规格几何图案,有些还有镂空纹理,多层感和结构感还是蛮强的;顶部是透光的亚克力材质导光条,一侧有GALAX的LOGO。
▼官方宣称极光使用的铝制散热马甲厚度为2.5mm,看起来确实挺厚实,端面还有“M”的标识,应该是代表GAMER系列。
▼SSD是浦科特9Pe系列的M9PeG,容量也是经济性的256GB,官方提供5年质保。
▼现在TLC闪存芯片已经成为主流,M9PeG SSD也不例外,采用原厂64层3D TCL NAND闪存,当然现在3D TCL NAND闪存性能蛮强,并不弱于以前的MLC NAND闪存。其它信息来自媒体:主控为Marvell 88SS1093主控,缓存为南亚的LPDDR3-1600颗粒,容量512MB,拥有LPDC高性能低功耗纠错技术。由于这个易碎贴挺难对付的,所以就下不拆解了。
▼M9Pe为黑色金属散热片,有纹理设计,除了看好还能微增加些散热面积吧。散热片中间一抹骚红,上面有白色的浦科特LOGO。
▼现在TLC闪存芯片已经成为主流,M9PeG SSD也不例外,采用原厂64层3D TCL NAND闪存,当然现在3D TCL NAND闪存性能蛮强,并不弱于以前的MLC NAND闪存。其它信息来自媒体:主控为Marvell 88SS1093主控,缓存为南亚的LPDDR3-1600颗粒,容量512MB,拥有LPDC高性能低功耗纠错技术。由于这个易碎贴挺难对付的,所以就下不拆解了。
▼由于近期显卡的价格有所回落,根据日常需要和平衡预算,还是选择了GTX1070Ti,以后还可以玩玩SLI的。具体型号是影驰GTX1070Ti GAMER,算是GTX1070Ti的中档显卡吧,毕竟GTX 1070Ti显卡的频率被NVIDIA官方限制为统一频率,买高端货也得自己手动超,而且超频幅度本身就不大。
▼影驰GTX1070Ti GAMER的散热还算不错,5根6mm直径的全铜热管(没有做镀镍处理),三枚8cm风扇采用红色透明设计。相比公版的8pin供电设计, GAMER供电接口部分使用了8+6Pin,而且接口之间预留了一定的距离,方便供电插头插入。
▼显卡有镂空设计的背板,也能从露出的PCB也能看到一些聚合物电容,查阅GAMER的资料,显卡供电部分采用5+2相数字供电设计,八颗1GB容量的GDDR5显存来自镁光。
▼GTX1070Ti拥有2432个流处理器(CUDA),显存方面使用了等效频率8008MHz、256bit的GDDR5显存,性能好卡在GTX1070和GTX1080之间,不过应该是更靠近GTX1080。可惜最高频率被限制默认频率1607MHz,Boost频率1683MHz(如果散热效果不差,实际Boost频率会高的多)。
New Ark 90新方舟属于九州风神旗下GAMER STORM系列的产品,这款机箱也是和一体水冷搭配售卖,设计思路是一体式水冷的外置化。
▼相比之前类似的产品,如病毒,公爵男爵等机箱,这个新方舟算是最大个头了,尺寸到了545.5 x232 x530mm。另外风格上相比病毒等机箱也收敛很多,四四方方,没有太多夸张元素,面板中有个外置的水柱是与内部一体水冷连接的,底下还隐藏了一条RGB灯带,开启时水流动的状态会表现的很出彩,不过由于也是黑色的,不开机的状态下也不是太显眼。
▼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玻璃,除了一侧板为整块的黑色半透钢化玻璃外,前面板和顶部面板都贴合了玻璃,使整个机箱气质变换很多,不过也因为这个元素增加了很多重量,毕竟箱体很大,重量达到了14.34kg。
▼一条RGB灯槽将机箱分割成两个部分,上面有层扇形状栅格,算是小点缀吧。为了一体效果,I/O接口位于顶部最右边,略牺牲了点便利性。I/O接口包括:开机按键、硬盘灯、对称USB 3.0 x2与音频接口组成,灯光按键则靠近灯槽侧,三个按键作用分别是控制灯光闪动、亮度和模式。
