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运动钙补充的生理学原理理解释为什么剧烈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

运动生理学的原理与教学结合,运动生理学论文_学术堂
| [ 学术堂-专业的论文学习平台 ]
您当前的位置: >
运动生理学的原理与教学结合
时间: 来源:学术堂 所属分类: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专业一门重要的应用性基础理论课,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研究机理与机制的一门科学,蕴含很多原理和方法。它不仅仅应用于指导体育课的教学、健身运动和竞技体育训练,同时,很多理论又可反应用于指导运动生理学课程本身或其他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
  一、兴奋性、适应性原理与教学
  兴奋性是生命基本特征之一,是指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的特性。神经组织属于可兴奋组织,根据兴奋性特点,人的大脑皮层处在最适宜的兴奋状态时工作效率最高,即学生在课堂中处于最佳兴奋状态时学习效率最高。但是大脑皮层能否处于最适机能状态,是由一个综合的环境因素来控制的。对于体育专业的理论课堂来说,表现在适宜的刺激源、身体的疲劳度、课堂环境、兴趣、动机、教学组织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运动生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多数高校实行长学期制,需要 16-18 周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在前半学期,学生兴奋性往往较高,因为有新的刺激源如课程新内容的刺激、教师自身的刺激、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心理刺激等因素共同影响,教师、学生兴奋度均较高。同时作为基础性较强的学科,一般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学生进入高校不久,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往往是富含激情、兴奋性高,效果相对较好。但是到了后半学期,学生对上述新异刺激逐渐适应、耐受,如果没有更强烈或更新鲜的刺激因素作用,那么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均将产生心理疲劳,也是一种教学审美疲劳,从而降低教学效果,这个机制涉及到运动生理学另一个原理即适应性理论。对于运动生理学后半学期的教学,如何在学生发生心理疲劳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大脑皮层继续保持较高兴奋性,调动学习积极性,是一个难题。依据兴奋性和适应性的生理学原理,一方面可以从教学计划设计上着手解决,将长学期的课程安排为两个短学期来完成,或者将内容分为两大板块进行,即人体生理学板块和运动生理学板块,完成一个板块的教学即结业该版块,下一个板块就似开设另一门新课程一样,可以有效降低心理疲劳性;另一方面可从教师角度着手解决,如教学内容设计上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方法上不断改进或者不同板块内容变换教师等;还可从学生角度着手解决,如对学生进行不懈怠思想教育,加强自学能力培养,加强平时测试等。总之,改进的原则就是增加新异刺激,提高兴奋性,降低适应性。
  二、反馈原理与教学
  反馈原本是物理学概念,自从引用到运动人体科学以来,对运动人体科学调节机制的阐释起到了较好作用。同时利用反馈原理进行教学,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研究显示, 反馈教学在体育专业技术课教学中取得较好效果,如王宏的&反馈教学模式在散打教学中的构建与实证&的研究中表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反馈教学模式是教与学组合互动的辩证统一的系统模式,能有效提高教学水平,达到教学目标。结合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 将反馈原理运用到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中也是可行的。第一,多运用阳性反馈。所谓阳性反馈是指通过一些正面的、鼓励性的语言或措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体育专业学生个性特点显示出更喜欢受到教师的关注。他们所从事的多是室外开放性活动,长期的运动训练造就了他们性格开朗、自信心强、乐于表现的特点,所以在理论课堂上表现活跃。实践证明,教师的关注对提高他们课堂学习兴奋性和积极性是有效的。因此,采用课堂提问是一种较好的被关注反馈方式,也是一种较好的督促学习、巩固知识的手段,提问中多给予学生阳性语言的肯定或者鼓励,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有较大帮助。另外,由于体育专业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理论课往往缺乏自信心,那么通过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课堂反应, 及时进行思想教育与沟通,以及及时进行教学计划与内容调整,这些细节问题的反馈均有助于教学效果提高。第二,课后回忆复习法是一种较好的知识巩固反馈法。运动生理学这类理论课程专业性强难度大,课后必须及时复习才能有效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体育专业学生技术训练课负荷较大,生理上经常处于疲劳状态,因此建议他们躺着休息的时候1脑存留的记忆痕迹再次浮现或勾勒出来,加深印象并记忆理解,这是一种主动的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第三,作业与测验也是一种典型的反馈,教师可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授课进度与授课内容;第四,改变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挂图、幻灯、模型等直观教具, 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还可在必要的时候将教室设计到运动现场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如进行运动后的一些简单生理指标的测试与生理反应观察等,这些都是重要的反馈教学方式。
  三、条件反射形成、消退理论与教学
