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进行第六次核试验若进行大气层核试验,究竟有多危险

环保部:朝鲜第六次核试验暂未影响我国环境和公众健康-环境保护部,核试验,监测,朝鲜,监测站,地表水,沉降,安全局,地下水,大气,-中国新闻-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环保部:朝鲜第六次核试验暂未影响我国环境和公众健康
原标题:环境保护部针对朝鲜第六次核试验开展辐射环境应急响应的工作进展(日)  东方网9月9日消息:据环境保护部消息,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会同水利、卫计、工信、气象、地震等部门以及武警总部,吉、辽、黑、鲁人民政府,军队有关部门,针对朝鲜第六次核试验,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和技术研判结论,运用自动监测站、移动巡测车和航空监测装备实施立体监测,包括大气、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和地表沉降物等环境要素,覆盖中朝边境主要方向和敏感地区。  截至9月9日10时,东北边境及周边地区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获取的大气实时监测数据,移动监测车、无人机和高空航测数据,均处于正常水平。在吉、辽、黑、鲁等4省采集的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地表沉降物样品,均未检出人工放射性核素。监测结果表明,目前此次朝鲜核试验未对我国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影响。  后续,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将继续会同有关单位,持续开展边境地区辐射应急监测,及时汇总监测数据并定期在环境保护部官方网站发布(专题链接:http://www./home/ztbd/rdzl/chsyjc6/)。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环保部:朝鲜第六次核试验暂未影响我国环境和公众健康
日 18:30 来源:环境保护部
原标题:环境保护部针对朝鲜第六次核试验开展辐射环境应急响应的工作进展(日)  东方网9月9日消息:据环境保护部消息,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会同水利、卫计、工信、气象、地震等部门以及武警总部,吉、辽、黑、鲁人民政府,军队有关部门,针对朝鲜第六次核试验,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和技术研判结论,运用自动监测站、移动巡测车和航空监测装备实施立体监测,包括大气、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和地表沉降物等环境要素,覆盖中朝边境主要方向和敏感地区。  截至9月9日10时,东北边境及周边地区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获取的大气实时监测数据,移动监测车、无人机和高空航测数据,均处于正常水平。在吉、辽、黑、鲁等4省采集的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地表沉降物样品,均未检出人工放射性核素。监测结果表明,目前此次朝鲜核试验未对我国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影响。  后续,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将继续会同有关单位,持续开展边境地区辐射应急监测,及时汇总监测数据并定期在环境保护部官方网站发布(专题链接:http://www./home/ztbd/rdzl/chsyjc6/)。Science 1978 中国大气层核试验对美国公众剂量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Science 1978 中国大气层核试验对美国公众剂量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地下核试验对环境的影响有多大?
您现在的位置:&&&
地下核试验对环境的影响有多大?
  陈晓秋
  朝鲜第三次地下核试验后,我国公众普遍关心会否对我国造成放射性污染。
  核武器试验通常有两种方式,地下核试验与地上核试验。最初是大气层核试验,也称地上核试验。从1945年美国进行第一次核试验开始,到1980年全世界共进行了502次大气层核试验,产生的放射性物质不受约束地直接释放入环境,在大气中广泛地扩散并沉积在地球表面的各个地方,成为环境中人工放射性核素的主要来源,对公众产生辐射照射。196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禁止在大气层进行核试验的有限制性禁止核试验条约后,美国和前苏联开始频繁的进行地下核试验。从1962年到1990年之间,每年都要进行50次或更多的地下核试验。1996年联合国大会制定了一项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尽管大多数国家同意禁止所有的核试验,无论是大气层的还是地下的,但全面核禁试条约目前仍未得到所有国家的批准而生效。地下核试验仍在进行,所以仍不能说这种实践(活动)已经终止。据联合国原子辐射影响委员会(UNSCEAR)(以前曾译为“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委员会”,)2008年提交联合国的报告,地下核试验的次数(1877次)已大大超过了大气层核试验的次数。
  与大气层核试验相比,地下核试验场通常设有可包容核裂变产物释放的屏障,一般仅对试验地点周围有限范围内的局部环境产生影响。只有在有放射性气体泄漏或排出时,才会通过大气扩散对试验场外环境产生极其有限的影响;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地下核试验的爆炸当量大大低于大气层核试验的爆炸当量。也就是说,地下核试验所产生的放射性物质量大大低于大气核试验所产生的量。
  为了保护公众安全、环境安全,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对历次有国际影响的核事件(事故)(如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事故、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以及可能影响我国的核试验(如朝鲜2006年的第一次核试验、2009年的第二次核试验)都启动了应急监测程序。目前,环保部门对本次核试验在我国东北边境及周边地区已开展辐射环境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尚未对我国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影响,在我国境内尚未监测到核试验产生的任何人工放射性核素。汇总后的环境监测数据在环境保护部官方网站()上发布并每日更新,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上网查询。
  (作者系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副总工程师)
字号:[   ]
 主  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技术支持: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115号
邮编:100035
     
 ICP备案编号:核武器是朝鲜的护身符吗?