▼另一侧板是SGCC钢板,用料应该不错,很厚实。散热口也是在这面,还设计成鳞甲形状开孔,当然侧板内侧的鳞甲部分是塑料的,都做成金属的,工艺难度太大了。
▼后部可以看到是8卡槽设计,不过厂商宣传并没有提到全塔机箱,显卡也是支持竖直安装的,所以还可以看到2个90°插槽。
▼机箱底部四个支角都有四方垫脚,前后各有2套可拆解式防尘网,一套对于电源风扇进风位,一套对于硬盘位。
▼前面板和顶部面板卡扣固定,拆卸不难,但显得不够高档,为了美观内侧采用散热开口(对应外置水管那一侧),牺牲了些通风效果。
▼玻璃是帖合在整块的工程塑料上,所以正面和顶部看不到里边的硬件,这样主机的神秘感有了,杀马特风格少了,我想如果能做个可拆卸的遮挡板,可以选择在两种风格间切换是不是更完美些。
▼前部和顶部都是可以安装360mm冷排或者3个120mm风扇。机箱内部空间还蛮大的,如果舍弃中间的线孔,可以安装一定尺寸的E-ATX主板。里面还有一套船长280规格的一体式水冷,船长系列应该没有280规格水冷单独售卖。侧面安装水冷排,对应于侧板的散热口。
▼底部采用电源仓设计,侧面亚克力板一半是透明的,让你高端的电源LOGO显示出来,而且也是有灯效的。电源仓上面有个2.5寸的硬盘架,设计的目的也是让高端SSD露个脸吧。顶部还有安装显卡延长线插槽的螺丝铜柱,只是如果不安装的话,这个部分也木有遮挡,不太美观。还有就是也并没有送显卡延长线,毕竟机箱的售价不算低,附件多才算良心。
▼选择显卡的安装方式也就选择了显卡长度的兼容性:常规的水平安装,由于前面有冷排阻挡,显卡限长为310mm(大部分显卡也够了);竖直安装的话,正好躲开了冷排,所以可以安装400mm的显卡,不过对于带有大型散热器或者2.5槽位的显卡,在安装时会和纵置显卡支架有空间冲突。另外CPU散热器限高:188mm,这个应该不会care到,难道你选择了这个机箱还要放弃它的一体水冷吗?
▼冷头被固定在一个塑料板上,再固定到机箱上,牢固性很强。冷头是船长标志性的外置玻璃水道设计,后面还预装了一个魔环RGB140mm风扇。
▼内置280mm一体式水冷,风扇供电规定位12v-0.46A,其实这个架子可以安装420mm规格冷排的。最下面的风扇(第三颗)后面没有对应的冷排,功能上可以辅助硬盘位散热。当然排放没有进风的散热效率高,不过我想应该是为了整体效果统一,只能这么设计了。反正现在基本都不是HDD做系统盘了,这个区域的热度都有所减少,很多机箱这个区域都不设散热功能了。
▼现在主流机箱一般都只支持2个3.5寸硬盘安装,新方舟设计3个3.5寸硬盘位(兼容2.5寸),可以兼容更多的硬盘。不过安装稍麻烦些,先要卸下侧面的螺丝(用手拧螺丝也好啊),然后打开前面的卡扣并向外拖拽。硬盘架是金属的(上面有缓冲减震的橡胶垫),下本还是足够的。
▼机箱背面,和一般机箱相比,左边多一个大大的冷排,另外还没安装电源,就可以看到很多线材了,毕竟机箱自带8个RGB风扇,除了供电线材,还有控制灯效的线材,好在厂商先用魔术带整理了下线材,留给消费者的工作减少了些。
▼主板背面还有2个2.5寸的硬盘架,这样支持2.5硬盘的安装位也是3个。
▼备线的空间大约时25mm左右,还是很富裕的,另外电源仓的空间也接近30cm了,粗长的线材可以尽量藏到里面去。
▼电源用了手上有的存货:XFX讯景出品的XTR650,采用海韵的一个方案(LLC半桥谐振+12V同步整流+DC-DC结构),+12V单路达到54,过了80PLUS金牌认证,提供了五年保修。现在貌似买不到650w这个型号了。另外也有官方生产镀银模组线,为了整机效果提升了颜值。
▼开始装机,CPU,内存,SSD装到主板上。
▼整理下背线,自己是水平和耐心一般,理线的效果一般。
▼整机完成了!
