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儿子和法国电影我的儿子子一起报名了西地球澳大利亚的游学,,孩子吃不惯外面的饭,领队老师会给做饭吗?

家教无痕——影响孩子成长的150个故事
我的图书馆
家教无痕——影响孩子成长的150个故事
&刘旭& 唐学军 史玉 著&序&一直以来,都想通过笔墨的方式与家长们进行交流——因为我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一天,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回到家里,眉飞色舞地向我们讲述着发生在校门口公共厕所里的一件小事。“爸爸,妈妈,告诉你们一件事,我们学校厕所坏了,从今天开始维修。老师让我们下课到校门外的公共厕所去方便,但守厕所的老头要收钱,每个小朋友上一次厕所收一毛钱。上厕所的小朋友很多,那老头根本顾不过来,我们几个同学看他没注意,就溜了进去,1分钱都没花。”说这话的时候,儿子一脸的得意,似乎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今天你做得不对,儿子。”看着我一脸严肃地说出这句话,正在兴奋中的他低下了头。“知道错在哪儿了吗?”儿子他妈问道。沉默了片刻,儿子怯懦地说:“我们上厕所不该不给钱。”“再想想,儿子,还有没有错误的地方?”见孩子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缓和了一下气氛,继续轻声地问他。但儿子盲然地看着我,真的想不起自己还有哪儿是做得不对的。于是,我提醒道:“你是怎样称呼管理厕所的大爷的?”儿子再次低下了头,小声地说:“我不该叫他‘老头儿’,他和爷爷的年龄差不多,应该叫他‘爷爷’才对。”接下来,我们免不了又对儿子进行一番教育,如向他讲明上厕所为什么要收费的道理,尊敬老人,尊重他人劳动,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云云。教育孩子的事,是家庭生活中及其琐碎的事。这件小事虽然过去了很多年,儿子也已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了,但当年教育儿子时的情形依然经常浮现在眼前,尤其是看到一些因家庭教育不到位、不科学而导致孩子的行为习惯出现严重偏差的现象时,对家庭教育应该“从小处入手,在细微处进行”的认识就更深刻了一些。我不仅是一个孩子的父亲,我也是一名有着26年教龄的教师。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有16年的时间我在担任着孩子的“班爸爸”——班主任。在担任班主任的岁月里,我接触过来自各行各业、各种家庭的学生家长。在与家长们的交谈中,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对学校教育的期待,对老师的期待。根本上说,他们还是期待着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学业有成。虽然在我的眼里,一个班有几十名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需要我和我的同事倾心培育的,但在家长眼里,其中的一个孩子就是他们家庭中的唯一,甚至可能六个大人的期望都集中在这唯一的孩子身上,他们的快乐、他们的幸福都与孩子密切相关,这孩子就是他们最大的牵挂。然而,也正因为如此,家庭 教育中的诸多问题也就凸显出来了:溺爱者有之,苛求者有之,放任自流者有之,揠苗助长者有之,……但表现最多的还是“心有余而(方)法不对”。孩子的一些不良的品行、不好的习惯,以及少数孩子的不自信、不合群、不自立,缺乏规则意识,缺乏同情心、爱心、感恩之心,缺乏责任意识,等等,都与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有关,有的甚至直接与家长自身的素质、自身的言行有着密切的关系。于是,我几乎把每一次的“家长会”都开成了“家庭教育指导会”和“家长培训会”,希求通过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能够让孩子远离烦恼、痛苦和不良环境,能够健康成长。后来,我把这样的“讲座”开设到了全校,甚至社区,我想通过讲故事、说案例的方法让孩子的父母们、祖父母们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并做出正确的调整。但后来我发现,这是很不够的,因为影响的范围和发挥的作用都太有限。终于,我想到了用书籍的方式将家庭教育中成功与失败的故事串连起来,让更多的家长能够读到这些故事并受到启发。我将自己的这一想法告诉了同事唐学军老师和史玉老师,得到了他们的高度认同。于是,说干就干,带着美好的愿望与期待,带着激情和爱心,也带着三位家长的教子心得,我们走进了影响孩子成长的150个故事里。我们在故事里讲述,也在故事里感悟,更在故事里阐明我们的理念。“成长有序,家教无痕”,这是我们最想说的一句话。世间每一事物的变化发展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同样,孩子的成长也是有序的,教育必须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去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无痕,家教尤是,父母的表率作用,家庭浓浓的骨肉亲情,以及没有固定主题、没有刻意营造的教育环境,都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而又不可估量的影响。孩子是国家民族的未来,也是家庭的未来。如果我们把孩子比喻为明晨的太阳,那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就是托起这太阳的两只巨手,而家庭教育这只巨手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教育孩子,是为了使 孩子从小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交流与合作,进而学会生存和发展。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不仅对学校教育而言是真理,对家庭教育而言,也是真理。我们讲述的150个故事,都发生在现实生活里,发生在2-14岁儿童的家庭教育之中。为了让家长们能够轻松地阅读这些故事并从中受益,我们力图将文字撰写得朴实直白一些,即便引用了少量的教育学、心理学术语,我们都尽量让其更通俗一点,易于为家长们所理解。期待着这本书能够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能够成为孩子父母的“枕边书”。但愿我们的期待能够变为现实。刘&&& 旭二○○七年十一月于成都目&&& 录&上篇:教育孩子做真人1.“孩子,请对你自己负责”2.被大人忽视的心迹3.摔坏了同学的文具盒4.“我比妈妈有水平”5.让孩子撑起自己的天空6.选择之后7.“爸爸妈妈都最懒”8.和孩子一起改正错误9.好东西大家分享10.鹏鹏为什么不做作业11.小青蛙和癞蛤蟆12.家里来了小客人13.“人之初,性本善”14.让孩子当一回家15.“我愿为他做出更多的牺牲”16.教孩子择友17.要为成功找方法18.“这些孩子怎么了”19.带孩子骑车上街20.为了能去外婆家21.天国与地狱22.迟到的小颖没撒谎23.育儿过程中的“抓小放大”24.家里的“天气”:阴转晴25.孩子应该有犯错误的权利26.节水的雯雯27.惩罚的艺术28.捐出孩子的爱心29.一次无效的教育30.“粒粒皆辛苦”31.孩子需要有序的培养32.买水果33.“阿姨好!”34.“你们太潇洒了”35.餐桌上的教育36.去商场买礼物37.儿子给母亲的爱38.“我的笔到哪儿去了”&39.孩子迟到之后40.让孩子憧憬理想中的大学41.孩子懂得了尊重42.小梅学拖地43.在“自由”与“规则”之间44.小倩的阿姨来了45.成长的感觉真好46.一个饮料瓶47.放飞孩子心中的梦想48.爷爷的腿摔坏了49.被罚站的妈妈50.一天一个好故事51.在孩子心中留下美好的东西52.军训归来53.“你只能依靠自己”54.哪个孩子更懂得爱?55.教育的幽香56.主动让座的圆圆57.爱打电话的孩子中篇:健康孩子的身心58.小虎成了“不不鸟”59.将孩子放在群体中60.“妈妈第一,我第二”61.生命的影子不容忽视62.知心朋友63.沉默的奇效64.是打碎了鸡蛋,还是打碎了自信心65.女儿和小鸭子66.孩子当众发难时67.珍藏儿时的记忆68.阳光男孩这样形成69.假如没有鼓励,孩子会……70.我们在养孩子,不是养花71.放生小蝌蚪72.“奶奶还会回来吗?”73.父母是孩子的勇气74.叛逆的小锋75.蹲下来倾听孩子的故事76.当被同学误会时77.怜悯对孩子是有害的78.与恐惧说“再见!”79.常摔跟头的妞妞80.儿子的勇敢81.受到伤害的勇气82.“孩子的心太累了”83.不速之客84.红领巾带给孩子的梦想85.小明该不该参加训练86.还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87.在被冷落的时候爆发88.恐水的孩子89.做事磨蹭的小慧90.孩子教我们放弃争吵91.健康的快乐之源92.起床的烦恼93.竞选班干部94.通过别人赏识孩子95.常拿孩子与他人比较是有害的96.让孩子的目光越过我们的头顶97.没有当上“三好学生”的小蕊98.快乐与玩具无关99.有一种爱,叫宽容100.男同学要到家里来玩101.爱象空气一样102.这也叫“塞翁失马”103.孤独的小欣104.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的耐心105.倔犟的小舸&下篇:开发孩子的潜能106.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107.放开紧抱孩子的手108.在旅游中成长的小说109.留一份童心在心110.孩子已经用心了111.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112.坚持就是胜利113.会读报的小阿美114.“你也有自己的强项”115.我和女儿一起读书116.乐乐造出了“大军舰”117.“我也要考清华、北大”118.第一次在家完成作文119.“你自己能学好的”120.到农家做客121.孩子学会了写日记122.女儿该读什么书?123.苹果里的星星124.主动探索的第一步125.让孩子的情感自然流露126.和孩子一起成长127.每一个孩子都是科学家128.玩具是孩子快乐的天堂129.同享思考的快乐130.带孩子走进大自然131.让孩子学会和时间赛跑132.一个两岁孩童的“洒奶盒”133.意外的收获134.一双发现的眼睛135.“我的学习需要上网”136.陪伴孩子成长的“为什么”137.做自己的事138.孩子的春天139.流着泪水完成的作业140.世界在孩子的视野里141.孩子是怎样进步的?142.小芸会讲故事了143.爱看新闻联播的露露144.徘徊在得与失之间145.孩子心中的节日最美146.请不要说“来,我教你”147.寻找朗读中的快乐148.我的空间,我做主149.小燕该不该上学前班150.