导语:2月12日,朝鲜进行了继日、日后的第三次核试验,并据报道称,朝鲜今年还有可能进行第四、第五次核试验。此前,去年的12月12日,朝鲜“光明星3号”卫星发射成功。朝鲜称,此次核试验是为了“回应”联合国安理会制裁朝鲜的第2087号决议,并认为加强核遏制力能摆脱美国的武力威胁。果真如此吗?
1.你认为美日韩等国的制裁能否阻止朝鲜拥核?
2.你是否认为朝核问题根源在美国的说法?
你觉得本期专题质量如何?
很牛,会继续关注
还行,看后有些收获
无聊,浪费我的时间
垃圾,看完想砸电脑
专题热度榜
朝鲜想拿核试验对抗美国、换“安全”
据国际媒体报道,朝鲜于2月12日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朝中社12日也就此发表了公报,称“该核试验是针对美国粗暴侵害朝鲜合法、和平的卫星发射权利的敌对行为,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而采取的实质性措施的组成部分。与之前不同,此次核试验用爆发力大、小型化、轻量化的原子弹,在高度水平上安全而完美地举行,已经确认它对周边生态环境没有带来任何消极影响”。
关于第三次核试验的原因,朝中社12日评论称:“朝鲜加强核遏制力,是对付美国敌朝政策的一个实质性措施,是维护国家和民族安全和主权的正义事业。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历经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把南朝鲜变成了远东最大的核武库,以持续不断的核战争活动严重威胁了朝鲜的安全。美国拼命否定国际法公认的朝鲜主权、生存权和发展权,结果给朝鲜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和改善民生造成了莫大的损失。美国通过盲目庇护南朝鲜傀儡的卫星发射,却无端指责朝鲜的和平卫星发射等无耻的双重标准阴谋活动,步步阻挠朝鲜的发展。”最后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朝鲜加强核遏制力是为粉碎美国侵略活动、维护朝鲜半岛和东北亚乃至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的最正确措施”。
13日,朝中社再发表评论称,“朝鲜的核试验,是对美国唆使联合国安理会炮制反朝第2087号‘制裁决议’,否定朝鲜的合法权利,严重亵渎其主权和尊严的堂堂正正的物理回应。此次朝鲜用高性能的原子弹进行回应,是为维护主权国家的主权和尊严,遏制美国在朝鲜半岛长达50多年的核威胁,实现和平与稳定而做出的最合理的最佳选择。”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撰文指出:这次核试验,连同去年发射卫星,根本目标都是希望美日等主要西方国家眼见朝鲜政权不易颠覆而与之实现关系正常化,同时在国内提高金正恩威望、吸引韩国民族主义者支持。将“先军政治”、航天技术和核开发视为摆脱美国武力威胁的工具,目的是借此为集中精力开展经济建设创造条件,这种认识在朝鲜上下层干部群体中相当普遍。
朝鲜的做法很像60年代的中国
朝鲜把拥有核弹作为其安身立命之根本,也是其先军政治目前最大的成就。回溯五十年,这却好似中国50年前的景象。中国正是在那个年代,用15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两弹”的研制,从而补缺了成为世界大国很重要的一块短版,在美苏争霸中地位增加了自己的砝码。
1956年9月,中共八大确定了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的经济建设方针,要求在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的时间内,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能够制造包括像原子弹、导弹、远程飞机在内新式的保卫自己的武器的工业体系。由此,发展原子弹、导弹成为国策。在日的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要“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因为虽然它们是“这么大一个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在中国领导人看来,发展原子弹、导弹等先进军事技术有助于重振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通过拥有核武器以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领导人的共同期许。
