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忘记一个人在网上进行人肉搜索一个人,家里很急犹豫不是直系亲属不能通过公安系统查找只能靠着个办法找人

乐夏镜外|LOFTER(乐乎) - 让兴趣,更有趣
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下载移动端
关注最新消息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this.p={ currentPage:1,pageNewMode:true,isgooglead3:false,ishotrecompost:false,visitorId:0, first:'',tag:'乐夏镜外',recommType:'new',recommenderRole:0,offset:20,type:0,isUserEditor:0,};17班优秀作文选登
·七嘴八舌·
【七嘴八舌?刺古讽今!我就是我,直言不讳的我。】
【这里、我的言论、听我的!】
&&&&&&&&&&&&&&&&&&&&&&&
&#8470;·动车不动,动车不停
动车,别停下!
动车,不动了
H1N1是由猪引起的,朝韩之争是从三八线开始的,全球变暖是CO2带来的,那么,动车不动是谁的功劳呢?
专家不明白,见数理化头疼的我更不懂;领导不明白,身为小平民的我更不了解;骨灰级网民查不明,偶尔潜潜水的我也无从而知。
不过至少我还知道一些不需要查就明摆着的事实:某一天,某一趟动车,某一个地点,发生了某场事故。死了好多人,那时正在饭桌上海吃胡塞的我帮不上半点忙,只能是按下遥控器看其他台。我有理由换台:一、我不献血、不救援现场、不捐钱(一直对慈善机构很怀疑),看了白看,爱心能改变什么?二、不明所以的人们只能抨击一下此事件,死自己的脑细胞,对真相到底有多真谁也没法去估量。这让我觉得所谓公民愚蠢可笑,像皮影戏里拉着绳子控制的小玩偶。有发言权,无抗议权;三、事故发生得太远,人们终将遗忘的事情,为什么要去关注。我在心里默哀了。那些事故里外活着和没活着的人,我们这些旁观者有什么立场去看呢。我越加觉着世界观由着身心疲惫而渐渐坠落、坍塌,有如看陨石,一颗无望的、不会带来任何希望的假流星。
是不想去耗费过多精力在它上面,尽管如此,还是默默看了。并不是因为责任感或者是爱心,不过是总是期望着还有真相的存在,为的是看看声称对人民负责的政府是怎样的一个。于是我看到了,事故曾发生了——车体严重变形,那是前一节的尾,更多的部分,确切的说是四节从桥上滑落。我们家人都说掉下去的车厢一定是零生还,但仍是有救生素质极高的人活下来了。截至目前,40人身亡,对浩浩中国13亿是个小数,对每个家庭、每个个体都是算不起的数字。时人称之为“路殇”。两辆甬温线动车的追尾脱轨事件,二百余人死伤,这就是“7.23”动车追尾事故的概况。仅仅一两百字,到底无法描述当时状况。拿其中一个普通乘客“小伊伊”来说,父母俱亡,有截肢危险。她不过乘了一辆列车,为什么要承担如此多风险。动车的悲剧,首先是人,造成了伤亡,不管是多少,首先事故杀了人,其次才是它因为事故造成事故。动车不动的代价,让花钱的人承受,像话吗?网友们迫切想知道原因的心情,从何而来,难道不明显吗?
动车,停下了
不是在开玩笑,官方初次公布的事故原因,我认为总结起来是三个字“车停了”。前方动车停车,后面不知道,就撞上了。何时停的?官方公布的数字前后有7分钟误差;是通过什么方式传递信息?又是为什么雷击会让据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动车手足无措?后来国务院派来调查小组,想要里三层外三层剥开真相,给我们的答复是:信号灯的事儿。由于红灯误作绿灯,追及问题变成了线线重合,两列列车带着几十人性命报废了。调查清楚了,不是列车不先进,是管理不先进,是一个天大失误。失误下来接着是失误——在声称“列车里已无生命迹象”后又一女童被救出,我们还是想搞清怎么出现这种白纸上找墨的囧事。难道幽幽地说一句“生命的奇迹”就完了?温家宝总理说:“这起事故是否处理的好,就看是否给出了真相。调查结果要及时、准确公布。”很简单简短的话,执行起来却难上加难。其实受害者和诸多关注此事的人没几个人能明白根本性技术故障问题,但是道理还是懂两分的。含糊其词,模糊真相,看不到下面具体的一步步责任到人到角落,又有谁能安分地呆着?查着重大责任,又钻出铁道部门腐败问题,藤蔓越来越多,却不觉得真相离得越近,反而是顺藤摸瓜瓜跑了。信号灯故障、雷击,天灾还是人祸,难道动车的一系列安全紧急措施都不给铁道部面子躲起来了,为什么传说中的“避雷”功能失灵?为什么“闭塞区间”没有运行,没有给两个车厢足够时间间隔?被雷击了,动车里的列车员就不能传输信号,不能通知后方?难不成真的是将乘客抛在一边无助地喊着“上帝保佑”么?退一万步讲,当时——久远的运行前时段,技术方面就没有任何查遗补漏的措施和关于尚不该考虑进去的状况的模拟吗?一切不能改写,该苍白的还是苍白,冰冷的死亡人数,模糊的责任认定,动车真是个谜一样的新生事物啊,我家人都吓得不敢坐了。值得注意的是,甬温线的例子举出来,似乎之后动车故障就连连曝光。这就像女巫的连锁魔咒——说不行一块儿完。是在这之前动车事故屡有隐瞒或是夸小事故使人们未注意、没法儿警觉,还是技术漏洞越漏越大,管理系统越发不经啃食了呢?这一停,就是好久,停到报废,没有人知道怎么回事儿,没人知道是谁毁灭的它,但是至少有一点,大家都知道,有些人,永远无法到站了。
动车,不走了
对于未来动车的运行,我不敢有什么意见,也没资格有这个意见。专家总是说中国动车技术毋庸置疑,是通过世界最高标准的。但是不少人却质疑,动车这门子事,到底是因为动车处在“磨合期”过于青涩还是,注定它有块儿硬伤呢。无风不起浪,对于后一种说法,“反正我是信了”。我更坚定是在动车要减速消息发布出来之后。我想动车减速无非是几个缘由:高速运行不过关、不安全或是事故出来大家发现还是速度慢点应对突发事故才不害怕,亦或是中国动车炫速碰了这一鼻子灰感到丢人丢大发所以要收敛一些,不然日本又要说一些“我们动车从不开这么高速度,一定保证安全”之类的话。动车,还能走吗?这真是个好问题。现实中,它还在走。只是我想问,它能无忧地走下去吗。首先,没有强大后盾,不敢说是技术方面的强大后盾,因为中国专家不比日德美的笨,但至少问题出来了,说明我国设计严谨这方面是不敢相比的(但不代表日德美动车没出过事儿);其次,管理层铁道部把动车、动车组像掌上明珠一样捧着,如今却有“距离天堂只有一张动车车票”的伤人说法。责任心,是卖给了日本铁道了么?大家不是憎恶动车,大家不过是想敲敲某些肥差部门的警钟,光卖票是罪犯的做法,偶尔认真负责点才行。;最后,缺乏全民反思精神。日本04年因地震导致新干线脱轨,虽无伤亡,还是彻查原因,这便是日本特别的安全文化。若狡辩说大和民族本身是严谨到变态的,那法国呢,曾有最高时速的动车脱轨却很好的保护乘客创造零伤亡记录。借鉴的不是技术,而是态度,因为能剥夺人幸福的,只能是你对待生命是何种姿态。而责任人——这么光荣的称号是在每一个接触高铁的人身上安着的,你要对生命负责,而且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负责。这才是公众想要看到的,而不是说每次事故,不管是煤矿瓦斯爆炸人被困住,还是动车追尾脱轨重大伤亡,撤几个人就一切平和。领导是谁无所谓,关键是领导是谁的领导,如果是下属的,那么就别干了,如果你是铁路的领导,以维护广大乘客生命安全为己任,那么你便可以感动站台等候的人。不要让你的旅客停在半路——无论是什么原因,违反了,你就是凶犯。不管是动车,是高铁,还是更广泛的普通列车,都要往下走。它们会继续延伸,我等待着一天也有人能为我还有其他人的关注负责,使大家伙即将坠落的责任感添上一对高飞的翅膀,而不是蓦然回首,真相却在扑朔迷离中。
对“7.23”事故的评论
不吐不快!
只许州官放火毁现场,不许百姓点灯围观看!温州动车事故的真相,长埋地下,有良知的人辗转不安,有的人却在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难道只有死人才能保守秘密?我们不能请牺牲的D301车组司机讲述事实经过,却还有那么多的幸存者,那么多活着的人见证了这场灾难。遍地的网络除了无尽的控诉,出离的愤怒,无边的猜测。真相,它依然是个传说。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一根通往中枢的线,牵动的绝大部分人在面对亲人、家庭、工作、财富和尊严、良知、公理、保障的两难命题时,放飞了梦想,认清了现实,低下了头颅。唱着神清气爽的革命红歌,看着欣欣向荣的央视新闻,读着振奋人心的领导发言,空洞的痛,让高贵的灵魂选择远走,可以的话,走出这个神奇的空间,去一片可以自由呼吸、自由说话的新天地。
多难兴邦!
挺让我害怕的字眼。我不知道还需要通过多少人的难,才能让天庭睁眼看看这满目苍夷的国帮。当身边有一个恶霸,我可以联合所有有良知的人去维护正义的力量。当出现是无数的恶霸加上无耻的走狗,正义自然失去色彩,善良的群众总是一味的隐忍。隐忍,不是一种品质,只是一种生存的本能。高高在上的人啊,请不用滥用人们的善良
在这个国度,我们都是动车上的乘客,捆绑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和谐号上!我们有赖以为傲的自主创新的操作系统。在伟大舵手的一再保证下,我们提速了三十年,系统不变,不断加速,行驶在希望的田野上!但愿也无风雨也无雷电!