老王的精细教育“四十条”&&&&&&&&上篇:教育孩子做真人&◎ 引导孩子从小立志、立大志,是父母的重要职责◎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比什么都重要◎ 爱孩子,但更要培养孩子的爱心◎ 良好的品德在每一件小事中体现◎ 只有学会做事,才能学会做人◎言教要与身教并行◎ 民主意识与责任意识分不开◎ 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 教育不能没有“惩罚”,但要讲艺术◎ 不要替孩子做他能做的事&1、孩子,请对你自己负责&7岁的小华去学校上课时忘了带作业。老师无数次要求同学们按时交作业。于是小华给妈妈打电话,让妈妈把作业送到学校。妈妈说:“我不能去送,你最好自己回来拿。”小华开始感到很失望,警告妈妈说,学校老师可能会说妈妈对孩子太不负责。但小华妈妈这时却对自己的责任问题不感兴趣,她所感兴趣的是教小华从亲身经历中获得责任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她告诉学校老师,希望小华能够自己回家拿作业。小华非常失望和生气,觉得妈妈一点也不通情达理,居然在危急关头让自己走回家拿作业,这样准会耽误学习,老师会生气的。但妈妈毫不后退,坚持小华回家取作业。妈妈把作业放在桌上,然后开始打扫房间。小华回到家里想和妈妈吵一架,想让妈妈知道他很恼火,并能“打的”送他回学校。不料妈妈根本不理会他的挑衅,只若无其事地说:“乖儿子,妈妈忙着呢,你现在拿上作业赶回学校。我们以后再讨论这件事。”放学后,妈妈看出小华已不在气头上了,于是她耐心地听小华诉说:因为妈妈不去送作业,他还得自己回来拿,所以在同学和老师面前感到很难堪。妈妈问小华:“我非常爱你,你知道吗?”小华点点头,妈妈又说:“我这样做是为你好,你知道吗?”小华:“我忘了带作业,你又不肯帮我送去。我想你不把我当回事。”妈妈:“儿子,让我们来想一想,你为什么忘了带作业?”小华:“我慌慌张张赶公交车,所以就忘了。”妈妈:“你忘了带作业感觉怎样?肯定感觉不好,自己太粗心了,对吗?那么你从今天的事情中学到了什么呢?”小华:“我想下次我会事先就把作业放进书包里的。”妈妈:“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小华想了想说:“我可以在闹钟一响的时候就起床,那样就不会紧张得把该做的事都给忘了。”妈妈:“小华你真聪明。你想,如果我把作业给你送去,你不就学不到这些东西了吗?”&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介入到孩子的事情中去,替孩子处理事情。须知:当大人们一遍遍地把孩子从某种困境中解救出来时,似乎是在搭救,其实起的作用往往正好相反,因为孩子在多次的被搭救之后就形成了这样的思维:这是大人们(父母、祖辈、老师等)应该做的,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孩子的依赖心理加重了,而自救、自助的能力却没有培养起来。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太小,凡事应帮他一把,等今后长大了,他自然会去做那些事的。殊不知,家长的处处搭救,实际上不是鼓励孩子去发现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动手做事情的意义和乐趣,而是被限制在某一个层面停滞不前,使孩子失去了获得必要经验的机会。这是我们中国许多家庭在教育中常犯的错误。有时,孩子并不希望成人给他们解释、解围。他们对这种介入感到恐惧,感到自己脆弱;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甚至会对过分的呵护产生反感情绪,他们总是在想,如果没有成人的介入,事情也许更好办一些。于是,有的孩子在办一件事情时,总是背着家长,他们想挣脱成人的庇护,想证明自己的能力,而在长辈的不断“拯救”下,许多人在长大之后,开始过独立生活,他们会感到不适应:对自己必须计划收支平衡,买生活用品,找住宿之地等安排基本生活都感到惴惴不安。连上大学都要父母在校外租房子陪读。因为在家的时候,许多生活上的事情都有人替他们干。每当他们面对现实一筹莫展时,其父母就会出现,给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进行关照,然后把对生活一无所知的他们送到社会中去。家长们都应该向小华的妈妈学习,因为小华妈妈清楚一个基本道理:雏鹰的翅膀只有在风雨中去搏击,才会变硬,让小鸟在展翅中飞翔,它才会健康地成长,而父母是不可能替小鸟去飞的。是的,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与生活能力,这样,他们才会对自己的未来负起责任。&2、被大人忽视的心迹&下面是一段父子间的对话,孩子的话语没有半点虚假。&&& 父:你要哪一个苹果,孩子?&&& 子:最大的那个。&&& 父:你应该懂礼貌,要小的那个。&&& 子:呵,难道要懂礼貌就得撒谎吗?童心是美妙而又神奇的,童心最富有幻想和创造,童心最可赞美的是它的纯真,就像一朵刚出水的芙蓉,没有被污泥浊水沾污过。是呀,为了教会孩子懂礼貌,就得让孩子撒谎吗?我们大人在教会孩子懂得世俗的时候,却往往忘记了事物的另一面。漫画家丰子恺先生曾写过一篇题为“做父亲”的散文,文章中写道:4个孩子被远处传来的卖小鸡的吆喝声吸引。孩子拖着拉着他要买小鸡,他嫌小鸡太贵,几次还价都未能如愿,鸡贩子挑着担子走了。孩子们失望极了,最小的孩子嚎啕大哭起来。他关上了家门,对孩子们说:“你们大家说‘好呀,好呀’,‘要买,要买’,那卖小鸡人就不肯让价了!”小的孩子听不懂他的话,继续抽噎着,大的孩子听了他的话若有所思。他继续抚慰孩子:“我们等一会儿再来买吧,隔壁大妈会喊我们的。但你们下次……”文章写到这里,丰子恺先生写了一段含义很深刻的话:“我不说下去了,因为下面的话是‘看见好的嘴上不要说好,想要的东西嘴上不可说要’。倘再进一步,就变成‘看见好的嘴上应该说不好,想要的嘴上应该说不要’了,在这一片天真烂漫、光明正大的春景中,在哪里容藏这样一个教导孩子的父亲呢?”&我们父母有多少对自己的言语和行为做反思呢?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说过:“撒谎在形形色色的人群里很盛行,要使儿童不看到不听到别人撒谎是很困难的。孩子经常看到、听到别人撒谎,又怎么能不学呢?”的确,在太多的场合,我们经常在无意中教会了孩子说谎。是呀,还有多少时候,在我们家长无意的言行之间,又教会了孩子什么呢?&3、摔坏了同学的文具盒&佳佳读小学二年级时,同桌的是一个调皮的男生,他老是要欺负佳佳,佳佳多次告诉老师。老师批评那个同学后,管不了一会儿又动起手来了。一天课间时间,调皮男生又用他的文具盒去打佳佳,被激怒的佳佳一把抢过他的文具盒摔在地上,“哗啦”一声,文具盒摔破了,里边的文具洒了一地。调皮男生一把抓住佳佳打了起来,同学们叫来了老师才把他们拉开。老师打电话叫来了双方的家长。当着家长的面,他们俩分别把事情的经过叙述了一遍,然后老师让他们各自说出自己错在什么地方,完了都认个错,并向对方道了歉。由于那个男生先挑起事端又打了人,错误严重一些,被老师留在办公室写检查。佳佳错误轻,但由于摔坏了同学的文具盒,被要求赔一个文具盒给那男同学。我带着佳佳回到家里,她还在生气,我让她和我一起到商店买文具盒来赔那男生,她死活不同意。我看她今天没能解决思想问题,就问她为什么不同意赔人家文具盒,她不服气地说:“是他用文具盒来打我,我才抢过来摔了的。我是自卫反击,我没错。”“那你刚才在老师办公室为什么要认错呢?”我问。她说:“不认错怕老师批评,留办公室。”“哦,原来是这样。”我便告诉她“他用文具盒打你,肯定是他不对。但文具盒并没有错啊,你却把它给摔坏了。你可以把文具盒拿过来,去告诉老师他打你,等他认了错再还给他,今天这事就不会闹这么大,你就既不会挨他的打,也不用赔他文具盒了。你看,今天这事你这样做了以后,产生了多不好的后果啊!” 佳佳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意买文具盒赔人家了。由于那个男同学已多次欺负她,佳佳个子又小,于是我决定让她想一想怎么把这事解决得更好。佳佳想了一会儿对我说,想请我去找老师换一个性格温和的同学当同桌。我表扬她的主意不错,第二天我就带着佳佳拿着新买的文具盒到学校,向她的班主任提出了调换座位的要求。班主任同意了,佳佳也很友好地把文具盒赔给了那男同学,说了一声“对不起”,男同学也不好意思说了声“其实这事都怪我。”经过这件事后,再遇到同学之间发生什么矛盾,佳佳都能比较理性地对待了。特别是到了高年级和进入初中以后,无论多调皮的男同学与她同桌,她都能以理性、礼貌的态度去处理,这种态度慢慢地影响了对方,使对方也彬彬有礼起来。&小孩之间闹矛盾是经常发生的正常事情,家长遇到这样的事时一定要帮助孩子理性分析,教会孩子正确而理性地处理好,这样就可以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孩子能理性、机智地处理好与同学、朋友之间的各种矛盾,不仅可以使自己免去很多麻烦,而且有利于他们良好性格、品质的形成。&4、“我比妈妈有水平”&上五年级的小杰和妈妈一起骑自行车回家,到十字路口,红灯亮了。妈妈看看左右没有汽车通行,就催促孩子:“快,快跟上!”但是小杰并没有跟上妈妈,他把自行车停在白线边上,想阻止妈妈已来不及,便目送妈妈远去。等绿灯亮了,他追上了妈。于是就产生了下面一场争论:“你的动作太慢了!”“这不是快慢问题,是该停下不走的问题。”“你怎么不灵活一点呢?左右两边又没有交警。”“没有更要自觉。”后来小杰就这事写了一篇作文,在作文里他这样发表自己的看法:“妈妈叫我‘快跟上’时,我看看左右也想跟上。可是红灯当头照着,我不能装着看不见。我毅然停下了,起初还有一点不自在,后来就自在了。这不是红灯逼我停下来的,是我看见红灯自愿停下的。我停下了,站稳了,觉得自己比妈妈有水平!”&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长辈的身教。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个故事里,母亲闯红灯,是一种无视交通法规的错误行为,儿子等绿灯亮了再过路口,说明学校安全教育在这个孩子身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从他与母亲的争论以及他的作文里,我们看到了一个遵纪守法的、高素质的小公民形象。儿子的表现,不仅应让这位母亲羞愧,更应让那些与该位母亲有类似行为的人汗颜。请记住: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会做人,长辈们的言行最重要。&5、让孩子撑起自己的天空&每当听到孩子对我说“妈妈,我做不好……你帮我……”的时候;每当在回家的路上,孩子委屈地向我诉说被别的孩子欺负的经历的时候;每当几个孩子一起玩耍时争吵,看电视选择不同频道争执不下需要我调解的时候;……………孩子的依赖性令我手足无措,假如帮他,就失去了锻炼他的机会;不帮他,又怕他自己做不好。我知道帮助孩子获得自足和自信,教会孩子如何度过难关,重新振作,而不再总是依赖于成年人,是每一个家长对孩子最重大的教育使命,也是我教育孩子的重要目标之一。有了这样的想法,当孩子遇到麻烦时,我就会问他:“告诉我,怎么啦?”接下来,就告诉他相信他能度过难关,对他说:“我知道你会没事的。”然后鼓励他开动脑筋想办法:“想想看,上次隔壁的小宇遇到类似的问题,他是怎么做的?”当孩子们遇到相持不下的僵局时,就教他们一些相互协商的方法,比如“石头、剪子、布”;抛硬币;或者对孩子说:“下次两人闹别扭,谁先走到一边去,谁就算胜了。”教给孩子这些生活技巧后,操作起来真的很见效,孩子还会建立起另一套说服自己的道理和理由认识系统……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生活的谦让、忍耐、控制………&在很多时候,孩子并不需要我们父母越俎代庖,不需要替代他们解决问题。