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W心脏康复五大处方训练有效吗

张抒扬讲述心脏康复的健康原则以及不能忽视的治疗方法!张抒扬讲述心脏康复的健康原则以及不能忽视的治疗方法!家有宝贝初长成百家号正常人一般患上大病的话,其心里的那种绝望是难以想象的,同样对心脏有问题的人来讲,能活的跟正常人一样也是难以想象的!更别说治疗了。很多患者在治疗上往往消极对待,不重视自己的心脏康复工作。这样也就给治疗带来了难度,今天张抒扬亲自为大家讲述,心脏康复的健康原则,以及一些不能忽视的治疗方法!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讲,想要做好心脏康复工作,需早日了解以下心脏康复的健康原则:一、正确认识疾病。心血管病是可防可治的,十个心肌梗死,九个可以预防。每年要进行健康查体,出现不适感觉,及时就诊。对于已经存在的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糖尿病等要坚持长期规范治疗;要讲究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好体重,不吸烟,低脂低糖低盐饮食,坚持对疾病的长期管理。二、坚持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患者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心脏康复运动训练,这不仅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及改善预后,还可以提高运动耐量以及整体的生活质量。三、保持乐观情绪。每天都要以一种快乐的心情开始一天的工作与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去消除不良情绪,积极调整心态。如果发现自己有不能排解的郁闷、烦躁或焦虑等,要及时寻求帮助,有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及时去看心血管医生。这样才能做好心脏康复工作。心血管疾病患者和其他心脏有问题的患者,在治疗疾病或者心脏康复治疗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心病”治疗,也就是精神心理治疗,有研究表明,长期、持久的心理紧张状态,或消极、抑郁焦虑的负面情绪可以导致冠心病发生。紧张或抑郁焦虑程度越高,冠心病发病率也越高。因此在建立心脏康复专业团队时,应高度重视对心脏病患者的心理干预、心理辅导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当然,心脏康复工作中除了不能少了“心病”之外,还不能少了患者的“心肺循环系统功能的测试”。通过“数字心肺步行试验(DCW)可有效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它主要以患者心脏对运动的应变能力为主线,生成“心应变能力系列指标”,描述心脏应对运动变化的能力、速度和水平,是一组全面的综合指标。而且DCW使用方便、测量智能,八分钟内完成全部测试指标,生成报告;实时检测异常,安全可靠;操作方便,不需校准。可以说是患者心脏康复过程中不能缺少的部分!数字心肺步行试验(DCW)不仅可以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还能够进行危险分层、设计患者心脏康复的处方。可以说数字心肺步行试验是心衰患者心脏康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更是有着影像等检查手段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啊!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家有宝贝初长成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宝贝初长成 育儿观念新分享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安帮医生集团的文章
丁荣晶:中国心脏康复的发展,存在四大问题
48粉丝已发表38文章
国外的心脏康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获得了医保政策的支持,已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近些年来心血管死亡率也持续下降,这足以说明心脏康复和心理预防的重要性。
