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应该如何参加志愿服务务吗

([已注销])
(万千心理)
(隐约会遇见你)
第三方登录:学生志愿者 等你来加入---深圳晚报
第A09版:搜城事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头版
第A02 : 广告
第A03 : 广告
第A04 : 提个醒
第A05 : 今看点
第A06 : 今看点
第A07 : 民生桥
第A08 : 警戒线
第A09 : 搜城事
第A10 : 搜城事
第A11 : 走街区
第A12 : 走街区
第A13 : 走街区
第A14 : 深港自由行
第A15 : 中国
第A16 : 广告
第A17 : 世界
第A18 : 世界·万花筒
第A19 : 好声音
第A20 : 媒立方
第A21 : 体彩
第A22 : 体育新闻
第A23 : 体育·本土
第A24 : 广告
第B01 : 娱乐新闻
第B02 : 娱乐·星闻
第B03 : 娱乐·动向
第B04 : 影讯
第B05 : 娱乐·据点
第B06 : 好彩
第B07 : 文化空间
第B08 : 海洋文化副刊
第B09 : 海洋文化副刊
第B10 : 特别报道
第B11 : 生活·理财
第B12 : 活动坊
第B13 : 活动坊
第B14 : 食尚
第B15 : 食尚·活动
第B16 : 食尚·私房菜
第B17 : 生活·备忘
第B18 : 生活·金融
第B19 : 科技·新闻
第B20 : 汽车
第B21 : 汽车·资讯
第B22 : 汽车·试驾
第B23 : 地产·专题
第B24 : 地产·专题
第C01 : 南实校园报
第C02 : 聚焦
第C03 : 雅风
第C04 : 聚焦
第C05 : 南实校园报
第C06 : 聚焦
第C07 : 学苑
第C08 : 雅风
学生志愿者 等你来加入
深圳晚报讯 为回馈广大订户对《深圳晚报》长期以来的支持与厚爱,同时为丰富广大中小学生周末生活,提高学生交际和活动能力,培养学生爱心理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展现深圳中小学生风采。深圳晚报现面向订户招募一批学生志愿者参与深圳关爱行动系列公益活动,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年龄要求: 6岁至18岁。 二、基本条件: 身体健康、热爱公益、乐于助人,愿意接受主办单位的活动安排。 三、招募范围: 限本报订户,凭2014年度《深圳晚报》订报发票均可报名参加。 四、公益活动内容: 报纸义卖;送爱心年夜饭;探望孤、残及重大疾病儿童;扶贫助困;公益参观;助学行动;一对一帮扶活动;与留守儿童结对子等。 五、报名手续: 填写报名表,发放《深圳晚报学生志愿者》。 六、温馨提示: 凡表现良好的志愿者,均可获得本报出具的《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证明》,并将优秀学生志愿者的表现反映给所在的学校。同时,志愿者还可免费参加本报开设的“写作技巧”、“摄影技巧”等培训课程。其优秀绘画、书法、作文、摄影等作品有机会在《深圳晚报》刊登。 报名表格下载请登录深圳晚报官网,填写后发至邮箱。 报名咨询电话:9∶00~18∶00拨打∶00后请拨打。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 09:59&&
?& 09:50&&
?& 09:53&&
?& 09:54&&
?& 09:51&&
?& 09:44&&
 当前位置:&&&&&&&&&
教育部印发《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教育部  
字体大小:小 中 大
  为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指导,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这是继《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之后,又一个指导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文件,为建立健全学生志愿服务体系、推进学生志愿服务规范化和制度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办法》规定,县级以上教育部门协调本级共青团组织明确专门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学生志愿服务的领导、统筹、协调、考核工作。学校有关部门负责指导、协调本校团组织、少先队组织抓好学生志愿服务的具体组织、实施、考核评估等工作。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方式包括学校组织开展、学生自行开展两类。高校应将志愿服务纳入实践学分管理。
  《办法》强调,学校负责做好学生志愿服务认定记录,建立学生志愿服务记录档案。学生志愿者因志愿服务表现突出、获得表彰奖励的,学校应及时予以记录。学生在本学段的志愿服务记录应如实完整归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在大学学段实行学生志愿者星级认证制度,根据学生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累计,认定其为一至五星志愿者。
  《办法》要求,地方和学校应设立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学校预算管理。制订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综合考评办法,定期检查考核,并且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评估体系。系统开展志愿服务基础教育和志愿者骨干专业化培训。大力宣传志愿服务先进学校、先进学生。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延伸阅读
 010-603049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Copyright(c)
版权所有: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志愿服务要纳入学分管理吗
作者:韩琨