  联结派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 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的经验的过程,即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包括桑代克、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等。而条件反射形成需要一个非常关键的过程就是强化,没有强化,就没有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巩固。学生在理论课的学习中,要充分考虑到条件反射的原理。课后复习是一种强化,复习要求及时。根据生理学中的记忆规律,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大量研究表明,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最多,以后的遗忘时间可逐渐延长,直到形成长时记忆。课堂中学到的新知识,在大脑中当时会留下暂时性记忆痕迹,但是这种暂时性的痕迹很快会消退。懂得强化与消退理论以及识记规律将有助于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如课后及时复习或阶段性复习有助于形成深刻的记忆痕迹,课前复习、课堂提问、测试练习等均有助于知识的强化与记忆巩固。同时,一个星期理论课程的安排最好一周两次,间隔时间一至三天。只有科学地安排知识信息量和间隔,才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四、动态平衡理论与教学
  人体内环境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如果这个动态平衡遭到破坏,机体就会发生紊乱,出现障碍或者疾病。动态平衡理论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同样适用。学习是一个过程,不是一种结果,也就是说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批量地、间断地向大脑输入信息,在大脑一次次达到平衡或饱和并经历间隔&消化&后再行输入,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点的过程,即知识不是一次性学成的,需要一个付出的过程,逐渐实现知识从量变到质变、从原始知识到创新知识的过程。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运动负荷比其他专业学生大,理论课堂往往表现为疲劳、大脑皮层兴奋性低,如果按照传统的满堂灌或者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注定不理想。根据动态平衡理论和大脑的疲劳机制,教学的艺术应做到&少量多餐、灵活多样&,即将知识点重点归类,将难点一个一个地击破,不能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而&满堂灌&,从而违背认知负荷理论。因此,课堂中应多采用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使课堂氛围轻松与紧张交替,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饥饿理论&与教学
  适用于大型比赛和运动训练的&糖填充&方法实际运用的是超量恢复原理,其方法首先是尽可能消耗机体储存的糖原,达到机体&糖饥饿&状态,消耗越彻底,那么超量恢复越显著。这个原理也可应用于指导教学过程。
  高校目前很多课程学时少、内容多,如运动生理学很多学校从过去一百多学时缩减到目前的几十学时,教师往往就只能采用灌输式&、填鸭式&传统教学方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追赶教学进度。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将知识或结果一次全盘脱出,使学生一次性被动&吃得过饱&而&厌食&,没有主动学习或思考的时间或空间而失去理论学习兴趣。教师&满堂灌&是一种典型的&教&与&学&相分离的现象,不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是一种缺少人性化的教学。&饥饿理论&提示,大学教学应采用引导式或启发式教学将问题抛出,在课堂中让学生心理发生变化,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和思考过程上,以学生自学、主动参与讨论为主,对知识的兴趣度始终保持&饥饿&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六、大脑半球功能分区和交互抑制原理与教学
  大脑皮层多数有比较明确的功能定位,如智力区分布在前额部位,运动区分布于中央前回,大脑工作时兴奋区与非兴奋区是相互抑制的关系。根据这个原理,变换工作方式或者变换工作部位的方法属于积极性休息方式,尤其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进行变换,可以有效促进疲劳的恢复。但对于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来讲,课程学习任务重,身体负荷与脑力负荷强度都较大,对于脑力疲劳后变换成体力运动教学效果较好,但是反过来体力疲劳后变换成脑力学习效果就非常差,这个矛盾对体育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提出了挑战。从疲劳恢复角度出发,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办法就是睡眠,只有保障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学生身心疲劳的双重恢复。因此,规律的生活方式与作息制度是身心和谐与良好教学效果的保障。
  综上所述,将运动生理学的原理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巩固、提升与拓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运用知识本身指导教学的方法。从运动生理学原理拓展出来的教学理论强调最佳的大脑皮层兴奋状态,强调学生自学能力、课后身心疲劳恢复以及课后知识的及时复习与强化,强调教师采取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以及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等。真正运用这些理论到运动生理学课堂或者其他理论课堂,必将有效提高体育专业理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宏。反馈教学模式在散打教学中的构建与实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97-100.
