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员和苏大副校长邓敏坠楼哪个大?

教育督导与校长课程领导
一、教育督导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教育督导的概念教育督导是由教育督导组织及其成员根据教育的科学理论和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以期促进教育效率和教育质量提高的过程。在我国教育督导是政府对教育工作实施的行政监督,在对被督导的对象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时,教育督导机构和督学作出的判断、获得的结论以及提出的指导性建议,可以说是政府意志、国家意志的体现,具有鲜明的法律权威性和行政指令性。西方学者普遍使用的是“教育视导”而非“教育督导”。卡曼(Carman,1974)认为教育视导是指专业上及教学上的服务,以协助教师改进课程及教学与学习的情境。古德文(Goodwin,1983)曾说教育视导是在教育组织内所设计以改进教学的一种行为体系。可以用六种运作的目标显示其特征——教育目标的形成、实施与评鉴、课程的发展、为教学行为体系提供直接的支持与服务、在职教育、教育结果的评鉴。“教育督导”与“教育视导”这不仅仅是文字上的差别,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倾向,即强化督导(视导)的指导、辅导和技术性服务的功能,而弱化督导(视导)的监督职能。这或许可以成为我们国家今后教育督导的一种方向。(二)教育督导与校长的关系1.教育督导为校长专业成长提供契机校长职业的专业品质和专业程度是一个不断提高的动态过程,是一个阶段性的渐进发展过程,教育督导可以培养校长的专业意识。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校长是关键。学校千头万绪的工作,校长不可能面面俱到亲力亲为,靠的是专业引领。教育督导可以让校长形成专业的价值判断。用专业的眼光对办学背景和条件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制订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对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的培养和发展、学校课程建设、教育教学变革、学校文化建设、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运用等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并把这些目标内化为学校全体成员的自觉行动。教育督导还可以提升校长的专业实践水平,让校长接受教育督导,以督学的专业眼光去帮助他们审视学校的各项工作,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帮助其在专业成长道路上成长。另外有计划地让校长参与教育督导,通过到其他学校的实地考查聆听他校校长的管理思路,拓宽视野,丰富对自身工作的再认识,可以进一步催化校长的专业成长。国家副总督学郭振有《在28 期全国省地级教育督导培训班上的讲话》中指出:“区县基层督导组织是培养校长的基地,准备当校长的人,可以放到督导室锻炼一阵,参观几所学校,看看他们的办学思想,这比直接让他们做校长来得更好。” 2.教育督导促进校长规范办学校长是学校办学的独立法人,拥有学校规划、教学指挥、质量控制、人事聘任、财务管理等办学自主权。要真正发挥办学主体的自主作用,就必须以法来规范自己的办学行为,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教育督导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和制约了校长的自主办学。传统的观念,督学是官员、领导、警察。现代督导理念,督学与学校校长之间应是“合作伙伴”的关系,这种关系应体现在督导的全方位。从督导的目的看,是帮助学校发展提高;从督导的程序看,要注重督导前访问,督导中与校长的日反馈、督学听课反馈,督导后集体反馈,督导后跟踪访问等环节。教育督导要发挥学校的主体责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教育督导与课程改革的关系1.教育督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教育部研究制定《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过程中,专门设置了“建立和完善保障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督导制度”的专题。“素质教育的核心阵地在学校、在课程、在教学”。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主体,教育改革的主战场应该落实在课堂。在教育督导评估中要引导和促进各类学校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行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切实改进教学,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教育督导是我国现代教育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管理的重要标志。教育督导既要督政、又要督学,不仅要重视教育投入、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建设、招生改革等问题,还要关注深化课程改革、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育信息化、控制学生辍学等问题。既要促进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又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规范办学行为,从根本上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做法,促进学校开齐学科,开足课时,开好课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育督导要紧紧围绕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和调研,发挥督导的功能,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推动教育问题的解决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2.课程改革成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重点是课程改革,今后一个时期督导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开展对课程改革的督导评估。要把课程改革纳入对中小学综合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指导、帮助学校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内容、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本使命就是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重知识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的单一的课程模式和失衡的课程结构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背离,无助于新时代人才的培养。