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之后,有关人员到达现场,称脱轨原因是动车遭到雷击后失去动力停车,造成后车追尾。
如此看来,动车脱轨变成了一场雷电引发的灾难了。这个解释,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就像老天开的一次玩笑,不客气的说,简直在拿人都当三岁小孩看。但接下来我们又继续见证了一个“奇迹”:
铁道部在短时间内根据生命探测仪上发出的不准确搜救结果“生命已无迹象”后即出于减少经济损失的错误理念进入清理失事现场的环节,然而当意外搜救出一位女婴时,他们却把她称为“奇迹”。照这样看来,铁道部在72小时的黄金救援期结束对乘客搜救的行为,不同样也是一个奇迹么?在政府高呼着“以人为本,服务为民”口号的今天,这种完全违背政府服务宗旨的行为,不同样也成为了一个奇迹么?一场雷电引发的灾难,一个令人无奈的奇迹,难道我们只能苦笑着,用如今风靡网络的“高铁体”叹息:“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望着D301这列永不抵达的火车,望着长长的遇难者名单,在“面子工程”横行的今天,公民的生命居于政绩之下,居于某些官员的利益之下,先是钱江三桥,又是动车脱轨,在凄惨的桥身上、残破的车身上,我却仿佛将某些官员得利后的嘴脸看的清清楚楚。而他们又用自己的双手为人民谋得了什么?谋得的只有“心惊胆战”,只有“内心生寒”。他们让公民本应被尊重的人权受到了践踏,让公民的生命因为他们那可憎的私心而变成了赌注……他们让我的眼前只能看到一片绝望的黑暗。
不过,我依旧看到了正义看到了希望:我看到了感动,看着温总理拖着病体奔波于事故现场,拖着病体在烈日下开新闻发布会。这位七十岁的老人在病了11天的情况下,在第12天从床上爬了起来,为国家尽自己的力量。我看到了抗争,在“雷电之灾”的解释实在难以让人信服的情况下,无数公民联合起来,通过各种方式提出质疑,要求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目前,国务院已经组建了调查小组,真相将有望在9月中旬左右公布,给广大人民一个满意的交代。来自各界的正义力量都让我相信,即使现在有黑暗,但总会有光把它照亮。
在这高速前进的中国号列车中,我们作为列车上的乘客,每个人都肩负着自己的职责,而我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在影响着列车终将开向何方。而在脱轨之后,我看到了太多太多,在这之中,虽有无奈,却又有着不服输的抗争!虽有贪婪,却又有着无悔的付出。我始终相信,这次的脱轨事件不会成为我们发展前进的绊脚石,而是提升国家整体安全意识、构筑文明社会的契机。我始终相信,中国号列车能开在更广阔的蓝天下!
7.23动车事故如是说
7.23甬温线发生特别重大动车相撞事故,悲痛之余,更多的则是愤怒!从23号起,我就对温州动车事故中的处理方式有很大的意见!太软弱,太无能,太被动!
打开谷歌,搜索一下,最先说温州动车事故中的处理有问题的是哪家媒体??法新社!韩新社!还有日新社!(百度上的都是中国媒体的。)为什么他们的报道比国内第一时间的新闻报道还要早?难道他们比我们先知道?我不禁想问:中国的事,他们怎么这么清楚?联系起7月21日美国航天飞机退役,我幡然醒悟,啊!原来是这样!天上美国的那上百颗卫星已经足以监视中国了!所以航天飞机可以光荣退役了!想想中国头上那么多间谍卫星,我还真有点怕,万一掉下来砸到我怎么办?中国是不是也要建个反导系统?
再看看死亡人数,我想死亡人数应该是个沉痛的数字,它应该具有严谨性和绝对准确性。
然而,7月26日有网友声称事故中遇难人数已达200人,7月27日美联社说中国掩埋车体,破坏现场,过早地放弃对那节车厢的救援。法新社指责中国政府隐瞒死亡人数。这马上得到中国“爱国”网友的引用和转载,他们成群结队的去质问政府。你们凭什么?你们出钱了?出力了?我国政府是负责任的政府,尽管不尽如人意,但也差强人意。更有甚者添油加醋,似乎中国不是中国人的中国,中国政府不是为我们服务的?宁可不要自己的国家和政府,却去相信外国媒体的所谓真相报道,去浏览网上流传的那些题为《动车事故真相》的文章?难道你们没看到那个笑着报道这条新闻的日本女主播吗?
于是,可悲的一幕发生了!国内,网友不断质疑或者辱骂,政府一边在忙着事故善后,一边在赔礼道歉;国外,反华势力笑着看着我们窝里斗......身为中国人,难道不应该为这一幕感到可悲吗?
7月29日,温总理抱病出场,却被人指为走秀。中国的人肉搜索为什么不用在这里?把那些败类揪出来!!
其实大家都明白,有一些名为或形似“华人”的人,就是不愿意要中国国籍的人,就是他们在兴风作浪!五十年前,对这种人的称谓很直白——汉奸。看到网上的文章,外国媒体的报道,我想引用一句历史课本上的话——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不过就目前来看,这些人也掀不起什么风浪,因为中国政府是有能力处理好这件事的!事态尽在掌控之中!至于那些不实报道,和那些居心叵测的人,当做没看见就好了,这笔账肯定要算,只不过时机未到。
善后处理还未结束,但我相信国家能处理好!
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
— —与温州动车事故引发的思考
一直发暑假在家的我,闲来无事可做,无非是上上网,到点了看看新闻。放假前几天看新闻,心如止水,祖国形势安好,国泰民安,不由心中感叹起来。可是七月二十四号,那天的新闻看得我真是惊心动魄……
大家应该都知道,也应该感到很痛心。七月二十三号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至7月29日已造成40人伤亡。痛定思痛,当事故发生的那一刻我们就应该冷静,应该在第一时间把更多还有生还机会的人救出来,可是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件荒唐事……
追尾事故发生二十六个小时之后,官方新闻发布会终于在温州举行。但是在短短三十多分钟内,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未能解答公众心中关于此事故原因和处置的诸多疑问,还将气氛推向了一个气愤的小高潮。就当记住问道为什么在救援中把车体掩埋?王勇平作出了如下解释……
…….“不是想掩埋,事实上这个事件是无法掩埋的。但是由于当时抢险的条件还不允许。掩埋车体是方便更好的救援…….他们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至于你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的。”……
同学们发现了吗?亮点是最后一句。‘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的’哈!如此随意又缺乏说服力的一句话,竟然在新闻发布会上从国家新闻发言人嘴里说出来,难道这不荒唐吗?当他说出这句话后,全场哑然,随后记者又提出疑问,但王勇平用一句‘事件目前正在调查中’将记者的疑问一笔带过,而后快步离开新闻发布会现场,留下一群哑然的记者。
我不明白,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这场灾难发生的如此惊天动地,却被处理的如此悄无声息,而且连遇难人员的人数都搞得扑朔迷离。写到这儿,我都快掉下眼泪来了。我该如何评价国家这一行为,我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本来开通动车是一个便民利民又增加国威的好事情,可是现在却变成了这样,以这样一个惨剧和国家发言人的几句荒唐话收场,好事情却变了味,让充满疑惑的老百姓们情何以堪!
事情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对灾难的救援和后续处理还在进行中,对遇难人员家属的安抚,对伤员的治疗以及对铁道部的全面整顿,一切工作做得完美,但是那句‘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就被网友们争相引用,永远地留在老百姓心中了……
期待 — —对温州动车事故的反思
& 有期待才能有希望,有希望才能让我们勇敢地走下去。
日,这是一个沉重的日子。
& 在这一天,有很多无辜的生命离我们而去。
& 在这一天,有很多快乐的精灵因为一场搞不清弄不明的动车事故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 或许,这场事故是必需的,因为或许只有经过这场事故,更多的生命才能得到保障。
可是,在这个和平的国度里,难道,只有通过这种惨烈的方式,才能唤起那些疏于职守的人对生命的真爱吗?
& 期待,是温暖的。
& 期待,同时又是残酷的。
因为,你永远预料不到,在期待你的下一站,等待着我们的是什么。是我们所期待的,还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据悉,国家对每位遇难者的赔偿标准由50万元提高至91.5万元。可是,生命无法用这些东西来挽回。
& 苦痛也无法用这些东西来愈合。
那些事故中瞬间被夺去生命的人,永远都回不去了。他们或许正在回味旅途的美好;或许正在赶往他们温暖的家;或许正在与家人快乐的在一起。而家中,或许有他们的父母、孩子、丈夫或者是妻子。
& 而这一切,那些遇难者已经感觉不到了。
值得称颂的是那些动车上义无反顾的履行自己职责的司乘人员。D301次司机潘一恒和D301次乘务员穆立楠。他们可以选择逃离自己的职位,跑向后面安全的车厢,可是,他们在死亡的威胁下却未曾低头。他们忠于职守,他们义无反顾。如果司机离开了岗位,或许他可以生还,但是,将会有更多的乘客面对死亡。
& 相信:我们会永远将这些人的名字铭记在心中;相信;每一个人的名字都是一个警示。
& 我们期待着;一个更加文明祥和的国度即将拉幕。
期待着:矿井下再无遇难者;桥梁不再断裂;食品不再危害我们的健康;所有管理漏洞都将尽早弥补。
& 期待着,我们期待着。
生命虽逝,温暖永存
— —浅议温州动车事故
&&逝,逝去的是人们的生命,存,存留的是人们的温暖;
& 逝,逝去的是人性的漠然,存,存留的是人性的光辉。
&&&&&&&&&&&&&&&&&&&&&&&&&&&&&&&&&&&&&&
 &&& 逝之,悲也。
这,是一个令人感到悲伤的夜晚。
7月23日20时34分,杭深线永嘉至温州南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200余人伤亡,一时间,震动全国上下。40名同胞的离去,令我们无不感到生命的脆弱、渺小与无奈,在这个夜晚,所有的感情都因逝者的离去而变得悲伤。
存之,暖也。
这,是一个令人感到温暖的夜晚。
事故之后,飘零在悬坠车厢里的生命,开始了与时间的赛跑。救援中,那2000多名路人,他们在第一时间配合消防官兵,用双手为难者撑起了一片生还的天;他们在第一时间配合医务人员,用鲜血为难者筑起了温暖的保护墙;他们在第一时间配合救援民警,用车辆为难者开辟了生命之线;还有14亿人民的关心,他们用微博为难者进行着爱的祈祷与传递……
此时此刻,没有什么救援,能比在场人的双手更有效;没有什么车队,能比周边的社会车辆更迅捷;没有什么鲜血,能比流淌在身体中的那份更温暖;也没有什么信息,能比微博的传递更及时……
这一刻,温州温暖,中国力量!
议之,思也。
这,还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夜晚。
什么是社会?社会就是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人的集合体,它依附于每个人,但又放大并辐射我们每个人。而社会正像是一个恶性或良性的循环。如果你选择一个差的开始,每个人只为自己的利益而活,抛弃道德,违背常理,那么社会就会因为失去爱而恶化,与此同时社会也会反过来又作用于人,影响到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如此下去整个社会就会进入到恶性循环的圈子里,而一旦如此,再想要社会恢复原貌,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社会的好与坏,都源于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我们都在奉献、在付出,社会又怎么会不好呢?
对于社会,我们曾几度质疑,质疑着这个被利益所侵蚀的,让我们一次次感到失望与无奈的社会是否还真的有爱的存在。前不久的药家鑫事件,就使得很多人进一步丧失掉了对社会的信任,社会风气的直线下降让我们堪忧,而我们也在一遍一遍的反问,在这个商业化充斥一切的社会,爱在哪里?但这一刻,我想一切都再无需再言明,那长长的献血队伍、积极参加救援的人们不正是在告诉我们,社会依然有大爱、有温暖、有真情、有感动、有团结、有力量吗?
但是,只有灾难事故才能唤醒人间真情吗?才能让我们感受到爱的存在吗?我希望,社会给我的答案是,不。的确,灾难确实能够触动人心间最柔软的部分,但我坚信,真爱永存,,温暖永在!
