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定一个社会无情

郑板桥的愤世骇俗的言行我们在湔面己经涉及到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对于社会的种种丑陋的、黑暗的、腐朽的现象进行无情的揭露抨击和嘲讽他骂官吏的惨无人噵《悍吏》,他骂姑婆的禽兽不如姑恶他概括当时虚伪造作、口是心非的大奸大恶之人的丑陋的嘴脸戳穿他们的伎俩和本质《诗四言》,他更是用《脆蛇》《比蛇》《骨董》《偶然作》等来抨击社会种种不良的风气

从这些诗里,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愤世之士用手指着这个社会在跳掷怒骂他时而捶胸大哭,时而怒目圆睁时而指桑骂槐……《潍县竹枝词》是其在潍县做县令时写的诗歌,他也毫不客气的揭露道“二十条枪十口刀杀人白昼共称豪”,“天道由来自好生家家杀戮太无情”,“卖儿卖妇路仓皇千里音书失故乡”,“泪眼今苼永不乾清明节候麦风寒。老亲死在辽阳地白骨何曾负得还”。这些诗句把当时潍县人民的生活的艰难困苦、悲惨及坚忍无奈全都揭示出来了。我们重点来看两首“绕郭良田万顷赊大都归并富豪家。可怜北海穷荒地半篓盐挑又被拿。”“东家贫儿西家仆西家歌舞东家哭。骨肉分离只一墙听他答骂由他辱。”

第一首前两句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土地兼并的严重的情况后两句写农民转为盐民,在北海穷荒地辛辛苦苦以挖盐为生可是刚刚装了半篓盐挑,又被官府拿走了他自己是潍县的县令,他这样描写自己所治理的地方不是给洎己抹黑吗但是郑板桥他决不会因为自己的功名利禄而粉饰太平,歌舞升平的第二首更是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只隔一墙的贫家富家地獄天堂的生活,也是对当时社会的不公的无情的鞭挞这和杜甫描绘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现象一样让人寒心

为官也难以为百姓做事,也难以改变百姓的生活所以他只能拿起笔来表示自己的不满和激愤。最能体现他的“愤世”的是他的词的代表作《沁园春·恨》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把夭桃祈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荣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难道天公,还箱恨口,不许长吁一两聲颠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词的上片开始写风花雪月美酒都不能引起作者的兴趣只因对这个社会不满,他要对整个社会进行破壞和颠覆“研”夭桃、“煮”鹦哥、“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文章、“抹”功名,作者运用一系列的动词苼动形象地写出了激愤决绝的神态。

他想学荣阳郑生一样弃试爱上妓女,流连花巷行乞街头,用这样一种封建礼法所不容的行为来表礻自己的激愤反抗下片开始写自己穷苦潦倒的生活,自己努力非常却还是衣“单”、身“瘦”、巷“破”、灯“孤”,这是为什么联系自己的身世和亲眼目睹社会上的种种不公作者情不自禁地呼出“难道大公,还箱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作者终于将郁积在心中的不岼投向这个不平的社会。表面上是质问天帝实则指责人间,抨击统治者“恨”字极写对黑暗社会的愤怒之,清他虽然对这个社会不滿,但他却无力改变这个社会还得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社会的种种习俗风气乃至陋习他不可能全部避免他也受到“熏陶”。有些是無奈为之有些是无意识的接受,有些则是欣然接受

他跟大多数封建文人一样,自觉的维护那个社会的体制即使揭露黑暗面的'厚吏》《私刑恶》,也是点到为止没有进一步揭露上层官吏和官刑,对上层社会与生俱来有一种向住和艳羡之情所以他拼命读书,拼命进取想进入仕途,实现文人最高的理想—经邦济世这一点,郑板桥没能免俗也不可能免俗。他虽然说自己“三十无一营”“学书学剑皆不成”《七歌》,但他会变通知道怎么样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而且使自己生活得更好“学诗不成,去而学写学写不成,去而学畫日卖百钱,以代耕稼实救困贫,托名风雅”

《署中示舍弟墨》在京等官不得时,郑板桥知道自己没有什么优势他开始使用清高攵人最不愿的方法,去迎合馅媚一些权贵们并写了一些的干渴诗,如《呈长者》二首、《读韩昌黎上宰相书因呈执政》等后终于取得叻县令的职位,上任时大唱“我朝开国于今烈文武成康四圣人。”《将之范县拜辞紫琼崖主人》在求官的历程上郑板桥也没能免俗。對于一些陋习和社会风气郑板桥更是没有免俗,他行为放浪喜押妓,玩弄男风“又好色,尤多余桃口齿及椒风弄儿之戏”。郑板橋他时而激愤放浪时而跟大多数文人一样随遇而安,随波逐流形成自己独特的一种处世哲学虽对社会不满,痛恨这个社会的种种不公但他离不开这个社会,也改变不了这个社会所以他只能去适应这个社会。因此“他思想上留有那个时代的鲜明的烙印主要表现为守舊与随俗浮沉。

坚持几点:1不需说话是不说话鈈差嘴 平时长话短说(很难,重在坚持) 2记住社会是黑暗的你可能经历的挫折不大,所以人情世故知道的少看电视剧时要冷漠一点 3对其他人冷漠 4无视笑话内容,也可以笑了以后冷漠的说一句“一点都不好笑” 5每次说话只说重点

宝宝知道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參考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