丁荣晶的团队曾在、北京电力医院和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做过的项目,患者在心脏康复中受益匪浅,在运动处方的指导下,由运动康复训练师进行康复训练,同时配合科学的设备监测,做到既安全又有效。从数据的观测及患者的自我感受上,都有很好的改善。使用试验来评价患者的心功能和运动能力,通过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随访结果显示:接受心脏康复指导患者心肺运动试验中的最大摄氧量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心脏康复指导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无患者出现运动相关的心血管事件,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猝死。国内心脏康复存在的四大问题谈及目前国内大医院心脏康复发展,丁荣晶指出了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1.从政府层面来看,我国对慢病的投入相当大,对康复的投入也很大,这说明国家非常重视健康产业。但就心脏康复而言,目前还没有获得医保政策的支持,这直接导致参与心脏康复治疗的患者的比例较低。2.从医院层面来看,大医院的发展已进入饱和阶段,各个科室、各种资源都用到了极致,人员、设备等基本上都不能再进一步扩展,这也是心脏康复受到限制的另一个原因。3.从人员角度看,医务人员对心脏康复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心脏康复患者需要转诊到心脏康复科室或者医生去治疗。没有所有医生的参与,心脏康复的发展将受到限制。4.从患者层面来看,如果患者对心脏康复认识不足,不了解心脏康复的重要性,就不会接受治疗。因此,医生作用非常重要,要向患者介绍,要让患者了解。心脏康复事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这四个层面去不断的完善提高。国外经验值得借鉴“国外的心脏康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获得了的支持,已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近些年来心血管死亡率也持续下降,这足以说明心脏康复和心理预防的重要性。”丁教授指出,国外有许多心脏康复建设的经验值得借鉴。丁教授介绍了目前美国的新医疗政策:“美国心脏康复次数12次以上报销比例明显增加,每次150美元,12次以下保险付费每次50~100美元。”这个政策进一步促进了美国心脏康复事业的发展。未来我国心脏康复需要完善的几个要点第一,积累国人自己的数据。现在使用的证据大多都是国外的,我们需要有国人特色的证据;第二,要加强质量控制;第三,让政府和医保部门看到实实在在的康复效果,让医保政策和疗效之间得到了一个良性的互动。社区、家庭是心脏康复主战场,中医药疗效不容置疑“社区医生应是全科医生,要有足够的能力来进行心脏康复管理。”丁荣晶表示,社区是慢病防控的主战场,也将是心脏康复的主战场。但目前社区存在一些问题,如社区医生对心脏康复认识不足,人员配备上也有一定的欠缺。这需要三级医院医生和社区医生更好的配合,共同管理心脏康复患者。此外,家庭心脏康复模式也不可忽略。在家属的支持下,患者在家里严格地执行心脏康复的整套操作方案,可以解决患者因上班时间限制而不能进行康复等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医药在心脏康复中的疗效不容置疑。丁教授表示,“我们希望找到既可以改善心血管病,又可以改善心理状态的中药,实现双心同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
更多TA的文章
(C)2012&&北京华媒康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注册地址:北京&&联系电话: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心脏康复的中心作用
我的图书馆
心脏康复的中心作用