逝,逝去的是社会的阴暗,存,存留的是人间的光明;
& 逝,逝去的是道德的丢失,存,存留的是关爱与温暖。
生命易逝,但温暖永存!
&&&&&&&&&&&&&&&&&&&&&&&&&&&&&&&
&&&&&&&&&&&&&&&&&&&&&&&&&&&&&&&
&#8470;·百家争鸣,你言我语
【慈善门】
现实代号:郭美美
网上有人发帖说,郭美美的事情不解决,没心上班、吃饭。炫富是件很正常的事,怎么网络上不惜出动军团来人肉搜索、加以关注。我也一直在看,整个过程,尤其有趣,特别是从一个无聊、虚荣的小女子晒车晒包开始,到最后牵动中国红十字会,说中国是个神奇的国度,真是没错。
&&知道郭美美和记住她是两码事。她炫富得很厉害,网友们就开始抨击,唾沫快淹死人的时候,整个就成了新闻,但我觉得再怎么地炫富在充满“雷击”的网络中,也还是微不足道的事情。我和妈聊天:“最近一个美女在网上炫富呢。”“是,我知道,似乎是傍富了吧。”“瞧人家妈给人家名字起的,摆明了是好出名啊。”“所以人家就真出名了嘛。”我们一家就是这么把“郭美美”这个俗不拉叽的名字印在脑海里了。有些人要奋斗一辈子才能爬到高处,才能让一部分人记住自己的名字,而网络时代,只需要比别人的姿态更加怪异,就可以抓住每个人的眼球。是的,也许她这一刻的新闻出的比一些富人、政客、明星一辈子的都多。不过,大多数都是对她嗤之以鼻的人,因为我们是普通人,难免有仇富心理,富人无止境的炫耀也不算什么,本山大叔的私家飞机也不是没有多少争议吗,但是如郭一般的人,大家不约而同的想到——寄生虫,凭借外貌或是手段攀到富豪从此衣食无忧,最恨的就是这类人大加夸耀自己的所得吧。郭美美生错了时代,如果是董小宛和冒辟疆谈恋爱,人家就会觉得是真正爱情——虽说小宛只是个江南妓女。可是如今,在大家被物质迷惑之时,能从郭美美这个“身先士卒”的人身上看到自己内心的影子,才是十分讨厌,谁敢说不想不花一丝心气成功过上好日子,大家都大部分都想,在自我厌恶中借着郭美美转嫁仇恨。这即是道德追求对物质追求的攻击,人只有凭借这样的碰撞,才能足够坚强不被迷惑。从这个层面上讲,郭美美,是多数人的阴影,来自一个方向的唾弃,虽是她在承受,很多人内心也经过了磨练,她不过是个道德工具。
&&这是个开端,网友们不久又发现她的身份和红十字协会的人有牵连,这不由让人怀疑一个慈善机构附属公司名下的女子到底是哪来的大笔财富呢?这时候,已经抛下她是如何炫富到让人吐血的种种,大家关心的方向转向——为什么她这么富?很快,发现了一个事实:她男友负责红十字会名下一个商业机构的工作,无论怎样拐,红十字会还是罪责难逃,为她提供了一个炫耀的关系,或者说间接成为她炫富的最终来源。可想网络世界是如何炸毛的,有些进行集体轰炸的人可能前天还通过红十字会帮助了小朋友呢,这有如国外常提到的拿着纳税人的钱进行伊拉克战争时平民们的心情,立马给人一种拿着我的钱在那儿大肆挥霍完了还冲你得意微笑的错觉。可以想象,怎么会没有炮轰她的冲动呢?对我而言,倒没什么损失,因为我没有用自己的零用钱向红十字会砸过。跟谁学的?中国网球界女王李娜就从没有通过这种慈善机构来传递自己的爱心,为了使这份心意不缩水,李娜总是送爱到家,亲自把钱物送给需要的孩子。所以我也我更加坚定捐钱捐物就要亲自递到需要的人的手里,中间一过,性质就不一样了,想想红十字会的人每天看着上百万人的钱从手头流过,不敢说全部,肯定是有些人对此动了小心思,动心思无所谓,碰上郭美美就是你的不是了。其实,郭美美是罪魁祸首吗?她,不是。说她是导火线才对。学过历史的都知道,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要打开世界市场,而不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不管有没有郭美美,纸包不住火,没有不透风的墙,特别是做了不好的事,有一天的暴露是必然的。所以,中国红十字会的各位同志也无需一日三餐前必骂郭美美,只要“吾日三省己身”,是否愧对自己的良心,慢慢地,才有可能挽回红十字会捐款额大幅下降的趋势。
&&但炫富门事件已经出来了,调查中红十字会确有猫腻这一事实是挽回不了了,时间可能会淡化一切,但是红十字会也必须接受考验了,因为公众对慈善事业的信心已经严重缺失,信任,如同长江之水,永远不返西了。找找以前的例子,我们都觉得生活的世界极其可悲。奶粉、猪肉、鸭蛋这些食品,是不想吃了;动车、电梯、豪车是不敢乘了;红十字会是不敢信了;郭美美是不敢深究了。人是不是因为己利什么都干得出来呢,到处都是不敢看不敢挖掘的丑恶事实。现今的中国生活是一座高架桥,看起来花了很多钱,和过去比起来是个巨大飞跃,可是在豆腐渣工程上,一不小心,就会把桥面踩出窟窿,到处都是不能踩的深坑,一次次让民众深陷。原因——有些人不对自己的话负责,不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制造了这一个个问题洞,又该期望谁来修补呢?那些十分奢华的表面是不能碰触的,只是好看而已,背后的隐情难言,那里,埋葬着比之前踩下的漏洞更深的陷阱——空虚。人走得越远,迷失得越快,在物欲横流的各种场合,像郭美美这样,已经是陷得很浅了。郎咸平采访郭时她说是因为虚荣毁了自己,但究竟发生了什么?她以为通过把奢华的一切展示给那些不能拥有着一切的人就可以骄傲地活着、弥补她的空洞吗,但到最后她照样是抬不起来头。满身华彩的人,卸掉武装,才能发现自己是多么单薄、人生是多么不尽人意,因此他们以各种不同方式认证自己的存在:炫富、绯闻、豪赌、吸毒、抛弃一切追求道德外的东西。听起来五花八门的东西,都不过是寻求不同感受的媒介,毒瘤不是出在事儿上,而是长在心里。默默无闻的人,懂得的——人不需要生活必需以外的东西,所以追求那些根本带不走的东西是毫无价值的。唯一能挽救即将堕落心灵的良剂,是责任。一个人孑然一身活了一辈子,挣了好多钱,最后要死了,可是钱是跟不了他的,他的亲友不愿意来送行,因为他为了钱抛弃亲友。大家就这样忘了他。另一个人,挣钱不多却经常帮助困难户,他过世后,每年的祭日那些他帮助过的人都会来祭奠他、为他祈福。不是看生前,而是看死后。对世界负责就可以与痛苦共舞,这是强大的精神力量,无时无刻感到是幸福的,是不空虚的。我问我的母亲,照顾我是不是很累?但她说不,做了母亲后才知道自己是存在的。这就是天职,神圣不可侵犯,是人类一直追求的,摒除了利益杂质。如果在血缘以外担起职责,就懂得人不需要去炫富、傍富、犯罪就可以让别人看到你。
& 想想你能带走的,不能带走的,所谓郭美美,是不是你走入的一个误区呢。
那不叫慈善
— —慈善需要一种“有克制的高调”
我们经常喜欢开玩笑说:“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睡在钱堆里!”然而近日,一张名为《这样的捐赠,你怎样看待?》的照片出现在各大网站,面对床上成捆的粉色大钞,我却丝毫没有想成为照片中人的意愿,反而冷汗顿出,竟想“无语凝噎”。
这张照片是慈善家李清平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向急需骨髓移植缺乏经费的贫困少女杨柳捐赠30万元现金时拍下的,照中口罩少女躺在病床上,身旁是几十沓百元大钞。钱所占的地方甚至超过了人所占的地方。这并不是在炫富,这是在“炫慈善”。
照片一出现,随即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一部分网友说:“赤裸裸的人民币捐赠,是暴发户炫耀的施舍。慈善,因为方法的粗暴而变味。这种粗暴的行为,是对人格和尊严无耻的践踏。耀眼的人民币旁,更是生命的无奈。”也有网友持赞成态度:“难道要让小女孩没钱治病??”最后可以归纳为:高调“炫慈善”到底应不应该?人们的共识是慈善可以高调,可以张扬。因为那不是什么坏事啊!既光荣还能带动更多的人来行善。
但凡事都要有个度。过犹不及的道理大家都懂。如果我是那病床上的人,我会感激你给了我救命钱,但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你践踏了我的尊严。一个完全的人,怎能受得住为“炫”而得来的施舍?慈善不是恩赐,他的终极目的,是人人互助,让每一个人免于危难和痛苦。为什么现在尝起来像一杯过期变味的蜂蜜水呢?
然而,我又忽然想到,捐赠人也有他的苦衷吧。之所以把钱堆在床头,是想明明白白的告诉大家,我就是“货真价实”的捐了这么多!是对慈善部门的不信任。前一段刚出了“郭美美”案,我们都目瞪口呆了。谁能想到,几百万几千万的爱心善款救命钱,下一秒去落得个如此下场,挥手弹指间就挥霍没了,从未考虑过这背负着几条人命。所以还是干点实在的吧。
慈善需要“克制的高调”,更需要“真慈善”。我们能否再温柔成熟些,少些争议,真真正正做好事呢?
不只拭目以待……
—由“郭美美事件”想到的&&
疯了,疯了,全都疯了,这慈善到底捐的是钱,还是诚?
&&&&&&&&&&&&&&&&&&&&&&&&&&&&&&&&&&&&&&&&&&&&&&&&&&&&&&&&&
几个月忙碌的学习生活结束后,我回到家,卸下一切负担,休养身心,可无意在与朋友闲聊时,对于某件事而打开的话题,让我平静的心又再一次动荡不安。
近日,中国红十字协会爆出了一件丑闻。6月21日,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
“的网友使大家倍受关注。年仅21岁的她,居然开着“玛莎拉蒂”车,住着豪华别墅,还在网上大肆炫耀她奢华的生活。大家不禁疑惑这个小姑娘到底什么来头,这往下一看才发现,她竟然是中国红字协会商业的总经理!多么刺激的几个字,“商业”居然出现在慈善机构中。不过很快,便有人辟谣声称“郭美美”与红字协会毫无关系,这商业部也只是空穴来风。进而新浪微博很快也对这一误传事件向网友道歉。
可是,单就这几句道歉声明,几句“对不起”完全不能打动老百姓心中的疑惑。无风不起浪,若这红字协会真的没有“商业活动”,从未做过什么交易,那么“郭美美”这小姑娘在什么地方任职,奢华的生活“钱”从何而来?也不会有人冒着坐牢的危险来诬告陷害中国红十字协会。再者说,前不久频频爆出的“明星诈捐门”事件,以及某明星捐给红十字协会的钱,红十字协会又以各种名义退了回去。也会是假的吗?也是无中生有?