  [2] 邹政。普通高校运动生理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池州学院学报,):129-130.
  [3] 莫雷。西方两大派别学习理论发展过程的系统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3(4):103-110.
您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队列训练的基础是动作技能,与运动生理学有着密切关系。 根据运动时主观意识参..
1 睾酮的生理基础 人体内的睾酮受到严格的控制,其水平主要是受到性腺的调控。..
心理咨询领域,作为行为认知疗法第三浪潮的正念训练(mind fulness)的研究正如..
题目:篮球运动训练对大学生身体成分的作用分析 目 录 摘要(详见正文) 关键词..
肥胖症是能量摄入和遗传因素共同导致的慢性代谢疾病,[1]但同样的高能摄入并不..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2007[7]号)..
运动生理学论文标签
返回上级栏目:1.准备活动的作用是什么?生理机理是什么?;准备活动的作用:;①调节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和促进相关运动中枢之间的协;②使体温升高,提高代谢水平:体温适度升高可使肌肉;③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④调节赛前状态;准备活动的生理机理:赛前状态是机体在各种条件刺激;2.什么是极点,极点产生的原因?;极点:在剧烈运动的开始阶段,往往会出现一系列暂时;3.什么是重新振奋,
1.准备活动的作用是什么?生理机理是什么?
准备活动的作用:
①调节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和促进相关运动中枢之间的协调;
②使体温升高,提高代谢水平:体温适度升高可使肌肉粘滞性下降,提高肌肉收缩与舒张的速度,增加肌肉力量;使氧离曲线右移,释放更多氧;代谢酶的活性增强,加快了能量供应的速率;提高神经和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增加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预防运动损伤发生;
③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
④调节赛前状态。
准备活动的生理机理:赛前状态是机体在各种条件刺激下产生的自然条件反射,而准备活动则是有意识地通过身体活动引起相关器官、系统产生痕迹效应。这种痕迹效应包括神经系统兴奋的后作用、某些激素的分泌增加和体温升高引起的各种生理效应等。
2.什么是极点,极点产生的原因?
极点:在剧烈运动的开始阶段,往往会出现一系列暂时性的身体不适的感觉的状态。
不适的感觉主要包括:呼吸困难、肌肉酸痛无力、动作迟缓、情绪低落、不愿继续运动。
原因:可能是由于内脏器官的活动跟不上肌肉活动的需要,造成肌肉内氧供应不足,糖酵解产生的乳酸以及其他代谢物质在血液中积累,引起呼吸循环系统功能失调(如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动脉血压升高等)。这些机能失调又导致大脑皮层运动中枢抑制过程加强。
3.什么是重新振奋,重新兴奋产生的原因?
重新振奋:极点出现后,若继续坚持运动,一段时间后身体不适的感觉消失,机体重新出现呼吸均匀自如、动作轻松有力、精神振奋等现象,这种状态叫重新振奋。
产生的原因:①由于内脏器官活动的生理惰性被克服,其机能得到改善,逐渐赶上运动器官的需要,肌肉内氧供应增加,血乳酸产生减少;②与此同时,由于极点引起的运动强度下降,使得运动器官不仅对氧的需求量减少,而且也减少了传向大脑皮质的强烈神经冲动刺激,使得原先被破坏的运动力定型得到恢复。
4.什么是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目前有哪些解释运动性疲劳的学说?