心脏康复是指综合采用主动积极的身体、心理、行为和社会活动的训练与再训练,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心血管功能,在生理、心理、社会、职业和娱乐等方面达到理想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强调积极干预心脏病危险因素,阻止或延缓疾病的发展过程,减轻残疾和减少再次发作的危险。心脏康复涵盖心肌梗死、心绞痛、隐性冠心病、冠状动脉分流术(CABG)后和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后、其它类型的心脏病等。心脏康复治疗措施会影响其周围人群对心脏病风险因素的认识, 从而有利于尚未患心脏病的人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达到防止疾病发生的目的。所以从实质上,心脏康复的措施可扩展到尚未发病的人群。心脏康复的主要疾病是冠心病。本文重点介绍心脏康复的中心作用以及临床应用方式。一、心脏康复的作用机制1、外周作用 指心脏之外的组织和器官发生的适应性改变,是公认的心脏病康复治疗机理,主要内容包括:①肌肉适应性改善 长期运动训练后肌肉毛细血管密度和数量增加,运动时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和口径增加,肌肉运动时血液-细胞气体交换的面积和效率相对增加,外周骨骼肌氧摄取能力提高,动静脉氧差增大。②运动肌氧利用能力和代谢能力改善 肌细胞线粒体数量、质量和氧化酶活性提高,骨骼肌氧利用率增强。肌细胞胰岛素受体开放数量增加,葡萄糖进入细胞的速率和数量增加,从而运动能量代谢效率改善,血流需求相对减少。③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血液儿茶酚胺含量降低。④肌肉收缩机械效率提高,定量运动时能量消耗相对减少。⑤最大运动能力提高。由于定量运动时心脏负荷减轻,心肌耗氧量降低,最大运动能力相应提高。外周作用需要数周时间才能形成,停止训练则丧失,因此训练必须持之以恒。2、中心作用 指训练对心脏的直接作用,主要为心脏侧支循环形成,冠状动脉储备提高,心肌内在收缩性相应提高,冠状动脉病变出现逆转。动物实验已经获得积极的结果,人体研究正在进行中。心脏康复的中心作用是康复治疗对疾病本质的作用,不仅涉及到康复治疗的长期性,而且为康复治疗的预防价值奠定基础。多年来,这个方向的研究进展是心脏病临床和康复领域共同感兴趣的内容,也是本文重点介绍的内容。3、危险因素控制 康复治疗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①改善脂质代谢异常。②改善高血糖及糖耐量异常。③控制高血压。④改善血液高凝状态。⑤帮助戒烟。二、中心作用的原理1、缺血促进侧支循环生成的临床现象缺血和血管再生的对立统一 有氧代谢是骨骼肌和心肌最基本的能量供应方式,血液循环则是保障有氧代谢的最基本环节,因此血液循环状态直接决定了肌肉的功能,而肌肉代谢状态则是调节血液循环最强大的刺激因素。如果血液供应量小于肌肉代谢需求,就会导致局部缺血和代谢产物的积聚,并反馈性引发毛细血管的扩张和血流量增加,以达到供需平衡。从逻辑上,缺血是激发或促进血管闭塞性疾病自我保护机制的条件。缺血与侧支循环生成 冠心病是最常见的血管闭塞性疾病之一。长期以来,冠心病和心绞痛的临床与康复治疗策略均致力于抑制或避免心肌缺血的发作。但近年来一些研究证明心肌缺血可以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生成,而无心肌缺血者侧支循环不生成。侧支循环生成是重要的心肌保护因素。因此避免心肌缺血的策略可能影响侧支循环的生成。临床经验也提示心绞痛患者发生心肌梗塞或致死性心肌梗塞比例较小;无心绞痛发作者容易发生大面积甚至致死性心肌梗塞。缺血与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由于骨骼肌和心肌代谢的相似性,上述现象在逻辑上可能外推到骨骼肌血液循环。在耐力性运动项目中,运动肌肉的毛细血管床的面积和交换效率是保障运动中有氧代谢的物质基础。肌肉缺血是限制运动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耐力性运动训练超量恢复的深层次原理有可能与运动中暂时性肌肉缺血促进毛细血管生成有关。缺血与血管再生研究的含义 上述现象是各种血管闭塞性疾病的重要代偿机制,也是运动训练造成肌肉适应性改变的基本内容。为此临床一贯采用的控制心肌缺血的治疗策略正面临挑战。近年来国际上开展以基因疗法为核心促进血管再生的“生物搭桥”技术的研究,以治疗各种动脉闭塞性疾病,但是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如何将基因表达真正施加到缺血心肌,基因转录方式也有困难和危险。如果缺血可以有效地促进侧支循环生成,便可促进患者自身形成动脉的“生物搭桥”,或者成为基因转录到缺血心肌的导向因素,从而开创新的治疗途径。此外,从运动员训练的角度,如果可以通过生理机制促进运动肌肉血管再生,将有可能提高特定项目的运动能力和成绩。2、缺血刺激与侧支循环形成的基础研究(1)运动促进侧支循环生成 1957年Eckstein首先通过实验提出了运动可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的观念以来[5],国内外对冠心病的运动治疗进行了一些研究。Cohen等通过动脉导管阻塞狗冠状动脉左回旋降支后,做急性训练和耐力跑步后观察到侧支循环生成增加,且侧支循环血流量、缺血/非缺血区血流比值均较对照组增加。