&&&&&&&&&&&&&
这一切的猜疑,这一切都是老百姓茶余饭后的闲聊,无所谓谁对谁错,也不必要争的面红耳赤。只不过这所谓慈善机构在老百姓心中留下的这笔“糊涂帐”,该由谁来负责,该有谁来澄清。百姓捐的钱流向了哪里,谁又能说的清楚呢?
慈善,慈善,先“慈”后“善”,是全社会的善举,是神圣的;是最不容亵渎的活动。可不知何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这“慈善”竟然变了味,还真的是悲剧。也许我们应该相信政府,相信那声明,相信那声道歉。可是就我们的相信能让那些真正有善举的老百姓心安吗?以后再能不能相信慈善机构,相信精神文明,优良传统能不能发扬下去。我认为就这个锲机,这些慈善机构是时候该反省一下自己了。中国有句老话叫“树大招风”,慈善机构这如果不是太胆大妄为,太肆无忌惮,又怎么会有人质疑呢?别说我多心,别说我只是个孩子,我不懂人情世故,总之我很心寒,不是为谣言,而是可怜那些贫穷人的心,他们还在过着贫困的生活,还渴望着政府的救济,而中国的慈善机构都在干什么,把中国慈善事业进行得如此‘如火如荼’,随后再摇摇头,说一切跟组织上没有任何关系。这多可笑啊!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留下一个骂名。这是何必呢?不如回过头,好好体察一下民情,做些更有意义的事呢?
事情在一片嘘声中落下帷幕,信政府、还是“谣言”,我迷茫了,你呢?
【造假门】
伤不起的天真
&&&&&&&&&&&&&&&&&&&&&&&
&——由达芬奇造假门所想到的
&你指控她品牌造价,她跟你论创业艰辛——2011年7月,达芬奇添加家居被指造假,其老板潘庄秀华在新闻发布会上声泪俱下地诉说着发家史,只字未提媒体和消费者关心的问题。达芬奇家居可以说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家居高端品牌,以价格昂贵著称。它之所以飙到如此天价,由于所谓的“原装意大利进口,国际超级名牌”!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经有关部门调查,她高价出售的家具非但不是进口,而且原材料也不合格。其所谓檀香实木,不过是混凝土塞上三合板。新闻发布会现场,一男子拍案而起,怒斥达芬奇造假——哎!我说大叔,现在知道讨说法了,早干嘛去了?
嗟乎,又一个热腾腾滴“洋星”陨落。这似乎又得回到我们对公共事件责任倒查的传统套路了,可即使最终是有关监督体系的缺失,作为一名中国公民,作为消费者,我很好奇,为何天价洋家具达芬奇能够逍遥这么久?达芬奇究竟钻了什么空子?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阴谋?
醒醒吧,同志们!没有市场,哪来的品牌!达芬奇正是抓住了少数中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打着国际名牌的幌子到处招摇撞骗。
其实,这杆子“洋”事还不止一次。若干年前曾有一号称法国名牌,最后查出人家竟是土生土长的中国老乡,而在法国,它只是个传说······
更可笑的是,达芬奇造假尚尘埃未落,央视又爆出冰激凌皇后“DQ”虚假进口的丑闻。
唉,吾不忍长叹。洋人的玩意儿就一定好吗?咱消费者看清楚那是纯正的老外血统了吗?钱不是用来给这堆骗子们铺路搭桥的啊!
“天真”的中国人——伤不起啊!
“达芬奇事件”谁之过?!
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达芬奇天价家具“洋品牌”身份被指造假》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据了解,达芬奇公司销售的那些天价家具,并不是像他们宣称的那样是100%意大利生产的,所用的原材料也不是他们宣称的名贵实木白杨荆棘根,而竟是高分子树脂材料,大芯板和密度板。经检验,达芬奇公司生产的家具为不合格产品。随着调查的深入,达芬奇公司被推到了风口浪尖,黑幕也随之被一层层揭开,真相随之大白于天下。
那么谁应该为这个冒牌达芬奇的出现买账呢?
首先,达芬奇家具公司违背良心,造假,售假,并且把价格抬高10倍出售,这违背了一个企业在经营时首先应该注意到的问题——诚信。并且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各方对于达芬奇家具公司发言人回答的批评之声也是一声高过一声。这种违背道德的行为应该受到人们的谴责,达芬奇家具公司也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在达芬奇家具公司成立的这么长时间里,为何能频频售假?有关监察部门监管工作不到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监察人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达芬奇公司得寸进尺,蒙骗更多消费者。难道这些官员只是天天吃白饭吗?难道他们只是在面对钱财时才两眼放光吗?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体系,履行好职责,保证市场的规范运行,从而打击不法商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最后,不得不说,多数消费者的“崇洋”心理也铸成了这一事件。为什么即使是天价也照有人买?所谓的“洋家具”真的好吗?“MADE IN
CHING”也不被人接受了吗?我认为大多数购买洋家具的人不过是爱慕虚荣,觉得“呀!洋品牌嘛,质量好,好看,有档次,有面子,我‘要与世界接轨’”。所以才不惜花重金买回所谓的“洋货”。但是,他们忽视了一点:现在国内的“洋品牌”有多少真正是在国外生产的?就算不是在国外生产的,在国内正规按标准生产也行啊!还不是打着国外的牌子,在国内某个阴暗的角落里偷偷生产出来,再以高价卖出。消费者应该端正消费态度,避免受“崇洋”心理的影响,理性消费。
一环加一环,加出了一个冒牌达芬奇。达芬奇公司的违背良心生产,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消费者的“崇洋”心理共同铸成了这一事件。我们应从这一事件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避免更多“达芬奇”的出现。
【讽今?!】
由窃听门想到的残酷现状
五年前,威廉王子膝盖受伤的消息从何得知?窃听!著名影星球星的性丑闻内幕从何得知?窃听!以首相前首相戈登布朗为首的政界名人的家中私事从何得知?窃听!而此次窃听门的操纵者便是坐拥几十亿身家的传媒巨子默多克
此次窃听事件由2009年《卫报》正式曝光。随着案件的深入,一位位高管主动辞职,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官员与这次窃听事故有着不可告人的关系!到底有什么关系?及时窃听技术是那么的高科技,但终究还是会被政府发现的,但为何是由《卫报》曝光的?这当然归功于贿赂,小宝用金钱诱惑高官,带领他们坠入万人唾骂,令人发指的无底深渊中,这样的权钱交易无疑为英国貌似廉明的政坛给予一沉重而致命的打击!虽然现任首相卡梅伦立即做出反应,痛斥.解释.道歉.划清界限,但无论如何,此时已丧失一部分民心!
其实刚开是的时候,窃听并没有失去暗光上下一致声讨,但13岁女孩迷离的失踪案便是此次大规模抗议的导火索,失踪案曝光后,印的各家媒体蜂拥而至,但为了得到更多的私人信息,《世界新闻报》雇用私人侦探窃听死者手机的留言箱,并用高科技手段把死者的手机留言删除一部分,勿让警方认为米莉还活着,阻碍了案情的调查,像这样为了获取商业价值而采取低于社会道德的方法的人恰巧反映出了英国社会的软肋。
虽然在我们的眼中,这些小报是毫不起眼的,但实际上,政坛以及各界名人是非常看重的。英国坊间流传着一个潜规则,如果一个身在英国政坛的政客想走的顺,就不要得罪小包的编辑们,如果你想成为英国的首相,就前往不能得罪默多克!像这样不以才能辨人才的社会才会出现没有社会道德的人啊!这不免让人唏嘘!我想,这种现象与明朝的宦官有异曲同工之妙。
虽然《世界新闻报》现已停刊,但我们不能保证英国不会再出现这样一个小报,我们也不能保证在我们的国家中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我们同样也不能保证在我们的全世界也不会出现这种人神共愤的事。
此次窃听风云不仅反映出了同行竞争的残酷现状,还反映出了传媒与政治的利害关系,虽然此次事情的更深更多的内幕我们无从得知,也无法解决,但终究希望英国的政坛不要像英国的大雾般搅得人心慌,期望尽快拨云见日
渤海湾漏油事件应问责
由中海油和康菲公司合理开发的海底漏油事故经媒体曝光后,中海油不但没有及时的披露事情的经过和漏油的数量,畏怯还在网络上暴力删帖。康菲公司也没有及时的道歉和针对盳油泄漏事故做出明确的说明。虽然海洋局公布了这次漏油事故的调查情况,那相关的问责!赔偿!处罚呢?真心希望这件事情不要像大连漏油事故似的草草了结!
渤海湾是我国内海,污染物堆积本来就比较多,不容易化解,自净率很弱,而渤海周围地区多的是人口稠密区,漏油事故可能影响到周兵环境以及海产品的质量,但在事故发生后,沿岸的地方政府和养殖户水产品的农户并不知情,也没有采取防护措施,导致他们财货两失,这全拜中石油和康菲的恶劣行经所赠,中海油及没有通知有关部门办忙解决漏油问题,有对此次事故进行隐瞒,以至于,直到最近全国才知道,像这样掩盖事实,空说社会这人的行为让人反胃,大新过期药为这次事故付出惨重的代价,即使它被称为共和国之子,即使他地位显赫,即使她与地方政府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即使他是石油巨头!
其实在我们关注渤海湾漏油事故的同时,不妨向前追溯与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几乎同期的大连漏油事故,得罪美国的英国公司赔了个倾家荡产,海洋局与大连市政府也放弃诉讼和索赔,还帮着中海油说好话,这两个事件的巨大差别有目共睹啊!
有的人可能说,这一个是本国企业,一个是外国企业,不具有可比性啊!那我们来比较一下康菲在中国的态度,BP在美国的态度。康菲无所事事,既不道歉也不赔偿,最后竟想以30万元了结事端,他以为我们中国人不识数吗?20万在他们公司也就是一顿饭钱吧!儿BP公司则在第一时间道歉,赔钱,清理油污,200亿美元才稍稍安抚了美国,这两个事件的对比令人费解,到底是两个公司的品行道德不同,还是中国和美国的态度问题呢?我们一个在国际上的公认的大国为什么会在一个小小的石油公司面前公司屈服?是我们石油开采技术太低档吗?我们要把康菲公司含在嘴里,捧在手心,祈求他帮帮我们!还是中国怕得罪某个国家?中国为什么不能像美国那样态度强硬,把康菲索赔个倾家荡产呢?我们费解啊!!!
既然国家不给力,那平时活跃的民间环保组织呢?为什么不见踪影?难道在捐款的时候才会笑盈盈的露面吗?为什么不诉讼康菲?可惜啊,我国规定民间组织不具有诉讼权利,。唉之一切的一切彰显了大企业的霸权何民权的脆弱!就、现如今,社会上所有的事物都向资本方向倾斜,我们要靠自己去争取我们损失的利益!20万?够什么?是水产养殖户的经济损失?还是国家的生态环境?我相信,如果对这次事故,国家还是不痛不痒的处理的话,那逝去的就不仅仅是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了,还有民心啊!