而我们却总是主观地认为必须帮孩子从挫折和失意中拯救出来,或者为他们的受挫准备理由,孩子其实自己能够解决属于他们的问题。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授孩子之以渔,而不是鱼,是把孩子将要面对的生活中的扑朔迷离的的各种状况的应对能力交给他。家长要做的就是用一些巧妙的方法去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教会孩子灵机一动的“机智”和动手做事的习惯。6、选 择 之 后&瑶瑶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她自己选择的中学,她非常高兴。但同时面临一个问题,就是B中学离家比较远,我们的工作都比较忙,不可能天天接送她。于是我就对她说:“读B中学是你自己的选择,爸爸、妈妈尊重你的选择。但同时这个选择造成的路太远的问题也必须由你自己解决。以后你每天上学都要自己骑自行车去,你看如何?”小晓很干脆地说:“没问题,不就是每天来回骑1个小时嘛,我能行。”从读初中后,瑶瑶每天要提早半小时起来,吃过饭早早地往学校赶,晚上骑车回来看她总是很累,回来还要做作业,我们虽然心痛她,但因为是与她谈好的事也不便说什么。瑶瑶骑车上学一个月后,也许她是感到有点累了,便对我们说,班上有同学的家长经常开车去接送他们。我们告诉她:“要让爸爸天天开车来接你肯定是不可能的,因为你爸爸工作有多忙你又不是不知道。当然,如遇到下大雨等不好天气时,爸爸有时间还是可以来接送你一下的。”我对她说:“你每天上、下学要骑一个小时的车,是既辛苦又浪费时间,所以当初妈妈更希望你去读离我们家近的A中学。但是你现在已经选择了B中学,就只能这样了。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也不是坏事,你每天骑车上、下学这一个小时,对你是一个多好的锻炼啊,不仅锻炼了你的身体,也锻炼了你的意志,否则你是难以做到每天坚持一个小时的锻炼量的。” 瑶瑶听后,说:“嗯,的确是这么回事,我每天也不用专门花时间锻炼了。”从此以后,瑶瑶再也没有对她骑车上学的事抱怨过半句。&父母要让孩子学会选择,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但也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要承担这种选择带来的种种结果。这样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才会慎重选择,正确选择,成为一个对自己和别人负责任的人。&&7、“爸爸妈妈都最懒”&小莉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天,4岁的小莉在妈妈的书桌旁玩耍,而妈妈在看书。“妈妈,我的玩具掉在你的脚下了,帮我拿”。“自己过来拿。”妈妈没有动,小莉只好自己走过去拾起了玩具。过了一会儿,又听见小莉在说:“妈妈,我想让你和我一起睡觉。”“妈妈要把这本书看完才能睡,你先去睡吧。”“我还没有洗澡”“自己去卫生间洗,拿上毛巾和香皂,打开水龙头,等水热了就洗。记住,别把头发淋湿了。”妈妈头也不抬地叮嘱着。洗完澡,莉莉再次要求妈妈陪她睡觉,但妈妈还是不同意,小莉说:“我害怕。”“别怕,妈妈就在这里。”妈妈耐心地轻轻地说。“我不能自己去睡,我要让你和我一起睡。”妈妈看了看她,不再说话,仍然埋头看书,小莉开始闹了起来,但过了一会儿看看妈妈没理睬她,于是只好自己爬起来去睡觉。星期天,在外地出差的爸爸回来了,刚到家,就听见妈妈在喊小莉:“爸爸回来了,小莉快去,把拖鞋给爸爸拿去。”爸爸回家,小莉当然很高兴,但是妈妈每次都使唤着小莉做这做那,可让她心里窝火了,她撅起小嘴,很不情愿地把拖鞋递给了爸爸,要不是爸爸的一声“谢谢,小宝贝!”并抱起她亲了一口,不知小莉今天还会生多久的气呢。星期天,爸爸、妈妈穿好了游泳衣准备带着小莉去游泳,小莉可高兴了,“快点,小莉,穿上游泳衣,马上出发。”可小莉还站在那,无动于衷。妈妈见小莉长时间没有走出房间,就回来找她。“你站在那儿干什么,穿游泳衣啊!”“我不会”小莉带着哭腔回答。妈妈只好说:“过来宝贝儿,妈妈教你怎样穿游泳衣。”在妈妈的指点帮助下,小莉终于穿好了游泳衣。从那以后,家里的许多事,爸爸、妈妈都只动口,不动手,比如吃饭前摆放碗筷,饭后收拾桌子,小莉房间的小扫除,小莉的臭袜子清洗,等等,都是小莉一人“包干”。一天,爸爸的朋友来家里做客,吃饭时,看见小莉熟练地摆放碗筷,饭后麻利地收拾桌子,在听说了整洁明亮的小莉房间是她自己整理的时,吃惊之余连连称赞到:“小莉太能干了,真是教育有方啊!”这事被幼儿园的张老师知道了,于是,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小莉得到了表扬,并得到了一朵小红花。张老师把小莉叫到面前,故意逗她:“小莉,你们家谁最勤快?”小莉得意地答道:“是我!”“那么谁最懒呢?”小莉把一只手指放在小脸上,想了想说:“爸爸妈妈都最懒!”当张老师在电话里把小莉的回答告诉她的父母时,他们在沙发上开心地笑了起来。&这个故事说明:孩子们能自己做的事,就让他们自己去做;孩子不会做的事,就教他去做。千万别替孩子做他能做的事。要让孩子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养成自己动手、自己作主的习惯,使他们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对他们娇惯,是对他们积极性的最大打击,对他们自身能力的摧残。因为这样会使他们失去实践的机会,等于是在告诉他们,我们不相信他们的能力、智慧和勇气。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教会孩子生存的能力。为了完成这一人类共同的任务,有时候,刻意“懒一点”的父母,也许比事事包办、勤快无比的父母更聪明。8、和孩子一起改正错误&阿姨带儿子学美术回家后告诉我,儿子在幼儿园犯错误了!我心里想一定是儿子犯了很大的错误,因为阿姨是不会轻易告状的。我拿了一根条尺,找了一个独凳高高地坐下。我认为,要惩罚孩子一定要有专门的“仪式”和“姿态”;一定要显示出家长的威严!儿子一开始还笑嘻嘻地看电视,看到我关电视还大哭了起来,我很严肃地、郑重其事地叫他站到我的跟前,儿子此时才意识到状况的不对......我直接进入主题,首先请儿子自己反思,最近几天犯过什么错误?孩子自己汇报了三个错误:一是昨天在幼儿园故意用脚拌小朋友;二是今天在幼儿园故意乱扔其他小朋友的衣服;三是今天晚上不小心将画画的水弄洒了。我接着问孩子,三个错误中哪个错误最严重。儿子说是第二个。这个小调皮,在反思错误的时候都还在笑,直到我的条尺打到他的手上时表情才凝重起来。看来,儿子犯错误的原因在于,他真是不知道那是“错误”和“坏行为”,他还将这些行为当成“游戏”“娱乐”和“开心”的事在做!我只有很严肃地教孩子学会判断什么是“对”和“错”,什么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哪些事能够跟着别人做,哪些事不能跟着别人做。再有,就是教儿子在判断了是非以后,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告诉他什么是游戏,什么时候能玩,什么时候不能玩;告诉孩子有很多事是有规则和底线的!可是就在我给儿子讲道理的时候,有了一种新的感悟——突然意识到,这些错误的形成,原因不在儿子,而是因为我平时教育不及时所造成的。&现在回想起来,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在家里就已经表现出了这些问题的端倪,比如,儿子一进家门就会将鞋子乱踢,依照他的话说:“飞起一脚,鞋子飞了!”儿子很喜欢看着东西乱飞的样子,就像小时候,故意踩水,喜欢看水珠四溅的样子;儿子在穿衣服和脱衣服时,从来不会好好地穿和脱,总是将衣服玩完了,让其四处乱飞了以后才做正事。我平时还真没有批评过孩子,心想,这是孩子的童心,不要干涉得太多。这下,儿子玩出格了。是呀,孩子说得对呀,他不知道这这种行为是不对的,是我们做大人的没有告诉孩子,当然今天不能惩罚孩子了。&我将条尺轻轻放下,对儿子说:今天不打他,假如再犯相同的错误就会惩罚他。没有想到,他很爽快地回答到:“妈妈,我保证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我想,教育的最好效果也就应该如此吧!儿子看到我原谅了他,就扑到我的怀里,牵着我的手说:“妈妈,我想到了一个改正错误的办法。”我微笑着问他是什么?孩子说:“妈妈拿张纸给我,我用一张纸画上记号,然后用剪刀剪下来,贴在墙上,这样每次路过的时候就可以提醒我!”接下来的事就是与儿子一起找纸和剪刀。孩子在纸上画了尺子大小的有刻度的长条形,剪下后贴在和他一般高度的必经之路上。孩子对我说:“妈妈,这样你看我犯一次错误,就在上面涂上颜色,最后一条线就是最坏的惩罚,贴在这里我就可以看到了,我就会改正错误的。妈妈,假如我改正错误了,可不可以将前面的记号消掉?”孩子的行为让我意识到了:假如孩子犯了什么错,那不只是孩子的错,而是家长“教育失当”造成的。我们当家长的可不能将自己的错误全部推在孩子的身上,让孩子独自承受。&我的儿子呀!看来我们都错了,我们一起改正!&小时候,父母常常告诉我们生气是不对的,发泄出来就更不好了。于是我们相信了这样一种神话:在真正的幸福家庭中,任何人都会保持冷静,尤其是妈妈。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感到被伤害最深的,却是自己最疼爱的人,惹我们生气的,往往是自己的孩子。但当我们对孩子发脾气时,感到的不是解脱,而往往是内疚……因此,当我们对孩子发脾气时,往往就会责备自己并由此认为我们不是称职的父母。父母对孩子认错,孩子们可以从中知道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只要能承认错误就是好样的。9、好东西大家分享&朋友王琳出差回来,给小晓送来一盒包装精美的点心。小晓接过点心盒,立即埋头开始拆点心盒的包装,我走过去阻止了她,并问她,王阿姨送了你东西,你该怎么说,她这才抬起头来对王阿姨说:谢谢王阿姨!朋友走后,小晓迫不急待地打开了点心盒,拿起一块糕点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还边吃边说“嗯,真好吃。”我问道:“咦,小晓你怎么一个人吃呢?”妈妈怎样给你说的呢?她抬起头想想说:“哦,好东西要大家分享!”于是,小晓马上端起点心盒走到爷爷、奶奶的房间,给了爷爷、奶奶每人一块,又出来分给我和她爸爸一人一块,自己又吃了两块。盒子里只剩下三块点心了,她看了半天,自言自语地说道:“明天再吃。”第二天,当她拿出那盒点心准备吃的时候,我又问她:“小晓,你看这点心怎么分呢?”她不高兴地说:“只有三块了,我们家有五个人,不够分呀!”“那你就想想怎么分这三块点心。”她想了一会儿说:“如果三块都对半分,每人吃半块,还剩下半块谁吃呢?”“你认为谁吃更好呢?”虽然她自己非常想吃,但看看我们,又看了看她爷爷、奶奶,轻轻说道:“爷爷年龄最大,就让爷爷多吃半块吧!”我笑着说:“哟,我们小晓真乖,真孝顺!”我接着对她说道,由于今晚小晓表现很好,妈妈这半块就奖给小晓了。爸爸、爷爷、奶奶也说因为小晓乖,所以都把自己那份奖励给小晓。小晓高兴极了,说:“我也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我长大了,一定要买好多好多东西给你们吃。”&现在的独生女子受到了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重宠爱,家里的什么东西都尽量让给他吃,以至于不少独生子女认为独享家里的好东西是理所当然的事,根本体会不到长辈们对他的爱。