1989年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率先推出了“以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为基点,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三角形”素质教育课程设计模型。教育督导部门就必须围绕“社会要求、学科要求、学习要求”这三方面的内容,“监督、检查、评估、指导”以求得三者之间的均衡,从而有效地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改革的发展使教育督导面临新的挑战,在当前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学校获得了相当大的自主权,教育督导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和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教育督导要改变以往监督检查工作的上司为学校课程改革的“促进者”和“守护者”。二、课程领导是学校发展的龙头(一)课程概念: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唐宋期间。宋朝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到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这里的“课程”主要指的就是功课及其进程,与我们今天通常所使用的课程意义非常接近。西方“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895年发表的一篇著名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课程”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Einer),因为跑道是有起点和终点,所以课程可以被看成一条教育之路,它引领学生走向一种特别构想的美好生活。当代课程学者从它的本意“跑的过程与经历”中寻求对于课程的最合理阐释,关注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以人为本的课程理论指出:课程就是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把原先外在的活动和静态的目标或计划转向学习者内在的、活生生的经验、体验。这一定义较好的解决了以往课程“见物不见人”的弊端,把教学的内容与过程、目标与手段整合在一起,也是第一次把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作为课程的中心。(二)课程地位:“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推行,课程改革越来越凸显为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焦点问题。1999年6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同年8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三)课程领导: 课程领导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哥伦比亚大学哈里·A·帕素(Harry A.Passow)教授1952年完成的题名为《以小组为中心的课程领导》的博士论文中。课程领导的研究往往涉及到课程管理的概念,通过对课程领导与课程管理的比较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课程领导的内涵。下面从权力主体、权力实施、决策推行、教师观、沟通模式和动力来源来比较两者的差异:可见课程管理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有领导、有组织地协调人、物与课程的关系,指挥课程建设与课程实施,使之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协调人、物和课程这三者的关系是课程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课程领导并不是指某人的特定职位。在有些情况下,学校管理者、校长、政府管理人员、教师都可能扮演课程领导者的角色,课程领导的角色具有更广泛的管理性。课程领导偏重于对课程以及跟课程有关的人、财、物方面的决策、指挥、创新,较多地考虑管理中的人文、价值和发展动力因素。课程领导不是在“控制”别人,而是在“引导”别人作出高层次的判断与“自我管理”,激励相关人员投入持续成长的生活方式。如果说“课程管理”较为注重由上而下、层级式的领导模式,那么“课程领导”更崇尚一种平等、互动的协商式的领导形态。课程领导与课程管理是两种不同的管理理念。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不是概念的简单替换和延伸,而是观念和理念的更新和转变。(四)课程优化:1长期以来课程决策权大都集中在课程专家和学者身上,课程政策的推行和实施主要依靠由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方式,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却没有参与课程的开发决策权。传统的课程内容“难、繁、偏、旧”,以书本知识为主,注重学科本位的知识传授,课程实施过程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课程的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1)课程内容:课程包含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材、教学活动及评价方式等广义内涵。通俗意义就是“教什么”。目前学校课程中主要有“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个别学校存在减少或删除非考试科目和课程的现象。(2)课时安排: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少学生在校时间,国家教委明确提出学生进校时间小学生为早上八点,中学生是七点半,八点一刻之前不得组织集体活动,要保证每个学生一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义务教育阶段的周课时小学生低年级段32课时,中高年级段是34课时,初中学生的周课时数为34课时。教育督导部门将这些刚性指标作为对一所学校的评估内容,然而各个学校在具体操作中仍然以法规于不顾,擅自增加课时,提前或推迟学生在校时间的事情时有发生。(3)课程结构:从类型上看:有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直线式课程和螺旋式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等。 (4)课程实施:教学是课程的实施过程,主要涉及的是过程与方法,即“如何教”。