电梯为何变凶器?
&&&&&&&&&&&&&&&&&&&&&
— —评论北京地铁电梯事故
据统计,扶梯是所有“交通工具”中安全系数最高的,可自7月日北京地铁四号线动物园站自动扶梯安全事故发生后,还有人把它当作万无一失的选择吗?转瞬之间,一位少年的生命戛然而止,另有3人重伤、27人轻伤,想象一下,原本人们怀着满心的喜悦,带着天真的孩童或是甜蜜依偎的恋人,可是突然之间,天旋地转,人们仿佛掉入了地狱的深渊……为什么原本平凡的一天变成了末日?是什么让信赖的伙伴变成了杀人的利器?
事故发生后,人们竞相推测事故的原因,或者说,是推托。有人说,是由于使用了轻载扶梯;有人说,是电梯超载。结果证明这些都是扯淡。事发当时,电梯上不过十几人而已。直到最后,官方表示事故初步认定为电梯生产商的责任,是因为“固定零件损害,驱动主机发生偏移,驱动链条脱落,造成扶梯下滑”。但这说辞被民众批为“太专业难懂。”。大家只是想要一个答案,但是连责任方都找不出!可悲呀!在数个月前,曾有人因暴雨井盖脱落而被卷入下水道,不幸遇难。但有关政府却称事故非人为导致,而是因为天气缘故,不承担赔偿责任。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为何人类的伙伴变成了杀人利器?为何人们擦不干接连而来的泪水?为何总是要有人亲自“牺牲”后有关部门才有所行动保证后来人的安全?这次事故不就是与维修保养不到位,地铁公司应急预案不足,中国电梯业混乱有关吗?其实完全可以避免的不是吗!!?
前一段,我和家人也去了北京。我们甚至天天经过事故发生地。我看到,多数人已毫不犹豫的选择自己上下楼梯。虽然还有不少人乘坐自动扶梯,但皆双手紧握扶手。显然大家已经缺失了对电梯的信任。长叹一声:我们能不能不再死于非命;有关部门能不能勇于承担责任,回应公众的质疑;民众能不能不再担惊受怕,被动的等待下一次事故的登场……
谁为他的明天买单?
&#8213;&#8213;由“体操冠军当街卖艺”想到的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内容是一身材矮小的男子在北京街头卖艺,这或许使人毫不在意。如果再告诉你,这名男子表演的是高难度的托马斯动作,或许你会感叹,果然是民间高手多啊。那再来介绍介绍他的生平,这以买艺谋生的小伙子,昔日竟是一名体操冠军,而今沦落至此,你将做何感想?
我的感觉岂止是惊奇。
在常人眼中,体育冠军是一个闪耀的光环,是一份显赫的荣耀,是老百姓在茶余饭后同娱乐明星一起被当作谈论焦点的人,是每天都要在中央电视台广告中都要出现的人。总之,他们总是备受关注,这样的人,又怎能与一个街头卖艺的角色联系在一起?
现实总是残酷的,他降临在一个叫张尚武的年轻人身上,可以用很多的词来形容他: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操冠军,偷窃多次,被判入狱,北京街头的卖艺赚钱&&
然后把他们串起来:张尚武18岁获得大运会体操冠军,后因伤病退役,由于多次偷窃而被判入狱,今年出狱后因找不到工作所以选择卖艺。
许多人感叹,许多人可怜他。在刘翔姚明李娜的光芒背后,人们似乎忘了这样一些人,
没来得及发光便黯然离场,多少年的付出所带来的只是一身伤,甚至以后连谋生的技能都没有。试问,这是谁的错?
&&&&&&&&&&&
矛头自然而然地指向体制。张尚武不是一个特例,在他的背后有许多和他一样的人,他们也曾辉煌过,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但只要一退役
,没有技能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便逐渐被社会遗忘。但这又能怎么样?国家的体育制度如此,不是你我说了算,一个个体育苗子过早地离开了课堂,投入训练。只为多拿几块金牌,为保住体育大国的地位,就这样牺牲一群人的受教育的机会,高强度的训练和较低的文化水平的弊端在运动员黄金期过后就显现出来,一笔退役补偿金用来划清界限,明白地告诉你,你不再是运动员,你只是个普通人。但是谁都明白,授人以鱼不授人以渔不是个好方法,高难度的托马斯动作挣不了钱,它比不上一门汽车修理技术。在这点上,国外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他们的通常做法是让运动员先接受完高等教育,之后再投入到体育事业当中来,即使他们退役后,&&&&
也依然会在其他领域中有良好的发展,这样的体制保障了运动员既能在运动场上为国争光也能够在社会上立足。
&&&&&&&&&&&
这样的做法或许也与他们的观念有关,他们认为,体育运动有益于健康,运动员们为人们做了一个好榜样,传递的是一种健康积极的态度,这与得不得金牌无关。而在众多国人眼中,运动员去比赛就是要去拿奖牌,似乎拿的越多就越得意,你看你看,我们中国就是牛,奖牌榜上我们是第一,美国也要靠边站。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总会在此时集体爆发,可我们只关注刘翔得没得金牌,却看不到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里的一堆连400米都跑步下来的豆芽菜和小胖子们。个体的优秀并不能代表全部。所以,我们的观念要改变,不要总是抱着非拿金牌的态度来要求运动员,要让运动员全面发展,且中国“体育大国”的称号不是靠少数人获奖,而是要靠全民运动。体育部门也要采取合理措施,提高运动员文化水平和素质,这样,我们的运动员才不会重演张尚武的悲剧!
美国,赤裸裸的“绑架”
&#8213;&#8213;浅议美国债务危机
各国:喂,喂,时间快到了,赶快还钱啊!
美国:没钱还你们。
各国:没钱你还有理了?没钱不会想办法吗?!
美国:哦,我先弄个法案看通不通过再说吧。而且我正在开机器印钞票,你说你们着什么急啊,稍安勿躁懂不懂?我一个超级大国,又不会赖你们的帐。
各国:你!哼,这年头,怎么欠钱的是老大?
穆迪:你美国这是什么还款信用,看我把你的AAA信用下调成AA+。
中国:下调?下调有什么用?又不能弥补我的损失!我可是最大的债主!他还敢叫我不着急,他开机器印钱,这倒好,弄得他欠我的债务已经严重缩水!
欧盟:就是就是。我们也损失严重!强烈谴责!
各国:哎,可谁叫金融体系是美元的,他美国是老大,没辙啊。哎,这真是对我们资金赤裸裸的“绑架”啊!!
以上就是我模拟的各国的对白心声,听起来是不是蛮好笑的?也许,有些人会觉得上面的话有些玩笑,但其实,真实的情况就是如此。
近日,虽然提高美国债务上限的法案已于8月2日匆匆过关,令美国暂时摆脱债务违约的困境。然而,该法案在很多人眼中则是“饮鸩止渴”,只会让美国经济越来越糟糕。美国经济学者戈德伯格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出台的美债法案所起到的作用仅仅是令美国勉强渡过了眼下的债务危机,充其量只是民主、共和两党的政治恶斗告一段落。法案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才刚刚开始。他还特别指出,投资者当下最担心的是法案会将美国拖入新的经济衰退。
但是,这仅仅只会影响到美国经济吗?
不,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特别是欧洲债务危机仍在发展,欧元区国家在泥潭中越陷越深;另一大经济体日本因地震海啸也未恢复,仍需美国寻找令经济重回稳定增长的可行出路;而中国,作为美国目前最大的债权国,外汇储备和债务金额的实际价值已经严重缩水,中国经济也很难说在将来不会面临着危机……而所有这一切的关键,就是美国经济的复苏与稳定。其实,已经可以这么玩笑地说一句,美国已经赤裸裸的“绑架”了全球的经济。
但是,对于美国的“绑架”,全世界无奈也好,被动也罢,在短期时间内,我们无力改变什么。美国还是美国,即使他的还款信用下降,即便他面临债务危机,他依旧还是那个超级大国,而对于美元一枝独霸的威胁,在短期甚至中期都无法抗拒,只能受制于它。当今世界,在美元的霸权的特殊地位之下,全球经济循环和资本循环形成了这样一种状态:美国向全球输出美元,全球向美国提供商品、资源,美国在调动全球、垄断全球、甚至分配全球,而最终则是为了优先美国自己的发展。
可是,如果一直处于这种状态下,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能够获得发展,国家能够逐渐繁荣,但是我们始终还是活在美国的阴影之下,处处受制于他,还要时不时担心美国会不会对我们出招。就像美国债务危机中,我们的资金被美国套牢,他若不还,受损失的是我们,他若用扩印美元的方式来还,受损失的还是我们。而我们,却只能在一边欲哭无泪。如此一来,我们其实,真的就被美国所“绑架”了。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我们还不是只能在心里默默的大喊:美国,你这该死的绑匪!!
利比亚,第二个伊拉克?!
— —浅论利比亚战争
利比亚+隐患+条件+基础=伊拉克结局?
日,恰逢伊拉克战争开战8周年,法、英、美等国再次联手,对利比亚发动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空袭。利比亚战争由此拉开帏幕。
日,战争在持续5个月之后,反对派攻入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毅然撤出阿齐齐亚兵营,身后留下的是反抗的呼吁。利比亚战争还在持续进行。
一.“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埋下隐患
“世界油库”中东有两大富油区:海湾地区和濒临地中海的北非地区。利比亚就是这样一个地处北非的石油盛产国,已探明的石油储备总量仅次于沙特,位居第二,同时它又十分靠近重要的地中海航线(中东石油运到西欧、美国的必经之路,油轮运输的必经之地,欧亚非三洲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此丰富的石油资源就早已使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红了眼,而战略要地的地理价值,就更不用说了。面对如此优越的条件,丰厚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北约国家又怎会不动心呢?觊觎石油已久的北约国家早就打好了各自的小算盘。
利比亚战争虽因部族之争而爆发,但通过几个大国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其战争企图已暴露无遗,那就是竞争地中海的主导权,石油的控制权。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北约舞战则意在石油啊。
法、英、美等国昭然若揭的企图心以及丰富的石油资源,显然使利比亚埋下了成为第二个伊拉克的隐患。
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具备条件
众所周知,在利比亚,有三大矛盾: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敌对矛盾。这三种矛盾在交织中积累中不断的被激化着,激化着,最终就无可避免的导致了一场内战的爆发。
这场战争本是历史必然,推翻专制建立民主也算得上是目的单纯,可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场战争--原本的家务事,竟会引来众多其他国家的参与,一场单纯的内战在掺杂了众多国家之后就再也不单纯了。
对于这场鹬蚌相争的战争,北约那些大国很清楚,在他们先进军事装备的帮助下,战争结果只有两种:两败俱伤或是反对武装胜出。无论是哪一种结果,受苦的、颠沛流离的都是利比亚人民,获利的、大捞一笔的都是北约国家,如果趁机又能除掉反西方分子卡扎菲,那就更好了,这场战争对于北约怎么看都是有益无损,顺便渔翁得利。“灾难当前,利益为大。”北约国家一直信奉此观点,况且现在又是别人受难,自己获利,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当政府武装与反政府武装在地面激烈交火、打得不可开交时,美国和西方国家虽开着飞机在天上进行空袭,但自己这个渔翁却也乐得自在。
如此看来,打从利比亚政府武装与反政府武装交火的那一刻起,利比亚就显然已经具备了成为第二个伊拉克的条件。
三.万事俱备,不欠“东风”--打牢基础
对于唾手可得的利益,北约国家其实早就打好了算盘。他们认为,只要来场不大不小的战争,他们就可以趁机举着施行人道主义的援助的旗子,喊着帮助利比亚人民建立和平民主国家的口号,顺利的进行一次有一次的“有限”的军事行动,然后把能拿的利益全部装进他们的口袋。
不过打仗这种事情,还是不太好办,毕竟和平年代谁都不敢先行开打,于是他们预先做好了一切准备,静观其变。“幸运”的是,老天很是眷顾他们,利比亚亲自为他们吹来了东风,燃起了战火。内战的爆发使得北约各国都看到了契机,不过他们虽是蠢蠢欲动,却也不敢立刻出兵,美国打伊拉克的例子想必他们也深深牢记着,毕竟一场不合法的战争,打着还是比较理亏。接下来,更“幸运”的是,联合国则十分配合,又一次吹起了东风,准许了军事行动。
面对北约的企图,内战的爆发,联合国的批准,只能说利比亚成为第二个伊拉克的基础就更加牢靠了。
利比亚+隐患+条件+基础=伊拉克结局!