其实从小就要教育孩子明白家里的每个成员都是平等的,家里的任何好东西大家都有平等享用的权利。长辈把有些好东西让给他吃,是因为爱,孩子把好东西分给长辈们,或者先请长辈们享用,也是爱。爱是相互的,不仅要让孩子体验到长辈们的爱,还要让他懂得如何去爱长辈,爱他人。这样,孩子就会在与家庭成员共同分享好东西的过程中往往更能感受到亲情,学会谦让和尊老爱幼。10、鹏鹏为什么不做作业&鹏鹏放学回家,一进门就甩下书包坐到了电脑面前。妈妈走进他的房间询问:“功课做完了没有?”“没有,先玩一会儿再做。”“那么玩20分钟电脑,就开始做作业,好不好?”“嗯。”鹏鹏很快地应了一声。20分钟过去了,妈妈在外面喊:“该做作业了,出来到饭厅里做。”“妈妈,再玩5分钟,好不好?”“5分钟后一定关机出来。”5分钟过去了,妈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动静,就敲着门说:“该做作业了,听话。”“不!”鹏鹏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妈妈用钥匙捅开门,上前一步关掉了电脑,“我让你马上到饭厅去做作业!”鹏鹏跳起来,扑过去要重新开机。妈妈一把抓住他,一面大声说:“你要我打你吗?”一面将鹏鹏拖出了屋子,按在餐桌旁,将书包放在他面前。10分钟过去了,鹏鹏动都没动他的书包,妈妈气极了,高声叫道:“你要怎么样?还不赶快做作业。”鹏鹏将眼睛瞟向窗外,一融倔犟的样子,妈妈不知如何是好,将他从椅子上提起来,狠狠地打了两下,然后将他关进爸爸的书房,“今天不许出来,除非你把作业做了。”说完,把书包甩在书桌上,退出了房间。&鹏鹏为什么不做作业?因为他在与妈妈“讨价还价”中尝到了甜头。一开始,鹏鹏是知道该做作业的,但“玩20分钟”的要求被答应之后,玩起来就控制不住了,“再玩5分钟”“等一会儿”,孩子好玩的天性表现出来,母亲的不坚持原则,迁就了孩子的放任行为,从20分钟到5分钟,母亲的让步让鹏鹏有了“得寸进尺”的机会。须知,孩子的克制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同时,“守时”“诚信”这此良好的品行也都是在一些看似不经意的教育行为中养成的,说好“只玩20分钟”,就不应再延长5分钟。鹏鹏之所以后来能以坚决不做作业的办法来对付妈妈,让她感到无能为力,愤怒高叫,其实还是因为当妈妈的教育失当。在母亲的打骂声中,鹏鹏虽然可能泪流满面,但他的心里可高兴了:妈妈拿我没办法!须知,父母用高压的办法、强力的行为,其本身也在教育着孩子用强权去对付其他人,而这正是训练一个小霸王的开始。11、小青蛙和癞蛤蟆&诚诚从小就喜欢上了下棋,但总是胜得输不得,一输就大叫大闹,特别是大热天,弄得满头大汗,痱子丛生,爸爸多次教育他:男子汉大丈夫,要“拿得起放得下”,胜与败是很正常的事。可诚诚就是改正不了,每次下棋,都表现出一种争强好胜的“小霸王”脾气。怎样纠正孩子的这一缺点呢?爸爸终于从诚诚多次输棋后所表露出来的神态中,找到了教育儿子的方法。这天,爸爸刚下班回家,诚诚又拉着他的手,要与之“砍一盘棋”。坐在沙发上休息的爸爸却不慌不慌的说:“诚诚,今天爸爸下班途中听到一个小故事,挺有意思的,我给你讲完了再下棋好吗?”诚诚一听爸爸要讲故事,当然高兴了,于是迫不及待地催促着:“爸爸你快讲吧!”爸爸微笑着讲开了:“从前,有一只小青蛙和一只癞蛤蟆在河边下棋,小青蛙输了,但他不动声色,鼓起两只眼睛认真地想着自己是怎么输的呢?还虚心地要求癞蛤蟆再下一盘。结果,第二盘癞蛤蟆下输了。这下可不得了,癞蛤蟆气得大叫大闹起来,胀得面红耳赤脖子粗,满身都长出了难看恶心的疙瘩。青蛙劝它,它不听!输了一次,癞蛤蟆就发作一次。这样时间一长,癞蛤蟆满身的疙瘩就再也退不下去了。小朋友看了就唱起来:‘癞蛤蟆,脏又横,满身疙瘩多难看,我们要学小青蛙,不发脾气不捣蛋!’”故事讲完了,诚诚摸着自己的小脑袋,害羞而天真地说:“爸爸,癞蛤蟆就是我,对不对?”爸爸回答:“不是,癞蛤蟆的坏脾气不肯改,我们诚诚肯改。”从那以后,凡是碰到诚诚输了棋想发作时,爸爸就提醒他,别学癞蛤蟆,要学习小青蛙。这样,诚诚就立刻平静下来。时间久了,诚诚的这一坏习惯也就逐渐地消失了。&家庭的幽默教育是使孩子自觉改正缺点的好办法。现实中,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如果父母对待孩子的缺点错误老是斥责,可能导致孩子这样的心理:“让他斥责好了,反正我就这样了!”或者是表面服从,实际上根本听不进去,只是如同耳边风。上面故事中的父亲换了一中幽默的方法,利用幽默的形象对幼小的儿子进行教育,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实,生活中象这样寓理于趣,启发儿童自己认识并改正错误的实例很多,幽默在成功的家庭教育过程中显示出它的特殊内在力量。幽默是一种智慧,在幽默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必定会幽默起来,聪明起来。&12、家里来了小客人&有一天,我的好朋友带着她的女儿点点到我们家玩。点点刚4岁,比我家小莉大约小一岁多。小莉出来向点点妈妈问好后,就带着点点去她房间玩,我们两个大人就在外面摆谈起来。一会儿,听到小莉房间里两个孩子在大声说什么,我赶紧跑过去推开小莉的房门,看见小晓正在训斥什么。我问她出了什么事,小莉说点点不懂那个玩具的玩法,乱搞把玩具弄坏了。我忙对她说:“你是姐姐,又是主人家,她不懂你要教她,而且你怎么能这么大声对妹妹说话呢,多不礼貌啊!以后妹妹都不敢到我们家来玩了,你也不好意思到妹妹家去玩了啊!”小莉低下了头。为缓解气氛,我让她去拿饮料来和妹妹一起喝,然后又让她俩一起做一个拼图游戏。见她俩“烟消云散”后,我走出了房门。晚上送走客人,我对小莉讲,当家里来了小客人,作为一个小主人应该注意什么礼节,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应友善,要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共同玩才有意义等。告诉她,不礼貌、待人不友善的小朋友是没人喜欢的,是不会有朋友的。而且你怎么对待别人,今后你到别人家里便可能得到什么样的待遇。对别人不友善就是对自己不友善。小莉点点头对我说,她知道今后该怎样当小主人了。家长要从小教育孩子该怎样礼貌地待人接物。要让孩子明白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可能怎样对待自己的道理。只有友善地与别人相处,才能拥有更多的朋友,快乐地生活。教育孩子学会生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会孩子正确地、有涵养地与人相处。13、“人之初,性本善”&我的女儿马上就要满三岁了,但终究还是个不懂事的稚儿,凡是看到喜欢的,必会上前吵闹着要。不过,在我再三引导教育之下,现在也已学会事先要问一句“我可不可以玩一下?或“请给我玩一下好吗?”虽然这话也说得是磕磕绊绊,但总归是有些进步的,我是看在眼里,欣喜在心里。经常在院子里,看到小小年纪的她,在对待陌生的小弟弟小妹妹的顽皮时显得很和善与宽容,也很是友爱,分明是个小大人的模样,看了叫人怜爱。&& 可是,在很多时候也会碰到让我头疼的问题和尴尬的场面。&& 不知道是因为经济条件原因还是家庭教育使然,住家小区里很多家庭的孩子,其倔强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似乎要比其他地方的孩子更多一点。虽然每次在家里我都要先叮嘱一番才会带女儿下楼玩,嘱咐她与小朋友们要友好相处,当想玩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时,应该先征得别人的同意,如果同意了,才可以玩,如果人家不同意,那就不能玩,必须自己另选玩具……当别的小朋友想玩自己的玩具或是自己有好吃的东西的时候,应该大方地与别人一起分享,因为逗人喜欢的小朋友都应该具备一颗爱心与热心,……我想,女儿快三岁了,该是要慢慢听得懂得这些道理的时候了吧。& &可往往是,孩子谨遵我的教导,而换回的却是哭闹不少。& 在小孩子眼中,那最好玩的、最好吃的、最香的,都是别人家的东西,不拿到手或是给了别人,都会觉得难过。终究,孩子太小,都还是不太懂得需要友爱、体谅和克制。更甚者,其中也有不乏大人的授意(当然,这只是极少数现象)。比如,面对更小的小朋友的调皮,大声地说一句:不跟你玩,你走开!或是家长授意自己的孩子刻意地与其它小朋友一起围起圈来,不让某个孩子参与玩耍。我不知道那授意的大人心里对于孩子的教育是怎么样的想法,但我想,这是别人的教育方式与权利,与我是无关的。尽管如此,每当我看到小家伙茫然不解、呆呆地站在旁边,脸上表露出欲哭未哭的委屈,猛地看到妈妈或其它亲人,眼泪就大颗大颗掉下来的模样,心里甚是矛盾:我现在又该告诉孩子怎么去做呢?此刻我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走过去,搂过这小小的身体,告诉眼里还满滢着泪的小人儿:“每个人都会面临一些喜欢和不喜欢自己的人和事,不要伤心也不要哭。咱们自己要具备一棵与人为善的友爱之心就可以了,好吗?”“可是我爱他们,他们却不爱我!”孩子委屈地强调她的感受。“假如真的遇到不喜欢自己的人和自己不喜欢的人,那我们是可以去选择寻找喜欢自己和自己喜欢的。是不是呢?何况,还有爸爸妈妈是永远喜欢你和爱着你的呢!”我不知道类似于这样的话对于小小的她来说可不可以理解得了。但我想,这样的事情,以后她还会经常遇到或面对的。有些道理,她终究还是应该会渐渐明白的吧。其实,对于我们大人,为人之道,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对于孩子的教育,说实话,我是有着很多担心的。我不知道怎样做或是怎样说,不知该如何讲才能讲出最合适的道理?又或者,如何让她更快能明白我的所思所想和所盼?孩子渐渐大了,我该让她明白的也越来越多,所以于我,这教育也该是越来越难吧。不过,因为我的愿望也很简单和平凡,就是让她成为一个正直、善良、上进、有爱心的孩子,所以我想,不管怎样,只要让她懂得如何保持足够的善良和起码的爱心就可以了。毕竟,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东西,是我们做父母的所传授不来的,还是得靠孩子们自己去感悟、体会和总结,不能够因为一时的怀疑和疑惑,而改变做人的本质和原则!&大人觉得毫无疑义的事情,恰恰可能是对孩子一生都有影响的重大细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个道理应该从小就让孩子懂得。&&&&&&&&&&&&&&&&&14、让孩子当一回家&丹丹从小胃口不好,为让她能多吃点东西,我们总是尽可能弄一些最合她口味的东西,没想到这样做却慢慢养成了她挑食的毛病。家里请了一位钟点工,每天都按她点的菜谱来做。但就是这样,丹丹还经常有意见。丹丹读四年级那年暑假,钟点工有事没来,买菜弄饭的事自然由我来接任了。每天我都尽可能买丹丹喜欢吃的东西来做,但她仍然不满意,经常是一上桌就说:“就吃这些啊”,或“又吃这些啊”,搞得我十分为难。后来,我终于想到了一个妙计:换位,反正放假,让她来当一个星期的家。于是我对丹丹说:“丹丹,妈妈呢的确不太能干,弄来弄去只会做那几个菜,为了让你吃得更舒服一点,这个星期你来当家,每天你去买菜,怎么买、怎样做都由你决定,妈妈帮你打下手如何?”她有点兴奋地问:“真的?”我说:“当然啦!”第二天,我陪着她一起去市场,由她去买菜,我帮她拿,同时我教给她各种蔬菜搭配的方法。买好菜我俩拎着回到家,然后一起择、洗、切,再煮熟,那天的味道并不比往常好,但她吃得特别的香,还不停地向她爸爸征求“表扬性”意见。