  本报记者 韩琨  现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早已是高校里司空见惯的事情。多数学生在校期间都会或多或少地参与一些志愿服务活动。这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活动,在大学生看来,既帮助了他人,也丰富了自己的生活。  日前,印发了《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要求高校将学生的志愿服务纳入学分管理。  “志愿”的行为与“管理”“学分”这样硬性要求的词汇听起来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人们不禁要问: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得究竟怎么样?志愿服务需要学分管理吗?  从认定到激励  《办法》规定,学校工作机构按照规定程序对学生志愿服务进行认定记录,具体到高校,团委工作人员是学生志愿服务负责人,“具体负责学生志愿服务的组织、记录、保障工作”。一般说来,高校的志愿者活动主要由青年志愿者协会(简称青协)负责承担,青协一般又有学校级别与学院级别的区分。  马鸣是燕山大学校团委志愿者部的工作人员。据他介绍,该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青年志愿者的招募、培训、注册、认证、思想教育指导、档案管理以及全校青年志愿者的评优、表彰工作”。《中国科学报》记者了解到,校青协一般在团委负责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但就协会工作人员而言,则全部由在校学生组成。  燕山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兴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了目前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情况。记者发现,教育部新公布的《办法》要求高校工作机构对学生志愿服务进行认定,事实上只是一种对现状的再次明确。  杨健兴表示:“对志愿者进行服务小时数的认定、记录和评优工作,一直是校青协的常规工作。对于符合要求的志愿者,青协会帮他们申请中国注册志愿者。这种认定和先进志愿者个人等荣誉称号的评定,都是对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大学生的有效激励。”  不过,杨健兴告诉记者,要说对学生最有实际吸引力的激励制度,还是志愿服务活动在学生综合测试成绩中的“加分效应”。在燕山大学的现行制度中,学生每年评奖学金的时候都必须提交一个综合测试分数,而这个所谓的综合测试,主要包括学习、文体和道德三部分,其中,学习成绩所占比重最大。而学生平时参加的志愿服务,可以作为综合测试中文体类的加分项。“这一点对同学们来说,最能激发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纯粹的志愿精神  提到教育部要高校把学生的志愿服务纳入学分管理时,杨健兴的第一反应是:“这样的做法不太好吧。”  从大一入校到现在,杨健兴就一直在校青协参与并组织各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的精神重在"志愿",不应该成为学生的必修学分,强制性的管理办法背离了志愿服务的初衷。”  联合国将志愿者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者”。如果把志愿服务变为硬性的学分管理,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动机就变得不再纯粹,很难称得上是真正的志愿服务。  杨健兴同时告诉记者,尽管目前志愿服务并非强制性的学分,但是由于在综合测试分数中可以加分,“不可避免地,有些同学会冲着加分的"好处"加入青协”。对于这样动机并不纯粹的同学,就他们日后在青协活动中的表现来看,其参与服务的延续性和积极性都不能得到保证,杨健兴并不欣赏。事实上,这种情况并非某一所学校所独有,志愿服务与评优、评价乃至保送研究生等一系列与学生利益挂钩的现象在我国高校极为普遍。  上海体育学院学生薛文也告诉记者,他当志愿者的动机十分单纯,“有时间也有兴趣”。目前,他已经参加过两年上海网球大师赛的志愿者服务。薛文本身是一名体育运动爱好者,又是某位网球运动明星的“粉丝”,因此才积极报名去当志愿者。  如果学校把志愿服务变成学生的必修学分,他会觉得“有些变味”。不过,薛文同时表示,如果以前参加的志愿服务经历可以被学校认可,充当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某一项学分,“这是一种肯定”。  如何避免“被志愿”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当年以北京某高校在校生身份参加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李飞却向记者表示,虽然“奥运志愿者”这一身份听起来多少有些令人羡慕,在某些高校也的确是通过选拔,表现优异者才可以申请成功,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是“被志愿”而参加的。  “参加志愿服务是学院的统一安排,不参加的同学必须向学院提交书面报告,多少带有强制性。”李飞说,这是赛会志愿者,至于在社区站点服务的社会志愿者,基本上没参加赛会志愿者的人都要去社区“奉献”。李飞坦言,很多人并不是不愿意加入到志愿服务中去,而是“带有强制色彩的话,就让人觉得难以接受”。  而此次教育部《办法》中所提及的“纳入学分管理”,在具体阐释还不清楚的情况下,引起人们讨论的一个重点也在于,如果学分管理带有强制要求,会不会令本来充满自愿和奉献精神的志愿服务变成了“被志愿”的行为。  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处教师曾雅丽通过对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目前高校志愿服务多以临时性服务任务为主,往往缺乏深入的前期规划。“志愿者招募多与思想政治教育关联,且大多与大学生综合测评挂钩。在这种情况下,招募过于强调形式的统一化、整齐化,忽视招募对象的个人意愿,简单、命令式地要求安置志愿者,在不同程度上也影响了志愿者参与的积极性。”  应该说,无论是研究者、高校的学生工作者还是青协的学生工作人员本身,大家都认识到了对高校志愿服务进行创新的必要性。杨健兴告诉记者,他们每年都在考虑修改志愿者工作方法。  曾雅丽则建议,在制定相关时不仅要明确志愿服务的内涵、志愿服务和志愿组织的性质和地位,还要界定清晰志愿者、服务对象、志愿组织三方的法律关系。同时,还应对志愿服务经费筹措、捐赠优惠和管理运营等作出规定。与之相对应,高校也应出台相应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文件,科学规范学校志愿服务活动,激励学生在学有所成、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  《中国科学报》 ( 第6版 动态)
(责任编辑:HN666)
科技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情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