……&&&&&&&&&&&&&&&&&&&&&&&&&&&&&&&&&&&&&&&&&&&&&&&&&&&&&&&&&&&
2011年X月XX日,在敌我分明的强强对决之后,在利比亚人民流离失所之后,在赢家得到想要的结果之后,利比亚战争终于尘埃落定。
只可惜,我们不知道那尘埃落定的一天还要再等多久;只可惜,我们不知道那利比亚的结局会不会如同伊拉克那样;只可惜,我们不知道那万恶的赢家下一个瞄准的会不会是我们。也许,利比亚终将成为第二个伊拉克;也许,我们终将成为第二个利比亚;也许,没有也许……
&&&&&&&&&&&&&&&&&&&&&&&&&&&&&&&&&&&&&&
自强才是硬道理
&&&&&&&&&&&&&&&&&&&
&&&&&&&&——由索马里饥荒所想到的
&&&&&&&&&&&&&
日,联合国宣布索马里进入饥荒状态。
顿时,灾难如风暴般迅速席卷非洲东北,吞噬着难民的每一根脆弱的神经。然而令我好奇的是,面对连年干旱,颗粒无收,人们想到的不是设法弥补,或是求助政府,而是大批地背景离乡,逃往首都摩加迪沙。仅8月6日一天,就有5万余灾民来到这里,更是有“意志坚强”的“英雄”为了来到这里耗时长达3个月!
大家一定同我想的一样,国家乱成这样,政府怎能无动于衷?唉,只怕人家力不从心啊。
东非索马里过去20年间都处于无政府状态,国家大事均有西方大国操持,而在灾难面前,联合国的人道主义援助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说的也是啊,各管各家事,各进各家门。又不是一个国家的,谁管你灾民死活呢,走走过场,作作秀,再露露脸就够啦!可是饥荒却不单纯是内政问题。索马里饥荒不断,犯罪猖獗,想必连年的战争才是问题的根源,而插手战争的西方大国或早就明白此理,却仍然自欺。
我不禁感慨,拥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是多么的重要;拥有一个强有力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多么的骄傲;作为一名中国人,是多么的自豪!
甬温线铁路交通事故,汶川大地震,瘟疫非典······一部部灾难与奇迹的交响曲在我耳边奏响。
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靠自己站起来的国家才能“久病不倒”,无坚不摧,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读之心经·
【读之心经?阅之感受!我就是我,慧眼识英的我。】
【这一刻,大师的杰作,在我眼中,我决定!】
No·他们、是可悲?还是可贵?
荒唐下的理想主义者
&&&&&&&&&&&&&
&&&&&&——读《堂吉诃德》
上午终于读完了《堂吉诃德》,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人塞万提斯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西方古典小说的经典,揭露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腐朽,展现了人民的痛苦和斗争,这本书触及了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风俗等诸多方面问题。
小说的主人公,堂吉诃德,身份是一个乡绅,读骑士小说入了迷,一心要把书中骑士的行为付诸现实,还带了个唯利是图的邻居桑丘同他一起做梦,让桑丘扮作他的奴仆,自己却化身骑士,开始他们的疯狂历险。
人们以为堂吉诃德是个疯子,也是呢,谁见了这样一个人,把宿舍当城堡,绵羊当军队,风车当巨人,都会想他要是正常那我就不正常了吧。的确,我们的主人公是个疯子,或者说好听点,他中骑士小说的毒太深,无法自拔,甘愿沉迷其中。但是作者给了疯子一个美妙梦想,这一切看来荒唐,而且,在主人公幻想的世界中,他像一个真正的骑士一样有着许多优点:头脑清晰见识高明
有坚定的信仰
高尚的品德,堪称骑士的典范,梦中的他以为他高尚尊贵,可在现实生活中他又变得格格不入,常常给别人添乱。堂吉诃德就这样活在美好的理想和落魄的现实中。读这本小说,有种感觉,
在堂吉诃德的梦和现实中穿梭,随着情节的发展,想跟
堂吉诃德一起疯下去,这或许是因为他那执着的英雄梦打动了我吧。我想,作者的意图绝不是只为塑造一个滑稽可笑的小角色这么简单,我们在读这本书时,带着嘲讽的心情看主人公干下的一桩桩可笑的事情,可是,谁又能承认,自己从未像唐一样去执著地痴迷地迷恋一样东西,谁没有一个梦,自己是英雄。堂吉诃德,他只是把他的梦放大,然后带入现实。他的出身,他所在的社会,他的理想中的英雄行为,混搭在一起,造就了这一出荒唐剧。故事的最后,唐似乎从梦中醒来,回到了现实,但不久就去世了。
堂吉诃德看似是个喜剧人物,但是在他身上却夹杂着许多悲剧性的东西,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强烈撞击,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他理解成可笑或丑陋,在他的荒唐行为中,有着高尚的动机和崇高的理想,他痛恨专横残暴,反对压迫,同情弱者,维护正义。他与周围世界的冲突,实质上是崇高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堂吉诃德,含泪在笑
&-读《堂吉诃德》有感&&
“你的运道决对不可能久长,转眼之间就会处处遇灾殃,你的喜悦不过是梦中幻想…”(《堂吉诃德》)
&& 喜剧?亦或者悲剧?我已经难以分辨。
初读,堂吉诃德过于奇怪的做法,实在是令人捧腹大笑。一副破烂的铁甲,一只生锈的长矛,一匹瘦弱的老马,一个奇怪的随从,堂吉诃德出发了。把乡村客店当作城堡,把旅店老板当作寨主,把旋转的风车当作巨人,把羊群当作军队,把理发师当作武士,把胜利取得的铜盘当作有名的曼布里诺头盔,把罪犯当作受迫害的绅士……一路上打打杀杀,冒冒失失,疯疯傻傻,奇奇怪怪,无论做的哪一件事,在旁人看来,堂吉诃德都闹了不少笑话。哎,可爱的堂吉诃德,他的一生都充满喜剧色彩。
再读,堂吉诃德过于奇怪的行为,实在是令人可怜不已。
堂吉诃德一心要匡正这个社会,但却一厢情愿地把骑士小说的描写当成现实生活。他无视已经发生变化的时代,企图以自己的游侠行为来复活过时的骑士制度,把单枪匹马、打抱不平当做主持正义、改造社会的途径。他怀着满腔真诚,却总是四处碰壁,他沉浸于幻想之中,却完全丧失了对现实的感觉,他对着臆想出来的敌人横冲直撞,乱劈乱刺,同时也屡屡被人打伤,而直到他生病卧床不起的最后一刻,他才明白过来,自己并不是什么骑士,不是什么堂吉诃德,只是一个平凡普通的阿伦索·吉哈达。哎,可怜的堂吉诃德,他的一生都是活在悲剧中的。
又品,在塞万提斯的笔下,堂吉诃德是个矛盾、复杂的人物,一个可笑同时却又可悲的老骑士。其实他所做的那些荒唐可笑的蠢事,大都出自他善良的动机:他攻打风车,自以为是与残害人类的巨魔作战;他释放了苦役犯,是为了反对奴役,给人自由;他攻击抬着圣母像求雨的游行队伍,是把他们当做抢劫美女的强盗……但由于他无法对现实事物作出正确判断,往往是事与愿违。他放走了苦役犯,苦役犯不但不感谢,反而恩将仇报,把他揶揄一番,毒打一顿,并抢走了他和桑丘的衣服。他从地主手中救下牧童安德列斯,刚一转身走开,地主又把牧童绑起,打得更狠,以致使牧童诅咒“天底下所有的游侠骑士”。尽管现实无情地嘲弄了堂吉诃德,但他却执迷不悟,不自量力,做事从不考虑方式方法,一味凭幻想蛮干下去,一次又一次落得可悲的结局,成了一个“最讲道德、最有理性的疯子”,一个既可笑又可叹的人物。
堂吉诃德是理想主义的化身,他执着于他那理想化的骑士道,从不怕人们议论与讥笑,更不怕侮辱与打击,虽然四处碰壁,但却百折不悔,一片赤诚,无论什么都不能使他改变初衷,不愧为真理与正义的捍卫者。这个只身向旧世界挑战的孤单的骑士,虽然屡战屡败,却越战越勇,不禁令人肃然起敬。又有谁能说,这样的堂吉诃德是最可笑的呢?