到了第三天,她买菜回来就不想动了。我问她:“丹丹,你还不快做菜呢?”她懒懒地回答:“唉,这么热的天,买菜回来太累了,休息一下再做。”我们一起把饭菜弄好,她爸爸下班回来了。吃饭时,爸爸刚说了句“今天又吃拌黄瓜啊!” 丹丹马上就说:“你去市场看看,只有这些菜。这么热的天,你不知道我和妈妈天天去买菜再回来做好有多辛苦呀!”当完这个星期的家以后,丹丹一下子懂事了许多,吃东西不那么挑食了,知道每天买菜煮饭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能体谅买菜煮饭人的辛苦了。而且,当了一周的家,丹丹也还认识了不少蔬菜,懂得了不少菜的搭配常识。&&现在的独生子女中吃饭挑食、偏食的不在少数,由于父母等长辈的宠爱,吃饭问题不仅成为家长头痛的事,还影响到不少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而这个故事中的家长通过教孩子当一周的家,让孩子懂得在不同的季节菜市场只有那些菜,每天都要做两顿,天天、顿顿变花样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样她不仅吃饭不再那么挑食,懂得体谅别人的辛苦,还增长了不少生活知识。教育孩子做人,首先要教孩子做事,这是家庭教育中的必修课。&&&&&15、“我愿为他做出更多的牺牲”&王悦的爸爸去世了。妈妈就加倍地疼爱着王悦。王悦已经4岁了,妈妈还是整天喂他吃饭,给他穿衣脱鞋。后来,妈妈终于决定把王悦送到幼儿园去。一天,老师告诉王悦的妈妈,王悦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扣扣子,也不会自己穿鞋。而和他同龄的孩子做这些小事却做的非常好,相比之下,王悦显得手忙脚乱,而且很可怜。老师告诉王悦的妈妈,要让孩子学习自己去做这些事情,因为4岁的孩子已经应该学会自己穿衣戴帽,自己动手吃饭了。可妈妈说:“我喜欢我的悦儿,他现在是我的一切,我宁愿为他做出更多的牺牲。”老师笑着说:“王悦妈妈,你的心情我理解,天下母亲的心都是用爱做成的。但是你想过没有,如果你替王悦做了本应由他去做的事,那么他今后的生存能力就比同龄人低很多,他一旦离开你走向社会,没有独立自主的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他的心理就会慢慢变得自卑起来,他会认为自己是一个百无一用的人。真的出现了那种情况,你也会后悔的。”听了老师的一席话,王悦妈妈一边点着头,一边在想:不会那么严重吧?!儿子长大了,自然会照料自己的。&替孩子们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们积极性的最大打击。因为这样会使他们失去锻炼的机会。家长的包办代替是在告诉孩子:我不相信你的能力和勇气。这里,家长使孩子感到了危机、不安全。因为安全感是建立在能够用自己的能力去对付和处理问题的基础上的。故事里,王悦妈妈为了自己的心理需要,拒绝了儿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权利。请记住:孩子能自己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千万别替他去做。&16、教孩子择友&晓礼读小学四年级时,有一天回来告诉我一件事,真吓了我一跳。事情是这样的,那天她和同班关系很好的小玲去文具店买文具,她买了一个笔记本,一支自动铅笔,付钱出来,看到小玲从身上掏出了不少东西,她很吃惊地问怎么不见她付钱,小玲得意地说是不要钱的。我听后立即问她:“女儿,你知道小玲的这种行为叫什么吗?”她说:“小偷,小玲还说她已不止一次这样偷文具了。而且她还有本事不用钥匙开锁。”我着急地问:“那你对她说什么了吗?”“我劝她不要这样做了,要是被人抓往可就麻烦了,如果被老师、同学知道了,那问题会很严重的”晓礼答道。“你这样做很好,那小玲怎么说呢?”我又问。“她让我千万不要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我说只要你不再这样做了,我就一定替你保密。”晓礼告诉我。“哟,我们小礼真没有枉读那么多书,这样做是真正为她好”。我夸奖地说。过了一段时间我问晓礼,小玲是否再有那样的行为,孩子告诉我说她没有再看见了。我高兴地说,看来小玲还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在那学期期末考试之前的一天,晓礼放学回来比往常晚了半个多小时,而且一进门就很不高兴地冲进房间把门关上了。我赶紧过去轻轻敲开了她的房门,见她眼睛红红的,像刚哭过。我关切地问她是怎么回事,她委屈地告诉我“今天有人把小玲偷文具的事告诉了老师,老师批评了她,还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我帮小玲隐瞒这件事,是非不分。还问我是否跟小玲一起做过这种事。”我问她:“那你怎么向老师解释的。”她说:“我把那天的事情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老师,并且说明不告诉老师,是想给小玲一次改过的机会。”“老师怎么说呢?”“她说我帮助了小玲是对的,但不及时告诉老师,使小玲后来继续偷文具,终于被售货员抓住了,给学校和小玲的声誉都带来了很坏的影响。”我安慰她道:“向教师解释清楚就对了。看来你不能再与小玲来往了,今后交朋友都必须注意一点,你应该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与有不良行为习惯的人交朋友,即使你没有和他们一起做那些不好的事,但难免会牵扯上你,使人怀疑你的行为品德,给你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晓礼点头说:“我明白了!”从那以后,我非常关注晓礼在班上、学校中常与哪些人来往,还专门买回不少如何交友的书给她看。从小学五年级到初中,我发现她交往的同学中再也没有出现类似小玲那样的人了。而且开家长会时我也有意与那几个同女儿关系好的同学的家长攀谈,了解那些同学的家庭情况。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之所以这样要求女儿,就是为了她的健康成长。对此,我坚信不疑。&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孔子的“居必择邻,游必就士”也说明了这个道理。现在人们也常说跟什么人学什么人。因此选择好交友的对象,对于成长中的孩子太重要了。做家长的除应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外,还必须关心孩子的交友问题,正如故事中的“我”那样,告诉孩子正确交友的重要性,教会孩子如何去择友,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17、要为成功找方法&儿子正在学围棋,每次学了围棋回来,为了保持儿子对围棋的兴趣,我总是自己和他对弈。在对弈的过程中,我发现儿子非常地好胜。他认为,自己是学过围棋的,而妈妈没有学过,理所应当地该他赢棋。的确是这样,在一开始的时候,一直是儿子给我讲围棋的规则和要求,包括怎么判断输赢;在儿子的“教导”下,几次以后,我就懂得了围棋的一些 “基础”知识。后来,在儿子的帮助下,我的围棋技艺有了很大提高。有一次,儿子在和我下棋时输了,他居然找原因怪我违反规则,大哭大闹,不依不饶,还边哭边叫:“你违规赢的,不算!”当我看到儿子倔强的表情时,心里就在想,是顺着孩子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呢?记得儿子以前刚学会下军棋时,也是如此,兴趣特别大,只要有空就会缠着我陪他下棋。头两天,为了保持儿子的兴趣,我有意让着他,于是他小胜过几盘。我见儿子已经学会,就同他正式较量,只见他狡猾地用小棋子引诱我的红方司令,我知道儿子的心思,没有理会他,一路猛追他的黑方师长,这一回,我单凭一个“师长”就巧入敌阵,左右施招,将儿子的“排、营、团、旅”吃了个痛快。儿子看到惨痛的结果沉不住气了,猛地站起来“谁让你这么吃的?”一边说一边用小手捉住行营中的“小排长”,威风凛凛地“叭”一声脆响,“吞”了我的“师长”。“犯规了,应该是大吃小。”我提醒着他。“现在就这么下。”儿子一副蛮横无理的样子。我怕他失去下棋的兴趣,怕打击儿子学棋的积极性,心里想着:反正是玩,何必和孩子较真呢?于是就顺着儿子,可是没有想到,他学围棋了,同样也是只能够赢,不能够输。现在儿子长大了,这种好胜的情绪如果不适当地办以引导,很可能演变为持强好胜或者是盲目自负………我当然不会娇宠放任儿子的这种情绪。于是我看着他表情十分严肃、冷静地说:“请你遵守游戏规则,不要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没有想到这小家伙脾气大着呢:“不下拉倒!” 说完,他就拍案离席。我看着儿子的背影,一字一句说得铮铮作响:“游戏规则是用来约束游戏双方的,你、我都得遵守!”说完后我坐在长沙发的一角,自己一个人看书,再也不朝儿子看一眼,然后继续大声地说:“规矩,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反正我对你刚才的举动很生气!”我大声喊着,想用这具有穿透力的话将这些意识使劲揉进儿子的脑子里。我说完了后开始静默,于是家里也一片静默。儿子好象听懂了我的话外之音,悄悄地从他的房间里走出来,滑到我的身边,推着我的肩叫到:“妈妈,妈妈,我不是你说的那个意思,我是知道应该遵守规则的”。我想利用这次机会好好地教育儿子,于是转过头,仍然没有理他,希望他再冷静冷静,通过自己的反思,记住这次“不良”行为的后果。儿子看我没有理睬他,过了一会儿,他钻进了另一个房间,拨响了我的手机,我看到手机显示着家里的电话,心里一震,急忙接通了电话,电话的那头,传来儿子的声音:“妈妈,我知道了,做游戏是有规则的。”“知道就好,在游戏过程中必须遵守。”我被感动了,尽管儿子并没有对妈妈说一声“对不起”, “我知道你怕最终会输,对吗?没有关系的,输赢是很正常的事,输了一次就会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只要善于动脑,下次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我在电话的这头给儿子说。没有想到,儿子会用这种方法来联系母子之情;没有想到,我会在电话里对着儿子讲道理,儿子的创意无限呀!刹那间,紧张气氛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放下电话,儿子走出房间对我说:“妈妈,待会儿我们来玩个新游戏,好不好?”他的心情舒畅了,新的愿望自然地又流露了出来。“没问题!”我很爽快地回答着。&& &&棋品可以看人品,有的人不输棋输人,有的人输棋又输人,有的人不输棋不输人,人品棋品尽在其中。下棋不单是智慧的较量,还是品德的较量,智者往往心在棋中,智者下棋不会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仁者也不会因为蝇头小利而忘了做人的根本。人生如棋,在教会孩子下棋的时候,也要让他意识到自己其实也在同命运博奕。或许我们会输,毕竟,人生无常,世事难料,有很多东西也不是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输了也不必悲观失望,怨天忧人,承认自己的失败就像承认自己的缺点一样简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树立自信,以乐观开朗的心态面对;要知道,输棋不输人,我们不能在输了棋后,连自尊、自信和人品也一并输掉。