从本质上说,课程实施不是新课程方案的照搬,课程实施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项事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种镜式反映,实施过程中必然涉及实施者的课程理念和个性化的工作,甚至涉及对课程方案的主要调整、修改和补充。然而教育评价的单一,考试筛选的严峻现实,导致在课堂中,灌输填鸭取代了自主合作的学习。21▲目前我国的课程包括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面:国家课程——指基本的培养目标、课程范围的宏观领域、核心课程及其标准、最低标准、可选择的参考性框架。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学校必须遵照执行,教师是课程政策的执行者。国家对课程实行目标管理、控制。地方课程——主要是满足地方或社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和社区发展的联系。地方本位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利于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的弊端。学校本位课程——简称校本课程,指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思想,结合本校的教育、教学实际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限于国家和地方课程、课时的设置,目前课程的开发主要局限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学校可以考虑师资条件、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需求、学校的办学条件以及所处社区的经济与文化水平、凸现学校自身特色来开发课程。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泰勒强调指出:课程开发是一种循环往复不断发展的历程,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新的教育研究成功的不断涌现,课程将永远处于一种变化的状态中。▲2课表是学校效能的一个重要层面,在高品质课程的传递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阿兰A·格莱森在《校长的课程领导》一书中提出,推动以学习为中心的课表。(附表)▲提高单位时间教学的有效性,即效率因素。▲关注课程发展的一致性。提醒教师注意自己的教学任务,教师们知道他们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一直受到监控,便会根据指引,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监控可以使校长参与课程的过程,使校长与课程的关系更明朗。值得注意的是:严密的监控伴随着对考试分数的要求,迫使老师们在教学上偏重与考试有关的项目,这就窄化了整个课程,而且过于注重老师直接教导传递的知识。过分的监控将教师贬抑成为机械化地去执行别人所发展的课程,也因此扼杀了教师教学的技能。31999年我国提出了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校本课程),即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思想。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注重学科整合,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这过程中教育督导机构可以为学校提供学区块、校际之间的课程交流,扩大效能,减少消耗,有效实现课程的互补和整合,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的因素纷繁复杂,课程领导则是决定这个系统工程改革成败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三、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卓越的教育,奠基于优质的课程;优质的课程,系乎于有效能的领导;课程领导,提升学校教育品质之关键。”诚然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也是影响课程改革的动力之一。校长的价值观、献身精神和工作能力是课程改革的成功保证。民主型、转化型风格的校长而不是独权型、强制型风格的校长,无疑有助于课程改革的全面落实。(一)校长课程领导的角色分析:校长的课程领导角色必须随着情境变化而扮演不可的角色:当课程问题的解决需要高度专业知识,但成员的专业经验不足时,校长就扮演“指导者”;当课程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冲突,成员企盼领导者立即加以解决时,校长就必须是“纷争解决者”;当成员不熟悉课程改革途径时,校长扮演“倡导者”;若成员已具备相关的专业时,校长则扮演“服务者”;若问题为目标凝聚、长程规划、充分的沟通、资源的分配利用、问题解决时,且成员基本投入专业成长时,校长扮演“促进者”。面对这么多角色笔者更认同“校长是课程领导的专业领航者”。如果说校长对学校行政事务的领导主要体现校长的行政权威,那么校长的课程领导则主要体现在课程与教学方面的专业权威。在瑞典,校长的教育专业领导包括三个层面:一是领导教学革新,二是领导教师专业发展,三是领导教师对国家课程与学校目标的反省。从中我们至少可以明确这样一种观念:校长领导的职能应主要针对课程与教学领域,关注学校的课程与教学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校长应该是学科专家、首席教师的教学领导者,更应是课程专家、学校课程发展的领导者。(二)校长课程领导不力的现象和原因:121▲▲▲23(三)校长课程领导的实践策略:1.培养教师成为课程领导者2.深入课堂关注教学过程韩亚成认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应该体现在教学“五环节”(即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评价)的落实上。校长要承担起领导课程、领导教学、领导课堂的职责。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领导,深入课堂,做到备课要有针对性、上课突出主体性、辅导注重时效性、作业体现选择性、评价重在过程性。指导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切实把握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摈弃“千校一面”、“千篇一律”、“千人一样”的大一统的教育,优化教育行为,以“看基础、重发展、看提高、重促进”的原则评价学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校长还应重视教育教学的校本研修,它是以学校为研究的主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主要对象。