  而在堂吉诃德表面的喜剧因素之下,实际隐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蕴。他对社会正义和人人平等的要求,在扼杀人的一切美好愿望的强大的封建黑暗势力下,是不可能得以实现的,他以过时的、虚幻的骑士道来改造现实社会,更是一个时代的误会,完全不足为训。但他的进步思想,闪耀着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辉,他的失败,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你的运道决对不可能久长,转眼之间就会处处遇灾殃,你的喜悦不过是梦中幻想…”
这是公爵家的女仆一时戏言唱出的词句,同时也是堂吉诃德骑士生涯的真实写照。我只能说,堂吉诃德,含泪在笑。
是人疯了,还是社会疯了
&&&&&&&&&&&
&&&&&&&&&&&&&&&&&&&&&---------读&堂吉诃德&联想到的
放下已经读了几天的书,心里不知为何觉得有些堵,是书的影响吗?也许吧!这本堂吉诃德真是神奇,当你津津有味的看着它时,从别人的角度看,你仿佛也成了一个疯子,莫名其妙的大笑,不屑的嗤笑以及无奈的苦笑……各种笑容由看书的心境而改变。当你合上书,转过头看这个现实的世界,又仿佛和书中,有些相似……
有很多人觉得堂吉诃德是个疯子,没错,他是疯子,这点我承认。可是就是在这个疯子的世界却有许多东西是所谓正常人不曾拥有的,勇敢,正义,不怕困难,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这恐怕是当代人最缺少的了吧!在这个如此‘现实’的社会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现实的人,正义,怜悯,恻隐之心早就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为了一点利益丢掉自己的初心,最后落得个凄惨的下场,这样的人笔笔皆是。我到觉得堂吉诃德很真实,他一直抱着自己的梦想-------当一个帅气的骑士。一路上‘除暴安良’‘嫉恶如仇‘,虽然行为都很荒唐,遭到他人的嘲笑,但他不以为然,怀抱着正义的心踏上征程。反过来看那些嘲笑他的人,每天活在‘现实’中,庸碌无为。没钱没势的看着他一笑了之,继续过着被压迫的生活;有钱有势的嘲笑他,打压他,然后继续在黑暗中奢侈,怡然自得。这不正像我们现实的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吗?一些倡导优良精神的人呼吁社会,大多数人会冷漠的看一眼,然后继续自己的生活;而一些高官,认为这些人所倡导的精神‘侵犯’了他们的‘利益’,让自己没有油水可捞,于是强力打压,在众人面前顶着可恶的嘴脸,发表着一套虚伪的说辞。而大多数群众也冷漠了,冷漠的看完,顶多发出一两声嗤笑,然后继续做着自己的事。正义感荡然无存!不禁发问,这样一个社会不是比书中那个被压迫的社会还恐怖吗?
令举一个例子吧!就是最近的事。一个小伙子救了一个摔倒的老人,却赔了十万!多荒唐的事!社会虽然有正义的人,但是他们帮助了社会后却被这冷淡的社会倒打一耙!这样的社会不是和书中很像吗?我们这些冷漠的群众又跟书中被压迫的‘下等人’有什么区别!
不是那些有正义感的人疯了,而是因为这个社会本身就是病态的。不过看了这本书倒是看出了一个真理:让正义的人们永存吧!即使他们看似疯狂,也请用另一个角度看待他们的疯狂……
& 在矛盾中挣扎
&&&&&&&&&&&&&&&&&&&&&&&&&&&&——读《哈姆莱特》有感&
莎士比亚绝美的诗情,浩瀚的想象,以及他在故事中精妙绝伦的构造都令人称奇,于是莎翁也在历史的文学长河中久经不衰。然而这本薄薄的剧本最能打动我的是哈姆莱特在所处环境中表现的矛盾性格。几百年中,莎士比亚所塑造的人物,在当今社会复杂的环境中,依旧有无数与之相仿的同类。
哈姆莱特纠缠在生和死之间,在复仇的困扰之中踌躇不前,无所最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复仇悲剧,还是一个被莎士比亚深化的性格悲剧。“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这句经典台词被应用至今。无论是实际的做与不做,还是更浩荡的生存还是毁灭,总有这句话来表现在矛盾中挣扎的内心。
名著中的众多人物,我对哈姆莱特情有独钟,因为我觉得我内心的情感与他的悲剧性格有相仿之处:总喜欢犹豫不决,为或大或小的事情左顾右盼,纠结不知。我同样站在无数的困难面前踌躇迷惘,我很喜欢默默重复哈姆莱特的话:“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是默默忍受人世无涯的苦难,还是挺身反抗命运暴虐的毒箭,在奋斗中结束一切,是哪一种更勇敢?”我总痛心于此,有多少应该细细盘算的得失取舍,有什么不可割舍的情节,让我在这里叹息。
其实,终究没有什么好困苦的。人生就总是要向前进,倘若在困难面前倒地,那么仍旧会压来层层叠叠的群山。与其让苦难加倍,还不如乐此不疲地奋斗。美好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之间存在莫大的差距,对此还是挺身反抗吧,在毒箭中英勇丧生总比碌碌而终要强。
哈姆莱特对我来说是一个戏剧的具有深刻意义的教材,
矛盾性格该是整改的时候了。现实令矛盾加重,我只有冲破这层矛盾,才能不再现实中屈膝。
No·哲人?哲学?离我们很遥远吗?NO!&
特 别 的 尼 采
&&&&&&&&&&&&&&&&&&&&&&&&&&&&&&&——读《天才的激情与感悟》有感
&&&&&&&&&&&&&&&&&&&&
&这本书书名很长,是译名,我想用“尼采语录”来称呼似乎更为恰当。
尼采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直到20
世纪,才激起深远的调门各异的回声。
中国人认识尼采的途径大致有三条:第一条是从鲁迅先生那里,他给我们描绘的尼采是一个天天唱着“我是一个悲剧”的疯子。但是,我们要知道,鲁迅先生对尼采是从汲取吸收到批判的。
第二条呢?更糟糕!是从臭名昭著的阿道夫希特勒那里得来的,如果说马克思受益于他有个知己,那么尼采就受害于他有一个崇尚沙文主义的妹妹。希特勒亲自拜访过他的妹妹,由此尼采背负上了“纳粹哲学家”的名号,实际上尼采1900年就过早去世了,那时希特勒才11岁,还在上小学呢。
至于第三条,简直是对他的侮辱。是教会!尼采说上帝死了,上帝就让他死了。
这三条途径所得来的尼采的形象,无疑是片面的、庸俗的,而事实上,尼采应该是伟大的,受人敬仰的。在德意志,在1871年以后,无数人鼓吹着普鲁士的胜利,鼓吹着强权政治,鼓吹着民族主义。而尼采站了出来,他反对狂热的民族主义,反对强权政治,而且他始终在批判形而上学。
“现代处在阴影下。一方面,上帝死了,信仰危机的阴影笼罩着欧洲。另一方面,上帝死得不彻底......信仰的沦丧和本能衰竭是一种现代并发症,病根则是形而上学和基督教的信仰。”
在历史上正是尼采最早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了全面的批判,这是他在哲学上做的主要工作,也是他的最重要的哲学贡献。尼采在他的那个历史时代当然是到达了很高的思想高度。这一点,已为多位反形而上学的后现代思想家加以布扬和赞美,尼采曾经刻薄地嘲笑那些只知盲从前人的所谓“学者”:“他们是好的钟表,只需正确地上满它们!可以无误地指出时辰,谦卑地到时发响。”
尊重尼采学说的人理应特别重视尼采这方面的警告。&&
根据“尼采语录”我将尼采的言论归结为四部分:一、反对强权政治和狂热的民族主义;二、反对上帝及大多数客观唯心主义;三、反对形而上学;四、提倡唯意志论
&另外,尼采认为认可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便是幸福,而无需他人的认可,即自己要自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尼采:“千万不要忘记我们飞翔的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用中国的一句老话来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众必非之。”&
尼采说:“你们知道上帝在哪吗?我告诉你们吧!上帝啊,是我杀了他!”不过似乎用司汤达的一句话来说更为婉转:“上帝的惟一可宽恕之处,就是他并不存在。”
人们批评尼采总是说他狂妄、疯癫、孤高——敢换别的评价他们真正价值的词吗?
总之,尼采在中国无疑是一位不太著名,却很伟大的哲学家,他不是什么伟人,他晚年疯了。但他的言论和观点至今仍能让无数人受益,并被尊为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他对他所在的时代和我们所在的时代都有巨大的价值。这便是他作为哲学家的资本,也是我向他学习的理由。
。。。。。。
&&&&&&&&&&&&&&&&&&&&&&&&&&&&&&&
——“被踏碎的花儿,仍将芬芳沾上鞋履。”
&&&&&&&&&&&&&&&&&&&&&&&&&&&&&&&&&&&&&&&&
当一只脚踏在紫罗兰的花瓣上时,他却将香味留在了那只脚上;一个精神病人闯进了一位医生家里,射杀了他三个花样年华的女儿,他却仍为那精神病人治好了病。
你在想什么?&&&
& 它其实只是一本书。
& 这是暑假在新华书店里看到的。&
只是走过哲学类的时候余光扫到了这本书,抱着一种“站在这里我就哲学”的卑贱优越感和高姿态,妄想精神升华的虚荣态度翻了翻这本书。这是我第一次读哲学方面有关的书。第二次的时候还是路过,强迫症什么的没忍住,还是把它又一次的从架子上拿了下来。
这本书谈不上高深,但正是它教给我的这两个简单的字,化去了我来自青春期的些许玉骄龙式的戾气。 是的,是一种正确的“心法”。
他用后现代和一些希腊式的眼光定义宽容,和宽容在后世将产生的作用。他承认历史,承认发展,他有朴素自然的、去尽浮华的,充满辩证唯物主义精神的文风
和宝贵的理性思维,以及深刻、深远、精炼和独到的见解,这些都是现代文坛中十分宝贵的。书中除了宽容也讲到了很多,暴政、信仰、精神,西方历史、宗教……这些都是他所理解的宽容释意中
必须要说的一部分。所以房龙就在书中一个一个词拆开说,拆开举例、讲述。
但是这里还是只说一说道德方面的宽容。因为一个是这本书我还没有读完,一个是的确有很多有深意的地方不理解,所以只好根据自己已经理解的,说一说浅层的东西的罢了。见解不深。
& 宽容比仇恨更有力量。
矛盾是隔阂的原因,为人处世我们这个年龄段还不够成熟,那么如果不能避免,该如何解决?是斤斤计较还是怀恨在心,不管那一种最终都是两败俱伤。退一步海阔天空,再说了,学校目前应该可以算是一片净土了,还没有步入社会哪来的什么恩仇。笑一笑就过去了,互相谅解。生活中真正的不愉快我们还没有经历到。
眼前事在人生中 真的都是小事。如果是朋友那就更简单了,原谅错误打破沉默的方法人人都有一套,大家都明白,多个朋友总好过多个仇人。
宽容是融化仇恨、化敌为友、缓和矛盾的最佳方法了。而仇恨呢,害人害己。很多人所谓的深陷仇恨中不能自拔,个人觉得很扯。因为这完全是心态问题,能不能走出来完全取决于你想不想走出来,你愿不愿意拨云开雾寻找宽容
化解仇恨。 不要说你找不到。你找得到,只是被自己哼哼唧唧的那些 一个又一个不想去宽容的借口击破了而已。
终归还是不想宽容,终归还是被自己一次一次绊倒,淋着雨还不想爬起来。
仇恨蒙蔽了你的眼睛,你无法宽容的原因也可能是这个。心里已经满是黑暗,那还怎么看得到宽容?