要让孩子明白,承认失败也是一件非常有勇气的事情,因为失败以后只要善于吸取教训,找准原因,也会教人更加坚强,它会使人克服自己的畏惧,使人认识自己的弱点,进而找到下次行为的起点,可以在冷静之余找到经验而摆脱最终的失败。因此,必须让孩子懂得游戏规则——不要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同时也要告诉孩子:只有以良好的心态去正确地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得与失,才会有所作为,有大作为。&&&&&&18、这些孩子怎么了&&&1992年暑假,77名日本学生来到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学生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夏令营。他们的年龄在11至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的要求,每个孩子要负重20公斤,步行50公里。这对在优裕的生活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确实是一次考验和锻炼。在艰苦和困难面前中国孩子掉队了,行军途中,他们的背包带纷纷断落,于是争先恐后地把背包扔进随队前进的马车里。一个女孩刚走了几里路就病了,她蜷缩成一团,瑟瑟发抖,一见医生,泪如滚珠,于是被送回了大本营。与此相反,日本孩子却是另一番景象。行军中,一个矮小的男孩子肚子疼,脸色苍白,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下来。中国领队发现后,让他放下背包,他不放,让他坐车更不肯。他说:“我是来锻炼的,当了逃兵是耻辱,怎么回去向老师和家长交待?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坚持到底!”在医生的劝说下,他才躺在草地上稍稍踹了一会儿气,又爬起来继续前进。从始至终,日本孩子没有一个人离队。野炊时,凡是抄着手啥也不干的,是中国孩子。日本孩子又炒菜,又熬粥,做熟饭之后先请大人吃,然后自己再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中国孩子则由于不会做饭,饿了肚子就向领队老师诉冤叫屈。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有的中国孩子的家长,“怕苦了自己的孩子”,竟然一路尾随在夏令营行军队伍的后面,带着好吃好喝的食品,甚至有家长背着席梦思…………时间过去了13年,2005年的暑假,中、日、韩三国的学生(也是11岁至16岁之间)再次开展了夏令营活动,不过这次的地点是在中国的广东省。在这次夏令营中,中国孩子以及他们家长的表现更让人瞠目:不到七天的夏令营生活,就有多名孩子叫苦不迭,打手机叫父母接他们回去,而有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受那份洋罪”,竟开着宝马等高级轿车(甚至还有一辆超长的“林肯”房车)去学校接孩子回家。难怪夏令营结束后,日本人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有人说,中国的富人始终走不出这样一个怪圈: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败业。其实,从“夏令营的较量”中,人们似乎已经发现,败业何需等到第三代!况且,中国今天真的富裕吗?论生活条件,日本是发达国家,比我们的生活要富裕很多,而且这些孩子中,不少是政界要员、企业老板的后代,完全有条件享受豪华舒适的生活。但是,他们的家长却不让他们养尊处优,而是把他们送到艰苦环境中去锻炼,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因为他们懂得,只有使孩子从小练就这种精神,长大才能有出息,才能为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强盛和自己家庭的幸福去奋斗。“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这句话只是阐明了一个相对的真理。特别是那些总爱在大众面前摆阔的孩子父母,你们应该明白:让孩子从小吃点苦并不就是坏事,因为苦难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19、带孩子骑车上街&明年小菁就该读初中了,由于她想读的那所初中离我们家较远,为了让她今后上学方便,我给她买回了自行车,先教她在楼下的院子里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看她会骑了,我决定利用一个星期天,带她骑车上街,告诉她骑车上街应该遵守的规则和注意事项,顺便带她去看看她心仪已久的那所学校。那天我教她先检查自行车,看车胎有没有气,刹车有没有问题等。之后,我俩上路了。一路上,我告诉她骑自行车应该走靠右的自行车道,路口要注意避让车辆和行人,看到红灯必须停在白线外,等绿灯亮了才能通行。正当我俩在十字路口等红灯时,一个大男孩突然从我们后面冲出来,由于车速太快,差点和一个汽车撞上,大家惊叫起来,那个大男孩也吓坏了。我马上对小菁说:“你看,这就是不遵守交通法规造成的后果。所以,今后骑车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我告诉她做任何事都要按规则办,没有规矩不成方园,没有规则就没有秩序。如果不遵守交通法规,就会像刚才那样,出交通险情。如果大家都不遵守,不仅要出事故,而且还会堵塞交通,引起交通瘫痪等。正好路边有一告示牌,上面有上月我市的交通事故记载,如发生了多少起事故,死伤了多少人等,我让她看了一遍。她说:“哟,还挺恐怖的!”我接着说,大家遵守交通法规就可避免很多事故的发生。就像你们当学生有学生守则要遵守的道理一样,遵守了,大家在学校里才有一个良好安宁的学习环境,才能学好知识。我们继续骑车向那所学校奔去。路上我又告诉她,骑车不能骑太快,太快了遇到突然出现的人、车等,停不下来或停不稳都会出事故,是很危险的。为了避免赶时间骑飞车,每天出门要提早,给路途留下充足的时间。骑到学校后,我让她看了一下时间,让她估算从我们家骑车到学校的大致时间。参观了一下那个学校后,我们就开始返回了。我对她说,今天回去要进一步了解交通规则,然后再多上几次街才行。她答应着说:“骑自行车上街还需要弄清楚不少事才行,看来做任何事都有很多学问、规则的。”&交通规则是交通安全、畅通的保障。由于现在不遵守交通法规的人、事太多,很多家长和孩子都没把交通法规当一回事。殊不知,这样不仅严重危胁孩子的生命安全,也影响孩子良好素质的形成。应该像故事中的妈妈一样,在让孩子做任何事情之前,先了解规则,懂得去遵守规则。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是需要规则去维护它的正常秩序的,遵守规则是做人做事所必须的素质。20、为了能去外婆家&5岁的强强听妈妈说她明天要去外婆家,心里想:外婆那么疼爱我,每次去外婆那里,外公外婆都要给我很多好吃的东西,还有那条可爱的小狗“花花”。我也想去,可怎么给妈妈说呢?……第二天一早,妈妈就来到强强的房间,催他快起床,吃了饭之后去上幼儿园。可连喊了几声,床上都没动静,妈妈慌忙走到强强的床边,问:“乖乖怎么了?生病了?”“嗯。”“哪儿不舒服?”妈妈关切地用手摸摸强强的额头。“不,妈妈我的肚子痛。”妈妈赶紧帮助强强穿好衣服,背着他急冲冲地向医院走去。快到医院了,强强却告诉妈妈,他的肚子不痛了,要回去。回到家里,吃完早饭,妈妈准备送强强去幼儿园,可是强强却在想:再磨蹭一会,幼儿园关门了,进不去,妈妈只能带我去外婆家了。于是他告诉妈妈:“李老师生病了,张老师说,我们班的小朋友这两天可以不去幼儿园。”妈妈一听,心里明白了:儿子是在故意撒谎。于是她说:“李老师生病了,那我们应该马上去看望她呀!快一点,我们这就去。”见强强很不自然地坐在沙发里,妈妈只好说:“我知道强强为什么不上幼儿园了,既不是肚子痛,也不是李老师生病了,而是你有心病了,对不对?”见妈妈揭穿了自己的谎言,强强只有老实承认,自己想念外公外婆了,想和妈妈一道去外婆家。他承认后,妈妈拉着强强的小手严肃地告诉他:“今天妈妈休息,你如果讲实话,我可能替你向老师请假,带你一起去外婆家,可是现在不行了。以后你不讲假话了,妈妈再带你去。”强强虽然很失望,但还是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5、6岁的时候,孩子开始故意说谎了。他们为了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满足自己的某些愿望,开始编造谎言来欺骗长辈。然而,由于他们的幼稚和天真,其谎言往往很快会被识破。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当孩子向你说谎并被揭穿时,你该如何看待?你该怎样教育孩子?不要认为孩子的道德品质出了什么问题,不要把孩子的行为看得过于严重,因为他们的撒谎与成人的撒谎、与品德不良的人骗人把戏有着本质的区别;也不要忽视了孩子的说谎行为,因为长此下去形成习惯之后,对孩子的成长,甚至对家庭和社会都有可能造成危害。所以,当孩子的谎言被揭穿后,你要马上对他进行教育,使他懂得说谎是要付出代价的,只有诚实的孩子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记住:不要去吼叫,不要大声斥责孩子,而要像强强妈妈那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讲明厉害关系,也给孩子看到改正错误之后的希望。21、天国与地狱&&&孩子的老师,是我认识的一位非常特别的小学老师,其特别之处就在于,他对任何一个学生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不光对那些听话的孩子,即使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也非常有耐心。记得有一次,我到学校给孩子请假,走到办公室,就看见老师正在批评一名学生,看他批评孩子的表情非常严肃,但听他批评孩子的口气却是非常和蔼,任何一句有可能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都不会从他的嘴里说出来。回到家里,我问孩子对这位老师的看法,孩子说非常喜欢他,因为从来没有看见老师对他们发过火,班上的同学对于老师的批评也是心服口服。在一次路边偶遇中,我问孩子的老师:“在家里,我们面对一个孩子的时候,免不了都会发火,而你面对班上这么多的孩子,当孩子们非常调皮的时候,你有没有特别地生气过?”&&& 他笑着说:“当然有啦。”&&& 我又问:“那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呢?而后又是如何控制的呢?”&&& 孩子的老师微笑着说道:“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美丽的天国,如果你错误地对待他,他就会变成一座可怕的地狱。天国和地狱有时候只有一步之遥。”&记住:孩子的天真不是错,你应把他看成是一种创作。孩子的调皮不是错,你要把他看成是一种艺术。那样你就会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一名育人的大师。