Sanders等用动脉缩窄器造成猪冠状动脉狭窄后,予以运动训练后也提示有侧支循环的生成。我们新近的研究也表明猪慢性冠状动脉狭窄后运动组狭窄血管支配区侧支循环的密度和血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运动耐力也显著提高,同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显著增加,与侧支循环的增加基本一致,提示运动训练对冠状动脉狭窄对象的“生物搭桥”作用。(2)血管再生的物质基础 目前的研究提示侧支循环生成与多种促血管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激活和抑制物的下调有关。最重要的促血管生长因子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但是侧支循环生成是受心肌细胞内多种因子及其受体的综合调控。单一因素的研究已经进行多年,但是仍然难以从整体水平揭示缺血促进侧支循环生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近7年发展的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为该方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手段。通过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和质谱分析方法,可以从蛋白质组水平研究缺血对蛋白表达的影响,进而分析基因水平的变化, 揭示运动与缺血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生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缺血诱导血管再生的物质基础应该与缺血负荷有内在的关联。(3)“适量”的缺血负荷 血管生成的最主要刺激因素是局部缺血。但是过分缺血本身可以导致不可逆的肌肉损害,因此必须确定缺血的可控性,才能发挥缺血代偿的积极作用。有研究提示肌肉缺血可引起固有侧支循环开放,血流速度增加,血管壁内皮细胞的应力刺激增强,反复和长期的缺血刺激可能引起内皮细胞增殖,逐步微动脉化,形成侧支循环。心肌缺血负荷与毛细血管开放的程度具有直接关系,因此缺血诱发的侧支循环的生成与缺血负荷总量有关,已有文献报道,阻断冠状动脉15秒钟的侧支循环生成明显少于阻断2分钟,并发现冠状动脉阻断15秒钟不足以使毛细血管完全开放。我们的实验发现:家兔冠状动脉固有侧支循环的最大开放需要至少2min缺血刺激,侧支开放维持时间不超过2min,缺血负荷的进一步增加不能提高侧支循环开放程度和持续时间。每天2次,每周3天的缺血刺激可以有效地促进侧支循环形成。运动训练有额外的促进侧支循环形成的作用。侧支循环的生成与VEGF的表达有关。三、实现中心作用的临床方式1、运动训练 中心作用的产生需要有心肌缺血或者骨骼肌缺血刺激。通常采用的是高强度有氧训练,即运动中最高心率&85%极量心率,或者运动中诱发心肌缺血;运动方式常用快走、慢跑或者游泳;运动时间一般为15-60分钟;疗程要求至少1个月。过去有人认为,反复的心肌缺血将导致累积性的心肌损害。但是最近Martin Noel报道(European Heart Journal (59–1565),反复进行诱发心肌缺血的有氧运动(60分钟/次,训练6周),缺血性运动组和对照组的心律失常、左心功能和血肌钙蛋白均无统计学差异;运动组的吸氧量、氧脉搏、最大心率和最高两项乘积与对照组无差异,但是运动组的最大运动负荷的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个最新研究有力地提示,高强度的运动训练虽然诱发心肌缺血,却不会诱发累加性的心脏损害。2、训练实施 每次训练都必须包括准备、训练和结束活动。① 准备活动:目的是预热(warm-up),即让肌肉、关节、韧带和心血管系统逐步适应训练期的运动应激。运动强度较小,运动方式包括牵伸运动及大肌群活动,要确保全身主要关节和肌肉都有所活动,一般采用医疗体操、太极拳等,也可附加小强度步行。② 训练活动:指达到靶训练强度的活动,中低强度训练的主要机制是外周适应作用,高强度训练的机制是中心训练效应。③ 结束活动:主要目的是冷却(cold-down),即让高度兴奋的心血管应激逐步降低,适应运动停止后血液动力学改变。运动方式可以与训练方式相同,但强度逐步减小。充分的准备与结束活动是防止训练意外的重要环节(训练心血管意外75%均发生在这两个时期),对预防运动损伤也有积极的作用。3、注意事项①选择适当的运动,避免竞技性运动。②只在感觉良好时运动。感冒或发热症状和体征消失2天以上再恢复运动。