开机先来看看灯。
▼机箱及外置水柱的RGB灯效。
▼华擎的灯光控制软件,叫Polychrome RGB,保护罩那里点不亮,因为Master SLI主板那部分没有灯效设置,只有PCH散热片有灯,更高等级的主板都会有,然后就是4Pin RGB(2个)和Pin Addressable RGB的选项,可以分别设置自己喜欢的RGB灯效。当然新方舟机箱也是支持RGB(4Pin RGB)调光的,也可有交给机箱,由机械按键来控制
▼整机RGB效果
▼只有影驰极光内存是彩虹流光效果的,有点扎眼。
▼这一代的GAMER极光终于有了官方可用的光效同步软件:Aurora Vision,在任何主板都可以设置灯效了,提供的预置光效模式有:常亮、呼吸、单闪、双闪、彩虹、极光、流星、跑马灯、闪烁、多色循环。
▼展示一小部分影驰极光内存的灯效
▼虽然主板(机箱也能控制),内存和显卡的灯效还不能统一,不过分别调节3个控光软件也能统一主机的光效,当然会稍累一点。
R7 2700的基础频率为3.2GHz,Trubo频率为4.1GHz,但基本很难看到4.1GHz,默认多核看CPU-Z一般是3.35GHz。尝试小超到4GHz,电压1.35V左右就hold住。我想超到4.3GHz也没啥问题,但电压可以就要超过1.45V。
▼影驰极光内存默认频率虽然为3000MHz,但是X470并没有3000MHz的档位,选择开启XMP后直接变成了2933MHz,做了默认频率下2133MHz和2933MHz的成绩对比;也做了默认频率和超到4.0GHz的成绩对比,这样就是一共3组对比。
▼内存频率从2133MHz到2933MHz,内存性能倒是飙升了30%以上,CPU性能不是很敏感,只增长了1%多一点。默认频率下,使用AIDA64单FPU烤机10分钟,默认电压为1.088v,平均核心温度只有53度,功耗为145w左右,搭配1070ti进行3DMARK的最高功耗也只有270w,由于默认频率低,所以即使是8核CPU,功耗温度都不高。
▼超频到4.0GHz,频率提高了接近了20%,性能也提高了16~18%,超频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代价是电压提高了20%,功耗和温度都提高了50%左右。
▼再和i5-8600k,i7-8700k做个对比(由于测试不是同一时期,硬件驱动和测试软件版本可能略有不同,对比数据不是很严谨),以R7 2700默认频率作为100%计,超到4.0GHz,和默认频率i5-8600k的4.1GHz也差不多了,单核性能上i5-8600k仍然超越R7 2700达到14%+,核心线程上R7 2700是i5-8600k的2倍了,多核性能上也是多了43%。
▼R7 2700默认频率和i7-8700k默认频率基本想差1GHz,两者的多核性能打平,R7 2700超到4.0GHz后多核性能比i7-8700k多了16~17%;项目5其实并不是把i7-8700k直接超频到4.7GHz,而是Z370可以直接把多核频率锁定在最高睿频,这样多核性能基本可以达到4.7GHz,但是单核性能却达不到4.7GHz,这种不算超频,却是任何i7-8700k都能到达的水平,所以把该项成绩作为对比项。不过这种状态下多核性能还是落后R7 2700 9%左右,所以R7 2700在渲染解码等等多线程应用还是有明显优势。
▼功耗方面,默认频率的R7 2700基本和i5-8600k差不多;4.0GHz的R7 2700基本和i7-8700k差不多,这里提下,不开盖的8700k是跑不了FPU的(4.3GHz以上),一跑温度就过百度,所以FPU的功耗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笔记本电脑连接电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