22、迟到的小颖没撒谎&大约是在小颖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由于周末出去旅游走得比较远,大家特别疲乏,晚上一睡下去就睡得特别香特别沉,以至于星期一早晨的闹钟都没把全家人叫醒一个。等我突然惊醒时一看,哇,快8点钟了。我赶紧起来到小颖门前叫醒她,胡乱擦把脸,拿上牛奶和点心就让她赶快跑到学校去,她害怕地说:“妈妈,我赶第一节课都要迟到了。李老师最讨厌我们迟到了。今天我没参加升旗,又没有上早读,第一节课还迟到,她不批评我才怪呢。你给我想想办法,找个理由好让李老师不批评我嘛!”我明白她的意思,所以就认真而严肃地告诉她:“不行,你想想,你迟到已经不对了,但这错不是你主观故意犯的,说清楚了老师肯定会原谅的,当然我们要保证不再犯这样的错误。如果撒谎编理由骗老师,那就是故意犯错,错上加错了。你给老师解释和保证了,如果老师仍然批评你,那也没关系。因为我们该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勇敢点,快去吧,当然这事的责任主要在我们,今天下班后妈妈会到学校向你们老师认错的。”小颖跑着去上学了。下午下班之前我安排好了工作,向单位请了假,提前赶到学校,找到小颖的班主任李老师,把今天早晨的事给她解释了,并保证今后我们一定不在周末带孩子走太远,或把孩子搞得很累而影响她星期一的学习了。李老师说:“今天早晨,小颖来时已把情况说明了,我虽然批评了她迟到不对,但同时也表扬她诚实。这样的问题你们家长是应该注意。”我谢过李老师,再了解了一下小颖最近在学校的表现,然后告辞去接小颖回家。在回家的路上,我故意向小颖问起今天早晨到校时的情况,她说的情况和李老师讲的一致。她很感叹地说:“今天这事老师说了,一个人难免犯错,知道错了,改正过来就是好学生。今后遇到什么事我知道要勇敢认错了,只要诚实,知错能改,一定能得到别人原谅的。而我们李老师最不能容忍的是撒谎的人。”我立即表扬她:“今天你尽管迟到不对,但能从这个事件中懂得这些道理,真是太好了。妈妈向你学习,也诚实地向李老师认了错,得到了老师的原谅。现在我们心里就坦然了。”&尽管在目前成人的世界里谎言较多,但对孩子要尽量给他一个洁净的空间,做一个诚实的人。就像故事中小颖的母亲一样,通过一次上学迟到的事件,让孩子明白不能为掩饰错误而撒谎,错上加错。而老师的批评和表扬使孩子更加明白了诚实的重要性,使她懂得为逃避批评和惩罚而撒谎是可耻而不可原谅的。&&&&&&&&&&&&&&&&&&&&&&&&&&&&&&&&&&&&&&&&&&&&&&&&&&&家长要注意从细微之处教孩子做人。23、育儿过程中的“抓小放大”&&孩子的第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下子就把我们推上了一个广阔辉煌的舞台,让我们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天职。在育儿的道路上,我们把握着这样一个教育原则,那就是“抓小放大”!&&& 抓小——是指对孩子生活中出现的小问题要管,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做人习惯、基本道德规范。&放大——是对于孩子出现的大问题要放!放是为了更好的管!在孩子的生活中,我管得很粗。比如说,孩子不好好吃饭,我不管;不好好睡觉,我不管;孩子老用纸尿裤,自己不会解决大小便,我也不管。诸如此类,我认为都是人的本能的生理现象,我对孩子都没什么要求,看到孩子做不好这些事的时候,总在想,一个正常的人总不会一辈子不吃饭不睡觉吧,他今天不好好吃,不好好睡,总有孩子自然的生理规则吧?只要我们大人将饮食的营养调配好,睡觉的环境整顿好,吃不吃睡不睡,那就应该看孩子当时的身体反应了。我不会为孩子的这些不能完成的生活琐事而烦恼,只要孩子每天能吃能睡,玩得好,精神愉快,我们就非常地放心了。除了这些生理上的本能放手以外,对待孩子在生活中出现的大问题也放!记得在我生病住院期间,儿子每天都来医院看我,都会带来我每天的期盼。可是有一天儿子没来,我打电话,是保姆接的,告诉我儿子犯了个很大的错误,在电话里,听到儿子大叫保姆不要说,于是保姆叫他自己告诉我,可是在电话的另一端,儿子小声告诉我,他表现得很好!而且是非常的好.......我知道,儿子没有对我说实话。&这显然是孩子常见的“撒谎”的问题,在我们大人眼里,还真的是大问题。对待孩子的“撒谎”,应该如何教育?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需要选择适合的时机和时间。我知道,这一天不是教育的最好时机,因为我在医院的电话这头,大的道理对孩子讲多了,孩子会听烦,家长也会累死!而且也是“无效教育”!爱人回家后,儿子将事情的经过讲给了他听。据说,儿子在告诉之前先让爸爸对他保证,不要打他,一定要原谅他犯的错误!见爸爸答应了,他就说了实话。原来是几个孩子在玩耍时,儿子不小心将另一个孩子的鼻血打出来了,他还反复对他爸爸强调,自己不是故意的。我们知道,他对我们说谎的原因是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儿子怕承担这种后果,惧怕我们的惩罚,于是采用了一种逃避的方式。孩子在犯错误以后,已经知道事情发生的严重结果,他幼小的心里已经在承受巨大的压力。假如,此时的父母再给他很重的惩罚,不仅将超出孩子的心理承受力,还会在他的头脑中形成“说实话=挨打”的概念,孩子非但不能领会惩罚的意图,反而会以错改错,错上加错,下次将以撒更大的谎来掩盖他们不能承受的错误。是呀,也许孩子的“撒谎”就是对大人关闭心灵大门的警示!要让孩子对家长敞开爱和信任的心灵之门,家长一定要“管小放大”!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管”孩子!孩子也才会从家长那里学会“宽容”和“信任”!在“抓小”的问题上,我们主要注意的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虽然我不管孩子吃饭的事(这主要指孩子吃不吃,吃多少的问题),但是当孩子要吃饭的时候,我绝对要管孩子如何吃、怎样吃好的问题了,比如:吃饭的时间尽量要固定,吃饭之前要洗手,要礼貌用餐,要爱惜粮食……这些细节,我是坚决不含糊的,绝对要求孩子做得最好。孩子就这样,在我们的“抓小放大”的过程中,不断地犯错、知错、改错中成长!&“小行为往往酿成大错”。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许多事情需要大人操心,在“正确与错误行为”的区分上,我们家长容易将孩子无意犯的错误“上纲上线“。其实,在孩子幼小的心里还无法承受对大错误的心理负担,有些事情也许并没有成人想象的那么严重,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完全没有必要整天绷着紧张的弦,应该让自己放松一点。然而,对于孩子生活中的一些琐碎小事,家长却不能放松下来,孩子需要家长的反复提醒和强调,甚至于“唠叨”,因为我们的孩子需要更为耐心细致的浇灌,使正确的行为在不断的重复之后变成习惯。24、家里的“天气”:阴转晴&琳琳从校园里走出来时,是唱着歌、跳着舞的,快乐极了。虽然已是傍晚,可她的心里却是一片阳光,好像眼前晴空万里。可是当她走进家门时,看见父母两张拉长了的脸,听到迎面抛来的指责,她的心里一下子晴转阴了。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琳琳是学校美术组的成员,这天少先大队要出一期板报,大队板报委员生病了,辅导员让她帮助办板报,她十分高兴,报头、花边、小插图都画得非常漂亮。辅导员连连夸奖她为大队做了一件好事,因此她心里乐开了花。可是因为没经验,画的过程中修改了几次,用的时间太长了,回家时天色已晚。爸爸、妈妈回家就忙着做晚饭,边做饭边等着琳琳,饭都好了还不见琳琳回来,心里十分着急。正在这时,琳琳走进家门,爸爸迎面就说一句:“上哪儿玩去了,这么晚了才回来?”妈妈还加上一句:“你还知道回家呀,我以为你住在外面了。”琳琳该怎么办?生气、顶嘴、哭闹,好像都是有理由的。因为爸爸、妈妈太冤枉人,太让琳琳觉得委曲了。明明是在学校里做了好事,却平白无故地受到责难。这时,不仅琳琳的心里不好受,而且整个家庭的气氛也是乌云布满天空,好像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但是,琳琳是个善解人意的孩子,她没有发作,因为她想起,有几次爸爸回家晚了,妈妈做好饭不吃,带着她到门口等爸爸,很是着急,一见爸爸就生气地说:“你还回来呀,我还以为你要住在外面了。”爸爸总是笑笑说:“对不起,单位里有件急事,还必须办完,所以……”她也学着爸爸的样子说:“对不起,让你们等我着急了,今天是辅导员让我……”琳琳边说边洗手,然后抢着去分碗筷,刚拿起筷子就往爹妈的碗里夹菜,边夹菜边说:“其实我的肚子早就饿了,还咕咕叫呢!你们也一定早就饿了吧?”吃完饭,又抢着洗碗、擦桌子、扫地。你看,正是因为琳琳的懂事,能够善解父母,就犹如一阵柔和的风吹散了乌云,阴转晴,家里一片温馨、和谐,人人心里都充满了阳光。&这个故事中家庭“阴转晴”的关键,在于琳琳善解人意、体谅父母。在故事里,我们看到了父母的榜样力量;在琳琳的行动里,我们也感受到了这个家庭里长期以来潜移默化的良好教育。正是父母之间的恩爱与牵挂,影响着孩子,使其懂得理解人、善待人。当然,如果父母在琳琳晚回家时先问明原因之后,再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那对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就更好一些。因为教育的行为不是要让受教育的人总处在受委曲的状态中去进行。25、孩子应该有犯错误的权利&从这学期开始,往日贪玩的孩子不知哪儿来了这么大的决心,努力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坚持独立完成每一天的家庭作业。可是每次的作业中总是有不少错误。老师也在和家长的联系本上写着:这孩子挺好学,只是有些“粗心”。自从下了决心不再多管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后,我平时很少再去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更不去帮他检查作业。因为我认为,这是孩子能力范围内应该可以做到的事。但现在看到老师的留言后,心里想着,做家长的,总得帮宝宝一把呀!于是,我从儿子的书包里拿来近期的作业,发现孩子的字,书写越来越潦草,“优”越来越少了。我感觉到孩子的学习遇到了麻烦,正在面临“挫折”的考验。正在家里玩球的儿子看见我在翻阅他的作业本,便一个箭步跑过来,小手“啪”的一声按住作业本,嘟哝道:“谁让你看的?”小脸蛋涨得通红。儿子非常生气足地怒视着我,大声地责问着:“为什么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就拿我的本子看?”看到孩子紧张的神态,我知道他一定也在为作业没做好而焦心,他不愿意让我们知道这件事情。看来我只有采用另一种方式来帮助儿子了,于是我对他说道:“这样吧,你把今天的这一页重做一遍,这样你就能得到‘优加三颗星’。”“为什么要重做?我都已经做完作业了!”儿子一脸的不情愿。“原因很简单:你书写太潦草,可以写得更好些,你的正确率也可以更高些。”“为什么我的作业只能得‘优加三颗星’,就不能得‘优减’或者‘良’?”儿子理直气壮地说道,说着说着,泪水就涌出了眼眶。没有想到我的一番所谓的好方法,并没有被儿子接受。看到孩子激动的情绪,我愣在那儿半天说不出话来。过了很久,我站在那儿,心里想:是啊!为什么小孩子必须按大人的意愿去学习、去生活呢?在这个问题上,儿子或许是正确的。看来,儿子和我一样都在思考自己的问题。我俩相持了一会儿后,儿子嘀咕道:“我一定会得优加三颗星的,你等着瞧吧!”