③注意周围环境因素对运动反应的影响,包括:寒冷和炎热气候要相对降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避免在阳光下和炎热气温时剧烈运动(理想环境:温度4℃~28℃,风速&7 m/s);穿戴宽松、舒适、透气的衣服和鞋;上坡时要减慢速度。饭后不作剧烈运动。④患者需要理解个人能力的限制,应定期检查和修正运动处方,避免过度训练。药物治疗发生变化时,要注意相应调整运动方案。参加训练前应该进行尽可能充分的身体检查。对于参加剧烈运动者尽可能要先进行心电运动试验。⑤警惕症状。运动时如发现心绞痛或其它症状,应停止运动,及时就医。⑥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如间隔4-7 d以上,再开始运动时宜稍减低强度。
馆藏&63428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关于心脏康复,心脏病人最关心的10个问题
我的图书馆
关于心脏康复,心脏病人最关心的10个问题
一:什么是心脏康复?引用胡大一老师的话:“心脏康复就是对有问题的心脏进行保养,帮助患者修复心理与身体的创伤,恢复生活质量、工作能力,从而回归社会。对于心血管病,医生不仅要知道病人治疗的情况,更要跟踪病人回家之后的恢复情况。病人手术后,至少应该进行三个月的康复治疗。我们要让他们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渐恢复运动,不仅要个体化的调整药量,还要辅导他们的心理。数据显示,有康复治疗的人与没有康复治疗的人相比,总死亡率下降20%,心血管病死亡率下降30%,再次住院率也大幅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也可以减少过度医疗。在美国、欧洲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临床指南都将心脏康复列入一类推荐,并有相应的医保配套支持。其中的一些城市,心血管病人手术结束进入康复医院是硬性要求。二:心脏康复究竟适合什么人参加? 狭义上讲,“心脏康复”就是针对冠心病患者开出的运动训练处方。但实际上,“心脏康复”不仅仅适合冠心病患者,还有其他人群。“心脏康复”有助于人们发挥心脏的潜能,使减弱的心脏功能得以恢复,失衡状态神经系统的重新调整; 改善骨骼肌末梢循环功能,从而使整个机体的运动耐受能力增加;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心脏康复”有一定的适应性,并非人人皆可。只要肢体无障碍、不是疾病的急性发作期,都可采用不同程度的有氧运动,对心脏功能的恢复、对整个体能的提高十分有益。特别是对于进入老龄化的社会来说,“心脏康复”作为一种既健康又低成本的治疗方式,可以充分发挥人们的内在潜能,是值得推荐和运用于广大民众的。“心脏康复”的适宜人群:一、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心肌梗塞,心脏术后患者,冠心病患者。根据不同的病人心脏功能、储备能力,然后作出客观评估,结合患者自身的情况,开出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心脏起博器植入术后二、生活饮食习惯不规律的人群。长期的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血脂肥胖症患者等。可根据病人自身心肺的储备功能,给予有氧运动处方,选择对机体最佳的运动疗法,也可获得较好疗效。三、身心压力大、疲惫不堪的白领。这些人群可能不存在心脏方面的疾病,但由于缺乏活动,心脏功能有些欠缺。从健康角度来说,对这些人群开出针对性的个人运动处方,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机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四、运动员对于一些竞技人群,根据其心肺功能、体能,制定运动方案,有利于开发其竞技潜能三:心脏康复费用贵吗?医保可以报销吗?心脏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费用也是影响患者参与的重要因素,它又会不会是无底洞呢?其实不然。一般来说,患者做康复评估并给出指导方案,需要收取的只是类似普通门诊费+运动评估费。运动功能评估包括心电图运动试验、心肺运动试验、6分钟步行试验等,费用目前心肺运动试验由于操作的耗时耗人力比较费用稍微多一些,而普通运动治疗一次约一百元即可,按照国际的36个疗程来算,也就是四千左右,这是针对传统疗程而言。另外,其他评估如心理评估、营养评估、药物处方等,也会根据实际情况收费。但相比支架手术的巨资负担,已然是投入少益处多。动辄一个心脏支架市面售价就约2万-3万,多个支架植入或手术费、仪器费等还未算入其中。所以,保护好花巨资安置在心脏血管里的支架反而“性价比”更好。