& 宽容需要理由吗。
宽容是一种博爱,饶恕人的过错,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如果他肯改,并且是真心的,那么你将会看到他重燃信心改过自新。那么当你在某一天也犯了错,或者陷入困境时,他也回来帮你。你就会得到那些被你宽容的人的
真心感激的回报。 那时对你将是一种泪流满面的莫大的感动。荷兰的一个哲学家曾经说过:“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的,而是靠宽容大度征服的。”
其实跳出这种哲学思维到生活中去,有时会听到两个妇女当街对骂,用她们独特的方式伤害着对方,旁边就会有人劝架:“哎呀都是女人,这是干吗呢。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么。”
于是她们就就会歇一歇,或者停下了。有一个广告:“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比海更高远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怀。洋河蓝色经典。”
(我没有植入广告。)
我是想说其实不管男人和男人,还是女人和女人,同类之间都会有一种不需要理由的宽容。那么推广一下,我就是在倡导在同一个星球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和理解。可以肯定的是,不管人类文明发展到何种地步,只要地球上还存在哪怕两个人,这样的一种情怀,就是必须的。
& 宽容也需要辩证看待。
当今世界其实并不是我们体会到的这么和平,有很多地区的人民在饱受战乱带来的痛苦。他们她们甚至它们都无家可归,吃不饱也穿不暖。这些人们痛恨给他们带来这些痛苦的人,所以他们是否也想宽容呢?战争的暴虐、种族的歧视、思想的束缚、等等,都在呼唤宽容,我们渴望那和平安详的日子,但我们同样要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负责,必要的时候决不能“宽容”地得过且过,将宽容发展成为漠不关心,那恐怕才是最大的灾难。用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人生,你会发现,生活中的宽容会让你平和安详,而发展中的不宽容会促进社会的进步,无论过去、现在、将来,二者都需要存在。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宽容无非就是让人活得更轻松更坦荡一些。一些来路不明的骂声白眼何必管他,What
the hell~!原谅他笑一笑也不会怎么样的其实。没什么东西过不去。还是那句话,心态。
告诉了你什么是好的做法,就看你要不要去做了。该放下的总要放下,能原谅的就去原谅。 既是生活中选择宽容,更是在宽容中选择生活。
No·笔随心动 心随我动
【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
那个夏至未至的季节
&&&&&&&&&&&&&&&&&&&&&&&&&&&&&&&&&&&&&&&& ——读《夏至未至》有感
所有的爱,所有的恨,所有大雨里潮湿的回忆,所有的香樟, 所有的眼泪和拥抱,所有刻骨铭心的灼热年华, 所有繁盛而离散的生命, 都在那个夏至未曾到来的夏天,一起扑向盛大的死亡。——题记
浅川的夏天,莺飞草长,桃花盛开,那些被时光切割成碎片的日子从他们身边匆匆而过,他们告别了一个有一个过去,浅川的相遇,香樟树滚动的绿色带给他们美好的时光,也带走了曾经自以为是永远的岁月,他们陶醉在香樟树由翠绿变为墨绿的季节里,在那个盛夏,每个人尽情演绎着自己的年轻与美丽。
&&&&&&&&&&&&&&&&&&&&&&&&&
《夏至未至》告诉我,不要轻易否定任何一个人的成果,一个“不”,可能会毁了一个人,甚至是几个人的一生。
小司的天赋被恶毒地污蔑,是无能为力,还是不屑争辩?他选择了躲在阴晴的一隅,让泪水肆意流泻。我感到揪心的疼痛。
曾经有人说小司就是小四,把自己写进去。我想,就算你如他那般被这个世界否定了你的文字,你的真实。但在一个你不曾了解的地方,一定有一些人被他们所感动。
&&&&&&&&&&&&&&&&&&&&&&&&&&&&&
我一遍一遍读着《夏至未至》,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成长是一个摆脱幼稚天真走向成熟的过程。成长需付出代价,立夏出身贫寒,但不卑不亢,朴实,勤奋,自尊,尽管对城市翻到陌生,从没有盲目追求,安心读书。每个人都需要一盏照明灯照亮自己的舞台,朝着一个方面一直努力。
&&&&&&&&&&&&&&&&&&&&&&&&&
他是个失堕在俗世的天使,即使自身在承受着折翼的痛苦,却仍要用自己微弱的光芒去照亮周围的阴暗,去温暖身边冰冷的心。想起他被捕的时候,他乞讨的时候,才发现曾经那个笑得如阳光一般的大男孩已经离我们远去。他为友情付出了太多太多,他甚至忘记了自己。当他流下眼泪,当他泣不成声,一切都戛然而止了,时间回到了那个香樟繁盛的盛夏,那个没有忧伤,没有疼苦的时刻。但每个人都清楚大家已不能像以前一样放声大笑了,他们经历了太多太多,以至于忘记了快乐、幸福。
《夏至未至》是一场奢华的文字盛宴,用华美的文字谈论着悲哀,谈论着爱,谈论着一切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事,让我们有一次眼睁睁看着我们所期待的唯美结局被扼杀。泪,在意想不到中流下,但因为小司的才华,立夏的自强,之昂的赤诚,经过彻底净化后的心情,在这炎炎夏日静静流淌,舞动着青春鲜活的绿。
【侠义、我们也可以】
&&&&&&&&&&&&&&&&&&&
&&&&&&&&&&&&&&&&&&彭阳子
在多数人眼中,侠义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侠义之人就是金庸笔下喜欢舞枪弄棒、惩恶扬善,做好人不求回报的大侠。他的源头,最熟悉的应该是《水浒传》,其次就是我们听到的一些侠客故事。比如说《三侠五义》里面的,铁面判官包青天,南侠御猫展昭,以及江南五鼠,这都是最经典的侠义。
这种侠义已经比字面上的意义宽泛很多,因为大家一听侠客精神马上就会有一个大侠施展着草上飞水上漂以及降龙十八掌北冥神功之类的镜头联想,基本上想到的都是武生角色,但是《三侠五义》(简称《侠义》)里用了不少的笔墨描绘的就是一个书生——黑面包青天包拯,从他小时候种种坎坷入手,写到少年时期的才华禀赋,至长大后中举就任开封府,描写他倒成了本书的重点,书中其他武侠也得不到笔者如此多的青睐。也就是围绕包拯展开了以讴歌侠义精神为总脉络的侠客故事,其中包公的判案是重头戏,虽然包公的戏份到了他造出大铡后便轻了不少,但是仔细看还是能发现几乎每一个人物从出场到淡出都与包公有着神奇联系,比如为包公所救的其弟子颜查散,还有被包公免死的五鼠等等。每一出侠义故事,说白了还是包公断案的一部分,要么是线索,要么就是整个案件。在作者眼中,说不定侠义精神已经不“单纯”了,而是更多注重理法,不是大侠想杀人就可以杀人了,而书生也不是孱弱之徒,而是凭借自己聪明智慧为老百姓讨回公道,难道这不是“大侠”吗?是的,即使书生不算大侠,他也应当是组成社会侠义精神的一部分,而且是核心,难道包公众星捧月般的存在不能说明一切吗?《水浒》里的塑造也是如此,尽管众好汉让人看得好过瘾,但是他们的智囊只能是宋江,他们都围绕着宋江展开行动,到最后也是及时雨的一句话就让团体崩溃,让好汉们走向终结,一介书生仅凭借才智就掌握了领导权,这就可以肯定小说家是如何塑造侠义精神。是以理智法和皇威为心脏部分,让侠和义作为骨架去战斗的,而它的灵魂就是古代正确的是非观,不符合这个的,都一一被排除在外。不过一个人不会是完美的,它的核心也有可能问题百出,在封建社会侠义是要在一面大旗下施使的,它即是——皇帝。
在包拯出生之前,就有一段很出名的故事,叫狸猫换太子,在包拯中举之后来到开封府之都是皇恩亲受,在半本书讲了多个包拯案子和侠客故事后,又写了一个盲老太,此人正是当年狸猫换太子那一受冤的妃子,当今圣上正是老太之子,包拯为老太正身并了结了当年的宫中冤奇案。兜了一大圈,包拯还是为皇室所用,当然,作者这样安排也是为了使这个书中的大环更加离奇,凸显包公之能耐。南侠被召入宫中,皇帝见他武功高强赐以“御猫”之称,足见皇帝在本故事中作用,更有趣的是,这不是正文只是后面的铺垫。这次之后,江南陷空岛五位结拜兄弟世人称“五鼠”中的老幺,人称“锦毛鼠”白玉堂因名号不对眼认为“御猫”抢其风头而惹上南侠,事件结尾又是皇帝召见五位英雄,特别是对锦毛鼠赞赏甚多。皇帝这里就像诸位大侠的矛盾调和场,倒也像表彰各位大侠的奖台,皇帝一夸,才真能展现大侠们武艺精湛、有勇有谋一样。在包拯初制御铡之时,皇帝给予最多赞誉和支持,到最后,也是对这种杀人武器最满意的一位。顶头上司“虎视眈眈”,怎能没有太过崇尚皇威的嫌疑?让读者觉得,侠义无非还是由皇帝领头说了算的,作者似乎很认皇帝是公道的死理儿。在其中一个故事中,甚至还露出皇权、相权的争斗,而包拯旗下的好汉则是坚定地站在皇上这一边,坚决帮助皇帝铲除气焰嚣张的马家和有谋反倾向的王爷。这一节,到底——是在写忠还是义。恐怕作者的倾向是好汉是要忠义两全的(这也符合古人的道德观),不是吗?这也许是《水浒》名声更大的原因,因为被逼上梁山的人们才是社会真实写照,而不是大侠都在宫廷里和皇帝谈天说地,一展身手的境况吧?哪个对人更有帮助,一目了然。《侠义》让人充满侠客精神,却没有走出逆来顺受的潮流,《水浒》则迥然不同,虽说结局是皈依朝廷,但梁山好汉多死的死伤的伤,留下的是悲剧,也可以说把反抗精神进行到底。在当时的社会,这无疑给了受压迫的人民一剂强心剂。《侠义》则有些像期盼公理的心灵之作,也像剥削社会的童话——若是包青天在,若是展昭在——人们都这样盼望着他们的救世主。他们不知道,其实,人需要的不是理而是理掌握在他们手上。还有——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不过,如何说呢,实在无法比较水浒和侠义,因为两部作品都为人熟知,不过前者比后者显得更有留存价值。是这样吗?我们是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两部作品中的故事了。有狸猫换太子,包青天断案,武松打虎,倒拔垂杨柳,提到包公则比水浒人物更激动,也许是神话越滚越大,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侠义》中的人,多是被神化了。其实认真去看看《侠义》中的故事,则会很平实地描绘着包公断案的一幕幕,大侠也不是人们所想的那样气吞斗牛,有些大侠还有很明显的被写出来的缺陷。像五鼠中的老五白玉堂,刚出现就被暗处的展昭发现,扣上了“过于残忍”的帽子,实际上他也确实有些蛮不讲理和不择手段,虽然是个侠者,有时却显得可怕。而且,侠者们得到线索也总是飞檐走壁采用“偷听”一类的做法,实在是不光明。他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才能不喜欢一个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