他说完将我手中的作业本拿走,埋着头,收拾完书包,和没有发生过什么事一样径直向自己的房间走去。儿子能用这样洒脱的态度对待这所谓的“挫折”,真是难能可贵。想到这儿,我舒心地笑了,相信孩子一定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掉作业出错的毛病。&成年人喜欢把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对与错、是与非放大、放大、再放大,然后就硬逼着孩子做、做、做,改、改、改,孩子连正常犯错的权利都没有了! 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真够可怜!&我们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并引导他们自觉和主动地去改正错误。在知道了孩子的错误之后,一味地按家长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强令孩子改正,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要不就是训练出胆小怕事的“顺民”“乖孩子”。只有让孩子知道他错在那里,并充分相信他能够自己改正,这样的教育才会成功。&&&&&&&&&&&&&&&&&&&&&26、节水的雯雯&雯雯5岁那年的六·一儿童节,我们带着她去公园玩,雯雯在儿童游乐场把她喜欢的项目玩了个遍。当她高高兴兴地从游乐场跑出来时,看到她的小脸像花猫一样,两只小手也变黑了,我就让她赶紧去旁边的水管洗干净。她跑过去洗过脸和手后,水龙头都没有关上就跑过来了。我立即叫她赶紧过去把水管关好,她关了回来说,她去洗之前水龙头就是开着的,为什么就要叫她关水呢?我问她每天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水,她说出了漱口、洗脸、喝水、洗衣服、洗菜、淘米、冲厕所等。然后我又告诉她人体内70%以上都是水,人只要没有水喝了,三天都很难活下去;所有的动植物都离不开水,因此水是生命的源泉等。她听后说:“哦,原来水那么重要啊!”我又告诉她我们国家怎样缺水,西北地区因为缺水,大量的动植物死亡、土地变成沙漠,沙漠扩大又引起沙尘暴……,雯雯忙问:“那我们该怎么办呢?”“节约啊!”然后我告诉她要养成随手关水龙头的习惯,平时怎样用水才能使水更好地发挥作用等。此后,在我的带动下,雯雯用水真的节约起来了,她每次洗脸用水都少,还知道把洗脸水再用来冲厕所,洗澡也加快了时间,无论什么地方见到任何人没有关水龙头,她都要跑去关上。在家里,不仅她自己节约用水,而且还要求全家都参与到她的节水行动中。看书、看电视时都特别关注有关水的内容,以致当需要说服别人节约用水时,她可以说出好多道理了。她批评爸爸不节约用水的行为时,经常学着电视里的公益广告说:“再这样浪费水,今后您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您的眼泪!”而从小养成的节水习惯,到后来就成了她很自然的行为了。由于环境污染和植被破坏,缺水,尤其是缺乏清洁水的问题在我们国家日益严重,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了。孩子作为国家的小公民,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家长必须注意在这方面的言传身教。27、惩罚的艺术&随着孩子活动范围的增大和自主交往能力的提高,问题出现的机率也显著增大!所以,孩子的进步是我的快乐!孩子的问题是我的心痛!当儿子抱着两幅前两周画的“美术作品”回家时,着实让我大吃一惊!儿子学画不到一年,我记得是今年的2月份,到现在才半年,孩子的进步是显著的、可以看见的!可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也是明显的。保姆在接孩子回家后告诉我,小刚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犯了错误,可是在老师帮助他的时候还狡辩。我知道这是儿子语言表达力强了以后出现的小聪明,我还真担心孩子聪明反被聪明误。因此我拿起了鞭子坐了下来,将小刚叫到跟前询问。可是儿子总结的三个错误,归因全是别人的问题,自己只是被动地犯错。最后他告诉我说:“妈妈,我在这之前,不知道它是错的,是不能够做的,现在你们说了,我知道了,我决不再犯相同的错误!”我一方面“佩服”孩子为了逃避惩罚而表现出来的“诡辩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却暗暗担心自己因为要照顾孩子语言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形成了孩子是非判断的“误区”,管或放?抑或扬?在这两者之间,我还真有些不好把握!回想自己小时候,包括到现在,有错误的时候,检讨的首先都是自己,都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想将孩子的辩解打住,可是又怕把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压抑住。现在孩子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认识到事物和人、人和环境、环境和他人之间的关系,此时此刻真不能将孩子出现的问题定性为“错误”,因此孩子的辩解从他的角度看是非常正确的。孩子犯错和我们大人犯错误有何区别?是呀!家长看到的只是事件的结果,然而孩子面对的是事件的整个过程。孩子在产生问题的时候是绝对不知道它是“错误”的,他只是单纯地认为“好玩”!至于错误的产生,只是一个“玩”的过程没有控制好,程度没有把握好,孩子行为的初衷不是为了犯错误!家长对孩子“犯错”是否应该宽容些呢? 有时候我们的确容易忘记,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自己就是不断地在错误和失败中一路走过来的……..于是我收起了鞭子,给孩子一起制定了“约法三章”:同样的错误不能够犯第二次!&&孩子犯错总是在所难免,每当孩子闯下大大小小的祸,作为警醒或教训,家长都会对他们采取一定的惩罚,但惩罚仅仅是打和骂那么简单吗?惩罚只是治标,改错才是根本。如果孩子犯错了,受罚了,道歉了,但却不知如何改正,那么他还可能再犯同样的错误。对此,家长不需反省吗?正确的做法是像故事的家长一样管,让孩子明确知道日后如何避免重复犯错误,孩子一天天长大,需要从生活中积累经验,在探索的路上不免犯错、闯祸,家长应理解和原谅,并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所以惩罚不能只取其“管”的力度,而摒弃了“教”的深度。如何科学管教,适度惩罚,其关键就在于“爱”的贯穿和把握。一切手段都必须立足在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上,掌握好惩罚的艺术,掌握好教育的艺术,那才是爱的正确方式。28、捐出孩子的爱心&小莲读小学四年级时,有一天放学回家后,没有像往常一样跑过来对我讲她当天在学校的情况,而是直接跑到房间把她那存钱罐拿出来,走到阳台上啪的一声摔碎了。我听到响声赶忙跑过去问她:“你干吗要摔碎它?”她边把钱捡出来边说:“我要把这些捐给我们同学。”我急忙帮助她理出了钱,又把摔碎的存钱罐清扫干净。看到她把零钱清理好后,我问她:“到底是怎么回事,给妈妈说清楚点。”她这才告诉我,学校有个五年级的同学得了白血病,家里为给他治病已花光了钱,现在治疗费还差很多,学校就动员全校师生为他捐款。 “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那你这儿有多少钱呢?”我问。她告诉我有三十三块伍角。我知道这些钱都是她平时收集家里的空饮料瓶等卖的钱,平时为了防止被花掉,专门买来一个一次性使用的存钱罐储存起来,本来想等到六·一儿童节去买那件她心仪已久的拼图玩具。我问她:“你准备捐多少钱给你同学呢?你那玩具又怎么办呢?”她想了想说:“我那玩具要二十五元钱,捐十三块多钱好像又太少了,老师说那个生病的同学治病还差很多钱呢?可我又非常想要我那个玩具,怎么办呢?”我告诉她:“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是最宝贵的,最应该珍惜的,如果把这钱捐出去能帮助你们同学挽救生命,应该比用它买玩具更有意义的。在这个世界上谁都可能遇到一些困难,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那我把这钱全部捐出去,玩具以后我再攒钱买。”小莲看着我说。我赞赏地对她说:“小莲真有爱心,妈妈支持你。这样,妈妈再给你一些钱把它凑成伍拾元捐给你们同学如何?至于你的玩具嘛,为了奖励你的这种乐于助人、富有爱心的行为,到时妈妈买来送给你好吗?”小莲高兴地说:“谢谢妈妈!”&&爱心教育对现在的独生子女太重要了。故事中母亲通过女儿学校学生得了白血病需要捐款一事,让孩子懂得生命的珍贵,生命比钱重要百倍。懂得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需要别人帮助,也应该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生活在充满爱心的世界里,孩子就懂得了爱。&29、一次无效的教育&儿子一直是个遵守诺言的孩子!只要他答应了的事他就会做到,同样,我也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我和儿子之间相处得非常融洽,凡事我俩都商量着做。我认为这样做,可以教会孩子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分析自己的能力;如何想办法实现自己的目标。孩子也很尊重我的意见和看法,凡是被我拒绝了的要求,我一定给孩子讲明理由,大部分时间儿子都很懂道理,我也会揣摸孩子的脾气,当儿子很坚决的时候,我就一定停下自己的“道理”,去倾听他的意见和想法。在一般情况下,有80%的时候我会听从儿子的“道理”和建议。我这样做,是为了给孩子足够的自信;也是尊重孩子的想法,让他意识到自己也是家里平等的一分子。在寒冷的冬天,我怕孩子一个人睡会感冒!而孩子的爸爸并不主张孩子到我们床上睡觉,说孩子长大了,应该独立了。看着五岁的儿子,担心他在熟睡中踢被子,权衡了利弊之后,我们决定,每周固定两个晚上让儿子和我们一起睡。没有想到,儿子记住了这个时间,一到规定的日子,就会动作很快地收拾自己:洗脸、刷牙、搽油脂、洗脚、脱衣服、上床、入睡!昨天由于我们有事很晚回家,就对换了时间,真没有想到,儿子晚上十点半,突然想起我前天答应他,奖励他在我们床上睡觉的事,要求过来和我们一起睡。可是,孩子的爸爸正在床上带劲地看电视,坚决地拒绝了儿子。这可将我陷在儿子和他爸爸的两难之中。看着只穿着小内裤和小睡衣委屈地大哭的儿子,我劝谁都不是,因为孩子的爸爸说得很坚决——不许孩子上我们的床!儿子遭到爸爸严厉拒绝后大哭,但看见我暧昧的态度后很坚决地钻进了我们的被窝!我知道,此时此刻我们的教育是无效的了。孩子的爸爸嘴上一直咕噜着我们,我没有和他争辩,孩子抽泣地躺在被窝里。我只能低声给儿子讲道理:“儿子,这是爸爸和妈妈的床,所以,妈妈一个人同意了不行的,前天对换日期的事,是我们俩的协议,只有妈妈一个人答应了,没有征求爸爸的同意,所以现在爸爸有意见!”儿子真的很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国电影我的儿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