校长课程的领导力不仅体现在课程实施的规划和课程文化的建构上,而且也体现在校本研修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只有聚精会神地关注教学的过程,才能有效地促进学校的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这个过程也强化了校长课程领导的职能,使校长成为课程与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课堂是个信息源,它折射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师生的精神风貌、行为习惯、学校办学思想、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等。在教育督导评估中,督学人员要进课堂观课,到校园巡课,与师生谈课,更好地发挥督导的指导引领作用,真正体现素质教育落在课堂的成效。3.发挥潜能构建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有着重要的课程意义,因为它影响着公正与关爱之心的表达,以及个人的意见、责任感、包容和开阔的思想的形成。潜在课程是指在一些学校活动中正式的和计划的课程之外的部分。在这种文化环境中,人与人能够互敬、互重、互爱。这种环境由学校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组成,例如,如何安排课桌、讲台、计算机、实验室设备,把什么材料展示在墙上,学生和教师如何穿过教室、互敬问候、行驶角色、师生关系的融洽等。教育督导可以利用其特殊身份,将督政的资源为学校提供有力条件,借助政府的舆论影响为学校文化“正身”、“正名”,发挥社区文化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到学校督导评估不仅通过看资料,更通过置身在校园的氛围中感受学校文化的影响。4.积极探索形成多元评价(1)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传统的评价是检查所有先前进行的课程工作的效果和结果,往往采用的是总结性评价。具体来说,总结性评价详细说明了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学习预期的东西达到了什么程度,对于那些非预期的东西他们又学到了什么显而易见,回答这个问题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标准化成绩测验,在传统的教育者看来,这类测验能够产生有效的、可信的、概况性的、公正的和可用的数据。继而用分数简单代替了教育的结果。教育结果一直以学生纸笔测试的考试成绩为评判标准,这种情况会使人额外关注学习目标以及标准化考试评价。这导致教育成为一个生产的过程而非成长的过程。作为课程领导者,要改变教师对学生评估的传统理解,转化他们的理念。要尽量为教师创造空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的学习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估。评估的多少、频梳都不是评估的核心问题,关键在于评估后的改善、修订建议的形成。(2)评价为了更好的改进: 评价是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要评估学生能否达到要求,单靠总结性评估似乎不合时宜。在这种情况下,课程领导者应改革学校的评估模式,例如,建议采用形成性评估、专题研习的评估、全方位学习的评估以及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等方式。课程领导者应当与教师商讨,在进行形成性评估的同时,仍需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模式,向学生提出改善的建议。语文教师面对繁重的工作是作文批改,课程领导者也应考虑容许教师有多元化的评估方法(如要求学生自我评估、集体修改、口头报告、专题研习等),因为评估的目的在回馈教与学,语文学习除了着重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也重视培养他们与人沟通、协作及自学等能力。再如品德课程学习范畴中,可通过课堂观察作评估,重视学生日常各方面的表现,尽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评价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因此,无论对于学校抑或是教育督导部门来说,督导活动的完成并不意味着督导工作的结束,督导的关键性功能在于,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改善。 四、教育督导对提升校长课程领导的作用(一)有利于专业化发展:1.督学人员的专业化:在教育督导中,督学的专业化素质要求直接关系到学校课程领导的效度。督学的专业素质最基本体现在三个维度的结构方面:三个维度素质结构是一个彼此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专业知识是从事督学职业的首要条件,专业能力是督学职业的必要条件,专业精神则是动力因素,三者互为基础和条件,即督学的专业精神是在知识和能力基础上,内化形成的品质和精神状态。在新的形势下,督学要熟练掌握相关的课程法规,以“四有”的标准要求自己,即“有课程方面的专业知识,有前瞻课程改革的眼光,有创新实践的精神,有敢于承担责任的魄力”,能未雨绸缪地为基层学校课程改革出谋划策。2.校长的专业化:校长要熟悉教育法规、懂得教育规律,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以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为依据,保证基础型课时的开足开齐;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能力为主,保证拓展型课程的多样性和连续性;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探求未知的能力,尝试探究性课程的开设。课程领导的过程,也是校长专业化能力提升的过程,校长逐步树立起专业权威,并利用专业权威实施课程领导,不断提升自身的课程领导力。1234563.教师的专业化: 在教学科研方面,倡导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在学校环境中获得的,并受学校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由于教师专业的孤立性,很多学者呼吁开展以学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研讨,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性学习。在一个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里进行教学,教师们应该尽快认识到:自己不是知识的源泉,而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学校课程改革的平台上实践、探索,在失败中成长,在成长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新课程改革对教育督导的职能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教育督导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目前我国的教育督导活动是以监督、检查下级教育部门是否贯彻执行上级的教育政策为目的的,督学被看成是到下级教育部门去监督检查工作的上司,这种“监督”的督导职能拉大了督学与教师的距离.督学被看成了与课程改革无关的人。