所有费用医保都是可以报销的。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略有不同。举例参考:心肺康复收费项目(评定类)说明: 此心肺康复治疗收费目录及收费金额是参考《国家临床物理治疗及康复医疗类物价项目》以及成都市和福州市医保审核的收费金额编制而成,各地方可能存在差异。心肺康复收费项目(治疗类)说明:此心肺康复治疗收费目录及收费金额是参考《国家临床物理治疗及康复医疗类物价项目》以及成都市和福州市医保审核的收费金额编制而成。各地方可能存在差异。四:做心脏康复有风险吗?心脏康复的风险分为评估和运动两方面。从运动心肺评估方面,只要做好峰值的控制,有专业的心脏医生的监护下,进行评估,风险相对较少。根据运动心肺评估的结果,由专业的心脏康复医生出具运动处方。严格遵守运动处方,在运动康复方面,只要掌握好运动的强度和量,同时配备专门的康复师的指导,另外还有专门的可穿戴心电运动仪的监护保障,在院内康复是相对安全的。五:到哪里进行心脏康复?这两年各大医院陆续开展心脏康复科,也有不少基层医院也在心脏康复方面做出了杰出的成绩。心脏病人可以根据就近原则,前往心脏康复中心进行评估和康复。“51好心脏”在之前做过2015年的心脏康复中心的梳理(请点击下面链接具体了解)[51好心脏]中国最全的心脏康复机构都在这~,近期“51好心脏”还在做详细的调研整理,将出具2016年中国心脏康复中心调查报告(敬请期待)。六:一次运动康复治疗需要多长时间?一般情况下,一次运动康复治疗包括热身、训练(有氧训练,抗阻训练,柔韧性训练等)、放松三部曲,总时间60-90分钟。一般每周至少2次。七:心脏病人不是要静养吗,能运动吗?长期以来,大家对待心脏病的病号都非常小心:卧床静养,能不动就不动,这样才能更快的恢复。 但事实恰恰相反。静卧可能会导致肺部感染、下肢血栓、肌肉萎缩、功能退化等问题,让病情反复发作、甚至越来越严重。有数据显示,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治疗是安全的,有指导的运动锻炼造成病人死亡的风险为十万分之一,与没接受康复治疗的病人相比,进行心脏康复、运动治疗的病人总死亡率降低27%,冠心病死亡率减少31%。 尽管心脏病运动锻炼的人猝死概率相对较低,每6~8万中有1人,但还是要强调,心脏病患者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科学进行康复运动,逐步提高体能,恢复日常活动。希望尝试心脏病康复疗法的患者可以到当地已经开展心脏康复的医院去咨询。八:心脏康复需要多长时间见效果?通常在心理方面可以看到即刻的改善,在运动能力上一般一个疗程左右可看到效果,一般三个疗程可以看到在运动耐量、生活习惯、生活质量、危险因素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而且越早开始心康治疗效果越好。九:心脏康复适合什么年龄的人群参加?无论任何年龄的患者都能够从运动中获益,但每个人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不同,对于年纪大的患者我们建议较低运动强度而较长运动持续时间的运动方案,治疗效果一样且安全,这个度的话患者很难掌握,所以还是由专业的康复医生来帮助您吧。十:心脏康复一般的疗程分几个阶段?首先,是住院期。开始的时候是轻松的活动,首先是床上活动,例如关节活动、四肢伸展运动以及生活自理活动等。然后过渡到床边活动,如坐于床边或床边站立,稍适应后可于病房或走廊缓慢步行等。运动量应缓慢增加,不可操之过急。其次,是早期恢复期。在出院后的2~12周,可以做一些日常安全运动,比如散步等,但这些运动必须遵循康复治疗专家建议。第三,是后期恢复期。后期恢复期一般是指出院大约6~12周后开始的程序,一般要持续3~6个月,这段时间患者将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康复中心进行适当的训练。这段时间,仍然以散步或慢跑为主,以略微出汗或稍气喘为标准。最后一个阶段,是终身维持期。心脏康复活动是一个综合和长期的治疗过程,此时的患者已经在专家的帮助下学会正确的锻炼方法,并开始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他们的任务是维持健康状态,并定期接受复查。此阶段,应视心脏病严重程度及个人日常运动量而定。“51好心脏”-中国心脏康复产业研究院是心脏康复领域内第一服务平台,致力于推动中国心脏康复产业发展,提供心脏康复前沿资讯传播,心脏康复健康教育,心脏病患社群建设,心脏康复产业研究,心脏康复创新技术研究等。
馆藏&21071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瑞华心脏康复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