运动性疲劳:运动过程中,机体不能将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的生理现象。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理:衰竭学说、堵塞学说、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保护性抑制学说、突变学说、自由基学说。
5.促进机体恢复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整理活动、睡眠、营养学、物理学、医学手段。
6.分别说明800米跑和马拉松跑引起的运动性疲劳的原因以及运动后所采取的恢复措施。
7.何为稳定状态?两种及其特点。
稳定状态:在一定强度的周期性项目运动过程中,当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及机体工作能力处于一个较高的、变动不大的水平上,此时的功能状态称为稳定状态。稳定状态分为真稳定状态、假稳定状态。
真稳定状态:运动过程中机体摄氧量能满足需氧量的一种状态,常见于强度小、持续时间长的有氧运动。
假稳定状态:运动过程中机体的摄氧量不能满足需氧量的一种状态,常见于强度大、持续时间短的运动项目。
1.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1)肌肉的形态和结构:①肌肉生理横断面积(肌肉力量与之成正比);
②肌纤维类型(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力量大,慢肌纤维相反);
③肌肉的结缔组织(主要指肌肉的弹性成分)。
(2)神经调节机能:①运动冲动的频率和运动单位的募集;
(频率越高,收缩产生的力量越大;募集越多,收缩产生的力量越大)
②相关运动中枢之间的协调。
2.力量训练应遵循哪些原则?影响训练效果的因素?
原则:①超负荷原则(70%-80%1RM);
②专门性原则(举重-练绝对力量,投掷-速度力量,马拉松-力量耐力);
③有序性原则。
影响因素:①负重练习的重量;(负荷)
②练习的次数和组数;(重复次数)
③间隔时间;(频率)
④动作的速度;
⑤肌肉收缩形式;(等长收缩、向心收缩、离心收缩)
⑥练习动作的形式。
3.短跑速度的生理学基础?如何提高短跑的速度?
生理学基础:短跑速度主要取决于步长和步频。步长受肌力的大小、腿长和下肢关节的灵活性影响,步频受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兴奋与抑制的转换速度)、快肌纤维的百分比及其肥大程度、与运动有关的神经中枢协调能力的影响。
提高短跑的速度的方法是使用重复练习法:在两组练习之间应保证充分恢复的时间,以专项最大强度进行练习是短跑训练的主要特点。
4.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如何进行有氧耐力训练?
生理学基础:①氧运输系统;②肌肉组织利用氧的能力;③耐高温能力。
方法:采用持续练习法和间断练习法。间断练习法包括重复训练和间歇训练。
5.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如何进行无氧耐力训练?
生理学基础:①肌纤维类型及其糖酵解能力:即产生乳酸的能力,越强越好;
快肌细胞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是慢肌的2~2.5倍。
②缓冲乳酸的能力:越强越好。
剧烈运动时,机体主要靠血液中的缓冲对来缓冲肌细胞产生的乳酸;
③肌细胞和脑细胞耐受乳酸的能力:越强越好。
方法:间歇训练法。
6.简述提高速度素质的训练.
提高速度素质的训练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速和位移速度。
7.举例说明如何确定运动员训练的负荷量。
8.测定乳酸阈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乳酸阈:人体在进行递质增负荷运动时,由有氧氧化分解供能过渡到大量动用糖酵解供能的临界点。常以血乳酸含量达到4mmol/L时所对应的运动速度来表示。又叫无氧阈,但它是反映机体有氧耐力的指标。有氧耐力好的运动员,个体乳酸阈也高。
乳酸无氧阈实验室模拟训练测定法:乳酸无氧阈测定方法很多,一般都是以乳酸――强度曲线为原理,采用逐渐递增负荷方法测定。起始负荷和递增负荷的大小取决于运动员的性别
年龄和训练程度。
例如,跑台的起始负荷,一般无训练者为2.5m/s,中等训练水平的男子和具有高度耐力训练的女子为3.0 m/s,高水平耐力训练的男子3.5m/s。根据每级血乳酸值和相应的强度,在坐标纸上画出乳酸――强度曲线,取对应于4mmol/L血乳酸浓度的功率值(瓦或跑速),即乳酸阈功率(或跑速)。
1.什么是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有什么不同?