中国核试验的成功对国际社会造成不小的震撼。他们一度认为中国核爆炸将打破国际均势、过去依靠苏联的许多非洲国家将会更多向中国靠拢,中国会利用这一有利形势在亚非“推进革命”,中国将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要求取得对第三世界的领导权。此外,中国原子弹的爆炸引起了印度的紧张,向美、英、苏三国寻求核保护,增加了巴基斯坦对地区局势的忧虑。
与此同时,美国积极筹建旨在遏制中国的地区性联盟,并且分别同英国、苏联两国酝酿包括地下试验在内的全面禁试条约和限制核试验谈判以阻止中国进一步发展核打击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领导人更加强调核武器作为后备的积极防御战略。中国原子弹成功爆炸后的第二天,邓小平在接见古巴党政代表团时说:“我们要准备美国人可能发动战争……所以需要加强国防。我们一方面搞国防现代化,包括搞一点原子弹,这是为了起制约作用,使帝国主义不敢轻举妄动,长各国革命人民的志气。”陈毅向中外记者表示,“中国并不根据有没有原子弹来决定外交政策。中国的核武器只用于防御。”
随着中国核试验的成功和常规军事力量的壮大,美苏等大国再也不能无视中国的存在。亚非国家和英、法的舆论都普遍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亚洲的原子大国,不能再被忽视,联合国没有中国参加、禁止核武器的努力没有中国的合作不可能起作用。联合国再不接纳中国是没有道理的。中国核试验成功后,国际上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呼声越来越高。日,毛泽东向斯诺表达了中国对加入联合国问题的立场。中国原子弹的爆炸,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坚持自己原则和意见的实力。
朝鲜所想正如中国当年所想,经历过苦难“急行军”,朝鲜无钱无粮,昔日的战友一个个与自己遵循的价值渐行渐远,却与自己的敌人越走越近,甚至眉来眼去。在东北亚这个冷战最后的小格局中,核武器是朝鲜自认为唯一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能够与美国实现“不对称平衡”的利器。
但当今国际环境与60年代已完全不同
然而时过境迁,中国当年所处的国际大环境已非朝鲜目前可以同日而语。中国当年发展核武器,是“战争与和平”形式下的产物,不仅为了保障自身安全,也是世界反殖反霸的需要,打破了美苏等大国对核武器的垄断,得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而朝鲜当前只看到了东北亚冷战小格局却没看到国际和平与发展下“核不扩散”之大格局。国际核门槛遵循“先来先到,后到没有”的原则,看似残酷无情,但其在最大限度上防止核武器扩散,保障世界安全,这是国际社会都认可的。因此,朝鲜所称的“为什么美国可以拥有核武器而我为什么不可以有”这种朴素的逻辑就如同有的国人在喊“美国可以人人持有枪支,而中国人为什么不可以有”一样没有市场,为其叫好者也是寥寥。
人类进行核试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日凌晨。当天,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的沙漠试验场引爆了当量为2万吨的首枚原子弹,开启了人类拥有核武器的时代。从那时起,与研制核武器相关的核试验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而“冷战”结束以后,直到现在,在最后一个发展阶段中,“核裁军”、“禁止核试验”、“建立无核区”和“核扩散”并存,成为了时代的主题词。“禁核武”主张日益深入人心。联合国于1996年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此外,国际社会还通过了一系列禁止核武器的区域性条约,如覆盖南太平洋地区的《拉罗通加条约》、覆盖非洲地区的《佩林达巴条约》、覆盖南亚地区的《曼谷条约》和覆盖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特拉特洛尔科条约》等,使整个南半球已成为事实上的无核武器区。