当前的课程改革在强调教师自主性的同时也为督导活动提出了新要求,即教育督导要给予教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这种指导和帮助既不是针对某个教师个人的,也不是单纯从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目标出发.而是基于对整个学校组织系统目标的认识和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实施.将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相整合,通过发展、完善学校组织系统,最终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育督导要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为前提.本着友好、合作、服务的原则,重新思考督导工作:▲帮助教师深化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在对所从事教育工作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并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的对策。▲引导教师职业发展,整合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综上所述.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课程改革将教师推到改革的最前沿,随着教师地位和作用的改变,呼唤教育督重建与学校和教师的关系,从“领导”走向“合作”,从“命令”走向“对话”。为此,教育督导职能需要重新定位,以促进学校自身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改善监督、检查、评估职能.强化和扩大指导、咨询、服务职能。(三)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1.从外部给学校“松绑”,广泛的权力下放到学校。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校长要有效达成学校课程领导,必须拥有充分的课程权。因此说,从国家到地方都要给学校(校长)放权。为了使学校课程更有活力,要给校长在人财物管理上以更大的自主权:鼓励学校通过正常渠道,加大自筹资金的比重,改善办学条件,为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创设良好环境;给学校以真正的课程设置自主权,允许校长在完成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调整课程结构,开设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将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考核取消,放权于校长,让他们安心于学校课程改革与发展工作,充分调动校长课程领导的积极性。2.校长给教师们“松绑”,广泛的权力赋予教师。从外部下放到学校层面的权力是有限的,在许多情况下,教育权力下放到学校导致权力在学校领导高层集中,对于规模比较小的学校,权力主要集中在校长手里,对于规模较大的学校,则集中在以校长为中心的中层领导集体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投身于课程的积极性大为缩减,成为制约学校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材使用方面,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增删课本中的篇目和例子,可以与学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教师在讲课时要引导学生“走进教材”(掌握基本知识)和“走出教材”(开发课程资源)。课本不再是权威,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载体或是一个范例。要鼓励教师敢于尝试,敢于实践,上下互动拧成一股绳,形成教育的合力,为课程改革的发展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校长课程领导的提升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新的形势赋予教育督导新的责任和使命,要共同携手深入实践进行全面的理论思考与行动探究。只要有一颗执着的教育之心,不怕失败,勇于探索,相信辛勤的耕耘一定会换来丰收的成果。苹果/安卓/wp
积分 147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579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隐身, 设置帖子权限, 设置回复可见, 签名中使用代码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 抢沙发, 提升卡, 沉默卡, 千斤顶, 变色卡下一级可获得
道具: 置顶卡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陈志中涉嫌严重违纪被抓
根据官方网站的公开信息显示,陈志中分管党.政.办公室、网络中心、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人事处、财务处、校友会、档案馆。
-------------
来看看正校长分管什么?
余艳红校长分管学科与学位点建设、发展规划工作。分管发展规划处。
----------
副校长的权力似乎比正校长还大啊?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经验 + 100&
nice nice nice nice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牛叉的副校长
显然是傀儡政权啊
呆,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hyq2003 发表于
牛叉的副校长副职出事多于正职,一部分原因是否在于副职是实权派?
本帖最后由 karleenchan 于
23:20 编辑 saintsophia 发表于
副职出事多于正职,一部分原因是否在于副职是实权派?合理怀疑校长有些艺术照片在副校长手上, 所以连权力都交在副校.
karleenchan 发表于
合理怀疑校长有些艺术照片在副校长手上, 所以连权力都交在副校.这个想象的幅度有些大了,通常的情况是正校长的权力貌似很大(全盘抓),实际都分散在各个副校长手中;但作为正校长,不手握一两个核心部门,确实也说不过去
校长一般都没有分管吧,因为校长是负总责的,副校长才有分管工作。
很多校长都分管发展规划,其他部门由副职分管;分管不代表校长没有话语权
怎麼冷酷却仍然美丽 得不到的 从来矜贵
身处劣势 如何不攻心计 流露敬畏试
saintsophia 发表于
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陈志中涉嫌严重违纪被抓
根据官方网站的公开信息显示,陈志中分管党.政.办公室、网 ...我们大学 似乎校长权力更多是学术上得 不总出面 书记才是真正的老大 出镜率远高于校长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大副校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