条件反射是经过后天学习、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
2.何谓运动技能?它的形成包括哪几个阶段?
⑴形成运动技能就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⑵运动技能形成三阶段: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巩固阶段。另外还有动作自动化。
①泛化阶段:由于动作初期接收的是一些新异的刺激,引起大脑细胞强烈兴奋,且兴奋呈现扩散状态,出现泛化现象。在此阶段,教师应以正确的示范和简练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动作的主要环节,不应过多强调动作细节。
②分化阶段: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中,运动能力定型初步建立。在此阶段,教师应特别注意错误动作的纠正,让学生体会动作的细节。
③巩固阶段:通过进一步练习,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在此阶段,教师应要求学生进一步练习,并指导学生进行技术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动作质量,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
④动作自动化:运动中整套动作或动作的某些环节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完成,是形成运动技能的最高阶段。(并非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3.从生理学角度谈谈促进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方法。
方法:①充分利用各感觉机能间的相互作用;
②充分利用两个信号系统的相互作用;
③促进分化抑制的发展;
④充分利用运动机能间的相互影响。
第九章(见讲义)
1.什么是激素?激素的种类?
2.激素的作用?作用的特征?
3.垂体分泌的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4.甲状腺分泌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5.胰岛分泌的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6.肾上腺分泌的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1.机体的排泄途径有哪些?
①由肺排出CO2和少量水分;
②由消化道排出的主要是经肝脏代谢所产生的胆色素(通过胆汁排入肠管),以及经肠粘
膜排出一些无机盐,如钙、镁、铁等;
③由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一部分水、少量尿素和盐类;
④由肾脏以尿的形式排泄。
2.尿生成的三个环节?
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②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滤过液的重吸收作用;
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
3.影响肾小球滤过的主要因素?
滤过膜的通透性、有效滤过压、肾血浆流量。
1.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率?正常人?
基础代谢:人体在正常睡眠8小时后,清醒、静卧、空腹和环境温度在20~25 ℃条件下
22的能量代谢,单位是kcal/m,或kJ/m。常用基础代谢率(BMR)表示。
2.人体的三大功能系统及各自特点?
①ATP-CP系统(磷酸原系统):利用CP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时,不需氧,且合成ATP的速度非常快,但持续时间很短,只有7~10s。ATP-CP系统是合成ATP速度最快的供能系统。对应运动项目有100m跑、50m游泳、跳跃、投掷、举重等。
②糖酵解系统(乳酸能系统):合成ATP的速率大约是ATP-CP系统的一半,不需氧,但机体依靠该系统供能可持续1~3分钟。对应运动项目有400m跑、100m游泳、1km场地自行车等。
③有氧氧化系统(氧化能系统):合成ATP的速率比较慢,需氧,但持续时间比较长。一般3分钟以上,对应的运动项目有马拉松、50km竞走、公路自行车等。
1.何谓呼吸?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呼吸: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呼吸的三个组成环节: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
2.何谓氧离曲线?分析氧离曲线的特点和生理意义。影响因素。
氧离曲线:反映血红蛋白与氧结合量随PO2而变化的曲线。(血氧饱和度与氧分压的关系)
①氧离曲线上段:PO2在60~100mmHg的段落。氧分压(PO2)处于较高水平,曲线较平坦,表明氧分压的变化对Hb氧饱和度的影响不大。
②氧离曲线中段:PO2在40~60mmHg的段落,曲线较陡,是HbO2释放O2的部分。其生理意义:保证正常状态下组织细胞的氧供应。
③氧离曲线下段:PO2在15~40mmHg的段落,曲线最陡,氧分压稍有下降,HbO2就会解离出大量的氧。表明氧的贮备能使机体适应组织活动增强对氧的需求。
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①血液的pH值;
②CO2分压;
④有机磷化合物。如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
pH值降低和CO2分压升高,右移;温度升高,右移;2,3-DPG浓度升高,右移。
右移容易出氧(血红蛋白对氧气的亲和力降低)。
3.简述运动时改善呼吸的方法。
①节制呼吸频率,加大呼吸深度;