此外,《中亚无核武器区条约》已经生效,美国等《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所有缔约国也都承诺,要致力于“实现无核武器世界”。特点之二是核武库“减肥”已成趋势。拥有全球核武器总量90%以上的美俄两国同意大量裁减、销毁各自的核武器。法国和英国也宣布要大幅削减核武器,法国还决定关闭、拆除其核武器试验场。英国已着手研究对“无核武器世界”的核查方法。特点之三是与“无核武器世界”的主流意识相背,尤其是在1996年“禁核试”条约通过之后,仍有少数国家研发核武器。印度、巴基斯坦在1998年分别进行了2次核试验。此外,国际社会一直怀疑伊朗有“核野心”;怀疑以色列可能已经拥有“核武器”。与之形成明显对照的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在苏联时期都有核武库,哈萨克斯坦还有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场,苏联在那里进行过456次核试验。但他们在1991年独立后,都放弃了核武器,成为无核武器国家。南非在结束种族统治后,也于1991年完成了拆除本国核武库的工作。特点之四是已建立起全球性的核试验监测系统。该系统在全球有377个监测点进行不间断监测,包括监测地震波的“地震监测”;“聆听”海洋声波的“水声监测”;监测人耳听不到的超低频声波的“次声监测”和监测大气层放射性粒子的“放射性核素监测”。迄今,已有约80%的监测点向维也纳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总部发送过监测数据。
显然,走向“无核武器世界”的道路不会平坦,还可能出现新的“核武器国”或“核恐怖”。但国际社会建立“无核武器世界”的态度是明确的,相关举措是得到世界绝大多数人民支持的,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起点。我们对“无核武器世界”的憧憬,迟早将成为现实。
“拿核武换安全”是幼稚,研制核武器只会成朝鲜的负担
原中国资深外交官、驻外大使延静认为:朝鲜从研制核武器中不可能找到它发展的出路。事实证明,朝鲜与美国的敌视和对立,依靠朝鲜发展核武器不但没有得到任何缓解,反而有所加剧。朝鲜进行核试验,引起各国的疑虑和不安,反而不利于它自身的安全。还应该看到,朝鲜地域狭小、资源不富、财力有限,发展核武器也不符合它的国情,反而会给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带来严重的影响。进行核试验和研制核武器,不会给朝鲜带来任何好处,而只会成为负担。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丁刚认为:朝鲜一旦拥核,半岛的对立局势会因此升级,朝鲜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会更加孤立,这不符合朝鲜的战略利益。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独立于全球化之外发展自身,而没有发展就没有实打实的安全。朝鲜的安全威胁不是只来自于境外,国内经济的提升同样有助于巩固其安全,还可以让朝鲜更自信、更从容地应对来自外部的威胁。从当下的地区环境看,通过开放和发展经济获取的力量,可能比拥有核弹会更让朝鲜有政权的稳定感和国家的安全感。如果一个国家完全无视国际舆论,置国际共识而不顾,那可能就意味着它选择了为所欲为,其结果肯定会赔上自身的发展。朝鲜自己可能也会陷入一个越担心安全威胁就越是要发展核弹,拥有核弹越多反而越担心安全的怪圈之中。
环球时报社评指出:朝鲜不能把自己真的变成绑架者,因为绑架者即使一时是安全的,这种安全也几乎不可能自动过渡成长久的安全。绑架者始终是紧张局面里最不安全的那一个。朝鲜至少要对化解东北亚危局表现出积极和主动性。如果以为有核弹就真安全了,那是幼稚。
但朝核问题的根源还在美国
中国专家学者指出,在朝鲜核试验问题上,美国应该进行更深刻的反思。历史经验证明,武力和制裁威胁不但无法让一国屈服,反而令其更加注重维护和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说:“朝鲜核试验,针对的不是中国,或者说也不是韩国,而是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说是美国、韩国和日本政策的失败,这些国家更应该进行反思”。