②减少呼吸道阻力;
③呼吸动作与技术动作相吻合;
④合理利用憋气。
4.胸膜腔负压(胸内压)的生理意义。
保持肺的扩张状态,维持正常呼吸;使胸腔内其他器官,特别是壁薄且可扩
张性大的静脉和胸导管等扩张,有利于静脉和淋巴液回流。
5.合理闭气的方法。
①憋气前吸气不能太深;②呼气肌强劲压迫胸腔时,微启声门让呼吸道中少量气体有节制地从声门挤出,即发出“嗨”声呼气;③憋气用于决胜时刻,如跑步冲刺时刻等。
+7.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机体通过呼吸调节O2、CO2、H的水平。
⑴CO2和H对呼吸的调节
CO2对呼吸中枢的刺激作用实现的两种途径:①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再兴奋呼吸中枢;
②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⑵低O2对呼吸的影响:动脉血中O2分压过低时,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O2分压越低,
反射性加强呼吸运动的作用愈明显。
1.简述心肌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是心肌的电生理特性,是以心肌细胞膜生物电活动为基础的。收缩性是心肌的机械特性。
2.简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能影响每搏输出量和心率的因素都能影响心输出量。
影响每搏输出量的因素:①前负荷(心肌初长度或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正相关
②心肌收缩能力:受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各环节的影响,负相关
③后负荷(动脉血压):正相关
3.简述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动脉血压是在心血管系统内有足量的血液充盈的前提下,由心室射血、外周阻力和大动脉弹性的协同作用下产生的。
形成条件:前提条件:血液充盈血管
基本条件:心脏射血、外周阻力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①每搏输出量: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了每搏输出量的大小;
②心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幅度比收缩压降低的幅度大,脉压增加;
③外周阻力: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④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缓冲动脉血压变化,即减小脉压;
⑤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比例:正常情况两者相适应,但失血时,循
环血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
4.简述影响静脉回流的各种因素。
①体循环平均充盈压:是反映血管系统内血液充盈程度的指标。
②心脏收缩力量;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生活休闲娱乐、文学作品欣赏、高等教育、50运动生理学大题等内容。 
 耐力训练可使肌纤维中( ) 8 / 53 《运动生理学》试题库 A B C D 线粒...法 肌肉力量 自身调节 运动后过量氧 最大摄氧量 氧扩散容量 五、简答题 1....  运动生理学复习题-重点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重点中...最大摄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 能和肌肉...  运动生理学重点题库及答案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一.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71.最大摄氧量主要是反映氧运输系统机能的重要指标,在教学中,其常被用来 ...  ()五、简答题 1、你对反馈的概念及和体育运动的关系有哪些认识? 2、何谓反馈?举例说明体内的负反馈和正反馈调节? 3、人体生理功能活动有哪三种调节机制?神经...  运动生理学题库及答案_财会/金融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考研 ...呼吸运动 24 潮气 25 时间肺活量 26 肺通气量 27 氧利用率 28 最大摄氧量...  运动生理复习题第一章 绪论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 是专门...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以恒定的速度(等动)进行最大收缩。 相对肌力...  3 简答题 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 分析运动技能的生理本质 氧离曲线的特点及生理意义 运动性蛋白尿的含义,与运动关系及该指标在训练中的应用意义。 赛前状态差生的...  2. 体育运动对儿童少年生理机能有哪些影响? 06 试题 一、名词解释1、最大摄氧量2、青春性高血压3、极点4、肺通气量5、 运动后过量氧耗 二、简答题1、影响...  运动生理学真题答案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名词...10、11、12 15、最大摄氧量:指在人体进行有大量...运动生理学题库及答案 29页 1下载券
历年上海体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理学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