美朝关系的症结最早应该追溯到朝鲜战争,美国支持了韩国,并在此后同韩国确立了军事同盟关系,成为它事实上的保护国,同以苏联和中国支持的北方形成对立,直到如今,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只是处于依据停战协定的“事实上的休战状态”,美朝关系也是如此。仅就核武器问题而言,下列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诱发因素是不能不值得思考的。
(1)美国是唯一在朝鲜半岛驻军的非半岛国家,且是将核武器带入半岛的国家。停战协定签署后,中苏两国均未在朝鲜驻军,而美军却驻扎于韩国至今。1992年根据美国和苏联(俄罗斯)的双方合意,美国曾公开表示要从韩国撤走中距离的核导弹。从这一点看,从停战后,朝鲜一方一直在贯彻不带入、不配备的非核政策,而美国或韩国政府在实际中一直在破坏停战协定。在苏联解体后,朝鲜丧失同盟国某种核保护的切实承诺后,独自开发核武器的欲望是可想而知的。
(2)美韩的“协作精神”军事演习是规模最大的核攻击、登陆作战演习。从1976年至今,美韩3军的联合军事演习一般是以美国两艘航母为主,有约20艘核舰艇、B一5核轰炸机编队和其它攻击编队参加,平均人数在20万左右。且演习时间也是非常少见的60一90天。这样的演习一开始,朝鲜几乎都要宣布国家进入紧急戒备状态,经济、社会、文化活动几乎陷于半停顿状态。而这样的事实已经持续了近27年。处于这样的内外双重困境下,选择核武器开发以扭转不利局面消除恐惧、对抗可能的入侵似乎成为朝鲜在90年代简单的生存哲学。
(3)朝鲜是美国唯一宣布不放弃先发制人核打击的“无赖国家”。“不放弃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一般认为是在“相互确保摧毁战略”下“核武器对核武器”的一种威慑,但是根据韩国学者李泳禧的分析,在美国所宣称的“无赖国家”——伊朗、伊拉克、利比亚等国家中,对朝鲜从来未放弃核武器的“先发制人的使用权”,即以“核武器对常规武器”的原则。1983年美陆军总参谋长爱德瓦多·梅亚就曾在记者会见时对无核国家进行威慑,于是在90年代半岛形势逆转的局势下产生了美国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4)美国核政策的双重标准。日本著名学者、曾任驻华大使参赞的浅井基文指出,美国战略中有一种“割肉补疮”式的做法和双重标准(Double Stand—an/)的倾向凹。“割肉补疮”式的处理办法只注重眼前,而不考虑长远。重视以武力解决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伊朗、伊拉克被支持、扶植,而后成为美国的心病就是切实的例子。由此造成自己种下了纷争的种子而后再去摘除这样的恶果(新纷争)的循环往复。同样,双重标准就是根据对方对美国是否友好而分别实行不同的政策,在中东美国漠视以色列的核武装事实,但却对伊朗、伊拉克分外的苛刻,就很说明问题。朝鲜半岛也同样,美国一直对韩国增强军事力量十分宽容,并热心强化美日、美韩军事协作演习,使朝鲜处于某种无助的状态,朝鲜为生存不得不进行战略考虑,核开发便是其中之一。这样的政策在70年代南方处于不利的情况下可以理解,但目前在担心侵略的不是南方而是北方的情况下,美国政策依然如故。可见,“割肉补疮”式的做法和双重标准问题埋下的纷争的火种,必将成为美国频繁介入的根源。
以上诸问题说明:美国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
中朝两国是“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但针对朝鲜的第三次核试验,中国外交部表示,中国政府坚决反对。支持半岛无核化是中国的坚定原则。但是,中国“惩罚”朝鲜,须是好友之间的警告,我们决不可加入美日韩的阵营,成为美国主导制裁朝鲜的主动配合者,那样做等于把朝鲜从美日韩的敌人变成中国的敌人,那将是战略上的愚蠢之极。
联系我们:010-
版权声明:环球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
报道,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品:环球网评论频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鲜为什么进行核试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